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销售合同的税务筹划和实例分析
合同签订和纳税筹划案例
合同签订和纳税筹划案例一、案例背景。
咱就说有个小老板,叫老王,开了个小工厂,专门生产那种超级酷炫的小饰品。
老王的生意做得还不错,这不,就和一个大客户,李总,谈成了一笔大买卖。
二、合同签订的初始情况。
老王和李总一开始签合同的时候啊,那叫一个简单粗暴。
合同就写着,老王的工厂要给李总提供价值100万的小饰品,然后李总一次性付款。
老王当时就想着,这多简单啊,谈好价格,签个合同,钱到手就完事了。
三、纳税情况分析。
1. 增值税。
按照正常的规定,老王这100万的销售额得交增值税啊。
增值税率咱就假设是13%(一般货物销售的税率),那老王得交的增值税就是100万×13% = 13万。
2. 企业所得税。
老王的成本呢,假设是60万(包括原材料、人工啥的)。
那他的利润就是100万60万 = 40万。
企业所得税税率按25%算,他得交的企业所得税就是40万×25% = 10万。
就这么一下子,老王光这两个税就得交13万 + 10万 = 23万,这可把老王心疼坏了。
四、纳税筹划后的合同签订。
1. 付款方式调整。
老王后来找了个懂财务的朋友咨询了一下,朋友就给他出了个主意。
把合同改一改,付款方式改成分期付款。
比如说,合同总价还是100万,但是先让李总付30%的预付款,也就是30万,等货发了再付50%,也就是50万,最后等验收合格了再付剩下的20%,也就是20万。
2. 纳税时间的影响。
增值税。
按照新的合同,当收到30万预付款的时候,这时候的销项税额就按照30万来计算,30万×13% = 3.9万。
等发了货收到50万的时候,再计算这50万对应的销项税额,50万×13% = 6.5万。
最后收到20万的时候,20万×13% = 2.6万。
这样一来,增值税是分期缴纳的,就不会一下子拿出13万,资金压力就小多了。
企业所得税。
因为收入是分期确认的,成本也可以相应地分期结转。
比如说,成本60万,按照收入确认的比例来结转成本。
2023销售合同涉税条款的税务筹划全解析正规范本(通用版)
销售合同涉税条款的税务筹划全解析一、引言销售合同是企业进行商品或服务销售时非常重要的法律文件。
在销售合同中,涉及到的税务条款对于企业的税务筹划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销售合同涉税条款进行全面的解析,帮助企业了解如何进行税务筹划,以最大限度地节省税务成本。
二、税务筹划的重要性税务筹划是指企业通过合法手段优化税务安排,以降低纳税负担的一种行为。
在销售合同中,恰当的税务筹划可以帮助企业减少税务风险、降低税务成本,提高盈利水平。
因此,合理运用税务筹划是每家企业都应该重视的问题。
三、销售合同涉税条款的主要内容1. 合同当事人的税务义务承担销售合同中,一般会明确合同当事人应履行的税务义务。
这包括实施税收申报、缴纳税款、提供税务证明等方面的责任。
企业在签订销售合同时,应当仔细考虑自身的税务实力,合理划分税务责任,以降低税务风险。
2. 发票开具与认证销售合同中,往往涉及到发票的开具和认证。
在税务筹划中,合理运用发票开具和认证的规定可以帮助企业降低税务成本。
例如,对于适用税率较低的商品或服务,可以加大发票的开具,以减少纳税金额。
3. 税务优惠政策的适用税务优惠政策在销售合同中的应用非常重要。
在销售合同中,可以明确涉及税务优惠政策的适用条件、税务减免的计算方法等内容。
合理运用税务优惠政策可以帮助企业降低税务成本,增加盈利空间。
4. 跨境销售涉税条款跨境销售涉税条款是指涉及两个或多个国家税法的销售合同。
在跨境销售中,税务筹划尤为重要,因为不同国家的税法体系和税率有很大的差异。
企业在签订跨境销售合同时,应当仔细考虑双方的税务责任、合理利用双重征税协定等内容,以降低跨境销售的税务风险。
四、税务筹划的注意事项在进行销售合同的税务筹划时,企业需要注意几个方面:1. 合法合规企业进行税务筹划时,必须遵守国家相关的税法和税务政策,合法合规是首要原则。
企业不得利用税务筹划来进行虚假交易、偷漏税和避税等违法行为,以免受到税务机关的处罚。
2. 财务数据的准确性税务筹划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财务数据的准确性。
销售结算的税收筹划案例与点评
销售结算的税收筹划案例与点评(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一)国外购销抵扣的税收筹划方法1.购货折扣从购货款中扣除,减低库存资产的评价值国外许多大厂商都有自己的特约经销商店,为了在竞争中确定自己的价格,要求特约经销店以自己定的批发价出售,作为回报,给予一定的购货折扣。
发达国家关于购货折扣在税法中都有规定,并允许在折扣处理方法上做出选择。
这些处理方法中,最受青睐的是将购货折扣从购货款中加以扣除的方法。
现将用此法和不用此法的计算一比较从中可以看出,这一方法使库存评价降低,有利于节税。
[案例]某企业期初库存零件30万个,每个单价8元,本期购货100万个,每个单价9元,期末库存资产35万个。
期初库存资产:300000×8=2400000(元)本期购货额:1000000×9=9000000(元)购货折扣额(购货款3%):9000000×3%=270000(元)期末库存资产:350000个库存资产的评价方法:总平均法(1)购货折扣额从购货款中扣除的场合,本期购货单价为:(2400000十9000000-270000)÷(300000十1000000)=8.56(元/个)因此,期末库存资产评价金额为:350000×8.56=2996000(元)(2)购货折扣额不从购货款中扣除的场合,本期购货单价为(2400000十9000000)÷(300000十l000000)=8.76(元/个)期末库存资产的评价值为:350000×8.76=3066000(万元)两个结算比较后可以看出,后者多了7万元。
采用购货折扣从购货款中扣除的方法,可以使库存评价值降低,有利于节税。
2.修正计算标准,将期末销售折扣作为未付款处理发达国家市场竞争激烈,有些企业尽管价格压力很大,销量却持续上升,主要手段是通过销售折扣进行促销。
关于销售合同的税务筹划和实例分析
关于销售合同的税务筹划和实例分析第一篇:关于销售合同的税务筹划和实例分析关于销售合同的税务筹划和实例分析在经济交易过程中,合同是承载经济业务最主要的表现形式。
合同决定业务过程,业务过程产生税收,只有加强业务过程的纳税管理,才能真正规避纳税风险,既不偷税漏税,也减少不必要的多纳税。
很多企业十分重视销售合同中相关风险的防范,特别是在现阶段金融危机背景下,企业在订立销售合同时,销售方往往比较注意合同的条款内容,从法律角度对合同条款进行设置,以防止在合同中出现一些不必要的风险和损失。
但是很少有人注意到合同与税收的关系,没有结合税务角度进行成本分析,因为合同的原因垫付或多缴税款的事情常有发生,有时数额不菲,给企业带来了资金占用和损失增加的问题,对于中小企业而言,有时可能是致命的。
作为一个企业要想进行有效的税收筹划,就一定要关注承载经济业务的合同所具有的节税价值,事前进行筹划,综合考虑法律风险及税务筹划,而不要总是在缴税时才想起让财务人员想办法少缴税甚至偷漏税。
案例1: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货物买卖合同,合同标的为人民币800万元。
合同约定:“合同生效后十日内甲方向乙方交付货物,乙方在收到货物经验收合格后七日内支付全部货款”。
合同生效后,甲方如期交付了全部货物,但乙方未能如期支付货款。
按税法规定,甲公司计算销项税800÷(1 17%)×17%=116.24万元,依法缴纳了增值税。
虽然没有现金收入,但由于销售产生利润,该笔货款已作为收入计算应纳税所得额。
也为此缴纳了相应的企业所得税。
甲公司苦不堪言。
案例2:某钢材厂当月发生的钢材销售业务3笔,货款共计5000万元。
其中,第一笔2000万元,货款两清;第二笔1800万元,一年后一次付清;第三笔后付1200万元,两年后一次性付清。
本案例中,该企业在合同中约定全部采取直接收款方式,则应当当月全部计算销售额,计提销项税额850万元(5000万*17%),缴纳增值税款,3000万元还未现金收入就缴税,对企业是损失;若对未收到货款3000万元不计帐,则违反了税法规定,少计销项税额510万元,属于偷税行为;但如企业在销售合同中明确约定对后面的3000万元,分别在贷款结算中采用赊销和分期收款的结算方式,就可以延缓纳税时间,这样一来,即可以为企业节约大量的流动资金,又不违法。
【老会计经验】税收筹划的案例分析与点评--已用物品销售有道
【老会计经验】税收筹划的案例分析与点评--已用物品销售有道[案例]海峰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是一家专门生产计算机配件的企业。
该企业因临时资金紧张, 欲出售从德国引进的一套生产线。
这套生产线账面原值是800万元, 由于刚使用仅一年多的时间估计现在市面价值略高于账面原值。
针对该套生产线的出售, 海峰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拟出以下两种方案:方案一:该套生产线以803万元价格出售。
由于803万元超过其账面原值, 因而需要缴纳增值税, 其计算如下:应纳税额=803×4%=32.12(万元)因而其实际收益是:803-32.12=770.88(万元)方案二:该套生产线以799万元价格出售。
由于799万元没有超过其账面原值, 因而不用缴纳增值税。
因而该种方案的实际收益为799万元。
经上述计算, 海峰科技开发公司选择了第二种方案。
[分析]本案涉及到海峰公司销售自己使用过的固定资产问题。
根据《增值税暂行条例》第十六条第八款, 单位和个体经营者销售自己使用过的物品可以免缴增值税。
这里自己使用过的物品, 根据《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三十二条第三款, 是指除游艇、摩托车、应征消费税的汽车以外的货物。
单位和个体经营者销售自己使用过的游艇、摩托车和应征消费税的汽车, 无论销售者是否属于一般纳税人, 一律按简易办法依照4%的征收率计算征收增值税。
因此海峰科技开发有限公司销售的生产线属于免征增值税中销售自己使用过物品的情况。
但是单位和个体经营者在销售自己使用过的物品时, 并不是说只要不属于游艇、摩托车和应征消费税的汽车, 就一定会免征增值税。
根据税法有关规定, 这些物品的销售应同时具备以下几个条件:1.属于企业固定资产目录所列货物。
2.企业按固定资产管理, 并确已使用过的货物。
3.销售价格不超过其原值的货物。
对不同时具备以上条件的, 无论会计制度规定如何核算, 均应按4%的征收率征收增值税。
在本案中, 由于海峰公司的生产线刚使用1年左右, 其市面价值不在账面原值之下, 因而存在决策的问题。
销售合同范本的税务与关务问题分析
销售合同范本的税务与关务问题分析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国际贸易的蓬勃增长,销售合同在商业领域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对于销售合同而言,税务和关务问题常常是一个需要重点关注和解决的议题。
本文将分析销售合同的税务和关务问题,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税务问题分析1. 税收相关规定在销售合同中,涉及到商品或服务的交易,往往需要遵守相关税收法规与规定。
例如,增值税、消费税、关税以及其他地方性税收等。
销售双方应该了解和遵守税收规定,以确保在合同履行过程中不发生违法行为。
2. 跨境交易税收对于跨境销售合同,合同双方需了解国际税收协议和双边税收协定,以避免重复征税或漏税的问题。
同时,还需要考虑货物或服务的跨境进出口税收相关规定,以确保税务合规性。
3. 退税政策在某些情况下,销售合同的一方可能享有退税政策的优惠。
例如,某些国家和地区对于出口商品可能会提供出口退税的政策。
在销售合同中要注明相关退税事宜,并确保合同双方明确了解该政策的具体要求和操作流程。
二、关务问题分析1. 跨境贸易法规在销售合同中,关务问题尤为重要。
合同双方需熟悉相关国际贸易法规和相关协议,如WTO的规定、自由贸易协定等,并遵守规定的关务手续,确保货物顺利进出口。
2. 海关进口清关程序进口商品在到达目的地国家后,需要完成相关的海关清关手续。
销售合同需要详细说明相关的进口程序和资料要求,以确保进口货物能够顺利通过海关检查,并及时进行清关。
3. 关税与进口配额对于一些特定商品,目的地国家可能存在关税或进口配额的限制。
在销售合同中,应明确说明该商品是否受到关税或进口配额限制,并尽可能提前了解目的地国家的相关政策,以便更好地安排相关事宜。
三、解决方案1. 寻求专业帮助对于销售合同中的税务和关务问题,双方可以寻求税务和关务专业人员的帮助,以确保合同符合相关法规和规定。
税务和关务专业人员能够提供准确的咨询和建议,帮助双方合理合法地解决税务和关务问题。
2. 明确责任和义务销售合同中,双方需明确各自的责任和义务,包括支付税款、申报相关税务信息、履行关务手续等。
税收筹划的案例分析与点评合同订立有技巧
税收筹划的案例分析与点评合同订立有技巧税收筹划是企业和个人在遵守法律的前提下,通过合理的财务及税务安排,减少税务负担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
合同订立作为税收筹划的重要环节,对于确保税收筹划效果的实现至关重要。
本文将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和对合同订立的技巧进行点评,探讨税收筹划的实践问题。
案例一:股权转让及收益分配合同某公司拟进行股权转让,为了避免因转让所得可能带来的高额纳税额度,决定通过制定合同来实施税收筹划。
在制定合同时,首先需要确定转让方与受让方的份额比例,可以通过资产评估和股权定价进行合理的划分。
其次,应制定合同条款,明确双方在股权转让后的收益分配方式,例如通过增发新股给予对转让方的补偿,或将收益以售后款的形式分期支付给转让方。
这样设计的合同既能达到转让方减少应纳税额的目的,又能为受让方提供合理的资金安排。
但需要注意的是,合同的具体内容应符合法律规定,避免触碰企业所得税相关法规。
同时,在合同订立之前,还应咨询专业税务顾问和律师,确保筹划方案的合法性和可操作性。
案例二:跨境合同与税务协定的应用某企业打算与海外公司签署合作协议,涉及跨境贸易和跨国投资。
在合同订立前,应对跨境纳税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和筹划。
首先,需要了解相关国家或地区的税法和税收协定,确定应纳税收项目以及纳税义务的界定。
其次,在合同订立过程中要将相关税务条款纳入合同,明确合同对象、交易方式、税务义务等内容,并注明适用的税收协定。
此外,还可以通过合同条款的设计,合理避税或减税,例如在合约签订时结算一部分费用,另一部分费用可在合同履行后支付,从而分摊纳税负担。
但需要注意的是,合同条款的设计应符合国内外税法的规定,避免违法行为或遭受税务机关的审查和追究。
点评合同订立的技巧:1.明确税务风险与合同保护:在合同订立之前,应充分了解相关税务风险和税法规定,确保合同具备充分的法律保护。
合同中应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明确涉及税务方面的条款。
此外,还应关注合同的可执行性和可证明性,确保在纠纷发生时能够依据合同进行维权。
销售合同涉税案例
销售合同涉税案例某公司A与个人B签订了一份销售合同,A公司向B出售一批货物,合同金额为100万元。
根据相关税法规定,该笔交易涉及增值税及其附加税费。
A公司在开具发票时应当注明增值税额,并在规定的纳税期限内向税务机关申报缴纳相应税款。
我们来了解增值税的基本概念。
增值税是一种对商品或服务在生产、流通和进口环节增值部分征收的税种。
在本案例中,A公司作为销售方,需要按照规定的税率计算增值税额,并在销售价格外单独列示。
假设适用的增值税率为13%,那么A公司在开具发票时,应将100万元的销售额分为两部分:一是不含税销售额,二是增值税额。
不含税销售额计算公式为:不含税销售额 = 合同金额 / (1 + 增值税率)。
根据这个公式,A公司的不含税销售额为884,955.75元(即100万元 / 1.13),增值税额为115,044.25元(即100万元 - 884,955.75元)。
A公司需要根据增值税额计算附加税费。
附加税费通常包括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费。
这些税费的征收比例因地区而异,但通常城市维护建设税为增值税额的7%,教育费附加为3%,地方教育附加费为2%。
以这些比例计算,A公司需要额外缴纳的附加税费约为11,504.43元。
在实际操作中,A公司应当在合同签订后及时向B开具发票,并在发票上明确注明不含税销售额、增值税额以及附加税费等信息。
同时,A公司还应当在次月的纳税申报期内,将计算出的税款足额缴纳至税务机关。
对于B个人来说,他在接收到A公司的发票后,应当仔细核对发票上的金额是否正确,并保留好发票作为后续抵扣或退税的依据。
如果B个人也是增值税纳税人,他可以使用A 公司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的税额进行进项税额的抵扣。
法律财税销售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XX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XX科技”)成立于2005年,主要从事高科技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经过多年的发展,XX科技已成为该领域的佼佼者,市场份额逐年上升。
然而,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XX科技意识到,为了保持竞争优势,必须通过并购来实现规模效应和产业链的整合。
2018年,XX科技将目光投向了同行业的一家竞争对手——YY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YY科技”)。
YY科技成立于2010年,与XX科技业务范围相似,但在某些领域具有独特的优势。
经过深入的调研和谈判,XX科技决定收购YY科技,以期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二、法律财税问题分析1. 法律问题(1)股权收购协议XX科技与YY科技签订了股权收购协议,明确了收购的股权比例、收购价格、支付方式、交割条件等关键条款。
在签订协议过程中,双方应关注以下法律问题:- 合同效力:确保合同内容合法、合规,避免因合同无效导致的损失。
- 股权转让审批:根据《公司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股权转让需经过股东大会或董事会审议,并取得相关部门的批准。
- 债权债务处理:明确收购后YY科技的债权债务归属,避免因债务问题影响XX科技的经营。
(2)员工安置XX科技在收购YY科技后,面临员工安置问题。
为保障员工合法权益,应关注以下法律问题:- 劳动合同:确保收购后员工劳动合同的连续性,避免因合同变更导致员工权益受损。
- 社会保险:明确收购后员工社会保险的缴纳责任,确保员工权益得到保障。
(3)知识产权XX科技在收购YY科技时,应关注以下知识产权法律问题:- 知识产权归属:明确收购后YY科技拥有的知识产权归属,避免因知识产权归属问题引发纠纷。
- 知识产权许可:如YY科技拥有的知识产权对XX科技业务具有重要作用,应考虑是否需要取得许可。
2. 财税问题(1)税务筹划XX科技在收购YY科技过程中,应关注以下税务筹划问题:- 增值税:根据《增值税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收购过程中涉及增值税的处理。
销售合同涉税的筹划
销售合同涉税筹划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对税收筹划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税收筹划作为一项重要的财务管理活动,对于降低企业税负、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在销售合同中进行涉税筹划,是企业税收筹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销售合同的签订、执行和结束三个阶段,探讨销售合同涉税筹划的方法和技巧。
一、销售合同签订阶段的涉税筹划1.选择合适的销售合同形式。
根据企业经营特点和产品特性,选择合适的销售合同形式,如销售合同、购销合同、代理合同等。
不同合同形式的税收政策有所不同,企业应充分了解各种合同形式的税收政策,选择对企业有利的合同形式。
2.明确合同价格。
合同价格是销售合同中的核心内容,企业应在合同中明确价格条款,合理确定销售价格。
在确定价格时,应考虑成本、市场行情、竞争对手等因素,合理制定价格策略。
此外,企业还应关注合同中价款支付方式和时间,以优化现金流。
3.合理设置合同条款。
合同条款设置对于税务筹划具有重要意义。
企业应在合同中明确货物或服务的交付时间、地点、方式等内容,以防止因合同条款不明确导致的税收风险。
此外,企业还应在合同中设置税收条款,明确税收承担方式和责任。
二、销售合同执行阶段的涉税筹划1.合规管理。
企业应加强对销售合同执行过程的合规管理,确保合同履行符合税收法律法规要求。
合规管理包括合同履行过程中的发票开具、申报纳税、税收优惠申请等环节。
企业应加强对税收政策的了解和运用,合规开具发票,避免违规行为。
2.税收优惠政策的运用。
企业在销售合同执行过程中,应积极运用税收优惠政策,降低税负。
税收优惠政策包括减免税、税率优惠、抵扣优惠等。
企业应充分了解和掌握相关政策,合理运用到销售合同执行过程中。
三、销售合同结束阶段的涉税筹划1.合同终止与解除。
销售合同结束后,企业应妥善处理合同终止与解除事项,避免产生税收风险。
合同终止与解除可能导致税款退还或追溯调整,企业应根据税收法律法规和合同约定,合理处理相关事项。
2.合同违约与赔偿。
关于销售合同的纳税筹划
标题:销售合同纳税筹划策略探讨摘要: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如何在销售过程中实现税务优化,降低税负,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课题。
本文从销售合同的签订、履行、变更等方面,探讨了纳税筹划的策略。
一、合同签订阶段的纳税筹划1. 明确合同主体资格。
企业在签订销售合同时,应确保合同主体资格合法,避免因主体资格不合法而引发税务风险。
2. 确定合理的计税依据。
在合同中明确约定不含税销售额、税率等关键信息,确保计税依据的准确性。
3. 优化合同条款。
在合同中约定付款期限、折扣政策等条款,以实现税收筹划。
二、合同履行阶段的纳税筹划1. 严格履行合同约定。
确保合同条款的履行,避免因违约而产生额外税负。
2. 合理利用税收优惠政策。
根据国家税收政策,利用税收优惠政策降低税负。
3. 加强成本核算。
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加强成本核算,合理扣除相关费用。
三、合同变更阶段的纳税筹划1. 重新评估合同价值。
在合同变更时,重新评估合同价值,确保计税依据的准确性。
2. 优化合同条款。
根据变更后的合同内容,优化合同条款,实现税收筹划。
3. 依法调整税率。
在合同变更后,依法调整税率,降低税负。
四、案例分析某企业签订一份销售合同,约定销售一批货物给客户,不含税销售额为100万元,合同约定付款期为40天。
若客户在20天内付款,给予3%的销售折扣。
企业在签订合同时,可以采取以下纳税筹划策略:1. 缩短付款期限,将合同中约定的付款期缩短为20天,使折扣额与销售额开在同一张发票上,按照折扣后的销售额计算销项增值税。
2. 压低货物价格,将合同金额降低至97万元,同时约定客户超过20天付款加收滞纳金,相当于3%折扣的金额。
这样,企业的收入并未受到实质影响,但降低了税负。
总之,企业在签订、履行、变更销售合同时,应充分运用纳税筹划策略,降低税负,提高经济效益。
在实际操作中,企业应结合自身情况,灵活运用各种纳税筹划方法,实现税务优化。
销售合同税收筹划
销售合同税收筹划销售合同税收筹划的核心在于对销售活动中的各个环节进行合理布局,以合法的方式减少应纳税额。
这包括但不限于选择合适的销售模式、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合理安排货物或服务的交付时间等。
企业应当根据自身的业务特点和市场需求,选择最合适的销售模式。
例如,对于大宗商品的销售,采用直销模式可以减少中间环节,从而降低增值税的税基;而对于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则可以考虑通过设立独立的销售公司来进行销售,以便享受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优惠。
充分利用国家提供的税收优惠政策也是税收筹划的重要手段。
例如,对于出口导向型企业,可以通过申请出口退税来减轻税负;对于研发型企业,则可以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税收优惠。
再次,合理安排货物或服务的交付时间也能起到优化税负的作用。
根据我国的税法规定,不同时间点的销售收入可能会受到不同的税率影响。
因此,企业可以通过调整交货日期,将部分收入转移到税率较低的时期,从而实现税负的合理分配。
我们通过一个实际案例来说明如何运用上述策略进行税收筹划。
假设A公司是一家生产电子设备的企业,其产品主要销往国外市场。
为了优化税收负担,A公司采取了以下措施:1. 设立独立的销售子公司B,专门负责产品的国际销售。
这样,A公司可以利用子公司B享受的出口退税政策,减少整体税负。
2. A公司加大研发投入,开发新技术新产品。
通过合法申报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进一步降低应纳税所得额。
3. A公司与国外客户协商,将部分产品的交付日期延后到下一财政年度。
这样做的目的是利用可能出现的税率变动,合理规避高税率期间的收入确认。
通过这些策略的实施,A公司不仅成功降低了税负,还提高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财务健康度。
销售合同涉税的筹划方案
一、背景随着我国税收政策的不断调整和完善,企业面临越来越复杂的税务环境。
销售合同作为企业日常经营中的重要环节,其涉税风险及筹划成为企业关注的焦点。
为了帮助企业降低涉税风险,实现合理避税,本文提出以下销售合同涉税筹划方案。
二、筹划方案1. 合同主体筹划(1)选择合适的合同主体。
企业在签订销售合同时,应根据自身业务特点、行业背景和税收政策,选择合适的合同主体。
例如,对于享受税收优惠的企业,可选择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等身份签订合同。
(2)明确合同主体资质。
合同主体资质的明确,有助于确保合同的合法性,降低税务风险。
企业应要求对方提供相关资质证明,如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等。
2. 合同条款筹划(1)明确合同标的。
合同标的应准确描述商品或服务的名称、规格、数量、质量等,避免因标的描述不清而引发税务争议。
(2)明确合同价款。
合同价款应合理确定,避免过高或过低。
过高可能导致增值税税负增加,过低可能涉嫌价格虚报、偷税漏税。
(3)明确结算方式。
结算方式的选择应考虑资金安全、税务合规等因素。
如采用银行转账、支票等方式结算,有利于降低现金结算带来的税务风险。
(4)明确发票开具要求。
合同中应明确发票开具的时间、内容、税率等要求,确保发票合规,降低税务风险。
3. 税收优惠政策筹划(1)关注国家税收优惠政策。
企业应关注国家出台的税收优惠政策,如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等,充分利用政策优势降低税负。
(2)合理享受税收优惠。
企业应根据自身业务特点,合理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如采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可降低研发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
4. 税务风险防范(1)加强合同审查。
企业在签订销售合同时,应加强合同审查,确保合同条款合法合规,避免因合同问题引发税务风险。
(2)建立税务风险预警机制。
企业应建立税务风险预警机制,对潜在税务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防范,降低税务风险。
(3)加强与税务机关的沟通。
企业应加强与税务机关的沟通,了解税收政策变化,确保企业税务合规。
销售合同税收筹划经典案例
摘要:本文以某房地产公司为例,探讨如何通过销售合同税收筹划,有效降低土地增值税。
通过分解房地产销售与装修的合同,实现了税收负担的优化,为房地产企业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一、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土地增值税成为企业关注的焦点。
土地增值税是指对土地、房屋及其附属设施等不动产的转让所得,按照一定的比例征收的税款。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房地产企业在销售过程中,往往会面临较高的土地增值税负担。
本文将结合一个经典案例,分析如何通过销售合同税收筹划,降低土地增值税。
二、案例简介某房地产公司拟出售一栋房屋,房屋不含增值税售价为1000万元,该房屋进行了简单装修并安装了简单必备设施。
根据相关税法规定,该房地开发业务允许扣除的费用为400万元,增值额为600万元。
土地增值率为150%,应缴纳土地增值税240万元。
三、税收筹划方案为降低土地增值税,该房地产公司采取了以下税收筹划方案:1. 分解合同将房屋出售合同分为两个合同:第一个合同为房屋出售合同,不包括装修费用,房屋不含增值税出售价格为700万元,允许扣除的成本为300万元;第二个合同为房屋装修合同,装修费用不含增值税300万元,允许扣除的成本为100万元。
2. 计算增值额根据筹划方案,房屋出售合同的增值额为700-300=400万元,土地增值率为400/300=133.33%;房屋装修合同的增值额为300-100=200万元,增值率为200/100=200%。
3. 计算土地增值税根据筹划方案,房屋出售合同应缴纳土地增值税为400×50%-300×15%=110万元;房屋装修合同因增值率超过200%,按照税法规定免征土地增值税。
四、结果分析通过以上税收筹划方案,该房地产公司实现了以下效果:1. 降低土地增值税:原应缴纳土地增值税240万元,筹划后仅缴纳110万元,降低土地增值税130万元。
2. 提高企业效益:降低土地增值税,使得企业有更多的资金用于投资和扩大生产。
销售合同涉税条款的税务筹划全解析
销售合同涉税条款的税务筹划全解析销售合同是商业交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中涉及的税务条款对于双方当事人来说非常重要。
税务筹划是一种合法的手段,可以帮助企业最大限度地减少税务负担,提高经营效益。
本文将对销售合同涉税条款的税务筹划进行全面解析,以帮助企业在签订合同时做出明智的决策。
一、合同分类及税务影响销售合同可以分为国内销售合同和国际销售合同两大类。
对于国内销售合同,主要涉及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等税种;而对于国际销售合同,还需要考虑关税、进口环节税等税务因素。
1. 增值税增值税是国内销售合同中最常见的税种。
根据国家相关法规,增值税一般由销售方承担。
在签订销售合同时,双方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协商,将增值税的承担责任转移给购买方,从而减轻销售方的税务负担。
2. 消费税消费税是对特定商品征收的一种税种。
在销售合同中,如果涉及到需要征收消费税的商品,双方需要明确谁来承担消费税的责任。
一般情况下,消费税由销售方在销售过程中收取,并上缴给税务部门。
3. 营业税营业税是对企业营业收入征收的一种税种。
在销售合同中,双方可以协商将营业税的责任转嫁给购买方,从而减轻销售方的税务负担。
4. 关税关税是国际销售合同中的重要税务因素。
根据国际贸易规则,进口商品需要缴纳关税。
在签订国际销售合同时,双方可以协商由谁来承担关税的责任,以降低进口方的税务负担。
5. 进口环节税进口环节税是对进口商品征收的一种税种。
在国际销售合同中,如果涉及到需要征收进口环节税的商品,双方需要明确谁来承担进口环节税的责任。
一般情况下,进口环节税由进口方在进口过程中缴纳,并上缴给税务部门。
二、税务筹划的具体方法税务筹划是企业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通过调整合同条款和交易结构,以降低税务负担的一种方法。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税务筹划方法,供企业在签订销售合同时参考:1. 调整货物定价货物定价是销售合同中最直接影响税务的因素之一。
企业可以通过合理调整货物定价,来降低纳税基数,从而减少税务负担。
销售合同最新纳税筹划
销售合同最新纳税筹划在探讨纳税筹划范本之前,我们需要明确一点:任何税务策略都必须遵循法律法规,避免触犯偷税漏税的行为。
因此,我们提供的筹划建议旨在利用现行法律框架内的优惠政策和合法的避税方法,以合法合规的方式减少税收支出。
让我们从销售合同的基本结构开始。
一个标准的销售合同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合同双方信息、商品或服务的详细描述、价格条款、交付条件、付款方式、违约责任以及争议解决机制等。
在这些基本条款的基础上,我们可以融入纳税筹划的元素。
例如,在价格条款中,可以通过设定合理的转让定价来减少税负。
转让定价是指关联企业之间进行交易时对商品或服务价格的确定。
如果企业之间存在国际交易,可以利用不同国家税率的差异,通过调整内部交易价格,将利润转移到税率较低的国家或地区,从而降低整体的税负。
对于付款方式,可以选择分期付款或者延期支付等方式,这样可以根据企业的现金流情况合理安排税款的支付时间,避免因大额一次性税款支付对企业资金造成压力。
在合同中还可以约定由买方承担一定的税费,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转嫁税负。
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做法必须符合税法规定,并且在实际操作中要确保价格的公允性,以免引起税务机关的质疑。
我们来看一些具体的纳税筹划策略。
例如,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如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可以享受较低的税率;或者是利用税收抵免,如企业所得税前可以扣除符合条件的成本费用等。
这些策略的运用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税法的最新变化来灵活调整。
值得一提的是,纳税筹划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随着税法的变化和企业经营状况的变动,合同条款也需要不断更新和调整。
因此,企业在签订销售合同时,应该预留一定的灵活性,以便在未来能够及时适应税收政策的变化。
销售合同涉税条款的税务筹划全解析(范本文)
销售合同涉税条款的税务筹划全解析税务筹划是企业在销售合同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合理的税务筹划可以帮助企业最大程度地减少税负,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在销售合同中,涉税条款的设置和执行对企业的税务筹划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销售合同涉税条款的税务筹划进行全面解析。
1. 合同有效性的税务考虑税务筹划首先考虑的是确保销售合同的有效性。
对于销售合同来说,在税务筹划中最重要的问题是合同交易的真实性和商业效益。
合同交易必须合法有效并具有合理商业目的,否则可能会被税务机构认定为避税行为。
在文本中应明确强调合同双方肩负的义务和责任,并阐明交易的合理商业目的。
此外,合同中涉及的任何附加条款或协议都应被明确披露。
2. 价格和费用的税务筹划•尽量将成本费用列入合同范围并在税务上扣除;•合理计算定价,避免出现被税务机构认定为不合理定价的情况;•确保价格和费用的真实性及商业效益,以避免遭受税务机构的关注。
3. 发票管理的税务筹划•发票的开具必须符合相关税务法规,确保发票的真实性;•发票的管理要严格规范,符合税务规定并便于税务机构的监管;•发票的报销和认证程序要合规操作,以避免涉及不符合税务要求的发票。
4. 税务风险管理的税务筹划•明确法律和税务法规规定,确保合同行为的合法性;•预先考虑税务争议可能出现的问题并进行风险评估;•尽量避免存在法律和税务争议的条款,确保合同的稳定性和风险控制能力。
5. 时间节点的税务筹划•尽量避免将收支时间节点过早或过晚,以避免被税务机构认定为非实际交易;•确保支付和收款的时间节点与实际交易相符,并符合相关税务规定。
6. 合同解除和争议解决的税务筹划•明确合同解除的条件和程序,并确保合规操作;•考虑在解决争议时的税务影响,并尽量减少税务纠纷的发生。
结论销售合同涉税条款的税务筹划是企业在制定合同时必须重视的重要内容。
税务筹划的目标是合理合法地降低企业的税负,同时遵守相关税务法规。
通过明确有效的税务筹划,企业可以增加自身的竞争力,并为持续发展创造更有利的税务环境。
关于销售合同的税务筹划
关于销售合同的税务筹划
在制定销售合同时,税务筹划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可以帮助企业合法地减少税务负担,同时确保合同的合规性。
以下是一些关于销售合同税务筹划的关键点:
1. 明确定价条款:在合同中明确商品或服务的价格,包括任何可能影响价格的税费。
这有助于避免因价格不明确而导致的税务争议。
2. 选择合适的税收条款:根据销售地和购买地的税法,选择合适的税收条款,如增值税(VAT)、消费税或其他适用税种。
3. 考虑税收优惠政策:了解并利用可能适用的税收优惠政策,比如出口退税、研发税收抵免等。
4. 发票和记录管理:确保合同中包含对发票开具和记录管理的要求,以便正确记录交易,符合税务审计要求。
5. 转让定价策略:如果涉及跨国交易,应考虑转让定价策略,确保交易价格符合独立交易原则,避免税务机关的转让定价调查。
6. 税务风险分配:在合同中明确各方在税务风险上的分配,比如谁负责支付税费,谁负责税务申报等。
7. 税务合规性声明:要求合同各方提供税务合规性声明,以证明其遵守了所有适用的税法和规定。
8. 税务筹划咨询:在制定合同前,咨询税务专家,以确保合同条款符合最新的税法要求,并进行有效的税务筹划。
9. 合同更新和审查:定期审查和更新合同,以适应税法的变化,确保合同的税务筹划始终保持最新。
10. 争议解决机制:在合同中包含税务争议解决机制,以便在出现税务问题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解决。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在确保合同合法合规的同时,进行有效的税务筹划,帮助企业优化税务成本。
销售合同中企业所得税的筹划
一、引言企业所得税是企业经营中必须承担的税种之一,其税率一般为25%。
在企业销售合同中,合理筹划企业所得税,可以降低企业税负,提高经营效益。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销售合同中企业所得税的筹划。
一、合理选择销售方式1. 分期收款方式:采用分期收款方式销售商品,可以在合同中约定分期收款的时间节点,将收入分散到多个会计期间,降低当期企业所得税负担。
2. 售后回购方式:在销售合同中约定售后回购条款,可以在销售商品时确认收入,待回购商品时再进行成本扣除,降低当期企业所得税负担。
二、合理确定收入确认时间1. 按合同约定确认收入:在销售合同中明确约定收入确认时间,如合同约定在货物发出时确认收入,则按照实际发出货物的时间确认收入。
2. 按合同约定确认收入与成本:在销售合同中约定收入确认时间与成本确认时间不一致,如收入确认在销售商品时,成本确认在回购商品时,可以降低当期企业所得税负担。
三、合理选择存货计价方法1. 原则计价法:采用原则计价法,即按照商品的实际成本计算销售成本,可以降低销售成本,从而降低企业所得税负担。
2. 后进先出法:采用后进先出法,即先销售成本较高的存货,后销售成本较低的存货,可以降低销售成本,从而降低企业所得税负担。
四、充分利用税收优惠政策1.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企业在销售合同中约定研发费用,可以在计算企业所得税时,按照规定比例加计扣除,降低税负。
2. 高新技术企业优惠政策:对于高新技术企业,可以在计算企业所得税时,享受税收优惠政策,降低税负。
五、加强税务筹划团队建设1. 组建专业的税务筹划团队:企业应组建一支专业的税务筹划团队,负责销售合同中的企业所得税筹划工作。
2. 定期培训与交流:加强对税务筹划团队的培训与交流,提高其专业素养和筹划能力。
六、总结在销售合同中,合理筹划企业所得税,有助于降低企业税负,提高经营效益。
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筹划方法,充分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加强税务筹划团队建设,为企业创造更多价值。
税务筹划案例分析
税务筹划案例分析在当今的商业环境中,税务筹划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盈利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合理的税务筹划,企业可以降低税负、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竞争力。
下面,我们将通过几个具体的案例来深入分析税务筹划的实际应用和效果。
案例一:一家制造业企业的增值税筹划某制造业企业主要生产和销售高端机械设备,年销售额达到 5000 万元。
在采购原材料时,企业面临着供应商选择的问题。
部分供应商能够提供增值税专用发票,而另一些则只能提供普通发票。
经过税务筹划,企业决定优先选择能够提供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供应商。
这样一来,企业在采购环节可以抵扣更多的进项税额,从而降低增值税税负。
假设企业每年采购原材料的金额为 3000 万元,若选择只能提供普通发票的供应商,无法抵扣进项税额;而选择提供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供应商,进项税额可达 390 万元(3000×13%)。
通过这一筹划,企业每年可节省增值税 390 万元。
此外,该企业还对销售环节进行了筹划。
对于一些长期合作、信誉良好的客户,企业在合同中明确约定收款时间和方式,合理规划增值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通过推迟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企业获得了资金的时间价值,缓解了资金压力。
案例二:一家高新技术企业的所得税筹划某高新技术企业享受 15%的企业所得税优惠税率,同时研发费用可以加计扣除。
该企业每年投入大量资金用于研发新产品和新技术。
在税务筹划方面,企业设立了专门的研发部门,并对研发费用进行了准确的核算和归集。
确保研发人员的工资、设备购置、材料消耗等费用都能够清晰地划分到研发费用中。
假设企业当年的研发费用为 500 万元,按照 75%的加计扣除比例,可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额外扣除375 万元(500×75%)。
此外,企业还充分利用了税收优惠政策,将一些闲置的专利技术进行转让,获得的收入享受免征企业所得税的优惠。
通过这些筹划措施,企业大大降低了所得税税负,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销售合同的税务筹划和实例分析(2013-05-13 20:31:00)转载▼分类:财会与税务标签:转载原文地址:关于销售合同的税务筹划和实例分析作者:注册税务师齐洪涛来源:中华会计网校时间:2013-01-10在经济交易过程中,合同是承载经济业务最主要的表现形式。
合同决定业务过程,业务过程产生税收,只有加强业务过程的纳税管理,才能真正规避纳税风险,既不偷税漏税,也减少不必要的多纳税。
很多企业十分重视销售合同中相关风险的防范,特别是在现阶段金融危机背景下,企业在订立销售合同时,销售方往往比较注意合同的条款内容,从法律角度对合同条款进行设置,以防止在合同中出现一些不必要的风险和损失。
但是很少有人注意到合同与税收的关系,没有结合税务角度进行成本分析,因为合同的原因垫付或多缴税款的事情常有发生,有时数额不菲,给企业带来了资金占用和损失增加的问题,对于中小企业而言,有时可能是致命的。
作为一个企业要想进行有效的税收筹划,就一定要关注承载经济业务的合同所具有的节税价值,事前进行筹划,综合考虑法律风险及税务筹划,而不要总是在缴税时才想起让财务人员想办法少缴税甚至偷漏税。
案例1: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货物买卖合同,合同标的为人民币800万元。
合同约定:“合同生效后十日内甲方向乙方交付货物,乙方在收到货物经验收合格后七日内支付全部货款”。
合同生效后,甲方如期交付了全部货物,但乙方未能如期支付货款。
按税法规定,甲公司计算销项税800÷(1+17%)×17%=116.24万元,依法缴纳了增值税。
虽然没有现金收入,但由于销售产生利润,该笔货款已作为收入计算应纳税所得额。
也为此缴纳了相应的企业所得税。
甲公司苦不堪言。
案例2:某钢材厂当月发生的钢材销售业务3笔,货款共计5000万元。
其中,第一笔2000万元,货款两清;第二笔1800万元,一年后一次付清;第三笔后付1200万元,两年后一次性付清。
本案例中,该企业在合同中约定全部采取直接收款方式,则应当当月全部计算销售额,计提销项税额850万元(5000万*17%),缴纳增值税款,3000万元还未现金收入就缴税,对企业是损失;若对未收到货款3000万元不计帐,则违反了税法规定,少计销项税额510万元,属于偷税行为;但如企业在销售合同中明确约定对后面的3000万元,分别在贷款结算中采用赊销和分期收款的结算方式,就可以延缓纳税时间,这样一来,即可以为企业节约大量的流动资金,又不违法。
通过以上案例可以看出企业在签订销售合同时进行不同的条款设置,可能导致的税负及纳税义务实现的时间完全不同,从而导致企业多缴税或提前纳税,当然由于货款的结算方式不同,也就承担不同的法律风险。
所以,了解企业在销售过程中存在哪些税种,他们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及认定对于税务筹划提供指导意义,为我们签订销售合同时节税提出了很大的实用价值。
我们认为,企业销售商品签订合同时可以选择对自己风险较小的有利交易方式,同时应进行税收筹划尽量避免提前垫付税款和多缴税款的情况,特别要考虑到合同履行出现纠纷时税收方面的避税问题。
一、我国税法关于签订销售合同中所涉税收的相关规定由于本文篇幅有限,故本文只介绍签订销售合同中所涉常见税种的相关法律规定。
(一)增值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为增值税的纳税义务人,应当依照本条例缴纳增值税。
其中销售货物,是指有偿转让货物的所有权。
1.增值税额的计算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应税劳务,应纳税额为当期销项税额抵扣当期进项税额后的余额。
应纳税额计算公式:应纳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
2.增值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增值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是指增值税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发生应税、扣缴税款行为应承担纳税义务、扣缴义务的起始时间,这一规定在增值税纳税筹划中非常重要,说明纳税义务一经确定,必须按此时间计算应缴税款。
销售货物或者应税劳务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按销售结算方式的不同,具体为:(1)、采取直接收款方式销售货物,不论货物是否发出,均为收到销售额或取得索取销售额的凭据,并将提货单交给买方的当天;(2)、采取托收承付和委托银行收款方式销售货物,为发出货物并办妥托收手续的当天;(3)、采取赊销和分期收款方式销售货物,为按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的当天;(4)、采取预收货款方式销售货物,为货物发出的当天;(5)、委托其他纳税人代销货物,为收到代销单位销售的代销清单的当天;3.增值税的纳税期和期限根据税法规定,增值税的纳税期分别为1日、3日、5日、10日、15日或一个月;不能按期纳税的,可以按次纳税。
纳税人的具体纳税期,由主管税务机关根据纳税人应纳税额的大小分别核定。
纳税期限:一个月为一期的纳税人,自期满之日起十日内申报纳税;以1日、3日、5日、10日或15日为一期的纳税人,自期满之日起五日内预缴税款,于次月1日起10日内申报纳税,并结清上月应纳税款。
进口货物应纳的增值税,应当自海关填发进口增值税专用缴纳书之日起15日内缴纳税款。
(二)印花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书立、领受《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暂行条例》所列举凭证的单位和个人,都是印花税的纳税义务人,应当按照规定缴纳印花税。
1.印花税的计算:在货物买卖关系中的应纳税凭证是买卖合同或者具有合同性质的凭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各类经济合同,是按从价计税原则,也就是以合同上所记载的金额、收入或费用为计税依据。
2.印花税发生义务时间是在应税凭证的书立或领受时缴纳。
具体地说,采取“三自”办法,即合同在签订时缴纳;营业账簿在启用时缴纳;权利、许可证照在领受时缴纳。
采取汇总办法缴纳印花税的纳税义务发生的时间是:次月的10日前到当地税务机关缴纳。
但需注意的是:(1)凡多贴印花税票者,不得申请退税或者抵用;(2)由于条例规定,合同签定时即应贴花,履行完税手续。
因此,不论合同是否兑现,都一律按照规定贴花。
印花税实施细则又明确,对超过税务机关核定的纳税期限,未缴或者少缴印花税款的,税务机关除令其限期补缴税款外,并从滞纳之日起,按日加收滞纳金。
(三)企业所得税纳税人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去准予扣除项目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所得额乘以该企业的税率就是企业所得税额。
1.企业所得税的计算: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乘以适用税率,减除依照本法关于税收优惠的规定减免和抵免的税额后的余额,为应纳税额。
2.企业所得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对于企业销售产品而言,如何确认收入是计税的关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以权责发生制为原则,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均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经在当期收付,均不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而企业以分期收款方式销售货物的,按照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3.企业所得税纳税期限预缴企业所得税期限:为了保证企业所得税的均衡入库,主管税务机关根据企业所得税纳税人应纳税额的大小情况确定企业所得税的分月或者分季预缴,企业应当在月份或季度终了后十五日内按照月度或者季度的实际利润额预缴。
按照月度或者季度的实际利润额预缴有困难的,可以按照上一纳税年度应纳税所得额的月度或者季度平均额预缴,或者按照经税务机关认可的其他方法预缴。
对纳税人12月份或者第四季度的企业所得税预缴纳税申报,也同样应在纳税年度终了后15日内完成。
汇缴清缴企业所得税的期限:企业以一个纳税年度(公历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作为清算期间;企业在一个纳税年度中间开业,或者终止经营活动,使该纳税年度的实际经营期不足十二个月的,应当以其实际经营期为一个纳税年度;正常企业所得税纳税人应当于企业自年度终了之日起五个月内,向税务机关报送年度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并汇算清缴,结清应缴应退税款。
纳税人在年度中间发生解散、破产、撤销情形的,应在清算前报告主管税务机关,办理当期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
由于企业所得税是采取‘按年计算,分期预缴,年终汇算清缴’的办法征收的。
预缴是为了保证税款均衡入库的一种手段。
企业的收入和费用列支要到企业的一个会计年度结束后才能准确计算出来,平时在预缴中无论是采用按纳税期限的实际数预缴,还是按上一年度内应纳税所得额的一定比例预缴,或者按其他方法预缴,都存在不能准确计算当期应纳税所得额的问题。
因此,企业在预缴中少缴的税款不应作为偷税处理。
所以,这就给了企业延迟缴纳企业所得税的一个合法的筹划空间。
(三)权责发生制企业销售一批产品,如何确认收入或费用,一般有两种标准:一种是以是否收到或支出现金为标准。
这就是所谓的收付实现制或现金制;另一种是收入或费用以应归属期为标准,无论实际是否收到或支出现金,我们称之为权责发生制或应计制。
从我国税法规定看出:增值税的进项税实行收付实现制,而销项税实行权责发生制。
而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也以权责发生制为原则,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均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经在当期收付,均不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二、导致企业多缴税或提前纳税的原因很多企业都存在的误区就是,公司纳税是公司财务部门的事,财务部门在什么有利润了或发生的应税行为,公司就要纳税。
很少有人会关注“公司什么时候缴税”,销售部门与财务部门各自为战,这是目前造成企业提前缴税的主要根源。
其实从税法相关规定可以看出,真正决定公司缴税时间的是销售部门签订的合同。
根据前面所述,在企业签订销售合同中,直接影响税负高低的是增值税和印花税,影响缴税时间的是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的预缴。
(一)企业多缴税的原因造成企业多缴税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企业没有处理好兼营和混合销售行为。
1、对增值税的影响;税法规定:兼营不同税率的货物或应税劳务,在取得收入后,应分别如实记账,并按其所适用的不同税率各自计算应纳税额。
未分别核算的,从高适用税率。
兼营非应税劳务的,应分别核算货物或应税劳务和非应税劳务的销售额,不分别核算或者不能准确核算的,其非应税劳务应与货物或应税劳务一并征收增值税,即货物或应税劳务和非应税劳务的销售额若能分开核算的,则分别征收增值税和营业税;不能分开核算的,一并征收增值税,不征收营业税。
案例,某企业销售木材增值税税率为17%,销售额为500000元,附营提供运输业务营业税税率5%,营业额为5000元。
如果能够分开核算,则增值税=500000 ×17%=75000(元),营业税=5000元×5%=250元,合计应缴纳税金为人民币75000元+250元=75250元;如果该企业对此主营业务和附营业务不能分开核算,则应缴纳的增值税=505000×17%=75750元,比分开核算多承担税金5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