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颜元介绍

合集下载

颜元人物作品欣赏

颜元人物作品欣赏

颜元人物作品欣赏颜元(1635~1704)清初思想家、教育家、颜李学派创始人。

原字易直,更字浑然,号习斋,直隶博野县北杨村(今属河北省)人。

一生以行医、教学为业,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的教育思想,主张“习动”、“实学”、“习行”、“致用”几方面并重,亦即德育、智育、体育三者并重,主张培养文武兼备、经世致用的人材,猛烈抨击宋明理学家“穷理居敬”、“静坐冥想”的主张。

其主要著述为《四存编》、《习斋记余》。

颜元生于1635年三月十一日(4月27日),卒于1704年九月初二日(9月30日)。

其父颜昶曾被蠡县一位小官吏朱九祚收为养子。

颜元生在朱家,原名朱邦良,后其父颜昶因与朱家失和,于明朝末年颜元四岁时,随清兵逃往关外。

其母王氏因夫杳无音讯,于颜元12岁时改嫁。

颜元便同其养祖父母一起生活。

养祖母去世,颜元代父居丧,行朱子“三日不含,朝夕哭”的家礼,饥饿哀毁几至于死。

颜元8岁发蒙,从学于吴持明。

吴能骑、射、剑、戟,精战守机宜,通医术,又长术数。

因此,颜元从小所受的教育就与众不同。

19岁,又师从贾珍。

贾主张以“实”为生活的准则,提倡“讲实话,行实事”,这对于颜元后来的“实学”思想不无影响。

同年,中秀才,但不久“遂弃举业”。

20岁,“究天象、地理及兵略”,此时朱家因讼中落,生活由颜元“耕田灌养”。

21岁,“阅《通鉴》,忘寝食”。

22岁,学医。

23岁,“学兵法,究战守机宜,尝彻夜不寐”,并且还学习技击。

24岁开私塾教书,此后多赖开药铺行医为生。

颜元的学术思想有一个变化发展过程。

24岁时,他“深喜陆、王,手抄《要语》一册”。

26岁时,始知程朱理学之学旨,34岁“因司周公之六德、六行、六艺,孔子之四教,正学;静坐读书,乃程朱王为禅学、俗学所浸淫,非正务也”。

从此以后,他力主恢复尧舜周孔之道,猛烈抨击程朱陆王学说,从原来笃信理学变成批判理学的杰出代表,学术思想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五十七岁时候,南游河南,发现“见人人禅子,家家虚文,直与孔门敌对。

清朝思想家颜元李塨

清朝思想家颜元李塨

清朝思想家颜元李塨康熙年间,北方兴起了一个新的学派,倡实学实行。

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是颜元和李塨,故有颜李学派之称。

第一节颜元的家世和生平颜元,字易直,又字浑然,生于明崇祯八年(1635),因自中年后倡导习行学说,书屋名曰“习斋”,世人尊称为习斋先生。

颜元祖籍直隶博野县北杨村,父名颜昶,因家境贫寒,幼时过继到蠡县刘村朱九祚家为养子,改姓朱。

颜元出生在朱家,取名朱邦良。

时值家中园内凿林,取乳名园儿。

后来颜元归宗,取此字音为名。

颜昶在朱家,常受到歧视和虐待,愤懑抑郁至极,萌生了逃离这个家庭的念头。

明崇祯十一年冬,皇太极率清兵入关,掠掳京畿地区,颜昶乘机随军逃往关外,自此音讯断绝。

这一年,颜元才四岁。

八年以后,生母王氏又改嫁,留下他孤身一人在朱家。

颜元的养祖父朱九祚,号盛轩,多年在地方任武职。

崇祯十二年,朱九祚任兵备道禀事官,携颜元移居于蠡县城内。

当时,国事日非。

他曾上言:“今日之兵,皆市井滑徒,顶名食粮。

出则抢掠,战则奔逃。

且逃后并不知其为谁,此所以仓库日空而战无一卒也。

”他提出一种办法,认为可不费粮饷,而得可战之兵数万。

其法是:“编各州县富民子弟习弓马者,十家共一兵,复其杂役,马甲器刃令自备。

居常训练,每兵一副卒,正兵伤则提副卒补。

伍兵土著不可逃。

且一身勤王,十家安枕,其孰肯逃?兵利粮给,取之不穷。

”①后来清军入关,朱九祚并无反抗的表示。

顺治四年(1647),蠡县生员蒋尔恂曾以“反清复明”为号召,聚众杀死知县,称大明中兴元年,朱九祚却“率众守里”,对抗蒋尔恂的义军。

蒋失败后,清廷驻蠡县兵备授予朱九祚巡捕官职务。

不过,他有时也表现出一种正义感。

顺治初年,“刘里被圈,旗奴韩某恣横,率意耕田,失产者日众”。

九祚“伺其窝盗,围而擒之,鸣于县府”。

按律,韩某本应问斩,虽遇赦得脱,但不敢再行肆虐,“里闬穷民不受满人侮,得各租祖田”。

顺治八、九年时,地方粗安,清廷裁革省南道,朱九祚便谢任。

不久,又因事被人控告,一度逃遁,颜元亦被系讯。

颜元的教育思想

颜元的教育思想
颜元的教育思想
颜元(1635~1704)清初思想家、教育家、颜李 学派创始人。原字易直,更字浑然,号习斋,直 隶博野县北杨村(今属河北省)人。一生以行医、 教学为业,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的教育思想,主张 “习动”、“实学”、“习行”、“致用”几方 面并重,亦即德育、智育、体育三者并重,主张 培养文武兼备、经世致用的人材,猛烈抨击宋明 理学家“穷理居敬”、“静坐冥想”的主张。其 主要著述为《四存编》、《习斋记余》。
(四)“习行”教学法
强调“习行”教学法,这是颜元在学术思想 转变后关于教学方法的一个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 主张。他35岁时,“觉思不如学,而学必以习”, 便将家塾之名由“思古斋”改为“习斋”。 颜元认为,要获得真正有用的知识必须通过 自己亲身的“习行”,“躬行而实践之”,求诸 客观的实际事物。因而他所说的“习行”教学法, 就是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要联系实际,要坚持练习 和躬行实践,惟有如此,学得的知识才是真正有 用的,否则,不和自己的躬行实践相结合的知识 是无用的。
颜元托言经典强调“六艺之学”,并非真 是要回复到尧舜周孔时代,而是托古改制, “以复古求解放”,在古圣昔贤“六艺” 教育的旗帜下,宣扬自己的主张。晚年, 他曾规划漳南书院,陈设六斋,并规定了 各斋的具体教育内容,这是对他“真学”, “实学”内容的最明确、也是最有力的说 明。漳南书院的六斋及各斋教育内容为:
颜元所说的“习行”,虽然讲的是个人行动,忽 视了“知”对“行”的指导作用,看轻了理论思 维的重要性,因而没有社会实践的意义。但他强 调接触实际,重视练习,从亲身躬行实践中获得 知识,这可说是中国古代教学法发展上一次手足 解放的运动,它一反脱离实际的、注入式的、背 诵教条的教学方法。可以说是教学法理论和实践 上的一次重大革新。这在当时以读书为穷理功夫, 讲说著述为穷理事业,脱离实际的“文墨世界” 中,无疑是吹进了一股清新之风,令人耳目一新, 具有进步意义。

该如何评价清初哲学家思想家颜元?颜元为什么没有朱熹有名

该如何评价清初哲学家思想家颜元?颜元为什么没有朱熹有名

该如何评价清初哲学家思想家颜元?颜元为什么没有朱熹有名本文导读:颜元的父亲是颜昶,曾被蠡县朱九祚收养,颜元就是在朱家出生的,所以颜元原名叫朱邦良。

颜昶后来与朱家人闹矛盾,丢下颜元母子,跟随清军去了关外。

十二岁的时候,颜元的母亲一直没有得到颜昶的消息,于是便改嫁他人,颜元从此跟随养祖父母生活。

颜元是一个非常孝顺的人,也许他也知道朱家之人将他养大不易,所以一直都很感谢朱家的人。

在颜元二十岁的时候,朱家家道中落,当时全家的生存都是依赖颜元"耕田灌养"。

颜元与养祖父母一直生活在一起,一直到二老去世。

养祖母去世,颜元代父居丧,行朱子"三日不含,朝夕哭"的家礼,饥饿哀毁几至于死。

从这儿就可以看出,颜元对自己养祖父母的感情。

颜元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事实上大多数思想家都是十分聪明之辈。

思想是一种非常空旷的事务,而能在其中取得成就的人,无一不是亮眼之人。

看颜元能够以清朝初期著名思想家这样的名号,被历史铭记,同时他还创办了颜李学派,只此一点就可以看出颜元是个非常有智慧的人。

颜元可以说是一个全才似的人物,他元8岁发蒙,从学于吴持明。

吴能骑、射、剑、戟,精战守机宜,通医术,又长术数。

正是因为有这样的一位老师,所以颜元小时候的教育不像其他人那样,专注于科考的四书五经,而是涉及了各个方面。

历史上记载颜元"究天象、地理及兵略",21岁,"阅《通鉴》,忘寝食"。

22岁,学医。

23岁,"学兵法,究战守机宜,尝彻夜不寐",并且还学习技击。

这一点特质,被他后来用于教育之中。

在他创办的私塾和管理的学堂之中,学生们所习同样很广泛,学生从事礼、乐、射、书、数的学习,探究兵农水火等实用之学。

今日我们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当时颜元的私塾也差不了多少了。

颜元是一个讲究实事的人,倡导"习动"、"实学"、"习行"、"致用"几方面并重。

实学教育家颜元与漳南书院

实学教育家颜元与漳南书院

实学教育家颜元与漳南书院颜元是清代初期著名的实学教育家,他对传统的理学思想进行了批评,认为传统的学习束缚了学生的发展,而且不利于社会的发展,他倡导学以致用,躬行实践。

由他主持的漳南书院也以传播他的“真学”、“实学”思想,体现了他的教育特色,对当时的教育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标签:实学教育;颜元;漳南书院颜元成长的时代是中国封建制度逐渐走向没落的时候,他小时候也是学的中国传统的教育,但是随着西方文明传入我国,资本主义国家爆发工业革命。

而中国长期受程朱理学的影响,忽视实用,颜元感觉到传统的教育对我国的束缚。

所以颜元竭力提倡“实学”和“实用”的教育,经世致用。

他的教育思想对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起了革新的作用,在中国教育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漳南书院,是清代康熙时期的著名书院。

地处河北肥乡县,是以清初的一所义学为基础扩建而成。

康熙三十三年,郝文灿携陈子彝的书信不远百里到颜元的住处,请其主院事,不久又去拜访“陈说百端”,停留了十日。

第二年,张文升“以币聘予,再辞”。

第三年,郝文灿派漳南书院学生苗尚信到博野北杨村,“进聘仪,掖起复跪者十日”,颜元终被感动,“告先祠行”,携养孙颜重光和弟子一同前往漳南书院。

[1]颜元在主持漳南书院期间打破陈规、力行教育改革,摒弃了那些不利于学生发展的教条,漳南书院的改革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其教育主张,使漳南书院成为清初独具特色的书院。

一、漳南书院的办学宗旨书院是中国古代特有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

书院之名始于唐中叶贞元年间(785—805)官方设立的丽正书院和集贤殿书院,其职责为收集整理、校勘修订图书,供朝廷咨询,兼做皇帝侍读、侍讲,类似宫廷图书馆。

唐末五代,读书士子多隐居避乱读书山林,后发展为聚书授徒讲学,常以书院命名读书讲学之地,逐渐演化为一种教育组织形式。

至宋初,形成了一批很有影响力的书院,如:白鹿洞、岳麓、崇阳、应天府、石鼓、茅山等书院。

清末,古代书院逐步改为学堂。

河北漳南书院是清初书院的代表。

颜元个人人物档案

颜元个人人物档案

颜元个人人物档案颜元个人人物档案姓名:颜元原名:朱邦良字:易直、浑然号:习斋国家:中国民族:汉族所处朝代:清初出生地:直隶博野县北杨村出生时间:1635年4月27日去世时间:公元1704年信仰:儒家思想职业:思想家、教育家代表作品:《四存编》、《习斋记余》主要成就:创立颜李学派颜元是清朝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同时也是颜李学派创始人。

他一生以以行医、教学为业,主张习动、实学、习行、致用几方面并重,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德、智、体全面发展。

颜元重视培养经世致用的实干型人才,抨击程朱理学的唯心主义教育观。

公元1635年,颜元在博野县被阳春出生,父亲颜昶,母亲王氏。

颜昶曾被蠡县一位小官吏朱九祚,改姓朱、颜元在朱家出生,原名朱邦良。

明朝末年,颜元四岁的时候,其父与朱家失和,随清军逃往关外。

颜元的母亲因为夫君失去音讯,于是在颜元十二岁的.时候改嫁他人,颜元从此便同养祖父母生活。

养祖母去世,颜元代父居丧,行朱子三日不含,朝夕哭的家礼,饥饿哀毁几至于死。

颜元自幼聪慧,八岁的时候便跟随吴持明学习。

吴持明能骑、射、剑、戟,精战守机宜,通医术,又长术数,也因为这样颜元自幼与别人不一样,不仅仅是学习圣人经典,而是涉猎颇多。

十九岁的时候,颜元拜贾珍为师,跟随贾珍学习的期间奠定了颜元后来的思想基调。

贾珍主张以实为生活的准则,提倡讲实话,行实事,与后来颜元重实的教育观不谋而合。

颜元曾经参加科举,中秀才,但是很快就放弃了考举人的打算。

至于原因,也许可以从他后来对八股文的强烈抨击看出来。

颜元二十岁的时候,朱家因讼中落,于是颜元开始了自己耕田灌养祖父的生活。

生活虽然艰难不易,颜元却没有放弃学习。

在这期间,他一直阅读各类书籍经典,学习医术、兵法、技击等技能。

二十四岁后,颜元开设私塾教书,此后开始了自己行医教书为生的生活。

三十四岁因司周公之六德、六行、六艺,孔子之四教,正学;静坐读书,乃程朱王为禅学、俗学所浸淫,非正务也。

三十章节颜元

三十章节颜元
“如天不废予,将以七字富天下,垦荒,均田,兴水利;以六字 强天下,人皆兵,官皆将;以九字安天下,举人才,正大经,兴 礼乐。”(《年谱》)
12
Next Time:戴震
提前阅读重点文献 阅读参考书目的相关
部分
13
The End
14
3
理气融为一片 习行格物 功利学派
4
一. 理气融为一片
理与气 理与事 性与形
5
1. 理与气
“生成万物者气也,……而所以然者理也。”(《言行录·齐 家》)
“气即理之气,理即气之理”(《存性编》卷一) “知理气融为一片,则阴阳二气,天道之良能也。元亨利贞四
德,阴阳二气之良能也。”(《存性编》卷二)
6
2. 理与事
“见理已明而不能处事者多矣。有宋诸先生便谓还是见理不明,只教 人明理。孔子则只教人习事,迨见理于事,则已彻上彻下矣,此孔子 之学与程朱之学所由分也。”(《存学编》卷二)
“夫尧舜之道而必以事名,周孔之学而必以物名,伊若预烛后世必有 离事物而为心口悬空之道,纸墨虚华之学。”(《习斋记余》卷三)
“盖吾儒起手便与禅异者,正在彻始彻终总是体用一致耳。” (《存 学编》卷二)
“盖无用之体,不惟真无用,并非真体也。”(同上)
7
3. 性与形
“不知若无气质,理将安附!且去此气质,则性反为两间无作用 之虚理矣。”(《存性编》卷一)
“非气质无以为性,非气质无以见性也。”(同上) “舍形则无性矣,舍性则无形矣。”(《存人编》卷一) “理气俱是天道,性形俱是天命”(《存学编》卷一)
8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Have A Break!
9
二. 习行格物
1. 格物
“格物之格,王门训正,朱门训至,汉儒训来,似皆 未稳……元谓当如史书‘手格猛兽'之格,‘手格杀 之'之格,乃犯手捶打搓弄之义,即孔门六艺之教是 也。”(《习斋记余》卷六)

清朝思想家颜元李塨

清朝思想家颜元李塨

清朝思想家颜元李塨康熙年间,北方兴起了一个新的学派,倡实学实行。

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是颜元和李塨,故有颜李学派之称。

第一节颜元的家世和生平颜元,字易直,又字浑然,生于明崇祯八年(1635),因自中年后倡导习行学说,书屋名曰“习斋”,世人尊称为习斋先生。

颜元祖籍直隶博野县北杨村,父名颜昶,因家境贫寒,幼时过继到蠡县刘村朱九祚家为养子,改姓朱。

颜元出生在朱家,取名朱邦良。

时值家中园内凿林,取乳名园儿。

后来颜元归宗,取此字音为名。

颜昶在朱家,常受到歧视和虐待,愤懑抑郁至极,萌生了逃离这个家庭的念头。

明崇祯十一年冬,皇太极率清兵入关,掠掳京畿地区,颜昶乘机随军逃往关外,自此音讯断绝。

这一年,颜元才四岁。

八年以后,生母王氏又改嫁,留下他孤身一人在朱家。

颜元的养祖父朱九祚,号盛轩,多年在地方任武职。

崇祯十二年,朱九祚任兵备道禀事官,携颜元移居于蠡县城内。

当时,国事日非。

他曾上言:“今日之兵,皆市井滑徒,顶名食粮。

出则抢掠,战则奔逃。

且逃后并不知其为谁,此所以仓库日空而战无一卒也。

”他提出一种办法,认为可不费粮饷,而得可战之兵数万。

其法是:“编各州县富民子弟习弓马者,十家共一兵,复其杂役,马甲器刃令自备。

居常训练,每兵一副卒,正兵伤则提副卒补。

伍兵土著不可逃。

且一身勤王,十家安枕,其孰肯逃?兵利粮给,取之不穷。

”①后来清军入关,朱九祚并无反抗的表示。

顺治四年(1647),蠡县生员蒋尔恂曾以“反清复明”为号召,聚众杀死知县,称大明中兴元年,朱九祚却“率众守里”,对抗蒋尔恂的义军。

蒋失败后,清廷驻蠡县兵备授予朱九祚巡捕官职务。

不过,他有时也表现出一种正义感。

顺治初年,“刘里被圈,旗奴韩某恣横,率意耕田,失产者日众”。

九祚“伺其窝盗,围而擒之,鸣于县府”。

按律,韩某本应问斩,虽遇赦得脱,但不敢再行肆虐,“里闬穷民不受满人侮,得各租祖田”。

顺治八、九年时,地方粗安,清廷裁革省南道,朱九祚便谢任。

不久,又因事被人控告,一度逃遁,颜元亦被系讯。

颜元《四存编·性理评》琴学理念的现代阐释

颜元《四存编·性理评》琴学理念的现代阐释

元(1635―1704年)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

他在批判宋明理学空疏的基础上,构建了以“习行”为主的哲学体系,提出了“实学”“实用”的教育主张,对后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颜元在《四存编?性理评》(《存学编》卷三)中,以古琴为例阐明了自己一贯主张的“习行”观念,将古琴的修习归结为“学琴”“习琴”“能琴”三个相互关联、渐次升华的不同阶段,为研究他的琴学观念留下了重要的资料。

多年以来,学术界对颜元实学思想、习行观念等方面的研究较深入,但从音乐学角度对其研究的文论尚不多见。

蔡仲德先生在《中国音乐美学史资料注释》中将这段史料收录其中,但并未予以注释和解读。

①修海林曾就该文献做过简要解读:“颜元最为推崇的,还是弹琴时内心的谐和,不再受到技巧的束缚、从而达到一种审美的自由境界,这可以视为他关于琴乐艺术教育所应达到的最高标准。

”②笔者以为,颜元关于古琴的论述包含着深刻的哲理,阐明了古琴演奏艺术的美学理想,从不同的层次阐释了古琴演奏所遵循的美学原则和标准,揭示出音乐二度创作中的一般规律。

本文拟就颜元文中的琴学理念进行粗浅的探讨,以期对现代音乐表演艺术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一、颜元琴学理念中的“学琴”观颜元所述的“学琴”是古琴演奏中分析与解读作品,构拟声音表象的阶段,同时也是解析乐曲技术构成,形成演奏技巧的阶段。

颜元将“学琴”的表述为:“歌得其调,抚娴其指,弦求中音,徽求中节,声求协律,是谓之学琴矣,未为习琴也。

”③“学琴”关注的问题是如何遵照一定的技术原则(歌、抚、中、协)对乐曲的构成“元素”(旋律、指法、音高、节奏、音律)加以整合,并通过练习形成娴熟的演奏技巧,在整体上构拟出和谐的音响并力求良好的声音品质。

在这一过程中,对乐曲的解读与分析是演奏的前提,之后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技术练习。

对技术技巧的关注是颜元“习琴”理念的重要内容。

其中包括旋律线条的歌唱性,运指动作的协调性,取音位置的精确性,节奏节拍的稳定性以及整体音响的和谐性等。

颜元的教育思想

颜元的教育思想

颜元的教育思想颜元(1635-1704)字易直,又字浑然,号习斋。

河北博野县杨村人。

明末清初杰出的实学思想家、教育家。

一生研习儒家经典,从事教育活动,提出了系统的经世致用、重实学、重习行的教育理论。

他的与教育有关的主要著作有《存学编》、《存性编》、《四书正误》、《朱子语类评》等。

一、对理学教育的批判颜元的教育思想具有鲜明而强烈的战斗性。

他从其唯物主义世界观出发,对传统教育进行了深刻的批评。

他认为几百年以至两千年来,教育就已走入“文墨世界”,汉儒讲章句训诂之学,晋人竟尚清谈,隋唐又流为佛老,到宋儒变本加厉,讲的是主静主敬之学。

总之都只是在文字书本上下工夫,为害甚大。

他说:“训估、清谈、禅宗、乡愿,有一足以惑世诬民,而宋人兼而有之,乌得不晦圣道误苍生至此也。

”颜元对传统教育的批判,概括起来说,认为有三大祸害,即毁坏人才、灭绝圣学和败坏社会风气。

所谓“毁坏人才”,足指教育培养出来的人,多不学无术,宋儒成天讲学,教人读书、静坐,这样得来的闻见议论,“如望梅画饼,靠之饥食渴饮不得”。

受了这种教育的人,自以为知识很丰富,其实是“读书愈多愈愚,审事愈无识,办经济愈无力”。

他直接批评朱熹说:“千余年来,率天下人人故纸中,耗尽身心气力,作弱人、病人、无用人者,皆晦庵为之也。

”所谓“灭绝圣学”,是指训说禅宗教育日盛,则孔门实事实理的学问便日见衰竭。

他哀叹说:“嗟呼!学校之废久矣!……逮于魏晋学政不修,唐宋诗文是尚,其流毒至今日,国家之取士者,文字而已;贤宰师之劝课者,文字而已;父兄之提示,朋友之切磋,亦文字而已。

……求天下之治,乌可得哉?”正由于教育只是流于文字工夫,静坐语录上,学校也就没有学术可言。

尤其倡行八股取士,为害更大。

他说:“八段行而天下无学术,无学术则无政事,无政事则无治功,无治功则无升平矣!故八股之害,甚于焚坑。

”他还指出:“后人为汉儒所诬,从章句上用功,为释氏所惑,从念头上课性。

其结果,‘道亡学丧’通二千年成一欺局矣!哀哉!”所谓“败坏社会风气”,是说传统教育,主静、读书,造成社会道德、经济和人才的衰败。

浅谈颜元的人性论

浅谈颜元的人性论

浅谈颜元的人性论
浅谈颜元的人性论
颜元、字易直,又字浑然,号习斋,生于明崇祯八年(1635),卒于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是我国十七世纪唯物论者和反对理学的思想家,他在清初反理学思潮中,旗帜鲜明,讨论彻底.其人性论思想直指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反对将人性分为"天地之性"和"气质之性",反对静敬的心性修养,在批判程朱理学中建立起了自己的人性论思想.
作者:张军万强Zhang Jun Wan Qiang 作者单位:张军,Zhang Jun(集宁师专,内蒙古,集宁,012000)
万强,Wan Qiang(内蒙古大学,呼和浩特,010010)
刊名:集宁师专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JINING TEACHERS COLLEGE 年,卷(期):2003 25(3) 分类号:B14 关键词:人性气质之性引蔽刀染习行全性偏性。

颜元“格物”思想

颜元“格物”思想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宋明理学
宋明理学家提出“格物穷理”,强调通过对 具体事物的探究来认识抽象的道理。颜元吸 收了这一思想,认为“格物”是通向真理的 关键。
对于西方科学“格物”思想的吸收
实证主义
经验主义
颜元受到西方实证主义思想的影响,认为只 有通过实证方法才能获得真正的知识。他借 鉴了西方科学中的实验方法和观察手段,将 其融入到自己的“格物”思想中。
颜元吸收他强调要对具体 事物进行观察和研究,以获得对事物的真实
认识。
“格物”思想在颜元思想中的创新与发展
颜元对传统“格物”思想进行了创新和发展,他将“ 格物”与“致用”相结合,认为“格物”的目的在于 解决现实问题。他还将“格物”与“诚意”相结合, 认为只有通过“格物”才能达到“诚意”的目的。
对现代个人成长的指导意义
全面发展
颜元的“格物”思想提倡知识的全面性和多样性,鼓励 人们广泛涉猎各个领域。这种全面发展观有助于培养现 代个人的综合素质和拓宽视野。
实践育人
颜元认为,实践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这种实践育人 的观念对现代个人成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为它强 调了实践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现代社会需要具备 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而颜元的理念则鼓励 人们通过实践来锻炼自己并实现自我价值。
“格物”思想在未来可能的发扬大与运用前景
可能发扬大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深入,颜元的 “格物”思想可能会得到更多的关注和研究。他的思 想对于理解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本质有着重要的启示 作用,可能会为未来的科学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
运用前景
颜元的“格物”思想不仅仅是一种哲学思考,更是一 种实践精神。他的思想强调实践、探究、实证,这些 理念可以应用于现代社会各个领域。例如,在科学研 究中,颜元的“格物”思想可以启示人们更加注重实 证和实验,推动科学研究的发展;在教育中,颜元的 “格物”思想可以引导人们更加注重实践和探究,培 养出更具创新精神的人才。

颜李学派创始人颜元个人简介 颜元逝世原因

颜李学派创始人颜元个人简介 颜元逝世原因

颜李学派创始人颜元个人简介颜元逝世原因本文导读:公元1635年,颜元在博野县被阳春出生,父亲颜昶,母亲王氏。

颜昶曾被蠡县一位小官吏朱九祚,改姓朱、颜元在朱家出生,原名朱邦良。

明朝末年,颜元四岁的时候,其父与朱家失和,随清军逃往关外。

颜元的母亲因为夫君失去音讯,于是在颜元十二岁的时候改嫁他人,颜元从此便同养祖父母生活。

养祖母去世,颜元代父居丧,行朱子“三日不含,朝夕哭”的家礼,饥饿哀毁几至于死。

颜元自幼聪慧,八岁的时候便跟随吴持明学习。

吴持明能骑、射、剑、戟,精战守机宜,通医术,又长术数,也因为这样颜元自幼与别人不一样,不仅仅是学习圣人经典,而是涉猎颇多。

十九岁的时候,颜元拜贾珍为师,跟随贾珍学习的期间奠定了颜元后来的思想基调。

贾珍主张以“实”为生活的准则,提倡“讲实话,行实事”,与后来颜元重“实”的教育观不谋而合。

颜元曾经参加科举,中秀才,但是很快就放弃了考举人的打算。

至于原因,也许可以从他后来对八股文的强烈抨击看出来。

颜元二十岁的时候,朱家因讼中落,于是颜元开始了自己耕田灌养祖父的生活。

生活虽然艰难不易,颜元却没有放弃学习。

在这期间,他一直阅读各类书籍经典,学习医术、兵法、技击等技能。

二十四岁后,颜元开设私塾教书,此后开始了自己行医教书为生的生活。

三十四岁“因司周公之六德、六行、六艺,孔子之四教,正学;静坐读书,乃程朱王为禅学、俗学所浸淫,非正务也”。

此后开始猛烈抨击程朱陆王学说,从原来笃信理学变成批判理学的杰出代表。

不仅仅是在思想上,在实践上也是如此,他主张以周公的六德、六行、六艺和孔子的四教来教育学生。

凡是他所开设的课堂,学生不仅仅学习八股经典,还涉及到礼、乐、射、书、数、农学的学习。

六十二岁时,肥乡郝公函(字文灿)三次礼聘,请他前往主持漳南书院。

颜元到肥乡后,准备很好地施展自己的抱负,亲自拟定各种规章,构想书院规划,并手书“习讲堂”对联云:“聊存孔绪励习行,脱去乡愿禅宗训诂帖括之套”、“恭体天心学经济,斡旋人才政事道统气数之机”。

清初实学家颜元的义利新解

清初实学家颜元的义利新解

清初实学家颜元的义利新解
颜元(1619-1690),字元穆,号秀峰,清初实学家、经学家。

他的义利新解是以义理为基础的经济学理论,即“义利兼具”,认为义理和利益在经济活动中是可以兼容的,即“义利兼具”。

义利兼具的基本思想是,人们在经济活动中既要考虑义理,又要考虑利益,以保证活动的公平公正,促进社会的繁荣昌盛。

颜元认为,义理和利益是不可分割的,要想确保社会的和谐,就需要在义理和利益之间寻求平衡,以保证活动的公平公正,促进社会的繁荣昌盛。

颜元《四存篇》

颜元《四存篇》

颜元《四存编》颜元(1635一1704),字易直,又字浑然,号习斋,清朝河北博野人,颜李学派的创始人,明清之际著名教育家。

他19岁时考中秀才,自此之后开始研习程朱陆王之学,并兼习兵、医之学,以行医和授徒教学维持生计。

在长期的教学生涯中,他培养了像李塨这样的一大批注重经世致用的人才,开创了清初“实文、实行、实体、实用”的一代注重“习行”新风气。

62岁时,他应聘主教漳南书院,在书院分设“文事”、“武备”、“艺能”、“经史”、“理学”、“帖括”等六斋,分斋教习礼、乐、书、数、天文、地理、兵法、战术、历史、时务、诗文、水学、火学、工学、象数、程朱陆王之学及八股举业等知识技能。

颜元在漳南书院的办学计划与教学实践,充分体现了他的实学教育精神,开启了中国古代书院教育向近代实学教育转化的先河,具有十分重大的历史意义。

颜元处在明清之际中国历史上显著变动的时代。

古老而腐朽的封建社会制度日趋瓦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已经出现,在社会意识形态领域中由于西学东渐和反理学的启蒙思想与实学思潮的冲击,封建纲常名教和禁欲主义伦理政治思想体系发生了动摇。

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他在创立颜李学派的教学实践中,激烈地批判程朱陆王之学,艰辛的探索拯时救弊的经世致用之学,通过不懈的著述,写下了大量抨击理学流弊和弘扬儒学重实习实行的惊世之作。

其主要著作有《四存编》共11卷、《四书正误》6卷、《朱子语类评》5卷、《习斋记余》10卷、《颜习斋先生辟异录》2卷、《颜习斋先生言行录》2卷等。

这些著作大多刻刊和流布于清乾隆朝,如《言行录》由钟錂编刊于乾隆二年(1737)、《辟异录》由钟錂编刊于乾隆三年(1738)、《四存编》、《习斋记余》由钟錂刻于乾隆十五年(1705),部分著作刻于康熙朝初年。

颜元的著作在清初风行一时,但随着考据学的兴盛和清朝极端专制主义文教政策的推行,则遭到冷遇。

鸦片战争以后由于洋务运动倡办实学,加之清末学术思想界为了推翻宋明理学的封建思想统治而寻找理论武器,从而使得颜元著作重现光辉,广为刊刻流布。

颜元教育思想的现代性探微获奖科研报告论文

颜元教育思想的现代性探微获奖科研报告论文

颜元教育思想的现代性探微获奖科研报告论文颜元是我国明末清初杰出的实学教育家和哲学家,他反对传统的理学教育,重视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提出了以实学为特征的教育思想。

他的教育思想具有鲜明的现代性因素,对当今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颜元(1635~1704)字易直,又字浑然,号习斋,河北博野人,我国明末清初杰出的唯物主义实学思想家和教育家。

他生活的时代动荡不安,经历了明末的农民战争、明政权的垮台和清政权的重建。

他与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处于大致相同的历史时期,都深刻揭露程朱理学、陆王心学的空疏无物、空谈虚浮,而力主改革弊政,面向社会现实,促进经济发展。

但是,与其他社会启蒙思想家相比较,颜元更加关注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的问题,在教育领域作出了尤为突出的贡献。

颜元深切体会到宋明理学的弊端和腐朽,反对传统的理学教育,提出实学教育思想体系,因其带有鲜明的工商业精神及市民阶层的意识,因而使其教育论述及观点中具有突出的现代性特色。

鉴于学术界对此研究较为薄弱,本文从这一视角略作考察,望达者指正。

一、批判传统教育,探索新教育的道路颜元生活在明末清初时期,封建社会矛盾日益加剧,以程朱理学为代表的传统教育也随之日益僵化、保守,走向衰落,他的教育思想受到当时社会动荡的历史背景影响。

明清之际,王朝更迭、社会各种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和政治矛盾空前激化,清王朝逐渐走上历史舞台,代替明王朝承担历史使命。

在血与火的战乱及剧烈的矛盾抗争洗礼下,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和统治秩序通过调整,重新确立。

但与此同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及生产方式萌芽觉醒,源于明代万历以后,西方传教士以利玛窦、艾儒略为代表传播欧洲近代前期的文化科学,西学的引入对中国的传统学术和封建教育体制带来了深刻冲击,使得固有思想学术复杂多变,社会价值多元波动。

在文化教育上,由于明清封建统治者的竭力提倡,并通过科举八股取士的强化,程朱理学一直处于统治地位。

宋明理学以儒学为宗,吸收佛、道,将天理、仁政、人伦、人欲内在统一起来,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压制扼杀人的自然欲望,能够加强思想上的专制统治,适应了封建统治阶级的需要。

中外教育家评价(连载) 27颜元

中外教育家评价(连载)   27颜元

中外教育家评价(连载) 27颜元作者:张在军来源:《成才之路》 2013年第27期张在军27. 颜元一、生平介绍颜元(1635—1704) 字易直,又字浑然,号习斋,河北博野人。

中国清初思想家、教育家。

颜元出身贫寒,青年时期为了维持家计,曾从事农业劳动,但不因此而废学。

19 岁时迫于养祖之命,应科举为秀才。

24 岁时设家塾授徒讲学,37 岁游学中州,见家家言训诂,人人谈禅宗,坚定了自己反理学的态度。

42 岁时,因求学者众多,便申订教条20则于学舍称“西斋教条”。

62 岁时,应肥乡县郝公函之聘,前往支持漳南书院。

漳南书院因漳水泛滥,历时4个月,颜元失望而归,回家后第9 年病死家中。

颜元提倡的是所谓唐虞之世的“六府”“三事”“三物”以及“周、孔正学”和孔子的“四教”。

所谓“六府”,是指金、木、水、火、土、谷而言;所谓“三事”,是指正德、利用、厚生而言;所谓“三物”,是指六德、六行、六艺而言。

孔子的“四教”是文、行、忠、信。

具体地说,就是封建社会中修己治人、经邦济世的实用之学。

颜元在政治上反对豪强兼并,主张“以七字富天下,垦荒,均田,兴水利;以六字强天下,人皆兵,官皆将;以九字安天下,举人才,正大经,兴礼乐”。

他的主要著作有《四存篇》《四书正误》《朱子语类评》《习斋纪余》等。

他的弟子编纂有《习斋先生年谱》《颜习斋先生言录》。

二、教育思想颜元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人性论以及对程朱理学传统教育的批判上。

在其人性论上,颜元“舍形则无性”的“形、性”统一观,反对程朱的“气质之性恶”,即义理之性善的“形、性”分离说,主张“形性不二”。

“形”是“性”的基础,“性”是“形”的作用,而其作用的有无及其大小,不能向天乞求,应该从人自身去挖掘潜力,并且要保障人的形体和精神不受摧残。

1. 培养“实才实德”的“经世”人才观颜元从“经世致用”的观点出发,认为要安定社会,发展其政治、经济,必须兴办学校,发展教育,培养管理政治和经营经济的人才。

颜元“格物”思想研究

颜元“格物”思想研究

颜元“格物”思想在科技创新中的应用
强调实用性
颜元主张学问要为实用服务。在科技创新中,也应该注重技术的实用性和市场价值,以满 足人们的需求和创造经济效益。
提倡实验精神
颜元提倡实验精神,认为只有通过实验才能真正理解事物的本质。在科技创新中,也应该 注重实验和实证研究,提高技术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倡导开放创新
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
颜元的“格物”思想继承了传统儒家注 重实践、实事求是的思想,强调知识的 实用性和实践性。
VS
对程朱理学的批判
颜元对程朱理学进行了猛烈的批判,认为 程朱理学导致了学术风气腐朽和社会进步 受阻。
02
“格物”思想的核心观点
“格物”思想的内涵
实地研究
01
颜元强调通过实地研究来获取知识,反对纸上谈兵和
日期:
颜元“格物”思想研究
汇报人:
目 录
• 颜元与“格物”思想概述 • “格物”思想的核心观点 • 颜元“格物”思想的产生与发展 • 颜元“格物”思想的评价与反思 • 颜元“格物”思想与现代社会的应用 • 结论与展望
01
颜元与“格物”思想概述
颜元简介与背景
颜元生平与教育背景
颜元是明末清初的著名学者和教育家 ,出生于一个习武世家,后转而致力 于学术研究。
缺乏普遍性
颜元的“格物”思想主要关注具体 的实践问题,缺乏普遍性的理论框 架和思维方式,这可能限制其科学 研究的广度和深度。
对颜元“格物”思想的反思与展望
反思
颜元的“格物”思想虽然具有积极意义,但也存在局限性和 不足之处。在实践中,我们需要平衡实践和理论思维的关系 ,发挥各自的优势,推动科学研究的全面发展。
04
颜元思想的积极方面

颜元九句经典名言,句句都是精华,读后感悟很多!

颜元九句经典名言,句句都是精华,读后感悟很多!

颜元九句经典名言,句句都是精华,读后感悟很多!颜元(1635年—1704年),字易直,号习斋,清初儒家、思想家、教育家,颜李学派创始人。

颜元一生以行医、教学为业,其主要著述为《四存编》、《习斋记余》。

颜元九句经典名言,句句都是精华,读后感悟很多!一、圣人是肯做工夫庸人,庸人是不肯做工夫圣人。

出自清·颜元《习斋先生言行录·齐家》。

圣人是肯下功夫的平庸之人,平庸的人却不肯用圣人的功夫。

这句话说明圣人与庸人的区别就在于是否肯下功夫。

二、人必斡旋乾坤,利济苍生,方是圣贤。

出自清·颜元《颜习斋先生言行录》。

人一定有能够扭转社会,有益于人民的,才是道德才智极高的圣贤。

三、养身莫善于习动。

出自清·颜元《习斋先生言行录·学人》。

保养身体最好的方法,没有什么比运动更好的了。

四、夙兴夜寐,振起精神,寻事去做,行之有常,并不因疲,日益精壮出自清·颜元《言行录》。

早晨早起,晚上睡觉,振奋精神,经常找一些事情做,经常运动,这样做便不会感到疲乏,身体也会日益健康。

五、一身动则一身强出自清·颜元《言行录》。

经常运动可使身体强壮。

六、人不作事则暇,暇则逆,逆则惰,则疲。

暇逆惰疲,私欲乘之起矣!习学工夫,安可有暇?出自清·颜元《习斋言行录》。

一个人不做事日子就很空闲,空闲无所事事,就会有悖逆混乱的想法,就会越来越懒惰,越来越精神空虚;这样的空闲、逆乱、懒惰、空虚,于是许多私心杂念、邪门恶欲就出来了。

如果整天忙着学习、劳动、做事,哪里还会有闲工夫去想别的呢!这句话指出了勤于学习、劳动、做事是人生的正道。

七、学而必习,习又必行。

出自清·颜元《习斋言行录》卷下。

行:实行,实践。

学习就必须要经常温习,以达到熟练的程度,熟练以后就要到实践中去检验和完善。

学习不能仅仅满足于对知识的了解,而要能够深刻地理解,并能够熟练地运用。

因此,我们在学到一定的知识以后,不能抛之脑后,不再过问,而要不断地温习,不断地思考,直到能够挖掘出其深刻内涵为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以济养,养以行教,教者养也,养者教也。
END

三、教学方法
倡实学 、重习行 强调经世致用
END

四、教育影响
留世著作:《四存编》、《习斋记余》
同其弟子李塨,被后人尊称“颜李学派”
END

漳南书院
清代康熙时期的著名书院。地处河北肥 乡县,相邻邯郸
END

漳南书院的六斋及各斋教育内容为:
1、反对口讲耳听、死记硬背
END

三、教学方法
远其志而短其节
因其材而专其业 少讲读而多习行
慎批评而重奖掖 重视劳动教育
END

简单回顾
教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教过不改也徒 伤情,奖长易功也且全恩。 人之岁月精神有限,诵说中度一日,便习 行中错一日,纸墨上多一分,便身世上少一分。
人才为政事之本,而学校尤为人才之本也。
1635
62岁主 学派创始人。原字易直,持漳南 书院 1705
更字浑然,号习斋,直
1636
隶博野县北杨村(今属 教育目的的双重性、实效性: 吴能骑、射、剑、戟,精战守机宜, 贾主张以“实”为生活的准则, 河北省)人。
1704
通医术,又长术数 培养体用兼全、德才兼备的“通儒” 。 提倡“讲实话,行实事”。 培养经世致用,各专一艺的的“专才”
END

二、教育主张
批判传统教育 抨击八股取士 强调六艺之学 (吴持明) 强调习行教学 (贾珍)
重视劳动教育
梁启超:“博野彦元,生育穷乡,育于异姓,饱更忧患, 艰苦卓绝”
END

二、教育主张
批判传统教育
抨击八股取士 “孔子开章第一句,道尽学
宗 强调六艺之学 。思过 ,读过,总不如学过。 “萎靡人精神,使筋骨皆疲软,天 一学便住也终殆,不如习过。习 2、反对宋明的 静坐读书,空谈 强调习行教学 下无不弱之书生,无不病之书生, 心性 两三次。终不与我为一,总不如 重视劳动教育 一事不能傲” 时习方能有得。”
文事斋:课礼、乐、书、数、天文、地理等科; 武备斋:课黄帝、太公及孙、吴五子兵法,并攻守、营阵、 陆水诸战法,射御、技击等科;
经史斋:课《十三经》、历代史、诰制、章奏、诗文等科;
艺能斋:课水学、火学、工学、象数等科;
理学斋:课静坐、编著、程、朱、陆、王之学;
帖括斋:课八股举业。
END

谢谢大家!
END
小组介绍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颜元生平
漳南书院
END

小组介绍
第七组小组成员
嘻嘻嘻 嘻嘻嘻 嘻嘻嘻 哈哈哈 哈哈哈 哈哈哈 呵呵
END
呵呵呵

目录
一、颜元简介
二、教育主张
三、教学方法
四、教育影响
END

一、颜元简介
8岁发蒙,
颜元(1635年—
1704年),清初儒家、 思想家、教育家,颜李
从学于 吴持明。 19岁从 师贾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