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分层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社会学复习资料

社会学复习资料

社会学复习资料

社会学复习资料

一、选择填空

社会学创始人:法国哲学家孔德,名著《实证哲学教程》

在孔德看来,对社会现象的研究主要包括社会静学和社会动学

孔德的研究四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历史法

迪尔凯姆(又译涂而干)是法国社会学家,名著《自杀论》

文化元素指文化中的最小而有意义的单位

(多)文化的功能:整合功能、导向功能、维持秩序功能、传续功能

(填)人的社会化是一个人学习社会的文化、增加自己的社会性、由生物人变为社会人的过程

(多)人社会化的必要条件:人有较长的依赖生活期、人有较强的学习能力、人有语言的能力

负向社会化(代沟):年轻一代用新知识新观念影响前辈

帕森斯对社会行动的结构做了深入分析,他认为作为“单元”的社会行动包括下列要素:行动者、目的、手段、条件和规范社会互动的三种类型:合作、竞争、冲突

“集体行为”这一概念是由美国社会学家帕克提出的(例:地铁里的乘客为偶发集合体)库利提出“镜中自我”的概念

(熟读)托马斯认为,人们在自觉的行动之前总有一个审视和考虑的阶段,即要对他所面对的情景作出解释,赋予这一既定情景以意义,他称此为“情景定义”。托马斯认为,一个人对情景的主观解释(或定义)会直接影响他的行为

戈夫曼提出“印象管理”

加芬克尔提出“常人方法学”

(选)现代社会交换论的代表人物是霍斯曼和布劳

霍尔提出“空间距离”

由个人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的多种角色叫做角色集

美国社会学家萨姆纳为了描述群体成员对自己人与他人的感情而使用了“内群体”和“外群体”两个概念(又称心理归属)库利提出“初级群体”

初级群体的特征:规模较小、持续的直接而全面的交往、人际关系亲密、非正式控制(后两个并称规范)

社会学考试复习资料12

社会学考试复习资料12

第一章社会

1、社会构成要素

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条件。主要包括:自然环境、人口、文化(1)a自然环境决定人类生产活动的方式。b自然环境影响人们的社会文化,社会心理。c自然环境对社会发展起着加速或延缓的作用。处理好与环境的关系是可持续发展的条件。(2)a人口是特定地域内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的总称。b人口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极端重要性。(3)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2、社会的基本特征

(1)群体性:社会是由人组成的,组成社会的人是靠在生产中的分工关系结成的,人们之间通过不同的关系结成不同的群体,从而建成构出社会。(2)制度规范性群体生活决定了制度规范出现的必然。行为规范和制度以约束人的行为、协调群体生活。人类与动物社会的制度区别是其精细性、创新性。(3)系统性人类社会是由许多部分或子系统构成的有机整体。社会系统各要素、部分和子系统都有其特定的功能。(4)能动性(人类社会区别于动物社会重要特征)人类及其社会能够不断地发明并调整社会系统的各种问题,不断适应环境的变化,改造社会。

3、社会的功能

(1)整合功能:社会整合的主要功能包括五个方面△(文化整合△(规范整合△(制度整合△(意见整合

(2)交流功能:a社会创造了人类交往的工具,提供了人类交往的场所、条件和规范。人类只有通过互相交流,才能满

足生活、感情的需要,繁衍与发展人类自身b导向功能:社会通过统一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和各种社会制度,引导社会成员的行为方向并确定其思维定势。c继承和发展的功能:人类创造的文化通过社会得以继承和发展。4、社会结构

社会学复习资料

社会学复习资料

社会学复习资料

第⼀章导论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性和社会秩序,或者说是社会⾏为和社会结构。

第⼆章社会学史

1.西⽅社会学诞⽣的社会背景

①法国⼤⾰命和英国⼯业⾰命对西⽅社会学诞⽣的影响。

②现代科学的成长对西⽅社会学诞⽣的铺垫。

③社会的急剧变迁和现代社会的出现对西⽅社会学诞⽣的直接推动。

2.孔德——实证主义社会学的助产婆

①保守与进步:孔德的双重形象

②实证主义的社会观与研究⽅法

③⼈类知识或理性发展的三个阶段:(A)神学阶段(B)形⽽上学阶段(C)实证阶段

3.斯宾塞与进化论社会学

①社会有机体论与社会进化论:斯宾塞社会学理论的两⼤基本⽀柱

②社会的三⼤功能系统(A)⽀持系统(B)分配系统(C)调节系统

③两种社会类型:尚武社会(强制性)、⼯业社会(⾃愿合作、⾃我控制)

4.迪尔凯姆——社会学主义的巨擘

①社会学主义的基本特征:

A秉承社会学的⾃然主义

B强调社会现实的特性

C认定社会学是⾃主的和⾃我满⾜的学科

D认为社会学是⼀门根本性的社会科学

E⼒求克服进化论的观点。

②社会学⽅法的准则:

社会事实,即在社会层次上发⽣的种种现象。可分为两个主要类型:物质性社会事实,如教会、国家、法律;⾮物质性社会事实,如道德、规范、价值等。

③社会事实的特性:

A社会事实对个⼈来说是外在的。B具有强制性的⼒量。C具有普遍性

④“机械团结”与“有机团结”:两种社会结构的理想类型

A机械团结:原始社会、古代社会以及现代那些不发达的社会的⼀种社会联结⽅式。

B有机团结:由发达的社会分⼯以及社会成员间的异质性所决定的另⼀种社会联结⽅式。

⑤《⾃杀论》:社会学主义的思想产⼉

社会学概论复习资料

社会学概论复习资料

社会学概论复习资料

社会学概论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社会: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产物;是人们按照自己不断增长和提高的劳动和生活的需要,

创造性地结合成不同的社会关系,进行不同社会活动的共同体。

2.社会学:是从变动着的社会系统整体出发,通过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研究社会

的结构、功能、发生、发展规律的一种综合性的社会科学。

3.社会化:即人的社会化。就是指一个人从出生,从不知不识的生物个体的人,经过不断

地学习知识,技能和社会规范,培养和提高自己的社会需要,发展自己的社会性,把自己一体化到群体中去,从而使社会不断延续和发展下去的基本过程。

4. 社会需要:是人们需要是人们在一定情景下,对客观事物产生的匮乏感受,而要求得到

满足的社会心理反应。

5. 社会交往:是指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团体、团体与团体之间为了满足某种需要而相互作

用、相互影响的活动与过程。

6. 社会组织结构:是指组织由哪些部分构成及各部分之间所确立的关系形式。在这里,前

者是从外观上来描述社会组织的结构,后者则是从实质上来分析社会组织的结构。

7. 社会分化:是指社会中的个人或群体之间产生的被社会认可了的区别。社会分化现象是

社会发展中的普遍现象。

8.社会分层: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人们区分为高低不同的等级序列叫做社会分层。

9.应用社会学:是指把社会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社会实际生活、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的

研究。

10.社会运行:指社会有机体自身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表现为社会各要素之间、

各个层次之间、各个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它们在各方面功能的发

挥。

11.社会运行机制: 人类社会在有规律的运动过程中,影响这种运动的各组成因素的结构,

[精品]社会学复习资料.doc

[精品]社会学复习资料.doc

社会学复习资料

1.社会思想古已有之,但是作为学科的社会学却只有160多年的历史。“社会学” 一次最早

是由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孔德在1823年10月出版的《证实哲学教程》中正式提出的。

2.所谓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是指特定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三大系统之间以

及各系统内不同部分、不同层次之间的相互促进,而社会障碍、失调等因素被控制在最小的限

度和最小的范围之内。

所谓社会的中性运行和模糊发展,是只社会运行有障碍,发展不甚平衡,包含较多较明显的不协调因素,但它们还未危害、破坏社会的常态运行。因此,社会的中性运行也可称做有障碍的常态运行。

所谓社会的恶性运行和畸形发展,是指社会运行发生严重障碍、离轨、失控。

3.社会运行激励机制:激励机制由三个要素组成,即激励标准、激励手段和激励过程。

4.社会的概念:社会是人类生活的共同体。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在本质上是生产关系的总

和,它是以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人们的有机总体。

5.社会的特点:①社会是由人群组成的。②社会以人与人的交往为纽带。③社会是有文化、

有组织的系统。④社会是以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的。⑤社会系统具有心理的、精神的联系。⑥社会系统是一个具有主动性、创造性和改造能力的活的机体。

6.文化的特性:①文化具有超生理性和超个人性。②文化的复合性。③文化的象征性。④文

化的传递性。⑤文化的变迁性与文化堕距。

7.文化堕落:该理论认为,由相互依赖的各部分所组成的文化在发生变迁是,各部分变迁的

速度是不一致的,有的部分变化快,有的部分变化慢,结果就会造成各部分之间的不平衡、差距、错位,由此造成社会问题。该理论认为,一般说来,总是"物质文化”先于“非物质文化”发生变迁,物质文化的变迁速度快于非物质文化,两者不同步,于是就产生差距。8.文化的区分P69-71①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②主文化与亚文化③主文化与反文化④评比性

社会分层

社会分层

三、社会分层标准 第一,根据生产资料的占有或剥削与被剥削划分社 会阶层。 第二,按照收入划分社会分层群体。 第三,按照市场地位划分阶层。 第四,根据职业划分社会阶层。 第五,根据政治权力划分阶层。 第六,按照文化资源划分阶层。 第七,依据社会资源(社会关系)划分阶层。 第八,因社会声望资源不同而形成的分层群体。 第九,民权资源的分配。 第十,人力资源或人力资本的分配。
第七章 社会分层
• 第一节 社会分层概述 • 第二节 社会分层理论 • 第三节 中国社会分层结构及其变动
第一节 社会分层概述
• 一、社会分化 • 二、社会分层 • 三、社会分层标准
一、社会分化
1、社会分化的概念 • 在社会学中,分化是指事物从同质性向异质性的变化过程。从社会结构的角 度来讲,社会分化是指原来承担多种功能的某一社会单位变为承担单一功能 的多个单位,以及诸社会单位由地为相同变为地位相异的现象。在这里所谓 社会单位既指社会个体、社会群体,也指社会机构。 2、社会分化的特征 • (1)功能专门化:指原来的社会单位可以同时承担多种不同的功能,后来变为由 不同单位、不同部门分别承担某种功能。(2)地位多样化:指原来的社会结构中 地位相同或者相近的单位变得越来越不同。 3、社会分化的类型 • (1)水平分化和垂直分化.从社会结构角度进行划分,社会分化有水平分化和 垂直分化之分.水平分化是指社会成员之间所产生的,在经济、政治和社会地 位方面并非不平等的分化,这种分化只是职能上差别。垂直分化是指社会成 员之间所产生的,在经济、政治和社会地位方面具有等级意义的分化,这种 分化表现为社会不平等。它不仅仅是权力上的差异,而且包含经济、社会声 望等差异。社会学特别重视垂直分化,因为垂直分化常常蕴含社会张力。(2) 自然因素分化和社会因素分化.这是以分化基础为标准划分的,基于自然因素的 社会分化表现为人们对具有不同生物特征的人给予不同的价值评价,从而他 们也就具有了社会差别。这方面典型的例子是因为年龄和性别而产生的分化。 性别分化是基于性别而产生的社会分化,在多数情况下表为对女性性别的歧 视。年龄是另一个构建社会分化的基础,在传统社会老年人的地位较高,财 产占有权使老年人在社会上处于优势地位。

最新媒介社会学重点

最新媒介社会学重点

媒介社会学复习资料

一、社会学概述

1、社会学的产生标志:法国、奥古斯都·孔德、1838年10月出版的《实证哲学教程》第四卷。其贡献:提出社会物理学(社会学),提出实证研究方法。

二、社会分层

1、社会分层:指社会成员在社会生活中,由于获取社会资源的机会和能力不同,在社会地位上呈现出高低有序的不同等级、不同层次的现象和过程。

2、影响社会分层的最主要因素:社会资源(稀缺性、有用性)

影响社会分层的根本原因:社会分工、社会制度

3、社会地位:人们在社会关系中的位置及围绕此位置所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4、马克思主义社会分层理论

(1)阶级分层反映了阶级社会里社会分层的本质特征;

(2)社会分层并不都是阶级分层,不能把社会分层等同于阶级划分;

(3)社会分层是一种历史现象;(4)社会分层必然导致社会冲突;

(5)消除社会分层的根本途径在于社会制度的变革与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达。

5、马克斯·韦伯的“三位一体”分层理论,韦伯是西方分层研究的开拓者

该理论认为,在研究社会不平等时,既要考虑经济因素,也要考虑政治和社会因素。主张从收入、权力、声望三个角度综合考察一个社会的分层和不平等问题。

6、社会分层的方法:客观法&主观法

客观法:一种应用直接测量的客观标准对人们的社会地位进行层次划分的方法常用标准:收入、职业、受教育程度、权力

7、社会分层的社会作用:功能学派“戴维斯—穆尔”理论

①在社会中,总有一些位置比其它位置更为重要,这些重要职位需要有专门技能的人来填充。

②在社会中,只有一部分人具备填充重要职位的天赋。而将天赋转换为才能,人们需要接受训练,为此做出牺牲。

《社会分层》PPT课件

《社会分层》PPT课件
12
3.社会分层的后果
(1)社会分层对社会成员的影响:
第一,是生活水平上的明显差异 第二,生活方式上的明显差异 第三,制度化的活动方式不同 第四,价值、观念和态度的不同
非洲贫民窟基贝拉
13
(2)社会分层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社会的现实格局,刺激着下层社会成员采取各种努力向上 流动,争取有利于自己的社会资源配置,这必然要求社会 创造社会流动的机会,并使这些机会能公平分配,但既存 的社会分层结构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流动机会的封闭。
个体工商户阶层比例为42该阶层是指拥有少量私人资本包括不动产并投入生产流通服务业的经营活动和金融债权市场而且以此为生的人员如小业主或个体工商户有足够的资本雇佣少数他人劳动但自己也直接参与劳动和生产经营的人自我雇佣者或个体劳动者有足够资本可以自己开业经营但不雇佣其他劳动者以及小股民小股东出租少量房屋者等
A、若封闭性程度较低,大部分社会成员能够通过社会流动获 得一定的成功,社会分层就会激励社会成员努力学习和工作, 不断竞争,争取较好的社会地位,形成强大的动力机制,有力 的推动社会的发展。 B、若封闭性程度较高,较低阶层的社会成员不能通过社会流 动改变自己的低地位状况,就会对社会产生不满的情绪,基于 共同的利益诉求,产生群体意识,进而引发一些反社会行为。
16
(三)种姓制度
种姓制度是一些国家所采取的封闭性的社 会分层制度,它以血统、血缘为标准,将 社会成员划分为不同群体或社会集团的社 会等级。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11-16章)【圣才出品】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11-16章)【圣才出品】

第十一章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11.1 复习笔记

一、社会分层的相关概念

社会分层指的是依据一定的具有社会意义的属性,一个社会的成员被区分为高低有序的不同等级、层次的过程与现象。社会分层体现着社会不平等。

1.社会地位及其差别

(1)自然差异与社会差别

①自然差别。指根据某种自然属性将社会成员划分为不同类别,各类别成员在生理或遗传机制方面存在的各种差异。

②社会差别。指根据某种社会属性划分的各类社会成员在社会境况方面的差异。社会差别是影响人们态度行为、制约人们之间互动关系的重要因素。

(2)社会地位

社会地位,指社会关系空间中的相对位置以及围绕这一位置所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①社会地位的类型

a.正式社会地位。指那些长期存在并同其他相关地位发生稳定的制度化关系的位置或属性。

b.非正式社会地位。指那些偶然的或临时性的、同其他相关地位之间处于易变的、非制度化关系的位置或属性。

②个人社会地位的多重性

a.场合(外显)地位的多重性

在不同交往场合,个人可以根据交往时空、对象及情境界定的不同而变换地位。

b.素质(潜在)地位的多重性

个人在同一个交往场合,各种构成其内在素质的社会属性同时对交往过程发生影响,个人的素质地位取决于他的独特生活经历造成的内在潜能的发展程度,因此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成员的个性日趋丰富和多样化,内在素质的差异性也越来越大。

2.社会分化及其类型

(1)社会分化的含义

指社会系统的结构中原来承担多种功能的某一社会地位发展为承担单一功能的多种不同社会地位的过程。

(2)社会分化的特征

功能专一化和地位多样化,后者直接反映了社会发展过程中社会地位差别的扩大趋势。

《社会学概论》期末复习资料(第六章阶级和阶层与社会流动)

《社会学概论》期末复习资料(第六章阶级和阶层与社会流动)

《社会学概论》期末复习资料(第六章阶级和阶层与社会流动)

第六章阶级、阶层与社会流动

第一节阶级与阶层

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它们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列宁)

阶层就是由经济地位或社会特征相似的人所构成的社会群体。包括阶级内的分层和阶级外部的分层

一、马克思的阶级思想

马克思认为: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生产关系是最具决定意义的社会关系。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决定了人们的基本社会地位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根据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分为两大阶级:

资产阶级:占有生产资料并雇佣劳动力

无产阶级:不占有生产资料,靠出卖劳动力为生

马克思对阶级的分析:

阶级关系的实质是“剥削“,资本家无偿占有了生产剩余价值

以“剥削“为核心,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形成了利益对抗关系,阶级斗争成为推动社会变迁的根本动力

阶级作为一个历史现象,最终会随着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而走向消亡。阶级的消亡意味着社会不平等的消灭

二、对西方社会分层理论的评析

韦伯的多元分层理论

韦伯认为,财产所有权对于成员阶级位置有重要意义,但市场交换领域的权力关系才是阶级关系的决定因素

韦伯认为,阶级,主要是指因在商品和劳动力市场中获取经济利益(占有财物与获得收入)的不同而享有不同生活机会的群体。(阶级状况归根结底取决于市场状况)

阶级行动,本质上是一种经济行动,是旨在获得市场中的商品和服务的行动

拓展:韦伯财富-声望-权利三位一体的分层模式

韦伯的分层理论既强调经济因素,同时也强调政治和社会因素。它主张从财富、权力、声望3个角度综合考察一个社会的分层和不平等问题

社会分层考点

社会分层考点

社会分层考点

一、名词解释

1.【社会分层】(P1):指社会成员、社会群体因社会资源占有不同而产生的层化或差异现象,尤其是指建立在法律、法规基础上的制度化的社会差异体系。

2.【社会结构】(P5):指社会各要素或各部分相互之间的一种比较稳定的关系模式或互动模式。

3.【地位相悖】(P19):声位地位与经济地位常常不一致,比如声望地位很高的人财产地位却可能比较低,对于这种不一致的情况,社会学称之为“地位相悖”。

4.【先赋地位】(P21):指一个人与生俱来的、不经过后天努力就获得的地位。

【自获地位】(P21):指不是先天具有的,而是通过后天努力而获得的地位。(此题是2选1的考,所以归结为一点)

5.【阶级关系结构化】(P98):吉登斯认为社会上存在的三种市场能力可产生相应的三个基本阶级,在转化过程中有一些因素发挥作用,这个过程称之为阶级关系结构化。

6.【社会屏蔽】(P110):各个社会集团都试图将获得资源的机会和可能性归属到具有某种资格的小圈子里,社会屏蔽就是为此设定的这样一套资格的程序。

社会排他(P110)本质上它是一个社会集团采用合法手段牺牲另一个社会集团的利益,从而维护自身的利益。

7.【文化缓冲带】(P116):在中产阶级与工人阶级之间存在着的由大量低层白领构成的社会流动缓冲区。

8.【晕轮效应】(P175)除供应与需求外,有时候一些象征意义或假象也会影响社会地位和报酬。

9.【精英配置】(P303)指社会中不同类型精英群体的比例关系。

10.【社会距离】(P18)是反映社会关系亲密程度和等级的指示,可以用来区分社会阶级。

社会学 第八章 社会分层(social stratification)

社会学 第八章 社会分层(social stratification)

(二)稳定性的不平等与暂时性的不平等

(三)社会不平等的绝对性与相对性


社会不平等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社会不平等现象伴随人类,但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又各有不同。 总体而言,平等是相对的,不平等是绝对的。
第二节 社会分层理论
一、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 阶级分析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种基本方法,阶级理论是 历史唯物主义中的重要理论之一。 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的基本内容: 1.阶级的含义。阶级首先是一个经济范畴。 2.阶级产生的条件(剩余产品和生产资料私有制) 3.阶级的内部关系和发展 (自在阶级和自为阶级) 4.私有制社会的阶级结构和阶级斗争。 5.阶级的历史发展趋势 阶级是一个历史范畴。 6.阶层分析是阶级分析的具体化


1.自然差别
自然差别是根据自然属性(生理属性或生物属性)将社会成员分为不 同的类别,不同类别的成员在生理或遗传机制方面存在着各种差异。 如性别、民族、肤色和容貌的差别。


2.社会差别
社会差别是根据社会属性划分的各类社会成员在社会境况方面的差异, 如职业差别、收入差别、教育差别、职务差别。社会差别是影响社会 成员的思想态度和社会行为的重要变量。
职业 总统内阁成员 众议院议员 最高法院法官 内科医生 科学家 大学教授 牙科医生 社会学家
等级分 88.9 88.5 84.5 81.5 80.8 78.3 73.5 67.7

社会分层与流动复习资料

社会分层与流动复习资料

1.填空(6*2分)

2.名词解释(4*4分)

3.简答(4*7分)

4.论述(4*11分)

一、社会分层概念:指的是依据一定具有社会意义的属性,一个社会的成员被区分为高低有序的不同等级、层次的过程和现象。实质是社会不平等,各种相对奇缺的有价值的社会资源以及获取这些资源的机会在不同人群中分配方式的差异

体现着社会不平等,对社会运行产生重大影响。

二、社会分层的三种方法:

(1)主观法:又称自我评分法。调查人员将整个社会体系分为若干层次,请人们根据某项标准,自己对自己进行归类,指出自己在社会分层体系中处于那一层。

(2)声誉法:调查员从一个社区中选出一些熟悉该社区情况的人作为评判员,让他们按照事先规定的高低层次给本社区成员分层归类。

(3)客观法:应用可以直接测量的客观指标对人们进行层次的划分。除了上述三种基本分层方法外,社会分层实证研究使用的具体方法还有五等分法:基尼系数法:恩格尔系数法:不平等指数法:库兹涅茨比率法:社会经济地位测量

三、社会分层的特征:(1)社会分层是社会的特征,并非纯粹个人的差异。

(2)社会分层是普遍的,也是多样性的。

(3)社会分层会在代际间持续传承。

(4)社会分层是由信仰体系来支持的。

四、社会分层的功能:应该辩证地看等社会分层的作用,既要看到社会分层的积极作用,也要看到它的消极作用。

从积极作用来看:(1)由于社会分层现象的存在,使社会在生产力水平不能满足全体成员需要的情况下,能够保证一批社会精英把全部精力投入到社会创造性活动中去,从而有力地推动着社会进步。(2)由于社会分层和社会差别的存在,形成了一种社会所必须的竞争机制,激励着人们去奋斗,去竞争,争取向上流动动,取得较好的社会地位,从而导致社会形成了一种强大的动力机制,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社会学分章复习题

社会学分章复习题

第一章社会学学科概述

1.社会学观察问题的独特之处是什么?(社会学这门学科的特点)

2.社会学的含义

第二章社会学的发展

1.简要分析社会学产生的背景。

2.西方古典社会学时期的代表人物有哪些?

3.古典社会学理论有哪三种主要的研究传统?其主要的理论分析视角分别是什么?

4.西方社会学的发展经历了哪三个时期?它们各自有何特点?

5. 比较埃米尔·涂尔干和马克斯·韦伯社会学思想的差别。

6.涂尔干所着《自杀论》被许多社会学家誉为社会学圣经。

7.马克思把人类社会分为哪几个历史阶段?

8.简述现代社会学的主要理论范式及其基本观点。

(1)结构功能论:社会系统是由许多相互依存的部分所组成的;这些组成部分在功能上共同发挥作用,致使社会系统处于一种均衡状态;如果一部分出现功能失调,必然会影响到其他部分以至社会整体结构;社会具有自恢复能力,能通过自我调节恢复社会结构的平衡;社会结构的协调与平衡是是社会良性运行的前提。结构功能主义的主要代表是帕森斯和默顿。

(2)社会冲突理论(简述社会冲突理论的主要观点):社会冲突理论

是作为对结构功能理论的对立面而提出来的。认为:社会冲突是社会本身的产物,是社会生活的普遍现象;引起冲突的原因是社会的不平等(特别是财富、权力分配的不平等),是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理想与现实的不相符合;社会冲突既是社会的破坏因素,又是社会变迁的促进因素;社会应当建立“安全阀机制”以控制社会冲突的危机发生。

(3)社会互动论:主要是继承和发展了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和哲学家乔治·米德的“互动论”思想以及欧洲早期社会学者(如齐美尔、涂尔干、韦伯)的有关互动思想而形成的具有美国特色的理论流派。社会互动论认为,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借助姿态、语言等符号相互交往,彼此沟通与互动,从而形成社会行为、社会关系、社会组织以至社会本身。其理论特色是侧重社会微观行动的研究,其重要代表任务有布鲁默、库恩、戈夫曼等。

社会学理论(含社会学概论)配套题库-社会学概论-第十章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圣才出品】

社会学理论(含社会学概论)配套题库-社会学概论-第十章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圣才出品】

第一篇 社会学概论

第十章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一、名词解释

1.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相关试题:

(1)社会分层(河北大学2018年研;山东大学2017年研;宁夏大学2017年研;浙江工商大学2017年研)

(2)社会流动(吉林大学2017年研;安徽师范大学2017年研;沈阳师范大学2014年研)

答:社会学所说的社会分层指的是依据一定具有社会意义的属性,一个社会的成员被区分为高低有序的不同等级、层次的过程和现象。社会分层体现着社会不平等。社会分层的方法主要有:主观法、客观法和声望法。社会流动是指一个社会成员或社会群体从一个社会阶级或阶层转到另一个社会阶级或阶层,从一种社会地位向另一种社会地位,从一种职业向另一种职业的转变的过程。它是社会结构自我调节的机制之一。广义的社会流动就是个人社会地位结构的改变;狭义的社会流动常常指人的职业地位的改变。由于社会关系空间与地理空间具有密切的联系,因此,一般把人们在地理空间的流动也归于社会流动。

2.社会分化

相关试题:社会分化及其后果(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年研)

答:社会分化是指社会系统的结构中原来承担多种功能的某一社会地位发展为承担单一功能的多种不同社会地位的过程。社会分化具有两个重要特征:功能专一化和地位多样

角度考察社会结构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的。社会分化的类型大体上可分为水平分化与垂直分化。社会分化产生的后果有:①有助于提高社会的整体功效;②社会分化对整个社会系统的协调提出了更高要求,加大了社会整合的难度。

3.阶层

答:在阶级社会中不但存在着社会阶级,在阶级内部也存在着更小的层次。在非阶级社会中也存在着基于各种标准的、处于不同等级的社会集团。社会学把由于经济、政治、社会等多种原因而形成的,在社会的层次结构中处于不同地位的社会群体称为社会阶层。例如我们提到的管理者阶层、知识分子阶层和私营企业家阶层等。在讨论社会阶层(社会阶级)问题时有两种观点:①它是对社会群体的等级层次的反映,是一种不平等关系;②在一定条件下,它反映了剥削和压迫的关系。

社会学社会分层

社会学社会分层

社会学社会分层

社会分层是社会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用来描述社会中不同群体之

间的等级和地位差异。社会分层通常基于个人或群体在社会中的资源、权力和地位的不平等分配。本文将探讨社会分层的定义、类型以及其

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一、社会分层的定义

社会分层指的是社会中不同的群体在资源的分配、权力的掌握和地

位的差异等方面产生的等级和层次现象。这种分层是由社会的经济、

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的结构差异造成的。社会分层不仅仅是一个个人的

问题,而是涉及到整个社会的组织和运作。

二、社会分层的类型

社会学家通常将社会分层划分为多个不同的类型。以下是其中几种

常见的社会分层类型:

1. 阶级分层:阶级是指在社会中根据经济地位和财富划分的群体。

传统上,社会阶级主要分为上层阶级、中层阶级和下层阶级。这种分

层基于个人的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

2. 种族和族群分层:种族和族群分层基于个人的种族或族群身份来

划分。这种分层是社会中种族和族群之间的不平等现象。

3. 教育分层:教育分层是基于个人的教育程度和学历来划分的。在

许多社会中,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人通常享有更高的地位和更多的机会。

4. 职业分层:职业分层是根据个人从事的职业或工作来划分的。不

同的职业拥有不同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

5. 性别分层:性别分层是基于个人的性别来划分的。在一些社会中,男性和女性的地位和机会存在明显差异。

三、社会分层的影响

社会分层对个人和社会都有重要的影响。以下是一些社会分层的影

响方面:

1. 机会和资源不平等:社会分层导致不同群体之间的机会和资源不

平等。拥有更高地位和社会资本的人更容易获得更多的机会和资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分层复习资料

1、社会结构:广义的社会结构,是指社会各个基本活动领域,包括政治领域、经济领域、

文化领域和领域之间相互联系的一般状态,是对整体的社会体系的基本特征和本质属性的静态概括,是相对于和社会过程而言的。狭义的社会结构指由社会分化产生的各主要的社会地位群体之间相互联系的基本状态。

2、阶级:社会阶级和社会阶层是分层研究的基本范畴,它们一般是指社会垂直分化

产生的各个社会地位层次以及分处于这些地位层次上的人群。

3、基尼系数:是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根据劳伦茨曲线所定义的判断收入分配

公平程度的指标。是比例数值,在0和1之间,是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任何一个国家或群体的基尼系数都会是大于0而小于1,数值越是接近1则表明贫富差距越大。

4、五等份法:此方法是按早人均收入的高低将人口分为五等份,然后,测量各1/5的人口

层在总收入中所占的比例。最平均的分配时,每1/5的人口占有1/5的总收入。当然,实际上人口比例与占有的收入比例之间总会有差距,由此反映出贫富差距的状况。

5、社会底层群体:就是无论在经济地位上还是在政治地位上,都处于最低下的阶层。

6、社会流动:指的是人们在社会关系空间中从一个地位向另一个地位的移动。由于社会关

系空间与地理空间具有密切关系,因此,一般把人们在地理空间的流动也归于社会流动。

7、社会分层:是指依据一定具有社会意义的属性,一个社会的成员被区分为高低有序的不

同等级、层次的过程与现象。社会分层是社会结构结构分析的核心内容。

8、利益群体:所谓利益群体,核心问题说的是“在物质利益上地位相近的人所构成的群体”

或者说“在经济利益上地位相近的人所构成的群体”。

9、身份地位:指的是靠某种先赋方式或某种特权所获得在社会关系空间中的相对位置及

其围绕这一位置所形成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10、精英:指那些具有特殊才能、在某一方面或某一领域具有杰出能力的社会成员。

11、对社会群体阶级划分的作用(社会分层的功能)

1)阶层的划分对当代社会结构有一定的解析力;

2)阶层划分可以反映出社会经济不平等的综合布局;

3)阶层划分对群体及个体的态度和行为差异具有一定的解释力;

4)社会分层会产生群体意识。

12、中产阶级的社会功能

庞大的社会中间层是社会稳定的保障。在任何社会中,中产杰出都是维系社会稳定的最重要的社会力量。中产阶级是介于社会高层与底层之间的缓冲层,当它成为社会主

体是,社会高层与底层之间的冲突就会受到阻止,社会矛盾就会大大缓和。中产阶层在社会上代表温和的、保守的意识形态,当这种意识形态占据主导地位是,冲突观念就很难有市场。所以,中产阶层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

13、二战后中产阶级的数量迅速扩大的原因

首先是产业结构变迁的条件。当产业结构从以工业制造业为主转向以第三产业为主时,信息产业、银行、金融保险、通讯、教育、保健、公用事业等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而这些新兴产业中需要大量的专业和管理人员,导致了一个专业技术与管理群体的出现。

第二是职业结构变迁的条件。由于产业结构变迁、资本所有权和管理权的分离不断扩大、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中的作用日益显著、机器的广泛应用导致体力劳动工作量大量减少等因素合在一起导致了全社会白领阶层的急剧增加,而蓝领人员的比例相对下降。

第三是收入分配的调整。随着资本的社会化,资本收入为更多的阶层所享有。在“福利国家”政策引导下,社会保障制度上的改进促使直奔主义社会中出现一个庞大的中等收入层。

第四是教育的发展。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都经历了一个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熬大众教育的转变。教育的发展为白领阶层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14、农民工群体的特征

1)以青壮年为主,男性为主,文化程度相对农业劳动者较高。

2)以自发外出为主,来源去向相对集中。

3)以村、社区出租房和企业职工宿舍居住为主。农民工的居住一般分为三类:在建筑工地干活的以住工棚为主,在规模较大的企业上班的以住企业职工宿舍为主,在中小企业、服务行业、娱乐行业等上班的,以在村、社区租房居住为主。

4)职业变动较大,流动较为频繁。一方面。现代劳动用工制度比较灵活,大量的用工单位招聘临时工比较多。另一方面,有些农民工因为没有专长,找不到稳定的工作,只能临时打短工;有的为了获得更高的报酬和发展空间,也经常变换工作单位,使得农民工群体的流动性较大,就业、择业的不稳定性比较明显,不少农民工一年换几个工作单位。

5)劳动报酬低,劳动保障差,社会地位低。农民工干的是城市社会中最苦、最累、最脏、最险的工作,但是跟城镇职工相比,明显“同工不同时、同工不同酬、同工不同权”。

6)价值观念多元,追求政治进步、希望加入党组织的较少。绝大部分农民工是抱着打工赚钱、开眼界、见世面的想法来到城市,经济趋利性比较强,思想比较活跃。大多希望通过自身努力改善本人或家庭经济状况,甚至成为有户口、有住房、有固定工作的“城里人”。农民工群体中追求政治进步的较少。

7)农民工党员的年龄和文化结构均高于农民工群体,党的力量在农民工群体中较为薄弱。

15、我国农民工群体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1)历史因素:工业化战略的影响、“文革”的因素、非均衡发展战略因素

2)地理环境因素:区位因素、自然条件因素

农民工现象的产生:我国农民工现象的产生主要根源于农村人多地少和农业收益低。

农民工是城乡二元结构导致的推拉效应和传统户籍制度严重冲撞的客观结果长期以来,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尤其是1959年建立的户籍制度,把中国公民分成两个相对独立的集团,劳动要素在城乡之间的流动存在着制度上的屏障,它把农村居民屏蔽在分享城市的社会资源之外。而伴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大量剩余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人多地少的现实,产生了大量过剩的―零值劳动力‖。一方面,他们急需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