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10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完整版)三字经全文及解释
三字经全文及解释1、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解释】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2、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解释】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3、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解释】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
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子。
4、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解释】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5、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解释】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亲的过错。
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
6、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解释】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
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7、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解释】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8、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解释】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
9、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解释】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
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
10、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解释】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
11、首孝悌,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解释】一个人首先要学的是孝敬父母和兄弟友爱的道理,接下来是学习看到和听到的知识。
并且要知道基本的算术和高深的数学,以及认识文字,阅读文学。
12、一而十,十而百。
百而千,千而万【解释】我国采用十进位算术方法:一到十是基本的数字,然后十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十个一千是一万⋯⋯一直变化下去。
三字经全文及解释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
十干者,甲至癸。
十二支,子至亥。
曰黄道,日所躔。
曰赤道,当中权。
赤道下,温暖极。
我中华,在东北。
曰江河,曰淮济。
此四渎,水之纪。
曰岱华,嵩恒衡。
此五岳,山之名。
曰士农,曰工商。
此四民,国之良。
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地所生,有草木,此植物,遍水陆。
有虫鱼,有鸟兽,此动物,能飞走。
稻梁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
青赤黄,与白黑,此五色,目所识。
酸苦甘,与辛咸,此五味,口所含。
膻焦香,与腥朽,此五臭,鼻所嗅。
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
曰平上,曰去入,此四声,宜调协。
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
自子,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
父子恩,夫妇从。
兄则友,弟则恭。
长幼序,友与朋。
君则敬,臣则忠。
此十义,人所同。
当顺叙,勿违背。
斩齐衰,大小功。
至缌麻,五服终。
礼乐射,御书数,古六艺,今不具。
唯书学,人共遵,既识字,讲说文。
有古文,大小篆,隶草继,不可乱。
若广学,惧其繁,但略说,能知源。
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
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
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
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
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
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
三字经原文注释和译文
三字经原文注释和译文原文:三字经【作者】王应麟【朝代】南宋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
悌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
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
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
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
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
此五行,本乎数。
十干者,甲至癸。
十二支,子至亥。
曰黄道,日所躔。
曰赤道,当中权。
赤道下,温暖极。
我中华,在东北。
曰江河,曰淮济。
此四渎,水之纪。
曰岱华,嵩恒衡。
此五岳,山之名。
曰士农,曰工商。
此四民,国之良。
曰仁义,礼智信。
此五常,不容紊。
地所生,有草木。
此植物,遍水陆。
有虫鱼,有鸟兽。
此动物,能飞走。
稻粱菽,麦黍稷。
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
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
爱恶欲,七情具。
青赤黄,及黑白。
此五色,目所识。
酸苦甘,及辛咸。
此五味,口所含。
膻焦香,及腥朽。
此五臭,鼻所嗅。
匏土革,木石金。
丝与竹,乃八音。
曰平上,曰去入。
此四声,宜调协。
高曾祖,父而身。
身而子,子而孙。
自子孙,至玄曾。
乃九族,人之伦。
父子恩,夫妇从。
兄则友,弟则恭。
长幼序,友与朋。
君则敬,臣则忠。
此十义,人所同。
当师叙,勿违背。
斩齐衰,大小功。
至缌麻,五服终。
礼乐射,御书数。
古六艺,今不具。
惟书学,人共遵。
既识字,讲说文。
有古文,大小篆。
隶草继,不可乱。
若广学,惧其繁。
但略说,能知原。
凡训蒙,须讲究。
详训诂,明句读。
为学者,必有初。
小学终,至四书。
论语者,二十篇。
群弟子,记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
讲道德,说仁义。
作中庸,子思笔。
中不偏,庸不易。
《三字经》全文及注释
《三字经》全文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弟,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
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
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
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
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
此五行,本乎数。
曰仁义,礼智信。
此五常,不容紊。
稻粱菽,麦黍稷。
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
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
爱恶欲,七情具。
匏土革,木石金。
与丝竹,乃八音。
高曾祖,父而身。
身而子,子而孙。
自子孙,至元曾。
乃九族,而之伦。
父子恩,夫妇从。
兄则友,弟则恭。
长幼序,友与朋。
君则敬,臣则忠。
此十义,人所同。
凡训蒙,须讲究。
详训诂,名句读。
为学者,必有初。
小学终,至四书。
论语者,二十篇。
群弟子,记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
讲道德,说仁义。
作中庸,子思笔。
中不偏,庸不易。
作大学,乃曾子。
自修齐,至平治。
孝经通,四书熟。
如六经,始可读。
诗书易,礼春秋。
号六经,当讲求。
有连山,有归藏。
有周易,三易详。
有典谟,有训诰。
有誓命,书之奥。
我周公,作周礼。
著六官,存治体。
大小戴,注礼记。
述圣言,礼乐备。
曰国风,曰雅颂。
号四诗,当讽咏。
诗既亡,春秋作。
寓褒贬,别善恶。
三传者,有公羊。
有左氏,有彀梁。
经既明,方读子。
撮其要,记其事。
五子者,有荀杨。
文中子,及老庄。
经子通,读诸史。
考世系,知终始。
自羲农,至黄帝。
号三皇,居上世。
唐有虞,号二帝。
相揖逊,称盛世。
夏有禹,商有汤。
周文王,称三王。
夏传子,家天下。
四百载,迁夏社。
汤伐夏,国号商。
六百载,至纣亡。
周武王,始诛纣。
八百载,最长久。
三字经全文及解释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
十干者,甲至癸。
十二支,子至亥。
曰黄道,日所躔。
曰赤道,当中权。
赤道下,温暖极。
我中华,在东北。
曰江河,曰淮济。
此四渎,水之纪。
曰岱华,嵩恒衡。
此五岳,山之名。
曰士农,曰工商。
此四民,国之良。
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地所生,有草木,此植物,遍水陆。
有虫鱼,有鸟兽,此动物,能飞走。
稻梁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
青赤黄,及白黑,此五色,目所识。
酸苦甘,及辛咸,此五味,口所含。
膻焦香,及腥朽,此五臭,鼻所嗅。
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
曰平上,曰去入,此四声,宜调协。
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
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
父子恩,夫妇从。
兄则友,弟则恭。
长幼序,友与朋。
君则敬,臣则忠。
此十义,人所同。
当顺叙,勿违背。
斩齐衰,大小功。
至缌麻,五服终。
礼乐射,御书数,古六艺,今不具。
唯书学,人共遵,既识字,讲说文。
有古文,大小篆,隶草继,不可乱。
若广学,惧其繁,但略说,能知源。
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
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
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
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
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
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
《三字经》全文及注释
《三字经》全文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弟,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
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
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
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
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
此五行,本乎数。
曰仁义,礼智信。
此五常,不容紊。
稻粱菽,麦黍稷。
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
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
爱恶欲,七情具。
匏土革,木石金。
与丝竹,乃八音。
高曾祖,父而身。
身而子,子而孙。
自子孙,至元曾。
乃九族,而之伦。
父子恩,夫妇从。
兄则友,弟则恭。
长幼序,友与朋。
君则敬,臣则忠。
此十义,人所同。
凡训蒙,须讲究。
详训诂,名句读。
为学者,必有初。
小学终,至四书。
论语者,二十篇。
群弟子,记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
讲道德,说仁义。
作中庸,子思笔。
中不偏,庸不易。
作大学,乃曾子。
自修齐,至平治。
孝经通,四书熟。
如六经,始可读。
诗书易,礼春秋。
号六经,当讲求。
有连山,有归藏。
有周易,三易详。
有典谟,有训诰。
有誓命,书之奥。
我周公,作周礼。
著六官,存治体。
大小戴,注礼记。
述圣言,礼乐备。
曰国风,曰雅颂。
号四诗,当讽咏。
诗既亡,春秋作。
寓褒贬,别善恶。
三传者,有公羊。
有左氏,有彀梁。
经既明,方读子。
撮其要,记其事。
五子者,有荀杨。
文中子,及老庄。
经子通,读诸史。
考世系,知终始。
自羲农,至黄帝。
号三皇,居上世。
唐有虞,号二帝。
相揖逊,称盛世。
夏有禹,商有汤。
周文王,称三王。
夏传子,家天下。
四百载,迁夏社。
汤伐夏,国号商。
六百载,至纣亡。
周武王,始诛纣。
八百载,最长久。
《三字经》解释
《三字经》解释1、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解释】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2、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解释】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3、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解释】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
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折断了织布的机杼来教育孟子。
4、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解释】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5、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解释】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母的过错。
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
6、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解释】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
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7、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解释】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8、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解释】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
9、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解释】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
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
10、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解释】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
“弟”通“悌”,尊敬友爱。
11、首孝悌,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解释】人生急当首务者,莫大于孝弟,故人事亲事长,必要尽其孝弟。
孝弟乃一件大事。
其次一等,多见天下之事,以广其所知,多闻古今之理,以广其所学。
知十百千万之数为某数,识古今圣贤之事为某文也12、一而十,十而百。
新版三字经全文
新版三字经全文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
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
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
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
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
此五行,本乎数。
十干者,甲至癸。
十二支,子至亥。
曰黄道,日所躔。
曰赤道,当中权。
赤道下,温暖极。
我中华,在东北。
曰江河,曰淮济。
此四渎,水之纪。
曰岱华,嵩恒衡。
此五岳,山之名。
古九州,今改制。
称行省,三十五。
曰士农,曰工商。
此四民,国之良。
曰仁义,礼智信。
此五常,不容紊。
地所生,有草木。
此植物,遍水陆。
有虫鱼,有鸟兽。
此动物,能飞走。
稻粱菽,麦黍稷。
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
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
爱恶欲,七情具。
青赤黄,及黑白。
此五色,目所识。
酸苦甘,及辛咸。
此五味,口所含。
膻焦香,及腥朽。
此五臭,鼻所嗅。
匏土革,木石金。
丝与竹,乃八音。
曰平上,曰去入。
此四声,宜调协。
高曾祖,父而身。
身而子,子而孙。
自子孙,至玄曾。
乃九族,人之伦。
父子恩,夫妇从。
兄则友,弟则恭。
长幼序,友与朋。
君则敬,臣则忠。
此十义,人所同。
当师叙,勿违背。
斩齐衰,大小功。
至缌麻,五服终。
礼乐射,御书数。
古六艺,今不具。
惟书学,人共遵。
既识字,讲说文。
有古文,大小篆。
隶草继,不可乱。
若广学,惧其繁。
但略说,能知原。
凡训蒙,须讲究。
详训诂,明句读。
为学者,必有初。
小学终,至四书。
论语者,二十篇。
群弟子,记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
讲道德,说仁义。
作中庸,子思笔。
中不偏,庸不易。
作大学,乃曾子。
三字经 的全诗
三字经的全诗《三字经》宋·王应麟人之初, 性本善。
性相近, 习相远。
苟不教, 性乃迁。
教之道, 贵以专。
昔孟母, 择邻处。
子不学, 断机杼。
窦燕山, 有义方。
教五子, 名俱扬。
养不教, 父之过。
教不严, 师之惰。
子不学, 非所宜。
幼不学, 老何为。
玉不琢, 不成器。
人不学, 不知义。
为人子, 方少时。
亲师友, 习礼仪。
香九龄, 能温席。
孝于亲, 所当执。
融四岁, 能让梨。
弟于长, 宜先知。
首孝悌, 次见闻。
知某数, 识某文。
一而十, 十而百。
百而千, 千而万。
三才者, 天地人。
三光者, 日月星。
三纲者, 君臣义。
父子亲, 夫妇顺。
曰春夏, 曰秋冬。
此四时, 运不穷。
曰南北, 曰西东。
此四方, 应乎中。
曰水火, 木金土。
此五行, 本乎数。
十干者, 甲至癸。
十二支, 子至亥。
曰黄道, 日所躔。
曰赤道, 当中权。
赤道下, 温暖极。
我中华, 在东北。
寒燠均, 霜露改。
右高原, 左大海。
曰江河, 曰淮济。
此四渎, 水之纪。
曰岱华, 嵩恒衡。
此五岳, 山之名。
古九州, 今改制。
称行省, 三十五。
曰士农, 曰工商。
此四民, 国之良。
曰仁义, 礼智信。
此五常, 不容紊。
地所生, 有草木。
此植物, 遍水陆。
有虫鱼, 有鸟兽。
此动物, 能飞走。
稻粱菽, 麦黍稷。
此六谷, 人所食。
马牛羊, 鸡犬豕。
此六畜, 人所饲。
曰喜怒, 曰哀惧。
爱恶欲, 七情俱。
青赤黄, 及黑白。
此五色, 目所识。
酸苦甘, 及辛咸。
此五味, 口所含。
膻焦香, 及腥朽。
此五臭, 鼻所嗅。
匏土革, 木石金。
与丝竹, 乃八音。
曰平上, 曰去入。
此四声, 宜调协。
高曾祖, 父而身。
身而子, 子而孙。
自子孙, 至玄曾。
乃九族, 人之伦。
父之恩, 夫妇从。
兄则友, 弟则恭。
长幼序, 友与朋。
君则敬, 臣则忠。
此十义, 人所同。
当师叙, 勿违背。
斩齐衰, 大小功。
至缌麻, 五服终。
礼乐射, 御书数。
古六艺, 今不具。
惟书学, 人共遵。
既识字, 讲说文。
三字经讲读: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首孝悌次见闻
三字经讲读:⾹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孝悌次见闻⾹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黄⾹是东汉江夏⼈,即三国时期东吴⼈。
黄⾹九岁的时候,冬天睡觉前⽤⾃⼰的⾝体给⽗母暖被窝,夏天睡觉前⽤⼀把⼩扇⼦给⽗母扇枕头。
他对⽗母能尽孝道,是为⼈⼦者的好榜样。
执是执持、不松⼿的意思,严持孝道,永不放弃,叫做“孝于亲,所当执”。
元代福建延平府的郭居敬,曾将历史上⼆⼗四位孝⼦的感⼈故事编辑了⼀本书,就是《⼆⼗四孝》,“黄⾹扇枕”就是其中的⼀个故事。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这是⾏悌道的例⼦,孔融让梨是家喻户晓的故事。
孔融是孔⽼夫⼦第三⼗⼆世孙,鲁国⼈,⽣于东汉末年的三国时期,时任北海太守。
孔融性情宽容好⼠,经常说:“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吾⽆忧焉”。
孔融四岁就知道长幼有序,吃梨的时候,⾃⼰年纪⼩就吃⼩的。
所谓“三岁看⽼”,四岁的孩⼦谦逊之礼如此,⽅知其后必有⼤成。
兄弟者⼿⾜也,《千字⽂》中也讲到“孔怀兄弟,同⽓连枝”。
兄弟之道是五伦中的⼀伦,为悌道。
兄弟之间要相互关⼼友爱,彼此⽓息相通,因为兄弟之间有直接的⾎缘关系,如同树⽊⼀样,同根连枝。
悌道属于五常中的“礼”德,其原则就是“兄友弟恭”。
做兄长的要友爱、关⼼弟弟,做弟弟的要恭敬、尊重兄长。
兄弟之间如能各尽其道,⾃然和睦友爱。
如果将利益放在第⼀位亲情放在第⼆位,就⼤错特错了。
不但有违兄弟之道,也有违孝道,因为兄弟反⽬最痛⼼的是⽗母。
⾸孝悌,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
孝悌之理、孝悌之道真正搞明⽩了做到了,然后再进⾏知识的传授,就是这⾥的“知某数,识某⽂”。
数代表现在的⾃然科学,⽂代表现在的⼈⽂学科,知识的传授古今中外不过就是⾃然科学和⼈⽂学科两⼤类,但⼆者的传授⽅式是截然不同的,我们千万不要把⼆者混为⼀谈。
⾃然科学知识的传授与学习,要学⽣真正懂了明⽩了,在此基础上再继续第⼆步的传授,第⼆步明⽩了再⾛第三步,躐等越级是不⾏的。
三字经第五课
第五课原文: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注释:香:东汉人黄香。
九龄:九岁。
温席:把被窝焐暖。
执:做到。
融:东汉人孔融,是孔子的第三十二代孙。
让:让给。
弟(tì):通“悌”,动词。
指尊重兄长。
长:兄长。
宜:应该。
知:知道,懂得。
译文:东汉人黄香,九岁的时候就知道孝敬爸爸,每到冬天就用自己的身体帮爸爸暖被窝。
这是每个孝顺爸爸妈妈的人都应该学习的。
(黄香的孝心值得学习和称赞,但小朋友不要盲目模仿,这样做不利于身体健康,很容易生病。
)汉代人孔融,四岁的时候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
这种尊敬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
附:故事《孔融让梨》(见第一讲中第三部分)附:故事《黄香温席》黄香是东汉时期江夏(今湖北省安陆县)一位以孝敬长辈而名流千古的好儿童。
传说他在九岁时母亲便去世了,只剩下他与体弱多病的父亲相依为命。
他虽然只有九岁,但小小年纪就已经懂得儿女应该孝敬父母的道理,也知道父亲一个人抚养自己十分辛苦,就下定决心要把自己的一片孝心献给父亲。
每当夏天天气炎热之时,他就用一把扇子扇父亲的蚊帐,使枕席变得清凉,并且把蚊子都赶走,把帐子放好,以便让父亲睡得舒服些。
而到了冬天,天气变得寒冷的时候,每天晚上在父亲睡觉前他就先躺到父亲的床上,用自己的体温把父亲的被褥焐暖,把寒冷驱走,再请父亲睡到温暖的床上,免得父亲受凉。
正是由于黄香如此孝心,才使他日后在做人、求学上都有所成就。
他长大后,进入仕途,成为以孝闻名、以孝为官的好榜样;加上他刻苦勤奋,博学多才,在当时享有“天下无双,江夏黄童”的美称。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孝心是做人最重要的品德之一,只有具备了这一品格,才能真正地成才,也是作为子女对父母所尽的最基本的义务。
只有孝敬父母的人,才能谈得上热爱人民。
黄香相继任尚书令、东郡太守等要职。
著有《九宫赋》、《天子冠颂》等著作。
《三字经》全文完整版
《三字经》全文完整版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
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
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
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
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
此五行,本乎数。
十干者,甲至癸。
十二支,子至亥。
曰黄道,日所躔。
曰赤道,当中权。
赤道下,温暖极。
我中华,在东北。
曰江河,曰淮济。
此四渎,水之纪。
曰岱华,嵩恒衡。
此五岳,山之名。
古九州,今改制。
称行省,三十五。
曰士农,曰工商。
此四民,国之良。
曰仁义,礼智信。
此五常,不容紊。
地所生,有草木。
此植物,遍水陆。
有虫鱼,有鸟兽。
此动物,能飞走。
稻粱菽,麦黍稷。
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
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
爱恶欲,七情具。
青赤黄,及黑白。
此五色,目所识。
酸苦甘,及辛咸。
此五味,口所含。
膻焦香,及腥朽。
此五臭,鼻所嗅。
匏土革,木石金。
丝与竹,乃八音。
曰平上,曰去入。
此四声,宜调协。
高曾祖,父而身。
身而子,子而孙。
自子孙,至玄曾。
乃九族,人之伦。
父子恩,夫妇从。
兄则友,弟则恭。
长幼序,友与朋。
君则敬,臣则忠。
此十义,人所同。
当师叙,勿违背。
斩齐衰,大小功。
至缌麻,五服终。
礼乐射,御书数。
古六艺,今不具。
惟书学,人共遵。
既识字,讲说文。
有古文,大小篆。
隶草继,不可乱。
若广学,惧其繁。
但略说,能知原。
凡训蒙,须讲究。
详训诂,明句读。
为学者,必有初。
小学终,至四书。
论语者,二十篇。
群弟子,记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
讲道德,说仁义。
作中庸,子思笔。
中不偏,庸不易。
作大学,乃曾子。
三字经全文及详细解释
人之初,性本善。
昔孟母,择邻处,养不教,父之过。
玉不琢,不成器。
香九龄,能温席。
首孝悌,次见闻,三才者,天地人。
曰春夏,曰秋冬,曰水火,木金土,曰黄道,日所踱。
曰江河,曰淮济。
曰士农,曰工商。
地所生,有草木,稻粱菽,麦黍稷,曰喜怒,曰哀惧,酸苦甘,及辛咸,匏土革,木石金,高曾祖,父而身,父子恩,夫妇从。
此十义,人所同。
礼乐射,御书数,有古文,大小篆,性相近,习相远子不学,断机杼教不严,师之惰人不学,不知义孝于亲,所当执知某数,识某文三光者,日月星此四时,运不穷此五行,本乎数曰赤道,当中权此四渎,水之纪。
此四民,国之良。
此植物,遍水陆。
此六谷,人所食。
爱恶欲,七情具。
此五味,口所含。
丝与竹,乃八音。
身而子,子而孙。
兄则友,弟则恭。
当顺叙,勿违背。
古六艺,今不具。
隶草继,不可乱。
三字经苟不教,性乃迁。
窦燕山,有义方,子不学,非所宜。
为人子,方少时,融四岁,能让梨。
一而十,十而百,三纲者,君臣义,曰南北,曰西东,十干者,甲至癸。
赤道下,温暖极。
曰岱华,嵩恒衡。
曰仁义,礼智信,有虫鱼,有鸟兽,马牛羊,鸡犬豕,青赤黄,及白黑,膻焦香,及腥朽,曰平上,曰去入,自子孙,至玄曾,长幼序,友与朋。
斩齐衰,大小功。
唯书学,人共遵,若广学,惧其繁,教之道,贵以专。
教五子,名俱扬。
幼不学,老何为。
亲师友,习礼仪。
弟于长,宜先知。
百而千,千而万。
父子亲,夫妇顺。
此四方,应乎中。
十二支,子至亥。
我中华,在东北。
此五岳,山之名。
此五常,不容紊。
此动物,能飞走。
此六畜,人所饲。
此五色,目所识。
此五臭,鼻所嗅。
此四声,宜调协。
乃九族,人之伦。
君则敬,臣则忠。
至缱麻,五服终。
既识字,讲说文。
但略说,能知源。
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
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
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
作中庸,子思笔,孝经通,四书熟,有连山,有归藏,我周公,作周礼,曰国风,曰雅颂,三传者,有公羊,五子者,有荀杨,自羲农,至黄帝,夏有禹,商有汤,汤伐夏,国号商,周辙东,王纲坠,嬴秦氏,始兼并,光武兴,为东汉,宋齐继,梁陈承,迨至隋,一土宇,二十传,三百载,炎宋兴,受周禅,舆图广,超前代,迨成祖,迁燕京,清世祖,膺景命,道咸间,变乱起,革命兴,废帝制,中不偏,庸不易。
三字经全文
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弟,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
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
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
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
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
此五行,本乎数。
十干者,甲至癸。
十二支,子至亥。
曰黄道,日所躔。
曰赤道,当中权。
赤道下,温暖极。
我中华,在东北。
寒燠均,霜露改。
右高原,左大海。
曰江河,曰淮济。
此四渎,水之纪。
曰岱华,嵩恒衡。
此五岳,山之名。
古九州,今改制。
称行省,三十五。
曰士农,曰工商。
此四民,国之良。
地所生,有草木。
此植物,遍水陆。
有虫鱼,有鸟兽。
此动物,能飞走。
稻粱菽,麦黍稷。
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
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
爱恶欲,七情具。
曰仁义,礼智信。
此五常,不容紊。
青赤黄,及白黑。
此五色,目所识。
酸甘甘,及辛咸。
此五味,口所含。
膻焦香,及腥朽。
此五臭,鼻所嗅。
宫商角,及徵羽。
此五音,耳所取。
匏土革,木石金。
与丝竹,乃八音。
曰平上,曰去入。
此四声,宜调叶。
九族者,序宗亲。
高曾祖,父而身。
身而子,子而孙。
自子孙,至曾玄。
五伦者,始夫妇。
父子先,君臣后。
次兄弟,及朋友。
当顺叙,勿违背。
有伯叔,有舅甥。
婿妇翁,三党名。
帷书学,人共遵。
既识字,讲说文。
有古文,大小篆。
隶草继,不可乱。
若广学,惧其繁。
但略说,能知源。
为学者,必有初。
小学终,至四书。
论语者,二十篇。
群弟子,记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
辨王载,说仁义。
中庸者,子思笔。
中不偏,庸不易。
大学者,乃曾子。
自修齐,至治平。
此二篇,在礼记。
三字经典故孔融让梨
《三字经》典故:孔融让梨《三字经》: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孔融小时候聪明好学,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夸他是奇童。
4岁时,他已能背诵许多诗赋,并且懂得礼节,父母亲非常喜爱他。
一日,父亲的朋友带了一盘梨子,父亲叫孔融他们七兄弟从最小的小弟开始自己挑,小弟首先挑走了一个最大的,而孔融拣了一个最小的梨子说:“我年纪最小,应该吃小的梨,剩下的大梨就给哥哥们吧。
”父亲听后十分惊喜,又问:“那弟弟也比你小啊?”孔融说:“因为我是哥哥,弟弟比我小,所以我也应该让着他。
”孔融让梨的故事,很快传遍了曲阜,并且一直流传下来,成了许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例子。
“融四岁,能让梨。
”就是出自这个典故。
神童小孔融孔融小时候,不仅学习勤奋,而且善于思考。
父亲外出拜客总是带着他去。
10岁那年,他随父亲来到洛阳。
正逢洛阳太守李膺大府内走。
这时守门人忙把拉,问道:“你是哪家小孩,到一边玩去!”孔融严肃地回答说:“请你们进去通报,山东孔融来访。
”守门人见他一本正经,也不知是什么来头?笑着问:“小公子,可有红贴?”孔融说:“我家和你家主人世代交往,又有师生之谊,无需红贴,只管通报。
”守门人怕慢待贵客,只好进去通报。
这时李膺正和许多文人雅士交谈,听了通报,一时想不起这位孔融和自己家庭是什么关系,只好哈哈:“请进!”小孔融兴冲冲走进大厅,一边向主人问候,一边拱手招呼各位来宾,态度不亢不卑。
李膺一边让座,一边打量着这位俊才少年,心里好生奇怪:这小孩从未见过面,而他为何自称通家呢?于是,李膺问道:“小公子,你说我们两家世代交情,我怎么想不起来啊!”孔融微笑着说:“500年前孔子曾经问礼于老子,孔子姓孔,老子姓李,说明孔、李两家500年就有师生之谊。
今你姓李,我姓孔,也是师生关系,我们两家不是累世通家吗!”孔融语出惊人,在座客人无不暗暗称奇。
太守李膺不禁哈哈大笑起来:“小公子真神童也。
”唯有太中大夫陈韪不以为然,冷冷地说:“小时候聪明的人,长大后未必有作为。
三字经全文及注释
《三字经》全文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弟,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
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
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
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
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
此五行,本乎数。
曰仁义,礼智信。
此五常,不容紊。
稻粱菽,麦黍稷。
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
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
爱恶欲,七情具。
匏土革,木石金。
与丝竹,乃八音。
高曾祖,父而身。
身而子,子而孙。
自子孙,至元曾。
乃九族,而之伦。
父子恩,夫妇从。
兄则友,弟则恭。
长幼序,友与朋。
君则敬,臣则忠。
此十义,人所同。
凡训蒙,须讲究。
详训诂,名句读。
为学者,必有初。
小学终,至四书。
论语者,二十篇。
群弟子,记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
讲道德,说仁义。
作中庸,子思笔。
中不偏,庸不易。
作大学,乃曾子。
自修齐,至平治。
孝经通,四书熟。
如六经,始可读。
诗书易,礼春秋。
号六经,当讲求。
有连山,有归藏。
有周易,三易详。
有典谟,有训诰。
有誓命,书之奥。
我周公,作周礼。
著六官,存治体。
大小戴,注礼记。
述圣言,礼乐备。
曰国风,曰雅颂。
号四诗,当讽咏。
诗既亡,春秋作。
寓褒贬,别善恶。
三传者,有公羊。
有左氏,有彀梁。
经既明,方读子。
撮其要,记其事。
五子者,有荀杨。
文中子,及老庄。
经子通,读诸史。
考世系,知终始。
自羲农,至黄帝。
号三皇,居上世。
唐有虞,号二帝。
相揖逊,称盛世。
夏有禹,商有汤。
周文王,称三王。
夏传子,家天下。
四百载,迁夏社。
汤伐夏,国号商。
六百载,至纣亡。
周武王,始诛纣。
八百载,最长久。
三字经解析香九龄
三字经解析香九龄三字经是我国古代的著名启蒙教材,下面小编跟大家分享部分三字经解析,以供参考!【原文】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注释】香:东汉时代的孝子,姓黄名香。
温席:温暖枕席。
执:实地去做。
融:孔子的第二十世孙,年才四岁,便知道谦让之礼。
弟:动词,尊敬兄长。
长:这里指兄长。
知:晓得、了解。
【语译】黄香九岁的时候,便知道在冬天睡前先用身体温暖床上的枕席,再请父亲去睡觉。
他这种孝亲的行为,不但是他该做的,也是我们应效法力行的。
孔融四岁的时候,有人送来一篮梨子,他便以知道把较大的梨子让给哥哥,自己挑较小的吃。
他这种尊敬兄长的德行,也是我们从小便该知道的。
【故事】东汉时,有个九岁的小孩——黄香。
他非常的孝顺父亲,为了不让父亲太劳累,所有的家务事都是由自己动手做的。
夏天时,他会用扇子把席子给扇凉了,再请父亲上床睡觉。
天气变冷了,黄香总会在父亲睡觉前,把被窝躺暖之后,才让父亲入睡。
黄香这种孝行,没有多久便传遍了整个县城,大家都夸黄香是个孝顺的孩子。
这种孝顺的行为,的确很令人钦佩。
和黄香同一个时代,有个叫孔融的小孩。
有一天,父亲的朋友送来一篓子的梨子,父亲要孔融拿一个去吃,孔融就在一堆梨子里挑了一个最小的,父亲很讶异地对他说:“孩子,你怎么不挑大的,反而挑个最小的呢?”孔融回答说:“爹,我的年纪最小,应该吃最小的,大的留给哥哥吃。
”孔融这种友爱兄长的行为,的确很值得我们效法。
【原文】首孝弟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注释】首:首先、最先。
孝弟:孝,孝顺父母;弟,恭敬兄长。
次:接下来、其次。
见闻:眼见与耳闻,指看到和听到的知识。
数:数目或数字。
文:文学。
【语译】一个人必须懂得做人做事的道理,首先要孝顺父母、恭敬兄长,其次要学习各种常识,并且要了解基本的算术及认识文字,才能够研读古人的文章。
天的万物得计算,都是从一开始,一到十是最基本的数字,接着还有十到百,百到千,千到万,一直变化下去,没有止尽的时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字经》10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这句话是说:东汉的孔融,四岁的时候,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
启示:从尊敬友爱兄弟姐妹开始,培养自己的爱心。
要以友善的态度对待他人,就不应该计较个人的得失,才会受到别人的尊敬和欢迎,也才会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这是行悌道的例子,孔融让梨是家喻户晓的故事。
孔融是孔老夫子第三十二世孙,鲁国人,生于东汉末年的三国时期,时任北海太守。
孔融性情宽容好士,经常说:“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吾无忧焉”。
孔融四岁就知道长幼有序,吃梨的时候,自己年纪小就吃小的。
所谓“三岁看老”,四岁的孩子谦逊之礼如此,方知其后必有大成。
兄弟者手足也,《千字文》中也讲到“孔怀兄弟,同气连枝”。
兄弟之道是五伦中的一伦,为悌道。
兄弟之间要相互关心友爱,彼此气息相通,因为兄弟之间有直接的血缘关系,如同树木一样,同根连枝。
悌道属于五常中的“礼”德,其原则就是“兄友弟恭”。
做兄长的要友爱、关心弟弟,做弟弟的要恭敬、尊重兄长。
兄弟之间如能各尽其道,自然和睦友爱。
如果将利益放在第一位亲情放在第二位,就大错特错了。
不但有违兄弟之道,也有违孝道,因为兄弟反目最痛心的是父母。
反过来再看中国的传统教育,我们才明白“首孝悌”确实是教育的大根大本。
在家知道孝敬父母,在外面才知道尊敬老师、尊敬领导;在家懂得友爱兄弟,在外面才知道亲近朋友、团结同事。
在家里把孝道行好了,在社会上才会做人做事。
孝子出来做事一定是忠臣,不孝父母的人会懂得爱国家、爱君主、爱百姓,那是不可能的。
中国在隋朝以前没有科举制度,国家挑选人才,首先要从各地举荐的孝子中选拔,叫做“举孝廉”,历史上的曹操就是“孝廉”出身。
本公众号秉承“弘扬传统文化,传播国学思想”的宗旨,坚持每天一条“原创”国学分享,力争使更多的人有所认知、有所收获、有所领悟,进而得以发扬国学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