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周教案数学

合集下载

《儿童数学教案设计:15认知》

《儿童数学教案设计:15认知》

《儿童数学教案设计:15认知》。

一、教学目标1.让儿童在玩的过程中学习1-5的数字。

2.帮助儿童掌握1-5的数量和顺序关系。

3.提高儿童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方法1.游戏式教学:利用游戏的方式,引导儿童认知数字1-5。

2.体验式学习:通过观察、感受、实践等方式,帮助儿童理解数字1-5所代表的具体概念和意义。

三、教学内容1.数字1-5的基本认知:让儿童能够正确地说出数字1-5,认识这些数字的外形和名称。

2.数字1-5的数量认知:利用具体的物品帮助儿童认知数字1-5所代表的数量,如一只熊、两个苹果、三个球等。

3.数字1-5的顺序认知:让儿童掌握数字1-5的顺序关系,能够正确地数出1-5的数字顺序。

四、教学步骤1.数字1-5的基本认知:(1)给儿童展示数字1-5的数字卡片,并让他们认真观察。

(2)根据数字卡片,让儿童说出数字1-5。

(3)根据数字卡片,让儿童认识这些数字的外形和名称。

2.数字1-5的数量认知:(1)在孩子面前放置一些小玩具,让他们数出其中的数量。

(2)让儿童尝试用语言表达出这些数量。

(3)给儿童介绍数字和数量的关系,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

3.数字1-5的顺序认知:(1)利用数字卡片,让儿童记住数字1-5的顺序。

(2)给儿童展示一些数字卡片,要求他们按顺序说出这些数字。

(3)让儿童尝试自己数数,帮助他们巩固记忆。

五、教学评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儿童的表现和回答,来评估他们对数字1-5的认知程度和掌握情况。

同时,可以采用观察记录、笔试等方式进行评估。

六、教学后续在完成本次教学之后,教师可以选择开展以下活动:1.数字识别游戏:利用数字卡片或其他数字游戏,让儿童巩固数字认知和记忆。

2.数字比大小:利用具体的物品,通过比较数目的大小,帮助儿童掌握数字的大小关系。

3.数字拼图游戏:利用数字拼图游戏,让儿童在拼图中体会1-5数字的含义和顺序。

本教案设计以游戏式教学和体验式学习为主,围绕1-5数字基本认知、数量认知和顺序认知,设计了一系列具体的教学步骤和评估方式,帮助儿童掌握数字1-5的认知和掌握,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高中数学教学进度表

高中数学教学进度表

高中数学教学进度表高一上学期教学进度安排如下:1.第1周: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子集、全集、补集;交集、并集;题课。

2.第2周: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3.第3周:简单高次不等式及分式不等式的解法。

4.第4周:简单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复课。

5.第5周:函数的概念和图像;函数的表示方法;函数的简单性质。

6.第6周:函数的简单性质;映射的概念。

7.第7周:函数题课。

8.第8周:二次函数图像、概念和性质;二次函数在给定区间上的最值问题。

9.第9周:分数指数幂;指数函数。

10.第10周:指数函数;对数。

11.第11周:对数;对数函数。

12.第12周:幂函数;题课。

13.第13周:简单复合函数的研究。

14.第14周: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函数模型及其应用;题课。

15.第15周:复与期中考试。

16.第16周:任意角;弧度制;题课(角范围的表示)。

高一下学期教学进度安排如下:1.第1周: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概念;三角函数线(补充简单的三角不等式)。

2.第2周: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诱导公式;题课。

3.第3周:三角函数的周期性;正、余弦函数的图象及五点法;正、余弦函数的性质(补充对称性)。

4.第4周:正、余弦函数的性质题课;正切函数的图象与性质;题课。

5.第5周:函数y=Asin(ωx+φ)的图像;三角函数的应用。

6.第6周:向量的概念及其表示;向量的加法;向量的减法;向量的数乘;题课。

7.第7周: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平面向量的座标表示及运算;向量平行的座标表示;向量的数量的概念。

8.第8周:向量数量积的座标表示;题课;复与小结。

9.第9周:两角和与差的余弦;两角和与差的正弦;题课(补asinx+bcosx的内容);两角和与差的正切;题课。

10.第10周:二倍角的三角函数,明确降幂公式;题课;几个三角恒等式。

11.第11周:三角函数的化简、求值和证明;复与小结。

12.第12周:期末复。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15的认识和组成》参考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15的认识和组成》参考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15的认识和
组成》参考教案
教学目标
1. 认识数15,掌握数15的组成;
2. 能用各种方法组合出数15;
3. 能灵活运用数15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 数15的认识;
2. 数15的组成。

教学难点
1. 运用数15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教案、教具等;
2. 学生准备:学生课前准备好教具。

教学过程
1.导入
教师出示十块乘法表,问数15是哪两个数相加得到的。

引出数15的认识和组成。

2.新课
1. 给出数15的图形,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认识数15;
2. 给出数15的若干组合方式,让学生学会数15的组成;
3. 给出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数15的知识解决问题。

3.展示
学生上台展示自己所拼出的数15的图形,让全班同学观察并点评。

教学总结
1. 认识数15,掌握数15的组成;
2. 能用各种方法组合出数15;
3. 能灵活运用数15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作业
完成教师布置的数15拼图作业,并写出此拼图所用的组合方式,提交到班级管理平台。

第二单元第15课《简单的周期》教案

第二单元第15课《简单的周期》教案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周期现象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周期现象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周期现象的基本概念。周期现象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某些事物或现象按照一定的规律重复出现。它是自然界和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如季节变化、潮汐涨落等。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以一年四季的变化为例,引导学生观察春夏秋冬的更替规律,理解周期现象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对于图形周期排列,学生可能会在计算周期数量时出现困难,需要教师通过实际操作和图示,帮助学生理解周期长度的计算方法。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如计算某一时段内时钟指针的相对位置,学生可能难以确定起始点和周期长度,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从问题中提取关键信息,建立数学模型,并运用周期知识进行求解。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五、教学反思
今天我们在课堂上探讨了《简单的周期》这一章节,整体来看,学生们对于周期现象的兴趣还是挺高的。在导入环节,我通过提问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周期现象,大家纷纷举例,课堂气氛活跃。但在讲授理论知识时,我发现部分学生对周期概念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我在这里多下一些功夫。
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尝试用生动的案例和实际操作来帮助学生理解周期现象,从学生的反馈来看,这种方法效果不错。他们能够通过具体的例子,逐步掌握周期规律,并学会运用到实际问题中。但同时,我也注意到,在讲解重点难点时,我的语言可能还不够简洁明了,导致部分学生仍然感到困惑。

固原一中高二数学组第15周集体备课初稿

固原一中高二数学组第15周集体备课初稿
1
教学过程
新 课 学 习
下面我们想办法再用方程
x2 y2 + =1(a>b>0) 来证明这一结论的正确 a 2 b2
性。启发学生,用方程讨论图形的范围就是确定方程中 x、y 的取值范围。 从方程的结构特点出发,师生共同分析,给出证明过程。 由
x2 y2 + =1,利用两个实数的平方和为 1,结合不等式知识得, a 2 b2
圆越扁;当
5.填写下列表格: 方程
图像
a、b、c a b 0 a c 0 焦点 范围
F1 ( 0 , c) F2 ( 0 , c)
x a, y b y a, x b
对称性 椭圆关于 y 轴、x 轴和原点都对称
顶点
4
长、短轴 长轴: A1A2 长轴长 长
短轴:B1B2 短轴长
x2 y 2 y 2 x2 1 1 所以,椭圆的标准方程为 100 64 或 100 64 .
例 3.如图,设
M x, y
与定点
F 4,0
的距离和它到直线 l :
x
25 4 的距离的比是
4 常数 5 ,求点 M 的轨迹方程.
分析:若设点
M x, y
,则
MF
x 4
固原一中高二数学组第 15 周集体备课初稿
教 学 内 容: 2.1.2 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 2.2.1 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2.2.2 双曲线的简 单几何性质 教 学 时 间:2013.12.2----12.7 主备(讲)人:佘惠玲
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二课时
教学内容 2.1.2 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 一、知识与技能 掌握椭圆的简单的几何性质,学会由已知椭圆的标准方程求椭圆的几何性质的一般方 法与步骤,并能正确地画出它的图形;领会每一个几何性质的内涵,并学会运用它们解决 一些简单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际活动培养学生发现、观察、归纳的能力;培养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加 强数形结合等数学能力的培养;经历几何问题代数化的过程,感受解析几何研究问题的思 路和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有关椭圆几何性质的实际应用的介绍,激发学生研究椭圆的几何性质的积 极性。 由标准方程分析出椭圆的几何性质 椭圆离心率几何意义的理解 讲授法、启发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交流

《认识数字15的教案设计》

《认识数字15的教案设计》

《认识数字15的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正确地认识数字1至5,学会用数字1至5表示不同的数量。

2.培养学生对数字的感知,提高数字观察和比较能力。

3.提高学生对数字的认知能力,为日后进行数学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数字1至5的认知和写法2.数字1至5的数量和排列3.数字1至5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三、教学方法1.视听教学法,利用图片、视频等视听资料让学生直观感受数字1至5的形态和数。

2.游戏教学法,设计各种数字游戏,帮助学生加深对数字的认知。

3.体验教学法,结合实物、活动等多种方式让学生了解数字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课堂设计第一课:认识数字1和21.自我介绍,介绍数字学习的重要性。

2.安排时间,数数身边的物品。

3.展示数字1的图像和写法以及一些描述数字1的单词。

4.通过实物模拟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数字1的数量和单个的概念。

5.展示数字2的图像和写法以及一些描数字2的单词。

6.制作数字2的手工(可选择纸板、线等材料),让学生了解数字2的形态。

7.数字游戏:数字填空、数字接龙等。

第二课:认识数字3和41.数数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数较多的物品。

2.展示数字3的图像和写法以及一些描述数字3的单词。

3.数字形状练习:让学生手工制作数字3。

4.展示数字4的图像和写法以及一些描述数字4的单词。

5.数字数量练习:让学生数四个物品。

6.数字游戏:数字连线、数字配对等。

第三课:认识数字5和复习1.数数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数五个物品。

2.展示数字5的图像和写法以及一些描述数字5的单词。

3.数字练习:让学生练习写数字5。

4.数字与生活:让学生找出生活中与数字5相关的场景。

5.数字游戏:数字计算、数字比较等。

6.对之前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和复习。

五、教学评估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通过观察、互动问答等方式了解学生对数字1至5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适时调整教学策略,让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第十五周 图形问题

第十五周 图形问题

第十五周图形问题专题简析:解答有关“图形面积”问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细心观察,把握图形特点,合理地进行切拼,从而使问题得以顺利地解决;2,从整体上观察图形特征,掌握图形本质,结合必要的分析推理和计算,使隐蔽的数量关系明朗化。

分析与解答:用操场现在的面积减去操场原来的面积,就得到增加的面积。

操场现在的面积是(90+10)×(45+5)=5000平方米,操场原来的面积是90×45=4050平方米。

所以,现在的面积比原来增加5000-4050=950平方米。

练习一分析与解答:由“宽不变,长增加6米,面积增加54平方米”可知,它的宽为54÷6=9米;由“长不变,宽减少3米,面积减少36平方米”可知,它的长为36÷3=12米。

所以,这个长方形原来的面积是12×9=108平方米。

练习二3,一个长方形,如果它的长减少3米,或它的宽减少2米,那么它的面积都减少36平方米。

求这个长方形原来的面积。

例3:下图是一个养禽专业户用一段16米的篱笆围成的一个长方形养鸡场,求它的占地面积。

墙米分析与解答:根据题意,因为一面利用着墙,所以两条长加一条宽等于16米。

而宽是4米,那么长是(16-4)÷2=6米,占地面积是6×4=24平方米。

练习三1,右图是某个养禽专业户用一段长13米的篱笆围成的一个长方形养鸡场,求养鸡场的占地面积。

墙分析与解答:把水泥路分成四个同样大小的长方形(如下图)。

因此,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12÷4=3平方米。

因为水泥路宽1米,所以小长方形的长是3÷1=3米。

从图中可以看出正方形花坛的边长是小长方形长与宽的差,所以小正方形的边长是3-1=2米。

中间花坛的面积是2×2=4平方米。

练习一1,有一个正方形的水池,如下图的阴影部分,在它的周围修一个宽8米的花池,花池的面积是480平方米,求水池的边长。

第1题44分析与解答:把阴影部分剪下来,并把剪下的两个小长方形拼起来(如图),再被上长、宽分别是8分米、5分米的小长方形,这个拼合成的长方形的面积是181+8×5=221平方分米,长是原来正方形的边长,宽是8+5=13分米。

北师大版七上数学第15周周末作业15

北师大版七上数学第15周周末作业15

2024-2025学年上学期七年级北师大版数学周末练习(第十五周)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下列各数中,比-3小的数是()A.-3B.-2C.0D.-42.如图所示的几何体从上面看到的图形是()3.下列运算正确的是()A.4m-m=3B.2a2-3a2=-a2C.a2b-ab2=0D.x-(y-x)=-y4.已知方程2x+a=ax+2的解为x=3,则a的值为()A.3B.2C.-2D.±25.如图,两块三角板的直角顶点O重叠在一起,且OB恰好平分∠COD,则∠AOD的度数为()A.100° B.120° C.135° D.150°第5题图第6题图6.如图,上列各三角形中的三个数之间均具有相同的规律,根据此规律,最后一个三角形中y与n之间的关系是()A.y=2n+1B.y=2n+1+nC.y=2n+nD.y=2n+n+17.如果x=是关于x的方程3x﹣2m=4的解,则m的值是()A.﹣1 B.1 C.2 D.﹣28.小明晚上放学到家时,钟表的时间显示为6点15分(如图),此时时钟的分针与时针所成角的度数是( )0A.77.5 B.87.5 C.97.5 D.100.59.中国古代人民很早就在生产生活种发现了许多有趣的数学问题,其中《孙子算经》中有个问题:今有三人共车,二车空;二人共车,九人步,问人与车各几何?这道题的意思是:今有若干人乘车,每三人乘一车,最终剩余2辆车,若每2人共乘一车,最终剩余9个人无车可乘,问有多少人,多少辆车?如果我们设有x辆车,则可列方程()A.3(x﹣2)=2x+9 B.3(x+2)=2x﹣9 C. +2=D.﹣2=10.如图,一副三角尺按不同的位置摆放,摆放位置中∠α=∠β的图形个数是()A .1B .2C .3D .411.下列调查方法合适的是( )A .为了了解冰箱的使用寿命,采用普查的方式B .为了了解全国中学生的视力状况,采用普查的方式C .为了了解人们保护水资源的意识,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D .对“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零部件的检查,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12.找出以如图形变化的规律,则第101个图形中黑色正方形的数量是( )A .149B .150C .151D .152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关于一个多面体的顶点数(v )、棱数(e )、面数(f )之间关系的为 .2.据人民网统计,2018年“五一”假期期间江西省以近200亿元的旅游收入位居全国第一,其中200亿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当x = 时,代数式2x +3与6-4x 的值相等.4.已知622x y 和313m nx y -是同类项,则m ﹣n 的值是 5.如图,已知线段AB =16cm ,点M 在AB 上,AM :BM =1:3,P 、Q 分别为AM 、AB 的中点,则PQ 的长为 _________.6.小明和小丽同时从甲村出发到乙村,小丽的速度为4km/h ,小明的速度为5km/h ,小丽比小明晚到15min ,则甲、乙两村的距离是 km.7.已知有理数a ,b 满足ab <0,|a|>|b|, 2|a +b|=|b -a|,则ab的值为 .8.在∠AOB 的内部引n 条射线,则图中的角共有_________________个(用含n 的代数式表示). 三、计算或解答(共60分)1.(9分)计算:①.-14-(1-0.5)×13×[3-(-3)2]. ②.(137112812--+)×(24-).③.先化简,再求值::2x 2﹣3(﹣x 2+xy ﹣y 2)﹣3x 2,其中x=2,y=﹣1..2.解下列方程(6分):(1)4-x =3(2-x); (2)2x -13-x +14=1.3(4分).在做解方程练习时,学习卷中有一个方程“2y ﹣=y +■”中的■没印清晰,小聪问老师,老师只是说:“■是一个有理数,该方程的解与当x=2时代数式5(x ﹣1)﹣2(x ﹣2)﹣4的值相同.”小聪很快补上了这个常数.同学们,你们能补上这个常数吗?4①(3分).如图,点C 、D 为线段AB 的三等分点,点E 为线段AC 的中点,若AB =12,求线段ED 的长度.②(4分).如图,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 ,∠BOM=90°,∠DON=90°.(1)若∠COM=∠AOC ,求∠AOD 的度数;(2)若∠COM=∠BOC ,求∠AOC 和∠MOD .5(6分).我们规定:若关于x 的一元一次方程ax=b 的解为b +a ,则称该方程为“和解方程”. 例如:方程2x=﹣4的解为x=﹣2,而﹣2=﹣4+2,则方程2x=﹣4为“和解方程”. 请根据上述规定解答下列问题:(1)已知关于x 的一元一次方程3x=m 是“和解方程”,求m 的值;(2)已知关于x 的一元一次方程﹣2x=mn +n 是“和解方程”,并且它的解是x=n ,求m ,n 的值.6(5分)周末,小明和爸爸在400米的环形跑道上骑车锻炼,他们在同一地点沿着同一方向同时出发,骑行结束后两人有如下对话:请根据他们的对话内容,求小明和爸爸的骑行速度.7(6分)如图,射线OA的方向是北偏东15°,射线OB的方向是北偏西40°,∠AOB=∠AOC,射线OD是OB的反向延长线.(1)射线OC的方向是;(2)若射线OE平分∠COD,求∠AOE的度数.8.(8分)如图所示是长方体的平面展开图,设AB=x,若AD=4x,AN=3x.(1)求长方形DEFG的周长与长方形ABMN的周长(用字母x表示);(2)若长方形DEFG的周长比长方形ABMN的周长少8,求x的值;(3)在第(2)问的条件下,求原长方体的体积.9(9分).在某市人代会上,提出了建设美丽城市决胜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为响应市委号召,学校决定改造校园内的一小广场,如图是该广场的平面示意图,它是由6个正方形拼成的长方形,已知中间最小的正方形A的边长是1米.(1)若设图中最大正方形B的边长是x米,请用含x的代数式分别表示出正方形F,E和C 的边长;(2)观察图形的特点可知,长方形相对的两边是相等的(如图中的MQ和PN).请根据这个等量关系,求出x的值;(3)现沿着长方形广场的四条边铺设下水管道,由甲、乙2个工程队单独铺设分别需要10天、15天完成.两队合作施工2天后,因甲队另有任务,余下的工程由乙队单独施工,试问还要多少天完成?。

五年级奥数分册第15周 长方体和正方体(三)-名师推荐

五年级奥数分册第15周  长方体和正方体(三)-名师推荐

第十五周长方体和正方体(三)专题简析:解答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拼、切问题,除了要切实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熟悉计算方法,仔细分析每一步操作后表面几何体积的等比情况外,还必须知道:把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沿水平方向或垂直方向切割成两部分,新增加的表面积等于切面面积的两倍。

例题1 一个棱长为6厘米的正方体木块,如果把它锯成棱长为2厘米的正方体若干块,表面积增加多少厘米?分析把棱长为6厘米的正方体锯成棱长为2厘米的正方体,可以按下图中的线共锯6次,每锯一次就增加两个6×6=36平方厘米的面,锯6次共增加36×2×6=432平方厘米的面积。

因此,锯好后表面积增加432平方厘米。

练习一1,把27块棱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体堆成一个大正方体,这个大正方体的表面积比原来所有的小正方体的表面积之和少多少平方厘米?2,有一个棱长是1米的正方体木块,如果把它锯成体积相等的8个小正方体,表面积增加多少平方米?3,把一个正方体的六个面都涂上红色,然后把它锯两次锯成4个同样的小长方体,没有涂颜色的面积是60平方厘米。

求涂上红色的面积一共是多少平方厘米?例题2 有一个正方体木块,把它分成两个长方体后,表面积增加了24平方厘米,这个正方体木块原来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分析把正方体分成两个长方体后,增加了两个面,每个面的面积是24÷2=12平方厘米,而正方体有6个这样的面。

所以原正方体的表面积是12×6=72平方厘米。

练习二1,把三个棱长都是2厘米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2,有一个正方体木块,长4分米、宽3分米、高6分米,现在把它锯成两个长方体,表面积最多增加多少平方分米?3,有三块完全一样的长方体积木,它们的长是8厘米、宽4厘米、高2厘米,现把三块积木拱成一个大的长方体,怎样搭表面积最大?最大是多少平方厘米?例题3 有一个正方体,棱长是3分米。

中职数学函数的奇偶性教案

中职数学函数的奇偶性教案

中职数学函数的奇偶性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函数奇偶性的概念。

2. 学会判断函数的奇偶性。

3. 能运用函数的奇偶性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函数奇偶性的定义。

2. 函数奇偶性的判断方法。

3. 函数奇偶性的性质和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函数奇偶性的概念和判断方法。

2. 难点:函数奇偶性的性质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函数奇偶性的概念和判断方法。

2. 利用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函数奇偶性的性质和应用。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函数的奇偶性。

2. 新课导入:介绍函数奇偶性的定义和判断方法。

3. 实例分析:分析具体函数的奇偶性,让学生理解函数奇偶性的性质。

4. 练习与讨论: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函数奇偶性的判断方法。

5. 应用拓展:利用函数奇偶性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6. 总结与反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收集学生反馈,为后续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学生,了解他们对函数奇偶性概念的理解程度。

2. 练习题:布置一些有关函数奇偶性的练习题,检查学生掌握判断方法的情况。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估他们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延伸1. 探索函数的周期性:引导学生进一步研究函数的周期性,并与奇偶性进行对比。

2. 函数的奇偶性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找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函数的奇偶性进行解决。

八、课后作业1. 完成教材上的相关练习题,加深对函数奇偶性的理解。

2. 找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尝试用函数的奇偶性进行解释。

九、教学反思1. 学生是否掌握了函数奇偶性的概念和判断方法?2.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之处,如何改进?3. 如何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十、教学计划调整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对后续的教学计划进行调整。

社团趣味数学活动记录(13)

社团趣味数学活动记录(13)

社团趣味数学活动记录(13)趣味数学社团教案教学时间:第一周活动地点:1503教室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了解数学的趣味性,提高研究数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形象思维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喜欢上数学。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具准备:登记表等活动过程:一、组织教学1.点名并了解各班级的教学进度。

2.谈话:了解学生对数学的看法和参加趣味数学班的原因,希望每个同学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有所进步。

二、基础练让学生完成一年级上册的数学题,教师巡回批阅。

三、表扬表扬做题认真仔细的同学。

四、重点讲解讲解第四、五两题。

五、补充智力题1.一个数在50和70之间,个位和十位上的数相差2,这个数是()。

2.10、30、()、100.100、90、70、()。

7、10、14、19、()、()、()、()趣味数学社团教案教学时间:第四周活动地点:1503教室教学目标:1.通过解题,让学生了解到数学具有趣味性。

2.培养学生勤于动脑的惯和乐于思考的惯。

教学重点:让学生喜欢上数学,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乐于思考,培养他们勤于动脑的惯。

教具准备:PPT课件活动过程:一、出示趣味题1.XXX在小红左边5米,XXX在小红左边8米,问XXX 和小冬之间有()米。

2.河中有几只鸭子在游泳。

游在最前面的一只鸭子后面有2只鸭子,游在最后面的一只鸭子的前面也有2只鸭子,游在中间的一只鸭子的前面和后面各有一只鸭子,河中共有( )只鸭子在游泳。

3.一支铅笔二个头,二支半铅笔()个头。

4、走上一层楼梯需要10级,从一楼走到四楼需要走30级楼梯。

5、解放军叔叔做了一个靶子,靶子分成6格,XXX射了几枪,每次都打中了,总分为100分,问XXX打了几枪?打中了哪几格?教学时间:第三周活动地点:1503教室教学目标:1、通过解题,使学生了解到数学是具有趣味性的。

2、培养学生勤于动脑的惯。

大班第15周活动主题课程安排

大班第15周活动主题课程安排

大班第15周活动主题课程安排周一:动物王国活动内容:本周的第一个主题是动物王国。

我们会带领孩子们认识不同的动物,了解它们的特征和习性。

通过观察和互动,让孩子们加深对动物的认识,并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周二:植物探索活动内容:本周的第二个主题是植物探索。

我们会带领孩子们去学校的花园或附近的公园,认识各种植物。

通过观察和互动,让孩子们了解植物的结构、生长过程和重要性。

同时,我们还会进行一些有趣的植物实验,让孩子们亲自动手,体验植物的神奇。

周三:美食之旅活动内容:本周的第三个主题是美食之旅。

我们会带领孩子们探索不同的食材和美食文化。

通过参观食品市场或料理课程,让孩子们了解食物的来源和制作过程。

同时,我们还会进行一些有趣的烹饪活动,让孩子们亲自动手制作美食,并体验食材的变化和味道的变化。

周四:健康生活活动内容:本周的第四个主题是健康生活。

我们会带领孩子们学习健康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

通过游戏和互动,让孩子们了解运动的重要性和身体的需求。

同时,我们还会进行一些有趣的健康活动,让孩子们亲自体验运动和保持身体健康的乐趣。

周五:科学探索活动内容:本周的最后一个主题是科学探索。

我们会带领孩子们进行一系列的科学实验和探索活动。

通过观察和实践,让孩子们了解科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同时,我们还会进行一些有趣的科学游戏和挑战,培养孩子们的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

本周的活动主题涵盖了动物、植物、美食、健康和科学等方面,旨在全面培养孩子们的认知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内容和互动方式,我们希望能够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同时,我们也将注重安全和健康,确保孩子们在活动中得到良好的保护和照顾。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十五章分式复习与小结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十五章分式复习与小结
2.分式的基本性质:
3.分式的运算法则:
(1)乘法法则
(2)除法法则
(3)分式的乘方
(4)加减法则
4.解分式方程的步骤
各小组代表汇报小组合作学习成果,并讨论各小组提出的疑难问题。
班级集体讨论给出各种解决方案.师生共同解决疑难,记录要点。




练习:
P158 练习 1 , 2 , 3
小结:
本节课你有何收获?
课时教案
课题
复习与小结
第 1课时
总第73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理解分式定义,掌握分式有意义的条件。
2.掌握分式的加减乘除运算及混合运算。
过程与方法:掌握分式方程的解法,会列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建立分式方程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模型的应用价值,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
分式加减乘除混合运算及分式方程
教具
三角尺
难点
列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学具
三角尺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师抽查学生的前置性作业的完成情况批改,并向老师汇报作业中存在的问题。






1.下列代数式中: , , 是分式的有______________
2.当x满足__________时,分式 有意义。当x=__________时,分式 的值为零,当x满足____________时,分式 值为正
小组内个人展示先学成果,相互交流,明确答案。
对疑难问题,小组内共同讨论完成。
提出质疑,组长解答。


幼儿小班数学教案设计:认识数字15

幼儿小班数学教案设计:认识数字15

幼儿小班数学教案设计:认识数字151-5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识别和书写数字1-5;2、能够根据数字进行简单计数;3、能够将数字和相应的数量联系起来。

二、教学内容1、数字1-5的认识和书写;2、数字1-5的数量掌握;3、数字1-5与物品的对应。

三、教学重点难点1、数字1-5的书写;2、数字1-5的数量掌握;3、数字与物品的对应。

四、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1、教学内容:教师应先给幼儿们展示数字1-5,让幼儿们认识这些数字,并学会书写。

2、教学方法:(1)游戏法教师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来帮助幼儿们学习数字1-5,如数数、接龙、抢答等等。

这些游戏可以促进幼儿们的参与度和兴趣,同时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数字1-5。

(2)讲解法教师可以通过讲解的方式来让幼儿们更好地理解数字1-5的概念,如让幼儿们观察数字1-5的形状与特征,了解数字1-5的顺序关系。

(3)互动法教师还可以通过互动的方式来让幼儿们参与进来,相互交流数字1-5的认知和书写方法,增强幼儿们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让幼儿们更好地掌握数字1-5。

五、教学活动1、幼儿与数字的互动教师可以给幼儿们准备几组数字牌,然后让幼儿们观察数字的形状、特征和顺序,认知数字1-5。

2、数数游戏教师可以让幼儿们进行简单数数游戏,如数数车轮、数数石子等等,让幼儿们在玩中学习,同时也增强他们的参与度和兴趣。

3、数字与物品的对应教师可以通过各种丰富的物品来教授数字与物品的对应关系,让幼儿们通过观察、探究和实践的方式来更好地掌握数字1-5的数量特征。

六、教学评价教师可以通过幼儿的参与度、学习兴趣和表现来进行评价,同时也需要注意对幼儿们的心理状态和情感认知的关注,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帮助,鼓励幼儿们积极参与数学学习。

七、教学思考每个幼儿的学习能力和兴趣都是不同的,教师需要根据不同幼儿的特点和需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数字1-5的基本概念,以及数字与物品的对应关系。

同时,教师还需要注意课堂氛围的营造,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促进幼儿的交流与互动,让数学学习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认识数字15,16教案5篇

认识数字15,16教案5篇

认识数字15,16教案5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总结、工作报告、工作计划、心得体会、讲话致辞、教育教学、书信文档、述职报告、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reports, work plans, reflections, speeches, education and teaching, letter documents, job report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认识数字15,16教案5篇一篇优秀的教案是需要结合自身实际的教学能力和教学内容写的,写教案是需要根据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的,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认识数字15,16教案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全册(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人教版

全册(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人教版

全册(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人教版一、教学目标本册数学教材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依据,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力求体现数学的科学性、基础性和实践性。

通过本册教学,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应用意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册教材共八个单元,分别为:第一单元《时分秒》,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第三单元《测量》,第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第五单元《倍的认识》,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第八单元《认识分数》。

三、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情境教学: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3.分层教学: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合适的教学策略,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发展。

4.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

四、教学进度本册教材共计18周,每周4课时。

具体教学进度如下:第一周:第一单元《时分秒》第二周:第一单元《时分秒》第三周: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第四周: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第五周:第三单元《测量》第六周:第三单元《测量》第七周:第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第八周:第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第九周:第五单元《倍的认识》第十周:第五单元《倍的认识》第十一周: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第十二周: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第十三周: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第十四周: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第十五周:第八单元《认识分数》第十六周:第八单元《认识分数》第十七周:复习第十八周:期末考试五、教学评价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课堂参与、作业完成、小组合作等,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小学数学教案15级

小学数学教案15级

小学数学教案15级教学目标:1. 能够准确地完成小学生级别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2. 能够理解加法和减法运算的基本原理。

3. 能够熟练地应用加法和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加法运算:数字相加,进位问题。

2. 减法运算:数字相减,借位问题。

3. 实际问题应用:日常生活中的加法和减法运用。

教学准备:1. 教材:数学教科书。

2. 知识卡片:包含加法和减法算式的示例。

3. 计算器:备用工具。

教学步骤:1. 引入新知识:通过一个简单的加法算式引入本堂课的主题。

2. 讲解加法运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 通过多个例子演示加法运算的过程,并让学生跟随计算结果。

4. 让学生自己尝试完成一些加法算式,并进行批改与订正。

5. 引入减法运算:演示减法运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6. 通过多个例子演示减法运算的过程,并让学生跟随计算结果。

7. 让学生自己尝试完成一些减法算式,并进行批改与订正。

8. 综合练习:让学生完成一些综合的加减法算式,并应用到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中。

9.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完成课后作业。

扩展活动:1. 分组游戏:让学生分组进行竞赛,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更多的加减法算式。

2. 数学接力赛:让学生在一定时间内轮流做加减法运算,看哪组能够先完成所有题目。

教学反思:本堂课主要教授了小学生的加减法基础知识,通过丰富的例子演示和实际问题应用,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在扩展活动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思维训练,培养他们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初中数学十五章教案

初中数学十五章教案

初中数学十五章教案1. 知识与技能:理解初中数学十五章中圆的概念,掌握圆的性质,了解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学会用圆的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探究、合作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1. 圆的概念:复习初中数学第十四章中关于圆的基本概念,如圆心、半径、直径等。

2. 圆的性质:学习圆的周长、面积的计算公式,探究圆的直径、半径与圆周率的关系。

3.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学习圆与圆之间的相交、内含、外离等位置关系,并掌握相应的判定方法。

4. 圆的方程:学习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了解圆的方程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圆的概念、性质、位置关系及方程的掌握。

2. 教学难点:圆的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圆形物体,如圆桌、圆规等,引导学生回顾圆的基本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学习教材中关于圆的性质、位置关系的内容,通过思考、探究,理解并掌握圆的性质及位置关系的判定方法。

3. 合作交流:分组讨论如何用圆的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分享各自的解题思路,互相学习,提高解题能力。

4. 教师讲解:针对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和解答,引导学生正确运用圆的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5. 巩固练习:布置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圆的概念、性质、位置关系及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课后作业1. 完成教材中的课后练习题。

2. 收集生活中的圆形物体,观察并分析其特点,下周课堂上分享。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小学数学六年级(从课本到奥数举一反三)下学期第十五周数学思考与综合实践(共5节)枚举法推理趣味构造

小学数学六年级(从课本到奥数举一反三)下学期第十五周数学思考与综合实践(共5节)枚举法推理趣味构造
1 234 567 891 011….9 989 991 000 那么,第一个数的位数与第二个数中的0的个数有什么关系?
小学数学六年级第二学期
将自然数按从1到100和从1到1000连续排成两个更大的自然数。 12 345 678 910 ……979 899 100
1 234 567 891 011….9 989 991 000 那么,第一个数的位数与第二个数中的0的个数有什么关系?
1 234 567 891 011….9 989 991 000 那么,第一个数的位数与第二个数中的0的个数有什么关系?
思路点拨: 我们可当然可以直接计算位数和0的个数,再说明关系, 接下来我们将运用构造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小学数学六年级第二学期
将自然数按从1到100和从1到1000连续排成两个更大的自然数。 12 345 678 910 ……979 899 100
小学数学六年级第二学期
读一读下面的数据;
小学数学六年级第二学期
思路点拨: 地球上的水确实很多,但是,能够供我们人类使用的淡水很少很少, 河水湖水更是少之又少,因此,我们要从小做起,爱惜每一滴水,珍 惜有限的可使用的淡水资源,尽量想办法循环使用水,节约用水。
小学数学六年级第二学期
1、根据“典型例题”中的数据,求地球上河水湖水占地球水资源总 量的百分之几?
小学数学六年级第二学期
4. 一根铁丝,第一次剪去它的 ,第二次剪去剩下的 ,第三 次剪去剩下的 ,第四次剪去剩下的 ,剪了99次以后,剩下 的铁丝是原来的几分之几?
答案
小学数学六年级第二学期
5、假设地球上每年新生成的资源的量是一定的,据测算,地球上的 全部资源可供110亿人口生活90年而耗尽,或者可供90亿人口生活 210年而耗尽,世界总人口必须控制在多少以内,才能保证地球上的 资源足以使人类不断繁衍下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
难点
会求简单事件的概率,用分数表示概率。
教具
准备
师:教学课件。
生:空白转盘、骰子、长方体的橡皮、做一做中的转盘、表格。
时间
教学过程
修订
3分
2分
5分
1分
6分
1分
15分
3分
2分
2分
预习方案:
1.收集必然事件、可能事件、不可能事件。
2.准备空白转盘、骰子、长方体的橡皮、做一做中的转盘、表格。
3.看看教材99尽量理解。
第六单元备课
教学
内容
统计与可能性
教材
分析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二是理解中位数的意义,会求数据的中位数,在统计分析中能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适当的统计量来描述数据的特征。
关于“可能性”这一内容,本套教材分两次进行了集中编排。第一次是在三年级上册,主要是让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第二次就在本单元,本单元内容是在三年级上册的基础上的深化,使学生对“可能性”的认识和理解逐渐从定性向定量过渡,不但能用恰当的词语(如“一定”“不可能”“可能”“经常”“偶尔”等)来表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还要学会通过量化的方式,用分数描述事件发生的概率。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本单元安排的是简单的等可能性事件,等可能性事件是概率论中研究得最早,在社会生活中又广泛存在的一种随机现象,它满足以下两个条件:(1)试验的全部可能结果只有有限个,比如说为n个。(2)每个试验结果发生的可能性是相等的,都是1/n。等可能性事件在概率论发展初期即被人们所关注和研究,故这类随机现象通常又被称为古典概型,本单元的例1、例2和例3及相关练习都属于古典概型问题。等可能性事件与游戏规则的公平性是紧密相联的,因为一个公平的游戏规则本质上就是参与游戏的各方获胜的机会均等,用数学语言描述即是他们获胜的可能性相等。因此,教科书在编排上就围绕等可能性这个知识的主轴,以学生熟悉的游戏活动展开教学内容,使学生在积极的参与中直观感受到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并逐步丰富对等可能性的体验,学会用概率的思维去观察和分析社会生活中的事物。此外,通过探究游戏的公平性,还可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公平、公正意识,促进学生正直人格的形成。
2.谁能先开球呢?为什么?
3.这样决定游戏公平吗?为什么?
4.明确这样的事件是等可能事件,具有等可能性,游戏具有公平性。
5.合作探究抛硬币的等可能性。出示探究内容。
6.汇报探究结果并且汇总。
说明抛一次不能确定正面朝上还是反面朝上,但次数多了,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概率都越来越接近一半,即二分之一。
四、当堂训练。


等可能事件
等可能性游戏规则公平
教学
2、会求数据的中位数。
主要
知识点
奖牌给那组猜一猜
体育中的数学中位数
课时
分配
例11课时
练习二十1课时
例2 1课时
练习二十一1课时
例3例4 1课时
课时教学设计
主备人:王桂勤
课题
统计与可能性例1
课时
第15周
第2节
教材
分析
本例教学最简单的等可能性事件,即两件事件发生的可能性都是二分之一,同时让学生初步感知游戏规则公平性的数学含义。教科书呈现了足球比赛前用抛硬币来决定谁开球的场面,有小精灵提出问题“你认为抛硬币决定谁开球公平吗?”引出教学内容。设计目的是使学生理解随机抛掷一枚硬币时“出现正面和反面的可能性是相同的”,从而说明在比赛前用抛硬币的方法来决定谁开球对比赛双方都是公平。
学情
分析
在介绍中位数的计算方法时,教科书在编排上采取了由易至难,逐步深入的方式。如例4和例5,列出的一组数据都是7个,即奇数个数据,从而最中间的那个数据就为中位数,可直接在数据组中找出;然后把7个数据变为8个,最中间就有两个数据,引出当数据个数为偶数个时计算中位数的方法。
单元教学目标
1.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能按照指定的要求设计简单的游戏方案。
3.理解中位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学会求中位数的方法。
4.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体会“平均数”“中位数”各自的特点
教学
重点
1、会分析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用几分之几来描述一个事件发生的概率,会罗列所有可能的结果。
2、会求数据的中位数
教学
难点
1、会分析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用几分之几来描述一个事件发生的概率,会罗列所有可能的结果。
一、交流信息。
生活中有很多不确定的事件,如:从40个同学中抽出一名唱歌表演,老师一定能抽到××吗?这是不确定的,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些不确定事件的可能性的大小。(投影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明确学习目标。
教师口述目标。
1.认识等可能事件及可能性。
2.会求简单事件的概率,用分数表示。
三、新知探究。
1.出示主体图,生说一说看到了那些信息。
1.做一做内容。生试验比设计公平转盘。
2.练习二十1题。口述掷骰子个数字出现的可能性及原因。
3.2题生读题并回答思路,其他生补充订正。
4.3题用准备的橡皮做实验并设计公平的规则。
五、当堂检测。
1.出示习题。(课件)2.指读题并回答其他生评价。六、课堂总结。你有哪些收获?
七、作业。继续试验抛硬币或掷骰子次数200次。体验可能性的大小。
学情
分析
学生对可能性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知道哪些是必然事件,哪些是可能事件,哪些是不可能事件。在此基础上学生继续学习等可能事件的等可能性,学生应该比较容易接受。而且融于活动中进行教学,学生应该很感兴趣。
教学
目标
1.认识等可能事件及可能性。
2.会求简单事件的概率,用分数表示。
教学
重点
合作探究抛硬币的等可能性活动,感受次数越多可能性就越接近二分之一。
学生在三年级已经学过平均数(主要是指算术平均数),知道平均数是描述数据集中程度的一个统计量,用它来表示一组数据的情况,具有直观、简明的特点。所以教科书在引入中位数时,就以平均数为参照物,说明当一组数据中有个别数据偏大或偏小时,用中位数来代表该组数据的一般水平就比平均数更合适。这样编排,不但新旧知识过渡自然,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而且清晰地阐明了中位数的统计意义,即中位数在数值大小上处于一组数据的最中间,主要反映了统计数据的中等水平,并且不受偏大或偏小等极端数据的影响,对人们了解事物发展的中等水平很有帮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