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学概论》课堂要点
行政学概论课件章节12
• 二、工商管理技术 • 所谓工商管理技术是指政府部门在行政改革中通过借鉴现代工商企业的成功
经验,将其在经营活动中广泛使用的管理技术和手段引入政府部门而作为公 共行政活动的工具与方法。当代政府改革与治理中常用的工商管理技术主要 包括: • (一)战略管理 • (二)目标管理 • (三)全面质量管理 • (四)标杆管理 • (五)流程再造 • (六)项目管理
• 二、行政工具与方法的特征 • 现代行政工具与方法是一个相对完整的方法体系,具有自身的特征。这些特
征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 其一,实践性。 • 其二,多样性。 • 其三,技术性。 • 其四,权变性。
• 三、行政工具与方法的分类 • 由于行政工具与方法本身所固有的复杂性,如何对其进行科学、合理
• (二)经济方法运用的主要形式 • 公共行政活动中所运用的经济方法多种多样,这些方法可以归纳为两
个方面:一是经济政策,二是经济杠杆。 • (三)运用经济方法应注意的问题 • 第一,要注意其应用的范围和限度。 • 第二,要注意各种经济手段调节的方法性。 • 第三,要注意经济方法调节作用的时滞性。 • 第四,要注重经济方法与其他方法的结合使用。
第一节 行政工具与方法概述
• 一、行政工具与方法的内涵 • 行政工具与方法,是指行政机关和行政工作人员,为了达成行政目标,从公
共组织的内外部环境和管理对象的实际情况出发,在一定的行政管理思想和 管理原则的指导下所采取的各种管理措施、手段、方法和技术等的总称。在 整个公共行政系统中,行政工具和方法对于顺利实现行政职能起着重要作用。 • 第一,行政工具与方法是行政思想转变为行政实践的媒介。 • 第二,行政工具与方法是履行行政职能的基本手段。 • 第三,行政工具与方法是达成行政目标的重要途径。 • 第四,行政工具与方法是影响行政绩效的重要因素。 • 第五,行政工具与方法蕴涵着行政组织的价值取向和行政伦理。
《行政学概论》第一讲:行政管理专业导论
《行政学概论》第一讲行政管理专业导论第一节课程设计教学目标一、教学的主要目标1、了解专业的研究范畴、工作范围、所需素能等;2、训练独立思考及案例分析的能力;3、养成摆脱教科书的束缚、进而批判常识的基本学术能力;4、培养团队精神;5、掌握社科专业内一般学术技能(撰写论文+读书心得);为了达成上述目标:根据教科书及参考书的内容,制作讲义随课讲解上课主动发文或书面发问完成课堂作业、课后习题、团体作业进行案例分析及研讨二、教学理念从行政管理专业的治理之道等内容入手,什么是行政?为什么要学行政管理?专业未来的就业方向有哪些?……整个学期的课程以了解和掌握行政学基本问题为核心,课程内容及范围侧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课程内容的应用性,每个主题均通过实际生活中的具体案例分析讨论,之后再进入理论的理解与总结。
该理念最明显的特点:不指定教科书,需以“博阅”来支撑学习及考试。
三、考试规则1、笔试:期末考试,占总成绩60%。
考试题的题型包括:名词解释、填空、判断、简答、案例分析。
2、平时成绩:占总成绩40%。
出勤率:5分。
(未请假缺席,一次扣1分)课堂作业+小组研讨+课后作业:10分。
(少交一次作业,扣1分)学期团体论文作业:10分。
(最低5分,不交全组0分)读书心得:10分。
(最低2分,不交0分)课堂表现+参加活动:5分。
(未参加活动2分,参加5分)四、学期作业1、课堂、课后作业:随堂指定的各种小作业,以及案例分析小组整理答案,一般与本堂或下堂课主题及内容有关2、读书心得:任选下列书单中的一本书,在本学期内阅读完成,撰写心得。
书单——小说——《基地》——阿西莫夫著小说——《时间旅行者的妻子》——奥德丽尼芬格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茨威格心理——《怪诞行为学》——丹艾瑞里小说——《达芬奇密码》——丹布朗小说——《情人》——杜拉斯杂文——《理想丰满》——冯仑心理——《天才在左疯子在右》——高铭小说——《追风筝的人》——胡塞尼故事——《万物有灵且很美》——吉米哈利财经——《人性的弱点》——卡耐基小说——《心是孤独的猎手》——卡森麦卡勒斯杂文——《当我们谈论爱情时我们在谈论什么》——雷蒙德卡佛杂文——《佛祖在一号线》——李承鹏散文——《阿勒泰的角落》——李娟社科——《我们台湾这些年》——廖信忠历史——《武则天正传》——林语堂小说——《三体》——刘慈欣杂文——《民主的细节》——刘瑜财经——《富爸爸穷爸爸》——罗伯特+莱希特小说——《月亮和六便士》——毛姆小说——《围城》——钱钟书小说——《1984》——乔治奥威尔童话——《小王子》——圣埃克苏佩里小说——《肖申克的救赎》——斯蒂芬金杂文——《一只特立独行的猪》——王小波心理——《不抱怨的世界》——威尔鲍温小说——《活着》——余华历史——《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袁腾飞小说——《真名实姓》——英美最佳中篇科幻小说选读书心得作业要求:①心得应包含三个方面内容,即书籍内容摘要、心得体会、存在疑问或书中不足②字数不少于800字,只交手写稿③严禁抄袭网络上的书籍摘要、书评等,严禁毫无主题④训练独立思考的能力,严禁人云亦云3、学期团体论文:在下列选题范围内,任选一题(具体论文题目可自拟),以4—6人为一组,撰写学期论文。
行政学概论二章
“一个民族的生产发展水平,最明显地表现在该 民族分工的发展程度上。” 马克思
行政学概论
第二章
行政原理
三 封闭原理
封闭原理是借用物理学上的“完全电路”而来的。 封闭原理 是指任何一个系统内的管理必须构成一个连续封闭的 回路,以形成有效地管理运动。
管理系统的基本封闭回路图: 管理系统的基本封闭回路图:
(1)、物质动力 )、物质动力 物质动力是根本动力, 物质动力是根本动力,体现了物质是第一 性的基本原理。但是,它也绝不是万能的。 性的基本原理。但是,它也绝不是万能的。 (2)、精神动力 )、精神动力 精神动力以人的精神需要为前提, 精神动力以人的精神需要为前提,其本身 不仅是客观存在的,而且具有巨大的威力。 不仅是客观存在的,而且具有巨大的威力。
精神动力为思想政治工作奠定了理论基础。 精神动力为思想政治工作奠定了理论基础。
(3)、信息动力 )、信息动力 信息动力是建立在物质与精神动力之上, 信息动力是建立在物质与精神动力之上, 却又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一种动力。 却又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一种动力。
正确运用动力原理
(1)、三个动力要科学、协调地运用。 )、三个动力要科学 协调地运用。 三个动力要科学、 (2)、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体动力与集体动力的 )、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体动力与集体动力的 辨证关系。 辨证关系。 (3)、要科学认识和处理短期动力与长远动力的 )、要科学认识和处理短期动力与长远动力的 辨证关系。 辨证关系。 (4)、要重视和把握“刺激量”,使动力的效能 )、要重视和把握 刺激量” 要重视和把握“ 得 以充分地发挥。 以充分地发挥。
正反馈:如果反馈使系统的运动加速或发散,叫正反馈。 负反馈:如果反馈使系统的运动收缩或稳定,叫负反馈。 负反馈:如果反馈使系统的运动收缩或稳定,叫负反馈。
《行政学原理》复习重点----丁煌
行政学原理The Principles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丁煌主编导论行政学的产生和发展一、名词解释1.管理所谓管理,就是有效利用人力、物力、财力等各种资源,通过运用计划、组织和控制等方法来完成一定的组织目标的过程。
2.政治与行政二分法威尔逊和古德诺在对政治与行政加以区分中指出了行政活动的特征,表述了行政概念的基本含义。
威尔逊认为,与制定法律的组织、程序、过程相关的政治领域属于“国家意志的表达”,主要关注“重大而带普遍性的事项”,与执行法律政策的机构、程序、过程相关的行政领域则属与“国家意志的执行”,它主要是“国家在个别和细微事项方面的活动。
”古德诺的表述是,“政治是国家意志的体现,行政是国家意志的执行”;政治在决定政策,行政在执行政策”;行政是“政府官员推行政府功能的活动。
”3.韦伯的官僚制理论德国著名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于20世纪初提出了官僚制理论。
在马克斯·韦伯看来,官僚制是指一种以分部—分层、集权—统一、指挥—服从等为特征的组织形态,是现代社会实施合法统治的行政组织制度。
4.新公共行政学公共行政学也称为新公共行政运动,主要是针对传统行政学的理论而提出的。
新公共行政学提出了研究公共行政领域的一种全新的视角。
其基本思想是,以社会公平作为核心的价值,建构一种入世的、改革的、具有广泛民主的新行政学。
二、简答题1.行政学是在怎样的社会历史背景下产生的?(1)行政管理实践发展的要求。
(2)科学管理运动的兴起。
(3)相关学科的理论发展。
2.韦伯的官僚制理论的基本特点是什么?(1)合理的分工。
在组织中明确划分每个组织成员的职责权限并以法规的形式将这种分工固定下来。
(2)层级节制的权力体系。
在组织中实行职务等级制和权力等级化,整个组织是一个层级节制的权力体系。
(3)依照规程办事的运作机制。
在组织中任何管理行为都不能随心所欲,都要按章行事。
行政学概论第四章
2、行政领导与行政领导者的含义
行政领导,是指在公共组织中,经选举或任命而 享有法定权威的领导者,依法行使行政权力,运用各 种方法和手段,有效地影响部属,以实现行政目标的 行为过程。 行政领导者是指在行政系统中有正式权威和正式 职位的集体或个人。
行政领导者不仅是指政府的各级行政领导部门和 职能部门、也包括政府各种部门的行政首长或负责人。 他们是行政领导活动的发起者、指挥者、协调者和监 督者,也是行政责任的承担者。
(1)、选任制:是指行政领导者通过直接或间接选举 产生行政领导者的制度。
(2)、委任制:亦称任命制,是指由立法机关或其 他任免机关经过考察而直接任命产生行政领导者的制度。
(3)、考任制:考任制是指由专门的机构根据统一 的、客观的标准,按照公开考试、择优录取的程序产生行 政领导者的制度。
(4)、聘任制:是指根据工作需要,通过签订合同 的方式选用外部人员在一定的任期内担任一定的行政领导 职务的制度。一般适用于担任学术型的行政领导职位。
(二)、行政权力的行使
行政权力的行使是受到严格限制的。
首先,来自行政权。行政权力只能在行政权管 辖范围内行使,
其次,具体行政权力的使用,还受到具体管辖 范围的限制。 第三,受到法律的限制,即行政权力必须按法 定的范围、程序和方式进行。 最后,行政权力的行使还受到所授权限大小的 约束,不能超越授权范围行使权力。
(2) 行政领导者素质的特点
时代性;
层次性
(3) 行政领导者素质的构成
政治素质:坚定信念,忠于国家,忠于党; 忠于政府,忠于人民,忠于职守。
文化素质:一般文化知识;专业知识;管理知识。
道德素质:大公无私,克己奉公;实事求是;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个人修养。 心理素质:敢于决断的气质;竞争开放型的性格; 坚忍不拔的意志。
行政学重点整理
行政学重点整理行政学是一门涵盖众多子学科的系统性学科,其广泛而深入的研究领域包括政府管理、组织行为、经济学、政治学等多个领域。
其中重点整理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治、法律与行政关系政治、法律与行政关系是行政学的基本内容之一。
在这个领域中,研究者们通过对政府组织结构、公共政策制定与实施的分析,探讨政治、法律与行政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政治、法律与行政关系研究的重点在于深入探讨行政行为与法律的关系,尤其是入口决策制定、政策执行等方面的关系,旨在提高政府行为的合法性、合理性和透明度。
二、公共政策分析与评估政府的政策制定和实施对于社会的影响极其深远,这也是行政学研究的一个重点。
研究者们可以通过对政策制定的影响因素、不同政策的实施效果、改进和完善政策体系的方法等方面的分析,为政策制定和实施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在公共政策分析与评估方面,行政学也需要关注和研究公共政策的影响和效果。
三、政府管理与行政组织政府的管理和行政组织是行政学的核心内容。
在这个领域中,研究者们着重分析政府组织结构、管理方式以及运行效率,提出实践建议,尤其是提高政府绩效等方面的问题。
此外,管理者们需要注重研究与制度相关的问题,比如公共管理理论、公共服务行为规则等。
四、公共财政与公共服务公共财政和公共服务是行政学研究的另一个重要领域,它们是政府行为的重要方面,涉及政府支出、财政管理、税收体制、公共服务的提供和质量管理等。
在研究公共财政和公共服务方面,行政学需要关注并评估政府财政状况、政府财政投入效果、政府财政利用效率、公共服务的有效性、公共服务的规范性管理、公共服务的效率等。
总之,行政学是一个涉及广泛、内容细致的学科,其研究内容不仅仅限于描述和解释政府运营体系,更在于为政府管理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如何在不断创新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中提高政府的行政能力和管理水平,是行政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我们对未来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希望和追求。
行政学原理知识点
行政学原理知识点行政学作为一门研究行政管理规律的学科,对于理解和优化政府及各类组织的管理运作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一些关键的行政学原理知识点:一、行政的概念和特点行政,简单来说,就是指政府或其他组织为实现公共目标而进行的管理活动。
其特点包括:权威性,行政行为通常基于法定的权力和职责;公共性,行政活动旨在满足社会公共需求;系统性,涉及多个环节和部门的协同运作;动态性,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和发展。
二、行政职能行政职能是政府在管理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中所承担的职责和功能。
包括政治职能,如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经济职能,如宏观调控、市场监管;文化职能,如发展教育、科技、文化事业;社会职能,如提供社会保障、公共卫生服务等。
行政职能的转变是行政学中的重要研究领域,随着社会发展,行政职能的重心和方式也在不断变化,以适应新的需求和挑战。
三、行政组织行政组织是行政活动的主体,是为实现行政目标而建立的机构体系。
其结构形式包括直线制、职能制、直线职能制、事业部制等。
行政组织设计需要遵循目标明确、权责一致、分工协作、管理幅度与层次适当等原则。
良好的行政组织能够提高行政效率,实现行政目标。
四、行政领导行政领导是行政组织中的关键角色,负责指挥、协调和引导组织的活动。
行政领导的权力来源包括法定权力、奖赏权力、强制权力、专家权力和参照权力。
优秀的行政领导应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道德品质、知识水平和能力素养,能够做出科学决策,有效地激励下属,推动组织发展。
五、行政决策行政决策是行政过程中的核心环节,是行政机关为履行行政职能所做出的决定。
行政决策的类型包括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和不确定型决策。
行政决策的过程通常包括问题界定、目标确立、方案拟定、方案评估和选择、决策实施和监督等步骤。
科学的行政决策需要遵循信息充分、程序合法、民主参与、科学预测等原则。
六、行政执行行政执行是将行政决策转化为实际行动的过程。
行政执行的环节包括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总结阶段。
行政学复习重点
一、名词解释,1、行政管理学:国家机关研究和国家机构对公共事务的内部事务进行管理的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2、行政管理:政府机构为了公共利益与目的,以公共权力和法律为基础,对社会公共事务和行政机关内部事务所进行的组织和管理活动。
3、行政权力:管家机关赖以执行国家意志、履行国家行政职能、管理国家与社会公共事务的一种强制性力量。
4、行政责任:是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职责或任务。
5、行政组织:国家为了推行行政务,依照宪法和有关法律规定的程序组建的行政机构体系。
6、行政职能:政府依法对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时所承担的职责和任务。
7、行政领导:指决定和执行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领导活动。
8、行政决策:公共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照法律和政策,为实现某种较重要的公共行政目标而做出行政决定的过程。
9、人事行政:国家人事行政机关通过一些法律法规,对行政管理活动中的人员和行政事务之间的关系以及行政人员相互之间的关系所实施的一套管理活动。
10、行政监督:国家、政党和公民根据法律规定,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政管理活动中的情况所进行的检查、督查、指导、纠错的活动。
11、行政文化:是人们对政治体系及行政活动的态度、情感、信仰、价值观以及所遵循的行政原则传统等12、行政效率:公共组织和行政工作人员从事公共行政管理工作所投入的各种资源与所取得的成果和效益之间的比例关系13、彼得原理:在一个等级制度中,每个职工趋向于上升到他所不能胜任的地位。
14、帕金森定律:只要还有时间,工作就会不断扩展,直到用完所有的时间。
冗员增加原理、中间派决定原则、鸡毛蒜皮定律、官员彼此为对方增加工作二、论述1、非正式组合:自发地、无意识地、以感情喜好心理需求为基础的群体。
产生原因:工作接触、人际关系、同质性、共同利益评价:(优)满足个人的心理需要、形成组织文化、利于合作协调、促进组织间的信息交流。
(缺)小团体主义、反对变革2、行政学发展的阶段:1、科学管理时期特点:过分强调组织原则,忽视对人的研究。
行政学讲义
(二局部效益与全局效益统一的原则 3、短期效果与长期效果统一的原则
(三)行政效率测定的方法 1.预期效率比较法
2.行政费用评估法 3.标准比较法 4.行政功能测评法 5.时效评估法
第二节
一、行政效率
行政效率
国家行政管理活动所获得的成果与所消耗的行政管理 资源之间的比率。
行政投入:
指从事行政活动所使用或消耗的制度、时间、人力、物力、财力、
信息等各种有形或无形的资源
行政成果 :
行政活动的结果,包括各种具体的、经济的和社会的效果。 行政效率总是指有益的效率,即行政管理活动在符合预定的行政目
标并给社会带来有益成果的前提下的效率。
二、行政效率的测定与评价 (一)行政效率测定的困难 1、政府行为难以测定,有些甚至是无法量度的:
一届政府办学办教育的效果,在3年或5年任期中一般看不到其成
效,最多只能从形式上给个评价 2、政府公务员的工作难以界定 3、对政府行为的量度及评价受价值观的影响大 4、行政效果的质与量难以比较
行政学概论
行政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课程编号:0213321课程性质:专业课(学位课程)适用专业:思想政治教育(师范类)先修课程:政治学后续课程:公务员制度概论、管理心理学、管理学原理总学分:3教学目的与要求:本课程通过对行政管理学基础理论知识的讲授,使学生了解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其产生和发展,初步掌握行政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由于行政管理学是一门新兴学科,至今还没有公认的理论体系,所以本课程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主要选取从静态、动态两个角度对行政管理进行考察的有关内容进行讲授。
从静态角度考察行政管理,让学生了解行政环境、行政职能、行政组织、人事行政、行政立法的有关范畴和理论;从动态角度考察行政管理,让学生了解行政管理的五个基本环节:行政决策、行政执行、行政监督、行政信息、行政咨询。
在教学中认真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并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运用所学行政管理学原理分析行政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今后从事行政管理工作或进一步研究行政管理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第一章行政和行政管理学(5学时)第一节行政管理学的对象、内容和特点(1学时)一、什么是行政行政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和机关内部事务的活动。
政治与行政。
管理与行政。
立法、司法和行政。
二、行政管理学研究的对象、内容和方法行政管理学是研究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和机关内部事务的客观规律的科学。
行政管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行政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二节行政管理学的产生和发展(2学时)一、西方行政管理学的产生和发展第一阶段,形成阶段——传统管理时期;第二阶段,成长阶段——科学管理时期;第三阶段,科学化阶段——现代化管理时期。
二、我国行政管理学的发展概况我国行政管理学的创立。
新中国行政管理学的发展概况。
第三节行政管理的科学化、法制化和现代化(2学时)一、学习研究行政管理学的意义二、行政管理的科学化所谓行政管理科学化,就是行政管理必须符合行政管理的客观发展规律。
行政学概论 第三章行政权力
(三)行政权力的人格化问题
行政权力的主体和客体都包括人的因素,其 运行只有依靠人才能实现。 在行政权力分配过程中,权力与人结合的过 程(人格化) 。此过程通常是通过人事行政 实现的。 行政权力与职位相联系(非人格化),人取 得一定职位后才拥有行政权力。行政权力与 占据一定职位的人的利益相联系,如果缺乏 制约,滥用职权的现象不可避免。行政权力 非人格化的根本在于制度化。 因此应正确处理职位、权力和人之间的关系。
(二)行政授权方式
1、根据授权的性质和内容,将行政授权分为:
(1)充分授权,也叫一般授权,是指上级行政主体在 下达任务时,允许下属自己决定行动方案,并能进 行创造性工作。 (2)不充分授权,也叫特定授权,是指上级领导对于 下属的工作范围、内容、应达成的绩效目标和完成 工作的具体途径都有详细规定,下级行政主体必须 严格执行这些规定。 (3)制约授权,又叫复合授权,这是把某项任务的职 权分解授给两个或多个子系统,使子系统之间产生 互相制约的作用,以免出现疏漏。 (4)弹性授权,亦称动态授权,是指在完成同一项任 务的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授权方式。
(一)行政权力的涵义
一般说来,权力是根据行使者的目的去影响他人行 为的能力,其内容包括主体、客体、目的、作用和 结果等方面。 按照其性质,权力可划分为政治权力、经济权力、 社会权力等等。 政治权力是某一政治主体依靠一定的政治强制力, 为达到某种目标而在实际政治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对 于政治客体的 制约 能力。( 凭借这种制约能力,政治 主体拥有对于社会价值的支配手段)
(1)目的不同。行政权力的目的是执行国家意志,实现社 会公共利益或保障社会利益的实现;而政党权力的目的则 是执行本党集体的意志,其所要实现的目的只能代表社会 当中部分人的利益。 (2)结构不同。行政权力是国家权力运行系统的一部分, 但政党权力却自成系统。 (3)合理合法度不同。行政权力作为国家权力的一部分, 具有自然合法性基础;而政党权力属于一种集团性权力, 它没有必然合法性,需要个社会;而政党权 力的客体只限于党内; (5)手段不同。行政权力拥有暴力威慑的后盾,且主要 通过法律手段行使;而政党则依靠意识形态等符号力量, 主要通过纪律手段行使权力。
《行政学概论》(课件)
• • • •
第一节 行政管理学概述 一、行政管理学的基本概念 二、行政管理学的学科特点 三、行政管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 • • •
第二节 行政管理的演进 一、行政管理学的兴起 二、行政管理学的发展 三、中国行政学的发展概况
• • • •
第三节 国家管理的体制 一、国家公共行政管理的基础 二、国家行政管理的主体与客体 三、国家公共行政管理的主要方式
第三节 国家管理的体制
• 一、国家公共行政管理的基础
• 在现代民主宪政社会中,国家公共行政管理的基础由两大部分构成: • 其一,经由宪法、法律以及政治传统、社会习惯合法认定和授予的政 府行政职能。没有这种合法认定和授予的职能,政府就变成了无本之 木、无缘之水,国家公共行政管理事实上将无从谈起。 • 其二,政府在名义上享有、在实际上行使的国家公共权力。
第一节 行政管理学概述
• 一、行政管理学的基本概念
• (一)行政管理学的含义 • 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对行政的理解一般是指对国家事务的管理。但 是究竟如何去准确把握行政的具体含义,从来没有形成一致。但是概 括起来,主要是从政治与行政二分的角度、管理或功能的角度、三权 分立的角度看行政。 • 1.从政治与行政二分的角度看。古德诺曾明确指出:在所有的政治体 制中都存在着两种主要的和基本的政府功能,即国家意志的表达功能 和和国家意志的执行功能,前者称之为政治,后者称之为行政。这就 是所谓的政治——行政二分法的行政管理理论。
• 3.从三权分立的角度看行政。三权分立首先把国家的权力体系划分为 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并分别由议会、法院和政府“独立”行使。 这种观点把行政作为与立法与司法想并列的权力之一,是国家行政系 统所从事的活动。行政学家魏洛比曾说:“行政乃政府行政部门所管 辖的事务。”
行政学概论课件章节11.ppt
• 五、行政决策的基本原则 • 行政决策的基本原则是指公共行政决策活动应该遵循的基本准则。由
于行政决策活动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遵循这些原则是做出科学决 策的重要基础。
• 1、信息性原则。 • 2、预测性原则。 • 3、可行性原则。 • 4、满意性原则。 • 5、公平与民主性原则。 • 6、系统性原则。 • 7、时效性原则。 • 8、合法性原则。
• ①根据控制是否需要借助外在力量,行政控制可分为内在控制和外在 控制。
• ②根据控制方式的不同,行政控制可分为正式控制和非正式控制。 • ③根据控制实施的时间,行政控制可分为预先控制、过程控制和成果
控制。
• (四)行政协调 • 行政协调是指通过对行政执行工作加以调节,引导行政组织及其行政
人员之间互相协作和配合,以便协力实现行政决策目标的活动。常用 的行政协调方法包括: • ①会议协调 • ②组织协调 • ③信息协调
测方法有: • ①趋势外推法 • ②回归分析法 • ③德尔菲法
• (三)备选方案的选择方法 • 从公共行政决策研究的角度看,可以用定性分析法与定量分析法来选
择不同的方案。
• ①定性分析法 • ②定量分析法 • (四)决策方案的审查方法 • 决策方案的审查方法主要包括: • ①“控制对象——实验对象”对比分析法 • ②回溯分析法
• 第十一章 行政决策与执行 • 第一节 行政决策概述 • 一、行政决策的含义与特点 • 二、行政决策的要素 • 三、行政决策在公共行政中的地位和作用 • 四、行政决策的类型 • 五、行政决策的基本原则
• 第二节 行政决策体制与程序 • 一、行政决策体制 • 二、行政决策的程序 • 三、行政决策的方法 • 第三节 行政决策的执行 • 一、行政决策的执行准备 • 二、行政决策的执行环节 • 三、行政决策执行的评估与监督
行政学概论课件章节3
• 二、行政职能的历史演变 • (一)西方行政职能的历史演变 • 1、自由放任主义 • 2、国家干预主义 • 3、新自由主义 • (二)我国行政职能的历史变迁 • 1、行政职能政治化阶段(1949--1978) • 2、行政职能经济化阶段(1978--2007) • 3、行政职能社会化阶段(2007--)
• 三、行政职能转变的内容 • (一)行政职能重心的转变 • (二)行政职能方式的转变 • (三)行政职能体系的转变 • (四)行政职能关系的转变
第三节 行政职能角色定位
• 一、政府与市场 • (一)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 • 1、不能有效实现资源配置 • 2、不能解决社会公平问题 • 3、不能解决负外部性问题 • 4、不能有效提供公共产品 • 5、不能消除非公平性竞争
• (二)政府职能的市场作用 • 1、调控宏观经济 • 2、促进社会公平 • 3、界定交易产权 • 4、提供公共物品 • 5、保证市场竞争
• (三)政府职能的作用限度 • 1、低效运行 • 2、寻租腐败 • 3、政策失败 • 4、执行受阻
• 二、政府与社会
• 市场失灵能够通过政府介入得到一定程度的弥补,而政府失灵则可 以通过社会治理得到一定程度的弥补。但是,公民社会作为一种力量 也需要政府的引导和培育。
魂,两者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 (4)行政职能与立法、司法职能相对称、相制衡,不能将行政职能 与国家立法和司法功能混为一谈;
• (5)行政职能是国家治理体系的一部分,是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 重要方式,是实现国家制度现代化的根本;
• (6)行政职能有其内在的复杂的系统结构,从横向与纵向、静态与 动态、生理与心理、过程与结果等层面对其有不同的理解。
• (一)公民社会的有效弥补
•
行政学知识点总结
行政学知识点总结引言行政学是一门研究政府组织、决策和政策实施的学科,它对政府运作和公共管理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行政学涵盖了广泛的议题,包括政府权力分配、行政机构职能、公共政策制定和实施,以及公共管理理论和实践等内容。
本文将对行政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从政府组织、决策过程、公共政策和管理等角度对行政学进行深入探讨。
一、政府组织政府组织是指政府内部的各种机构和部门,包括行政部门、立法机构、司法机构等。
政府组织的结构和职能对政府的运作和决策过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行政部门是政府的执行机构,负责实施政策、管理资源和提供公共服务。
政府的立法机构负责制定法律和监督政府活动,司法机构则负责解决法律纠纷和保障公民权利。
政府组织的功能包括行政职能、立法职能和司法职能。
行政职能主要包括政策制定、资源管理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立法职能是指制定法律和监督政府活动,司法职能则是处理法律纠纷和确保法律的实施。
政府各个组织之间的协调与合作对保障政府的有效运行至关重要,这需要建立完善的组织结构和沟通机制。
二、决策过程政府的决策过程是指政府在制定和执行政策时所经历的一系列步骤。
包括问题确定、政策制定、实施和评估等环节。
在决策过程中,政府需要充分了解社会需求和问题,设定明确的政策目标,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实现这些目标。
政府决策的过程中经常涉及到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和协商。
政府在制定政策时应当充分考虑各方利益,协调各方关系,确保政策的公正和可行性。
同时,政府还需要考虑政策的长期影响和可持续发展,通过灵活的决策机制来应对不断变化的社会和环境状况。
三、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是政府对社会问题的解决方案,是政府治理的重要手段。
公共政策制定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社会问题,提高公共福祉和社会稳定。
公共政策包括经济政策、社会政策、环境政策等多种类型,其制定和实施需要政府与社会各界的通力合作。
公共政策的影响因素包括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多方面因素。
政治环境对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有着重要影响,经济条件和社会需求也会直接影响政府的政策选择。
《行政学概论》
详细描述
行政执行是行政机关根据行政决策,通过具体的行政行 为,实现行政目标的活动。它包括政策宣传、组织实施 、指挥协调、监督检查等环节。行政执行是行政管理活 动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必须遵循依法行政、权责统一、 讲求效率、灵活性与稳定性相结合等原则。
行政执行的过程与环节
• 总结词:行政执行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括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有其 特定的任务和要求。
行政执行的方法与手段
总结词
行政执行的方法与手段是实现行政目标的关键,需要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与手段。
详细描述
行政执行的方法包括行政手段、法律手段、经济手段、 教育手段等。行政手段是通过行政命令、指示等方式进 行管理,具有权威性和强制性;法律手段是通过立法、 执法等方式进行管理,具有规范性和稳定性;经济手段 是通过财政、金融、税收等方式进行管理,具有调节性 和激励性;教育手段是通过宣传、培训等方式提高人们 的思想认识和素质能力。在行政执行过程中,应根据具 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与手段,以达到最佳的管理效果 。
《行政学概论》课件
CONTENTS 目录
• 行政学概述 • 行政组织 • 行政领导 • 行政决策 • 行政执行 • 行政监督
CHAPTER 01
行政学概述
行政学的定义
行政学是一门研究政府管理的 学科,主要探讨政府组织、行 政行为、公共政策等方面的内
容。
它旨在揭示行政管理的规律 、原则和方法,为政府管理
CHAPTER 06
行政监督
行政监督的概念与类型
总结词
理解行政监督的基本概念和类型是掌握行政监督的基 础。
详细描述
行政监督是指行政机关内部或外部对行政机关及其公务 员的行政行为进行监察、督导和纠偏的活动。根据监督 主体和监督方式的不同,行政监督可以分为内部监督和 外部监督两大类。内部监督是指行政机关内部的自我监 督,主要包括层级监督、监察、审计等;外部监督是指 行政机关以外的权力机关、司法机关、社会组织和个人 等对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的行政行为进行的监督,主要 包括立法监督、司法监督、社会监督等。
行政学概论课件章节15
使用的行政行为,或者行政主体依法非国家所有的财物进行强制有偿征购和 使用。
• (五)其他行政行为 • 除前述具体行政行为外,其他行政行为有行政裁决、行政确认、行政合同和
行政指导等。
• 行政裁决是行政主体居中对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当事人之间的民事争议予以 处理的行为。
律效果的公务行为。它有以下特点: • (1)由行政主体作出。 • (2)它是行政主体行使行政职权的行为。 • (3)实施行政行为是为了落实行政法上的权利义务,维持行政管理
秩序。 • (4)能直接或间接引起法律效果。 • 根据不同标准对行政行为进行不同分类。具体行政行为和抽象行政行
为是基本分类。
• 二、抽象行政行为 • (一)概念和特点 • 它是指行政主体针对不特定的行政相对人作出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
• (四)行政征收与征用 • 1、行政征收 • 行政主体依法向行政相对人强制无偿征集一定数量金钱或实物的行政行为,
或者为了公共利益,由行政机关依法向相关主体或者相对人征集土地或者财 物财产并给予补偿的行政行为。行政征收有两类,一类是传统的行政征收, 主要指行政征税和行政收费。另一类属于公益类行政征收。
• 三、行政法治原则与行政裁量
• 行政裁量是指行政主体在行使行政职权时,在法律规定行使权力的范 围、限度、标准或原则范围内,仍有一定选择余地的权力。分为要件 裁量和行为(效果)裁量。前者是指行政主体在设定行为要件方面有 权进行选择判断的权力。后者是指行政主体有权选择一定行为或者行 为效果的权力。
• 行政确认是指行政主体证明和确定特定的既存事实和法律关系的具体行政行 互相 意思表示并达成一致的法律行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族国家
中国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国族)
汉(满、苗、壮、藏)族人:族群
华夏民族:炎黄子孙、中华儿女
民族问题:
什么是民族问题?
为什么会存在民族问题?
1.民族差异的存在
2.剥削制度导致民族压迫
3.各民族事实上的不平等
民族与阶级
在政治生活中,阶级关系是最本质的关系,民族问题是从属于阶级问题的。
民族问题与阶级问题存在联系的同时还有四大不同:(1)两者概念不同(2)两者的问题范围不同(3)民族
问题激化时,可以使阶级矛盾从属于民族矛盾。
(4)民族问题与阶级问题的消失。
民族问题与社会政治问题的关系
民族的独立和自主:政治问题;影响社会稳定;影响社会的团结和发展
民族问题与国际政治:民族的区域冲突
资产阶级国家与民族问题
民族问题的实质:阶级斗争的问题民族运动的任务:统一、独立
资产阶级国家的民族政策:
民族优劣论民族至上论民族投降论(质产阶级的利己主义)
民族政策的后果:民族歧视、民族不平等,民族熔化
社会主义国家与民族问题
民族问题的实质:劳动人民之间的关系问题解决民族问题的任务:消灭事实上的不平等,实现民族的共同繁荣与发展(通过各式各样的民族化来实现)
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各民族的平等的联合
社会主义国家的民族政策:
民族平等的内容(1)范围(2)权利平等(3)事实平等
防止两种民族主义
民族自决:概念,分权与分离的区别,根本目的
邦联制的国家结构
多民族的单一制国家:中央集权加民族区域自治
单一制国家中的民族区域自治
内容:国家统一领导为前提;民族聚居地为单位;充分的民族自治权为标志。
原因:国家独立需要,中共很重要,社会主义道路的要求,民族居住现状的前提,反帝、独立的需要。
第九章政党与政党制度(谁在影响、运作并控制国家)
什么是政党?
Party
代表一定阶级、阶层、利益集团的组织;
有共同的政治纲领和政治主张(政治口号,意时形态);
参与、争取和维护政权(主导政治权力)为组织目标
特点:历史现象;精英化;组织、纪律性强;纲领性文件;与政权密不可分。
政党分类:标准
政党的功能:
从争取和控制政权的角度:组织参与选举;组建政府;提供公共政策;监督政府
代表阶级、阶层利益:利益的聚合和表达
社会影响:政治社会化;政治沟通
资产阶级国家的政党和政党制度
产生和特点:超越阶级性;以议会为活动中心;组织方式多元化;组织内部派系化;奉行公平竞争和合法反对。
政党在资产阶级国家中的地位:
政党政治是民主政治的基石
政党制度是民主协调运行工具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自我调整的机制
政党制度:
两党制:议会内阁两党制;总统制下两党制(两个主要政党;多数代表制(the winner takes all))
多党制:两级多元格局的多党制;多元并存的多党制;一党独大的多党制(选举制度影响关键:比例选举制度)
一党制:专制政府;军人政府
压力集团和压力集团政治
什么是压力集团:
压力集团的特点: 参与政治活动的方式;利益聚合表达的方式
压力集团影响政治的方式:影响选举;议会游说(lobby);影响政府决策;影响司法机关
压力集团政治的意义
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党和政党制度
无产阶级政党及特征:
无产阶级政党的地位和作用:核心、领导
如何保证核心地位和实现领导作用:政治领导,设定发展方向;组织领导,遴选党的干部,承担领导职能;思想领导,使人民群众与党的思想保持一致。
无产阶级政党制度:多党合作制
一党领导;多党合作();法律准绳
社会主义团体的性质、特征和作用
政治文化:政治态度、信仰和感情
政治文化的概念和内涵:
政治文化的主体是政治活动的主体
政治活动主体的态度和心理倾向是受到特定环境影响的
政治文化是政治主体与政治系统互动产生的
政治文化的内容包括:
政治文化的作用:
政治文化的结构:
政治意识形态
政治价值观
政治心理
政治社会化:
政治文化与政治社会化
政治社会化的途径与方式:
家庭
学校
社会:工作场所,公共空间(小区、社会组织),大众传媒
坚持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化正确方向的原则:
坚持基本思想,走基本路线
体现精神文明的水平,有鲜明的时代性
为促进生产力发展服务要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适应
要兼收并蓄,批判借鉴
政治发展
根本原因:
具体形态:
西方政治发展理论的具体论述
一、发展的起点与进程
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的区别:政治权威的基础;制度化水平;政治文化;政治参与的区别
发展的动力:5种动力
发展实现的路径:政治制度化,公共参与
西方发展理论的实质:把发展中国重新纳入美国为霸主的殖民体系。
局限性:理论空想;忽视了社会政治发展的其他道路;闭口不谈西方霸权主义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政治发展观:
政治发展是社会发展的一部分
政治发展的表现:(1)统治阶级的政治制度的巩固完善(量变);社会革命,政治形态的质变(质变)。
政治发展是社会发展最重要的部分。
政治发展的动力如何具体展现:
(1)生产力是最活跃的因素
(2)生产力发展导致生产关系的变化
(3)这种变化引发上层建筑的变化
政治的发展方向:
政治发展路径:改革和革命
中国政治发展的基本形式、根本动力:政治体制改革
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理论
第一个层次:各阶级、阶层和组织在政权中的地位,政权层次(国体层次)的改革。
第二个层次,政权的组织形式改革,政体改革。
第三个层次:政府机构设置和运行机制的改革(行政改革)。
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的动力:经济发展(论述题)
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行依法治国,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