X线照片质量及影响因素.
X线影像质量及评价医学影像技术
X线影像质量及评价医学影像技术
1.解剖结构的可见程度:优质的X线影像应该能够清晰地显示出解剖结构,使医生能够准确地判断器官和组织的位置、形态和大小。
如果X线影像模糊或者出现伪影,将会给医生带来困扰,影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2.对比度:X线影像的对比度是指影像中不同部位之间的灰度差异程度。
高对比度的影像能够清晰地显示组织和器官的边界,使医生更容易地识别病变和异常。
而低对比度的影像则会模糊不清,影响医生对病情的判断。
3.曝光量:X线影像的曝光量直接影响到影像的清晰度和细节展示。
曝光过度会导致影像过亮,影响医生对细小结构的观察;曝光不足则会使影像过暗,细节不清晰,影响诊断的准确性。
4.噪声:X线影像中的噪声会干扰医生对影像的解读。
噪声可能由于放射线源、检查参数设置不正确、设备故障等原因导致。
要获得清晰的影像,医学影像技术人员需要通过优化设备、设置适当的参数,减少噪声的干扰。
5.分辨率:X线影像的分辨率决定了其能够显示的最小细节。
高分辨率的影像能够清晰地显示组织和器官的微小结构,有助于医生对病变的诊断和判断。
低分辨率的影像则会模糊不清,影响医生的诊断准确性。
总的来说,高质量的X线影像不仅对医生准确诊断疾病至关重要,还能减少病患接受X线检查的辐射剂量,降低患者的健康风险。
医学影像技术人员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保证X线影像的质量达到最佳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影响影像质量的基本因素
力。 如果胶片的极限分辨力高,在视觉范围内显示清晰度低
照片颗粒性的影响因素
11X线量子斑点(噪声) 2胶片卤化银颗粒的尺寸和分布
3胶片对比度 4增感屏荧光体的尺寸和分布。
斑点(噪声)
1人们看到的X线照片斑点中量子斑点约占92% 2所谓量子斑点就是X线量子的统计涨落在照片上记录的反映; 3若X线量子数很少,则单位面积内的量子数就会因位置不同而
高密度部队分影像的对比度增高。
散射线体时产生的方向不定,且 比原发X线波长长的X线,为散射线。
2.散射线与曝光条件、体厚、照射野大小有关。
影响清晰度的因素
1几何因素 2移动因素 3增感屏胶片系统的因素
分辩力与清晰度的关系
1清晰度:主观、定性的描述影像清晰程度的概念。 2分辩力:客观定量描述成像介质或成像系统对微细结构的再现能
1被照体本射的因素 2射线因素 3屏片因素
4散射线对照片对比度的影响
射线因素分为
1.X线的质;物质的吸收能力是千伏的函数。在高KV摄影时,骨、肌 肉、脂肪等组织间X线的吸收差异减小照片影像对比度降低;低KV
摄影时,不同组织间X线的吸收差异变大,照片对比度高。 2.X线的量mAs随着X线量的增加,照片密度增高,照片上低密度部 分影像的对比度有明显好转。反之。把线量适当减少,可使照片上
应函数等方法予以测定、评价。
综合评价
是以诊断学为依据、以物理参数为客观评价手段、以满足诊断要求 所需的摄影技术条件为保证、同时充分考虑减少辐射剂量的评价方
法。
射线对比度
射线对比度: X线照射物体时,如果穿透物体的密度不同、则对X 线的吸收不同,透过射线就形成了强度不均匀分布,这种强度的差
异称射线对比度。
清晰度
X线照片质量等级标准
X线照片质量等级标准
(一).甲级片标准:
1、位置正确:包括投照肢体位置和X线中心准确,照片上下、左右边缘对称,胶片尺寸使用得当。
2、照片对比度清晰度良好。
包括密度、对比度好,无明显的斑点感觉,肢体解剖结构显示清晰,失真度小;可制板。
3、无污染划损:包括照片上无污汁、划痕,无体外异物影及其他弊病。
4、被检者资料齐全、准确、整齐无误,照片标志与被照肢体无重叠: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片号、左右等。
5、造影片造影剂涂抹均匀、充盈满意,充分显示解剖形态及结构,能提供满意的诊断标准。
(二).乙级片标准:
以上1~5项一项不符,但不影响诊断则定为乙级片。
(三).丙级片标准:
以上1~5项两项不符,但不影响诊断则定为丙级片。
(四).废片:
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照片无法诊断则定为废片。
产生废片必须登记片号和废片现象,及时分析产生废片的原因,及时整改。
X线摄影检查技术及质量控制要点
X线摄影检查技术及质量控制要点X线摄影检查技术是医学影像学中常用的一种诊断方法,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和无创性,因此在临床应用中广泛使用。
为了保证X线摄影检查的质量,需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
下面将介绍X线摄影检查技术及质量控制的要点。
一、X线摄影检查技术要点1.准备工作在进行X线摄影检查之前,应对患者进行询问、解释和征得同意,明确检查部位和目的。
同时需要确认患者是否有可能怀孕,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2.机器设备使用的X线设备应符合相关的国家和地区的技术标准,具有良好的性能和稳定性。
同时需要定期进行设备的维护和检修,保证设备的正常工作。
3.技术操作(1)检查姿势:根据检查部位和目的,选择合适的检查姿势,保证患者的舒适度和检查效果。
(2)曝光因素:选择合适的曝光参数,如管电压、电流、曝光时间等,保证图像的对比度和清晰度。
(3)技术安全:在进行X线摄影检查时,需要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如防护衣、手套和保护屏等,保护操作人员和患者的安全。
4.图像处理获取到的图像需要进行适当的处理和调整,如调整亮度、对比度、锐度等,以提高图像的质量和准确性。
1.定期校准X线设备需要定期进行校准,包括曝光量和图像质量的校准。
校准的目的是保证设备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提高图像的质量和准确性。
2.定期质量评估定期对进行X线摄影检查的设备进行质量评估,包括评估图像的对比度、清晰度、噪声等指标。
评估的结果能够及时发现设备的问题和不足,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和改进。
3.定期设备维护定期对X线设备进行维护,包括清洁设备表面、检查设备的机械部分是否正常运转、检查连接线是否松动等。
定期的维护能够保持设备的正常工作状态,减少故障和异常情况的发生。
4.人员培训和持续教育总结起来,X线摄影检查技术及质量控制的要点包括准备工作的规范、机器设备的选用和维护、技术操作的正确性和安全性、图像处理的合理性以及质量控制的定期校准、质量评估、设备维护和人员培训。
通过严格的质量控制,能够提高X线摄影检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临床诊断提供更精准的参考。
浅谈影响X线照片影象清晰度的因素
浅谈影响X线照片影象清晰度的因素X线照片清晰度,是指在X线照片上被显示的组织结构或细微细节的影响边缘的锐利程度。
清晰度的好坏可直接影响对组织的观察和疾病的诊断,为了确保为X线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笔者就有关影响X线照片影象的清晰度的因素做如下分析。
1 几何学因素1.1X线管有效焦点的大小割据几何学原理,焦点的大小是影响照片清晰度的主要因素。
当焦—片距和物—片距一定时,如果焦点是点光源,其物体在有胶片上的投影边缘无半影,影象是清晰的;焦点是面光源时,物体投影到胶片上,由于半影的存在,而使影象边缘模糊不清。
焦点面积越大,产生的半影越大,物体影象的边缘也就越模糊。
1.2焦—片距从X线管发出的射线照射到物体时,焦—片距越远,射线越趋于平行,物体投影在焦片上产生的半影就越小,影象的清晰度就越好;反之,焦—片距越近,半影就越大,影响的清晰度也就越差。
2 运动因素X线暴光过程中,X线管、被照体和胶片三者之间其中有一者发生移动,都可造成影象模糊,从而使照片的清晰度降低。
常发生的原因有:(1)X线管移动:一般是由于管球固定不好所致。
(2)被照体移动:是三者中的主要的影响因素。
其移动方式可氛围自主和不自主两种,前者由于暴光过长,患者坚持不了或配合不好造成人为的移动;后者由于心脏和大血管的搏动,胃肠道的蠕动所致。
(3)胶片的震动或移动;多由于活动滤线期运动过大所致。
3 物体本身因素被投照的物体本身因素主要是指物体的吸收模糊。
当X线通过被照物体的边缘时,其各部分组织对X线量的吸收是逐渐减少的,也就是说通过物体边缘的X线强度逐渐增加,这是由于被照物体的某些组织没有很好的锐利边缘所致造成。
如果不同的组织之间界限明显,密度差异大,射线对比好,那么照片的清晰度就可以相应地增加。
4 照像因素4.1 X线胶片的选择我们知道X线胶片感光乳胶膜中的银盐颗粒是形成X线照片象素的最小单位,银盐颗粒的大小,乳胶层的厚薄均与影象清晰度有着密切的关系。
X线照片影像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
X线照片影像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一、X线照片影像的形成1. X线照片影像的特性X线透过被照体时,由于被照体对X线的吸收、散射而减弱,透射线仁按原方向前进(散射线不形成影像),作用于屏-片体系,经显影加工后,则形成了密度不等的X线照片影像。
X线照片影像的形成,是利用了X线具有得穿透、荧光、感光等特性,以及被照体对X线吸收差异的存在。
2. X线相片的影像构成X线相片影像是X线诊断的依据,医生通过对照片的观察,对构成这幅影像的点、线赋予一定的内容,并理解其中的含义,这就是诊断。
对此重要的是,什么样的点和线可以在X线照片上显示出来,并能为人肉眼所识别,这就是医生最关心的影像细节的微小变化。
因为它是疾病早期诊断得征象,X线照片影像的质量问题,实质上指的就是微小细节的信息传递问题。
概括的讲,影像细节的表现主要取决于构成相片影像得四大要素:密度、对比度、锐利度及失真度。
前三者为构成相片影像的物理因素,后者为构成相片的几何因素。
二、X线相片影像的密度(一)定义密度为胶片乳剂膜在光的作用下致黑的程度。
已曝光胶片经冲洗后,还原的银颗粒沉积在胶片上,这种银颗粒对光起吸收和阻挡作用。
银颗粒越多,阻挡的光线越多,透过的光线就越少,照片越黑。
反之,银颗粒越少胶片越透明。
因此,密度可以根据透光率和阻光率来测量。
密度通常以D表示,入射光强度为I,透射光强度为I。
透光率为I / I。
,阻光率为透光率的倒数,即I。
/ I。
所谓密度(也称黑化度、浓度),就是阻光率以10为底数的对数。
D=IgI。
/ I 如透光率为1/10阻光率为10,密度则为1。
透光率为1/100,阻光率为100,密度则为2.。
照片密度可以通过光学密度计来测量,一般地说,适合诊断的密度范围在0.25~2.0之间,借助强光灯可以提高识别最高密度得能力。
(二)密度与感光效应的关系感光效应是X线对胶片得感光作用,而密度是胶片对感光效应的记录。
与感光效应有关的因素如下。
X射线的因素:管电压(Vp)、管电流(A)、照射时间(t)、焦-片距(D。
【影像】影响X线片影像质量的因素
【影像】影响X线⽚影像质量的因素【影像】影响X线⽚影像质量的因素2016-03-10 1200次阅读兽医X线摄影的⽬的是应⽤X线的穿透性、荧光作⽤和感光作⽤等特性,将动物机体内部结构和器官状况⽤X线影像尽可能真实地反映出来,⽤以诊断疾病。
X线⽚上的影像是机体各种组织结构的平⾯投影,⼀张好的X线⽚必须要充分表现出机体内部结构的差异,其影像质量直接关系到X线诊断的准确性。
为此,必须正确理解和掌握评价X线⽚质量的各项指标,了解影响X线⽚质量的各项因素,以便合理评价X线⽚质量,并以此正确调整X线摄影技术。
⼀、评价X线⽚影像质量的指标对X线⽚质量的评价要有以下⼏个⽅⾯的内容:能表现影像的适当密度;能分辨机体对X线吸收差异的各种对⽐度;能分辨各部细节的层次;能反映各部细节的清晰度;X线影像具有最⼩的失真度。
1.照⽚密度照⽚的密度即照⽚的⿊化度,是指X线胶⽚经过曝光后,通过显影等处理在胶⽚上形成的⿊化程度。
将X线照⽚置于观⽚灯上,可以看到不同照⽚密度的影像:组织密度⾼的部位,X线胶⽚感光少,经冲洗后银原⼦堆积少,照⽚显⽰⽩⾊;组织密度低的部位,X线胶⽚感光多,经冲洗后银原⼦堆积多,照⽚显⽰⿊⾊。
照⽚密度是观察X线⽚影像的先决条件,构成照⽚影像的密度必须适当,才能符合影像诊断的要求。
2.X线照⽚对⽐度对⽐度是X线摄影学中⼗分重要的概念,是形成X线影像的基础,其中涉及4个基本概念,即肢体对⽐度、X线对⽐度、胶⽚对⽐度和照⽚对⽐度。
肢体对⽐度是受检体所固有的,是形成X线对⽐度的基础。
X线到达受检体之前不具有任何医学信号,它是强弱分布均匀的⼀束射线。
当X 线透过受检体时,由于受检体对X线的吸收、散射⽽减弱,透过受检体的X线则形成了强度不均的分布差异,这种强度的差异称为X线对⽐度。
此时即形成了X线信息影像。
X线对⽐度所表⽰的X线信息影像不能为⾁眼所识别,只能通过某种介质的转换才能形成可见影像,如X线照⽚影像。
X线胶⽚对X线对⽐度的放⼤能⼒称为胶⽚对⽐度。
影响X线照片影像质量的因素及相互关系
、
影 响 ×照 片 影 像 质 量 的 因素 讨 论
1 对 比度 .
x线摄 影 学 中对 比度 的 概 念 十 分重 要 , 它是 形 成 x 线 照 片 影
像的基础。 中间涉及 了 3 这 个基本概念 , 即射 线对 比度 、 片对 比 胶 度 及 X线 照 片对 比度 。 x线到达被照体之前不具有任何 的医学 信号 , 它是强度分布 均匀的一束射线 。 X线透过被照体时 , 当 由于被照体对 x线 的吸 收、 散射而减 弱, 透射线则形成 了强度的不均匀分布 , 这种强度 的
度增感屏 时 , 即使 颗粒 度和信息传递 功能都变得很差 , 上述这种 关系也不见得在所有情况下都 现 。换句话说 , 当实 际颗粒尺寸 较大时 , 自然观察到的颗粒也应较大。但是 , 由于颗粒感度 较高 ,
虽然影像锐 利度不好 , 有时看上去影像质 量却有所改善 ; 或者是 说在这里微粒尺寸的作用不 十分重要。 2清 晰度 与 对 比度 之 间 的关 系 . 清晰度与对 比度这两个 因素之间的关系相对较为简单 。 同 在 样使用增感屏 的情况下 比较 , 如果胶 片对 比度逐渐提高 , 其清晰 度也会 提高。相反亦然 , 胶片对比度 降低 , 清晰度也下降 。 其
每 个 步骤 、 加 以检 测 。 过程 但从诊断学角度进行分析 ,评价影像质量的第一要素是 , 看
3 颗粒 度 .
X线照片颗粒度指观察 X线照片时 , 发现整幅图像 是由许许 多多小的密度( 颗粒 ) 形成 的, 即粗糙或沙粒状效果 。由于他们 的 组合便形成了影像 , 这种粗糙或沙砾状效果 叫做颗粒性 。影响颗 粒性的因素很多 , 中最为重要 的 4种因素是 : 其 x线量 子斑 点 、 胶 片 卤化银颗粒 的尺寸和分布 、 胶片对 比度 、 增感屏荧 光体尺寸和 分布。 影像细节 的表 现除 了上面 的三大因素外还取 决于构成 x 线 照片影像密度 、 锐利度 、 颗粒及失真度 , 它们之 间存 在相关性 , 也 有一定的独立性 , 总之是相互依存 、 相互 制约 、 密不可分的。以对 比度 、 清晰度和颗粒度对 x线照片影像 质量 的影 响至关重要。
X线照片影像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
X线照片影像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一、X线照片影像的形成1. X线照片影像的特性X线透过被照体时,由于被照体对X线的吸收、散射而减弱,透射线仁按原方向前进(散射线不形成影像),作用于屏-片体系,经显影加工后,则形成了密度不等的X线照片影像。
X线照片影像的形成,是利用了X线具有得穿透、荧光、感光等特性,以及被照体对X线吸收差异的存在。
2. X线相片的影像构成X线相片影像是X线诊断的依据,医生通过对照片的观察,对构成这幅影像的点、线赋予一定的内容,并理解其中的含义,这就是诊断。
对此重要的是,什么样的点和线可以在X线照片上显示出来,并能为人肉眼所识别,这就是医生最关心的影像细节的微小变化。
因为它是疾病早期诊断得征象,X线照片影像的质量问题,实质上指的就是微小细节的信息传递问题。
概括的讲,影像细节的表现主要取决于构成相片影像得四大要素:密度、对比度、锐利度及失真度。
前三者为构成相片影像的物理因素,后者为构成相片的几何因素。
二、X线相片影像的密度(一)定义密度为胶片乳剂膜在光的作用下致黑的程度。
已曝光胶片经冲洗后,还原的银颗粒沉积在胶片上,这种银颗粒对光起吸收和阻挡作用。
银颗粒越多,阻挡的光线越多,透过的光线就越少,照片越黑。
反之,银颗粒越少胶片越透明。
因此,密度可以根据透光率和阻光率来测量。
密度通常以D表示,入射光强度为I,透射光强度为I。
透光率为I / I。
,阻光率为透光率的倒数,即I。
/ I。
所谓密度(也称黑化度、浓度),就是阻光率以10为底数的对数。
D=IgI。
/ I 如透光率为1/10阻光率为10,密度则为1。
透光率为1/100,阻光率为100,密度则为2.。
照片密度可以通过光学密度计来测量,一般地说,适合诊断的密度范围在0.25~2.0之间,借助强光灯可以提高识别最高密度得能力。
(二)密度与感光效应的关系感光效应是X线对胶片得感光作用,而密度是胶片对感光效应的记录。
与感光效应有关的因素如下。
X射线的因素:管电压(Vp)、管电流(A)、照射时间(t)、焦-片距(D。
照片伪影及缺点形成的原因
照片伪影及缺点形成的原因X线照片的影像质量不仅取决于摄影条件,而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暗室的加工技术处理。
因此,了解和分析照片上的缺点及其形成的原因,对于避免类似弊病的产生,提高照片的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照片上形成伪影及缺点的原因,主要有下列几个方面。
1 暗室操作因素1.1贮存和保管胶片的贮存和保管对照片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
胶片过期或由于保存在高温、潮湿、存在有害气体或放射性物质的环境中,会导致胶片产生灰雾,影响影像的对比度。
胶片的叠放重压会形成静电而造成黑色树枝样阴影。
启封的胶片要严密放置,以防由于暗室漏光、红灯不安全而造成灰雾[1]。
1.2胶片的拿取和装卸拿取胶片时要注意手的清洁,手上油渍、汗渍和水渍均会在胶片上留有手印造成的污染。
拿取胶片的动作要轻,勿碰金属物和其他质硬的物体,避免摩擦产生树枝状静电斑。
胶片装入暗盒前,要认真检查暗盒是否清洁,有无异物,防止由于异物的遮挡造成照片上局部密度减低,产生伪影。
2 摄影条件因素2.1曝光不足曝光不足时,胶片的感光乳剂层内,显影中心数量少,不能形成应有的潜影。
此时,若按正常显影条件处理则细微结构显示不充分,照片的密度低,层次少[2]。
2.2曝光过度曝光过度时,形成的显影中心过多,显影后影像密度过高,灰雾度增加,照片对比度差,缺乏应有的层次。
2.3X线穿透力不足 X线的穿透力,主要取决于曝光时选择的管电压高低。
管电压低则产生的X线穿透力差,在胶片上不能形成足够的层次。
结果照片的影像密度和清晰度均偏低。
2.4X线穿透性过强 X线穿透性过强,将显著降低照片对比度,同时影像的结构和影调也不能充分显示,影像的清晰度差,灰暗且缺乏层次,尤其在不使用滤线器的情况下,散射线使灰雾度加重,影像对比度更低。
3 显影因素3.1显影不足随着显影时间的增加,胶片上受光照射多和照射少的部分密度差也会逐渐加大。
由于显影不足,则不能形成适当的密度和对比度,缺乏层次[3]。
3.2显影过度显影过度时,照片的密度太高,本应透亮的部分也变黑,照片上影像的反差降低,整个照片灰雾增高。
影像检查技术学课件:第二章 第一节2X线成像质量影响因素
第一节 X线成像质量影响因素
一、影像的光学密度与灰度
(一)定义 X线照片的密度(Density)是指透明性胶片
的暗度或不透明程度,也常称黑化度。 显示器上显示的人体不同组织结构影像的
黑化(亮暗)程度称为影像灰度 密度与灰度是组成影像的两个基本因素之
一,即图像能用人眼观察的原因是具有充足 的密度(灰度)和对比度存在
1、光电管自动曝光系统 利用光电倍增管 2、电离室自动曝光系统
X-ray
控 制 控电路 制 电 路
电流
负反馈
照射野小--散射线少--对比度好
(3)照射野大小控制--准直器
(二)散射线
(1)来源:原发射线的康普顿效应 (2)多少相关因素:KV 散射线
被照体体积厚度 散射线 被照体组织密度 散射线 (3)能量相关因素:原发射线能量、
散射角度
1、散射线对图像质量的影响 散射线量较少—灰雾—对比度下降 散射线量较多—模糊效果—细微结构不清
2、散射线的抑制:准直器、滤过板
3、散射线的排除
A、空气间隙法:靠增大体-片距 优点:大角度散射线射出胶片外,散射线强度减弱。 缺点:原发射线能量减弱、增大几何模糊 补偿:增加曝光量、更加敏感的探测器
B、滤线栅法:
大部分主射线穿过铅条到达胶片,成角散射线被 铅条吸收 结构特点分聚焦式、平行式、交叉式
Q2
r22 r12
• Q1
K r Q1
•Q1原mAs,r1原FFD,Q2新mAs,r2新FFD • Kr距离系数
(5)、屏-片组合体系变换应用
(1)Q0 和Qm代表不用增感屏和应用增感 屏时的管电流量,则:
Qm Q0 / s
•(2)用s1的增感屏所需管电流量Q1,那么用
X线照片质量及影响因素.
• (二)射线因素 • 1.X 线质 • 通常X 线质越硬,X 线的穿透力越强, 被检组织对X 线的 衰减越少,相反则 越大。使用不同的 线质(管电压)摄 影,所得的照片对 比度不同。使用管 电压高,X 线对比
• 2.X 线量 • 一般情况下,X 线 量对照片对比度无 直接影响,但是由 于增加X 线量可以 增加照片的密度, 使照片上密度过低 的部位对比度明显 好转,而密度高的 部位在照射量减少 后,也可改善其对 比,但已不常用。
• 影响锐利度的因素:
• (1)照片对比度:照片
锐利度S 与照片对比度
K 呈正比,模糊值H 一
定时,随着照片对比度
K 的增加,锐利度S 越
• 在实际观察影像时,理论上计算的锐利度 与人眼感受到的锐利度并不完全一致。当H 值一定时,K 值增大,则锐利度S增加;若 K 值一定,H 减少时,S 也增加;但当H 值 和K 值都相应增大或减小时,S 值虽然不变, 人眼却感到锐利度降低。 • 2.X 线照片模糊原因 • 对影像质量影响较大的是焦点的几何学模 糊、运动性模糊和屏-糊: 增感屏产生的 模糊是因光的 扩散现象造成 的。增感屏荧 光颗粒越大, 荧光发光效率 越高,荧光扩 散现象越严重, 产生的模糊度
• 2)屏-片接触模糊:X 线摄影时若屏-片两者
接触不良,则产生的屏-片接触性模糊对影像
质量的影响更为明显。因此,屏-片组合必须
• 将模糊阈值H=0.2mm代入上式,则
• (2)运动模糊:X 线摄影过程中,X 线管、 被照体及胶片三者中一个因素在X 线摄影过 程中发生移动,所摄影像必然出现模糊, 称为运动性模糊。运动性模糊的程度取决 于物体运动的幅度(m)与照片影像的放大 率
• 在一般情况下,运动模糊是影像模糊最主 要的因素。由于运动模糊量为运动幅度与 放大率的乘积,因此运动性模糊要比单纯 性的几何模糊严重得多。 • 控制和降低运动性模糊的措施:①保证X 线 管、诊断床以及活动滤线器托盘的机械稳 定性,发现故障应及时维修;②摄影时通 过固定患者肢体、屏气与缩短曝光时间等 方法,减少运动模糊;③尽量缩小肢-片距, 使肢体与胶片紧贴; ④减少曝光时间。
3.4X射线成像质量评价
主观对比度: 由于人体各种组织、器官对射线的衰减不同,使透射出人体 的射线的强度发生变化,形成主观对比度。
X射线图像对比度: 图像内各不同点的光密度差异,其产生与客观对比度、主观 对比度、射线胶片的对比度传递特性及x射线影像设备的特性有关
对比度分辨力: 将物体的客观对比度转换成图像对比度的能力。 低对比度分辨力:当图像中兴趣区ROI内观察细节与背景部 分之间对比度较低时,将一定大小的细节部分从背景中鉴别出来 的能力,通常用能分辨的最小对比度的数值表示。
几何模糊:
焦点越小,半影越小, 锐利度越高。 要尽量选择小焦点,增 加焦-体距,减小体-片距。
返回
主要来自x射线的量子噪声,即x射线光子在图像内的 空间或时间上随机分布;反比于检测器检测到的x射线 量,也就反比于入射的射线量。 增感屏的颗粒噪声 视频系统的粒子噪声 返回
伪影:滤线栅对图像的形成造成的 干扰;胶片的贮存、使用过程中产 生的伪影;增感屏表面的刻痕;染 色及外来的物体 畸变:由被检部位器官的大小、形 状和位臵导致。器官组织越厚,越 容易产生畸变;如球形物,若保持 物体距检测器距离不变,球位于中 心线处,影像为圆,偏离中心线, 影像为椭圆;被检部位平面与胶片 平面保持平行,产生的影像不畸变。
对比度contrast与对比度分辨力 模糊unsharpness与细节的可见度visibility 噪声noise 伪影artifict 畸变distortion
返回
客观对比度:
物体本身的物理对比度,由构成被检者组织器官的密度、原 子序数和厚度的差异形成。人体组织至少要与周围的组织有足够 的客观对比度才能形成可见的影像。
X线片诊断常见异常原因分析
X线片常见异常原因分析一.X线片太黑1. 千伏或毫安秒太大引起的曝光过度2. 显影液中放置时间太长或显影液温度过高引起的显影过度3. 检查部位测量过厚而引起的曝光过度4. 机器(直尺和定时器)不符合标准5. 使用滤线栅后没有调整射线源与胶片之间距离二. X线片太亮1. 千伏或毫安秒不够引起的曝光不足2. 使用滤线栅而没增加曝光量3. 显影液温度过低、显影时间减少或显影液被稀释导致的显影不足4. X线管故障5. 屏片组合错误(增感屏和所用X线胶片不匹配)6. 机器中定时器不符合标准7. 入射的线电压下降8. 装入两张X线胶片三.X线片对比度差1. 千伏太大2. 意外X线曝光3. 暗室中光源泄漏4. 储片环境太热或太湿5. 化学制剂使用时间太长、温度过高或显影时间过长引起的化学灰雾6. 胶片过期7. 高千伏时未使用滤线栅8. 两次曝光9. 暗室中安全灯功率过大10. 滤线栅不正确四.细节缺失1. 动物机体至胶片距离增加2. 屏片组合不牢造成影像位移3. 被检物体移动造成影像位移4. X线管移动造成影像位移5. X线中心未对准胶片中心造成影像变形6. 两次曝光五.X线片变黄1. 洗片前定影剂溅污在胶片上2. 定影不充分3. 定影过程中胶片粘连一起,冲洗不完全导致残留的定影剂氧化成黄色粉末破坏X线影像六.X线片中出现网格线1. 了在焦点范围之外2. 滤线栅未对准X线中心束3. 滤线栅颠倒4. 滤线栅受损5. 胶片卡在自动洗片机中使X线片中出现滚轴印七.X线片密度不均1. 原射线束未对准2. 滤线器托盘与原X线束未对准3. 片盒与滤线器托盘未对牢4. 片盒中漏光5. 靶极受损(正极有凹痕)6. 屏片连接不均(两个压锁只锁上一个)八.污点(局限性)1. 胶片卷曲或折叠2. 洗片时两张片子粘贴在一起3. 静电4. 洗片前显影剂滴在胶片上5. 装片或卸片时由于手上有显影剂使X线片中出现指印九.X线片中出现亮区(局限性白色印记)1. 片盒中有毛发2. 胶片上感光乳剂中有划痕3. 荧光屏表面有划痕4. 片盒或工作台上有造影剂5. 洗片过程中胶片上有气泡6. 人工洗片时胶片与洗片桶粘在一起7. 受污染的手持片时造成的指印。
X线照片影像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
X线照片影像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首先,X射线的发射与质量是影响X线照片影像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X射线的电压和电流的选择对于照片的影像质量有很大影响。
较高的电压能够产生更具穿透力的X射线,但过高的电压会导致图像过曝或烧伤,而较低的电压则会导致图像欠曝。
适当的电流控制可以确保X射线的稳定发射,以防止出现曝光不均匀或曝光不足的情况。
其次,影像质量还与成像设备的性能有关。
包括X射线源的稳定性、成像仪的成像灵敏度以及成像分辨率等。
X射线源的稳定性直接影响到X射线的发射量和发射质量的稳定性,而成像仪的灵敏度决定了对X射线的接收能力,分辨率则决定了图像的清晰度。
此外,体内组织结构的异常情况也会对X线照片影像产生影响。
例如,骨骼密度的变化、肿瘤的存在、身体内部的金属植入物等,都会引起X射线的衰减和散射,从而产生图像上的结构改变。
这就需要医生和技师在拍摄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应调整,以获取更准确的诊断信息。
此外,放射影像质量还受到射线与物体之间的距离和角度的影响。
较短的拍摄距离使得X射线更集中,从而产生更高的解剖细节,而较长的拍摄距离有助于减少散射辐射。
角度的选择也会影响到图像的可视化效果,如胸部摄影时,选择不同的拍摄角度可以更好地展示肺部的阴影。
另外,曝光参数的选择也对图像质量有重要影响。
包括曝光时间、曝光系数和对比度的选择等。
适当的曝光时间可以保证图像的清晰度,而曝光系数的选择可以影响图像上不同组织结构的灰度值分布。
对比度的选择可以使得图像上的不同组织结构更为清晰可见。
总结来说,X线照片影像的形成受到X射线的发射与质量、成像设备的性能、体内组织结构的异常情况、射线与物体之间的距离和角度、曝光参数的选择等多个因素的影响。
正确调整这些因素可以获得更清晰、更准确的医学影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影响照片对比度的因素
• (一)被检体因素 • 射线对比度KX 取决于被检体的吸收能力, 与组织的原子序数、密度、厚度有关。 1.组织的原子序数Z 越高,光电吸收越多,X 线减弱系数(μ )越大,KX 越高; 2.被检体组织对X 线的减弱系数(μ)与该组 织的密度(ρ)成正比; 3.当被检体的密度、原子序数相同时,照片 的对比度取决于被检体的厚度差。
• 4.散射线的消除 • 是将由被检体透过的散射线在到达胶片之 前去除掉,可利用空隙间隙法和滤线栅法。 • (1)空气间隙法:空气间隙法减少散射线 是利用肢体与胶片之间的空气可以吸能量 较低的X 线及X 线衰减与距离的平方成反 比的规律。 • 由于肢-片距的增加,同时也增加了几何学 模糊。实际工作中,可根据几何模糊对影 像质量影响的大小调整各距离。使用空气 间隙效应滤除散射线时应注意:①肢-片距
• (二)射线因素 • 1.X 线质 • 通常X 线质越硬,X 线的穿透力越强, 被检组织对X 线的 衰减越少,相反则 越大。使用不同的 线质(管电压)摄 影,所得的照片对 比度不同。使用管 电压高,X 线对比
• 2.X 线量 • 一般情况下,X 线 量对照片对比度无 直接影响,但是由 于增加X 线量可以 增加照片的密度, 使照片上密度过低 的部位对比度明显 好转,而密度高的 部位在照射量减少 后,也可改善其对 比,但已不常用。
第四节 X 线照片密度
• 一、照片密度 • (一)概念 • 照片密度又称光学密度或黑化度,用D 表 示。是指X 线胶片经过曝光后,通过显影等 处理在照片上形成的黑化程度。 • (二)光学密度值 • 光学密度值是一个对数值,无量纲。其大 小决定于入射光线强度(I0)与透过光线强 度(I)的比值。光学密度值用照片阻光率 的对数值表示:正常(0.25-2.0)
• (2)滤线栅法:滤线栅是吸收散射线最有 效的设备。
• 2)分类:按结构特点分为聚焦式、平行式 及交叉式;按运动机能分为静止式(固定 式)和运动式两种。
• 3)工作原理:摄影时 将滤线栅置于肢体与胶 片之间,焦点至滤线栅 的距离应在滤线栅焦距 允许的范围内,X 线中 心线对准滤线栅中心。 这样,从X线管发出的 原发射线与滤线栅的铅 条平行,大部分穿过铅 条间隙到达胶片,小部 分照射到铅条上被吸收。 散射线因与铅条成角,
• 2.影响散射线含 有率的因素 • 管电压 • 被检体厚度 • 照射野 • 三种因素特点相同。 即在一定范围内成 正比,超过一定值 趋于稳定。
• 3.散射线的抑制 散射线的抑制方法是在X 线管窗口使用遮线器和滤过板。 • (1)遮线器:即为X 线束限制器或X 线准直 器,主要控制照射野大小,并将与X 线束方 向不同的焦点外射线和窗口物质产生的散射 线吸收。遮线器分透视和摄影用两种。通常 照射野应与胶片等大。 • (2)滤过板:将适当厚度的金属薄板如铝板、 铜板等,置于X 线窗口处,吸收原发射线中 波长较长的无用射线,以提高原发射线的质
第五节 X 线照片对比度
• 一、对比度的概念 • 对比度是形成影像的基础因素之一,与之 有关的有肢体对比度,射线对比度,胶片 对比度和照片对比度。 • 1.肢体对比度 • 即肢体对X线吸收系数的差,是形成射线对 比度的基础。 • 2.X 线对比度 • 当X 线透过被检体时,由于被照体对X 线的
• 3.胶片对比度 • X 线胶片对射线对比度的放大能力。通常 用胶片特性曲线的最大斜率(γ 值)或平均 斜率(G )来表示。 • 4.X 线照片对比度 • X 线照片上相邻组织的密度差(亦称光学 对比度)。 • X 线照片影像是一个复杂的人体组织的重叠 影像,当对比度过小时,可能会被肉眼遗 漏。 • 照片的对比度不是越高越好,对比度太高
• (三)胶片、增感屏及照片冲洗技术 • 1.胶片的对比度系数 • 用γ值大的胶片比用γ值小的胶片获得照片 对比度高 • 2.增感屏 • 目前X 线摄影中采用的增感屏增感率为 20~100,使胶片的感光能力增加了20~ 100 倍。 • 3.照片冲洗技术 • 在冲洗胶片的显影液中如果增加显影主剂 对苯二酚的比例可以增加照片对比度;适
三、散射线对X 线照片对比度的 危害
• 散射线为方向不定,波长长、能量低、穿 透力弱的射线。一方面可以使照片影像产 生灰雾,X 线照片对比度下降,另一方面对 工作人员和被检者防护不利。在实际工作 中尽量抑制、消除散射线。 • 1.散射线的产生 • 当X 线管发射出的原发X 线照射到被检体等 物体时,会产生光电吸收和康普顿散射, 其中散射的二次射线,由于射线方向不定, 能量低,称之为散射线。
• 4)滤线栅的特性:
• 栅比(R):滤线栅铅条高度(h)与铅条间
距(D)比值称为栅比。
• 栅密度(n):表示滤线栅表面上单位距离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cm)内,铅条与间距形成的线对数,常
用线/厘米表示。 • 铅容积(P):表示在滤线栅表面上,平均 1cm2中铅的体积(cm3)。
• 一次X 线透过率(TP):一次X线是指从X 线管焦点发出的原发X线,不包括散射线。 • 分别为用和不用滤线栅时的X 线强
度。 • 对比度改善系数( K ):又称对比度因子, 是使用和不使用滤线栅的对比度之比。K 值 越大滤除散射线效果越好。 • 曝光倍数( B ):也称滤线栅因子。是指 不使用滤线栅时测得的全X 线(原发射线和
二、影响照片密度的因素
• • • • • • • 1.管电流量-照射量(mAs) 2.管电压-kV 决定X 线的硬度,kV 增加,使X 线穿透物体到达胶片的射线量 增多,照片密度增加。 3.摄影距离-X 线强度与摄影距离(FFD)的平方成反比。 4.增感屏-增感屏对照片密度的提高能力,取决于增感屏的增感率。增感率越 高,所获得的照片密度越大。 5.胶片-在曝光量一定时,胶片的感光度越大,形成的照片密度越大。 6.被照体厚度及密度-照片密度随着被照体组织的厚度和密度的增加而降低。 7.照片冲洗因素-显影液特性、显影温度及时间、冲洗环境等因素对照片密度 的大小有较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