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蔺

合集下载

古代礼仪的小故事

古代礼仪的小故事

古代礼仪的小故事导读:古人礼仪故事:廉蔺交欢蔺相如是春秋战国时期赵国的大臣,他很有见识和才能。

在“完璧归赵”、“渑池相会”两次外交斗争中,捍卫了赵国的尊严,地位在名将廉颇之上。

这使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为赵国立下了赫赫战功。

蔺相如不过是凭一张嘴巴,说说而已,有什么了不起,反而爬到我的头上。

一定要侮辱他一番。

”蔺相如听说后,尽量不跟廉颇会面,每次出门,避开廉颇,有时甚至装病不去上朝。

有一次蔺相如外出,远远看见廉颇的车马迎面而来,连忙叫车夫绕小路而行。

蔺相如手下的人对他这样卑躬让步的作法感到委屈,纷纷要求告辞还乡。

蔺相如执意挽留,并耐心地向他们解释说:“诸位认为廉将军和秦王相比,哪个厉害?”众人都说:“当然廉将军不及秦王了。

”蔺相如说:“对啦,天下的诸候个个都怕秦王,可是为了赵国,我敢在秦国的朝廷上斥责他,怎么会见到廉将军倒反而害怕了呢?你们的心情我是理解的,可是,你们想过没有,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攻打赵国,就是因为赵国有我和廉将军两人的缘故。

如果两虎相斗,势必两败俱伤。

我不计个人恩怨,处处让着廉将军,是从国家的利益着想啊。

”听了这番话,大家都消了气,打消了告辞还乡的念头,反而更加尊敬蔺相如了。

后来,有人把蔺相如的话告诉了廉颇,廉颇大受感动,惭愧万分,觉得自己心胸竟然如此狭窄,实在对不起蔺相如,决心当面请罪。

一天,他脱下战袍,赤身背着荆条,来到蔺相如的府第,“扑”地跪在地上,老泪纵横,泣不成声地对蔺相如说:“我是一鄙陋的粗人,见识浅薄,气量短小,没想到您对我竟这么宽容大量,我实在无脸见您,请您用力责打我吧!就是把我打死了,也心甘情愿。

”蔺相如见到这情景,急忙扶起廉颇,两人紧抱在一起。

从此两人消除了隔阂,加强了团结,同心协力,保卫赵国,强大的秦国更加不敢轻易地侵犯赵国了。

礼仪的故事:程门立雪杨时(1053—1135)是北宋时一位很有才华的才子,南剑州将乐人(今属福建)。

02—《廉颇与蔺相如》人物分析

02—《廉颇与蔺相如》人物分析


智 勇
璧 归 赵



蔺 相

完 璧 归 赵
相 如 之 智
1、面对秦以城易璧的要求,蔺相如提出“不可不 许”“宁许以负秦曲”的看法,可见他有独特的见解 2、当相如看出秦王无意偿城时,便以“璧有瑕, 请指示王”为借口,机智地取回和氏璧 3、提出秦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的要求 以拖延时间,派人将玉送回赵国。 这些表现蔺相如的足智多谋。
小结:本文通过典型事件、在矛盾冲突中、典型 性的细节描写,个性化的语言,多处对比衬托, 巧妙的侧面描写来烘托,使人物性格鲜明,血肉 丰满,栩栩如生,令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总之,《史记》不但在史传发展史上,就是在中国文学史上, 都堪称“是一部波澜壮阔,包罗万象、雄伟无比的史诗”。 (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史记》中一系列血肉丰满的 人物形象,是与司马迁在人物形象塑造所创造的独具匠心艺术 手法分不开的。认真总结《史记》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手法, 继承这份珍贵的遗产,对我们是大有补益的。司马迁的历史观、 勇于探索真理的精神和娴熟的写作技巧,永远值得我们景仰和 学习。
二、归纳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
(一)通过典型事件刻画人物,使人物形象具体可感 (二)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使人物形象丰满完美 (三)极具典型性的细节描写,使人物形象生动逼真 (四)富有个性化的语言表达,使人物形象个性鲜明 (五)多处对比衬托巧妙运用,使人物形象鲜明突出 (六)巧妙的侧面描写来烘托,使人物形象有力凸显
渑池之会之矛盾:秦赵“侮辱和反侮辱” 蔺相如的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智与勇,进一步得到 表现。
在秦赵矛盾渐趋缓和之后,内部矛盾又激化起来。出身舍人的 蔺相如新建奇功,位在良将廉颇之右,引起新冲突。矛盾的引 起,在于廉颇的争名位;矛盾的展开,是廉颇宣言见相如“必 辱之”;矛盾的激化,是相如的舍人皆请辞去。矛盾的解决, 是蔺相如一再忍让,特别是“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一语,廉 颇幡然醒悟,负荆请罪,矛盾解决。

《廉颇蔺相如列传》鉴赏

《廉颇蔺相如列传》鉴赏

《廉颇蔺相如列传》鉴赏《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热情赞颂了廉颇、蔺相如两人的品德与才干,突出了他们身系赵国安危的历史作用,颂扬了爱国主义精神。

传文着重刻画了蔺相如大智大勇的爱国主义者的英雄形象。

“完璧归赵”写其勇,“渑池之会”写其智,“将相和”写其德。

前两者姑且不论,就说“将相和”部分就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下面我们就从四个方面加以赏析。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的第一个艺术特色是选材典型。

一个人一生中所做的事情很多,可是写人物传记时,必须对这些传记的素材进行加工、提炼,选择最能表现人物主要性格特征的典型事件来写。

这些典型事件,往往是历史人物一生的关键所在。

写好这些关键之处,不仅可以表现出历史人物一生的主要功罪,而且可以显示历史发展的进程及其特点。

在共同抵御外侮取得成功之后,将相之间出现了不和谐因素。

廉颇为争个人名位,竟然意气用事,口出恶言,既炫耀自己战功,又鄙视相如出身卑贱。

按照常理相如理当针锋相对,可他没有这样做,而是退避三舍,避免与之争锋,可谓顾全大局,忍辱负重。

面对门客的愤愤不平,相如道出了“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内心苦衷,从而赢得了门客的谅解。

最终廉颇幡然悔悟,立即肉袒负荆,向相如请罪,二人重新言归于好。

这个故事既写出相如顾全大局,忍辱负重的情怀,又写出了廉颇知错即改的品质。

二人之所以成为“刎颈之交”,是因为他们二人都有先公后私的思想。

也正是将相团结,强秦才不敢轻举妄动,从而延续了赵国和平安定的局面。

应当说这个故事的选材是相当典型的。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的第二个艺术特色是反衬手法的运用。

运用反衬手法,可使主要人物相得益彰,形象显得更加鲜明突出。

该文的主要人物是蔺相如,但也还写了其他一些人。

“负荆请罪”这个故事,作者以廉颇的居功自傲、心胸褊狭,反衬出蔺相如的豁达大度,顾全大局。

廉颇炫耀自己“有攻城野战之大功”,鄙视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蔺相如在与舍人的对话中则说:“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廉颇蔺相如的典故

廉颇蔺相如的典故

廉颇蔺相如的典故
《史记·廉蔺相如列传》:“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战国时期,赵国官员蔺相如命应县,赵王派他带着稀世珍宝和彩石去秦国。

凭着智慧和勇气,他完好无损地回到了赵国,得到了赵王的赏识,成了一名医生。

后来秦王提出要在渑池见赵王,想逼赵王屈服。

将军蔺相如、廉颇力劝赵王出席,设下妙计。

廉颇以勇猛和良好的战斗技巧向秦王施压。

蔺相如用他的金口玉言和忠诚救了赵王,使他免受屈辱,安全地回到了赵国。

为了表彰蔺相如,赵封他为高级秘书,比廉颇将军的官职还高。

这个廉颇不高兴。

他自以为骁勇善战,为赵国效力,是第一功臣,而蔺相如,只有一张嘴,其实排名在自己之上。

廉颇很不服气,决心羞辱他。

蔺相如听到这个消息,便处处回避与廉颇见面。

到了上朝的日子,就称病不出。

有一次,蔺相如有事出门遇到廉颇。

廉颇就命令手下用各种办法堵住蔺相如的路,最后蔺相如只好命令回府。

廉颇就更得意了,到处宣扬这件事。

蔺相如的门客们听说了,纷纷提出要回家,蔺相如问为什么,他们说:“我们为您做事,是因为敬仰您是个真正崇高的君子,可现在您居然对狂妄的廉颇忍气吞声,我们可受不了?” 蔺相如听了,哈哈一笑,问道:“你们说是秦王厉害还是廉颇将军厉害?我连秦王都不怕,又怎么怕廉颇呢?秦国现在不敢来侵犯,只是慑于我和廉将军一文一武保护着赵国,作为赵王的左膀右臂,我又怎能因私人的小小恩怨而不顾国家的江山社稷呢?”廉颇听说后,非常惭愧,便袒胸露背背着荆条向蔺相如请罪。

从此,他们成了患难与共的好朋友,齐新为国效力。

廉蔺总结

廉蔺总结

2. 叙事有波澜,曲折抑扬 如完璧归赵,秦求赵璧又不予之城,秦强 而赵弱,矛盾陡起,蔺相如分析了形势,并入 秦请完璧归赵,情节已趋缓和。秦廷受欺,相 如睨柱,又紧张,秦王答应相如的要求,又趋 缓和,相如欺秦王,几被处死,情节紧张,秦 王终于毕礼而归之,不再索璧,又趋缓和,相 如因功拜上大夫。秦因璧事攻赵,又紧张,为 好会,引出渑池会,归国拜上卿,廉颇与之争 位的,又矛盾。
1.完璧归赵 2.渑池相会 3.廉蔺交欢(负荆请罪)
三、写 作 特点
从历史著作看,本文突出表现了士阶层的两 个杰出人物在特定的历史时代所起的重要的历史 作用,而且显示出作为个体的士,怎样在时代中 把握机遇,实现自我的价值。 作为文学作品的传记文学,它又有极高的文 学价值。 1. 三个故事有独立性却又环环紧扣,相互关联。 故事以秦赵--蔺廉这一双重矛盾冲突贯穿, 以前者为主,后者为次;前两个事例是俩人矛 盾的发生发展,后一事例是矛盾的解决,层层 推进,引人入胜,形成一整体。
司马迁
一、总结廉颇与蔺相如主要性格特点
本文通过对比体现人物性格: 完璧归赵 缪贤 ——蔺
介绍
渑池之会 秦王、群臣——蔺
斗争
将相交欢 廉 ——蔺
冲突
有智谋
大智大勇
国家为重
1.蔺相如:大智大勇、不畏强暴、胸怀坦荡、热爱祖 国;
2.廉 过。
颇:目光长远、有勇有谋、以国为重、勇于改
二、结 构 概 要
本文写了三个故事,以蔺相如为主, 以廉颇为宾,三件事都是突出蔺相如 的性格。
3. 选材的精当 本文以三件典型的事, 把个人和国家双重的矛盾、利益纠结在一 起,突出了廉蔺的崇高品质和性格特征, 且又以细节描写予以声色之,就使得人物 在这三件事中栩栩如生,恰当充分地表达 了作者的主旨。同时,全文也显得十分集 中。

《廉颇蔺相如列传》

《廉颇蔺相如列传》

友’,以此知之,故欲往。
译文:①凭什么知道他? ②您凭什么了解燕王? ③我曾经跟从大王和燕王在边境上会面。
宠幸
被动句,“于” 是被动的标志
相如谓臣曰:‘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
燕王欲结于君。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
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
罪,则幸得脱矣。’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臣
尝有坚明约束者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
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名词作状语,
从小路
译文:相如来到后,对秦王说:“秦国自从穆公以
来的二十多位君主,不曾有一个是坚守约定的。我
实在是怕被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国,所以派人带着
璧回去,从小路已经到达赵国了。
第十七自然段
结束以后
因为
授予官职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
3.文体知识
《史记》简介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起传
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
分10表,8书,12本纪,30世家,70列传,共130篇,
52多万字。
史记是“前四史”之首。最初称
为《太史公》,或《太史公记》、
《太史记》。鲁迅先生赞其为“史家
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侥幸
把上身袒 幸好 露出来
“质”杀人 时作垫用的 砧板
第五自然段
介词,用
请求 交换
通“否”
①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
译文:秦王请求用十五座城换我的和氏璧,能不能
给他?
均,权衡、比较。
之,这
理亏
②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

《廉颇蔺相如列传》

《廉颇蔺相如列传》

赵惠文王
不嫌蔺相如舍人出身而派其奉璧出使秦国的 角度:英雄莫问出处,任人唯贤也。不拘一 格用人才。(论据材料:赵王是值得我们赞 赏的,他在人才的使用上不拘一格,并没有 因为蔺相如出身卑贱而弃之不用,相反委以 重任,体现了一代君王的用人之明。) 宽容才能赢得下属的忠心。论据材料:赵 王是大度的,他有容人之量,即使属下讲出 要叛逃这样重女的事情,他也原谅了,正因 为他对属下的宽容,属下才会对他吐露真情。
话题举隅 爱国、忍让、宽容、诚信、表现与沉默、双 赢的智慧、和等 不辱使命,为国解忧,能为自己创造美好的人 生。 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顾全大局,是我们事业成功的一个法宝。 位卑未敢忘忧国。 智、勇,成功的双翼。 面子问题。论据材料:什么面子该争,国家的 面子,国家的尊严一定争,渑池会蔺相如针锋 相对,争得好;什么面子不该争,为了大局, 个人的面手可以不要,因此身为相国蔺相如对 廉颇一忍再忍,蔺相如是非分明。
是,作为 动词
一、简介廉颇蔺相如的身份和地位
廉 颇 者 , 赵 之 良 将 也
蔺 相 如 者 , 缪 贤 舍 人
文章开头与一般传记写 法相同,介绍了廉颇、蔺相 如的身份地位,为什么详略 各异?
对两个人物出身情况作必要交待。这是史传文的一般 特点。又为后文作了铺垫。 介绍廉颇,突出他的武功,突出他的“以勇气闻于诸 侯”。秦求赵璧,秦赵渑池会,秦国虽无礼,终不敢对赵 用强,其原因之一就有忌惮廉颇之勇。同时又为廉颇居功 自傲作了铺垫。 介绍蔺相如,则显出他出身低贱,为他的大智大勇的 精神,他的扶危爱国的品质作了反衬:出身低贱,但品格 崇高,才能出众。
介绍廉颇较详;介绍蔺相如极为简略。一个是 战功赫赫、地位显贵、天下闻名的良将,一个是 地位卑微、不为人知的小小食客。对比鲜明,为 下文两人矛盾的产生埋下伏笔。

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文、注释与翻译

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文、注释与翻译

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文、注释与翻译本篇为合传,以廉颇、蔺相如为主,并记述了赵奢父子及李牧的主要事迹。

廉颇与蔺相如的故事今天已是家喻户晓,并在特定的历史时期起过重要的教育作用,这不能不归功于司马迁的这篇传记。

蔺相如是太史公所景仰的历史人物之一,因而在这篇传记中对这位杰出人物大力表彰、热情歌颂。

一方面表彰他的大智大勇,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会”两个历史故事,有声有色地描绘了他面对强暴而无所畏惧的大无畏精神,也表现了他战胜强秦的威逼凌辱、维护赵国尊严的机智与果敢。

另一方面又表彰了蔺相如“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高尚品格。

在“廉蔺交欢”一段中生动地记述了蔺相如对蓄意羞辱他的廉颇保持了极大的克制与忍让,终于感动了廉颇,实现了将相和好,团结对敌。

此后的十几年中,秦国没敢大规模对赵用兵,这与蔺相如主动维护赵国内部的安定有密切的关系。

与此成为鲜明对照的是,赵惠文王之后的孝成王,中了秦国的反间计,罢免廉颇,任用赵括,造成长平之役的惨败,赵国元气大伤。

最后,赵王迁宠信谗臣郭开,捕杀名将李牧,加速了赵国的灭亡。

其中的历史教训是值得后人深思的。

廉颇是本篇的另一主要人物。

作为战国后期的名将之一,作者虽然也记述了一些有关他善于用兵的事迹,但都着墨不多。

而对他的“负荆请罪”却作了细致的描写,因为这正是这位战功赫赫的名将身上难能可贵的美德。

居功自傲,对相如不服,固然表现了他的狭隘,而一旦认识到错误,立即“肉袒负荆”前去谢罪,这比战场杀敌需要一种更大的勇气,因而为司马迁所敬佩。

经过作者的精心编撰,这段故事已成为流传千古的历史佳话,“负荆请罪”也成了后人常用的典故和成语。

赵奢、李牧虽不是主要人物,但作者也着力突出他们各自的特点。

如赵奢既善治赋又善治兵,李牧不求虚名,只重实绩,都给读者留下了鲜明印象。

尤其是赵括,经司马迁的记述之后,早已成为一个纸上谈兵的典型,后人常常引以为戒。

本篇的结构很有特色。

七十列传中合传占半数以上,多数合传实际上是以分为主,几个人物各自独立。

廉颇蔺相如列传

廉颇蔺相如列传
蔺相如拿着那和氏璧,斜视着柱子,想要 拿它去撞击在柱子上。秦王怕他撞碎和氏璧, 就婉言道歉,坚决请求(他不要把和氏璧撞 碎),并召唤负责的官吏察看(通‚按)地图, 指点着说要把从这里到那里的十五座城划归 赵国。 蔺相如估计秦王只不过以欺诈的手段假 装把城划给赵国,实际不能得到,就对秦王 说:‚和氏璧是天下公认的宝贝,赵王敬畏 大王,不敢不献出来。赵王送璧的时候,斋 戒了五天。现在大王也应斋戒五天,在朝堂 上安设‚九宾‛的礼节,我才敢献上(名作动) 和氏璧。‛秦王估计这种情况,终究不能强 夺,就答应斋戒五天,把蔺相如安置(名作动) 在广成馆驿里。蔺相如估计秦王虽然答应斋 戒,也必定违背信约,不把城补偿给赵国, 就打发他的随从穿(名作动)着粗布衣服,怀 揣那块璧,从小道逃走,把它送回赵国。 秦王斋戒五天后,就在朝堂上设了‚九 宾‛的礼仪,延请赵使者蔺相如。蔺相如来 到,对秦王说:秦国自从秦穆公(通‚穆‛) 以来的二十多个国君,不曾有一个是坚决明 确地遵守约定(古今异义)的。我实在怕被 大王欺骗而辜负赵国,所以派人拿着璧回去, 已经从小路(名作状)到达赵国。
译 文 二
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 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赵王与 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 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计 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 得。 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 蔺相如可使。‛王问:‚何 以知之?‛对曰:‚臣尝有 罪,窃计欲亡走燕。臣舍人 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 王?’臣语曰,臣尝从大王 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臣 手曰,‘愿结友’,以此知 之,故欲往。
渑池相会
(14—16)
负荆请罪
(17—21)
完璧归赵
楚国的卞和在楚山中得到一块未经 雕琢的璞玉,他拿去献给楚国国君楚 厉王。厉王叫玉匠鉴别。玉匠说: ‚这 是一块普通的石头呀!‛厉王认为卞 和是个骗子,把卞和的左脚砍掉了。 楚厉王死了以后,武王当了楚国的国君。卞和又捧着那块璞 玉献给武王。武王又叫玉匠鉴定。玉匠和上一个说的一样,还认 为是一块普通的石头。武王也认为卞和是个骗子,又把卞和的右 脚砍掉了。 武王死了以后,文王继承了王位。卞和于是抱着璞 玉在楚山脚下痛哭了3天3夜,眼泪哭干了,连血也哭出来了。文 王听到这事,便派人去问卞和,说:‚天下被砍掉双脚的人多得 很,你为什么哭得这样伤心呢?‛ 卞和回答说: ‚我并不是伤心自己的脚被砍掉了,我所悲痛 的是宝玉竟被说成石头,忠诚的好人被当成骗 子,这才是我最伤心的原因啊!‛文王便叫玉 匠认真加工琢磨这块璞玉,果然发现这是一

廉蔺列传

廉蔺列传
⑥怒发上冲冠 上,向上竖起
⑶使动用法 ①完璧归赵 完,使…完整 ②秦王恐其破璧 破,使…破碎 ③宁许以负秦曲 负,使…承担 ④毕礼而归之 归,使…回去 ⑷意动用法 ①且庸人尚羞之 羞,以…为羞耻 ②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先,以…为先;后,以…为后
5、文言句式 ⑴判断句 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②和氏璧,天下共传宝也. ③其人勇士
`
廉颇蔺相如列传
司马迁

《史记》作者司马迁,西汉文
学家、史学家。全书一百三十篇, 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 世家、七十列传,是我国第一部纪 传体通史。《史记》被鲁迅誉为: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司马迁言其修史宗旨为“究天人之 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故事背景 战国末期,当时秦、楚、齐、赵、韩、 魏、燕等七国中,以秦力量最为强大,它 要统一中国,采取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 战略,积极对外扩张。它南边的楚国和西 北的赵国,实力比秦稍弱。在蔺相如完璧 归赵和渑池会时,秦的主要力量正对付楚 国,所以它对赵国虽也虎视耽耽,但还抽 不出主要力量来进攻。这就是蔺相如进行 外交斗争取得胜利的客观有利条件。当然, 蔺相如的主观努力——利用有利的形势, 机智勇敢地进行斗争也是非常重要的。
相信自己
司马迁心神不安,若有所亡,是 听信任安的意见以“推贤进士为 务”还是相信自己,忍受耻辱,完成 史记的著述?他选择了后者,正是因 为他相信自己专修史记,才通古今 之变,成一家之言。
蔺相如面对廉颇的傲慢无礼,是 听信舍人的意见奋然回击,还是包 容回避?他想到了强秦的威胁,想到 了赵国 的安危,他选择了后者,正是 因为他相信自己包容回避,才赢得 廉颇的负荆请罪,赢得了赵国的安 定。
(9)之 ①秦昭王闻之 (代词,这件事) ②即患秦兵之来(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廉颇蔺相如列传》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大王必欲急臣
必: 倘若 急: 使动,使发急 逼迫
(1)相如从哪些地方看出秦王“无意偿城”?
明确:秦王坐章台,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左右皆呼万岁”。表现出对赵国使者轻慢无礼, 故相如断定他“无意偿城”,这表现了相如过人 的洞察力和判断力。
(2)相如发现秦王“无意偿赵城”后怎么办? 明确:设计智取 说理斗争(批评秦的欺骗手段;批 秦傲慢、不讲信用) 誓死捍卫
学习第15、16段。 1、秦王怎样侮辱赵王的?从哪些字可以看出来?
2、面对秦王的侮辱,相如怎样与之针锋相对的?
3、秦王一计未成,又提出“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 的无礼要求,相如又如何对策? 4、“渑池之会”的结果如何?
因跪请秦王: 趁机
第15段
重点词句
左右欲刃相如: 名词作动词,杀 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 名词作动词,敬酒,献 礼
走 进 作 者
司马迁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和 思想家。他家学渊源,父亲司马谈为太史令,学问 广博。父亲死了三年,司马迁继承其业,在“金 匾石室”(国家藏书处)阅读、整理历史资料; 此外他还广泛游览,实地考察积累了大量的写作 素材; 武帝天汉三年(前98),李陵孤军入匈 奴,败降,而司马迁极言李陵降敌出于无奈,因 而触怒汉武帝,致罪下狱,受宫刑。自此发愤著 《史记》。
内容提要 这个单元所选的三篇文章,都属于人物 传记。而且是正史中的人物传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记叙了战国时代赵 国的重要人物蔺相如和廉颇。选文以记叙 蔺相如为主,廉颇次之。文章不仅详尽地 记述了当时的史实,而且运用多种文学手 段,揭示人物的性格,将人物写得栩栩如 生。在材料的组织和结构的安排上也匠心 独运,很值得我们学习。
4、廉颇听到相如的话后如何表现? 明确:“肉袒负荆”,登门谢罪:“鄙贱之 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

廉颇蔺相如列传

• ①选取典型事件刻画人物形象:三个故事, 集中、凝练、鲜明。
从小说鉴赏的角度来看写作技巧
②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
如完璧归赵,秦求赵璧又不予之城,秦强而赵 弱,矛盾陡起,蔺相如分析了形势,并入秦请 完璧归赵,情节已趋缓和。秦廷受欺,相如睨 柱,又紧张,秦王答应相如的要求,又趋缓和, 相如欺秦王,几被处死,情节紧张,秦王终于 毕礼而归之,不再索璧,又趋缓和,相如因功 拜上大夫。秦因璧事攻赵,又紧张,为和好, 引出渑池会,归国拜上卿,廉颇与之争位的矛 盾。
给下列红字注音
8、秦王度之 10、衣褐
duó yì mù jià n huò
1、缪贤
2、舍人
mià o
shè
9、舍相如广成传 shè 11、秦自缪公
12、间至赵矣 13、汤镬 14、左右皆靡 15、不怿
i 3、遗赵王书 wè
4、肉袒
5、可予不 6、列观
tǎn fǒu guà n
mǐ yì
shè nɡ
二、完璧归赵

和氏璧面世后,成为楚国的国宝,从不轻易尔人。 后来,楚国向赵国求婚,使和氏璧到了赵国。公元前 283年,秦国听说赵国有和氏璧,提出以15城相交换, 因赵弱秦强,赵国不敢怠慢,但又不情愿,便派智谋双 全的蔺相如奉璧使秦。蔺相如知道其中有诈,偷偷将和 氏璧送回了赵国。此事在司马迁《史记》中有详细记载。 但后来,和氏璧还是被秦国拥有,至于何时、如何被秦 国拥有,史无记载。
斗争 冲突
有智谋
大智大勇
国家为重
•蔺相如:
•大智大勇、不畏强敌、能言善辩、胸怀坦荡、 不计私怨、热爱祖国;
•廉颇: •忠于国家,深谋远虑、勇武过人。虽为人 鲁莽、妄自尊大、胸襟狭窄、斤斤计较于名 位之争;但负荆请罪,又表现出他为人坦诚、 忠心爱国、勇于改错的性格。

廉蔺列传

廉蔺列传


4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 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 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 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 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 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 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 秦之欢,不可。


10 遂与秦王会渑池。秦王饮酒酣,曰: “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赵王鼓 瑟。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某月,秦王与赵 王会饮,令赵王鼓瑟”。蔺相如前曰: “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奏盆缻秦王, 以相娱乐。”秦王怒,不许。于是相如前 进缻,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缻。相如 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 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 右皆靡。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缻。相如 顾召赵御史书曰“某年某月,秦王为赵王 击缻”。
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 于庭。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今臣 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 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 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头 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5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 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 以往十五都予赵。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 予赵城,实不可得,
1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赵惠文王十六年, 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 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蔺相如者,赵 人也,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2 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 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赵王 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恐 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宦者令 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王问: “何以知之?”

乃谓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赵王恐,不敢不献。赵王送璧时,斋戒五 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 臣乃敢上璧。”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 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相如度秦王 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 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6 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 使者蔺相如。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 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 间至赵矣。

廉颇蔺相如列传-资料

廉颇蔺相如列传-资料

⑹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孰=熟,仔细)
3、词类活用:
⑶使动用法 (使宾语动)
⑴名词活用为动词
①完璧归赵
①舍相如…
舍,安置住宿 ②秦王恐其破璧
②左右欲刃相如 刃,用刀杀 ③宁许以负秦曲
完,使……完整 破,使……破碎 负.使……承担
③乃使从者衣褐 衣,穿
④毕礼而归之 归,使……回去
④相如前进缶 前,走向前 ⑷意动用法(以“宾语”为……)
指示,指给...看
寿,向人敬酒或献礼
前进,上前进献
⑺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宣言,扬言,到处说
⑻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去,离开;亲戚,近亲及姻亲.
小结:①抓住一个最基本的意思;
②结合上下文内容加以引申。
二.文言句式
1.判断句 : 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②和氏璧,天下共传宝 也. ③我为赵将。 2.被动句: ①而君幸于赵王. ②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③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背 着) (引见,延请)
②左右或欲引相如去 ③相如引车避匿 ⑶幸 ①而君幸于赵王
(拉) (牵,拉,引申为掉转)
(宠 幸)
②则幸得脱矣
(侥 幸)
③ 而君幸赦臣
(幸而,幸好,侥幸)
4、省略句:
(1)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2)大王见臣列观。 (3)遂与秦王会渑池。 (4)不如因而厚遇之。
传(之)以(之) 臣(于)列观 会(于)渑池 (我们)不如
敢。再如“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
仅此两笔就描绘出了蔺相如正直、刚强、不畏强敌的凛
然正气。
写 作 借 鉴(特点)

从历史著作的特色看,本文突出
表现了士阶层的两个杰出人物在特定
的历史时代所起的重要的历史作用,

廉颇蔺相如列传

廉颇蔺相如列传

四、将相结交
开端: 廉颇恃功(16、17) 经过: 相如不争:称病于朝→引车避匿(17) 礼说舍人:秦廉之比→国急私仇(18) 结果: 负荆请罪→刎颈之交(19
蔺相如出身低微,开始只是“赵宦者令缪 贤舍人”,而现在却“拜为上卿”,“位 在廉颇之右”。廉蔺地位的变化是产生矛 盾的客观原因。 但主观原因却是因为廉颇不能正确对待自 己,也不能正确对待相如。“我为赵将, 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 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 不忍为之下!”
5、乃
今君乃亡赵走燕 (连词 乃前曰,璧有瑕,请 (连词 指示王 表转折) 表承接 就)
积累成语
价 值 连 城 刎 颈 之 交 布 衣 之 交 负 荆 请 罪 怒 发 冲 冠
完 璧 归 赵
文章思路
思考:本文以写谁为主,写了哪几个故事?全文按
怎样的思路展开叙述的?
[明确] 以蔺相如为主、廉颇为宾,全文写了三个故事。
10.卒廷见相如 (廷:名词作状语 在朝廷) 11.相如廷叱之 (廷名词用状语 在朝廷 ) 12.宁许以负秦曲 (负:动词的使动用法 “使……承担”) 13.臣请完璧归赵 (完: 形容词使动用法 “使……完好”) 14.大王必欲急臣 (急:形容词用作动词 逼迫)
Q3.使随从归璧于赵后,相如又怎样 对秦王交代的?
①义责秦王朝历来言而无信。“未尝有坚明 约束(要求学生讲解这四个字)者也”。干 脆说明璧已归赵; ②以“秦强而赵弱”的事实,只要“坚明约 束”,“赵立奉璧来”, ③表示自己知“欺大王之罪”,“臣请就汤 镬”。 ④提出希望“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暗示 秦王杀自己不是好办法。
词类活用
1.臣乃敢上璧 2.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 乃前曰:“……” 3.舍相如广成传舍 4.左右欲刃相如 5.于是相如前进缶 6.怒发上冲冠 7.相如奉璧西入秦 8.间至赵矣 (上:名词作动词 献上)

廉颇蔺相如列传

廉颇蔺相如列传

积累
秦王因曰:
毕礼而归、拜为大夫(11-13)

不如因而厚遇之:
于是,就 古:趁机,表承接连词 今:因果联词
卒廷见相如:
毕礼而归之
名词状语,在朝廷 使„„归
完璧归赵
• 开端(3-5):
强秦索璧→赵王求使→缪贤举蔺→奉璧出使
• 经过(6-10) :
献璧取璧→归璧于赵→廷斥秦王
• 结果(11-13):
• 因宾客至相如门谢罪
• 因人之力而敝之
依靠,凭借
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多义——因
• 以勇气闻于诸侯

被 和、跟 到
• 君幸于赵王
• 故燕王欲结于君
• 归璧于赵
一词多义——于
• 今君乃亡赵走燕
竟然
• 臣乃敢上璧
• 乃使其从者衣褐

于是,就
一词多义——乃
• 秦贪,负其强
依仗,凭借
辜负,对不起
•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司 马 迁
廉 颇 蔺 相 如 列 传
情节
廉蔺简介
完璧归赵
渑池之会 负荆请罪
积累
廉蔺简介(1-2)

拜为上卿 以勇气闻于诸侯 为赵宦者令缪闲舍人
授予官职 凭借 是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判断句 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完璧归赵
积累
强秦索璧、赵王求使(3)

使人遗赵王书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徒见欺 即患秦兵之来
• 决负约不偿城
违背
使……承担
• 宁许以负秦曲
• 肉袒负荆
背着
一词多义——负
• 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
回头看
只是

蔺的多音字

蔺的多音字

蔺的多音字
首先明确一点“蔺”不是多音字,他只有一个读音:lìn
一、释义
1、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也称马蔺,根茎粗,叶线形,花蓝紫色。

叶坚韧,可系物,又可造纸。

根可制刷子。

2、姓。

二、说文解字
古文:从艸閵声。

译文:以草字为偏旁,以閵为声旁。

三、造字本义
名词,多年生草本植物。

四、组词:
1、马蔺 [ mǎ lìn ]
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状茎粗,叶子条形,花蓝紫色。

叶子富于韧性,可以用来捆东西,也可以造纸,根可制刷子,花和种子可入药。

也叫马莲。

2、慕蔺 [ mù lìn ]
慕贤。

3、蔺舌 [ lìn shé ]
谓建树功勋的言辞。

4、廉蔺 [ lián lìn ]
战国时赵国的廉颇和蔺相如的并称。

两人皆为赵功臣。

5、蔺生 [ lìn shēng ] 指蔺相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布衣之交:布衣:平民。旧指贫寒老友。本文 指百姓之间的交往。 4、负荆请罪:负:背着;荆:荆条。背着荆条向 对方请罪。表示诚恳认错,请求责罚。 5、刎颈之交:刎颈:割头。交:交情,友谊。指 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
三、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不通否,表疑问语气 ⑴可予不 ⑵臣愿奉璧西入秦 奉通捧,用手托 ⑶拜书送于庭 庭通廷,朝廷 ⑷如有司案图 案通按,察看 ⑸设九宾礼于廷 宾通傧,接引宾客或赞礼的人 ⑹秦自缪公以来 缪通穆 ⑺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孰通熟,仔细
下面“请”有不同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 项是( ) ①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②三十日不 还,则请立太子为王③请以赵十五城为秦 王寿④璧有瑕,请指示王⑤请奉盆缶秦王, 以相娱乐 A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⑤/③ ④ B①③④/②⑤ D②④⑤/① ③
D
四、一词多义
1、负 ①秦贪,负其强 依仗,凭借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辜负,对不起 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 违 背 不偿城 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使……承担 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 背 着 ⑥久负盛名 享有 ⑦不知彼知己,一胜一负

2、幸 ①而君幸于赵王 ②而君幸舎臣 ③则幸得脱矣 ④幸被齿发 ⑤幸为少尽缱绻 ⑥吾君方幸玄珠阁
五、词类活用
1、名词活用为动词 ①舍相如… ②左右欲刃相如 ③乃使从者衣褐 ④相如前进缶 2、名词作状语 ①相如廷斥之 ②故令人持璧归,间 至赵矣
安置住宿 用刀杀 穿 走向前
在朝廷上 从小路
3、使动用法 (使宾语动) 使……完整 ①完璧归赵 使……破碎 ②秦王恐其破璧 使……承担 ③宁许以负秦曲 使……回去 ④毕礼而归之 4、意动用法(以宾语为……) 以……为羞耻 ①且庸人尚羞之 ②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以…为先;以…为后 以……为美 ③吾妻之美我者
3.倒装句:
①宾语前置: 君何以知燕王. ②定语后置: 求人可使报秦者 ③状语后置: 拜送书于廷
写出下列 各句中“之”的含义和用法。 它 1.得璧,传之美人( 代词 ) 2.即患秦兵之来 (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3.均之二策( 这 代词 ) 4.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我,代 ) 词 5.何陋之有 ( 助词 表示宾语前置 )
相如虽驽nú 璧有瑕xiá
佯为yáng
礼节甚倨jù
衣褐yì hè 肉袒负荆tǎnjīng 奏瑟sè 间至赵jiàn 就汤镬huò 欲毋行wú 与王诀jué 度道里duó 列观guàn
广成传舍zhuàn shè
刎颈之交wěnjǐng
二、出自本文的成语
1、完璧归赵: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 回赵国。后比喻将物品完好地归还原主。 2、怒发冲冠:气得头发直竖,顶起帽子。形容愤 怒之极。
宠 幸 幸而,幸好 侥 幸 敬词 希望 特指皇帝到某处去
3、引 ①君子引而不发 拉开弓 ②左右欲引相如去 拉 伸长 ③景公引领而望 牵,拉,引申为掉转 ④相如引车避匿 引见,延请 ⑤引赵使者蔺相如 ⑥但街亭危,可引兵救之 引导、率领 ⑦操军不利,引次江北 退却
4、使 ①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 派 ②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出使 让 ③乃使其从者衣褐 使臣 ④大王乃遣一介之使 5、徒 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②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
六、古今异义
⑴拜为上卿 授予官职 向人敬酒或献礼 指给……看 ⑵欲勿与,即患秦兵之来 忧虑,担心
⑶请以咸阳为赵王寿 ⑸请指示王
⑹于是相如前进缶 ⑻布衣之交
⑷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离开;近亲及姻亲
上前进献 ⑺宣言曰:事见相职必辱之 宣言,扬言
平民
七、文言句式
1.判断句 : 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②和氏璧,天下共传宝也. ③我为赵将。 2.被动句: ①而君幸于赵王. ②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③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司马迁
一、注

1、缪贤(miào ) 2、遗赵王书( wèi) 3、蔺相如(lì ) 4、燕王( yān ) n 5、夫赵强而燕弱( fú )6、可予不( fǒu ) 7、曲在赵( qū ) 8、奉璧往使( pěng ) 9、舍人( shè )
臣语曰yù
召见zhào
睨柱nì
奉盆缶fèngfǒu 渑池miǎn
白白的 只,只不过
6、以
⑴以勇气闻于诸侯
⑵愿以十五城请易壁 凭 用、拿 而 目的连词 因为
⑶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⑷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⑸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 急而后私仇也
7、亡 ① 窃计欲亡走燕 ② 此亡秦之续耳 ③ 亡羊补牢 ④ 河曲智叟亡以应
(逃跑) (灭亡) (丢失) (通“无”)
相如因持璧却立 于是,就 不如因而厚遇之 趁着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通过,经由 蒙故业,因遗策 沿袭 相如为上大夫 当,做,wé ī ī ……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是,wé 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 演奏,wé ī 请以十五城为赵王,wé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成为,wé 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