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史框架梳理

合集下载

罗杰斯的《传播学史》笔记

罗杰斯的《传播学史》笔记

罗杰斯是“议程设置”理论的代表人之一,该理论认为:大众媒体之注意某些问题而忽略另一些问题的做法,本身可以影响公众舆论;人们将倾向于了解大众媒体注意的那些问题,并采用大众媒体为各种问题所确定的先后顺序来安排自己对于这些问题的关注程度。

“洛克菲勒基金会对于传播学产生的影响如此巨大,以至于有这样一种说法——美国传播学‘是建立在石油提供的基础上的’”。

欧洲起源、三个学派、四个先驱者和作为集大成者的施拉姆,是《传播学史》的主线。

第一章施拉姆的口吃直接影响了他对传播学的关注,导致传播学的最终建立。

拉斯韦尔(1948)的传播模式——“谁说什么,对谁说,通过什么渠道,产生什么效果?”——首次发表在洛克菲勒基金会传播研讨班的一份报告上(1940年11月1日),这个研讨班1939至1940年期间,每月在纽约举行。

实际上,洛克菲勒基金会研讨班产生了两份很长的备忘录:1940年11月1日的报告——《公众舆论和非常时期》,它建议政府在即将到来的战时非常时期投资进行传播研究;1940年10月17日的报告——《必要的传播研究》,它呼吁对作为理解现代社会的基本方面的传播进行研究。

(看看人家资本主义怎么搞“宣传”的)(衣阿华大学)第一个传播学博士课程在一个新闻学院——这是第一个关于传播的印刷途径的专业培养单位——的开设,直接导致了传播领域之被区分为两个分支学科: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

第一部份传播学的欧洲起源在今天的佛罗伦萨,人们可以看到美第奇臂状的覆盖物(the Medice coat of arms),即由7个红球围成的一个圈,这是一个理发师兼外科和牙科医生的象征,暗示着我们的“医学”(medicine)一词也许就来自“美第奇”(Medici),它500年前被刻在这些建筑物的石墙上。

列奥那多是“文艺复兴新人”(Renaissance man)这一词语的起因,这个词指的是能做许多不同的事情、而每件事情又都做得相当出色的个人。

1450年后,大学在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中国新闻传播史(理论框架)

中国新闻传播史(理论框架)

中国新闻传播史(理论框架梳理)上古甲骨、金属铸件(金文)、岩石是最早的文字传播载体集市贸易、经济广告、3000年以前的上古时代两汉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两汉时代进入以文字传播为主的时代,载体是以竹、木制造的简和绢帛为主造纸术始于西汉中期,完善于东汉和帝元兴年间,时称“蔡侯纸”三国魏晋南北朝时代的主要传播媒介是布告和露布“倚马可待”直到公元403年东晋桓玄下令废简用纸以后,才开始了纸张在传播载体中独占鳌头的历史唐朝中国古代的中国的报纸始于唐代中期新闻传播活动邸吏、进奏官、进奏院状(官报)“开元杂报”和“敦煌进奏院状”中国开始有报纸的时间不会晚于唐玄宗开元年间(公元731-公元741)中国最早的印刷品出现于隋唐之际宋朝“邸报”、都进奏院、太宗太平兴国六年(公元981年)“定本制度”始于真宗咸平二年(公元999年)“小报”是从11世纪就风行社会的非官方报纸,肇始于北宋,盛行于南宋,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非官方报纸元朝“小本”是民间私自雕印发卖的报纸明朝提塘报房明中叶以前的“邸报”手写抄传,中叶以后,部分开始采用印刷,明思宗崇祯末年,部分“邸报”采用活字版何甥,明光烨,是中国新闻史上第一个有姓名可考的和“邸报”发行有关的人抄送“邸报”,最晚在万历年间就已经是一项公开的社会行业了万历到天启这一段时间,估计仍是手抄和雕版印刷两种方式并存,崇祯末年才出现了伙伴印刷的报纸中国古代《万历邸钞》、《天变邸钞》、《急选报》(保存至今的唯一一份明代报纸原件)的新闻传播活动《急选报》出版于万历八年,雕印,说明中国至晚在万历八年(1580)就已经有民办雕印的报纸了塘报(自下而上)和告示(自上而下)清朝京报民间报房的出现和盛行在乾隆中叶以后民间报房所出的京报,自乾隆以后,基本上都是印刷的,光绪末年以后才开始用铅印辕门抄中国古代的邸报有1200多年的历史,小报有近千年的历史,民间报房出的邸钞、京报有近四百年的历史1840年以前《察世俗每月统记传》1815.8.5 马六甲米怜境外《特选撮要每月纪传》1823.7 巴达维亚麦都思宗教性中文报刊《天下新闻》1828 马六甲纪德散张编印《依泾杂说》1827-1828 澳门罗中英对照境内《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1833.8.1 广州郭士立1834.1《新闻纸略论》《各国消息》1838.10 广州麦都思澳门葡文《蜜蜂华报》1822.9.12 周刊境内第一家外文报纸英文《澳门杂文编》1828 澳门第一份英文报纸《广州记录报》1827.11.8 马地臣中国境内第一份英文报纸外文报刊英办《广州杂志》1831月刊广州《广州周报》1835.9.12林则徐的“澳门新闻纸”译于此中国近代报刊的美办《中国差报与广州钞报》1831.7.28 伍德产生与初步发展《中国丛报》1835.5裨治文(在华外报)1840年鸦片战争后的香港报业《香港钞报》1841.5.1 香港第一份外文报纸《中国之友》1842.3.17英文商业报纸《香港纪录报》(原《广州纪录报》)1843《德臣报》(又名《德臣西报》、《中国邮报》)1845.2.20 香港历史上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报纸《孖剌报》1857.10.1 香港最早的英文报纸《香港电讯报》1881.6.15中文宗教刊物——《遐迩贯珍》1853.8.1 麦都思1855《布告篇》香港最早的中文铅印刊物《香港船头货价纸》1857.11.3 孖剌报馆1864-1865改为《香港中外新报》我国历史上第一份中文商业报纸、最早的经济类报纸中文商业报纸《中外新闻七日报》1871.3.18 德臣报馆《香港华字日报》1872.4.17 陈霭廷香港近代出版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近事编录》186419世纪50年代,上海报业起步,至90年代达到鼎盛《北华捷报》1850.8.3 亨利.溪安门上海第一份英文报刊字林洋行《字林西报》(原《每日航运与商业新闻》)1864.7.1 综合性日报近代中国历史最长、影响最大的英文报刊90年代外文报刊和通讯社《华洋通闻》1874 三足鼎立《文汇报》1879.4.17 上海主要晚报之一路透社远东分社1872 科林斯《六合丛谈》1857.1.26中国近代报刊中文宗教性报刊《中国教会新报》1868.9.5 林乐知(美)1874.9.5改名为《万国公报》的产生和《格致汇编》1876.2.17 中国最早的科学杂志初步发展《成童话报》1889.1 中国最早的儿童刊物(在华外报)《上海新报》1861.11.9 北华捷报馆、字林洋行上海最早的中文商报中文商业报纸《申报》(又称《申江新报》)1872.4.30 日报美查《字林沪报》1882.5.18《沪报》于1882.8.10更名而来副刊之第一《消闲报》最早的中文晚报《夜报》《新闻报》1893.2.17《北方邮报》1880天津近代报刊《时报》1886.11.6 李提摩太与南方的《万国公报》一同成为当时在华外人主办的最有影响的政论性报刊先声:林则徐、魏源、洪仁轩、王韬、郑观应海外华文报刊的出现《澳门新闻纸》中国最早的译报1839 译自《广州周报》《金山日新录》1854.4.22 旧金山《东涯新录》1855.1.4 美国教会报纸19世纪70年代,国人自办报刊兴起《沙架免度新录》1856.12 萨克拉门托汉口《昭文新报》1873.8.8 艾小梅国人自办报刊之第一司徒源(第一份中国人在海外创办的华文上海《汇报》1874.6.16 容闳国人在上海办的第一家中文日报报纸,也是世界上出版的第一份华文报)《新报》1876.11.23广州《述报》1884.4.18 国人在广州自办第一份报纸19世纪70年代以后,海外华文报刊的初步展国人自办《广报》1886.6.24 美《华美新报》1883 纽约第一家华文报纸报刊的兴起香港《循环日报》1874.2.4 王韬我国近代第一份鼓吹改良变法的报纸国《檀山新报》1883.3.16 “隆记报”与维新运动《叻报》1881.12.10 叶季允南洋第一报中报业的19世纪90年代中期,维新派报刊的创办(1895.5.2“公车上书”)新(新加坡乃至整个东南亚地区出现最早、大发展《万国公报》1895.8.17 北京《中外纪闻》1895.12.16 北京强学会机关报冲破封建加寿命最长的华文日报)《强学报》1896.1.12 上海上海强学会机关报言禁坡《星报》1890 林衡南《时务报》1896.8.9 上海(华东)梁启超《日新报》1899 林文庆《天南新报》1898.5.26 邱菽园1897-1898.9 第一次国人办报高潮(1898年,“百日维新”)(维新派在东南亚地区的第一份机关报和《知新报》1897.2.22 澳门(华南)康有为创办较早,出版时间最长的维新派报纸在海外的重要舆论阵地)《国闻报》1897.10.26 天津(华北)严复维新派创办的第一份日报《湘学新报》1897.4.22 长沙(华中)唐才常《湘报》1898.3.7 长沙(华中)谭嗣同日报南学会机关报1894年,兴中会在檀香山成立境外革命派报刊事业的兴起与发展改良派在境外的办报活动《中国日报》1905.1.5 香港陈少白兴中会第一份机关报《清议报》1898.12.23 横滨梁启超“主持清议,开发民智”中国最早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报刊戊戌政变后保皇会在海外办的第一个机关报《鼓吹录》中国最早的文艺副刊之一1903年停刊.《新民丛报》1902.2.8 横滨梁启超《世界公益报》1903.12.29 香港郑贯公《广东日报》1904.8.31 广州郑贯公《有所谓报》1905.6.4 香港郑贯公《开智录》1900.11.1 日本郑贯公中国留日学生办的第一份报刊《国民报》1901.5.10 东京《正仇满论》章太炎1905年8月20日,中国同盟会在东京成立《民报》1905.11.26 东京同盟会机关报“三民主义”辛亥革命时期的《民报》与《新民丛报》的论战(过程、内容、结果、意义)1905.11.26-1907冬新闻事业1901年,清政府放宽“报禁”、“言禁”国内革命派报刊的发展国内改良主义报刊的再生和发展《大陆》1902.12.9 上海资产阶级革命派在国内创办的第一份报刊《苏报》1896.6.26 上海1902年转为革命立场“苏报案”1903年各地郡宪派人士创办的保皇党人回国创办的《国民日日报》1903.8.7 上海章士钊《大公报》1902.6.17 天津法租界《时报》1904.6.12 上海“苏报案”发生后创办的第一家革命派的报纸中国新闻事业史上出戊戌政变后改良派在国《中国白话报》1903.12.19 上海林白水影响最大的白话报刊版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内创办的第一份报纸《杭州白话报》1901.6.20 辛亥革命时期寿命最长的白话报纸《京话日报》1904.8.16 北京《东方杂志》1904.3.11 上海中国近代出版时间最长的大型综合性文摘月刊辛亥革命时期的革命事业第二次国人办报高潮的形成(1906.9-1911.10.10)《中国女报》1907.1 秋瑾. 《楚报》1905 武汉最早的革命报纸《神州日报》1907.4.2 于右任创办的第一家日报武汉《商务报》1909.10.8上革命派在国内创办的第一家大型日报《大江报》1911.1.3《亡中国者和平也》1911.7.17 何海鸣海《民呼日报》1909.5.15 《大乱者救中国之妙药也》1911.7.26 黄侃《民吁日报》1909.10.3 “竖三民”报《伊犁白话报》新疆我国最早用少数民族文字出版的报纸《民立报》1910.10.11 中兴通讯社1904.1.17 骆侠挺广州国人自办的第一家通讯社1911.10.10 武昌起义辛亥革命1912.1.1 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新闻事业的短暂繁荣《民权报》戴季陶、何海鸣言论激烈“共和党-进步党”报系《中华民国》1912.7 “用户共和,防止专制复活”“同盟会-国民党”报系“横三民”报《国民新闻》1912.7.20 “用户共和政体”新闻事业在逆境中发展民国初1912年底,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年的新“癸丑报灾”1913年闻事业《电信条例》1915.4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涉及无线电事业的发律东京通讯社1914. 邵飘萍东京新闻编译社1916.8 邵飘萍北京《京报》1918.10 邵飘萍北京大型日报报纸的企业化与商业性大报地位的上升《申报》《新闻报》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新青年》(《青年杂志》)上海1915.9.15俄国十月革命1917.11.7 马义引入中国李大钊新的报刊宣传阵线的形成——五四运动时期《每周评论》1918.12.22 北京中华全国报界联合会1919.4.15 上海《湘江评论》1919.7.14 长沙毛泽东《天津学生联合会报》1919.7.21 周恩来“五四”中国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诞生时期的新改组后的《新青年》1920.9 三次论战闻事业《共产党》月刊1920.11.7 上海《劳动界》1920.8.15 上海《劳动音》1920.11. 北京第一批工人报刊《劳动者》1920.10.3 广东中俄通讯社1920.7 上海我国第一家无产阶级通讯社中国新闻研究与新闻教育起步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1918.10.4 中国最早的新闻教育机构《新闻周刊》我国第一个新闻学研究刊物《新闻学》1919.12 徐宝璜中国学者撰写的第一本新闻学专著《实际应用新闻学》1923 邵飘萍中国共产党的报刊(中共1921.7.1 建党)《向导》1922.9.13 上海蔡、彭、瞿《新青年》季刊1923.6.15 广州瞿秋白党中央机关报《前锋》月刊1923.7.1 上海《先驱》半月刊1921.1.15 1922.5 团中央机关报团中央机关报《中国青年》1923.10.20 上海恽、萧、李《劳动周刊》1921.8.20 上海党领导下的第一张全国性工人报纸工人报刊《工人日报》1921.7. 北京国共合作后的新闻事业(1924.1 国民党一大)《政治周报》1925.12.5 广州毛泽东——“为了革命”办报中国共产《中国农民》1926.1. 广州党成立和《农民运动》1926.8.1 广州大革命《楚光日报》1926.3. 汉口统一战线性质的报刊时期的新《汉口民国日报》1926.11.25 汉口闻事业《少年》月刊1922.8.1 《赤光》1924.2.1 巴黎周恩来《中国工人》1924.10 上海《热血日报》1925.6.4. 上海日报瞿秋白中共中央出版的第一家日报《工人之路特号》1925.5.31 广州日报第一次国内战争时期工人报刊中出版时间最长的一家五卅运动中的新闻斗争《诚言》事件1925.6.27 上海《中国军人》1925.2. 广州军人报刊《军人日报》1926.4.1 广州北洋军阀统治地区的新闻事业(中间报刊的发展)《世界晚报》1924.4.16 北京成舍我《世界日报》1925.2.10 北京成舍我《世界话报》1925.10.1 北京成舍我大报动向《大公报》1926.9.1 新记公司接办复刊吴鼎昌、胡政之、张季鸾“不党、不私、不卖、不盲”——办报方针中国共产美国匹兹堡KDKA广播电台1920.11.2党成立和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电台1923.1.23 奥斯邦(美)—最早外国人在中国设立的第一座广播电台大革命时开洛公司广播电台1924.5 上海早期外商在上海开办的广播电台中时间最长、影响较大的一座中国广播事业诞生期的新闻哈尔滨广播电台1926.10.1 我国政府自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事业上海新新公司广播电台1927.3.18 我国自办民营最早的一座广播电台国闻通讯社1921.9 上海胡政之通讯事业申时电讯社1928 《申报》加《时事新报》上海1927年4.12和7.15 蒋介石和汪精卫先后发动反革命政变,大革命失败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加紧侵略中国国统区革命根据地国民党新闻事业网.共产党的斗争《中央日报》1927.3.22 汉口. 《布尔塞维克》1927.10.24 上海瞿秋白1931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中央社”1927.5南京. 《红旗》周刊1928.11.20 上海十年内战“中央广播电台”1928.8.1 南京. 《上海报》1929.4.12 上海人民政权下的新闻事业系统(1931.11.7—1934.9)时期的新. 《红旗日报》1931.3.9 上海红色中华通讯社(“红中社”)1931.11.7 瑞金闻事业抗日救亡运动.《红旗周报》1931.3.9 上海《红色中华》报1931.12.11 瑞金《申报》纪念60周年活动史量才. 《斗争》1932.1.21 上海《青年实话》1931.7.1 江西永丰《立报》1935.9.20上海成舍我《红星报》1931.11.7 瑞金《生活》周刊1926.10 上海邹革命文化运动《新生》周刊1934.2.10 沪杜重远. 创造社(1928—1929)1935年,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大众生活》1935.11.26上海邹太阳社(1928—1930)《红色中华》陕北版1935.11.25 瓦窑堡《生活日报》1936.6.7香港邹鲁迅支持的社团刊物:《朝花》《未名》十年内《生活星期刊》1936.8.23上海邹《奔流》《语丝》《萌芽月刊》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后,抗日救亡战时期《中国的西北角》1936.8 范长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左联”)1930.3.2 上海《红色中华》《新中华报》1937.1.29 延安的新闻《红星照耀中国》1937.10 斯诺中国新闻研究会1931.10.23 “红中社”新华通讯社1937.1 延安事业.中国左翼新闻记者联盟(“左翼记联”)1932.3.20 《解放》1937.4.24 延安.《救国报》1935.5.15 巴黎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新闻事业(1939-1940)(两大成熟标志)国统区的新闻事业.沦陷区的新闻事业中共党报系统的重建新华通讯社的独立发展与境外抗日宣传中心.上海“孤岛”《新中华报》1937.1.29 延安与人民广播事业的创建上《救亡日报》1937.8.24 郭沫若(1937.11.12—1941.12.8)《今日新闻》(新华社新闻电讯稿)新华通讯社1937.1 延安.海《抗战》1937.8.19 邹《译报》1937.12.9 上海延《解放》周刊1937.4.24 延安延安新华广播电台1940.12.30 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 夏衍抗日战安1937.11.8(“青记”)“洋旗报”:上海争时期1941年,根据地进入困难时期. 《全面抗战》1937.12.16 邹《华美晚报》的新闻《解放日报》1941.5.16 延安汉《群众》周刊1937.12.11 中共《大美晚报》闻事业《抗敌报》1937.12.11 阜平口《新华日报》1938.1.11 .《每日译报》1938.1.21 华《晋察冀日报》1940.11.7 国际新闻社1938.9(“国新社”)范长江《文汇报》1938.1.25 北《抗战日报》1940.9.18 山西兴县《保卫中国同盟新闻通讯》1938.6 宋庆龄严宝礼《晋绥日报》1946.7.1 香《星岛日报》1938.8.1 胡文虎.《申报》港《华商报》晚刊1941.4.8 .《新闻报》《解放日报》的整风改革1942.4.1 《大众生活》周刊1941.5.17 邹《光明报》1941.9.18重庆“重庆各报联合版”1939.5.6澳门《救灾特刊》1937.9东南亚《南洋商报》1940.12.1 胡愈之、陈嘉庚《星洲日报》郁达夫、胡文虎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国统区的新闻斗争解放区的新闻事业的发展《联合日报》1945.9.21 《晋察冀日报》1945.9.12 迁至张家口《联合晚报》1946.4.15 《人民日报》1946.5.15 邯郸《救亡日报》《建国日报》1945.10.10 《抗战日报》《晋绥日报》1946.7上《文萃》周刊1945.10.9 《人民日报》1948.6.15 迁平山海《消息》半周刊1946.4.7 (中共中央华北局机关报)《群众》周刊1946.6.3 迁回上海《人民日报》1949.3.15 迁北平(中共中央机关报)中联广播电台1946.3 .北京新华广播电台1949.9.27人民解《文汇报》1945.8.18放战争《新民报晚刊》1946.5.1时期的《解放报》1946.2.22 北平新闻事香《正报》1945.11.13 中共业港《华商报》1946.1.4 复刊“拒检运动”1945年8、9月间重庆1946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国统区新闻统治加强解放区新闻事业的收缩第二条战线《中国学生导报》1944.12.22 重庆中的进步学《学生报》1947.6.11 上海生报刊《燕京新闻》1946 北平《观察》周刊1946.9 上海《新路》周刊1948.5.15 北平鼓吹“第三《大学评论》周刊1948.7人民解条道路”的《大公报》放战争报刊《文汇报》时期《时与文》的新闻《世纪评论》事业1947年下半年,人民解放军转入反攻国民党新闻事业的全面崩溃解放区新闻事业的再发展反“客里空”运动1947.6 《晋绥日报》《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1948.4.2 毛泽东《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1948.10.2 刘少奇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创建与初步发展以《人民日报》为中心以新华社为主体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为中国家新闻总署的设立及其基本完以党报为主体的公营报刊网的国家通讯社网心的国营人民广播电台网对于新闻法制的建设的贡献成社会《人民日报》1949.3.15 北京新华社第一次全国社务会议1950.11.21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1949.12.5 北京新闻总署1949.10.19 北京主义改《工人日报》1949.7.15 北京国家通讯社“消息总会”(原北京新华广播电台)造时期《光明日报》1949.6.16 北京中国新闻社1952.9.14 北京北京广播电台1950.4.10 北京的新闻《中国青年报》1951.4.27 北京吉林九台县有线广播站1952.4.1事业《解放军报》1956.7.1 北京“九台式”社会主义新闻工作与新闻业务的探索与改进社义新闻工作的改进新闻教育的发展联系实际、群众,学习苏联新闻业务的建设北京新闻学院1949.11.1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新闻工作纯洁语言文字,注重语法修辞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1955第一次全国新闻工作会议经验新华社练笔运动(1950.3.29—4.16). 促进语言文字,推广普通话,实现汉语规范化《关于改进报纸工作的决议》运用报纸图片1954.7“开”“管”“好”.基本完新闻宣传报道的成就与过失成社会主义改经济生产报道政治外交宣传报道思想文化报道造时期重要成绩抗美援朝报道的特点混淆政治与学术思想的批判的新闻事业1956年社会主义新闻工作改革1、历史背景2、指导方针(“双百”方针)3、《人民日报》以改版为中心的新闻工作改革1956.7.1改版的原因和必要性(1)改版前:改版社论《致读者》改版的目的、意见和重点改版的重点内容:扩大报道范围、开展自由讨论、改进文风(2)改版后:新闻报道、言论4、新闻工作改革的全面展开:(1)新华社改革(2)第四次全国广播工作会议1956.7—8(3)非党报《新民报》改革赵超构“短”“广”“软”(4)新闻理论与新闻业务研究复旦王中《新闻学原理大纲》(5)关于中国报纸的传统问题5、新闻工作改革的收获与意义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我国过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新阶段新闻传播事业发展的主要背景57年整风运动、反右斗争扩大化58年“大跃进”在曲折中发展59年庐山会议、反右倾运动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与在摸索中前进60年到61年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政治经济的息息相关60年到62年三年困难时期63年到66年经济调整时期、文化大革命爆发全面建社会主经济事业的发展与调整(总述:57—60)义时期的新闻报纸与期刊.新华社广播与电视新闻摄影与新闻教育与新闻学研究事业《新民晚报》1958.4 北京电视台1958.5.1 .新闻纪录片北广1959.9 建立《天津晚报》1960 . (央视前身)《雨越大干劲越足》《中国现代报刊史讲义》1959 人大《羊城晚报》1957.10.1 广州. 《简明新闻》1959.11.2 1958.9 陈.勃《北京晚报》1958.3.15 北京. 沈力《团结报》1957.8.1 .《体育报》1958.9.1 .《科学报》1959.1.1 .《红旗》杂志1958.6.1 北京.从反右派斗争到“大跃进”运动中的新闻事业(60年以前,57—60)整风运动中的新闻事业.“大跃进”与新闻宣传全面建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1957.3 北京高标准、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设社会主义时60年代初期新闻工作的主要经验和教训(60—66)期的新大兴调查研究之风1960—1961年闻事业全党办报、群众办报先进典型的宣传报道《燕山夜话》—《北京晚报》—《五色土》副刊邓拓“马南邨”《三家村札记》—《前线》半月刊邓拓、吴晗、廖沫沙“吴南星”《长短录》—《人民日报》夏衍、吴晗、孟超、廖沫沙、唐弢主要的新闻思想评价:毛泽东、刘少奇、邓拓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全面展开新闻事业的艰难发展报纸与期刊小报(1966年夏—1968年秋)广播电视及其它新闻教育与新闻学研究文革时《人民日报》种类彩色电视北京试播1973.5.1期的新《解放军报》产生及消失的原因上海试播1973.8.1闻传播《红旗》杂志导致的问题北京、上海、天津彩色电视试播1973.10.1事业文革时期新闻传播事业的主要特点宣传伎俩、经验教训1976年,国家重要领导人相继去世,10月“四人帮”垮台“文化大革命”浩劫10年,终于一日。

《传播学史》笔记整理

《传播学史》笔记整理

读《传播学史》心得在读书的过程中,自己会与某个思想有了偶然相遇的缘分,令人茅塞顿开,恍然大悟。

《传播学史》受到推崇可能就是这个原因吧。

《传播学史》从传播学在欧洲的起源讲起,经过在美国的发展,最后由集大成者施拉姆建立传播学领域。

基本上按照时间的线性线索介绍了奠定传播学领域的重大人物的研究活动、理论确立的过程以及部分创造性的实验。

其中对于具体的、总结性的理论阐述很少,对于具体的实验计划和实施步骤解释很少。

这也是本书的魅力。

《传播学史》提供了一条研究传播学领域的比较清晰的脉络,对传播学的整个发展历程都作了介绍,而且对重要的历史事件作了尽可能详尽的历史还原。

它是开放的,它将整个历史铺展开,清晰的显现在读者面前,引导读者自己去深入研究感兴趣的部分,进而完整的、系统的形成自己的理论观点。

我因此受益良多,书中有很多章节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尤其是认识到了传播学研究的多种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令人兴奋。

这次读书心得,先把给了我很大启发的奠基者的主要理论贡献和一些具体实验进行总结,希望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更加深刻的理解,以便灵活运用。

第一部分传播学的欧洲起源1、查尔斯•达尔文和进化论●非语言传播:对于传播学学者来说,达尔文特别重要的著作之一是《人类和动物的表情》,这部著作创建了非语言传播的领域,尽管达尔文没有这么称呼。

●群体生态学理论:一般目的是解释一个系统内的各种单位的生存和灭绝的原因。

群体生态学理论使用诸如生态龛宽度、环境、对稀有资源的竞争和生存等等进化的概念,以便预测各种组织在时间过程中得生死存亡。

(不明白)2、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和精神分析理论(心理学重要奠基人)佛洛伊德的的主要贡献是他对于无意识的认识,对于超出我们理性控制的精神力量的影响的认识,对于性欲在个体从婴儿时期起得精神发展中得作用的认识。

1)佛洛伊德将人的心灵分为三个自我意识的层次:●意识,对此,一个个体可以不怎么困难地予以理解和向他人描述;●前意识,一个个体可以召唤到意识中;●无意识,它在大部分情况下都不能进入一个个体的自觉意识,除非这个个体依靠精神分析家的帮助。

一份人类高质量《传播学教程》精华背诵框架+考点清单

一份人类高质量《传播学教程》精华背诵框架+考点清单

⼀份⼈类⾼质量《传播学教程》精华背诵框架+考点清单回顾⼲货第⼀弹::⼀份完整的《新闻学概论》精华背诵框架+考点清单嘿哈!俺⼲货⽊⼩铎⼜回来啦! 开始前先来问⼤家⼀个问题:如果⽤⼀⾸歌来评价你和《传播学教程》的关系,你会选择哪⼀⾸?⼀个像夏天,⼀个像秋天?我是不是你最爱的⼈?还是…最熟悉的陌⽣⼈?⾃上次的《新闻学概论》框架和推出之后,后台收到了太多私信,许多宝宝都对《新闻学概论》的⼲货篇好评满满还有许多宝宝盼着这个系列的姐妹篇咱⿇溜的开始吧~这次,铎带着⼤家的期盼,带着《传播学教程》⼲货⼜来啦!⼀、《传播学教程》框架郭庆光⽼师的这本《传播学教程》久经不衰,传播学的许多知识不⽐新闻学,与国家政策息息相关,所以这本书基本没有改版过,这也是最让学⽣觉得安⼼的地⽅吧谈起传播学,你必须⽴即切换思维,——什么思维?请看图将《传播学教程》15个章节全部重新归类后,可以将繁杂的知识点分为以下三个类别:传播学基础知识⼤众传播的5W研究( 超重点)传播的特殊类型看完框架之后有没有变得清晰许多?是不是⽴马觉得整本书轻松了不少?⽊⼩铎还可以帮你更轻松,直接告诉你每⼀章节的重要考点,接着看吧~⼆、《传播学教程》重点复习清单注:本书复习重点按照框架图的逻辑顺序给⼤家排列啦!照着做笔记和背都⾏!传播学基础知识第⼀章 传播学对象和基本问题第⼀节:从传播的定义看传播学研究对象(具体需要了解传播学的定义,找⼀两个权威代表性的即可)第⼆节: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规律的科学【 其中,双重偶然性是重点,传播隔阂+传播障碍(重点)】第三节:马克思主义精神交往理论,及启⽰( 马克思主义传播观可考名词解释和简答,但考察较深⼊的学校需要搭配其他教材进⾏补充学习哦~)第四章⼈类传播的过程和系统结构第⼀节:传播的基本过程1)模式:5w模式/拉斯韦尔公式、⾹农-韦弗模式、施拉姆⼤众传播模式、等各⾃特点,以及划分直线模式、循环模式等。

( 这部分名解和简答⼏率较⼤,如果记得图,把图画下来再配以⽂字更佳哦)2)传播过程的基本构成要素:传播者、受传者、讯息、媒介、反馈第⼆节:社会传播的系统结构( 掌握主要的⼏个系统:模式赖利,马莱兹克,各⾃特点和不⾜,以及了解循环模式特点循环模式和直线模式对⽐)第五章⼈内传播与⼈际传播第⼀节:⼈内传播( 主我客我理论、⾃我互动理论、内省式思考、基模、基于基模的信息处理过程模式、布鲁默.⾃我互动理论,做到每个传播理论都熟练于⼼,注意区分主客我和⾃我互动理论)第⼆节:⼈际传播( 镜中我理论,⼈际传播动机、社会功能、与⾃我表达)⼈际传播⼈内传播这两个点建议梳理成框架,从定义到涉及的理论到其它的东西都纳⼊框架⾥。

(word完整版)传播学教程框架图

(word完整版)传播学教程框架图

《传播学教程》1、国外1)共享说互动说符号说影响说一、传播定义2、郭氏二、传播类型:人内——人际——群体——组织——大众三、传播功能:1、国外学者—————1)拉斯韦尔“三功能说”2)赖特“四功能说”3)施拉姆“功能观”(社会功能)4)拉扎斯菲尔德、默顿“功能观”2、传播的正面功能——1)传播信息2)引导舆论3)教育大众4)提供娱乐什么是传播?3、传播的负面功能——1)混淆是非2)麻醉精神3)信息过量4)丧失自由5)审美弱化6)影响健康7)国家主权二/四四、传播模式:1、概念、内容、类型五2、线性传播过程模式与评价1)拉斯韦尔模式2)香农—韦弗数学模式六/七/十三3、控制论传播过程模式与评价1)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2)施拉姆大众传播模式3)韦斯特利—麦克莱恩模式4、系统传播过程模式1)赖利夫妇模式2)马莱茨克模式3)德弗勒模式五、传播进程: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六、传播现状:1、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1)概念2)影响和冲击2、世界信息传播新秩序1)历史背景2)“新世界信息秩序”论争—三个阶段3、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研究的重要问题1)国际新闻选择的价值标准2)信息主权3)文化帝国主义……………………………………………………………………………………………………………………………………………………………………一、传播的符号1、信息——1)实质与特征2)信息爆炸与信息社会2、符号——1)定义2)特性3)类型二、传播者1、传播者2、社会制度与传播制度——1)互动关系2)施拉姆《报刊四种理论》①集权主义②自由主义③社会责任④苏联共产主义3、传播者与把关——1)“把关”“把关人”概念2)把关的原因:信息差异性—传者差异性—受众差异性3)把关的过程:收集信息—过滤信息—制作信息—传播信息4、影响传播者把关的因素——1)政治、法律2)经济3)社会、文化4)技术5)信息传播的过程?6)信息7)组织8)受众9)传者三、传播媒介1、媒介、传播媒介、大众传播媒介三/八2、认识媒介1)意义:认识传播手段、改进传播工作、认清发展方向九/十2)观点:取长补短十一/十二3)角度:媒介的传播手段、媒介的时效性、媒介的持久性、受众的参与度4)类别:报纸——广播——电视——杂志——网络3、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1)其人2)其论:媒介是人的延伸、媒介即讯息、地球村3)意义和局限四、受众1、受众:定义、分类、权利和动机2、主要的受众观1)作为社会群体成员的受众2)市场的受众3)权利主体的受众3、受众与信息1)受众选择信息的过程:选择性接触、选择性理解、选择性记忆2)影响受众选择的因素①社会文化因素—社会环境、社会地位、文化背景②心理因素—选择性心理、逆反心理、从众心理4、有关受众的主要理1)个人差异论2)社会分化论3)社会关系论4)文化规范论5)社会参与论五、传播效果1、传播效果概念2、传播效果研究历程1)枪弹论:概述——宣传研究——缺陷2)有限效果论:概述│①霍夫兰与耶鲁研究——传播来源方面研究:知名度、可信度、休眠效果、动机│传播方式方面研究:“一面理”VS“两面理”、“先说”VS“后说”│“结论由传播者提出”VS“结论由受众得出”│“情感诉求”VS“理性诉求”│传播对象方面研究:听从性、警钟效果、防疫论│评价:劝服艺术与说服效果;拘泥于实验性数据;人工实验环境│②两级传播理论——A、伊利研究B、舆论领袖C、两级传播与多级传播—评价有限效果论的缺陷3)适度效果论:概述①使用与满足理论——理论概述、主要观点、评价②创新与扩散理论——理论提出、主要观点、评价③议程设置理论——理论概述、主要观点、理论应用、评价④培养理论——理论提出、主要观点、评价⑤知沟假说——背景、理论提出、基本观点、原因分析、理论发展与改进、意义4)强效果论:概述沉默的螺旋理论——理论提出、主要观点、评价5)传播效果研究的普遍理论:个体社会化——群体整合——社会变革……………………………………………………………………………………………………………………………………………………………………一、传播学的产生确立1)产生的背景:传播媒介的发展——历史社会环境——社会科学的发展2)为何诞生美国:政治——经济——社会3)早期学术思想源流:①欧洲源流②美国源流4)四大先驱与施拉姆5)信息论与控制论对传播学的贡献传播学是什么?二、传播学的研究对象: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三、传播学的主要学派:1)经验学派一/十四/十五2)批判学派①政治经济学派②文化研究学派③意识形态“霸权”理论④哈贝马斯的批判理论⑤法兰克福学派3)两者的比较:研究目的——研究焦点——研究方法——社会观四、传播学的研究方法:1)两种方法系统:定性研究、定量研究2)具体研究方法:①抽样调查法②内容分析法③控制实验法。

传播学知识框架 (北大传播学考研复习提纲)

传播学知识框架 (北大传播学考研复习提纲)
传播学四大奠基人之一。美籍应用社会学家。主张将传播媒介置于
完整的社会环境中考察,并将传播媒介社会影响的研究扩展到美国的政 治生活中,主持了著名的“伊里县研究”,研究成果即其代表作《人民 的选择》。提出了“舆论领袖”概念和两级传播理论,认为传播媒介的 作用是间接而有限的,开创了人际传播途径的研究结束了“枪弹论”, 进入了“有限效果论”,使研究者深入认识传播环节中众多因素,推动 了传播学研究。对传播学的贡献:开创了媒体效果研究的传统,通过收 集资料的方法提出了调查方法论,通过建立“广播研究中心”、“应用 社会学研究中心”等创造了以大学为基础的研究机构的原型,使传播理 论有了行政研究的特色。
卡尔.霍夫兰
1.把劝服与态度改变服引入传播学—— 美国陆军态度与劝服研究项目,耶鲁项目
2.他的研究揭示了传播效果形成的条件和复杂性,为否定早期 子弹论效果观提供依据。 3.把心理实验方法引入传播学
传播学四大奠基人之一。美国实验心理学家,在“二战”中曾 主持美国陆军的有关研究,主要成就是用实验方法研究人的态度与 说服之间的关系。是“个体差异论”的提出者,它的研究成果被认 为是现代态度改变研究的开端,是大众传播理论若干重大贡献的渊 源,代表作是《传播与说服》。最主要的贡献是将说服研究和实验 方法引入传播学。他的研究没有涉及现实社会中的媒介和大众传播 ,使用实验法研究,研究对象范围有限,因此存在局限性。
4.米德《心灵、自我与社会》 社会行为主义 社会心理学家,开创了符号互动论。认为心灵是社会性的,是通过与 他人的互动传播而得到发展的(社会化),个体通过与他人的互动而 认识他们自己,他人告诉这些个体他们是谁。
米德对于当代传播学学者的意义在于— 他的符号互动论将传播置于社会学的解释中心。
主我:个人的主体意识。 宾我:从周围观察到的他人对自己的态度评价和角色期待。 角色扮演:自我个体像对其他人行事那样社会性地对他自己行事的能力 。 自我:没有人天生就有一个自我,也不是本能的发展起来的。相反,自 我是通过与他人的社会互动过程发展的,个体使对他人的解释和意 义内在化,以创造一个“普遍化的他人”(the generalized other),即由许多其他个体的平均期望所逐渐建立起来的。自我 是主客我的统一,主我客我互动形成自我,自我的形成是个人的社 会化过程。

传播学教程框架图

传播学教程框架图

传播学教程框架图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传播学教程》框架图1、国外1)共享说互动说符号说影响说一、传播定义2、郭氏二、传播类型:人内——人际——群体——组织——大众三、传播功能:1、国外学者—————1)拉斯韦尔“三功能说”2)赖特“四功能说”3)施拉姆“功能观”(社会功能)4)拉扎斯菲尔德、默顿“功能观”2、传播的正面功能——1)传播信息2)引导舆论3)教育大众4)提供娱乐什么是传播3、传播的负面功能——1)混淆是非2)麻醉精神3)信息过量4)丧失自由5)审美弱化6)影响健康7)国家主权二/四四、传播模式:1、概念、内容、类型五2、线性传播过程模式与评价1)拉斯韦尔模式2)香农—韦弗数学模式六/七/十三3、控制论传播过程模式与评价1)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2)施拉姆大众传播模式3)韦斯特利—麦克莱恩模式4、系统传播过程模式1)赖利夫妇模式2)马莱茨克模式3)德弗勒模式五、传播进程: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六、传播现状:1、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1)概念2)影响和冲击2、世界信息传播新秩序1)历史背景2)“新世界信息秩序”论争—三个阶段3、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研究的重要问题1)国际新闻选择的价值标准2)信息主权3)文化帝国主义……………………………………………………………………………………………………………………………………………………………………一、传播的符号1、信息——1)实质与特征2)信息爆炸与信息社会2、符号——1)定义2)特性3)类型二、传播者1、传播者2、社会制度与传播制度——1)互动关系2)施拉姆《报刊四种理论》①集权主义②自由主义③社会责任④苏联共产主义3、传播者与把关——1)“把关”“把关人”概念2)把关的原因:信息差异性—传者差异性—受众差异性3)把关的过程:收集信息—过滤信息—制作信息—传播信息4、影响传播者把关的因素——1)政治、法律2)经济3)社会、文化4)技术5)信息传播的过程6)信息7)组织8)受众9)传者三、传播媒介1、媒介、传播媒介、大众传播媒介三/八2、认识媒介1)意义:认识传播手段、改进传播工作、认清发展方向九/十2)观点:取长补短十一/十二3)角度:媒介的传播手段、媒介的时效性、媒介的持久性、受众的参与度4)类别:报纸——广播——电视——杂志——网络3、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1)其人2)其论:媒介是人的延伸、媒介即讯息、地球村3)意义和局限四、受众1、受众:定义、分类、权利和动机2、主要的受众观1)作为社会群体成员的受众2)市场的受众3)权利主体的受众3、受众与信息1)受众选择信息的过程:选择性接触、选择性理解、选择性记忆2)影响受众选择的因素①社会文化因素—社会环境、社会地位、文化背景②心理因素—选择性心理、逆反心理、从众心理4、有关受众的主要理1)个人差异论2)社会分化论3)社会关系论4)文化规范论5)社会参与论五、传播效果1、传播效果概念2、传播效果研究历程1)枪弹论:概述——宣传研究——缺陷2)有限效果论:概述│①霍夫兰与耶鲁研究——传播来源方面研究:知名度、可信度、休眠效果、动机│传播方式方面研究:“一面理”VS“两面理”、“先说”VS“后说”│“结论由传播者提出”VS“结论由受众得出”│“情感诉求”VS“理性诉求”│传播对象方面研究:听从性、警钟效果、防疫论│评价:劝服艺术与说服效果;拘泥于实验性数据;人工实验环境│②两级传播理论——A、伊利研究B、舆论领袖C、两级传播与多级传播—评价有限效果论的缺陷3)适度效果论:概述①使用与满足理论——理论概述、主要观点、评价②创新与扩散理论——理论提出、主要观点、评价③议程设置理论——理论概述、主要观点、理论应用、评价④教养理论——理论提出、主要观点、评价⑤知沟假说——背景、理论提出、基本观点、原因分析、理论发展与改进、意义4)强效果论:概述沉默的螺旋理论——理论提出、主要观点、评价5)传播效果研究的普遍理论:个体社会化——群体整合——社会变革……………………………………………………………………………………………………………………………………………………………………一、传播学的产生确立1)产生的背景:传播媒介的发展——历史社会环境——社会科学的发展2)为何诞生美国:政治——经济——社会3)早期学术思想源流:①欧洲源流②美国源流4)四大先驱与施拉姆5)信息论与控制论对传播学的贡献传播学是什么二、传播学的研究对象: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三、传播学的主要学派:1)经验学派一/十四/十五2)批判学派①政治经济学派②文化研究学派③意识形态“霸权”理论④哈贝马斯的批判理论⑤法兰克福学派3)两者的比较:研究目的——研究焦点——研究方法——社会观四、传播学的研究方法:1)两种方法系统:定性研究、定量研究2)具体研究方法:①抽样调查法②内容分析法③控制实验法。

传播学框架整理

传播学框架整理
效果研究
传播效果:
※研究历程
20世纪20-30年代早期子弹论
20世纪40-60年代霍夫兰拉扎斯菲尔
20世纪60-70年代之后适度效果论强大效果论
枪弹论
又称子弹论、皮下注射论,
宣传研究
潘恩基金会研究
评价:
有限效果论
传播流程(communication flow)
《人民的选择》
“说服性传播”的效果研究
霍夫兰“耶鲁研究”
批判学派:以“法兰克福学派”和“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
批判学派分支:①政治经济学派②文化研究学派③意识形态“霸权”理论
④哈贝马斯的批判理论⑤法兰克福学派
两者比较:研究目的——研究焦点——研究方法——社会观
四、研究方法
1两种方法系统:定性研究、定量研究
2具体研究方法:抽样调查法、内容分析法、控制实验法
传播学
一、产生与确立
1产生的背景:传播媒介的发展——历史社会环境——社会科学的发展
2为何诞生美国:政治——经济——社会
3早期学术思想源流:①欧洲源流②美国源流
4著名人物及其学说
※四大先驱
①哈罗德·拉斯韦尔(sswell,1902-1980)
②库尔特·卢因(Kurt Lewin,1890-1947)
传播
一、定义
1信息
2传播(郭):
3传播学:
二、符号与意义
定义:
功能:
※象征性互动理论
象征性社会互动
三、传播发展史
口语——文字——印刷——电子
(根据媒介产生和发展)
信息社会:
特点:
四、传播模式
※线性模式
①拉斯韦尔模式
5W:
内容:
评价:

传播学框架知识点归纳总结

传播学框架知识点归纳总结

传播学框架知识点归纳总结引言传播学作为一门跨学科的探究领域,探讨的是信息的传播和影响。

它涉及到广泛的领域,包括大众传媒、传播技术、社交媒体等。

本文将对传播学的一些重要的框架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以援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传播学的基本理论和观点。

一、传播过程模型1.传统线性模型:传统线性模型将传播过程分为发送者、媒介和接收者三个因素,信息通过媒介从发送者传递给接收者。

这个模型轻忽了接收者的主动性和反馈。

2.矩阵模型:矩阵模型强调了传播过程中信息在媒介和接收者之间的互相作用。

它包括了反馈机制,思量了接收者对信息的理解和诠释。

3.间隙模型:间隙模型认为传播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障碍,导致信息传递不完全和失真。

这个模型强调了媒介对信息的选择和编辑的重要性,并思量了接收者的理解和诠释。

二、传播效果探究1.认知效果:认知效果探究传播对个体认知和知识结构的影响。

它关注信息传递后接收者的认知变化和知识更新。

2.态度效果:态度效果探究传播对个体态度和价值观的影响。

它关注信息传递后接收者的态度变化和价值观的转变。

3.行为效果:行为效果探究传播对个体行为和决策的影响。

它关注信息传递后接收者的行为改变和决策结果。

三、传播理论1.媒介效能理论:媒介效能理论认为媒介的属性会影响信息的传递效果。

不同的媒介具有不同的特性,如可信度、可接触性和可传递性,这些特性会影响信息传递的效果。

2.社会认知理论:社会认知理论认为人们在接受信息时会依据自己的阅历和价值观进行选择和诠释。

个体在接收信息时会对信息进行加工和选择,以适应自己的认知结构和心理需求。

3.使用与满足理论:使用与满足理论认为人们对媒介的使用和满足程度会影响他们对该媒介的态度和行为。

个体的使用行为和满足度对媒介的影响是互相作用的。

四、传播策略1.一致性策略:一致性策略通过传递一致的信息来影响接收者的态度和行为。

这种策略适用于目标受众对信息无需深度沉思的状况。

2.争议性策略:争议性策略通过引发争议和争议来吸引目标受众的注意力并引起他们的谈论。

考研新闻传播学传播理论基础框架总结

考研新闻传播学传播理论基础框架总结

考研新闻传播学传播理论基础框架总结在考研新闻传播学的领域中,传播理论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板块。

它不仅是理解新闻传播现象的基石,也是应对考试时需要扎实掌握的重点内容。

接下来,咱们就来系统梳理一下传播理论的基础框架。

一、传播的定义与类型首先,得明白传播是什么。

简单来说,传播就是信息的交流与传递。

它可以是人与人之间的对话,也可以是大众通过媒体获取的各种资讯。

传播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人际传播:这是最常见也是最直接的一种,像咱们跟朋友聊天、家人交流,都属于人际传播。

其特点是互动性强,反馈及时。

2、群体传播:比如一个班级、一个工作团队内部的信息交流。

3、组织传播:在正式的组织机构中,如公司、政府部门等进行的有目的、有规则的信息传播。

4、大众传播: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大众媒介向广大受众传递信息。

二、传播模式为了更好地理解传播过程,学者们提出了各种传播模式。

1、拉斯韦尔的“5W”模式这是传播研究的经典模式,包括谁(Who)、说什么(What)、通过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对谁说(To Whom)、取得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

它清晰地勾勒出了传播的基本要素。

2、香农韦弗模式强调了传播过程中的噪音干扰,让我们认识到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失真。

3、施拉姆的循环模式突出了传播的双向性和互动性,不再是单向的直线传播。

三、传播的功能传播在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监测环境:让我们了解周围的世界,及时掌握各种信息。

2、协调社会:促进不同群体之间的理解和合作,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3、传承文化:将先辈的知识、经验和价值观传递给下一代。

4、提供娱乐: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缓解压力。

四、传播者传播者在传播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他们的身份、地位、动机等都会影响传播的内容和效果。

1、把关人理论传播者就像是“把关人”,决定着哪些信息能够进入传播渠道。

例如,新闻编辑在筛选新闻稿件时,就是在充当把关人的角色。

传播学史按章节整理

传播学史按章节整理

第一部分传播学的欧洲起源第二章达尔文达尔文、弗洛伊德和马克思进化论、精神分析理论和马克思主义这些欧洲的理论基础间接地影响了1900年后在美国崛起的传播学。

芝加哥学派中的社会科学家为进化论所吸引,法兰克福学派将马克思和精神分析理论结合起来;互为传播的帕洛阿尔托学派通过研究相关传播来反对弗洛伊德的内心理论;拉斯韦尔热心于精神分析的思考;而霍夫兰的说服研究则在弗洛伊德那里发现了一个间接的基础。

(030)文艺复兴文艺复兴事以一个使只是的获得大大便利起来的发明(印刷机)开始启动的 (031)第一个大众媒体:1833年,本杰明.戴——《纽约太阳报》 (031)两个代表人物:伽利略、达芬奇 (031)达尔文所受到的思想影响马尔萨斯、奎特勒、亚当斯密、斯宾塞、华莱士达尔文将斯宾塞的“适者生存”借用到他的进化论中,但否认他的进化论受到斯宾塞的影响。

(043)亚当斯密:个体通过金钱收益而获得私利事社会的一个普通的人类动机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直接促成者是一个社会科学家(马尔萨斯)、一个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和一个统计学家(奎特勒) (045)进化论的影响赫伯特.斯宾塞和社会达尔文主义斯宾塞将社会进化定义为某种现象的不连贯的、无序的分布状态向连贯的、有序的变化状态的转变。

......社会进化就是进步,所有系统都不可避免地从不那么有组织的状态向越来越有秩序的状态进步。

(051)引起早期美国学者的批评,如库利和帕克。

(052)斯宾塞的主要作用就是普及达尔文的进化论......贯彻达尔文的观点并运用到人种方面去 (053)非语言传播《人类和动物的表情》创建了非语言传播的领域......某些普通表情可能源于天生的、遗传的作用 (053)群体生态学理论作为从单一组织向一系列相互关联的组织的分析层面的一种转变,组织生态观始于20实际70年代,建立在进化论基础上的。

......使用了诸如生态龛宽度、环境、对稀有资源的竞争和生存等进化的概念,以便预测各种组织在实践过程中的生死存亡。

传播学知识框架整理

传播学知识框架整理

传播学知识框架整理
●传播学的基础概念
●传播的定义
●传播模式
●传播类型: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
●传播的功能(7种)
●传播学的5W框架
●传播者:控制硏究
●传播内容:信息与符号
●传播媒介
●不同的媒介形式: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
●媒介形态沿革:口语时代、印刷时代、电子时代、数字时代
●媒介环境学派
●英尼斯
●梅罗维茨
●麦克卢汉
●尼尔波兹曼
●保罗•莱文森
●受众
●传播效果
●魔弹论
●拉斯韦尔《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研究
●七种宣传策略
●坎垂尔研究
●有限效果论
●伊里调查
●迪凯特调查
●霍夫兰说服技巧
●适度效果论
●创新与扩散
●使用与满足
●议程设置理论
●强效果论
●议程设置理论
●第三人效果
●沉默的螺旋
●知沟假说
●涵化理论
●传播学历史
●研究学派
●经验学派
●批评学派
●法兰克福学派
●文化研究学派
●政治经济学派
●技术学派
●研究方法
●定量研究方法
●定性研究方法
●传播学的外延
●国际传播
●文化传播
●健康传播
●科学传播
●公益传播
●政治传播。

《世界新闻传播史》第3版笔记和名师陈力丹典型题解

《世界新闻传播史》第3版笔记和名师陈力丹典型题解

《世界新闻传播史》第3版笔记和名师陈力丹典型题解第一篇第一章从一般信息传播到新闻传播的历史发展轨迹1.1复习笔记【知识框架】【考点难点归纳】考点一:人类无语言时代的信息传播(见表1-1)★★表1-1人类无语言时代的信息传播考点二:基本的传播媒介——语言★★★1.语言现在与未来的任何高级传播媒介,都必须将语言作为媒介,词语是传播的基本单元。

语言不仅是一种传播媒介,也是人的思维本身。

从最初的几个文明发祥地向四周蔓延的过程中,最初的语言衍生出无数种新的语言。

语言是文化的边界,既拓展了人们的信息传播,也局限了信息的传播。

要了解人类信息传播的历史,就要了解语言的发生与发展,这需要掌握世界语言的谱系。

“语系”之下是“语族”,“语族”之下是“语支”,“语支”下才是具体的语言。

即语言→语支→语族→语系。

2.世界分布较广大的六大语系(1)分布最广的印欧语系。

(2)拥有最多讲话人口的汉藏语系。

(3)阿尔泰语系。

(4)闪含语系。

(5)班图语系。

(6)南岛(马来-波利尼西亚)语系。

其他的语系如:达罗毗图语系、南亚语系、芬兰-乌戈尔语系、伊比利亚-高加索语系,分布地区较狭小,对世界交往的影响不大。

考点三:传播的文字媒介★★★1.文字与语言(1)文字使听觉符号转变为视觉符号,使语言有形并且得以保存。

(2)文字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文字的功能体现在历时性上,即通过文字表现的世界可以较长久地明确记载或报道历史上的信息。

(3)传播的文字作为一种媒介,带有更为明确的传播目的,与语言的使用相比,更为认真和严肃。

(4)文字对于减少语言沟通的障碍,至少在同一语支内减少方言的沟通障碍,具有明显的增强沟通的效果。

2.文字的起源与发展公元前5000年的古埃及与公元前3500年的地中海东岸腓尼基一带最早出现文字。

所有古老的文字都起源于象形符号,古埃及的象形文字是人类最初的文字体系,古埃及的纸莎草和泥板是人类最早的书写文字载体。

在公元前1500年前后,文字呈现两个发展方向:①继续向完善象形文字的方向发展,使文字抽象化,产生现在世界上唯一的现代象形文字体系——汉字;②原始象形符号转化为各种以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体系。

中传考研笔记整理第一章传播学史

中传考研笔记整理第一章传播学史

第一章传播学史1.传播学诞生的时间、地点2.传播学诞生的主要背景3.传播学的思想来源(学科、人物)4.传播研究早期重要人物及其贡献5.当代传播研究的主要发展名词解释:麦克卢汉00’ 11’施拉姆01’ 03’拉闸斯菲尔德05’法兰克福学派04’ 99’专拉斯韦尔00’专简答题:传播学在美国产生的原因04’传播学引入我国的经历02’专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的宣传研究11’卢因对传播学理论的贡献12’论述题:传播学研究的对象、内容、分类以及对传播学的认识和看法99’对传播学在中国发展的看法00’定性、定量研究法的含义及评价02’比较分析传播学中的传统学派和批判学派00’专一、传播学的兴起(一)、传播学兴起前的传播研究1、为什么要考察传播学产生前的传播活动?传播学是传播研究进入到成熟阶段,能够利用自己的学术范畴、研究方法进行全面、系统而深入的科学研究的结果。

我们考察传播学产生之前的传播活动将对我们认识传播学的起源和发展及其学术传统将大有裨益。

2、早期传播研究的成果最早的传播研究成果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和我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如亚里士多德的《修辞学》和我国的《论语》等,其中不乏精辟的论断。

3、早期研究的不足虽然早期的传播研究提出了不少值得后人珍视的观点,但是它们都不可能实现从传播研究向传播学的转化。

这种转化实际上是一种飞跃,即学术研究的独立性、学术范畴的完整性、研究方法的科学性、研究成果的系统性的形成与确立。

(二)、传播学兴起的背景传播学孕育于20世纪10年代至20年代,诞生于40年代至50年代。

它是在美国诞生的。

1、基础任何一门学科的兴起与形成,必然要尤其社会基础、社会需要以及学科基础和需要。

传播学的兴起也是如此。

(1)首先20世纪初是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走向垄断竞争的年代。

工业化大生产使资本主义的生产活动和范围大大延伸。

国内市场开始初步走向国际市场,走向跨国经营,因而对信息的要求就更高。

(2)19世纪已经形成的报业,加上新兴的电影、广播、电视等新媒介,逐步形成了资本主义社会一个独立的产业--传播业,这给社会产生了强烈的冲击。

传播学史读书笔记摘抄

传播学史读书笔记摘抄

传播学史读书笔记摘抄传播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传播行为及其社会影响的学科,其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在这段时间里,传播学经历了从初步形成到逐渐成熟的过程。

以下是一些关于传播学史的重要读书笔记摘抄:1. 传播学的起源:传播学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的发展紧密相连。

早在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就对修辞学进行了研究,这可以看作是传播学早期的雏形。

到了20世纪初,随着大众媒体的兴起,学者们开始关注信息传播的过程和效果。

2. 早期传播学理论:20世纪初,传播学开始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

例如,拉斯韦尔的“五W模式”为传播过程提供了一个基本框架,而霍夫兰的说服传播理论则探讨了信息如何影响人的态度和行为。

3. 传播学的重要学者:传播学的发展离不开众多学者的贡献。

例如,马歇尔·麦克卢汉提出了“媒介即讯息”的观点,强调了媒介本身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而诺曼·卡茨则通过他的“使用与满足”理论,探讨了人们使用媒介的动机和需求。

4. 传播学的主要研究领域:随着学科的发展,传播学逐渐形成了多个研究领域,包括大众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健康传播等。

这些领域不仅关注信息的传递过程,还关注信息对社会、文化和个人的影响。

5. 传播学的研究方法:传播学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包括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

定量研究通常使用统计方法来分析数据,而定性研究则侧重于深入理解传播现象的本质和意义。

6. 传播学在现代社会的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传播学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从广告、公关到社交媒体,传播学的原理和方法被用来分析和优化信息传播的效果。

7. 传播学的未来趋势:随着新媒体的不断涌现,传播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未来的研究可能会更加关注数字媒体、全球化传播以及跨文化交流等领域。

通过这些读书笔记摘抄,我们可以看到传播学是一个不断发展和演变的学科,它不仅关注信息的传递,还关注信息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传播学的研究领域和方法也在不断扩展和深化。

传播学史总结

传播学史总结

传播学的三大欧洲起源1. 达尔文与进化论(英国)2. 佛洛伊德与精神分析理论(奥地利)3. 马克思与批判学派(德国)进化论对社会科学思想和传播学的重要影响1. 它在系统阐述辩证唯物主义方面,直接影响了马克思。

2. 芝加哥学派的重要任务库利、帕克最初都是由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某些概念引入社会学领域的(尽管他们后来都反对社会达尔文主义)。

其中,帕克关于城市生态学的著作直接受到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

3. 达尔文有助于非语言传播的研究的开展,这是传播学的一个专业,它仍引起人们的广泛兴趣。

4. 进化论的许多重要概念和机制,至今都在被研究群体生态学的学者们所使用,包括传播学学者。

精神分析理论对于传播学的贡献达尔文的进化论和马克思的历史唯物论处于社会的宏观层次,而佛洛伊德的思想是个体性的,是在个体的范围内寻求对行为的解释。

1. 精神分析理论假定,人类行为的解释存在于个体中,特别是存在于无意识中。

今天所使用的许多重要的传播理论,都是在个体中寻求推动行为变化的力量(尽管这些理论并不是精神分析理论)。

如费斯廷格的认知不和谐理论。

2. 佛洛伊德理论影响了学习理论,而霍夫兰的人格研究是由学习理论发展而来的。

3. 佛罗伊德的理论对拉斯韦尔有关政治领袖的精神分析研究产生了影响(尽管它没有直接的影响拉斯韦尔的传播研究)。

4. 法兰克福学派将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和马克思主义结合起来,创造了今天的批判的传播理论。

马克思主义与批判学派以法兰克福学派和社会研究所著称的批判学派,是马克思主义和佛洛伊德理论的一种理智结合。

批判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从马克思对政治经济批判和资本主义批判的传统做法中派生出来。

马克思和批判学派对传播学的贡献1. 马克思主义及近代的批判学派的理论团体,可以看作是经验学者的思想和概念的一个来源。

2. 批判学派注重媒介的所有权和控制的问题,这于经验学派的研究方向不同。

3. 批判学派对于社会贫困、劣势和微弱部分的强调,对于非批判学派的研究者能产生意识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想日渐成熟,技术学派开始萌芽
电视出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传播研究的第二个高潮,经验学派转
更改变了对大众传媒的认识,发展 向适度效果理论,批判学派各个流派
中国家开始寻求话语权和媒介理 纷纷出现,技术学派的观点由麦克卢

汉达到顶峰
全球传播博弈时代,发展中国家希 经验学派效果研究逐渐完善,出现部
望摆脱中心化的传播模式与发达 分强效果论。文化研究学派和政治经
一战使各个国家开始意识到宣 传的力量,国家宣传成为传播研 究主流,推动魔弹论 希特勒上台,推动了人们对媒介 的恐惧,也推动一批优秀的传播 学者来到美国
对战争宣传的需求使美国对传 播研究高度重视,客观上催化了 传播研究的发展
战后美国与欧洲处于两个极端, 美国国力达到顶峰繁荣保守,欧 陆怀疑(批判)
美国扩张达到顶点后陷入越战 泥潭,民权运动的产生使得社会 开始反思,欧陆左派思想达到高 潮 经过 60 年代左派冲击后,70 年 代经济危机冲击着西方社会的 繁荣神话,改革呼声越来越大
高潮
跨国垄断媒介集团掌握了全球传 对网络社会的研究与构想成为经验和
播流动,向全球输出文化产品和消 技术学派的关注热点,批判学派逐渐
费主义意识形态。另一方面互联网 放弃阶级概念,关注身份认同、种族
的出现彻底改写了传播学的历史 和性别平等、社会运动等议题
互联网后是移动互联网,以及下一 互联网颠覆传统媒介的同时,也动辄
国和英国出现,大众传媒成为新兴 思潮,将社会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
产业,并逐渐在世纪末垄断化
考察,引发一系列社会思想出现。美
国的报业研究也逐渐发展起来
出现电影和早期广播媒介,体外化 欧洲社会学思潮进入美国(芝加哥学
音像设备对人类造成极大冲击,客 派),同时新闻舆论研究、宣传研究开
观性成为美国报业的共识
在新自由主义思潮引导下,放松 管制成为新历史潮流,商业力量 垄断支配社会各个角落
冷战结束,和平与发展及全球化 成为新时代主题,在带来繁荣的 同时也带来了新的不平衡与认 同危机 网络社会逐渐成真,逐渐改变现 有社会体系和人们的生活方式
国家就传播新秩序产生斗争,国际 济学派成为批判学派新军。麦克卢汉
传播体系出现
后波兹曼接过旗帜
媒介开始“放松管制”和媒介技术 经验学派研究开始细化,场景化,梅
的飞速发展,媒介垄断集团开始出 洛维茨和波兹曼的第二代媒介环境学
现,并迅速出现跨国集团,西方公 理论出现。中国出现第二次媒介研究
营媒介开始私有化
大发展。战后对报业的反思产生社 大奠基人、施拉姆共同的传播研究框
会责任论
架自此奠定。与经验主义传播学同时
出现的还有批判学派(启蒙辩证法)
战后美国电视迅速普及,随着马歇 有限效果论达到顶峰,但孕育变革的
尔计划,美国的媒介产品被输出到 种子,跨文化传播和发展传播学现代
各个国家
性出现,法兰克福学派(返回欧陆)
代智能互联网、物联网,不断更新 了现有传播学理论和架构,传播学正
着人们对媒介的认识,传统媒介集 在以互联网为核心重新建立新的学术
团面临互联网巨头的挑战
体系
古典时期,中世纪时期,文艺复 兴时期
印刷机推动了社会变革,如宗教 改革和启蒙运动,欧洲进入资产 阶级革命时代 第一次工业革命进入盛期,传统 社会逐渐瓦解,产生新的大众社 会
始出现,法兰克福研究所建立
广播媒介流行,英国出现公营媒介 芝加哥学派传播研究开始走向实证主
体制(BBC),纸媒记者(李普曼) 义(鼎盛 火星人 潘恩基金),来自其
开始怀疑新闻客观性的价值,产生 他学科的研究方法和思想进入传播研
新闻控制和传播者研究
究领域,使其逐渐发展壮大
电视雏形,战争期间,因此没有较 吸纳各个学科的养分之后,三论、四
传播学发展史梳理
历史时期
Hale Waihona Puke 传播媒介发展相关学术发展
社会环境发展
15 世纪以前 15-18 世纪
19 世纪 20 世纪 10-20 年代
20 世纪 30 年代 20 世纪 40 年代 20 世纪 50 年代 20 世纪 60 年代 20 世纪 70 年代 20 世纪 80 年代 20 世纪 90 年代
21 世纪
以语言媒介(演讲)和早期文字媒 希腊的修辞传统,春秋战国时期的传
介(小册子)为主,几乎没有大众 统辩论术,基督教哲学中对传播的探
传播

印刷机出现,导致早期大众媒介出 印刷机出现引发了国家对传播内容的
现,但印刷较少,以政见和文化评 控制,出现媒介管制及对应的新闻自
论为主,读者为政治文化精英
由思想
以广告收入为主的大众报纸在美 由孔德开始,欧洲出现了新的社会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