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能力的测定

合集下载

生产计划与控制第9章

生产计划与控制第9章

(2)能力数据。工作中心的能力数据有:每日可以提供的工时或台时数(或每 日可加工的件数、吨数)、工作中心性质等。
工作中心能力=每日班次 × 每班工作时数 × 工作中心效率 × 工作中心利用率

效率=完成所需的标准定额小时数 / 实际直接工作小时数

=实际完成的产量 / 完成的标准定额产量;

件下,经过综合平衡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出量。这里的生产系统可以
是一台设备、一个设备组、一条生产线、一个小组、一个车间、甚或
整个企业组织。

生产能力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内部因素,从宏观上来看有工厂
的设施规划、产品/服务设计组合、工厂的科技水平、系统运营环境
(如质量管理、物料管理、设备管理等政策);从微观上来看,有产
利用率=实际直接工作小时数 / 计划工作小时数
(3)成本数据。成本数据指的是工作中心的各项费率,是指每小时内工作中心 发生的费用。发生在工作中心上的费用包括直接人工(操作人员工资)、直接材 料、辅助材料、能源、维修、折旧等费用。
工作中心费率=工作中心每日的所有费用之和 / 工作中心每日工作时数
(1)满负荷加工,经常加班加点;
(2)设备昂贵,专用性高,难以替代;
(3)工艺独特,不能外协或外包;
(4)对工人技术能力要求很高,不能临时招聘或随意替代;
(5)受场地、成本等要素影响,短期内不能随意增加产量。
5.工作中心的基本数据
(1)编码。工作中心属于制造系统的基本单位,也需要进行编码。
4.工段(车间)生产能力的计算和确定

设备组构成工段,工段构成车间,故而车间与工段的生产能力是
设备组生产能力的综合。综合平衡工作一般是以主要设备组作为主要

查定生产能力的步骤及计算生产能力

查定生产能力的步骤及计算生产能力

查定生产能力的步骤及计算生产能力引言生产能力是指单位时间内企业所能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的最大数量。

对于企业来说,了解和掌握自身的生产能力非常重要,这有助于企业评估其生产效率、制定生产计划,并为未来的发展做出合理决策。

本文将介绍查定生产能力的步骤,并给出计算生产能力的方法。

步骤一:确定生产能力的定义和范围在开始查定生产能力之前,企业需要明确生产能力的定义和范围。

生产能力可以分为名义生产能力和有效生产能力。

名义生产能力是指企业所具备的设备、工人等资源的总量,而有效生产能力则考虑了实际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各种因素,如设备维护、工人疲劳等。

确定生产能力的范围有助于更准确地评估企业的实际生产能力。

步骤二:收集数据为了计算生产能力,企业需要收集一定的数据。

这些数据包括生产周期、产量、设备利用率等。

生产周期是指完成一次生产任务所需的时间,产量是指单位时间内所生产的产品数量,设备利用率是指设备在生产过程中的利用效率。

步骤三:计算生产能力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生产能力:生产能力 = 单位时间内的产量 / 生产周期例如,假设单位时间内的产量为100个产品,生产周期为1小时,则生产能力可以计算为:生产能力 = 100个产品 / 1小时 = 100个产品/小时通过计算生产能力,企业可以了解单位时间内的最大产能。

步骤四:评估生产能力在计算出生产能力之后,需要对其进行评估。

评估可以通过比较实际生产能力与设定的生产目标来进行。

如果实际生产能力高于生产目标,说明企业具备足够的生产能力。

如果实际生产能力低于生产目标,企业可能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高生产效率,如优化生产流程、增加设备投入等。

步骤五:监控生产能力了解生产能力并不是一次性的任务,企业需要定期监控生产能力并进行调整。

通过对生产能力的监控,企业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生产效率低下或生产能力不足的问题,确保生产计划的顺利进行。

总结查定生产能力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一环,通过确定生产能力的定义和范围、收集数据、计算生产能力、评估和监控生产能力,企业可以更好地掌握自身的生产能力情况,为生产计划和决策提供依据。

草原生产能力评定的几种方法

草原生产能力评定的几种方法
不 易推广 。
41我 国的 畜 产 品 单位 指 标 法 的 意 义 .
1 畜 产 单 位规 定 相 当 于 中等 营 养108 焦 千 其 1.兆
消化能 , 9. 或 41兆焦 代 谢 能 , 5 . 焦 的增 重 净 或 81兆
能 、 产净 能 如淀 粉价 , 生 以及各 种 饲 料 单位 ( 麦 单 燕
位、 玉米 单 位 、 豆单 位 、 土 干草 价 ) 。但 由于其 是草 原
生产 流程 中 的 中问能 量物 质贮 存 形 态 ,仍 然不 能 准
确 衡 量草 原实 际生 产 能力 , 且 这些 数值 测 定很 难 , 而
32 草 地 单 位 法 ( 称 面积 单位 法 ) . 也
草地 单 位法 指在 单 位时 间 内 l 放 牧家 畜 所需 头
要 的草地 面积 , 以草原 面积 为变数 。
对 牧 草产 量 和质量 的 评定 ,在 任何 时候 都 不 能
取 消 ,但 决不 能用 其来 代 替对 草 原生 产 能力 的直接
水 平较 高 的 国家 已普 遍采 用 。该 方 法重 点 强调 单 位
草地 面积 上 的可用 畜产 品量 , 而不是 家 畜数量 。如 美
国, 目前 牛 的 数 量 比 7 5年 仅 增 加 3 %~ .%, 牛 . 75 但 O
肉产 量提 高 了 8 .%。 1 6 国外发 达 国家 目前 强 调的是 可 用 畜产 品数 量 , 要求 消耗少 , 出多 。虽 然 畜产 品单 产 位法 在先 进 的国家 已经 采用 很 长 时 间 ,但 目前并 没 有 形成 可 以衡量 多种 畜产 品的统一 单位 。
口 饲 料 与 种 植
草 原 生 产 能 力 评 定 的 几 种 方 法

玉米产量测定实验方法

玉米产量测定实验方法

玉米产量测定实验方法玉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谷物之一,也是一种广泛种植的作物。

测定玉米产量是评估农业生产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本文将介绍一种常用的玉米产量测定实验方法。

实验材料和设备:1.玉米种子2.小锄头或铲子3.清洁的塑料袋4.电子天平5.透明玻璃或塑料容器6.实验室烤箱和温度计实验步骤:1.选取适当的土地:选择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地,避免选取太干旱或者太湿润的土地。

2.准备土壤:使用小锄头或铲子将选定的土地锄平,除去杂草和石块。

用塑料袋收集一些土壤样本,准备后续的实验室测试。

3.播种玉米:按照相应的玉米品种和肥料建议,将玉米种子均匀地播种在准备好的土壤中。

播种时应遵循适当的行距和株距,以便为每株玉米植物提供足够的生长空间。

4.给予适当的水分和肥料:在播种后的几天里,根据所在地的降水情况给予适量的水分。

一般来说,每周至少浇水一次。

此外,根据土壤测试结果补充适当的肥料。

5.生长观察:定期观察玉米植物的生长情况,记录生长高度、叶片颜色和株型等信息。

6.收获和处理:在玉米耳膨大并且玉米粒变硬后(一般为种植后90-120天),按照实验需要收获玉米。

将玉米植株从土壤中拔出,并将玉米穗剪下。

7.穗粒计数:将收获的玉米穗放入透明的玻璃或塑料容器中,逐一数出每个穗上的玉米粒。

将得到的数据记录下来。

8.衡量玉米重量:将每个玉米穗放在电子天平上,仔细记录每个穗的重量。

9.穗粒干重的估算:将每个玉米穗放入实验室烤箱中,在约65℃的恒温下烘干24小时。

之后,从烤箱中取出玉米穗,放凉后使用电子天平测量玉米穗的干重。

10.数据处理:根据玉米穗的数量和重量,计算出每棵玉米植株的穗数、穗粒数和产量。

根据实验需要,可以进一步计算出单位面积的产量。

注意事项:1.在实验过程中应尽量保持种植环境的一致性,以减少干扰因素对结果的影响。

2.实验室测试土壤样本可以提供及时的土壤肥力信息,以便调整肥料的施用量。

3.特殊的玉米品种可能需要特殊的种植和收获方法。

生产产能分析报告

生产产能分析报告

生产产能分析报告1. 引言本报告旨在分析企业的生产产能。

生产产能是指企业在一定时间内能够生产出的产品数量,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重要指标。

通过对生产产能的分析和评估,企业可以了解自身的生产能力,发现潜在的瓶颈和问题,进一步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和竞争力。

2. 生产产能概述企业的生产产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人力资源、设备和工艺等。

在对生产产能进行分析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企业的生产能力指标和生产规模。

2.1 生产能力指标生产能力指标是衡量企业生产能力的重要指标,主要包括: - 总产量:企业在一定时间内生产出的产品总数量。

- 单位时间产量:单位时间内的平均产量,如每小时、每天、每月产量。

- 产品品质:衡量产品质量的指标,如不良品率、合格率等。

2.2 生产规模生产规模是企业生产的规模和范围,通常由生产线数量、设备投资和占地面积等因素决定。

生产规模越大,生产产能也相应提高。

3. 生产产能分析方法生产产能的分析可以采用多种方法,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方法: ### 3.1 时间研究法时间研究法是通过对生产过程中每个步骤的操作时间进行观察和测定,分析生产作业的时间分配情况和工序之间的排列顺序,从而评估生产产能和生产效率。

时间研究法可以帮助企业发现生产过程中的瓶颈和浪费,提出改进措施,提高生产效率。

3.2 瓶颈分析法瓶颈分析法是通过分析生产过程中的瓶颈环节,找出制约生产产能的关键因素。

瓶颈环节是指影响整个生产过程效率的环节,通常是生产速度最慢或资源最为紧缺的环节。

通过优化和改进瓶颈环节,可以提高整体生产产能。

3.3 生产能力评估生产能力评估是对企业当前生产能力进行综合评估和分析。

评估的主要内容包括生产设备的利用率、工人培训和技能水平、生产线布局和流程、供应链管理等。

通过生产能力评估,企业可以确定当前的生产状况和存在的问题,为后续的生产决策提供依据。

4. 生产产能优化策略基于对生产产能的分析和评估,企业可以采取以下优化策略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能:4.1 设备更新升级根据生产设备的状况和技术水平,及时进行设备的更新升级,提高设备的生产效率和稳定性。

如何确定生产能力

如何确定生产能力

如何确定生产能力生产能力是指企业在一定的时间内所能达到的产品或服务的数量。

确定生产能力对于企业的运营和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如何确定生产能力的几个关键步骤。

1. 了解市场需求确定生产能力的第一步是了解市场需求。

企业需要研究市场的需求趋势、消费者的购买能力以及竞争对手的情况。

这可以通过市场调研、竞争分析以及对消费者行为和偏好的调查来完成。

根据市场需求确定生产能力可以避免产能过剩或不足的情况。

2. 分析生产过程生产能力与生产过程密切相关。

分析生产过程是确定生产能力的关键步骤之一。

企业应该了解生产流程中的每个环节、生产线的效益以及可能存在的瓶颈。

通过分析生产过程,企业可以找出生产效率不高的环节并进行优化,从而提高整体生产能力。

3. 考虑资源投入确定生产能力还需要考虑资源投入。

这包括人力资源、物料、设备和资金等方面的投入。

企业需要评估自己拥有的资源是否能够支撑所确定的生产能力。

如果不足,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例如招聘更多的员工、采购更多的设备或者寻找外部合作伙伴。

4. 制定生产计划在确定了市场需求、分析了生产过程并考虑了资源投入之后,企业需要制定详细的生产计划。

生产计划应该包括生产的数量、时间节点、质量标准以及资源的调配等信息。

制定生产计划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组织生产活动,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5. 实施监控与优化确定生产能力并不是一次性的任务,企业需要不断进行监控与优化。

通过建立监控指标和系统,企业可以及时了解生产情况并及时进行调整。

同时,企业还应该进行全面的质量控制和成本控制,以提高整体的生产效率。

6. 处理突发事件在生产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种突发事件,例如机器故障、供应链中断或者自然灾害等。

企业需要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及时应对这些突发事件,以减少对生产能力的影响。

7. 不断改进与创新确定生产能力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企业需要不断改进与创新。

通过引入新技术、优化生产流程和改进产品设计,企业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进一步提高生产能力。

生产能力测定与管理

生产能力测定与管理

生产能力测定与管理在现代企业运营中,生产能力的测定与管理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通过对生产能力的准确测定和有效管理,企业可以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益,进而获得更强的市场竞争力。

本文将从生产能力测定的方法和生产能力管理的重要性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生产能力测定的方法生产能力测定是指通过对企业生产系统进行定量分析,确定该系统所能承载的最大产能。

准确测定生产能力是企业进行生产计划和资源配置的基础,以下是常用的生产能力测定方法。

1. 工时法工时法是最常见的生产能力测定方法之一。

通过对生产系统的各道工序的工时进行统计和分析,计算出单位时间内的生产能力。

这种方法简单直观,适用于有明确生产流程的企业。

2. 全要素生产率法全要素生产率法是一种综合考虑劳动、资本、技术等各要素的生产能力测定方法。

通过对生产要素的投入和产出进行统计,计算出单位投入所创造的价值,从而确定生产能力。

这种方法能够全面客观地评估企业的生产效益。

3. 实测法实测法是以实际生产数据为基础的生产能力测定方法。

通过对一定时间内的生产数据进行采集和分析,结合实际情况对生产能力进行估算。

这种方法直接依赖于真实数据,对于生产过程较为复杂或变动较大的企业更为适用。

二、生产能力管理的重要性生产能力管理是企业进行生产计划和资源配置的核心内容,对于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1. 优化生产流程通过生产能力管理,企业能够对产品生产流程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估,找出瓶颈和问题所在。

进而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实现资源的最大利用。

2. 控制生产成本生产能力管理可以帮助企业合理安排生产资源,避免资源的浪费和过剩。

通过对生产成本的控制和管理,企业能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利润率,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3. 增强市场竞争力有效管理生产能力可以使企业更加灵活地应对市场需求的变化。

通过合理调整生产能力和生产计划,企业能够更快地满足客户需求,提高客户满意度,增强市场竞争力。

公司生产能力怎么写

公司生产能力怎么写

1.企业情况调查表设计生产能力怎么填1. 企业情况调查表设计的生产能力调查表中“生产能力”一栏最保险、最通用的填法:“好”、“一般”、“差”,调查时直接就填“好”最为保险。

2.生产能力调查表文件中如有对设备生产能力的详细指标就按照文件的填写,或者如实际能力能超过招标文件的要求就按实际的填写。

如文件没有明确就写满足文件的要求。

3.生产能力是反映企业所拥有的加工能力的一个技术参数,它也可以反映企业的生产规模。

每位企业主管领导之所以十分关心生产能力,是因为随时需要知道企业的生产能力能否与市场需求相适应。

当需求旺盛时,需要考虑如何增加生产能力,以满足需求的增长;当需求不足时,需要考虑如何缩小规模,避免能力过剩,尽可能减少损失。

2.如何写企业生产能力分析仅供参考:生产能力分析生产是企业进行资源转换的中心环节,它必须在数量、质量、成本和时间等方面符合要求的条件下形成有竞争性的生产能力。

有学者认为竞争能力的构成要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加工工艺和流程。

加工工艺和流程的决策主要涉及及决定整个生产系统的设计。

这种决策的具体内容包括:工艺技术的选择,工厂的设计,生产工艺流程的分析,工厂的选择,生产能力和工艺的综合配套、生产控制和运输的安排。

(2)生产能力。

生产能力的决策主要涉及决定企业的最佳生产能力。

这种决策包括产量预测、生产设施和设备的计划、生产日程的安排。

(3)库存。

库存决策是要确定原材料、在制品和产成品的合理水平。

具体的内容包括订货的品种、时间、数量以及原材料的存放。

(4)劳动力。

劳动力的决策主要设计工作的设计、绩效测定、工作的丰富化、工作标准和激励方法等内容。

(5)质量。

质量决策是要确保企业生产和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

具体内容包括质量的控制、样品、质量监测、质量保证和成本控制。

以上五个方面的优劣势可以决定企业的成败,因此企业生产系统的设计和管理必须与企业的战略相适应。

另一方面,企业战略管理者在着手制定新的企业战略的时候,要对生产部门和生产管理进行认真的分析。

生产计划工时定额与生产能力

生产计划工时定额与生产能力

生产计划工时定额与生产能力1. 简介生产计划工时定额与生产能力是生产管理中的重要概念之一。

生产计划工时定额是指按照既定的工作标准,完成一定产量所需要的工时数量。

生产能力则是指企业在一定时间内能够完成的产品数量或者服务的能力。

生产计划工时定额与生产能力密切相关,对于企业的生产计划和生产调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 生产计划工时定额生产计划工时定额是企业根据实际生产过程中的操作流程,结合工人的技能水平和设备的性能,通过工时测定等方法得出的完成一定产量所需要的工时数量。

生产计划工时定额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生产工序: 生产过程中的各个操作步骤,包括物料准备、机器操作、装配、检验等;•标准工时: 完成每个工序所需要的标准时间,通过实测或者经验得出;•工时配额: 按照工序的不同,分配给不同工序的工时数量;•工时定额汇总: 将各个工序的工时配额求和,得到完成一定产量所需要的总工时数量。

生产计划工时定额的准确性对于企业的生产计划和生产调度非常重要。

只有准确地评估出生产计划工时定额,才能合理安排生产资源,提高生产效率。

3. 生产能力生产能力是指企业在一定时间内能够完成的产品数量或者提供的服务能力。

生产能力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设备性能、工人技能、生产计划工时定额等。

生产能力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指标来衡量:•产能: 单位时间内所能生产的产品数量或者提供的服务数量;•利用率: 实际生产能力与设计生产能力之间的比例;•效率: 完成实际生产与理论生产之间的比例;•生产周期: 完成一个生产周期所需的时间。

生产能力的提升是企业不断发展和壮大的重要保障。

合理评估生产计划工时定额,优化生产过程,提高生产效率,可以有效提升企业的生产能力。

4. 生产计划工时定额与生产能力的关系生产计划工时定额与生产能力密切相关,彼此之间相互影响。

合理评估生产计划工时定额可以帮助企业提升生产能力,并且通过控制生产计划工时定额可以对生产能力进行有效的调整和优化。

家畜家禽生产性能测定

家畜家禽生产性能测定

二、挤奶能力测定
排乳速度
– 用一定的泌乳阶段时平均每分钟的泌乳量来表示。
通常校正为第100个泌乳日的标准平均每分钟泌乳 量。
– 标准乳流速=实际乳流速+0.01×(测定时的泌
乳日-100)
前后房指数
– 在一次挤奶过程中前乳区的挤奶量占总挤奶量的
百分比。用于度量各乳区泌乳的均衡性。
三、次级性状测定:

三、临时性记录:
– 手工记录;自动记录

四、永久性记录:
– 数据库形式记录

五、育种资料的传递:
– 计算机网络系统
一性状的表型值进行测定的一种育种措 施,是对种畜进行遗传评估的最基本依
据,也是选种过程中决定选留与否的决
定因素。是育种工作的基础。
目 的
1、为家畜个体的遗传评估提供基础数据;
2、为估计群体经济性状的遗传参数提供信息;
3、为评价畜群的生产水平提供信息;
4、为牧场经营管理提供信息;
5、为各类杂交组合类型的配合力测定提供信息; 6、为制定育种规划提供基础信息
蛋重:
– 选择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蛋鸡在产蛋期内产理想大小的蛋的
比例,就是要提高开产蛋的重量,使蛋重在短期内达到最 佳水平,且后期的蛋重不会太大。

蛋品质:
– 蛋壳强度、蛋白品质、血斑和肉斑含量、蛋白形状、蛋壳
颜色等

料蛋比:
– 与剩余耗料量(实际耗料量与理论耗料量之差)相对应
二、产肉性能的测定
1、生长发育测定
四 生长发育及肥育性能测定
生长发育性能测定为早期选择提供依据。主
要依据各生长阶段的体重
– 初生重、6月龄重、12月龄重、18月龄重和24月

生产能力的测定

生产能力的测定
●有效工作时间:
●设备有效工作时间 = 制度工作时间扣除设备修理、停歇时间 后的工作时间数
设备年有效 工作时间

年作制日度数工×每作日小制时度数工×
设备计划 利用系数
●生产面积有效工作时间=制度工作时间
6
3 固定资产的生产效率
设备的生产效率
产量定额:单位设备、单位时间生产的产品产量 时间定额:制造单位产品耗用的设备时间
M 假 想 F te 假 S想 30 8 0 2 20 0 .9 1 634(台 14 5 ) 6
折算成用各真实产品表示的生产能力:
Mi M假想 i
MA=3456*(750/3000)=864; MB=3456*(600/3000)=691; MC=3456*(1200/3000)=1382; MD=3456*(450/3000)=518;
2 固定资产的工作时间
●制度工作时间:
指在规定的工作制度下,计划期内的工作时间
年制度工作日数=全年日历日数365-全年节假日数114=251 年制度小时数=年制度工作日数×每日制度工作小时数f 一班制:f=8h(2019) 两班制:f=15.5h(3890.5) 三班制非连续设备:f=22.5h(5647.5)
r i :i产品 废品率
n : 品种数
22
七 合理利用和提高生产能力的途径
1 提高设备的实际利用时间,减少设备的 停歇时间
2 提高设备的利用强度 3 改善生产面积的利用 4 增加工作班次,增添设备生产面积
23
谢谢
①②

④ ⑤=②× ⑥=⑤/∑⑤


⑧=⑦ × ⑥ ×1/ ④
A 280
45
0.9
252

草原生产能力的评定

草原生产能力的评定

第四章草原生产能力的评定草地生产能力:就是单位面积上在一定时期内,实际所收获的畜产品(奶、肉、毛、皮、役畜等)的数量①、基础生产能力:指牧草的质和量评价采用五等八级制②初级生产能力或中间生产能力:单位面积的草地在一定时期内实际生产的牧草采食量,消化营养物质和饲养的家畜量等,指草原的初级生产能力或中间生产能力。

评价采用可利用营养物质指标和载畜量③最终生产能力:指生产可用畜产品的能力,评价采用畜产品单位第一节草原生产流程一、草原生产流程1、初级生产过程与次级生产过程①、初级生产:在草原生态系统中,从日光能及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牧草)称初级生产过程。

②、次级生产:由牧草转化为畜产品叫次级生产过程。

2、草原生产流程的各个转化阶及特点草原生产主要由初级生产与次级生产构成,而这两个生产又包含六个转化阶段,经过六个转换阶段,日光能和无机物最终转化为次级生产能力(可用畜产品),现分别叙述:①、日光+无机物→植物生产量(总初级生产力)通常牧草对日光能的利用率只有1—2%(此值难以改变或通常科技改变不大),除去植物生命活动(主要是呼吸)消耗,通过R1转化初级生物生长量(植物生长量p1),即:总初级生产能力。

它包括了植物地上部分(茎叶等地上器官)和地下部分(根、根茎等地下器官)。

②、总初级生产能力→净初级生产能力总初级生产能力中,由于牧草地下器官占一半以上,一般不为家畜采食,没有饲用价值,通过R2转化率(50—60%)除掉这一部分,才能构成“净初级生能力,也就是作为可食牧草(P2)的形态贮存下来,这叫净初级生产能力。

③、净初级生产能力→采食牧草由于净初级生产能力(即可食牧草)受下面三因素影响:草原畜牧业生产技术水平高低影响,如青贮、饲草加工等水平。

动物种类的差异,例如:品种本身的因素。

植物生育阶段不同,采食率不同。

④、采食牧草→消化营养物质动物所采食的牧草除去消化率所造成的损失(R4=30--80%),才能成为“消化营养物质”(P4)的形态,这与家畜的年龄、品种、牧草的品质等有关⑤、消化营养物质→动物生长量(关键的一个环节)家畜的消化营养物质中,一部分通过以下途径损失消耗,(1)从尿中排除物中流失;(2)动物本生的呼吸、循环、消化维持体温和必要活动的基本代谢消耗。

生产与运作管理授课教案

生产与运作管理授课教案
教研室
主任
审批意见
教学
后记
周次
5
时间
2008年03月28日第4、5节
章节
名称
第六章生产和服务设施布置
授课
方式
理论课(√)、实践课()、实习()
教学
时数
2
教学
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典型的布置形式、掌握布置决策的定量分析、掌握装配线平衡。
教学
方法
课堂多媒体教学
教学
要求
理论结合实际,对理论阐述深入浅出、同时结合实例、例题的解析,让学生对理论和方法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
要求
理论结合实际,对理论阐述深入浅出、同时结合实例、例题的解析,让学生对理论和方法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
内容
1、计划管理的一般概念
2、综合计划策略
3、MTS企业年度生产计划的制定
4、MTO企业年度生产计划的制定
5、收入管理
教学
重点
难点
1、本章的重点:MTO和MTS企业年度生产计划的制定
2、本章的难点:品种、产量的确定
章节
名称
第九章独立需求库存控制
授课
方式
理论课(√)、实践课()、实习()
教学
时数
4
教学
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理解库存的基本概念、掌握库存问题的基本模型;掌握单周期和多周期库存模型、了解随机库存模型
教学
方法
课堂多媒体教学、企业现场调研
教学
要求
理论结合实际,对理论阐述深入浅出、同时结合实例、例题的计算,让学生对理论和方法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掌握。
4.生产运作分类
5.生产过程的组织
教学

初级生产力的测定方法

初级生产力的测定方法

初级生产力的测定方法
1.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工人能够生产出的物品数量。

通过测定劳动生产率,可以了解到工人的劳动效率,从而评估出初级生产力水平。

2. 资源利用率:资源利用率是指生产过程中所使用资源的利用
效率。

例如,农业生产中,土地的利用率是指每公顷土地所能生产出的农产品数量。

通过测定资源利用率,可以了解到资源的利用效率,从而评估出初级生产力水平。

3. 技术水平:技术水平是指生产过程中所应用的技术水平。


过测定技术水平,可以了解到生产过程中所应用的技术水平,从而评估出初级生产力水平。

4. 物质生产力:物质生产力是指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物质的生
产能力。

例如,农业生产中,农具的生产能力是指每台农具所能生产出的农产品数量。

通过测定物质生产力,可以了解到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物质的生产能力,从而评估出初级生产力水平。

在测定初级生产力的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以上几个方面的因素,并进行定量分析,从而准确判断初级生产力水平的高低。

- 1 -。

生产能力测定与管理

生产能力测定与管理

生产能力测定与管理引言生产能力是指企业在特定时间内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的能力。

企业需要合理评估和测定自身的生产能力,以便进行有效的管理和规划。

本文将介绍生产能力测定与管理的概念、方法和重要性,以帮助企业提升生产效率和满足市场需求。

生产能力测定方法1. 直接测定法直接测定法是一种常用的生产能力测定方法,通过实际生产过程中的数据和观察来评估生产能力。

该方法适用于持续稳定生产的企业,具体步骤如下:•收集历史生产数据,包括生产数量、周期、产品质量等信息;•根据数据计算出平均生产能力,并考虑到季节性、节假日和预期需求的影响;•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生产能力的峰值、低谷和平均水平,制定生产计划和调整生产能力。

2. 工作中心法工作中心法是一种以工作中心为单位来评估生产能力的方法。

工作中心是指在生产过程中起特定作用的设备、机器或工作站。

该方法适用于多工作中心的企业,具体步骤如下:•识别并制定工作中心清单,包括每个工作中心的名称、设备、技能要求等信息;•评估每个工作中心的产能,包括平均产量、工作时间等;•综合考虑各个工作中心的产能,计算出整体生产能力;•根据市场需求和资源情况,灵活调整工作中心配置和产能分配。

3. 模型预测法模型预测法是一种基于数学模型和统计方法来预测生产能力的方法。

该方法适用于新产品或复杂生产过程的企业,具体步骤如下:•收集相关数据,包括产品特性、工艺参数、原材料消耗等;•建立数学模型,根据历史数据和产品特性进行模型训练和参数估计;•通过模型预测生产能力,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不断更新和改进模型,提高生产能力的准确性和预测精度。

生产能力管理生产能力管理是指通过合理组织和控制生产资源,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和提升产品质量的管理过程。

有效的生产能力管理可以帮助企业实现以下目标:1.提高生产效率:通过优化生产流程、提高设备利用率和人力资源配置,实现更高的产出和更短的生产周期。

2.降低成本:通过生产计划和物料控制,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浪费和损失,同时优化供应链和库存管理,以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车间产能计算办法(计划科用)

车间产能计算办法(计划科用)

一、铸铝车间四)浇注生产能力1、经验评估法:主要通过有经验的班组长、车间主任通过经验评估选取适当的生产能力数2、历史数据法:通过选择一批的产能数据,再对产能数据行计算。

步骤一:查找原始数据,填入表内,统计出该批生产小班数和数量;每班以8小时计算;步骤二:平均数=该批数量/总班次;计算方式如下:3、现场测定法(1)浇注机日生产能力的测定步骤一:根据浇注机加工要求,确定只/分钟;步骤二:选择适当的时间间隔,选择适当的技术水平的加工岗位,分别测定不同部件的加工间隔时间内的加工次数,同时可以测算出各技术水平下的工时,然后根据技术水平的权重,计划平均工时,即标准工时,单位是分钟/只;权重是指不同技术水平所占的比例。

步骤四:选择一天(8H)时间,选择适当数量的操作岗位,对辅助时间的测定,计算平均辅助时间(因操作人员不能到岗操作机器所损失的时间),再除以12即为辅助时间率;二、活塞车间1.经验评估法:主要通过有经验的班组长、车间主任通过经验评估选取适当的生产能力数量;4、历史数据法:通过选择一批的产能数据,再对产能数据行计算。

步骤一:查找原始数据,填入表内,统计出该批生产小班数和数量;每班以8小时计算;步骤二:平均数=该批数量/总班次;计算方式如下:2.现场测定法步骤一:选择一天(8H)时间,选择适当数量的操作岗位,对辅助时间的测定,计算平均辅助时间(因操作人员不能到岗操作机器所损失的时间),再除以8即为辅助时间率;步骤二:根据历史数据,计算机台因维修而发生的开动不足的机台平均开动率。

三、总检室1.经验评估法:主要通过有经验的班组长、车间主任通过经验评估选取适当的生产能力数量;四、表面处理车间1.经验评估法:主要通过有经验的班组长通过经验评估选取适当的生产能力数量;。

牛的生产能力

牛的生产能力

牛的生产能力一、乳牛的生产能力(一)乳的分泌1、乳房的内部构造:牛的乳房分为四个乳区,每个乳区,每个乳区有一个乳头,各个乳区都被悬韧带和薄膜隔开,互不相通。

乳房内部组织,是由血管、淋巴管、乳房管、腺体组织和结缔组织所组成。

其中以腺体组织最为重要,它的基本单位是乳腺体,即腺泡,是形成乳汁的地方。

这些腺泡结合成似葡萄状的乳腺小叶,这些小叶也合并成为乳腺叶,乳腺叶由无数小管相连接,这些小管又汇集成许多较大的四个乳管,这些大输乳管和乳池相通。

在乳腺叶中形成的乳汁经过输乳小管,再由大输乳管输入乳池中,并通过乳头管而向外流出。

在乳头开中部们,围绕着一层括约肌,控制乳的排出。

2、乳的分泌理论:在分娩以后,原来维持妊娠的激素---孕酮,在血液中的含量突然下降,而催乳激素则迅速释放而增加,并对乳的生成生产强烈的作用,引起泌乳。

以后由于哺乳或挤乳对乳房的刺激,不断引起催乳激素的释放,而维持泌乳。

随着妊娠的进展,孕酮的含量又增加,而催乳激素逐渐减少,产奶量逐渐降低,最后停止泌乳。

乳的排出指的是,哺乳或挤奶引起乳房容纳系统紧张度改变,使贮积在腺泡和乳导管中的乳汁迅速流向乳池而捐出的过程。

排乳是一种复杂的反射过程。

哺乳或挤乳刺激母畜乳头的感受器,于是反射性地引起腺泡和细小乳导管周围的肌上皮收缩,腺泡内的乳就注入导管系统,接着大乳导管和乳池的平滑肌强烈收缩,乳池内迅速升高,乳头括约肌开张,于是乳汗排出体外。

这种收缩作用时间很短,只能维持几分钏(一般3—5分钟,有的甚至1—3分钟),所以挤乳要迅速,最好在几分钟内完成。

排乳反射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都能形成条件反射。

挤奶的地点、时间、各种挤奶设备、挤乳操作、挤乳员的出现等等,都能作为条件刺激物形成条件反射,对排乳活动产生明显的影响。

而异常的刺激物,如喧扰、闲人、新挤乳员、不正大确的操作等都能抑制乳反射,使产乳量下降。

(二)乳的生物学合成乳中含有脂肪、蛋白质、乳糖、矿物质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这些营养物质是由血液将消化吸收的养分送到乳房,再经乳腺体的分解和化合等理化作用而形成的。

草地生产力测定方法

草地生产力测定方法

草地生产力测定方法草地生产力是进行草地资源评价,草地生产发展规划的重要基础数据,也是草地资源生产效能的最终反映.由于草地生产是一个由牧草→家畜→畜产品的复杂的系列生产过程,其产品形态有牧草、家畜和畜产品三大类,那么相应地草地生产力也就有三种不同的表示方法:牧草生产能力——草地产草量;载畜能力-—载畜量;畜产品生产能力——畜产品单位。

在草地资源动态监测中,主要进行草地牧草生产能力的测定。

1、1草地的现场取样技术1.1。

1样地样地是用来描述与记载草地群落的生态环境、基本特征的典型地段,是进行草地定性与定量分析常用的方法。

记载样地主要是用来对草地进行群落特征分析和确定草地类型性质所用.现场取样,首先是根据草地群落的植物种类组成、结构特征和分布的均匀性确定样地面积,面积的大小,以能反映与代表所调查类型各项特征的最小面积为宜.一般的原则是,以生长草本植物为主的草地,样地面积要比木本植物为主的群落小些;群落草层低矮、结构简单、分布均匀、样地可小些,反之要大些.以往调查工作中,用于群落特征分析与记载的样地,以草本植物为主的群落,一般面积为10m×10m;在植被稀疏的荒漠和灌丛草地,样地面积可扩大到10m×100m或10m×150m.1。

1.2取样方法在草地资源调查中,一般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进行现场取样。

常用的取样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典型取样,另一种是用概率统计的方法取样.(1)典型取样法是最常用的方法。

方法是:在确定要调查的草地类型上,选择能够代表该类型自然与经济特征的典型地段设置样地。

放置的样地要求草群生长发育正常,未受或受家畜或其他活动干扰较小。

具体做法是:首先确定出样地的一个边界点,并将测绳或皮尺的一头用插钎固定,依据样地大小,圈出样地的范围。

在样地圈定之后,仔细观察样地的代表性与典型性,如有缺陷,可再度移动调整.样地的数量,在一个点上一般只取一个样地,重复样地,在出现相同类型的其他地段再选取。

2017年6月见习工业工程师选择题部分

2017年6月见习工业工程师选择题部分

第一单元:基础知识部分 2017年6月(单项选择题,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选项填入括号内,共100题,每小题0.5分,总计50分)1.工业工程是一门 B 。

A. 专业工程学科B. 跨学科的边缘学科C. 管理学科D. 企业管理2.下图为涂漆作业改善前后的图形,该改善过程运用了ECRS中B C D 规则。

A. 取消B. 合并C. 重排D. 简化3. 5W1H提问技术中的where表示 B 。

A. 何时做B. 何处做C. 做什么D. 如何做4. 对于缺少投资的作业系统的改进应采用的技术是 D 。

A. 设备更新改造B. 采用新工艺C. 采用新材料D. 开展工作研究5.流程程序分析对 B 进行分析。

A. “加工”、“检验”B. “加工”、“检验”、“搬运”、“储存”、“等待”C. “加工”、“检验”、“搬运”D. “加工”、“检验”、“搬运”、“储存”6.工业工程与工作研究同其他专业工程相比更重视的是 C 。

A. 物的因素B. 技术因素C. 人的因素D. 环境因素7.标准时间等于 C 。

A. 平均操作时间×评比系数B. 平均操作时间+宽放时间C. 正常时间+宽放时间D. 正常时间×(1-宽放率)8.作业测定中剔除异常值的最常用的方法是 B 。

A. 四倍标准差B. 三倍标准差C. 二倍标准差D. 一倍标准差9.对产品或零件制造全过程进行分析的技术是 C 。

A. 工艺程序分析B. 作业分析C. 流程程序分析D. 动作分析10.常用的作业分析技术不包括 A 。

A. 目视动作分析B. 联合作业分析C. 人一机作业分析D. 双手作业分析11某工人装卸零件时间为每台2min,从一台机器走到另一台机器的时间是2min,机器自动工作的时间为8min,则该工人可以同时操作B 台该种机器。

A. 2B. 3C. 4D. 5N====312.动作经济原则包括三类22项,这三类不包括 B 。

A. 关于动作的方法B. 关于环境改善C. 关于工夹具和机器D. 关于作业现场布置13.下图的改善,应用了动作经济原则的 C 原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二 影响生产能力的因素
1 固定资产的数量 2 固定资产的工作时间 3 固定资产的生产效率
3
1 固定资产的数量
●设备数量:指能用于生产的设备数,含①处于运行 的机器设备;②正在和准备安装、修理的设备;③ 因生产任务不足或其他不正常原因暂停使用的设备。 不含①不能修复决定报废的设备;②不配套的设备; ③企业留作备用的设备;④封装待调的设备
●有效工作时间:
●设备有效工作时间 = 制度工作时间扣除设备修理、停歇时间 后的工作时间数
设备年有效 工作时间

年作制日度数工×每作日小制时度数工×
设备计划 利用系数
●生产面积有效工作时间=制度工作时间
5
3 固定资产的生产效率
设备的生产效率
产量定额:单位设备、单位时间生产的产品产量 时间定额:制造单位产品耗用的设备时间
15
1 设备组生产能力的核算
①先将设备按其功能、生产率、功率、精度等
分组
②设备组生产能力计算
M FS t
M FSq
M: 设备组生产能力 F: 计划期有效工作时间 S: 设备组设备数量 t: 产品的时间定额 q: 产品的产量定额
16
企业各部门生产能力状况分析表
部门或工段 对象
设计部门
设计 人员
一种作为代表产品,以代表产品产量表示生产能力。
换算步骤: ①计算产量换算系数
Ki ti / t代
Ki:i产品产量换算系数 ti :i产品工时定额
t代:代表产品工时定额
②将i产品产量换算为代表产品产量
Qi代 Qi Ki
例:
9
代表产品法例:
某厂车床组有车床10台,每台车床全年有效工作时间为4648小时。 在车床上加工A、B、C三种产品,其计划产量分别是:280台、 400台、220台,单位产品台时定额(台时/台)分别是45、50、55, 试用代表产品法求车床组生产能力。

安全象只弓,不拉它就松,要想保安 全,常 把弓弦 绷。20. 12.807:19:5207 :19Dec -208-D ec-20

重于泰山,轻于鸿毛。07:19:5207:19:5 207:19 Tuesday , December 08, 2020

不可麻痹大意,要防微杜渐。20.12.82 0.12.80 7:19:52 07:19:5 2December 8, 2020
短缺压机 2台 20
六 生产任务与生产能力的平衡
①以实物单位进行生产任务和生产能力比较 ②以台时为单位进行比较
Tj
n Qi i1 1 ri
tij
Tj : j设备组生产任务所需台时 Qi: i产品计划产量 tij : i产品在j设备组加工的台时消耗定额
ri :i产品 废品率
n : 品种数
21
七 合理利用和提高生产能力的途径
①②

④ ⑤=②× ⑥=⑤/∑⑤


⑧=⑦ × ⑥ ×1/ ④
A 280
45
0.9
252
28.19
291
B 400
50
1
400
44.74
416
C 220
55
1.1
242
27.07
930
229
合计 900


894
100
91036
3 假定产品
适用于:产品结构、工艺不相似,多品种生产的企业
换算步骤:①将各种产品按其产品产量比重构成产能力的概念
二 影响生产能力的因素 三 生产能力的种类 四 生产能力的计算单位 五 生产能力的核算 六 生产任务与生产能力的平衡 七 合理利用和提高生产能力的途径
1
一 生产能力的概念
指企业的生产性固定资产,在一定时 期内(年、季、月,通常是一年),在一 定的技术组织条件下,所能生产的一定种 类和一定质量水平的产品的最大数量,它 是反映生产可能性的指标.
3 计划能力:指企业在计划年度内依据现有生产技术 条件,实际能达到的生产能力,为编制 生产计划提供准确依据
7
四 生产能力的计量单位
1 具体产品 2 代表产品 3 假定产品
8
四 生产能力的计量单位
1 具体产品
适用于:产品品种单一的大量生产类型企业
2 代表产品
适用于:产品结构、工艺相似、多品种生产的企业。选择其中
白班 制 数控工段 机床

晚班

机床
门 一次装配 装配
工段
人员
调试工段 调试 压机
S:资 源数
32人
制度 工作 时间h
2490
时间 利用 效率 %
79.00
F:有效 工作时 间h
1967.10
t:单位 产品 工时 定额h
184.00
18台 3078 84.12 2589.21 331.85
18台 3078 67.30 2071.49 331.85
19
企业各部门或工段生产能力匹配表
部门或工段 设计部
生产能 人均生 企业主要部 生产能力
力/套 产能力/ 门生产能力 均衡情况

/套
342.10 10.69
设计部余 富9人
数控工段

造 一次装配 部 工段
252.80 369.03
14.04 18.45
252.80
参考基准 富余6人
调试工段 214.33 26.79
①确定B为代表产品
②以B产品为标准的车床组生产能力(见Q表代)
10 4648 50
93(0 台)
产品 名称
计划 单位产品 换算 产量 台时定额 系数 (台) (台时/台)
换算为代 各种产品占 表产品的 全部产品的 产量(台) 比重(%)
以代表产品为 换算为具体 计算单位表示 产品单位的 的生产能力 生产能力 (台)

n
t假= ti qi i 1
t假: 假定产品的时间定额 ti : i产品的时间定额 qi : i产品的产量比重
n : 产品品种数
②i产品的换算系数 ki ti / t假
③i产品产量换算为假定产品产量
Qi假=Qi Ki
例 11
假定产品例:
某厂铣床组有铣床14台,每台铣床的年有效工作时间为4553小时, 铣床组加工ABCD四种产品,其计划产量台时分别为200台、100台、 140台、160台,单位产品台时定额分别为100、60、100、120。试 用假定产品法计算铣床组的计划产量和生产能力以及各具体产品表 示的生产能力。

加强自身建设,增强个人的休养。202 0年12 月8日上 午7时1 9分20. 12.820. 12.8

追求卓越,让自己更好,向上而生。2 020年1 2月8日 星期二 上午7 时19分5 2秒07:19:5220 .12.8

严格把控质量关,让生产更加有保障 。2020 年12月 上午7时 19分20 .12.807 :19Dec ember 8, 2020
60
C 140 0.23
100
D 160 0.27
120
合 600 1.00
-

⑤=③ ×④
33
10 23 32 98

(4553 ×14)
/98 =650
650
⑦=⑥× ③/ ⑧ 210
181 147 144 682
⑧=④ /98 1.02
0.61 1.02 1.22
⑨=②× ⑧ 204
61 143 195 603
单位面积单位时间产量定额 生产面积的生产效率
单位产品生产面积占用额和占用时间
总:设备与生产面积越多,工作时间越长,生产效率越高,则生产 能力越大
6
三 生产能力的种类
1 设计能力: 指企业在基建设计时,设计任务书和技 术设计文件中规定的生产能力
2 查定能力: 若企业没有设计能力;或企业有设计能 力,但在投产一段时间后,原设计水平 明显落后;或企业生产技术条件发生重 大变化时,重新调查核定的生产能力
• 注意:辅助车间与基本生产车间相同的设备,不参 与企业基本生产车间生产能力的计算
● 生产面积数量:生产面积只含厂房和其他生产性建 筑物面积,不含非生产性房屋、建筑物和厂地面积
4
2 固定资产的工作时间
●制度工作时间:
指在规定的工作制度下,计划期内的工作时间
年制度工作日数=全年日历日数365-全年节假日数114=251 年制度小时数=年制度工作日数×每日制度工作小时数f 一班制:f=8h(2008) 两班制:f=15.5h(3890.5) 三班制非连续设备:f=22.5h(5647.5)
1 提高设备的实际利用时间,减少设备的 停歇时间
2 提高设备的利用强度 3 改善生产面积的利用 4 增加工作班次,增添设备生产面积
22

踏实,奋斗,坚持,专业,努力成就 未来。2 0.12.82 0.12.8 Tuesday , December 08, 2020

弄虚作假要不得,踏实肯干第一名。0 7:19:52 07:19:5 207:19 12/8/20 20 7:19:52 AM
20人 3030 67.90 2057.37 111.50
8台 3030 62.30 1887.69 70.46 17
2 工段(车间)生产能力的核算
①生产能力取决于设备组
工段(车间)生产能力以大多数设备组的能
力或以主要设备组的生产能力作为车间生产
能力综合平衡的依据
②生产能力主要取决于生产面积(如装配车间)

重规矩,严要求,少危险。2020年12 月8日星 期二7 时19分5 2秒07:19:528 December 20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