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标准
颈动脉硬化PPT课件
通过患者管理体系的建立,可以加强医患沟通, 提高患者对医生的信任度和满意度。
颈动脉硬化研究的最新进展
基因组学及分子生物学研究
总结词
基因组学及分子生物学研究为颈动脉硬化的发生机制提供了深入的见解,并为开发新的治疗策略提供了可能性 。
详细描述
近年来,基因组学及分子生物学在颈动脉硬化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通过对患者基因组进行深入研究,科 学家们发现了许多与颈动脉硬化发生密切相关的基因变异和分子机制。这些发现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疾病的 发病机制,并为开发更加精准的治疗方法提供了基础。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康复治疗
生活方式调整
控制危险因素
戒烟、限酒、健康饮食、规律运动等。
控制血糖、血脂、血压在正常范围。
心理康复
定期随访
减轻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促进心理适应 。监测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源自方案。颈动脉硬化的预防与控制
生活方式干预
饮食调整
减少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增加水果、蔬菜和全谷物的摄入。
规律运动
案和评估病情。
定期电话随访
在不能前来门诊的情况下,可以 通过电话进行随访,了解患者的 病情变化和遵医情况。
定期检查与评估
对患者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包括 体格检查、生化检查、神经心理学 评估等,以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
患者教育及心理疏导
疾病知识教育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颈动脉硬化 的相关知识,包括病因、症状 、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等。
影像学及生理学研究
总结词
影像学及生理学研究在评估颈动脉硬化病 变程度和预测心血管事件方面发挥了重要 作用,为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了依据 。
VS
详细描述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风险评估及防治策略
斑块分类及风险评估
• 在超声检查结果不肯定或者拟行血管 重建的患者,应进一步行CTA检查。 由于该检查需使用碘化造影剂,肾功 能不全为相对禁忌证。
常用影像学检查
磁共振血管造影(MRA)
• 颈动脉MRA成像范围与CTA相当,能准确识别颈动脉狭窄和闭塞,且无射线 辐射。
• 常规MRA检查时,缓慢或复杂血流可造成信号缺失,夸大狭窄。 • 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R-MRI)可以显示斑块形态、斑块体积,分析斑块
常用影像学检查
CT血管造影(CTA)
• CTA可清楚显示颈动脉管腔、邻近软 组织和骨性结构,对显示钙化病变具 有独特优势,并通过三维成像重建直 观展现颈动脉狭窄的形态特征。其成 像范围大于颈动脉超声检查,除颈段 颈动脉,还可评估颅内血管和主动脉 弓。
• CT血管分析可以根据斑块区域的CT值 测量动脉粥样斑块体积、斑块构成及 斑块类型。
• (1)合理膳食:合理膳食主要包括增加新鲜蔬菜、全谷物、粗杂粮等纤维摄入, 减少饱和脂肪酸、食盐(<5 g),控制胆固醇、碳水化合物以及避免反式脂肪 酸摄入等。地中海饮食可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尤其是卒中,其主要成分有全 谷物、坚果、蔬菜和水果,辅以橄榄油、鱼类和红酒等,还包括少量家禽、奶 制品和红肉。一般人群膳食建议如下:全谷物 250~400 g/d,蔬菜水果≥500 g/d,鱼类≥300g/周,肉类40~75 g/d,蛋类3~6个/周,大豆25 g/d,坚果 50~70g/周,液态奶150~300 g/d,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
动脉粥样硬化中医临床路径
动脉粥样硬化中医临床路径一、动脉粥样硬化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诊断:第一诊断为动脉粥样硬化(ICD-10编码:I70.900)。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诊断标准:参照《实用内科学》(第13版)中的诊断标准(陈灏珠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年)及中国医师协会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血管早期病变检测的中国专家共识草案(2006年)。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动脉粥样硬化协作组制定的“动脉粥样硬化中医诊疗方案”。
动脉粥样硬化临床常见证候:痰瘀痹阻证气虚血瘀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动脉粥样硬化协作组制定的“动脉粥样硬化中医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动脉粥样硬化。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90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符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
2.适合内科治疗,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1.lmm。
3.急性冠脉综合征、脑卒中、严重心衰及肝肾功能不全等不进入本路径。
4.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既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査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2)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糖、心肌损伤标志物;(3)心电图。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凝血功能、超敏C反应蛋白、血液流变学、血管内超声、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PWV)、踝臂指数(ABI)、冠状动脉CTA、选择性动脉造影等。
(八)治疗方法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1)痰瘀痹阻证:化痰祛瘀。
(2)气虚血瘀证:益气活血。
2.特色疗法(1)针刺(2)热敏灸(3)穴位注射(4)耳针(5)推拿(6)中药离子导入3.健康指导(九)完成路径标准1.头晕、头痛、肢体麻木疼痛等自觉症状消失或改善。
2.血脂异常有所改善,动脉内中膜厚度稳定或变薄,斑块稳定或缩小。
动脉粥样硬化指数标准
动脉粥样硬化指数标准
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therosclerosis index)是用于评估动脉硬化程度的指标,通常通过超声检测获得。
目前并无统一的标准来计算动脉粥样硬化指数,不同的研究和临床实践中可能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
一种常见的计算方法是以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 CIMT)为基础进行计算。
通常情况下,测量颈动脉CIMT的位置为头颈交界处及其以下的1至1.5厘米范围。
该范围内的CIMT值越高,说明动脉硬化程度越严重。
与正常人群相比,有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指数通常会更高。
然而,具体的判断标准可能会因研究和临床实践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所以,具体的判断标准需依据医生或研究者的权威指导,以及实际测量结果和个体情况进行综合判断。
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症状
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症状文章目录*一、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症状*二、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三、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预防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症状1、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症状颈动脉包括颈总动脉及分支即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
颈动脉硬化导致的颈动脉狭窄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由于大多数颈动脉硬化没有临床症状所以常常被忽视。
一部分病人有临床症状包括一过性或持续性单眼失明、一过性脑缺血发作。
所谓一过性即短暂性、一时性。
颈动脉是较粗大的血管其颈内动脉直接向脑组织供应血和氧其颈外动脉则向眼、耳、鼻、口腔等五官供给血和氧。
如果颈动脉硬化了就是在血管壁上有斑块形成从而使血液在流通时不顺畅。
不顺畅就往往造成脑组织缺血、缺氧病人常感头晕、目眩、记忆力差、思维力明显下降久而久之将造成大脑萎缩。
如果硬化了的颈动脉有稠样斑块脱落并随血流而阻塞动脉血管就会造成脑梗塞出现失明、语言不清、瘫痪等中风表现甚至威胁生命。
2、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一般治疗2.1、合理饮食,饮食总热量不应过高防止超重。
2.2、坚持适量的体力活动。
2.3、合理安排工作及生活。
2.4、提倡不吸烟,可饮少量酒。
3、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物治疗如患有糖尿病、应及时控制血糖,包括饮食控制。
Ⅱ型糖尿病的降糖药物应以不引起高胰岛素血症为宜如达美康等;如有颈动脉粥样硬化则应给降压药,使血压降至适当水平,如有血胆固醇增高,则应控制高胆固醇适当给予降脂药物。
降血脂药物:消胆胺、安妥明、烟酸,不饱和脂肪酸如益寿宁、血脂平及心脉乐等,藻酸双酯钠。
抗血小板药物:阿斯匹林、潘生丁、抵克立得。
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1、实验室检查:本病尚缺乏敏感而又特异性的早期实验室诊断方法,病人多有脂代谢失常,主要表现为血总胆固醇增高,LDL胆固醇增高,HDL胆固醇降低,血甘油三酯增高,血β脂蛋白增高,载脂蛋白B增高,载脂蛋白A降低,脂蛋白(α)增高,脂蛋白电泳图形异常,90%以上的病人表现为Ⅱ或Ⅳ型高脂蛋白血症。
2、血液流变学检查:往往显示血粘滞度增高,血小板活性可增高。
动脉粥样硬化确诊标准
动脉粥样硬化确诊标准
动脉粥样硬化的确诊标准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方面。
1. 临床表现: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表现因受累血管的部位和程度而异。
常见的症状包括胸痛、心悸、气短、头晕、头痛、肢体麻木、无力等。
2. 实验室检查:一些实验室检查可以提供关于动脉粥样硬化的线索。
例如,血脂异常(如高胆固醇血症、高三酰甘油血症)、炎症标志物(如 C 反应蛋白)升高等。
3. 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对于确诊动脉粥样硬化至关重要。
- 颈动脉超声:用于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增厚的CIMT 提示动脉粥样硬化的存在。
- 冠状动脉造影:用于评估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
- 颈动脉造影、下肢动脉造影:用于评估颈动脉、下肢动脉的狭窄程度。
- CT 血管造影(CTA)或磁共振血管造影(MRA):用于无创性评估血管的狭窄程度和斑块情况。
4. 其他检查:如心电图、心脏负荷试验等,可用于评估心脏功能和心肌缺血情况。
综合考虑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可以确诊动脉粥样硬化及其严重程度。
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计划,以降低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颈部动脉超声筛查规范(卫生厅)
(7)锁骨下动脉起始部狭窄或闭塞时窃血程 度和路径的诊断标准
根据锁骨下动脉狭窄同侧VA血流频谱和方向的改变,锁骨 下动脉窃血程度可划分为:
① I级窃血(VA收缩期有切迹); ② II级窃血(VA双向血流即收缩期逆转、舒张期正常);
③ III级窃血或完全型窃血(椎动脉血流完全逆转)。 改变不明显时可行束臂试验。
超声描述: 常规超声描述:应包括病变的位置、大小、 范围、数量(如内-中膜厚度、斑块等)、病变 程度(有无狭窄;狭窄程度;有无闭塞及侧支 循环情况)及相关信息。 超声诊断:包括定位、定性、定量(狭窄程 度)、诊断结论。
(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常规筛查 (5)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
① 双侧椎动脉流速不对称,患侧椎动脉流速低于健侧。 ② 双侧椎动脉血流频谱不对称。患侧椎动脉出现收缩期 切迹(隐匿型窃血,Ⅰ级);患侧椎动脉血流方向部分 逆转,血流频谱呈现双向“振荡型”改变(部分型窃血, Ⅱ级);患侧椎动脉血流方向完全逆转,频谱呈单向 “脉冲型”改变(完全型窃血,Ⅲ级)。
(2)评估各种原因引起的颈动脉狭窄或闭塞性病变导 致的血管结构及血流动力学变化。如有无内-中膜增厚 或斑块形成、斑块稳定性评估及动脉狭窄程度的分级。
(3)评估颈动脉狭窄介入治疗后支架的位置、扩张程度、 残余狭窄及治疗后相关解剖结构、血流动力学改变等信 息。
(4)超声引导下的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及术后动脉解剖结 构及血流动力学改变的随访评估。
目前国际采用的颈动脉狭窄标准是2003美国放射年会 超声会议公布的标准(表2)
表2
狭窄程度
正常或<50% 50%~69% 70%~99% 闭塞
颈动脉狭窄超声评价标准
颈动脉彩超
颈部血管头颈部的血供来源于无名动脉,左侧颈总动脉,左侧锁骨下动脉1. 二维2. 彩色:颜色不同反映血流速度及方向的不同,斑块处充盈缺损,但是并不能仅靠彩色诊断疾病3. 频谱多普勒:进一步认颈内外动脉,提示二维无法显示的低回声斑块,判断近端或远端血管的情况,判断狭窄率颈动脉硬化:1. 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表现:内中膜增厚,不光滑,颈动脉内中膜增厚大于等于1.0mm时称为内中膜增厚或颈动脉粥样硬化,进一步可发展成斑块,局限性内中膜厚度>1.5mm定义为斑块形成,斑块分为无回声,不均质回声,强回声,2. 斑块:一般在横切面时测量,斑块的回声,表面,是否均匀斑块的稳定性,不稳定斑块容易脱落,导致中风(弱回声,溃疡型斑块,斑块内出血)颈动脉狭窄(颈总动脉闭塞,颈内动脉可以开放血流,颈外动脉闭塞意义不大)狭窄测量,PSV是敏感指标,EDV狭窄率大于50%开始上升,随着狭窄增高,1. 狭窄前:流速低,阻力高2. 狭窄处多普勒频谱特点:血流速度增快3. 狭窄即后段多普勒频谱特点:(重度狭窄)加速时间延长的湍流频谱表现为频带显著增快,双相血流,频谱上升支显示不清晰,(收缩峰上升缓慢)与狭窄处相比流速减低。
狭窄即后段频谱频窗消失通常提示直径狭窄率至少为50%,但是需要注意取样的正确狭窄即后段湍流频谱是诊断颈动脉狭窄的重要依据。
不常规测量无名动脉及左侧锁骨下动脉需警惕cca的这种表现,这是两者狭窄的唯一表现4. 狭窄远端动脉波动性减弱,呈小慢波(波形低钝,流速降低,收缩峰上升缓慢,阻力指数降低)锁骨下动脉:高阻的双期双向三相波,老年患者可以没有第二个正向波,但反向血依然存在,如果反向血流消失,则提示近端动脉或主动脉瓣存在病变近段多以收缩期峰值流速大于150cm/s为异常椎动脉波形改变的诊断思路:先长轴检查,先看椎间段椎动脉的峰值流速为20-60cm/s,起始段偏快,为30-100cm/s,内径约3.0-4.5mm,当小于2.0mm 或者两侧椎动脉内径相差1.2mm时称椎动脉发育不良。
中国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诊治共识
一、头颈部动脉硬化的影像学诊断特点
1. 血管超声诊断方法:血管超声检查可以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 度。颈动脉血管超声可以清楚显示颈动脉的斑块性质,通过超 声灰阶图像可将斑块分为高回声斑块、等回声斑块、低回声斑 块及异质回声斑块。异质回声斑块内多含有脂质成分、坏死物 质或有斑块内出血等,常提示为易损斑块;而高回声斑块则多 钙化或者富含纤维成分,提示斑块较稳定。血管超声显示斑块 表面不规则或凹陷大于2mm即提示溃疡形成。颈动脉血管超声 在评价血流动力学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影像学检查与脑血管介入技术的发展,对头颈部 动脉粥样硬化的观察越来越全面细致,与病理学诊断越来 越接近。头颈部血管影像学诊断报告可以给出血管病变部 位,并且对动脉存在斑块及性质、动脉发生狭窄及狭窄程 度描述得十分详细。但是,相比之下临床诊断却显得过于 简单,也缺乏统一的、公认的诊断分类。
而在未发生脑梗死的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中,对轻 度狭窄或未导致狭窄仅表现为斑块或内中膜增厚的血管病 变应该怎样恰当处理等问题,已发表的指南或共识均未涉 及。哪些需要治疗?怎样合理治疗?这些属于临床热点但 争议很大的问题却尚无共识发表。
四、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原则
推荐意见:(1)对于无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建议 控制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和吸烟等相关危险因素(I 级推荐,A类证据)。(2)对于有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 建议参照《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 防指南》。(3)对于症状性颅内动脉重度狭窄(70%), 在药物防治无效时,对介入手术风险较低者,可选择血管 内介入治疗,建议参照《中国缺血性脑血管病血管内介入 诊疗指南2015》(III级推荐,C类证据)。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组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7年8月第50卷第8 期
中国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诊治共识
一、头颈部动脉硬化的影像学诊断特点
经颅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通过测 定血管的血流速度来评估颅内动脉狭窄程度,在监测狭窄 程度>50%的大脑中动脉敏感度和特异度较强,但准确性 受骨窗和操作者技术影响较大。椎动脉颅外段解剖位置较 深,血管超声可以检查椎动脉狭窄。如果单纯血管超声线 阵探头检查困难,可以选择低频凸阵探头。血管超声难以 检出锁骨下动脉和头臂动脉狭窄病变。
所以,迫切需要建立统一的中国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 的临床诊断分类与治疗原则。建立这项诊治规范,对统一 血管超声、影像学和临床诊断以及药物治疗、颈内动脉剥 脱术(CEA)与颈动脉支架植入术(CAS)手术风险的评 估,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项共识所提的头颈部动脉为:头部动脉包括颈内动 脉与椎动脉颅内段,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 脉和基底动脉;颈部动脉包括颈动脉与椎动脉颅外段,以 及锁骨下动脉和头臂动脉。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主 要包括动脉斑块形成、狭窄和闭塞,以及颈动脉内中膜增 厚。
二、头颈部动脉硬化的分类原则
1. 在循证医学原则指导下,参考世界卒中组织指南制定方 法,推荐强度和证据等级标准参考了国际指南和常用标准 。推荐意见尽可能依据最可靠的证据,缺乏高等级证据则 参考当前可得到的最好证据,并且充分结合国情和经验, 讨论达成共识。
二、头颈部动脉硬化的分类原则
2. 动脉斑块的病理学分类原则。动脉粥样硬化典型病变的 发生发展经过4个阶段。第一是脂纹期,脂纹是动脉硬化的 早期病变。第二是纤维斑块期,脂纹进一步发展、演变为 纤维斑块。第三是粥样斑块形成期,动脉内膜表面可见明 显隆起的灰黄色斑块。第四是继发性病变期,包括:(1) 斑块内出血;(2)斑块破裂;(3)血栓形成;(4)钙化 ;(5)动脉瘤形成。易损斑块包括动脉斑块部分III期病变 和IV期病变,也称为不稳定斑块(unstableplaque)。
颈动脉硬化多少是严重
颈动脉硬化多少是严重
文章目录一、颈动脉硬化多少是严重二、颈动脉硬化如何治疗三、预防颈动脉硬化应吃什么食物
颈动脉硬化多少是严重1、颈动脉硬化多少是严重
颈动脉硬化IMT增厚的检测标准略有不同,一般规定正常颈动脉IMT1. 0 mm、分叉处IMT>1. 2 mm为内-中膜增厚;当IMT>1. 5 mm时定义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导致管腔狭窄率50%以上可出现血流动力学改变,影响颅内的供血,管腔狭窄率达90%以上必然导致颅内血流速度减慢,临床上常会发生脑卒中。
在所有的缺血性卒中患者中8%~10%是由于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所至[3],另外,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性斑块的脱落也是引起缺血性脑卒中的常见原因。
颈动脉硬化人群发生急性心肌梗塞为普通人群的3倍,颈动脉IMT每增加0. 1mm,急性心肌梗塞的危险性增加11%。
2、颈动脉硬化形成的原因高血压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重要因子。
高血压致使血液冲击血管内膜,导致管壁增厚、管腔变细。
管壁内膜受损后容易使胆固醇、脂质沉积,加重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
因此,高血压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子。
颈部的血管壁上有斑块形成,在颈动脉分叉处侧壁及弯曲处的内侧壁和颈动脉窦部,这些部位的血液受血管角度的影响形成湍流等非层流状态,从而易使内膜受损,有利于脂质沉积和血小板聚集,形成粥样病变。
其次容易诱发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因子包括:年龄增长、吸烟、血脂异常,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血糖异常升高、缺。
动脉粥样硬化的分型
动脉粥样硬化的分型1. 动脉粥样硬化简介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主要发生在大中型动脉的内膜层,由于血管内皮受损和脂质沉积,导致动脉壁逐渐增厚、变硬和失去弹性。
该疾病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可引发心肌梗死、中风等严重并发症。
2. 动脉粥样硬化的分型根据动脉粥样硬化的不同表现形式和部位,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种类型:2.1 根据受累动脉的部位分型根据受累动脉的不同部位,可以将动脉粥样硬化分为以下几种类型:2.1.1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指冠状动脉内壁发生斑块形成和钙化,导致冠状动脉管腔狭窄或闭塞。
它是冠心病的主要病理基础,可引起心肌缺血、心绞痛、心肌梗死等严重后果。
2.1.2 颈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粥样硬化是指颈动脉内壁发生斑块形成和钙化,导致颈动脉管腔狭窄或闭塞。
它是中风的主要原因之一,当斑块脱落或形成血栓时,可阻塞脑血管,引发缺血性中风。
2.1.3 肾动脉粥样硬化肾动脉粥样硬化是指肾动脉内壁发生斑块形成和钙化,导致肾动脉管腔狭窄或闭塞。
它会引起肾功能减退、高血压等肾脏疾病,并可能导致梗死性肾衰竭。
2.2 根据斑块特征分型根据斑块的不同特征,可以将动脉粥样硬化分为以下几种类型:2.2.1 稳定性斑块稳定性斑块的特征是斑块较小、边缘光滑、纤维帽良好,不易破裂或溃疡。
稳定性斑块通常不会引起急性血栓形成,但长期存在可导致动脉狭窄。
2.2.2 不稳定性斑块不稳定性斑块的特征是斑块较大、边缘不规则、纤维帽薄弱,易于破裂或溃疡。
不稳定性斑块容易形成血栓,当血栓脱落后可阻塞血管,导致急性心肌梗死、中风等严重后果。
2.2.3 斑块溶解斑块溶解是指通过药物或其他治疗手段使斑块内的血栓溶解。
这种治疗方法可以恢复动脉的通畅,预防或减轻心肌梗死、中风等并发症。
2.3 根据临床表现分型根据动脉粥样硬化的不同临床表现,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种类型:2.3.1 无症状动脉粥样硬化无症状动脉粥样硬化是指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但已经存在斑块形成和动脉管腔狭窄。
中国头颈部粥样硬化诊治共识
基底动脉狭窄 或闭塞
颈动脉溃疡型斑块
椎动脉狭窄或闭塞
大脑前动脉狭窄 或闭塞
大脑后动脉狭窄 或闭塞
颈动脉斑块内出血
锁骨下动脉狭窄 或闭塞
颈动脉附壁血栓
头臂动脉狭窄 或闭塞
16
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原则
1. 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的治疗:颈动脉内中膜增厚为继 Framingham危险因素之后又一重要的脑梗死危险因素, 美国心脏病协会已经将颈内动脉内中膜增厚作为IIa级危 险因素写入指南。
中国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诊治共识
内二科 陈胡娟
1
背景
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 率高,在缺血性脑卒中的防治中,不仅要 重视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肥胖、 吸烟等危险因素,还应重视头颈部动脉粥 样硬化的治疗。
2
研究
2014年中国一项22个中心、纳入2864例 发病在7d内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前 瞻性登记研究显示,颅内动脉狭窄发生率 为46.6%,其中9.11%合并颈动脉与椎动脉颅 外段狭窄。
经颅内多普勒超声(TCD)通过测定血管的血流速度来评 估颅内动脉狭窄程度,在监测狭窄程度>50%的大脑中动 脉敏感度和特异度较强,但准确性受骨窗和操作者技术影 响较大。
颈动脉粥样硬化诊断标准
颈动脉粥样硬化诊断标准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指颈部动脉壁内形成脂质沉积物和纤维组织增生,导致动脉管腔狭窄或阻塞的一种疾病。
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标准如下:
1. 临床表现:颈部颈动脉区域搏动感减弱或消失,颈部头痛、眩晕、眼球运动障碍等症状。
2. 影像学检查:颈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能够显示颈动脉内膜结构及血流速度,并可测量颈动脉狭窄程度。
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或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TA)可提供更详尽的血管狭窄信息。
3. 心血管病史: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病史的人群更易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
4. 血脂检测:血脂异常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之一,血脂异常者应被列入高危人群。
血脂检测包括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等指标。
5. 年龄:中老年人群更易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
颈动脉粥样硬化分级
颈动脉粥样硬化分级文章目录*一、颈动脉粥样硬化分级1. 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分级2. 颈动脉粥样硬化有什么症状3. 颈动脉粥样硬化有什么危害*二、颈动脉粥样硬化如何治疗*三、颈动脉粥样硬化吃什么好颈动脉粥样硬化分级1、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分级Ⅰ级:管腔狭窄面积在25%及以下。
Ⅱ级:管腔狭窄面积在26%-50%。
Ⅲ级:管腔狭窄面积在51%-75%。
Ⅳ级:管腔狭窄面积在76%-100%。
一般Ⅰ-Ⅱ级粥样硬化并不引起明显的冠状动脉血流量的减少。
Ⅲ级以上的狭窄方与冠心病的发病有直接的关系。
病理解剖检查显示,心绞痛的病人,至少有一支冠状动脉狭窄达75%以上,也就是说,冠状动脉达Ⅳ级以上粥样硬化狭窄者,占绝大多数。
2、颈动脉粥样硬化有什么症状 2.1、头晕头疼早期的动脉硬化,会让人感觉头晕头疼,并且多发在额头和后脑出现的钝疼。
在身体变动时出现头晕。
走路不稳,也可产生眩晕、眼球震颤、恶心等,并且伴有吞吐困难等现象。
2.2、记忆力减退早期的动脉硬化,会使人注意力不集中,劳动能力下降,工作学习都很吃力,并且记忆力减退的表现非常快,遇事往事,但记忆力缺损表现不是很明显。
2.3、早期睡眠障碍早期动脉硬化变现失眠,难入睡,多梦,易惊醒,盗汗等表现。
并且情绪行为改变很大。
另外动脉硬化可因脑部组织受累不同发生病变,是病情多样化。
3、颈动脉粥样硬化有什么危害当动脉出现粥样硬化的时候,血管壁里面就会有一层类似粥一样的具有粘性的血液垃圾,因为它将血管壁和血液隔离开来,使得血管得不到滋养,久而久之就会变得脆弱,僵硬,如果得不到解决,就容易引发脑出血。
这就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原料,它就跟杯子一样,越脆的,就越容易破裂。
而动脉一旦破裂,后果不堪设想。
此外,动脉血管的直径是有限的,健康的血管血液流通很通畅,所以人体自然也会健健康康的。
但是,如果出现了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的直径就会变小,血液流通受限,为了能够让血液通过,只能增大压力来实现血液的流通,这个就是高血压了。
临床颈动脉斑块形成、危险因素 、治疗标准、治疗措施、斑块逆转及预防措施
临床颈动脉斑块形成、危险因素、治疗标准、治疗措施、斑块逆转及预防颈动脉斑块形成颈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斑块破裂和脱落、颈动脉狭窄和闭塞均可导致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的发生,通过各种手段早期发现并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行评估,可有效降低心脑血管疾病风险。
正常内膜→ 内膜增厚→ 斑块形成颈动脉斑块是一种动脉内膜下局灶性病变结构,定义为局部浸润动脉管腔 0.5 mm 以上或局灶性内膜内侧增厚大于周围区域 50%,或颈动脉内-中膜层(IMT)大于1.5mm。
因颈动脉内-中膜层(IMT)在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过程中最易被累及,临床上常通过测量 IMT 厚度作为诊断颈动脉硬化的主要标准:IMT<1.0 mm 为正常;IMT 在1.0~1.5mm 为内-中膜增厚/动脉粥样硬化;IMT>1.5mm 为斑块形成。
颈动脉斑块的形成:颈动脉斑块通常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特征性表现,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有多种学说,目前主流学说是内皮损伤-炎症反应学说。
动脉硬化早期,在各类危险因素包括内皮损伤、脂质代谢异常、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刺激下,大量低密度脂蛋白(LDL)被氧化为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单核细胞分化为巨噬细胞不断摄取 oxLDL 并转化为泡沫细胞。
大量泡沫细胞在动脉内膜聚集形成脂纹,随着病程进展,脂纹逐渐增大形成斑块,并在斑块表面出现胶原纤维的沉积,同时平滑肌细胞分泌大量的细胞外基质,从而形成厚薄不均的纤维帽。
纤维帽下的泡沫细胞、胆固醇、细胞外脂质等成分,构成了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脂质核。
在动脉粥样硬化晚期,大量巨噬细胞等炎性细胞因子浸润血管壁,分泌基质金属蛋白酶,降解斑块细胞外基质中的胶原纤维,导致斑块破裂、出血、血栓形成,导致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颈动脉斑块危险因素颈动脉斑块的危险因素分为可控制和不可控制两类。
后者主要指的是年龄、性别、种族、遗传因素等;而传统的可控制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血脂、稳定性心绞痛和慢性肾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标准
文章目录*一、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标准*二、颈动脉硬化斑块怎么治疗*三、颈动脉粥样硬化食疗应该怎样
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标准1、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标准
1.1、高血压诊断:标准采用高血压病防治指南推荐标准,收缩压≥140 mmhg,或舒张压≥90 mmhg。
近2周内未服用降压药物。
1.2、高血脂诊断标准:结合笔者所在医院检验值如下:tc≥6.22 mmol/l,tg≥ 1.5 mmol/l,ldl-c≥4.14 mmol/l为升
高,hdl-c0.91 mmol/l为降低。
血脂异常指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升高和高密度脂蛋白降低。
2、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原因
它是一种以中等和大动脉斑片状内膜下增厚(动脉粥样化)
为特征的病变,可以减少或阻断血流。
斑块部位的动脉壁增厚、变硬,斑块内部组织坏死后与沉积的脂质结合,形成粥样物质,称为粥样硬化。
其特点是受累动脉的内膜有类脂质的沉着,复合糖类的积聚,继而纤维组织增生和钙沉着,并有动脉中层的病变。
本病主要累及大型及中型的肌弹力型动脉,以主动脉、冠状动脉及脑动脉为多见,常导致管腔闭塞或管壁破裂出血等严重后果。
动脉粥样硬化多见于40岁以上的男性和绝经期后的女性。
本病常伴有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或糖尿病等。
脑力劳动者较多见,对人民健康危害甚大,为老年人主要病死原因之一。
3、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并发症
粥样硬化斑块通常是散在的,可以在主动脉至直径3mm的动脉内膜发生,最常见于冠状动脉,是冠心病的主要发病原因。
粥样斑块形成过程中的形态学变化现已基本清楚,但对这些变化的发病机制尚未阐明。
对其发病机制的研究多年来一直是医学界的重点和热点问题。
颈动脉硬化斑块怎么治疗1、一般治疗:合理饮食,饮食总热量不应过高防止超重。
坚持适量的体力活动。
合理安排工作及生活。
其他,提倡不吸烟,可饮少量酒。
控制易患因素:如患有糖尿病,应及时控制血糖,包括饮食控制。
Ⅱ型糖尿病的降糖药物应以不引起高胰岛素血症为宜如达美康等;如有高血压则应给降压药,使血压降至适当水平,如有血胆固醇增高,则应控制高胆固醇适
当给予降脂药物。
2、中医噬斑通管ASP治疗:“内在化瘀筛血”配方,清血化脂,从而快速复合降脂,滤除沉淀的脂质、清理聚集的血小板、消融中微血栓等,恢复血液原始溶质比和粘弹度,消除动脉硬化斑
块的血脂形成原因“血脂紊乱沉淀、血流粘稠缓慢;消除”血脂紊乱沉淀、血流粘稠缓慢、血管内皮损伤紊乱、内膜粗糙发炎“等动脉硬化斑块形成内因,从而有效预防动脉硬化斑块的再生和复发。
颈动脉粥样硬化食疗应该怎样1、大豆,大豆所含脂肪主要为
不饱和脂肪酸,可以减少人体动脉壁上的胆固醇沉积,对防治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很有帮助。
大豆含有一种皂苷物质,可以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含量。
2、洋葱,洋葱可降低血中总胆固醇,有良好的调脂减肥作用,因而被称为”餐桌上最好的调脂药“。
洋葱所含的二烯丙基二硫化物、硫氨基酸等物,不但有杀菌作用,而且对预防动脉硬化、脑血栓、冠心病、心肌梗死等也很有益。
3、红薯,红薯含有胶原与黏多糖,能抑制胆固醇在动脉壁沉积,保持血管弹性,使血流畅通,从而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