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社会学试题及参考标准答案
《教育社会学》期末综合练习及参考答案
《教育社会学》期末综合练习及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在社会关系体系中所处的地位相一致、与社会对占据该地位的人的行为期望相符合的一套行为模式。
2.先赋角色:是指建立在血缘、遗传等先天或生理因素的基础上而形成的,由先赋地位所规定的角色。
3.自致角色:是指通过个人的活动与努力而获得的与自致地位相适应的角色。
4.角色扮演:当一个人具备了某种角色的条件,并按照这一角色所要求的行为规范去活动时,就称为角色扮演。
5.学生重要他人:是指对个体的社会化过程具有重要影响的具体人物。学生重要他人可分为两个层次,互动性重要他人和偶像性重要他人。
6.同辈集体:是指处于同等社会地位的同代人组成的小群体。
7.失范行为:凡与教育规范不相一致,不协调和冲突的行为就是失范行为。包括越轨行为、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几种。
8.前排中间效应:坐在教室前排和中间的学生与坐在后排和两边的学生相比,往往具有更高的学习动机,各方面表现更好,更能获得教师和同学的认同。
9.课堂控制:是指教师为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对学生行为也包括对自身行为进行的有意识引导、约束和调整。
10.显性知识:以学科课程类别以及具体课程内容等法定知识或法定文化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教育知识。
11.隐性知识:以学校生活经历以及学校文化熏陶等非正式教育影响所教给学生的知识。
12.从众行为:因群体压力的影响导致个体在知觉、判断、信仰和行为上表现出与群体大多数成员相一致的现象。
13.社会变迁:社会变迁是社会的发展、进步、停滞、倒退等一切现象和过程的总和。
14.文化失调论: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文化要素由于各自的变迁速度差异而造成的文化整合与平衡受到破坏的现象。
江苏师范大学继续教育网络课程《教育社会学》模块测验及答案解析
江苏师范大学继续教育网络课程《教育社会学》模块测验及答案解析
一、测验题目
1. 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2. 请简要解释教育社会学的核心概念——社会化。
3. 简述教育社会学中的社会流动与教育流动的关系。
4. 请列举教育社会学中的一些研究方法。
二、答案解析
1. 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它研究教育现象在社会背景下的产生、发展和变化。
2. 社会化是指个体在社会中接受和适应社会规范、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的过程。在教育社会学中,社会化是指学生通过教育机构接受教育,从而获得社会化的过程。
3. 社会流动与教育流动有着紧密的关系。社会流动是指个体在社会中的地位变动,而教育流动是指通过接受教育来改变个体的社会地位。教育流动可以影响社会流动,提供社会上升的机会。
4. 教育社会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包括问卷调查、访谈、观察和文献分析等。这些方法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教育现象的特点、原因和影响。
以上为《教育社会学》模块测验及答案解析的简要内容。更多详细信息,请参考江苏师范大学继续教育网络课程《教育社会学》相关教材和课程内容。
教育社会学试题及参考标准答案
教育社会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作者:————————————————————————————————日期:
2
教育社会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填空题
1.在西方被公认为教育社会学真正奠基人的是法国的__涂尔干_。世界上第一本正式用"教育社会学"为名的教科书是1917年史密斯出版的___《教育社会学概论》___一书。
2.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在方法论上依据使用的方法划分可以分为__实证研究范式___和__人文研究范式__两类。
3.学校组织是异质结构是指两类互为异质的成员:_教师群体__和_学生群体__的结合体。
4.同辈集体社会功能的一般性主要包括_价值观的认同__、满足心理需要、协调人际关系和__个体的社会化_。
5、教育制度的一种最基本的整合功能是:教育的社会化功能。
6、教育规范包含三层内容,其中约束力最小的是教育习俗。
7在西方,孔德被认为是社会学之父。
8教育社会学研究方法论的三个层次是:哲学方法论、科学方法论和具体方法论。
9一般来说,教师的专业素质、人格魅力、师生关系和评价手段中,评价手段在小学阶段对学生影响最大。
10学生的重要他人可分为两个层次:互动性重要他人和偶像性重要他人。
11三分类说把课堂结构分为三类即:专制型、民主型和放任型。
12根据教育制度具有社会规定性的特点,教育功能可以区分出教育制度的导向功能和传递功能。
13.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在方法论上依据使用的方法划分可以分为实证研究范式和人文研究范式两类。
14.同辈集体社会功能的一般性主要包括价值观的认同、满足心理需要、协调人际关系和个体的社会化。
《教育社会学》复习参考答案
《教育社会学》复习资料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是指一个社会成员或社会群众,从一个社会阶级或阶层转到另一个社会阶级或阶层的位置移动
A.人口流动
B.社会流动
C.人才流动
D.社会迁移
2.下列不属于对失范行为的教育控制方法是(D)
A.提高行为性成本
B.提高物质性成本
C.提高心理惩处成本
D.树立新的德育观念
3.(A)的主要观点是,课程功能在于确保年轻一代接受成人社会的文化,使之适应社会维护社会系统的生存
A.功能主义范式
B.解释论范式
C.新马克思主义范式
D.结构主义范式
4.教育功能的失调一般发生在教育制度生命周期的第四个阶段,即(D)
A.群体化形成阶段
B.成熟阶段
C.形式主义阶段
D.瓦解阶段
5.(A)是指社会所发生的急剧的、具根本性意义的变迁,是社会变迁中的高潮,是一种显着的突变过程,变迁的实现是以新旧阶级之间的政权易手为标志,它对教育的影响常常是突发的、冲击性的。
A.社会剧变
B.文化革命
C.教育革命
D.经济革命
6.(C)强调研究者与被研究者在时空上完全隔离开来,不存在互动的一种研究方法
A.调查法
B.现场法
C.隐蔽法
D.人种学研究
7.(C)教育的目的是树立优生优育的观点,理解人口增长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A.责任感
B.环境
C.人口
D.国际理解
8.(C)是教育制度所具有的文化要素。例如,校徽、校旗、校服等象征着学校的性质、地位和功能
A.教育规范系统
B.教育设备
C.象征的标识
D.教育组织和人事系统
9.(A)流行于19世纪末与20世纪初,主要代表人物有法国的涂尔干、美国的佩恩等,认为教育的功能在于使人社会化
教育社会学
1:[论述题]
二、联系实际论述班级的社会学意义。
参考答案:
二、参考答案要点:
1、说明班级明显区别于其他社会组织的重要特征。
2、班级组织的动态层面分析班级的社会学意义。
3、联系实际。
2:[论述题]三、目前我国社会,教师职业与其他行业相比相对比较松散和半专业化,这种状况已影响到教师职业的健康发展,请你谈谈现代社会和现代教育中,应如何走教师专业化道路?也就是说教师专业化应体现在哪些方面?
参考答案:
答案要点:1、具有专门知识
2、提供专业服务
3、具有专业自主
4、接受专业教育
4、接受专业教育
有以上相近方面论述即可给分
3:[论述题]五、列举两种比较常见的西方教育社会学主要理论流派,并比较两者的异同
参考答案:
答案要点:
例如比较功能论和互动论
1、功能论的定义,代表人物,主要理论;
2、互动论的定义,代表人物,主要理论
3、进行比较:
功能论或冲突论都关注宏观的教育现象,互动论则强调对微观教育现象的研究,两者差异体现在:
1、个体与社会关系的假设:宏观研究强调社会结构外要于个体却又控制着个体,个人行为是社会的产生;微观研究强调个体具有社会约束背景中的更多自由,社会未必具有强大控制力;
2、研究内容:宏观研究注重于社会层面的问题,微观研究强调对个体和小群体的研究。
3、研究方法:宏观研究更多地使用定量方法如多变量分析,微观研究强调定性方法,主张研究处于自然状态下的个体。
4:[论述题]四、根据影响人的社会化的理论,分析如何通过"家校合作"的途径,从而使儿童得到良好的社会化?
参考答案:
答案要点:
1、在影响人的社会化的诸因素中,家庭和学校分别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1503福师教育社会学在线作业答案
1503福师教育社会学在线作业答案
1503福师《教育社会学》在线作业一
一、单选题:
1.根据( )分类,可将教育功能划分为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 (满分:2)
A. 教育运行的客观结果是否与其特定的价值取向相符
B. 有无明确意图,或能否明确识别
C. 教育制度是否满足社会和个体需要
D. 教育制度是否具有社会规定性的特点
正确答案:A
2.在各种互动分析模式中,( )的师生互动分析最为有名,也最具有影响 (满分:2)
A. 费兰德斯
B. 理德
C. 爱而立
D. 费儿南
正确答案:A
3.( )的主要观点是,课程功能在于确保年轻一代接受成人社会的文化,使之适应社会维护社会系统的生存 (满分:2)
A. 功能主义范式
B. 解释论范式
C. 新马克思主义范式
D. 结构主义范式
正确答案:A
4.( )是指一个社会成员或社会群众,从一个社会阶级或阶层转到另一个社会阶级或阶层的位置移动 (满分:2)
A. 人口流动
B. 社会流动
C. 人才流动
D. 社会迁移
正确答案:B
5.社会控制一词由( )社会学家罗斯首次提出了社会控制的概念(满分:2)
A. 英国
B. 德国
C. 美国
D. 法国
正确答案:C
6.( )论述的“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说明了了教师作为一种社会职业的
基本定位与规范 (满分:2)
A. 《学记》
B. 《论语》
C. 《师说》
D. 《弟子职》
正确答案:C
7.社会学分支说流行于20世纪50年代后,主张用社会学理论的建立,强调( )方法,以教育系统内部的社会学现象为主要研究内容。(满分:2)
A. 理论性研究
B. 实证性研究
《教育社会学》复习资料参考答案
《教育社会学》复习资料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是指一个社会成员或社会群众,从一个社会阶级或阶层转到另一个社会阶级或阶层的位置移动
A.人口流动
B.社会流动
C.人才流动
D.社会迁移
2.下列不属于对失范行为的教育控制方法是(D)
A.提高行为性成本
B.提高物质性成本
C.提高心理惩处成本
D.树立新的德育观念
3.(A)的主要观点是,课程功能在于确保年轻一代接受成人社会的文化,使之适应社会维护社会系统的生存
A.功能主义范式
B.解释论范式
C.新马克思主义范式
D.结构主义范式
4.教育功能的失调一般发生在教育制度生命周期的第四个阶段,即(D)
A.群体化形成阶段
B.成熟阶段
C.形式主义阶段
D.瓦解阶段
5.(A)是指社会所发生的急剧的、具根本性意义的变迁,是社会变迁中的高潮,是一种显着的突变过程,变迁的实现是以新旧阶级之间的政权易手为标志,它对教育的影响常常是突发的、冲击性的。
A.社会剧变
B.文化革命
C.教育革命
D.经济革命
6.(C)强调研究者与被研究者在时空上完全隔离开来,不存在互动的一种研究方法
A.调查法
B.现场法
C.隐蔽法
D.人种学研究
7.(C)教育的目的是树立优生优育的观点,理解人口增长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A.责任感
B.环境
C.人口
D.国际理解
8.(C)是教育制度所具有的文化要素。例如,校徽、校旗、校服等象征着学校的性质、地位和功能
A.教育规范系统
B.教育设备
C.象征的标识
D.教育组织和人事系统
9.(A)流行于19世纪末与20世纪初,主要代表人物有法国的涂尔干、美国的佩恩等,认为教育的功能在于使人社会化
教育社会学试题及答案
教育社会学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 教育社会学是研究教育与社会相互关系的学科。下列哪项是教育社会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A. 教育制度的历史演变
B. 学生的心理发展
C. 教育的经济效益评估
D. 教育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2. 下面哪种社会取向的理论更强调社会结构对教育的影响?
A. 功能主义理论
B. 符号互动主义理论
C. 创新理论
D. 社会批判理论
3. 教育社会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关注点是教育不平等问题。下列哪种因素可能导致教育不平等?
A. 家庭背景
B. 学生个体能力
C. 学校质量
D. 教师素质
4. 下面哪个理论更强调学校作为社会化机构的功能?
A. 社会学习理论
B. 自我实现理论
C. 学校文化理论
D. 运动参与理论
5. 教育社会学研究重点关注教育的社会目标、教育价值观和教育意义等问题。下列哪个观点与教育深度相联系?
A. 教育的社会功能
B. 教育的经济效益
C. 教育的职业培养
D. 教育的知识传授
答案:1. A 2. A 3. A 4. C 5. A
二、简答题
1. 什么是教育社会学?简要介绍其研究内容和意义。
教育社会学是研究教育与社会相互关系的学科。它关注教育的社会目标、教育价值观和教育意义等问题。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教育制度的历史演变、教育的社会功能、教育的社会不平等、教育
与社会变迁等。教育社会学的意义在于帮助我们深入理解教育与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为教育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提供理论依据,并促进教育的公平与效益。
2. 请简要介绍教育不平等问题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
教育不平等问题指的是教育机会和教育资源在社会中的分配不均衡现象。家庭背景、学生个体能力、学校质量和教师素质等因素可能导致教育不平等。家庭背景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经济条件、文化背景和家庭教育方式等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机会和学习资源。学生个体能力则影响着他们对学习的接受能力和学习成绩。学校质量和教师素质对学生的教育成果具有重要影响,高质量的学校和优秀的教师能够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和教学环境。
教育社会学试题及答案
教育社会学试题及答案
题一:什么是教育社会学?
答:教育社会学是一门研究教育与社会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学科。它旨在探讨教育系统对社会变革和社会结构的影响,以及社会因素对教育实践和教育政策的影响。
题二: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有哪些?
答: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包括教育制度、教育政策、教育实践、学校组织与管理、教师与学生关系、教育不平等、社会背景与学业成绩等。
题三:请论述家庭背景对教育机会不平等的影响。
答:家庭背景对教育机会不平等有着重要的影响。研究表明,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家庭文化资本和家庭教育期望等因素都会影响学生的教育机会。在家庭经济较差的情况下,家庭可能无法提供足够的教育资源和支持,导致学生的学业表现不佳。此外,家庭文化资本的不平等也可能影响学生的学业成就,例如,家庭中读书的风气、接触的文化资源等都可能对学生的学习有影响。因此,教育政策应该关注教育机会不平等问题,提供平等的教育资源和支持,以减少家庭背景对学生的影响。
题四:请探讨教育制度对社会流动的影响。
答:教育制度对社会流动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教育机会的分配和学历的认可,教育制度可以促进或阻碍个体的社会流动。如果教育机会在分配中不公平,某些社会群体可能会失去获取高等教育的机会,从而限制其社会流动的可能性。此外,教育制度对不同学历的认可也会影响个体的社会地位。在一些社会中,高等教育学历被广泛认可,具有高学历的人更容易获得更好的职业机会和社会地位,而在其他社会中,职业技术教育或其他非学术教育形式可能更受重视。因此,教育制度应该确保公平的教育机会和学历的认可,以促进社会流动。
教育社会学作业及答案
1. 实证主义方法论的基本观点
2. 教育制度的社会特征
3. 教育制度的社会化功能的表现
4. 现代教育制度的社会功能
5. 政治制度对教育制度的作用
6. 教育权的三重内涵
7. 机会均等原则的基本内容
8. 教育成为现代社会影响个体社会流动的主要途径的原因
9. 教育成为现代社会影响个体社会流动的主要途径
10. 教育公平与教育效率的关系
11. 现代教育分流出现的新趋势
12. 我国教育分流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主要表现
13. 在我国教育分流体制下,如何贯彻公平原则
14. 目前我国教育机会均等主要存在的问题
15. 教育与社会变迁的关系
16. 教育现代化的四个层次
17. 我国教育现代化的策略
18. 学习化社会的特征
19. 终身教育新观念
20. 家庭教育的发展趋势
21. 正式组织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
22. 以人为本的原则如何体现在学校管理的各层面?
第四次作业
1. 社会变迁的主要理论
2. 运用教育社会学相关理论,结合实际,谈谈如何促进教师的社会化?
3. 分析现代教师的地位
4. 针对班级社会特征,结合实际,如何进行班级文化建设?
5. 结合个人学习经历,谈谈教育与社会流动的关系
《教育社会学》作业答案
第一次作业答案
1. 教育社会现象是指学者们以一种把教育与社会联系起来的眼光所看到的现象,从概括的意思上讲,它包括作为社会现象的教育、与教育相连的社会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 教育社会学是教育学和社会学交叉而形成的一门新兴边缘社会学科,它运用教育学、社会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一种把教育和社会联系起来的眼光来研究“教育社会现象”,其学科的逻辑起点和研究目的在于教育的本质性功能,为教育促进人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创造条件和提供理论依据。
教育社会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教育社会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填空题
1.在西方被公认为教育社会学真正奠基人的是法国的__涂尔干_。世界上第一本正式用"教育社会学"为名的教科书是1917年史密斯出版的___《教育社会学概论》___一书。
2.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在方法论上依据使用的方法划分可以分为__实证研究范式___和__人文研究范式__两类。
3.学校组织是异质结构是指两类互为异质的成员:_教师群体__和_学生群体__的结合体。
4.同辈集体社会功能的一般性主要包括_价值观的认同__、满足心理需要、协调人际关系和__个体的社会化_。
5、教育制度的一种最基本的整合功能是:教育的社会化功能。
6、教育规范包含三层内容,其中约束力最小的是教育习俗。
7在西方,孔德被认为是社会学之父。
8教育社会学研究方法论的三个层次是:哲学方法论、科学方法论和具体方法论。
9一般来说,教师的专业素质、人格魅力、师生关系和评价手段中,评价手段在小学阶段对学生影响最大。
10学生的重要他人可分为两个层次:互动性重要他人和偶像性重要他人。
11三分类说把课堂结构分为三类即:专制型、民主型和放任型。
12根据教育制度具有社会规定性的特点,教育功能可以区分出教育制度的导向功能和传递功能。
13.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在方法论上依据使用的方法划分可以分为实证研究范式和人文研究范式两类。
14.同辈集体社会功能的一般性主要包括价值观的认同、满足心理需要、协调人际关系和个体的社会化。
15、教育制度的一种最基本的整合功能是:教育的社会化功能。
18.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在方法论上主要有规范性研究和证验性研究的区别。
华师《教育社会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V
1. ()的教育取向是师授学承。
A. 广义的文化结构
B. 狭义的文化结构
C. 后喻型文化结构
D. 前喻型文化结构
满分:3 分
2. 冲突论学派代表人物()提出文化再制的观点。
A. 华勒
B. 威里斯
C. 布迪尔
D. 包尔斯与金帝斯
满分:3 分
3. ()研究事物为什么会发生,回答“为什么”和“怎么样”。
A. 描述性研究
B. 解释性研究
C. 行动研究
D. 档案袋研究
满分:3 分
4. ()是混合型政治结构。
A. 美国
B. 德国
C. 日本
D. 法国
满分:3 分
5. “学校是暂时处于平衡的专制组识,而教师是权威的代表,高高在上,并灌输学生顺从权威的
观念。”该观点属于()。
A. 规范论
B. 和谐理论
C. 冲突论
D. 解释论
满分:3 分
6. 新兴教育社会学的学科组织方式是()。
A. 以学生为中心
B. 以教师为中心
C. 以教育为中心
D. 以能印证社会学理论为中心
满分:3 分
7. ()著的《教育社会学导论》是第一本以教育社会学为书名。
A. 杜威
B. 华德
C. 韦伯
D. Smith斯密斯
满分:3 分
8. 社会筛选是()的教育职能。
A. 农业社会
B. 工业社会
C. 后工业社会
D. 后农业社会
满分:3 分
9. ()的教育取向是开放式的“师导生创”。
A. 广义的文化结构
B. 狭义的文化结构
C. 后喻型文化结构
D. 前喻型文化结构
满分:3 分
10. 教育过程本身首先并直接产生的社会功能是教育的()功能。
A. 初级
B. 中级
C. 高级
D. 次级
满分:3 分
三、判断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XXX《教育社会学》在线作业一满分答案
XXX《教育社会学》在线作业一满分答案XXX《教育社会学》在线作业一
单选题
1.教师在社会中的权力,直接受制于社会变迁对()的影响。
A.社会制度
B.社会文化
C.教育制度
D.社会研究
正确答案:C
2.()是教育社会学中使用最普遍的定量研究方法
A.调查法
B.现场法
C.隐蔽法
D.人种学研究
正确答案:A
3.()把课程看成一种生成的社会现象,课程并非是教育目标所能限定的东西,而是在传递过程中被创造、建构出来的、可变的东西
A.功能主义范式
B.解释论范式
C.新马克思主义范式
D.结构主义范式
正确答案:B
4.现代教育体系越制度化,教育的()功能和社会化功能之间的因果联系就越强,也是现代社会的根本制度体系。这使得知识的研究便具有了合法化的意义,也加强了教育的社会化功能的合法性。
A.分配
B.规范
C.制度
D.文化
正确谜底:A
5.()是指社会所发生的急剧的、具基本性意义的变革,是社会变革中的,是一种显著的突变过程,变革的完成是以新旧阶层之间的政权易手为标记,它对教育的影响常常是突发的、打击性的。
A.社会剧变
B.文化革命
C.教育革命
D.经济革命
正确答案:A
6.教育本身就是()的一种重要制度和形式,即通过教育的社会化和选择功能进而实现社会控制。
A.社会心识
B.社会制度
C.社会控制
D.社会准则
正确答案:C
7. 1907年XXX在()大学率先开设教育社会学,成为大学的一门课程
A.XXX
B.耶鲁
C.XXX
D.XXX
正确答案:C
8.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时间占总时间的70%以上,这属于()
A.师生互动独占型
B.师生互动主导型
教育社会学概论试题及答案大全
教育社会学概论试题及答案大全
一、选择题
1. 教育社会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
A. 教育的普及程度
B. 教育与社会结构的关系
C. 教育政策的制定
D. 教育的经济效益
答案:B
2. 教育社会学中的“再生产理论”是由哪位学者提出的?
A. 马克思
B. 杜威
C. 布迪厄
D. 弗洛伊德
答案:C
3. 教育对于社会流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A. 促进社会阶层的固化
B. 阻碍个体的社会流动
C. 提供社会流动的机会
D. 增加社会不平等
答案:C
二、简答题
1. 简述教育对社会化过程的作用。
答案:教育在社会化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传授知识
和技能,还培养个体的社会规范和价值观。通过教育,个体学会如何
在社会中扮演不同的角色,理解社会期望,并形成对社会的认同感。
教育还有助于个体发展批判性思维,促进个人独立性和创造力的发展。
2. 描述教育与社会阶层之间的关系。
答案:教育与社会阶层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教育机会的分配往往
受到社会阶层的影响,高阶层家庭的子女往往能够获得更多的教育资源。同时,教育也是社会阶层流动的重要途径,通过教育,个体有机
会获得更好的职业和社会地位,从而实现社会流动。
三、论述题
1. 论述教育不平等对社会的影响。
答案:教育不平等对社会产生多方面的影响。首先,它加剧了社会
分层,使得社会资源和机会分配不均,高阶层的个体更容易获得优质
教育资源,而低阶层的个体则面临更多的教育障碍。其次,教育不平
等限制了社会的整体发展,因为社会需要不同层次和类型的人才来推
动创新和进步。此外,教育不平等还可能导致社会矛盾和冲突的加剧,因为教育机会的不公可能被视为社会不公的体现。
教育社会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大学《教育社会学》试题库及答案
大学《教育社会学》试题库及答案
《教育社会学》试题库
一、填空题
1.作为教育社会学母学科的社会学其主要研究领域是社会组织和个体、___、主要社会设置、社会环境和___。其中社会不平等主要研究___、社会阶级与___、年龄与安康问题、性别社会变迁主要研究城市变迁、城市化和___。
2.教育社会学的制度化历程始自于1907年因为在这一年___在美国___首开教育社会学讲座。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冠名为“教育社会学”的讲座。
3.社会差异是___的主要根其可以分为___、___、___等。
4.根据组织为其成员服从并参与组织而采取的手段的区别社会组织可以分为强迫性组织、___与___。对于老师而言学校是兼具___的组织对于学生而言学校是___兼而有之的组织。
5.社会学研究中最常用的调查方法有___、个案法、___和问卷法。各种方法经常是互相穿插使用。
6.在西方被公认为教育社会学真正奠基人的是法国的
___。世界上第一本正式用“教育社会学”为名的教科书是
19___年史密斯出版的___一书。
7.老师的教育自由权包括___、课程施行方案制订权、教
学形式与方法运用权和___。
8.就所属社会群体而言学生主要生活在由___、___及___
构成的三重社会之中。
9.1982年2月___率先开设教育社会学课程揭开了我国重
建教育社会学学科制度的序幕1989年4月我国第一个教育社
会学学术团体___在杭州成立。
10.老师权威的泉老师的法定权威、___、知识权威、人格
权威分别是老师对学生施加法定性影响、___、知识性影响及
___的主要载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社会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作者:————————————————————————————————日期:
2
教育社会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填空题
1.在西方被公认为教育社会学真正奠基人的是法国的__涂尔干_。世界上第一本正式用"教育社会学"为名的教科书是1917年史密斯出版的___《教育社会学概论》___一书。
2.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在方法论上依据使用的方法划分可以分为__实证研究范式___和__人文研究范式__两类。
3.学校组织是异质结构是指两类互为异质的成员:_教师群体__和_学生群体__的结合体。
4.同辈集体社会功能的一般性主要包括_价值观的认同__、满足心理需要、协调人际关系和__个体的社会化_。
5、教育制度的一种最基本的整合功能是:教育的社会化功能。
6、教育规范包含三层内容,其中约束力最小的是教育习俗。
7在西方,孔德被认为是社会学之父。
8教育社会学研究方法论的三个层次是:哲学方法论、科学方法论和具体方法论。
9一般来说,教师的专业素质、人格魅力、师生关系和评价手段中,评价手段在小学阶段对学生影响最大。
10学生的重要他人可分为两个层次:互动性重要他人和偶像性重要他人。
11三分类说把课堂结构分为三类即:专制型、民主型和放任型。
12根据教育制度具有社会规定性的特点,教育功能可以区分出教育制度的导向功能和传递功能。
13.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在方法论上依据使用的方法划分可以分为实证研究范式和人文研究范式两类。
14.同辈集体社会功能的一般性主要包括价值观的认同、满足心理需要、协调人际关系和个体的社会化。
15、教育制度的一种最基本的整合功能是:教育的社会化功能。
18.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在方法论上主要有规范性研究和证验性研究的区别。
19.学校组织是异质结构是指两类互为异质的成员:教师群体和学生群体的结合体。
20.在教育社会学中,具有"面对面"交往特点的初级群体指家庭,而群体的高级形式是集体。
21.我国学校在社区发展中的功能主要有大教育功能文明辐射功能和辅助经济发展功能。
22.教育对人口自然变动的影响表现在对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的影响。
23.青年文化社会功能的一般性主要包括价值观的认同、满足心理需要、协调人际关系和个体的社会化。
24.政治文化主要包括政治认识、政治情感政治价值观和政治理想四种成分。
25.教育调查研究的程序和步骤包括选题、计划、实施和总结_四个阶段。
26.教师的教育自由权包括教科书选用权、课程实施计划制订权、教学形式与方法运用权和评价手段使用权。
27.在西方,(孔德)被认为是社会学之父。
28在教育社会学史上,(涂尔干)被认为是教育社会学的真正奠基者。
29.1949年布(鲁克弗)发表《教育社会学定义问题》一文,可以看成是现代教育社会学正式确立的标
30.1922年(陶孟)和出版的《社会与教育》是我国教育社会学形成标志
31.教育社会学研究方法论的三个层次是:(哲学方法论、科学方法论、具体方法论)。
32.在教育社会学中依据研究方法为基本特征,可以分为(实证研究范式和人文研究范式)。
33、教育社会学研究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法来收集资料。常用的研究方法有(调查法、现场法、隐蔽法、人种学研究)四大类。
一、名词解释
1.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在社会关系体系中所处的地位相一致、与社会对占据该地位的人的行为期望相符合的一套行为模式。
2.先赋角色:是指建立在血缘、遗传等先天或生理因素的基础上而形成的,由先赋地位所规定的角色。
3.自致角色:是指通过个人的活动与努力而获得的与自致地位相适应的角色。
4.角色扮演:当一个人具备了某种角色的条件,并按照这一角色所要求的行为规范去活动时,就称为角色扮演。
5.学生重要他人:是指对个体的社会化过程具有重要影响的具体人物。学生重要他人可分为两个层次,互动性重要他人和偶像性重要他人。
6.同辈集体:是指处于同等社会地位的同代人组成的小群体。
7.失范行为:凡与教育规范不相一致,不协调和冲突的行为就是失范行为。包括越轨行为、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几种。
8.前排中间效应:坐在教室前排和中间的学生与坐在后排和两边的学生相比,往往具有更高的学习动机,各方面表现更好,更能获得教师和同学的认同。
10.显性知识:以学科课程类别以及具体课程内容等法定知识或法定文化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教育知识。
11.隐性知识:以学校生活经历以及学校文化熏陶等非正式教育影响所教给学生的知识。
12.从众行为:因群体压力的影响导致个体在知觉、判断、信仰和行为上表现出与群体大多数成员相一致的现象。
13.社会变迁:社会变迁是社会的发展、进步、停滞、倒退等一切现象和过程的总和。
14.文化失调论: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文化要素由于各自的变迁速度差异而造成的文化整合与平衡受到破坏的现象。
15.伴生性教育问题:伴随着社会发展而出现的教育问题
16.失误性教育问题:在社会急剧转型过程中由于学校教育没有及时顺应这种变化,采取有效的教育干预措施导致儿童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17.教育制度的功能失调:当教育制度不能适应社会变迁,不能规范学校成员的行为,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时,教育制度在功能上表现出混乱和失效。A4
18.过分社会化:是社会化过程中出现的偏差,是一种只承认共性、抹杀个性的社会现象。19.社会化失败:个人接受与社会主流文化相对立相冲突的亚文化的过程,是对社会目标的背离。
1.教育社会现象是指学者们以一种把教育与社会联系起来的眼光所看到的现象,从概括的意思上讲,它包括作为社会现象的教育、与教育相连的社会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教育社会学是教育学和社会学交叉而形成的一门新兴边缘社会学科,它运用教育学、社会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一种把教育和社会联系起来的眼光来研究“教育社会现象”,其学科的逻辑起点和研究目的在于教育的本质性功能,为教育促进人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创造条件和提供理论依据。
3.社会学中社会制度是指反映人们在某一社会生活领域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的一套相对稳定的规范体系。
4.教育制度一般是指一个国家各种各类教育机构的体系。
5. 社会化功能是指教育制度在促进个体完成社会化成为正式社会成员方面的作用。
6. 教育需求是社会及个人对接受教育方面的需求,一般分为社会需求和个人(或家庭)需求。
7. 社会结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社会结构是指社会整体各部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平衡态;而狭义的社会结构是指构成社会的人口、职业集团、社会阶级和阶层等组成的体系和比例关系。
8. 教育结构是指社会的教育活动的各种要素根据一定比例和秩序所构成的方式及其相互关系。
9. 社会流动是指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各阶级、阶层和个人的社会地位和角色经常处于变动的状态。
10. 结构性流动是社会阶级结构发生根本性的质变的过程,社会的结构发生了变化,人们的社会流动出现了以群体为基本特征的现象,它主要发生在社会基本矛盾比价尖锐的历史时期。
11. 代际流动是指家族中两代人或几代人之间社会地位的变动。
12. 赞助性流动是指依据一定的社会制度,个人在社会的帮助下获得某中地位或升迁的机会。
13. 竞争性流动是在社会公平原则下,个人通过自己的奋斗和能力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升迁机会。
14. 机会公平就是人们对社会给其所有成员创造相同的外部条件并对他们采取相同的原则、制度、态度、行为的一种状态和对此的评价。
15. 教育效率是指教育的投入与其产出的社会效益的比值。
16. 教育分流是指教育系统根据社会和学生的需要,有计划、按比例地把学生分成不同的教育类型分别培养,并且帮助他们分配到不同的社会岗位和社会角色。
17. 社会变迁是指在一定时期中社会的结构方面发生的变化或社会角色模式的变动过程。
18.社会变迁的机制就是社会环境的压力与社会需要之间的不断相互作用,引起社会结构性变化。
19.教育现代化过程是一个教育模式的整体转换过程,其内容包括教育思想现代化、教育内容现代化、教育主体现代化、教育方法现代化、教育手段现代化、教育管理现代化、教育条件现代化以及教育环境现代化等众多方面。
20. 社区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共同生活的若干社会群体或人群通过某种互动连接起来的,由共同文化维系的区域性社会。
21. 教师文化是由在校教师群体的价值观念和角色行为所构成的文化,包括规范文化和非规范文化。
22. 校园文化是以校园为主要时空,以校园活动为载体,以校园主体意识为主要特征,以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为目的的一种群体文化。
1.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在社会关系体系中所处的地位相一致、与社会对占据该地位的人的行为期望相符合的一套行为模式。
2.角色扮演:当一个人具备了某种角色的条件,并按照这一角色所要求的行为规范去活动时,就称为角色扮演。
3.同辈集体:是指处于同等社会地位的同代人组成的小群体。B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