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信息化发展历程
浅谈电力信息化现状与发展
浅谈电力信息化现状与发展作者:阿热孜古丽•买买提来源:《现代教育教研》2013年第06期中国电力行业信息化建设发展经历三个发展阶段:在电力信息化建设的初始时期,主要应用在:电力实验数字计算、工程设计科技计算、发电厂自动监测、变电站所自动监测等方面。
其目标主要是提高电厂和变电站所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程度,改进电力生产和输变电监测水平,提高工程设计计算速度,缩短电力工程设计的周期等。
这一时期的电力行业信息化建设是计算机应用初期发展时期,计算机主体是国产DJS系列小型机,主要应用在科学计算和工程运算上。
电力信息化发展第二阶段,这一时期为专项业务应用阶段。
计算机系统在电力的广大业务领域得到应用,电力行业广泛使用计算机系统,如电网调度自动化、发电厂生产自动化控制系统、电力负荷控制预测、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电力仿真系统等。
同时企业开始注意开发建设管理信息的单项应用系统。
电力信息化发展第三阶段,这一时期为电力系统信息化建设加速发展时期。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网络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国际互联网的出现和发展,电力行业(包括国家电网公司)信息化实现跨跃式发展。
信息技术的应用的深度和广度上达到前所未有的地步。
有计划地开发建设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信息技术的应用由操作层向管理层延伸,从单机、单项目向网络化、整体性、综合性应用发展。
1.电力信息化现状1.1 网络系统初步形成:按照“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标准、联合建设、分级管理、分步实施”的建网原则,公司的通信网、数据传输网和信息网络系统初步形成。
电力专用通信网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已初具规模,形成了微波、载波、卫星、光纤、无线移动通信等多种类、功能齐全的通信手段,通信范围已基本覆盖了全国36个网、省公司,国家电力公司调度系统数据网络(SPDnet)、国家电力公司信息网(SPInet)、电话会议网的基础建成。
1.2 信息技术基础条件提升。
截止到2000年底,国电公司系统的计算机设备达20万台,比“八五”末增加了122%,另有服务器600多台、路由器500多台、交换机近1000台,各种打印机设备约6万台,各类规模局域网几千个。
电力行业信息化发展之路分析
电力行业信息化发展之路分析电力行业是我国应用信息技术较早的行业之一,它起始于六十年代初,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成就,特别是在生产与安全方面基本上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但是,长期以来在计划经济下所形成的管理。
电力行业管理信息化的困惑一信息化如何适应日益增长的业务需求目前,很多电力企业都投入了巨资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信息基础建设已经初具规模;应用系统的推广也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的反应速度和员工的工作效率,有效地支撑了企业业务的发展和壮大。
然而随着电力行业近几年的高速发展,集团企业规模的扩展和管理级别的提升,集团企业的管理需求同软件功能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现有的信息系统越来越突显出它的不足,主要体现在几点。
电力行业管理信息化的困惑二如何面对企业信息化管理普遍失败的局面电力行业与人们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所以整个行业对安全运营要求极高,再加上电力行业本身比较封闭,以至于造成整个行业普遍在信息化问题上的保守态度。
现在,改革进入正轨,市场开始启动,管理提升对信息化建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力行业信息化建设将呈现出一个增长爆发点。
一方面信息化管理是一个势在必行的工作,另一方面是国内外一些权威机构对信息化建设失败的统计数字,使得本来“激进不足、保守有余”的电力行业信息化建设蒙上了一层阴影。
电力行业管理信息化的困惑三如何面对企业信息化中走马灯式的“三字经”从企业信息化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信息化的范围越来越广,管理的触角越来越深,集成度和企业决策支撑能力越来越高。
企业信息化包括应用层面和控制层面的内容,应用层面包括KM、ERP、CRM、EAM、Portal等多个方面,控制层面DCS、SIS、EMS、DMS、SCADA 等多个方面。
电力行业管理信息化的困惑四如何解决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管理+IT”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利用信息技术实现电力企业规范化管理,从而提高电力企业的运作效率和管理水平,进一步推动“两型、两化、国际一流”公司发展战略的实施,努力创建国际一流电力公司,更好地为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服务。
智能电网发展历程世界
智能电网发展历程世界智能电网(Smart Grid)是以先进的传感、通信、计算和控制技术为基础,通过对电力系统实施大规模信息化改造,实现电力生产、供应、消费等各个环节的智能化协调运行。
智能电网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初。
上世纪90年代初,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因为封建性能不再满足发展的需要,智能电网的概念开始出现。
当时的智能电网更多地关注电力信息的采集、传输、处理和应用。
随着电网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电力系统的规模和复杂度不断增大,电力安全和可靠性面临更多的挑战,智能电网不再是一个简单的信息技术问题,而是需要整个能源领域的综合创新。
2000年代初期,智能电网的概念逐渐扩展到对电力系统各个环节的全面改造。
以能源供应侧为例,智能电网将各种能源供应端整合起来,实现多元化的能源供给。
同时,智能电网还将电网与用户设备有机地连接起来,实现电力的全面监测和管理,并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能源服务。
2004年,美国能源部成立了智能电网研究计划,标志着智能电网进入到了实质性的探索阶段。
2008年,世界能源危机背景下,智能电网成为全球能源技术创新的重要方向。
各个国家纷纷制定了智能电网建设的相关政策和规划,并投入大量的研发资源推动智能电网的发展。
中国也在2009年提出了“建设智能电网”的目标,并相继发布了一系列的相关政策和规范。
2010年代,随着信息技术和电力技术的迅猛发展,智能电网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
各个国家纷纷构建了智能电网试点工程,探索智能电网建设的技术和商业模式,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成果。
例如,德国以能源转型为背景,大力推进智能电网建设,成为全球智能电网发展的先驱之一。
近年来,智能电网的技术和应用逐渐成熟,开始向实际应用落地。
智能电网在实现电力系统的高效、可靠和安全运行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为用户提供了更加便捷、个性化的能源服务。
智能电网的发展也将为能源领域的可持续发展和碳减排做出重要贡献。
总的来说,智能电网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初的概念提出,经过20多年的研发和实践,现已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并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
电力信息化发展历程
对一次设备的工作进行监测、控制、调节、保护以及为运行、维护人员提供运 行工况或生产指挥信号所需的低压电气设备。如熔断器、控制开关、继 电器、控制电缆等。由二次设备相互连接,构成对一次设备进行监测、 控制、调节和保护的电气回路称为二次回路或二次接线系统。
二次设备通过电压互感器和电流互感器与一次设备取得电的联系。
第十二页,共五十八页。
电力(diànlì)信息化开展现状
从单机、单工程向网络化、整体性、综合性应 用开展,从局部应用开展到全局(quánjú)应用,从 单机运行开展到网络化运行,同时其它专项应 用系统也进一步开展到更高的水平。目前,我 国电力系统的规划设计、基建、发电、输电、 供电等各环节均有信息技术的应用。在“十一 五〞期间,电力信息化建设已纳入企业总体开 展战略,信息化进一步与电力企业的生产、管 理与经营融合。
第二十页,共五十八页。
厂级监控(jiān kònɡ)信息系统SIS
第二十一页,共五十八页。
企业(qǐyè)管理信息系统MIS
电厂MIS是根据电厂的管理组织结构形成的一种树状结构体系,它根本上与电厂的行政管 理体系结构相符合,各部门将其生产经营的各种数据通过不同的方式录入计算机(数据库), 通过一定的处理,供各类人员查询和统计,把用户的工作转移到计算机上,实现了无纸(或 少纸)办 公,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生产力和生产效率。传统意义和功能上的电厂MIS只能起到 比较(bǐjiào)单纯的数据收集的作用,实现生产、运行、管理数据的采集、存储、展现的功能。 主要功能模块如下
第十一页,共五十八页。
电力(diànlì)信息化开展现状
中国电力工业信息化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 开始主要应用在发电厂和变电站自动监测、控 制方面,80~90年代进入电力系统专项业务应 用,即进入了电网调度自动化、电力负荷控制、 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仿真系统等的使用。 进入90年代后信息技术应用进一步开展到综合 应用,由操作(cāozuò)层向管理层延伸,实现管理 信息化,建立各级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
我国发电企业信息化管理概述
一发电企业信息化的发展电力企业信息一体化是当今电力发展的客观需要。
电力行业信息化起源于上世纪六十年代,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首先开展了生产、调度自动化的应用,八十年代后期逐渐开展了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建设,之后一直在不断的推进和完善提高过程中。
电力生产的产品——电能的产生是一个不间断的过程,在目前高临界、大容量机组运行的控制技术较为领先的同时,企业管理的信息化还远不能适应生产控制技术的需要,还不能把生产信息全面利用。
现在电力信息化建设已开展到电力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电力企业对生产过程控制的信息技术应用一向比较重视,而对业务及管理的信息化重视却相对不足,大力开展电力生产信息一体化的建设势在必行。
发电企业信息化建设全面重新启动电力行业改革后,随着电力企业计划性生产向市场化经营的转变,电力企业逐渐开始重视管理过程的优化,加强了管理信息化的建设。
自2002年底实行“厂网分开”的体制改革以来,电力行业信息化脚步趋缓。
电力行业的改革与结构调整带来行业组织结构的调整和管理体制、管理模式的变革,信息化作为企业管理的支撑手段显得无所适从。
同时,全国大面积的“电荒”使电力企业把更多的关注投向了“跑马圈地”与项目建设。
由此,2003-2004年的电力信息化建设明显趋缓。
随着发电集团逐步完成了资产划拨、战略规划制定、企业体制改革、管理模式重构等工作,同时信息化需求随之发生变化,其下属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路线与建设项目也根据集团业务与管理要求进行相应调整,信息化建设处于调整中。
中国五大发电集团成立后,作为发电侧独立经营实体,均提出了现代化、集团化的发展思路与战略。
为了应对市场竞争,发电集团需要提高管理水平与经营效益,从而进行了体制改革与管理创新,加强集团化运营,提高整体竞争力,这都对信息化建设提出了全新要求。
生产自动化与管理信息化均衡推进随着发电集团信息化规划的逐渐出台,今后几年将分阶段推进信息化建设。
为支持集团型应用,发电集团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与完善是重点之一。
我国电力信息化建设全面开花
我国电力信息化建设全面开花电力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也是关系千家万户的公用事业。
经过多年发展,现代电力生产和经营管理都已具备高度网络化、系统化、自动化的特征,以网络、数据库及计算机自动控制技术为代表的信息处理技术已经渗透到电力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
迎战考验期2008年,电力行业经历了一个十分不平凡的时期,从年初的雨雪冰冻灾害,到5月的汶川大地震,再到8月的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电力行业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经受了严峻的考验。
特别是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期间,既要确保电力行业、尤其是涉奥单位的信息网络安全,又要确保不发生由网络远程攻击所引发的大面积停电事故。
在这种情况下,电力行业认真贯彻国家的决策,按照“积极防御,综合防范”的方针,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忘我工作,顽强拼搏,保证了信息网络安全稳定运行和信息的畅通传输,圆满完成了电力行业奥运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的各项工作任务,电力行业网络与信息安全意识、技术防护措施、管理水平、应急能力都有了一个比较明显的提高。
总体来说,电力信息化的基本现状如下。
基本建成了电力信息基础设施。
电力信息基础设施得到迅速发展,以高速电力通信网为基础,形成了覆盖各电网企业的国家电力调度数据网络和信息网络。
电力通信网已发展成为光纤、数字微波、卫星等多种传输手段并用的干线通信网络,基本覆盖了发电、输电、配电等各个环节。
发电集团在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上还在不断加大投入,使通信和信息网络基础建设达到一定规模。
发电集团利用电力通信网和电信公众网的传输通道,采用安全的接入技术,分别建立了以集团公司、区域分公司为主节点的核心网络,并延展到各基层电厂的二级网络。
部分网络具有基于IP的数据、语音和视频传输综合通信功能,基本实现了集团公司内部各单位的互连互通和信息共享。
自主创新取得突破。
通过技术引进、消化和自主开发,电网自动化领域总体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部分成果领先国际,自主研发的能量管理系统等关键控制系统已在我国电网调度系统中得到应用;SG186等多个应用系统平台、电力信息安全专用装置已基本开发完成,并广泛投入使用。
电力信息化发展历程
常见电力信息化系统
电力信息化发展现状
从单机、单项目向网络化、整体性、综合性应 用发展,从局部应用发展到全局应用,从单机 运行发展到网络化运行,同时其它专项应用系 统也进一步发展到更高的水平。目前,我国电 力系统的规划设计、基建、发电、输电、供电 等各环节均有信息技术的应用。在“十一五” 期间,电力信息化建设已纳入企业总体发展战 略,信息化进一步与电力企业的生产、管理与 经营融合。
电力调度中心信息化scadaems系统继电保护和故障录波信息系统能量管理系统ems是一套为电力系统控制中心提供数据采集监视控制和优化以及为电力市场提供交易计划安全分析服务的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总称它包括为上层电力应用提供服务的支撑软件平台和为发电和输电设备安全监视和控制经济运行提供支持的电力应用软件其目的是用最小成本保证电网的供电安全scadaems电力市场交易系统是以网省电力公司及相关发电供电企业为运作对象为保证电力市场公平公正公开和高效有序的运行由计算机设备数据通信设备及相件组成的一个集成化开放式系统
电力二次设备:
对一次设备的工作进行监测、控制、调节、保护以及为运行、维 护人员提供运行工况或生产指挥信号所需的低压电气设备。 如熔断器、控制开关、继电器、控制电缆等。由二次设备相 互连接,构成对一次设备进行监测、控制、调节和保护的电 气回路称为二次回路或二次接线系统。
二次设备通过电压互感器和电流互感器与一次设备取得电的联系。
电力信息化发展现状
中国电力工业信息化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 开始主要应用在发电厂和变电站自动监测、控 制方面,80~90年代进入电力系统专项业务应 用,即进入了电网调度自动化、电力负荷控制、 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仿真系统等的使用。 进入90年代后信息技术应用进一步发展到综合 应用,由操作层向管理层延伸,实现管理信息 化,建立各级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
智能电网发展史
智能电网发展史智能电网发展史一、引言智能电网是指通过先进的通信、计算机和控制技术,将电力系统中的各种设备和组件进行联网和集成管理,实现电力的精确测量、分布式发电和优化调度,以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可持续性和经济性。
智能电网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智能电网的概念逐渐被提出并得到了广泛关注和应用。
二、早期阶段智能电网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当时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开始在电力系统中引入计算机技术,用于电力系统的监测、控制和管理。
这一阶段主要集中在电力系统的数据采集和远程监控方面,旨在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
然而,由于当时计算机技术的限制和电力系统的复杂性,智能电网的发展步伐相对较慢。
三、中期阶段进入21世纪,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电网进入了中期阶段。
在这一阶段,各国纷纷开始利用更先进的通信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电力系统中各种设备和组件之间的互联互通。
智能电网系统的建设重点从单一的监测和控制转向了智能化的辅助决策和管理。
通过实时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可以更加精确地预测和评估电力需求,从而优化电力系统的运行和调度。
四、现阶段当前,智能电网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以更加智能化和可持续化为目标。
新一代的智能电网系统不仅实现了电力系统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管理,还将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接入与运用纳入整体规划。
通过大规模应用智能传感器、先进的能源存储技术和等新技术,智能电网实现了能源的高效利用和能源生产与消费的平衡。
同时,智能电网还注重用户参与,通过与用户互动和信息共享,实现了能源的可持续供应和需求侧管理。
五、未来展望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智能电网将会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未来智能电网将进一步发展成为一个智慧型的能源互联网,通过大数据、物联网和区块链等技术的应用,实现能源的全球化传输和资源的共享。
智能电网将更加注重能源的可持续性和环境友好性,积极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和利用。
电力工业信息化的建设与发展
电力工业信息化的建设与发展中国电力信息中心电力工业信息化概述电力行业是应用信息技术较早的行业之一,信息技术在电力工业的应用起始于六十年代初。
从应用的过程来看可分为三个阶段,60~70年代属于第一阶段,电力工业的信息技术应用从生产过程自动化起步,首先应用在发电厂自动监测/监制和变电站自动监测/监控方面。
第二阶段是80~90年代的专项业务应用阶段,即电网调度自动化、电力负荷控制、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仿真系统等应用开始深入广泛开展,某些应用达到了较高的水平;管理信息系统则刚刚起步,并经历了失败较多的痛苦过程。
进入90年代后进入了第三阶段,即信息技术应用进一步发展到综合应用,由操作层向管理层延伸,实现管理信息化,建立各级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同时其他专项应用系统也进一步发展到更高的水平。
科学研究试验则贯穿了信息技术应用的三个阶段之中,并在每次大规模应用之前发挥了重大作用。
每一阶段的典型应用即构成了电力信息化重大工程。
到目前为止,电力系统的规划设计、基建、发电、输电、供电等各环节均有信息技术的应用。
各级电力企业在发电厂计算机控制、变电站自动化、电网调度自动化、电力负荷管理、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仿真、科研试验等领域有了一定的应用,在发电厂计算机控制、电网调度自动化方面取得了较高的水平。
电力信息化是指电子信息技术在电力工业应用中全过程的统称,是电力工业在电子信息技术的驱动下由传统工业向高度集约化、高度知识化、高度技术化工业转变的过程。
电力信息化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一个组成部分,电力信息化工程是被原电力工业部确定的电力工业五项跨世纪的科技导向型工程之一。
计算机信息网络是电力工业信息化的基础。
电力工业管理信息系统(MIS)的建设重点是信息资源的开发,是电力工业信息化的核心。
各级电力企业信息化的实现是电力信息化的主要内容,电力企业信息化包括生产过程自动化和管理信息化。
实现企业信息化第一步要实现企业生产过程自动化,通过生产一线的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直接采集在线生产信息,比如电力企业的电厂控制、变电站控制等,该系统的建设一般在与电厂、变电站建设同时得以同步建设,直接从建设资金中列支经费。
电力系统自动化发展历程及趋势
电力系统自动化发展历程及趋势引言概述:电力系统自动化是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控制技术对电力系统进行监测、控制和管理的过程。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电力系统自动化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巨大的发展。
本文将从历程和趋势两个方面探讨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发展。
一、发展历程1.1 早期阶段在20世纪初期,电力系统自动化处于起步阶段。
当时的电力系统主要依靠人工操作和控制,存在着效率低下和安全隐患等问题。
1.2 智能化发展20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电力系统自动化逐渐智能化。
智能化的发展使得电力系统的监测、控制和管理更加高效和精准。
1.3 互联网时代进入21世纪,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了电力系统自动化的进一步发展。
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使得电力系统的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
二、发展趋势2.1 物联网技术未来,物联网技术将成为电力系统自动化的重要趋势。
通过物联网技术,电力系统可以实现设备之间的实时通信和数据共享,提高系统的智能化水平。
2.2 人工智能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将为电力系统自动化带来新的机遇。
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电力系统可以实现更加智能的预测和决策,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稳定性。
2.3 新能源整合随着新能源的快速发展,电力系统自动化将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如何有效整合新能源,实现电力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结论:电力系统自动化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经历了早期阶段、智能化发展和互联网时代。
未来,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应用和新能源整合将成为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发展趋势,推动电力系统向智能化、高效化和可持续化方向发展。
搞好电力信息化-重点材料
搞好电力信息化推进电力企业现代化进程──国家电力公司信息化建设报告一、国家电力公司信息化历程国家电力公司前身为水利电力部、能源部和电力工业部。
电力行业计算机应用起始于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到2002年有40多年的历史。
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在国家电力公司和电力行业得到广泛重视和应用。
电力信息化任务包括计算机及信息基础设施的装备、信息网络建设、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企业信息化重大工程建设等内容,涵盖了电力企业的各个业务领域。
中国电力行业(包括国家电力公司)信息化建设发展经历三个发展阶段:60年代到80年代初期,是第一个时期,为起步阶段;80年代初到90年代初,是第二个时期,为初步发展阶段;90年代初到21世纪初,是第三个时期,为加速发展阶段。
三个时期,信息化建设的发展重点不同,任务不同,应用范围和发展速度均不相同。
1、电力信息化发展第一阶段在电力信息化建设的初始时期,主要应用在:电力实验数字计算、工程设计科技计算、发电厂自动监测、变电站所自动监测等方面。
其目标主要是提高电厂和变电站所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程度,改进电力生产和输变电监测水平,提高工程设计计算速度,缩短电力工程设计的周期等。
这一时期的电力行业信息化建设是计算机应用初期发展时期,计算机主体是国产DJS系列小型机,这类计算机没有操作系统??,使用第一代和第二程序设计语言,无数据库管理系统。
这一时期,计算机主要应用在科学计算和工程运算上。
少数科研单位引进国外计算机系统,虽然有第一代操作系统,但是由于不是交互式系统,尽管开发了一点管理信息应用软件,也不能为用户提供良好的工作界面,70年代末,电力企业管理信息处理技术开始起步,在电费计算和财务辅助管理上进行探索性试验系统开发。
由于计算系统均以集中型的中型和小型计算机,缺少汉字处理系统,无实用价值和不能推广应用。
2、电力信息化发展第二阶段这一时期为专项业务应用阶段。
计算机系统在电力的广大业务领域得到应用,电力行业广泛使用计算机系统,如电网调度自动化、发电厂生产自动化控制系统、电力负荷控制预测、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电力仿真系统等。
[试题]电力信息化发展历程课件 (二)
[试题]电力信息化发展历程课件 (二)
1. 20世纪80年代初期,计算机技术开始应用于电力系统,主要应用
于电力系统监控和数据管理。
2. 1990年代,电力信息化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包括电力自动化系统、电力管理信息系统、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等。
3. 2000年代初期,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电力信息化技术开始向电力互联网方向发展,主要应用于电力市场交易平台、电力用户服务平
台等。
4. 2010年代,电力信息化技术进一步应用于智能电网建设,包括智能电表、智能配电网等。
5. 目前,电力信息化技术已经成为电力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推
动电力行业的发展和升级。
未来,电力信息化技术将继续发展,更好
地服务于电力行业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电力系统自动化发展历程及趋势
电力系统自动化发展历程及趋势一、引言电力系统自动化是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对电力系统进行监控、控制和管理的系统。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电力行业的快速发展,电力系统自动化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巨大的发展。
本文将详细介绍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发展历程以及未来的趋势。
二、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发展历程1. 初期阶段电力系统自动化的起步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当时主要采用摹拟技术进行监控和控制。
摹拟技术主要通过摹拟电路和摹拟计算机来实现对电力系统的监测和控制。
这一阶段的自动化水平相对较低,主要集中在发电厂和变电站的监控和控制。
2. 数字化阶段20世纪8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力系统自动化进入了数字化阶段。
数字化技术的引入使得电力系统的监控和控制更加精确和高效。
数字化阶段的关键技术包括远动、自动化装置和通信网络的建设。
远动技术实现了对电力设备的远程监控和控制,大大提高了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
3. 智能化阶段进入21世纪,电力系统自动化逐渐进入智能化阶段。
智能化技术主要包括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等。
人工智能技术可以通过学习和优化算法来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稳定性。
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可以实现对海量数据的存储和分析,为电力系统的优化和决策提供支持。
三、电力系统自动化的趋势1. 智能化升级未来,电力系统自动化将更加智能化。
通过引入更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电力系统可以实现更精确的预测和优化,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同时,智能化技术还可以实现对电力系统的自动化运维和故障诊断,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
2. 新能源的融入随着新能源的快速发展,电力系统自动化也将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新能源的融入将带来电力系统的分布式特性和不确定性,需要更加灵便和智能的自动化系统来实现对新能源的监控和管理。
同时,新能源的融入还将推动电力系统自动化向能源互联网的方向发展。
3. 安全和可靠性的提升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发展离不开对安全和可靠性的要求。
电力信息化发展概述
一场全球化的“信息风暴”悄然来袭, 电力行业对信息化的依存度愈来愈 高,人才无可厚非地成为这场信息 风暴的弄潮儿,对于技术密集型的 传统电力行业快速的信息化进程, 熟稔于传统电力行业和信息专业的 跨平台人才显得弥足珍贵。
电力信息化发展概述
本课程主要内容 (4C+Electricity background+……)
电力信息化发展概述
电力信息化发展现状
从单机运行发展到网络化运行,从局部应用发 展到全局应用。
在“十一五”期间,电力信息化建设已纳入企业 总体发展战略,信息化进一步与电力企业的生 产、管理与经营融合。 国家电网公司开始实施“SG186”信息化工程
电力信息化发展概述
SG186
SG是国家电网公司State Grid的英文缩写。1代 表建设成一体化企业级信息化集成平台;8代 表电力业务8大应用模块(财务资金、营销管 理、安全生产、协同办公、人力资源、物资管 理、项目管理、统合管理);6代表六大保障 体系(安全防护体系、标准规范体系、管理调 控体系、评价考核体系、技术研究体系和人才 队伍体系)
电力信息化发展概述
1.1 电力工业生产过程简介
电力工业生产过程包括电力工业规划、设计、 施工、发电生产、输电、变电、配电、用电、电 网调度、供电营销、物资及管理等各个环节。
电力信息化发展概述
1.1 电力工业生产过程简介
电力一次设备 电力二次设备 电能 储存?
电力信息化发展概述
1.2 电力系统自动化概述(电子、控制技术)
电力信息化发展概述
常见电力信息化系统
变电站信息化系统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
电力信息化发展概述
常见电力信息化系统
输配电生产管理信息系统 配电管理系统 DMS 生产管理信息系统MIS 配电图资地理信息系统(AM/FM/GIS,自
我国电力系统信息化的发展及其趋势
种负担。
近年来 以光纤为代表 的数字传输方式 取得 了快速推广应用 , 形 成 了以光 纤和 数字微波为主 , 卫星、 电缆、 无线等 多种通信 方式
辅 助 应 用 的全 天候 通 信 系 统 , 要通 信 已基 本 覆 盖 了全 国 各 个 主 网、 、 公 司 , 省 市 电力 专 用 通 信 网 己建 成 并 初 具 规 模 。 () 2 软件 水 平 不 断 提 高 。 电力 信 息化 可 以主 要 分 为 两 大 类
相互协作发挥整合效益 , 还在一定程度上影 响使用 。如在 具体 应用 中, 完成一项有承接 的任务 , 需要多个软件才能完成 , 这不 但 没 能 达 到 良好 效 果 , 需 要 操 作 人 员 掌 握 多 个 软 件 , 而 导 还 反
致 了效 率 的 降 低 。 () 业 管 理信 息系 统 、 产 控制 系统 通 常 相 互 分 离 。这 与 3企 生 当 前 电力 企 业 中 生产 与营 销 相 隔 离 , 法 有 效 配 合 的 现状 相 一 无 致 。在 系 统 建 设 之 初 , 是 独 立 完 成 的 , 者 间 缺 乏 联 络 , 难 便 两 跟
引 言
我 国 电力 工 业 的信 息 化 , 以追 溯 到 上 世 纪工 程 等 。 上 S 8”
智能电网发展历程
智能电网发展历程
智能电网发展历程的起点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当时人们开始思考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来改进电网的运营和管理。
首先,智能电表的出现为智能电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传统的电表只能记录用电量,而智能电表不仅能够实时监测电力的使用情况,还可以通过通信技术将数据传输至电网管理中心。
这样,电力公司可以更好地了解用户用电情况,进行负荷管理和电力调度,提高用电效率和供电质量。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智能电网逐渐从监测和调度功能上升级至多元化的应用。
智能电网开始引入能源管理系统,通过集中控制和优化能源的使用,实现能源的合理分配和节约。
此外,智能电网还加入了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的接入,如太阳能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等,进一步提高了能源的可持续利用。
与此同时,智能电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也得到了大幅提升。
通过智能化的监测和警报系统,电力公司能够更早地发现故障和异常情况,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智能电网还引入了智能感应技术,能够自动检测用电设备的运行状况,并预测可能出现的故障,从而减少了事故的发生率。
近年来,随着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智能电网迈入了新的阶段。
电网中的各个设备和传感器可以实时互联互通,形成更加智能化的能源网络。
基于大数据和智能算法的运用,智能电网能够更加精准地进行负荷预测、能源优化和用电计量等工作,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和供电可靠性。
未来,智能电网将继续向着智能化、数字化和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发展。
新兴技术如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等将进一步应用于智能电网中,以提高整体系统的可靠性和灵活性。
同时,智能电网还将积极推动电动汽车和储能技术的发展,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和碳减排的目标。
我国电力信息化行业发展概况-行业基本情况
我国电力信息化行业发展概况-行业基本情况1、行业基本情况(1)电力信息化行业发展现状国内电力信息化主要包括供电信息化及发电信息化两大部分。
供电信息化主要由国家电网公司和南方电网公司推动建设,发电信息化主要由五大发电集团和地方电力集团推动建设。
国家电网信息化进入一体化融合及“云大物移”(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时代。
2006 年,国家电网公司推出“SG186”信息化规划,引领我国电网行业信息化实现快速发展。
国家电网“SG186”建设逐步完成后,国家电网信息化进入进一步深化应用的阶段。
国家电网公司按照集团化运作、集约化发展、精益化管理、标准化建设要求,实施人力资源、财务、物资集约化管理,构建大规划、大建设、大运行、大检修、大营销体系,实现发展方式转变,特别是智能电网建设规划以及“SG-ERP”的建设,使国家电网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升,信息系统由分散向集中、由孤岛向共享转变,有效支撑了坚强智能电网建设。
经过十余年建设,国家电网信息化总体水平已在国内央企行业中位居前列。
目前国家电网信息化系统业务覆盖面相对较广,但在消除业务壁垒,全业务、全流程信息化、数据资产集中管理、数据资源充分共享、信息服务按需获取、信息系统安全以及“云大物移”应用等方面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南方电网信息化进入深化应用阶段。
南方电网公司在“十二五”期间,按照战略导向、业务驱动原则,开展了一体化、现代化、智能化的企业级信息系统建设。
“十三五”期间,全面提升系统实用化和数据质量是信息化建设的重点。
南方电网公司将按照“战略导向、架构管控,业务牵引、技术驱动”原则持续优化提升企业级管理系统,围绕“提升客户体验、加强业务数据化、数据业务化、新技术与业务深入融合、信息化保障体系”五个方面,重点开展提升网络安全,升级完善信息系统、深化协同应用,强化数据资产管理,实现业务应用移动化、运营监控可视化、数据资产价值化、安全防御体系化,促进客户体验提升,公司运营效率提高,数据资产价值深度挖掘,业务需求响应速度提升,力争在“十三五”末期建成“数字南网”。
电力系统互联的发展历史
电力系统互联的发展历史电力系统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之一,它为我们提供了稳定可靠的电力供应。
而电力系统互联则是指多个电力系统之间通过输电线路或其他设施进行联网,实现电力资源的共享与协调。
本文将以历史的顺序来探索电力系统互联的发展历程。
一、直流互联的初期阶段早在19世纪末期,人们就开始尝试将不同地区的电力系统互联,从而扩大供电范围,提高供电可靠性。
当时,由于交流输电技术尚未成熟,人们主要采用直流输电方式进行互联。
1882年,英国伦敦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城市型电力系统,由多个发电厂通过直流电缆互联。
这一项目的成功成为了直流互联发展的开端。
随后,美国纽约、波士顿等城市也相继建立了直流互联的电力系统,使得电力供应得以扩大覆盖。
然而,直流输电存在着较大的限制,如输电距离有限、电压损耗较大等。
这推动人们探索更高效的交流输电技术。
二、交流互联的崛起与电力网的形成20世纪初,交流输电在技术上取得了突破,成为了电力互联的主要方式。
交流输电的优势在于可以通过变压器来调整电压,以适应长距离输电的需求,同时电压损耗也相对较小。
1911年,瑞典斯德哥尔摩与德国柏林之间建成了首个跨国交流输电线路,实现了两个国家电力系统的互联。
这一项目的成功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交流互联热潮。
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建立起自己的电力系统,并通过交流输电线路将其互相连接。
电力网逐渐形成,不再局限于特定城市或国家。
三、区域性电力互联的兴起随着电力需求的不断增长,人们意识到单一节点的电力系统无法满足巨大的负荷需求,也无法保障电力供应的稳定性。
为了实现更大范围的电力互联,人们开始建设区域性的电力网,将多个电力系统连接在一起。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北美、欧洲等地区相继建立了大规模的区域性电力网,通过高压交流输电线路实现了多个国家或地区之间的电力互联。
这为跨国电力交易、电力资源的共享提供了可靠的基础。
而在亚洲地区,1965年建成的东北亚交流互联系统(Northeast Asia Power Grid)则成为了区域性电力互联的典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一次设备的工作进行监测、控制、调节、保护以及为运行、维 护人员提供运行工况或生产指挥信号所需的低压电气设备。 如熔断器、控制开关、继电器、控制电缆等。由二次设备相 互连接,构成对一次设备进行监测、控制、调节和保护的电 气回路称为二次回路或二次接线系统。
二次设备通过电压互感器和电流互感器与一次设备取得电的联系。
电力信息化发展历程
1.2 电力系统自动化概述
电力系统自动化是指应用各种自动检测、决策 和控制功能的装置,通过信号系统和数据传输 系统对电力系统各元件、局部系统或全系统进 行就地或远方的自动监视、调节和控制,以保 证电力系统安全经济地运行和具有优质的电能 质量。
传统电力系统自动化按照领域可划分为厂站自 动化、调度自动化、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和配电 自动化。
电力信息网络化、整体性、综合性应 用发展,从局部应用发展到全局应用,从单机 运行发展到网络化运行,同时其它专项应用系 统也进一步发展到更高的水平。目前,我国电 力系统的规划设计、基建、发电、输电、供电 等各环节均有信息技术的应用。在“十一五” 期间,电力信息化建设已纳入企业总体发展战 略,信息化进一步与电力企业的生产、管理与 经营融合。
电力信息化发展历程
第1章电力信息化发展概述
电力信息化发展历程
主要内容
1.1 电力工业生产过程简介 1.2 电力系统自动化概述 1.3 电力信息化概述 1.4 电力智能化概述
电力信息化发展历程
1.1 电力工业生产过程简介
电力工业生产过程包括电力工业规划、设计、 施工、发电生产、输电、变电、配电、电网调度、 供电营销、物资及管理等各个环节。
电力信息化发展历程
常见电力信息化系统
发电企业信息化系统 发电企业分散控制系统 DCS 发电企业厂级监控信息系统SIS 发电企业管理信息系统MIS 发电企业资源规划系统ERP
电力信息化发展历程
发电企业信息化系统
电力生产企业生产和管理一般分为三个层次, 即下层的控制操作层,面向运行操作者;中间的 生产管理层,面向生产和技术管理者;上层的经 营管理层,面向行政和经营管理者。
DMS =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System.
电力信息化发展历程
1.3 电力信息化概述
电力信息化是指电子、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在 电力工业规划、设计、施工、发电生产、输电、变电、 配电、电网调度、供电营销、物资及管理等各个环节应 用全过程的统称,是电力工业在电子信息技术的驱动下 由传统工业向高度集约化、高度知识化、高度技术化工 业转变的过程。计算机信息通信网络是电力信息化的基 础,各类电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电力信息化的核心, 提高电力企业的经营决策水平和经济效益是电力信息化 的宗旨,其本质是加强电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电 力企业信息化包括生产过程自动化和管理信息化两个方 面。
电力信息化
电力信息化发展历程
教材
自编(学生可复印) 参考书: 1. 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杨新民 中国电力出
版社) 2. 能量管理系统(于尔铿 科学出版社) 3. 智能电网技术(刘振亚 中国电力出版社) 4. 电力企业信息化(张世翔中国电力出版社)
电力信息化发展历程
一场全球化的“信息风暴”悄 然来袭,电力行业对信息化的依存 度愈来愈高,人才无可厚非地成为 这场信息风暴的弄潮儿,对于技术 密集型的传统电力行业快速的信息 化进程,熟稔于传统电力行业和信 息专业的跨平台人才显得弥足珍贵。 尤其表现在智能电网对信息技术的 高度依赖。
电力信息化发展历程
电力信息化发展现状
中国电力工业信息化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 开始主要应用在发电厂和变电站自动监测、控 制方面,80~90年代进入电力系统专项业务应 用,即进入了电网调度自动化、电力负荷控制、 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仿真系统等的使用。 进入90年代后信息技术应用进一步发展到综合 应用,由操作层向管理层延伸,实现管理信息 化,建立各级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
电力信息化发展历程
本课程主要内容
1.电力工业生产过程简介 2.计算机控制与通讯基础技术 (1)采集技术,过程通道技术,PLC技术和应
用以及在电力工业信息化中常用的通讯技术 (串行通讯和总线,工业以太网)。 (2)电力系统自动化和信息化(发电和电网) 3.电力信息化热点技术 4. 智能电网和物联网技术
电力信息化发展历程
1.2 电力系统自动化概述
能量管理系统(EMS)是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现代电力 系统的综合自动化系统,主要针对发电和输电系统, 用于大区级电网和省级电网的调度中心。根据能量管 理系统的技术发展的配电管理系统(DMS)主要针对 配电和用电系统,用于10kV以下的电网;实际上我国 还有城市网、地区网和县级网,电压等级在 35kV~220kV(也有500kV者),这一级网应称为次输 电网,针对电源和负荷管理情况可以采用能量管理系 统(EMS)或配电管理系统(DMS)。 EMS =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
电力信息化发展历程
1.1 电力工业生产过程简介
电力一次设备:
一次设备是指直接生产、输送和分配电能的高压电气设备。它包 括发电机、变压器、断路器、隔离开关、自动开关、接触器、 刀开关、母线、输电线路、电力电缆、电抗器、电动机等。 由一次设备相互连接,构成发电、输电、配电或进行其它生 产的电气回路称为一次回路或一次接线系统 。
面向运行操作者的是DCS 面向生产管理层的是厂级监控信息系统(SIS) 面向经营管理层的是MIS
电力信息化发展历程
分散控制系统 DCS
分散控制系统又称分布式计算机控制系统,简称DCS (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它是一个为满足大型工业 生产和日益复杂的过程控制要求,从综合自动化的角度出发, 按功能分散、管理集中的原则构思,采用多层分级、合作自 治的结构形式,综合了4C技术 ---- 计算机(Computer)、 通信(Communication)、终端显示(CRT)和控制 (Control)技术而发展起来的新型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