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角度、长度和面积的计算综合题(含答案)
初中八年级数学第11、12章综合题
第11、12章综合题一、各类证明题1、如图,已知∠B=∠C=90°,M是BC的中点,DM平分∠ADC。
求证(1)AM平分∠DAB;(2)D M⊥AM2、如图,李伯伯承包了一块四边形的土地ABCD,他让小亮帮他测量一下这块地的面积。
先量得AC的长为120米,BC的长为60米,BD的长为240米。
当要测量AD的长度时,小亮说:“不用量了,我已经测得BA恰好平分∠CAB,公路AC和BC是互相垂直的,有了这些条件,就能求出这块土地的面积了。
”小亮说得对吗?你会计算这块土地的面积吗?3、如图,已知E是正方形ABCD的边CD的中点,点F在边BC上,且∠DAE=∠FAE,求证:AF=AD+CF4、如图,已知A C∥BD,EA、EB分别平分∠CAB和∠DBA,CD过E点,求证:AB=AC+BD5、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C平分∠DAB,若AB>AD,DC=BC。
求证:∠B+∠D=180°6、如图,已知△ABC中,AC=BC,∠ACB=90°,BD平分∠ABC,求证:AB=BC+CD7、如图,在△ABC 中,∠ACB=2∠B ,∠1=∠2。
求证:AB=AC+CD8、已知A(a ,b)和(c ,d)关于y 轴对称,试求d b c a 233++9、如图,所有正方形的中心均在坐标原点,且各边与x 轴或y 轴平行.从内到外,它们的边长依次为2,4,6,8,…,顶点依次用A1,A2,A3,A4,…表示,则顶点A55的坐标是 ( )10、如图,在等边△ABC 中,AC=9,点O 在AC 上,且AO=3,点P 是AB 上一动点,连接OP ,将线段OP 绕点O 逆时针转60°,得到线段OD ,要使D 恰好落在BC 上,则AP 的长是( )A 、4B 、5C 、6D 、811、(1)如图1,点O 是线段AD 的中点,分别以AO 和DO 为边在线段AD 的同侧作等边三角形OAB 和等边三角形OCD ,连接AC 和BD ,相交于点E ,连接BC .求∠AEB 的大小;(2)如图2,△OAB 固定不动,保持△OCD 的形状和大小不变,将△OCD 绕点O 旋转(△OAB 和△OCD 不能重叠),求∠AEB 的大小。
初中数学教案解线段与角度的计算题
初中数学教案解线段与角度的计算题初中数学教案教学内容:解线段与角度的计算题导入:在数学中,我们常常会遇到需要计算线段长度和角度大小的问题。
解决这类问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几何知识,并提高我们的计算能力。
在本节课中,我们将学习如何解决线段与角度的计算题。
一、线段的计算题1. 求线段的长度线段的长度可以通过两点的坐标计算得出。
假设有两点A(x₁, y₁)和B(x₂, y₂),则线段AB的长度为√[(x₂-x₁)²+(y₂-y₁)²]。
根据这个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线段的长度。
示例题:已知点A(2,3)和点B(5,7),求线段AB的长度。
解析:根据线段长度的计算公式,我们可以代入点A和点B的坐标进行计算。
线段AB的长度为√[(5-2)²+(7-3)²] = √(3²+4²) = √(9+16) = √25 = 5。
解答:线段AB的长度为5。
2. 已知线段长度,求坐标有时候我们已知线段的长度,需要求出两点的坐标。
我们可以使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进行计算。
对于知道线段长度为d的情况,我们可以构造以一点为中心,d为半径的圆与已知点A相交得到两个解,其中只有一个解为B点。
示例题:已知点A(2,3)和线段AB的长度为5,求点B的坐标。
解析:我们可以构造一圆心为A,半径为5的圆,并与点A相交得到两个解。
根据勾股定理逆定理,我们可以求出点B的坐标。
解答:点B的坐标为(5,7)和(5,-1)。
二、角度的计算题1. 求角度的度数角度的度数是指两条射线之间的夹角,以度为单位进行计算。
我们可以通过几何知识或者三角函数来求解角度的度数。
示例题:已知射线OA和射线OB形成的角为α,求角α的度数。
解析:我们可以利用几何知识,通过角度的度数来计算。
解答:角α的度数为x度。
2. 求角度的弧度角度的弧度是指角度对应的圆心角所对应的弧长与半径的比值,用弧度作为单位进行计算。
我们可以通过弧度与度数之间的关系进行换算。
习题范例初中数学中的三角形面积计算题
习题范例初中数学中的三角形面积计算题数学是一门抽象而精确的学科,而在初中数学中,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是一个基础但又非常重要的内容。
本文将以习题范例的形式,详细介绍初中数学中的三角形面积计算题,并提供解题思路与方法。
题目一:已知三角形ABC的底边AB长度为8cm,高为6cm,求其面积。
解题思路: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为:面积 = 底边长度 ×高 ÷ 2。
根据已知条件可直接应用此公式进行计算。
解题步骤:1. 将已知条件代入面积计算公式。
面积 = 8cm × 6cm ÷ 22. 进行数值计算。
面积 = 48cm²因此,三角形ABC的面积为48cm²。
题目二:已知三角形DEF的三边长分别为5cm、6cm和7cm,求其面积。
解题思路:根据已知三边长,我们可以应用海伦公式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解题步骤:1. 计算半周长。
半周长 = (5cm + 6cm + 7cm) ÷ 2 = 9cm2. 应用海伦公式计算面积。
面积= √[9cm × (9cm - 5cm) × (9cm - 6cm) × (9cm - 7cm)]= √[9cm × 4cm × 3cm × 2cm]= √[216cm²]≈ 14.7cm²因此,三角形DEF的面积约为14.7cm²。
题目三:已知三角形GHI的一个角为45度,另外两边长度分别为4cm和5cm,求其面积。
解题思路:根据已知的角度和两边长度,我们可以利用正弦函数来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解题步骤:1. 将已知条件转化为直角三角形。
由于一个角为45度,且另外两边长度已知,可以构造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度为5cm,直角边长度为4cm。
2. 计算直角三角形的面积。
面积 = 直角边长度 ×直角边长度 ÷ 2= 4cm × 4cm ÷ 2= 8cm²3. 由于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两个直角边长度相等,所以该三角形的面积为直角三角形面积的一半。
中考代数几何-综合题
中考代数几何综合题代几综合题是初中数学中覆盖面最广、综合性最强的题型.近几年的中考压轴题多以代几综合题的形式出现.解代几综合题一般可分为“认真审题、理解题意;探求解题思路;正确解答”三个步骤,解代几综合题必须要有科学的分析问题的方法.数学思想是解代几综合题的灵魂,要善于挖掘代几综合题中所隐含的重要的转化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方程(不等式)的思想等,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这是学习解代几综合题的关键.题型一般分为:(1)方程与几何综合的问题;(2)函数与几何综合的问题;(3)动态几何中的函数问题;(4)直角坐标系中的几何问题;(5)几何图形中的探究、归纳、猜想与证明问题.题型特点:一是以几何图形为载体,通过线段、角等图形寻找各元素之间的数量关系,建立代数方程或函数模型求解;二是把数量关系与几何图形建立联系,使之直观化、形象化,从函数关系中点与线的位置、方程根的情况得出图形中的几何关系.以形导数,由数思形,从而寻找出解题捷径. 解代几综合题要灵活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进行数与形之间的相互转化,关键是要从题目中寻找这两部分知识的结合点,从而发现解题的突破口.方法点拨方程与几何综合问题是中考试题中常见的中档题,主要以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根与系数的关系为背景,结合代数式的恒等变形、解方程(组)、解不等式(组)、函数等知识.其基本形式有:求代数式的值、求参数的值或取值范围、与方程有关的代数式的证明.函数型综合题主要有:几何与函数结合型、坐标与几何、方程与函数结合型问题,是各地中考试题中的热点题型.主要是以函数为主线,建立函数的图象,结合函数的性质、方程等解题.解题时要注意函数的图象信息与方程的代数信息的相互转化.例如函数图象与x 轴交点的横坐标即为相应方程的根;点在函数图象上即点的坐标满足函数的解析式等.函数是初中数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更是中考命题的主要考查对象,由于这类题型能较好地考查学生的函数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转化思想,能较全面地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有较好的区分度,因此是各地中考的热点题型.几何综合题考查知识点多、条件隐晦,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数学知识、数学方法有较强的驾驭能力,并有较强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1.几何型综合题,常以相似形与圆的知识为考查重点,并贯穿其他几何、代数、三角等知识,以证明、计算等题型出现.2.几何计算是以几何推理为基础的几何量的计算,主要有线段和弧长的计算,角的计算,三角函数值的计算,以及各种图形面积的计算等.3.几何论证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应用所学几何知识的能力.4.解几何综合题应注意以下几点:(1)注意数形结合,多角度、全方位观察图形,挖掘隐含条件,寻找数量关系和相等关系;(2)注意推理和计算相结合,力求解题过程的规范化;(3)注意掌握常规的证题思路,常规的辅助线作法;(4)注意灵活地运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类型一、方程与几何综合的问题1.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A=90°,AB=7,AD=2,BC=3.问:线段AB上是否存在点P,使得以P、A、D为顶点的三角形与以P、B、C为顶点的三角形相似?若存在,这样的总共有几个?并求出AP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思路点拨】由于以P、A、D为顶点的三角形与以P、B、C为顶点的三角形相似时的对应点不能确定,故应分两种情况讨论.【答案与解析】解:存在.∵AD∥BC,∠A=90°,∴∠B=90°,当△PAD∽△PBC时,∵AD=2,BC=3,设AP=x,PB=7-x,则∴.①当△ADP∽△BPC时,AD=2,BC=3,设设AP=x,PB=7-x,则∴AP=1或AP=6.②由①②可知,P点距离A点有三个位置:,AP=1,AP=6.【总结升华】本题考查的是相似三角形的判定,解答此题时要注意分类讨论,不要漏解.【变式】有一张矩形纸片ABCD,已知AB=2,AD=5.把这张纸片折叠,使点A落在边BC上的点E处,折痕为MN,MN交AB于M,交AD于N.(1)若BE=,试画出折痕MN的位置,并求这时AM的长;(2)点E在BC上运动时,设BE=x,AN=y,试求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x 的取值范围;(3)连接DE,是否存在这样的点E,使得△AME与△DNE相似?若存在,请求出这时BE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答案】(1)画出正确的图形.(折痕MN必须与AB、AD相交).设AM=t,则ME=t,MB=2-t,由BM2+BE2=ME2,得t=,即AM=.(2)如图(a),∵BE=x,设BM=a,则a2+x2=(2-a)2,a2+x2=4-4a+a2,∴a=,AM=2-BM=2-=.由△AMN∽△BEA,得,∴y=,∵0<x≤2,0<y≤5,x的取值范围为:,故x=1.(3)如图(b),若△AME与△DNE相似,不难得∠DNE=∠AME.又∵AM=ME,∴DN=NE=NA=,∴=解得:x=1或x=4.又∵,故x=1.或者由∠DEN=∠AEM,得∠AED=90°,推出△ABE∽△ECD,从而得BE=1类型二、函数与几何综合问题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从原点O出发,沿x轴向右以每秒1个单位长的速度运动t(t>0)秒,抛物线y=x2+bx+c经过点O和点P.已知矩形ABCD的三个顶点为A (1,0)、B(1,-5)、D(4,0).⑴求c、b(可以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⑵当t>1时,抛物线与线段AB交于点M.在点P的运动过程中,你认为∠AMP的大小是否会变化?若变化,说明理由;若不变,求出∠AMP的值;⑶在矩形ABCD的内部(不含边界),把横、纵坐标都是整数的点称为“好点”.若抛物线将这些“好点”分成数量相等的两部分,请直接写出t的取值范围.答案与解析【思路点拨】(1)由抛物线y=x2+bx+c经过点O和点P,将点O与P的坐标代入方程即可求得c,b;(2)当x=1时,y=1-t,求得M的坐标,则可求得∠AMP的度数;(3)根据图形,可直接求得答案.【答案与解析】解:(1)把x=0,y=0代入y=x2+bx+c,得c=0,再把x=t,y=0代入y=x2+bx,得t2+bt=0,∵t>0,∴b=-t;(2)不变.∵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tx,且M的横坐标为1,∴当x=1时,y=1-t,∴M(1,1-t),∴AM=|1-t|=t-1,∵OP=t,∴AP=t-1,∴AM=AP,∵∠PAM=90°,∴∠AMP=45°;(3)<t<.①左边4个好点在抛物线上方,右边4个好点在抛物线下方:无解;②左边3个好点在抛物线上方,右边3个好点在抛物线下方:则有 -4<y2<-3,-2<y3<-1,即-4<4-2t<-3,-2<9-3t<-1,∴<t<4且<t<,解得<t<;③左边2个好点在抛物线上方,右边2个好点在抛物线下方:无解;④左边1个好点在抛物线上方,右边1个好点在抛物线下方:无解;⑤左边0个好点在抛物线上方,右边0个好点在抛物线下方:无解;综上所述, t的取值范围是:<t<.【总结升华】此题考查了二次函数与点的关系.此题综合性很强,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是注意数形结合与方程思想的应用类型三、动态几何中的函数问题3.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二次函数的图像与轴交于,与轴交于A、B两点,点B的坐标为(1)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及顶点D的坐标;(2)点M是第二象限内抛物线上的一动点,若直线OM把四边形ACDB分成面积为1:2的两部分,求出此时点的坐标;(3)点P是第二象限内抛物线上的一动点,问:点P在何处时△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是多少?并求出此时点P的坐标.答案与解析举一反三【思路点拨】(1)抛物线的解析式中只有两个待定系数,因此只需将点B、C的坐标代入其中求解即可.(2)先画出相关图示,连接OD后发现:S△OBD:S四边形ACDB=2:3,因此直线OM必须经过线段BD才有可能符合题干的要求;设直线OM与线段BD的交点为E,根据题干可知:△OBE、多边形OEDCA的面积比应该是1:2或2:1,即△OBE的面积是四边形ACDB面积的,所以先求出四边形ABDC的面积,进而得到△OBE的面积后,可确定点E的坐标,首先求出直线OE(即直线OM)的解析式,联立抛物线的解析式后即可确定点M的坐标(注意点M的位置).(3)此题必须先得到关于△CPB面积的函数表达式,然后根据函数的性质来求出△CPB 的面积最大值以及对应的点P坐标;通过图示可发现,△CPB的面积可由四边形OCPB的面积减去△OCB的面积求得,首先设出点P的坐标,四边形OCPB的面积可由△OCP、△OPB的面积和得出.【答案与解析】解:(1)由题意,得:解得:所以,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顶点D的坐标为(-1,4).(2)画图由A、B、C、D四点的坐标,易求四边形ACDB的面积为9.直线BD的解析式为y=2x+6.设直线OM与直线BD 交于点E,则△OBE的面积可以为3或6.①当时,如图,易得E点坐标(-2,-2),直线OE的解析式为y=-x.设M 点坐标(x,-x),∴②当时,同理可得M点坐标.∴ M 点坐标为(-1,4).(3)如图,连接,设P点的坐标为,∵点P在抛物线上,∴,∴∵,∴当时,. △的面积有最大值∴当点P的坐标为时,△的面积有最大值,且最大值为【总结升华】此题主要考查了二次函数解析式的确定、图形面积的解法以及二次函数的应用等知识;(2)问中,一定先要探究一下点M的位置,以免出现漏解的情况.【变式】如图所示,四边形OABC是矩形,点A、C的坐标分别为(3,0),(0,1),点D是线段BC上的动点(与端点B、C不重合),过点D作直线=-+交折线OAB 于点E.(1)记△ODE的面积为S,求S与的函数关系式;(2)当点E在线段OA上时,若矩形OABC关于直线DE的对称图形为四边形OA1B1C1,试探究OA1B1C1与矩形OABC的重叠部分的面积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求出该重叠部分的面积;若改变,请说明理由.【答案】(1)由题意得B(3,1).若直线经过点A(3,0)时,则b=若直线经过点B(3,1)时,则b=若直线经过点C(0,1)时,则b=1.①若直线与折线OAB的交点在OA上时,即1<b≤,如图1,此时点E(2b,0).∴S=OE·CO=×2b×1=b.②若直线与折线OAB的交点在BA上时,即<b<,如图2,此时点E(3,),D(2b-2,1).∴S=S矩-(S△OCD+S△OAE +S△DBE )=3-[(2b-1)×1+×(5-2b)•()+×3()](2)如图3,设O1A1与CB相交于点M,C1B1与OA相交于点N,则矩形O1A1B1C1与矩形OABC的重叠部分的面积即为四边形DNEM的面积.由题意知,DM∥NE,DN∥ME,∴四边形DNEM为平行四边形,根据轴对称知,∠MED=∠NED,又∠MDE=∠NED,∴∠MED=∠MDE,MD=ME,∴平行四边形DNEM为菱形.过点D作DH⊥OA,垂足为H,设菱形DNEM的边长为a,由题可知,D(2b-2,1),E(2b,0),∴DH=1,HE=2b-(2b-2)=2,∴HN=HE-NE=2-a,则在Rt△DHM中,由勾股定理知:,∴a=.∴S四边形DNEM=NE·DH=.∴矩形OA1B1C1与矩形OABC的重叠部分的面积不发生变化,面积始终为.类型四、直角坐标系中的几何问题4. 如图所示,以矩形OABC的顶点O为原点,OA所在的直线为x轴,OC所在的直线为y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已知OA=3,OC=2,点E是AB的中点,在OA上取一点D,将△BDA沿BD翻折,使点A落在BC边上的点F处.(1)直接写出点E、F的坐标;(2)设顶点为F的抛物线交y轴正半轴于点P,且以点E、F、P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求该抛物线的解析式;(3)在x轴、y轴上是否分别存在点M、N,使得四边形MNFE的周长最小?如果存在,求出周长的最小值;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答案与解析【思路点拨】(1)由轴对称的性质,可知∠FBD=∠ABD,FB=AB,可得四边形ABFD是正方形,则可求点E、F的坐标;(2)已知抛物线的顶点,则可用顶点式设抛物线的解析式. 因为以点E、F、P为顶点的等腰三角形没有给明顶角的顶点,而顶角和底边都是唯一的,所以要抓住谁是顶角的顶点进行分类,可分别以E、F、P为顶角顶点;(3)求周长的最小值需转化为利用轴对称的性质求解.【答案与解析】解:(1)E(3,1);F(1,2);(2)连结EF,在Rt△EBF中,∠B=90°,∴EF=.设点P的坐标为(0,n),n>0,∵顶点F(1,2), ∴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a(x-1)2+2,(a≠0).①如图1,当EF=PF时,EF2=PF2,∴12+(n-2)2=5,解得n1=0(舍去),n2=4.∴P(0,4),∴4=a(0-1)2+2,解得a=2,∴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2(x-1)2+2.②如图2,当EP=FP时,EP2=FP2,∴(2-n)2+1=(1-n)2+9,解得n=-(舍去)③当EF=EP时,EP=<3,这种情况不存在.综上所述,符合条件的抛物线为y=2(x-1)2+2.(3)存在点M、N,使得四边形MNFE的周长最小.如图3,作点E关于x轴的对称点E′,作点F关于y轴的对称点F′,连结E′F′,分别与x轴、y轴交于点M、N,则点M、N就是所求. 连结NF、ME.∴E′(3,-1)、F′(-1,2),NF=NF′,ME=ME′. ∴BF′=4,BE′=3.∴FN+NM+ME=F′N+NM+ME′=F′E′==5.又∵EF=,∴FN+MN+ME+EF=5+,此时四边形MNFE的周长最小值为5+.【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平面直角坐标系、等腰直角三角形、抛物线解析式的求法、利用轴对称求最短距离以及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 分类讨论的思想要依据一定的标准,对问题分类、求解,要特别注意分类原则是不重不漏,最简分类常见的依据是:一是依据概念分类,如判断直角三角形时明确哪个角可以是直角,两个三角形相似时分清哪两条边是对应边;二是依运动变化的图形中的分界点进行分类,如一个图形在运动过程中,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部分可以是三角形,也可以是四边形、五边形等. 几何与函数的综合题是中考常见的压轴题型,解决这类问题主要分为两步:一是利用线段的长确定出几何图形中各点的坐标;二是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关系式.类型五、几何图形中的探究、归纳、猜想与证明问题5. 如图所示,以等腰三角形AOB的斜边为直角边向外作第2个等腰直角三角形ABA,再以等腰直角三角形ABA的斜边为直角边向外作第3个等腰直角三角形A BB,……,如此作下去,若OA=OB=1,则第n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面积S= ________(n为正整数).答案与解析举一反三【思路点拨】本题要先根据已知的条件求出S1、S2的值,然后通过这两个面积的求解过程得出一般性的规律,进而可得出S n的表达式.【答案与解析】根据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得S1=;根据勾股定理,得:AB=,则S2=1=20;A1B=2,则S3=21,依此类推,发现:=.【总结升华】本题要先从简单的例子入手得出一般化的结论,然后根据得出的规律去求特定的值.【变式】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求 3+32+33+…+3100的值.解:令 S=3+32+33+…+3100(1),将等式两边提示乘以3得到:3S=32+33+34+…+3101(2),(2)-(1)得到:2S=3101-3∴S=∴3+32+33+ (3100)问题:(1)2+22+…+22011的值为__________________;(直接写出结果)(2)求4+12+36+…+4×350的值;(3)如图,在等腰Rt△OAB中,OA=AB=1,以斜边OB为腰作第二个等腰Rt△OBC,再以斜边OC为腰作第三个等腰Rt△OCD,如此下去…一直作图到第8个图形为止.求所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所有斜边之和.(直接写出结果).答案与解析【答案】解:(1)22012-2.(2)令S=4+12+36+…+4×350①,将等式两边提示乘以3得到:3S=12+36+108+…+4×351②,②-①得到:2S=4×341-4∴S=2×351-2∴4+12+36+…+4×350=2×351-2.(3).一、选择题1. 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2, 将长为2的线段QF的两端放在正方形相邻的两边上同时滑动.如果点Q从点A出发,沿图中所示方向按滑动到点A为止,同时点F从点B出发,沿图中所示方向按滑动到点B为止那么在这个过程中线段QF的中点M所经过的路线围成的图形的面积为()A. 2B. 4-C.D.2. 如图,夜晚,小亮从点A经过路灯C的正下方沿直线走到点B,他的影长y随他与点A之间的距离x的变化而变化,那么表示y与x之间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为()二、填空题3.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的坐标为(4,0),点B的坐标为(4,10),点C在y轴上,且△ABC是直角三角形,则满足条件的C点的坐标为______________.4. 如图,(n+1)个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有一条边在同一直线上,设△B2D1C1的面积为S1,△B3D2C2的面积为S2,…,△B n+1D n C n的面积为S n,则S2=______________;S n=__________________(用含的式子表示).三、解答题5. 如图,在Rt△ABC中,∠C=90°,AC=4cm,BC=5cm,点D在BC上,且CD=3cm,现有两个动点P,Q分别从点A和点B同时出发,其中点P以1厘米/秒的速度沿AC向终点C运动;点Q以1.25厘米/秒的速度沿BC向终点C运动.过点P作PE∥BC交AD于点E,连接EQ.设动点运动时间为t秒(t>0).(1)连接DP,经过1秒后,四边形EQDP能够成为平行四边形吗?请说明理由;(2)连接PQ,在运动过程中,不论t取何值时,总有线段PQ与线段AB平行.为什么?(3)当t为何值时,△EDQ为直角三角形.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OABC是梯形,OA∥BC,点A的坐标为(6,0),点B的坐标为(3,4),点C在y轴的正半轴上.动点M在OA上运动,从O点出发到A点;动点N在AB上运动,从A点出发到B点.两个动点同时出发,速度都是每秒1个单位长度,当其中一个点到达终点时,另一个点也随即停止,设两个点的运动时间为t(秒)(1)求线段AB的长;当t为何值时,MN∥OC?(2)设△CMN的面积为S,求S与t之间的函数解析式,并指出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S是否有最小值?若有最小值,最小值是多少?7. 条件:如下图,A、B是直线l同旁的两个定点.问题:在直线l上确定一点P,使PA+PB的值最小.方法:作点A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A′,连接A′B交l于点P,则PA+PB=A′B的值最小(不必证明).模型应用:(1)如图1,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2,E为AB的中点,P是AC上一动点.连接BD,由正方形对称性可知,B与D关于直线AC对称.连接ED交AC于P,则PB+PE的最小值是______;(2)如图2,⊙O的半径为2,点A、B、C在⊙O上,OA⊥OB,∠AOC=60°,P是OB上一动点,求PA+PC的最小值;(3)如图3,∠AOB=45°,P是∠AOB内一点,PO=10,Q、R分别是OA、OB上的动点,求△PQR周长的最小值.8. 如图,四边形OABC是一张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矩形纸片,O为原点,点A在x 轴上,点C在y轴上,OA=15,OC=9,在AB上取一点M,使得△CBM沿CM翻折后,点B落在x轴上,记作N点.(1)求N点、M点的坐标;(2)将抛物线y=x2﹣36向右平移a(0<a<10)个单位后,得到抛物线l,l经过点N,求抛物线l的解析式;(3)①抛物线l的对称轴上存在点P,使得P点到M、N两点的距离之差最大,求P 点的坐标;②若点D是线段OC上的一个动点(不与O、C重合),过点D作DE∥OA交CN于E,设CD的长为m,△PDE的面积为S,求S与m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说明S是否存在最大值?若存在,请求出最大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9. 如图,直线y=kx﹣1与x轴、y轴分别交于B、C两点,tan∠OCB=.(1)求B点的坐标和k的值;(2)若点A(x,y)是第一象限内的直线y=kx﹣1上的一个动点.当点A运动过程中,试写出△AOB的面积S与x的函数关系式;(3)探索:在(2)的条件下:①当点A运动到什么位置时,△AOB的面积是;②在①成立的情况下,x轴上是否存在一点P,使△POA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写出满足条件的所有P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0. 如图,已知抛物线y=ax2+bx+3经过点B(-1,0)、C(3,0),交y轴于点A,将线段OB绕点O顺时针旋转90°,点B的对应点为点M,过点A的直线与x轴交于点D(4,0).直角梯形EFGH的上底EF与线段CD重合∠FEH=90°,EF∥HG,EF=EH=1.直角梯形EFGH从点D开始,沿射线DA方向匀速运动,运动的速度为1个长度单位/秒,在运动过程中腰FG与直线AD始终重合,设运动时间为t秒.(1)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2)当t为何值时,以M、O、H、E为顶点的四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3)作点A关于抛物线对称轴的对称点A′,直线HG与对称轴交于点K,当t为何值时,以A、A′、G、K为顶点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请直接写出符合条件的t值.11. 如图,已知等边三角形ABC中,点D,E,F分别为边AB,AC,BC的中点,M 为直线BC上一动点,△DMN为等边三角形(点M的位置改变时,△DMN也随之整体移动).(1)如图①,当点M在点B左侧时,请你判断EN与MF有怎样的数量关系?点F是否在直线NE上?请直接写出结论,不必证明或说明理由;(2)如图②,当点M在BC上时,其它条件不变,(1)的结论中EN与MF的数量关系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利用图2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3)若点M在点C右侧时,请你在图③中画出相应的图形,并判断(1)的结论中EN 与MF的数量关系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直接写出结论,不必证明或说明理由.【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1.【答案】B.2.【答案】A.三、填空题3.【答案】(0,0),(0,10),(0,2),(0,8)4.【答案】;;【解析】由于各三角形为等边三角形,且各边长为2,过各三角形的顶点B1、B2、B3…向对边作垂线,垂足为M1、M2、M3∵△AB1C1是等边三角形,∴AD1=AC1.sin60°=2×=,∵△B1C1B2也是等边三角形,∴C1B1是∠AC1B2的角平分线,∴AD1=B2D1=,故S1=S△B2C1A﹣S△AC1D1=×2×﹣×2×=;S2=S△B3C2A﹣S△AC2D2=×4×﹣×4×=;作AB∥B1C1,使AB=AB1,连接BB1,则B2,B3,…B n在一条直线上.∵B n C n∥AB,∴==,∴B n D n=.AD=,则D n C n=2﹣B n D n=2﹣=.△B n C n B n+1是边长是2的等边三角形,因而面积是:.△B n+1D n C n面积为S n=.=.=.即第n个图形的面积S n=.三、解答题5.【答案与解析】解:(1)能,如图1,∵点P以1厘米/秒的速度沿AC向终点C运动,点Q以1.25厘米/秒的速度沿BC向终点C运动,t=1秒∴AP=1,BQ=1.25,∵AC=4,BC=5,点D在BC上,CD=3,∴PC=AC-AP=4-1=3,QD=BC-BQ-CD=5-1.25-3=0.75,∵PE∥BC,解得PE=0.75,∵PE∥BC,PE=QD,∴四边形EQDP是平行四边形;(2)如图2,∵点P以1厘米/秒的速度沿AC向终点C运动,点Q以1.25厘米/秒的速度沿BC向终点C运动,∴PC=AC-AP=4-t,QC=BC-BQ=5-1.25t,∴∴PQ∥AB;(3)分两种情况讨论:①如图3,当∠EQD=90°时,显然有EQ=PC=4-t,又∵EQ∥AC,∴△EDQ∽△ADC∴,∵BC=5,CD=3,∴BD=2,∴DQ=1.25t-2,∴解得t=2.5(秒);②如图4,当∠QED=90°时,作EM⊥BC于M,CN⊥AD于N,则EM=PC=4-t,在Rt△ACD中,∵AC=4,CD=3,∴AD=,∵∠CDA=∠EDQ,∠QED=∠C=90°,∴△EDQ∽△CDA,∴t=3.1(秒).综上所述,当t=2.5秒或t=3.1秒时,△EDQ为直角三角形.6.【答案与解析】解:(1)过点B作BD⊥OA于点D,则四边形CODB是矩形,BD=CO=4,OD=CB=3,DA=3在Rt△ABD中,.当时,,,.∵,,∴,即(秒).(2)过点作轴于点,交的延长线于点,∵,∴,.即,.,.,∴.即().由,得.∴当时,S有最小值,且7.【答案与解析】解:(1)∵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C垂直平分BD,∴PB=PD,由题意易得:PB+PE=PD+PE=DE,在△ADE中,根据勾股定理得,DE=;(2)作A关于OB的对称点A′,连接A′C,交OB于P,PA+PC的最小值即为A′C的长,∵∠AOC=60°∴∠A′OC=120°作OD⊥A′C于D,则∠A′OD=60°∵OA′=OA=2∴A′D=∴;(3)分别作点P关于OA、OB的对称点M、N,连接OM、ON、MN,MN交OA、OB于点Q、R,连接PR、PQ,此时△PQR周长的最小值等于MN.由轴对称性质可得,OM=ON=OP=10,∠MOA=∠POA,∠NOB=∠POB,∴∠MON=2∠AOB=2×45°=90°,在Rt△MON中,MN===10.即△PQR周长的最小值等于10.8.【答案与解析】解:(1)∵CN=CB=15,OC=9,∴ON==12,∴N(12,0);又∵AN=OA﹣ON=15﹣12=3,设AM=x∴32+x2=(9﹣x)2,∴x=4,M(15,4);(2)解法一:设抛物线l为y=(x﹣a)2﹣36则(12﹣a)2=36∴a1=6或a2=18(舍去)∴抛物线l:y=(x﹣6)2﹣36解法二:∵x2﹣36=0,∴x1=﹣6,x2=6;∴y=x2﹣36与x轴的交点为(﹣6,0)或(6,0)由题意知,交点(6,0)向右平移6个单位到N点,所以y=x2﹣36向右平移6个单位得到抛物线l:y=(x﹣6)2﹣36;(3)①由“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知:P点是直线MN与对称轴x=6的交点,设直线MN的解析式为y=kx+b,则,解得,∴y=x﹣16,∴P(6,﹣8);②∵DE∥OA,∴△CDE∽△CON,∴;∴S=∵a=﹣<0,开口向下,又m=﹣∴S有最大值,且S最大=﹣.9.【答案与解析】解:(1)∵y=kx﹣1与y轴相交于点C,∴OC=1;∵tan∠OCB=,∴OB=;∴B点坐标为:;把B点坐标为:代入y=kx﹣1得:k=2;(2)∵S=,y=kx﹣1,∴S=×|2x﹣1|;∴S=|x﹣|;(3)①当S=时,x﹣=,∴x=1,y=2x﹣1=1;∴A点坐标为(1,1)时,△AOB的面积为;②存在.满足条件的所有P点坐标为:P1(1,0),P2(2,0),P3(,0),P4(,0).10.【答案与解析】解:(1)∵抛物线y=ax2+bx+3经过点B(﹣1,0)、C(3,0),∴,解得a=﹣1,b=2,∴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2x+3.(2)在直角梯形EFGH运动的过程中:①四边形MOHE构成矩形的情形,如图1所示:此时边GH落在x轴上时,点G与点D重合.由题意可知,EH,MO均与x轴垂直,且EH=MO=1,则此时四边形MOHE构成矩形.此时直角梯形EFGH平移的距离即为线段DF的长度.过点F作FN⊥x轴于点N,则有FN=EH=1,FN∥y轴,∴,即,解得DN=.在Rt△DFN中,由勾股定理得:DF===,∴t=;②四边形MOHE构成正方形的情形.由图1可知,OH=OD﹣DN﹣HN=4﹣﹣1=,即OH≠MO,所以此种情形不存在;③四边形MOHE构成菱形的情形,如图2所示:过点F作FN⊥x轴于点N,交GH于点T,过点H作HR⊥x轴于点R.易知FN ∥y轴,RN=EF=FT=1,HR=TN.设HR=x,则FN=FT+TN=FT+HR=1+x;∵FN∥y轴,∴,即,解得DN=(1+x).∴OR=OD﹣RN﹣DN=4﹣1﹣(1+x)=﹣x.若四边形MOHE构成菱形,则OH=EH=1,在Rt△ORH中,由勾股定理得:OR2+HR2=OH2,即:(﹣x)2+x2=12,解得x=,∴FN=1+x=,DN=(1+x)=.在Rt△DFN中,由勾股定理得:DF===3.由此可见,四边形MOHE构成菱形的情形存在,此时直角梯形EFGH平移的距离即为线段DF的长度,∴t=3.综上所述,当t=s时,四边形MOHE构成矩形;当t=3s时,四边形MOHE构成菱形.(3)当t=s或t=s时,以A、A′、G、K为顶点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简答如下:(注:本题并无要求写出解题过程,以下仅作参考)由题意可知,AA′=2.以A、A′、G、K为顶点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则GK ∥AA′,且GK=AA′=2.①当直角梯形位于△OAD内部时,如图3所示:过点H作HS⊥y轴于点S,由对称轴为x=1可得KS=1,∴SG=KS+GK=3.由SG∥x轴,得,求得AS=,∴OS=OA﹣AS=,∴FN=FT+TN=FT+OS=,易知DN=FN=,在Rt△FND中,由勾股定理求得DF=;②当直角梯形位于△OAD外部时,如图4所示:设GK与y轴交于点S,则GS=SK=1,AS=,OS=OA+AS=.过点F作FN⊥x轴,交GH于点T,则FN=FT+NT=FT+OS=.在Rt△FGT中,FT=1,则TG=,FG=.由TG∥x轴,∴,解得DF=.由于在以上两种情形中,直角梯形EFGH平移的距离均为线段DF的长度,则综上所述,当t=s或t=s时以A、A′、G、K为顶点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11.【答案与解析】解:(1)判断:EN与MF相等(或EN=MF),点F在直线NE上.(2)成立.证明:连结DE,DF.∵△ABC是等边三角形,∴AB=AC=BC.又∵D,E,F是三边的中点,∴DE,DF,EF为三角形的中位线.∴DE=DF=EF,∠FDE=60°.又∠MDF+∠FDN=60°,∠NDE+∠FDN=60°,∴∠MDF=∠NDE.在△DMF和△DNE中,DF=DE,DM=DN,∠MDF=∠NDE,∴△DMF≌△DNE.∴MF=NE.(3)画出图形(连出线段NE),MF与EN相等的结论仍然成立(或MF=NE成立).。
【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专题小练(1) 有关角度的计算(练习题)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专题小练(1)有关角度的计算(378)1.如图,在△ABC中,∠B=46∘,∠C=54∘,AD平分∠BAC交BC于点D,DE//AB,交AC于点E,求∠ADE的度数.2.一副三角尺叠在一起如图放置,最小锐角的顶点D恰好放在等腰直角三角板的斜边AB上,BC与DE交于点M.如果∠ADF=100∘,那么∠BMD等于∘.3.一副三角板按如图所示方式叠放在一起,则∠α的度数是()A.165∘B.120∘C.150∘D.135∘4.如图,将△ABC沿着DE翻折,若∠1+∠2=60∘,则∠B=∘.5.如图,AD⊥BD,AE平分∠BAD,∠B=30∘.求∠AED的度数.6.如图,在△ABC中,∠A=90∘,点D在AC边上,DE∥BC,若∠ADE=155∘,则∠B的度数为.7.如图,AB∥CD,AD和BC相交于点O,∠A=20∘,∠COD=100∘,则∠C的度数是()A.80∘B.70∘C.60∘D.50∘8.如图,平面上直线a,b分别过线段OK的两端点(数据如图),则a,b相交所成的锐角是()A.20∘B.30∘C.70∘D.80∘9.若△ABC中,2(∠A+∠C)=3∠B,则∠B的外角为()A.36∘B.72∘C.108∘D.144∘参考答案1.【答案】:解:∵在△ABC中,∠B=46°,∠C=54°,∴∠BAC=180°−46°−54°=80°, ∵AD平分∠BAC,∴∠BAD=12∠BAC=12×80∘=40°.∵DE∥AB,∴∠ADE=∠BAD=40°.2.【答案】:85【解析】:∵∠ADF+∠FDE+∠MDB=180∘,∴∠MDB=180∘−100∘−30∘=50∘. 又∵∠B= 45∘,∴∠BMD=180∘−50∘−45∘=85∘3.【答案】:A【解析】:考点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三角形的外角性质以及邻补角性质.思路分析:先根据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计算出∠1,再根据外角性质计算出∠2,最后根据邻补角性质计算∠α.解题过程:如图,根据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可知,∠1=90°−30°=60°,根据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可知,∠1=45°+∠2,∴∠2=15°,根据邻补角性质可知,∠α=180°−15°=165°,故选:A.4.【答案】:305.【答案】:解:∵AD⊥BD,∴∠D=90∘,∴∠B+∠BAD=90∘,∵∠B=30∘,∴∠BAD=90∘−30∘=60∘,∵AE平分∠BAD,∴∠DAE=12∠BAD=12×60∘=30∘,∴∠AED=90∘−30∘=60∘.6.【答案】:65∘【解析】:因为∠ADE=155∘,所以∠EDC=25∘.又因为DE∥BC,所以∠C=∠EDC=25∘.在△ABC中,∠A=90∘,所以∠B=180∘−∠A−∠C=180∘−90∘−25∘=65∘.7.【答案】:C【解析】:∵AB∥CD,∠A=20∘,∴∠D=∠A=20∘.又∵∠COD=100∘,∴∠C=180∘−∠D−∠COD=60∘8.【答案】:B9.【答案】:C。
初中数学几何综合题及答案
最新初中数学几何综合题及答案1、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以CD为直径作⊙O,⊙O与边BC相交于点F,⊙O的切线DE与边AB相交于点E,且AE=3EB.(1)求证:△ADE∽△CDF;(2)当CF:FB=1:2时,求⊙O与▱ABCD的面积之比.解:(1)证明:∵CD是⊙O的直径,∴∠DFC=90°,∵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C,AD∥BC,∴∠ADF=∠DFC=90°,∵DE为⊙O的切线,∴DE⊥DC,∴∠EDC=90°,∴∠ADF=∠EDC=90°,∴∠ADE=∠CDF,∵∠A=∠C,∴△ADE∽△CDE;(2)解:∵CF:FB=1:2,∴设CF=x,FB=2x,则BC=3x,∵AE=3EB,∴设EB=y,则AE=3y,AB=4y,∵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D=BC=3x,AB=DC=4y,∵△ADE∽△CDF,∴=,∴=,∵x、y均为正数,∴x=2y,∴BC=6y,CF=2y,在Rt△DFC中,∠DFC=90°,由勾股定理得:DF===2y,∴⊙O的面积为π•(DC)2=π•DC2=π(4y)2=4πy2,四边形ABCD的面积为BC•DF=6y•2y=12y2,∴⊙O与四边形ABCD的面积之比为4πy2:12y2=π:3.2、半径为2cm的⊙O与边长为2cm的正方形ABCD在水平直线L的同侧,⊙O与L相切于点F,DC在L上.(1)过点B作⊙O的一条切线BE,E为切点.①填空:如图1,当点A在⊙O上时,∠EBA的度数是;②如图2,当E,A,D三点在同一直线上时,求线段OA的长;(2)以正方形ABCD的边AD与OF重合的位置为初始位置....,向左移动正方形(图3),至边BC与OF重合时结束移动,M,N分别是边BC,AD与⊙O的公共点,求扇形MON的面积的范围.解:(1)①∵半径为2cm的与⊙O边长为2cm的正方形ABCD在水平直线l的同侧,当点A在⊙O上时,过点B作的一条切线BE,E为切点,∴OB=4,EO=2,∠OEB=90°,∴∠EBA的度数是:30°;②如图2,∵直线l与⊙O相切于点F,∴∠OFD=90°,∵正方形ADCB中,∠ADC=90°,∴OF∥AD,∵OF=AD=2,∴四边形OFDA为平行四边形,∵∠OFD=90°,∴平行四边形OFDA为矩形,∴DA⊥AO,∵正方形ABCD中,DA⊥AB,∴O,A,B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EA⊥OB,∵∠OEB=∠AOE,∴△EOA∽△BOE,∴=,∴OE2=OA•OB,∴OA(2+OA)=4,解得:OA=﹣1±,∵OA>0,∴OA=﹣1;方法二:在Rt△OAE中,cos∠EOA==,在Rt△EOB中,cos∠EOB==,∴=,解得:OA=﹣1±,∵OA>0,∴OA=﹣1;方法三:∵OE⊥EB,EA⊥OB,∴由射影定理,得OE2=OA•OB,∴OA(2+OA)=4,解得:OA=﹣1±,∵OA>0,∴OA=﹣1;(2)如图3,设∠MON=n°,S扇形MON=×22=n(cm2),S随n的增大而增大,∠MON取最大值时,S扇形MON最大,当∠MON取最小值时,S扇形MON最小,过O点作OK⊥MN于K,∴∠MON=2∠NOK,MN=2NK,在Rt△ONK中,sin∠NOK==,∴∠NOK随NK的增大而增大,∴∠MON随MN的增大而增大,∴当MN最大时∠MON最大,当MN最小时∠MON最小,①当N,M,A分别与D,B,O重合时,MN最大,MN=BD,∠MON=∠BOD=90°,S扇形MON最大=π(cm2),②当MN=DC=2时,MN最小,∴ON=MN=OM,∴∠NOM=60°,S扇形MON最小=π(cm2),∴π≤S扇形MON≤π.故答案为:30°.3、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中,AD∥BC,∠ABC=90°.点E为底AD上一点,将△ABE沿直线BE折叠,点A落在梯形对角线BD上的G 处,EG的延长线交直线BC于点F.(1)点E可以是AD的中点吗?为什么?(2)求证:△ABG∽△BFE;(3)设AD=a,AB=b,BC=c①当四边形EFCD为平行四边形时,求a,b,c应满足的关系;②在①的条件下,当b=2时,a的值是唯一的,求∠C的度数.解:(1)不是.据题意得:AE=GE,∠EGB=∠EAB=90°,∴Rt△EGD中,GE<ED,∴AE<ED,故,点E不可以是AD的中点;(注:大致说出意思即可;反证法叙述也可)(2)方法一:证明:∵AD∥BC,∴∠AEB=∠EBF,∵△EAB≌△EGB,∴∠AEB=∠BEG,∴∠EBF=∠BEF,∴FE=FB,∴△FEB为等腰三角形.∵∠ABG+∠GBF=90°,∠GBF+∠EFB=90°,∴∠ABG=∠EFB,在等腰△ABG和△FEB中,∠BAG=(180°﹣∠ABG)÷2,∠FBE=(180°﹣∠EFB)÷2,∴∠BAG=∠FBE,…5分∴△ABG∽△BFE,方法二:∠ABG=∠EFB(见方法一),证得两边对应成比例:,由此可得出结论.(3)①方法一:∵四边形EFCD为平行四边形,∴EF∥DC,证明两个角相等,得△ABD∽△DCB,∴,即,∴a2+b2=ac;…8分方法二:如图,过点D作DH⊥BC,∵四边形EFCD为平行四边形∴EF∥DC,∴∠C=∠EFB,∵△ABG∽△BFE,∴∠EFB=∠GBA,∴∠C=∠ABG,∵∠DAB=∠DHC=90°,∴△ABD∽△HCD,∴,∴,∴a2+b2=ac;方法三:证明△ABD∽△GFB,则有,∴,则有BF=,∵四边形EFCD为平行四边形,∴FC=ED=c﹣,∵ED∥BC,∴△EDG∽△FBG,∴,∴,∴a2+b2=ac;…8分方法一②:解关于a的一元二次方程a2﹣ac+22=0,得:a1=,a2=由题意,△=0,即c2﹣16=0,∵c>0,∴c=4,∴a=2…10分∴H为BC的中点,且ABHD为正方形,DH=HC,∠C=45°;方法二:设关于a的一元二次方程a2﹣ac+22=0两根为a1,a2,a1+a2=c>0,a1•a2=4>0,∴a1>0,a2>0,…9分由题意,△=0,即c2﹣16=0,∵c>0,∴c=4,∴a=2,…10分∴H为BC的中点,且ABHD为正方形,DH=HC,∠C=45°.4、如图1,Rt△ABC两直角边的边长为AC=1,BC=2.图1Z O YXC BAP 1(1)如图2,⊙O 与Rt △ABC 的边AB 相切于点X ,与边CB 相切于点Y .请你在图2中作出并标明⊙O 的圆心O ;(用尺规作图,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和证明)(2)P 是这个Rt △ABC 上和其内部的动点,以P 为圆心的⊙P 与Rt △ABC 的两条边相切.设⊙的面积为s ,你认为能否确定s 的最大值?若能,请你求出s 的最大值;若不能,请你说明不能确定s 的最大值的理由.解:(1看见垂足为Y (X )的一 条 垂 线 (或 者∠ABC 的平分线)即评1分,(2)①当⊙P 与Rt △ABC 的边 AB 和BC 相切时,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动点P 是∠ABC 的平分线BM 上的点.如图1,在∠ABC 的平分线BM 上任意确定点P 1 (不为∠ABC 的顶点),∵ OX =BOsin ∠ABM, P 1Z =BP 1sin ∠ABM .当 BP 1>BO 时 ,P 1Z >OX,即P 与B 的距离越大,⊙P 的面积越大. 这时,BM 与AC 的交点P 是符合题意的、BP 长度最大的点. 如图2,∵∠BPA >90°,过点P 作PE ⊥AB ,垂足为E ,则E 在边AB 上.∴以P 为圆心、PC 为半径作圆,则⊙P 与边CB 相切于C ,与边第23题图2图1YXC BC AA图2E图3DA AB 相切于E ,即这时的⊙P 是符合题意的圆. 这时⊙P 的面积就是S 的最大值.∵∠A =∠A ,∠BCA =∠AEP =90°,∴ Rt △ABC ∽Rt △APE , ∴BCPEAB PA =. ∵AC =1,BC =2,∴AB =5.设PC =x ,则PA =AC -PC =1-x, PC =PE ,∴251x x =-, ∴x =522+ . ②如图3,同理可得:当⊙P 与Rt △ABC 的边AB 和AC 相切时,设PC =y ,则152y y =-, ∴y=512+. (7分)21世纪教育网③如图4,同理可得:当⊙P 与Rt △ABC 的边BC 和AC 相切时,设PF =z ,则122z z =-, ∴z=32. (8分) 由①,②,③可知:∵ 5 >2,∴ 5+2>5+1>3,∵当分子、分母都为正数时,若分子相同,则分母越小,这个分数越大, (或者:∵x=522+=25-4, y=512+ =215- 5,∴y-x=24549->0, ∴y>x. ∵z-y=645721532-=-->0)∴52251232+>+>2, (9分,没有过程直接得出酌情扣1分)∴ z >y >x. ∴⊙P 的面积S 的最大值为π94.5、如图①,P 是△ABC 边AC 上的动点,以P 为顶点作矩形PDEF ,顶点D,E 在边BC 上,顶点F 在边AB 上;△ABC 的底边BC 及BC 上的高的长分别为a , h,且是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0mx nx k ++=的两个实数根,设过D,E,F 三点的⊙O 的面积为O S ๏,矩形PDEF 的面积为PDEF S 矩形。
重难点 圆中的计算及其综合专项 中考数学
重难点 圆中的计算及其综合考点一:圆中的角度计算圆中角度的相关考点主要是圆周角定理和圆心角定理,这两个定理都有对应推论,考察难度不大,题型基本以选择、填空题为主,所以重点是要把这两个定理及其推论熟练掌握即可!题型01 圆中常见的角度计算易错点:圆中角度定理都有一个大前提——在同圆或等圆中,特别是一些概念性选择题,没有这个前提的话,对应结论是不正确的。
解题大招01:圆中角度计算口诀——圆中求角度,同弧或等弧+直径所对圆周角是90度圆心角定理、圆周角定理以及其推论为圆中角的计算提供了等量关系,圆中的等角也是解决角度问题中常见的转化关系,所以特别要注意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以及直径所对圆周角=90°的固定关系解题大招01:圆中求角度常用的其他规律:圆内接四边形的一个外角=其内对角折叠弧过圆心→必有30°角以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直径的圆→必过底边中点圆中出现互相垂直的弦,常作两弦心距→必有矩形(当弦相等,则得正方形)【中考真题练】1.(2023•河南)如图,点A,B,C在⊙O上,若∠C=55°,则∠AOB的度数为( )A.95°B.100°C.105°D.110°2.(2023•吉林)如图,AB,AC是⊙O的弦,OB,OC是⊙O的半径,点P为OB上任意一点(点P不与点B重合),连接CP.若∠BAC=70°,则∠BPC的度数可能是( )A.70°B.105°C.125°D.155°3.(2023•枣庄)如图,在⊙O中,弦AB,CD相交于点P.若∠A=48°,∠APD=80°,则∠B的度数为( )A.32°B.42°C.48°D.52°4.(2023•眉山)如图,AB切⊙O于点B,连结OA交⊙O于点C,BD∥OA交⊙O于点D,连结CD,若∠OCD=25°,则∠A的度数为( )A.25°B.35°C.40°D.45°5.(2023•湖北)如图,在△ABC中,∠ACB=70°,△ABC的内切圆⊙O与AB,BC分别相切于点D,E,连接DE,AO的延长线交DE于点F,则∠AFD= .【中考模拟练】1.(2024•连云区一模)如图,正五边形ABCDE内接于⊙O,点P是劣弧上一点(点P不与点C重合),则∠CPD=( )A.45°B.36°C.35°D.30°2.(2024•岱岳区一模)如图,AB是⊙O的直径,点D是的中点,∠BAC=40°,则∠ACD的度数是( )A.40°B.25°C.40°.D.30°3.(2024•甘井子区校级一模)如图,在⊙O中,OA、OB、OC为半径,连接AB、BC、AC.若∠ACB=53°,∠CAB =17°,则∠OAC 的度数为( )A .10°B .15°C .20°D .25°4.(2024•连云区一模)如图,一块直角三角板的30°角的顶点P 落在⊙O 上,两边分别交⊙O 于A ,B 两点,连结AO ,BO ,则∠AOB 的度数 °.5.(2024•新城区模拟)如图,在△ABC 中,∠B =70°,⊙O 是△ABC 的内切圆,M ,N ,K 是切点,连接OA ,OC .交⊙O 于E ,D 两点.点F 是上的一点,连接DF ,EF ,则∠EFD 的度数是 .题型02 “知1得4”模型的常见题型解题大招:圆中模型“知1得4”由图可得以下5点:①AB=CD;②⋂⋂=CD AB ;③OM=ON;④F E ∠=∠;⑤COD AOB ∠=∠;以上5个结论,知道其中任意1个,剩余的4个都可以作为结论使用。
初二数学上册综合算式专项练习解三角形的边长角度问题
初二数学上册综合算式专项练习解三角形的边长角度问题三角形是初中数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几何形状。
在解决三角形问题时,我们需要了解三角形的边长和角度之间的关系。
本文将介绍初二数学上册综合算式专项练习中涉及解三角形边长和角度问题的方法。
1. 三角形的三个角度:在三角形中,有一个重要的性质是三角形内角的和始终为180度。
具体而言,设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分别为A、B和C,那么有以下等式成立:A +B +C = 180度2. 利用正弦定理解决边长问题:正弦定理是解决三角形边长问题的一个常用工具。
对于任意三角形ABC,我们可以根据正弦定理得出以下关系式:a/sinA = b/sinB = c/sinC其中,a、b、c分别表示三角形ABC的三条边的长度,A、B、C 表示对应的角度。
利用正弦定理,我们可以解决一些给定边长和角度的三角形问题。
例如,如果已知三角形的两边长度a和b,以及它们对应的夹角C,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出第三边c的长度:c = sqrt(a^2 + b^2 - 2abcosC),其中sqrt表示开平方根3. 利用余弦定理解决边长问题:余弦定理也是解决三角形边长问题的常用方法。
对于任意三角形ABC,根据余弦定理可得:c^2 = a^2 + b^2 - 2abcosC利用余弦定理,我们可以解决一些给定边长和角度的三角形问题。
例如,已知三角形两边的长度a和b,以及它们对应的夹角C,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第三边c的长度:c = sqrt(a^2 + b^2 + 2abcosC)4. 利用正弦、余弦、正切函数解决角度问题:在解决三角形角度问题时,我们可以利用三角函数(正弦、余弦、正切)来求解。
具体来说,我们可以使用以下公式:sinA = a/c,cosA = b/c,tanA = sinA/cosA根据这些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三角形中的某个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值,从而求解角度大小。
5. 综合练习:基于上述方法,我们可以进行一些综合练习,以加深对三角形边长和角度问题的理解和掌握。
(完整版)初一三角形面积题
(完整版)初一三角形面积题三角形是几何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计算三角形的面积是初中数学中的常见问题。
本文将介绍一些初一学生常见的三角形面积题目,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题目一已知三角形的底边长度为5cm,高为4cm,请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解答:根据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S = 底边长度 ×高 / 2,我们可以将题目中给定的数值代入计算。
S = 5cm × 4cm / 2 = 20cm²所以,三角形的面积为20平方厘米。
题目二已知三角形的底边长度为8cm,两边长度分别为6cm和7cm,请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解答:对于这个题目,我们无法直接应用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因为题目中给出的两边长度并不是直角边和垂直边。
首先,我们需要根据给定的三边长度判断是否可以构成一个三角形。
根据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性质,我们可以发现8cm、6cm和7cm是可以构成一个三角形的。
接下来,我们可以使用海伦公式来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海伦公式的计算公式为:S = √[p × (p - a) × (p - b) × (p - c)],其中p为半周长,a、b、c分别为三角形的三边长度。
首先,我们计算半周长p:p = (8cm + 6cm + 7cm) / 2 = 10.5cm然后,我们将半周长p和三边长度代入海伦公式计算:S = √[10.5cm × (10.5cm - 8cm) × (10.5cm - 6cm) × (10.5cm - 7cm)] = √[10.5cm × 2.5cm × 4.5cm × 3.5cm] ≈ √425.25 ≈ 20.63cm²所以,三角形的面积约为20.63平方厘米。
题目三已知三角形的一个角度为60度,另外两条边长分别为6cm和8cm,请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解答: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已知条件计算出三角形的高。
【初三数学】代数几何综合题(含答案)(共15页)
代数几何综合题代数几何综合题是初中数学中覆盖面最广、综合笥最强的题型,近几年的中考试题很多以代数几何综合题的形式出现,其命题的主要结合点是方程与几何、函数与几何等,解代数几何综合题最常用的数学方法是数形结合,由形导数,以数促形。
例1、如图,已知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三点A (2,0),B (0,2),P (x ,0)()x <0,连结BP ,过P 点作PC PB ⊥交过点A 的直线a 于点C (2,y ) (1)求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当x 取最大整数时,求BC 与PA 的交点Q 的坐标。
解:(1) PC PB BO PO ⊥⊥,∴∠+∠=︒∠+∠=︒∴∠=∠CPA OPB PBO OPB CPA PBO 9090, A (2,0),C (2,y )在直线a 上 ∴∠=∠=︒BOP PAC 90∴∆∆BOP PAC ~∴=PO AC BOPA,∴=+||||||x y x 22, x y x y x<<∴=-0022,,∴=-+y x x 122(2) x <0,∴x 的最大整数值为-1 ,当x =-1时,y =-32,∴=CA 32BO a BOQ CAQ OQ AQ BOCA//~,,∴∴=∆∆ 设Q 点坐标为()m ,0,则AQ m =-2∴-=∴=m m m 223287,Q 点坐标为()870,说明:利用数形结合起来的思想,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应用。
关键是搞清楚用坐标表示的数与线段的长度的关系。
练习1.如图,从⊙O 外一点A 作⊙O 的切线AB 、AC ,切点分别为B 、C ,⊙O 的直径BD 为6,连结CD 、AO.(1)求证:CD ∥AO ;(3分)(2)设CD =x ,AO =y ,求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3分) (3)若AO +CD =11,求AB 的长。
(4分)B2.如图,A、B两点的坐标分别是(x1,0)、(x2,O),其中x1、x2是关于x的方程x2+2x+m-3=O 的两根,且x1<0<x2.(1)求m的取值范围;(2)设点C在y轴的正半轴上,∠ACB=90°,∠CAB=30°,求m的值;(3)在上述条件下,若点D在第二象限,△DAB≌△CBA,求出直线AD的函数解析式.3.一张矩形纸片OABC 平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O 为原点,点A 在x 的正半轴上,点C 在y 轴的正半轴上,OA =5,OC =4。
七年级数学角度计算专项练习题及答案
七年级数学角度计算专项练习题及答案1. 角度的定义和计算角度是指由两条射线或线段所围成的部分,可以用度进行表示。
角度的计算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同界角:同界角是指角的顶点和两边分别相等的角。
如果两个角是同界角,那么它们的度数也相等。
(2) 互补角:互补角是指两个角的度数加起来等于90度。
例如,30度的互补角是60度。
(3) 补角:补角是指两个角的度数加起来等于180度。
例如,80度的补角是100度。
(4) 相邻补角:相邻补角是指两个角的度数加起来等于180度,并且这两个角共享一条边。
例如,120度和60度是相邻补角。
2. 角度计算的基本步骤计算角度时,我们需要根据给定的信息进行分析,然后采取适当的计算方法。
下面是角度计算的基本步骤:(1) 首先,仔细观察题目中给出的图形和信息,理解题目所求的具体内容。
(2) 其次,在图形上标出已知的角度和线段长度。
(3) 根据已知信息,应用与角度计算相关的定理和公式进行计算。
(4) 最后,检查计算结果是否符合题目要求,并进行合理的解释。
3. 角度计算专项练习题及答案:现在我们来进行一些角度计算的练习,解答如下:题目一:在直线AB上,两点C和D分别位于B的两侧,且∠ACD = 40度,∠CBD = 70度,求∠ABC的度数。
解答:根据角度相加定理,可以得知∠ABC = ∠ACD + ∠CBD = 40度 + 70度 = 110度。
题目二:在平行线AB和CD之间,直线AC和BD相交于点O,如果∠AOC = 50度,求∠DOB的度数。
解答:由于直线AC和BD是平行线AB和CD的交线,所以根据同位角定理可知∠AOC = ∠DOB。
因此,∠DOB的度数也是50度。
题目三: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C = 110度,求∠A和∠B的度数。
解答: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知,对角线是互补角。
所以,∠A + ∠C = 180度,∠B + ∠C = 180度。
由此可得,∠A = 180度 - ∠C = 180度 - 110度 = 70度,∠B = 180度 - ∠C = 180度 - 110度 = 70度。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第四章综合测试试卷-含答案03
第四章单元测试一、选择题(共10小题)1.如图,ABC △中,ABD C ∠=∠,若4AB =,2AD =,则CD 边的长是( )A .2B .4C .6D .82.要制作两个形状相同的三角形框架,已知其中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3 cm ,4 cm ,6 cm ,另一个三角形的最短边长为4 cm ,则它的最长边长为( )A .9cm 2B .8 cmC .16cm 3D .12 cm3.已知:3:2x y =,则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 A .52x y y += B .13x y y −= C .23x y = D .1413x y +=+ 4.如图ABC △中,点D 、E 、F 分别在AB 、AC 上,且DE BC ∥,EF BC ∥,若2AD BD =,则CEAE的值为( )A .14B .13C .12D .235.小强带着足够的钱到鱼店去买鱼,鱼店里有一种“竹篓鱼”,个个都长得非常相似.现有大小两种不同价钱,如图所示,鱼长10 cm 的每条10元,鱼长13 cm 的每条17元,小强不知道哪种更好些,请帮小强出主意,该怎么买?( )A .买大的B .两种一样划算,随便选一种C .买小的D .无法比较哪种划算,随便选一种6.如图,ABC △和ADE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90BAC DAE ∠=∠=︒,四边形ACDE 是平行四边形,连结CE 交AD 于点F ,连结BD 交CE 于G ,连结BE .下列结论中:①2CE BD ==;②AD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③ADB AEB ∠=∠;④••CD AE EF CG =.一定正确的是(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7.如图,有一块直角三角形余料ABC ,90BAC ∠=︒,G ,D 分别是AB 、AC 边上的一点,现从中切出一条矩形纸条DEFG ,其中E 、F 在BC 上,若 4.5 cm BF =, 2 cm CE =,则GF 的长为( )A .3 cmB .C .2.5 cmD .3.5 cm8.若ABC △与111A B C △相似且对应中线之比为2:5,则周长之比和面积比分别是( ) A .2:5,4:5B .2:5,4:25C .4:25,4:25D .4:25,2:59.如图,线段BC 的两端点的坐标分别为()3,8B ,()6,3C ,以点()1,0A 为位似中心,将线段BC 缩小为原来的12后得到线段DE ,则端点D 的坐标为( )A .()1,4B .()2,4C .3,42⎛⎫ ⎪⎝⎭D .()2,210.如图,D 是ABC △一边BC 上一点,连接AD ,使ABC DBA △∽△的条件是( )A .::AC BC AD BD =B .::AC BC AB AD = C .2•AB CD BC =D .2•AB BD BC =二、填空题(共8小题)11.比例尺为1:4 000 000的地图上,杭州到嘉兴的图上距离约是3 cm ,则杭州到嘉兴的实际距离是________km .12.一个矩形剪去一个以宽为边长的正方形后,所剩下的矩形与原矩形相似,则原矩形的宽与长的比是________.13.如图,AB CD ∥,AD 与BC 相交于点O ,若3AO =,6DO =,4BO =,则CO =________.14.已知两个相似三角形的面积之比是1:16,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的周长之比是________.15.如图,矩形EFGO 的两边在坐标轴上,点O 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以y 轴上的某一点为位似中心,作位似图形ABCD ,且点B ,F 的坐标分别为()4,4−、()2,1,则位似中心的坐标为________.16.如图,123l l l ∥∥,2AM =,3MB =,4CD =,则ND =________.17.如图,A 、B 两点被池塘隔开,在AB 外取一点C ,连结AC 、BC ,在AC 上取点E ,使3AE EC =,作EF AB ∥交BC 于点F ,量得 6 m EF =,则AB 的长为________.18.如图,D 、E 是ABC △的边AB 、AC 上的点,DE 与BC 不平行,请填上一个你认为合适的条件________,使得ADE ACB △∽△.三、解答题(共8小题) 19.若0234x y z ==≠,求代数式x y zx y z+−++的值.20.如图,AD 是ABC △的中线,E 是AD 上一点,:1:4AE AD =,BE 的延长线交AC 于F ,求:AF CF 的值.21.已知:四边形ABCD 的两条对角线相交于点P ,ADB BCA ∠=∠,AD ,BC 延长线交于点Q ,求证:ACQ BDQ △∽△.22.如图,在ABC △中,90C ∠=︒, 6 cm AC =,8 cm BC =,D 、E 分别是AC 、AB 的中点,连接DE .点P 从点D 出发,沿DE 方向匀速运动,速度为1 cm/s ;同时,点Q 从点B 出发,沿BA 方向匀速运动,速度为2 cm/s ,当点P 停止运动时,点Q 也停止运动.连接PQ ,设运动时间为t (04t <<)s .解答下列问题:(1)当t 为何值时,以点E 、P 、Q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DE △相似? (2)当t 为何值时,EPQ △为等腰三角形?(直接写出答案即可).23.如图所示,三个边长为1个单位长度的正方形ABCD 、ABEF 、EFGH 拼在一起. (1)请找岀中相似的两个三角形,并证明; (2)直接写出1∠、2∠、3∠这三个角度数之和.24.如图,ABC △中,点P 在边AB 上,请用尺规在边AC 上作一点Q ,使AQ APAB AC=.(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2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BC △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是()2,2A ,()4,0B ,()4,4C −.以点O 为位似中心,将ABC △缩小为原来的12,得到111A B C △, (1)请在y 轴左侧画出111A B C △;(2)点(),P a b 为ABC △内的一点,则点P 在(1)中111A B C △内部的对应点1P 的坐标为________.26.某校九年级数学兴趣小组在探究相似多边形问题时,他们提出了下面两个观点:观点一:将外面大三角形按图1的方式向内缩小,得到新三角形,它们对应的边间距都为1,则新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观点二:将邻边为6和10的矩形按图2的方式向内缩小,得到新的矩形,它们对应的边间距都为1,则新矩形与原矩形相似.请回答下列问题:(1)你认为上述两个观点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2)如图3,已知△ABC ,6AC =,8BC =,10AB =,将ABC △按图3的方式向外扩张,得到DEF △,它们对应的边间距都为1,求DEF △的面积.答卷时应注意事项1、拿到试卷,要认真仔细的先填好自己的考生信息。
初中数学 面积问题综合题
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1面积问题综合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如图,△ABC 的面积为3,BD :DC =2:1,E 是AC 的中点,AD 与BE 相交于点P ,那么四边形PDCE 的面积为( )A .13B .710C .35D .1320二、填空题2.如图,小红作出了面积为1的正△ABC,然后分别取△ABC 三边的中点A 1,B 1,C 1,作出了正△A 1B 1C 1,用同样的方法,作出了正△A 2B 2C 2,….由此可得,正△A 8B 8C 8的面积是________.三、解答题3.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10cm ,点P 从A 开始沿折线A D C →→以2cm /s 的速度移动,点Q 从D 开始沿DC 边以1cm/s 的速度移动,如果点P ,Q 分别从A ,D 同时出发,当其中一点到达C时,另一点也随之停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2止运动.(1)设PQB ∆的面积为S ,t 为运动时间,写出S 关于t 的函数表达式;(2)t 为何值时,PQB ∆的面积为正方形ABCD 面积的14?4.如图,在ABC ∆中,ABC ∠为锐角,点D 为直线BC 上一动点,以AD 为直角边且在AD 的右侧作等腰直角三角形ADE ,90DAE ∠=︒,AD AE =.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3(1)如果AB AC =,90BAC ∠=︒.①当点D 在线段BC 上时,如图1,线段CE 、BD 的位置关系为___________,数量关系为_____________ ②当点D 在线段BC 的延长线上时,如图2,①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请说明理由.(2)如图3,如果AB AC ≠,90BAC ∠≠︒,点D 在线段BC 上运动。
探究:当ACB ∠多少度时,CE BC ⊥?小明通过(1)的探究,猜想45ACB ∠=︒时,CE BC ⊥.他想过点A 做AC 的垂线,与CB 的延长线相交,构建图2的基本图案,寻找解决此问题的方法。
2024年初中数学《角度计算的经典模型》及答案解析
角度计算的经典模型(八大题型)【题型01:双垂直模型】【题型02:A字模型】【题型03:8字模型】【题型04:飞镖模型】【题型05:风筝模型】【题型06:两内角角平分线模型】【题型07:两外角角平分线模型】【题型08:内外角平分线模型】【题型01:双垂直模型】【条件】∠B=∠D=∠ACE=90°.【结论】∠BAC=∠DCE,∠ACB=∠CED.1.AD、BE为△ABC的高,AD、BE相交于H点,∠C=50°,求∠BHD.2.如图,在△ABC中,∠BAC=80°,∠B=60°,AD是BC边上的高,∠ACB的平分线CF交AD于点E.求∠AEC的度数.3.如图,在△ABC中,AD⊥BC,垂足为D,E是AC边上一点,BE与AD交于点F,若∠ABC=45°,∠BAC=75°,∠BFD=60°,求∠BEC的度数.【题型02:A字模型】图1【条件】图1中三种情况【结论】∠1=∠2【证明】略图2【结论】∠1+∠2=∠3+∠4【证明】根据内角和定理,∠1+∠2+∠A=∠3+∠4+∠A=180°∴∠1+∠2=∠3+∠4图3【结论】∠1+∠2=180°+∠A【证明】∠1+∠2=(∠AED+∠A)+(∠ADE+∠A)=180°+∠A4.探索归纳:(1)如图1,已知△ABC为直角三角形,∠A=90°,若沿图中虚线剪去∠A,则∠1+∠2=.(2)如图2,已知△ABC中,∠A=40°,剪去∠A后成四边形,则∠1+∠2=.(3)如图2,根据(1)与(2)的求解过程,你归纳猜想∠1+∠2与∠A的关系是.(4)如图3,若没有剪掉∠A,而是把它折成如图3形状,试探究∠1+∠2与∠A的关系,并说明理由.5.如图,在△ABC中,BD平分∠ABC,DE∥BC交AB于点E.若∠A=70°,∠BDC=100°,则∠BED的度数为()A.120°B.130°C.140°D.150°6.如图,已知:AD∥EF,∠CAD+∠DEF=180°.(1)证明:AC∥DE;(2)若AC平分∠BAD,∠ADC=35°,∠ACD=∠ADE+45°.求∠G的度数.7.在△ABC中,已知∠A=80°,∠C=30°,现把△CDE沿DE进行不同的折叠得△C DE,对折叠后产生的夹角进行探究:(1)如图(1)把△CDE沿DE折叠在四边形ADEB内,则求∠1+∠2的和;(2)如图(2)把△CDE沿DE折叠覆盖∠A,则求∠1+∠2的和;(3)如图(3)把△CDE沿DE斜向上折叠,探求∠1、∠2、∠C的关系.【题型03:8字模型】【条件】AE、BD相交于点C【结论】∠A+∠B=∠D+∠E.8.(1)已知:如图(1)的图形我们把它称为“8字形”,试说明:∠A+∠B=∠C+∠D.(2)如图(2),AP,CP分别平分∠BAD,∠BCD,若∠ABC=36°,∠ADC=16°.求∠P的度数.(3)如图(3),直线AP平分∠BAD,CP平分∠BCD的外角∠BCE,猜想∠P与∠B、∠D的数量关系是;(4)如图(4),直线AP平分∠BAD的外角∠FAD,CP平分∠BCD的外角∠BCE,猜想∠P与∠B、∠D的数量关系是.9.如图,∠1=60°,则∠A+∠B+∠C+∠D+∠E+∠F=()A.240°B.280°C.360°D.540°10.如图,求∠A+∠B+∠C+∠D+∠E+∠F+∠G+∠H+∠I=.11.如图,已知AB∥CD,∠B=∠D,CD与AE相交于F.(1)求证:AD∥BC;(2)若∠B=50°,AE平分∠BAD,求∠DFE的度数.12.已知:如图,FE∥OC,AC和BD相交于点O,F是OD上一点,且∠1=∠A.(1)求证:AB∥DC;(2)若∠B=30°,∠1=65°,求∠OFE的度数.13.如图,BP平分∠ABC,交CD于点F,DP平分∠ADC交AB于点E,AB与CD相交于点G,∠A=42°.(1)若∠ADC=60°,求∠AEP的度数;(2)若∠C=38°,求∠P的度数.【题型04:飞镖模型】图1图2图3【条件】四边形ABPC如图1所示【结论】∠BPC=∠A+∠B+∠C.14.探究与发现:如图(1)所示的图形,像我们常见的学习用品一圆规,我们,不妨把这样图形叫做“规形图(1)观察“规形图(1)”,试探究∠BDC与∠A、∠B、∠C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2)请你直接利用以上结论,解决以下问题:①如图(2),把一块三角尺XYZ放置在△AC上使三角尺的两条直角边XY、XZ恰好经过点B、C,若∠A=40°,则∠ABX+∠ACX=°.②如图(3),DC平分∠ADB,EC平分∠AEB,若∠DAE=40°,∠DBE=130°,求∠DCE的度数.15.一个零件的形状如图,按要求∠A=90°,∠B=32°,∠C=21°,检验工人量得∠CDB=148°,就断定这个零件不合格,运用三角形的有关知识说明零件不合格的理由.16.附加题:如图,试说明:①∠BDC>∠A;②∠BDC=∠B+∠C+∠A.如果点D在线段BC的另一侧,结论会怎样?17.如图,△ABC中,∠A=30°,D为CB延长线上的一点,DE⊥AB于点E,∠D=40°,则∠C为()A.20°B.15°C.30°D.25°18.如图,点E在BC上,ED⊥AC于F,交BA的延长线于D,已知∠D=30°,∠C=20°,则∠B的度数是()A.20°B.30°C.40°D.50°19.如图,已知在△ABC中,∠A=40°,现将一块直角三角板放在△ABC上,使三角板的两条直角边分别经过点B,C,直角顶点D落在△ABC的内部,则∠ABD+∠ACD=( ).A.90°B.60°C.50°D.40°20.如图,若∠EOC=115°,则∠A+∠B+∠C+∠D+∠E+∠F=.【题型05:风筝模型】21.如图1和图2,在三角形纸片ABC中,点D,E分别在边AC,AB上,沿DE折叠,点A落在点A'的位置.(1)如图1,当点A′落在CD边上时,∠DAE与∠1之间的数量关系为(只填序号),并说明理由;①∠DAE=∠1②∠DAE=2∠1③∠1=2∠DAE(2)如图2,当点A落在△ABC内部时,直接写出∠DAE与∠1,∠2之间的数量关系.22.如图,在△ABC中,∠C=40°,将△ABC沿着直线l折叠,点C落在点D的位置,则∠1-∠2的度数是()A.40°B.80°C.90°D.140°23.将纸片△ABC沿DE折叠使点A落在A′处的位置.(1)如果A′落在四边形BCDE的内部(如图1),∠A′与∠1+∠2之间存在怎样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2)如果A′落在四边形BCDE的BE边上,这时图1中的∠1变为0°角,则∠A′与∠2之间的关系是.(3)如果A′落在四边形BCDE的外部(如图2),这时∠A′与∠1、∠2之间又存在怎样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题型06:两内角角平分线模型】双内角平分线模型【条件】BP 、CP 分别为∠ABC 、∠ACB 的角平分线.【结论】∠P =90°+12∠A .24.如图1,点A 、B 分别在射线OM 、ON 上运动(不与点O 重合),AC 、BC 分别是∠BAO 和∠ABO 的角平分线,BC 延长线交OM 于点G .(1)若∠MON =60°,则∠ACG =;(直接写出答案)(2)若∠MON =n °,求出∠ACG 的度数;(用含n 的代数式表示)(3)如图2,若∠MON =80°,过点C 作CF ∥OA 交AB 于点F ,求∠BGO 与∠ACF 的数量关系.25.如图,BE 平分∠ABD ,CF 平分∠ACD ,BE 与CF 交于点G ,若∠BDC =140°,∠BGC =100°,则∠A =()A.80°B.75°C.60°D.45°26.如图,在△ABC 中,已知∠A =70°,∠ABC 、∠ACB 的平分线OB 、OC 相交于点O ,则∠BOC 的度数为.27.如图,在△ABC中,∠ABC和∠AC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P.(1)若∠ABC+∠ACB=130°,求∠BPC的度数.(2)当∠A为多少度时,∠BPC=3∠A?【题型07:两外角角平分线模型】双外角平分线模型【条件】BP、CP分别为∠EBC、∠BCF的角平分线.【结论】∠P=90°-12∠A.28.如图①,在△ABC中,∠ABC与∠AC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P.(1)如果∠A=70°,求∠BPC的度数;(2)如图②,作△ABC外角∠MBC,∠NCB的角平分线交于点Q,试探索∠Q,∠A之间的数量关系.(3)如图③,延长线段BP,QC交于点E,在△BQE中,存在一个内角等于另一个内角的3倍,求∠A的度数.29.如图,在△ABC中,∠B=58°,三角形两外角的角平分线交于点E,则∠AEC=.30.如图,△ABC两个外角∠CBD、∠BCE的平分线相交于点O,∠A=40°,求∠BOC的度数.31.如图,在△ABC中,BO、CO分别平分∠ABC,∠ACB,BO的延长线交外角∠ACD的角平分线于点E.以下结论:①∠1=2∠2;②∠BOC=3∠2;③∠BOC=90°+∠2;④∠BOC=90°+∠1.其中正确的结论有(填序号).32.如图,在△ABC中,∠A=α,∠ABC与∠ACD的平分线交于点A1,得∠A1;∠A1BC与∠A1CD的平分线相交于点A2,得A2;⋯;∠A2019BC与∠A2019CD的平分线相交于点A2020,得∠A2020,则∠A2020=.33.【初步认识】(1)如图1,BM平分∠ABC,CM平分外角∠ACD,若∠A=80°,则∠M=°.【变式探究】(2)已知ABCD为四边形,E为边AB延长线上一点,如图2,∠ADC=110°,∠BCD=120°,∠DAB和∠CBE的平分线交于点F,则∠F=°.【继续探索】(3)已知ABCD为四边形,E为边AB延长线上一点,如图3,∠ADC=α,∠BCD=β,且α+β>180°,∠DAB和∠CBE的平分线交于点F,求∠F与α、β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终极挑战】(4)如果将(3)中的条件α+β>180°改为α+β<180°,再分别作∠DAB和∠CBE的平分线,且两平分线所在的直线交于点F,那么∠F与α、β又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直接写出结论.(不用说明理由)角度计算的经典模型(八大题型)【题型01:双垂直模型】【题型02:A字模型】【题型03:8字模型】【题型04:飞镖模型】【题型05:风筝模型】【题型06:两内角角平分线模型】【题型07:两外角角平分线模型】【题型08:内外角平分线模型】【题型01:双垂直模型】【条件】∠B=∠D=∠ACE=90°.【结论】∠BAC=∠DCE,∠ACB=∠CED.1.AD、BE为△ABC的高,AD、BE相交于H点,∠C=50°,求∠BHD.【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解答】解:∵AD是△ABC的高,∴∠BHD+∠HBD=90°,∵BE是△ABC的高,∴∠HBD+∠C=90°,∴∠BHD=∠C,∵∠C=50°,∴∠BHD=50°.2.如图,在△ABC中,∠BAC=80°,∠B=60°,AD是BC边上的高,∠ACB的平分线CF交AD于点E.求∠AEC的度数.【答案】110°【分析】本题考查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角平分线的定义,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先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得到∠ACB 的度数,然后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到∠ECD 的值,然后利用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解题即可.【详解】解:∵在△ABC 中,∠BAC =80°,∠B =60°,∴∠ACB =180°-∠CAB =∠B =180°-80°-60°=40°,∵CF 是∠ACB 的平分线,∴∠ECD =12∠ACD =12×40°=20°,∵AD 是BC 边上的高,∴∠ADC =90°,∴∠AEC =∠ADC +∠ECD =90°+20°=110°.3.如图,在△ABC 中,AD ⊥BC ,垂足为D ,E 是AC 边上一点,BE 与AD 交于点F ,若∠ABC =45°,∠BAC =75°,∠BFD =60°,求∠BEC 的度数.【答案】90°【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先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C ,然后求出∠DBF ,进而得出答案.【详解】∵∠ABC =45°,∠BAC =75°,∴∠C =180°-45°-75°=60°.∵AD ⊥BC ,∴∠ADB =90°.∵∠BFD =60°,∴∠DBF =90°-60°=30°,∴∠BEC =180°-∠EBC -∠C =180°-60°-30°=90°.【题型02:A 字模型】图1【条件】图1中三种情况【结论】∠1=∠2【证明】略图2【结论】∠1+∠2=∠3+∠4【证明】根据内角和定理,∠1+∠2+∠A=∠3+∠4+∠A=180°∴∠1+∠2=∠3+∠4图3【结论】∠1+∠2=180°+∠A【证明】∠1+∠2=(∠AED+∠A)+(∠ADE+∠A)=180°+∠A4.探索归纳:(1)如图1,已知△ABC为直角三角形,∠A=90°,若沿图中虚线剪去∠A,则∠1+∠2=270°.(2)如图2,已知△ABC中,∠A=40°,剪去∠A后成四边形,则∠1+∠2=220°.(3)如图2,根据(1)与(2)的求解过程,你归纳猜想∠1+∠2与∠A的关系是180°+∠A.(4)如图3,若没有剪掉∠A,而是把它折成如图3形状,试探究∠1+∠2与∠A的关系,并说明理由.【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解答】解:(1):∵四边形的内角和为360°,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和为90°∴∠1+∠2=360°-(∠A+∠B)=360°-90°=270°.∴∠1+∠2等于270°.故答案为:270°;(2)∠1+∠2=180°+40°=220°,故答案是:220°;(3)∠1+∠2与∠A的关系是:∠1+∠2=180°+∠A;故答案为:180°+∠A;(4)∵△EFP是由△EFA折叠得到的,∴∠AFE=∠PFE,∠AEF=∠PEF∴∠1=180°-2∠AFE,∠2=180°-2∠AEF∴∠1+∠2=360°-2(∠AFE+∠AEF)又∵∠AFE+∠AEF=180°-∠A,∴∠1+∠2=360°-2(180°-∠A)=2∠A.5.如图,在△ABC中,BD平分∠ABC,DE∥BC交AB于点E.若∠A=70°,∠BDC=100°,则∠BED的度数为()A.120°B.130°C.140°D.150°【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角平分线的定义,平行线的性质等知识.求出∠EBD,∠EDB,再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解决问题.【详解】解:∵∠A+∠ABD=∠BDC,∠A=70°,∠BDC=100°,∴∠ABD=30°,∵BD平分∠ABC,∴∠ABD=∠CBD=30°,又∵DE∥BC,∴∠BDE=∠CBD=30°,∴∠BED=180°-∠ABD-∠BDE=120°.故选:A.6.如图,已知:AD∥EF,∠CAD+∠DEF=180°.(1)证明:AC∥DE;(2)若AC平分∠BAD,∠ADC=35°,∠ACD=∠ADE+45°.求∠G的度数.【答案】(1)见解析(2)∠G=50°【分析】本题考查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角平分线的定义等知识点,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1)由平行线的性质可得∠DEF+∠ADG=180°,由∠CAD+∠DEF=180°可得∠CAD=∠ADG,即可证明;(2)首先利用已知条件可以去求出∠BAC=∠ADE=50°,然后利用三角形的外角求出∠BDG,解答即可.【详解】(1)证明:∵AD∥EF,∴∠DEF+∠ADG=180°.∵∠CAD+∠DEF=180°.∴∠CAD=∠ADG.∴AC∥DE;(2)解:∵AC是∠BAD的平分线,且AC∥DE,∴∠BAC=∠CAD,∠CAD=∠ADE,∴∠BAC=∠ADE,∵∠ACD=∠ADE+45°,∠ACD=∠B+∠BAC,∴∠B=45°,∵∠ADC=35°,∴∠BAD=180°-∠B-∠ADC=180°-45°-35°=100°.∵AC是∠BAD的平分线,∠BAD=50°,∴∠CAD=∠ADE=12∴∠G=∠BAD-∠ADE=100°-50°=50°.7.在△ABC中,已知∠A=80°,∠C=30°,现把△CDE沿DE进行不同的折叠得△C DE,对折叠后产生的夹角进行探究:(1)如图(1)把△CDE沿DE折叠在四边形ADEB内,则求∠1+∠2的和;(2)如图(2)把△CDE沿DE折叠覆盖∠A,则求∠1+∠2的和;(3)如图(3)把△CDE沿DE斜向上折叠,探求∠1、∠2、∠C的关系.【答案】(1)60°(2)50°(3)∠2-∠1=2∠C【分析】本题考查折叠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答此题时要充分利用折叠部分折叠前后形成的图形为全等形的性质,并且解答该题时要充分利用三角形的性质.(1)根据折叠前后的图象全等可知,∠1=180°-2∠CDE,∠2=180°-2∠CED,再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比可求出答案;(2)连接DG,将∠ADG+∠AGD作为一个整体,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来求;(3)将∠2看作180°-2∠CED,∠1看作2∠CDE-180°,再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解,即可解题.【详解】(1)解:由折叠性质可知:∠CDC =2∠CDE,∠CEC =2∠CED,∵∠C=30°,∴∠1+∠2=180°-2∠CDE+180°-2∠CED=360°-2∠CDE+∠CED=360°-2180°-∠C=2∠C=60°;(2)解:连接DG,∵∠A=80°,∴∠1+∠2=180°-∠C -∠ADG+∠AGD=180°-30°-180°-80°=50°;(3)解:∠2-∠1=180°【题型03:8字模型】【条件】AE、BD相交于点C【结论】∠A +∠B =∠D +∠E .8.(1)已知:如图(1)的图形我们把它称为“8字形”,试说明:∠A +∠B =∠C +∠D .(2)如图(2),AP ,CP 分别平分∠BAD ,∠BCD ,若∠ABC =36°,∠ADC =16°.求∠P 的度数.(3)如图(3),直线AP 平分∠BAD ,CP 平分∠BCD 的外角∠BCE ,猜想∠P 与∠B 、∠D 的数量关系是;(4)如图(4),直线AP 平分∠BAD 的外角∠FAD ,CP 平分∠BCD 的外角∠BCE ,猜想∠P 与∠B 、∠D 的数量关系是.【答案】(1)见解析;(2)26°;(3)∠P =90°+12∠B +∠D ;(4)∠P =180°-12∠B +∠D 【分析】(1)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和对顶角的性质即可得证;(2)设∠BAP =∠P AD =x ,∠BCP =∠PCD =y ,x +∠ABC =y +∠P x +∠P =y +∠ADC 解方程即可得到答案;(3)根据直线AP 平分∠BAD ,CP 平分∠BCD 的外角∠BCE ,得到∠P AB =∠P AD =12∠BAD ,∠PCB =∠PCE =12∠PCD 从而可以得到180°-2∠P AB +∠PCB +∠D =∠B ,再根据∠P +∠P AD =∠PCD +∠D ,∠BAD +∠B =∠BCD +∠D 得到∠P -∠B =∠P AD +∠PCB =∠P AB +∠PCB 即可求解;(4)连接PB ,PD ,求得∠APC +∠ABC +∠PCB +∠P AB =360°,∠APC +∠ADC +∠PCD +∠P AD =360°,再根据∠PCE +∠PCD =180°,∠P AB +∠P AF =180°,∠FAP =∠P AO ,∠PCE =∠PCB ,即可求解.【详解】解:(1)如图.∵∠A +∠B +∠AOB =180°,∠C +∠D +∠COD =180°,∴∠A +∠B +∠AOB =∠C +∠D +∠COD .∵∠AOB =∠COD ,∴∠A +∠B =∠C +∠D ;(2)如图.∵AP ,CP 分别平分∠BAD ,∠BCD ,设∠BAP =∠P AD =x ,∠BCP =∠PCD =y ,则有x +∠ABC =y +∠P x +∠P =y +∠ADC ,∴∠ABC -∠P =∠P -∠ADC ,∴∠P =12∠ABC +∠ADC =1236°+16° =26°(3)如图.∵直线AP 平分∠BAD ,CP 平分∠BCD 的外角∠BCE ,∴∠P AB =∠P AD =12∠BAD ,∠PCB =∠PCE =12∠BCE ,∴2∠P AB +∠B =180°-2∠PCB +∠D ,∴180°-2∠P AB +∠PCB +∠D =∠B∵∠P +∠P AD =∠PCD +∠D ,∠BAD +∠B =∠BCD +∠D∴∠P +∠P AD -∠BAD -∠B =∠PCD -∠BCD∴∠P -∠P AB -∠B =∠PCB ,∴∠P -∠B =∠P AB +∠PCB∴180°-2∠P -∠B +∠D =∠B ,即∠P =90°+12∠B +∠D .(4)连接PB ,PD∵直线AP 平分∠BAD 的外角∠FAD ,CP 平分∠BCD 的外角∠BCE ,∴∠FAP =∠P AO ,∠PCE =∠PCB ,∵∠APB +∠PBA +∠P AB =180°,∠PCB +∠PBC +∠BPC =180°∴∠APC +∠ABC +∠PCB +∠P AB =360°同理得到:∠APC +∠ADC +∠PCD +∠P AD =360°∴2∠APC +∠ABC +∠ADC +∠PCB +∠P AB +∠PCD +∠P AD =720°∴2∠APC +∠ABC +∠ADC +∠PCE +∠P AB +∠PCD +∠P AF =720°∵∠PCE +∠PCD =180°,∠P AB +∠P AF =180°∴2∠APC +∠ABC +∠ADC =360°,∴∠APC =180°-12∠ABC +∠AD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角平分线的定义,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题的关键在于能够熟练掌握相关知识进行求解.9.如图,∠1=60°,则∠A +∠B +∠C +∠D +∠E +∠F =()A.240°B.280°C.360°D.540°【答案】A 【分析】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到∠B 与∠C 的和,然后在五星中求得∠1与另外四个角的和,加在一起即可.【详解】解:由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得:∠3=∠A +∠E ,∠2=∠F +∠D ,∵∠1+∠2+∠3=180°,∠1=60°,∴∠2+∠3=120°,即:∠A+∠E+∠F+∠D=120°,∵∠B+∠C=120°,∴∠A+∠B+∠C+∠D+∠E+∠F=240°.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外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的相关知识,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将题目中的六个角分成两部分来分别求出来,然后再加在一起.10.如图,求∠A+∠B+∠C+∠D+∠E+∠F+∠G+∠H+∠I=.【答案】900°【分析】根据多边形的内角和,可得答案.【详解】解:连EF,GI,如图∵6边形ABCDEFK的内角和=(6-2)×180°=720°,∴∠A+∠B+∠C+∠D+∠E+∠F=720°-(∠1+∠2),即∠A+∠B+∠C+∠D+∠E+∠F+(∠1+∠2)=720°,∵∠1+∠2=∠3+∠4,∠5+∠6+∠H=180°,∴∠A+∠B+∠C+∠D+∠E+∠F∠H+(∠3+∠4)=900°,∴∠A+∠B+∠C+∠D+∠E+∠F(∠3+∠4)+∠5+∠6+∠H=720°+180°,∴∠A+∠B+∠C+∠D+∠E+∠F+∠G+∠H+∠I=900°,故答案为:900°.【点睛】本题考查了n边形的内角和定理:n边形的内角和为(n-2)×180°(n≥3的整数).11.如图,已知AB∥CD,∠B=∠D,CD与AE相交于F.(1)求证:AD∥BC;(2)若∠B=50°,AE平分∠BAD,求∠DFE的度数.【答案】(1)见解析;(2)115°.【分析】本题考查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与角平分线有关的计算:(1)AB∥CD,得到∠B=∠DCE,推出∠D=∠DCE,即可得证;(2)平行线的性质求出∠BAD的度数,角平分线求出∠DAE=65°,再利用三角形的外角求解即可.【详解】(1)证明:∵AB∥CD,∴∠B=∠DCE,∵∠B=∠D,∴∠D=∠DCE,∴AD∥BC,(2)∵AD∥BC,∴∠BAD=180°-∠B=180°-50°=130°,∵AE平分∠BAD,∴∠DAE=65°,∵∠D=∠B=50°,∴∠DFE=∠D+∠EAD=50°+65°=115°.12.已知:如图,FE∥OC,AC和BD相交于点O,F是OD上一点,且∠1=∠A.(1)求证:AB∥DC;(2)若∠B=30°,∠1=65°,求∠OFE的度数.【答案】(1)见解析(2)95°【分析】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三角形外角的性质的应用:(1)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和已知得出∠A=∠C,根据平行线的判定推出即可;(2)根据平行线的性质求出∠D,根据三角形的外角性质推出即可.【详解】(1)证明:∵FE∥OC,∴∠1=∠C,∵∠1=∠A,∴∠A=∠C,∴AB∥DC;(2)解:∵AB∥DC,∴∠D=∠B,∵∠B=30°,∴∠D=30°,∵∠OFE是△DEF的外角,∴∠OFE=∠D+∠2,∵∠1=65°,∴∠OFE=30°+65°=95°.13.如图,BP平分∠ABC,交CD于点F,DP平分∠ADC交AB于点E,AB与CD相交于点G,∠A=42°.(1)若∠ADC=60°,求∠AEP的度数;(2)若∠C=38°,求∠P的度数.【答案】(1)72°;(2)40°.【分析】(1)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ADP=12∠ADC,然后利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即可得解;(2)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ADP=∠PDF,∠CBP=∠PBA,再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得∠A+∠ADP=∠P+∠ABP,∠C+∠CBP=∠P+∠PDF,所以∠A+∠C=2∠P,即可得解.【详解】解:(1)∵DP平分∠ADC,∴∠ADP=∠PDF=12∠ADC,∵∠ADC=60°,∴∠ADP=30°,∴∠AEP=∠ADP+∠A=30°+42°=72°;(2)∵BP平分∠ABC,DP平分∠ADC,∴∠ADP=∠PDF,∠CBP=∠PBA,∵∠A+∠ADP=∠P+∠ABP,∠C+∠CBP=∠P+∠PDF,∴∠A+∠C=2∠P,∵∠A=42°,∠C=38°,∴∠P=12(38°+42°)=40°.【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三角形外角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熟记定理并理解“8字形”的等式是解题的关键.【题型04:飞镖模型】图1图2图3【条件】四边形ABPC如图1所示【结论】∠BPC=∠A+∠B+∠C.14.探究与发现:如图(1)所示的图形,像我们常见的学习用品一圆规,我们,不妨把这样图形叫做“规形图(1)观察“规形图(1)”,试探究∠BDC与∠A、∠B、∠C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2)请你直接利用以上结论,解决以下问题:①如图(2),把一块三角尺XYZ放置在△AC上使三角尺的两条直角边XY、XZ恰好经过点B、C,若∠A=40°,则∠ABX+∠ACX=50°.②如图(3),DC平分∠ADB,EC平分∠AEB,若∠DAE=40°,∠DBE=130°,求∠DCE的度数.【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解答】解:(1)如图(1),∠BDC=∠BAC+∠B+∠C,理由是:过点A、D作射线AF,∵∠FDC=∠DAC+∠C,∠BDF=∠B+∠BAD,∴∠FDC+∠BDF=∠DAC+∠BAD+∠C+∠B,即∠BDC=∠BAC+∠B+∠C;(2)①如图(2),∵∠X=90°,由(1)知:∠A+∠ABX+∠ACX=∠X=90°,∵∠A=40°,∴∠ABX+∠ACX=50°,故答案为:50;②如图(3),∵∠A=40°,∠DBE=130°,∴∠ADE+∠AEB=130°-40°=90°,∵DC平分∠ADB,EC平分∠AEB,∴∠ADC=12∠ADB,∠AEC=12∠AEB,∴∠ADC+∠AEC=12∠ADB+∠AEB=45°,∴∠DCE=∠A+∠ADC+∠AEC=40°+45°=85°.15.一个零件的形状如图,按要求∠A=90°,∠B=32°,∠C=21°,检验工人量得∠CDB=148°,就断定这个零件不合格,运用三角形的有关知识说明零件不合格的理由.【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解答】解:如图,延长CD交AB于E,∵∠A=90°,∠C=21°,∴∠1=∠A+∠C=90°+21°=111°,∵∠B=32°,∴∠BDC=∠B+∠1=32°+111°=143°.又∵∠BDC=148°,∴这个零件不合格.16.附加题:如图,试说明:①∠BDC>∠A;②∠BDC=∠B+∠C+∠A.如果点D在线段BC的另一侧,结论会怎样?【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解答】解:①延长BD交AC于E,则∠BDC>∠DEC,而∠DEC>∠A,所以∠BDC>∠A;②由∠BDC=∠C+∠DEC,而∠DEC=∠A+∠B,所以∠BDC=∠A+∠B+∠C.如果点D在线段BC的另一侧,如图所示:结论:①∠BDC与∠A无法比较大小;②∠BDC=360°-(∠A+∠B+∠C),17.如图,△ABC中,∠A=30°,D为CB延长线上的一点,DE⊥AB于点E,∠D=40°,则∠C为()A.20°B.15°C.30°D.25°【答案】A【解答】解:∵DE⊥AB,∴∠DEB=90°,∵∠D=40°,∴∠ABD=180°-∠D-∠DEB=50°,∵∠ABD=∠A+∠C,∠A=30°,∴∠C=∠ABD-∠A=50°-30°=20°.故选:A.18.如图,点E在BC上,ED⊥AC于F,交BA的延长线于D,已知∠D=30°,∠C=20°,则∠B的度数是()A.20°B.30°C.40°D.50°【答案】C【解答】解:∵ED⊥AC,∠D=30°,∠C=20°,又∵∠DEC=∠B+∠D,∴∠C+∠DEC=∠C+∠D+∠B=90°,∴∠B=40°.故选:C.19.如图,已知在△ABC中,∠A=40°,现将一块直角三角板放在△ABC上,使三角板的两条直角边分别经过点B,C,直角顶点D落在△ABC的内部,则∠ABD+∠ACD=( ).A.90°B.60°C.50°D.40°【答案】C【分析】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得∠ABC+∠ACB+∠A=180°,即∠ABC+∠ACB=180-∠A=140°,再说明∠DBC+∠DCB=90°,进而完成解答.【详解】解:∵在△ABC中,∠A=40°∴∠ABC+∠ACB=180-∠A=140°∵在△DBC中,∠BDC=90°∴∠DBC+∠DCB=180°-90°=90°∴∠ABD+∠ACD=40°-90°=50°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灵活运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成为解答本题的关键.20.如图,若∠EOC=115°,则∠A+∠B+∠C+∠D+∠E+∠F=.【答案】230°【分析】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得到∠EOC=∠E+∠2=115°,∠2=∠D+∠C,∠EOC=∠1+∠F=115°,∠1=∠A+∠B,即可得到结论.【详解】解:如图∵∠EOC=∠E+∠2=115°,∠2=∠D+∠C,∴∠E+∠D+∠C=115°,∵∠EOC=∠1+∠F=115°,∠1=∠A+∠B,∴∠A+∠B+∠F=115°,∴∠A+∠B+∠C+∠D+∠E+∠F=230°,故答案为:230°.【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和三角形外角的性质,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要熟练掌握三角形外角性质.【题型05:风筝模型】21.如图1和图2,在三角形纸片ABC中,点D,E分别在边AC,AB上,沿DE折叠,点A落在点A'的位置.(1)如图1,当点A′落在CD边上时,∠DAE与∠1之间的数量关系为③(只填序号),并说明理由;①∠DAE=∠1②∠DAE=2∠1③∠1=2∠DAE(2)如图2,当点A落在△ABC内部时,直接写出∠DAE与∠1,∠2之间的数量关系.【答案】(1)③,理由详见解答过程.(2)∠1+∠2=2∠DAE.【解答】解:(1)由题意得:∠DAE=∠DA′E.∵∠1=∠EAD+∠EA′D=2∠DAE.故答案为:③.(2)∠1+∠2=2∠DAE,理由如下:如图2,连接AA′.由题意知:∠EAD=∠EA′D.∵∠1=∠A′AE+∠AA′E,∠2=∠A′AD+∠AA′D,∴∠1+∠2=∠EAA′+∠A′AD+∠EA′A+∠AA′D=∠EAD+∠EA′D=2∠EAD.22.如图,在△ABC中,∠C=40°,将△ABC沿着直线l折叠,点C落在点D的位置,则∠1-∠2的度数是()A.40°B.80°C.90°D.140°【答案】B【解答】解:由折叠的性质得:∠D=∠C=40°,根据外角性质得:∠1=∠3+∠C,∠3=∠2+∠D,则∠1=∠2+∠C+∠D=∠2+2∠C=∠2+80°,则∠1-∠2=80°.故选:B.23.将纸片△ABC沿DE折叠使点A落在A′处的位置.(1)如果A′落在四边形BCDE的内部(如图1),∠A′与∠1+∠2之间存在怎样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2)如果A′落在四边形BCDE的BE边上,这时图1中的∠1变为0°角,则∠A′与∠2之间的关系是2∠A=∠2.(3)如果A′落在四边形BCDE的外部(如图2),这时∠A′与∠1、∠2之间又存在怎样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解答】解:(1)图1中,2∠A=∠1+∠2,理由是:∵延DE折叠A和A′重合,∴∠AED=∠A′ED,∠ADE=∠A′DE,∵∠AED+∠ADE=180°-∠A,∠1+∠2=180°+180°-2(∠AED+∠ADE),∴∠1+∠2=360°-2(180°-∠A)=2∠A;(2)2∠A=∠2,如图∠2=∠A+∠EA′D=2∠A,故答案为:2∠A=∠2;(3)如图2,2∠A=∠2-∠1,理由是:∵延DE折叠A和A′重合,∴∠A=∠A′,∵∠DME=∠A′+∠1,∠2=∠A+∠DME,∴∠2=∠A+∠A′+∠1,即2∠A=∠2-∠1.【题型06:两内角角平分线模型】双内角平分线模型【条件】BP 、CP 分别为∠ABC 、∠ACB 的角平分线.【结论】∠P =90°+12∠A .24.如图1,点A 、B 分别在射线OM 、ON 上运动(不与点O 重合),AC 、BC 分别是∠BAO 和∠ABO 的角平分线,BC 延长线交OM 于点G .(1)若∠MON =60°,则∠ACG =;(直接写出答案)(2)若∠MON =n °,求出∠ACG 的度数;(用含n 的代数式表示)(3)如图2,若∠MON =80°,过点C 作CF ∥OA 交AB 于点F ,求∠BGO 与∠ACF 的数量关系.【答案】(1)60°;(2)90°-12n °;(3)∠BGO -∠ACF =50°【分析】(1)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BAO +∠ABO ,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三角形的外角性质计算,得到答案;(2)仿照(1)的解法解答;(3)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到∠ACF =∠CAG ,根据(2)的结论解答.【详解】解:(1)∵∠MON =60°,∴∠BAO +∠ABO =120°,∵AC 、BC 分别是∠BAO 和∠ABO 的角平分线,∴∠CBA =12∠ABO ,∠CAB =12∠BAO ,∴∠CBA +∠CAB =12(∠ABO +∠BAO )=60°,∴∠ACG =∠CBA +∠CAB =60°,故答案为:60°;(2)∵∠MON =n °,∴∠BAO +∠ABO =180°-n °,∵AC 、BC 分别是∠BAO 和∠ABO 的角平分线,∴∠CBA =12∠ABO ,∠CAB =12∠BAO ,∴∠CBA+∠CAB=12(∠ABO+∠BAO)=90°-12n°,∴∠ACG=∠CBA+∠CAB=90°-12n°;(3)∵CF∥OA,∴∠ACF=∠CAG,∴∠BGO-∠ACF=∠BGO-∠CAG=∠ACG,由(2)得:∠ACG=90°-12×80°=50°.∴∠BGO-∠ACF=50°.【点睛】本题考查的是角平分线的定义、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掌握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是解题的关键.25.如图,BE平分∠ABD,CF平分∠ACD,BE与CF交于点G,若∠BDC=140°,∠BGC=100°,则∠A=()A.80°B.75°C.60°D.45°【答案】C【分析】连接BC,先求解∠DBC+∠DCB,再求解∠GBC+∠GCB,可得∠GBD+∠GCD,再利用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ABD+∠ACD,从而可得:∠ABC+∠ACB,再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得∠A的大小.【详解】解:连接BC,∵∠BDC=140°,∴∠DBC+∠DCB=180°-140°=40°,∵∠BGC=100°,∴∠GBC+∠GCB=180°-100°=80°,∴∠GBD+∠GCD=∠GBC+∠GCB-∠DBC-∠DCB=40°,∵BE平分∠ABD,CF平分∠ACD,∴∠ABD+∠ACD=2(∠GBD+∠GCD)=80°,∴∠ABC+∠ACB=∠ABD+∠ACD+∠DBC+∠DCB=80°+40°=120°,∴∠A=180°-(∠ABC+∠ACB)=60°.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的应用,角平分线的定义,熟练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解与之相关的角的大小是解题的关键.26.如图,在△ABC中,已知∠A=70°,∠ABC、∠ACB的平分线OB、OC相交于点O,则∠BOC的度数为.【答案】125°【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出∠ABC +∠ACB ,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出∠OBC +∠OCB ,然后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列式计算即可得解.【详解】在△ABC 中,∠ABC +∠ACB =180°-∠A =180°-70°=110°,∵∠ABC 与∠ACB 的角平分线BO ,CO 相交于点O ,∴∠OBC +∠OCB =12∠ABC +∠ACB =12×110°=55°,在△BOC 中,∠BOC =180°-(∠OBC +∠OCB )=180°-55°=125°,故答案为:125°.【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角平分线的定义,整体思想的利用是解题的关键.27.如图,在△ABC 中,∠ABC 和∠ACB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P .(1)若∠ABC +∠ACB =130°,求∠BPC 的度数.(2)当∠A 为多少度时,∠BPC =3∠A ?【答案】(1)115°;(2)∠A =36°【分析】(1)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得∠PBC ,∠PCB ,再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求得∠BPC ;(2)根据(1)的方法求得∠BPC ,再结合条件∠BPC =3∠A ,解方程即可求得∠A .【详解】(1)∵PB 平分∠ABC ,PC 平分∠ACB ,∴∠PBC =12∠ABC ,∠PCB =12∠ACB ,∵∠ABC +∠ACB =130°,∴∠PBC +∠PCB =12(∠ABC +∠ACB )=65°,∴∠BPC =180°-(∠PBC +∠PCB )=180°-65°=115°,(2)∵PB 平分∠ABC ,PC 平分∠ACB ,∴∠PBC =12∠ABC ,∠PCB =12∠ACB ,∴∠PBC+∠PCB=12(∠ABC+∠ACB),∵∠ABC+∠ACB=180°-∠A,∴∠PBC+∠PCB=90°-12∠A,∠BPC=180°-(∠PBC+∠PCB)=180°-90°-12∠A=90°+12∠A∵∠BPC=3∠A∴3∠A=90°+12∠A,∴∠A=36°.【点睛】本题考查了与角平分线有关的角度计算,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是解题的关键.【题型07:两外角角平分线模型】双外角平分线模型【条件】BP、CP分别为∠EBC、∠BCF的角平分线.【结论】∠P=90°-12∠A.28.如图①,在△ABC中,∠ABC与∠AC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P.(1)如果∠A=70°,求∠BPC的度数;(2)如图②,作△ABC外角∠MBC,∠NCB的角平分线交于点Q,试探索∠Q,∠A之间的数量关系.(3)如图③,延长线段BP,QC交于点E,在△BQE中,存在一个内角等于另一个内角的3倍,求∠A的度数.【答案】(1)125°(2)∠Q=90°-12∠A(3)∠A的度数是45°或60°或120°或135°【分析】(1)在△ABC中,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ABC+∠ACB=110°,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出∠PBC=12∠ABC,∠PCB=12∠ACB,求出∠PBC+∠PCB=55°,再在△BPC中,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即可;(2)根据三角形外角性质得出∠MBC=∠ACB+∠A,∠NCB=∠ABC+∠A,求出∠MBC+∠NCB=∠ACB+∠A+∠ABC+∠A=180°+∠A,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出QBC=12∠MBC,∠QCB=12∠NCB,求出∠QBC+∠QCB=90°+12∠A,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即可;(3)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出∠ACF=2∠BCF,∠ABC=2∠EBC,根据三角形外角性质得出∠ECF=∠EBC+∠E,求出∠A=2∠E,求出∠EBQ=90°,分为四种情况:①∠EBQ=3∠E=90°,②∠EBQ=3∠Q,③∠Q=3∠E,④∠E=3∠Q,再求出答案即可【详解】(1)∵∠A=70°,∴∠ABC+∠ACB=180°-∠A=110°,∵点P是∠ABC和∠ACB的角平分线的交点,∴∠PBC=12∠ABC,∠PCB=12∠ACB,∴∠PBC+∠PCB=55°,∴∠BPC=180°-(∠PBC+∠PCB)=125°;(2)∵∠MBC=∠ACB+∠A,∠NCB=∠ABC+∠A,∴∠MBC+∠NCB=∠ACB+∠A+∠ABC+∠A=180°+∠A,∵点Q是∠MBC和∠NCB的角平分线的交点,∴∠QBC=12∠MBC,∠QCB=12∠NCB,∴∠QBC+∠QCB=12(∠MBC+∠NCB)=12(180°+∠A)=90°+12∠A,∴∠Q=180°-(∠QBC+∠QCB)=180°-90°+12∠A=90°-12∠A;(3)∵CQ为△ABC的外角∠NCB的角平分线,∴CE是△ABC的外角∠ACF的平分线,∴∠ACF=2∠BCF,∵BE平分∠ABC,∴∠ABC=2∠EBC,∵∠ECF=∠EBC+∠E,∴2∠ECF=2∠EBC+2∠E,即∠ACF=∠BC+2∠E,∵∠ACF=∠ABC+∠A,∴∠A=2∠E,即∠E=12∠A,∵∠EBQ=∠EBC+∠CBQ=12∠ABC+12∠MBC=12(∠ABC+∠A+∠ACB) =90°,如果△BQE中,存在一个内角等于另一个内角的3倍,那么分为四种情况:①∠EBQ=3∠E=90°,则∠E=30°,∠A=2∠E=60°;②∠EBQ=3∠Q,则∠Q=30°,∠E=60°,∠A=2∠E=120°;③∠Q=3∠E,则∠E=22.5°,∠A=2∠E=45°;④∠E=3∠Q,则∠E=67.5°,∠A=2∠E=135°,综合上述,∠A的度数是45°或60°或120°或135°.【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外角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角平分线的定义等知识点,熟练掌握知识点及运用分类讨论思想是解题的关键.29.如图,在△ABC中,∠B=58°,三角形两外角的角平分线交于点E,则∠AEC=.【答案】61°【分析】先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和平角定义求得∠DAC+∠ACF的度数,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得∠EAC+∠ECA的度数,即可解答.【详解】解:∵∠B+∠BAC+∠BCA=180°,∠B=58°,∴∠BAC+∠BCA=180°-∠B=180°-58°=122°,∵∠BAC+∠DAC=180°,∠BCA+∠ACF=180°,∴∠DAC+∠ACF=360°-(∠BAC+∠BCA)=360°-122°=238°,∵AE平分∠DAC,CE平分∠ACF,∴∠EAC=12∠DAC,∠ECA=12∠ACF,∴∠EAC+∠ECA=12(∠DAC+∠ACF)=119°,∵∠EAC+∠ECA+∠AEC=180°,∴∠AEC=180°-(∠EAC+∠ECA)=180°-119°=61°,故答案为:61°.【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角平分线的定义、平角定义,熟练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和角平分线的定义是解答的关键.30.如图,△ABC两个外角∠CBD、∠BCE的平分线相交于点O,∠A=40°,求∠BOC的度数.【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解答】解:∵∠CBD、∠BCE的平分线相交于点O,∴∠OBC=12(∠A+∠ACB),∠OCB=12(∠A+∠ABC),∴∠OBC +∠OCB =12(∠A +∠ACB +∠ABC +∠A ),∵∠A +∠ACB +∠ABC =180°,∴∠OBC +∠OCB =90°+12∠A ,在△OBC 中,∠BOC =180°-(∠OBC +∠OCB )=180°-(90°+12∠A )=90°-12∠A ,∵∠A =40°,∴∠BOC =90°-12×40°=90°-20°=70°.【题型08:内外角平分线模型】内外角平分线模型【条件】BP 、CP 分别为∠ABC 、∠ACE 的角平分线【结论】∠P =12∠A 【典例8】(1)如图1,在△ABC 中,BP 平分∠ABC ,CP 平分∠ACB ,求证:∠P =90°+12∠A ;(2)如图2,在△ABC 中,BP 平分∠ABC ,CP 平分外角∠ACE ,猜想∠P 和∠A 有何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答案】(1)证明过程见解答;(2)∠P =12∠A .【解答】(1)证明:∵A +∠ABC +∠ACB =180°,∴∠ABC +∠ACB =180°-∠A ,∵BP 平分∠ABC ,CP 平分∠ACB ,∴∠PCB =12∠ACB ,∠PBC =12∠ABC ,∴∠P =180°-(∠PCB +∠PBC )=180°-12(∠ACB +∠ABC )=180°-12(180°-∠A )=90°+12∠A ;(2)猜想:∠P=12∠A证明:∵∠ACE=∠A+∠ABC,∴∠A=∠ACE-∠ABC,∵∠PCE=∠P+∠PBC,∴∠P=∠PCE-∠PBC,又∵BP平分∠ABC,CP平分∠ACE,∴∠PBC=12∠ABC,∠PCE=12∠ACE,∴∠P=12∠ACE-12∠ABC=12(∠ACE-∠ABC)=12∠A.31.如图,在△ABC中,BO、CO分别平分∠ABC,∠ACB,BO的延长线交外角∠ACD的角平分线于点E.以下结论:①∠1=2∠2;②∠BOC=3∠2;③∠BOC=90°+∠2;④∠BOC=90°+∠1.其中正确的结论有(填序号).【答案】①③/③①【分析】依据角平分线的性质以及三角形外角性质,即可得到∠1=2∠2,∠BOC=90°+12∠1,∠BOC=90°+∠2,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CE为外角∠ACD的平分线,BE平分∠ABC,∴∠DCE=12∠ACD,∠DBE=12∠ABC,又∵∠DCE是△BCE的外角,∴∠2=∠DCE-∠DBE=12∠ACD-∠ABC=12∠1,即∠1=2∠2,故①正确;∵BO、CO分别平分∠ABC,∠ACB,∴∠OBC=12∠ABC,∠OCB=12∠ACB,∴∠BOC=180°-∠OBC+∠OCB=180°-12∠ABC+∠ACB=180°-12180°-∠1=90°+12∠1,故④错误;∵CO平分∠ACB,CE平分∠ACD,∴∠ACO=12∠ACB,∠ACE=12ACD,∴∠OCE =12∠ACB +∠ACD =12×180°=90°,∵∠BOC 是△COE 的外角,∴∠BOC =∠OCE +∠2=90°+∠2,故②错误、③正确;综上,正确的有①③.故答案为:①③.【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的性质,以及角平分线的定义.32.如图,在△ABC 中,∠A =α,∠ABC 与∠ACD 的平分线交于点A 1,得∠A 1;∠A 1BC 与∠A 1CD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A 2,得A 2;⋯;∠A 2019BC 与∠A 2019CD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A 2020,得∠A 2020,则∠A 2020=.【答案】α22020【分析】结合题意,根据角平分线、三角形外角、三角形内角和的性质,得∠A 1=12∠A ,同理得∠A 2=12∠A 1=α22;再根据数字规律的性质分析,即可得到答案.【详解】根据题意,∠A =α,∠ABC 与∠ACD 的平分线交于点A 1∴∠A 1=180°-12∠ABC -∠ACB -12∠ACD ∵∠ACD =∠A +∠ABC∴∠A 1=180°-∠ABC -∠ACB -12∠A ∵∠A +∠ABC +∠ACB =180°∴∠A 1=12∠A 同理,得∠A 2=12∠A 1=12×12∠A =α22;∠A 3=12∠A 2=12×12×12∠A =α23;∠A 4=12∠A 3=12×12×12×12∠A =α24;⋯∠A n =12∠A n -1=α2n ∴∠A 2020=α22020故答案为:α22020.【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和数字规律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三角形内角和、三角形外角、角平分线、数字规律的性质,从而完成求解.33.【初步认识】(1)如图1,BM 平分∠ABC ,CM 平分外角∠ACD ,若∠A =80°,则∠M =°.【变式探究】(2)已知ABCD 为四边形,E 为边AB 延长线上一点,如图2,∠ADC =110°,∠BCD =120°,∠DAB 和∠CBE 的平分线交于点F ,则∠F =°.【继续探索】(3)已知ABCD 为四边形,E 为边AB 延长线上一点,如图3,∠ADC =α,∠BCD =β,且α+β>180°,∠DAB 和∠CBE 的平分线交于点F ,求∠F 与α、β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终极挑战】(4)如果将(3)中的条件α+β>180°改为α+β<180°,再分别作∠DAB 和∠CBE 的平分线,且两平分线所在的直线交于点F ,那么∠F 与α、β又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直接写出结论.(不用说明理由)【答案】(1)40;(2)25;(3)∠F =12α+12β-90°,理由见解析;(4)∠F =90°-12α-12β【分析】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定义,三角形外角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1)利用角平分线定义和三角形外交的性质可探究出∠M =12∠A ,即可求解;(2)延长AD 、BC 相交于G ,先求出∠G 的度数,然后同(1)得出∠F =12∠G ,即可求解;(3)类似(2)探究即可;(4)延长DA ,CB 相交于G ,延长BA ,先求出∠G =180°-α-β,再判断AF 平分∠NAG ,FB 平分∠ABG ,然后同(1)得出∠F =12∠G ,即可求解.【详解】解:∵BM 平分∠ABC ,CM 平分外角∠ACD ,∴∠MBC =12∠ABC ,∠MCD =12∠ACD ,∵∠A =∠ACD -∠ABC ,∠M =∠MCD -∠MBD ,∴∠M =12∠ACD -12∠ABC =12∠A ,∵∠A =80°,∴∠M =40°,故答案为:40;(2)延长AD 、BC 相交于G ,∵∠ADC =110°,∠BCD =120°,∴∠GDC =70°,∠GCD =60°,∴∠G =50°,同(1)可证∠F =12∠G ,∴∠F =25°,故答案为:25;(3)∠F =12α+12β-90°理由:延长AD 、BC 相交于G ,∵∠ADC =α,∠BCD =β,。
沪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综合训练50题-含答案
沪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综合训练50题含答案(填空、解答题)一、填空题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O 为坐标原点,若直线26y x =-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点A ,B , 则AOB 的面积为________.2.如图,直线22y x =--与x 轴交于点A ,与y 轴交于点B ,把直线AB 沿x 轴的正 半轴向右平移2个单位长度后得到直线CD ,则直线CD 的函数解析式是__________.3.在ABC 中,∠A=∠B=∠C ,则ABC 是_________三角形.4.如图,在Rt △ABC 中,∠C=90°,∠CAB 的平分线BC 交BC 于D ,DE 是AB 的垂直平分线,垂足为E ,若BC=3,则DE 的长为___.5.下列给出的是关于某个一次函数的自变量x 及其对应的函数值y 的若干信息,请你根据表格中的相关数据计算:m +n =____________.6.阅读下面的材料:小芸的作法如下:请回答:小芸的作图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若函数y kx b=+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不等式0+>的解集是___________.kx b8.如图,在ABC中,按以下步骤作图:、于点D、E.∠以点B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作弧,分别交AB BC∠分别以点D、E为圆心,大于1DE的同样长为半径作弧,两弧交于点F.2∠作射线BF 交AC 于点G . 如果23=AB BC ,求ABG BGC S S ∆∆=________.9.函数y ax b =+的图象如图,不等式2ax b +≤的解集为__________.10.一次函数y =x ﹣5的图象与y 轴的交点坐标为 _________.11.已知点P 的坐标为(a +1,5﹣3a ),且它到两个坐标轴的距离相等,则点P 的坐标为_______________.12.如图,长方形纸片ABCD 中AD ∠BC ,AB ∠CD ,∠A =90°,将纸片沿EF 折叠,使顶点C 、D 分别落在点C '、D '处,C 'E 交AF 于点G .若∠CEF =68°,则么∠GFD '=______°.13.已知点()1,3M -,点N 为x 轴上一动点,则MN 的最小值为______. 14.已知点P (m ,2)在第一象限,那么点B (3,﹣m )在第____象限.15.如图,已知,,a b c 分别是Rt ABC △的三条边长,90C ∠=︒,我们把关于x 的形如a by x c c =+的一次函数称为“勾股一次函数”;若点P ⎛ ⎝⎭在“勾股一次函数”的图象上,且Rt ABC △的面积是10,则c 的值是_________.16.如图,在∠ABC 中,AB =17,AC =12,AD 为中线,则∠ABD 与∠ACD 的周长之差=__.17.某下岗职工购进一批货物到集贸市场零售,已知卖出的货物质量x (千克)与售价y (元)的关系如表所示:写出y 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是____________.18.“欢乐跑中国•重庆站”比赛前夕,小刚和小强相约晨练跑步.小刚比小强早1分钟跑步出门,3分钟后他们相遇.两人寒暄2分钟后,决定进行跑步比赛.比赛时小刚的速度始终是180米/分,小强的速度是220米/分.比赛开始10分钟后,因雾霾严重,小强突感身体不适,于是他按原路以出门时的速度返回,直到他们再次相遇.如图所示是小刚、小强之间的距离y (千米)与小刚跑步所用时间x (分钟)之间的函数图象.问小刚从家出发到他们再次相遇时,一共用了__分钟.19.在ABC 中,AB AC =,点D 是ABC 外一点,连接AD 、BD 、CD ,且BD 交AC 于点O ,在BD 上取一点E ,使得AE AD =,EAD BAC ∠=∠,若70ACB ∠=︒,则BDC ∠的度数为 _____.20.已知1(2, 1)A ,2(1, 0)A -,…,(, )k k k A x y ,…,(k 为正整数),且满足111k k x x -=-,11k k y y -=-,则A 2022的坐标为____.21.已知点P (x ,y )位于第四象限,并且x ≤y +4(x ,y 为整数),写出一个符合上述条件的点P 的坐标_________.22.如图,ABC 中,AB AC =,DE 是AB 的垂直平分线,垂足为D ,交AC 于E .若11AB cm =,BCE 的周长为17cm ,则BC=________cm .23.如图,已知1A (1,0),2A (1,﹣1),3A (﹣1,﹣1),4A (﹣1,1),5A (2,1),…,则点2010A 的坐标是________.24.下表分别给出了一次函数y 1=k 1x +b 1与y 2=k 2x +b 2图像上部分点的横坐标x 和纵坐标y 的对应值.则当x ____时,y 1>y 2.25.如图所示,OC 平分AOB ∠,OD 平分COB ∠,90AOD ∠=︒,则BOD ∠=_______︒.26.如图,在∠ABC 中,∠ACB =90°,AC =BC ,∠ABC 的角平分线BE 和∠BAC 的外角平分线AD 相交于点P ,AP 与BC 的延长线交于点D .过点P 作PF ∠AD 交AC 的延长线于点H ,交BC 的延长线于点F ,连接AF 并延长交DH 于点G .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APB =45°,∠PF =P A ,∠DG =AP +GH ,∠BD =AH +AB .27.如图,ADC △是45°的直角三角板,ABE 是30°的直角三角板,CD 与BE 交于点F ,则DFB ∠的度数为__________28.如图,在长方形ABCD 中4AB DC ==,5AD BC ==.延长BC 到E ,使2CE =,连接DE .动点P 从点B 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沿BC CD DA →→→向终点A 运动,设点P 运动的时间为t 秒,存在这样的t ,使DCP 和DCE △全等,则t 的值为______.29.如图,已知∠AOB=90°, ∠COD=90°,OE 为∠BOD 的角平分线,∠BOE=25°,则∠AOC=_____30.已知点A (3,4),点B (﹣1,1),在x 轴上有两动点E 、F ,且EF=1,线段EF 在x 轴上平移,当四边形ABEF 的周长取得最小值时,点E 的坐标为________.二、解答题 31.(1)解方程:2101x x-=+ (2)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为5cm 和4cm ,求它的周长.32.如图,BA =BE ,∠A =∠E ,∠ABE =∠CBD ,ED 交BC 于点F ,且∠FBD =∠D . 求证:AC ∠BD .证明:∠∠ABE =∠CBD (已知), ∠∠ABE +∠EBC =∠CBD +∠EBC ( ) 即∠ABC =∠EBD在∠ABC 和∠EBD 中, ___________ABC EBD A E ∠=∠⎧⎪=⎨⎪∠=∠⎩, ∠∠ABC ∠∠EBD ( ), ∠∠C =∠D ( ) ∠∠FBD =∠D ,∠∠C = (等量代换), ∠AC ∠BD ( )33.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D BC ∥,点E 为对角线BD 上一点,A BEC ∠=∠ ,且AB EC =.(1)求证:ABD ECB ≌;(2)若65BDC ∠=︒,求DBC ∠的度数.34.如图,已知:DE //BC ,CD 是∠ACB 的平分线,∠B =80°,∠A =50°,求:∠EDC 与∠BDC 的度数.35.点O 为直线AB 上一点,过点O 作射线OC ,使∠BOC=65°,将一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点O 处.(1)如图1,将三角板MON 的一边ON 与射线OB 重合时,则∠MOC=__________ (2)如图2,将三角板MON 绕点O 逆时针旋转一定角度,此时OC 是∠MOB 的平分线,求∠BON 和∠CON 的度数.36.如图,射线OB 在钝角AOC ∠的内部,且180,AOB AOC OP ∠+∠=︒分AOB ∠,OQ 平分AOC ∠.(1)当OB 与OQ 重合时,求AOC ∠得度数; (2)若100AOC ∠=︒,求POQ ∠的度数;(3)若AOC n ∠=︒,求POQ ∠的度数(用含n 的代数式表示).37.如图,在等边∠ABC 中,点D ,E 分别在边BC ,AC 上,且AE =CD ,BE 与AD 相交于点P ,BQ 上AD 于点Q .(1)求证:AD =BE ; (2)求∠PBQ 的度数;(3)若PQ =3,PE =1,求AD 的长.3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中,∠ABC 各顶点都在小方格的顶点上.(1)画出∠ABC 关于x 轴对称的图形∠A 1B 1C 1;写出∠A 1B 1C 1各顶点坐标A 1 ;B 1 ;C 1(2)在y 轴上找一点P ,使P A +PB 1最短,画出P 点,并写出P 点的坐标 . (3)若网格中的最小正方形边长为1,则∠A 1B 1C 1的面积等于 .39.如图,ABC ∆中,ABC C ∠=∠,BD 是ABC ∠的平分线,48A ∠=,求BDC ∠的度数.40.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 中,∠ADC 的角平分线DE 与∠BCD 的角平分线CA 相交于E 点,已知:∠ACB =32°,∠CDE =58°.(1)求∠DEC 的度数; (2)试说明直线AD BC ∥41.如图,已知ABC FED ≅,A ∠和F ∠是对应角,CB 和DE 是对应边,82AF BE =,=.(1)写出其他对应边及对应角;(2)判断AC 与DF 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3)求AB 的长.42.在△ABC 中,∠C>∠B .如图∠,AD∠BC 于点D ,AE 平分∠BAC .(1)如图∠,AD∠BC 于点D ,AE 平分∠BAC ,能猜想出∠DAE 与∠B 、∠C 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并说明理由.(2)如图∠,AE 平分∠BAC ,F 为AE 上的一点,且FD∠BC 于点D ,这时∠EFD 与∠B 、∠C 有何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3)如图∠,AE 平分∠BAC ,F 为AE 延长线上的一点,FD∠BC 于点D ,请你写出这时∠EFD 与∠B 、∠C 之间的数量关系(只写结论,不必说明理由).43.在ABC 中,90ACB ∠=︒,AC BC =,直线MN 经过点C ,且AD MN ⊥于点D ,BE MN ⊥于点E .(1)当直线MN 绕点C 旋转到图(1)的位置时,求证:∠ADC △∠CEB ;∠DE AD BE =+.(2)当直线MN 绕点C 旋转到图(2)、图(3)的位置时,试问DE 、AD 、BE 具有怎样的等量关系?请直接写出这个等量关系.44.如图,在ABC 中,BD 、CE 是边AC 、AB 上的中线,BD 与CE 相交于点O ,N 是OC 的中点.(1)求证:2OC OE =;(2)若1CDN S =△,求ABC 的面积.45.贝贝在银行的信用卡中存入2万元,每次取出500元,若卡内余额为y (元),取钱的次数为x .(利息忽略不计)(1)写出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求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3)取多少次钱后,余额为原存款的14?46.水池中有水20m3,12:00时同时打开两个每分钟出水量相等且不变的出水口,12:06时王师傅打开一个每分钟进水量不变的进水口,同时关闭一个出水口,12:14时再关闭另一个出水口,12:20时水池中有水56m3,王师傅的具体记录如下表.设从12:00时起经过tmin池中有水ym3,右图中折线ABCD表示y关于t的函数图象.(1)每个出水口每分钟出水m3,表格中a=;(2)求进水口每分钟的进水量和b 的值;(3)在整个过程中t 为何值时,水池有水16m 3?47.如图,△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AC =90°,△ACD 是等边三角形,E 为△ABC 内一点,AC =CE ,∠BAE =15°,AD 与CE 相交于点F .(1)求∠DFE 的度数;(2)求证:AE =BE .48.已知两个全等的等腰直角∠ABC 、∠DEF ,其中90ACB DFE ∠=∠=︒,E 为AB 中点,∠DEF 可绕顶点E 旋转,线段DE ,EF 分别交线段CA ,CB (或它们所在直线)于M 、N .(1)如图1,当线段EF 经过∠ABC 的顶点C 时,点N 与点C 重合,线段DE 交AC 于M ,求证:AM MC =;(2)如图2,当线段EF 与线段BC 边交于N 点,线段DE 与线段AC 交于M 点,连MN ,EC ,请探究AM ,MN ,CN 之间的等量关系,并说明理由;(3)如图3,当线段EF 与BC 延长线交于N 点,线段DE 与线段AC 交于M 点,连MN ,EC ,请猜想AM ,MN ,CN 之间的等量关系,不必说明理由.49.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B 的坐标分别是(),a a --,(),0b 且20b -=.(1)求a ,b 的值;(2)在坐标轴上是否存在点C ,使三角形ABC 的面积是8?若存在,求出点C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50.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点A (a ,0),B (c ,c ),C (0,c ),且满足(a ﹣c +4)20,P 点从A 点出发沿x 轴正方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匀速移动,Q 点从O 点出发沿y 轴负方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匀速移动.(1)求点B 的坐标及AO 和BC 位置关系;(2)当P 、Q 分别是线段AO ,OC 上时,连接PB ,QB ,使2PAB QBC S S △△=,求出点P 的坐标;(3)在P 、Q 的运动过程中,当∠CBQ =30°时,请探究∠OPQ 和∠PQB 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参考答案:1.9【分析】分别令0x =,0y =,求出A 、B 两点坐标,再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即可求出面积.【详解】当0x =时,y =-6,∠B 点坐标为(0,6)-,即6OB =,当0y =时,3x =,∠A 点坐标为(3,0),即3OA =, ∠1136922AOB S OA OB ==⨯⨯=, 故答案为:9.【点睛】本题考查了求一次函数图象与坐标轴形成的三角形的面积,求出一次函数与坐标轴的交点坐标是解题关键.2.22y x =-+【分析】利用“左加右减”的规律解答.【详解】把直线AB :22y x =--沿x 轴的正半轴向右平移2个单位长度后得到直线CD , 则直线CD 的函数解析式是:()22222y x x =---=-+,即22y x =-+.故答案是:22y x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一次函数图象与几何变换,难度不大,掌握平移规律“左加右减,上加下减”即可.3.等边【详解】试题分析:在∠ABC 中,∠A=∠B=∠C ,根据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可得出各角的度数均为60°,即可得到结果.在∠ABC 中,∠A=∠B=∠C ,又∠A+∠B+∠C=180°,所以∠A=∠B=∠C=60°,即∠ABC 为等边三角形.考点: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点评: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是初中数学的重点,贯穿于整个初中数学的学习,是中考中比较常见的知识点,一般难度不大,需熟练掌握.4.1【分析】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到DA=DB ,得到∠B=∠DAB ,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出∠DAC=∠DAB,从而求出∠B=30°,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计算即可.【详解】解:∠DE是AB的垂直平分线,∠DA=DB,∠∠B=∠DAB,∠AD是∠CAB的平分线,∠∠DAC=∠DAB,∠∠C=90°,∠∠B=30°,∠DE=1BD,2∠AD是∠CAB的平分线,∠C=90°,DE∠AB,∠DE=DC,BD,∠DC=12∠BD=3,∠DC=1,即DE=1,故答案为1.【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及直角三角形中30°所对的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掌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是解题的关键.5.6【分析】根据题意设一次函数关系式为y=kx+b,将(−1,m)、(1,3)、(3,n)代入可得相应的等式,求解后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设一次函数关系式为y=kx+b,将(−1,m)、(1,3)、(3,n)代入得:m=−k+b,k+b=3,n=3k+b,∠m+n=−k+b+3k+b=2k+2b=2×3=6.故答案为:6.【点睛】本题考查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及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的知识,比较简单,注意掌握待定系数法的运用.6.到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两点确定一条直线.【详解】试题分析:直接利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及直线的性质进而分析得到答案.试题解析:分别以点A 和点B 为圆心,大于12AB 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相交于,C D 两点的依据是:到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连接CD 的依据是: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故答案为到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7.x <2##2x >【分析】根据一次函数的性质,结合函数图象,可以写出不等式0kx b +>的解集.【详解】解:由图象可得,函数y =kx +b 与x 轴的交点为(2,0),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 ∠不等式kx +b >0的解集是x <2.故答案为:x <2.【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答.8.23【分析】由作图步骤可知BG 为ABC ∠的角平分线,过G 作GM AB ⊥于M ,GN BC ⊥于N ,可得GM GN =,最后运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解答即可.【详解】解:如图,过点G 作GM AB ⊥于M ,GN BC ⊥于N .由作图可知,BG 平分ABC ∠,∠GM BA GN BC ⊥⊥,,∠GM GN =, ∠ABGBCG S S ∆∆122132AB GM AB BC BC GN ⨯===⨯, 故答案为:23. 【点睛】本题考查角平分线定理和三角形面积公式的应用,通过作法发现角平分线并灵活应用角平分线定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9.0x ≥【分析】观察函数图形得到当0x ≥时,一次函数y ax b =+的函数值小于或等于2,即2ax b +≤.【详解】解:根据题意得当0x ≥时,2ax b +≤,即不等式2ax b +≤的解集为0x ≥.故答案为:0x ≥.【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从函数的角度看,就是寻求使一次函数y =ax +b 的值大于(或小于)0的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从函数图象的角度看,就是确定直线y =kx +b 在x 轴上(或下)方部分所有的点的横坐标所构成的集合.10.(0,﹣5)【分析】代入x =0求出y 值,进而可得出直线与y 轴的交点坐标.【详解】解:当x =0时,y =0﹣5=﹣5,∠一次函数y =x ﹣5的图像与y 轴的交点坐标是(0,﹣5).故答案为:(0,﹣5).【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图像上点的坐标特征,牢记直线上任意一点的坐标都满足函数关系式()0y kx b k =+≠是解题关键.11.(4,-4)或(2,2)【分析】根据点P 到两个坐标轴的距离相等可得a +1+5-3a =0或a +1=5-3a ,解方程可得a 的值,进而可得点P 的坐标.【详解】解:由题意得:a +1+5-3a =0或a +1=5-3a ,解得a =3或a =1.故当a =3时,P (4,-4);当a =1时,P (2,2);故答案为:(4,-4)或(2,2).【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点的坐标,关键是掌握点P 到两个坐标轴的距离相等时,横纵坐标相等或相反数关系.12.44【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和翻折不变性解答.【详解】解:∠AD //BC ,∠∠DFE =180°−∠CEF =180°−68°=112°,∠∠D ′FE =112°,∠GFE =180°−112°=68°,∠∠GFD ′=112°−68°=44°.故答案为:44.【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和翻折不变性,注意观察图形.13.3【分析】如图,过M 点做x 轴的垂线,交x 轴于点N ,MN 的长度即为所求.【详解】解:如图,当MN x ⊥轴时,MN 的长度最小,最小值为3,故答案为:3.【点睛】本题考查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到坐标轴的距离.掌握点到直线上的所有连线中,垂线段最短是解题的关键.14.四【分析】根据点P 在第一象限,即可得到点m 的符号,从而得到-m 的符号,即可得出点B 所在的位置.【详解】点P (m ,2)在第一象限,得m >0.由不等式的性质,得3>0,﹣m <0 那么点B (3,﹣m )在第四象限.故答案为:四.【点睛】此题主要考查点的坐标与象限的关系,解题的关键是熟记各象限对应的点的坐标符号.15.【分析】依据题意得到三个关系式:c ,ab=10,a 2+b 2=c 2,运用完全平方公式即可得到c 的值.【详解】解:∠点(1P 在“勾股一次函数”a b y x c c =+的图象上,把(1P 代入得:a b c c=+,即a b +=, ∠,,a b c 分别是Rt ABC 的三条边长,90C ∠=︒,Rt ABC 的面积为10, ∠1102ab =,222+=a b c ,故20ab =, ∠22()2a b ab c +-=,∠22220c ⎫-⨯=⎪⎪⎝⎭,故24405c =,解得:c =故答案为:【点睛】此类考查了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以及勾股定理的应用,根据题目中所给的材料结合勾股定理和乘法公式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6.5【分析】分别表示出∠ABD 与∠ACD 的周长,再作差即可得出结果.【详解】解:∠AD 是中线,∠BD=DC ,∠AB=17,AC=12,∠C △ABD - C △ACD =AB+AD+BD-AC-AD-DC=AB-AC=5,故答案为:5【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中线的性质,掌握中线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7.y =2.1x【详解】根据表格,易得规律:y=2x+0.1x=2.1x .故答案: 2.1y x = .18.493【详解】分析: 由图象可以看出,0-1min 内,小刚的速度可由距离减小量除以时间求得,1-3min 内,根据等量关系“距离减小量=小刚跑过的路程+小强跑过的路程”可得出小强的速度;由于小刚的速度始终是180米/分,小强的速度开始是220米/分,则他们的速度之差是40米/分,则10分钟相差400米,设再经过t 分钟两人相遇,利用相遇问题得到180t +120t =400,然后求出t 后加上前面的15分钟可得到小刚从家出发到他们再次相遇的时间总和.详解: 小刚比赛前的速度v 1=(540-440)=100(米/分),设小强比赛前的速度为v 2(米/分),根据题意得2×(v 1+v 2)=440,解得v 2=120米/分,小刚的速度始终是180米/分,小强的速度开始为220米/分,他们的速度之差是40米/分,10分钟相差400米,设再经过t 分钟两人相遇,则180t+120t=400,解得t =43(分) 所以小刚从家出发到他们再次相遇时5+10+43=493(分). 故答案为:493.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应用:会利用一次函数图象解决行程问题的数量关系,相遇问题,追击问题的综合应用;解答时灵活运用行程问题的数量关系解答是关键. 19.40︒##40度【分析】根据SAS 证明ABE ACD ≌,再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ABD ACD ∠=∠,然后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质BOC ABD BAC ∠=∠+∠,BOC ACD BDC ∠=∠+∠,可说明BAC BDC ∠=∠,再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求出70ABC ACB ∠=∠=︒,最后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解答即可.【详解】解:∠EAD BAC ∠=∠,∠BAC EAC EAD EAC ∠-∠=∠-∠,即BAE CAD ∠=∠,在ABE 和ACD 中,AB AC BAE CAD AE AD =⎧⎪∠=∠⎨⎪=⎩,∠()ABE ACD SAS ≌,∠ABD ACD ∠=∠,∠BOC ∠是ABO 和DCO 的外角,∠BOC ABD BAC ∠=∠+∠,BOC ACD BDC ∠=∠+∠,∠ABD BAC ACD BDC ∠+∠=∠+∠,∠BAC BDC ∠=∠,∠AB AC =,70ACB ∠=︒,∠70ABC ACB ∠=∠=︒,∠180180707040BAC ABC ACB ∠=︒-∠-∠=︒-︒-︒=︒,∠40BDC BAC ∠=∠=︒.故答案为:40︒.【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等知识.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是解题的关键,也是本题的难点.20.1,02⎛⎫ ⎪⎝⎭##(0.5,0) 【分析】根据111k k x x -=- ,yk =1﹣yk ﹣1,求出前几个点的坐标会发现规律,这些点每6个为一个循环,根据规律求解即可.【详解】解:∵A 1(2,1),A 2(﹣1,0),…,Ak (xk ,yk ),…,(k 为正整数),且满足111k k x x -=-,yk =1﹣yk ﹣1,∴A 3(12,1),A 4(2,0),A 5(﹣1,1),A 6(12,0),A 7(2,1),A 8(﹣1,0),通过以上几个点的坐标可以发现规律,这些点每6个为一个循环,∵2022=6×337,∴A 2022的坐标为(12,0).故答案为:(12,0).【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规律型:点的坐标,读懂题意,准确找出点的坐标规律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1.(1,-2)(答案不唯一).【分析】直接利用第四象限内点的坐标特点得出x ,y 的取值范围,进而得出答案.【详解】解:∠点P (x ,y )位于第四象限,并且x≤y+4(x ,y 为整数),∠x >0,y <0,∠当x=1时,1≤y+4,解得:0>y≥-3,∠y 可以为:-2,故写一个符合上述条件的点P 的坐标可以为:(1,-2)(答案不唯一).故答案为(1,-2)(答案不唯一).【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点的坐标,正确把握横纵坐标的符号是解题关键.22.6【分析】根据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得AE=BE ,即可得出AC=BE+CE ,根据∠BCE 的周长即可得答案.【详解】∠DE 是AB 的垂直平分线,∠AE=BE ,∠AB=AC ,AC=AE+CE ,AB=11,∠BE+CE=AC=11, ∠BCE 的周长为17cm ,∠BC+CE+BE=17,即BC+11=17,解得:BC=6.故答案为:6【点睛】本题考查了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性质,熟练掌握垂直平分线上任意一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是解题关键.23.(503,-503)【分析】根据图象得出点的坐标的规律,依据规律求解即可.【详解】解:根据图象得:2A ,6A ,10A 等在第四象限,每四个点循环一次,∠2010÷4=502⋯2,∠2010A 与2A 都在第四象限,横坐标为:(2010-2)÷4+1=503,纵坐标为-503,故答案为:(503,-503).【点睛】题目主要考查坐标与图形,点坐标规律探索,理解题意,找出点的坐标的规律是解题关键.24.>-2【分析】根据待定系数法求出y 1、y 2的函数表达式,再由y 1>y 2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即可解答.【详解】解:将x =-1,y 1=0,x =-2,y 1=-3代入y 1=k 1x +b 1中,得:1111032k b k b =-+⎧⎨-=-+⎩,解得:1133k b =⎧⎨=⎩,∠y 1=3x +3,将x =-4,y 2=-1,x =-3,y 2=-2代入y 2=k 2x +b 2中,得:22221423k b k b -=-+⎧⎨-=-+⎩,2215k b =-⎧⎨=-⎩, ∠y 2=-x -5,由y 1>y 2得:3x +3>-x -5,解得:x >-2,即当x >-2时,y 1>y 2,故答案为:>-2.【点睛】本题考查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表达式、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熟练掌握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表达式的解法步骤是解答的关键.25.30【分析】直接利用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出∠BOC=12∠AOB=12(90BOD ︒+∠)=1452BOD ︒+∠,进而得出方程∠BOD=12∠COB=12(1452BOD ︒+∠),从而求出答案. 【详解】解:∠90AOD ∠=︒,∠OC 平分∠AOB , ∠∠BOC=12∠AOB=12(90BOD ︒+∠)=1452BOD ︒+∠, ∠OD 平分COB ∠, ∠∠BOD=12∠COB=12(1452BOD ︒+∠), ∠∠BOD=30°.故答案为:30.【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角平分线的定义,正确得出关于∠BOD 的方程是解题关键. 26.∠∠∠【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与角平分线的定义表示出∠CAP ,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ABP =12∠ABC ,然后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整理即可得解;∠先求出∠APB =∠FPB ,再利用“角边角”证明∠ABP 和∠FBP 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得到AB =BF ,AP =PF ;∠根据PF ∠AD ,∠ACB =90°,可得AG ∠DH ,然后求出∠ADG =∠DAG =45°,再根据等角对等边可得DG =AG ,再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两腰相等可得GH =GF ,然后求出DG =GH +AF ,根据AFA 可得结论;∠根据直角的关系求出∠AHP =∠FDP ,然后利用“角角边”证明∠AHP 与∠FDP 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得DF =AH .【详解】解:∠∠∠ABC 的角平分线BE 和∠BAC 的外角平分线相交于点P ,∠∠ABP =12∠ABC ,∠CAP =12(90°+∠ABC )=45°+12∠ABC ,在∠ABP 中,∠APB =180°﹣∠BAP ﹣∠ABP =180°﹣(45°+12∠ABC +90°﹣∠ABC )﹣12∠ABC =180°﹣45°﹣12∠ABC ﹣90°+∠ABC ﹣12∠ABC =45°,故∠正确; ∠∠PF ∠AD ,∠APB =45°(已证),∠∠APB =∠FPB =45°,∠PB 为∠ABC 的角平分线,∠∠ABP =∠FBP ,在∠ABP 和∠FBP 中,APB FPB PB PBABP FBP ∠=∠⎧⎪=⎨⎪∠=∠⎩, ∠∠ABP ∠∠FBP (ASA ),∠AB =BF ,AP =PF ,故∠正确;∠∠PF ∠AD ,∠ACB =90°,由∠知PD =PH ,∠∠DPH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PDH =45°,∠∠P AF =45°,∠AG ∠DH ,∠AP =PF ,PF ∠AD ,∠∠P AF =45°,∠∠ADG =∠DAG =45°,∠DG =AG ,∠∠P AF =45°,AG ∠DH ,∠∠ADG 与∠FGH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DG =AG ,GH =GF ,∠DG =GH +AF ,∠AFP A ,∠DG+GH ,故∠错误;∠∠∠ACB =90°,PF ∠AD ,∠∠FDP +∠HAP =90°,∠AHP +∠HAP =90°,∠∠AHP =∠FDP ,∠PF ∠AD ,∠∠APH =∠FPD =90°,在∠AHP 与∠FDP 中,AHP FDP APH FPD AP PF ∠=∠⎧⎪∠=∠⎨⎪=⎩, ∠∠AHP ∠∠FDP (AAS ),∠DF =AH ,∠BD =DF +BF ,又∠AB =BF ,∠BD =AH +AB ,故∠正确;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外角的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题关键是掌握外角的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27.15°【分析】根据三角板的性质和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求解即可.【详解】∠ADC △是45°的直角三角板,ABE 是30°的直角三角板∠4530ADC ABE =︒=︒∠,∠∠ADC ABE DFB =+∠∠∠∠453015DFB ADC ABE =-=︒-︒=︒∠∠∠故答案为:15°.【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板的角度问题,掌握三角板的性质和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28.32或112 【分析】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根据题意得出522CP t =-=和922DP t =-=,即可求得.【详解】解:当P 在BC 上时,由题意得2BP t =,∠52CP BC BP t =-=-,∠90DCP DCE ∠=∠=︒,CD 为公共边,∠要使DCP DCE ≌,则需CP CE =,如图1所示:∠2CE =,∠522t -=, ∠32t =, 即当32t =时,DCP DCE ≌;当P 在AD 上时,由题意得2BC CD DP t ++=,∠5BC =,4CD =,∠29DP t =-,∠90CDP DCE ∠=∠=︒,CD 为公共边,∠要使DCP CDE ≌,则需DP CE =,如图2所示:即292t-=,∠112t=,即当112t=时,DCP CDE≌;综上所述:当32t=或112t=时,DCP和CDE全等.故答案为:32或112.【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思考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29.130°【分析】直接利用角平分线的定义结合度分秒换算方法分析得出答案.【详解】解:∠OE为∠BOD的平分线,∠2∠BOE=∠BOD,∠∠BOE=25°,∠∠BOD=50°,∠∠AOB=∠COD=90°,∠AOB+∠COD+∠AOC+∠BOD=360°,∠∠AOC=360°-∠AOB-∠COD-∠BOD,=360°-90°-90°-50°,=130°.【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角平分线的定义以及度分秒的换算,正确理解相关定义是解题关键.30.(﹣25,0)【详解】如图,过点A作x轴的平行线,并且在这条平行线上截取线段AA′,使AA′=1,作点B关于x轴的对称点B′,连接A′B′,交x轴于点E,在x轴上截取线段EF=1,则此时四边形ABEF的周长最小.∠A(3,4),∠A′(2,4),∠B(-1,1),∠B′(-1,-1).设直线A′B′的解析式为y=kx+b,则241k bk b+=⎧⎨-+=-⎩,解得,k=53,b=23.∠直线A′B′的解析式为y=53x+23,当y=0时,53x+23=0,解得x=-25.故线段EF平移至如图所示位置时,四边形ABEF的周长最小,此时点E的坐标为(-25,0).点睛:本题考查了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确定点E、F的位置是关键,也是难点.31.(1)x=1;(2)三角形的周长为14cm或13cm【分析】(1)先去分母,然后解一元一次方程,最后进行检验即可得;(2)根据题意进行分类讨论:∠当腰长是5cm时,则三角形的三边是5cm,5cm,4cm;∠当腰长是4cm时,三角形的三边是4cm,4cm,5cm;考虑三边能否构成三角形,然后求周长即可得.【详解】(1)解:211x x-=+,方程两边同时乘以:()1x x +得()210x x -+=,210x x --=,1x =检验:1x =时,()10x x +≠,∴1x =是原方程的解;(2)解: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4cm 和5cm ,∠当腰长是5cm 时,则三角形的三边是5cm ,5cm ,4cm ,554+>,满足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三角形的周长是55414++=(cm );∠当腰长是4cm 时,三角形的三边是4cm ,4cm ,5cm ,445+>,满足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三角形的周长是54413++=(cm );综上,三角形的周长为14cm 或13cm .【点睛】题目主要考查解分式方程及等腰三角形的定义,三角形三边关系等,理解题意,综合运用这些知识是解题关键.32.答案见解析【分析】结合等式的性质利用ASA 可证∠ABC ∠∠EBD ,由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的性质等量代换可得∠C =∠FBD ,根据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可得AC ∠BD.【详解】解:∠∠ABE =∠CBD (已知),∠∠ABE +∠EBC =∠CBD +∠EBC (等式的性质),即∠ABC =∠EBD在∠ABC 和∠EBD 中,ABC EBD AB BEA E ∠=∠⎧⎪=⎨⎪∠=∠⎩, ∠∠ABC ∠∠EBD (ASA ),∠∠C =∠D ( 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FBD =∠D ,∠∠C =∠FBD (等量代换),∠AC ∠BD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故答案为:等式的性质;AB =BE ;ASA ;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FBD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及平行线的判定,熟练的掌握每一步证明的依据是解题的关键.33.(1)见详解(2)50DBC ∠=︒【分析】(1)由“AAS ”可证ABD ECB ≌;(2)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BD BC =,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求解.【详解】(1)证明:∠AD BC ∥,∠ADB EBC ∠=∠,在ABD △和ECB 中,A BEC AB ECADB EBC ∠=∠⎧⎪=⎨⎪∠=∠⎩, ∠ABD ECB ≌(AAS );(2)解:∠ABD ECB ≌,∠BD BC =,∠65BDC BCD ∠=∠=︒,∠50DBC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平行线的性质以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还考查学生运用定理进行推理的能力,题目比较典型,难度适中.34.∠BDC =75°,∠EDC =25°【分析】先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ACB =50°,再由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出1===252BCD ACD ACB ∠∠∠,则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求出∠BDC =180°-∠B -∠BCD =75°,再由平行线的性质即可得到∠EDC =∠BCD =25°.【详解】解:∠∠A =50°,∠B =80°,∠∠ACB =180°-∠A -∠B =50°,∠CD 平分∠ACB ,∠1===252BCD ACD ACB∠∠∠,∠∠BDC=180°-∠B-∠BCD=75°,∠DE∥BC,∠∠EDC=∠BCD=25°.【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角平分线的定义,平行线的性质,解题的关键在于能够熟练掌握相关知识进行求解.35.(1)25°;(2)25°.【详解】试题分析:(1)根据∠MON和∠BOC的度数可以算出∠MOC的度数,(2)根据OC是∠MOB的平分线,可求出∠MOC=65°, ∠BOC=65°,因为∠MON=90°,利用角的和差关系可求出: ∠CON=∠MON∥∠MOC=90°∥65°=25°, ∠BON=∠BOC∥∠CON,即∠BON=65°∥25°=40°.试题解析:(1)因为∠MON=90°,∠BOC=65°,所以∠MOC=∠MON-∠BOC=90°-65°=25°.故答案为25°.(2)因为∠BOC=65°,OC是∠MOB的平分线,所以∠MOB=2∠BOC=130°,所以∠BON=∠MOB-∠MON=130°-90°=40°,所以∠CON=∠COB-∠BON=65°-40°=25°.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角的和差关系以及角平分线的定义进行角度的计算,解决本题的关键要学会分析简单的几何图形,弄清角与角之间的和差关系.36.(1)120°;(2)10°;(3)n°-90°【分析】(1)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到AOB=∠BOC=12∠AOC,再结合∠AOB+∠AOC=180°,可得∠AOC的度数;(2)根据∠AOC得到∠AOB,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到∠AOP=40°和∠AOQ=50°,从而求出∠POQ;(3)根据(2)中的方法和过程求解即可.【详解】解:(1)如图(1),∠OQ平分∠AOC,且点Q与点B重合,∠∠AOB=∠BOC=12∠AOC,。
武汉市七一中学八年级数学专题——面积问题(含答案)
武汉市七一中学八年级数学专题——面积问题(含答案)平面几何学的产生起源于人们对土地面积的测量,面积是平面几何中一个重要的概念,联系着几何图形中的重要元素边与角.计算图形的面积是几何问题中一种常见问题,求面积的基本方法有:1.直接法:根据面积公式和性质直接进行运算.2.割补法:通过分割或补形,把不规则图形或不易求解的问题转化为规则图形或易于求解的问题.3.等积法:根据面积的等积性质进行转化求解,常见的有同底等高、同高等底和全等的等积转化.4.等比法:将面积比转化为对应线段的比.熟悉以下基本图形中常见的面积关系:注等积定理:等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等比定理:(1)同底(或等底)的两个三角形面积之比等于对应高之比,同高(或等高)的两个三角形面积之比等于对应底之比; (2)相似三角形面积之比等于对应线段的平方比. 例题求解【例1】 在梯形ABCD 中,AB ∥CD ,AC 、BD 相交于点O ,若AC=5,BD=12,中位线长为213,△AOB 的面积为S 1,△COD 的面积为S 2,则21S S += .(山东省竞赛题)思路点拨 本例综合了梯形、面积等丰富的知识,图形中有重要面积的关系:S △AOD =S △BOC =21S S ,S梯形ABCD=S 1+S 2+212S S =221)(S S +(读者证明),于是将问题转化为求梯形ABCD 的面积.【例2】 如图,在△ABC 中,已知BD 和CE 分别是两边上的中线,并且BD ⊥CE ,BD =4,CE=6,那么△ABC 的面积等于( ) A .12 B .14 C .16 D .18 (全国初中数学联赛试题)思路点拨由中点想到三角形中位线,这样△ABC与四边形BCDE 面积存在一定的关系,只要求出四边形BCDE面积即可.【例3】如图,P、Q是矩形ABCD的边BC和CD延长线上的两点,AP与CQ相交于点E,且∠PAD=∠QAD,求证:S矩形ABCD=S△APQ. (重庆市竞赛题)思路点拨把面积用相应的线段表示,面积的证明问题就转化为线段的等积式的证明.注意等线段的代换.【例4】如图甲,AB、CD是两条线段,M是AB的中点,S△DMC、S△DAC、S△DBC分别表示△DMC、△DAC、△DBC的面积,当AB∥CD时,有S△DMC =2DBCDAC SS∆∆+·(1)如图乙,若图甲中AB不平行CD,①式是否成立?请说明理由;(2)如图丙,若图甲中A月与CD相交于点O时,问S△DMC和S△DAC和S △DBC有何种相等关系?试证明你的结论. (安徽省中考题)思路点拨 对于(1),因△DMC 、△DAC 、△DBC 同底,要判断①式是否成立,只需寻找它们的高之间的关系:对于(2),由于M 为AB 中点,可利用等积变换得到相等的面积关系,通过建立含S △DMC 、S △DAC 、S △DBC 的等式寻找它们的关系.注 本例综合了三角形、梯形中位线、等积变形等知识,要求我们在动态型数学情景下进行观察、分析、探索、猜想和论证. 通过强化或弱化条件,改变图形的位置等方式进一步探究问题是发展几何问题的重要途径.【例5】如图,设P 为△ABC 内任意一点,直线AP 、BP 、CP 交BC 、CA 、AB 于点D 、E 、F .求证:(1)1=++CFPF BEPE ADPD ;(2)2=++CFPC BEPB ADPA .思路点拨过P点、A点分别作BC的垂线,这样既可得到平行线,产生比例线段,又可与面积联系起来,把羔转化为面积比,利用面积法证明.注有些几何问题,虽然题目中没有直接涉及面积,但由于面积关联着边角两个重要元素,所以我们可从面积角度思考问题,这就是常说的面积法.用面积法解题的基本步骤是:(1)用不同方法或从不同角度计算某一图形面积,得到一个含边或舍角的关系式.(2)化简这个面积关系式,直至得到求解或求证的结果.当问题涉及三角形的高、垂线或角平分线时,不妨用面积法试一试.学力训练1.如图,是一个圆形花坛,中间的鲜花构成了一个菱形图案(图中尺寸单位为米),如果每平方米种植鲜花20株,那么这个菱形图案中共有鲜花株.(第14届“希望杯”邀请赛试题)2.如图,矩形内有两个相邻的正方形面积分别为4和2,那么阴影部分的面积为.(2003年上海市中考题)3.如图,在△ABC 中,∠B=∠CAD ,23=ACBD ,则CADABD S S ∆∆= .(重庆市竞赛题)4.如图,梯形ABCD 中,AB ∥CD ,AB =a ,CD=b(a<b),对角线AC 与BD 相交于O ,△BOC 的面积为梯形ABCD 的面积的92,则ba = .5.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 =135°,∠B=∠D=90°,BC=23,AD=2,则四边形ABCD 的面积为( ) A .42B .43C .4D .6 (湖北省荆州市中考题)6.ABCD 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BPC 是等边三角形,则厶BPD 的面积为( ) A .41 B .413- C .81 D .8132- (武汉市选拔赛题)7.如图,在△ABC中,∠ACB=90°,分别以AC、AB为边,在△ABC 外作正方形ACEF和正方形AGHB,作CK⊥AB分别交AB和GH于D和K,则正方形ACEF的面积S1与矩形AGKD的面积S2的大小关系为( )AC的大 A.S1=S2 B.S1>S2 C.S1<S2 D.不能确定,与AB小有关(2002年8.有一块缺角矩形地皮ABCDE(如图),其中AB=110m,BC=80m,CD=90m,∠EDC=135°.现准备用此块地建一座地基为长方形(图中用阴影部分表示)的教学大楼,以下四个方案中,地基面积最大的是( )(2003年广州市中考题)9.今有一块正方形土地,要在其上修筑两条笔直的道路,使道路将这块土地分成形状相同且面积相等的4部分.若道路的宽度可忽略不计,请设计4种不同的修筑方案.(2000年山东省竞赛题)10.如图,已知梯形ABCD的面积为34cm2,AE=BF,CE与DF相交于O,△OCD的面积为11cm2,求蝶形(阴影部分)的面积.11.探究规律:如图a,已知:直线m∥ n,A、B为直线n上两点,C、P为直线m 上两点.(1)请写出图a中,面积相等的各对三角形;(2)如果A、B、C为三个定点,点P在m上移动,那么,无论P点移动到任何位置,总有与△ABC的面积相等.理由是:.解决问题:如图b,五边形ABCDE是张大爷十年前承包的一块土地的示意图.经过多年开垦荒地,现已变成如图c所示的形状,但承包土地与开垦荒地的分界小路(即图c中折线CDE)还保留着.张大爷想过正点修一条直路,直路修好后,要保持直路左边的土地面积与承包时的一样多,右边的土地面积与开垦的荒地面积一样多.请你用有关的几何知识,按张大爷的要求设计出修路方案.(不计分界小路与直路的占地面积)(1)写出设计方案,并在图c 中画出相应的图形; (2)说明方案设计理由. (河北省中考题)12.如图,△ABC 中,AD 与BE 相交于F ,已知S △AFB =12cm 2,S △BFD =9cm 2,S △AFE =6cm 2,那么四边形CDFE 的面积为 cm 2.(我爱数学夏令营竞赛题)13.如图,分别延长△ABC 的三边AB 、BC 、CA 至A ′、B ′、C ′,使得AA ′=3AB ,BB ′=3BC ,CC ′=3AC ,若S △ABC =1,则S △A'B'C'= . 14.如图,设△ABC 的面积是1,D 是边BC 上一点,且21 DCBD ,若在边AC 上取一点,使四边形ABDE 的面积为54,则ECAE 的值为 . (天津市竞赛题)15.如图,从等边三角形内一点向三边作垂线,已知这三条垂线段的长分别为1、3、5,则这个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 . (全国初中数学联赛试题)16.如图,E 、F 分别是矩形ABCD 的边AB 、BC 的中点,连结AF 、CE ,设AF 与CE 的交点为G ,则ABCDAGCD S S 矩形四边形等于( )A .65 B .54 C .43 D .32 (全国初中数学竞赛题)17.如图,AE ⊥AB 且AE =AB ,BC ⊥CD 且BC=CD ,请按照图中所标注的数据,计算图中实线所围成的图形的面积S 是( ) A .50 B .62 C .65 D .68 (山东省竞赛题)18.如图,在△ADC 中,EF ∥BC ,S △AEF =S △BCE ,若S △ABC =1,则S △CEF 等于( )A .41 B .51 C .25- D .233-(四川省竞赛题)19.已知菱形ABCD 的两条对角线AC 、BD 的乘积等于菱形的一条边长的平方,则菱形的一个钝角的大小是( )A .165° D .135° C . 150° D .120° (“希望杯”邀请赛试题)20.如图,在锐角△ABC中,D、E、F分别是AB、BC、CA边上的三等分点,P、Q、R分别是△ADF、△BDE、△CEF的三条中线的交点.(1)求△DEF与△ABC的面积比;(2)求△PDF与△ADF的面积比;(3)求多边形PDQERF与△ABC的面积比.( “希望杯”邀请赛试题)21.如图,设凸四边形ABCD的一组对边AB、CD的中点分别为K、M,求证:S四边形ABCD=S△ABM+S△DCK.22.如图,已知D、E、F分别是锐角△ABC的三边BC、CA、AB上的点,且AD、BE、CF相交于P点,AP=BP=CP=6,设PD =x,PE=y,PF=z,若xy+yz+ z x=28,求xyz的值.23.如图,在△ABC中是否存在一点P,使得过P点的任意一直线都将△ABC分成等积的两部分?为什么?24.如图,以△ABC的三边为边向形外分别作正方形ABDE,CAFG,BCHK,连结EF,GH,KD,求证:以EF,GH,KD为边可以构成一个三角形,并且所构成的三角形的面积等于△ABC 面积的3倍. (北京市竞赛题)思考 如图,设G(也称重心)为△ABC 三条中线AD 、BE 、CF 的交点,则2===GFCG GE BG GD AG ,请读者证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数学角度、长度和面积的计算综合题
一、单选题(共5道,每道20分)
1.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中,AE、AF分别是BC、CD的垂直平分线,∠EAF=80°,∠CBD=30°,则
∠ADC的度数为()
A.45°
B.60°
C.80°
D.100°
答案:B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2.如图,在Rt△ABC中,∠C=90°,AC=5,以AB为一边向三角形外作正方形ABEF,正方形的中心为
O,OC=,则BC边的长为()
A.3
B.5
C.4
D.6
答案:A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正方形的性质
3.正方形ABCD,正方形BEFG和正方形RKPF的位置如图所示,点G在线段DK上,且G为BC的三等分点,R为EF中点,正方形BEFG的边长为4,则△DEK的面积为
()
A.10
B.12
C.14
D.16
答案:D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割补法求面积
4.如图,四边形ABCD和CEFG是正方形,EF=20cm,分别连接AE,AG,GE,则图中阴影部分面积为
()
A.160cm2
B.180 cm2
C.200 cm2
D.220 cm2
答案:C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正方形的性质
5.如图,正方形ABCD中,AB=6,点E在边CD上,且CD=3DE.将△ADE沿AE对折至△AFE,延长EF 交边BC于点G,连结AG、CF.下列结论:①△ABG≌△AFG;②BG=GC;③AG∥CF;④S△FGC=3.其
中正确结论的序号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答案:A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折叠与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