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部编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八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教学设计(人教版)5篇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教学设计(人教版)5篇第一篇: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教学设计(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教学设计(人教版)第八单元25、伯牙绝弦课型:新授课知识与技能:1)朗读.背诵课文.2)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古代文化,感受文言文的和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过程与方法:能根据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情感、态度、价值观: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感受艺术的美好.教学重点: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背诵积累.教学难点:体会伯牙,子期之间真挚的友情.教学方法:运用“以读代讲”法,“”情境感悟”法,和“点拨引导法”.朗读法谈话法教学用具:学法:采用“自读自悟”,“合作学习”渗透“读,思,议,悟”等学法.(一)古文引路,揭示课题。
课前同学们背诵了很多首古诗、词、曲,很有节奏。
我们还学过一篇文言文叫《杨氏之子》,谁愿意给大家背一背,会的同学可以跟着小声的背好吗?我们学习了这么多的古文,能说说你对古文的感受吗?看来每个人学的时候感受是不同的。
古文虽然有点难,但觉得挺有意思的。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一篇文言文,题目是《伯牙绝弦》一起读。
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能进一步的了解文言文,喜欢文言文。
这篇课文只用了77个字,却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的感人故事,现在我们就一同走进这个故事好吗?(二)初读感知,体会韵味。
1、自由读课文,把子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
2、指名读文,其他同学仔细听,也可以跟着默读。
(教师正音,“哉”平舌音;“得”是多音字读“dé”。
还有哪些字要注意呢?)你在读书时有没有读不好的句子?)3、齐读课文。
要注意刚才提到的几个字,注意停顿和节奏。
4、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话。
(在兮和若后边停顿很好,最后一句我和你们读的都不一样。
师范读,学生跟着读)小结:有进步,看来古文多读几遍就不难了。
古文要读出节奏和韵味来也不难,只要我们在读的时候注意停顿就能读好。
2024年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第八单元语文园地八 优质版教案
一起来看看交流平台为我们介绍了哪些方法吧!
(出示课件14、15)(1)写事的文章可以理清起因、经过、结果;
(2)关注题目;
(3)抓关键句;
(4)一般来讲,了解了每个部分主要讲的是什么,再把各个部分的主要意思连起来,就能把握主要内容。
2.回顾运用,实践把握主要内容的方法。
(出示课件16)
(出示课件17)预设1:《少年闰土》:串联法。
将记忆中的闰土、初次相识时的闰土、给“我”讲新鲜事的闰土、离别时的闰土几个部分串起来。
预设2:《好的故事》:抓关键句。
“我在朦胧中,看见一个好的故事。
这故事很美丽,幽雅,有趣。
”
(出示课件18)预设3:《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段意归纳法。
将文中所写的六件事的段意归并起来。
预设4:《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关注题目。
题目即是诗歌的主要内容,赞颂鲁迅先生是心怀人民的人,赞颂他“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这是一首纪念他的诗歌。
3.(出示课件19)教师总结: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有很多,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方法,我们要灵活运用。
三、学习词句段运用
1.读下面各组题目,说说你的发现,和同学交流。
(出示课件20、21)
(出示课件22)预设1:《开国大典》《“诺曼底”号遇难记》《草船借箭》以事件为题,揭示了课文的主要事件。
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案与教学反思
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案与教学反思【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能正确运用课文中的生字词和短语。
2. 能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相关问题,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写出简单的作文。
4.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内容:1. 课文《小狗和小猫》的阅读和理解。
2. 生字词和短语的学习和运用。
3. 课文内容相关问题的讨论和回答。
4. 作文写作练习。
教学准备:1. 教材《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
2. 黑板、粉笔、教学PPT等教具。
3. 学生练习册、作文纸等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让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复习生字词和短语。
2. 引导学生回忆课文《小狗和小猫》的主要内容。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教师通过PPT展示课文《小狗和小猫》,引导学生跟读。
2. 解释生字词和短语的意思,并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
3. 分析课文的结构和语言特点,让学生理解课文的意义。
三、课文理解(20分钟)1. 学生小组讨论,回答课文相关问题。
2.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等内容。
3.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总结课文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四、作文练习(20分钟)1. 教师给学生出示一个图片或提供一个话题,让学生展开思维。
2. 学生根据所给的图片或话题,进行个人创作。
3. 学生互相交流作文,并给予意见和建议。
五、课堂总结(10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学生提问和解答,澄清疑惑。
3.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并鼓励学生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通过课文的阅读和理解,学生能够掌握生字词和短语的运用,提高课文内容相关问题的回答能力。
同时,通过作文练习,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个人创作,并通过互相交流和讨论,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展示PPT、小组讨论、提问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统编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习作教案+反思
习作指导方案“我的拿手好戏”教案设计教材分析本次习作的内容是写“我的拿手好戏”。
在习作中能搜集整理自己平日里最擅长的事,结合记叙、抒情等表达方式,表达真情实感,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情。
鼓励学生运用“列提纲”的方式打好习作的腹稿,有层次地写好一篇习作。
同时,通过具体的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等写出自己的特色,有自己独到的感受,增强写作自信心。
教学目标1.鼓励学生整理自己最擅长的事情。
2.结合“列提纲”例式,学会运用“列提纲”或“思维导图”等方式打好习作的腹稿,并组织语言有序地表达。
(重点)3.在习作中,引导学生将记叙与抒情的表达方式相结合,让文章更丰满,更生动。
(重点)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制作课件。
学生准备:列表格:写出自己比较擅长做的事情。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激趣:同学们,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都有属于自己的优点,请你想一想,生活中你最擅长做的事情是什么?预设:(1)我最擅长跳舞,尤其是拉丁舞。
(2)我的拿手好戏当然是炒菜了,我得到了爸爸妈妈的认可。
2.小结:是啊,像这样擅长的事就是我们的拿手好戏,一起和同伴交流分享啊!3.导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写一写“我的拿手好戏”。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通过简单的谈话,引导学生了解“拿手好戏”就是自己最擅长做的事情,从而激发学生对习作的兴趣和愿望,帮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二、学列提纲,做好铺垫1.过渡:老师听说所有的同学都有自己的拿手好戏,可是你的拿手好戏是怎样练成的呢?我想一定会有很有趣的故事吧!请同学们围绕这样的几个问题来想一想,说一说。
(1)你的拿手好戏是什么?(2)你是怎样练成的呢?(3)先写什么?后写什么?(4)哪些内容作为重点部分写得详细些,哪些内容可以写得简略一些?2.学生围绕问题交流,并及时反馈。
3.小结:是的,大家说得特别好,可是习作也是需要技巧的哟!怎么才能把自己说的内容,写得有序、有层次呢?我们不妨来列一列习作的提纲。
部编新教材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全单元教学反思(精编含口语交际习作例文语文园地快乐读书吧等)
21.1《伯牙鼓琴》教学反思初次尝试文言文教学,虽是不小的挑战,其中也充满着乐趣。
读是学习文言文的第一步。
学生初读,再度,读到什么地步,需要老师很好的把握。
课本对学生提出的朗读要求是: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乍一看,觉得这样的要求比较简单,少了有感情朗读。
但是古文的字音、停顿、句式和现代文差别很大,学生能够把课文读准确、通顺也不是一件易事。
要引导学生预习课文时,遇到不会读的字,要善于借助注释与工具书,读准字音。
在教学时,教师要多次范读,第一次校正读音,第二遍读好重点句子的停顿。
第三步,学生跟读,试着读通顺。
在练读时,要注意把握好时间,不能重复或者无意义的读,每一次读都要有目标,有目的。
在会读的基础上,借助注释理解句子的意思。
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小组互助学习,能够大概理解文意。
教师在讲授时,先让学生自己说意思,教师相机知道,对难理解的字、词、句子要重点讲解。
在理解的基础上,对难读的句子再次练习。
如语气词“乎”表示声音的延长,“为”读第四声,表示为之。
而后指名读,小组读,齐读,出现问题,随时纠正。
学生多次出现错误的句子,要反复读。
会读,明析文意后,还需要完成更高一步的要求,想象。
教师要设置情境,如,伯牙与锺子期相遇时会说些什么呢?锺子期感受到琴声如“巍巍乎若太山”,“汤汤乎若流水”时,他的脑海中会出现哪些画面。
拓展冯梦龙所著《警世通言》中《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原文,感受伯牙与子期的深厚友谊,以及“士为知己者死”“知音难觅”的可贵。
讲课后题“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一位世无足复为鼓琴者”交流感受。
借助李白诗“锺期久已末,世上无知音”,进一步升华文章主题。
通过这样的读、注释、想象的教学环节,来更好地学习文言文。
在教学中,教师要灵活掌握,眼中要有学生,把学生读懂、理解、弄会作为目标,而不是仅仅为了推进教学环节而为之。
通过自己不断地反思,我相信在以后的文言文教学中,会做的更好。
21.2《书戴嵩画牛》教学反思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一课选编的是《文言文二则》,这充分说明文言文在我国语文教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
难点
理解题目的妙处和作用。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交流平台
一、回顾所学课文,把握主要内容
1.要把文章写得具体而有条理,编写作文提纲是个好办法。详细的作文提纲就是一篇文章的整体骨架。编写作文提纲关键是在确定中心并围绕中心选择材料之后怎样处理我们所选择的材料。
列提纲首先要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为了更明确地表现文章的结构的各个部分,我们还可以把重点材料看做一个整体,依据上述方法把材料再分成几个部分,列出各个部分的子标题排序,从而更加清晰具体地表现整篇文章的脉络。
这是说明中国人中有骨气、有自信的人大有人在,他们是中国的脊梁。
3.自读积累,领悟鲁迅先生的精神内涵。
以《只有一个地球》为例,教会我们如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为学习如何列提纲打下基础。
学生分析题目特点,总结拟题的要求,学习拟题的技巧,以便于在以后的作文中拟出合适的题目。
在练习中巩固所学到的方法,学为己用。
教师补充柳公权及“楷书四大家”资料:【课件7】
柳公权(778年-865年),柳公权(778- 865 ) 唐代书法家。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人。官至太子少师。工书,正楷尤知名。初学王羲之,遍阅近代笔法,而得力于颜真卿、欧阳询。楷书骨力遒健,结构劲紧,自成面目,对后世影响很大,与颜真卿并称“颜柳”。书碑很多,以《玄秘塔碑》、《金刚经》、《神策军碑》为最著。书迹有《蒙诏帖》《送梨帖题跋》 。
第二组这些题目是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第四组这些题目是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5.练一练【课件3-5】
记忆中,我第一次走进商店时,大概四岁。一进门,就被满柜台可爱的糖果吸引住了。我贪心地要了一大堆各式各样的糖果。售货员是位态度亲切的阿姨,她问我:“你有这么多钱吗?”
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案与教学反思
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案与教学反思第七单元教案与教学反思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是针对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的教学设计。
该单元的主题是《故事里的道理》,旨在通过学习故事中的道理,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念。
教学内容包括故事阅读、课文分析、生词学习、语言运用等。
本教案将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道德意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故事中的道理,明白故事背后的寓意和价值观念。
- 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提高词汇积累和语言运用能力。
2. 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造力,通过故事启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和价值观念,通过故事传递正能量和积极的思想。
-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通过小组合作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 教授故事中的道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故事的寓意和价值观念。
-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阅读和分析故事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引导学生对故事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
-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鼓励学生通过故事启发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学素材:- 课本: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材。
-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 教学辅助材料:词卡、图片等。
2. 教学环境:- 教室布置整洁、宽敞,学生座位排列整齐。
- 教室内的多媒体设备正常运行,方便使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活动(5分钟)- 利用图片、视频等教具引入本单元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提问学生:你们喜欢听故事吗?故事中有什么道理可以让我们学到?2. 教学展开(40分钟)- 第一课时:故事阅读与分析a. 教师出示故事《小草的心愿》,让学生快速浏览故事内容。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案
5、师范读全文。指导课文朗读。 这 并称“三苏”。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
篇课文在朗读时,应该怎样停顿呢? 家、词人、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豪
6.师:我们来合作读课文,老师读课文 放派词人代表。
的叙述部分,同学读牧童所说的话,一 5、生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词,读通句
遍读完后,交换朗读内容。
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单元主备人: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22、
课型:新授 课时:第一课时
第节
周节数:
1. 核心素养目标:
①文化自信:通过语文学习,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文化。
②语言运用: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伯牙鼓琴》。
③思维能力: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 ④审美创造: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思政元素:爱国主义教育,爱祖国的灿烂文化、爱自己的国家。 2. 学习重点难点: 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 能参考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 3.教学准备:PPT 课时预习卡 4.学习活动设计:(第一课时)
环节二: 小组合作,理解文意
1.小组合作,理解文意。
2.借助注释,复述故事。
教师活动: 1.小组学习要求: (1)小组内合作对照注释,理解文言 文中每一个字、每一句话的意思。 (2)不动笔墨不读书,边自由读边在 难懂的字词旁边做注释。 (3)小组内将不能解决的问题记录下 来。 现在请同学们借助课文注释,小组内合
音乐的魅力,这就是艺术的魅力。
活动意图:
通过补充资料、教师渲染等手段,让学生走进伯牙内心,体会痛失知音之情。
通过历朝历代关于知音的名句积累,让学生了解故事的影响力,体会知音难觅。
在此基础上,领悟课文的主题思想就很容易了。
最新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案
最新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案故乡》是XXX的小说,其中的节选是关于少年XXX的故事。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学会13个生字和一些词语,能够流畅朗读课文并背诵第一自然段,以及通过XXX的描写了解他是一个机智勇敢、聪明能干、见多识广的农家少年,同时体会作者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在课前,老师可以通过谈话的方式引发学生对XXX的兴趣,询问学生是否看过他的作品。
然后,老师可以介绍XXX的背景和代表作品,为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打下基础。
在初读课文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利用字典自学生字和新词,并抄写出认为最难的字词,交流哪些地方难以理解,需要注意的地方。
老师可以在黑板上重点介绍一些不常见的字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接下来,老师可以引导学生确定最想解决的问题,例如课文中写了哪些稀奇事,XXX是怎样的少年,课文是怎样写XXX的,如何理解一些难以理解的句子,以及作者在课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等问题。
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课文,掌握生字和词语,同时体会到作者对劳动人民的热爱和思想感情。
老师导语:XXX的文章中有许多我们不常见的字词,文章也比较长。
因此,同学们需要抓住课文叙述的主要事件。
3.划分课文层次:全文共19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描述“我”记忆中的XXX,勇敢而机敏。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写“我”和XXX是主仆关系,他来“我”家帮忙,因此“我”和他认识了。
第三部分(第4、5自然段):描述“我”第一次跟XXX见面,他很怕羞,但我们很快就熟识了。
第四部分(第6~18自然段):描述XXX给“我”讲捕鸟、拾贝壳、看瓜、看跳鱼等有趣的生活。
第五部分(第19自然段):描述XXX和“我”分别了,友谊也中断了,但“我”很怀念他。
三、小组合作,自主释疑。
重点研究关于XXX的四件稀奇事,品读、感悟。
1)出示总括的句子:出示:【课件8】“啊!XXX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2)教师引导学生确定不理解的地方:稀奇事在课文中指的是哪些?XXX的什么事情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引入第四段的研究。
统编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汇总(附教材分析、教学设计及反思、习作和语文园地)
统编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汇总(附教材分析、教学设计及反思、习作和语文园地)统编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汇总(附教材分析、教学设计及反思、口语交际、习作和语文园地)第八单元【教材分析】1.单元主题: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走近鲁迅”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少年闰土》、《好的故事》两篇精读课文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有的人》两篇略读课文组成。
《少年闰土》通过“我”对少年闰土的回忆,刻画出一个见多识广、聪明能干、活泼可爱的海边农村少年的形象。
反映了“我”和闰土儿时短暂而又真诚的友谊,抒发了“我”对他的怀念之情。
《好的故事》是鲁迅第一篇描写梦境的文章。
写在现实的“昏沉的夜”里,作者孤单惶恐,做了一个梦,通过用一大堆意象来描绘这个梦境,展示了一个美丽、幽雅、有趣的“好的故事”,表达了作者渴望一份安宁,对美好生活的的热爱与追求之情。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通过回忆伯父鲁迅先生生前给“我”留下的几件印象深刻的事以及他给“我”的教益,说明鲁迅先生是一个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无比怀念、热爱与敬仰之情。
《有的人》这首诗是为纪念鲁迅逝世十三周年而写的。
诗中不只是单纯写对鲁迅的怀念,而是通过和与鲁迅截然相反的“有的人”的对比,批判了那些骑在人民头上的统治者和压迫者,热情歌颂了以鲁迅先生为代表的那些人为人民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号召人们做真正的有价值的人。
习作《有你,真好》选取一件或者几件事情具体写出“有你,真好”的理由。
要通过环境或者场面描写烘托出人物“真好”的特点。
《语文园地》掌握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了解好的文章题目可以使文章增色不少。
根据自己喜欢的词语展开丰富的想象写一段话,提高写话的能力。
感受柳公权的书法的特点,并加以练习。
积累鲁迅名言。
2.单元重点:(1)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本单元的课文的创作年代与现在的学生相差太远,学生无法理解当时人的生活状态,比如《少年闰土》中写“我”不知道天下有许多新鲜事,而闰土却知道,通过资料知道鲁迅出生在一个封建官僚家庭,从小接受私塾的教育,和他一块学习的都是当时富有家庭的子弟。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全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第七单元教案设计单元教学初探一、单元内容总述1.本单元主题: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走进艺术”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文言文二则》《月光曲》《京剧趣谈》三篇课文组成。
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
2.本单元重点:(1)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背诵《伯牙鼓琴》。
本单元的三篇课文中《文言文二则》中选入了两个故事:《伯牙鼓琴》和《书戴嵩画牛》。
两篇故事一说音乐艺术的高雅境界,一说名画作品也有瑕疵,都与艺术相关。
《月光曲》讲了贝多芬创作名曲的一个传说,让我们领略了大音乐家“音乐为大众服务”的高尚情怀。
《京剧趣谈》一文分“马鞭”和“亮相”两部分讲了京剧的艺术特色。
(2)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
每篇课文中都给我们留下了充分想象的空间。
《伯牙鼓琴》中俞伯牙的琴声让钟子期想到了高山流水,我们的耳边仿佛也想起了那优美的琴声;《月光曲》中贝多芬在月光下弹奏的第二首曲子让穷兄妹俩看到了异常美丽逼真的景象。
《京剧趣谈》中马鞭的运用和双方战斗时的突然静止与耍杂技场面带给观众无限的想象空间。
而这一切都是各种艺术形式带给大家的美感。
21.《文言文二则》教学目标1.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伯牙鼓琴》。
3.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
4.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能参考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朗读并背诵《伯牙鼓琴》。
2.结合注释理解词句的意思。
3.探究学习,体会人物心理。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一、课前朗读,感悟友情1.出示一组表达友情的古诗句:【课件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2.学生读,谈体会。
二、谈话导入,走进课文1.这组诗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古人以诗词的形式,用精炼的语言表达了和朋友知己之间的深厚感情,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写朋友知己的文言文。
部编六年级上册语文各单元教学计划、单元教学反思(8单元)
部编六年级上册语文各单元教学计划、单元教学反思(8单元)第一单元本单元共有四篇课文,即《草原》《丁香结》《古诗词三首》和《花之歌》,这些课文都描绘了美丽神奇的大自然。
《草原》一文主要描写了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和XXX联欢图,抒发了作者对草原美丽风光的赞美之情及对XXX两族人民深情厚谊的歌颂。
《丁香结》一文中,作者分别从视觉和嗅觉两个角度来描写丁香花的形状、颜色和气味,表达了对美好理想的追求。
同时,丁香结象征着生活中解不开的愁怨,显露了作者对世事的洞明和对人生的洒脱态度。
《古诗词三首》中,《宿建德江》是一首抒写羁旅之思的诗。
这首诗以舟泊暮宿为背景记叙,在选材和表现上颇有特色。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中,诗人善于捕捉瞬间变化的情景,通过黑云、雨珠、大风、湖水等景象,把大自然景色淋漓尽致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一词,作者善于抓住夏夜乡村的特点,理解农民对丰收的热望,加上笔调轻快,语言优美,音节和谐,使人读了这首词仿佛身临其境,回味无穷。
《花之歌》一诗,诗人用花的语言来叙述大自然的话语,尽显“XXX 风格”中的轻柔、凝练、隽秀与清新。
诗人通过花语的清新流露,构建了一幅大自然活生生的图画。
研究本单元课文,我们要抓住文中优美的字词句来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景色,同时还要发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在阅读中领略课文的意境美,从而培养自己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第二单元本单元共有四篇课文,即《七律•长征》《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和《灯光》,这些课文都是写革命岁月的。
《七律•长征》是XXX主席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
诗歌大处雄浑,节奏强烈;小处精细,顿挫顿挫,让我们明白到XXX作为墨客的豪情和作为一代巨人的广博胸怀。
《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是按照事情开展的顺序记叙的。
课文在描写五位壮士痛歼敌人、英勇跳崖的动作和神态时生动传神,使我们深深体会到了五位壮士伟大的献身精神。
《开国大典》一文也是按照事情开展的顺序来写的。
人教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案设计含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质。
2.能够联系上下文或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学习抓住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难点体会鲁迅先生的崇高品质。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交流预习1.出示鲁迅的三句名言。
【课件2】时间就是生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
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同学们,我们先来读一读这几句名言。
(生齐读)你知道这是谁的名言吗?(生答,出示【课件3】鲁迅图片)你对鲁迅有哪些了解?(生交流)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鲁迅的文章,看老师写课题(板书课题: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齐读释题:课题中的“我”是谁?(周晔,也就是鲁迅先生的侄女)3.交流预习:就在鲁迅先生逝世九周年的时候,三弟周建人的女儿周晔为了纪念伯父,回忆了与他生前相处印象最为深刻的四件事,你知道哪四件事吗?(生答;师板书:谈《水浒传》说“碰壁” 救助车夫关心女佣)二、品读重点,感悟品质(一)过渡:在1936年10月19日,当时周晔还很小,可是她最敬爱的伯父鲁迅先生从此离开了她,在她的记忆中,当时是怎样的情景呢?1.读一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最能打动你的句子,然后反复读一读,想想从中能感受到什么?2.交流:哪些语句最能打动你?为什么?(1)出示:【课件4】“数不清的挽联挂满了墙壁……各色各样的人都有。
”我们都来读读这两句话,你还能从中感受到什么?鲁迅先生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板书:得到人们爱戴),这些句子是否也打动了你,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边读边想象当时的场面,体会人们当时的心情。
(2)出示:【课件5】“我呆呆的望着……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
”侄女周晔失去伯父是那样的伤心,这是一种多么不舍得痛啊!自己再读一读这句话吧!(3)读到这里,你有什么要问的吗?过渡:那就让我们一起听听周晔为我们讲述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吧!(二)学习第一件事1.我们先来读一读第一件事,边读边想,“我”当时是怎样读《水浒传》的?伯父的话又让“我”懂得了什么?2.对于周晔读书情况,我们可以用文中的两个词语来概括。
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案与教学反思
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案与教学反思第七单元教案与教学反思教学目标:1. 了解古代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 能够理解并背诵《登鹳雀楼》这首古诗;3. 掌握运用修辞手法来描写景物的方法;4.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 理解并背诵《登鹳雀楼》;2. 掌握运用修辞手法来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1. 运用修辞手法来描写景物。
教学准备:1. 教材《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2. 多媒体教学设备;3. 课件、教学反思表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相关的图片和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2. 通过提问,激发学生对于古代诗人的好奇心,引导他们思考古代诗人的创作背景和特点。
二、学习诗歌《登鹳雀楼》(20分钟)1. 教师朗读《登鹳雀楼》,让学生跟读;2. 分析诗歌的结构和意境,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涵;3. 教师讲解诗歌中的生僻词汇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思;4. 学生分组朗读诗歌,并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于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三、学习修辞手法(25分钟)1. 教师介绍修辞手法的概念和作用,如比喻、拟人、夸张等;2. 通过举例和分析,让学生理解修辞手法在诗歌中的运用;3. 学生分组完成修辞手法的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4. 学生展示练习成果,并进行评价和讨论。
四、运用修辞手法描写景物(25分钟)1. 教师给出一幅描绘自然景物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用修辞手法来描写;2. 学生分组完成描写练习,展示自己的作品;3. 学生互相评价和讨论,分享不同的描写方法和感受。
五、教学反思(10分钟)1.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习成果;2. 学生填写教学反思表,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3.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并提出建议和改进意见。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诗歌《登鹳雀楼》和修辞手法的运用,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通过学习和欣赏诗歌,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感和修辞能力。
人教版六年级上语文第8单元教材分析教案设计每课教学反思优秀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语文第8单元教材分析教案设计每课教学反思优秀教案一、教材分析本单元的主题为“走进名著”,旨在引导学生阅读经典文学名著,感受其独特的文学魅力。
本单元选编了《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名著片段,以及《草船借箭》和《景阳冈》两篇课文。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名著的基本内容,感悟人物形象,提高文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熟读课文,了解名著的基本内容。
(2)分析人物形象,理解故事情节。
(3)学会欣赏名著,提高文学素养。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感受名著的魅力。
(2)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分析不同名著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名著的兴趣,培养阅读经典文学作品的爱好。
三、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熟读课文,了解名著的基本内容。
(2)分析人物形象,理解故事情节。
2.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名著的主题及人物形象。
(2)如何激发学生对名著的兴趣,提高阅读能力。
四、教案设计1.《三国演义》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了解故事梗概。
(2)分析曹操、刘备、诸葛亮等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1)导入:简要介绍《三国演义》的作者及背景。
(2)自主学习:学生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梗概。
(3)课堂讨论:分析曹操、刘备、诸葛亮等人物形象。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深入理解《三国演义》的主题。
(2)学会欣赏名著,提高文学素养。
【教学过程】(1)复习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课堂讨论:探讨《三国演义》的主题及现实意义。
(3)名著欣赏:分析《三国演义》的文学价值。
2.《水浒传》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了解故事梗概。
(2)分析宋江、林冲、武松等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1)导入:简要介绍《水浒传》的作者及背景。
(2)自主学习:学生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梗概。
(3)课堂讨论:分析宋江、林冲、武松等人物形象。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深入理解《水浒传》的主题。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八单元教材分析教案
<蒙娜丽莎之约>
复习一下修辞 1、 我们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前排着队, 队伍像一条长龙,大家都在静静地等着。 (比喻) 2、 那微笑,有时让人觉得舒畅温柔,有 时让人觉得略含哀伤,有时让人觉得十 分亲切,有时又让人觉得有几分矜持。 (排比)
<我的舞台>
• 一、双引号、破折号的用法。 1、据说,我在娘胎时,就‚登台演戏‛了— —母亲在台上唱,我在她肚子里唱。 2、 肚子里暗无天日,又无观众,没情绪,不 过瘾,我便‚大闹天宫‛——那天,母亲唱完 戏,来不及卸妆,就被送到医院迎接我的降生。 3、 ‚演出‛途中,哪位观众要离开‚剧场‛, 都会引起我的不满。 • 二、注意第一人称的写法,给读者以亲切感。
• (2)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 的地方升起来.……皮鞋匠看看妹妹…… 这几句话写皮鞋匠的联想.皮鞋匠听 到琴声,产生了联想:开始联想到大海,想 到月光洒在海面上,随着曲调的变化,他又 联想到大风,巨浪……他看到妹妹的神情, 又联想到妹妹的所想……
• 从以上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联想就是由 某个人,某种事,某种物,某种景象连带想 起其他有关的人,事,物等.联想的事物之 一定是相关的,有联系的.还有一点,那就 是联想必须靠记忆,脑海里如果没有记住 人或某些事物,那无论如何是联想不到的.
一组课文的学习毕竟有限,为了能更好 地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他们热爱 艺术的情操,教师还要激发学生积极观 察身边的艺术,引导他们体会艺术的魅 力。除了落实好口语交际中的‚说‛和 习作中的‚写‛,还可以开展展示图文 资料和各类手工艺品的活动,动手制作 小工艺品,为工艺品写介绍词,努力拓 展学生的课外阅读和实践。
• 因此,教学时,可以从题目入手,从 ‚战象‛入手——文章的哪些部分最能 看出嘎羧是一头战象?学生能快速地分 辨出是‚重披战甲、凭吊战场‛两部分。 引导学生通过入情入境的朗读、想象, 感受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同时 通过对嘎羧行为、神态的具体描写,让 学生感悟到具体、生动的描写是本文一 个重要的表达特点。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语文园地八》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上册第⼋单元《语⽂园地⼋》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案)部编版六年级语⽂上册第⼋单元《语⽂园地⼋》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标:1、积累把握⽂章主要内容的⽅法,引导学⽣联系本单元的课⽂学习,在课内外阅读时灵活运⽤不同的⽅法理解⽂章内容。
2、能在积累中借助课题理解课⽂主要内容,并发现不同类型的⽂章题⽬的独特之处,进⽽适当修改⾃⼰的习作题⽬。
3、通过对⽐想象,体会“饱经风霜”“深处”⽤在不同地⽅的别样画⾯,并将画⾯⽤⽂字表达出来。
4、利⽤多媒体课件欣赏柳公权的“柳⾻”,积累楷书书写要点,并多加练习,产⽣对书法的兴趣。
5、借助资料理解名⼈名⾔,在名句积累中进⼀步了解鲁迅先⽣。
教学策略:1、交流平台积累把握⽂章主要内容的⽅法,引导学⽣联系本单元的课⽂学习,在课内外阅读时,要注意灵活运⽤不同的⽅法理解⽂章内容。
2、语句段运⽤通过对⽐,想象画⾯,学会表达;欣赏各类题⽬,领悟题⽬的妙处;学以致⽤,修改⾃⼰的习作。
3、书写提⽰、⽇积⽉累“书写提⽰”中的《⽞秘塔碑》(局部)是柳公权楷书代表作之⼀,对其书法的欣赏有利于学⽣积累书写楷书的⽅法,并产⽣对书法的兴趣。
“⽇积⽉累”节选了四句鲁迅先⽣的名⾔,通过朗读练习和交流,体会名⾔的深刻含义,在名句积累中进⼀步了解鲁迅先⽣。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标1、在学习课⽂后,交流把握⽂章主要内容的⽅法。
2、引导学⽣发现不同类型的⽂章题⽬的独特之处,进⽽适当修改⾃⼰的习作题⽬。
3、通过对⽐想象,体会“饱经风霜”“深处”⽤在不同地⽅的别样画⾯,并将画⾯⽤⽂字表达出来。
教学流程:⼀、游戏导⼊趣味多,此曲只应天上有1、分类游戏。
师:我们学过⾮常多的课⽂,但同学们还记得这些课⽂讲的主要内容吗?今天,我们做⼀个关于课⽂的游戏,请同学们将课⽂进⾏分类。
课件出⽰分类游戏:课件出⽰:⼈物动物有趣历史⽩鹅陶罐与铁罐少年闰⼟猫我的伯⽗鲁迅先⽣草⾍的村落开国⼤典母鸡草船借箭去年的树【设计意图】成功的课堂应是⼀幅慢慢展开的画卷,师⽣共同执笔,添光加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八单元教案设计第七单元教案设计单元教学初探一、单元内容总述1.本单元主题: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走进艺术”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文言文二则》《月光曲》《京剧趣谈》三篇课文组成。
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
2.本单元重点:(1)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背诵《伯牙鼓琴》。
本单元的三篇课文中《文言文二则》中选入了两个故事:《伯牙鼓琴》和《书戴嵩画牛》。
两篇故事一说音乐艺术的高雅境界,一说名画作品也有瑕疵,都与艺术相关。
《月光曲》讲了贝多芬创作名曲的一个传说,让我们领略了大音乐家“音乐为大众服务”的高尚情怀。
《京剧趣谈》一文分“马鞭”和“亮相”两部分讲了京剧的艺术特色。
(2)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
每篇课文中都给我们留下了充分想象的空间。
《伯牙鼓琴》中俞伯牙的琴声让钟子期想到了高山流水,我们的耳边仿佛也想起了那优美的琴声;《月光曲》中贝多芬在月光下弹奏的第二首曲子让穷兄妹俩看到了异常美丽逼真的景象。
《京剧趣谈》中马鞭的运用和双方战斗时的突然静止与耍杂技场面带给观众无限的想象空间。
而这一切都是各种艺术形式带给大家的美感。
21.《文言文二则》教学目标1.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伯牙鼓琴》。
3.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
4.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能参考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朗读并背诵《伯牙鼓琴》。
2.结合注释理解词句的意思。
3.探究学习,体会人物心理。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一、课前朗读,感悟友情1.出示一组表达友情的古诗句:【课件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2.学生读,谈体会。
二、谈话导入,走进课文1.这组诗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古人以诗词的形式,用精炼的语言表达了和朋友知己之间的深厚感情,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写朋友知己的文言文。
它千古传诵,流传至今。
2.补充文言文知识:文言文人们通常说古文。
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我国古代有着灿烂的文化,有着浩如烟海的文学艺术瑰宝,它们都是以文言文的形式记载下来的。
我们要传承民族的瑰宝,就要学好文言文。
3.出示【课件3:课题】(板书第一则的题目:伯牙鼓琴)学生齐读课题。
三、读通读顺,感知课文1.试读,说说读后的感受。
自己解决生字:哉巍2.自由、大声读课文,至少读3遍,有生字的地方,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古文的朗读和现代文不同,要读出节奏。
再次朗读课文,这次要求读得有节奏。
4.教师范读,读出节奏,读出韵味。
学生拿笔画停顿。
5.学生再次自由朗读课文。
6.点名读,齐读。
四、初解知音,理解课文1.真是读得越来越有滋味,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文章的大致意思理解了吗?说说“绝弦”的意思。
(预设答案:再也不弹琴了。
)2. 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提到了“伯牙绝弦”?(预设答案: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
)这句话仅仅是讲伯牙终身不弹琴吗?他向世人宣告了什么?(预设答案:这世上再也没有知音,再弹也没有意思了。
)3.从“鼓”字引导,学生说说理解文言文的方法。
4.当我们深入课文的时候,会对课文有更深入的理解,再读读课文,想想哪些地方你读懂了,哪些不懂的可以和同学交流。
5.预设交流(1)我读懂了“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这句话告诉我们伯牙弹琴,锺子期听他弹琴。
师:读了这一句,同学们有同学要质疑吗?伯牙弹得好吗?锺子期会欣赏吗?我们看下去就懂了。
(2)我读懂了“方鼓琴而志在太山”。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伯牙在鼓琴的时候,心里想着高山,琴声里就会出现高山……(板书:伯牙鼓琴锺子期听)师:锺子期说的“善哉”什么意思?(很好,很棒!)师:这里的“善哉”表示赞叹。
同学们,你还读懂了什么?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
(3)我觉得伯牙弹琴的技术高超,心中想什么,就能弹出什么。
(4)我读懂了伯牙不论弹什么,锺子期都能听出来,就是说,他们之间心意相通,是知音。
6.假如现在你是锺子期,听着伯牙的琴声,你仿佛听到了什么?你会怎么赞美他?(生自由发表意见。
)五、拓展延伸,升华情感1.引导升华,拓展探究。
(1)师:我们的课外资料里也有介绍,伯牙是音乐家,他的琴声里肯定不仅仅是泰山、江河吧?还会有哪些景色?(预设答案:还会有1:鸟语花香。
2:春天百花盛开。
3:冬天白雪皑皑。
……)②师:是啊,也许他的琴声还表现了“清风徐徐”(再次出示词语读一读)现在你就是伯牙,我们都是子期,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生答:“善哉乎鼓琴,徐徐兮若清风。
③师:当伯牙鼓琴志在明月──生答:“善哉乎鼓琴,皎皎兮若明月。
……④师:好一个善听的子期,好一个善弹的伯牙。
这就是知音。
凡伯牙所想到的,锺子期真的都听懂了,实在难得。
这就是──(预设答案:知音。
)2.理解文本,探究知音①师:在遇到锺子期前,他会缺少赞美吗?为什么偏偏视锺子期为知音?(预设答案:因为其他人听不懂,而锺子期能听懂他的琴声。
……)②师:那么,别人对他的赞美是什么样的?(学生自由说)你能想象别人那种空虚的赞美吗?(学生自由说)③师:可以想象,当擅长鼓琴的伯牙,志在太山,没有人会像子期说──生:巍巍乎若太山。
(板书:志在太山巍巍)④师:当伯牙志在流水。
没有人会像子期说──生:汤汤乎若流水。
(板书:志在流水汤汤)⑤师:当他没遇到锺子期,听不到子期的赞美时,心情会是怎样的?(预设答案:失望。
寂寞。
忧虑。
渴望。
……)⑥师:后来,终于遇到了子期,他的心情怎样的?(预设答案:快乐。
激动。
充满希望。
欣慰。
……)⑦师:此时,他们仅仅是音乐上的知音吗?(预设答案:他们还是生活上的知音。
是人生的知音。
)⑧师:知音的相遇是心灵的交融,是快乐的,幸福的。
但是,人间的知音,真是太少了,让我们通过读书再来感受知音相遇的那份感受和那份柔情。
(学生感情读文)⑨师:同学们的朗读让我们看到了真正的知音。
但课文最后一句。
“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伯牙为什么认为子期是最后的知音?()(预设答案:1.因为子期能听懂伯牙的琴声。
2.因为他们之间就像亲人一样。
……)(板书:死绝弦)3.丰富内容,拓展课文①师:伯牙在断绝琴弦的时候,也断绝了什么?(预设答案:1.断了他的前程。
2.断了他的心弦。
3.断了他的希望。
……)②师:伯牙断了琴弦,留下无边无际的孤独、寂寞。
当你理解这样的心情的时候,再读读这段话。
(学生再有感情地读最后一句。
)③师:据史料记载,子期死后,俞伯牙曾经来到子期的墓前悼念他,写下了一首短歌。
你们想知道吗?(配乐,教师深情朗诵):出示【课件4】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
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
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
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
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义;三尺瑶琴为君死,此曲终兮不复弹!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言!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六、积累背诵,拓展延伸1.师:课文虽然很短,但写出了一个动人的故事。
读了这个故事,你感动吗?你想安慰伯牙、赞美伯牙、或是鼓励他吗?将你此刻内心的想法写出来。
(学生动笔写感受。
然后交流。
)2.师:听了你们的见解,老师也忍不住在想,其实,我们每个人难道不是在苦苦寻觅吗?有道是“千古知音最难觅”,如果遇到了知音,我们应该珍惜……也许一无所获,但是事情不在于结果,而在于追求。
愿你们能从这个故事中感受到人生的温暖。
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朗读课文。
(生齐读课文。
)3.师:《伯牙绝弦》成了知音的代名词,后人还根据这个典故编写了一首乐曲《高山流水》。
全班学生再次在音乐声中朗读课文。
4.师生分角色读。
5.引导背诵。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朗读《书戴嵩画牛》。
2.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3.学习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教师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则文言文《伯牙鼓琴》,了解了关于“知音”的一段佳话。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二则《书戴嵩画牛》。
(板书课题:书戴嵩画牛)齐读课题。
2.释题:“书”是什么意思?“戴嵩画牛”又是什么意思呢?(“书”,是写的意思。
“戴嵩画牛”就是戴嵩画的一幅画,画上画的是牛。
我们来了解一下戴嵩。
3.了解戴嵩,出示【课件6】戴嵩是唐代画家,韩滉的弟子,韩滉镇守浙西时,戴嵩为巡官。
擅长画农家、山川田野的景色,画水牛尤为著名,后人评价他画的牛“野性筋骨之妙”。
相传曾画饮水之牛,水中倒影,唇鼻相连,可见他观察得多么细致入微。
【课件7】《斗牛图》是戴嵩的一幅水墨画,纵44厘米,横40.8厘米,现藏于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此图绘两牛相斗的场面,风趣新颖。
4.引导学生就课题质疑,及时归纳整理并板书:⑴戴嵩的画在谁手里?他喜欢这幅画吗?⑵这幅画上是什么?⑶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5.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谁能给大家讲一讲《书戴嵩画牛》这个故事?二、初读课文,读通句子1.教师范读课文,努力做到读得有声有色,流畅自如(最好能背诵)。
从而感染学生,激发其诵读兴趣。
2.读后学生评价,及时归纳出朗读文言文的要点:一是读的速度要慢,二是停顿要得当。
老师也可出示原文和停顿符号,以对学生朗读有所帮助。
3.学生模仿教师自由练读,读通读顺为止。
(教师要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反复朗读)4.同桌互读课文,互相纠正错误。
4.教师运用多种方式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如指名读、赛读、齐读等,直到读熟为止。
三、精读课文,理解文意1.学生对照文后注释,自己尝试弄懂每句话的意思,理解故事的内容,遇到困难教师及时帮助。
2.同桌互相解疑释惑,合作学习,讨论每句话的意思,也可向教师请教。
教师及时就文中比较难理解的词句进行指导:如“之”在不同句子里的意思不同;“掉”的古今异义等。
3.学生对照注释,讲解自己对文中语句的理解,教师及时讲解学生理解中的难点。
4.同桌互相讲说故事内容。
(板书:戴嵩《牛》)出示课文大意:【课件8】四川有个杜处士,喜爱书画,他所珍藏的书画有几百种。
其中有一幅是戴嵩画的牛,尤其珍爱。
他用锦缎缝制了画套,用玉作画轴,经常随身带着。
有一天,他摊开了书画晒太阳,有个牧童看见了戴嵩画的牛,拍手大笑着说:“这张画是画的斗牛啊!斗牛的力气用在角上,尾巴紧紧地夹在两腿中间。
现在这幅画上的牛却是摇着尾巴在斗,错了!”杜处士笑笑,感到他说得很有道理。
古人有句话说:“耕种的事应该去问农民,织布的事应该去问女佣。
”这个道理是不会改变的呀!四、自读思考,体会道理教师引导学生逐一解答就课题提出的问题1. ⑴戴嵩的画在谁手里?他喜欢这幅画吗?戴嵩的画在蜀中地方一位姓杜的处士手里,因为他非常喜欢书画,收藏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