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真题送别诗
高考语文作文素材6 古诗文关于离别的名句
高考语文作文素材 6 古诗文关于离别的名句
1.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王维《送别/ 山中送别/ 送友》
2.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李商隐《春雨》
3.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王昌龄《闺怨》
4.人间别久不成悲。——姜夔《鹧鸪天·元夕有所梦》
5.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佚名《送别诗》
6.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白居易《望月有感》
7.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绾别离。——刘禹锡《杨柳枝词九首》
8.离多最是,东西流水,终解两相逢。——晏几道《少年游·离多
最是》
9.蓝桥春雪君归日,秦岭秋风我去时。——白居易《蓝桥驿见元九
诗》
10.肠断月明红豆蔻,月似当时,人似当时否?——纳兰性德《鬓云
松令·枕函香》
11.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辛弃疾《贺新郎·别茂嘉十
二弟》
12.别来半岁音书绝,一寸离肠千万结。——韦庄《应天长·别来半
岁音书绝》
13.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欧阳修《玉楼春·尊前
拟把归期说》
14.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清平乐·别来春半》
15.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李白《赠汪伦》
16.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白居易《南浦别》
17.有情不管别离久。情在相逢终有。——晏几道《秋蕊香·池苑清
阴欲就》
18.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19.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刘长卿《重送裴郎中贬
吉州》
20.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辛弃疾《鹧鸪天·送人》
21.难相见,易相别,又是玉楼花似雪。——韦庄《应天长·别来半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送别怀人诗”鉴赏+课件
作者及朝代 宋·晁补之
唐·王勃 唐·杜甫 唐·王勃、王昌龄
北宋·王安石 北宋·欧阳修 北宋·苏轼 中唐·白居易
叁
根植教材 知识构建
你知道的哪些诗是送别怀人诗?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注释
1.仙经:即道经。讨论(lún):谓探讨研究并加 以评论。 2.洗心:谓清除尘念。《易·系辞》:“圣人以此 洗心,退藏于密。”向溪:一作“句溪”,在今安 徽宣城东五里,溪流回曲,形如句字,源出笼丛、 天目诸山,东北流二百馀里,合众流入长江。 3.清耳:洁其心耳。敬亭:山名,古名昭亭山,在 今安徽宣城市西北郊。 4.“筑室”二句:与陶渊明《饮酒二十首》之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相类。 5.多:赞美。枉驾:屈驾。对别人来访之敬称。枉, 屈尊。 6.微言:精微奥义之言。⑾意气:志趣。
离情别绪,而是通过写眼中
物有伤离之意来烘托人的伤
①依依惜别的不舍与伤感。
离之深。
②离别后的思念与牵挂。
③以乐景衬哀情(也叫乐景
③对友人的安慰与勉励。
写哀情或反衬)。
④借送别友人表明自己的心志。 ④想象(也叫虚写或虚实结
情感 ⑤抒发对人生的感慨。
【课件】2023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送别诗+课件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唱歌送别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注:“踏歌”是民间的一种歌调,唱 歌时以脚踏地为节拍。
唱歌送别
正当今夕断肠处,骊歌愁绝不忍听(李白) (骊歌是一首离别时唱的歌)
• 参考答案:渺茫春江与一片征帆形成强烈对比, 阔大的背景衬托出征帆的渺小,由此引发作者对 征帆日暮之时找不到停泊处所的担心,表现了诗 人对朋友关心担忧之情。前三句写景,饱含感情, 末句卒章显意,“断人肠”直抒别情,将依依惜 别的哀伤之情上升到顶点。
• (抓意象——绘图景——析手法——悟感情)
哀伤凄婉
• ⑶.柳枝有随地而生的习性,折柳相赠还有 祝愿友人在异地他乡生活顺利、欣欣向荣 之意。
酒 古典文学别离意象之:
问人间, 谁管别离愁? 杯中物。
——辛弃疾《满江红》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
离恨如旨酒,古今饮皆醉。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Biblioteka Baidu
渗透身世际遇 之别
高考语文诗歌阅读真题《白下驿饯唐少府》含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阅读真题《白下驿饯唐少府》含答案(2022·全国乙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白下驿饯唐少府
王勃
下驿穷交日,昌亭旅食年。
相知何用早?怀抱即依然。
浦楼低晚照,乡路隔风烟。
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系饯行之作,送别的对象为唐少府,是诗人早年的知心好友。
B.诗人与唐少府都曾有过潦倒不得志的经历,这也是他们友谊的基础。
C.颈联中的“低”“隔”,使得饯别场景的描写有了高低远近的层次感。
D.颔联和尾联中的问句,使语气起伏,也增添了诗作的豪迈昂扬气概。15.本诗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是王勃的送别之作,但诗人排遣离愁的方法有所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14.A
15.①《送》诗中王勃直抒胸臆,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来宽慰朋友,排遣离愁,乐观豁达,一洗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②《白》诗中,“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运用“日近长安远”的典故,以激励朋友去长安施展才华抱负、建功立业来排遣离愁。
【解析】
14.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A.“唐少府,是诗人早年的知心好友”错误,颔联“相知何用早?怀抱即依然”的大意是互相了解哪里需要时间早?只要心意是一样的,便不需要在乎认识的早或晚。言外之意是两人认识时间不长,所以唐少府并非是诗人早年的知心好友。故选A。
1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与比较诗歌内容的能力。
古诗词的抒情方法: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间接抒情又分为借景抒情、借物抒情、
历年高考真题送别诗专题
历年高考真题送别诗专题
1、(07江苏)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11分)
鹧鸪天•送人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1)“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5分)
答:这两句蕴含了作者离别时的凄凉伤感之情以及壮志难酬的激愤之情。作者借景抒情,先写水天相连,好像将两岸的树木送向无穷的远方;后写空中之云,乌云挟带着雨水,把重重的高山埯埋了一半,而情感蕴含其中,真是含蓄不露,富有余韵;山高水长,前程迷茫的郁闷之情。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
【题型分析】这是道题考查鉴赏艺术手法和评价作者在诗歌中的观点态度。
【答题技巧】看关键词句。关键词句能够透露出作者的思想感情,能为答题提供参考。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台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意思是不应把离别(相聚)视为人世间唯一悲痛(欢乐)的事。人世间的风波远比路途风渡险恶得多。明确了这一点,诗歌的主旨就明确。问题即可迎刃而解。翘首远望,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路途艰险,祝福平安的关切之情;山高水长,前程迷茫的郁闷之情。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
(2)这首词以“送人”为题,下片写出了哪两层新意?(6分)
答:下阙表达了这样两层新意:一是古往今来使人愤恨的事情千件万般,不止是只有生离死别,还有国家大事;二是作者以江头风波险恶突显人间行路之难,世事之险。
【诗意】这是一首送人离别之作,但其中颇有世路艰难之感,反映了作者当时已历经仕途挫折,心中深有感慨。词的大意为:唱完了《阳关》曲泪却未干,视功名为馀事(志不在功名)而劝加餐。水天相连,好像将两岸的树木送向无穷的远方,乌云挟带着雨水,把重重的高山掩埋了一半。古往今来使人愤恨的事情,何止千件万般,难道只有离别使人悲伤,聚会才使人欢颜?江头风高浪急,还不是十分险恶,而人间行路却是更艰难。
李白的送别诗高考二卷
李白的送别诗高考二卷
1、《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3、《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尽,轻舟已过万重山。
4、《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5、《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从兹去,萧萧班马鸣。
6、《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
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7、《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8、《灞陵行送别》
送君灞陵亭,灞水流浩浩。
上有无花之古树,下有伤心之春草。
我向秦人问路歧,云是王粲南登之古道。古道连绵走西京,紫阙落日浮云生。
正当今夕断肠处,黄鹂愁绝不忍听。
9、《赤壁歌送别》
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
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
君去沧江望澄碧,鲸鲵唐突留馀迹。
一一书来报故人,我欲因之壮心魄。10、《金陵酒肆留别》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高考语文:送别诗
高考语文:送别诗鉴赏(最实用)
一:表达恋恋不舍,依依惜别的感情或相思之情。叙写朋友间深挚情意,主要通过典型的场景语言,声音、动作、或想象来传达离情别意。如王维诗《送元二使安西》、《送沈子福之江东》、李白诗《送友人》、白居易诗《南浦别》等。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赏析:诗的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浥,湿润的意思。客舍是羁旅者的伴侣,杨柳是离别的象征,它们通常和离愁别恨联结在一起而呈现出黯然销魂的情调。今天由于朝雨的洒洗而别具明朗清新的风貌:清朗的天宇,洁净的道路,青青的客舍,翠绿的杨柳。这是一场深情地离别,而非“黯然销魂”的离别。诗句中的“轻尘”、“青青”、“新”等词语轻柔明快,加强了轻快富于希望的情调,以乐景衬挚情。这首诗精心选择了离别的典型场景—雨后柳色青青的渭城来烘托气氛,并剪取饯行宴席即将结束时的劝酒词来抒情达意:离别的依依不舍、深情体贴的叮咛及殷殷祝愿,化作一句“再干了这一杯吧,出了阳关,可就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双方的惜别之情在这一瞬间达到了顶点,强烈而深沉。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赏析:诗歌的首联点告别的地点,诗人与友人策马辞行,并肩缓辔,不愿分离。远处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绕城潺潺而过。这两句“青山”对“白水”,“北郭”对“东城”。“横”字勾勒青山的静态,“绕”字描写白水的动态,景色廖廓秀丽。首联即写成工丽的对仗。颔联、颈联切题,写别离的深情。此地一别,离人就像蓬草一样随风飞转,到万里之外去了。此二句表达了对朋友漂泊生涯的深切关怀。颈联“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诗人巧妙地用“浮云”“落日”作比,来表明心迹,以白云随风飘浮象征友人行踪不定,任意东西;一轮红日徐徐而下,似乎不忍离开大地,隐喻使人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尾联两句情意更切,“挥手”是分离时的动作,“班马”是离群之马,诗人和友人在马上挥手告别,频频致意,两匹马仿佛懂得主人心情,也不愿脱离同伴,临别时禁不住萧萧长鸣,似有无限深情。以马鸣萧萧,烘托出缱绻情意。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送别诗情感
诗歌专题训练----送别诗情感一、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小题。
巴陵夜别王八员外
唐·贾至
柳絮飞时别洛阳,梅花发后到三湘。
世情已逐浮云散,离恨空随江水长。
送沈子归江东
唐·王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1、这两首诗都是送别诗,但抒发的情感不尽相同,请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旅中送迁客
吴融
天南不可去,君去吊灵均。落日青山路,秋风白发人。
言危无继者,道在有明神。满目尽胡越,平生何处陈。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李端
卢纶
故关①衰草遍,离别自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泪空相向,风尘②何处期。
【注】①故关:故乡。②风尘:指社会动乱。
3、结合全诗,分析尾联中的“泪”包含了哪些情感?
四、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4、两首诗中都写到“日暮”时的情景,但蕴含的情感不同,请结合诗歌加以分析。
五、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送太守王秉①
辛弃疾
酒罢且勿起,重挽使君须②。一身都是和气,别去意何如?我辈情钟休问,父老田头说尹,泪落独怜渠。秋水见毛发,千尺定无鱼。
望清阙,左黄阁③,右紫枢④。东风桃李陌上,下马拜除书。屈指吾生余几,多病妨人痛饮,此事正愁余。江湖有归雁,能寄草堂无?
【注】①本词是辛弃疾闲居带湖时,为送别被贬为泾原路(今宁夏一带)都监的信州(今江西上饶)太守王秉所作。②挽须:出自苏轼赠王庆源诗“时有野人来挽须”,称赞王庆源不摆做官的威仪。③黄阁:中书门下省。④紫枢:枢密院,宋代枢密院与中书门下分掌军令与政令。
2020高考古诗复习之送别诗
将要载他远行的马萧萧长鸣,似乎不忍离去。
赏析:这首送别诗写得新颖别致,不落俗套。诗中青山,
流水,红日,白云,相互映衬,色彩璀璨。班马长鸣,形象新
鲜活泼,组成了一幅有声有色的画面。自然美与人情美交织在
一起,写得有声有色,气韵生动,画面中流荡着无限温馨的情
意,感人肺腑。诗人与友人挥手告别,两匹马仿佛理解主人的
5
6、《赠汪伦》-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译文:李白乘舟将要离别远行,忽听岸上传来
踏歌之声。桃花潭水即使深至千尺,也比不上汪伦送 我之情。
赏析:李白乘舟欲行,汪伦踏歌来送,不期而 至。无形的情谊化为有形的千尺潭水,生动形象地表 达了汪伦对李白那份真挚深厚的友情。诗人从直呼自 己的姓名开始,又以称呼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方的名字作结,真率,亲 切而洒脱。
1
2、《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译文:雄伟长安城由三秦之地拱卫,透过那风云烟雾遥望着 五津。和你离别心中怀着无限情意,因为我们同是在宦海中浮 沉。只要在世上还有你这个知己,纵使远在天涯也如近在比邻。 绝不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时,像小儿女那样悲伤泪湿佩巾。
9
10、《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译文:原野上长满茂盛的青草,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送别诗鉴赏++课件22张+
【注】①莲花界:佛寺,诗中指洛阳白马寺。
真题体验
【2020年浙江卷】(8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9—20题。
秋江送别 [唐]王勃
归舟归骑俨成行, 江南江北互相望。 谁谓波澜才一水, 已觉山川是两乡。
送柴侍御 [唐]王昌龄
沅水通波接武冈, 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 明月何曾是两乡?
19.这两首送别诗在情感上,《秋江送别》
6、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情感6: 别后情境的想象、对友人的担忧与思念。 郑谷《淮上与友人别 》
教材回扣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
请简要分析。
随堂实练
1、鉴赏步骤指导: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首先,辨题目 从“闻、左迁、寄”、可看出属送别诗。
其次,抓意象 选取的景物是漂泊不定的杨花、叫声凄婉哀愁的子规和寄寓相思的明月。
再次,品情感
一二句表达因友人王昌龄左迁偏远之地的忧伤之情。三四句将自己心中的愁思 寄托给明月,满含深情的明月照耀友人,一直陪伴他到偏远的夜郎。这两句表
高考语文诗歌阅读真题《送别》含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阅读真题《送别》含答案
(2022·新高考2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别
李白[唐代]
寻阳五溪水,沿洄直入巫山里。
胜境由来人共传,君到南中自称美。
送君别有八月秋,飒飒芦花复益愁。
云帆望远不相见,日暮长江空自流。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根据本诗内容可知,诗人的友人即将乘船出发,沿水路驶往三峡方向。B.诗人表示友人将去的地方景色优美,而友人的风采正与这美景相称。C.本诗最后两句的表达方式,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也曾使用。D.诗中前后两次使用“君”,都是指即将离别的友人,含义并无不同。
16.本诗是如何表现离愁别绪的?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15.B
16.①寓情于景:诗人送别友人,遇芦花飒飒作响,离愁更甚,此景烘托了诗人与友人分别的依依不舍的离情。②以景结情:诗人以消失不见的船帆和“空自流”的长江之景作结,孤寂凄冷的意境更加衬托出离愁别绪的浓重。
【解析】
1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艺术特色的能力。
B.“而友人的风采正与这美景相称”错,结合“胜境由来人共传,君到南中自称美”分析,只是说即将去的那里的风景一直为世人所传颂,友人到了一定会很喜欢,没有选项中意思。
故选B。
1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思想感情分析写作技巧的能力。
“飒飒芦花复益愁”意思是说在这芦花被风吹动的飒飒声中我更觉忧愁,写秋天送别友人,本就依依不舍,兼之萧瑟凄凉的景象,心情愈加惆怅哀愁。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渲染悲伤的气氛,一派衰败的景象中,诗人因离别而伤感的情绪浓
重,可见友情之深厚,难舍难分。
2023高考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专练:赠别系列(附答案解析)
2023高考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专练:赠别系列
(附答案解析)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郑户曹①
苏轼
游遍钱塘湖上山,归来文字带芳鲜。
羸僮瘦马从吾饮,陋巷何人似子贤。
公业②有田常乏客,广文③好客竟无毡。
东归不趁花时节,开尽春风谁与妍?
【注】①郑户曹:郑僅,时赴任北京大名府。②公业:东汉郑太的字。《后汉书》记载他“阴交结豪杰。家富余财,有田四百顷,而食物常不足,名闻山东。”
③广文:郑虔,在广文馆中任博士而被当时人称为“郑广文”,他“在官贫约,甚而淡如”。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游遍钱塘湖上山”点出送别地点,“归来文字带芳鲜”则暗示出钱塘湖景色优美。
B.中间两联主要评价友人。说的虽是友人,却也体现出诗人的利义观和为人处世的道德观。
C.尾联劝朋友趁春天一路赏景赴任,“赏景”此点与首联关联。全诗前后照应,浑然一体。
D.此诗跳出一般送别诗的离别悲伤情调,对友人的离别赴任由衷地表达出喜悦与祝福之情。
2.全诗多处用典,请结合诗句分别说明这些典故的作用。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送李八秘书赴杜相公①幕
杜甫
青帘白舫益州来,巫峡秋涛天地回。
石出倒听枫叶下,橹摇背指菊花开。
贪趋相府今晨发,恐失佳期后命催。
南极一星朝北斗,五云多处是三台②。
【注】①杜相公,指杜鸿渐,时以平章事兼山、剑副元帅,辟李秘书入府为僚。此诗是杜甫晚年在夔州送李秘书时所作。②五云,指京师瑞气,古人认为,太平之时,云则五色而为庆。三台,星宿名,这里是以星宿比喻杜相公。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021-2023)高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诗歌集鉴赏
(2021-2023)高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诗歌集鉴赏(2023·全国甲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临江仙
晃补之
身外闲愁空满眼,就中欢事常稀。明年应赋送君诗。试从今夜数,相会几多时。
浅酒欲邀谁共劝,深情唯有君知。东溪春近好同归。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真实描写了送别的场景,充分地表现出词人对朋友的眷恋之情。
B.词人时常感到缺乏快乐,而即将到来的离别又会强化这种愁闷的感受。
C.因不忍与朋友分别,词人更珍惜当下,数算还剩下多少时日可以相聚。
D.春天即将到来,词人希望与朋友同归东溪游览,共同欣赏春日的美景。
15.词的结尾两句被后代评论家称赞为“绝妙”,请简要分析其妙处。
【答案】14.A 15.①用动词“垂”“谢”赋予“柳”“梅”动态的美感,运用虚写的手法,想象在春季邀约友人同去东溪岸边,去观赏秀丽的春景。
②此句以春光美景收束全词,通过想象未来再聚之景,表达了对即将再会的期盼,安慰即将远离的友人,更表达出对友人离别的不舍之情和乐观豁达的情愫。
【解析】14.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A.“真实描写了送别的场景”错。词中“明年应赋送君诗。试从今夜数,相会几多时”,意思是眼前虽是相聚,明年肯定又要送别你了。从今夜开始细数,到明年分离时还有多少相聚的时候。据此看出词人是明年送别朋友,属于虚写,并不是真实的场景。
故选A。
15.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
“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意思是观赏那江水中倒映的柳影和隐在雪中零落的梅花。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古诗鉴赏之送别诗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古诗鉴赏之送别诗
古诗鉴赏:送别诗
【素养目标】
1.积累送别诗常用意象、情感、手法等相关知识点。
2.掌握送别诗答题技巧。
3.体味送别诗表达的多样性情感,感受送别诗深厚的文化底蕴。送别诗鉴赏考点分析一览表
【考情分析】
【知识回顾】送别诗
要注意,每首诗表达的情感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情感交杂在一起的集合体,它丰富复杂却不杂乱无章。
送别诗
【知识回顾】
要注意,每首诗表达的情感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情感交杂在一起的集合体,它丰富复杂却不杂乱无章。
【方法回顾】
五看法
一看题目
二看作者
三看意象
四看手法
五看情感
【活动一:典例剖析】
(2020·新高考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9分)
赠别郑炼赴襄阳
杜甫
戎马交驰际,柴门老病身。
把君诗过日①,念此别惊神。
地阔峨眉晚,天高岘首春②。
为于耆旧内③,试觅姓庞人④。
【注】①把:握,执。②岘首山,在湖北襄阳。③耆旧:年高望重的人。④姓庞人:指庞德公,汉末襄阳高士。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诗的首联简单交代了兵荒马乱的时代背景和诗人年老多病的艰难境况。
B.虽然日后仍有朋友的诗篇陪伴,但面对离别,诗人还是感到心惊神伤。
C.诗人请郑炼在襄阳寻访庞德公那样的高士,表达了对先贤的仰慕之意。
D.全诗情感表达含蓄蕴藉,格律谨严,比较典型地体现了杜甫诗的风格。
答案:B
(2)诗的颈联写到峨眉、岘首两座山,对表达离情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赠别郑炼赴襄阳》
杜甫
峨眉、岘首
借代
对友人的不舍之情
答案:①峨眉山位于蜀地,岘首山位于襄阳,二者相距遥远;②以两山相距之远代指自己与朋友的远离,不舍之情见于言外。
2024届高考上海高中诗歌鉴赏分题材细化复习送别诗汇编(含答案)
诗歌鉴赏:分题材细化复习
(一)送别诗
1、常见情感
1、依依惜别的感伤之情。
2、体贴入微的宽慰。
3、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
4、前途艰险的担忧。
5、坦诚心志的告白。
6、积极奋发的勤勉。
7、各向天涯的愁绪与思念。
1.依依惜别;
2.宽慰。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3.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4.前途艰险的担忧。
送杜十四之江南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淼茫。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5.坦诚心志的告白。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6.积极奋发的勤勉。
送魏大从军
陈子昂
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这首诗表达了对友人建功报国的殷切期望,表达了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全诗感情豪放激扬,语气慷慨悲壮。
7.各向天涯的愁绪与思念。
淮上与友人别
郑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这首诗通过江头春色、杨花柳丝、离亭宴饯、风笛暮霭等一系列物象情景对离情进行反复渲染,使临歧握别的黯然伤魂,各向天涯的无限愁绪,南北异途的深长思念,乃至漫长旅程中的无边寂寞得到充分地表达。
常用技巧
送别诗在艺术手法上大多采用直接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抒情
方式,也借助于想象、联想这种虚实结合的手法来塑造形象,或是用了比喻、拟人等手法营造伤离别的氛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年高考真题送别诗专题
1、(07江苏)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11分)
鹧鸪天•送人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1)“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5分)
答:这两句蕴含了作者离别时的凄凉伤感之情以及壮志难酬的激愤之情。作者借景抒情,先写水天相连,好像将两岸的树木送向无穷的远方;后写空中之云,乌云挟带着雨水,把重重的高山埯埋了一半,而情感蕴含其中,真是含蓄不露,富有余韵;山高水长,前程迷茫的郁闷之情。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
【题型分析】这是道题考查鉴赏艺术手法和评价作者在诗歌中的观点态度。
【答题技巧】看关键词句。关键词句能够透露出作者的思想感情,能为答题提供参考。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台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意思是不应把离别(相聚)视为人世间唯一悲痛(欢乐)的事。人世间的风波远比路途风渡险恶得多。明确了这一点,诗歌的主旨就明确。问题即可迎刃而解。翘首远望,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路途艰险,祝福平安的关切之情;山高水长,前程迷茫的郁闷之情。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
(2)这首词以“送人”为题,下片写出了哪两层新意?(6分)
答:下阙表达了这样两层新意:一是古往今来使人愤恨的事情千件万般,不止是只有生离死别,还有国家大事;二是作者以江头风波险恶突显人间行路之难,世事之险。
【诗意】这是一首送人离别之作,但其中颇有世路艰难之感,反映了作者当时已历经仕途挫折,心中深有感慨。词的大意为:唱完了《阳关》曲泪却未干,视功名为馀事(志不在功名)而劝加餐。水天相连,好像将两岸的树木送向无穷的远方,乌云挟带着雨水,把重重的高山掩埋了一半。古往今来使人愤恨的事情,何止千件万般,难道只有离别使人悲伤,聚会才使人欢颜?江头风高浪急,还不是十分险恶,而人间行路却是更艰难。
【赏析】这首词是作者中年时的作品。那时候,作者在仕途上已经历了不少挫折,因此词虽为送人而作,但是所表达的多是世路艰难之感。
上阕头二句:“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上句言送别。《阳关三叠》是唐人上阕送别歌曲,加上“唱彻”、“泪未干”五字,更觉无限伤感。
从作者的性格看,送别绝不会带给他这样的伤感。他平日对仕途、世事的感慨一直,郁积胸中,恰巧,遇上送别之事的触动,便一涌而发,故有此情状。下句忽然宕开说到“功名”之事,便觉来路分明。作者和陆游一样,都重视为国家的恢复事业建立功名的。这首词中却把功名看成身外“馀事”,乃是不满朝廷对金屈膝求和,自己的报国壮志难酬,而被迫退隐、消极的愤激之辞:“且加餐”,也是愤激之语。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写送别时翘首遥望之景,景显得生动,用笔也很浑厚,而且天边的流水远送无穷的树色,和设想行人别后的行程有关;雨中阴云埋掉一半青山,和联想正人君子被奸邪小人遮蔽、压制有关。景句关联词中的两种不同的思想感情,不但联系紧密,而且含蓄不露,富有余韵。
下阕起三句:“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这里的“离合”和“悲欢”是偏义复词。由于题目“送人”与下阕头句“今古恨”,的情景的规定,所以“离合”,就只取“离”字义,“悲欢”就只取“悲”字义。上阕写送别,下阕抒情本应该是以“别恨”为主调的,但是作者笔锋拗转,说今古恨事有几千般,岂只离别一事才是堪悲的?用反问语气,比正面的判断语气更含激情。作词送人而居然说离别并不是唯一可悲可恨的事,显示出词的思想感情将有进一步的开拓。紧接着下文便又似呼喊又似吞咽地道出他的心声:“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行人踏上旅途,但作者认为此去的遭遇比它更险恶。那是存在于人们心中、存在于人事斗争上的无形的“风波”;它使人畏,使人恨,有甚于一般的离别之恨和行旅之悲。他一生志在恢复事业,做官时喜欢筹款练兵,并且执法严厉,多得罪投降派,和豪强富家,所以几次被劾去官。如在湖南安抚使任内,筹建“飞虎军”,后来在两浙西路提点刑狱公事任内,即因此事实被劾为“奸贪凶暴”、“厉害田里”而被罢官。这正是人事上的“风波恶”的明显例证。作者写出词的最后两句,包含了更多的伤心经历,展示了更广阔、更令人惊心动魄的艺术境界,情已淋漓,语仍含蓄。
2、(10江苏)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魏二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1)找出诗中点明送别季节的词语。由送别季节可以联想到柳永《雨霖铃》中直抒离别之情的哪两个句子?
【答案】(2分)橘柚香。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解析】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延伸到其他篇目,难度较小。“橘柚香”具有时令特征,代表秋天,由此可联想到柳永的“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之句。
(2)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深情,请作简要说明。(4分)
【答案】惜别知音,借酒浇愁;(2分)凄凄风雨烘托悲凉的心情。(2分)
【解析】既为送别诗,又点出“别”,当有惜别之意,此为第一层。又因“醉”字,可推出“愁”情,即借酒消愁,此为第二层。“江风引雨”为景语,起烘托此刻悲凉心境的作用,此为第三层。
“醉别”:“醉”与“别情”要捆绑(2分)。单独回答“醉”不给分,单独回答“别情”给1分。“江风引雨”:关键词:悲凉。(2分)情感不匹配不给分。一定要落实到是心情的“凉”,回答自然景色的“凉”不给分。
(3)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请作具体分析。(4分)
【答案】由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对方抵达后的孤寂与愁苦,(2分)通过想象拓展意境,使主客双方惜别深情表达得更为深远。(2分)
【解析】鉴赏类题型,包括表达技巧、思想感情、效果等部分。根据诗句内容和“代为之思”一句可知表达技巧为想象,然后结合情感分析将想象的内容具体化;“其情更远”意为将情感表达得更为深切。
①代:站在友人角度设想、想象。(2分)回答“回想、想起、回忆”不给分。②友情(1分):情深意切。
赏析:诗作于王昌龄贬龙标尉时。送别魏二在一个清秋的日子(从“橘柚香”见出)。饯宴设在靠江的高楼上,空中飘散着橘柚的香气,环境幽雅,气氛温馨。这一切因为朋友即将分手而变得尤为美好。这里叙事写景已暗挑依依惜别之情。“今日送君须尽醉,明朝相忆路漫漫”(贾至《送李侍郎赴常州》),首句“醉”字,暗示着“酒深情亦深”。“方留恋处,兰舟催发”,送友人上船时,眼前秋风瑟瑟,“寒雨连江”,气候已变。次句字面上只说风雨入舟,却兼写出行人入舟;逼人的“凉”意,虽是身体的感觉,却也双关着心理的感受。“引”字与“入”字呼应,有不疾不徐,飒然而至之感,善状秋风秋雨特点。此句寓情于景,句法字法运用皆妙,耐人涵咏。按通常作法,后二句似应归结到惜别之情。但诗人却将眼前情景推开,以“忆”字钩勒,从对面生情,为行人虚构了一个境界:在不久的将来,朋友夜泊在潇湘之上,那时风散雨收,一轮孤月高照,环境如此凄清,行人恐难成眠吧。即使他暂时入梦,两岸猿啼也会一声一声闯入梦境,令他睡不安恬,因而在梦中也摆不脱愁绪。诗人从视(月光)听(猿声)两个方面刻画出一个典型的旅夜孤寂的环境。月夜泊舟已是幻景,梦中听猿,更是幻中有幻。所以诗境颇具几分朦胧之美,有助于表现惆怅别情。末句的“长”字状猿声相当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