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焕庸线两侧人口的空间分异性及其变化

合集下载

人口空间分布视域下的“胡焕庸线”的悖论问题

人口空间分布视域下的“胡焕庸线”的悖论问题

人口空间分布视域下的“胡焕庸线”的悖论问题
程前昌
【期刊名称】《江汉学术》
【年(卷),期】2024(43)2
【摘要】从全新的研究视角出发,在对“胡焕庸线”产生的历史背景、选用的数据方法以及现实影响进行全面解读的基础上,实证研究并详细解答了“胡焕庸线”的
悖论问题。

研究结果表明,“胡焕庸线”不是中国唯一的人口分界线,也不是等密度线,其空间人口密度并不具有连续性。

针对这些具体的悖论问题,可从“胡焕庸线”
的划分标准、比较视角以及学科性质等方面综合探讨事实的成因,并对“胡焕庸线”做出进一步的思考,客观看待“胡焕庸线”与中国人口空间分布的对应关系。

【总页数】10页(P68-77)
【作者】程前昌
【作者单位】内江师范学院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922;F127
【相关文献】
1.胡焕庸线和中国季风区界线下人口分布的相异分析
2.胡焕庸线存在性的大数据分析——中国人口分布特征的生态学及新经济地理学认识
3.专家谈打破“胡焕庸线”并非人口的平均化分布
4.胡焕庸线两侧的人口分布与城镇化格局趋势——尝试回
答李克强总理之问5.胡焕庸线两侧人口的空间分异性及其变化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胡焕庸与我国人口地理分界线

胡焕庸与我国人口地理分界线

胡焕庸与我国人口地理分界线
胡焕庸,我国著名的地理学家、人口学家和地理教育家。

他引进
西方近代地理学理论和方法,从人地关系的角度研究我国人口问题和
农业问题,提出中国人口的地域分布以瑷珲(即爱辉,今黑河)—腾
冲一线为界而划分为东南与西北两大基本差异区;并首次提出中国农
业区划方案,是我国近代人文地理学、自然地理学的重要奠基人。


在培养地理人才,创建研究机构、学术团体、学术刊物等方面都做出
了重要贡献。

1935年,胡焕庸教授根据1933年全国各省、县的人口资料,写成《中国人口之分布》一文,创制了全国第一张人口密度图,并首先提出爱珲一腾冲这一人口地理界线,该线以东的中国东部,当时面积约占全国的36%,人口占全国96%;该线以西的西部,面积约占全国的64%,而人口仅占4%。

需要说明的是,当时我国东南部的台湾省被日本帝国主义霸占,而西北部的外蒙古尚未独立,全国人口为45800万人。

很明显,爱辉—腾冲一线,在中国人口地理上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一直为国内外人口学者所承认和引用,并且被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田心源教授称为“胡焕庸线”。

目前,如仍以胡氏线为界,我国东部和西部的面积分别占全国的42.9%和57.1%。

1990年我国人口普查数为11.6亿人(包括台港澳),东部人口占全国的94.2%,西部人口占全国的5.8%;经历了半个多世纪,西部和东部所占全国人口的百分比仅有±1.8%的变化,表明了该线的客观性。

通用版带答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三十三)

通用版带答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三十三)

通用版带答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三十三)综合题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35年,我国地理学家胡焕庸先生提出了划分我国人口密度的对比线——瑷珲—腾冲线,后改称黑河一腾冲线(图中虚直线)。

近一百年来,我国人口分布有了一定程度的变化。

中国人口密度突变线(图中黑实线)是一条重要的人地关系突变线,它综合反映了自然地理要素对人类活动强度的限制和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约束的适应。

(1)指出图中虚线西北侧人口聚集区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原因。

(2)有人预测中国人口密度突变线今后可能向西推移,试说明理由。

答案:(1)特点:人口聚集区空间分布极不均匀;呈斑块状或带状分布于新疆绿洲地区、宁夏平原、河套平原、河西走廊、青藏高原河谷地区。

原因:虚线西北侧局部地区水源较充足,地形平坦,农业生产条件较好;青藏地区海拔高,气候寒冷,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区热量较为充足,适合农业发展。

(2)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口密度突变线以西地区的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环境人口容量增加,人口密度增加;跨流域调水工程能够解决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用水问题,缓解当地水资源紧缺的情况,使得生活和生产活动能够顺利进行,人口密度增加。

解析:本题以我国人口地理分界线为载体,考查我国人口空间分布特点及原因等内容。

重点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等能力以及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1)读图分析可知,分布特点:人口聚集区空间分布极不均匀;呈斑块状或带状分布于新疆绿洲地区、宁夏平原、河套平原、河西走廊、青藏高原河谷地区。

原因:虚线西北侧局部地区,像新疆绿洲因为有天山昆仑山高山冰雪融水形成绿洲;河西走廊因为有祁连山冰雪融水补给,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因为靠近黄河,能够引黄灌溉,使得水源较充足,地形平坦,农业生产条件较好;而青藏地区海拔高气候寒冷,只有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区热量较为充足,适合农业发展,适合人类生存。

(2)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口密度突变线以西地区的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环境人口容量增加,人口密度增加;跨流域调水工程能够缓解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用水问题,再加上农业生产技术进步,节水农业发展、耐旱作物种植以及人们的节水意识提高,都能够缓解当地水资源紧缺的情况,使得生活和生产活动能够顺利进行,人口密度增加。

胡焕庸线偏移的主要原因

胡焕庸线偏移的主要原因

胡焕庸线偏移的主要原因
一、自然环境因素
胡焕庸线两侧的自然环境存在显著差异,这影响了人口分布和经济发展。

东侧地区可能面临海平面上升、降水量波动加剧等问题,而西侧地区虽然降水量增加,但缺水干旱问题并未显著改善,且季节性和年际变化可能会更大。

二、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胡焕庸线东侧地区聚集了第三产业和中心城市,更能吸引人口流向。

中国的经济增长动力日益转向第三产业,这些产业大多集中在胡焕庸线东侧地区。

短期内,即使西侧地区大力发展三产和中心城市,也主要是吸引西侧农村人口向本地区的城市集聚,人口的分布大势不会发生大的改变。

三、社会历史条件不同
胡焕庸线东南以平原、水网、丘陵、喀斯特和丹霞地貌为主要地理结构,而线西北地貌主要为草原、沙漠和雪域高原。

线东南部自古以农耕为经济基础,线西北部传统上为牧业区。

从全国的生态安全战略格局看,胡焕庸线沿线基本上贯穿了东北森林带、北方防沙带和黄土高原—川滇生态屏障,线以西大部分都是生态环境相对脆弱地区。

四、交通和市场区位优势
胡焕庸线右侧的东部沿海地区具有良好的交通区位条件和市场区位优势,以及良好的产业基础与生产规模,使得沿海地区具有更好的市场邻近和供给邻近,不断地吸附制造业和服务业持续向右侧集
聚。

五、生态资源依赖
西部地区是生态资源丰富和生态服务价值潜力非常大的区域,由于契合了中国长期以来区域发展所强调的基于区域资源禀赋比较优势的产业布局和地域分工的基本原则与导向,导致左侧经济发展难以摆脱对生态资源开发的依赖。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2第一章 人口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2第一章 人口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0小题每题3分共计30分)1.(1)“胡焕庸线”两侧的人口比重一直稳定少变主要取决于()1.(2)下列国家中“胡焕庸现象”最不明显的是()A. 计划生育政策B. 人口迁移方向C. 自然地理环境D. 地域开放程度【答案】C【解析】(1)我国西北地区以高原、山地为主气候条件差自然环境恶劣人口分布较少东南地区以平原、丘陵为主季风气候自然地理环境较好“胡焕庸线”两侧的人口比重稳定少变的原因是自然地理环境故选C【答案】D【解析】(2)巴西人口主要分布在气候更加温凉的巴西高原及东南沿海地区加拿大人口主要分布在和美国相邻的纬度较低地区澳大利亚人口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因此巴西、加拿大和澳大利亚三国会出现较为明显的人口分布和国土区域严重不匹配的现象德国国土面积相对较小以平原为主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自然地理环境优越且人口密度较小人口分布较为均匀“胡焕庸现象”最不明显故选D2.(1)图中表示从农村到城市迁移模式的是()2.(2)影响现阶段中国人口迁移的首要因素是()A. ①B. ②C. ③D. ④【答案】A【解析】(1)我国处于加速城市化阶段现阶段大量人口从农村转移到城市选①故选A【答案】D【解析】(2)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口迁移的主要目的是务工、经商、求学首要因素是为了寻求就业机会增加经济收入改善生活条件故选D3.(1)三江源牧民迁移主要是因为()3.(2)三江源牧民大多被安置到距离原居住地不远的城镇这主要考虑到()③风俗习惯的相似性④保持牧民的原有生产方式A. 生态B. 经济C. 交通D. 技术【答案】【解析】【答案】【解析】4.(1)下列关于“木桶”的说法最正确的是()4.(2)如果组成木桶的各块桶板分别代表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不同资源种类那么影响我国西北地区环境人口容量的“短板”是()A. 根据“木桶原理” 地球的环境承载量可以无限制地扩大因此不必担心人口过多的问题B. 如果木桶代表环境人口容量则在一定历史阶段内人口容量具有相对确定性C. 如果桶板代表资源则长板决定了环境人口容量D. 如果桶板代表资源则各板共同决定了环境人口容量【答案】B【解析】(1)根据“木桶原理” 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具有相对确定性故A项错误木桶容量在木板高度一定的前提下是一定的同样环境人口容量在一定历史阶段内也具有相对确定性故B正确若桶板代表资源则一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由最短的桶板决定故CD错误故选B【答案】B【解析】(2)西部由于地区内陆气候干旱降水少故水资源是限制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B正确故选B5.(1)百度迁徙地图()5.(2)有关图示时段的人口流动现象叙述正确的是()A. 数据收集应用了RS和GPS技术B. 具有直观、数据更新快的特点C. 利用虚拟技术可预测人口流动方向D. 可进行交通方式选择与行程规划【答案】B【解析】(1)百度迁徙地图数据是主要是GPS和GIS 不是RS 图示数据可更直观、更新快的特点该技术可监测人口流动方向但不能预测人口流动方向是利用手机定位数据不能进行交通方式选择与行程规划故选B【答案】C【解析】(2)图示时段人口流动现象的监测不是人口迁移 A错图示是人口流动回家过年是文化因素不是经济因素 B错中西部短途旅客增多是当地经济水平提升就近务工距离近 C对人口从东部地区流出是返乡回家与逆城市化无关 D错故选C6.(2)美国政府公布新法令的主要目的是()6.(3)新法令实施后主要影响美国人口的()A. 求学进修B. 躲避战乱C. 组建家庭D. 生活就业【答案】D【解析】(1)美国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生活环境较好这是申请美国绿卡者最看重的地方故选D【答案】A【解析】(2)由材料信息“绿卡申请人不得成为‘公共负担’的要求”等可以判断公布新法令的主要目的是降低社会负担即降低社会福利压力 A正确新法令对提高高科技人才比重、缓解就业压力、改善年龄结构影响不大 BCD错误故选A【答案】A【解析】(3)新法令将诸如受教育程度、家庭收入、健康和年龄等因素统一权衡以决定是否批准绿卡申请主要影响美国人口的年龄构成 A正确对职业构成、性别比、人口分布影响不大 BCD错误故选A7.(1)导致人口老龄化城乡差异变化的主要因素是()7.(2)t3—t4阶段城市老龄化水平较高的原因是()A. 医疗生活水平B. 人口政策C. 交通条件D. 人口流动【答案】D【解析】【答案】C【解析】8.(1)该地环境人口容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8.(2)能提高该区域环境人口容量的措施有()①扩大耕地面积②扩大林牧业比重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④迁入人口A. 环境承载力上升B. 生态环境恶化C. 社会财富大幅度上升D. 生活消费总量增加【答案】B【解析】(1)表中数据显示该地环境人口容量大幅度降低河流含沙量大幅度上升这说明该地目前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导致环境人口容量大幅度降低【答案】B【解析】(2)“扩大林牧业比重”可以增加植被覆盖率、改善环境,从而提高该区域环境人口容量人类的生存条件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源状况而“拓展交通”可以提高区域开放程度增加资源来源也可提高该区域环境人口容量拓展交通属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措施扩大耕地面积和迁入人口(加剧人地矛盾)会进一步破坏植被、使当地环境恶化使环境人口容量降低故选B9.(1)导致客家人迁徙的因素主要是()9.(2)下列关于人口迁移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 自然生态环境因素B. 经济因素C. 政治因素D. 社会文化因素【答案】C【解析】(1)读材料可知“客家人本来祖居在河南洛阳在汉晋时期到清末为躲避战乱历经数次迁徙一路南下在闽粤桂各地” 因此客家人迁徙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故选C【答案】C【解析】(2)人口迁移解决了迁入地劳动力不足的问题促进经济的发展但增加了迁入地的就业压力减轻了迁出地的环境压力对迁出地人们生活观念的更新有较大帮助故选C10.(1)大数据公司获取数据使用的信息技术是()10.(2)与短期流入相比长期流入在两个年龄段比重明显偏高的主要原因是()10.(3)上述两个年龄段长期流入比重偏高对重庆市的影响是()A. 全球定位系统B. 遥感技术C. 地理信息系统D. 视频传输【答案】A【解析】(1)大数据公司获取数据是通过联通用户的位置来统计的位置信息的获取要用到全球定位系统 A正确遥感技术主要用于观测地理信息系统主要用于分析数据视频传输可用于对话等 BCD错误故选A【答案】C【解析】(2)长期流入中 18岁以下和55岁以上均较大不可能是教育排除A若是经济水平和国家政策影响的话长期流入人口较多的应为青壮年及适龄劳动力故排除BD因此可能家庭的需要孩子及家中老人流入重庆 C正确故选C【答案】B【解析】(3)长期流入比重偏高两个年龄段为青壮年劳动力人口增加 A错人口增加社会负担适当加重 B对西部大开发就业机会多失业率快速增加可能性小 C错人口流动对环境人口容量影响小 D错二、解答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0分共计40分)11.(1)简述澳大利亚东南沿海地区环境承载力大的原因11.(2)澳大利亚是世界上移民热度较大的国家请说明原因【答案】(1)东南部沿海地区气候温和湿润水源充足开发历史悠久经济发展水平高海运便利对外开放程度高【解析】(1)由所学知识可知环境承载力主要从资源、科技发展水平、消费水平经济发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地区开放程度等方面分析澳大利亚东南部沿海地区气候温和湿润水源充足开发历史悠久经济发展水平高海运便利对外开放程度高【答案】(2)澳大利亚地广人稀人口密度小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医疗和教育条件好优惠的移民政策吸引大量海外人口迁入【解析】(2)由所学知识可知吸引移民主要从环境、就业、国家政策、基础设施等方面来分析澳大利亚地广人稀人口密度小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医疗和教育条件好优惠的移民政策吸引大量海外人口迁入12.(1)简述澳大利亚的人口分布特点12.(2)分析澳大利亚中部内陆地区环境承载力小的原因12.(3)有人认为澳大利亚人口数量远小于该国人口合理容量试说明理由【答案】(1)人口分布不均集中分布在东南部沿海地区及西南部沿海地区其他地区人口稀疏【解析】(1)读左图可知澳大利亚人口分布不均东南部沿海地区及西南部沿海地区人口分布较为密集其他地区尤其是内陆地区人口分布稀疏【答案】(2)中部地区为热带沙漠气候干旱少雨水资源缺乏植被稀少生态环境脆弱【解析】(2)读右图可知澳大利亚中部地区为广大的热带沙漠气候区降水稀少植被稀疏生态环境脆弱环境承载力小【答案】(3)国土面积广大矿产、草地等自然资源丰富科技发展水平较高经济发展水平高对外开放水平高【解析】(3)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澳大利亚领土面积达769.2万平方公里国土面积广大矿产、草地等自然资源丰富澳大利亚为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科技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及对外开放水平都较高但澳大利亚人口较少因此其人口数量远小于人口合理容量13.(1)概括海南省人口分布特点并简要分析其原因13.(2)分析大量外来人口对海南省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答案】(1)特点人口分布不均沿海人口密度大海口市人口密度最大中部(山区)人口密度小原因沿海地区以平原地形为主地形平坦易于开发沿海和省会(海口)开发较早海、陆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完善经济发达(中部为山地、丘陵地势起伏较大开发难度大、成本高开发较晚交通不便经济相对落后)【解析】(1)读图可知人口分布不均沿海人口密度大海口市人口密度最大中部(山区)人口密度小主要原因可以结合地形、气候、河流、土壤、交通、海洋资源等方面展开分析沿海地区以平原地形为主地形平坦易于开发沿海和省会(海口)开发较早海、陆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完善经济发达(中部为山地、丘陵地势起伏较大开发难度大、成本高开发较晚交通不便经济相对落后)【答案】(2)促进餐饮、住宿、房地产、商贸、高新技术等相关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结与外界的经济文化交流【解析】(2)大量外来人口对海南省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主要从社会、经济方面分析大量外来人口可以促进餐饮、住宿、房地产、商贸、高新技术等相关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带动当地的消费促进经济发展促进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当地与外界的经济文化交流14.(1)攀枝花成为“候鸟式”养老目的地的有利气候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 此外其他地理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2)大量外来人口对攀枝花“阳光花城”兴起有哪些积极影响?【答案】(1)冬季气温较高, 晴天多光照充足, 交通便利, 环境优美, 旅游资源丰富【解析】(1)读图可知攀枝花市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结合表中数据可知冬季气温高晴天多光照充足适合养老其他地理原因可从环境优美、交通便利、旅游资源丰富角度说明【答案】(2)促进房地产、旅游、养老服务等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带动当地的消费促进经济发展促进生态环境改善促进多元文化交流【解析】(2)注意从“积极”方面回答可考虑促进房地产、旅游、养老服务建设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带动当地消费、促进文化交流等。

打破“胡焕庸线”背后的发展鸿沟

打破“胡焕庸线”背后的发展鸿沟

打破“胡焕庸线”背后的发展鸿沟作者:吴兢来源:《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19年第1期自黑龙江黑河(原名瑷珲)到云南腾冲,约呈45°倾斜的一条线,便是著名的“胡焕庸线”。

这条线,由中国著名地理学家胡焕庸于1935年手工绘出,清晰展示当时中国人口密度的突变—96%:4%,东南侧地狭人稠,西北侧地广人稀。

80多年岁月沧桑,中国人口从4.58亿变成13.9亿,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国家区域发展规划数轮更新,人口政策多次适时调整……无论外部环境怎么变化,“胡焕庸线”却岿然不动:东南侧人口占比,从96%变成了约94%,仅相差2个百分点。

当然,合理的人口分布,并不等于人口的绝对平均分布。

作为人口密度突变线的“胡焕庸线”,其背后存在的现实发展鸿沟亟待消弭。

一个现状:人口格局稳定这条神秘的“胡焕庸线”,将中国分为迥然不同的两个自然和人文地域。

在人口学家眼里,它是人口稠密与稀疏区域的分界线;在环境专家眼里,它是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的分界线,基本与400毫米年降雨量线重合;在农业专家眼里,它是农业与牧业生产区的生态分界线;在人文地理学家眼里,它是青山绿水与大漠高原、农耕文明与游牧文化的分界线。

“胡焕庸线”两侧,为何差异如此之大?在胡焕庸看来,主要有三个原因:自然环境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社会历史条件不同。

80多年来,“胡焕庸线”又为何如此稳定?粗浅分析,主要有以下原因:其一,自然环境仍是影响人口分布的基础因素。

随着人类改造利用自然的能力不断增强,自然环境对人口分布的影响逐步减少,但其始终是影响人口分布的基础因素。

自然环境是形成“胡焕庸线”的首要原因,这也使得“胡焕庸线”保持稳定。

其二,经济生产布局与自然环境一脉相承。

伴随生产力发展,社会经济因素日益成为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

尽管如此,自然环境还是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和重要的外部条件,经济发展和生产布局日益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我国东部地区依赖丰富的资源、便利的交通、良好的教育等快速发展,“胡焕庸线”展示的人口格局基本保持不变。

胡焕庸对我国发展的影响

胡焕庸对我国发展的影响

焕庸对我国发展的影响胡焕庸线是我国著名地理学家胡焕庸先生在20世纪30年代发现的一条人口密度分布线。

这条线对于我国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揭示人口分布规律:胡焕庸线将我国划分为人口密集区和人口稀疏区,揭示了我国人口分布的不均衡特点。

这一发现有助于我国更好地了解人口分布规律,为人口政策制定和区域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2. 影响区域发展差距:胡焕庸线右边的地区,虽然土地面积仅占我国总面积的36%,但却养活了全国96%的人口。

而左边地区虽然土地面积占6 4%,但人口较少。

这导致了我国东西部地区的发展差距。

为了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我国政府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对胡焕庸线左侧地区进行扶持,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3. 促进人口流动和资源配置:胡焕庸线使得我国东部地区人口密集,西部地区人口稀疏。

随着经济发展和政策推动,大量人口从西部向东部地区流动,寻求更好的就业和生活机会。

这有助于优化我国人口布局和资源配置,提高整体发展水平。

4. 倒逼产业升级:胡焕庸线使得东部地区面临人口压力和资源约束,从而倒逼当地产业进行升级转型,寻求更高附加值和发展空间。

与此同时,西部地区依托政策扶持和资源优势,积极发展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

5. 影响城市化进程:胡焕庸线东部地区城市化水平较高,西部地区较低。

为了加快西部地区城市化进程,政府实施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设立新区、扶持特色小镇、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等,促进人口向城市集聚。

综上所述,胡焕庸线对我国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它不仅揭示了我国人口分布规律,还影响了区域发展差距、人口流动、产业升级、城市化进程等方面。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应继续关注胡焕庸线带来的挑战和机遇,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目标而努力。

破不掉的胡焕庸线:我国的人口布局、经济繁荣、气候变化都沿着这条线发展

破不掉的胡焕庸线:我国的人口布局、经济繁荣、气候变化都沿着这条线发展

破不掉的胡焕庸线:我国的人口布局、经济繁荣、气候变化都沿着这条线发展北宋的时候有一个典故叫做“宋挥玉斧”,说的是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平定四川的后蜀政权后,拿一把小玉斧,在地图的西南边画了一条线,线这边归我管,线那边我不管,从此之后,两侧的大宋和大理两国相安无事,保持了几百年的和平。

如今,在中国国土上,也有这样一条线,影响着世世代代。

这条线北起黑龙江省黑河,一路向着西南延伸,直至云南腾冲,把中国版图一分为二,是国立中央大学地理系主任胡焕庸通过数万个数据,一点一点在地图上摸索出来的。

自这条线诞生以来,无论是人口布局、经济繁荣、气候变化等都沿着这条线划分的比例发展。

不过,最令人唏嘘的,无论中国领土发生如何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条线始终“岿然不动”。

胡焕庸线的诞生1935年,34岁的国立中央大学地理系主任胡焕庸在《地理学报》发表了他平生最重要的论文:《中国之人口分布》。

这篇文章的末尾,是一张中国人口分布地图,在地图上画了一条区分人口稀密程度的界线,一头是东北黑龙江的爱辉(清代瑷珲古城,汉语称黑龙江城,满语称萨哈连乌拉霍通。

1858年后始出现'瑷珲'字样。

1956年改为'爱辉',1983年爱辉县并入黑河市),一头是云南的腾冲,这条45度倾斜的直线把中国版图一分为二,线的东南边,国土面积占当时版图的36%,人口占96%,线的西北边,面积占 64%,人口只占 4%,人口密度相差40多倍!胡焕庸线这就是著名的中国人口分界线:“爱辉—腾冲”线(解放后称“黑河—腾冲线”),在国际上,命名为“胡焕庸线”。

2009 年,中国地理学会发起“中国地理百年大发现”评选,“胡焕庸线”名列其中,被称为20世纪中国地理最重要发现之一。

胡焕庸线很厉害历史上,分界线有很多种,但是像胡焕庸线这样被列为重大发现、被写进教科书的却只有这一条,那么它究竟牛在哪里?1935年胡焕庸先生用手工画图发现的“爱辉-腾冲线”首先,胡焕庸线是用“大数据”算出来的。

部编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带答案名师选题

部编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带答案名师选题

(名师选题)部编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带答案名师选题综合题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我国著名人口地理学家胡焕庸,早在1935年就发现并提出:从黑龙江瑷珲(今黑河市爱辉区)到云南腾冲之间的连线,是我国人口分布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地理学界称其为“胡焕庸线”。

资料来源:胡焕庸《论中国人口之分布》(1)“胡焕庸线”体现出我国人口分布的差异是:________。

(2)该线东南部的山东省人口密度大的主要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新疆的人口分布特点是________;新疆地广人稀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

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清朝以前,中国人口一直保持在1亿以内。

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后,人口猛增到3亿,当时开发边陲,推广了高产番薯、玉米等,多数中原移民及其后人保持多吃粮少吃肉的习惯。

材料二我国环境与人口信息表(2)材料二中代表我国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数据是?这个数据值会受哪些因素的影响?(3)材料二中温饱型消费水平、小康型消费水平、富裕型消费水平所供养的最适宜人口数不同,对你有何启示?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魔芋是热带、亚热带作物,喜温喜湿,忌高温怕涝。

贵州西部某区域(阴影所示)地处乌蒙山山区,海拔在1234米~2897米,喀斯特地貌发育,环境承载力低、人口容量小,曾属于国家级贫困地区。

当地家庭有种植魔芋的传统,2015年该地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由合作社统一提供种芋、有机肥、栽培与管理技术等,开展魔芋精粉加工与销售活动。

随着魔芋产业的快速发展,该地实现了脱贫致富。

简述该区域环境人口容量小的主要原因。

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占里侗寨是贵州省黔东苗族侗族自治州的一个村落,位于贵州,湖南、广西三省区交界处,面积不足16平方千米。

占里创造了两项令人惊叹的奇迹: 一是这里人口长期保持在700左右;二是自清代中叶以来,这里无刑事案件发生。

天津南开外国语高级中学高二地理测试题含解析

天津南开外国语高级中学高二地理测试题含解析

天津南开外国语高级中学高二地理测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2分)1. 胡焕庸线是由著名人口地理学家胡焕庸先生在1935年提出的,该线从黑河市至腾冲市,揭示了中国人口密度分布的东南和西北分异,该线东密西疏的人口格局一直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具有“不可破”的特性。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 导致胡焕庸线不可破的原因是()A. 自然环境B. 城市化C. 交通D. 农业4. 结合表格可以表明()A. 东南地区的人口数量在减少B. 西北地区人口数量在增加C. 西北地区人口数量超过了东南地区D. 西北地区人口密度增长率低于东南地区5. 下列哪些说法可能使胡焕庸线两侧人口分布格局发生显著变化()A. 西部地区城市化速度适度加快,扶持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发展B. 加快东部地区的建设,形成东部城市群C. 从根本上解决自然资源东西分配不均的状况D. 加强东部地区的交通建设,完善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工程参考答案:3. A4. B5. A 3. 由材料分析可知,黑河市至腾冲市为我国的人口界线,界线东南人口多和西北人口少,由于东南部降水充沛,地形平坦,城市众多,经济发达,界限的西北部气候干旱,降水较少,地形崎岖,经济落后,因此城市分布较少,人口较少。

自然环境难以变化,因此受其影响,人口分布状况也难以改变,故答案选A。

4. 读表格中的数据可知,我国东南地区的人口密度不断增加,因此人口数量也在不断增加,A错误;从表格数据可知,西北地区的人口比重和人口密度都在增加,说明人口数量在增加,B正确。

西北地区的人口比重只占百分之五左右,而东南部人口的比重占百分之九十五左右,因此东南部的人口数量远远大于西北部,C错误;通过计算可知,西北地区人口密度增长率高于东南地区,D错误。

故答案选B。

5. 西部地区城市化速度适度加快,扶持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发展,能够促进西北地区经济的发展,改变经济的发展格局,从而促进人口迁移方向和人口分布的格局,A正确;加快东部地区的建设,形成东部城市群,会使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的格局不会改变,B错误;自然资源东西分配不均是由自然条件决定的,是从根本上解决不了的,C错误;加强东部地区的交通建设,完善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工程,会进一步促进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改变不了人口的分布格局,D错误。

“胡焕庸线”两侧创新能力时空格局演变

“胡焕庸线”两侧创新能力时空格局演变
影响因素
影响“胡焕庸线”形成的主要因素包括自然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农业发展、战争和社会经济条件等。这些因素 的综合作用导致了中国人口分布的不均衡性。
“胡焕庸线”的地理和社会意义
地理意义
“胡焕庸线”的提出对于认识中国人口分布的规律和特点具 有重要的地理意义,为研究中国人口分布和发展提供了重要 的参考依据。
社会意义
“胡焕庸线”反映了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对于制 定人口政策、区域发展政策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此外, “胡焕庸线”也是研究中国历史、文化、经济等方面的重要 参考依据之一。
02
“胡焕庸线”两侧创新能力分 析
创新能力定义与评估指标
创新能力定义
创新能力是指一个地区或组织在科技 、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所表现出 的创造力和竞争力,是衡量一个地区 或组织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东部地区的社会环境更加开放、包容,有 利于创新思想的产生和发展,而西部地区 的社会环境相对较为保守。
03
“胡焕庸线”两侧创新能力时 空演变
创新能力时空演变的表现
空间分布变化
随着时间的推移,“胡焕庸线”两侧的创新能力在空间分 布上呈现出明显的变化。在某些地区,创新能力逐渐增强
,而在其他地区则逐渐减弱。
05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胡焕庸线”两侧创新能力存在显著差异
通过对“胡焕庸线”两侧地区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不同地区在创新能力方面存在明显的差 异。胡焕庸线以东地区创新能力较强,而以西地区则相对较弱。
创新能力与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研究发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对创新能力具有显著影响。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其创 新能力也相对较强。
创新能力影响因素需深入探讨
虽然本研究探讨了经济发展水平和政策支持对创新能力的影响,但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众多,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深入 探讨其他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

胡焕庸线划分

胡焕庸线划分

胡焕庸线划分胡焕庸线(Hu Line,或Heihe-Tengchong Line,或Aihui-Tengchong Line),即中国地理学家胡焕庸(1901-1998)在1935年提出的划分中国人口密度的对比线,最初称“瑷珲—腾冲一线”,后因地名变迁,先后改称“爱辉—腾冲一线”、“黑河—腾冲一线”。

在中国人口地理上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一直为国内外人口学者和地理学者所承认和引用,并且被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田心源教授称为“胡焕庸线”。

“胡焕庸线”是我国人口发展水平和经济社会格局的分界线,其东侧分布着我国96%的人口,西侧只分布着4%的人口。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西侧人口只增加了2%,东侧仍居住着94%的人口,且经济差距更悬殊。

这条决定经济社会发展格局的“胡焕庸线”恰恰与我国夏季风过渡区重合。

可见,夏季风过渡区不仅是中国气候环境的过渡带,还对中国人口分布和区域发展具有重要约束作用。

“瑷珲—腾冲一线”(或作“爱辉—腾冲一线”)在地理学(特别是人口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以及人口学上,具有重大意义。

这条线从黑龙江省瑷珲(1956年改称爱辉,1983年改称黑河市)到云南省腾冲,大致为倾斜45度基本直线。

线东南方36%国土居住着96%人口(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利用ArcGIS进行的精确计算表明,按胡焕庸线计算而得的东南半壁占全国国土面积43.8%、总人口94.1%),以平原、水网、丘陵、喀斯特和丹霞地貌为主要地理结构,自古以农耕为经济基础;线西北方人口密度极低,是草原、沙漠和雪域高原的世界,自古游牧民族的天下。

因而划出两个迥然不同自然和人文地域。

“胡焕庸线”在某种程度上也成为城镇化水平的分割线。

这条线的东南各省区市,绝大多数城镇化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这条线的西北各省区,绝大多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中国城镇发展中的“胡焕庸线”?应统筹东中西部

中国城镇发展中的“胡焕庸线”?应统筹东中西部

中国城镇发展中的“胡焕庸线”?应统筹东中西部中国城镇发展中的“胡焕庸线”地理学家胡焕庸1935年发现,按我国人口分布密度,自黑龙江黑河至云南腾冲画一条直线,此线东南侧居住着全国96%的人口,西北侧只有4%。

“胡焕庸线”从发现至今,历经数次人口普查,两侧一直表现出明显差异,呈现稳定的经济地理分布特征。

人口、经济发展和建设活动都集中在该线东南侧。

东西两侧人口比重大体上保持在94%和6%;而东南侧的国内生产总值占比也长期保持在94%以上。

“胡焕庸线”与400毫米等雨量线、地貌分界线、文化分界线等基本重合。

反映了我国国土空间开发、经济活动和人口集聚的基本格局:东南侧以平原、丘陵、水网、喀斯特和丹霞地貌为主,是我国传统农耕文明发祥地,国土空间较宜开发,有利于经济发展和人口集聚;西北侧以草原、沙漠和雪域高原为主,是我国历史上游牧文化区,生态脆弱区域居多,不适宜大规模开发和人口集聚。

在中国城镇化建设中也应当充分认识这一最基本的国情。

目前来看,由于东部率先发展,东北振兴和中部崛起战略相继实施,“胡焕庸线”东南侧的各项生产、建设等国土开发活动全面展开,东部各省的国土开发程度已经超过或接近15%,高于荷兰、德国、韩国、英国等国家;深圳、广州、苏州、上海、天津、北京等城市以及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冀地区的国土开发程度已经超过或接近25%,高于英格兰地区,日本三大都市圈、德国斯图加特地区等。

“胡焕庸线”东南侧(户籍)人口密度为294人/平方公里,总的趋于“过密”;过高的建设用地比例,使资源、环境的瓶颈制约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凸显。

“胡焕庸线”的西北侧人口密度为15人/平方公里,表面上近乎“过疏”,但因绿洲过饱和、天然草原超载过牧以及持续性生态衰退,实际上已接近土地承载能力,不适合大规模开发建设,只能是在生态保护的前提下集中“据点式”开发。

在兼顾自然历史地理条件的前提下,还需要从全局战略考虑出发,统筹东中西部协调发展,全面推进我国的城镇化进程。

胡焕庸线

胡焕庸线
胡焕庸线
Heihe-Tengchong Line
什么是胡焕庸线?
• 一条划分中国人口密度分布的分界线 • 由黑河(黑龙江)与腾冲(云南)两地的 连线构成 • 左边:占64%国土面积 • 右边:占36%国土面积 • 左边:4%人口(1935)/6%人口(2002) • 右边:96%人口(1995)/94%人口 (2002)
为什么会产生胡焕庸线?
城市化
气候
地理条件
城市化
• 相比西北部地区,我国东南部地区的城市化和工业化程 度要更高一些 • 城市化使得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镇 • 逐渐健全的医疗保障和基础设施使得人口基数和自然增 长率大幅度提高
导致城市化的因素
发达的农业
宜居的环境
聚集的人口
导致胡焕庸线的因素
更健全的医疗
更发达的工业
更良好的经济
更便利的交通
谢谢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看
Thanks For Watching!

人教版2022年高中地理人口知识汇总大全

人教版2022年高中地理人口知识汇总大全

(每日一练)人教版2022年高中地理人口知识汇总大全选择题1、“胡焕庸线”是我国主要的人口分界线(下图),也是我国地理学家胡焕庸在1935年提出的划分我国人口密度的对比线。

令人惊奇的是,在历经几十年的城镇化和各种人口迁移之后,这条斜线的人口分布含义仍然未变。

中国科学院的地理学家根据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数据进行测算发现,这条线东南部人口仍占全国总人口的94.1%,西北部人口占5.9%。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4年11月参观国家博物馆时发出了怎么破解“胡焕庸线”之问:“……我们要研究如何打破这个规律,统筹规划、协调发展,让中西部百姓在家门口也能分享现代化。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我国与“胡焕庸线”密切相关的界线是()A.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B.暖温带与中温带分界线C.水田和旱田分界线D.地势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2)影响“胡焕庸线”几十年来较稳定的主要因素是()A.社会经济B.自然灾害C.国家政策D.自然环境(3)下列措施中,对破解“胡焕庸线”作用不大的是()A.加快西部地区优势资源开发B.促进“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C.全面放开生育政策,鼓励生育D.推进西部地区城乡基础设施—体化答案:ADC【提示】人口分布及其影响因素解析:(1)考查人口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2)考查人口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3)考查人口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解答】(1)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大致为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此线大致与“胡焕庸线”吻合,与之密切相关。

故选A。

(2)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胡焕庸线”东侧地形较为平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自然环境优越,农业基础好,经济条件好,交通发达,人口集中分布,适宜居住;西侧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地势起伏大,降水较少,生态脆弱,环境承载力小,经济落后,人口分布少。

综上所述,影响“胡焕庸线”几十年来较稳定的主要因素是自然环境。

故选D。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全面放开生育政策,鼓励生育主要应对的是人口老龄化问题,对破解“胡焕庸线”作用不大。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中图版(上海)必修2第五篇 人口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中图版(上海)必修2第五篇 人口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中图版(上海)高中地理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2小题每题3分共计36分)1.(1)“胡焕庸线”两侧人口分布差异巨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1.(2)下列能提高“胡焕庸线”西侧人口密度的合理措施是()A. 经济发展B. 自然条件C. 生育政策D. 地区开放程度【答案】B【解析】(1)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是自然环境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自然环境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和社会历史条件不同对人口分布均有影响其中自然环境因素影响最大尤其是气候结合图示可知“胡焕庸线”东侧地形较为平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自然环境优越农业基础好经济条件好交通发达人口集中分布适宜人居而西侧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地势起伏大降水较少生态脆弱环境的承载力小经济落后人口分布少因此我国“胡焕庸线”两侧人口分布差异巨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自然条件 B选项正确故选B【答案】C【解析】(2)加大资源开发力度短期内可行但未来可能会出现严重的环境问题该措施不可取强制实施人口迁移可能会出现社会动荡引发一系列问题实施海水西调工程工程量大对沿途影响重大甚至引发生态环境改变需要充分论证才能实施“胡焕庸线”西侧气候较为干旱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生态环境脆弱因此要提高该地区人口密度应该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增大该地区的人口承载量 C选项正确故选C2.(1)世界人口集中分布在()2.(2)图中四地人口分布特点及主要原因叙述正确的是()2.(3)南纬40°~50°范围人口分布稀少的主要原因为()A. 北半球中低纬B. 北半球中高纬C. 南半球中低纬D. 南半球中高纬【答案】A【解析】(1)由图可知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故选A【答案】B【解析】(2)①位于美国东南沿海地区海拔较低人口较多故A错②位于亚马孙平原气候类型为热带雨林气候气候湿热人口稀少故B对③位于印度半岛北部经济落后故C错④位于澳大利亚中部地区气候类型为热带沙漠气候人口稀少故D错故选B【答案】C【解析】(3)由图可知南纬40°~50°之间主要是海洋陆地面积较小因此在南纬40°~50°之间人口分布稀少故选C3.近年来苏南地区各省辖市常住人口因受迁移因素的影响均表现为程度不同的增长苏中地区和苏北地区因外迁人口增长较快人口增长速度则分别有所下降造成江苏各地区之间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A. 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B. 自然条件C. 国家政策D. 个人偏好【答案】A【解析】4.(1)对图甲中A、B、C三国的分析正确的是()4.(2)对图乙中A、B两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A. A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约为3‰B. B国人口死亡率高于C国主要是因为其医疗水平比C国低C. 与B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类似的国家主要分布于非洲D. 与我国目前人口增长状况最相似的是C国【答案】D【解析】(1)读图 A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约为3% A错B国人口是三低模式人口死亡率高于C国主要是因为其人口老龄化水平比C国高 B错与B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类似的国家主要分布于欧洲等发达国家 C错与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相似的是C国 D对故选D【答案】D【解析】(2)由乙图可知A国0~14岁人口所占比例高应为年轻型人口年龄结构 B国65岁及以上人口所占比例高应为老年型人口年龄结构老龄化问题严重劳动力短缺故选D5.(1)有关该地区人口变化说法正确的是()5.(2)④时期以后人口迁移率下降的原因最有可能是()A. ①时人口总量最大B. ③时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C. ④时当地人口数量达最小值D. ⑤时老年人口比例很小【答案】B【解析】读图分析可知①时期之后人口仍在继续增长故A错③时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 说明人口增长缓慢故B正确④时期人口迁移率与人口自然增长率之和大于0 说明该地人口数量为增加状态故C错⑤时期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为7 说明人口出生率低说明该地区青少年人口比例较小故D 错【答案】A【解析】A、读图分析可知④时期以后人口出生率为负值进而说明该地经济发达需要进行产业结构升级就业机会减少故正确B、迁入量减小与生态环境关联不大C、经济发达故不符合题意D、就业机会少使农民工返乡务工6.(1)由材料可知澜沧江—湄公河流域人口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是()6.(2)该流域人口主要集中在()A. 降水B. 坡度C. 水源D. 海拔【答案】B【解析】(1)读图人口累积百分比与海拔变化无明显相关性 D错误水源与人口分布的关系从图中无法获取 C错误读图可知澜沧江—湄公河流域人口累积百分比随着坡度的增加而增加坡度到达30°左右之后人口累积百分比基本保持不变说明澜沧江—湄公河流域人口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坡度 B正确降水与人口分布的关系从图中无法获取 A 错误故选C【答案】C【解析】(2)当人口累积百分比曲线斜率最大时说明人口累积最快该处是该流域人口主要集中地区读图可得坡度5°以下人口累积百分比曲线斜率最大人口集中总数达到80% 从海拔高度看人口主要分布在1000米以下故ABD错误 C正确故选C7.(1)有关图中字母代表的国家说法正确的是()7.(2)由图可知一般情况下()A. A国人口出生率高一定位于非洲B. 左右世界人口增长的主要是A、B、C类国家C. C国人口自然增长率肯定低于B国D. D国人口死亡率肯定低于B国【答案】B【解析】(1)从图示来看 A国为发展中国家但不一定位于非洲 A错误世界人口主要分布于发展中国家而且发展中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高图示A、B、C类国家人口出生率都较高均代表发展中国家因此左右世界人口增长的主要是发展中国家 B 正确人口自然增长率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的 B、C均为发展中国家图示无法体现死亡率高低因此C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不一定低于B国 C错误D国为发达国家发达国家由于出生率低因此人口年龄整体偏大老年人口多故死亡率一般高于发展中国家 D错误故选B【答案】B【解析】(2)一般而言经济发展水平与人口增长呈负相关由图可知发展中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低于发达国家故人口自然増长率高于发达国家 A、C错误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高人口出生率低 B正确人口出生率越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越高人口出生率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呈负相关 D错误故选B8.关于环境人口容量的正确叙述是()A. 在不同的发展时期人们估计的环境人口容量应该是基本相同的B. 环境人口容量就是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是永远不变的C. 随着科技的发展资源利用率提高地球环境人口容量是无限的D. 确定什么样的消费水平对环境人口容量产生较大的影响【答案】D【解析】A、在不同的发展时期人们估计的环境人口容量应该是不同的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人口容量不断提高故不符合题意B、环境人口容量就是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它是不确定的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故不符合题意C、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无论发展到什么样的程度它都是有限的不能超出环境的承受能力故不符合题意D、消费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之间呈负相关确定什么样的消费水平对环境人口容量产生较大的影响故正确9.(1)该城市2012年的人口容量为()9.(2)图中制约该城市人口容量最根本的因素是()A. 85.4万B. 97.3万C. 105.6万D. 351万【答案】B【解析】(1)图为“某城市2012年人口容量木桶效应示意图” 属于木桶的“短板效应” 制约人口容量的诸因素中劳动就业的人口容量最低故该城市2012年人口容量为97.3万故选B【答案】D【解析】(2)读某城市2012年环境人口容量木桶效应示意图图中制约该城市人口容量最根本的因素是劳动就业故选D10.(1)1980年我国“独生子女”政策全面启动但1979-1988年期间出生人口依然在波动上升原因是()10.(2)推测导致2020年之后出生人口总体下降的可能原因有()①生活成本高、子女抚养成本高②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日益完善③老龄化加速人口红利消失④晚婚晚育、单身丁克等现象10.(3)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合理措施有()①推动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②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③完善社会养老保险服务制度④实行弹性退休年龄制度A. 育龄妇女数量增加B. 经济的快速发展C. 计划生育政策放宽D. 偏远地区生育意愿强【答案】A【解析】(1)虽然“独生子女”政策全面启动但是中国人口基数大青壮年较多育龄妇女数量增加因此出生人口依然波动上升故选A【答案】B【解析】(2)①随着经济发展生活的成本增加独生子女要抚养老人的数量增加压力变大①正确②社会养老体系完善年轻人不再考虑养老问题生育意愿降低②正确③老龄化加速为出生人口下降到来的影响③错误③晚婚晚育、单身丁克等现象越来越严重导致出生人口下降正确所以A、C、D错误故选B【答案】C【解析】(3)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主要是缓解儿童教育问题和人口老龄化没关系②错误推动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完善社会养老保险服务制度、实行弹性退休年龄制度都是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合理措施①③④正确故选C11.(1)占全球人口比重最大的纬度范围是()11.(2)南纬40°~50°范围人口分布稀少的主要原因为()A. 10°~20°SB. 20°~30°NC. 30°~40°ND. 40°~50°N【答案】B【解析】(1)读图可知图中在20°~30°N之间人口比例最大故选B【答案】C【解析】(2)读图可知图中在南纬40°~50°之间的人口比例最小主要是因为该区域陆地面积较小故选C12.(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12.(2)该图表明我国农村()A. 2010年农民工总量和外出农民工总量相等B. 2011年外出农民工增速降低值等于本地农民工增速上升值C. 2010—2014年农民工总量增速低于外出农民工增速D. 2010—2014年外出农民工以及本地农民工数量逐年增加【答案】D【解析】(1)图示曲线表示增速状况不表示总量大小同时农民工总量包括外出农民工和本地农民工所以农民工总量一定大于外出农民工总量 A错 2011年外出农民工增速降低值大于本地农民工增速上升值 B错 2010—2014年农民工总量增速高于外出农民工增速 C错读图可知 2010—2014年外出农民工增速和本地农民工增速均大于0 表明2010—2014年外出农民工以及本地农民工数量逐年增加 D正确故选D【答案】D【解析】(2)该图表明我国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总量持续增加农村常住人口减少 A错农村劳动力人口迁出将导致农村出现人口老龄化现象 B错农民工数量持续增加农民不再单一从事农业生产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变快 C错外出农民工增速明显减慢说明劳动力回流现象明显 D正确故选D二、解答题(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0分共计20分)13.(1)据图说出1949-2019年全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变化特点并推测其原因13.(2)根据材料和相关知识分析学历“通货膨胀”现象的原因13.(3)说出学历“通货膨胀”现象带来的影响【答案】(1)特点毛入学率整体上持续提升 1990年以前提升较慢 1990年以后提升较快原因新中国建立国家稳定安全经济持续向好发展工业化、城市化不断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对劳动力的素质要求提高公民接受高等教育的意愿增强国家对教育的重视和鼓励力度加大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增多 90年以前工业以劳动力密集型为主 90年以后经济逐步转型、升级为技术密集型劳动力素质要求提高计划生育的实施18-22岁人口数量增长放缓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上升较快【解析】(1)变化特点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整体上持续提升 1990年以前提升速度较慢1990年以后不断加速原因新中国建立后百废待兴国家稳定安全经济不断持续发展对人才需求加大国家高度重视教育的作用不断加大教育投入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等促进高校入学人数的增加工业化、城市化不断发展对劳动力的素质要求提高家庭和个人接受高等教育的意愿和能力增加国家对教育的重视和鼓励力度加大不断扶持高等教育的发展提高入学率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增多1990年以前工业以劳动力密集型为主需要的是廉价劳动力1990年以后经济逐步转型、升级为技术、资金密集型需要技术工人和科技人才计划生育的实施 18-22岁人口数量增长放缓高校扩招不断加快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上升较快【答案】(2)经济持续发展、高等教育规模扩大(如高校扩招)拥有高等教育学历水平的人口数量大增经济、社会发展各行业部门提供的就业岗位有限造成就业人口和岗位的冲突部分高校教育质量较差学历证书含金量低不能满足岗位需求【解析】(2)随着经济持续发展、国家不断加大建设和完善高校设施高等教育规模快速扩大拥有高等教育学历水平的人口数量大增人口众多就业人口和岗位的冲突各行业部门提供的就业岗位有限造成高学历配置低岗位现象部分高校扩招步伐太快入学门槛降低教育质量较差学历证书含金量低有学历没能力不能满足岗位需求【答案】(3)利社会服务专业化更强、质量更高利于产业创新和升级不利教育资源浪费家庭教育投资压力大大学生就业困难影响社会安定等【解析】(3)有利各个岗位提高学历要求社会服务专业化更强、专业质量更高提高学历要求配置较高学历人才队伍有利于产业创新和产业升级不利客观上高学历配置低岗位现象造成教育资源浪费教育年限增加教育时长拉长家庭教育投资压力大大学生就业困难出现工资不如农民工现象影响社会稳定和谐等14.(1)未来对该地区环境人口容量限制最大的因素是________ 解决问题的途径是________14.(2)未来对该地区环境人口容量限制最小的是________ 但是这种资源应注意的问题是________【答案】(1)耕地, ①在城市公共建设中尽量节约用地少占耕地②积极开发宜农荒地③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单位面积产量④适当输入或进口部分农副产品以满足人们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解析】(1)比较表格信息和相关数据可以得出限制环境人口容量的最大因素是耕地最小因素是淡水【答案】(2)淡水, ①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②建设水利设施调节水资源的时空分布【解析】(2)由图可知未来对该地区环境人口容量限制最小的是淡水资源但是淡水资源是有限的在利用的过程中应该节约用水。

科研简讯胡焕庸线两侧人口的空间分异性及其变化

科研简讯胡焕庸线两侧人口的空间分异性及其变化

科研简讯胡焕庸线两侧人口的空间分异性及其变化《地理学报》2017年第1期发表了李佳洺、陆大道等的《胡焕庸线两侧人口的空间分异性及其变化》一文。

该文采用地理探测器等定量方法,以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对胡焕庸线两侧人口分布的分异性特征进行了深入讨论,并尝试解释中国人口分布特征变化的原因及其机制。

注:图中3条线从左往右依次为:胡焕庸线以腾冲为原点逆时针旋转10°(向北偏转)、胡焕庸线、胡焕庸线以腾冲为原点顺时针旋转10°(向南偏转)。

图1 不同时期中国人口累计达到94%的县(区)分布表1 不同时期中国胡焕庸线两侧区域人口分布变化结果表明:①胡焕庸线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人口分界线仍基本保持稳定,但从空间统计学分异特征来看该分界线仍可进一步优化调整;②胡焕庸线两侧内部人口集聚模式发生着明显变化,东南半壁人口分布由改革开放之前和初期的相对均衡状态,转变为以长三角、珠三角等少数区域为中心的集聚模式;而西北半壁人口分布的集聚程度则趋于下降;③从人口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看,尽管总体上,经济发展类因素对于人口空间分布影响不断增强,但三大阶梯等自然地理本底条件依然对中国人口分布有着重要影响。

目前中国处于快速城镇化的阶段,人口的空间格局及其变化仍是城镇化研究的重要方向。

从本文的结果来看,由于经济发展因素在人口分布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大,而自然环境、制度等影响降低,人口将逐步向国家重点发展的城市群区域集中,未来人口格局可能形成以城市群为核心的多个大型人口集聚区。

由于国家十三五重点发展的城市群中仅兰西城市群、乌昌石城市群等少数城市群位于胡焕庸线以西的地区,因此,可以预期胡焕庸线仍将十分稳定。

但城市群地区尤其是其核心城市,与非城市群地区之间人口集疏状况将发生深刻变化,使得区域内部人口格局的变化成为未来研究的重点。

图2 不同时期中国东南半壁人口集聚模式变化趋势论文请参见:李佳洺,陆大道,徐成东,李扬,陈明星. 胡焕庸线两侧人口的空间分异性及其变化[J]. 地理学报,2017,(01):148-160.。

2021届二轮复习地理专题:世界各地的人口分界线

2021届二轮复习地理专题:世界各地的人口分界线

一,中国的突变线——胡焕庸线(年降雨量400毫米,是树木能够生存的最基本条件。

也是一条年降雨量线。

)1935年,胡焕庸提出黑河(爱辉)—腾冲线即胡焕庸线,首次揭示了中国人口分布规律。

即自黑龙江瑷珲至云南腾冲画一条直线(约为45°),线东南半壁36%的土地供养了全国96%的人口;西北半壁64%的土地仅供养4%的人口。

二者平均人口密度比为42.6:1。

(2000年和2010年的中国人口密度分布。

)在当下的科技水平之下,虽然中国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但真正适合人们生存的空间,却只是这300多万平方公里。

(2013年,常驻与户籍人口比较。

)它还是一条文明分界线:它的东部,是农耕的、宗法的、科举的、儒教的……一句话,是大多数人理解的传统中国;而它的西部,则是或游牧或狩猎,是部族的、血缘的、有着多元信仰和生活方式的非儒教中国。

”《发现中国》(印度中国灯光地图。

)二,亚洲的“胡焕庸线”(亚洲之弧)。

“亚洲之弧”由喜马拉雅山脉、帕米尔高原、青藏高原东源、秦岭、阴山-燕山、大兴安岭等山脉山系组成。

弧线以东、以南的100-300公里范围,是适合农耕的地区,从古到今都是文明的繁盛之地。

(东亚与南亚的人口密度分布。

)三,美国的“胡焕庸线”美国的“胡焕庸线”是一条不规则的U形线。

(美国灯光地图。

)(美国人口密度分布图。

)美国U型线也和“胡焕庸线”类似,与美国的地形、降雨量分割线基本吻合。

自然地理分割线也影响了美国人的定居和迁徙。

下图是基于通勤人士路线和频率作出的美国主要大都市圈分布图,U型线内外大都市的比例为15%:85%。

四,加拿大由于北方太冷,其超过90%的加拿大人口居住在距离美国边境250公里以内的南部地区,因此该国的“胡焕庸线”也大致位于此线附近。

五,俄罗斯的“胡焕庸线”是一条近似斜线,基本分割了俄罗斯的欧、亚地区和南部地区。

俄罗斯欧洲部分人口,就占了全国的75%。

六,澳洲大部分人口位于直线以东,主要集中在东南部沿海的悉尼、墨尔本、布里斯班等城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