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12《古诗三首》第三课时优秀教案

合集下载

12古诗三首(教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12古诗三首(教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教案:古诗三首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三首古诗;(2)理解三首古诗的大意,体会诗中的意境;(3)了解诗人的生平背景及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中的意象、表现手法;(2)学会欣赏古诗,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诗的魅力,培养对古典文化的热爱;(2)领悟诗中的哲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教材内容:2. 教学目标:(1)学会朗读、背诵三首古诗;(2)理解诗文大意,体会诗中的意境;(3)了解诗人的生平背景及创作背景;(4)分析诗中的意象、表现手法;(5)学会欣赏古诗,提高审美情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背诵三首古诗;(2)理解诗文大意,体会诗中的意境;(3)分析诗中的意象、表现手法。

2. 教学难点:(1)诗中生僻字词的认读与理解;(2)诗中意象、表现手法的深入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1)多媒体设备;(2)课件;(3)古诗文本。

2. 学具:(1)课本;(2)文具;(3)学习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展示三首古诗的插图,引导学生欣赏;(2)简介诗人及创作背景;(3)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熟悉文本。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读课文,解决字词障碍;(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文大意;(3)让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表现手法。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交流学习心得;(2)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小组进行汇报;4. 课堂展示(1)让学生朗读、背诵课文;(2)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3)教师点评,给予鼓励。

5. 课堂小结(2)强调古诗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古诗三首《山行》《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七、作业设计1. 完成课后练习题;2.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进行赏析;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创作一首小诗。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形式,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古诗的魅力。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一、课文原文1.《赋得古原草送别》作者: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2.《登幽州台歌》作者: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3.《悯农》作者:李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二、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情感品味和审美能力;2.增加学生的文化素养;3.让学生了解不同时代的文学作品,学习历史和人文知识。

2.教学重难点1.重点: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欣赏和理解能力;2.难点:学生阅读古代文学作品的语言和意境。

3.教学内容及过程1.教师带领学生共同朗读三首古诗作品,并且引导学生感受其中的意境和情感:–共同朗读《赋得古原草送别》:学生可以从课文中感受到季节和光阴变换中,大自然的变化和生命的脆弱性。

带领学生寻找《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心情和情感。

–共同朗读《登幽州台歌》:激发学生对于人生和历史的思考,指引学生过深入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和文化,感受中华民族的自豪和自信。

–共同朗读《悯农》:树立感恩的心态,激发学生的劳动意识,带领学生深入了解劳动者的生活、困境和辛苦。

2.学生自主阅读古文,理解古诗的含义,并且感受其中的意境和情感:–学生可以阅读《赋得古原草送别》、《登幽州台歌》、《悯农》中一篇或者多篇古诗,通过阅读古文,加深对于古诗的理解和欣赏,分析诗中所表达的情感、意境和思想,并且体会古代诗人的情感和人文思想,多维度感受诗的美。

4.教学评价方式教师可以采用如下的方式对于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1.分析学生对于古诗的理解以及对于诗的欣赏能力;2.采用问答、笔试等方式,对于学生学习到的知识进行考核;3.对于学生进行思考题,引导学生加深对于古代文学作品之间关系和联系的理解。

三、结语本节课围绕三首古诗展开了文学素养的教育,通过学习大自然的变化和人生历程中的变迁,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美和意义,深入感受古人的情感和文化思想,丰富我们的生活和知识储备。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及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及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及反思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人教版部编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包括《长相思》、《山行》、《枫桥夜泊》三首古诗。

本课的教学内容不仅要求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还要理解诗歌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体会诗歌的韵味。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古诗阅读能力,能够理解简单的文言文。

但是,对于诗歌的深层意境和作者的情感表达,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启发。

同时,学生可能对古代文化和历史背景了解不多,这也是需要考虑的一个方面。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和意境。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提高学生解读古诗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歌的美,培养对古诗的兴趣和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古诗,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和意境。

2.难点:深入理解诗歌的深层意境和作者的情感表达,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背景。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景教学法、合作交流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读课文,了解诗歌的背景和意境,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和材料。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对古诗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简单的介绍,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世界,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 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三首古诗,让学生初步朗读,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3. 操练(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解读古诗的内容和意境。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4. 巩固(10分钟)教师可以通过一些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对古诗的理解。

5. 拓展(10分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一些相关的写作活动,如写一首以自然景物为主题的诗。

6. 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结,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

7. 家庭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相关的家庭作业,如背诵课文、完成练习题等。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12课古诗三首:己亥杂诗|部编版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12课古诗三首:己亥杂诗|部编版

教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12课古诗三首:《己亥杂诗》——部编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a. 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并理解《己亥杂诗》的内容。

b. 学习并掌握古诗中的生字词。

c. 分析并欣赏诗人龚自珍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a.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文内容。

b. 学会通过诗句分析诗人的情感和观点。

c.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 理解诗人对国家和社会的关切,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b. 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美景,提升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内容:1. 课文背景介绍:a. 诗人龚自珍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b. 《己亥杂诗》的写作背景和时代特点。

2. 课文朗读与背诵:a. 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注意停顿和语气。

b. 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背诵并理解课文。

3. 课文内容解析:a. 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b. 解读诗句中的深层含义和诗人的情感表达。

4. 生字词学习:a. 学习并掌握诗中的重点生字词。

b. 通过例句和练习,巩固生字词的使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a. 正确朗读、背诵并理解《己亥杂诗》的内容。

b. 学习并掌握诗中的生字词。

c. 分析并欣赏诗人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技巧。

2. 教学难点:a. 解读诗句中的深层含义和诗人的情感表达。

b.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课文文本。

2. 学具:笔记本、文具盒、课本。

教学过程:1. 导入:a. 教师通过PPT展示诗人龚自珍的画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相关知识。

b. 简要介绍《己亥杂诗》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与背诵:a. 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注意停顿和语气。

b. 学生反复朗读,教师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并进行适当的指导。

c. 教师引导学生背诵课文,并鼓励学生进行自我检查和同伴互相检查。

3. 内容解析:a.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2.古诗三首》【优质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2.古诗三首》【优质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2.古诗三首》【优质教案】一、背景介绍《古诗三首》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中的一篇课文,是让学生感受古代文学之美的重要教材之一。

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学生可以增进对古代诗歌的理解,感受古人的智慧与情感。

二、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表现形式;2.理解和感悟三首古诗的意境和情感表达;3.掌握古诗中的重要词语和表达方法;4.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可以利用古诗中的一些形象生动的片段或词语开门见山地引入课文,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引导学生联想和猜测。

2. 学习古诗教师逐句解读《古诗三首》,让学生了解作者的背景、诗歌的意境和表达方式。

可以利用诗歌中的比喻、修辞等手法进行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3. 朗读训练安排学生进行《古诗三首》的朗读训练,要求学生重点把握韵脚、语气和节奏,让学生体会古诗的韵律之美。

4. 情感表达让学生围绕古诗的情感主题进行情感表达,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情感连线或情感解读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古人的情感之美。

5. 小结回顾对整堂课的学习进行小结回顾,强调重点内容,巩固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掌握。

四、教学评价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朗读表现、情感表达和课堂互动等方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学生的不足并提供指导。

五、延伸拓展可以邀请学生自选或背诵其他古诗作品,进一步拓展学生对古诗的了解和欣赏。

六、总结通过学习《古诗三首》,学生能够感受到古代诗歌的魅力,提升了对古代文化的理解和对诗歌的欣赏能力。

希望本次教案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古诗之美。

以上是《古诗三首》的优质教案,希望对教师和学生在教学学习过程中有所帮助。

部编人教五年级语文上册《12古诗三首》教案含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五年级语文上册《12古诗三首》教案含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五年级语文上册《12古诗三首》教案含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包含了《望庐山瀑布》、《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秋浦歌》三首古诗。

这些古诗都是我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学生可以领略到古代诗人的才华,感受到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同时也能了解到我国古代的历史文化。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他们对于古诗的韵律、意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理解古诗的深层含义和历史文化背景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领略古诗的魅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三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含义,掌握古诗中的关键词语。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提高学生理解古诗、鉴赏古诗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背诵三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含义。

2.教学难点:体会古诗的意境美,理解古诗中的深层含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古诗所描述的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

2.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讨,提高学生理解古诗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包含古诗文本、图片、音乐等元素的课件。

2.教学素材:准备与古诗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3.课堂练习题:设计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的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古诗中的美景,引导学生欣赏,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同时,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依次呈现《望庐山瀑布》、《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秋浦歌》三首古诗,引导学生朗读,注意把握古诗的韵律和节奏。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优秀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共3课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优秀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共3课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优秀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共3课时)一、引言在五年级语文教学中,古诗是一种重要的教材形式,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语感、抒发情感、培养审美情趣。

本文以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为例,设计了一份优秀的教案,并结合教学实践进行了反思。

二、教案设计1.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了解诗词背景,学习《江城子》。

–能够正确朗读《江城子》。

–表演《江城子》。

•教学重点:–诗词背景的介绍。

–诵读技巧的培养。

•教学内容:–介绍《江城子》的作者、背景等。

–教授《江城子》的诵读方法。

–学生分组表演《江城子》。

2.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学习《登鹳雀楼》。

–体会诗词中的意境。

–写作《登鹳雀楼》相关的内容。

•教学重点:–理解《登鹳雀楼》的意境。

–运用诗词中的意境进行创作。

•教学内容:–带领学生分析《登鹳雀楼》。

–启发学生创作《登鹳雀楼》相关的内容。

3. 第三课时•教学目标:–学习《春晓》。

–学会运用修辞手法。

–朗读《春晓》。

•教学重点:–修辞手法的理解与运用。

–朗读技巧的培养。

•教学内容:–分析《春晓》中的修辞手法。

–引导学生进行朗读练习。

三、教学反思通过教学实践,我发现在教授古诗时,学生对于诗词的兴趣较低。

在教学中,我加入了多媒体展示、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逐渐提高了学生对诗词的热爱和理解。

同时,我也注意引导学生体会诗词的意境,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进一步挖掘古诗的魅力,设计更多富有趣味性和启发性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欣赏古诗的同时,提高语文素养和文学修养。

结语通过《古诗三首》的教学,在学生中激发了对古诗的浓厚兴趣,提高了他们的语感和审美情趣。

本教案设计和反思为今后的语文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以上就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优秀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的内容,希望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新部编版五年级上语文12《古诗三首》优质课教案

新部编版五年级上语文12《古诗三首》优质课教案

新部编版五年级上语文12《古诗三首》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新部编版五年级上语文的一篇课文,本节课将学习三首古诗:《登鹳雀楼》、《望洞庭》和《饮湖上初晴后雨》。

这三首诗都是经典的古诗作品,旨在让学生感受古代诗歌的魅力,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他们对于古诗的韵律、意境等方面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理解古诗的深层含义和欣赏诗歌的美感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美,帮助他们理解古诗的深层含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欣赏,学会欣赏古诗的美,提高朗读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增强他们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难点:欣赏诗歌的美,理解古诗的深层含义。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启发他们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准备与课文相关的图片、音乐等素材,制作课件。

2.教学工具: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三首古诗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古诗的意境。

然后,教师简要介绍三首诗的背景和作者。

2.呈现(10分钟)教师逐个呈现三首古诗,引导学生正确朗读和背诵。

在呈现过程中,教师注意指导学生的发音和朗读节奏。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三首古诗,教师对学生的朗读进行评价和指导。

然后,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三首诗的韵味和美感。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三首诗的深层含义。

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感受进行回答。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其他古代诗歌,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古代诗歌的魅力。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12.古诗三首(优秀教案 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12.古诗三首(优秀教案 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教材分析】1.单元主题: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浓浓家国情”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古诗三首》、《少年中国说》和《圆明园的毁灭》三篇精读课文,以及1篇略读课文《无名岛》组成。

《古诗三首》分别记录了宋代陆游的《示儿》、林升的《题临安邸》以及清代的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中的一首,三首古诗体现了诗人满满的爱国情怀;《少年中国说》是清朝末年梁启超所作的散文,写于戊戌变法失败后的1900年,文中极力歌颂中国少年的朝气蓬勃,热烈讴歌希望出现“少年中国”,号召和激励我中国少年为创建少年中国而奋斗,寄托了作者对少年中国的热爱和期望,表达作者热切盼望祖国繁荣富强的强烈愿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圆明园的毁灭》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警示人们勿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无名岛》主要讲了将军上岛后发生的事情,表达了战士们对祖国领土的热爱,抒发了他们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时,要引导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2.单元重点:(1)阅读时,学习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

这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旨在引导学生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通过查找相关资料,进一步感受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古诗三首》的学习中,要鼓励学生去查找写作的背景,了解诗人,了解诗人所处的社会环境。

如当时宋代的社会环境等;《无名岛》一文鼓励学生去查找我国海岛战士生活的相关资料。

教学时,要引导学生通过查找相关资料深入理解和感受文中的含义和包含的情感,学会积累,学习拓展运用。

(2)学习列提纲,体会习作的乐趣。

本单元安排了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

这次习作中,要求学生大胆想象,激发学生热爱家乡、长大后建设家乡,造福家乡的美好愿望,通过列写作提纲,让学生分段叙述,将文章写清楚。

【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学习了一定的网络技术,能通过计算机查找资料,有一定查找资料的基础,但有针对性的查找和筛选需要的材料的能力较弱,还需要训练。

2024年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第四单元古诗三首 优质版教案

2024年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第四单元古诗三首 优质版教案

课题12.古诗三首主备教师【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感,以及忧国忧民的思想。

语言运用:通过反复朗读古诗,感悟、表现诗歌意境。

思维能力: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三首诗,理解这三首诗的意思。

审美创造:体会诗人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爱国之情。

【课前解析】关注诗人:陆游(1125—1210),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陆游出生于两宋之交,成长在偏安的南宋,民族的矛盾、国家的不幸、家庭的流离,给他幼小的心灵带来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林升(1123—1189),字云友,又名梦屏,号平山居士,南宋诗人。

生活在南宋孝宗朝(1106-1170年),是一位擅长诗文的诗人。

龚自珍(1792—1841),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先驱者。

龚自珍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

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

48岁辞官南归,次年卒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

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

关注创作背景:《示儿》和《题临安邸》都是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作。

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俘虏了徽宗、钦宗两个皇帝,中原国土全被金人侵占。

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史称南宋。

南宋小朝廷并没有接受北宋亡国的惨痛教训而发愤图强,当政者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对外屈膝投降,对内残酷迫害岳飞等爱国人士;政治上腐败无能,达官显贵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

《题临安邸》这首诗就是针对这种黑暗现实而作的,它倾吐了郁结在广大人民心头的义愤,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

龚自珍的时代是一个风雨飘摇的时代,正是这样的时代,产生了这位近代史上启蒙思想家。

他意识到封建的闭关锁国政策行不通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更加暴露出封建主义衰朽没落的本质。

他以其才华,起而议政“医国”,宣传变革,终因“动触时忌”,他于道光十九年己亥(1839)辞官南归,在途中写下三百一十五首《己亥杂诗》。

12古诗三首第三课时《己亥杂诗》(教案)五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

12古诗三首第三课时《己亥杂诗》(教案)五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

教案:古诗三首第三课时《己亥杂诗》(五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己亥杂诗》的创作背景,品味诗中的意境,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诗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

教学内容:1. 学习《己亥杂诗》的全文,理解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 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体会诗歌所表达的美好意境。

3. 通过对诗的深入学习,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己亥杂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 教学难点: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练习册、文具用品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回顾上一课学习的古诗,引导学生复习旧知。

2. 简介《己亥杂诗》的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读《己亥杂诗》,理解诗意,体会诗境。

2. 学生通过课本注释,自主学习生字词,扫除阅读障碍。

三、合作探讨(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四、课堂讲解(10分钟)1. 教师针对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意。

2. 教师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体会诗歌所表达的美好意境。

五、课堂练习(5分钟)1. 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

2. 教师批改学生作业,及时了解学生掌握情况。

六、板书设计(5分钟)1.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简洁明了的板书,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

七、作业设计(课后)1. 学生回家后,背诵《己亥杂诗》。

2. 家长签字确认,加强家校合作。

课后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激发学生对古诗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第12课《古诗三首)》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第12课《古诗三首)》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诗歌鉴赏:分析三首古诗的艺术特色,如用词、句式、意象等,体会古诗的意境美。
-文化背景:了解三首古诗的作者及其创作背景,理解古诗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
-举例解释:
-《示儿》中“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表达了作者对国家的忠诚和对家人的思念。
-《题西林壁》中“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运用了生动的比喻描绘出山水的变化多端。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古诗三首》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古诗的兴趣和好奇心得到了很好的激发。通过引导他们感受古诗的意境美,我发现很多学生能够逐渐体会到古诗的魅力。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也注意到了一些问题。
首先,古诗的朗读对于部分学生来说仍有一定难度。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对学生的朗读指导,通过示范、领读等方式,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朗读技巧。
-《泊船瓜洲》中“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通过具体的地理位置描绘出诗人对远方故土的眷恋。
2.教学难点
-意象理解:学生对于古诗中的意象理解可能存在困难,如《题西林壁》中的“岭”、“峰”等,需要通过图片、实物等辅助手段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朗读节奏:小学生对于古诗的朗读节奏掌握可能不够准确,需要教师示范、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古诗的基本概念,包括诗的韵律、意象等。古诗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它以精练的语言、丰富的情感传递了古人的智慧和情感。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示儿》这首诗。通过分析诗句,了解作者如何通过特定的历史背景和个人情感,表达出对国家的忠诚和对家人的思念。
在实践活动方面,我觉得可以尝试更多形式的活动,如古诗创作、角色扮创新能力。
最后,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疑问,我意识到自己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以便更好地为学生解答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关注学生的需求,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12古诗三首《示儿》《题临安邸》《己亥杂诗》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及反思(三课时)

12古诗三首《示儿》《题临安邸》《己亥杂诗》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及反思(三课时)

《示儿》《题临安邸》《己亥杂诗》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古诗三首》中这三首诗都表现了诗人的爱国情感,以及忧国忧民的思想。

教学目标1.会认“喑、擞”等6个生字,会写“祭、乃”等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三首诗,理解这三首诗的意思。

3.体会诗人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学生爱国意识。

教学重点1.会认“喑、擞”等6个生字,会写“祭、乃”等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三首诗,理解这三首诗的意思。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爱国意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揭示诗题1.陆游是宋朝著名的爱国诗人。

他写过很多首爱国诗篇,其中《示儿》就是最著名的一篇。

板书:陆游示儿2.作者简介及背景①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南宋爱国诗人。

乾道二年,因主张抗金而免职。

四十六岁入蜀,六十六岁后遭弹劾罢官,退居山阴达二十年。

②了解背景,宋高宗赵构建立南宋,为官者贪图荣华富贵,对外求合,至到被元朝所灭,大好河山落于金兵铁蹄之下,难以收复。

《示儿》为陆游的绝笔,作于宁宗嘉定三年(1210年),既是诗人的遗嘱,也是诗人发出的最后的抗战号召。

八十五岁的陆游一病不起,在临终前,留下了一首《示儿》,表达了诗人的无奈以及对收复失地的期盼。

3.揭示诗题①“示儿”是什么意思:“示”告诉,告之,“示儿”是写给儿子看的诗。

②质疑:看了诗题,你又提出哪些问题?诗人想告诉儿子什么?什么时候告诉的?为什么告诉儿子?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自由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把诗读正确,读通顺。

2.结合书中的注释,试着说一说诗的大意。

3.小组交流:这首诗陆游想要告诉儿子什么?三、弄懂诗意,理解内容1.朗读古诗,并划分节奏。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2.理解古诗的内容。

①默读古诗,找出不懂的字词,借助工具书或和同学交流。

②试着理解每句诗的意思。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古诗三
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篇一】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
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题临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已亥杂诗
[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材。

【篇二】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古诗三首》教案:示儿
第1 页共8 页。

部编五年级上册语文12《古诗三首》优质课教案

部编五年级上册语文12《古诗三首》优质课教案

部编五年级上册语文12《古诗三首》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学习古诗三首,了解古人的情感表达和审美情趣。

2.了解古代汉语中的诗歌形式和特点。

3.掌握《古诗三首》中每首古诗的意境和基本词语。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欣赏古诗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3.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诗歌鉴赏能力。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敬重。

2.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古诗《登鹳雀楼》、《静夜思》、《将进酒》的意境。

2.掌握古诗中的重点词语和表达方式。

三、教学难点1.学生理解《古诗三首》中的难点词语和意境。

2.学生结合课文和背景知识进行诗歌鉴赏。

四、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播放一段介绍古诗的视频,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学习古诗《登鹳雀楼》:–教师解读古诗内容,讲解生词和句子。

–学生大声朗读古诗,尝试理解古人的情感。

–分组讨论古诗表达的意境,展示表现。

3.学习古诗《静夜思》:–教师讲解古诗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

–学生跟读古诗,体会作者的孤寂之感。

–小组合作,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意境。

4.学习古诗《将进酒》:–教师导入古诗背景,介绍作者及创作背景。

–学生品读《将进酒》,体会诗歌中的豪迈和情感。

–学生分角色朗诵诗歌,体验诗歌中的节奏和韵律。

5.诗歌鉴赏综合练习:–组织学生集体朗读古诗三首,比较不同诗歌的情感和意境。

–设计课堂小测,考查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古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理解古人的情感表达和审美情趣。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对古诗中的生词和抽象意象理解困难,需要更多的练习和引导。

下节课可以设计更多的互动环节,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以上是部编五年级上册语文12《古诗三首》优质课教案的详细内容,希望对教师们的教学有所帮助。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 古诗三首》教案及反思(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 古诗三首》教案及反思(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教案及反思(教案)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人教版部编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包含了王昌龄的《从军行》、王之涣的《凉州词》、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三首古诗。

这些古诗都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它们描绘了战争的残酷、边疆的荒凉、人民的苦难,表达了诗人们对国家、民族的忧虑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他们对古代文学有一定的了解。

但古诗的语言、意境、历史背景等方面对学生来说仍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字面意义,感悟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古诗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诗歌的基本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解读古诗、品味语言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对古代文学的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诗歌的基本内容。

2.教学难点:感悟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古诗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动画等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富有感染力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课文内容、作者简介、图片、音乐等。

2.教案:提前编写好教案,明确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等。

3.课本:准备足够的课本供学生使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战争、边疆、人民等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图片与今天的课文有什么联系?从而引出课题《古诗三首》。

2.呈现(10分钟)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

最新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优质教案

最新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优质教案

思考下列问题:①这两句诗中,最让你深刻感受到诗人的爱国情感的是什么?②在这两句诗中,你除了能感受到诗人的爱国情感,还能感受到诗人的什么情感?生思考,并回答师总结:从“家祭无忘告乃翁”这句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的爱国情感,即使死去,也会惦记收复失地从“王师北定中原日”这句中,我们能看到诗人对于不能亲眼看到祖国统一的无奈。

五、创设情境,读写结合认真朗读这首诗,体会诗的意境,并试着想象,诗人在病榻上会想些什么?会对儿子说些什么?儿子是怎样回答的?然后说一说。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从对诗意的理解走向对诗人情怀的感受,通过对比,感受到诗人的忧国忧民]课堂作业新设计填空。

背诵《示儿》这首诗,并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示儿死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但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家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把诗歌补充完整。

2.这首诗中最能体现诗人爱国情感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用自己的话说说整首诗的意思【答案】1.元知万事空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无忘告乃翁2.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3.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

因此,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五、 释诗意轻声读诗句,用下面几种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看注释、查字典、查资料将诗句译通译顺 学生汇报,教师指导。

六、 入诗境(出示课件22)师: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地方?都描写了什么?给你 什么感觉?哪个字词句让你感到了美? 七、 悟诗情(出示课件23) 1. 引出诗歌主题:爱国师:从诗句来看这是一首描写什么的诗 ?你是怎么知 道的?(写作背景)2. 抓住含义深刻的诗句(出示课件24)品味:西湖歌舞几时休?(对统治者的辛辣讽刺, 作者的无奈) 暖风熏得游人醉(暖风:温暖的风;上层社会的 糜烂奢华之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
《古诗三首》第三课时
备课时间
2020.09.25
教材分析
《己亥杂诗》是清代诗人龚自珍在己亥年(1839)年写的一组诗,共三百一十五首,教材选的是其中一首。

诗的大意是:中国朝气蓬勃的局面依靠的是风雷激荡的改革,万马齐喑的沉闷局面实在让人心痛。

我劝天公重新振作精神,不拘一格,让更多的人降临世间。

全诗用“九州““风雷”“万马“”天公“等恢弘奇特的想象,表达了诗人期待着杰出人物的涌现,期待着改革大潮、涤荡旧势力的决心和抱负,抒发了作者强烈的爱国热情。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能够借助词典理解词语的意义,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目标
1.会认“喑、擞”等5个生字,会写“祭、乃”等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三首诗,理解这三首诗的意思。

3.体会诗人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学生爱国意识。

教学重点
1.会认“喑、擞”等6个生字,会写“祭、乃”等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三首诗,理解这三首诗的意思.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爱国意识。

教学准备
课件
前置性作业内容
了解龚自珍所生活的时代背景。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谈话揭题,激发兴趣)
1.言为心声。

今天,我们就看看清代的龚自珍是怎样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心声的。

2.题解:“己亥”本诗所指的“己亥年”是1839年。

这一年,正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曾经强盛的大清帝国行将没落。

腐朽的清政府对外卑躬屈膝,对内大肆打压,官吏贪污腐败,百姓民不聊生。

这时候,龚自珍写下了我们要学的这首诗。

这是第220首。

3.作者简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⒈自由读诗:①读准字音,停顿正确地读顺诗句。

②借助注释或工具书,试理解诗句的意思。

(出示课件21)2.看看通过自学,能读懂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做上记号,提出来后,大家共同研究。

3.指名读,齐读,练读。

(纠正字音与停顿)
4.汇报交流:交流对字义的理解。

三、诵读赏析,领悟情感
1.指导诵读。

2.赏析第一、二句: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比喻)表现了一种怎样的局面?(写出了都是死气沉沉的局面,以及改变这一局面的有效途径。


3.赏析第三、四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出示课件23)
⑴“不拘一格”什么意思?在那个年代“拘”着什么“格”呢?(清朝的死板、单一、陈旧的八股科举制度来选拔人才,用“四书五经”禁锢人们的思想)这不拘一格降人才就是希望打破死板、陈旧的制度,选拔任用各个方面的人才。

⑵师:诗的后两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是传诵千古的名句。

诗人用奇特的想象表现了他热烈的希望,他期待着优秀杰出人物的涌现,期待着改革大势形成新的“风雷”、新的生机,一扫笼罩九州的沉闷和迟滞的局面,既揭露矛盾、批判现实,更憧憬未来、充满理想。

它独辟蹊径,别开生面,呼唤
着变革,呼唤着未来。

(出示课件24)
4.概括中心:《己亥杂诗》这首诗通过描写当时社会政治死气沉沉的状况,表达了诗人希望社会变革和期待人才辈出的强烈愿望。

(出示课件25)
5.感悟写作方法:“创景抒情”,这样的表达方法与我们常见的“借景抒情”“触景生情”既相通又相异,也表现出龚自珍极高的艺术成就。

(板书:创景抒情----希望社会变革,期待人才辈出)
四、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1.拓展:读背《己亥杂诗》第5首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