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例――国际格局演变史

合集下载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学案讲义(人民版)必修1第六单元总结提升.doc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学案讲义(人民版)必修1第六单元总结提升.doc

总结提升知识网络时空定位1.二战后国际格局的演变2.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三、新中国的四次建交高潮一、世界中心的转移1.1500年左右到19世纪中期:由亚洲(中国)转移到西欧(英国)(1)表现:①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逐步形成,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②以经典力学、蒸汽技术等为代表的近代科技发展并成为世界近代科技的中心。

③英国成为世界殖民帝国,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殖民体系逐步形成。

④西欧普遍建立资本主义制度,成为近代政治文明的中心。

(2)原因:①就中国而言,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实行、理学的极端化和八股取士等阻碍了中国社会转型,导致中国隔绝于世界、落后于世界潮流。

②就西欧而言,资产阶级革命、改革使得资本主义制度在西欧确立、扩展,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确立、发展;新航路开辟和随后的殖民扩张促进了西欧资本积累并建立起遍及亚非拉的殖民体系;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推动下,近代科学产生与发展,尤其是工业革命的进行。

2.19世纪末到20世纪四五十年代:由西欧(英国)转移到美苏(1)表现:①美国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中心之一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中心。

②二战后建立起美国主导的资本主义经济体系。

③20世纪30年代苏联成为第二工业大国,政治影响力不断扩大。

④二战结束,形成了美苏主导的雅尔塔体系,20世纪50年代,形成美苏主导的两大阵营和美苏两极对峙格局。

(2)原因:①就西欧(英国)而言,两次世界大战、1929—193 3年经济危机、殖民体系的逐步瓦解削弱了其实力和影响力。

②就美国而言,本土远离两次世界大战的主战场,欧洲人才的流入,罗斯福新政的成功。

③就苏联而言,斯大林模式推动苏联工业化发展,苏德战场在反法西斯发挥的贡献扩大了苏联的军事和政治影响力。

3.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美国为中心向多中心趋势发展(1)表现:①政治上,美国推行单边主义,但当前呈现“一超多强”的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②经济上,美国经济霸主地位进一步动摇,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多极化趋势发展。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文档:必修1 第五单元当今世界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文档:必修1 第五单元当今世界

单元综合提升专题一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1.两极格局形成从战后雅尔塔体系确立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两极格局形成,社会主义从一国发展到多国,世界政治由战后初期美苏合作转向资本主义阵营与社会主义阵营对峙、“北约”和“华约”两大政治军事集团全面对抗,世界形势由缓和转向“冷战”。

2.美苏争霸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末期,世界政治在两极格局的大框架下,出现动荡、分化和改组。

由于苏联推行霸权政策,社会主义阵营到20世纪60年代解体;帝国主义阵营也出现了分化。

战后两大阵营的对峙局面为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争霸所代替;第三世界崛起并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

3.走向多极化从20世纪70年代初到80年代中期,世界政治格局从两极向多极化发展,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开始形成,美苏争霸激烈。

4.两极格局解体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美苏矛盾缓和,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华约”解散,雅尔塔体系和两极格局终结。

5.多极化趋势加强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发展的趋势不断加强。

深化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影响大国关系的主要因素1.国家实力是影响大国关系的根本因素(1)从两极格局形成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实力增强,而英、法等国实力严重削弱,使得美苏由联合走向对抗,两极对峙局面形成。

(2)从多极化趋势出现看:20世纪五六十年代,欧洲国家和日本的实力急剧上升,出现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1973年,美国经济严重衰退,导致美苏争霸中苏攻美守的战略态势出现。

(3)从两极格局瓦解看:20世纪80年代苏联经济严重衰退,持续了近半个世纪的美苏对抗以苏联的解体而结束。

(4)从中国成为多极化中的一极看:改革开放增强了中国的实力,使中国成为影响世界格局的重要力量。

2.国际格局的变化是影响大国关系的重要因素(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20世纪50年代中期:两极格局的形成使英、法等国受到美国的控制,而中国则与苏联建立了同盟关系。

高三历史一轮专题复习课国际力量的分化组合和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新人教版)

高三历史一轮专题复习课国际力量的分化组合和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新人教版)
目录
专题测评强化训练
目录
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
目录
的地位。
目录
► 线索三
以现代中国民主政治化和祖国统一大业的发展为
主线复习现代中国民主政治的建设 1.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可以从“三个阶段,五个方 面”进行概括复习。从纵向看,注意三个阶段:一是建国之 初有中国特色的政治框架的创制,二是“文革”时期中国政 治制度的扭曲、法制建设的虚无、民主进程的断裂,三是改 革开放以来民主法制建设的进展及“一国两制”理论与实践
的伟大意义。从横向看,需掌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
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 度”“特别行政区制度”“基层民主制度”等五个方面的政
治制度的内容和特征。
目录
2 .以现代中国民主政治化和祖国统一大业的发展为主线理 解现代中国民主政治的建设,适当进行纵横连接,将现代中 国的民主政治与古代、近代政治制度及西方的代议制进行联 系比较,突出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特色。
两极格局演变的历程及世界多极化发展的趋势 1 .复习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时,抓住一条主线:二
战后世界政治格局从两极格局向多极化趋势演变的过程。突
出两个重点:两极格局的形成与瓦解、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和 加强。把握三个阶段:二战后两极格局的形成,六七十年代 多极化趋势出现,90年代多极化趋势加强。注意各个阶段的 特点、起因,影响及相互关系。
目录
2.重点把握美苏“冷战”、美苏争霸以及两极格局的形 成、演变历程和欧洲一体化进程、经济全球化加快等内容, 特别要关注对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演变历程中的重大历史事 件、历史现象的原因、内容、特点及影响等理解认识;要注
意和中国的外交政策、外交关系的发展相联系,结合当时的

高三历史教案-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 最新

高三历史教案-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 最新

专题二: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
一.含义:所谓国际关系格局,实际上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一流强国力量对比的基础上,形成的国际秩序和利益分配体系。

它的演变的根本原因上实力对比的变化,包括经济、军事实力和政治影响力等,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

二.近现代国际关系的演变如下:
含义
维持机构
(一)维也纳体系实质及作用
瓦解
建立
维护机构
(二)凡——华体系矛盾
调整
瓦解
含义
内容
(三)雅尔塔体系
实质和影响
发展历程
出现
(四)世界格局多极化影响
特点。

第(1)8课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课件高三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一轮复习((1))

第(1)8课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课件高三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一轮复习((1))


政府主导的经济体系

一党制

民主

共产主义是解放人类的必要条件
(5)美国战后欲称霸世界,在全球进行扩张,将苏联视为最大障碍。 苏联努力扩大在东欧的影响,与美国矛盾尖锐。
材料1:美国是要全球扩张,而苏联则要求划分势力范围。但是美国把苏联建立势力范围的行动视为对
美国实现其大战略的巨大障碍与威胁,认为只有在“地缘政治现实”的基础上采取行动,美国才能避免被
考情分析
时间
全国卷
地方卷
2019 【Ⅲ】34·冷战时期美国的反共意识形态
23.北京.冷战时期美国对别国的干涉控制 20.海南·冷战时期多极力量的成长
2020
【Ⅱ】35·冷战时期美苏的对抗与交流 20.海南·美苏冷战带来的核威胁 14北京·日本崛起 26.
【Ⅲ】35.冷战时期第三世界的发展壮大
海南·中东战争15.山东·多极化趋势

到了美国人民的肩头,全世界应采取美
谁解放领土,谁就把自己的社会制
国制度,不管我们喜欢与否,未来的经 度推行到他们的军队所到之处。
济格局将取决于我们。 ——杜鲁门
—斯大林

资本主义制度

生产资料私有制(资本家)

自由竞争的经济体系

两党制

自由
资本主义是结束地球上暴政的唯一途径
社会主义制度

生产资料公有制(人民)
——杜鲁门1947 材料中“自由国家”指什么国家?“少数武装分子”和“外来压力” 分别指的是什 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杜鲁门主义的实质和影响?
自由国家:资本主义国家
少数武装分子:共产主义武装 ;外来压力:苏联
诺维科夫的“长报告”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学案 专题13 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学案 专题13 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学案专题13 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课标要求:以“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为例,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一、国际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1、国际货币金融会议布雷顿森林会议(1944 年,在美国布雷顿森林召开)①背景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A、西欧普遍衰落,以英镑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难以为继B、美国经济实力空前膨胀,企图建立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②内容:决定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世界银行)2、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1945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成立宗旨主要任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稳定国际货币体系稳定国际汇率,为成员国提供短期贷款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初期:致力于战后的欧洲经济复兴后来:全球性的发展援助为成员国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3、构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 = 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4、具体规定:①认缴资金:两个组织的资金都由成员国认缴,认缴资金的数额决定投票权的多少②固定汇率: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其它会员国的货币与美元挂钩。

标志着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建立,美国掌握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命脉5、影响有利于维持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特权和支配地位二、国际贸易体系1、背景:贸易保护主义阻碍了国际贸易发展,人们认识到加强国际贸易协调与合作的必要性2、建立的标志:1947 年23国在日内瓦签署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简称“ 关贸总协定”)3、宗旨:降低关税,减少贸易壁垒,实现国际贸易自由化4、影响:客观上创造了一个自由贸易的环境,推动了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三、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1、构成:国际货币体系+国际贸易体系2、支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贸总协定3、影响:反映了世界经济向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美国取得经济霸主地位,有利其经济扩张四、国际货币体系(又称“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和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图示:第二讲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一体化)△课标要求:以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为例,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

高中历史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部编版新高考) 第19讲 课题52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高中历史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部编版新高考) 第19讲 课题52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1.二战后,美苏两国在国家战略、国家利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和冲突,使它们从战时盟友变成冷战对手,逐渐形成两极格局。

在对峙过程中,美苏互有攻守,既有对抗,也有缓和;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

同时随着战后西欧、日本的崛起,以及中国与第三世界的发展,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崩溃。

两极格局中又出现多极化的趋势。

2.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内部对经济宏观调控,迅速恢复发展生产力,并通过建立福利国家等形式,缩小贫富差距,维持社会稳定。

外部资本主义国家间建立国际经济组织,维护国际经济秩序。

二战后,随着计算机与互联网技术发展,智能化生产成为未来发展方向。

3.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改革,但未能突破苏联模式而失败,引起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4.第二次世界大战推动了世界殖民体系的最终崩溃,二战在带给人们深重灾难的同时,又在客观上造成了不同文化的碰撞与交锋。

课题52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课标要求通过了解冷战时期的典型事件,认识冷战的基本特征,理解冷战的发生、发展与世界格局变化之间的相互影响。

一、冷战与两极格局1.冷战(1)含义:指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逐步形成的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长期对峙与竞争状态。

(2)原因:美苏两个社会制度完全不同、战时同盟基础不复存在、国家利益严重冲突、意识形态尖锐对立。

(3)开始标志:1947年3月,杜鲁门发表被称为“杜鲁门主义”的演说。

(4)主要表现项目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政治杜鲁门主义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经济马歇尔计划经济互助委员会军事1949年,成立“北约”1955年,成立“华约”2.两极格局(1)形成: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苏全面冷战对峙,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2)特点①“不对称”的两极格局:美国及其盟国的总体实力始终强于苏联及其盟国。

②“不完全”的两极格局:有些国家处于两大阵营之外,如印度、印度尼西亚等。

【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品教案:第五单元 二战以来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品教案:第五单元 二战以来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循框图——理清主要史实]1.两极格局的形成2.世界多极化趋势[背术语——规范答题用语](1)二战后,以美苏为主导的雅尔塔体系确立,奠定了两极格局的框架。

雅尔塔体系下两极格局对抗的主要形式是“冷战”,“冷战”的加剧又促进了两极格局的形成。

(2)两极格局对抗斗争体现:政治上表现为两大阵营对峙;经济上表现为封锁与反封锁的斗争;军事上表现为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意识形态上表现为和平演变与反和平演变的斗争。

(3)美苏“冷战”打破了以西欧为中心的旧格局;美国与苏联的对峙导致了两极对立的世界格局。

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夺世界霸权,对世界各国的安全与主权以及世界和平形成严重威胁。

(4)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格局从两极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局面形成,第三世界(包括中国)兴起。

(5)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世界形势趋于缓和,但局部地区仍然紧张。

(6)“冷战”结束后,世界政治格局出现向多极化发展的趋势,暂时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但目前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

课题十七两极世界的形成1.背景(1)基本框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了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系——雅尔塔体系。

它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

(2)实力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极大地改变了世界主要国家政治力量的对比。

①西欧和日本衰落。

②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

③苏联实力不断增强,社会主义国家在世界上的影响日益增大。

(3)根本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与苏联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日益加剧。

2.表现(1)美国:④影响: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苏之间“冷战”[注]雅尔塔体系(1)内容:打败德、日法西斯,铲除两国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重新绘制战后欧亚地区的政治版图;建立联合国;原则上承认被压迫民族的独立权利等。

(2)特点:以美、苏为中心,事实上划分了两国的势力范围。

(3)性质:具有反法西斯、实行民主政治及大国争霸的多重性质。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课件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课件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1.美苏关系
时期 特征 苏联
表现 美国
20 世纪 日趋 苏联入侵 加强对苏联的遏制,大搞军备竞赛,实
70 年代 紧张 阿富汗 施“___战_略__防_御__计__划_____”
时期 特征
苏联
表现 美国
(1)美苏首脑多次会晤,建立了多层次对话机制
1985 年 走向 (2)美苏裁军取得重要进展
以后 缓和 (3)苏联实行战略收缩,从___阿_富__汗____撤军,宣布不
——摘编自刘子奎《二十世纪东西方关系》
【思考 1】 分析“长电报”中提到的美苏已由战时盟友变为“对 手”这一变化产生的原因。
提示:意识形态(社会制度)的对立;国家利益的冲突;美苏成为最强 大的国家。
【思考 2】 归纳凯南“长电报”和诺维科夫报告核心内容的共同之 处,指出这两个报告形成各自认识的依据。
危机、欧共体、第三世界的兴起、“战
2.理解冷战的发生、发展与世界 略防御计划”、“和平演变”、东欧剧
格局变化之间的相互影响
变、苏联解体、世界多极化趋势
主题一 冷战与两极格局
1.冷战的形成 (1)冷战的含义:指 20 世纪 40 年代中后期至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以 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逐步形成的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长期 ___对_峙__与_竞__争_____状态。
观点 3:强调英国在冷战形成中的主动作用。英国由于自身力量不足, 为抵抗苏联的不断扩张,于是“拉拢美国结成亲密的联盟”。
观点 4:冷战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冷战深深根植于社会主义 与资本主义两种不同社会制度及意识形态的抗争,直接产生于苏联保障国 家安全战略与美国称霸全球战略的碰撞,英国对冷战的爆发起了推波助澜 的作用。
(2)原因 社会制度 美国和苏联这两个超级大国的__社__会_制__度_____完全不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例――国际格局演变史李晓敏一、高考复习基本要求1、知识与技能:国际关系的含义;在各历史发展时期,国际关系演变的具体表现。

2、过程及方法:通过国际关系演变过程中的各重大事件的学习,培养学生用中国及世界的视角来审视国际关系的演变及趋势,并能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加以解释;通过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雅尔塔体系的比较;多元化趋势与前两大格局不同的分析,使学生受到分析、比较历史事件能力、历史思维能力的训练。

3、情感及价值观:通过国际关系演变对中国产生的影响的学习,使学生感悟历史与社会的责任。

二、知识结构1、国际关系含义:国际关系是依赖于经济基础的社会关系的一种特殊形式。

国际经济关系首先是国际政治关系。

国际经济关系是国际关系中最基本的,最活跃的关系,它影响着国际政治,文化关系的变化发展。

世界近现代史上的国际政治格局大致经历了维也纳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等阶段,促使国际格局变化的最根本的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和变化。

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决定的,也是由资产阶级的本质所决定的,它们为了争夺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对外侵略扩张,争本瓜分世界,必然产生矛盾,下面内容在复习时要格外注意。

(1)国际关系史分期及主要特征。

17世纪下半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为第一时期,这一时期国际关系的主要特征是欧洲列强围绕欧洲霸权和海上与殖民霸权这两个方面而展开激烈的角逐,其中英国在这一时期始终是资本主义国家之间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成为列强争霸的主要对手。

(2)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第二时期。

这一时期国际关系的主要特征是三对矛盾的发展变化,后由于美国实力的增强,使其逐渐取代英国成为世界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

(3)二战后至今为第三时期,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是从两大阵营到美苏争霸到三个世界的演变到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2、把握国际关系史的基本观点(1)资本主义政治、经济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矛盾的根源,是导致资本主义国家在国际政治格局或体系中地位变化的根源。

(2)利益是资本主义国家处理国际关系的共同准则,英国政治家帕默斯顿说:“我们没有永恒的盟友,也没有永恒的仇敌,只有永恒的利益。

”(3)国际关系格局的变化①维也纳体系(略)②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略)③雅尔塔体系(略)④多极化趋势(略)(4)规律性知识拓展人类在付出两次大战和一次冷战的巨大代价之后,开始学会了这种处理国际争端的一种古老而又全新的方法,一战前,欧洲列强之间毫不妥协,最终使大战爆发,一战以后,人们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了教训,使通向二战的道路曲折得多,二战后,人们更多地接受了历史的教训,在处理国与国之间的矛盾与危机时表现出更多的谨慎,伴随着冷战的发展,缓和与结束,妥协方式越来越成为解决国际纠纷的常规手段。

今天,妥协意味着任何国家都不能以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意味着参加谈判的国家在捍卫自己核心利益的同时,必须承认和照顾谈判对手的合理利益,意味着谈判双方在各自所希望得到的东西之间实现某种有取有予的平衡,意味着反对和抵制国际关系中的任何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妥协是斗争结束的另一种形式,二战后的50多年来,这种妥协的实例比比皆是,从而在国际关系中出现了以对话代替对抗,以缓和与合作代替战争或冷战的新局面,这是人类社会在经过20世纪的战争风云后,进一步走向文明与成熟的标志。

三、教学方法:读-讲-练-问四、课例国际格局演变史一、教学目标:(见前复习目标)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雅尔塔体系。

难点:“凡”与“雅”体系的比较;多元化趋势与前两大格局的不同。

三、教法、学法:阅读法、讲授法、讨论法、归纳法四、教学流程:(一)学生先阅读约10分钟本课以四大问题来统领全局:1.简述近现代国际格局演变的基本趋势。

2.比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雅尔塔体系的异同。

3.多元化趋势与前两大格局的不同。

4.纷争多变的国际环境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二)教师讲解中间穿插学生讨论约25分钟1.维也纳体系含义:1814—1815年维也纳会议确定的欧洲统治秩序和国家体系称为维也纳体系。

实质:欧洲封建君主企图维护封建秩序的体现。

瓦解:1848年欧洲革命终结了欧洲封建时代。

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形成:1919年巴黎和会签订《巴黎和约》,确定帝国主义统治欧洲新秩序——凡尔赛体系。

1921年九国华盛顿会议签订《限制海军军备条约》《九国公约》,确立帝国主义统治亚太地区国际新秩序——华盛顿体系。

实质:完成战后战胜国在全球范围内对世界重新瓜分。

影响:①改变了欧洲及亚太地区的政治格局。

②加深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

③加深战胜国之间的矛盾;④加深资本主义国家与苏俄之间的矛盾。

瓦解: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1939年,欧战爆发,凡尔赛体系彻底瓦解。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华盛顿体系彻底瓦解。

3.雅尔塔体系含义:二战后,大国按照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分世界,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格局。

实质:它建立在美苏实力均衡的基础上,事实上划分了美苏势力范围,深深打上了大国强权政治的烙印。

影响:标志着以欧洲为中心传统国际关系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国际关系进入一个新时代。

(对于一些基础的知识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可通过学生间讨论来完成,可将全班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负责一专题的解答,教师予以方向的指导)讨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雅尔塔体系异同?相同点:①都是世界大战结束后出现的国际关系新格局。

②都通过国际会议重分世界,建立新秩序。

③都打上大国强权政治烙印。

④都随大国间经济、军事实力变化而瓦解。

不同点:①“凡”是英法主宰世界,美日争夺亚太地区;“雅”是美苏两强格局(打破以欧洲为中心)。

②“凡”反苏;“雅”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产物。

③“凡”建国际联盟;“雅”建联合国,作用不同。

④两者解体原因不同。

(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理解不同观点之可理解之处)4.世界格局的多元化原因:苏联解体;欧盟出现;日本崛起;中国及第三世界的兴起。

影响:出现五大中心力量(美、西欧、日、中、俄),五大力量相互制约和限制,有利世界安全与稳定。

讨论:世界多元化趋势与前两大国际格局的不同?①它是在没有发生世界大战的情况下出现的;②这种格局的变动,不是通过国际会议将战胜国意志强加给战败国的。

③新国际格局的确立,取决于各国综合国力的强弱,新旧格局的交替,是一缓慢渐进过程。

讨论:纷争多变的国际环境对中国社会的影响?①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对中国的影响?②雅尔塔会议及冷战对中国的影响?③多元化趋势对中国的影响?④中国国际地位的改变给你什么启示?(让学生从师生寻找的材料中得出结论,从历史中得到感悟,培养其世界意识、历史意识)小结:1.列宁说:“在资本主义下,分割势力范围、利益和殖民等等,除了以分赃者的实力为依据外,也不能以其他的东西为根据。

”2.“在新旧格局交替的过程中,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

”世界形势的总趋势是走向缓和。

和平、发展才是世界发展的主流。

(三)学生做题及自由提问时间约10分钟典型例题及能力训练: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盟国召开代号为“公共交通起讫点”的会议,杜鲁门认为它“只是一次炒冷饭,是一次把已有的协定付诸实施的会议”。

杜鲁门指的是()A.开罗会议B。

德黑兰会议C。

雅尔塔会议D。

波茨坦会议2、欧元是当前欧洲许多国家的新货币。

它的发行与流通,标志着欧洲在经济一体化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试问:欧元的发行者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经济实体,即。

其前身是在西欧“共同市场”基础上建立的。

这个组织的形成和发展对欧洲和世界有什么重大意义?3、从19世纪初到20世纪末,世界格局大致经历了四次重大演变。

第一次:拿破仑战争后,形成了维也纳体系,俄、普、奥三国组成:“神圣同盟”分割欧洲。

a. 请按上述方式,扼要回答后三次世界格局的形成及特点。

b. 纵观这200年的历史,有许多因素推动或制约着世界格局的演变,你认为主要因素有哪些?4、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在世界近代史上,西方国家认为进行战争是国家的正当权利。

在此基础上,国际法的奠基人格老秀斯主张国与国之间的战争应该受到法律的约束,提出交战规则以及关于战俘待遇、武器使用,除了军事必要外财产不应受到损害等原则。

这些原则后来被西方国家普遍接受。

材料二《国际联盟盟约》规定,国际联盟的宗旨是“促进国际合作、保证国际的和平与安全”,为此“各缔约国承担不从事战争的义务。

”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材料一,说明格老秀斯提出的各项原则有何积极意义?(2)比较材料一、二,指出《国际联盟盟约》所反映的对战争的态度有何新变化,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根据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联合国宪章》关于安理会的主要规定,分析这些规定对安理会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积极作用。

(4)概述冷战结束后世界政治形势的总趋势和威胁世界和平的主要因素。

(附:参考答案:(1)使战争受到法律的约束,尽量减少战争所造成的危害。

(2)对国家的战争权加以限制,通过建立普遍性的国际组织维持和平;出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造成空前灾难,使人们更加深了对战争危害的认识。

(3)安理会是联合国中唯一有权采取行动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机构,实行“大国一致”原则;使安理会能有效地采取行动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

(4)冷战结束后,世界政治局势总体趋于缓和,和平与动荡并存,超级大国插手别国事务和地区争端,在两极格局下掩盖的一些矛盾爆发,导致局部冲突和战争不断。

)(四)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