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体的流变性质
胶体的性质研究范文

胶体的性质研究范文胶体是一种介于溶液和悬浮液之间的物质,它由两个或多个组成部分组成,其中至少一个组分为颗粒状,并悬浮在另一个组分中。
胶体具有独特的性质和行为,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如材料科学、生物学、化学和环境科学等。
本文将讨论胶体的性质研究以及其在这些领域中的应用。
首先,胶体的重要性质之一是粒径大小。
粒径是指胶体中颗粒的大小,一般在1nm至1μm之间。
粒径的大小与胶体的其他性质密切相关,如颜色、透明度和表面活性。
因此,粒径的测量是胶体性质研究的重要一环。
常用的粒径测量方法包括动态光散射、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激光粒度分析等。
其次,胶体的形态和稳定性也是研究胶体性质的关键因素。
胶体可以存在于液体中、气体中或固体中。
液体胶体是最常见的类型,如乳液和溶胶等。
液体胶体的形态和稳定性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胶体颗粒之间的吸引力和排斥力、电荷性质和溶剂性质等。
电荷性质对胶体稳定性的影响尤为重要,常见的稳定机制包括静电斥力、电泳稳定和吸附层稳定等。
通过研究这些因素,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控制胶体的形态和稳定性。
另外,胶体的流变性质是其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胶体的流变性质可以描述其在应力作用下的变形行为。
胶体的流变性质与粒径大小、形态、相互作用力和浓度等因素密切相关。
通过测量胶体的流动曲线、黏度和流变特性等参数,可以获得有关其内部结构和变形方式的信息。
这些信息对于胶体在涂料、润滑剂、医药和食品工业等领域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胶体的表面活性是其重要性质之一、胶体表面活性体现为表面张力、界面吸附和胶体稳定性等方面。
表面活性剂是调控胶体表面活性的重要角色,其能够影响胶体颗粒的分散性、流变性质和稳定性。
通过研究表面活性剂的类型、浓度和作用机制,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控制胶体的表面活性,并优化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性能。
综上所述,胶体的性质研究是一个多方面的课题,涉及粒径测量、形态和稳定性分析、流变性质测定以及表面活性研究等。
通过深入研究和理解胶体的性质,可以为其在材料、生物、化学和环境等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基础。
胶体溶液性质实验报告

胶体溶液性质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对胶体溶液的性质进行实验研究,探究胶体溶液的特点和行为。
实验仪器和试剂:1. 胶体溶液:使用气溶胶、胶体乳液等胶体溶液2. 酸碱指示剂:酚酞溶液、酸性溴酚蓝溶液、中性红溶液等3. 醇类试剂:乙醇、丙醇等实验原理和步骤:1. 胶体溶液的颗粒性质将气溶胶喷雾在一片玻璃上,用放大镜观察颗粒大小、形态等特征;使用电子显微镜观察胶体乳液的颗粒形态。
记录观察结果。
2. 胶体溶液的流变性质a. 测定胶体溶液的粘度:使用粘度计测定不同胶体溶液的粘度,并比较不同溶液的粘度差异。
b. 流体凝胶转变温度测定:将胶体溶液加热,测定其凝胶突变温度。
观察胶体溶液在不同温度下的流变性质变化。
3. 胶体溶液的稳定性a. 电泳现象观察:将胶体溶液放入电泳槽中,施加电场,观察胶体颗粒的移动情况。
b. 盐析现象观察:添加适量盐溶液到胶体溶液中,观察胶体的凝聚和析出现象。
4. 酸碱性对胶体溶液的影响a. 加入酚酞溶液:将胶体溶液滴加入带酚酞溶液的试管中,观察颜色变化,并观察胶体的聚集和析出情况。
b. 加入酸碱指示剂:将胶体溶液滴加入酸性溴酚蓝溶液和中性红溶液中,观察颜色变化,并观察胶体的聚集和析出情况。
实验结果:1. 胶体颗粒的大小、形态、分散性等观察结果。
2. 胶体溶液的粘度测定结果。
3. 胶体溶液的凝土突变温度测定结果。
4. 胶体溶液的稳定性观察结果。
5. 酸碱性对胶体溶液的影响观察结果。
实验讨论和结论:通过实验我们发现,胶体溶液具有颗粒大小适中、作为流体呈现流变性以及颗粒的分散性等特点。
同时,胶体溶液的稳定性受到电荷效应和添加剂的影响。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得出结论:胶体溶液的性质和行为与其颗粒特征、流变性质、稳定性以及酸碱性有关。
胶体溶液的稳定性是通过电荷效应和添加剂实现的,并可通过观察颜色变化来佐证。
胶体的基本概念

胶体的基本概念1. 概念定义胶体是一种介于溶液和悬浮液之间的物质系统,由两个或多个互不相溶的物质组成。
胶体由两个基本组成部分构成:分散相和连续相。
分散相是微小的颗粒或分子,悬浮在连续相中。
连续相是分散相所处的介质,通常是液体。
胶体的特点是分散相的粒径在1纳米至1微米之间。
根据分散相的性质,胶体可以分为凝胶、溶胶和乳胶。
凝胶是一种具有固态结构的胶体,分散相形成了三维的网状结构,使得凝胶具有一定的弹性。
溶胶是一种分散相均匀分布在连续相中的胶体,没有固态结构。
乳胶是一种由液体分散相悬浮在液体连续相中的胶体。
2. 重要性胶体在许多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包括医药、食品、化工、环境等。
以下是胶体的几个重要应用:2.1 药物输送由于胶体颗粒的小尺寸和大比表面积,胶体被广泛应用于药物输送系统中。
胶体纳米颗粒可以包裹药物分子,并通过血液循环将其输送到特定的病灶部位。
这种方式可以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减少副作用。
2.2 润滑剂胶体润滑剂广泛应用于润滑领域。
胶体润滑剂形成一层薄膜,减少物体之间的摩擦力,从而降低磨损和能量损失。
胶体润滑剂常用于机械设备、汽车引擎和航空发动机等领域。
2.3 纳米材料合成胶体方法是制备纳米材料的重要途径。
通过控制胶体颗粒的尺寸和形状,可以合成具有特殊性质的纳米材料,如金属纳米颗粒、量子点和纳米线等。
这些纳米材料在电子、光学和催化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2.4 油水分离胶体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和稳定性,可以用于油水分离。
通过控制胶体颗粒的表面性质和浓度,可以使胶体颗粒在油水界面上形成稳定的胶体膜,从而实现有效的油水分离。
2.5 食品稳定剂胶体在食品工业中被广泛应用作为稳定剂。
胶体可以增加食品的黏稠度和稳定性,改善口感和质感。
常见的食品胶体包括明胶、纳米乳状液和胶体纤维等。
3. 主要特性3.1 粒径胶体粒径通常在1纳米至1微米之间。
胶体颗粒的小尺寸使其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增加了与周围环境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强了胶体的活性和反应性。
第二章胶体的性质

NaCl 外 NaCl 内
1
zc1 c2
(c内 c外 )RT
(1)由于存在不透过半透膜的大离子,平衡时膜 的内外NaCl浓度不等,产生一附加渗透压,此即 为Donnan效应。z越大, Donnan效应越显著;
(2)c1>>c2时, NaCl几乎都在膜外边; (3) c1<<c2 时, NaCl膜两边的分布是均匀的。
渗a透内Na平Cl 衡时aN外aCl
内
外
a a Na
Cl
外
内
a a Na
Cl
Pz- (c1) Cl- (c2) Na+ (zc1) Na+ (c2)
Pz- (c1) Na+ (zc1+x) Cl- (x)
Cl- (c2-x) Na+ (c2-x)
x c22 zc1 2c2
内 (膜) 外
时是变化发生涨落。 这种由于胶体体系中粒子动态性质引起的
光散射变化称为动态光散射。
布朗运动强度的平动扩散系数D
D /K2
动态光散射----DLS技术
散射光强随时间涨落的变化可用时间相关函数
表征,散射光强时间相关函数定义为RI(t)
对于球形粒子 Rh kT /(6hD)
5.静态散射光应用
(Einstein-Brown 位移方程)
NA 3hr
已知的NA 、η、r、T 和 t 等已知量求 x外,还
提供了一种测定阿佛加德罗常数 NA 的方法
3.Einstein布朗运动公式的应用
(1)Perrin Avogadro常数的验证
J. Perrin (1962年诺贝尔奖金获得者)
x 2Dt
大一化学胶体知识点

大一化学胶体知识点胶体是一种特殊的物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相互作用形成的。
它通常由一个连续相和一个间隔相组成。
在化学中,胶体的研究属于胶体化学领域。
了解大一化学胶体知识点对于理解胶体的本质和应用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大一化学胶体知识点。
一、胶体的定义胶体是一种由微粒子组成的混合物,微粒子尺寸介于溶液和悬浮液之间。
在胶体中,微粒子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胶体中微粒子的大小通常在1到1000纳米之间。
二、胶体的分类根据连续相和间隔相的性质,胶体可以分为凝胶、溶胶和乳胶三种类型。
1. 凝胶:凝胶是一种胶体,连续相为液体,间隔相为固体。
凝胶中的微粒子形成网络结构,固体微粒子之间存在着强大的吸附力。
凝胶在外力作用下会形成固体。
2. 溶胶:溶胶是一种胶体,连续相和间隔相均为液体。
溶胶中的微粒子大小非常小,无法通过过滤来分离。
溶胶可以通过稀释或加热来改变其浓度。
3. 乳胶:乳胶是一种胶体,连续相为液体,间隔相为液体或固体。
乳胶是由胶体颗粒悬浮于液体中形成的。
乳胶常见于日常生活中的乳制品、涂料等。
三、胶体的性质1. 分散性:胶体中的微粒子能够保持均匀分散状态而不沉淀。
2. 稳定性:胶体的稳定性是指胶体保持均匀分散状态的能力。
稳定的胶体会抵抗微粒子聚集并保持分散状态。
3. 光学性质:胶体可以表现出光学性质,如散射和波长依赖的吸收。
4. 电性质:胶体中的微粒子带电,可以表现出电性质,如静电吸附、电泳等。
5. 流变性质:胶体可以表现出特殊的流动性质,如膨胀、粘性和变形。
四、胶体的应用胶体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如医药、食品、化妆品、涂料等。
1. 医药:胶体可用于制备药物载体、药物缓释系统和生物传感器等。
2. 食品:胶体可用于制备食品乳化剂、稳定剂和增稠剂等。
3. 化妆品:胶体可用于制备化妆品的乳化剂、基础霜和稳定剂等。
4. 涂料:胶体可用于制备涂料的乳化剂、稳定剂和着色剂等。
总结:通过本文对大一化学胶体知识点的介绍,我们了解到胶体是一种特殊的物质,具有独特的性质和应用。
胶体的基本特征

胶体的基本特征胶体是一种特殊的物质,具有许多独特的特征。
本文将以胶体的基本特征为标题,探讨胶体的相关知识。
胶体的第一个基本特征是其由两个或多个不相溶的物质组成。
这些物质分别是连续相和分散相。
连续相是胶体中占据主导地位的物质,通常是液体。
分散相则是以微小颗粒或小液滴的形式分散在连续相中的物质。
这种双相结构赋予了胶体独特的性质。
胶体的第二个基本特征是其颗粒或液滴的尺寸通常在1纳米到1微米之间。
这种微小的尺寸使得胶体的分散相可以呈现出均匀的分布,并且在光学上表现出散射现象。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能够看到许多胶体溶液呈现出浑浊的外观。
胶体的第三个基本特征是分散相的表面具有相当的活性。
这是因为胶体颗粒或液滴的尺寸非常小,表面积相对较大。
这使得胶体颗粒或液滴能够与周围的分子进行接触和反应。
由于表面活性,胶体能够吸附其他物质,形成吸附层。
这种吸附层可以改变胶体的性质,并且在许多应用中发挥重要作用。
胶体的第四个基本特征是其具有流变性质。
流变性是指胶体在外力作用下能够发生形变和流动的特性。
这是由于胶体中分散相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和连续相的黏性所决定的。
胶体的流变性质使其在许多工业和生物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例如润滑剂、涂料和生物医学材料等。
胶体的第五个基本特征是其具有光学性质。
由于胶体中分散相的尺寸与光波长相当,所以胶体溶液会发生散射现象。
这种散射会导致胶体呈现出特定的颜色,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能够看到一些胶体溶液呈现出不同的颜色。
胶体的第六个基本特征是其具有电学性质。
胶体中的分散相通常带有电荷,可以被溶液中的离子吸附,形成电荷层。
这种电荷层的存在导致了胶体粒子之间的静电斥力,从而维持了胶体的稳定性。
这也是为什么胶体溶液可以长时间保持均匀分散状态的原因。
胶体具有由两个或多个不相溶物质组成、微小尺寸、表面活性、流变性、光学性质和电学性质等基本特征。
这些特征使得胶体在许多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并且对我们的生活和工业生产有着重要影响。
胶体高考化学知识点

胶体高考化学知识点胶体是高考化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在高考化学中,胶体是一个关键的知识点,涉及到物质的性质、结构和应用等方面。
本文将从胶体的定义、性质、分类和应用等方面,全面介绍高考化学中与胶体相关的知识点。
一、胶体的定义胶体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混合系统,其中一种物质呈胶态,即粒径在1纳米(nm)到1000纳米之间,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稳定混合物。
胶体由胶体溶质和分散介质组成,其中溶质是胶粒,分散介质是胶体液体或固体。
二、胶体的性质胶体具有一些独特的性质,主要包括稳定性、散射性、过滤性、浑浊性和凝胶性。
1. 稳定性:胶体的稳定性是指胶体系统中胶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使胶粒和分散介质保持分散状态的能力。
胶体的稳定性分为物理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
物理稳定性是指胶体中胶粒之间的静电相互作用、凡德华力以及吸附层等相互作用力所保持的稳定性;化学稳定性是指胶体中存在表面活性物质或化学稳定剂等,可以通过化学反应来保持稳定性。
2. 散射性:胶体溶液对光的散射现象称为散射性。
由于胶粒的尺寸与光的波长接近,所以会导致光的散射现象。
胶体溶液的散射性可以用来研究胶粒的尺寸和浓度等信息。
3. 过滤性:胶体溶液可以使用过滤纸、滤膜等进行过滤分离。
胶体溶液中的胶粒尺寸较小,可以通过过滤纸或滤膜的微孔被截留下来,从而实现对胶粒的分离。
4. 浑浊性:胶体溶液在光的照射下,会导致光的透明度降低,呈现出一种浑浊的样子。
浑浊性是胶体中胶粒悬浮在分散介质中的体现。
5. 凝胶性:一些胶体溶液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形成凝胶,凝胶是一种类似固体但又具有一定流动性的物质。
凝胶形成是由于胶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增强,使得整个系统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
三、胶体的分类胶体可以根据胶粒的性质和分散介质的性质进行分类。
根据胶粒的性质,胶体可分为溶胶、凝胶和胶体溶液。
溶胶是指胶粒尺寸较小,无明显的流变性质;凝胶是指由胶粒形成的三维网络结构,可以保持一定形状;胶体溶液是指胶粒悬浮在液体中,没有形成明显的凝胶结构。
胶体的六大性质

胶体的六大性质
1.流变性:胶体的流变性是指它的变形特性和流动特性,决定了胶体的再分散、输送、包封和剪切等运动的容易程度。
2.隔离性:胶体的隔离性表示其有效将体系中的固体颗粒或液体分散粒子隔离,防止它们之间在体系中进行混合,不受外界干扰。
3.协同效应:当胶体在某种环境中,它可以促进溶质分子之间的协同作用,从而加速溶解过程或促进沉淀物聚合,产生新的化合物。
4.胶稠度:胶稠度是指悬浮液的粘度,随着温度、pH值或其它因素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影响胶体的流动状态和钝性板材的形状。
5.动态混合性:胶体的动态混合性是指在加入非离子性溶剂或润湿剂成分时,可以影响胶体内部粒子间的混合质量。
6.表面状态:胶体具有有效混合、不容易沉淀和优异的流变性,这主要取决于胶体表面的构型,也决定了其稳定性和活跃性。
表面与胶体化学—胶体的基本性质(三)1

不同电解质对溶胶的聚沉值 不同电解质对溶胶的聚沉值/mmol·L-1 聚沉值
As2S3 (负溶胶 负溶胶) 负溶胶 58 LiCl 51 NaCl KCl 49.5 50 KNO3 CaCl2 0.65 MgCl2 0.72 0.81 MgSO4 AlCl3 0.093 1/2Al2(SO4)3 0.096 0.009 Th(NO3)4 AgI (负溶胶 负溶胶) 负溶胶 165 LiNO3 NaNO3 140 KNO3 136 RbNO3 126 Ca(NO3)2 2.40 Mg(NO3)2 2.60 Pb(NO3)2 2.43 Al(NO3)3 0.067 La(NO3)3 0.069 Ce(NO3)3 0.069 Fe(OH)3 (正溶胶 正溶胶) Al2O3 (正溶胶 正溶胶) 正溶胶 正溶胶 NaCl 9.25 NaCl 43.5 KCl 9.0 KCl 46 KBr 12.5 KNO3 60 KI 16 KCNS 67 K2SO4 0.205 K2SO4 0.30 K2Cr2O7 0.159 K2Cr2O7 0.63 MgSO4 0.22 K2C2O4 0.69 K3[Fe(CN)6] 0.08 K4[Fe(CN)6] 0.05
粒子间的静电排斥作用
排斥能可由下式计算: 排斥能可由下式计算:
H h
Ze ϕ δ exp( 2 kT ) − 1 64 π an 0 kT Ui = exp( − κ h ) 2 κ exp( Ze ϕ δ ) 数 κ: 扩散双电层厚度的倒数 a : 粒子半径 h : 粒子之间的距离
三.DLVO理论 理论 DLVO理论认为:疏液胶体粒子间既有因粒 理论认为: 理论认为 子带电形成的扩散双电层交联时产生的静电排 斥作用,又有粒子间van der Waals力相互吸引 斥作用,又有粒子间 力相互吸引 作用,此两作用均与粒子间距离有关。 作用,此两作用均与粒子间距离有关。当粒子 间排斥能大于吸引能时,胶体体系稳定; 间排斥能大于吸引能时,胶体体系稳定;当吸 引能大于排斥能时,粒子发生聚集, 引能大于排斥能时,粒子发生聚集,体系稳定 性破坏。 性破坏。粒子表面溶剂化层的形成有利于提高 稳定性。加入反离子, 稳定性。加入反离子,压缩双电层利于粒子聚 粒子间总作用能U( )为排斥能U 集。粒子间总作用能 ( h)为排斥能 i(h) ) 与吸引能U 与吸引能 m(h)之和。 )之和。
化学胶体知识点

化学胶体知识点化学胶体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的,其中至少有一种是固体的、维持着空间网状结构的分散体系。
在化学胶体中,存在着胶体粒子和连续相之间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决定了胶体系统的性质和行为。
化学胶体是一种重要的研究对象,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材料科学、环境工程等领域。
一、胶体的定义和特点化学胶体是由胶体粒子和连续相组成的分散体系。
胶体粒子的尺寸通常在1到1000纳米之间,介于分子和晶体之间。
胶体粒子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连续相可以是气体、液体或固体。
胶体的特点包括:1. 可见性:胶体粒子的尺寸远大于分子,因此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到。
2. 分散性:胶体粒子在连续相中均匀分散,不易沉积和沉淀。
3. 敏感性:胶体系统对温度、电场、pH值等外界条件的变化非常敏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4. 稳定性:胶体粒子之间存在吸引力和排斥力,使得胶体系统能够保持稳定的存在。
二、胶体的分类化学胶体根据胶体粒子的物理状态和连续相的性质可以分为几种不同类型:1. 溶胶:连续相为液体,胶体粒子为液体或固体。
溶胶具有高度的透明性和稳定性,如胶体金溶液、胶体二氧化硅溶液等。
2. 凝胶:连续相为液体,胶体粒子形成了三维网状结构。
凝胶具有固体的形态和流动性,如胶体石墨、胶体二氧化硅凝胶等。
3. 粉体:连续相为气体,胶体粒子为固体。
粉体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较高的吸附性能,如烟雾、粉尘等。
4. 真胶:连续相为液体,胶体粒子为固体。
真胶具有高度的黏性和弹性,如橡胶、明胶等。
5. 气溶胶:连续相为气体,胶体粒子为液体或固体。
气溶胶具有较长的悬浮时间和较大的扩散能力,如大气中的水滴、尘埃等。
三、胶体的性质与应用1. 光学性质:由于胶体粒子的尺寸与可见光波长相当,胶体溶液会呈现出特殊的光学性质,如散射、吸收和折射等。
这些性质使得胶体在光学传感、光学材料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2. 电学性质:由于胶体粒子带有电荷,胶体溶液会呈现出电导性和电泳性等特殊的电学性质。
非牛顿流体材料

非牛顿流体材料非牛顿流体是指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其流动性能不遵循牛顿流体的流动规律,即粘度与剪切应力之间的关系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
非牛顿流体材料广泛应用于化学工程、食品加工、医药制造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两种常见的非牛顿流体材料——胶体和聚合物溶液。
胶体是由固体或液体颗粒悬浮于液体介质中形成的一种分散体系。
胶体具有很强的黏稠性和弹性,其流变行为主要受到颗粒间相互作用力的影响。
一般来说,胶体的粘度随着剪切应力的增加而增加,形成剪切增稠的特性。
这是由于胶体颗粒在剪切应力下发生重新排列,形成粒子的聚集结构,导致粘度的增加。
而当剪切应力达到一定值时,胶体会发生流动失稳,形成流体化现象,此时胶体的粘度会急剧下降。
聚合物溶液是由高分子聚合物溶解在溶剂中形成的一种分散体系。
聚合物溶液在流变行为上具有较为复杂的性质,常见的有剪切变稀和剪切增稠两种特性。
剪切变稀是指在低剪切速率下,溶液的粘度较高,粘度会随着剪切应力的增加而逐渐下降,形成剪切稀化的现象。
这是由于聚合物链段在剪切应力下被牵引拉伸,形成流动的排列结构,导致溶液的粘度减小。
相反,在高剪切速率下,溶液会出现剪切增稠的现象,即粘度随剪切应力的增加而增加。
这是由于聚合物链段之间发生聚集,形成结构的粘性增加,导致溶液的粘度增大。
非牛顿流体材料的应用广泛。
在化学工程中,非牛顿流体的流变性能对于管道流动、搅拌混合等工艺的设计和优化具有重要作用。
在食品加工过程中,非牛顿流体的粘弹性能能够影响产品的质感和口感,如面粉浆料、果汁等。
在医药制造领域,非牛顿流体常用于药物输送、药膏制备等工艺中,能够保证药物的稳定性和有效性。
总之,非牛顿流体材料具有不同于牛顿流体的流变性能,其流动行为具有剪切稀化或剪切增稠的特性。
胶体和聚合物溶液是常见的非牛顿流体材料,其应用范围广泛,对于化学工程、食品加工、医药制造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与胶体相关的知识

与胶体相关的知识胶体是一种特殊的物质,由两种或更多种不同的物质组成。
在胶体中,一个物质以微小的粒子悬浮在另一个物质中,形成了一个均匀的混合物。
胶体具有许多独特的性质和应用,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胶体的组成。
胶体由两个主要部分组成:分散相和分散介质。
分散相是指悬浮在胶体中的微小粒子,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而分散介质则是指胶体中存在的连续相,通常是液体。
分散相的大小一般在1到1000纳米之间,这使得胶体具有与溶液和悬浮液不同的特性。
胶体的特殊性质主要源于其微小粒子的特点。
由于粒子的尺寸远小于可见光的波长,胶体呈现出浑浊的外观,这被称为“泰伯-珀特效应”。
此外,胶体还呈现出一些特殊的光学性质,如散射光的颜色与粒子的大小相关。
这些特性使得胶体在科学研究和艺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胶体还具有流变性质,即其流动行为与应力的关系。
不同的胶体具有不同的流变性质,有的呈现出液态特性,有的呈现出固态特性。
这使得胶体在润滑剂、涂料、油墨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
此外,胶体还可以通过改变分散相和分散介质的性质来调控其流变性质,从而实现特定的应用需求。
胶体还具有表面活性剂的特性,即能够在界面上降低表面张力。
这使得胶体在乳化、稳定泡沫和乳液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例如,乳化剂可以将油和水混合形成乳液,稳定泡沫剂可以制备稳定的泡沫。
这些应用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化妆品和日用品等领域。
胶体还具有生物学意义,许多生物体内的重要物质,如细胞、蛋白质和酶等,都是以胶体形式存在。
这些胶体在生物体内发挥着重要的功能,如维持细胞结构、催化生物反应等。
研究胶体的形成和性质对于理解生命现象和开发生物医学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胶体是一种特殊的物质,由微小粒子悬浮在连续相中组成。
胶体具有许多独特的性质和应用,如泰伯-珀特效应、流变性质、表面活性剂特性和生物学意义。
胶体在科学研究、工业生产和生物医学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研究和应用胶体的知识对于我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界具有重要意义。
胶体化学教案中的胶体的流变性与粘度特性

胶体化学教案中的胶体的流变性与粘度特性胶体化学是一门研究胶体体系的科学,它涉及到物理、化学、材料科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在胶体化学的教学过程中,理解胶体的流变性和粘度特性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针对胶体在流变学和粘度方面的特性进行分析和讨论。
一、胶体的流变学特性流变学是研究物质变形和流动的科学,而胶体作为一种介于溶液和悬浮液之间的体系,具有其特殊的流变学特性。
1. 过渡频率与弹性模量胶体的过渡频率是指胶体转变为固体的频率范围。
在低频情况下,胶体表现出液体的流体特性,而在高频情况下则表现为固体的弹性特性。
弹性模量是衡量胶体固态特性的重要参数,它反映了胶体在受力下的变形程度。
过渡频率与弹性模量的测试可以通过动态力学分析仪进行。
2. 剪切应力与剪切应变剪切应力是指胶体在受到外力作用下产生的剪切变形所需的力。
而剪切应变则是胶体单位长度内的剪切变形。
胶体的剪切应力与剪切应变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流变学模型来描述,常见的流变学模型包括牛顿流体模型、受限变形模型等。
3. 流动类型胶体的流动类型可以分为牛顿流体和非牛顿流体两种。
牛顿流体是指胶体的流动速率与施加的剪切应力成正比,流动规律符合牛顿定律。
而非牛顿流体则包括剪切稀化流体和剪切增稠流体。
剪切稀化流体在剪切条件下表现出阻力减小的特性,而剪切增稠流体则表现为阻力增加的特性。
二、胶体的粘度特性胶体的粘度是指胶体在受力作用下阻碍流动的程度。
胶体的粘度直接影响到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流动性能。
1. 粘度的测定方法常见的胶体粘度测定方法包括旋转粘度计法、滴定法和流淌法等。
旋转粘度计法是通过测量胶体在旋转器转动下的扭矩和转速来计算粘度值,滴定法是通过滴定器滴入胶体溶液的滴数和时间来计算粘度值,流淌法是通过测量胶体溶液从容器中流出所需的时间来计算粘度值。
2. 粘度与浓度的关系胶体的浓度对其粘度有重要影响。
在胶体浓度低时,胶体颗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小,流动性较好,粘度较低;而在浓度较高时,胶体颗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增大,流动性变差,粘度增加。
胶体化学第3章-胶体的基本性质

1)当光束通过粗分散体系,由于粒子大于入射光的波 长,主要发生反射,使体系呈现混浊。 2)当光束通过胶体溶液,由于胶粒直径小于可见光波 长,主要发生散射,可以看见乳白色的光柱。 3)当光束通过分子溶液,由于溶液十分均匀,散射光 因相互干涉而完全抵消,看不见散射光。
区别溶胶、真溶液 和悬浮体最简单而 灵敏的方法。
Brown运动产生的本质
分散介质分子以大小不同和方向不同的力对胶体粒 子不断撞击而产生的。由于受到的力不平衡,连续地以 不同方向、不同速度作不规则运动。随着粒子增大,撞 击的次数增多,而作用力抵消的可能性也变大。
Brown运动的特点
★粒子越小,布朗运动越激烈。 ★运动激烈的程度不随时间而改变,但随温度 的升高而增加。 ★粒子半径大于5μm后,Brown运动就会消失。
物理吸附 如吸附表面活性剂,极性基团吸附到极性( 亲水)表面,非极性基团吸附到非极性(疏水)表面 。当非极性基团吸附到疏水表面时,疏水表面变为 亲水,而且带电。
(2)电离 对于可能发生电离的大分子的 溶胶而言,则胶粒带电主要是其本身发生电离 引起的。
例如蛋白质分子,当它的羧基或胺基在水中解离时, 整个大分子就带负电或正电荷。当介质的pH较低时, 蛋白质分子带正电,pH较高时,则带负电荷。
当蛋白质分子所带的净电荷为零时,这时介 质的pH称为蛋白质的等电点。在等电点时蛋 白质分子的移动已不受电场影响,它不稳定且 易发生凝聚。
(3)离子的不等量溶解
对离子型的固体物质有两种电荷相反的离子,可获得 离子。对于金属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的溶胶,决定胶粒电 性的主要离子是H+和OH-的浓度。
4)晶格取代
R-观测距离
θ-观测角度
I 1
4
I
大气密度的涨落引起太阳光的散射, 散射光呈淡蓝色
胶体相关的知识

胶体相关的知识胶体是一种特殊的物质,其有着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本文将介绍胶体的定义、分类、特性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一、胶体的定义胶体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的体系,其中一种物质以微细颗粒形式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
胶体中的颗粒大小通常在1纳米(nm)到1微米(μm)之间。
胶体的颗粒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二、胶体的分类根据胶体的组成和性质,可以将胶体分为溶胶、凝胶和乳胶三种类型。
1. 溶胶:溶胶是由固体颗粒分散在液体中形成的胶体。
在溶胶中,固体颗粒的大小小于1μm,并且不会沉淀或沉降。
2. 凝胶:凝胶是由三维网络结构组成的胶体。
凝胶的固体颗粒大小通常大于1μm,具有一定的弹性和可逆性,可以保持形状。
3. 乳胶:乳胶是由液体颗粒分散在液体中形成的胶体。
乳胶中的液体颗粒大小通常在0.1μm到1μm之间,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三、胶体的特性1. 分散性:胶体的颗粒可以均匀地分散在分散相中,不会沉降或沉淀。
2. 稳定性:胶体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即使在外界作用下也不易发生相互聚集或分离。
3. 光学性质:胶体颗粒的大小与光的波长相近,因此胶体对光的散射作用较强,呈现出乳白色或半透明的特点。
4. 流变性:由于胶体中颗粒的作用力,胶体表现出一定的流变性,即具有液体和固体的特性。
5. 电性:胶体中的颗粒带有电荷,因此胶体可以受到电场的影响,呈现出电泳和电沉降的现象。
四、胶体的应用胶体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以下列举几个例子:1. 日常护肤品:乳液、面霜等护肤品中的乳胶能够使得产品更易于涂抹,更好地吸收,从而起到保湿和滋润的作用。
2. 医药领域:通过调控胶体的性质,可以制备出具有特定功能的药物载体,用于靶向治疗、缓释药物等。
3. 食品工业:胶体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广泛,如乳酸菌饮料中的乳胶、酸奶中的凝胶等。
4. 环境保护:利用胶体的分散性和稳定性,可以制备出高效的吸附材料,用于处理废水、废气等环境污染物。
5. 新能源材料:胶体在太阳能电池、燃料电池等新能源材料中的应用,能够提高能量转化效率和储存性能。
胶体的性质练习题

胶体的性质练习题胶体的性质练习题胶体是一种特殊的物质状态,具有独特的性质和应用价值。
下面我们来进行一些关于胶体性质的练习题,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概念。
1. 什么是胶体?胶体是由两种或更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其中一种物质以微细颗粒的形式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
胶体的颗粒大小介于溶液和悬浮液之间,通常在1-1000纳米之间。
2. 胶体的颗粒大小对其性质有何影响?胶体的颗粒大小决定了其性质和应用。
颗粒越小,胶体的稳定性越好,颗粒越大,胶体的稳定性越差。
此外,颗粒大小还影响胶体的光学性质、流变性质等。
3. 胶体的稳定性是什么意思?胶体的稳定性指的是胶体颗粒在溶液中保持分散状态的能力。
稳定的胶体具有较长的寿命,不易发生沉淀或凝聚。
4. 请举例说明胶体的应用。
胶体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应用。
例如,牙膏就是一种胶体,其中胶体颗粒可以有效地清洁牙齿表面。
另外,许多化妆品、药物和食品中也含有胶体,用于调节质地、增加稳定性或改善口感。
5. 胶体的光学性质有哪些?胶体的光学性质主要包括散射和吸收。
由于胶体颗粒的尺寸与光波长相当,光在胶体中会发生散射现象,使胶体呈现出特殊的颜色。
此外,胶体中的某些成分还可以吸收特定波长的光线。
6. 胶体的流变性质是指什么?胶体的流变性质指的是胶体在外力作用下的变形和流动行为。
胶体可以表现出流体的特性,如流动性、黏度等,也可以表现出固体的特性,如弹性、塑性等。
7. 胶体的电性质有哪些?胶体中的颗粒带有电荷,因此胶体具有一些特殊的电性质。
例如,胶体可以通过电泳现象在电场中迁移,这种现象被广泛应用于胶体的分离和纯化。
此外,胶体中的颗粒还可以发生电荷中和和电荷反转等现象。
8. 胶体的凝胶性质是指什么?凝胶是一种由胶体形成的具有固体特性的物质。
胶体在适当的条件下可以形成凝胶,凝胶具有弹性、可逆性和多孔性等特点。
凝胶在生物医学、化妆品、食品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以上练习题,我们对胶体的性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化学中胶体的定义

化学中胶体的定义胶体是一种特殊的物质状态,介于溶液和悬浮液之间。
它是由两个或多个物质组成的系统,其中一种物质以微细颗粒的形式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
胶体的颗粒大小通常在1纳米到1微米之间。
胶体的形成是由于两种或多种物质在分子水平上的相互作用。
在胶体中,分散相的颗粒不会沉降或完全溶解,而是保持在分散介质中悬浮。
这是因为胶体颗粒与分散介质之间存在着吸附、吸附和电荷相互作用等力,使得颗粒保持在分散介质中的稳定状态。
胶体可以分为溶胶、胶体溶液和凝胶三种类型。
溶胶是由颗粒大小小于1纳米的胶体颗粒组成的,呈现为透明的液体。
胶体溶液是由颗粒大小在1纳米到1微米之间的胶体颗粒组成的,呈现为乳白色或半透明的液体。
凝胶是由颗粒大小大于1微米的胶体颗粒组成的,呈现为凝胶状固体。
胶体具有许多独特的性质和应用。
首先,胶体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因此具有很高的吸附能力。
这使得胶体在环境污染治理和药物传递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
其次,胶体的颗粒大小可以通过控制制备条件进行调控,从而实现所需的功能和性质。
例如,纳米颗粒胶体可以用于制备高效的太阳能电池和催化剂。
此外,胶体还可以用作润滑剂、护肤品、油漆和墨水等。
胶体还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例如光学性质和流变性质。
胶体颗粒的尺寸与光的波长相当,因此它们可以散射光线。
这种散射现象导致了许多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如蓝天和乳白色的云朵。
此外,胶体还表现出非牛顿流体的特性,即在外力作用下流动性质会发生变化。
这些特殊性质使胶体在食品加工、润滑和化妆品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
在生物体系中,许多重要的生物分子和细胞结构也可以被看作是胶体。
例如,细胞膜由脂质双层组成,其中蛋白质和其他分子以胶体的形式分散在脂质双层中。
这种胶体结构对于细胞的功能至关重要,例如细胞信号传导和物质交换。
胶体是一种特殊的物质状态,具有独特的性质和应用。
通过控制胶体的制备条件和颗粒大小,可以实现所需的功能和性质。
胶体在环境科学、材料科学和生物科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施加额外的力方能破坏结构。
其它塑性体例子: 钻井泥浆、油墨
• 在爆炸条件下,要把通常的固体当作流体弹塑性体, • 兼有流体性质和弹塑性或粘弹塑性固体性质的连续介质 • 在高压、瞬时、大变形过程中, 介质的流动应力在某些部位远小于惯性力(和压力), 因而其行为接近于流体。
挤牙膏时是什么状况? 用力很轻时:则牙膏并不流出,只是膏面由平变凸,一松手又变平; 用力稍大时:牙膏从管中流出,再也不能缩回去;
像牙膏这类流体的特点是:
外加切力较小时,不会流动,只发生弹性变形; 一旦切力超过某一数值,体系的变形就是永久的; 具有可塑性----这样的流体称为塑性体
使塑性体开始流动所需要施加的临界切应力,称为屈服值
六、胶体的流变性质 rheologic
何谓“流变性质”?
流变性质: 是指物质在外力作用下的变形、和流动的性质
• 胶体的流变性质关联到许多重要的生产问题
• • • • • • 如油漆、 钻井液、√ 果酱、√ 血液粘度—血栓、 沥青、 陶土的成形
• 胶体流变性质常用来估计质点的大小、形状,及质点与介质间的相互作用
• 如果所调油漆太稠, • 会造成流平度不佳, 可能产生裂痕
油漆一次刷得太厚,即会造成流淌
刷的太薄—不均匀
刷得太厚—流淌
• 钻井液的流变性对钻井工作的影响
• 钻井液又称为钻井用泥浆, • 在钻井过程中用泵将钻井液送入孔中 • 可以保证高效、安全钻井,防止井漏、井喷
对其要求是: 高剪切速率下 要求钻头处 钻井液的粘度要低, 低有利于高压喷射钻井 低剪切速率下 要求(环空内)粘度增加 既有利于带沙、提屑, 利用较粘稠的泥浆 可起到好的粘结护壁作用
研究血液有形成分的流变学,如红细胞的变形、聚集、表面电荷等, 血细胞流变学 红细胞聚集性、红细胞变形性、血小板聚集性、血小板地带网粘附性等, 细胞流变学 从分子水平研究血液成分的流变特性, 分子血液流变学
血流变仪
流变性与非牛顿流体的概念密切相关
1、基本概念和术语
⑴ 切变速度、切应力与粘度 最熟悉的流变性质是粘度,粘度表示液态物质在流动时内摩擦力的大小。 为了给粘度下定义,先来分析一下液体的流动:
研究全血在各切变率下的表现粘度称为宏观流变学 了解和掌握血液在人体内的流动状态,是处于生理状态还是处于病理状态 宏观血液流变学检验重要指标为:血液粘度、血浆粘度、血沉、血液及管壁应力分布
粘度是衡量物质粘稠程度的物理量,物质的流动性与其粘稠程度有很大关系。 如水、牛奶很稀易于流动,而油、沥青就很粘稠不易流动。 血具一定粘度,这是因为血液中含多量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 血浆中含各种蛋白,尤其红细胞的软硬程度、聚集能力、变形能力等影响血液粘度
增加血粘度,使血流缓慢,导致血栓形成
⑵ 影响稀浓度胶体溶液粘度的因素 ① 分散相浓度,爱因斯坦公式:η=η0(1+2.5Φ) ,Φ为分散相的体积分数,η0为介质粘度 ② 温度; ③ 质点形状:质点形状对称,符合爱因斯坦公式
质点形状不对称,则偏离公式,粘度增加。
④ 质点大小:质点形状对称,粘度与大小无关,
有时为了工业生产的目的,在某种牛顿流体中,加入一些聚合物,在改进其性能的同时,也将
其变成为非牛顿流体,如为提高石油产量使用的压裂液、新型润滑剂等。 也有人将血液、果浆、蛋清、奶油等这些非常黏稠的液体,牙膏、石油、泥浆、油漆、各种聚 合物(聚乙烯、尼龙、涤纶、橡胶等)溶液等非牛顿流体,称为软物质
非牛顿流体的奇妙特性及应用
钨合金穿甲弹
流体弹塑性体模型和理论的提出者----郑哲敏院士
1924年10月2日 生於山东省济南市 1943~1947年 西南联合大学电机工程系及机械工程系 1948~1952年 美国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 1955年回国
著名力学家、爆炸力学专家。 长期从事固体力学研究,开拓了我国的爆炸力学事 业。
• 对于牛顿流体来说,在虹吸实验时,如果将虹吸管提离液面,虹吸马上就会停止。 • 但对高分子液体,如聚醣在水中的轻微凝肢体系等,很容易表演无管虹吸实验。 • 这种无管虹吸的特性,是合成纤维具备可纺性的基础。
湍流减阻
• 减阻效应也称为Toms效应, • 虽然道理尚未弄得中添加少量聚乙烯氧化物, • 可使消防车龙头喷出的水的扬程提高一倍以上
设计混合器时,必须考虑 爬杆效应的影响。 同样,设计非牛顿流体的 输运泵时,也应考虑和利 用这一效应
无管虹吸
将管子慢慢地从容器拨起时, 可看到虽然管子己不再插在液体里。 液体仍源源不断地从杯中抽出,继续流进管里。 甚至更简单些,连虹吸管都不要, 将装满该液体的烧杯微倾,使液体流下, 该过程一旦开始,就不会中止,直到杯中液体都流光
果酱太黏: 果酱太稀:
要使制品粒子均匀分散性更好,还要使得果酱中质体不离析
去医院验血,己不再是”血粘度检查”,而是”血液流变学检查”,什么叫血液流变学 ?
1920年,Binham首先提出流变的概念:在应力的作用下,物体可产生流动与变形; 1948年,Copley提出生物流变的概念, 血液、淋巴液、玻璃体,软组织如血管、肌肉、晶体、骨骼,细胞质均可发生流变; 1951年,开始研究血液及其有形成分的流动性与形变规律的血液流变学;
⑶ 高浓度分散体系的流变性质
• 以切变速度对切应力作图 • 可以将浓度较高的分散体系按流变曲线分为四类: • • • • 牛顿型; 塑性体; 假塑体; 涨流体;
•第五类------触变流体型;
流变曲线
• ① 牛顿体 • D-τ关系为直线,且通过原点
• 在任意小的外力的作用下,液体就能发生流动。
• 牛顿流体是指在任意小的外力作用下即能流动的流体 • 牛顿流体单用粘度就足以表征其流变性。
④ 涨流体 dilatant fluid 流变曲线通过原点,为凹向切力轴曲线,
涨流体的表观粘度随切速增加而变大, 搅动越快,显得越稠。 例如:淀粉 涨流体的形成通常需要满足两个条件: A、分散浓度需要相当大,且在一个比较狭窄的范围内; B、颗粒应当是分散的,而不是聚集的,由此粘度小;
切力较大时,许多颗粒搅在一起,流动阻力增大,显得越稠。
• 射流胀大 • 这种射流胀大现象,也叫Barus效应,或Merrington效应
奶酪生产情景:
奶酪从管中流出后马上胀大
爬杆效应
• 1944年Weissenberg在英国伦敦帝国学院,公开表演了一个有趣的实验: • 在一只盛有黏弹性流体(非牛顿流体的一种)的烧杯里,旋转实验杆。
对牛顿流体, 由于离心力的作用,液面将呈凹形; 对黏弹性流体,向杯中心流动,并沿杆向上爬,液面变 凸形,甚至在杆旋转速度很低时,也可观察到这一现象
提出了流体弹塑性体模型和理论, 在爆炸加工、岩土爆破、核爆炸效应、穿甲破甲、材料动 态破坏、瓦斯突出等方面取 得重要成果
③ 假塑体 pseudoplastic fluid
流变曲线通过原点,为凸向切力轴曲线,无屈服值,
表观粘度随切力增加而下降, 整体结构很弱,越搅越快,显得越稀。 大多高分子溶液、乳状液属于假塑体。 选煤厂煤泥的流变性, 选煤厂煤泥浆在浓度为61-68%时主要表现为宾汉体----塑性体; 在浓度为68-73%时主要表现为假塑性体; 当浓度大于73%时又表现为宾汉体.
若不对称,则大质点粘度大。
⑤ 电荷的影响:粒子带电,粘度增加。
形形色色的非牛顿流体
• 血液、淋巴液、囊液等,以及像细胞质那样的“半流体”,
• 聚乙烯、聚丙烯酰胺、聚氯乙烯、尼龙6、赛璐珞、涤纶、橡胶溶液、工程塑料、化纤的熔体、溶液; • 石油、泥浆、水煤浆、纸浆、油漆、油墨、牙膏、钻井用的洗井液和完井液、磁浆、泡沫、液晶、高含 沙水流、泥石流、地幔等; • 西红柿汁、淀粉液、蛋清、苹果浆、菜汤、浓糖水、酱油、果酱、炼乳、琼脂、土豆浆、熔化巧克力、 面团、米粉团、以及鱼糜、肉糜等各种糜状食品物料。
在流速较慢的河里, 河道各处水流方向虽一致,但速度却很不相同。 此时,可以把流动的液体看作相互平行移动的液层
水的流速
离 河 岸 的 距 离 河的中心处水流最快
越靠近河岸,水流越慢
• 由于各层的流速不同,便形成速度梯度。 • 流动慢的液层阻滞着较快流动的液层运动
• 产生了流动阻力。
液层要维持一定的速度梯度流动,必须获得一个与流动阻力相反的反向力。 这个力称为切力τ ,单位是N/m2。 速度梯度也叫切变速度D,简称切速。 η为粘度 切速与切力间的关系式 称为牛顿公式: 凡是符合牛顿公式的流体称为牛顿流体; 反之为非牛顿流体;
全血粘度测定的正常参考值 •男 全血低切粘度 7.51 ‒ 10.09 mpa.s 女 全血低切粘度 5.84 - 8.05 mpa.s •男 全血高切粘度 5.63 ‒ 6.67 mpa.s 女 全血高切粘度 4.74 - 5.86 mpa.s 血粘度高:引起血流阻力增加,血流速度减慢,导致血流停滞,影响脏器血液供应
聚能效应示意图
聚能装药在爆炸后, 爆轰波从起爆处迅速向前传播,到达V形部分
爆轰波波阵面和其后形成的爆轰产物压力波的一个侧向分量 将V字形金属药罩向内高速压垮
由于受到的是高速冲击, 此时金属药罩有部分处于一种流动的固体状态, 该状态称之为流体弹塑性体, 这就是间隔装甲防破甲所依赖的原理
我军最新式99主战坦克穿甲弹
• 全血粘度测定也使用这个模型
空腹静脉血5ml,以肝素或EDTA盐抗凝,4h内测定 全血粘度的报告方式一般包括高、低切变率下的粘度
• 血液在血管内作稳态流动时分为许多液层,每层流速不同, 愈靠近血管中心,流速愈快,距血管中心愈远,流速愈慢。 管壁处的血液附着在管壁上,流速为零。称为血液的层流。 在液层流中,相对移动的各层之间产生的内摩擦力的方向一般是沿液层面的切线, 流动时,血液的变形正是这种力所引起的,就是切应力。 在层流中,单位距离的血液的液层流速不同,层间速度差叫切变速度,简称切变率(s-1), 切变率分类:高切变率(范围100~200 s-1), 中切变率(50~60 s-1) 低切变率(1~20 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