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历史三轮总复习——非选择题解析
2017全国卷3历史试题
2017全国卷3历史试题2017年全国卷3历史试题涵盖了世界历史和中国古代史两个部分。
本文将分别探讨这两个部分的试题内容,并就每个部分给出解答。
一、世界历史部分世界历史部分涵盖了近代史和现代史两个时期。
试题涉及了以下内容:1.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解答: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全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打破了旧秩序,导致了帝国主义的衰落,加速了殖民地的独立运动,引发了俄国革命等一系列社会政治变革。
2.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和战争结果解答: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是纳粹德国对波兰的侵略,引发了全面战争。
战争结果是反法西斯联盟的胜利,纳粹德国及其盟国被打败,二战的结束明确了国际社会反对侵略和争取和平的立场。
3. 联合国的创建和作用解答:联合国是由二战胜利国于1945年创建的,其目的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各国合作、保护人权等。
联合国通过制定国际法和解决争端,起到了重要的国际合作与调停的作用。
二、中国古代史部分中国古代史部分主要涵盖了从上古时期到近代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试题涵盖了以下内容:1. 商代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经济解答:商代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王朝,以奴隶制为基础的封建制度得到了巩固。
商代社会经济以农业为主,同时开展了手工业和商业活动。
2. 秦始皇的统一中国和对中国历史的影响解答: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实施了一系列重要改革,例如将六国文字合一为统一的小篆,以及修筑万里长城等。
这些改革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奠定了中央集权制度的基础。
3. 清朝的政治制度和现代化改革解答:清朝的政治制度是君主专制制度,实行封建主义社会。
在面对外来侵略和内部动荡的背景下,清朝进行了一系列现代化改革,如洋务运动、自强运动等,但其效果不显著,最终导致其灭亡。
通过以上解答,我们对2017年全国卷3历史试题进行了详细的内容分析。
世界历史部分主要关注了两次世界大战和联合国的重要性,而中国古代史部分则对商代、秦朝和清朝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中考历史复习 专题三 中外政治思想与思想解放运动检测试题(含解析)-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历史试题
专题三中外政治思想与思想解放运动检测一、选择题1.(2018·安徽模拟)下面是几位同学关于孔子的讨论,你认为不正确的是()A.甲说: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B.乙说:他提出了“仁”的学说C.丙说:他是教育家,对教育贡献很大D.丁说:他主张“兼爱”“非攻”2.(2018·临清模拟)某校七年级学生在学习了“百家争鸣”一课后,结合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围绕着如何遏制校园内“损坏公物”的行为进行分组讨论,产生了若干观点。
假如用法家思想去解决应该是()A.损坏公物属于道德方面的问题,可以通过说服教育解决B.损坏公物属于犯罪行为,应依照法律条款惩处C.损坏公物属于无意识行为,可以让学生闭门思过自行解决D.损坏公物属于奢侈浪费行为,要提倡节俭3.(2017·富阳学业考)下列关于儒家学说演变的叙述正确的是()A.元朝统一后,为选拔人才,规定考试只许在儒家经典“四书”范围内命题,儒家学说达到顶峰B.春秋时期孔子确立的儒家学说其核心思想是“法治”C.五四运动中,儒家学说在“打倒孔家店”的攻击中动摇了统治地位D.西汉汉武帝时期,儒家学说经儒生董仲舒的完善,被确立为正统思想“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明朝“八股取士”和清朝大兴“文字狱”的根本目的是()5.睁眼看世界,寻求革新救国思想。
魏源在右图所示著作中提出的思想主张是()C.物竞天择,适者生存D.驱除鞑虏,恢复中华6.“它是1898年中国最轰动的出版物,它介绍了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提出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
”这部著作是()A.魏源的《海国图志》B.严复的译著《天演论》C.陈独秀的《敬告青年》D.鲁迅的《狂人日记》7.(2018·徐州模拟)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但中国历史上也曾发生过对儒家传统思想,尤其是对儒家传统道德进行激烈批判和彻底否定的运动。
这个运动应是()8.(2017·孝感中考)“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我们先后冲破了“个人崇拜”“计划经济崇拜”“所有制崇拜”的樊篱。
2017年高中历史三(十一)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含解析
课时达标训练(十一)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时间:25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中华民国国歌唱道:“三民主义,吾党所宗;以建民国,以建大同……"这里所说的“吾党所宗”的核心是( )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C.“创立民国” D.“平均地权”2.针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章太炎说:“言种族革命,则满人为巨敌,而欧、美少轻。
以异族之攘吾政府者,在彼不在此也.若就政治社会计之,则西人之祸吾族,其烈千万倍于满族。
”这表明他( )A.反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B.主张开明君主专制C.认识到了三民主义的一些不足D.不主张革命3.孙文在《同盟会宣言》中说:“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共举。
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
”这段材料说明平民革命( )A.是“家天下”式的旧式革命B.是反满复汉的狭隘民族革命C.是实现君主立宪的平民革命D.是变革专制制度的国民革命4.1925年,《纽约时报》特派记者警告说:“激进党”(指国民党)决心废除“所有外国特殊地位、特权和治外法权"。
据此可知当时国民党“激进”的表现是()A.重新解释民族主义B.推翻北洋军阀统治C.彻底实现民生主义D.极力破坏国共合作5.“今吾国之革命,乃为国利民福革命。
拥护国利民福者,实社会主义。
"孙中山这里说的“社会主义”实际上是指()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C.民生主义D.“三大政策"6.孙中山将其民权思想用“天下为公”四字概括,共核心内容为“民有、民治、民享",这一思想()A.与儒家大同思想并无二致B.与卢梭政治思想相类似C.与人民民主专政内容一致D.深受伏尔泰思想影响7.毛泽东指出:“只有这种三民主义,才是新时期的革命的三民主义,中国共产党才称之为中国今日之必须,才宣布愿为其彻底实现而奋斗。
”“新时期的革命的三民主义"的突出特点是( )A.明确提出推翻军阀统治B.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C.体现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D.提出了实现共产主义的奋斗目标8.历史学家杨天石在《帝制的终结-—简明辛亥革命史》一书中对孙中山的定性问题有一些新的思考。
2017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Ⅲ)(后附答案与解析)
2017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Ⅲ)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4分)如图是西周与战国两个时期相同文字的不同写法,反映出字形发生了变化,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文字的频繁使用B.书写材料的不同C.各国变法的实施D.“书同文”的推行2.(4分)《史记》记载,西汉前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
这反映了当时( )A.义利观发生根本改变B.朝廷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C.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D.地方豪强势力控制了郡县3.(4分)表:土地规模(亩)户数户数比例20以下2417.3%20~13010374.1%131~300107.2%300以上2 1.4%小计139100%表为唐代后期敦煌某地土地占有情况统计表,据此可知,当时该地( )A.自耕农经济盛行B.土地集中现象突出C.均田制破坏严重D.农业生产效率提高4.(4分)关于宋太祖驾崩前夜宋太宗(时为晋王)的活动,北宋时期有不同记载。
《续湘山野录》记载,宋太宗当晚曾与其兄宋太祖在宫中饮酒,并宿于宫中;《涑水记闻》则称,那晚宋太宗并未进宫。
这反映出( )A.历史事实都是通过历史叙述呈现B.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历史记载C.历史叙述不能客观准确再现历史事实D.综合多种历史叙述即可确认历史事实5.(4分)1897年,有人指出:“中国创行西法已数十年,皆属皮毛,空言无补。
至今两年来,忽大为变动,如邮政、银行、铁路,直见施行,今天津亦有小轮,风气之开,人力诚难阻隔也。
”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维新变法运动迅速兴起B.政府大力扶持官督商办企业C.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减少D.政府放宽了兴办实业的限制6.(4分)20世纪30年代,上海市政府组织举办集体婚礼。
仪式上,喜字纱灯引导,乐队演奏钢琴曲,新郎着蓝袍黑褂,新娘穿粉色旗袍,头披白纱,手持鲜花,婚礼场面整齐宏大。
2017年高考历史全国三套试卷解析
Ⅲ-29.20世纪30年代,上海市政府组织举办 集体婚礼。仪式上,喜字纱灯引导,乐队演 奏钢琴曲,新郎着蓝袍黑褂,新娘穿粉色旗 袍,头披白纱,手持鲜花,婚礼场面整齐宏 大。这反映了当时上海
A.民众实现了婚姻自主 B.中西习俗融合成为时尚 C.门当户对观念已颠覆 D.政府主导社会习俗演变
Ⅰ-30.陕甘宁边区政府在一份文件中讲到: “政府的各种政策,应当根据各阶级的共同 利害出发。凡是只对一阶级有利,对另一阶 级有害的便不能作为政策决定的根据……现 在则工人、农民、地主、资本家,都是平等 的有权利。”这一精神的贯彻 A.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 B.适应了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 C.巩固了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 D.壮大了反抗国民党政府的力量
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 的文化传播到当地,另外各诸侯国与周王室的频繁交往也带动 了各地文化交流,故A项符合题意;通过分封,周天子成为 “天下共主”,但并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排除B项;西周 实行分封制,当时并未出现中央集权,排除C项;宗法制通过
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和文化认同 父系血缘的亲疏,确立起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权力的分配与继 承制度,保障了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而题
Ⅱ-29.1913年《申报》登载的“艾罗补脑汁” 广告称:“欲图一国之进步,当先使一国之 人民精神日旺,思想日新,舍补脑之外另无 精神思想也。故善国者必先得卫生,善谋卫 生者必先得谋补脑。”由于广告成功,产品 一上市就十分畅销。这反映出当时 A.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日益广泛 B.追求新思想成为社会时尚 C.改良社会风俗成为国民共识 D.广告成为推进文明的工具
Ⅰ-28.开平煤矿正式投产时,土煤在国内从 一个通商口岸装船到另一个通商口岸卸货, 须缴纳出口税和复进口税,每吨税金达1两以 上,比洋煤进口税多20余倍。李鸿章奏准开 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为1钱。这一举措 A.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 B.加强了对开平煤矿的管理 C.摆脱了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 D.保证了煤矿业稳健发展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3)非选择题综合练习:第二次世界大战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3)非选择题综合练习:第二次世界大战【答案】(1)态度及其原因:苏联急于要求英美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主要原因是让英美盟军牵制德军的力量,以减轻自身的军事压力。
英美两国搁置了苏联的要求。
原因:一是美英的战略重点集中在太平洋战场对付日军;二是为让苏德军队两败俱伤以坐收渔人之利。
(2)原因:1944年,一方面,美英盟军在太平洋战场节节胜利,能够腾出手来;另一方面,苏联红军对德军的战略反攻突飞猛进,美英出于抢夺对德战争胜利果实的需要。
认识:第二战场开辟的曲折性主要是由英、美、苏三国战略利益重点的不同引起的;美国与英国的合作加剧了第二战场开辟的曲折性;美英拖延第二战场的开辟严重影响了战时盟国关系;出于战胜法西斯的共同利益,三国最终达成共识,并付诸实施。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40年6月,(美国)海军部预测德国可能在8月入侵大不列颠岛。
11月,新任海军作战部长哈罗德·斯塔克撰文称:如果英国被打败,大英帝国解体,世界主要贸易航道将被控制,美国将无法进行全面战备;同时,英国战败后整个西半球就会暴露于轴心国的魔爪下,美国将没有基地和德国在欧洲作战,处境会相当危险。
斯塔克还明确阐述了“欧洲第一”的战略思想,意在说服决策者加强与英国的合作,在大西洋保持强大攻势,而在太平洋进行相对保守的防御。
该文后来被称作“猎犬计划”,很快得到总统罗斯福和军方的认同。
不久,美国通过《租借法案》。
据此,美国共向英国等几十个反法西斯国家提供了500多亿美元的物资。
这是美国走向参战的重要一步。
为保证法案的顺利实施,必须开展有效的跨大西洋护航。
1941年1月,英国欣然接受“猎犬计划”,并表示迫切需要美国给予护航帮助。
2月1日,罗斯福任命欧内斯特·约瑟夫·金为新大西洋舰队总司令,开始组织跨大西洋护航。
——摘编自卞秀瑜《二战期间美国世界海权霸主地位的确立》(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猎犬计划”得到广泛认同及推行的原因。
2017全国卷3试题及答案
2017全国卷3试题及答案2017年全国卷3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部分1.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表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A. 秦朝实行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B.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成为选拔官员的主要方式C. 明朝废除了丞相制度,设立东厂、西厂等特务机构D. 清朝设立了军机处,加强了皇权答案:C2. 以下哪项不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特征?A. 重视人文主义B. 强调宗教改革C. 推崇古典文化D. 重视科学实验答案:B3.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欧洲战场的战争结束?A. 诺曼底登陆B. 德国投降C. 柏林墙的倒塌D. 原子弹投下答案:B4. 根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剩余价值是指:A. 商品的价值减去生产成本B. 工人创造的价值与其工资之间的差额C. 资本家投入的资本与产出的差额D. 产品销售价格与其生产成本的差额答案:B5. 下列关于现代中国科技发展的表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 中国成功发射了“神舟”系列载人飞船B. “嫦娥”探月工程实现了月球背面软着陆C. 中国是全球第一个实现5G网络商用的国家D. 中国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FAST”答案:C二、非选择题部分1. 简述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取得的三项重大成就。
答案: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取得了许多重大成就。
其中三项重大成就包括:- 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为我国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 “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发,增强了国家安全和国际地位。
2. 阐述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答案: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生产方式的根本变革,从手工作坊向机器大工业生产转变。
- 促进了城市化进程,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城市规模迅速扩大。
- 社会结构和阶级关系的变化,产生了新的社会阶层,如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
高考历史三轮冲刺 传授得分技巧 二 非选择题的解题思路和解答技巧(知识讲解+练习巩固,含解析)(1)
二、非选择题的解题思路和解答技巧1.总体思路历史材料解析题的基本结构一般由材料和问题组成。
材料解析题的种类很多,根据材料构成、设问、解答方式等划分,可分为图文材料型、归纳概括型、原因意义型、分析比较型、评价(评述)型、开放探究型等六类。
但无论哪种类型的材料解析题,其解答基本思路都是:读(审题)→找(相关信息)→接(嫁接)→转(转换)→答(组织答案)。
一般说来,材料解析题的答案主要有三种来源:一是来源于材料的答案,指从指定材料中概括、归纳或摘录的答案;二是来源于课本的答案,指出来自课本的原话、某种观点、认识或看法等;三是来源于自己组织的答案,多指根据材料有效信息和相关历史知识自己归纳的答案。
这三种来源中,一、二种成为当今命题考查的主要趋势。
非选择题题目组织答案的基本要点:(1)答案要做到“两化”:要点化、系统化。
要点化是根据设问分成要点组织答案;系统化是指从多个角度和多个层次来考虑问题,尽量做到答案的系统化,避免重复或者遗漏现象的发生。
(2)语言要做到“两化”:简单化、专业化。
简单化是指组织答案时,要尽量做到高度概括、语言精炼;专业化是指组织答案时,要尽可能地用历史学科语言作答。
(3)书写要做到“三化”:段落化、序号化、条理化。
2.解题技巧(1)解答重大事件的背景、内容、意义基本要素设问的方法技巧【解答策略】②答题模板:三步法,即审清设问、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并联系所学知识、组织答案。
第一步,审清设问。
明确设问要求,根据设问方向仔细阅读材料是获取有效信息的捷径。
第二步,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并联系所学知识。
阅读完全部材料后,根据设问从材料中最大限度地提取有效信息,并找出材料与教材的结合点。
提取材料有效信息时要特别注意材料的开头和结尾、材料的出处、材料的注释或说明。
第三步,组织答案。
要注意按问作答;克服思维定势,坚持论从史出;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答题;答案书写要规范和条理清晰。
【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高考历史三轮考前技能篇第2课非选择题解题技巧教学素材岳麓版
第课非选择题解题技巧设问呈现:历史特点类设问一般含有以下词语:主要特点、新特点、时代特点、基本特点、共同特点、不同特点(各自特点)、共同特征、不同特征。
角度一,针对某一历史知识设问,如根据材料总结法家思想的特点。
角度二,针对某一历史知识的某一方面设问,如田纳西水利工程的兴建体现了罗斯福新政的什么特点。
角度三,针对两项或两项以上历史知识设问,如与欧盟相比东盟有哪些特点。
答题模版:回答历史特点类问题时,首先应明确问题涉及的主体是什么,然后根据材料中的信息及问题赋分的多少,决定是从某一方面还是从某几个方面思考并总结特点。
一般来说,根据要素概括特点,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背景——某事件发生前是否产生了新的经济因素、阶级力量,是否采用特殊的方式作准备,是否受外部因素的影响等。
如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形成的背景,与以往儒家思想产生和发展的背景相比,其特点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时间——发生时间的早晚、经历时间的长短等方面。
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法国大革命相比,具有爆发时间早、经历时间长的特点。
目的——为某个阶级或某部分人服务或具有多重目的等。
如辛亥革命和太平天国运动同属旧主义革命,但从目的来说,辛亥革命具有新的特点(从经济上说,是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从政治上说,是要建立资产阶级统治,挽救民族危亡)。
过程——相关准备、发生的变化(领导力量、力量对比)、是顺利、最突出的地方、其中的重大事件等。
如法国政体确立的过程与英国、美国政治制度的确立相比,就具有艰难曲折的特点(从年到年,势力与封建势力经历了近百年的斗争)。
容(措施)——产生依据、体现某种思想、最突出的特点、包括的方面、侧重的方面、实行的办法等。
如《资政新篇》的容,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体现了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的思想。
程度——完成或实现的情况、是不是彻底、局限性等。
围——包括地域、领域等。
如~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以往的危机相比,就具有围广(波及地域广、涉及的经济部门多)的特点。
初中历史非选择题归纳总结
初中历史非选择题归纳总结历史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在初中阶段,学生通过学习历史可以了解到许多过去的事件、人物以及社会发展的进程。
非选择题是历史考试中常见的题型,要求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思考和总结。
本文将针对初中历史非选择题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历史考试。
一、秦始皇统一中国的意义及对后世的影响秦始皇统一中国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对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秦始皇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制度,使中国实现了政权的统一和行政的标准化。
这不仅对当时的中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也为后来各个王朝的建立提供了很好的样本。
同时,秦始皇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也为中国政治历史奠定了基础。
二、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的影响中国古代为人类文明做出了众多的贡献,其中包括了许多科技发明。
中国古代的火药、印刷术、指南针等发明对世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火药的发明为军事战争带来了重大的变革,影响了世界的战争格局。
印刷术的发明使书籍的传播更加便捷,促进了文化的繁荣和交流。
指南针的发明为航海事业带来了巨大的进步,推动了海洋探险和经济贸易的发展。
三、丝绸之路的作用及文化交流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文明交流的重要通道,通过陆上和海上贸易的往来,实现了东西方经济与文化的交流互通。
丝绸之路的开通为古代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促进了中国东西方贸易的繁荣。
同时,丝绸之路也成为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各种宗教、思想和艺术在交流中融合、传播。
对中国和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及特点中国封建社会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种典型形态,其政治制度和特点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以皇帝为中心,实行君主专制,形成了严密的等级制度和封建等级关系。
封建社会的特点包括了世袭制、农民供给制、农业经济主导等。
这些特点在封建社会中国政治上的运行和社会结构上形成了稳定的秩序。
五、中国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及其影响中国历史上涌现出众多杰出的人物,他们以其卓越的才华与影响力,在中国历史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017高考-全国Ⅲ卷历史-解析 (一)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Ⅲ卷)文综历史试题简析(适用地区:广西、云南、贵州、四川)24.图4是西周与战国两个时期相同文字的不同写法,反映出字形发生了变化,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图4A.文字的频繁使用B.书写材料的不同C.各国变法的实施D.“书同文”的推行【答案】A【解析】从西周到战国,从“学在官府”发展到“学在民间”,文字被更频繁地使用,繁琐的文字不便书写,于是汉字由“图画+繁杂”逐渐向“抽象+简化”演变。
答案A。
在纸张(汉代)未发明前,书写材料基本上都是以竹简和丝帛,排除B。
战国时期的各国变法以富国强兵为主,不涉及文字演变,排除C。
书同文系秦始皇一统天下之后,材料显示的是“从西周到战国”,排除D。
25.《史记》记载,西汉前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
这反映了当时A.义利观发生根本改变B.朝廷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C.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D.地方豪强势力控制了郡县【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了西汉时期很多人“通过努力和智慧而致富”,不涉及义利观的变化(一说义利观发生改变是在明朝),也不涉及“朝廷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事实是汉代推行重农抑商),排除A、B。
材料中的“倾”指影响大,不是“控制”的意思,富商也不是豪强,排除D。
根据发家致富者“不可胜数”,可知当时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C项正确A.自耕农经济盛行B.土地集中现象突出C.均田制破坏严重D.农业生产效率提高【答案】A【解析】占有20~130亩土地的自耕农户数比例达到74.1%,说明当时该地自耕农经济盛行,答案A。
超级大地主并不多,说明当时地土地集中现象并不严重,排除B。
材料显示是唐朝后期,当时均田制已经瓦解,从材料中也无法判断当地是否实行均田制,排除C。
仅凭拥有不同土地规模的户数及所占比例,无法判断农业生产效率是否提高,故D项错误。
2017年5月2017届高三第三次全国大联考(江苏卷)历史卷(考试版)
绝密★启用前|试题命制中心【大联考】2017年第三次全国大联考【江苏卷】历史(考试时间:100分钟试卷满分:12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有学者这样评价我国古代某一制度:“这好比蜂巢,如果蜂巢只有一个大的六棱形,根本就不堪一击。
只有依靠一个一个六棱形排列起来,才可能稳定。
即便局部崩溃,但是整体不会崩溃。
”这里评述的是A.分封制B.郡县制C.三省六部制D.行省制2.下图为《唐律疏议》所列出道德原理图,这表明()A.法律体系走向完备B.三教合一趋势明显C.德主刑辅治国理念D.儒学独尊受到冲击3.元朝时期,一批总结生产经验的农书纷纷问世,除了官修的农书之外,私人撰写的各类农书达十七种之多,这表明A.农业科技发展迅速B.重农抑商政策得以加强C.私人修书蔚然成风D.农业生产得到高度重视4.南宋陆游曾作诗云:“野人无历日,鸟啼知四时;二月闻子规,春耕不可迟;三月闻黄鹂,幼妇悯蚕饥;四月鸣布谷,家家蚕上簇;五月鸣鸦舅,苗稚忧草茂。
”这说明A.农业发展与传统历法结合B.文学创作与生活相联系C.文学作品呈现贵族化趋势D.农业生态环境开始关注5.《全球通史》记载,“西方列强除了控制沿岸港口外,还控制了一些大的内河航道,他们维持着几支炮舰舰队,在从上海到重庆的1500哩长的、横穿中国中心的长江巡逻。
”该现象发生在A.《南京条约》签订后B.《天津条约》签订后C.《马关条约》签订后D.《辛丑条约》签订后6.1892年2月4日,《纽约时报》报道了光绪皇帝开始学习英语的新闻。
2017高考历史真题(新课标3)(含答案解析版)
D.法律至上
11.(4 分)1953 年,苏共中央决定,改变集体农庄劳动报酬发放办法,由以前每年发放一次物质报
酬改为按季度或者按月发放,同时在一些集体农庄试行工资制度,农民可以像工人一样每月领取工
资。这一措施旨在( )
14.(12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A.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B.改变计划经济管理体制
C.切断了西方国家对国民党的军事援助 D.反映出“另起炉灶”外交政策的确立
8.(4 分)如图为 1954 年某画家创作的《婆媳上冬学》,这一作品( )
20~130
103
74.1%
131~300
10
7.2%
300 以上
2
1.4%
小计
139
100%
表为唐代后期敦煌某地土地占有情况统计表,据此可知,当时该地( )
C.门当户对观念已颠覆
D.政府主导社会习俗演变
7.(4 分)1949 年,渡江战役即将发起时,英国军舰擅自闯入长江人民解放军防线。人民解放军奋
起反击,毙伤英军百余人,并要求英、美、法等国的武装力量“迅速撤离中国的领水、领海、领土、
领空”。人民解放军的这一行动( )
A.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阵营
B.是对列强在华特权的否定
A.自耕农经济盛行
B.土地集中现象突出
C.均田制破坏严重
D.农业生产效提高
A.继承了传统文人画的特点
B.受同期西方流行画派影响
4.(4 分)关于宋太祖驾崩前夜宋太宗(时为晋王)的活动,北宋时期有不同记载。《续湘山野录》
C.体现了现实主义绘画风格
D.注重表现作者的艺术想象
记载,宋太宗当晚曾与其兄宋太祖在宫中饮酒,并宿于宫中;《涑水记闻》则称,那晚宋太宗并未 9.(4 分)在古代雅典,官员就职前须宣誓保证依法履行职责,陪审员须宣誓保证公正审判,年满
2017年河南省中考历史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2017年河南省中考历史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20分)1.【分析】本题以历史图片为切入点,考查佛教文化的传播与发展.【解答】白马寺,位于河南省洛阳老城以东12公里处,始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68年),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寺院,所以与洛阳白马寺有关的宗教是佛教.洛阳龙门石窟雕刻的是佛教人物形象.唐玄宗时,鉴真应日本僧人邀请,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他精心设计的唐招提寺,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由此可知,三幅图片共同反映的是佛教文化的传播与发展.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的识图能力,关键是从图中提取有效信息解决问题.注意掌握佛教文化的传播与发展的相关知识.2.【分析】本题以“英法从广州向北推进至北京,俄国从北方边界向南推进”为切入点,考查列强签订不平等条约的影响.【解答】依据“英法从广州向北推进至北京,俄国从北方边界向南推进”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在1856﹣1860年,欧洲列强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1856年10月,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悍然出动军舰袭击广州城,法国借口“马神甫事件”,同意和英国共同出兵,英法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爆发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我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故英法从广州向北推进至北京,俄国从北方边界向南推进,它们除强调经济特权外,也强调取得领土.南北两股势力像一把钳子,紧紧掐住清王朝.这描述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故选B.【点评】本题识记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知识.3.【分析】本题以“孙中山自觉接受了太平天国反清的正面影响”为切入点,考查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的知识.【解答】依据所学知识,太平天国运动的反清的正面影响和因争权夺利而导致分裂火并的反面教训被革命派借鉴,推动了辛亥革命的发展.故这从侧面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有益于近代的革命探索.故选C.【点评】洪秀全在桂平金田发动了声势浩大的太平起义,虽然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下悲壮地失败了,但是太平天国革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社会爆发的一次伟大的反侵略反封建的农民革命,促进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爆发,这样一场波澜壮阔的革命运动启发和鼓舞了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民主派,而特别是太平天国留下的宝贵经验和惨痛教训,成为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以“三民主义”为核心内容的思想策略的重要来源,太平天国对辛亥革命产生了重要的作用和影响.4.【分析】本题以学者的认识为依托,考查戊戌变法.【解答】据“戊戌变法所传播的西方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将统治中国人几千年的封建思想打开了缺口”可知,这说明戊戌变法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为了救亡图存,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戊戌变法,其主张是变法图强,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戊戌变法的领导人、内容、性质以及作用.5.【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解答】据材料“上海的这次会议除遭到暗探和巡捕的骚扰外,在当时的社会上并没有引起太多的注意.但是,一个新的革命火种已在沉沉黑夜的中国大地上点燃起来了”可知,此会议是中共一大.1921年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6.【分析】本题考查南昌起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解答】由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28年的奋斗历程是指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开始,到1949年新中国建立结束.五四运动发生在1919年,1951年x藏和平解放,台儿庄战役是国民党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一次重大胜利.南昌起义发生在1927年,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中国共产党28年的奋斗历程的相关知识.7.【分析】本题考查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相关知识,关键词是“刘邓大军”“进攻行动”.【解答】由材料“刘邓大军以锐不可当之势,先后跨越重重障碍,经过20多天的艰苦跋涉和激烈战斗,完成了一次无后方依托,以长驱直入插进敌人战略纵深为特点的特殊形式的进攻行动.”可知,这一“行动”是指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1947年夏,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开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序幕.故选C.【点评】注意识记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时间及其意义.8.【分析】本题以“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施的150项重点工程项目比例分布示意图为切入点,主要考查一五计划的相关史实.【解答】观察“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施的150项重点工程项目比例分布示意图可知,这表明当时我国大力发展重工业项目.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以苏联帮助兴建的156个项目为中心,形成了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沿海地区原有的工业基地得到加强,在华北、西北建立了一批新工业基地.从此,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图表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一五计划的相关史实.9.【分析】本题考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相关知识,知道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解答】据所学知,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迅速发展是由于适应了农民的生产需求,1978年以后,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逐步确立起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故选D.【点评】注意识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相关知识,了解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生产关系变革的相关知识.10.【分析】本题考查了中共十四大.从1985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解答】明确提出,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会议是中共十四大.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国有企业改革加快了步伐,在大中型企业推行公司制、股份制,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迈进;对小型企业采取改组、联合等多种形式,加快企业的改革步伐.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1.【分析】本题以近来来中国一批创新型企业脱颖而出切入考查中国科技发展.【解答】近年来,华为、中兴、航天科工、中芯国际等一批创新型企业脱颖而出,领跑“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加速转变,使中国向“品牌大国”稳步迈进.这些都属于高新技术产业,它们的发展主要是由于我国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故选A.【点评】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提炼材料观点.12.【分析】本题以洲际间物种的交流为切入点,主要考查新航路的开辟的相关史实.【解答】据“哥伦布到达美洲后,南美洲的木薯传入非洲和亚洲,土豆传入西欧,地瓜和玉米流入中国;而其它地区的动植物,如小麦、牛、绵羊、猪等,也传入了美洲.”可知,材料表明新航路开辟加速了洲际间物种的交流.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以往世界各地相互孤立和隔绝局面,使欧洲、亚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新航路的开辟的相关史实.13.【分析】本题考查了启蒙运动.启蒙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有伏尔泰、卢梭和孟德斯鸠等.【解答】根据材料中的“人自己思考,运用自己的智力去认识、判断和理解事物的能力”强调的是“人自己的思考与智慧”可知启蒙思想家热衷“理性”一词是由于人文主义的出现.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即要求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幸福.17﹣18世纪,出现了许多著名的思想家,他们的理论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人们把这个时代称为“启蒙时代”,把他们提倡的思想称为“理性主义”.故选C.【点评】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提炼材料观点.14.【分析】本题考查拿破仑,知道拿破仑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传播了法国革命的精神.【解答】据题干“对德国来说,拿破仑并不像他的敌人所说的那样是一个专横跋扈的暴君.他在德国是革命的代表,是革命原理的传播者,是旧的封建社会的摧毁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拿破仑对外战争控制了欧洲很多地方,巩固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成果.把大革命的思想、精神带到所到之处,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传播了法国革命的精神.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拿破仑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主要事迹并对其进行评价.15.【分析】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注意对材料信息的提取.【解答】由材料“1908年,美国人亨利•福特开始在汽车生产中引入流水线,把装配一辆汽车所需的时间由12小时降低为一个半小时,使生产成本大幅度降低,产量很快占到了全世界汽车产量的一半”可知,这主要反映了汽车生产流水线的引用,使福特汽车的竞争力大为增强,其产量很快占到了全世界汽车产量的一半.故B项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注意识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及发明人.16.【分析】本题以海报切入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解答】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这些妇女也在尽微薄之力,学习制造军火”的海报表明战争波及更多民众,男性大都在战场上,后方妇女生产军火.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分析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17.【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十月革命相关知识的掌握,建议学生准确识记十月革命的背景、内容与意义.【解答】根据所学可知,1917年11月列宁领导了俄国十月革命,11月7日晚,以“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炮声为信号,工人、士兵向冬宫发起了强烈进攻,次日凌晨,起义者占领了冬宫,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十月革命的有关知识.18.【分析】本题以《大国的兴衰》为切入点,考查明治维新.【解答】由材料“多得多”“多50%”“拥有近70万名研发人员,比英国、法国、联邦德国加在一起还多”可以看出,材料反映了日本注重培养高素质人才.ABC均与材料无关.故选D.【点评】本题以明治维新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能力.19.【分析】本题以1992年统计的部分跨国公司和国家经济实力对比表为依托,考查跨国公司.【解答】据“1992年统计的部分跨国公司和国家经济实力对比表”中“通用汽车公司全球年销售额(单位:10亿美元)132.4”“艾克森石油公司全球年销售额(单位:10亿美元)115.7”“丹麦国内生产总值(单位:10亿美元)123.5”“挪威国内生产总值(单位:10亿美元)112.9”可知,跨国公司在经济全球化中扮演重要角色.跨国公司主要是指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垄断企业,以本国为基地,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世界各地设立分支机构或子公司,从事国际化生产和经营活动的垄断企业.在经济全球化中跨国公司是新技术的最早使用者和推行者,他们将这些新技术新产品销售推广到世界各地.跨国公司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扮演了连接者和行动者的角色,可以说他们就是经济全球化的实践者,起着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经济全球化的相关知识.20.【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莎士比亚的作品的准确识记.莎士比亚的代表作有悲剧和喜剧作品.【解答】根据“他是一位英国‘戏剧全才’,不论是写喜剧还是悲剧,都能深刻理解人类的精神状态”可知“他”是指莎士比亚.莎士比亚的代表作有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当然还有他的经典悲剧作品《罗密欧与朱丽叶》此外,他的喜剧作品也多有经典,例如:《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皆大欢喜》.故选A.【点评】掌握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理解他在文艺复兴中的重要地位.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满分30分)21.【分析】本题考查古代大河文明与西方文明的差异,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1)据材料一河南辉县出土的战国铁犁和汉代经济区分布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反映的是大河文明,以农业为主.材料二古代雅典的舰船和古希腊城邦分布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反映的是海洋文明,工商业发达;造成这种不同的主要因素是地理环境的不同.(2)世界古代文明呈现出的主要特征是多元化,文明有具有独立性;面对不同文明,我们应该尊重不同地区的文明,持和平交流的态度.故答案为:(1)材料一属大河文明,以农业为主,材料二属海洋文明,工商业发达;地理环境的不同.(2)世界古代文明呈现多元化,文明有具有独立性;面对不同文明,我们应该尊重不同地区的文明,持和平交流的态度.【点评】本题考查古代大河文明与西方文明的差异,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22.【分析】(1)本题以交通工具的动力为切入点,主要考查交通工具的动力在鸦片战争前后发生的变化.(2)本题以火车的引入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对于火车的引入近代中国人的态度发生的转变及这种转变的原因.(3)本题以交通工具为切入点,主要考查交通工具在中国近代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解答】(1)据材料一“鸦片战争前,中国的交通工具主要是轿子、马车和帆船等.鸦片战争后,轮船、火车等新式交通工具逐渐传入.”可知,鸦片战争前交通工具是轿子、马车和帆船,其使用的动力是人力或风力;鸦片战争后交通工具是轮船、火车,其使用的动力是蒸汽机.(2)据材料二“这一举动引起京城市民的惊诧和猜疑,视其为怪物.窄轨铁路很快被清政府责令拆除.”“甲午战争后,清政府修筑了芦汉、沪宁、津浦铁路,形成近代中国第一个筑路高潮.到1911年,全国铁路总长9292千米.”可知,对于火车的引入,近代中国人的态度不接纳反对到接受并修建铁路.据所学知识可知,这种转变的原因是:西方先进交通工具的传入、近代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近代化的推动、西方思想的传入等.(3)结合上述材料可知,交通工具在中国近代社会发展中,促进了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方便了人们的出行,推动了近代社会的进步.故答案为:(1)鸦片战争前:人力或风力;鸦片战争后:蒸汽机.(2)不接纳反对(排斥)到接受并修建铁路.原因:①西方先进交通工具的传入;②近代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③近代化的推动;④西方思想的传入.(3)促进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方便人们的出行,推动近代社会进步.【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第一次工业革命、近代生活的变迁和社会习俗的演变的相关史实.23.【分析】本题通过两则材料切入考查了新中国的外交成就,时间跨度较大,问题设计形式新颖,既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又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最后一问言之有理即可.【解答】(1)材料一涉及事件较多,从中任意选取三个有关联的历史事件说明其展示主题与理由即可,如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尼克松访华(或者中日建交).理由:在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70年代取得了一系列外交成就,如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推动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正常化.(2)据材料二“进入新时期,中国更加积极地活跃在国际舞台上.1981年以来,我国积极参加国际维和行动.2001年,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上海成功召开.同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让全世界的目光聚焦中国.到2011年,中国已同171个国家建交.到2012年,中国已在105个国家和地区开设了350多所孔子学院.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中国在世界舞台上所扮演的角色,必将对21世纪的世界产生深远的影响.”及所学知识可知新时期我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的作用体现在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推动地区和国家间合作,促进世界经济共同发展;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作用等.(3)关于国家发展对外关系的认识,言之有理即可,如综合国力是外交的后盾,开放合作共赢等.故答案为:(1)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尼克松访华(或者中日建交).理由:在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70年代取得了一系列外交成就,如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推动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正常化.(2)①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②推动地区和国家间合作,促进世界经济共同发展;③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作用.(3)综合国力是外交的后盾,开放合作共赢.【点评】解答材料解析题需要首先读懂材料,然后结合问题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最后根据所学和材料有效信息组织答案,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24.【分析】本题以美国南北战争和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为依托,考查的是学生对资产阶级国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方式、1861年改革和美国南北战争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解答】(1)据材料一“1860年的美国,人口只有俄国的40%,其城市人口却比俄国多一倍;年产铁83万吨(俄国年产35万吨);消耗现代燃料的能源是俄国的15倍,铁路长度是俄国的30倍.”可知.美国工业比较发达,重工业和交通业比俄国发达;美国存在劳动力不足,但城市人口比俄国多.(2)美国独立后,资本主义工业和南方种植园经济都发展起来,到19世纪中期,南方奴隶制种植园经济越来越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美国通过南北战争,废除了奴隶制度,促进了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19世纪中期的俄国,出现了严重的农奴制危机,农奴制度的存在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俄国通过1861年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度,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不同的方式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市场和劳动力.(3)本题是开放型的题目,考查的是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能力.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改革要顺应时代潮流,要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政策,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故答案为:(1)美国工业发达,重工业和交通业比俄国发达;美国存在劳动力不足,但城市人口比俄国多.(2)俄国进行1861年改革,美国进行南北战争,(俄国进行改革,美国进行南北战争.)条件:劳动力.(3)改革要顺应时代潮流,要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政策,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点评】本题掌握美国南北战争和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相关知识.25.【分析】本题以两张图片为依托,综合考查殖民者的掠夺和压迫历史以及亚洲国家的奋起,题目设计既注重基础性,又注重概括性和开放性,对学生答题能力要求较高.【解答】此题为历史小论文.考查学生综合写作的能力.要写好历史小论文,必须做到观点明确、清楚;论据要选择能证明论点的典型史实;论证要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综合概括殖民者的掠夺和压迫历史以及亚洲国家的奋起.17世纪,印度就开始沦为了英国的殖民地,但印度人民不断发动反抗英国殖民者的斗争.二战后初期,亚洲民族独立运动高涨,印度再次出现民族独立运动的高潮.1947年,英国被迫同意印度独立,实行印巴分治.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后,中英签订《南京条约》,规定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中国再次战败,被迫签订中英《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半岛南部给英国;1898年,英国与清政府签订《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等一系列条约,租借九龙半岛北部、新界和邻近的两百多个岛屿,租期为99年,至此,英国完全占有香港.为实现国家统一,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并成功运用于解决港澳问题.中英两国于1984年9月26日公开签署香港问题的声明,英国公开宣布放弃1997年之后对香港的主权.故答案为:二战后亚州国家的奋起二战后初期,亚洲民族独立运动高涨,印度再次出现民族独立运动的高潮.1947年,英国被迫同意印度独立,实行印巴分治.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后,中英签订《南京条约》,规定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为实现国家统一,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伟大构想,1997年7月1日,中国正式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二战后亚州国家的奋起.。
2017年河南历史中考试卷+答案+解析
2017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满分50分,考试时间50分钟)选择题(共20小题,20分)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三幅图片共同反映了( )A.寺院建筑的中国化B.佛教文化的传播与发展C.文化传播者的坚韧D.雕塑艺术的古朴与精湛2.英法从广州向北推进至北京,俄国从北方边界向南推进,它们除强调经济特权外,也强调取得领土。
南北两股势力像一把钳子,紧紧掐住清王朝。
这描述的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3.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自觉接受了太平天国反清的正面影响,并吸取其争权夺利导致分裂的反面教训。
这从侧面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 ) A.推动了近代的思想解放 B.促成了辛亥革命的发生 C.有益于近代的革命探索 D.激起了国内反清的高潮4.有学者认为,戊戌变法所传播的西方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将统治中国人几千年的封建思想打开了缺口。
这说明戊戌变法( ) A.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 B.使西方政治学说深入人心 C.创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D.动摇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5.上海的这次会议除遭到暗探和巡捕的骚扰外,在当时的社会上并没有引起太多的注意。
但是,一个新的革命火种已在沉沉黑夜的中国大地上点燃起来了。
这次会议 ( ) A.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B.促成了第一次国共合作 C.提出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 D.推动了北伐战争的胜利6.近代以来,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中国共产党用28年的斗争历程证明了这一重要结论。
下面属于这一历程的历史事件是( ) A.五四运动 B.南昌起义C.台儿庄战役D.西藏和平解放7.刘邓大军以锐不可当之势,先后跨越重重障碍,经过20多天的艰苦跋涉和激烈战斗,完成了一次无后方依托,以长驱直入插进敌人战略纵深为特点的特殊形式的进攻行动。
这一“行动”( ) A.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B.是抗战中发动的最大规模战役 C.揭开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序幕 D.标志着解放战争取得彻底胜利8.右图是“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施的150项重点工程项目比例分布示意图。
2017年全国Ⅲ卷历史试卷分析
2017年全国Ⅲ卷历史试卷分析附录:2017年全国Ⅲ卷历史试卷24.图4是西周与战国两个时期相同文字的不同写法,反映出字形发生了变化,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图4A.文字的频繁使用B.书写材料的不同C.各国变法的实施D.“书同文”的推行25.《史记》记载,西汉时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
这反映了当时A.义利观发生根本改变B.朝廷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C.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D.地方豪强势力控制了郡县26.表1表1为唐代后期敦煌基地土地占有情况统计表。
据此可知,当时该地A.自耕农经济盛行B.土地集中现象突出C.均田制破坏严重D.农业生产效率提高27.关于宋太祖驾崩前夜宋太宗(时为晋王)的活动,北宋时期有不同记载。
《续湘山野录》记载,宋太宗当晚曾与其兄宋太祖在宫中饮酒,并宿于宫中;《涑水记闻》则称,那晚宋太宗并未进宫。
这反映出A.历史事实都是通过历史叙述呈现B.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历史记载C.历史叙述不能客观准确再现历史事实D.综合多种历史叙述即可确认历史事实28.1897年,有人指出:“中国创行西法已数十年,皆属皮毛,空言无补。
至今两年来,忽大为变动,如行政、银行、铁路,直见施行,今天津亦有小轮,风气之开,人力诚难阻隔也。
”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维新变法运动迅速兴起B.政府大力扶持官督商办企业C.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减少D.政府放宽了兴办实业的限制29.20世纪30年代,上海市政府组织举办集体婚礼。
仪式上,喜字纱灯引导,乐队演奏钢琴曲,新郎着蓝袍黑褂,新娘穿粉色旗袍,头披白纱,手持鲜花,婚礼场面整齐宏大。
这反映了当时上海A.民众实现了婚姻自主B.中西习俗融合成为时尚C.门当户对观念已颠覆D.政府主导社会习俗演变30.1949年,渡江战役即将发起时,英国军舰擅自闯入长江人民解放军防线。
人民解放军奋起反击,毙伤英军百余人,并要求英、美、法等国的武装力量“迅速撤离中国的领水、领海、领土、领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历史三轮总复习——(非选择题)题型突破题型1 背景、原因类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张謇(1853—1926年)出身于江苏海门农家,青年时忙于科举,经过26年努力,于1894年状元及第。
甲午战争后,张謇向时任两江总督张之洞提出实业救国的主张,被委派创办通州实业公司。
张謇主张依靠棉纺织业和冶铁业发展国民经济。
他兴办纱厂,开办垦牧公司、冶铁厂、纸厂、火柴厂、盐业公司等。
他用企业利润兴办公益事业,在江苏南通开办370所小学、6所中学和3所高等学校,还设立了育婴堂、养老院、济贫院、女红传习所……甚至还修了700余里的马路。
由于逐年亏损和负担过重,张謇于一战后破产。
他晚年叹息:“幸哉一隅地,假息得苟全。
太平在何时?今年待明年。
呜呼,覆巢之下无完卵,野老洒泪江风前。
”——章开沅《张謇传》材料二亨利·福特(1863—1947年)出身于美国密歇根州农民家庭,自幼对机械兴趣浓厚,视爱迪生为偶像。
16岁离家出走,到底特律追寻理想。
恰逢美国19世纪末的大发展时期,经过12年努力,1891年进入爱迪生公司,并成为发电机总工程师。
他逐渐认识到汽油机才是未来主要动力,辞职创办汽车公司,走大众化、重视速度和效率的路线。
但此时汽车还只是上流社会的奢侈品,福特以失败告终。
1903年,第二家亨利·福特公司开业,他驾驶的福特汽车能在40秒内跑完1英里,但投资人抛弃了他,并将公司名字改成凯迪拉克。
第三家福特公司,以流水线作业大幅降低生产成本,适应了一战后美国平民消费需求,T型车一举成功,亨利·福特由此成为美国企业家的代表,也成为“从贫民到富翁”的美国梦的代表。
——根据《亨利·福特自传》等整理(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张謇和亨利·福特创办实业的特点。
(12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二人事业发展之路一成一败的原因。
(13分) 2.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观察下列图片材料二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统计表(单位:百分比)我国出口工业制成品结构示意图(单位:百分比)材料三20世纪初,有人认为:地中海时代随着美洲的发现而结束了;大西洋时代正处于开发的顶峰,势必很快就要耗尽它所控制的资源;唯有太平洋时代,这个注定成为三者之中最伟大的时代,仅仅初露曙光。
(1)比较图一和图二,从东西方经济交流地位变迁的角度提取一项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除自然因素外其变迁的政治、经济原因。
(8分)(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对外贸易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形成这种趋势的主要因素。
(9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史实,从政治和经济的角度列举“太平洋时代”已经到来的具体表现。
(8分)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太祖的指导思想是“藏富于民”,不管土地兼并者如何富有,只要在大宋国土之内,通过赋税,最终会归国家所有。
宋代农业生产力发展迅速,“在这种经济发达的情势下,土地这一最重要的生产资料自然要作为商品卷入市场”。
宋代权势阶层实现对土地的占有,主要通过以下几条途径:①合法的土地交易;②诱骗(如向土地拥有者许诺可以免除赋税);③非法放贷和胁迫(放高利贷导致农户破产,借机胁迫农户交出土地所有权)——王也《宋代土地兼并现象的影响及原因分析》材料二胡锦涛总书记2008年9月30日专程前往安徽省考察农村改革发展情况时表示,允许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把股份制引入土地制度建设。
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罗必良教授指出,土地流转的本质,就是推进土地要素的市场化。
圈地运动时期的英国虽与我国在历史条件、社会形态、社会环境等方面有较大不同,但其土地制度改革的经验教训,对我国农业现代化有一定积极意义。
——尹红梅《英国圈地运动对我国创新农业经营体制的启示》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朝政府推行“不抑兼并”土地政策的原因。
(8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土地政策、英国圈地运动和我国土地使用权流转对社会转型的不同影响。
(13分)(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不同时期土地政策调整的看法。
(4分)题型2 归纳、概括类1.科举制在中国延续了1300多年,对中国社会产生深远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
……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
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
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
——吕思勉《中国制度史》材料二故愚以为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
请更其法,凡《四书》《五经》之文皆问疑义,其所出之题不限盛衰治乱,使人不得意拟,而其文必出于场中之所作。
又不然,则姑用唐宋赋韵之法,犹可以杜节抄剽盗之弊。
其表题专出唐宋策题,兼问古今,人自不得不读《通鉴》矣。
——顾炎武《日知录》材料三1905年全国工矿企业已达400家左右,铁路、轮船等新式交通事业也逐渐兴办,这些无疑需要大量科学技术人才来操作和管理。
同时,新式学堂的急剧增加需要众多的具有新知识的教师;清末新政中增设的许多政府机构如外交部、商部、学部……等,也都需要懂得相关专业的干员。
显然,科举制无法培养、选拔这类新式人才。
——徐辉《废除科举制与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科举制的历史进步性。
(5分)(2)据材料二,概括顾炎武对科举制的基本观点。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顾炎武上述议论的背景。
(12分)(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科举制1905年被废除的原因。
(8分)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问题与主义”之争虽为时不长,但反映出了五四运动前后中国思想界异常丰富而活跃的动态,特别是反映出了各种流派混杂难分、阵线混淆的重要特征。
当时各界都在关注“社会”的革命或改良是时代的共同点。
有学者认为“问题与主义”的性质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受到现实政治等原因的影响被扭曲了……。
他们认为,在讨论(问题与主义之争)当中,李大钊和胡适的分歧显然并不大,甚至可以说共识大于分歧。
即使是分歧,也并不是根本性的、不可调和的对立,只是在具体认知上还不够辩证和全面。
“问题与主义”争论的关键是如何正确地认知中国社会的特殊性,如何使主义、理论与实际更为紧密地结合。
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是胡适与李大钊共同开创了如何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维史。
归纳总结材料中的观点并对其进行评价。
(12分)3.“软实力”指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中,除由经济、科技、军事实力等表现出来的“硬实力”之外的文化、政治价值观及外交政策等方面的吸引力。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朝的建立基于游牧文明征服农耕文明这样一个民族融合模式。
汉族人对于满洲所推行的一系列政策,诸如圈地运动、剃发易服等,都表示强烈不合作和反抗。
……清王朝若没有足够的文化软实力结束基于民族冲突的动荡时局,那么经济发展、国力强大、民众富足、文化繁荣就无从谈起,其统治也很可能如元朝经过短暂的形式统一之后分崩离析。
——《论康熙治国与清初文化软实力》摘自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材料二拿破仑执政后,颁布了宪法,稳定了政局。
拿破仑与教皇达成协议,1802年正式实施《政教协议》,恢复宗教信仰自由,较好地解决了长期存在的宗教矛盾,消除了社会不稳定因素。
1804年制定《拿破仑法典》,从法律上巩固了大革命的所有制关系,确保资产阶级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赵立冲《伟人与历史—论拿破仑的两重性》材料三20世纪90年代以来,法国凭借其文化软实力大力推行文化外交。
法国前总统希拉克说:“应对文化全球化,就是要提倡文化多样性。
”(1)分析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康熙皇帝构建“文化软实力”的特点,并举出具体措施。
(10分)(2)依据材料二,概括拿破仑在构建法国“软实力”方面的建树及其作用。
(8分)(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文化全球化加速的原因。
(7分)题型3 评价、评述类非选择题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当时最好的科学意见,是反对这个新体系(指哥白尼体系)的。
罗马和日内瓦都认为是异端的布鲁诺(GiordanoBruno,1548—1600,意大利人)等革命知识分子或许赞成哥白尼的见解,但比较谨慎的哲学家都敬而远之。
布鲁诺也相信宇宙是无限的,而星星则散布于无尽的空间里。
布鲁诺是热忱的泛神论者,公开地攻击一切正统的信仰。
他受到教会法庭的审判,不是为了他的科学,而是由于他的哲学,由于他热衷于宗教改革;他于1600年被教庭烧死。
——丹皮尔《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材料二引力波是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所预言的一种以光速传播的时空波动,是时空曲率的扰动以行进波的形式向外传递的一种方式。
美国科研人员2016年2月11日宣布,他们利用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LIGO的“两条腿”都有4 000米长,最近的一次升级就花去了几十亿美元)于去年9月首次探测到引力波。
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实验验证中最后一块缺失的“拼图”被填补了。
虽然引力波在现时段已经被发现了,但是引力波到底能多大程度上改变人类的生活,目前还是无法确定的。
……LIGO天文台的执行官莱兹说:“引力波的直接探测实现了50年前就设定好了的伟大目标:直接探测难以捕捉的事物,更好地理解宇宙,以及在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100周年之际完美地续写爱因斯坦的传奇。
”——百度百科(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布鲁诺、爱因斯坦两人在科技方面的贡献有何不同,并分析两人所处的时代背景。
(13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引力波从预言到探测及发现的过程。
(12分)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资料来源于[美]罗兰·罗伯森等人作品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上述历史现象。
(说明:既可以是对现象本身提炼出一个主题或观点;也可以对材料进行修改、补充、否定并另外确定一个主题或观点。
但都要求进一步补充史实进行论证,并且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传统家训是家风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汉孔臧在《与子琳书》中说:“侍中子国(孔安国),明达渊博,言不及利,行不欺名。
动遵礼法,少小及长,操行如故……此汝所亲见。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唐人刘禹锡在《名子说》中说:“夫忠孝之于人,如食与衣,不可斯须离也,岂候余易哉”。
诗人王梵志的家训诗中就有这么几首,其一:“兄弟须和顺,叔侄莫轻欺。
财物共箱柜,房中莫蓄私”;其二:“兄弟相怜爱,同生莫异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