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工程下游技术

合集下载

生物工程下游技术

生物工程下游技术

d. 对于含有半胱氨酸的蛋白,在增溶时应 加入还原剂(如DTT、GSH、β-ME)打开蛋 白质中所有二硫键,对于没有二硫键的目 标蛋白有时也应使用还原剂,因为含二硫 键的杂蛋白会影响包涵体的溶解。 e. 同时还应加入金属螯合剂,如EDTA或 EGTA,用来螯合Cu2+、Fe3+等金属离子以 防止其与还原状态的巯基发生氧化反应。
优点: ① 一定的选择性; ② 细胞外形完整,核酸释放少,有利于进一 步分离过程 缺点:(只能用于实验室) ① 产物抑制造成效率低下; ② 溶酶价格高; ③ 通用性差, 不易确定最佳条件;
6、微波加热法
• 机理:微波加热导致细胞内极
性物质,尤其是水分子吸收微波 能,产生大量热量,使胞内温度 迅速上升,液态水汽化产生的压 力将细胞膜和细胞壁冲裂,形成 微小孔洞,进一步加热可导致细 胞内部和细胞壁水分减少,细胞 收缩,表面出现裂纹。
缺点:复性活性回收率低,而且难与杂蛋白分
离。稀释法大大增加溶液体积,不利于后续的
分离纯化,且处理量太大,不利于工业放大 ;
透析法耗时长,易形成无活性蛋白质聚集体; 超滤法在膜上聚集变性,易造成膜污染。
2、高蛋白浓度下的复性方法:
(一个成功的复性过程在于能够在高蛋白浓度下仍
能得到较高的复性率。)
①缓慢地连续或不连续地将变性蛋白加入到 复性缓冲液中,使得蛋白质在加入过程中或 加入阶段之间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折叠复性。 因为完全折叠的蛋白通常不会与正在折叠 的蛋白一起聚集。
团状、丝状真菌、 几乎所有的微生物 较小革兰阳性菌不 细胞,包括含有包 宜,包含体不宜 含体的基因工程菌 的破壁
X-Press挤压机,把浓缩的细胞悬液冷却 至-25~-30℃,形成冰晶,用500MPa以上

生物工程下游技术

生物工程下游技术

生物工程下游技术生物工程下游技术生物工程下游技术的定义指从动植物与微生物的有机体或器官、生物工程产物(发酵液、培养液)及其生物化学产品中提取、分离、纯化有用物质的技术过程。

实质:是研究如何从混合物中把一种或几种物质分离出来的科学技术。

1.生化工程分离技术预处理结晶干燥离心法:离心过滤、离心沉降、超离心萃取法:有机溶剂、双水相、液膜、反胶团、超临界层析法:凝胶过滤层析、反相层析、亲和、疏水相互作用、聚焦、离子交换膜分离:微滤、超滤、反渗透、透析、电渗透2.生物物质常用的分离技术氨基酸:结晶和离子交换法蛋白质和多肽:离子交换层析、电泳糖类:吸附层析脂质:有机溶剂萃取、超临界流体萃取和层析抗生素:有机溶剂萃取、离子交换、结晶和吸附层析3. 生物分离方法的选择与评价原则:步聚少,次序合理,产品规格(注射,非注射),生产规模,物料组成,产品形式,产品稳定性,危害性,物性:溶解度、电荷、分子大小、功能团、稳定性、挥发性,废水处理4.浓缩率:浓缩程度一般用浓缩率(concentration factor)表达,是一个以浓缩为目的的分离过程的最重要指标。

浓缩率为m,mt=mx则目标产物未得到任何程度的分离纯化。

5.分离因子:分离因子又称分离系数。

产品中目标产物浓度越高,杂质浓度越低,则分离因子越大,分离效率越高。

6. 回收率:无论是以浓缩还是以分离为目的操作过程,目标产物均应以较大的比例回收, 回收率R:生物分离操作多为间歇过程(分批操作),若原料液和产品溶液的体积分别为VC和VP。

1 生物产品与普通化工产品分离过程有何不同?2 设计生物产品的分离工艺应考虑哪些因素?3 分离纯化的回收率与浓缩率如何计算?4 现代生物分离工程研究方向有哪些特点?5 分离纯化指标有哪些?简述pH对发酵液过滤特性的影响,并举例说明。

答:(1) pH直接影响发酵液中某些物质的电离程度和电荷性质,因此适当调节pH值可以改善发酵液的过滤特性。

生物工程下游技术

生物工程下游技术

名词解释1.生物分离工程:在工业规模上,通过适当的分离纯化技术与装备并消耗一定的能量和分离介质来实现的生物物质制备的过程。

2.膜分离:利用膜的选择性,以膜两侧存在的能量差为推动力,由于溶液中各组分使其膜的迁移率不同,而实现分离的一种技术。

3.穿透曲线:吸附过程中吸附柱出口的溶质浓度变化的曲线。

4.乳化:水或有机溶剂以微小液滴形式分散于有机相或水相中的现象。

5.絮凝:使用絮凝剂将将胶体粒子胶连成网,形成10mm大小絮凝块的过程。

填空1.色谱展开技术可以分为(加试样)、(展开)和(分部收集)三个操作部分。

2.电泳按分离原理和操作的不同可分为(区带电泳)、(等电点电泳)和(等速电泳)。

3.常用的沉淀操作技术有盐析法(等电点沉淀法)和(有机溶剂沉淀法)三种方法。

4.离心机按功能和用途的不同可以分为(制备型离心机)和(分析型离心机)。

简答1.膜分离技术的优点?答:1)处理效率高,设备易于放大2)可在适湿或低温下操作3)化学强度和机械损害最小4)无相的转变,节能5)有相当好的选择性,可在分离浓缩时,可达到部分纯化的目的6)选择合适的膜与操作参数,可获得较高的回收率7)处理系统可密闭循环,防止外来污染8)不外加化学物质,从而降低成本2.膨胀床吸附介质应满足的条件?答:1)吸附剂的尺寸和密度应保持其于料液中需除去的固型颗粒间有明显的差异2)吸附剂具有良好的孔道结构,不易被料液中的大分子所污染3)吸附剂应具有活性基团,且对目标产物具有较高的吸附能量4)应具有较高的化学稳定性和良好的机械程度。

3.细胞破碎方法选择的依据?答:1)根据细胞处理量2)根据细胞壁的强度和结构3)根据目标产物对破坏方法的敏感度4)破坏程度5)目标产物的选择性释放计算三级萃取计算题利用乙酸乙酯萃取发酵液中的防线菌素D,当pH为3.5时分配系数为57,采用三级错流萃取,料液的流量H=450L/h,三级萃取剂的流量之和为39 L/h,分别计算:1)L1=L2=L3时和L1=20,L2=10,L3=9时的萃取率。

生物工程下游技术作业及答案[终稿]

生物工程下游技术作业及答案[终稿]

生物工程下游技术作业及答案第三章1 凝聚:是指在电解质作用下,由于胶粒之间双电层排斥作用降低,电位下降,而使胶体体系不稳定的现象。

2 絮凝:是指在某些高分子絮凝剂存在下,基于桥架作用,使胶粒形成絮凝团的过程。

3 为有利于发酵液过滤可采用哪些方法来改变发酵液过滤特性?其简要机理如何?答:可通过以下几个方式:(1)降低液体粘度(加水稀释法和加热法);(2)调节pH;(3)凝聚与絮凝;(4)加入助滤剂;(5)加入反应剂。

4 杂蛋白是发酵液中主要杂质,常用的除去方法有哪些?答:沉淀法;变性法;吸附法。

第四章1 细胞破碎:是指选用物理、化学、酶或机械的方法来破坏细胞壁或细胞膜。

2 细胞破碎有哪些方法?简述他们的基本原理。

答:固体剪切法;液体剪切法;超声波法;其他方法。

3 高压匀浆法与球磨法比较?答:1、高压匀浆法操作参数少,易于确定,适于大规模操作,而球磨法操作参数多,一般凭经验估计,在大规模操作中,夹套冷却控温难度较大。

2、球磨机连续操作时兼具破碎和冷却双重功能,减少了产物失活的可能性,而高压匀浆机需配备换热器进行级间冷却。

3、球磨法破碎在适当条件下一次操作即可达到较高的破损率,而高压匀浆法往往需循环2-4次才行。

4、球磨机适合于各种微生物细胞的破碎,而高压匀浆机不适合丝状真菌及含有包含体的基因工程菌。

第六章1浓差极化:是指当溶剂透过膜,而溶质留在膜上,因而使膜面浓度增大,并高于主体中浓度的现象。

2 膜的污染:随着操作时间的增加,膜透过流速的迅速下降,溶质的截留率也明显下降,这一现象被称为膜的污染。

3 简要说明各种膜(超滤膜、微孔过滤膜和纳米过滤膜)的特点及用途?答:超滤膜:能截留相对分子质量500以上的高分子的膜,应用于大分子产品,主要是酶及蛋白类产品。

微孔过滤膜:主要用于分离流体中尺寸为0.1-10µm的微生物和微粒子,以达到净化、分离和浓缩的目的。

主要用于无菌液体的生产,反渗透及超过滤的前处理。

生物工程下游技术

生物工程下游技术

1.请描述生物工程下游技术得一般工艺流程,并分析各步可采用方法及其原理按生产过程分,下游技术工艺过程大致可分为4个阶段,即预处理、提取(初步分离)、精制(纯化)、成品制作。

发酵液→预处理→细胞分离→细胞破壁→碎片分离→提取→精制→成品制作加热过滤匀浆法离心沉淀(重)结晶浓缩调PH 离心研磨法双水相吸附离子交换干燥絮凝膜分离酶解法膜分离萃取色谱分离无菌加工超滤膜分离成型结晶(1)预处理与固液分离加热法:加热可降低液体黏度,只适用于产物对热较稳定得发酵液。

在适当得温度与受热时间下可使菌体或蛋白质凝聚形成较大颗粒得凝聚物,改善发酵液固液分离特性。

加热就是蛋白质变性凝固得有效方法。

调节PH法:PH直接影响发酵液中某些物质得电离度与电荷性质,调节PH可以改变菌体与蛋白质得带电性质,从而改变其过滤特性。

蛋白质属于两性电解质,两性电解质在溶液中得PH处于等电点时分子表面净电荷为零,导致赖以稳定得双电层及水化膜得削弱或破坏,分子间引力增加溶解度最小。

因此,调节溶液得PH,可使蛋白质溶解度下降而析出,这就是除去蛋白质得有效方法。

改变PH,还能使蛋白质变性凝固。

絮凝:在某些高分子絮凝剂得存在下。

基于桥架得作用,使胶粒形成絮凝团得过程。

(2)提取(初步分离)沉淀:在溶液中加入沉淀剂使溶质溶解度降低,生成无定形固体从溶液中析出得过程。

原理:沉淀分离就就是通过沉淀,在固液分相后,除去留在液相或沉积在固相中得非必要成分。

吸附:吸附就是利用吸附剂对液体或气体中某一组分具有选择性吸附得能力,使其富集在吸附剂表面得过程。

吸附得原理:固体内部分子所受分子间得作用力就是对称得,而固体表面分子所受力就是不对称得。

向内得一面受内部分子得作用力较大,而表面向外一面所受得作用力较小,因而当气体分子或溶液中溶质分子在运动过程中碰到固体表面时就会被吸引而停留在固体表面上。

萃取: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得两相之间分配系数得不同而使溶质得到纯化或浓缩得技术。

生物工程下游技术简答题

生物工程下游技术简答题

答案仅供参考1.从生物工程概念及学科分支着手,分析生物工程下游技术的概念。

生物工程是分子遗传学、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化学工程和能源学等各学科的结合,应用于医药、食品、农林、园艺、化工、冶金、采油、发酵罐新技术和新底物的环保等方面的工程技术;生物工程下游技术就是研究,应用和设计生物产品的提取、分离、纯化、精制及加工工艺,使其变为产品的一门学科。

2.谈谈生物工程下游技术课程主要研究哪些问题?在整个生物工程技术领域的地位如何?有何作用?研究生物工程产品的提取、分离、纯化、精制加工等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下游技术是生物制品产业化的必经之路和关键所在,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和成本。

作用是可以培养对生物产品的分离,纯化技术的掌控和应用能力,以及对生物物质提纯最佳方案的设计能力。

3.生物工程下游技术处理对象有哪些特点?目标物质浓度低、组分复杂、产物稳定性差、质量要求高(纯度、卫生和生物活性)4.原料中目的物的浓度与产品价格是否有关联?目的物浓度越低,产品的价格就越高5.提取步骤数及各步收率对总收率有何影响?提取步骤数越多,最终的总收率就越低6.通过查阅资料,介绍生物工程发展史。

第一阶段:古代酿造业,不存在下游技术一说,主要产品是酒、酱油、醋之类的发酵产品。

第二阶段:近代酿造业,可以进行过滤、蒸馏、精馏等简单的单元操作,主要产品是丙酮、丁醇等无活性的小分子物质。

第三阶段:可以进行目前大部分的化工单元操作,主要产品是抗生素、多糖、蛋白质等具有一定生物活性的大分子物质。

第四阶段:现代生物工业,可以进行各种新型分离技术(色谱、萃取等),主要产品是基因工程的高附加值产品。

7.介绍生物下游技术的一般流程,划分依据是什么?1.预处理(固体细胞与液体发酵液)2.提取(初步分离)3.精制(高度纯化)4.成品制作(最后加工,层析、电泳等)划分依据一般是分离产物的物相,分离物的大小,难度,方法等。

8.生物下游分离与化工分离有何区别?生物下游分离常无固定操作方法可循,生物材料组成非常复杂,分离操作步骤多,不易获得高收率,培养液(或发酵液)中所含目的物浓度很低,而杂质含量却很高,分离进程必须保护化合物的生理活性,生物活性成分离开生物体后,易变性、破坏,基因工程产品,一般要求在密封环境下操作。

生物工程下游技术

生物工程下游技术

5.
基因工程产品,生物安全(biosafety)问题

即要停止菌体扩散。
10
13· 4 生物技术下游加工过程的一般 流程和单元操作
13.4.1 —般工艺流程
1. 2. 3. 4.

培养液(发酵液)预
处理和固液分离
初步纯化(提取); 高度纯化(精制); 成品加工。 工艺过程决定于产
品的性质和要求达
到的纯度。
生物工艺学
第十三 章
生物工艺下游加工过程概论
1
主要内容

下游加工过程在生物技术中的地位
传统生化产品和基因工程产品回收方法的比较


生物技术下游加工过程的特点
生物技术下游加工过程的一般流程和单元操作 生物技术下游加工过程的发展趋向
2
13.1 下游加工过程在生物技术中的地位

下游加工过程:生物化工产品系通过微生物发酵
过程、酶反应过程或动植物细胞大量培养获得。 从上述发酵液、反应液或培养液中分离、精制有 关产品的过程称为下游加工过程(Down stream processing)。

化学工程的单元操作,但生物物质的特性有其特 殊要求
3
下游加工过程在生物技术中的地位

发酵生产中,分离和精制过程所需费用占成本很大部分。


杂质:当进行转移时,杂质不能或较少地随着转移,因而 能达到浓缩和提纯的目的。 二次萃取:有时一次转移并不能将杂质充分除去,例如红 霉素提炼采用二次萃取。
22

反应萃取法(Reactive extraction)

溶剂萃取法常遇到困难是分 配系数较低。
一种解决的方法是利用反应 萃取法(Reactive extraction) , 即利用一种溶剂(通常是有机 磷化合物或脂肪胺),能按一 定化学计量关系与生物物质 形成特异性的溶剂化键或离 子对化合物。

生物工程下游技术 重点

生物工程下游技术 重点

一、绪论1.生物下游加工过程的几个阶段:①预处理和固液分离;主要技术:过滤和离心②提取(初步分离);目的:除去与产物性质差异较大的杂质,为后道精制工序创造有利条件;技术:盐析法、有机溶剂沉淀、化学沉淀、大孔吸附树剂、膜分离技术③精制(高度纯化);目的:除去与产物性质差异较小的杂质;技术:色谱分离技术、结晶、重结晶④成品制作;喷雾干燥,气流干燥,沸腾干燥,冷冻干燥,结晶2.评价分离效果的重要参数浓缩率(m);回收率;纯度二、发酵液预处理和固液分离名解:凝聚:指在电解质作用下,由于胶粒之间双电层电排斥作用降低,电位下降,而使胶体体系不稳定的现象。

絮凝:指在某些高分子絮凝剂存在下,基于桥架作用,使胶粒形成较大絮凝团的过程。

1.改变发酵液过滤特征的方法物理化学方法:调酸(等电点)、热处理、电解质处理、添加絮凝剂、添加表面活性物质、添加反应剂、冷冻—解冻、添加助滤剂(——降低液体粘度(加热法、加水稀释法),调整PH,凝聚与絮凝,加入助滤剂,加入反应剂)2.发酵液的相对纯化⑴高价无机离子的除去方法①Ca2+—草酸、草酸钠,形成草酸钙沉淀(回收草酸)②Mg2+—三聚磷酸钠,形成三聚磷酸钠镁可溶性络合物③Fe2+—黄血盐,普鲁士兰沉淀⑵杂蛋白的去除方法①沉淀法:酸碱调节,使蛋白质与盐或离子形成沉淀。

②变性法:加热;大幅度调节PH值;加酒精、丙酮等有机溶剂或表面活性剂等。

③吸附法:吸附剂或沉淀剂吸附除去杂蛋白—活性炭、硅胶、氧化铝3.常用固液分离的方法⑴离心:在液相非均一系统中,利用离心力达到液-液、液-固、液-液-固分离的方法,统称为离心分离。

离心机种类:碟片式离心机、管式离心机、倾析式离心机⑵过滤:根据过滤机理,过滤操作可分为澄清过滤和滤饼过滤。

过滤机种类:板框压滤机、真空转鼓过滤机、硅藻土过滤机三、细细胞破碎的主要方法和适用对象,了解基本机理。

(见P65图)细胞破碎技术是指利用外力破坏细胞膜和细胞壁,使细胞内容物包括目的产物成分释放出来的技术。

生物工程下游技术

生物工程下游技术

生物工程的下游技术上游:菌种,基因工程,分子生物学,遗传学中游:微生物发酵工程,动植物细胞,海洋生物培养下游:生物分离工程生物下游加工过程是指目标产物的分离纯化过程,包括产物提取,产物浓缩,产物纯化,成品化。

生物反应器:生物反应器是利用酶或生物体(如微生物)所具有的生物功能,在体外进行生化反应的装置系统,是一种生物功能模拟机,如发酵罐、固定化酶或固定化细胞反应器等。

直接测定法细胞干重法:测量细胞浓度的最基本方法。

显微计数法:显微镜和血球计数器。

平板计数法:生理盐水稀释,记录菌斑。

浊度法:波长600-700nm范围测量。

微生物的浓度即菌体浓度的表示方法。

(g/l,kg/m3)间接测定法测定构成细胞的大分子物质来确定细胞浓度。

动物细胞形态成纤维细胞型;上皮细胞型;游走细胞型;多形性细胞型,均属于贴壁依赖型细胞,培养这类细胞时,常需贴附在支持物上生长。

但由于培养环境的变化,细胞形态常发生改变。

悬浮型细胞这类细胞常呈圆形,不贴附在支持物上,呈现悬浮状态生长。

如血液细胞,淋巴组织细胞及肿瘤细胞。

培养这类细胞也可采用微生物培养的方法进行悬浮物培养。

动物细胞培养的环境:温度、PH值、营养成分、溶氧、气体环境、渗透压以及其他因素。

固定化培养是既适用于贴壁依赖性细胞,又适用于非贴壁依赖性细胞的包埋培养方式,具有细胞生长密度高、抗剪切力和抗污染能力强等优点。

由于所培养的细胞的不同,固定化培养的方式也有不同,一般对于贴壁依赖性细胞通常采用胶原包埋,而对于非贴壁依赖性细胞则常用海藻酸钙包埋。

常用的细胞固定化的方法1、吸附:选择适当的条件,将细胞和支持物混合,细胞便贴附在支持物的表面。

2、共价贴附:细胞和支持物通过化学键结合,减少了细胞泄露。

3、离子/共价交联:如果用聚合物(聚氨等)处理细胞悬液,则会在细胞之间形成桥使之絮结。

4、包埋:此法步骤简单,条件温和,细胞和高聚物或单体混合,随着凝胶的形成,细胞嵌入到高聚物网络中。

生物工程下游技术

生物工程下游技术

生物工程下游技术课程名称:生物工程下游技术课程代码:6705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与特点生物工程下游技术这门课程适合于理工科专业生物工程专业进行学习。

本课程的内容更多的涉及到工业应用。

下游技术是关于由生物界自然产生的生物体或者由微生物菌体发酵的、动植物细胞组织培养的、酶反应、微生物转化等各类生物工业生产过程获得的生物原料,经提取分离、加工并精制目的成分,最终使其成为产品的技术,也称之下游工程或者下游加工过程,是生物技术产品产业化的必经之路。

目前所指的下游技术大多数属于“物质分离”范畴。

要紧研究的是物质分离的方法原理及有关的仪器设备。

生物工程下游技术这门课程涉及到物理,化学,生物化学,发酵工程,生物工程与设备等多门学科。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通过学习生物工程下游技术这门课程应掌握下列基本知识点:1.生物工程下游技术的研究对象与进展历程2.下游技术的理论基础3.发酵液预处理,微生物细胞破碎方法与设备4.溶剂萃取与浸取,超临界流体萃取,双水相萃取,反胶团萃取,膜分离过程,液膜分离,离子交换法,色谱法等要紧分离单元操作技术及分离过程的特点,工艺设计与设备选型通过学习熟悉各类分离方法的原理,适用范围,熟悉常用分离设备的操作,在实际应用中能够选择合适的分离方法对仪器进行操作达到分离的目的。

通过学习,具备对生物产品的分离、纯化技术的应用能力,及对生物物质提纯最佳方案的设计能力。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本课程的内容更多的涉及到工业应用。

下游技术对各类生物工业生产过程获得的生物原料,经提取分离、加工并精制目的成分,最终使其成为产品的技术。

在生物工程专业课程的学习中,是一门将生物工程上游技术应用到实际生产中所需要借助的手段。

《物理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等基础课是这门课程的基础,《微生物学》,《生物化学》,《酶工程》,《发酵工程》,《生物工程与设备》等专业课的知识也会运用到这门课程中,其后继课程有《发酵工厂设计》等。

生物工程下游技术

生物工程下游技术
5)化学渗透法:某些化学试剂如有机溶剂、变性剂、表面活性剂、变性剂等通过改变细胞壁或膜的通透性(渗透性),从而使胞内物质有选择地渗透出来.化学渗透法取决于化学试剂的类型以及细胞壁的结构与组成.
优点:(1)对产物释放具有一定选择性.(2)细胞外形保持完整,碎片少,浆液粘度低,易于固液分离和进一步提取.
优点:操作参数少,适合于大规模操作,
缺点:不适合于丝状真菌及含有包涵体的基因工程菌.破碎率较低,往往需循环2-4次才能达到较高的破碎率,容易引起产物的失活的可能性,需配备换热器进行级间冷却.
3)超声破碎法:通常采用的超声破碎机在15—25kHz的频率下操作.
优点:操作简便,液量损失少,适合实验室规模.
缺点:易引起温度的剧烈上升,在大规模操作中,声能传递和散热困难,产生的化学自由基团能使某些敏感性活性物质失活.
4)酶溶法:利用酶反应,分解破坏细胞壁上的特殊键,从而达到破壁的目的.
优点:选择性释放产物,条件温和,核酸泄漏量少,细胞外形完整.
不足:价格高,限制了大规模应用,通用性差,不同菌种需选择不同的酶,不易确定最佳的溶解条件;产物抑制的存在.
倾析式离心机靠离心力和螺旋的推进作用自动连续排渣,所以也称为螺旋卸料沉降离心机.特别适用于含固形物较多的悬浮液的分离.优点:操作连续;适应性强;应用范围广;结构紧凑和维修方便缺点:分离有数较小,不适用于细菌;酵母等微生物悬浮液的分离,液相澄清度也较差.
过滤:使悬浮液通过过滤介质,让液体通过,而把固体颗粒截留,从而达到固液分离的目的.
管式离心机:分离效率很高.用于液液分离和固液分离.当用于液液分离时为连续操作,而用于固液分离时则为间歇操作.适于微生物细胞;细胞碎片;细胞器;病毒;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分离.优点:设备简单,操作稳定,分离效率高.在生物工业中,特别适合于一般离心机难以分离而固形物含量<1%的发酵液的分离.缺点:生产能力较小,转速相对较低的管式离心机最大处理量也就是10m3/h,且不适用于固形物含量较高的发酵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工程下游技术生物工程下游技术的定义指从动植物与微生物的有机体或器官、生物工程产物(发酵液、培养液)及其生物化学产品中提取、分离、纯化有用物质的技术过程。

实质:是研究如何从混合物中把一种或几种物质分离出来的科学技术。

1.生化工程分离技术预处理结晶干燥离心法:离心过滤、离心沉降、超离心萃取法:有机溶剂、双水相、液膜、反胶团、超临界层析法:凝胶过滤层析、反相层析、亲和、疏水相互作用、聚焦、离子交换膜分离:微滤、超滤、反渗透、透析、电渗透2.生物物质常用的分离技术氨基酸:结晶和离子交换法蛋白质和多肽:离子交换层析、电泳糖类:吸附层析脂质:有机溶剂萃取、超临界流体萃取和层析抗生素:有机溶剂萃取、离子交换、结晶和吸附层析3. 生物分离方法的选择与评价原则:步聚少,次序合理,产品规格(注射,非注射),生产规模,物料组成,产品形式,产品稳定性,危害性,物性:溶解度、电荷、分子大小、功能团、稳定性、挥发性,废水处理4.浓缩率:浓缩程度一般用浓缩率(concentration factor)表达,是一个以浓缩为目的的分离过程的最重要指标。

浓缩率为m,mt=mx则目标产物未得到任何程度的分离纯化。

5.分离因子:分离因子又称分离系数。

产品中目标产物浓度越高,杂质浓度越低,则分离因子越大,分离效率越高。

6. 回收率:无论是以浓缩还是以分离为目的操作过程,目标产物均应以较大的比例回收, 回收率R:生物分离操作多为间歇过程(分批操作),若原料液和产品溶液的体积分别为VC和VP。

1 生物产品与普通化工产品分离过程有何不同?2 设计生物产品的分离工艺应考虑哪些因素?3 分离纯化的回收率与浓缩率如何计算?4 现代生物分离工程研究方向有哪些特点?5 分离纯化指标有哪些?简述pH对发酵液过滤特性的影响,并举例说明。

答:(1) pH直接影响发酵液中某些物质的电离程度和电荷性质,因此适当调节pH值可以改善发酵液的过滤特性。

(2)氨基酸和蛋白质在酸性条件下带正电,碱性条件下带负电,等电点时净电荷为零,两性物质在等电点下的溶解度最小,等电点沉淀法在生物工业分离中广泛使用。

(3)如味精生产,利用等电点沉淀法提取谷氨酸,一般蛋白质也在酸性范围达到等电点;膜分离中可通过调整pH 值改变易吸附分子的电荷性质,减少膜堵塞和膜污染;此外,细胞、细胞碎片及某些胶体物质等在特定pH下也可能趋于絮凝而成为较大颗粒,有利于过滤进行。

第二章1.预处理的目的:促进从悬浮液中分离固形物的速度,提高固液分离的效率:⑴改变发酵液的物理性质,包括增大悬浮液中固体粒子的尺寸,降低液体黏度。

⑵相对纯化,去除发酵液中的部分杂质(高价无机离子和杂蛋白质),以利于后续各步操作。

⑶尽可能使产物转入便于后处理的一相中(多数是液相);2.预处理的方法凝聚和絮凝加热法调节悬浮液的pH值杂蛋白的去处高价无机离子的去处助滤剂反应剂3凝聚与絮凝:.凝聚与絮凝处理过程就是将化学药剂预先投加到悬浮液中,改变细胞、菌体和蛋白质等胶体粒子的分散状态,破坏其稳定性,使其聚集起来,增大体积以便固液分离。

凝聚和絮凝技术常用于菌体细小而且黏度大的发酵液的预处理中。

凝聚和絮凝是两种方法,两个概念。

凝聚:指在投加的化学物质(铝、铁的盐类)作用下,胶体脱稳并使粒子相互聚集成1 mm 大小块状凝聚体的过程。

机理:1)中和粒子表面电荷2)消除双电层结构3)破坏水化膜胶体双电层结构发酵液中菌体表面带有负电荷,由于静电引力使溶液中反离子被吸附在其周围,在界面上形成了双电层。

正离子同时受到使它们均匀分布的热运动影响,具有离开胶粒表面的趋势。

两种相反作用力下,双电层分裂成两部:1)吸附层或stern层;2)扩散层。

扩散双电层的结构模型(Gouy-Chapman-Stern model)。

两种相反作用力下,双电层分裂成两部:1)吸附层或stern层;2)扩散层。

扩散双电层的结构模型(Gouy-Chapman-Stern model)。

絮凝:指使用絮凝剂(天然的和合成的大分子量聚电解质)将胶体粒子交联成网,形成10mm大小絮凝团的过程。

其中絮凝剂主要起架桥作用。

机理:架桥作用采用絮凝法可形成粗大的絮凝体,使发酵液较易分离。

人工合成有机高分子聚合物、天然有机高分子聚合物、无机高分子聚合物聚丙烯酰胺类絮凝剂的优点用量少,一般以mg/L计量;絮凝体粗大,分离效果好;絮凝速度快;种类多,适用范围广。

聚丙烯酰胺类絮凝剂的缺点:存在一定的毒性,特别是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用于食品和医药工业时应谨慎。

天然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具有无毒,易生物降解,原料来源广等优点。

天然有机高分子改性絮凝剂根据其原料来源不同可分为淀粉类、纤维素类、植物胶类和聚多糖类。

其中淀粉改性絮凝剂的研究开发最引人注目。

微生物絮凝剂是近年来研究和开发的新型絮凝剂,由微生物或其分泌物产生的具有絮凝细胞功能的代谢产物。

主要成分是糖蛋白、粘多糖、纤维素及核酸等高分子物质。

微生物絮凝剂和天然絮凝剂最大的优点是安全,无毒和不污染环境。

4.助滤剂:一种不可压缩的多孔微粒,菌体可吸附于助滤剂微粒上,降低了滤饼的可压缩性,减小了过滤阻力。

常用的助滤剂是硅藻土,其次是珍珠岩粉、活性炭、石英砂、石棉粉、纤维素等。

(1)粒度根据悬浮液中的颗粒和滤液的澄清度确定,一般颗粒较小的滤饼应采用细小的助滤剂。

(2)助滤剂的品种根据过滤介质选择助滤剂品种。

使用粗目滤网时易泄漏,可选择石棉粉、纤维素;采用细目滤布时,可使用细硅藻土;(3)用量间歇操作时,过滤介质表面预涂助滤剂,其厚度应不小于2mm。

连续过滤机中根据过滤速度确定。

使用硅藻土时,通常细粒为500g/m3,中等粒度700g/m3,粗粒700-1000g/m3。

5.反应剂:加入某些不影响目标产物的反应剂,可消除发酵液中的一些杂质对过滤的影响,从而提高过滤速度。

1)反应剂与某些可溶性盐类发生反应生成不溶性沉淀,生成的沉淀能防止菌丝体粘结,使菌丝具有块状结构,又能使蛋白质凝固,过滤性能上升,沉淀本身可作为助滤剂.如新生霉素发酵液中加入CaCl2和Na3PO4,生成Ca3(PO4)2沉淀。

2)发酵液中含有不溶性多糖物质时,用酶将其转化为单糖,以提高过滤速率。

如万古霉素用淀粉作培养基,发酵液过滤前加入%的淀粉酶,搅拌30min后,再加%硅藻土助滤剂,可提高过滤效率5倍。

6. 杂蛋白的去除方法沉淀法A 等电点沉淀法(isoelectric precipitation )蛋白质的等电点大都在酸性范围内~,调节发酵液的pH到蛋白质的等电点是除去蛋白质的有效方法。

B. 酸碱调节,使蛋白质与离子形成沉淀在酸性溶液中,蛋白质与一些阴离子形成沉淀,如三氯乙酸盐、水杨酸盐、苦味酸盐等;在碱性溶液中,蛋白质与一些阳离子形成沉淀,如Ag+、Cu2+、Zn2+、Fe3+等。

变性蛋白质从有规则的排列变成不规则结构的过程称为变性。

变性蛋白质溶解度较小。

加热,大幅度调节pH值,加酒精、丙酮等有机溶剂或表面活性剂等。

不足之处:加热法只适合于对热较稳定的目的产物;极端pH值也会导致某些目的产物失活,且要消耗大量酸碱;有机溶剂法通常只适用于所处理的液体数量较少的场合。

1.沉淀法主要包括盐析法,有机溶剂沉淀法,等电点沉淀法,结晶法等等。

2.按照一般的习惯,析出物为晶体时称为结晶,析出物为无定形固体则称为沉淀。

3.影响盐析的因素有:无机盐的种类、溶质(蛋白质等)种类的影响、蛋白质浓度的影响、温度的影响、pH的影响。

吸附法加入某些吸附剂或沉淀剂吸附杂蛋白质而除去。

四环类抗生素生产中,采用黄血盐和硫酸锌的协同作用生成亚铁氰化锌钾K2Zn3[Fe(CN)5]2的胶状沉淀来吸附蛋白质,利用此法除蛋白质已取得很好的效果。

在枯草杆菌发酵液中,常加入氯化钙和磷酸氢二钠,这两者本身生成庞大的凝胶,把蛋白质、菌体及其它不溶性粒子吸附并包裹在其中而除去,从而加快了过滤速度。

1 发酵液为何需要预处理?处理方法有哪些?其简要机理如何?2 凝集与絮凝过程有何区别?如何将两者结合使用?3 除去发酵液中杂蛋白常用方法有哪些?4 简述胶体双电层结构及稳定性机理?5 什么是助滤剂和反应剂?能列举1-3个应用的例子1. 盐析法:是利用各种生物分子在浓盐溶液中溶解度的差异,通过向溶液中引入一定数量的中性盐,使目的物或杂蛋白以沉淀析出,达到纯化目的的方法。

2. Ks盐析:在一定的pH和温度下改变离子强度(盐浓度)进行盐析,称作Ks盐析法。

Ks盐析法多用于提取液的前期分离工作。

3.β盐析:在一定离子强度下仅改变pH和温度进行盐析,称作β盐析法。

在分离的后期阶段,为了求得较好的分辨率,或者为了达到结晶的目的,有时应用β盐析法。

β盐析法由于溶质溶解度变化缓慢且变化幅度小,沉淀分辨率比K S盐析法好。

4.亲和沉淀: 利用亲和反应原理,将配基与可溶性的载体偶联后形成载体-配基复合物(亲和沉淀剂),该复合物可选择性地与蛋白质结合,在一定条件下沉淀出来。

四问答1.什么是盐析作用?盐析的原理是什么?答:盐析作用:向蛋白质溶液中逐渐加入中性盐,在高盐浓度时,蛋白质溶解度随之减小,发生了盐析作用。

产生盐析作用的一个原因是由于盐离子与蛋白质表面具相反电性的离子基团结合,形成离子对,因此盐离子部分中和了蛋白质的电性,使蛋白质分子之间电排斥作用减弱而能相互靠拢,聚集起来。

盐析作用的另一个原因是由于中性盐的亲水性比蛋白质大,盐离子在水中发生水化而使蛋白质脱去了水化膜,暴露出疏水区域,由于疏水区域的相互作用,使其沉淀。

2.如何选择盐析所用中性盐?(1)盐析作用要强。

一般来说多价阴离子的盐析作用强,有时多价阳离子反而使盐析作用降低。

(2)盐析用盐要有足够大的溶解度,且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应尽可能小。

这样便于获得高浓度盐溶液,有利于操作,尤其是在较低温度下的操作,不致造成盐结晶析出,影响盐析效果。

(3)盐析用盐在生物学上是惰性的,不致影响蛋白质等生物分子的活性,最好不引入给分离或测定带来麻烦的杂质。

(4)来源丰富、经济。

3.有机溶剂沉淀的原理是什么?答:亲水性有机溶剂加入溶液后降低了介质的介电常数,使溶质分子之间的静电引力增加,聚集形成沉淀;水溶性有机溶剂本身的水合作用降低了自由水的浓度,压缩了亲水溶质分子表面原有水化层的厚度,降低了它的亲水性,导致脱水凝集。

4.有机溶剂沉淀影响沉淀效果的因素有那些?答:(1)有机溶剂种类及用量(2)pH的影响(3)温度无机盐的含量(4)某些金属离子的助沉淀作用(5)样品浓度第三章1.影响发酵液固液分离的因素2.1)发酵液中悬浮离子的大小3.2)发酵液的黏度viscosity :4.固液分离速度通常与粘度成反比,粘度越大,固液分离越困难。

影响粘度的因素:5.菌体的种类和浓度(重要因素)6.培养液中蛋白质、核酸大量存在7.培养基成分8.此外,某些染菌发酵液,如染细菌,则粘度会增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