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的知识框架(艺术手法)
高考诗歌鉴赏(手法)思维导图
作 用
情感
把具有明显差异
定 、矛盾对立的双 方放在一起,进
对 义 行对照比较
比
分 标志:名 析 词、动词
突出好坏、善 恶、美丑对立 , 给人鲜明的印 象 明确作者的感情倾向
分析对立或相反事物的特征
产生强烈的感 受 表达强烈的情 感
作 用
特征 情感
()
一
修 辞 方 法
比喻 比拟 借代 夸张 对偶 排比 反复 设问 反问 用典 双关 对比 反语
表达委婉含
蓄、 明确原典内容含义 言简意丰、 明确对象与历史的相似点
明确正用、反用(讽刺批判)
语言典雅 含蓄、幽默
加深寓意, 发人深思 事物的特片和人的心理感受
名词的语境意思
作 用
情 感作 用
情感
反 语
析 定
义 分
析
具含容词字与词面真有义、 意 正双名思意重 思无相特反 殊标
增强语言的幽 默风趣感 明加确强作讽者刺真、正批 的判写、作嘲意弄图等情
使表现的内容更具体、更生动、更形象 使表现内容生动形象,增强感染力 突出人和事物的特征,收到形象鲜明的艺术效果 突出人和事物的某种特征,便于更好地抒情,增强感染力 形式上整齐对称,节奏分明,语言简练;内容上语意集中含蓄 节奏分明,增强气势;突出强调内容 突出语意,强调情感;回环往复,一唱三叹;有韵律美 引入问题,引起读者注意,思考 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情感 表达情感含蓄,言简意丰,使语言典雅 言在此而意在彼,增加语言容量,表达含蓄、巧妙 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情感 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情感
诗歌鉴赏的知识框架(艺术手法)
表达方式
抒情 议论 记叙 描写
直接抒情 托物言志 间接抒情 寓情于景 渲染、衬托(正衬. 渲染、衬托(正衬.反 )、白描 色彩、动静、 白描、 衬)、白描、色彩、动静、 虚实、远近、高低、大小、 虚实、远近、高低、大Fra Baidu bibliotek、 角度、 明暗、角度、时空
虚实结合(虚实相生)起兴、联想、想象、 虚实结合(虚实相生)起兴、联想、想象、 表现 烘托、渲染、象征、对比对照、抑扬、 衬托 \烘托、渲染、象征、对比对照、抑扬、 手法 照应、动静结合、正侧、、直抒胸臆、 、、直抒胸臆 照应、动静结合、正侧、、直抒胸臆、借景 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以乐景写哀情、 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以乐景写哀情、 以哀景写哀情等。 以哀景写哀情等。
艺术手法 (表达技巧)
艺 术 手 法
修 比喻,借代,夸张,比拟,对偶, 比喻,借代,夸张,比拟,对偶, 辞 排比,用典,设问,反问,通感 排比,用典,设问,反问, 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 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 结 总后分,先景后情、卒章显志, 构 总后分,先景后情、卒章显志,画龙 点睛、过渡、铺垫、伏笔等。 点睛、过渡、铺垫、伏笔等。 借景抒情 记叙, 记叙,描 间接抒情 托物言志 表达 抒情, 写,抒情, 方式 直抒胸臆)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议论
诗歌鉴赏基本知识
(3)虚实结合: ①诗歌的“实”:在诗歌中,“实”是指客观世界中 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 ②诗歌的“虚” : a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 的境界来反衬现实. b已逝之景之境: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 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 c设想的未来之境: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 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故写愁,将 倍增其愁,写乐倍增其乐。
(一)诗的发展史
秦 汉 三国 两晋 南北朝 隋 唐
一 、 诗 的 基 本 知 识
(二)基本知识——诗的种类
1、从格律上看,诗可以分为
(1)古体诗,
它又称古诗或古风
(2)近体诗,
它又称今体诗
(二)基本知识——诗的种类
2、从字数上看,诗可以分为 四言、五言、七言,还有 少量的六言诗。 唐代以后,四言诗就少见 了,五言和七言占绝大多数。
(六)艺术手法(表达技巧)
(3)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 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 例: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 连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杜甫) 诗歌从水中月影写起,生动描写了白鹭曲着身子, 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船尾大鱼跃出水面而发 出拔刺的响声,一动一静构成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 (4)抒情: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爱乐 等主观感情。 例: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 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 雁满回塘。(温廷筠) 首联写出旅客的辛劳,对句直抒感慨。“客行”与 “故乡”比较,自然生出一个“悲” 来。
诗歌鉴赏常用艺术手法大全
记叙
【概念】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
【例句】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
【赏析】用叙述的方式写自己亲临抗金前线的值得纪念的往事。
描写
【概念】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
【例句】
(杜甫《漫成一首》)
【赏析】诗从水中月影写起,生动描写了白鹭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船尾大鱼跃出水面而发出拔刺的响声,一动一静构成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
议论
【概念】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
【例句】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
【赏析】点出喜爱菊花的原因和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抒情
【概念】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爱乐等主观感情.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例句】“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温庭筠《商山早行》)
【赏析】首联中起句以时间、事件、环境三者相互照应,写出旅客的辛劳,对句直抒诗人的感慨.“客行”与“故乡”相比较,自然生出一个“悲”字来。
表现手法
起兴
【概念】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例句】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李商隐《锦瑟》)
【赏析】首联用瑟这种乐器起兴,由此而思及“华年”.
虚实结合
【概念】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一起表达同一样的情感。
【例句】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柳永《雨霖铃》)
【赏析】上片除“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外,写的都是眼前实景实事实情,写词人和心爱的人不忍分别又不得不别的心情,是实写;下片写对别后生活的设想,是虚写,着意描绘词人孤独寂寞的心情.虚实结合,淋漓尽致写出了离别的依依不舍。
诗歌艺术手法
诗歌鉴赏的艺术手法可以分为以下三种: (一)表达方式: 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直抒胸臆) 描写(动静、乐哀、远近、上下、白描、细描) (二)表现手法: 渲染、烘托、映衬/反衬、化用、虚实、正侧、欲抑、点面、象征、联想、想像、起兴、用典(三)修辞手法: 比喻、借代、拟人、对偶、夸张、排比、反问、设问、衬托、反复、反语、互文、叠词、婉辞诗人风格陶渊明晋代著名山水田园诗人。名潜,字元亮。平淡而又淳厚的艺术风格,质朴凝练的语言风格。如:《归园田居五首》王维唐代著名山水田园诗人,字摩诘。诗歌情趣恬静悠闲,风格清新淡远。如:《山居秋冥》孟浩然唐代著名山水田园诗人,其艺术风格主要是清淡。如:《春晓》《宿建德江》高适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字达夫,风格雄浑质朴、苍劲悲壮。如《燕歌行》岑参唐代著名边塞诗人,与高适齐名。风格与高适相同,均具有豪放悲壮的风格。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另外属于边塞诗人的同一时代的还有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之涣《凉州词》、《登鹳雀楼》等,他们的风格均大同小异。李白唐代著名浪漫主义诗人,风格豪放飘逸。如:《望庐山瀑布》。杜甫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风格沉郁顿挫。如:《登高》,《兵车行》。所谓“沉郁”是由杜甫的诗歌反映现实广阔深厚、意境雄浑、感情深沉这些因素构成的。所谓“顿挫”,是指与沉郁相适应的艺术表现形式,主要指表达感情是曲折跌宕,音调起伏变化。白居易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其诗歌风格浅直均易。如:《卖碳翁》。韩愈中唐著名散文家,其诗歌风格除平易清新之外,最引人注目的是奇险怪僻和以文为诗孟郊中唐著名诗人,字东野。是一位以苦吟著称的诗人。其风格是硬语盘空,拗折奇险。如:《洛桥晚望》“天津桥下冰初结,洛阳陌上行人绝。榆柳萧疏接阁闲,月明直见嵩山雪” 贾岛字浪仙,比孟郊稍晚,与孟郊齐名,也是一位以苦吟著称的诗人。“推敲”的故事便是最好的明证。其诗歌风格清奇僻苦。如:《题李凝幽居》“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刘禹锡中唐著名诗人,其诗歌风格含蓄豪俊。柳宗元中唐著名诗人,其诗歌风格明净简峭。如;《江雪》李贺中唐著名诗人,字长吉,其诗歌风格奇崛冷艳。如:《李凭箜篌引》杜牧晚唐著名诗人,字牧之,其诗歌风格,豪迈俊爽,遒劲峭拔。如:《山行》李商隐晚唐著名诗人,字义山,其诗歌风格深情绵邈、绮丽精工。如:《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诗歌鉴赏艺术手法
诗歌鉴赏艺术手法
诗歌鉴赏的艺术手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直抒胸臆:这种方式直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态度,例如“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
2.融情于景:通过描述景物来表达情感,例如“渭城朝雨浥清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3.托物言志:通过描述事物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志向,例如“千岩万壑处深山,远看方知出高处。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李忱《瀑布联句》)
4.托物起兴:通过描述与主题无关的事物来引起主题,例如“一叫一春残,声声万古冤。”(余靖《子规》)
5.巧用衬托:通过其他事物的描述来衬托主题,例如“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韦庄《台城》)
6.联想巧妙:通过联想将看似不相关的元素联系起来,例如“三湘衰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卢纶《晚次鄂州》)
7.细节逼真:通过生动的细节描写来表达情感或描绘景象,例如“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赵师秀《约客》)这些手法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以丰富诗歌的内涵和表现力。在欣赏诗歌时,可以从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篇章结构、语言特色等方面入手,深入分析诗歌的艺术手法及其作用。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知识点总结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知识点总结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是高考语文考试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要求考生对诗歌的形式特点、艺术手法和主题内容进行准确的理解和深入的分析。以下是关于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的知识点总结。
一、诗歌的定义与特点
1.诗歌的定义:诗歌是一种以语言艺术形式来表达情感、抒发思想和展示形象的文学体裁。
2.诗歌的特点:
(1)节奏感:诗歌的语言具有鲜明的节奏感,通过音韵和韵律的排列组合来表达情感。
(2)形象感:诗歌以形象为基本表现方式,通过具体的形象描写来直接感动读者的感官。
(3)抒情感:诗歌以抒情为主要目的,通过表达情感来引起读者的共鸣。
(4)凝练性:诗歌的文字表达非常精练,通过简洁、有力的语言传递丰富的信息。
二、诗歌的常见艺术手法
1.比喻:通过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进行类比、象征、隐喻等方式,增强语言的形象感和感染力。
2.拟人: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的形象和性格特征,增强作品的生动性和形象感。
3.排比:通过一系列连续并列的修辞句式,增强语言的力度和表现力。
4.对称:将诗歌结构分成等量的部分,增强整体的平衡感和和谐感。
5.夸张:运用夸张的手法,突出事物的特点和表情,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张力。
6.重复:通过反复使用相同的词语、句子、表达方式等手法,增强语言的节奏感和表现力。
7.押韵:通过词尾音节的相同或相近来增强韵律感和美感。
三、诗歌的主题内容
1.自然景观:描写自然美景、自然现象和自然动物等,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感叹之情。
2.爱情:表达对爱情的渴望、表达对爱人的感情和思念之情。
3.社会生活:揭示社会现实、呼唤社会公正和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的声音。
诗歌鉴赏常见表现手法归纳
古代诗歌常用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也称表达技巧、艺术手法,包括修辞手法、抒情手法、描写方法等。知识点一、修辞手法
▲1.比喻。比喻就是把一种事物或情景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如刘禹锡的《望洞庭》:“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诗歌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洞庭湖比作白银盘,将君山比作青螺,生动形象,耐人寻味。
▲2.拟人。如刘攽的《新晴》:“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诗中将“南风”人格化,通过一系列动作描写,表现了久雨初晴后作者宁静恬适的心情,以及对南风“恶作剧”的亲切喜爱之情。
▲3.夸张。如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气蒸”“波撼”是夸张的写法,突出了洞庭湖的雄伟气势。又如李白的《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白发因愁而长,长达三千丈,该是多么深重的愁思!以此写愁,奇特至极。
4. 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使语言简练、含蓄、别致。如李清照的《如梦令》:“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词人用“绿肥”“红瘦”指代绿叶、红花。
5.象征。借助某人某物的具体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它可以使文章立意高远,含蓄深刻。如以松柏象征坚贞。松枝傲骨峥嵘,柏树庄重肃穆,且
四季长青,历严冬而不衰。《论语》赞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又如以兰花象征高尚。兰花风姿素雅,花容端庄,幽香清远,历来作为高尚人格的象征。诗人屈原极爱兰花,在他不朽之作《离骚》中,多处出现咏兰的佳句。
鉴赏诗歌表现手法——抒情与结构
鉴赏诗歌表现手法——抒情与结构
一、诗歌景与情的关系和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借古讽今等表现方式
古诗词以描写、抒情为主要表达方式。结构上往往描写在前,抒情在后,描写是为抒情作铺垫,抒情是描写的升华。诗中的抒情句情感充实饱满,意蕴很深,是诗人用来抒发感情的诗句。一般来说,分析诗人的心境与情感都要把握这些抒情诗句。抒情,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
直抒胸臆——诗人在其诗作中袒露襟怀,不假掩饰地抒发激情、快意或愁绪。
间接抒情――诗人们往往借助多种艺术方式,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1、叙事抒情:通过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抒发作者的内心感受。如“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用叙述的方式写自己亲临抗金前线值得纪念的往事,暗示南宋人民有力量保卫自己的国家,表达抗金复国的决心。
2、借景抒情(寓情于景,以景结情,缘情写景。):诗人把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全然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象之中,借自然景物抒发感情。一般情况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尽长江天际流。”全诗没有一字说惜别,没有一字说伤怀,但伤怀惜别之情悠悠无尽,随水长流,滚滚江水犹如对友人的不断思念。唐朝李华的《春行即兴》:“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花自落”“鸟空啼”,强调了春山一路山花烂漫、鸟语婉转的佳境却“无人”来欣赏,以乐写哀,以闹写寂,写出了诗人对时代的感慨。
诗歌鉴赏知识总体介绍
诗歌鉴赏知识总体介绍
【赏析表达技巧】
1、修辞手法比喻、对比、比拟、对偶、借代、拟人、通感、夸张、互文、双关、反问、设问、反复、反语、引用等;
2、表现手法想象、联想、对照、衬托、渲染、烘托、用典、悬念、赋比兴、
象征、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借古抒怀、借古讽今、托物言志、欲扬先抑
正话反说、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等。
3艺术构思篇章结构首尾照应、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点面结合、承上启下、以景结情、总分得当、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画龙点睛
4、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
5、抒情方式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
【做题步骤】
看:看标题、看作者、看注释、看诗歌(名词、动词、修饰语、特殊词)、看题干
辨:题目类型
析:做题前对诗歌有个总体分析。
答:理清思路、规范答题
古典诗词鉴赏题问答模式例析
从2002年起高考语文卷把“古诗阅读鉴赏”放到第Ⅱ卷以主观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考试说明》对此明确提出了两点要求: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综观近三年的高考试题,有两个特点非常明显:一是试题切入角度小,但以对全诗的理解为基础,且离不开景、情、境;二是文字浅易,抒发的是人之常情,如山水情、故园情、别离情等。考生一般对考点比较熟悉,能比较轻松地读懂诗歌,但答题结果却年年失分严重。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答题不规范,容易漏掉一些要点,以致于只能“意会”而不能有效地“言传”。
答题自然要根据试题的要求给出相应的答案。就古诗鉴赏题而言,大体上可归纳出三种问答模式,本文对之加以例析,供大家参考。
古代诗歌鉴赏修辞手法、表达方式及表现手法汇总
古代诗歌鉴赏的表达技巧
鉴赏诗词的表达技巧考查的是考生的鉴赏评价能力。鉴赏评价能力是阅读能力的最高层级。鉴赏诗词的表达技巧,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
一、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反问、设问、双关、互文、反复等。
(一)比喻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设问、比喻、夸张)
【赏析】若要问我有多愁?就像那遍地迷蒙的衰草那样多,像满天飘舞的柳絮那样乱,像黄梅时节的细雨连绵不绝。用“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三个比喻,即博喻,抒发了词人因思慕而引起的无限愁思。
(二)拟人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通《山园小梅》)(拟人)
【赏析】白鹤将要飞下来时,先偷看梅花几眼;粉蝶如果知道梅花这样美,该早就销魂了。“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销魂,把粉蝶对梅的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三)借代
1、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借代)
【赏析】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出了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2、“终岁不闻丝竹声”“门前冷落鞍马稀”(白居易《瑟琶行》)“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曹操《短歌行》)(借代)
【赏析】诗中分别以“丝竹”代音乐,以“鞍马”代客人,以“杜康”代酒。
(四)夸张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
牧《江南春》)(夸张)
【赏析】对这首诗,明代的文学家杨慎在《升庵诗话》中批评说:“千里营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营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作者写的是江南春天的景象。诗中的“千里”使用了夸张手法,写出了江南的广阔和春意盎然。这样写可以引起读者的想象和联想,使诗歌更富表现力和感染力。
高考诗歌鉴赏艺术手法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次联写近景,“白云回望合”一句,“回望”既与 下句“入看”对偶,则其意为“回头望”,王维写的 是入终南山而“回望”,望的是刚走过的路。诗人身 在终南山中,朝前看,白云弥漫,看不见路,也看不 见其他景物,仿佛再走几步,就可以浮游于白云的海 洋;然而继续前进,白云却继续分向两边,可望而不 可即;回头看,分向两边的白云又合拢来,汇成茫茫 云海。这种奇妙的境界,凡有游山经验的人都并不陌 生,而除了王维,又有谁能够只用五个字就表现得如 此真切呢? “青霭入看无”一句,与上句“白云回望合”是 “互文”,它们交错为用,相互补充。诗人走出茫茫 云海,前面又是蒙蒙青霭,仿佛继续前进,就可以摸 着那青霭了;然而走了进去,却不但摸不着,而且看 不见;回过头去,那青霭又合拢来,蒙蒙漫漫,可望 而不可即。
这是南唐李后主亡国入宋后写的词。有人说 这是一首极尽故国繁华之作;有人说这是一 段凄凉无限之吟唱。 ①你读出了什么呢? ②请从艺术手法运用的角度谈谈你对这首 词的看法。
参考答案
①从表面看(特别是后三句),这首词写的 是对往昔繁华的眷恋,但实际是表达梦醒后 面临处境的无限凄凉。 ②作者通篇不对当前处境作正面描写, 而是通过这场繁华生活的梦境进行有力的反 衬。梦境越是繁华热闹,梦醒后的悲哀便越 是浓重;对旧日繁华的眷恋越深,今日处境 越凄凉。
表达方式: ①记叙 ②议论 ③描写(正面—侧面,实写—虚写,动景— 静景,近景—远景,俯—仰, 点—面,工 笔—白描) ④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有表达方式、修辞方法、表现手法、结构模式等共四个层面的内容,其知识框架如下:
第一节表达方式
一、抒情方式
1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二)间接抒情
1、借景抒情
(1)总论——情与景的关系
(2)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基本形式:
①触景生情(景→情):
②以景结情(情→景):
③缘情布景:
④寓情于景(有景无情):
⑤景略情在:
(3)情景与哀乐的四种关系:
①以乐景写乐情
②以哀景写哀情:
③以乐景衬哀情
④以哀景写乐情
2、借物抒情
(1)定义及举例
(2)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的区别:
①借景抒情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抒发的是情感,表现的是情绪,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是含蓄的感受,所以它有乐、哀、愁,但我们绝不会把这种情绪看成是一种思想。
②托物言志,更重要的是诗人要通过描写的物来表明心迹,以及人生的态度和对人生的感悟。
3、借事抒情(用典故)
(三)直接与间接抒情的相关范畴
1、点染
2、曲直
3、隐显
4、移情
二、描写方式(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
(一)基本概念:
2考试重心
3正面描写命题角度。
1、虚实结合
(1)定义(虚实的内涵)
(2)“虚”的三类内容
①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
②已逝之景之境。
③设想的未来之境。
(3)虚实结合的作用——“虚实相生”
①相反相成
②相辅相成
(4)“虚”与联想、想象
2、动静结合
1基本概念
(2)常用方式——以动衬静
3、点面结合
4、细节描写
5、色彩的渲染
6、描写(观察)角度的变化
7、白描
8、疏密
9、诗中有画:
二、议论
三、记叙
第二节:修辞手法
一、比喻四、借代七、设问
二、比拟五、夸张八、反问
三、双关六、对偶九、互文
诗歌鉴赏艺术手法总结
诗歌鉴赏——艺术手法
知识汇总
河北定州中学邢建军
艺术手法(又叫:表达技巧、表现手法)分修辞手法、描写手法、抒情手法、结构技巧四大类。
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又叫:情景交融、寓情于景)(分为:乐景写乐情、哀景写哀情、乐景衬哀情、哀景衬乐情)、托物言志、借物抒情、借古讽(喻)今、使用修辞。
修辞手法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有:
按照内容判断——比喻、比拟、夸张、借代、用典、点化、双关、对比(衬托)、通感
按照形式判断—-对偶、设问、反问、互文、排比、反复
描写手法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有(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反衬又有:动和静即动与静的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乐与悲的结合以乐景衬哀情(2)联想与想象,又叫虚实结合(3)对比(4)白描(白描指不加渲染、烘托,不用华丽辞藻,而以最经济、最省俭的笔墨,勾勒出鲜明生动的形象)(5)细节描写(6)欲扬先抑(7)象征(抒情方法为“托物言志”)(8)点面结合(9)视觉、听觉、触觉等相结合(10)远近结合(11)修辞手法
(值得注意的是:诗歌的表现手法,如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喻今,直抒胸臆,烘托对比,象征比喻,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是近年高考的热点。)
总之,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当某种修辞手法在文章中产生了一种整体的效果,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或是某种修辞手法在文章中反复使用后产生了整体的表现力,那么这种修辞手法也可视为表现手法。
分类点睛
如果问到一首诗歌的表现手法,先考虑整体上的技巧。(一般是抒情手法,如果具体问到别的再分析.)
如果问到一联或者一句,也要首先考虑最突出的手法。
诗歌艺术表现手法归纳
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
一、艺术手法
艺术手法包括表达方式、语言艺术(修辞方法、语言风格)、结构形式、写作技巧等四个方面。
(一)表达方式:
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描写方式有(1)动静结合(2)虚实结合(3)点、面结合(4)正面描写、侧面描写(5)远、近、高、低相结合(6)色彩搭配(7)白描手法
(1)动静结合
在写景状物的诗文中,孤立地写动态或静态,往往不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若能将动态描写与静态描写结合起来,以静写动,以动衬静,则会塑造出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
王维的名篇《山居秋暝》中就有这样的例子:“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前一句写山上一尘不染的松树,皎洁的月光,以及月光穿过树叶的缝隙在林间留下班驳的影子,都给人以明净清幽的感受——这是通过静态描写来突出山中的静谧。第二句写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流势增大,从石上流过,淙淙有声——这是动态描写,以动衬静,更反衬出山中的宁静.
(2)点面结合
万事万物都是彼此相互联系的,不是孤立存在的,被描写的景物也一样,它们总是和周围的景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我们在写景状物时,不能孤立地静止地写主体物,还必须写主体物周围的联系物,点面结合,烘云托月,使主体形象更丰满,更有特色。
柳宗元在《江雪》中就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方式.“蓑笠翁”在画面上显得比较小,但处在非常显眼的位置,是诗的中心,“孤舟蓑笠翁"属于点的描绘;前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属于面的铺陈,诗句从“鸟飞绝”、从“人踪灭”写尽了人物处境的苦寒与孤寂,并在“山”“径”前冠之以数量词
高考古诗词鉴赏的艺术手法与艺术特点(答题模板)
高考古诗词鉴赏的艺术手法与艺术特点(答题模板)
(一)“方式、手法”的区分:艺术手法,又叫表达技巧,包括三个方面:
①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虚实、动静)、抒情、议论、铺陈等。
②表现手法:起兴、联想、烘托、衬托(正衬或反衬)、抑扬、照应、正侧、象征、对比、对照、由实入虚、虚实结合、运用典故、化用、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化动为静、动静结合、以小见大、开门见山、含蓄蕴藉等。。
③修辞:比喻、借代、夸张、对偶、对比、比拟、排比、设问、反问。
(二)“情”、“志”的区别:在诗歌里,“情”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喜、怒、忧、思、悲、恐、惊,一般都是通过景物描写表达出来的;“志”就是我们平时说的理想、抱负、情操、品格等,一般都是通过对物的描写表达出来的。例如,宋人杨万里“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及对新事物的喜爱之情,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属于言志。
(三)“情”、“景”关系区别: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都是诗人把要表达的感情通过景物表达出来。“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情”不见“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但是仔细分析后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
(四)描写的角度:常见的角度有:形、声、色、态、味。“形”、“色”是视觉角度;“声”是听觉角度;“态”分为动态和静态;“味”是触觉角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虚实结合(虚实相生)起兴、联想、想象、 表现 衬托 \烘托、渲染、象征、对比对照、抑扬、 手法 照应、动静结合、正侧、、直抒胸臆、借景 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以乐景写哀情、 以哀景写哀情等。
表达方式
抒情 议论 记叙 描写
直接抒情
托物言志 间接抒情 寓情于景
渲染、衬托(正衬.反 衬)、白描、色彩、动静、 虚实、远近、高低、大小、 明暗、角度、时空
艺术手法 (表达技巧)
艺 术 手 法
修 比喻,借代,夸张,比拟,对偶, 辞 排比,用典,设问,反问,通感 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 结 构 总后分,先景后情、卒章显志,画龙 点睛、过渡、铺垫、伏笔等。 借景抒情 间接抒情 记叙,描 托物言志 表达 写,抒情, 方式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议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