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612中国古代哲学史考研真题及复习笔记
[全]中国哲学史-马工程-考研真题详解
中国哲学史-马工程-考研真题详解
1“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武汉大学2015研]
答:“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指不到学生努力想弄明白但仍然想不透的程度时,先不要去开导他;不到学生心里明白却又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时,也不要去启发他。语出《论语·述而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愤”是指心里想求通而又未通,“悱”是指想说而又不知道怎么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经常用来说明对学生要求严格,先让学生积极思考,再进行适时启发,孔子还要求学生能举一反三,这些都具有深远的影响,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仍具有借鉴意义。
2“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武汉大学2015研]
答:“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是指天地不会偏爱任何事物,在天地眼中,万物与刍狗没有分别,即世界上万事万物其实都是平等的,出自老子《道德经》。刍狗是古代祭祀时用草扎成的狗。河上公对这句有注:“天施地化,不以仁恩,任自然也。”其意是指天地不讲仁恩,只是任其自然,将万物看作刍狗。“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也是庄子齐物论思想的滥觞,对后世具有重大的启迪意义。3“性者,本始材朴”[武汉大学2015研]
答:“性者,本始材朴”是战国时期荀子的哲学用语,出自《荀子·礼论》。“本始”是指原始,本初。“材朴”是指资质朴素。人的本性其本质是没有经过雕饰的,是自然的,换言之,人的本性是无所谓善恶的“本始材朴”的自然之性,它
既有转化为恶的可能,也有发展为善的机会。荀子主张性恶论,他认为,人性中本无善端。非但无善端,且有恶端。虽然他认为人性本恶,但荀子认为人具有接受道德教育的聪明才力,积学既久,成为习惯,圣即可积而致也。这与注重道德修养自觉性的性善论既相对立,又相辅相成,对后世的人性学说产生了重大影响。4“尚贤”“尚同”[武汉大学2015研]
山东大学201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 612-中国古代哲学史
612-中国古代哲学史
一、考试目的
《中国哲学史》(不含近现代)是哲学学科的基础性学科之一,考试要力求反映哲学一级学科的特点,科学、公平、准确、规范地测评考生在本领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以利于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学子入学,进而培养具有良好哲学素养、深层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哲学专业人才。
二、考试要求
测试考生对中国哲学史(不含近现代)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运用能力。
三、考试内容
(一)先秦编
1.孔子的哲学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2.老子的哲学思想及其历史影响
3.墨子的哲学思想
4.孟子哲学及其对孔子思想的发展
1
山东大学 中国哲学史[第一章先秦时期的哲学]课程复习
第一章先秦时期的哲学
第一节中国古代哲学的萌芽
一、殷周之际人文主义的觉醒
1.殷人的“帝”或“上帝”信仰(原始宗教)。
2.从“以祖配天”到“以德配天”(人文精神的跃动)。
3.周初人的“敬”、“敬德”、“明德”观念与忧患意识。
二、早期的“气”、“阴阳”、“五行”观念
1.伯阳父以“气”与“阴阳”的观念解释地震(《国语·周语上》)。
2.《尚书·洪范》的原始五行说。
三、重点掌握的几组概念
1.史伯: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2.晏婴:和与同异,去同取和。
3.史墨:物生有两、有三、有五,有陪贰。
四、了解《易经》的一般知识
1.卜筮之书、三易、八卦等概念;《易经》成书的大致时间。
2.《易经》中阴阳对立、物极必反的思想。
第二节孔子
一、孔子“仁”学思想的要旨
1.“爱人”为“仁”。
2.“克己复礼“为“仁”。
3.“忠恕”近“仁”。
4.“仁”有不同的层次。
二、孔子的“正名”思想
1.“正名”的目的:恢复周礼的权威,维护宗法等级制度的秩序。
2.“正名”的具体内容:“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三、孔子的“中庸”思想
1.“中”与“庸”的具体含义:中,适中,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庸,平常,不易,用。
2.“中庸”首先是最高的道德准则:“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3.“中庸”同时也是孔子哲学思想的普遍方法论原则:“执两用中”。
四、孔子天命观的重大转向
1. 将对鬼神的信仰悬置起来,把天命观的主要内容由神学转向人事:“敬鬼神而远之”。
2.保留了天命的主宰性与必然性:“畏天命”。
五、重要的名词概念
1.忠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恕);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忠)。 2.文质: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NEW)山东大学612中国哲学史(不含近代史)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
① 天不但是宇宙万物的最高本原,也是社会等级秩序和伦理准则的 惟一来源;
② 社会最基本的三种人伦关系即君臣、父子、夫妇,为尊卑有序的 等级关系,但最终都受命于天;
③ 社会的伦理秩序是与阴阳五行相应合的,阳居矛盾的主导方面, 阴处于从属地位;
④ 董仲舒还用五行、四时来附会人伦关系与道德准则。 但董仲舒神化“天”的最终目的,还是要落实到现实人间的政治生活 中,即要为其“君权神授”的中央集权政治制度和“三纲五常”的封建等。 (3)“尊君”、“一统”的政治观 ① “尊君” 在“三纲”中最重要的关系是君臣关系,因此,论证“君权至上”是董 子政治观中的核心思想。君权来自皇天所授,那么,君王就具备了常人 所没有的双重权威:道德与天意。显然在“人理副天道”的理论构架中, 君王成了贯通天人的中心环节。君王既然是“德侔天地”、“皇天右之”的 人间权威,那么“尊君”就是尊天、敬德的必然结论。 ② “一统” 董仲舒借天意为中央一统天下服务,打击地方分离势力。他认 为“一”是《春秋》的基本精神,表现在政治上就是“大一统”。不但要政 治“一统”,而且要思想“一统”。他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他认为 惟其如此,君主独裁的中央集权制度才得以巩固。
山东大学2024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试题(哲学合辑)
山东大学2024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试题科目名称:802西方哲学史
一、概念与命题解释
1.原子论
2.唯实论
3.四假象说
4.真观念
5.扬弃(黑格尔)
二、简答题
1.亚里士多德的十范畴
2.简述中世纪科学、哲学、神学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3.斯宾诺莎自由与必然的关系
三、论述题
1.从柏拉图对巴门尼德的批判出发结合哲学史讨论真理与非真理之间的关系。
2.以实体发展为主线讨论从笛卡尔到康德近代哲学的发展历程。
科目名称:612中国古代哲学史
一、名词解释
1.三表
2.劳心劳力
3.人副天数
4.太极图说
5.理一分殊
二、简答题
1.简述孔子之“仁”展示的特征及意义
2.简述韩非的“循名责实”说
三、论述
1.魏晋名教与自然之争及其意义。
2.陆王的心性论、修养论、境界追求,及其重要影响。
科目名称:633宗教学综合
一、名词解释
1.绝地天通
2.佛性
3.全真教
4.东西教大分裂
5.安拉
6.逾越节
7.白莲教
8.顺世论
二、简答题
1简述不真空论。
2.简述保罗在基督教中的作用。
3.简述弥赛亚信仰的作用。
三、论述题
1.论述儒释道三教交互的模式是什么?
2.论述宗教的起源。
山东大学硕士目录
001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本单位计划招收硕士研究生50人,招生专业目录中公布的招生人数均为一志愿招生人数(含推免生人数),招生人数仅供参考,具体录取人数将根据国家下达给我校的招生计划及报考情况作适当调整。各专业接收推荐免试研究生的具体人数将在10月25日公布。
2022年考研843中国哲学史《新编中国哲学史》(含真题)考研复习重点笔记
2022年考研843中国哲学史《新编中国哲学史》
考研复习重点笔记
(含真题)
第一部分复习笔记
一、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
1“三皇”传说提供的文化意蕴
(1)“三皇”传说
①三皇
a.有巢氏
有巢氏是指发明巢居并被推戴为王的领袖,体现出巢居的文明。
b.燧人氏
燧人氏是指发明钻木取火并被推戴为王的领袖,体现出食用熟食的文明。
c.神农氏
神农氏是农耕始祖。
②文化意蕴
a.人类文明是人类通过努力开拓出来的,不是神创的。
b.“三皇”故事的传颂使这些事件与行为人格化,而不是神格化。c.“三皇”传说的影响是人文的。
(2)伏羲氏传说
①伏羲氏
又称庖牺氏,以“始作八卦”而闻名,有时也被认为是三皇之一。
②意义
a.伏羲创设八卦的智慧来自于其对天与地、身与物的“观”。
b.伏羲创设八卦的目的在于把握万物生生不息、奇妙变化的真实情况。c.伏羲氏的故事透露出浓郁的人间性、知识理性。
考研复习笔记来源于识库学习网,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2“五帝”故事显示的人文价值
(1)五帝
学界普遍认为五帝是指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2)人文价值
①大规模战争
凸显出部族之间大规模整合的趋势,预示着统一国家与同一文化的诞生。
②禅让制度
禅让制度表明部族联盟的权力还没有完全私有化。
③财产私有化程度不突出,属于大同社会,不属于小康社会
a.大同是指以天下为公,财货为天下之公养,权力为天下之公器。
b.小康是指以天下为家,视天下为一人、一家之私物。
3夏朝——远古中国的第一个王朝
(1)夏朝
禹之子启,继父为王,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世袭王朝,公天下变成家天下,禅让制变成世袭制。夏朝的存在时间约在公元前21世纪至前17世纪。
(NEW)湖南大学岳麓书院843中国哲学史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
目 录
第一部分 湖南大学843中国哲学史历年考研真题
2010年湖南大学843中国哲学史考研真题
2009年湖南大学827中国哲学史考研真题
2007年湖南大学403中国哲学史考研真题(含部分答案)
2005年湖南大学440 中国哲学史考研真题
第二部分 兄弟院校中国哲学史考研真题
2015年北京大学844中国哲学史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5年南开大学863中国哲学史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5年山东大学612中国哲学史(不含近现代)考研真题及详解2014年中山大学813中国哲学史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4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624中国哲学史考研真题及详解
第一部分 湖南大学843中国哲学史历年考
研真题
2010年湖南大学843中国哲学史考研真题
2009年湖南大学827中国哲学史考研真题
2007年湖南大学403中国哲学史考研真题(含部分
答案)
2005年湖南大学440 中国哲学史考研真题
第二部分 兄弟院校中国哲学史考研真题
2015年北京大学844中国哲学史考研真题及详解
一、名词解释
1.前识
答:“前识”是指对于事物的预见,是先秦老子的哲学术语。《老子》三十八章说:“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老子认为,前识是华而不实的,它不表示人的聪明,反而是愚蠢的开始。因为前识是智慧的产物,而老子认为,“慧智出,有大伪”。有了智慧,便出现了许多的人为,人为又与道相违背,所以人的智慧是应该摒弃的,前识是应该抛弃的。韩非认为,人在事物发生之前就发表议论,在事情发现之前就有认识,叫前识。王弼《老子注》将“前识”解释为“前人而识”,即先于他人而认识。
2021山东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考研真题经验参考书
山东大学考研一本通
中国古典文献学
考研心得体会
不知道大家都是怎么样看地考研的,我觉得首先大家应该认清一个事实,考研并不比就业来的光荣,恰恰是好多同学因为本科不够理想,找不到自己中意的工作,才会选择考研这条路吧。如果你真的是为了求知,着这个资讯发达的网路时代,什么样的知识是你获取不到的呢,核反应堆都是可以的吧?所以看到一些同学什么所谓逆袭、沸腾和成功的字眼也不是很赞同,当然,这些观点紧代表个人,考不考研也都是自己的选择权。
但是,既然选择打算读研了,就不要想些有的没的,最终能拿下它那才是真本事。总有一些同学开始考虑自己本科不够好,双非院校,乃至是专升本的,会不会被歧视,请问你这一生遇到的歧视还少吗?户籍歧视、方言歧视、肤色歧视还有无处不在的颜值歧视,这一点点歧视算什么呢?再说了,进不进得了都不一定呢,哪里就一定会有机会被歧视。再一个就是恋爱啦,说恋爱对考研不利的都是骗子,或者是某一小撮单身狗的别有用心,落榜的同学难道就没有单身狗吗?无聊枯燥的复习,晚上一起散散步,聊聊天,多惬意啊。周末出去酒店住一夜,更是最大的动力了。可惜我却在考前两个月失去了这样的生活,挺悲催的,当然,对我个人的影响还是很大的,所以感情这种事情一定要处理好,能够正确积极的面对感情的问题。考试后看到电影《比海更深》中看到一句台词:有勇气成为他人的过去,才是成熟的男人。感觉自己还有一点得意呢。
这些外部问题解决了,我们也要进入正题了。我为什么选择了山东大学的中国古典文献学?首先,我是山东本人,在山东,山东大学的地位是不可撼动的,我在高考的时候就奔着山东大学去的,但是,天不遂人愿,没有被录取,在那个时候我就对自己说,我还有考研的机会,等考研的时候我就拿下它。到了准备考研的时间,自然而然奔着我的目标院校去了,而且我势在必得。至于为什么报考了中国古典文献学,第一个原因是我本科就是学文学专业的,不想跨考。其次就是因为我觉得学习这个专业意义很重大,这个专业是整理和研究中国古代典籍、弘扬传统文化的,身为一名中华学子,我觉得我有责任也有义务去做这个有意义的事情。当然,往小了说,是我个人平时喜欢研究古典文学,自我感觉颇有一些想法,我的专业课老师还经常调侃我说,如果在古代,很有可能就是一个大文豪大诗人,说不定现在的后人们正摇头背诵我的诗词呢。哈哈哈。
中国哲学史考研题库-考研真题精选【圣才出品】
第一部分考研真题精选
一、名词解释
1.三纲八目(《大学》)[山东大学2018年研]
答:三纲八目是《大学》中“三纲领,八条目”的简称。其中,三纲是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目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明明德”就是发扬光大人所固有的天赋的光明道德,“亲民”是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止于至善”就是要求达到儒家封建伦理道德的至善境界。“八条目”的中心环节是修身,格物、致知是修身的外部途径,诚意、正心是修身的内在前提,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修身的更高一个层次的自我实现。
2.三才之道[浙江大学2018年研]
答:三才,又作“三材”,是中国古代哲学术语。①指天、地、人,兼指天道、地道、人道。《易传·系辞下》:“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材而两之,故六。”东汉王符《潜夫论》称:“天本诸阳,地本诸阴,人本中和。三才异务,相待而成。”②指人的形、气、神。北宋邵雍《观物外篇》:“神统于心,气统于肾,形统于首。形气交而神主乎其中,三才之道也。”
3.五德终始[浙江大学2018年研;北京师范大学2017年研]
答:五德终始是战国时期的阴阳家邹衍所主张的历史观念。“五德”是指五行——木、火、土、金、水所代表的五种德性。“终始”指“五德”的周而复始的循环运转。邹衍常常
以这个学说来为历史变迁、王朝兴衰作解释。他认为虞(舜)、夏、殷、周的历史是一个胜负转化的发展过程。它按照土、木、金、火、水依次相胜而具有阶段性,又循环往复而具有周期性,矛盾运动推动着“五德转移”,又决定着“并世(当世)盛衰”。在每一发展阶段都存在着阴阳两种势力的矛盾和斗争。两者交争,历史属于斗争中的胜利者。这种五德相胜又是被机械的周期律预先决定的,王朝的兴起必有天意符瑞作为象征和验证。五德终始说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022年考研843中国哲学史郭齐勇考研复习重点笔记
2022年考研843中国哲学史郭齐勇考研复习重点笔记
2022年考研843中国哲学史郭齐勇
《中国哲学史》考研复习重点笔记(含真题)
复习笔记
中国古代哲学诞⽣于五帝与夏、商、周时代。先民们在认识并参与⾃然、社会的活动中,逐
渐有了哲学的慧识。考研复习笔记来源于识库学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原初⽂明的宗教、政治与道德
五帝(约前26世纪初~前21世纪)、夏(约前2070~前l600)、殷(约前1600~前1046)、
西周(约前l046~前771)时期,先民们继承原始宗教的⾃然和祖先崇拜,祈求保佑。各种祭祀
成为普遍的习俗、礼仪。其中,与政治活动密切相关的是天神崇拜与祖宗崇拜。
1.上帝与“以祖配天”
(1)所谓“上帝”或“帝”是先民想象的统率⾃然界各种现象、⼒量以及神灵的最⾼统治者、最⾼权
威。⾸领(政治与宗教⼀⾝⽽⼆任)借助于天上的权威,来加强⾃⼰对各种社会⼒量的控制。
于是,“上帝”“帝”“天”“天命”成为夏、商、周三代的王权之政治合法性的根据。
(2)“以祖配天”是指,在夏商周的祭祀活动中,只有王者才有资格祭天,祭天的⼤祭师(也是
王者)⼜总是以其先祖作为配祭。《礼记·郊特牲》中说,万物的本原是天,⼈的本原是祖,所
以祭天帝⾄上神时要以远近的先祖作为配享。追思天神,也追思先祖,时时想到报答他们的恩
德,返回⾝⼼的源头,不⾄忘本。
2.“以德配天”“敬德保民”
(1)思想来源
①殷商时代已有道德意识的启蒙。在《盘庚》中已包含了尊重民意、民利和当政者的笃诚敬业精
神等⼈⽂主义的萌芽。但殷代仍以敬事⿁神为主。
②⼩邦周取代⼤殷商以后,周初⼈进⼀步有了⼈⽂的⾃觉,这种⾃觉源于他们以⼩邦⽽承受⼤
山东大学中国文学史考研笔记
中国文学史
简单恋家孩子
先秦文学
神话的价值1、人们讲述神话,为的是保持社会习俗和制度的意义和合理性。2、由于生产力低下面临令人敬畏的自然界,个体必须把自己融入氏族社会之中才能生存。神话便提供了把个人和集体联系在一起的一条强有力的精神纽带。3、先民们在神秘莫测的日常生活中,积聚了许多强烈的情绪体验,人们对世界的遐想性把握中宣泄了种种令人不安的情绪。
山海经我国古代保存神话最多的著作。由不同时代的巫师,方士根据流传的资料编选而成,是一部具有民间原始宗教性质的书,全书分山经、海外经、海内经、大荒经,内容极其驳杂,出神话传说、宗教祭祀外,还包括我国古代的地理、历史、生物、矿产、医药等方面的资料。不少故事已经具有清晰的轮廓和完整的故形象。
神话蕴含的民族精神富多彩的神话,是远古历史的回音,真实的记录了中华民族童年时代的瑰丽想象、顽强抗争以及步履蹒跚的足印。1、体现了深重的忧患意识。比如女娲、后羿神话中,描绘了人类的恶劣处境,神话主人公度能正视现实的灾难,通过锲而不舍的辛勤劳作和斗争,战胜自然灾难。2具有明确的厚生爱民意识。对于百姓生命的爱护和尊重,还有一些神话形象如龙凤能给人民带来祥瑞和安慰。重生一时还包括对个体生命的珍惜和对延续生命的渴望。古代神话还表现了自然与人之间的亲和关系,实际上也是一种厚生意识。3、还有体现了先民们的反抗精神。生存环境的艰苦激发了先民不屈的反抗精神,由此而孕育了一大批反抗自然与天帝的英雄形象。
神话的思维特征1、以己观物,以己感物。原始先民在思维中中尚未将自己与自然界截然分开,往往将自身属性移到自然界上。2、具体、形象的思维。例如将一日变化,利用太阳的空间位置变动来加以说明。也有对事物的综合,通过一定程度的概括,使某些神话形象脱离具体的事物。3、伴随着浓烈的情感体验。大自然在先民心中引起恐惧、敬畏或惊喜等情感,在他们看来,自然间是神秘的,恐怖的,有魔力的。4、神话思维实际上是一种象征性和隐喻性思维。如龙,不但是部落的符号,还包含着特定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民族感情,成为全民族凝聚力的象征。
山东大学612中国古代哲学史考研真题及复习笔记
山东大学612中国古代哲学史考研真题及复习笔记
2021年山东大学《612中国古代哲学史》考研全套
目录
•山东大学《612中国古代哲学史》历年考研真题汇编
•全国名校中国哲学史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
说明:本部分收录了本科目近年考研真题,方便了解出题风格、难度及命题点。此外提供了相关院校考研真题,以供参考。
2.教材教辅
•冯达文《新编中国哲学史(上册)》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冯达文《新编中国哲学史(下册)》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冯达文《新编中国哲学史》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说明:以上为本科目参考教材配套的辅导资料。
•
试看部分内容
考研真题精选
第一编先秦时期的哲学
一、名词解释
1“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武汉大学2015研]
答:“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指不到学生努力想弄明白但仍然想不透的程度时,先不要去开导他;不到学生心里明白却又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时,也不要去启发他。语出《论语·述而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愤”是指心里想求通而又未通,“悱”是指想说而又不知道怎么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经常用来说明对学生要求严格,先让学生积极思考,再进行适时启发,孔子还要求学生能举一反三,这些都具有深远的影响,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仍具有借鉴意义。
2“性者,本始材朴”[武汉大学2015研]
答:“性者,本始材朴”是战国时期荀子的哲学用语,出自《荀子·礼论》。“本始”是指原始,本初。“材朴”是指资质朴素。人的本性其本质是没有经过雕饰的,是自然的,换言之,人的本性是无所谓善恶的“本始材朴”的自然之性,它既有转化为恶的可能,也有发展为善的机会。荀子主张性恶论,他认为,人性中本无善端。非但无善端,且有恶端。虽然他认为人性本恶,但荀子认为人具有接受道德教育的聪明才力,积学既久,成为习惯,圣即可积而致也。这与注重道德修养自觉性的性善论既相对立,又相辅相成,对后世的人性学说产生了重大影响。3化性起伪[武汉大学2015研;武汉大学2014研]
[全]中国哲学史-马工程-考研真题详解
中国哲学史-马工程-考研真题详解
1“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武汉大学2015研]
答:“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指不到学生努力想弄明白但仍然想不透的程度时,先不要去开导他;不到学生心里明白却又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时,也不要去启发他。语出《论语·述而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愤”是指心里想求通而又未通,“悱”是指想说而又不知道怎么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经常用来说明对学生要求严格,先让学生积极思考,再进行适时启发,孔子还要求学生能举一反三,这些都具有深远的影响,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仍具有借鉴意义。
2“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武汉大学2015研]
答:“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是指天地不会偏爱任何事物,在天地眼中,万物与刍狗没有分别,即世界上万事万物其实都是平等的,出自老子《道德经》。刍狗是古代祭祀时用草扎成的狗。河上公对这句有注:“天施地化,不以仁恩,任自然也。”其意是指天地不讲仁恩,只是任其自然,将万物看作刍狗。“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也是庄子齐物论思想的滥觞,对后世具有重大的启迪意义。3“性者,本始材朴”[武汉大学2015研]
答:“性者,本始材朴”是战国时期荀子的哲学用语,出自《荀子·礼论》。“本始”是指原始,本初。“材朴”是指资质朴素。人的本性其本质是没有经过雕饰的,是自然的,换言之,人的本性是无所谓善恶的“本始材朴”的自然之性,它
既有转化为恶的可能,也有发展为善的机会。荀子主张性恶论,他认为,人性中本无善端。非但无善端,且有恶端。虽然他认为人性本恶,但荀子认为人具有接受道德教育的聪明才力,积学既久,成为习惯,圣即可积而致也。这与注重道德修养自觉性的性善论既相对立,又相辅相成,对后世的人性学说产生了重大影响。4“尚贤”“尚同”[武汉大学2015研]
山东大学考研研究生参考书目完整版
山东大学考研研究生参
考书目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山东大学考研参考书目山东大学2013年起不再提供参考书目,请参照2011年。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12年硕士生招生书目
661考古综合:《考古学通论》,蔡凤书编,出版社1983年版;《考古学理论、方法与技术》,栾丰实、方辉编,文物出版社2002年版;《新中国的考古发现与研究》,考古研究所编,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
历史学基础:不指定参考书目
348文博综合:以该专业学位教指委拟定的考试(参见我校招生网页)为准。
840管理学:《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四版),周三多主编,出版社;《管理学》(第一版),徐向艺主编,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639文书学:《现代文书学》,韩英主编,青岛出版社2003年版。
874档案管理学:《档案管理学》(修订本),邓绍兴等主编,出版社1997年版;《档案学概论》,冯惠玲等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版。
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2012年硕士招生参考书目
领先考研可能是最全的考研教材电子书屋
621实践:《大学英汉翻译教程》,王治奎编,出版社1995年版;《大学汉英翻译教程》,王治奎编,山东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汉英翻译基础》,陈宏薇主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817专业英语:《简明英语语言学教程》(新版),戴炜栋等编着,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英国文学简史》,刘炳善编,出版社2000年版;《英国文学选读》(1-2册),杨岂深编,上海译文出版社1998年版;《美国文学简史》,常耀信着,出版社1999年版;《美国文学名着精选》,钱青主编,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
2020年山东大学哲学专业考研简介及资料(包含真题及答案,知识点,模拟题等)
2016年山东大学哲社学院哲学专业中国哲学史和西方哲学史资料一、山大哲学院简介:
哲学院与1960年开始招收哲学专业本科生,1964年招收研究生,是专业基础十分深厚成熟的基础专业,易学、儒学、中外比较哲学、犹太哲学、社会发理论等领域的研究形成了鲜明的研究特色,在国内本科领域具有较高的地位和影响。哲社学院位于山大中心校区知新楼14-17层,是山大中心校区的“风水宝地”。山东大学哲社学院研究生入学考试的专业课主要为:612中国哲学史(不含近现代)和802西方哲学史(从古代至德国古典哲学),每科目满分150分。
二、关于分数线:
1、考研英语政治分数线每年都在变化,但从总体上来说,二者考到55分以上比较保险,如可能的话,政治再稍微考高一点,70分左右的话可以帮助加分,如果个别同学英语很好的话,那么,恭喜你,依靠英语拉分也很不错;
2、专业课的话近年来基本维持在90分左右,大家不要紧盯着最低分数,因为最低分数都是不靠谱的分数,可能因为题目偏南,或者因为某个学科的过线人数较少才会出现这种情况,一般要达到120左右是比较保险的;
3、根据近十年的录取比例来看,删的基本是录取70%左右的人,这里面就证明是有淘汰的,那么,无论你对哲学很热爱还是考不了其他专业,都建议你认真的复习英语和专业课。考试过程中,考一个较高的分数才会在复试中占有主动地位。
三、专业课复习攻略:
1、哲学专业课复习之初自然是要随时关注与专业课有关的有用信息,包括复习参考书、历年真题集答案、详尽的笔记和与真题难度及题型相似的模拟题等权威的考研辅导资料,做一个消息灵通者,这里推荐一下山东考研网的哲学资料,是我在导师的指导下亲自编写,并签订授权书,可视为唯一官方的山大内部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大学612中国古代哲学史考研真题及复习笔记
2021年山东大学《612中国古代哲学史》考研全套
目录
•山东大学《612中国古代哲学史》历年考研真题汇编
•全国名校中国哲学史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
说明:本部分收录了本科目近年考研真题,方便了解出题风格、难度及命题点。此外提供了相关院校考研真题,以供参考。
2.教材教辅
•冯达文《新编中国哲学史(上册)》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冯达文《新编中国哲学史(下册)》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冯达文《新编中国哲学史》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说明:以上为本科目参考教材配套的辅导资料。
•
试看部分内容
考研真题精选
第一编先秦时期的哲学
一、名词解释
1“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武汉大学2015研]
答:“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指不到学生努力想弄明白但仍然想不透的程度时,先不要去开导他;不到学生心里明白却又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时,也不要去启发他。语出《论语·述而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愤”是指心里想求通而又未通,“悱”是指想说而又不知道怎么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经常用来说明对学生要求严格,先让学生积极思考,再进行适时启发,孔子还要求学生能举一反三,这些都具有深远的影响,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仍具有借鉴意义。
2“性者,本始材朴”[武汉大学2015研]
答:“性者,本始材朴”是战国时期荀子的哲学用语,出自《荀子·礼论》。“本始”是指原始,本初。“材朴”是指资质朴素。人的本性其本质是没有经过雕饰的,是自然的,换言之,人的本性是无所谓善恶的“本始材朴”的自然之性,它既有转化为恶的可能,也有发展为善的机会。荀子主张性恶论,他认为,人性中本无善端。非但无善端,且有恶端。虽然他认为人性本恶,但荀子认为人具有接受道德教育的聪明才力,积学既久,成为习惯,圣即可积而致也。这与注重道德修养自觉性的性善论既相对立,又相辅相成,对后世的人性学说产生了重大影响。3化性起伪[武汉大学2015研;武汉大学2014研]
答:化性起伪是荀子的观点,是指用礼义法度等去引导人的自然本性,改造人的本性,使之树立道德观念。荀子提倡性恶论,主张人性有恶,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化性起伪”的性恶论认为凡是善的、有价值的东西都是人努力的产物,凡是没有经过教养的东西不会为善。价值来自文化,文化是人的创造。
4无待[北京大学2014研]
答:无待出自庄子的《逍遥游》,是指无所局限、无所牵绊、无所凭借的思想境界。只有到达“无待”后,人才能摆脱客观世界的各种束缚,获得精神层面的绝对自由状态。值得注意的是,“无待”并非是不需依待,而是无所不待,因循自然。
5“羞恶之心,义之端也”[山东大学2014研]
答:“羞恶之心,义之端也”出自战国孟轲的《孟子·公孙丑上》,是指耻己之不善和憎人之不善的心,即羞耻心是义的开端。“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这被视为孟子的四端说,是他性善论的依据,也是其所有学说的基础所在。孟子认为羞耻心就是施行义的开始。义是人本来就所具有的。
6“不遣是非,以与世俗处”[山东大学2014研]
答:“不遣是非,以与世俗处”出自庄子的《庄子·天下篇》,这是庄子对自己评价。庄子之“道”讲齐同万物,齐一是非,不仅消解了物与物、人与物的对待关系,也消解了世间与出世间、闹市与山林的分割对待关系。在“道”的层面上,世间的一切区分对待,都是极其相对、极其不确定的,都不具本真的意义。因而,
在庄子看来,人不可以不在世,不可以不与世俗处,从而对世俗的种种是非、善恶分辨又不可以当真,这是荒诞的。
7元气[西北政法大学2014研]
答:元气是中国古代哲学重要范畴。①是指产生和构成天地万物的原始物质,或为混沌未分的实体。《鹖冠子·泰录》:“天地成于元气,万物乘于天地。”东汉王充《论衡·谈天》:“元气未分,浑沌为一。”②是指人世间吉祥之气。西汉董仲舒《春秋繁露·王道》:“王正则元气和顺。”③是指人身之中来源于父母的先天之气。《春秋繁露·天地之行》:“元气之流皮毛腠理也。”
8图腾崇拜[西北政法大学2014研]
答:图腾崇拜是指在氏族公社时期的一种宗教信仰的现象。是将某种动物或植物等特定物体视作本氏族有亲属或其他关系的崇拜行为,主要标识于旗帜,族徽,柱子,衣饰,身体等地方。对于图腾崇拜的研究是对原始社会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图腾崇拜现象蕴含着重要的历史人文意义。
复习笔记
第一编先秦时期的哲学
绪论
一、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
1“三皇”传说提供的文化意蕴
(1)“三皇”传说
①三皇
a.有巢氏
有巢氏是指发明巢居并被推戴为王的领袖,体现出巢居的文明。
b.燧人氏
燧人氏是指发明钻木取火并被推戴为王的领袖,体现出食用熟食的文明。c.神农氏
神农氏是农耕始祖。
②文化意蕴
a.人类文明是人类通过努力开拓出来的,不是神创的。
b.“三皇”故事的传颂使这些事件与行为人格化,而不是神格化。c.“三皇”传说的影响是人文的。
(2)伏羲氏传说
①伏羲氏
又称庖牺氏,以“始作八卦”而闻名,有时也被认为是三皇之一。
②意义
a.伏羲创设八卦的智慧来自于其对天与地、身与物的“观”。
b.伏羲创设八卦的目的在于把握万物生生不息、奇妙变化的真实情况。c.伏羲氏的故事透露出浓郁的人间性、知识理性。
2“五帝”故事显示的人文价值
(1)五帝
学界普遍认为五帝是指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2)人文价值
①大规模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