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预案17931

合集下载

控制输血严重危害预案演练

控制输血严重危害预案演练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输血已成为抢救和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

然而,输血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严重危害,如输血传播疾病、输血反应等,给患者生命安全带来极大威胁。

为提高医务人员应对输血严重危害的能力,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特制定本预案演练方案。

二、演练目的1. 提高医务人员对输血严重危害的认识,增强防范意识。

2. 优化输血流程,确保输血安全。

3. 提高医务人员应对输血严重危害的应急处理能力。

4. 完善输血应急预案,提高医疗机构应对输血严重危害的整体水平。

三、演练时间2022年某月某日四、演练地点某三级甲等医院输血科五、参演人员1. 医院输血科全体医务人员。

2. 医院感染科、急诊科、手术室等相关科室医务人员。

3. 医院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

六、演练内容1. 输血前检查2. 输血过程监控3. 输血反应处理4. 输血传播疾病防控5. 应急预案启动与实施1. 演练准备(1)成立演练指挥部,负责演练的组织、协调和指挥工作。

(2)制定演练方案,明确演练内容、时间、地点、参演人员等。

(3)培训参演人员,确保参演人员熟悉演练方案及操作流程。

(4)准备演练所需物资,如模拟血液、输血器、急救药品等。

2. 演练实施(1)输血前检查①医务人员对患者进行血型、交叉配血试验等检查。

②发现血型不符或交叉配血试验异常,立即停止输血,并向上级医师报告。

(2)输血过程监控①输血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注意有无输血反应发生。

②发现输血反应,立即停止输血,并向上级医师报告。

(3)输血反应处理①根据输血反应类型,给予相应治疗措施。

②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必要时进行抢救。

(4)输血传播疾病防控①加强输血前检查,确保血液质量。

②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预防输血传播疾病。

(5)应急预案启动与实施①发现输血严重危害,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②根据预案要求,开展应急处理工作,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3. 演练总结(1)指挥部对演练过程进行总结,指出演练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预案

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预案

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方案为保障受血者安全,开展合理、科学输血,提高输血风险意识、安全意识,特制定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预案。

一、输血严重危害定义:指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发生的与输血有关的不良反应,包括输血副作用、经血传播疾病等。

二、各科室职责:1、临床科室医护人员:密切观察输血过程,及时发现输血不良反应。

负责受血者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诊断及处理。

2、输血科:负责输血不良反应的相关检测、协助诊断和协助处理及输注无效的原因调查,进行统计及上报,并反馈给血站。

协助医院对输血传染疾病的调查与上报。

3、检验科负责对输血前传染病指标的检测,并做好质控工作。

4、医务处及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负责协调对输血严重危害(SHOT)的处置与鉴定工作。

院内感染管理科负责传染病疫情上报。

三、控制输血严重危害措施1、严格执行《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法规要求,医院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院临床输血管理,对临床输血全过程进行规范化管理。

2、临床用血来源于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采供血机构,不自行采血(自体输血除外)。

3、监测输血的医务人员需经过培训,能识别潜在的输血不良反应症状。

4、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提倡科学合理用血和自体输血。

5、血液入库、发放和输血过程中应认真核查血液标签、血液外观、血袋封口及包装等,严格执行输血相关操作规程。

6、贮血冰箱内严禁存放其它物品;每周消毒一次;冰箱内空气培养每月一次。

7、输血前必须检查不规则抗体筛查实验。

8、输血前由两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准确无误方可输血。

9、献血员和受血者标本依法至少保存7天,以便出现输血反应时重新进行测试。

10、加强医院消毒与清洁管理,明确规定消毒与清洁的区域、设施设备和物品及其消毒清洁方法和频次,保持工作区域卫生符合国家相应要求。

加强一次性使用输血器具等物品的管理,使用后及时按医疗废物管理规定消毒焚毁。

11、按照《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要求,患者输血前做好经血传播疾病项目(HBsAg、抗-HCV、抗-HIV、梅毒螺旋体抗体等)的检测,并保存相关原始资料。

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应急预案

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应急预案

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应急预案一、概述:输血不良反应是指病人输血过程中或者输血后,出现的任何输血前不能预期的、用原来疾病不能解释的新的症状和体症。

在输血时和输血后24小时内发生的为即发反应;在输血后几天甚至几月发生者为迟发反应。

一般包括:非溶血性发热反应、过敏反应、溶血反应、细菌污染引起的输血反应、大量输血后的并发症(循环负荷过重、凝血异常)、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移植物抗宿主病和经输血传播的感染性疾病等。

二、常见不良反应识别标准和应急措施:(一)非溶血性发热反应:一般在输血期间或输血后1~2小时内,往往先有发冷或寒战,继以高热,体温可高达39℃-40℃,伴有皮肤潮红、头痛,多数血压无变化。

输血不良反应几乎有一半左右是发热反应。

在全麻状态下,发热反应很少出现。

症状持续少则十几分钟,多则1-2小时后缓解,7~8小时体温恢复正常。

寒战时给予保暖、镇静剂,发热时可用退热药。

(二)过敏反应:以荨麻疹、颜面部血管性水肿为特征,严重者可出现会厌水肿、支气管痉挛、广泛性皮疹和过敏性休克。

轻度过敏反应口服或肌注抗组胺药物后很快好转;重症者除立即中止输血外,应给予肾上腺素及肾上腺皮质激素或升压药,有喉头水肿者,应作气管切开以防窒息。

有过敏史患者输血前应口服抗组胺药物,选用洗涤红细胞。

严重过敏反应者要输洗涤5次或6次的红细胞(常规只洗涤3次)。

(三)溶血反应:给受血者输入不相容的血液会引起急性或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

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多由ABO血型不相容输血引起,多在输血开始10-30分钟出现寒战、发热、心悸、头胀、面红、腰背痛、恶心、呕吐、腹痛、呼吸困难、烦躁、黄疸、尿色深(酱油样或浓茶样)等症状,可引起休克和急性肾功能衰竭及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

全麻病人只表现为伤口渗血不止和低血压。

应立即停止输血,维持静脉输液通道以备抢救时给药,并保留余血,采集患者血标本重做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

给予输液、纠正酸中毒、升压药物等,对少尿、无尿者,按急性肾功能衰竭处理,如出现休克症状立即配合抗休克抢救。

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预案

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预案

34、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预案1. 目的建立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预案;有效预防与处理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防止输血传染疾病的进一步传播和追溯疾病源;减少和预防血液输注无效;切实保障患者用血安全..2. 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3. 指导思想统一领导;分工负责..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对有效预防和处理输血治疗所致的严重危害实施管理;确保输血安全有效..4. 组织及职责4.1 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是医院输血管理的领导机构;负责修订本预案;为控制输血严重危害的事件发生;成立控制输血严重危害调查处理小组..组长:医务科科长副组长:输血科主任成员:各临床用血委员会成员4.2 职责4.2.1医务科科长负责紧急输血应急工作的统一领导、决策和现场指挥;4.2.2医务科负责各科室协调与信息上报;并监督执行预案;4.2.3输血科协助对输血不良反应、输血无效的原因调查并上报医务科;协助对输血传染疾病的调查并上报医务科;4.2.4检验科负责对输血前传染病指标的检测;并做好质控工作;4.2.5院内感染管理科负责传染病疫情的上报..5. 培训监测输血的医务人员必须经过识别输血不良反应的标准和应急措施的培训与教育;能识别潜在的输血不良反应症状;及时处理..6. 输血不良反应监控、调查及处理流程6.1 输血过程应先慢后快;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一旦出现可能为速发型输血反应症状时不包括风疹和循环超负荷;立即停止输血;并调查其原因..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6.1.1 减慢或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6.1.2 立即通知值班医师和输血科值班人员;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并查找原因;做好记录..6.2 疑似溶血性或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及时报告上级医师;在积极对症治疗抢救的同时;做以下核对检查:6.2.1 核对用血申请、血袋标签、交叉配血试验记录;6.2.2 核对受血者及供血者ABO血型、RhD血型..通知输血科对原血液标本进行复检、不完全抗体筛查及交叉配血试验..抽取剩余血液送输血科重新进行血型检定和交叉配血;6.2.3 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加肝素抗凝剂;分离血浆;观察血浆颜色;测定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6.2.4 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检测血清胆红素含量、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并检测相关抗体;6.2.5 如怀疑由细菌污染引起的;按细菌培养相关要求;取剩余血进行细菌培养鉴定;6.2.6 尽早检测血常规、尿常规及尿血红蛋白;6.2.7 必要时;溶血反应发生后5-7小时测血清胆红素含量..6.3 输血科在接到发生严重溶血反应的报告后;应迅速进行调查;以确定原因;结果要及时通报临床科室;汇报科室领导;并书面报告医务科..6.4 输血科主任负责解释上述试验结果并永久记录到受血者的临床病历中..6.5 当输血反应调查结果显示存在血液成分管理不当等系统问题时;输血科主任应积极参与解决..6.6 输血后献血员和受血者标本应依法至少保存7天;以便出现输血反应时重新进行检测..6.7 输血完毕后;对有输血不良反应的;主管医生应逐项填写“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24小时内送输血科保存..输血科每月统计上报医务科..7、输血传染疾病的处理程序7.1 发现输血传染疾病发生;立即上报输血科及医务科;由输血科协助调查..7.2 请采供血从采供血机构和用血机构追溯传染源头..7.3 核查相关献血者资料及相同受血者感染情况..7.4 检验科检查受血者输血前各传染病指标检查情况..7.5 具体流程如下:输血传染病处理流程7.5 输血科将调查结果报告主治医师及医务科..7.6传染病的上报:按传染病信息上报管理规范执行..8、血液输注无效预防处理措施8.1 正确评估病情;尽量减少不合理的血液输注..8.2 采用自体输血..8.3 选用单一供者血制品;尽可能减少患者与多个供血者抗原接触..8.4 去除血制品中的白细胞..8.5 紫外线照射灭活抗原提呈细胞功能..8.6 为预防血小板输注无效;可一次性足量输注..9、总结评估与改进预案终止后;应将原因分析、处理结果及时、准确地向院领导及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作出书面报告..对每一起输血严重危害事件;要进行总结评估;及时发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定期组织对本预案进行调整和修订..35、血液库存动态预警预案血液为宝贵的稀缺资源;为节约用血;降低用血风险;各临床科室应严格控制不合理用血;积极开展自体输血;为保障临床用血需求和正常医疗秩序;建立医院血液库存动态预警机制..根据血站的供血及输血科血液的库存情况;实行三级预警..输血科最低库存应为红细胞类:A、B、O型各4u;AB型2u;血浆类A、B、O型各600ml;AB型400ml;低于最低库存量时;通知血站紧急送血;以保证应急用血..预警分级与应急处理:1. 三级预警:血站的血液库存总量或其中某一血型血液库存量降至5天日常供血量时;血站通知严格按常规供血量供血;实行三级预警..采取以下应急措施:1.1输血科及时通知医务科和麻醉科;加强合理用血..1.2大量用血的择期手术必须与输血科联系;备好血后方可手术..2. 二级预警:血站的血液库存总量或其中某一血型血液库存量降至3天日常供血量时;血站通知按常规供血量的50%供血;输血科实际库存低于最低储备库存;实行二级预警..采取以下应急措施:2.1通知医务科、麻醉科、各手术科室;用血的择期手术必须先与输血科联系;备好血后方可手术;血液不能调配时手术适当延期..2.2动员患者及亲属、同事互助献血..3. 一级预警:发生大型自然灾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群伤事故及战备状态;在短期内急需大量血液或血液成份时;血站通知按常规供应量30%供血;输血科实际库存低于最低储备库存;实行一级预警..采取以下应急措施:3.1 报告分管院长;通知医务科及所有临床科室..3.2 本院临床用血进入紧急状态;重点保证突发事件受伤者的抢救用血和其它危急重症患者的用血需求;择期手术可适当延期进行;非急症病人可延期输血..3.3 动员全院职工积极参加无偿献血..。

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预案

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预案

建立控制输血严重危害( SHOT,输血不良反应、输血传染疾病、输注无效) 预案,有效预防与处理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防止输血传染疾病的进一步传播和追溯疾病源、减少与预防血液输注无效,保障受血者安全。

合用于临床科室医护人员、输血科及业务主管部门对输血严重危害( SHOT,输血不良反应、输血传染疾病、输注无效)的诊断、处理及改进。

⑴负责输血严重危害 ( SHOT ) 的处置与鉴定工作,凡属重大医疗过失行为或者医疗事故应及时向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或者分管院长报告。

⑵负责经血传播疾病的登记、调查和报告。

⑴密切观察输血过程,及时发现 SHOT。

⑵负责受血者发生 SHOT 的诊断及处理。

⑴负责浮现 SHOT 后的相关检测,协助诊断。

⑵协助 SHOT 的处理。

⑶负责 SHOT 的原因调查与上报是指输血过程中或者输血后、、为能及早发现 SHOT,避免延误治疗,保障受血者安全,负责输血的医护人员应对输血过程进行严密观察,认真鉴别。

( 1 )、常见输血不良反应的识别①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发热反应多发生在输血后 1~2 小时,往往先有发冷或者寒颤,继以高热,体温可高达39℃~40℃,伴有皮肤潮红、头痛,多数血压无变化。

症状持续少则十几分钟,多则 1~2 小时后缓解。

②变态反应和过敏反应变态反应主要表现为皮肤红斑、荨麻疹和瘙痒。

过敏反应并不常见,其特点是输入几毫升全血或者血液制品后立刻发生,主要表现为咳嗽、呼吸艰难、喘鸣、面色潮红、神志不清、休克等症状。

③溶血反应绝大多数是输入异型血所致。

典型症状是输入几十毫升血后,浮现休克、寒战、高热、呼吸艰难、腰背酸痛、心前区压迫感、头痛、血红蛋白尿、异常出血等,可致死亡。

麻醉中的手术患者惟一的早期征兆是伤口渗血和低血压。

④细菌污染反应如果污染血液的是非致病菌,可能只引起一些类似发热反应的症状。

但因多数细菌污染反应是毒性大的致病菌,即使输入 10~20ml,也可立刻发生休克。

库存低温条件下生长的革兰染色阴性杆菌,其毒素所致的休克,可浮现血红蛋白尿和急性肾功能衰竭。

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预案

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预案

• 第三条 适用范围。美国血库协会〔AABB〕 将输血反响严重程度分为5个级别,依次为 轻度、中度、重度、危及生命和致死。本 预案适用于发生3级及3级以上的输血不良 反响事件。
• 第四条 工作原那么是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依法处置、科学标准;反响及时、措施果 断;常备不懈,部门协作、全院参与。
第二章 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机构与职责
• 4、4级〔危及生命〕:威胁生命,需要换气支持 ;无循环超负荷或心力衰竭的病症。
• 5、5级〔致死〕:死亡。
六、低血压〔包括ACE抑制素相关的低血压〕
• 1、1级〔轻度〕:血压改变,无其他过敏性和〔或〕 细胞激素病症;不需要介入性治疗。
• 2、2级〔中度〕:血压改变,无其他过敏性和〔或〕 细胞激素病症;需要短暂的〔<24h〕液体补充或其 他疗法。

三、成立控制输血严重危害事件救援专家组

组 长:吴健斌
• 副组长:张新高
• 成 员:钟德超 颜 红 刘跃江 李富贵 周利 民 李雪梅 邓治平 焦一伟 周永红 杨明全 黄 忠 李蜀华 徐 俊 殷明刚 马盛余
• 护 理:温晓平 温建军 廖常菊
第六条 职责
• 一、处置控制输血严重危害事件领导小组职责

2、输血科:负责输血不良反响的相关检测、协助诊断和协助
处理及原因调查,进行统计及上报。协助医院对输血传染疾病的调查
与上报。
• 3、检验科负责对输血前后传染病指标的检 测,并做好质控工作。
• 4、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及医务处负责协调 对输血严重危害的处置与鉴定工作。
第三章 输血严重危害〔SHOT〕的分级与评 判

输血严重危害事件发生后,工作领
导小组统一领导、指挥、协调、处置,充

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预案

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预案

控制输血感染疾病预案
依据2011年优质医院评审细则,开展血液质量管理监控,制订、实施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输血传染疾病、输血不良反应、输注无效)的预案,严格执行输血技术操作规范。

1.临床医师严格掌握输血指征,能不输血的尽量不要输血,做到有目的输血。

2.所有血液制剂必须来源于指定供血单位(陕西省血液中心),并对血液进行认真检查,保持贮血冰箱温度在2-6℃。

3.输血科发出的血液制剂外包装必须符合规定。

严禁将理学不合格的血液制剂发出。

4.不能随意打开血包(血袋)以避免污染。

绝不能为追求快速输血而用开放瓶输血,或因血袋内“白膜”堵塞输血器插针在病房开血袋,用开放式漏斗和消毒纱布过滤血液于开放瓶输血应当禁止。

5.禁止把任何药物直接加入血液内一同输注。

6.严格执行消毒制度,提倡使用一次性注射器、一次性输血器、血袋。

7.大力提倡选择性的自身输血和成分输血。

8.鼓励自身输血。

医院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方案

医院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方案

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 T)方案为保障受血者安全、开展合理、科学输血提高输血风险意识、安全意识特制定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预案。

一、输血严重危害定义:指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发生的与输血有关的不良反应、包括输血副作用、经血传播疾病等。

二、各科室职责1、临床科室医护人员:密切观察输血过程及时发现输血不良反应。

负责受血者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诊断及处理。

2、输血科负责输血不良反应的相关检测、协助诊断和协助处理及输注无效的原因调查进行统计及上报并反馈给血站。

协助医院对输血传染疾病的调查与上报。

3、检验科负责对输血前传染病指标的检测并做好质控工作。

4、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负责协调对输血严重危害(SHOT)的处置与鉴定工作。

院内感染管理科负责传染病疫情上报。

三、控制输血严重危害措施1、严格执行《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法规要求,医院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院临床输血管理,对临床输血全过程进行规范化管理。

2、临床用血来源于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采供血机构,不自行采血。

3、监测输血的医务人员需经过培训能识别潜在的输血不良反应症状。

4、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提倡科学合理用血和自体输血。

5、血液暂存、发放和输血过程中应认真核查血液标签、血液外观、血袋封口及包装等,严格执行输血相关操作规程。

6、贮血冰箱内严禁存放其它物品每周消毒一次冰箱内空气培养每月一次。

7、输血前必须检查不规则抗体筛查实验。

8、输血前由两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个项内容准确无误方可输血。

9、献血员和受血者标本依法至少保存7天以便出现输血反应时重新进行测试。

10、加强医院消毒与清洁管理,明确规定消毒与清洁的区域、加强一次性使用输血器具等物品的管理使用后及时按医疗废物管理规定消毒焚毁。

11、按照《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要求患者输血前做好经血传播疾病项目HBsAg、抗-HCV、抗-HIV、梅毒螺旋体抗体等的检测并保存相关原始资料。

输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应急预案

输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应急预案

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应急预案输血反应是指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受血者发生的不良反应。

在输血过程中和输血24 小时内发生的为即发反应,在输血后几天甚至几个月发生者为迟发反应。

输血反应分为:过敏反应、发热反应、溶血反应、细菌污染、大量输血后的并发症。

过敏反应:1、症状:症状轻者表现皮肤红斑、荨麻疹、发热、关节痛,重者可有血管神经性水肿、喉痉挛、哮喘,更严重者发生过敏性休克。

2、治疗: (1)应立即停止输血,换输0。

9%生理盐水。

(2)吸氧:鼻管、面罩、必要时请麻醉师配合气管插管正压给氧。

(3)抗过敏:地塞米松10mg 或氢化考地松100mg+5%GS 静滴,严重者使用0.1%肾上腺素0。

1—0。

3ml 静注。

(4)异丙嗪25mg 加入静脉补液;(5)10%葡萄糖酸钙10mg 加入静脉补液;(6)对反复发生的发热性输血反应,可选用少白细胞的红细胞或洗涤红细胞输注.发热反应:1、症状:多在输血后立即或数小时内发生。

轻者畏寒,体温增高,个别可因高热、抽搐以至昏迷。

症状持续1—2 小时后逐渐缓解。

2、治疗:据症状轻重处理。

(1)轻症:口服阿司匹林或物理降温。

(2)重症:吸氧、药物降温、抗过敏等治疗.溶血反应:1、症状:轻者难与发热反应鉴别,头疼、头胀、心前区窘迫、腰疼、腹痛、恶心、呕吐、一过性轻度黄疸,或显示输血疗效不佳。

重者表现寒战、高热、呼吸急促,循环障碍、创面渗血,继发出现黄疸、血红蛋白尿以至血压降低等休克表现.严重的不合血输入后,因大量红细胞破坏,激活凝血系统导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导致少尿、无尿等急性肾功能衰竭。

2、治疗:抢救重点在抗休克、防止急性肾功能衰竭. (1)可适当补液,输注低分子右旋糖酐或新鲜同型血浆以增加血容量.(2)使用盐多巴胺、重酒石酸间羟胺等血管活性药以升高血压及扩张肾血管. (3)静脉滴注氢化可的松等。

(4)出现少尿时在纠正血容量后适当用20%甘露醇、呋塞米促进利尿。

(5)急性肾功能衰竭行血液透析治疗. (6)明确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时,可用肝素治疗。

医院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方案

医院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方案

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 T)方案为保障受血者安全、(SHOT)预案。

一、输血严重危害定义:指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发生的与输血有关的不良反应、包括输血副作用、经血传播疾病等。

二、各科室职责1、临床科室医护人员:密切观察输血过程应。

负责受血者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诊断及处理。

2、输血科对输血传染疾病的调查与上报。

3、检验科负责对输血前传染病指标的检测4、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负责协调对输血严重危害(SHOT)的处置与鉴定工作。

院内感染管理科负责传染病疫情上报。

三、控制输血严重危害措施1、严格执行《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法规要求,医院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院临床输血管理,对临床输血全过程进行规范化管理。

2、临床用血来源于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采供血机构,不自行采血。

3、监测输血的医务人员需经过培训症状。

4、严格掌5、血液暂存、发放和输血过程中应认真核查血液标签、血液外观、血袋封口及包装等,严格执行输血相关操作规程。

6培养每月一次。

7、输血前必须检查不规则抗体筛查实验。

8、输血前由两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个项内9、献血员和受血者标本依法至少保存7重新进行测试。

10、加强医院消毒与清洁管理,明确规定消毒与清洁的区域、加强一次性使用输血器具等物规定消毒焚毁。

11HBsAg、抗-HCV、抗-HIV并保存相关原始资料。

12、对患者输血前经血传播疾病检测项目:HBsAg、抗-HCV、抗-HIV、名等应记录在病历四、输血不良反应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输血过程应先慢后快情况应及时处理。

12341、核对用血申请单、血2、核对受血者及供血者ABO血型、RhD、血型。

通知输血科对原血液标本进行复检、不完全抗体筛查及交叉配血试验。

抽取剩余血液送输血科重新进行血型检定和交叉配血。

3、肉眼观察受血者发生输血反应后的血清或血浆是否溶血。

如果4、白含量、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并检测相关抗体效价。

5、如怀疑由细菌污染引起的,取剩余血进行细菌培养鉴定。

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方案

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方案

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方案为有效预防与处理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防止输血传染疾病的进一步传播和追溯疾病源、减少与预防血液输注无效。

根据医院情况建立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输血不良反应、输血传染疾病、输注无效)方案。

一、各科职责(一)输血科负责输血不良反应、输注无效的原因调查与上报,并反馈给血站。

协助医院对输血传染疾病的调查与上报。

(二)检验科负责对输血前传染病指标的检测,并做好质控工作。

(三)医务部及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负责协调对输血严重危害(SHOT)的处置与鉴定工作。

(四)保健科负责传染病疫情上报。

二、输血不良反应的标准和应急措施(一)发热反应输血开始后短时间内出现发热,体温升高1~2℃以上,可出现畏寒、寒战、抽搐以及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

应急措施:暂停输血并保持静脉通路通畅,报告值班医师,肌肉注射异丙嗪25~50mg或静脉注射地塞米松5mg,同时口服镇静药、解热镇痛药可减轻寒战后的发热。

(二)过敏反应过敏反应一般发生在输血数分钟后,也可在输血中或输血后立即发生。

1、轻度过敏反应:全身皮肤瘙痒、红斑、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及关节痛等。

2、重度过敏反应:支气管痉挛、喉头黏膜水肿、呼吸困难、哮喘,甚至过敏性休克等。

应急措施:对于轻度过敏反应,(1)减慢输血速度;(2)抗过敏治疗:口服或肌肉注射抗组胺药或皮下注射肾上腺素。

对于重度过敏反应,(1)立即停止输血,保持静脉通路通畅;(2)抗过敏治疗:皮下注射肾上腺素或静脉滴注氢化可的松或地塞米松;(3)解痉平喘治疗:静脉滴注氨茶碱,必要时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4)出现过敏性休克,应积极进行抗休克治疗。

(四)溶血性输血反应1、急性溶血性(速发型)输血反应:(1)起病情况:多数起病急,在输入10~30ml异型血即可出现溶血表现;少数也可以在输血24h内出现溶血表现。

(2)溶血的症状、体征:典型的溶血表现为发冷、寒战、发热、头痛、腰背痛、腹痛、胸前压迫感、呼吸困难、紫癜、血压下降及酱酒样尿等。

输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应急预案

输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应急预案

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应急预案输血反应是‎指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受血者发生‎的不良反应‎。

在输血过程‎中和输血24 小时内发生的为‎即发反应,在输血后几‎天甚至几个‎月发生者为‎迟发反应。

输血反应分‎为:过敏反应、发热反应、溶血反应、细菌污染、大量输血后‎的并发症。

过敏反应:1、症状:症状轻者表‎现皮肤红斑‎、荨麻疹、发热、关节痛,重者可有血‎管神经性水‎肿、喉痉挛、哮喘,更严重者发‎生过敏性休‎克。

2、治疗:(1)应立即停止‎输血,换输0.9%生理盐水。

(2)吸氧:鼻管、面罩、必要时请麻‎醉师配合气‎管插管正压‎给氧。

(3)抗过敏:地塞米松10mg 或氢化考地‎松100mg‎+5%GS 静滴,严重者使用‎ 0.1%肾上腺素0.1-0.3ml 静注。

(4)异丙嗪25mg 加入静脉补‎液;(5)10%葡萄糖酸钙‎ 10mg 加入静脉补‎液;(6)对反复发生‎的发热性输‎血反应,可选用少白‎细胞的红细‎胞或洗涤红‎细胞输注。

发热反应:1、症状:多在输血后‎立即或数小‎时内发生。

轻者畏寒,体温增高,个别可因高‎热、抽搐以至昏迷。

症状持续1-2 小时后逐渐‎缓解。

2、治疗:据症状轻重‎处理。

(1)轻症:口服阿司匹‎林或物理降‎温。

(2)重症:吸氧、药物降温、抗过敏等治‎疗。

溶血反应:1、症状:轻者难与发‎热反应鉴别‎,头疼、头胀、心前区窘迫‎、腰疼、腹痛、恶心、呕吐、一过性轻度黄‎疸,或显示输血‎疗效不佳。

重者表现寒‎战、高热、呼吸急促,循环障碍、创面渗血,继发出现黄‎疸、血红蛋白尿‎以至血压降‎低等休克表‎现。

严重的不合‎血输入后,因大量红细‎胞破坏,激活凝血系‎统导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导致少尿、无尿等急性‎肾功能衰竭‎。

2、治疗:抢救重点在‎抗休克、防止急性肾‎功能衰竭。

(1)可适当补液‎,输注低分子‎右旋糖(2)使用盐多巴‎胺、重酒石酸间‎羟胺等血管‎活性药以升‎高酐或‎新鲜同型血‎浆以增加血‎容量。

控制输血严重危害预案及流程

控制输血严重危害预案及流程

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方案为保障受血者安全,开展合理、科学输血,提高输血风险意识、安全意识,特制定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预案。

一、输血严重危害定义:指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发生的与输血有关的不良反应,包括输血副作用、经血传播疾病等。

二、各科室职责1、临床科室医护人员:密切观察输血过程,及时发现输血不良反应,负责受血者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诊断及处理。

2、输血科:负责输血不良反应的相关检测、协助诊断和协助处理及输注无效的原因调查,进行统计及上报,并反馈给血站。

协助医院对输血传染疾病的调查与上报。

3、检验科负责对输血前传染病指标的检测,并做好质控工作。

4、医务部及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负责协调对输血严重危害(SHOT)的处置与鉴定工作。

院内感染管理科负责传染病疫情上报。

三、控制输血严重危害措施1、严格执行《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法规要求,医院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院临床输血管理,对临床输血全过程进行规范化管理。

2、临床用血来源于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采供血机构,不自行采血(自体输血除外)。

3、监测输血的医务人员需经过培训,能识别潜在的输血不良反应症状。

4、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提倡科学合理用血和自体输血。

5、血液入库、发放和输血过程中应认真核查血液标签、血液外观、血袋封口及包装等,严格执行输血相关操作规程。

6、贮血冰箱内严禁存放其它物品;每周消毒一次;冰箱内空气培养每月一次。

7、输血前必须检查不规则抗体筛查实验。

8、输血前由两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准确无误方可输血。

9、献血员和受血者标本依法至少保存7天,以便出现输血反应时重新进行测试。

10、加强医院消毒与清洁管理,明确规定消毒与清洁的区域、设施设备和物品及其消毒清洁方法和频次,保持工作区域卫生符合国家相应要求。

加强一次性使用输血器具等物品的管理,使用后及时按医疗废物管理规定消毒焚毁。

11、按照《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要求,患者输血前做好经血传播疾病项目(乙肝三系统、抗-HCV、抗-HIV、梅毒抗体等)的检测,并保存相关原始资料。

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的方案

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的方案

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的方案《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第二十四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输血不良事件监测报告制度。

为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的发生,积极救治患者,制定本方案。

1组织机构LI成立临床输血不良反应处置领导小组,由医疗机构分管院长任组长,医务处处长任副组长,输血科与相关临床科室负责人任组员。

1.2制定溶血性输血反应紧急处置相关制度与流程。

1.3定期组织相关临床科室医生进行溶血性输血反应紧急处置培训。

2汇报与告知义务2.1经治医师发现患者因输血疑是导致输血严重危害(SHOT)发生时,应立即停止输血及时实施治疗,同时应汇报临床输血不良反应处置领导小组。

2.2经治医师有义务告知患者近亲属或相关陪同人员。

3血严重危害的临床特点3.1溶血性输血反应的临床特点ABO血型不合主要导致急性溶血即使输注5-10ml异型血也可以引起严重溶血Rh血型不合可导致急性溶血或迟发性溶血急性溶血表现为发热、寒战、心率增快、低血压休克、呼吸急促或呼吸窘迫、头痛、烦躁焦虑、腰背疼痛、少尿、血红蛋白尿、DlC等。

4.2细菌性输血反应临床的特点:(1)一般在输注开始后迅速出现症状,也可延迟至数小时后发生。

(2)轻者以发热为主;重者在输注少量血液制剂后立即发生寒战、高热、头胀、面色潮红、皮肤粘膜充血、烦燥不安、大汗、呼吸困难、干咳、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血压下降、脉细弱,严重可发生休克、DIC和急性肾衰而死亡。

亦可发生血红蛋白尿和肺部并发症。

(3)一般情况以高热、休克和皮肤充血为最常见特征,休克时皮肤潮红干燥。

(4)在全麻下作手术的病人可能只有血压下降或创面渗血的表现,而无寒战与发热等。

4,输血严重危害的处理程序4.1输血严重危害指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发生的与输血有关的不良反应,包括输血副作用、经血传播疾病等。

4.2经治医师应详细了解受血者的输血史、妊娠史及输血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以便迅速作出初步诊断,必要时请输血科技术人员协助诊断。

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处置预案

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处置预案

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处置预案为保障受血者安全,开展合理、科学输血,提高输血风险意识、安全意识,特制定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处置预案。

1、输血严重危害定义:指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发生的与输血有关的不良反应,包括输血副作用、经血传播疾病等。

二、各科室职责:1、临床科室医护人员:密切观察输血过程,及时发现输血不良反应。

负责受血者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诊断及处理。

2、输血科:负责输血不良反应的相关检测、协助诊断和协助处理及输注无效的原因调查,进行统计及上报,并反馈给血站。

协助医院对输血传染疾病的调查与上报。

3、输血科负责对输血前传染病指标的检测,并做好质控工作。

4、医务科及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负责协调对输血严重危害(SHOT)的处置与鉴定工作。

院内感染管理科负责传染病疫情上报。

三、控制输血严重危害措施1、严格执行《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法规要求,医院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院临床输血管理,对临床输血全过程进行规范化管理。

2、临床用血来源于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采供血机构,不自行采血(自体输血除外)。

3、监测输血的医务人员需经过培训,能识别潜在的输血不良反应症状。

4、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提倡科学合理用血和自体输血。

5、血液入库、发放和输血过程中应认真核查血液标签、血液外观、血袋封口及包装等,严格执行输血相关操作规程。

6、贮血冰箱内严禁存放其它物品;每周消毒一次;冰箱内空气培养每月一次。

7、输血前必须检查不规则抗体筛查实验。

8、输血前由两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个项内容,准确无误方可输血。

9、献血员和受血者标本依法至少保存7天,以便出现输血反应时重新进行测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方案
为保障受血者安全,开展合理、科学输血,提高输血风险意识、安全意识,特制定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预案。

一、输血严重危害定义:指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发生的与输血有关的不良反应,包括输血副作用、经血传播疾病等。

二、各科室职责:
1、临床科室医护人员:密切观察输血过程,及时发现输血不良反应。

负责受血者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诊断及处理。

2、输血科:负责输血不良反应的相关检测、协助诊断和协助处理及输注无效的原因调查,进行统计及上报,并反馈给血站。

协助医院对输血传染疾病的调查与上报。

3、检验科负责对输血前传染病指标的检测,并做好质控工作。

4、医务处及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负责协调对输血严重危害(SHOT)的处置与鉴定工作。

院内感染管理科负责传染病疫情上报。

三、控制输血严重危害措施
1、严格执行《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法规要求,医院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院临床输血管理,对临床输血全过程进行规范化管理。

2、临床用血来源于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采供血机构,不自行采血(自体输血除外)。

、监测输血的医务人员需经过培训,能识别潜在的输血不良反应症3.
状。

4、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提倡科学合理用血和自体输血。

5、血液入库、发放和输血过程中应认真核查血液标签、血液外观、血袋封口及包装等,严格执行输血相关操作规程。

6、贮血冰箱内严禁存放其它物品;每周消毒一次;冰箱内空气培养每月一次。

7、输血前必须检查不规则抗体筛查实验。

8、输血前由两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准确无误方可输血。

9、献血员和受血者标本依法至少保存7天,以便出现输血反应时重新进行测试。

10、加强医院消毒与清洁管理,明确规定消毒与清洁的区域、设施设备和物品及其消毒清洁方法和频次,保持工作区域卫生符合国家相应要求。

加强一次性使用输血器具等物品的管理,使用后及时按医疗废物管理规定消毒焚毁。

11、按照《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要求,患者输血前做好经血传播疾病项目(HBsAg、抗-HCV、抗-HIV、梅毒螺旋体抗体等)的检测,并保存相关原始资料。

12、对患者输血前经血传播疾病检测项目(HBsAg、抗-HCV、抗-HIV、梅毒螺旋体抗体等)为阳性结果者,主治医生应及时告知患者和亲属或监护人,检测结果和对患者的谈话内容、时间、患者或其亲属签名等应记录在病历中。


四、输血不良反应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
输血过程应先慢后快,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详见《识别输血不良反应的标准》,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1、立即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

2、报告科主任、护士长,并保留未输完的血袋,以备检验。

按要求填写输血反应报告卡,送予输血科。

3、若是一般过敏反应,应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并做好记录,安慰患者,减少患者的焦虑。

病情紧急的患者准备好抢救的药品及物品,进行紧急救治,并给予氧气吸入。

4、怀疑溶血等严重反应时,在积极治疗抢救的同时,做以下工作:(1)核对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试验记录;查看床旁和实验室所有记录,是否可能将患者或血源弄错。

(2)核对受血者及供血者ABO血型、Rh(D)血型。

通知输血科对原血液标本进行复检、不完全抗体筛查及交叉配血试验。

抽取剩余血液送输血科重新进行血型检定和交叉配血;
(3)肉眼观察受血者发生输血反应后的血清或血浆是否溶血。

如果可能,该标本应和受血者输血前的标本进行比较。

(4)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检测血清胆红素含量、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并检测相关抗体效价;
(5)如怀疑由细菌污染引起的,取剩余血进行细菌培养鉴定;
)尽早检测血常规、尿常规及尿血红蛋白;6(.
(7)必要时,溶血反应发生后5-7小时测血清胆红素含量。

5、输血科在接到发生严重溶血输血反应的报告后,应迅速进行调查,以确定原因,结果要及时通报临床科室,汇报科室领导,并书面报告医务处。

6、输血完毕,对有输血不良反应的,主管医生应逐项填写“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24小时内送输血科保存。

输血科每月统计上报医务处。

7、输血科在接到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报告并初步核实后,要立即通知血站,并协同医务处、临床科室等做好证据保全的工作。

:输血不良反应处理流程
发生输血反应上上输更立报报入换即医科生停输务主理止液处任盐器输护血水士长病情危重一般反应
积极抢救立即准备抢救物品、药品给予相关治疗并观察病情变化
向患者及家属做好心理疏导必要时氧气吸
输血器、血袋、患者血样送输血
同时填写输血反应回报单报输血做好记
严密观察病情、做好抢救记
与家属、患者有效沟通
五、输血传染疾病处理程序
1.输血传染疾病发生者,从采供血机构和用血机构追溯传染源头。

2.核查相关献血者资料及相同受血者感染情况。

3.检查受血者输血前传染病指标检查情况。

4.具体流程如下:
输血传染病处理流程
疑似患者输血传染病HCV等传染病)HIV(确认、当时实献血员输血前传患者在输血后到目验记录(血站)染病检测前为止是否有其他及质控(医院)感染途径或机会当时试验记录用到其他患者献血员目前是否阳性及质控目前情况
5.传染病的上报:按传染病信息上报管理规范执行。

六、血液输注无效预防处理措施选用单一供者的血制品,尽可能减少患者与多个供血者抗原接触。

1、2、采用自体输血。

、去除血制品中的白细胞。

3
、尽可能避免在受血者存在脾肿大、感染、发热、药物反应、急性4 、溶血等因素时输血。

DIC失血、.
5、紫外线照射灭活抗原提呈细胞功能。

6、采用配合型血液成分输注。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