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泊船瓜洲教案

合集下载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优秀5篇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优秀5篇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优秀5篇《泊船瓜洲》教学设计篇一《泊船瓜洲》系人教版九册第二组“思乡”主题古诗词篇目的第一篇,是北宋王安石作于1075年。

该诗用蒙太奇手法描绘出几幅生动画面,诗句凝炼,意境优美,字里行间透出浓浓的思归思乡情。

一个“绿”字让此诗曾获“超然迈伦,能追逐李杜陶谢”(《彦周诗话》)的赞誉。

五年级学生之于知晓诗面意义、领会诗含境界不是难事,难在“绿”字深刻理解和真正领会诗人才离乡就思归的复杂情感。

营造相称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形象思维去理解感悟,用诗般方法教学,让课堂流淌浓郁的文化味,让学生受到古诗词文化的熏陶、感染,为学生真正喜欢上古诗词积淀一次颇有价值的学习之旅。

一、知识与技能1、有韵味儿地朗诵,并背诵诗文。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说出诗的含义。

3、领会“绿”字的妙用。

二、过程与方法1、反复吟咏中,形象感知诗的意境。

2、读中生疑,读中释疑,联系上下文,真正理解字里行间的深刻含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诗文学习,学生加深理解“家乡美、家乡亲”,并再次唤醒其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营造相称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形象思维去感知诗文的意境。

教学难点:领会诗人刚离乡就思归思乡的复杂情感。

情境教学法、读问结合法。

一课时1、思乡导入。

同学们,“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远离故土的人,总会思念自己的家乡,他们中不少提笔留下佳作,比如李白的《静夜思》。

今天,让我们一起欣赏由北宋诗人王安石写的佳作《泊船瓜洲》。

2、走进作者。

(1)身世简介。

王安石(1021—1086),宋朝文学家、政治家。

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

公元1042年(庆历二年)进士。

曾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

公元1069年任参知政事,推行新法。

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公元1074年罢相,次年复任宰相;公元1076年再次罢相,退居江宁(今江苏南京)半山园,封舒国公,不久改封荆,世称荆公。

卒谥文。

其文雄健峭拔,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歌遒劲清新。

古诗泊船瓜洲优秀教学设计3篇

古诗泊船瓜洲优秀教学设计3篇

古诗泊船瓜洲优秀教学设计3篇泊船瓜洲的教学设计教材说明《泊船瓜洲》写的是诗人停船在瓜洲之后,望到仅仅一江之隔的京口,想到离京口并不很远的南京(家乡),不禁勾起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学情分析学生对学习古诗有了初步的基础,他们在五年级时已掌握了学习古诗的基本功方法。

这次主要是让学生在已掌握了学法的基础上学习这首诗。

但由于学生的基础较差,学习兴趣还是比较浓的,教学此首古诗是采取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基本教学法。

【教学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强调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摒弃以老师为中心的满堂灌教学法,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中的主人,让他们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基本技能,在掌握学习方法的过程中领悟诗人的表达方法,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生字理解字词,理解诗的大意。

2、有感情地朗读,很好的背诵。

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对家园、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亲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教学难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并运用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

【课前准备】学生预习:1、读古诗,借助注释了解诗句的意思。

2、复习以前学习过的古诗。

教师准备:预习单、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师:同学们,你们从一年级到现在已积累了不少古诗,现在老师就来考考你们,看谁做得又快又准,每张桌同学的手中都有一些诗句,请把相对应的诗句用线连起来。

生:连线!停车座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师:你们太厉害了!师:你们积累的古诗真多,现在我来出诗的上句,你们对诗的下句,好不好?桃花潭水深千尺,——生1:不及汪伦送我情。

师:真棒!孤帆远影碧空尽,——生:唯见长江天际流。

师:真是对答如流呀!独在异乡为异客,——生:每逢佳节倍思亲。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5篇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5篇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5设计理念这首诗的教学设计,从语言文字入手,紧抓重点词句,反复咀嚼,反复品味,反复朗读,引领点拨学生把握诗词意象,提升感悟内涵。

运用诗意语文的建构策略,以情感人,注重情感体验,感同身受地与文本对话,入情,悟情,融情,升情。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大体理解诗意;背诵并默写古诗。

2、领悟诗人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受到热爱家乡的教育。

3、感受诗句的优美,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所表达的.真挚感情。

教学难点体会诗的意境。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配乐播放月亮图)同学们,这是什么?(一轮明月高挂夜空)2、谈话:碧空如洗,圆月如盘。

在这皎洁的月光下,客居他乡的游子,常常会以明月来吟诗作词,寄托思念之情。

此时此刻,看到这圆盘一般的明月,我们也忍不住想吟诵古人思乡的诗句。

师: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生:……过渡:同学们真会读诗!俗话说,胸有诗书气自华,读诗能陶冶人的情操。

今天,我们将一起再来学习宋代诗人王安石写的一首思乡的古诗——泊船瓜洲。

板书:泊船瓜洲王安石二、品味诗意1、解题目,知诗人。

(1)齐读题目,问:谁来说说题目的意思?(把船停靠在瓜洲的岸边)(2)你了解这首诗的作者吗?指名介绍。

(王安石,字介甫,北宋抚州临川人,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临川先生文集》。

王安石青少年时代是在父亲身边度过,因此他视南京为地第二故乡。

)2、熟读古诗。

(课件出示标有停顿、重音的古诗)(1)小声朗读,想想该怎样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

(2)自己大声试读几遍,再同桌互读评价。

(3)指名朗读,师生就重音、停顿、升降调进行评议。

全班配乐齐读。

3、品味诗意。

(1)小组合作学习,分组交流对诗句的理解。

(2)指名说说诗句中重点词语的意思,再说说诗句的意思。

(3)教师演示课件,学生根据演示背诵古诗。

三、体验情感1、品词析句。

(1)“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理解了诗意只是读懂古诗的第一步,刚才同学们已经感觉到王安石的思乡之情。

《泊船瓜洲》的优秀教案(精选18篇)

《泊船瓜洲》的优秀教案(精选18篇)

《泊船瓜洲》的优秀教案(精选18篇)《泊船瓜洲》的优秀教案(精选18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泊船瓜洲》的优秀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泊船瓜洲》的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通过自学,大体理解诗意;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能默写。

3、使学生受到热爱家乡的教育。

4、感受诗句的优美,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过程一、知诗人,解诗题。

1、直接揭题:泊船瓜洲2、理解诗题,学生结合课前预习自由说说。

(1)“瓜洲”,教师随机画画简图。

(2)“泊”,教师提示注意字音与字意的联系。

3、了解诗人。

学生交流有关王安石的资料,教师相机引导学生背背积累的王安石的诗,并适时提示学生注意王安石与江苏的关系,了解当时的创作背景。

(王安石的父亲在江苏南京当过官,他的童年是在南京度过的,因此他把南京当作第二故乡。

今天我们要学的一首诗,就是王安石接到圣旨,赴京任宰相途中写下的。

)二、抓字眼,明诗意。

1、初读,读准字音。

教师提示学生注意下列字的读音:一水间(jiàn)数(shù)重(chóng)山照我还(huán)2、再读,理解诗意。

想一想,为什么这么读?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解决。

(1)解决前三个读音——理解第一句。

借助简笔画理解。

(2)解决第四个读音——理解第二句。

引导学生联系创作背景进行理解。

(明月下,遥望家乡,自然想回家:“huán”)(3)学生连起来说说诗意。

3、品读,深化理解。

(1)读读诗句,想想意思,是否有新的疑问产生?引导学生发现问题:A、瓜洲隔着宽阔的长江,中山距离京口相当遥远,但在诗人笔下那家乡似乎离得很近,这是为什么?B、为什么寄希望于明月将自己照着返回家乡?(2)引导学生释疑,在此过程中体会诗人之思乡心切。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15篇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15篇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15篇《泊船瓜洲》教学设计1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

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泊船瓜洲》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1文本解读这是王安石的一首名作,诗中的作者身处瓜洲,遥望故乡,虽然是隔山隔水,但作者却认为是近在咫尺,“一水间”“只隔”等词把作者的心早已带回了“故乡”钟山,此为全诗的起势,营造氛围。

此时作者的情感也似那平静的江水,缓缓而来。

待到“春风又绿江南岸”作者的情感也似这盎然生机、绿意萌动的江南,积蓄着丰富的情感力量。

萋萋的青草和作者的思乡之情一样滋生、蔓延,茫茫而不可摸状,幽幽而又缠绵。

到一个“又”字,作者的情感慢慢激涌;春风再来,而我却……,再到“绿”字,那浓浓的伤别情就如勃勃的春草一样奔涌而出,一发不可收拾,只有遥望问明月:何时能伴着我回家。

借着淡淡的月光,作者的心也回到了故乡,月光如水,情感如水,静静地倾泻在家乡的大地上。

教材解读1、理解“绿”“春风”“明月”等特殊含义,体会作者思乡之情。

2、学习作者对故乡的一种人文情感。

学习目标a类1、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

2、理解诗句的意思。

3、了解钟山、瓜洲、京口这些地名。

b类1、说出“数重山”“绿”“春风”“明月”等词的特殊含义,理解作者思乡之情。

2、接受作者思乡情感的熏陶。

c类1、学习其它有关明月思乡的诗句,在古典诗句中感“家”的情感。

预习作业1、熟读这首诗,达到能诵的程度,注意间、数、重、还等字的读音,按节奏朗读。

2、对照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3、作者曾在南京为官多年,南京在作者眼中就是故乡。

故乡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都始终让作者牵挂,作者来到长江边看着那江水、那青山,一切都是那样的亲切、那样的熟悉。

查阅资料,了解钟山、瓜洲、京口这些地名,理解“一水间”“数重山”的意思,想想真得是“一水间”“数重山”吗?作者为什么会这样的感觉。

泊船瓜洲教案教学设计6篇

泊船瓜洲教案教学设计6篇

泊船瓜洲教案教学设计6篇泊船瓜洲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使学生了解诗歌的大意,感受诗人思念家乡的真挚感情。

3、使学生能品味诗歌语言文字的精妙。

教学过程:[由整理]一、激趣导入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同学们在以前的学习中积累了不少。

这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新的古诗《泊船瓜洲》。

二、初步参与1、同学们课外已经做了预习,你对作者了解了多少?王安石,字介甫,晚年号半山,北宋临川人。

他视南京为自己的第二故乡。

他年轻时,中进士。

写这首诗时,正是宋神宗第二次让他任宰相,推行新法。

所以他前往上任。

他的诗善于将自己的感情融入诗句,情真意切。

2、介绍地真具体。

老师相信大家必须把这首诗读得正确、流利了。

给你们准备一下,立刻请几位同学来读一读。

3、指名读,教师充分肯定。

并激励其他同学大胆展示自己。

4、古诗琅琅上口,不少同学预习这首诗时就会背诵了。

这样,再给你们准备一下,看谁能背诵,比谁背得熟练。

5、指名数名学生背诵。

教师夸奖:你们走在了学习的前面,真了不起。

三、充分参与书读得很准确。

但是,如果要带上感情,还须理解诗。

这天,同学们打算以什么方法来理解这古诗呢?(学生有的说结合注释与插图,有的说用字典,有的说抓住重点词理解,把句子补充完整。

教师及时肯定,理解古诗在理解重点词的基础上融会贯通。

)下面请同学们按照自己的方法,试理解诗句的大概意思。

全班交流。

指名说,其他人补充。

四、深入推敲1、下面,老师要请同学们再读这首诗,结合插图,看看是否能够读出问题来。

如果能够,那你们就更善于读书了。

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的用法。

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的明月图上没有。

2、教师赞扬学生的质疑精神,并引入对绿的推敲。

细细地品读这句话,你能从这个绿字中感受到什么?个人思考。

3、小组简单交流。

绿更能展现春风吹过,江南一下子变绿的神奇景象。

或者是绿更能表现春风的来无影,去无踪。

或者绿能让我感到春天的勃勃生机。

或者说绿还能看出作者心里充满期望,对前途充满信心。

人教版泊船瓜洲教学设计(精选11篇)

人教版泊船瓜洲教学设计(精选11篇)

人教版泊船瓜洲教学设计(精选11篇)泊船瓜洲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学习古诗《泊船瓜洲》,正确读写词语2、理解诗意,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配乐播放月亮图)同学们,这是什么?(一轮明月高挂夜空)2、谈话:碧空如洗,圆月如盘。

在这皎洁的月光下,客居他乡的游子,常常会以明月来吟诗作词,寄托思念之情。

此时此刻,看到这圆盘一般的明月,我们也忍不住想吟诵古人思乡的诗句。

师: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师:俗话说,胸有诗书气自华,读诗能陶冶人的情操。

今天,我们将一起再来学习宋代诗人王安石写的一首思乡的古诗——泊船瓜洲。

板书:泊船瓜洲·王安石二、知诗人,解诗题。

(1)齐读题目,问:谁来说说题目的意思?(把船停靠在瓜洲的岸边)(2)你了解这首诗的作者吗?指名介绍。

(王安石,字介甫,北宋抚州临川人,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临川先生文集》。

王安石青少年时代是在父亲身边度过,因此他视南京为地第二故乡。

他年轻时,中进士。

写这首诗时,正是宋神宗第二次让他任宰相,推行新法。

所以他前往上任,公务非常繁忙,经常东奔西走实行变革。

这首诗是他有一回坐着船沿着长江向西行驶的旅途中写的。

(板书:知诗人,解诗题)三、抓字眼,明诗意(一)、熟读古诗。

(1)小声朗读,想想该怎样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

(2)自己大声试读几遍,再同桌互读评价。

(3)指名朗读,师生就重音、停顿、升降调进行评议和正音。

全班配乐齐读。

(二)理解诗意。

同学们打算以什么方法来理解这古诗呢?(学生有的说结合注释与插图,有的说用字典,有的说抓住重点词理解,把句子补充完整。

教师及时肯定,理解古诗在理解重点词的基础上融会贯通。

)(1)下面请同学们按照自己的方法,试理解诗句的大概意思。

(2)小组合作学习,分组交流对诗句的理解。

(3)指名说说诗句中重点词语的意思,再说说诗句的意思。

小结:刚才,我们抓住了诗句中难理解的字眼,弄懂了诗的`大意,也就是(板书:抓字眼,明诗意)四、体验情感1、品词析句。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精选12篇)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精选12篇)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泊船瓜洲》教学设计(精选12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

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泊船瓜洲》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篇1教材简析:《泊船瓜洲》是五年级上册第二组(专题:月是故乡明)的开篇诗,为诗人王安石应召自江宁赴京任翰林学士,途经京口而作,从字面上看,诗的大意是:从京口到瓜洲仅是一江之隔,而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春风又吹绿了长江两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整首诗写出诗人在瓜洲随船停留时遥望家乡而不知何时能回到家乡的惆怅,心中涌动着浓浓乡愁,尤其是末句,还带着仕途多险、前途未测的感慨,古诗通篇立意含蓄悠远,蕴涵着浓浓的乡情和仕意,教学目标:1、通过以自学为主的方式,能正确朗读“泊、间、重、还”等多音字。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在朗读中体会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3、通过反复诵读,丰富语言积累。

并能背诵并默写《泊船瓜洲》。

4、联系诗人背景和自己的积累,推想“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意思,体会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

5、感受到诗人是怎样表达思乡情的,尝试着学习借景抒情的方法。

6、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资源进行资料收集,了解王安石的生平和收集有关思乡的古诗,逐步扩展知识面和阅读面。

教学重难点:1、透过字面意思,感受蕴涵的思想感情,2、体会借景抒情的表达方法教法学法:1、变序教学法在课堂伊始,就提出古诗所表达的中心思想,在后续的学习中,再去学习它是怎样表达的,表达效果如何等等,这种教学方法的采用,有利于学生注意力的持续集中。

2、读诗感悟法“读”是学习古诗最有效、最常用的方法,“读书千遍,其义自见”,本课时安排了朗读,配乐读等,朗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训练,也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培养语感的基本途径,配乐读,是入情入境地读课文,把自己的感情纳入到课文的人物和情节中去。

《泊船瓜洲》教案设计8篇

《泊船瓜洲》教案设计8篇

《泊船瓜洲》教案设计8篇写好一份教案,在接下来的教学中起到非常大的作用,教师在开始教学任务之前都是要认真准备相关的教案的,以下是作者精心为您推荐的《泊船瓜洲》教案设计8篇,供大家参考。

《泊船瓜洲》教案设计篇1学习目标:1.通过自学,大体理解诗意;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能默写。

3.使学生受到热爱家乡的教育。

4.感受诗句的优美,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感。

学习重、难点:重点应放在品位诗句,背诵、积累语言上。

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诗人的思乡怀亲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教学过程:(课前准备:调查本班学生能背几首古诗,最喜欢那首古诗,有几位同学能背《泊船瓜洲》。

)一、设景激情:(幻灯片1)1.师导:同学们,课前老师做了一项小调查,发现我们班的同学真了不起,__同学,现在已经能背?首古诗,能背几首以上的同学有?个。

古人曾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相信大家只要坚持下去,也会成为一个个小诗人的。

2.(过渡)今天老师要同大家共同来学习一首新诗《泊船瓜洲》。

(幻灯片2)(板书课题)齐读诗题。

3.解题:谁能来说说“泊船瓜洲”是什么意思?(注意:泊是什么意思)。

4.介绍师问:这首诗的作者是谁?课前老师已经布置大家收集有关资料,现在谁来简单介绍一下王安石?(幻灯片3)(师过渡)看来同学们都准备得很充分,(幻灯片4)王安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

《泊船瓜洲》一诗,据说是诗人被罢官后回到故乡钟山,应召再次赴京任翰林学士,途径瓜洲泊船时而作。

(古诗课件:幻灯片5)5.同桌互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读给同桌听,注意读准多音字、诗句读通顺。

6.指名读:谁愿意来读一读这首诗?(你预习得真充分。

诗中的多音字,你都读对了。

第一句诗中“一水间”的“间”很容易读错,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幻灯片6:多音字注音)7.真好,谁再来读一读《泊船瓜洲》。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泊船瓜洲》教学设计(精选16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

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泊船瓜洲》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树立热爱家乡的情感2、过程与方法:1)学习通过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2)通过比较阅读,揣摩不同作者对思乡的不同表达方式。

3、知识与技能1)正确认读“一水间、数重山、照我还”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泊船瓜洲》。

教学重难点:1.比较阅读,体会不同的表达方式。

2.体会诗人的浓烈的思乡之情。

教学环境:老师自制的课件;上课环境为有电脑、投影仪和大屏幕的教室;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我们已经学过一些思念家乡的古诗词了,大家还能背诵李白的所写的那首名篇——《静夜思》吗?(学生齐背后,出示幻灯片2)2)大家知道是什么景物勾起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吗?(月亮)3)师小结:说得很好,自古以来,月亮就象征团圆之意,我国古代文人在写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诗词中往往会提到月亮,比如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泊船瓜洲》。

2.新授《泊船瓜洲》1) 初读:大家先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诗文,看看有哪些字词的读音你还不确定?尤其是诗文中的多音字,你能结合书下的注释和你的初步理解,为这些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吗?你知道读七言绝句时,应当如何停顿吗?(出示幻灯片3进行正音,师画出停顿节奏)老师范读后学生再读诗文。

2) 介绍作者(出示幻灯片4)你对王安石了解多少?说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分享。

3)诗句解析:(1)“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①大家再看看文中的注释,了解“泊、一水间、数重山”的意思,再思考:“京口、瓜洲、钟山”这几个地方的地理位置是怎样的呢?(幻灯片5)②作者站在什么地方?眼里看到了什么地方?心中想到了什么地方?(幻灯片6)(眼中之景——京口、瓜洲想象之景——老家钟山)③既然离家“只隔”“一水间”、“数重山”,但离家真的近了吗?(对于交通极为不便的古代,即时要回到家,也需要很长的时间,所以说“只隔”只是诗人的自我安慰而已)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归心似箭、高兴)④诗意:从京口到瓜州仅仅只隔着一条长江了,离老家钟山也不远了,只隔着几重山而已。

泊船瓜洲的优秀教学设计(通用10篇)

泊船瓜洲的优秀教学设计(通用10篇)

泊船瓜洲的优秀教学设计(通用10篇)泊船瓜洲的优秀教学设计(通用10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泊船瓜洲的优秀教学设计(通用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泊船瓜洲的优秀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的】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默写古诗。

2、了解诗歌大意,感受诗人思念家乡的真挚感情。

【重难点】引导学生感受诗歌表达的思念家乡的真挚感情。

【教具】课件、录音。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整体把握1、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新诗──《泊船瓜洲》,通过预习大家知道了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北宋诗人王安石)2、简介王安石:王安石是北宋杰出的政治家,也是一个知识渊博的学者,还是一位著名的诗人。

宋神宗时,任宰相,推行新法,公务非常繁忙,经常东奔西走实行变革。

这首诗是他有一回坐着船沿着长江向西行驶的旅途中写的。

3、释题:从诗题中,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指点学生说说诗题的意思。

)二、初读古诗,把握主旨1、王安石泊船瓜洲时写下了怎样一首诗呢?读古诗三遍,注意读音。

2、指名读诗,互相正音:注:间应读jiàn。

3、正音后齐读全诗,想想诗中哪一个字最能表达诗人想回家的这一念头:(还字;点明:还字就是回家的意思。

)三、小组学习,扣住还字,披文入情,理解诗意(在学生交流回答的基础上,教师适时点拨,并作必要的讲解。

) 哪一小组读懂了哪句?教师相机指点:1、学生交流一、二句:⑴ 找出地名,(点击出示:京口、瓜洲、钟山)搞清三者位置。

⑵ 重点理解:间和数。

京口和瓜洲一个在长江的南岸,一个在长江的北岸,被一条长江间隔开了,所以这儿应该读jiàn。

例如:间断,还有间隔、隔开,在这儿就是间隔的意思。

⑶ 钟山只隔数重山。

数:几;只:说明离家近。

既然离家这样近,就应该回家去看看。

(板书:离家近──应该还)⑷ 指导朗读。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教案(精选7篇)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教案(精选7篇)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教案(精选7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由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泊船瓜洲教学设计优秀教案7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泊船瓜洲教学设计教案篇1教材简析:《泊船瓜洲》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组第一篇课文《古诗词三首》中的第一首,《泊船瓜洲》是脍炙人口、情意绵绵的思乡诗,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深深的思恋和热爱。

全诗的大意是:从京口到瓜洲不过是在一条横着的江的距离之内,而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

春风又吹绿了长江两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停船在瓜州之后,望着仅仅一江之隔的京口,想到离京口并不很远的南京,不禁勾起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导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并默写古诗。

2、借助注释、抓住重点词句、利用插图、发挥想象理解诗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表达的方法。

3、感受古诗的韵味,激发阅读古诗的兴趣。

培养动手搜集资料的习惯。

导学重难点:1、理解诗意,积累古诗。

2、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

准备:课件导学过程:一、预学1、经典诵读:背诵关于思乡的古诗词:天净沙秋思2、导语:“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古往今来远离故土的游子总会思念魂牵梦绕的家乡。

他们往往把这种浓浓的思乡之情融入一首首短小精悍的古诗中,需要我们细细去品味。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王安石的《泊船瓜洲》看看他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情感的?3、出示课题,齐读课题,泊的意思,“瓜洲”现在长江北岸,4、了解作者,生交流,师小结。

二、互学1、初读古诗,初步感知诗的内容1)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注意读好停顿。

边读边想每一句诗的意思。

2)检查读古诗情况:指2名学生读,教师范读,自由试读,2个小组读,齐读。

3)你读懂了哪一句的意思,和大家交流。

2、小组合作:1)、用画一画的方式学习前两行诗句,感受京口、瓜州、钟山的位置。

古诗《泊船瓜洲》教案(精选8篇)

古诗《泊船瓜洲》教案(精选8篇)

•••••••••••••••••古诗《泊船瓜洲》教案(精选8篇)古诗《泊船瓜洲》教案(精选8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古诗《泊船瓜洲》教案(精选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古诗《泊船瓜洲》教案篇1学习目标1.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感悟中学习诗人借不同景物抒发情怀的写法。

3.朗读中体会诗人暗藏于诗中无限的思乡之情。

教学重点:感悟中学习诗人借不同景物抒发情怀的写法。

朗读中体会诗人暗藏于诗中无限的思乡之情。

课前预习了解王安石的生平,收集、背诵以前学过的他写的古诗。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理解诗题1.谈话: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古诗,请问你们还记得以前学习故事的方法吗?【生回答,教师板书:学习方法1.读(背);2.理解诗意;3.写(画)】师:学习古诗除了以上3个方法,还要注意的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板书:4.体会感情.)2.板书诗题,(《泊船瓜洲》)读题。

3.理解诗题的意思。

问“泊”怎样读?(多音字:bó与pó?的区别)“泊”是什么意思?(泊:是船靠岸的意思。

“泊船瓜洲”就是在瓜洲船靠岸的意思。

)二、整体感知,直扑重点(运用学法1)1.用自己的方式读古诗。

2.指名读,正字音。

尤其注意多音字:“一水间(jiàn)、数(shù)重(chóng)山、照我还(huán)”。

3.反复多读几遍这首诗,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呢?学生多读。

4.指名答。

(我觉得它写得很美、我觉得写出了诗人想念家乡的感情)5.你最欣赏诗中哪句呢?三、赏析诗句,感悟诗境(运用学法2)1.刚刚同学说的最多的就是这句,(课件出示”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我们一块儿来读一读吧。

齐读。

2.能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句诗吗?指名答。

3.有同学说,这句诗写出了江南美丽的景色。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精选17篇)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精选17篇)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精选17篇)《泊船瓜洲》教学设计(精选17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泊船瓜洲》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泊船瓜洲》,并会背诵。

2、通过学生自己查阅资料,完成对古诗意思及理解,体会作者思念家园的深切感情。

3、应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培养学生自我发现、思考、搜集、处理、探究的学习方法。

拓展学生想象思维能力、创新能力。

学习形式策略1、组成合作小组进行学习: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2、自己独立学习:让有个性思维的同学自由发展。

3、师生之间谈话式学习:让学生能畅所欲言。

教学过程一、示题引问1、示题。

2、学生读诗,提出自己想了解的问题。

二、了解诗意1、教师给同学介绍一位新的朋友、老师──网络,用它来学习古诗:学生借助网页了解诗人、诗句的意思。

2、学生交流探讨学习收获:⑴ 教师引导交流重点词的意思。

⑵ 解释全诗的意思。

三、体会古诗思想感情1、学生通过网页了解全诗的意思。

2、体会古诗思想感情,读诗、背诗:引导学生从诗中的词、句中去体会思想感情。

四、借助网页探索拓展1、学生通过网页了解有关本诗和其他有关诗的知识。

2、学生交流学习的成果,学生将自己获得的资料分析得出结论进行交流五、课后作业将今天的学习成果,用 Word或 Powerpoint做成汇报作业。

课堂实录片段及解析片段一:(经过第一阶段网页学习后)师:刚才老师在巡视时,有同学找老师要密码了,但是要获得密码,必须将你对诗句的理解对大家说一说,哪位同学准备好,就赶紧举手吧!(举手的学生只有两三个,老师点了其中一位同学。

)生:京口和瓜洲之间只隔着一条长江,钟山只隔着几层山师:对不起,我打断一下,你怎么知道京口和瓜洲之间隔着的是长江呀?生:因为前面(网页)的解释里说:瓜洲在长江(读重音)北岸,扬州市南,和京口相对。

《泊船瓜洲》教案(精选10篇)

《泊船瓜洲》教案(精选10篇)

《泊船瓜洲》教案《泊船瓜洲》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泊船瓜洲》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泊船瓜洲》教案篇1学习目标:1.自选方法学习古诗,“读读、背背、议议、画画、写写”。

2.运用查阅资料的方法自学,培养运用资料解决问题、处理信息的能力。

3.了解丰富多彩的祖国文化,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评:依据新课程标准,突出语文实践活动,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目标】教学过程:一、导入1.准备上课。

回忆已学的与月相关的古诗,《古朗月行》、《静夜思》、《枫桥夜泊》……2.认识课题。

师: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也是一首与月有关的诗,大家首先一起来研究一下“泊”字。

(教师板书课题。

出示字典中“泊”字的两个音节(bó pó)及其不同的意义,选择正确的读音。

齐读课题。

)师:谁能根据课前的资料搜集说说“瓜洲”在什么地方?生:“瓜洲”现在扬州的一小镇,位于长江北岸。

师:“泊船瓜洲”的意思是说把船停靠在瓜洲岸边。

课前你们搜集了哪些关于这首诗的背景资料,我们来共同交流一下。

生:王安石,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诗人。

生:……3.商定学习步骤和方法。

师:我们已经学过好多古诗了,你打算怎样学习这首诗呢?生:学古诗要先背诵。

师:先要生:读熟,还要懂得意思。

生:还要求默写。

……(教师归纳学生的发言,板书“读、议、背、写”)师:我们就按这顺序和方法学习。

【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这“主体”地位怎样才能得到落实?教师有意识地将学生推进学习的实践活动中。

背诵古诗,唤起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创造平等的交流机会。

让学生制定学习程序与方法,使而后的学习变成学生自己的事。

】二、读诗1.试读。

师:按同学们讨论的方法步骤,先读诗。

请自由轻声读诗,注意读准字音。

(学生自由试读)2.正音。

《泊船瓜洲》优秀教案设计

《泊船瓜洲》优秀教案设计

《泊船瓜洲》优秀教案设计《泊船瓜洲》优秀教案设计「篇一」【教学目的】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默写古诗。

2、了解诗歌大意,感受诗人思念家乡的真挚感情。

【重难点】引导学生感受诗歌表达的思念家乡的真挚感情。

【教具】课件、录音。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整体把握1、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新诗──《泊船瓜洲》,通过预习大家知道了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北宋诗人王安石)2、简介王安石:王安石是北宋杰出的政治家,也是一个知识渊博的学者,还是一位著名的诗人。

宋神宗时,任宰相,推行新法,公务非常繁忙,经常东奔西走实行变革。

这首诗是他有一回坐着船沿着长江向西行驶的旅途中写的。

3、释题:从诗题中,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指点学生说说诗题的意思。

)二、初读古诗,把握主旨1、王安石泊船瓜洲时写下了怎样一首诗呢?读古诗三遍,注意读音。

2、指名读诗,互相正音:注:“间”应读“jiàn”。

3、正音后齐读全诗,想想诗中哪一个字最能表达诗人想回家的这一念头:(“还”字;点明:“还”字就是回家的意思。

)三、小组学习,扣住“还”字,披文入情,理解诗意(在学生交流回答的基础上,教师适时点拨,并作必要的讲解。

)哪一小组读懂了哪句?教师相机指点:1、学生交流一、二句:⑴ 找出地名,(点击出示:京口、瓜洲、钟山)搞清三者位置。

⑵ 重点理解:“间”和“数”。

京口和瓜洲一个在长江的南岸,一个在长江的北岸,被一条长江间隔开了,所以这儿应该读“ jiàn”。

例如:“间断”,还有“间隔、隔开”,在这儿就是“间隔”的意思。

⑶ “钟山只隔数重山。

”“数:几”;“只:说明离家近。

”既然离家这样近,就应该回家去看看。

(板书:离家近──应该还)⑷ 指导朗读。

2、交流三、四句:⑴ 提示“绿”字的解释(吹绿、染绿)。

⑵ 从“又”字你能知道什么,体会到诗人什么样的感情?(离家时间很久了,特别想回家去看看。

)(引导学生合作板书:离家久──更该还)⑶ 在第4句的解释时,引导学生尝试加上语气词“啊”,把作者强烈的思乡之情表达出来。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泊船瓜洲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泊船瓜洲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泊船瓜洲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泊船瓜洲教案【第1篇】[设计理念]打破串讲串问的传统古诗教学模式,力避逐字逐句讲析的呆板做法。

紧扣诗眼“还”字,引导学生披文入情,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强烈的思乡之情;运用比较法品味欣赏“绿”字在本诗中的作用,学习、体验诗人苦心推敲字词的写作态度。

[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默写。

2、理解诗歌大意,感受诗人思念家乡的真挚感情。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品味欣赏“绿”字在本诗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整体把握,初步感知诗人思乡之情1、今天我们学习第15课《古诗二首》中的第一首《泊船瓜洲》(板课题),这是北宋诗人王安石(板书)在旅途中写下的一首思念家乡的诗。

2、把你收集到的有关王安石的资料向大家做一个介绍。

3、教师范读(注意听清楚每个字音)4、出示课件,自由读诗,判断六个多音字和一个变音字在诗中的正确读音。

5、指名判断读音后齐读。

6、自由读诗,并从诗中找出能集中表达诗人想回家的一个字。

(“还”字)7、你知道诗人是在什么地方写下这首诗的吗?你是怎么知道的?(解题,板画)(过渡:诗人停船瓜洲,想念着离自己不远的家乡,于是写下了这首诗,诗人的家乡在哪里?诗人又是怎样通过短短的四句诗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呢?)下面我们就通过理解诗句来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

二、紧扣“还”字,披文入情,深入体会诗人思乡之情1、自由读诗,根据注释,四人小组讨论诗句的意思并从中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感情。

2、自由汇报:你学懂了什么?3、根据学生的汇报,相机引导学习:若A:学生汇报一、二句的诗意,师引导生从这两句诗句中找出有关的地名,并弄清它们的位置关系,指名一生上台在原有的长江图上贴画,并看着图示再说说诗句的意思。

问:从这两句诗句中你还体会到什么?(可提示:从“一水间”、“只”、“数重山”等词去体会)(板书:靠家近——很想还)若B:学生尝试解释第三句,并从“又”字体会诗人的感情。

《泊船瓜洲》教案设计(精选13篇)

《泊船瓜洲》教案设计(精选13篇)

《泊船瓜洲》教案设计《泊船瓜洲》教案设计(精选13篇)《泊船瓜洲》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的:1.了解诗歌大意,感受诗人思念家乡的真挚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泊船瓜洲》,并会默写。

教学重点: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诗歌的意思。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描绘的意境,品味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教学准备:诗人的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

一提起母亲,一提起家乡,我们倍感亲切。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吟诵母亲和家乡的诗句。

二、整体感知,重点品析。

(一)一读,初读全诗,了解诗意。

1.出示诗题,简介作者。

通过预习,你知道《泊船瓜洲》的作者是谁吗?(1)这道诗的作者是北宋政治家王安石。

(2)简介王安石的资料。

王安石:(10211086)宋代人,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

21岁中进士,当过十多年地方官,后来两次担任宰相推行变法改革,是有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2.再读全诗,读清字音,标画出生字。

3.指名读诗,纠正字音。

数重山(shù chóng),照我还(huán)4.引导学生了解全诗的大意。

(1)知诗人:宋,王安石。

(2)解诗题:分析泊的含义。

(3)感知诗意:诗人船泊瓜洲,离钟山近在咫尺,却回不去,于是感叹吟诗,写他在月光下眺望江南,怀念家乡金陵。

5.小结学习方法:初读知诗意。

(二)二读,细读全诗,理解诗句。

1.诗人泊船瓜洲时,看到了怎样的景象?他是怎样描写的?请读全诗,用标画出不理解的词语,用xxx画出寓有深情的词语。

2.抓住质疑处,运用多种方法解疑。

间(jiàn):隔开,间隔。

只:仅仅。

数重:几层。

绿:吹绿了。

还:归。

3.理解本诗的特色。

前两行看是写眼前景象,但在诗中却饱含深情。

所乘之船就在瓜洲停靠,却不能回金陵去,可见诗人怀念家乡的感情是十分浓厚的。

4.小结学习方法:细读品诗句。

(三)三读,精读全诗,想象意境。

1.夜深人静,星光灿烂,诗人在月光下眺望江南会产生哪些联想和想像?心中会有哪些感受?2.学生扮演诗人,讲述想象到的情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泊船瓜洲
一、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诗文,学能够正确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掌握生字词写法与意义。

2.通过对诗句的学习与分析,品味诗词精妙之处,增强学生知识面与语感培养。

3.学生可以感受到远离故土的漂泊游子,其所怀有的赤子之心,与思念故乡的
炽热情感。

二、教学过程
1、导入。

师:同学们,接下来我们就要开启一段新的学习旅程了。

在学习旅程开启之前呢,老师先带领去感受一下本单元学习旅程中涉及到的自然之美。

现在呢,请同学们啊,轻轻地闭上自己的眼睛,仔细倾听老师播放的《琵琶音》,然后
想象着,“自己路过某处时,环境优美,突然之间仿佛进入了一副优美缠绵的
水墨画中,身旁有壮丽的青山,层峦叠翠;有柔美的绿水,绿如翡翠一般;春
风拂面,山水相依相伴,远处小船儿悠悠的荡漾在水中~~”(此时,教师播放纯音乐,可为林海的《琵琶音》先自己试听,后,声音轻柔,节奏缓慢并情感充沛的课堂导入)
师:好的,时间到了,请同学们缓缓地睁开双眼,来看我们大屏幕上的画卷内容。

是不是与大家刚刚走进的画卷很相似呢?(学生听音乐品意境之时,教师轻轻
播放屏幕画面)
生:是的,相似
师:好,看来大家都在自己脑海中,描绘出了如此优美而又相似的画面。

那现
在老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大家觉得这么优美的地方会是哪里呢?
生:不知道或者,这里,那里等答案不一
师:大家答案不一,其实,这个地方与我们本课所学内容有关,是在古代的瓜州,而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王安石脍炙人口、耳熟能详的一首诗—《泊船瓜洲》。

2、新授
(1)介绍作者及背景
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作者,王安石,请同学主动讲述自己对作者的了解,
以及曾学过的其它作品。

生:****
师:同学知识掌握的非常牢固,值得表扬。

王安石,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

曾学其作品有《梅》、
《登飞来峰》《元日》。

今天再来学习他另外一篇非常著名的古诗《泊船瓜洲》,此时王安石,身处大屏幕上显示的优美环境中,地址是离自己故乡不远
的瓜州。

时间是,王安石在上次推行新政被迫辞去职务后,又第二次得到重任,应召入京的路上,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泊船瓜洲》,而他想说明什么呢?
(2)赏析《泊船瓜洲》
a、首先,大家轻声自由读一遍屏幕上的古诗(教师将课件放到有诗词内容的一页上),结合资料,读准字音,想想这首诗的意思。

b、指名字读,要有感情。

正字音:间、重、还
c、由老师示意朗读。

声音洪亮,情感充沛,抑扬顿挫,起承转合读出韵律,体现拳拳赤子心,深深桑梓情。

或者播放优秀朗读m;音频。

d、请大家再次默读古诗,并去猜断一下。

结合图画内容,与古诗内容,猜一下,判断一下,文中主要讲的大致意思。

(3)指导阅读——抓字眼,明诗意,得感悟
师:诗人的故乡在哪?
生啊:京口
师:对,“京口瓜洲一水间”,从题目“泊船瓜洲”也可以看出来,诗人在
瓜州,而故乡则是京口。

诗人将船停在了瓜州,瓜洲在长江的北岸,京口在长
江的南岸,他们两地相距远吗?何以见得?
生:不远,一水间
师:对,看起来距离已经非常近了。

只隔着“一水间”的距离。

a、一水间,是什么意思?只隔着一条江的距离。

(展示课件,用图片来展示距离)“京口瓜洲一水间”写了作者看到的景象,京口与瓜州的距离,诗人站
在瓜洲渡口,放眼南望,看到了南边岸上的“京口”与“瓜洲”这么近,中间
隔一条江水。

“一水间”三字,也形容舟行迅疾,顷刻就到。

离家之近,顷刻
就到,而却无奈不可归。

b、钟山只隔万重山。

“只隔”两字,说明了,钟山之近在咫尺。

把“万重
山的间隔说得如此平常,反映了诗入对于钟山的依恋之情;而事实上,钟山毕
竟被“万重山”挡住了,因此诗人的视线转向了江岸。

c、“春风又绿江南岸”,“绿”字用的十分巧妙,江南多美呀!春天的江南,草木绿了,田野绿了,绿色满了山岗,绿色遍了江河两岸,到处是绿的----诗
人只用了一个字就表现出来了,满眼的绿色,可见诗人用字之精妙。

通过对绿
色生机勃勃之景象描述,体现了作者奉召回京的喜悦心情,王安石作为政治家,报复远大,他希望可以回去大展宏图,将新政推行下去。

“绿”字,用的含蓄
而又微妙。

d、最后,“明月何时照我还”,从时间上说,已是夜晚,“明月”都出来了,看到月亮,思想之情充满心头。

想要回家,但是“何”时才能再回家乡呢?诗人回望既久,不觉红日西沉,皓月初上。

一切消失在朦胧的月色之中,而对
钟山的依恋却愈益加深,也体现着作者希望有朝一日,可以大功告成之后,归
隐家乡的愿望……
(4)思乡古诗(一至五年级)
师:通过对诗文内容的赏析,我们对作者的思想之情有了深刻的认识,并体
会到了作者对于家乡的无限热爱与依恋。

也可以体现出作者人生中的困境与现
状。

但,主要是思想之情,漂泊他乡,怀念家乡,古代文人都喜欢用作诗来表达内心的思念与惆怅。

那我们在之前的学习中,还学过哪些抒发思想之情的古诗呢?
生:李白的《静夜思》、王伟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师:同学们总结的非常好,有李白的《静夜思》、王伟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贺知章的《回乡偶书》,还有张籍的《秋思》等。

这些思乡诗有共同的特点,就是都属于以思念故乡亲人或怀念故国为主题的诗歌。

其主要特点是,表达羁旅游子的思念之情,语调缠绵悲伤沉重。

(5)思乡的意象
师:哪位同学愿意背诵一下学过的思乡古诗呢?
生:背诵“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师:掌声送给她,其他同学还会背上述我们提到的哪首思乡古诗呢?
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鼓励学生积极回忆,所学思乡诗词。

师:那么思乡之古诗词中,经常会出现那些实物呢?同学们仔细思考回顾一下。

老师举一个例子,我们本篇《泊船瓜洲》中“明月何时照我还…”出现了“月亮”,通过月亮来寄托作者的离愁与思家之情。

那还有吗?“泊船瓜洲”中,有什么实物?
生:船!
师:对,还有扁舟们都常常可以看到“扁舟”这个表现思乡的意象的出现.“扁舟”表现了漂泊之苦,思乡的愁绪。

其实,除了月亮、扁舟之外,还有大雁、寒蝉、杨柳等,这些都会被诗人常用来表达思乡怀人之情,寄托作者的情感。

这些都是诗人用来思乡怀人的“意象”。

(6)情感升华
通过对诗人王安石的描述,得知该诗是流露着对故乡的怀念之情,大有急欲飞舟渡江回家和亲人团聚的愿望,其实在字里行间也寓着他重返政治舞台、推行新政的强烈欲望。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朗读、背诵古诗,积累语言,感受作者的思乡之情。

2、难点:体会作者的思乡情感,推敲诗句用词。

四、巩固小结
地点:作者所在地点为瓜州;
时间:“明月”表明是夜晚时刻;
景色:“春风”春天的山间,美景如画;
情感:“明月何时照我还”,抒发了作者对于家乡的无线思念之情。

(光标指引学生并讲解)。

五、板书
泊船瓜洲
王安石
知诗人: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解诗题:停船于瓜州
抓字眼:“间”;“绿”;“钟山”“还”
明诗意:思念家乡,而又无奈的游子赤诚之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