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合集下载

2019临床执业医师精神神经系统章节练习题:面神经炎

2019临床执业医师精神神经系统章节练习题:面神经炎

2019临床执业医师精神神经系统章节练习题:面神经炎一、A11、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不应有的症状是A、额纹消失B、Bell(贝尔)现象C、耳后或下颌角后疼痛D、舌前2/3味觉障碍E、外耳道或鼓膜出现疼痛疱疹二、A21、24岁,男性,既往健康,午睡时出现口角歪斜,查左额纹浅,Bell征阳性,左鼻唇沟浅,舌伸居中,其他未异常。

应首先采用的治疗是A、针灸B、激素C、青霉素D、血塞通E、维生素三、A3/A41、54岁的男性,上班时同事发现其口角歪斜,入院后查体:前额皱纹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平坦、口角下垂,初步考虑左侧面神经麻痹<1> 、若进一步查体,下述有的不太可能出现的体征是A、左侧不能皱眉B、左侧闭目障碍C、噘嘴障碍D、不能鼓气E、口角向左偏斜<2> 、本病例治疗时应先用A、大量抗生素B、激素C、针灸D、维脑路通E、卡马西平答案部分一、A11、【正确答案】 E【答案解析】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是指原因不明、急性发作的单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又称面神经炎或贝尔(Bell)麻痹,病初可有麻痹侧耳后或下颌角后疼痛,主要表现为一侧面部表情肌瘫痪,不能皱额和额纹消失,眼裂不能闭合或闭合不全,试闭眼时,瘫痪侧眼球转向上外方,露出白色巩膜,称Bell现象。

检查发现病侧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露齿时口角歪向健侧,鼓气或吹口哨时漏气,舌前2/3味觉障碍。

但外耳道或鼓膜不会出现疼痛疱疹。

二、A21、【正确答案】 B【答案解析】根据本题的口角歪斜、额纹浅、Bell征阳性等特征性表现考虑为面神经炎,其治疗应用糖皮质激素,可减轻神经水肿,减少神经受压,改善局部循环的作用。

三、A3/A41、【正确答案】 E【答案解析】面瘫的临床表现十分特殊:多数病人往往于清晨洗脸、漱口时突然发现一侧面颊动作不灵、嘴巴歪斜。

病侧面部表情肌完全瘫痪者,前额皱纹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平坦、口角下垂,露齿时口角向健侧偏斜。

病侧不能作皱额、蹙眉、闭目、鼓气和噘嘴等动作。

中国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诊治指南

中国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诊治指南

中国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诊治指南面神经麻痹是指面部肌肉因面神经的功能障碍而引起的肌肉无力或瘫痪。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是最常见的面神经麻痹类型,原因不明,常见于中年人。

以下是中国特发性面神经麻痹(Bell麻痹)的诊治指南。

一、诊断1.详细询问病史:包括面部运动功能减退或消失、眼干涩、眼泪增多、耳痛、口干、喝水呛咳等症状。

2.体格检查:包括面部肌肉运动功能的检查,如闭眼抵抗试验、皱眉、鼓腮帮等。

3.辅助检查:可进行计算机断层扫描(CT)或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排除其他可能的病因。

二、治疗1.药物治疗:糖皮质激素和抗病毒药物是常用的药物治疗方法。

(1)糖皮质激素:可选用甲泼尼龙、地塞米松等。

早期应用糖皮质激素能显著缩短恢复时间,但需注意剂量控制。

(2)抗病毒药物:可选用阿昔洛韦、利巴韦林等,能够抑制病毒复制,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2.物理治疗:物理治疗是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重要治疗手段。

(1)自我训练:包括眼球运动、面部肌肉按摩和自我锻炼等。

(2)物理疗法:包括超声、电疗、针灸、康复训练等。

3.病因治疗:对于较为明确的病因,如中耳炎、肿瘤压迫等,应积极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4.心理支持:面神经麻痹病人常伴有面容畸形及功能受损,需提供心理支持,并采取合适的心理干预治疗。

三、后期管理1.定期随访:对于面神经麻痹患者,需定期随访,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康复训练:在病情稳定后,可进行康复训练,包括肌肉按摩、面部运动锻炼、神经电刺激等,帮助促进肌肉功能恢复。

3.面部保护:避免面部受寒、受损,注意保护面部皮肤和黏膜,防止感染。

4.饮食调理:建议患者饮食均衡,多摄入富含维生素B和C的食物,如新鲜水果、蔬菜、肉类等,有助于促进神经恢复。

总结:中国特发性面神经麻痹(Bell麻痹)的诊治指南主要包括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病因治疗、心理支持、后期管理等方面。

准确诊断,并采取相应的综合治疗方案,能够帮助患者尽快康复。

中国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神经修复治疗临床指南(2022版)

中国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神经修复治疗临床指南(2022版)

中国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神经修复治疗临床指南(2022版)引言:中国特发性面神经麻痹(Bell麻痹)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一侧面部肌肉麻痹。

虽然该病多数状况下为自限性,但对患者而言,麻痹面部的外貌改变、功能障碍和社交困难依旧带来一定的生活肩负。

为了探讨并总结当前临床上对麻痹面神经修复治疗的最佳实践,编写本文章,旨在提供中国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神经修复治疗的2022版临床指南。

诊断标准:1. 病史:突发面部麻痹,并排除其他可能原因。

2. 体格检查:一侧面部运动功能障碍,可能伴有其他症状(如唇咬功能障碍、眼裂不闭等)。

3. 电生理检查:欠存的肌肉动作电位,以及肌张力电位降低。

治疗原则:1. 综合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中医帮助治疗等。

2. 个体化治疗:依据患者的详尽状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药物治疗:1. 糖皮质激素:在开始用药的72小时内起效,可缩短神经恢复时间。

2. 抗病毒药物:对病毒感染引起的面神经麻痹有一定的疗效。

3. 维生素B12:有助于神经修复和再生。

物理治疗:1. 肌肉运动练习:通过针灸、推拿、按摩等手段,增进面肌的血液循环和神经功能的恢复。

2. 电刺激:接受电生理治疗仪器刺激面部肌肉,增进面部肌肉的收缩和恢复。

3. 热敷:使用温热湿敷布进行热敷,有助于血液循环和面部肌肉松弛。

中医帮助治疗:1. 中药熏洗:选用具有温经通络、活血化瘀作用的中草药进行面部的熏洗,增进面神经的修复和再生。

2. 针灸治疗:通过选择适当的穴位刺激,调和阴阳,平衡气血,增进病腑的调整和面神经的恢复。

预后评估:1. 依据不同的临床表现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

2. 依据不同的预后指标评估面神经功能恢复状况,如唇峰比例、眼裂闭合等。

结语:中国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功能障碍,对患者的面部外貌和功能造成了一定影响。

本指南总结了2022年的最佳实践,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中医帮助治疗,并强调了个体化治疗的重要性。

贝尔面瘫治疗指南

贝尔面瘫治疗指南

贝尔面瘫治疗指南一、本文概述《贝尔面瘫治疗指南》旨在为医疗专业人士和面瘫患者提供关于贝尔面瘫的全面、系统、科学的治疗指导。

贝尔面瘫,也被称为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或面神经炎,是一种常见的面部神经疾病,主要表现为一侧面部表情肌瘫痪。

本指南结合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治疗经验,对贝尔面瘫的诊断、治疗、康复和预防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旨在提高医疗人员对面瘫的认识,规范临床治疗方法,为患者提供最佳的治疗效果。

本指南也注重患者的健康教育,帮助患者理解疾病,积极配合治疗,提高生活质量。

希望通过本指南的推广和应用,能够为贝尔面瘫的治疗和康复提供有力支持。

二、贝尔面瘫的病因与诊断贝尔面瘫,也被称为急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或面神经炎,是一种常见的面部神经疾病。

了解其病因和诊断方法是有效治疗的关键。

病因:贝尔面瘫的确切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但多数研究认为其与病毒感染有关。

特别是疱疹病毒,如带状疱疹病毒,被认为是主要的触发因素。

自身免疫性疾病、创伤、肿瘤、糖尿病等也可能导致贝尔面瘫的发生。

诊断:贝尔面瘫的诊断主要基于其典型的临床表现。

患者通常表现为一侧面部表情肌突然瘫痪,如眼裂扩大、口角下垂、额纹消失等。

同时,可能伴有听觉过敏、味觉障碍等症状。

医生还会进行详细的神经系统检查,以排除其他可能导致面瘫的疾病。

在诊断过程中,医生还可能采用一些辅助检查手段,如肌电图、神经电图等,以评估面神经的功能状态。

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诊断贝尔面瘫,并为后续的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

了解贝尔面瘫的病因和诊断方法,对于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和预防复发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公众和医生都应加强对该疾病的认识和理解,以便更好地管理和控制该疾病的发展。

三、贝尔面瘫的治疗原则贝尔面瘫的治疗原则主要包括减轻面部神经水肿、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少面部神经受压、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和预防并发症等。

在治疗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个性化的治疗方案,确保治疗效果的最大化。

减轻面部神经水肿是关键。

2023年中国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治疗指南

2023年中国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治疗指南

2023年中国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治疗指南简介本文档为2023年中国特发性面神经麻痹(Bell's Palsy)治疗指南,旨在提供专业的指导,以帮助医生和患者有效管理和治疗这一疾病。

诊断1. 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进行诊断。

2. 排除其他可能引起面神经麻痹的病因。

分级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将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分为以下四个级别:1. 轻度:面部轻微运动受限,但可以自愈。

2. 中度:面部运动明显受限,需要治疗干预。

3. 重度:面部运动几乎完全丧失,需要积极治疗。

4. 极重度:面部完全瘫痪,需要紧急治疗措施。

治疗方法1. 维持功能:保持面部肌肉灵活性,预防肌肉萎缩。

可通过热敷、面部按摩和物理疗法等方法实现。

2. 药物治疗:- 早期应用类固醇激素:口服泼尼松龙是常用的治疗方法,剂量应根据病情调整。

- 抗病毒治疗:如口服抗病毒药物阿昔洛韦,对疾病的恢复有一定帮助。

3. 康复治疗:- 面部肌肉功能训练:通过指导患者进行面部肌肉的主动运动和放松训练来促进恢复。

- 语言和咀嚼功能康复:提供言语和饮食建议,帮助患者恢复言语和咀嚼功能。

4. 心理支持:提供必要的心理咨询和支持,帮助患者应对面神经麻痹带来的情绪和心理压力。

预后评估1. 根据治疗效果,患者的面肌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估和记录。

2. 预后评估应包括面部肌肉运动功能、表情、眼睑动作、流泪和唾液分泌等方面。

3. 根据预后评估结果,调整治疗计划和康复方案。

注意事项1. 患者在治疗期间应定期复诊,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 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认识和理解,以便早期就诊和治疗。

以上为2023年中国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治疗指南的简要内容。

详细的治疗方案和具体操作应根据医生的专业判断和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制定。

中国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诊治指南

中国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诊治指南

中国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诊治指南中国特发性面神经麻痹(Bell麻痹)是一种常见的面部神经疾病,其特点是突然发生的面部肌肉无力或麻痹。

该疾病在我国发病率较高,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不小的困扰。

为了帮助医务人员准确诊断和有效治疗该疾病,中国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诊治指南于近期发布。

本文将介绍该指南对于诊断和治疗该疾病的相关内容。

一、诊断标准中国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诊治指南提出了明确的诊断标准,包括以下要点:1.面部肌肉麻痹:患者出现面部一侧肌肉麻痹或无力,表现为眼睑下垂、闭嘴不紧、鼻翼扁平等。

2.突发性起病:患者的面部肌肉麻痹是突然发生的,通常在1-2天内达到最严重。

3.排除其他原因:排除了其他可能引起面部肌肉麻痹的病因,如中风、感染等。

二、治疗原则中国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诊治指南提供了明确的治疗原则,包括以下内容:1.药物治疗:推荐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作为首选治疗方案,如泼尼松。

在早期开始治疗可以有效缓解症状和促进康复。

2.中医治疗:可以采用中医药治疗作为辅助手段,如针灸、艾灸等。

中医治疗对于促进面肌恢复和改善症状有一定作用。

3.康复训练:进行面部肌肉康复训练可以帮助患者加速康复。

康复训练包括面部肌肉功能锻炼和面部表情训练等。

三、并发症防治中国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诊治指南还提供了相关的并发症防治措施,包括以下内容:1.眼部并发症:面神经麻痹患者常容易出现眼部不适和干眼症状,建议加强眼部护理,避免眼部感染。

2.唾液腺功能异常:面神经麻痹患者的唾液分泌可能出现异常,建议进行口腔护理,避免口腔感染。

3.情绪心理支持:面神经麻痹患者常常因为面部表情受损而带来心理负担,建议提供情绪心理支持。

四、预后评估中国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诊治指南明确了预后评估的相关指标,包括以下内容:1.肌力恢复:根据患者面部肌肉麻痹的恢复情况,可以评估其预后。

2.症状改善:根据患者面部肌肉麻痹的症状改善情况,可以评估其预后。

3.生活质量:根据患者生活和工作的质量,可以评估其预后。

中国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神经修复治疗临床指南解读PPT课件

中国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神经修复治疗临床指南解读PPT课件
以达到最佳修复效果。
术后效果评估及随访管理
要点一
术后效果评估
术后效果评估主要包括面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和并发症的 发生情况。面神经功能的恢复可采用House-Brackmann 面神经功能分级进行评估,同时观察患者面部对称性和动 态表情的改善情况。
要点二
随访管理
术后患者应定期随访,观察面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和并发 症的发生情况。随访时间至少为1年,对于恢复不佳的患者 可适当延长随访时间。随访过程中,医生应根据患者具体 情况给予相应的康复指导和建议。
通过触摸、按摩等感觉刺激,促进面部感觉功能的恢 复。
言语训练
针对面神经麻痹导致的言语障碍,进行发音、语调等 言语训练。
患者心理支持与教育
心理支持
给予患者关心、理解和支持,减轻其焦虑、抑 郁等负面情绪。
疾病知识教育
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相关 知识,提高其对疾病的认识和理解。
康复训练指导
VS
治疗选择
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 法,如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 。
综合治疗措施
药物治疗
01
使用糖皮质激素、抗病毒药物、神经营养药物等,以减轻神经
炎症、促进神经修复。
物理治疗
02
采用针灸、按摩、理疗等物理治疗方法,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手术治疗
03
对于严重面神经麻痹或经非手术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考虑手术
更昔洛韦
与阿昔洛韦相似,但抗病毒谱更广,对某些疱疹病毒的抑制作用更强。
神经营养药物
甲钴胺
维生素B12的衍生物,可促进神经 髓鞘的再生和修复,改善神经传 导功能。
腺苷钴胺
与甲钴胺相似,也是维生素B12的 衍生物,具有促进神经修复和营 养作用。

面神经麻痹

面神经麻痹
(2) 检查时应要特别注意确认临床症状出现的急缓。
(3) 注意寻找:是否存在神经系统其他部位病变表现(特别是脑桥小 脑角区和脑干),如眩晕、复视、共济失调、锥体束征、听力下降、面部 或肢 体感觉减退;
是否存在耳科疾病的表现,如外耳道、 腮腺、头面部、 颊部皮肤有无疱疹、感染、外伤、溃疡、占位性病变等;
注意有无头痛、发热、呕吐。
(4) 注意询问既往史,如糖尿病、卒中、外伤、结缔组织病、 面部或 颅底肿瘤以及有无特殊感染病史或接触史。
四、鉴别诊断
所有面神经麻痹患者中,70%左 右为特发性面神经麻痹,30%左 右为其他病因所致,如: • 吉兰-巴雷综合征 • 多发性硬化 • 结节病 • 耳源性面神经麻痹 • 颅后窝肿瘤或脑膜炎 • 神经莱姆病
Hale Waihona Puke 五、治疗一)药物治疗
1.糖皮质激素:对于所有无禁忌证的 16 岁以上患者,急性期尽早口服使用糖皮
质激素治疗,可以促进神经损伤的尽快恢复,改善预后。 通常选择泼尼松或泼尼松龙口服,30~60 mg/d,连用 5 d,之后于 5 d 内逐 步减量至停用。 发病 3 d 后使用糖皮质激素口服是否能够获益尚不明确。
五、治疗
二)、眼部保护 当患者存在眼睑闭合不全时,应重视对患者眼部的保护。建议根据情况选择滴眼 液或膏剂防止眼部干燥,合理使用眼罩保护,特别是在睡眠中眼睑闭合不拢时尤 为重要。 三)、外科手术减压 关于外科手术行面神经减压的效果,目前研究尚无充分的证据支持有效,并且手 术减压有引起严重并发症的风险,手术减压的时机、适应证、风险和获益仍不明 确。 四)、神经康复治疗 可以尽早开展面部肌肉康复治疗。常结合中医康复采用针灸和理疗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石门县人民医院
神经内科 田周林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国内治疗现状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国内治疗现状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国内治疗现状特发性面神经麻痹(Bell's palsy)是一种常见的突发性周围性面瘫,常由于面神经发炎或损伤引起。

这种疾病在世界范围内都有发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文将探讨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在国内的治疗现状,包括传统治疗方法和新兴的治疗手段。

一、传统治疗方法1.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首选方法之一。

常用的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抗病毒药物和维生素B。

糖皮质激素能够减轻炎症反应,抗病毒药物有助于抑制病毒复制,维生素B可以改善神经功能。

这些药物的联合应用可以促进神经恢复,缩短病程。

2. 物理治疗物理治疗在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康复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常见的物理治疗手段包括面部按摩、电刺激和热敷等。

面部按摩可以增强面部血液循环,促进神经组织修复;电刺激可以刺激面神经,促进神经传导;热敷可以舒缓面部肌肉的紧张,减轻面痛症状。

3. 康复训练康复训练是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治疗的重要环节。

通过面部肌肉的运动训练可以促进神经恢复,增强面部肌肉的力量和灵活性。

康复训练一般由专业的物理治疗师进行指导,患者需要坚持进行长期的训练。

二、新兴的治疗手段1. 微创手术治疗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微创手术逐渐成为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治疗选择之一。

微创手术包括面神经肌薄板移植和面神经束再吻合术。

面神经肌薄板移植是将健侧面神经肌薄板植入到患侧面神经肌薄板,促进神经再生和肌肉恢复;面神经束再吻合术是将受损的面神经束再连接,恢复面部肌肉的运动功能。

2. 中医治疗在传统中医理论的指导下,中医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在国内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中医治疗包括针灸、中药疗法和中医推拿等。

针灸疗法能够调整面部肌肉的张力,促进面神经传导;中药疗法可以改善面部血液循环,减轻面痛症状;中医推拿可以舒缓面部肌肉的紧张,促进康复。

三、治疗效果和展望无论是传统治疗方法还是新兴的治疗手段,对于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治疗都有一定的效果。

大多数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可以恢复面部肌肉的运动功能,减轻面痛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护理查房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护理查房
临床表现
1.表情肌瘫痪 ➢ 多见于单侧。 ➢ 患侧面部表情肌瘫痪,额纹消失,不能皱额蹙眉。 ➢ 眼裂不能闭合或闭合不全。 ➢ 患侧闭眼时双眼球向外上方转动,露出白色巩膜,称为贝尔征(Bell sign)。 ➢ 患侧鼻唇沟变浅,口角歪向健侧(露齿时更明显)。 ➢ 口轮匝肌瘫痪,会出现吹口哨、鼓腮漏气。 ➢ 颊肌瘫痪,食物易滞留于患侧齿龈,口水或汤水可从患侧口角漏出。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因
病因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与嗜神经病毒感染有关,常在受凉或上呼吸道感染后发病。
发病机制
由于骨性面神经管只能容纳面神经通过,所以面神经一旦缺血、水肿,必然会导致神经 受压。
病理表现
早期病理改变主要是神经水肿和脱髓鞘,严重者可有轴索变性,以茎乳孔和面神经管内 部分尤为显著。
三、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三、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肌电图检查 面神经传导测定有助于判断面神经是否受损。
四、诊断要点与治疗要点
诊断要点
• 急性起病、临床表现为周围性面瘫。 • 无其他神经系统阳性体征,排除颅内器质性病变,即可确诊。 • 注意与吉兰-巴雷综合征、耳源性面神经麻痹、后颅窝肿瘤、脑膜炎等继发引起的面神经麻痹
相鉴别。
四、诊断要点与治疗要点 治疗要点
治疗原则: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面神经水肿,缓解神经受压,促使功能恢复。
四、诊断要点与治疗要点
1.药物治疗 糖皮质激素 急性期应尽早使用,常选用 泼尼松30~60mg/d,每天1 次顿服,连续服用5d,之后 7d内逐渐停用。
抗病毒治疗 急性期的患者,根据情况尽 早联合使用抗病毒药物和糖 皮质激素,特别是对于面肌 无力严重或完全瘫痪者。
三、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面神经炎)PPT【10页】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面神经炎)PPT【10页】
5、针刺疗法
6、局部按摩、面肌功能训练
7、注意保护角膜,戴眼罩,预防性滴氯霉素 眼药水或睡前涂红霉素眼药膏。
预后
一般预后良好,通常于起病1~2周后开始恢 复,2~3月内痊愈。约85%病例可完全恢复, 不留后遗症。但6个月以上未见恢复者则预 后较差,有的可遗有面肌痉挛或面肌抽搐。
1、急性起病,于数小时或1~3天内达到高峰。 2、任何年龄均可发病,男多于女。 3、周围性面瘫: 病侧不能作皱眉、闭目、示齿、鼓
腮等动作。 A、额纹消失、不能皱额蹙眉 B、眼裂变大、眼裂不能闭合或闭合不全,闭眼
时显露出白色巩膜,称为Bell征阳性; C、患侧鼻唇沟变浅 D、口角下垂,示齿时口角歪向健侧 E、口轮匝肌瘫痪使鼓气、吹口哨时漏气。 4、茎乳突孔以上面神经受损影响到鼓索支时尚有舌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面神经炎)
一.概念
又称特发性面神麻痹或Bell麻痹(Bell’s palsy),指面神经管内段(茎挛、肿胀受压造成面神经缺血引起周围性 面瘫。
耳颞神经 上颌神经
下颌神经
三叉N节
膝膝NN节节

本 观
面 神
五.治疗
1、激素治疗:强的松(20-30mg)或地塞米松(1.53.0mg)1/d,口服,连续7-10天。
2、改善微循环,减轻水肿:低分子右旋糖酐250500ml,静滴1/d,连续7~10天。烟酸、复方丹 参片。
3、神经营养代谢药物:维生素B1、B12,胞二磷胆碱 ,辅酶Q10等。
4、理疗:1~2周后行物理疗法,在茎乳孔附近可行 热敷、红外线照射、直流电离子导入及超短波等 。
前2/3味觉障碍。
面瘫的鉴别
四.鉴别诊断
1、复发性面瘫-口唇水肿综合征:又称 Melkersson-Rosenthal综合征(MRS)。主 要表现周围性面瘫、口唇周围为主的面部 水肿和舌表面皱褶三方面。儿童和青年期 发病,预后良好,病因不明,无特效疗法。

面神经炎

面神经炎
Page 17
临床症状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面部表情肌迟缓性瘫痪。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面部表情肌迟缓性瘫痪。 位置不一样,有不同症状。 由于面神经病变 位置不一样,有不同症状。 多组脑神经炎的症状 ——三叉神经受累(感觉区域过敏0r减退、角膜反射障碍) 三叉神经受累(感觉区域过敏 减退 角膜反射障碍) 减退、 三叉神经受累 ——前庭神经受累(眩晕) 前庭神经受累(眩晕) 前庭神经受累 -——舌下神经受累(伸舌偏) 舌下神经受累(伸舌偏) 舌下神经受累 ——脑干受损 脑干受损 ——。。。。。 。。。。。
Page 16
临床症状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面部表情肌迟缓性瘫痪。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面部表情肌迟缓性瘫痪。 位置不一样, 由于面神经病变 位置不一样,有如下症状: ♠鼓索神经:+味觉减退、丧失 鼓索神经: 味觉减退 味觉减退、 鼓索神经 ♠镫骨肌神经:+听觉过敏 味觉障碍 镫骨肌神经: 听觉过敏 听觉过敏+味觉障碍 镫骨肌神经 可能有声音的畸变) (可能有声音的畸变) ♠膝状神经节:+面肌瘫痪 听觉过敏 膝状神经节: 面肌瘫痪+听觉过敏 膝状神经节 面肌瘫痪 +味觉障碍 病侧耳廓和外耳道感觉 味觉障碍+病侧耳廓和外耳道感觉 味觉障碍 迟 钝及剧痛 ———外耳道带状疱疹,是带状 外耳道带状疱疹, 外耳道带状疱疹 疱疹病毒引起的膝状神经节炎, 疱疹病毒引起的膝状神经节炎,即 Ramsay-hunt综合症 综合症 ♠岩浅大神经:+Ramsay-hunt综合 岩浅大神经: 岩浅大神经 综合 症的表现+可有病侧泪液分泌减少及 症的表现 可有病侧泪液分泌减少及 病侧面部排汗障碍
鉴别诊断
与中枢性面神经麻痹相鉴别 与其他原因引起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相鉴别 a 面神经管邻近的结构病变 面神经管邻近的结构病变: 见于中耳炎、 乳突炎、 中耳乳突部手术及颅底骨折等。 见于中耳炎、 乳突炎、 中耳乳突部手术及颅底骨折等。 b 茎乳孔以外的病变 茎乳孔以外的病变: 见于腮腺炎、 腮腺肿瘤、 颌颈部及腮腺区手术等。 见于腮腺炎、 腮腺肿瘤、 颌颈部及腮腺区手术等。 c 桥脑损害: 桥脑损害 桥脑面神经核及其纤维损害,常伴有桥脑内部邻近结构, 桥脑面神经核及其纤维损害,常伴有桥脑内部邻近结构 如外展神 三叉神经、 锥体束、 脊髓丘系等的损害。见于该部肿瘤、 炎症、 经、 三叉神经、 锥体束、 脊髓丘系等的损害。见于该部肿瘤、 炎症、 血管病变等; 血管病变等 d 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GBS) 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 ) e 小脑桥脑角损害 小脑桥脑角损害: 多同时损害三叉神经、 位听神经、 多同时损害三叉神经、 位听神经、 同侧小脑及延髓小脑桥脑角综 合征 )。多见于该部肿瘤、 炎症等。 。多见于该部肿瘤、 炎症等。

面神经麻痹 讲课稿ppt医学课件

面神经麻痹 讲课稿ppt医学课件

翼 腭 N 节
.
下颌下N节
8
翼 腭 N 节
面 N 管 内 的 鼓索穿 面 以锐角加入舌N 过鼓室 N
. 9
【病因】不清。
一般认为本病与病毒感染,受冷 (自主神经不稳致神经营养血管受损缺 血)有关。
【发病机制】不清。
可能与面神经管解剖结构有关。缺 血、水肿使面神经受压。
【病理】
面神经水肿,脱髓鞘,轴突变性。
. 10
【临床表现】
1、任何年龄均可发病,男多于女。 2、急性起病。 3、多在睡醒后洗漱或与他人交谈时发现。 4、数小时或1~2天内症状达到高峰。 5、主要症状:一侧性周围性表情肌瘫痪。 6、部分病例在病初有病侧耳后或下颌角后(乳 突部)疼痛及压痛。
. 11
视诊: 病侧额纹变浅或消失,鼻唇沟变浅, 口角下垂。
镫骨肌神经支配鼓室内的镫骨肌。若炎症发 生在面神经管内,除出现严重的面瘫外,还会出 现患侧听觉障碍、舌前2/3味觉丧失、泪腺、唾 液分泌障碍。更严重的是面神经管属骨性管道, 没有舒缩性。对发炎、水肿的面神经造成严重的 卡压,管内血液循环处于停滞状态,使神经纤维 很快变性坏死。待炎症消退,结缔组织填充管内, 形成瘢痕。神经纤维虽有再生功能,但管道被瘢 痕阻塞,新生轴突无法正常通过,这就是造成面 瘫顽固难治的主要原因。
出现听觉过敏。
.
14
【鉴别诊断】
1.格林-巴利综合征: 2.中耳炎、乳突炎、腮腺炎所致周围性
面瘫:
3.听神经瘤、鼻咽癌转移等颅后窝肿瘤
或脑膜炎所致者
4.中枢性面瘫:脑血管病所致
. 15
周围性面瘫与中枢性面瘫的鉴别
周围性面瘫
常见病因
感染、受凉、外 伤、肿瘤压迫 常见病变部位 面神经 面瘫与病变 同侧 部位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诊断
根据急性起病的周围性面瘫
味觉、听觉障碍及外耳道感觉减退
诊断及鉴别诊断
2.鉴别诊断
(1) Guillain-Barré 综合征
多为双侧性周围性面瘫 四肢对称性瘫 CSF蛋白-细胞分离
(2) 耳源性面神经麻痹 (中耳炎、迷路炎、乳突 炎)
腮腺炎、肿瘤、化脓性下颌淋巴结炎 原发病史及特殊症状
治 疗
急性期
1. 泼尼松30mg/d顿服, 连续5d, 7~10d逐渐减量 地塞米松10~15mg/d, i.v滴注, 7~10d 减轻面神经水肿,缓解神经受压
以后逐渐减量停药
治 疗
2. 维生素B1 100mg 维生素B12 500µg 促进神经髓鞘恢复 i.m, 1/d
3.
氯苯氨丁酸(baclofen) 5mg, 3/d, 口服, 可逐渐增量至30~40mg/d 减低肌张力改善局部血循环 副作用--恶心、呕吐、嗜睡等
第三章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LOGO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idiopathic facial palsy)或称Bell麻痹(Bell palsy)是指 病因不明的、一侧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 性炎症导致的单侧周围性面瘫。
病因和发病机理
病因
病因未明 风寒 病毒感染(带状疱疹) 自主神经功能不稳 局部神经营养血管痉挛 神经缺血水肿 面神经在骨性面神经管受压
双侧见于Guillain-Barré综合征
临床表现
3. 鼓索以上面神经病变 同侧舌前2/3味觉丧失 4.镫骨肌支前受损 舌前2/3味觉丧失及听觉过 敏 5.膝状神经节病变(Hunt综合征)
周围性面瘫 舌前2/3味觉障碍 听觉过敏 患侧乳突部疼痛 耳廓及外耳道感觉减退 外耳道及鼓膜疱疹
诊断和鉴别诊断


病理
早期— 神经水肿及脱髓鞘 严重者轴索变性
临床表现
1. 任何年龄都可发生, 男性略多
急性起病, 症状在半小时 或 1~2d达高峰 病初可伴麻痹侧乳突区、耳内或下颌角疼痛
临床表现
2. 患侧表情肌瘫痪 额纹消失、不能皱额蹙眉、眼裂变大、不能闭合或闭
合不全、闭眼时露出白色巩膜(Bell征) 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示齿口角偏向健侧 鼓腮及吹口哨漏气(口轮匝肌瘫痪) 食物滞留病侧齿颊间(颊肌瘫痪)
治 疗
2. 手术疗法(病后2年未恢复可行) 面神经-副神经吻合术 面神经-舌下神经吻合术 面神经-膈神经吻合术 疗效不确定, 严重病例可试用
预 防Leabharlann 避免面部及耳根不受凉 冬季外出时戴口罩
4.加兰他敏3mg,肌注,1/d ,促进神 经机能恢复
治 疗
5. 理疗 急性期(茎乳孔附近)超短波透热疗法、红外线照射, 改善局部血循环, 消除神经水肿 6. 预防眼部并发症 眼罩防护 眼药水、眼膏
治 疗
恢复期
1. 康复治疗 尽早功能训练 做皱眉、举额、闭眼、露齿、鼓腮、吹口哨等 辅以面肌按摩, 每天数次, 每次数分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