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分层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社会学概论 第十一章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社会学概论 第十一章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 分层是共同的社会价值标准的一种表现,分层也促使社会最理 想地发挥其功能。
11.2 关于社会分层的理论解释
11.2.1 功能理论的解释
• •
功能理论关于社会分层的解释 功能主义者认为,任何一个社会中都有一些工作比另外一些工 作重要,这些职位要正常运转,就必须要由最有资格的人来承
担职位。
• 而许多重要职业,如医生、工程师、律师等,都要求接受很多 的教育和培训,要化费很多的时间、精力和金钱,因此必须要 通过给占据这些重要社会位置的能人提供更多的实质性的刺激 (财富、权力和声望)来保证有能力的人愿意为取得承担这此
着重阐述了社会生产方式如何引起社会的不平等,那么,韦伯 更注重探讨现实生活中的人们所获得的财富、权力和声望的差 异。在分层标准和理论分析方法上,两人也存在差异。比较而 言,韦伯的分析方法是多角度的,他把阶级和阶层分解为三个
彼此不同但又相关的三个方面:权力、财富和声望。
11.1 社会分层的概念和主要理论
(P164) • 社会地位就是社会关系之网中的各个纽结,如女儿、公司经理、 工程师等。
中 国 社 会 的 十 个 社 会 阶 层 和 五 种 社 会 地 位 等 级
11.1 社会分层的概念和主要理论
11.1.1 什么社会分层
• • •
2. 与社会分层相关的主要概念 (2)社会地位。 社会成员通过有关途径(继承、制度分配、社会化、创造性 活
11.1 社会分层的概念和主要理论
11.1.1 什么社会分层
• • • •
1.社会分层的含义 我们从以下几方面理解社会分层。 (1)分层是一种社会过程。 ( 2 )只有当财富、权力和声望根据人们的社会地位 —— 如年 龄、性别、教育程度、职业和种族等——被不平等地、有系统 地而不是随机地分配时,这个社会才是分层的、不平等的。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考试复习资料全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考试复习资料全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一、名词解释1、社会分层:依据具有一定社会意义的属性.一个社会的成员被分为高低有序的不同等级、层次的过程或现象。

2、社会地位:指具有社会意义的社会属性。

具体指社会关系空间中的相对位置以及围绕这一位置所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3、社会不平等:是对垂直分化所产生的阶层、阶级之间关系的集中概括。

具体指的是各阶级、阶层对相对稀缺的社会价值(权力、财富、声望、受教育机会等)在占有量、获取机会和满足需求程度等方面存在差异性。

4、社会流动:指的是人们社会关系空间中.从一个社会地位向另一个社会地位的移动。

由于人们的社会关系空间与地理空间密切相关.因此.一般把人们在地理空间上的移动也称作社会流动。

广义的社会流动是指个人社会地位的改变;狭义的社会流动是指个人职业地位的改变。

5、官本位制:在改革开放前的身份制分层体系中.干部的分层是一个核心内容.人们常把它称为官本位制。

以干部和官员级别的垂直分层作为大陆社会的分成体系的基础.并由此派生出全社会的分层体系。

二、简答题1、社会学家考察社会不平等的两种范畴1)第一对范畴:①法律上的不平等:直接与社会地位相联系.具体指各个层次的社会地位享有不同的法定的权利和义务.这些相互区别的权利和义务得到社会的公认。

②事实上的不平等:涉及具体人群间的关系.指尽管各个地位群体和个人在法律上享有同样的权利和义务.但是由于各自在行使自己权利的手段上存在差异.从而导致实际行使权利的差异。

2)第二对范畴:① 稳定性不平等:指社会分层地位和处于这种分层地位上的成员具有长期固定的联系.以及社会成员长时期停留在同一阶层当中。

② 暂时性不平等:指社会分层地位和处于这种分层地位上的成员具有短暂的、临时性的联系.社会成员有可能或通过自身努力改变地位层次或自动跨越地位层次。

2、韦伯的社会分层理论的影响韦伯的三位一体的分层模式对西方的分层研究产生深远影响.虽然现在西方对于分层的研究名目繁多.但都溯源于韦伯的社会分层理论.主要特点有:1) 都采用多元的分层标准。

社会学 第八章 社会分层(social stratification)精品文档20页

社会学 第八章 社会分层(social stratification)精品文档20页
(三)社会阶层 所谓社会阶层,是指在社会分层结构中,处于同一等级、层次的
社会成员所组成的社会类属或社会集团。
二、社会分层的根源
社会分化→社会差别→社会地位差异→社会不平等→社会分层
(一)社会分化
1.社会分化及其后果
社会分化是指社会系统的结构中原来承担多种功能的某一社会单位发展为承 担单一功能的多种不同社会单位的过程。
社会分化具有两个显著的特征:一是功能专一化或专门化;二是地位多样化。 如“党政一手抓”到“党政分工”。
社会分化产生两个方面的后果: 一是有助于提高社会的整体功效。社会分化导致的专门化,可以提高社会管
理的专业化程度。
二是增加了社会整合的难度。分化程度越高,协调的任务越重,协调的难度 越大,协调的要求越高。
(三)社会不平等的绝对性与相对性
社会不平等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社会不平等现象伴随人类,但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又各有不同。
总体而言,平等是相对的,不平等是绝对的。
第二节 社会分层理论
一、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 阶级分析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种基本方法,阶级理论是
历史唯物主义中的重要理论之一。 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的基本内容: 1.阶级的含义。阶级首先是一个经济范畴。 2.阶级产生的条件(剩余产品和生产资料私有制) 3.阶级的内部关系和发展 (自在阶级和自为阶级) 4.私有制社会的阶级结构和阶级斗争。 5.阶级的历史发展趋势 阶级是一个历史范畴。 6.阶层分析是阶级分析的具体化
3.两类差别的关系
(1)两类差别不是截然分开的,而者之间区分既有绝对性也有相对 性。
(2)自然差别也是影响社会成员的思想态度和社会行为的重要因素。 (3)社会学的研究主要关注社会差别和具有社会意义的自然差别。
(三)社会地位差异

社会学 第七章 社会阶级与社会分层

社会学 第七章 社会阶级与社会分层
• (七)商业服务员阶层。它指在商业和服务行业中从事营业、服务的半 体力的工作人员。
• (八)产业工人阶层。指在第二产业中从事体力、半体力劳动的生产工 人、建筑业工人
• (九)农业劳动者阶层。它指承包集体所有的耕地,以农(林、牧、鱼)业 为唯一或主要的职业,并以农(林、牧、鱼)业为唯一收入来源或主要收入 来源的人员。这是中国目前规模最大的一个阶层。
常性投资以获取利润为目的,以从事商品生产、商品交换或提供商业性服 务为主要职业的社会群体。 • (四)专业技术人员阶层。指在各种机构中专门从事各种专业性工作和 科学技术工作的 • (五)办事人员阶层。指协助部门负责人处理日常行政事务的专职办公 人员......
中国城市的十大阶层
• (六)个体工商户阶层。它指拥有较少量私人资本(包括不动产)并投入生 产、流通、服务业等经营活动或金融债券市场而且以此谋生的人。
• 所以要提供更多实质性的刺激(财富、权力和声望)来留住这 些占据社会最关键职位的能人;
• 先赋性或继承性因素也影响职位的分配,所以社会分层具有反 功能,它并不能给人们提供完全平等地获得扮演重要社会角色 的机会。
第二节 社会分层
• 2、冲突论:认为社会地位较高的人越有可能获得巨大的 财富、声望和权力,暗示因为他们获得了对这些稀缺资 源的垄断并竭力防止其扩散。
地位的移动。 • (如科举制度让农民、商人走向仕途,改变原来的社会身份。) • 思考:你所能想到的反应社会分层的例子
第二节 社会分层
• 三、社会分层的理论 陆148 • 1、功能论:认为社会分层是客观存在的,而且是必要的,分
层在维持社会方面起到某种有意的作用。
• 如,工程师、核物理学家、医生、警察。。。
中国城市的十大阶层

社会学概论(第四版)第13章社会分层

社会学概论(第四版)第13章社会分层

应用社会学之窗
英国——一个阶级意识很强的社会
本章完
一、社会分层的含义
• 依据一定具有社会意义的 属性,一个社会的成员被 区分为高低有序的不同等 级、层次的过程与现象。
• 社会分层体现了社会不平 等。
泰坦尼克号上的乘客
一等仓和二等仓的妇女儿童优先
船舱等级 一等舱 二等舱
三等舱以下
乘客身份
生还率(按性别与社会阶级)
有钱人
60%
中产阶级职员和商人
44%
二、客观法
1.不平等指数 (最高收入者占总人口的比例+最低收 入者占总人口的比例)
2.库涅茨比率 (R=∑|Yi-Pi|(i=1,2,3,…,n)) 3.五等分法(测量各1/5层的人口的收入在总收入中所
占的比例) 4.基尼系数( A/<A+B> ) 5.恩格尔系数(食物支出/全部生活消费支出总额) 6.社会综合地位量表(如SES)
社会转型和体制转轨同时并进,形成相互推动的趋 势,是现阶段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特征。
1.现代化转型对我国社会分层结构的影响 教育系统日益成为重要的职业分配机
制,整个社会的职业一般会出现结构性向上 流动趋势。 2. 经济体制转轨对我国分层结构的影响
我国经济体制转轨的特点
三、当前我国社会阶层结构
1.当前我国的社会阶层的划分依据 职业分类为基础,以组织资源、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
二、韦伯的社会分层观点及其影响
1.韦伯三位一体的分层模式 财富、权力和声望 ,三者彼此相关、可以相互转化。
2.三位一体分层模式的影响 韦伯分层模式对现代西方社会分层的影响重大,主要体现在:
①采用多元分层标准。
②采用了具有连续性的定量标准。

社会学复习资料

社会学复习资料

社会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1,社会分层:指社会中的人们被区分为高低有序的不同等级、层次的过程和现象。

2、社会变迁:指一切社会现象发生变化的动态过程及其结果。

3、社会控制:社会组织利用社会规范社会力量对其成员的社会行为实行约束,确立与维护社会秩序使其符合社会稳定和发展需要的全过程。

4、体育人口:指在一定时期,一定地域里,经常从事身体锻炼、身体娱乐,接受体育教育、参加运动训练和竞赛,以及其他与体育事业有密切关系的、具有统计意义的一种社会群体。

5、体育文化:是关于人类体育运动的物质、制度、精神文化的总和。

包括体育认识、体育情感、体育价值、体育理想、体育道德、体育制度和体育的物质条件等。

6、体育资源:是一个社会用于与体育活动,扩大参与体育的人口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在物资资本人力时间等方面的投入。

7、生活方式:社会整体结构及其运行状况具体而生动的反映形式,对他的研究有助于人们了解社会运行规律。

人们在某种价值观引导下各种生活活动形式包括物质精神政治社会生活。

8、社会体育:指职工、农民和街道居民自愿参加的,以增加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内容丰富、形式灵活的体育活动。

9、体育群体:指为了达到某种体育目的,而自发地人为地组织起来的具有结构性特征的小群体。

10、社会群体:泛指通过一定社会关系结合起来进行共同活动的集体,是人们社会活动的具体单位选择填空题1、体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体育社会现象,体育社会学现象由三个要素组成:即社会、个人及其社会行动、人与社会的关系。

2、社会现象由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两个基本方面组成。

3、韦伯认为社会分层有三种秩序:法律秩序、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

4、体育社团的种类:经济运动类社团、社会体育类社团、体育学科学术社团、体育观众社团、体育娱乐享受型社团、体育经济型社团。

5、古代竞技体育:礼射、蹴鞠、投壶、捶丸。

6、人际关系:主从型人际关系、竞争型人际关系、合作型人际关系。

7、从微观讲,人口质量指的是人的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而身体素质是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物质基础。

社会分层讲义

社会分层讲义

社会分层讲义主要内容:一、概念鉴定(社会分层、阶级、阶层)二、社会分层的原因三、社会分层的标准(理论:马克思阶级理论、韦伯三位一体分层理论、帕累托精英循环论、帕森斯职业分层理论)四、我国社会分层一、概念鉴定1.社会分层“社会分层”在20世纪20年代末到30由索罗金、金斯伯格、盖格等开始使用。

1946年德国社会学学会提出并采纳了“社会分层”一词。

此外,1952年国际社会学协会把“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定为共同的研究课题。

以前社会结构都是用阶级、身分、地位等概念来表示。

社会分年代层概念并不否定上述概念,它是一个包括这些概念在内的更加深一层的概念。

索罗金曾给分层研究做出开拓性的指导,他在《社会流动论》一书中提出分层研究这个问题,把社会分层解影成是一定的人口间垂直的、层次重叠的阶级的分化。

TalcottParsons)将社会分层下定义为:‘从社会角郑杭生在《社会学概论新修》中,社会分层(social stratification)指的是依据一定具有社会意义的属性,一个社会的成员被区分为高低有序的不同等级、层次的过程与现象。

刘祖云(武汉大学法学院社会学系教授)说,关于社会分层的定义概括起来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视其为客观过程的界定,即认为社会分层是指社会成员在社会生活中因获取社会资源的能力和机会不同而呈现出高低有序的等级和层次的现象或过程;另一类是视其为主观方法的界定,即认为社会分层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将社会成员划分为高低有序的等级或层次的方法。

总体来说,社会学家们对社会分层概念基本达成了共识,就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将社会成员分成若干等级层次。

从论文的分析也可以看到,学者们基本上很少探讨概念鉴定,而具体的具有争议的是社会分层的标准,这个我们之后会具体讲到。

2.阶级和阶层社会分层的结果是层。

学术界和理论上对层的的表述和界定主要是阶层和阶级,总的来说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联系:1.二者可以相互代替使用,使用何者完全取决于个人研究兴趣和研究目的2.阶级包括阶层,阶级是个大概念,阶层是个下属概念,每个阶级下面按照不同的标准再分为若干阶层,《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卷认,为每一阶级内部又分为若干阶层。

社会复习资料

社会复习资料

一、男生和女生男女生交往原则:男女生愉快相处:要留意异性同学的闪光点,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对方。

注意交往的时间、地点、交往方式。

好男孩、好女孩:真正能给人留下好印象的,不仅仅是外在形象,更取决于内在气质和良好的品行、修养。

二、朋友之间真正的朋友:真正的朋友,会在我们不开心的时候带来欢乐,在我们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援助的双手;真正的朋友应该在面对困难时不抛弃、互相帮助。

朋友相处:好的行为会给双方带来快乐,有益于友谊发展;不好的行为会给双方带来烦恼,伤害友谊。

三、学会和谐相处交往中不愉快的事:总是要求别人;插话。

与朋友发生冲突怎么办:1、站在对方的角度想一想。

2、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想一想。

3、即使主动去和解,也要讲究技巧,选择巧当的方式。

与长辈之间的冲突怎么办:1、站在长辈的角度想一想;2、要学会用平和的态度表述自己的想法;3、努力沟通;4、相互之间的理解。

第一课、人类的家园——地球外形:蓝色:海洋,黄色、绿色:陆地,白色:云层,两极稍扁,赤道略鼓,不规则球体。

地球仪: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赤道分成南北半球,西经20度、东经160度分成东西半球。

大洲大洋:亚洲:面积最大。

非洲:国家最多。

大洋洲:国家最少。

南极洲:没有国家。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国家:最大国家: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澳大利亚。

最小国家:梵蒂冈、摩纳哥、瑙鲁。

224个国家和地区,国家不分大小,一律平等。

居民:黄种人:头发黑而直,肤色黄,鼻梁中等,嘴唇中等。

白种人:头发黄,波浪状,肤色白,鼻梁高,嘴唇薄。

黑种人:头发卷曲而浓密,肤色黑,鼻梁扁平,嘴唇厚。

种族不同,但没有优劣之分,都是平等的。

语言:世界上有六千多种语言。

不同地方,形成不同的语言习惯。

世界之最:最大沙漠:撒哈拉大沙漠;最大高原:巴西高原;最长山脉:安第斯沙脉;最高高原:青藏高原。

二、世界上的国家非洲——国家最多;南美洲——国家最少;南极洲——没有国家。

世界上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不分大小,都平等。

社会分层与流动复习提纲

社会分层与流动复习提纲

社会分层与流动复习提纲社会分层与流动复习提纲一、基本概念1、社会分层:指依据一定具有社会意义的属性,一个社会的成员被区分为高低有序的不同等级、层次的过程与现象.主要包括阶级分层和阶层分层。

2、社会流动:是指一个人或一个群体,从一种社会地位或社会阶级、阶层向另一种社会地位或阶级、阶层变化的过程。

换言之,社会流动是指人们在社会关系空间中从一个地位向另一个地位的移动。

3、结构性流动:是指在某些社会结构层面上发生的社会流动,这种社会流动是由于科技和生产力的发展,改变了原有的社会结构而造成的人们社会地位的变化。

它具有流动规模大、流动速度快,变化急促等特点。

4、获致性特征:指的是靠个人后天的努力而获得的特征,比如学历或者专业技能等。

如果人们的经济社会地位是靠获致性特征取得的那么这种社会就会比较公平。

5、布劳-邓肯的地位实现(获得)模型:是社会流动研究中普遍采用的一种分析方式,它主要考察和比较先赋性因素如家庭背景和后致性因素如个人能力、进取心、教育水平等对个人职业地位获得所产生的影响。

认为家庭背景及一些先赋性因素决定了社会经济分层;但个人的一些致获性因素如个人的系列经历与运气,对社会分层也起决定作用。

6、没有资本家的资本主义:是指不存在一个可以“发号施令”的本土私有财产者阶级,“技术专家-管理精英”占据着权力结构的顶端,并且与新政治官僚和民意的知识分子组成了联盟的一种资本主义形式。

7、社会封闭:指的是某些社会群体所采取的一种使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社会行动,即把资源和机会局限于一小部分拥有特别资格的人的范围内。

也就是说,拥有较多社会、政治、经济权力的群体,为了使自己的利益得以最大化,垄断一些重要的资源和机会,以确保只有他们才能享受这些资源和机会。

8、女性主义:又称女权运动、女权主义,是指一个主要以女性经验为来源与动机的社会理论与政治运动。

在对社会关系进行批判之外,许多女性主义的支持者也着重于性别不平等的分析以及推动妇女的权利、利益与议题。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考试复习资料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考试复习资料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一、名词解释1、社会分层:依据具有一定社会意义的属性,一个社会的成员被分为高低有序的不同等级、层次的过程或现象。

2、社会地位:指具有社会意义的社会属性。

具体指社会关系空间中的相对位置以及围绕这一位置所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3、社会不平等:是对垂直分化所产生的阶层、阶级之间关系的集中概括。

具体指的是各阶级、阶层对相对稀缺的社会价值(权力、财富、声望、受教育机会等)在占有量、获取机会和满足需求程度等方面存在差异性。

4、社会流动:指的是人们社会关系空间中,从一个社会地位向另一个社会地位的移动。

由于人们的社会关系空间与地理空间密切相关,因此,一般把人们在地理空间上的移动也称作社会流动。

广义的社会流动是指个人社会地位的改变;狭义的社会流动是指个人职业地位的改变。

5、官本位制:在改革开放前的身份制分层体系中,干部的分层是一个核心内容,人们常把它称为官本位制。

以干部和官员级别的垂直分层作为大陆社会的分成体系的基础,并由此派生出全社会的分层体系。

二、简答题1、社会学家考察社会不平等的两种范畴1)第一对范畴:①法律上的不平等:直接与社会地位相联系,具体指各个层次的社会地位享有不同的法定的权利和义务,这些相互区别的权利和义务得到社会的公认。

②事实上的不平等:涉及具体人群间的关系,指尽管各个地位群体和个人在法律上享有同样的权利和义务,但是由于各自在行使自己权利的手段上存在差异,从而导致实际行使权利的差异。

2)第二对范畴:① 稳定性不平等:指社会分层地位和处于这种分层地位上的成员具有长期固定的联系,以及社会成员长时期停留在同一阶层当中。

② 暂时性不平等:指社会分层地位和处于这种分层地位上的成员具有短暂的、临时性的联系,社会成员有可能或通过自身努力改变地位层次或自动跨越地位层次。

2、韦伯的社会分层理论的影响韦伯的三位一体的分层模式对西方的分层研究产生深远影响,虽然现在西方对于分层的研究名目繁多,但都溯源于韦伯的社会分层理论,主要特点有:1) 都采用多元的分层标准。

社会分层与流动复习资料

社会分层与流动复习资料

1.填空(6*2分)2.名词解释(4*4分)3.简答(4*7分)4.论述(4*11分)一、社会分层概念:指的是依据一定具有社会意义的属性,一个社会的成员被区分为高低有序的不同等级、层次的过程和现象。

实质是社会不平等,各种相对奇缺的有价值的社会资源以及获取这些资源的机会在不同人群中分配方式的差异体现着社会不平等,对社会运行产生重大影响。

二、社会分层的三种方法:(1)主观法:又称自我评分法。

调查人员将整个社会体系分为若干层次,请人们根据某项标准,自己对自己进行归类,指出自己在社会分层体系中处于那一层。

(2)声誉法:调查员从一个社区中选出一些熟悉该社区情况的人作为评判员,让他们按照事先规定的高低层次给本社区成员分层归类。

(3)客观法:应用可以直接测量的客观指标对人们进行层次的划分。

除了上述三种基本分层方法外,社会分层实证研究使用的具体方法还有五等分法:基尼系数法:恩格尔系数法:不平等指数法:库兹涅茨比率法:社会经济地位测量三、社会分层的特征:(1)社会分层是社会的特征,并非纯粹个人的差异。

(2)社会分层是普遍的,也是多样性的。

(3)社会分层会在代际间持续传承。

(4)社会分层是由信仰体系来支持的。

四、社会分层的功能:应该辩证地看等社会分层的作用,既要看到社会分层的积极作用,也要看到它的消极作用。

从积极作用来看:(1)由于社会分层现象的存在,使社会在生产力水平不能满足全体成员需要的情况下,能够保证一批社会精英把全部精力投入到社会创造性活动中去,从而有力地推动着社会进步。

(2)由于社会分层和社会差别的存在,形成了一种社会所必须的竞争机制,激励着人们去奋斗,去竞争,争取向上流动动,取得较好的社会地位,从而导致社会形成了一种强大的动力机制,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从消极作用来看:(1)社会分层导致社会不平等,尤其是导致剥削、压迫现象的产生,那些占据统治地位的阶级往往并不是凭借特殊贡献来取得自己的社会地位,而是通过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取得特权,对广大劳动人民进行剥削和压迫。

社会学 第八章 社会分层(social stratification)

社会学 第八章 社会分层(social stratification)

二、层内与层间关系的定性研究

(一)层内关系的定性研究
1.阶层意识研究 2.层内互动研究 合作关系 竞争关系 冲突关系 3.层内组织化程度研究 4.阶层行动研究


(二)层间关系的定性研究
1.阶层之间的利益关系 2.阶层之间的竞争关系 3.阶层之间的冲突关系 4.阶层之间的合作关系 5.阶层之间的流动关系

韦伯还认为,财富、权力和声望三者是相对独立的,在 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或者把某一方面推到突出的 位置。
(二)帕累托的精英理论



意大利社会学家帕累托使用的“精英”一词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 的精英是一个中性的描述性概念,指那些在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里取得 突出成就或冒尖的人。如腰缠百万法郎的富翁,研究尖端科学的科学家, 到处行骗又能逃脱法律惩罚的狡猾骗子,著名的诗人、棋手和运动员, 丐帮的帮主等等,他们是生存竞争中得到高分的人,在社会存在的赌博 中交了好运的人。狭义的精英是指少数的统治者,他们制定政府的政策, 作出重大决定。 帕累托把在社会中生活的人分为两个阶层:一是低级阶层,或称为下层, 是普通群众;二是高级阶层,或称为上层,是精英阶层。精英阶层又可 分成两部分:统治精英和非统治精英。 高级阶层:精英阶层:统治精英和非统治精英 低级阶层:普通民众 帕累托认为,政治变化的形式就是一种类型的精英取代另一种类型精英 的循环。帕累托说:“在实际的阶级循环中,统治精英总是处于缓慢而 又不断的变革之中,就像河流一样,今天永远不是昨天的样子。时而激 荡,汹涌澎湃,河水漫过堤岸。新的统治精英通过缓慢地变革,洪水跌 落,河水又回到惯常的河床里流淌。”“历史是贵族的墓地”,“人类 社会的历史在很大程度上是贵族继往开来的历史”。这就是 “精英循 环论”。

社会学 第十三章 社会分层65插图版

社会学 第十三章 社会分层65插图版

1.不平等指数
所谓不平等指数是用最高收入者占总人 口的比例加上最低收入者占总人口的比 例,即用两者的百分比之和的办法来表 示社会的不平等程度。
2.库兹涅茨比率
这是著名经济学家S.库兹涅茨(S.Kuznets)提 出来的,它使用一个综合值来反映社会各阶层 收入差别的状况。其公式为: R=∑∣Yi-Pi∣(ⅰ=1,2,3…,n) R:兹涅茨比率 Yi:阶层在总收入中所占比重 Pi:各阶层人口比重 库兹涅茨比率的优点是易于计算,并且能反映 出社会总体的收入差距与不平等程度。
3.五等份法
五等份法最早是由F· 佩什在一篇题为 W· “真实的个人课税率”的论文中提出来 的。此种方法是按人均收入的高低将人 口分为五等份,然后测量各1/5层的人口 的收入在总收入中所占的比例。
4.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是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C. Gini)根据 洛伦茨曲线图而建立的测量分配不平等程度的指 标。 基尼系数的理论公式是:G=A/A+B 基尼系数是个0到1之间的数值。基尼系数为0表 示绝对平等,即财产或收入等完全平均分配;基 尼系数为1表示绝对不平等,即全部财产或收入 都集中在一人手中。根据国际上多年测量的数据, 基尼系数在 0.3 —0.4之间时,为中等不平等程度。
1.阶级与阶层/class&strata
(1)class与strata (2)阶级与阶层
class
strata
(1)class与strata
class的涵义较为广泛,包括了中文中的“阶级” 和“阶层”两个词的涵义。而strata的意思则比较 窄,一般指的是由等级分化(stratification)所造 成的连续性排列。例如:
(3)按财富分层
关于财富的分层,比收入分层更能反映个人 之间的贫富差别,因为财富包括个人的金融 资产和不动产及社会保险金权益,这些都是 影响个人生活消费水平和社会地位的重要因 素。总的来说,社会财富占有的结构是稳定 的,但个人财富拥有状况的资料是不易获得 的。

中国社会概况复习资料

中国社会概况复习资料

一、社会分层:(一)含义:社会分层(social stratification)指社会成员在社会生活中由于获取社会资源的机会和能力不同,在社会地位上呈现出高低有序的不同等级、不同层次的现象和过程。

(二)影响因素:影响社会分层的主要因素是社会资源(获取社会资源的机会和能力既是评价人们社会地位高低的依据,也是人们社会分层地位的基本标志)。

(三)根本原因:社会分工和社会制度是影响社会分层的两个根本原因。

(社会分工是社会分层的最初的历史动因;社会分工与私有制的结合最终形成社会分层。

)(四)基本理论:1、马克思的阶级分析观点:在阶级社会里,阶级分层是最根本、最重要的社会分层。

阶级划分的标准: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动力。

2、马克斯•韦伯的“三位一体”分层理论:社会分层的三个标准:财富(经济地位)、声望(社会地位)、权力(政治地位)。

三个分层标准相互独立;社会地位的不一致。

三个标准也可以相互转化。

3、帕累托的精英循环理论:(A:执政精英;B:不执政精英;C:执政庸才;D:芸芸众生、平常之辈。

箭头所指方向则是精英循环路线。

)(五)阶层划分的基本方法:主观法:自我评价法:直接听取本人意见来确定其阶层归属的分层方法。

这种分层方法的意义在于发现人们的分层意识。

他人评价法(声誉法):依据别人的意见进行相互评价以确定社会声望分层状况的一种分层方法。

主观方法的优点和弱点。

客观法:客观法是一种应用可以直接测量的客观标准对人们的社会地位进行层次划分的方法。

这种方法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因此应用范围十分广泛。

主要分层标准:收入、职业、受教育程度和权力。

(六)社会分层的社会作用功能主义理论功能理论强调社会分层的积极作用。

其基本观点是:社会分层是任何社会都普遍存在的现象,而且是必需且不可避免的,它对社会的生存与发展有着积极的功能,其功能主要表现在,社会分层通过各种社会报酬的不平等分配激励人们更勤奋地工作。

代表是20世纪40年代美国社会学家戴维斯和穆尔提出的“戴维斯-穆尔”分层理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分层复习资料1、社会结构:广义的社会结构,是指社会各个基本活动领域,包括政治领域、经济领域、文化领域和领域之间相互联系的一般状态,是对整体的社会体系的基本特征和本质属性的静态概括,是相对于和社会过程而言的。

狭义的社会结构指由社会分化产生的各主要的社会地位群体之间相互联系的基本状态。

2、阶级:社会阶级和社会阶层是分层研究的基本范畴,它们一般是指社会垂直分化产生的各个社会地位层次以及分处于这些地位层次上的人群。

3、基尼系数:是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根据劳伦茨曲线所定义的判断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指标。

是比例数值,在0和1之间,是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

任何一个国家或群体的基尼系数都会是大于0而小于1,数值越是接近1则表明贫富差距越大。

4、五等份法:此方法是按早人均收入的高低将人口分为五等份,然后,测量各1/5的人口层在总收入中所占的比例。

最平均的分配时,每1/5的人口占有1/5的总收入。

当然,实际上人口比例与占有的收入比例之间总会有差距,由此反映出贫富差距的状况。

5、社会底层群体:就是无论在经济地位上还是在政治地位上,都处于最低下的阶层。

6、社会流动:指的是人们在社会关系空间中从一个地位向另一个地位的移动。

由于社会关系空间与地理空间具有密切关系,因此,一般把人们在地理空间的流动也归于社会流动。

7、社会分层:是指依据一定具有社会意义的属性,一个社会的成员被区分为高低有序的不同等级、层次的过程与现象。

社会分层是社会结构结构分析的核心内容。

8、利益群体:所谓利益群体,核心问题说的是“在物质利益上地位相近的人所构成的群体”或者说“在经济利益上地位相近的人所构成的群体”。

9、身份地位:指的是靠某种先赋方式或某种特权所获得在社会关系空间中的相对位置及其围绕这一位置所形成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10、精英:指那些具有特殊才能、在某一方面或某一领域具有杰出能力的社会成员。

11、对社会群体阶级划分的作用(社会分层的功能)1)阶层的划分对当代社会结构有一定的解析力;2)阶层划分可以反映出社会经济不平等的综合布局;3)阶层划分对群体及个体的态度和行为差异具有一定的解释力;4)社会分层会产生群体意识。

12、中产阶级的社会功能庞大的社会中间层是社会稳定的保障。

在任何社会中,中产杰出都是维系社会稳定的最重要的社会力量。

中产阶级是介于社会高层与底层之间的缓冲层,当它成为社会主体是,社会高层与底层之间的冲突就会受到阻止,社会矛盾就会大大缓和。

中产阶层在社会上代表温和的、保守的意识形态,当这种意识形态占据主导地位是,冲突观念就很难有市场。

所以,中产阶层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

13、二战后中产阶级的数量迅速扩大的原因首先是产业结构变迁的条件。

当产业结构从以工业制造业为主转向以第三产业为主时,信息产业、银行、金融保险、通讯、教育、保健、公用事业等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而这些新兴产业中需要大量的专业和管理人员,导致了一个专业技术与管理群体的出现。

第二是职业结构变迁的条件。

由于产业结构变迁、资本所有权和管理权的分离不断扩大、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中的作用日益显著、机器的广泛应用导致体力劳动工作量大量减少等因素合在一起导致了全社会白领阶层的急剧增加,而蓝领人员的比例相对下降。

第三是收入分配的调整。

随着资本的社会化,资本收入为更多的阶层所享有。

在“福利国家”政策引导下,社会保障制度上的改进促使直奔主义社会中出现一个庞大的中等收入层。

第四是教育的发展。

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都经历了一个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熬大众教育的转变。

教育的发展为白领阶层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14、农民工群体的特征1)以青壮年为主,男性为主,文化程度相对农业劳动者较高。

2)以自发外出为主,来源去向相对集中。

3)以村、社区出租房和企业职工宿舍居住为主。

农民工的居住一般分为三类:在建筑工地干活的以住工棚为主,在规模较大的企业上班的以住企业职工宿舍为主,在中小企业、服务行业、娱乐行业等上班的,以在村、社区租房居住为主。

4)职业变动较大,流动较为频繁。

一方面。

现代劳动用工制度比较灵活,大量的用工单位招聘临时工比较多。

另一方面,有些农民工因为没有专长,找不到稳定的工作,只能临时打短工;有的为了获得更高的报酬和发展空间,也经常变换工作单位,使得农民工群体的流动性较大,就业、择业的不稳定性比较明显,不少农民工一年换几个工作单位。

5)劳动报酬低,劳动保障差,社会地位低。

农民工干的是城市社会中最苦、最累、最脏、最险的工作,但是跟城镇职工相比,明显“同工不同时、同工不同酬、同工不同权”。

6)价值观念多元,追求政治进步、希望加入党组织的较少。

绝大部分农民工是抱着打工赚钱、开眼界、见世面的想法来到城市,经济趋利性比较强,思想比较活跃。

大多希望通过自身努力改善本人或家庭经济状况,甚至成为有户口、有住房、有固定工作的“城里人”。

农民工群体中追求政治进步的较少。

7)农民工党员的年龄和文化结构均高于农民工群体,党的力量在农民工群体中较为薄弱。

15、我国农民工群体形成的原因有哪些1)历史因素:工业化战略的影响、“文革”的因素、非均衡发展战略因素2)地理环境因素:区位因素、自然条件因素农民工现象的产生:我国农民工现象的产生主要根源于农村人多地少和农业收益低。

农民工是城乡二元结构导致的推拉效应和传统户籍制度严重冲撞的客观结果长期以来,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尤其是1959年建立的户籍制度,把中国公民分成两个相对独立的集团,劳动要素在城乡之间的流动存在着制度上的屏障,它把农村居民屏蔽在分享城市的社会资源之外。

而伴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大量剩余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人多地少的现实,产生了大量过剩的―零值劳动力‖。

一方面,他们急需寻找新的就业空间,而不断扩大的地区差距、城乡差距对农村劳动力(不仅仅是对1.5亿的过剩劳动力)形成推力;另一方面,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边际收益相对较高,从而就业机会及收入水平也相对较高,教育环境相对较好的城市,对农村劳动力又形成拉力,这种城乡差距而产生的推拉效应是农民进城务工的内在动因。

改革开放后,产权的流动,政策的松动,为农民进城务工提供了可能和宽松的环境。

16、当前中国社会流动机制的表现在市场转型过程中,随着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变,我国社会流动机制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们主要通过市场竞争按照自致性原则获得职业地位和社会地位。

不过,应该看到,社会流动机制的变迁与市场化改革一样仍然处于完善过程之中。

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双重”转变(陆学艺、景天魁,1994),在社会流动机制方面表现为,一方面不合理的制度安排仍然存在,另一方面是合理的制度尚未建立;一方面是正规的制度安排,另一方面是非制度化的互动。

因此,与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相比(许欣欣,2000;李国庆,2001),一方面,我们的社会流动机制表现出向市场化迈进的过渡性和阶段性的特征,市场经济国家不完善的流动机制带来的问题在我国现实中都有表现,而且程度更严重,例如,家庭的影响、劳动力市场的分割等;另一方面,我们的社会流动机制又表现出很强的“中国特色”,一是具有先赋性作用的制度安排尚未退出,甚至在某些方面出现新的变种,表现出转轨性,例如,政治权力及其组织资源的作用、户籍制与所有制的作用;二是社会资本这种非制度化因素影响独特,表现为社会结构性和文化性。

因此,我国社会流动机制的变迁过程十分复杂,合理化之路艰难而曲折,在某些合理化的表象之下潜藏着不合理的因素。

这些不合理的因素可能严重阻滞社会的健康流动和社会阶层结构的合理化。

从经济增长所能提供的有限职位与因人口规模形成的巨大社会需求之间的缺口来看,我国当前迫切需要恰当发挥政府(或曰政治权力)与市场的力量,调整社会流动机制,调动社会各阶层成员的积极性、发挥其聪明才智,促进社会稳定发展。

17、我国社会分层现象的特点1)中国历来是差异性很大的社会,从古至今,莫不如此。

属性:国籍、文凭、证书、民族、种族、社会出身、地域、宗教。

核心:人--人人--资源2)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城乡差异的社会。

①城乡消费水平差距②工业化与城市化不同步3)金字塔型的社会结构4)我国历来是十分重视身份的社会,身份、等级森严,突出体现在官民身份和官员的等级层次上。

“身份制”社会5)中国历来是一个“官民”社会。

6)中国历来是上层群体对社会影响巨大的社会。

7)社会分化历来对社会稳定产生巨大的影响。

“不患寡而患不均”8)中国自古以来就创造了比较好的流动机制。

18、当前中国社会分层的研究取向(三个理论视角)一、市场经济取向1、“在市场经济里,政治与经济的活动以交换为原则,在这种制度下,人们最初的具备的经济资源对其社会地位有持久的影响”资源+机遇资本将为自己强行开辟道路–马克思“人类历史就是一种围绕物质资源的斗争。

物质资源与权力获得之间是一种循环式的关系‖,―对稀缺物质资源的垄断能够促使那些需要而没有这些资源的人们的服从。

权力是建立在对稀缺性资源垄断的基础上。

马克思所讲的阶级是以生产资料占有关系为标准的,这是马克思主义社会阶级理论的核心。

除此之外,马克思和恩格斯还从社会分工(一般分工、阶级分工) 、生活方式、阶级利益、教育程度、阶级心理和意识、政治组织等方面阐述阶级的内涵。

韦伯的社会阶级定义的基本概念是:生活际遇、经济利益和市场。

阶级就是在市场表现出来的具有相同生活际遇和经济利益的人。

劳动力--财产:无产阶级—资产阶级深层结构—表层结构韦伯——―货物获得和货物分配的基础某种程度上(相对的) 稳定,有利于等级划分,而任何技术的——经济的动荡和变革就威胁着它,并把‗阶级状况‘推到首位。

赤裸裸的阶级状况具有重要意义的时代和国家,一般都是技术的——经济的变革的时代;而每当经济的变革进程缓慢立即就会导致‗等级的‘形成的增长,社会的‗荣誉‘又会恢复其重要性。

‖―谁得到了什么?是怎样得到的?”马克思视角的现状资本的形式由私人资本表现为社会资本的形式;资本的占有和管理、支配发生了分离;工人阶级出现分化,产生了―灰领‖或―白领‖工人,工人阶级出现中产阶级化;中产阶级不仅没有消亡,而且成为现代社会的主要阶级;教育的普及打破了阶级或阶层流动的屏障;阶级、阶层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在现有法律制度下得到化解,阶级斗争合法化。

马克思时代:土地、资本和劳动是最主要的生产要素,马克思曾经在不确定的意义上讲过在三种生产要素上(土地、资本和劳动) 形成的三大阶级——土地所有者、资本家、雇佣工人。

在现代经济:资本、技术、管理和劳动是最主要的生产要素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

资本所有者阶级、管理者阶级、专业与技术人员阶级和劳动阶级二、国家社会主义取向国家社会主义由于中国的社会改革是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改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