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2.做酸奶苏教版课后辅导练习七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做酸奶教案及教学反思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做酸奶教案及教学反思本文主要分享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做酸奶实验的教案及教学反思。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学生能够:1.了解酸奶的制作原理2.学习使用实验仪器及测量方法3.掌握科学实验的基本流程及实验注意事项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及实验操作技能二、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1.加热器2.温度计3.塑料杯4.搅拌器5.量杯6.带盖子的容器2. 实验原料1.牛奶2.酸奶菌粉3. 实验步骤1.准备工作:1.打开加热器并置于桌面上。
2.打开温度计并置于加热器旁边。
3.准备4个塑料杯和搅拌器。
4.准备量杯和带盖子的容器。
2.加热牛奶:1.将500ml牛奶倒入塑料杯中。
2.将牛奶塑料杯放置在加热器上,然后调节加热器的温度至75℃,用温度计测量温度并确保不超过80℃。
3.在加热过程中,要不时搅拌牛奶,以免烤焦或结块。
3.冷却牛奶:1.将加热后的牛奶直接倒入另一个干净的塑料杯中。
2.将牛奶塑料杯放在冷水中,以加快冷却速度。
3.用温度计测量温度并确保降至40℃以下。
4.加入酸奶菌粉:1.取出一小勺酸奶菌粉,并将其均匀撒在牛奶中。
2.用搅拌器搅拌均匀。
5.发酵:1.将酸奶牛奶倒入带盖子的容器中。
2.将容器放置于室温下成熟24小时,在24小时后就可以享用新鲜的酸奶啦!三、教学反思实验过程中,学生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和积极的参与态度。
但也有一些问题需要反思和提高:1.实验器材:由于实验器材不够,有些学生需要等待其他组完成后才能进行实验。
2.实验步骤:实验步骤并不连贯,容易导致学生迷失在实验过程中,带来一定的困惑。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保障实验器材的充足性,在实验之前预先安排好每个组需要的器材和材料,以减少学生等待的时间。
2.在上课之前,教师能够耐心而详细地讲解每个步骤,将实验步骤连接起来,更好地带领学生完成实验。
通过本次实验,学生们能够深入理解科学知识、熟悉实验操作流程,增强了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六年级上册科学《做酸奶》
点击输入标题
认识细菌
1.在1号杯中放一粒豆子,代表第一代细菌。 2.在2号杯中放两粒豆子,代表第二代细菌,表示一个细菌分裂成了
两个。 3.以此方法类推,第八代细菌会有多少个?
1
2
3
4
5
6
7
8
1×2×2×2×2×2×2×2=128
点击输入标题
认识细菌
4.繁殖一代细菌实际约需要20分钟(实验中可以用20秒钟来模拟), 当繁殖到第21代细菌时,也就是约7个小时以后,你知道最初的一个 细菌已繁殖出了多少个细菌吗?
练习与拓展
填空题
1.牛奶变成酸奶,是因为牛奶中有一种名叫( 乳酸菌 )的细菌。 在适宜的温度下,乳酸菌会使牛奶发酵成酸奶。 2.( 在适宜的温度 )下,乳酸菌会使牛奶发酵成酸奶。 3.细菌的三种基本形态:( 杆菌、球菌、螺旋菌 )。 4.可以减少致命病菌传播的方法:( 捂住口鼻打喷嚏 ) 、 ( 用热水冲洗筷子 )、( 勤用肥皂洗手 )等。
1×2×2×……×2= 1048576 20个2
细菌的功与过
细菌对人类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 生产腐殖质。
熟透的苹果掉在 地上。
苹果开始腐烂。
泥土里的细菌分 解苹果。
在其他微生物的 共同作用下,苹 果逐渐变成了腐
殖质。
细菌的功与过
细菌对人类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 利用细菌生产新的食物。
苏苏教教版版点小击小输学入学科标题科学学六六年级年上级册下册第一第单一元单显元微我镜在下长的大世界
2.做酸奶
苏教版点击小输入学标题科学六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我在长大 自制酸奶 认识细菌 细菌的功与过
点击输入标题
自制酸奶
你吃过酸奶吗?知道酸奶是怎么做成的吗?我们来了 解一下!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做酸奶》教学设计共三套附板书含教学反思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做酸奶》教学设计(一)一、教材分析本课是继前一课从整体上认识微生物的概况之后,再分类认识其中常见的一类微生物——细菌。
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细菌,知道细菌具有双重作用,引发学生关注病菌的传播。
在设计结构上,本课以学生十分喜欢的一项实践活动——做酸奶,来激发学生研究细菌的兴趣和欲望,推动学生带着“牛奶为什么会变成酸奶”的问题,主动查找资料,进而认识细菌的基本形态特征、分布及繁殖特点,了解细菌的功与过。
二、教学目标1.能尝试自己动手做酸奶或泡菜,知道酸奶是乳酸菌使牛奶发酵变成的。
2.知道细菌是一类分布极广的微生物,以及它们对人类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3.知道减少致病细菌传播的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做酸奶的活动。
【教学难点】:在模拟细菌繁殖的实验中计算细菌繁殖个数。
四、教学过程【教学准备】搜集有关细菌的资料,每组豆子若干、纸杯6个等(一)、布置任务:制作酸奶,下次带来和大家一起品尝。
回去查找为什么鲜奶会变成酸奶的资料,以备交流。
(二)、开展酸奶品尝活动1.谈话:前几天,同学们回家后亲自做了酸奶(板书课题)。
今天,同学们在做酸奶和品尝酸奶的过程中,你有哪些感兴趣的问题?2.学生提出问题:酸奶是怎么做成的?(三)、认识细菌及酸奶的成因1.教师指导并帮助学生确定研究问题:为什么牛奶会变成酸奶?学生针对问题讨论并猜测。
2.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整理利用从网络、书本中收集到的有关细菌的资料。
学生进行组内交流,然后每组选出代表在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①细菌的基本形态特点及分布教师出示收集到的图片,引导学生总结细菌的形态②细菌的繁殖(介绍细菌的主要繁殖方式——二分裂繁殖)(1)教师先播放一段细菌繁殖分裂的视频,学生观看,之后再出示一则新闻资料,从资料中寻找有用的信息(2)模拟细菌繁殖的速度。
①介绍模拟实验,并让学生说出实验中各物品、环节模拟的是什么。
②进行实验——细菌繁殖第5代以后的数量。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2.做酸奶》练习含答案
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2.做酸奶一、填空题。
1.观察树上熟透的苹果,根据提示,做记录。
(1熟透的苹果,如果没人摘,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接着,苹果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苹果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其他微生物的共同作用下,苹果逐渐会变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细菌体积___________________,几万个细菌合在一起才有头发丝那么粗,它们有三和基本形态,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细菌也要吃“食物”。
有的细菌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己制造食物,有的细菌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身上吸取养料。
4.做酸奶的过程中最后用到的容器最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判断题。
1.变质的酸奶也可以吃。
()2.所有的细菌都是有害的。
()3.细菌的繁殖速度很快。
()4.牛奶变成酸奶,是因为酸奶中有一种名为乳酸菌的细菌。
()5.自制的酸奶要放在冰箱里冷藏很久。
()三、选择题。
L.下列不能减少致病细菌传播的一项是()。
A.用热水冲洗筷子B.勤用肥皂洗手C.捂住鼻子打喷嚏D.在人很多的地方用餐2.下列有关细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牙齿表面的细菌靠食物的残渣生活。
B.一个细菌可以在数小时内繁殖出几百万甚至上亿个后代C.细菌只存在于很少的地方D.利用细菌可以生产新的食物3.下列做酸奶的步骤中,正确的一项是()。
A.在鲜牛奶里加入1到2勺白糖,煮开几分钟B.等待牛奶完全冷却,两加入两梢酸奶,仔细搅拌C.加入酸奶搅拌好后倒入没有盖子的容器里D.将容器放入冰箱,等几天,酸奶就做好了4.利用细菌,我们可以()。
①制果酒②做泡菜③生产药品④生产生物塑料餐具A.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②③④四、探究题。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1.2《做酸奶》教学设计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1.2《做酸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做酸奶》是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的内容。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酸奶的制作过程,掌握乳酸菌发酵的原理,并能够亲自动手制作酸奶。
教材中提供了详细的制作步骤和实验材料,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于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有较强的兴趣和好奇心。
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关于食品和健康的内容,对于酸奶的认识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可能对于酸奶的制作过程和乳酸菌的作用还不够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 教学目标1.了解酸奶的制作过程和乳酸菌的作用。
2.能够按照教材中的步骤,亲自动手制作酸奶。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酸奶的制作过程和乳酸菌的作用。
2.如何正确地进行实验操作,制作出美味的酸奶。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2.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采用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和实验材料。
2.酸奶制作视频或图片。
3.实验操作指导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酸奶的制作视频或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酸奶是如何制作的。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酸奶的制作过程和乳酸菌的作用,然后发放实验材料,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实验操作步骤。
3.操练(15分钟)学生按照教材中的步骤,分组进行实验操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确保实验操作的正确进行。
4.巩固(5分钟)实验完成后,教师学生进行交流分享,让学生讲述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酸奶除了可以食用外,还可以应用于哪些领域,如医学、化妆品等。
苏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2课做酸奶
使牛奶发酵成酸奶。
注意事项
▲自制的酸奶要放入冰箱 冷藏,但不能存放太久。
▲不要吃变质的酸奶, 否则会引起腹泻、消化 不良,甚至中毒!
认识细菌1
△ 细菌体积微小,几万个细菌合在一起才有 头发丝那么粗,它们有三种基本形态:
杆菌
球菌
螺旋菌
细菌吃什么?
• 细菌也要“吃”食物, 有的利用阳光自己制造 食物,有的从动植物身 上吸收养料,例如牙齿 表面的细菌靠食物残渣 生活
历史可追溯到1910年,英国植物学家 马克·皮特首先发现有几种细菌的培养液能够 产生电流。于是他以铂作电极,放进大肠杆菌 或普通酵母菌的培养液里,成功地制造出世界 上第一个细菌电池。
5.细菌益肠胃——益生菌。可以为人体补充维 生素,抵御有害细菌的侵袭
6. 生活污水中含有 大量的有机物,一 些工业污水中也含 有石油等有机物, 细菌能通过分解这 些有机物,来达到 净化生活污水和工 业污水的作用.
5.与小动物 保持距离
作业:
通过生活经验、网络或书籍总 结可以减少 致病细菌传播的方 法写在作业本上
再见
知识回顾 Knowledge Review
放映结束 感谢各位的批评指导!
谢 谢!
让我们共同进步
7.识别身份
8.细菌与生物链
通过手上细菌也能识别身份.mp4
大部分细菌是分解者, 处在生物链的最底层。如果 没有细菌真菌等微生物,世 界将是尸体的海洋。
细菌的危害
• 细菌和病毒一样,会引发和传播疾病。
• 一些细菌成为病原体,导致了破伤风、 伤寒、肺炎、梅毒、霍乱和肺结核。在 植物中,细菌导致叶斑病、火疫病和萎 蔫。
第2课:做酸奶— 认识细菌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做酸奶》教案及教学反思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做酸奶》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案设计1. 教学内容《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做酸奶》。
2. 教学目标•了解酸奶的制作原理;•能够自己制作出美味可口的酸奶;•了解大肠杆菌在酸奶制作中的重要作用。
3. 教学重难点•酸奶制作原理;•大肠杆菌在酸奶制作中的作用。
4. 教学准备•实验用牛奶;•酸奶发酵剂;•放大镜。
5. 教学过程5.1 导入引导学生猜测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并引出问题:“酸奶是怎么做出来的呢?”5.2 理论讲解讲解酸奶制作原理,大肠杆菌在酸奶制作中的作用,并通过多媒体图片展示。
5.3 实验操作1.将实验用牛奶倒入容器中;2.加入酸奶发酵剂;3.静置12小时。
5.4 观察现象观察酸奶的外观、颜色、味道等情况,用放大镜观察其中的大肠杆菌。
5.5 总结感想让学生回答问题:“你们对酸奶制作的原理和大肠杆菌有什么新的认识和体会?”6. 课后作业1.回答问题:“酸奶中的大肠杆菌是如何起作用的?”;2.在家中尝试做出酸奶,并简单写出制作过程。
二、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针对性强,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能够增强学生的学科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理论讲解、实验操作和观察现象中积极参与,提高了科学素养。
但是,在实验操作方面,需要特别注意安全问题,避免学生的意外伤害。
针对教学效果,课后作业是与本节课紧密结合的,有助于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
但是,在检查作业时需要特别注意,确保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和质量。
同时,对于学生疑问,也需要及时解答,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小学科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高效课堂2、做酸奶
东城街道上庄小学教师课时备课卡
课题
第二课做酸奶
教学目标
1、能尝试自己动手做酸奶或泡菜,知道酸奶是乳酸菌使牛奶发酵变成的。
2、知道细菌是一类分布极广地微生物,以及它们对人类有正反两方面地作用。
3、知道减少致病细菌传播的方法。
教学重点
做酸奶的活动。
教学难点
在模拟细菌繁殖的实验中计算细菌繁殖个数。
一、谈话引出课题
1、同学们是否喜欢喝酸奶?知道酸奶是怎么做的吗?想动手尝试吗?
2、指导学生制作酸奶
2、教师示范做酸奶的方法。
提醒学生注意:
①牛奶加热过程中要注意安全,最好请家长帮助,加热后一定要冷却到35~40℃
②加入酸奶后要保温5~6小时。
③酸奶做成后放入冰箱不可太久,变质的酸奶不可以饮
反
思
4、酸奶是怎么制成的呢?教师进行小结。
5、认识细菌的功与过
5、引导学生讨论:今天我们认识了细菌的特点,你能联
修改
教
学
过
程
系生活说说生活中细菌有着怎样的作用?又有哪些危害呢?
6、引发我们生病的细菌我们称之为病菌,你有哪些好的办法帮助我们预防它们?
6、板书设计
做酸奶
认识细菌
细菌的功与过
减少致病细菌的传播途径
1、请同学们把自己小组做成的酸奶拿出来进行品尝,选出每小组一名评委。
4、认识酸奶的制作原理,体验其惊人的繁殖速度。
2、教师介绍:细菌体积微小(几万个合起来只有头发丝那么粗),有三种基本形态(杆菌、球菌、螺旋菌),繁殖迅速(几小时内可以繁殖出几百万甚至上亿个后代)。
3、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并计算出细菌的繁殖数量。
江苏教育出版社_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_1-5单元答案
苏教六上《科学》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答案一、填空题1、细菌、霉及病毒,要用显微镜才能看清楚,所以通常把它们称作 ( 微生物) 。
2、在适宜的温度下, ( 乳酸菌 )会使牛奶发酵变成酸奶。
3、物体在( 温暖) 和 ( 潮湿)的环境条件下,容易发霉。
4、( 细胞 )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细胞有不同的(大小)、(形状)和(功能)。
5、第一个揭开微生物秘密的是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
6、微生物是个体(微小)、分布(极广)的生命体,绝大多数的微生物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
它们对人类有(功和过)两方面的作用。
细菌的功:利用细菌可以(加工食品)、(生产药品)、(净化环境)、(生产燃料)(生产腐殖质)(生产生物塑料)。
细菌的过:(传播疾病)、(使食物变质)。
7、危害人类健康的病毒和细菌叫做(病菌)。
8、许多传染病是由(病菌)引起的。
用(捂住鼻子打喷嚏)、(用热水冲洗筷子)、(勤用肥皂洗手)等方法可以减少致病细菌的传播。
9、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发现青霉菌分泌出的某种物质能杀死细菌,这种物质叫做(青霉素)。
10.细菌的基本特征是:(体积微小)、(吃食物)、(繁殖很快)。
11.霉菌也是一种(微生物),它非常(微小)。
发霉主要是(霉菌)造成的。
霉菌种类很多,颜色(各异),有(青绿色)、(白色)、(黑色)、(黄色)等,形状有(绒毛状)、(棉絮状)、(蛛网状)等。
12.霉菌的功(制酱)、(做腐乳)、(生产抗生素)、(生产农药)、(发酵饲料);过(食物变质)、(物品变质)、(危害人体健康)、(使动植物病变)。
二、选择题1、下面不是水滴里的微生物是(D)A、鼓藻 B、草履虫 C、水蚤 D、青霉菌2、做酸奶,需要一种细菌,是(D)A、酵母菌B、青霉菌 C、大肠杆菌D、乳酸菌3、馒头发霉的条件是(D)A、温暖、干燥B、寒冷、干燥C、寒冷、潮湿D、温暖、潮湿4、构成生命体的“积木”是一种微小的结构,胡克把它命名为(D)A、细菌B、病毒C、轮虫D、细胞5、下列各种水中含有微生物可能比较多的是(B)A、自来水B、河水C、井水D、纯净水6、关于细胞的描述,错误的是(B)A、每个细胞都占据一定的空间,也有重量B、人只有一种类型的细胞C、一个细胞是生命的一个单一的单元D、只有有生命的物体才有细胞7、细菌对人类( C )。
六年级科学上册 做酸奶教案 苏教版
六年级科学上册做酸奶教案苏教版教学目标:1. 了解酸奶的制作过程及原理。
2. 学会使用实验仪器和操作技巧。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学重点:1. 酸奶的制作过程。
2. 乳酸菌的作用。
教学难点:1. 实验操作技巧。
2. 乳酸菌的观察。
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牛奶、乳酸菌、实验仪器(烧杯、试管、显微镜等)。
2. 教学工具:PPT、黑板、讲解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喝过酸奶吗?酸奶是什么味道的?它是怎么制成的呢?2. 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课主题:做酸奶。
二、酸奶的制作原理(10分钟)1. 教师讲解酸奶的制作原理,引导学生了解乳酸菌在酸奶制作中的作用。
2. 学生通过PPT或讲解资料,了解酸奶的制作过程。
三、实验操作(15分钟)1. 教师演示酸奶的制作过程,引导学生注意实验操作技巧。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亲自动手操作,观察乳酸菌的变化。
四、观察乳酸菌(10分钟)1. 学生使用显微镜观察乳酸菌,了解其形态特征。
2. 教师引导学生记录观察结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验成果,总结酸奶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2. 教师对学生的实验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培养科学思维。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回家后尝试自己制作酸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
2.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乳酸菌科普知识宣传,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本次课程进行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在实验操作和知识掌握方面的需求,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探索酸奶的多样性(10分钟)1. 教师提出问题:酸奶只能用牛奶制作吗?能不能用其他乳制品来制作酸奶?2. 学生分组讨论,尝试用不同的乳制品(如酸奶、羊奶等)制作酸奶,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七、酸奶的营养价值(5分钟)1. 教师讲解酸奶的营养价值,引导学生了解酸奶对身体健康的好处。
2019-2020年苏教版科学六上《做酸奶》表格式教案
2019-2020年苏教版科学六上《做酸奶》表格式教案第一课时一、课时目标:同上二、教学准备:做好的酸奶、课前查找的相关资料、粉笔灰等三、教学过程:第二课时四、课时目标:同上五、教学准备:做好的酸奶、课前查找的相关资料、粉笔灰等六、教学过程:附送:2019-2020年苏教版科学六上《变色花》word教案王石中心小学许桂珍教学内容: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36页教学目标:1.愿意探究变色花的秘密,领悟到化学世界的奇妙,意识的事物变化是有规律的,产生进一步探索奥妙的愿望。
2.知道日常生活中有呈酸、碱、中性的各种物质。
3.初步学会自制蔬菜指示剂(紫甘蓝汁)、能利用自制的蔬菜指示剂(紫甘蓝汁)鉴别身边常见物质的酸碱性。
4.体会到运用科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重点难点:自制指示剂并检测身边常见物质的酸碱性。
教学准备:会变色的白色纸花,喷壶,紫甘蓝,紫甘蓝汁,碱水,白醋,烧杯,镊子,盐水,茶水,洗衣粉水,肥皂水及各种带检测物品。
教学过程:一、情景激趣:1.师:你们看过魔术表演吗?最近老师学会了一个小魔术今天要表演给同学们看,教师出示一只白色的纸花,用喷壶往纸花和叶上喷水(花变红叶变绿)问:你有什么发现,能提出什么问题?(教师出示准备好的白纸花,并在上面喷“水”。
学生好奇的观看。
)师:大家看到了什么?生:花红了,叶绿了。
2.教师归纳学生中的问题——“花为什么变色了?”进一步引导同学猜想如:①花瓣上可能涂了什么东西;②叶子上可能喷了什么药水;③喷壶里的“水”可能是什么药品等等,这里可以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产生多种猜测。
师:要想判断同学们猜想的是否正确,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
设计意图:利用魔术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二、学生尝试、探究1.教师向学生分发自己的“水”。
让他们在装有白醋和碱水的烧杯中。
分别滴入五六滴紫包菜汁,观察现象。
(学生对现象的出现表现的异常兴奋。
)2.生发现:紫包菜汁会让白醋变红,让碱水变绿。
苏教版科学六上《做酸奶》教学设计
苏教版科学六上《做酸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做酸奶》是苏教版科学六上的一篇课文,主要介绍了酸奶的制作过程以及酸奶的营养价值。
课文内容简单易懂,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了解酸奶的制作原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同时,课文还提到了食品安全和健康饮食的相关知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于生活中的食品安全和健康饮食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在实际操作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程度的学生适当的指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酸奶的制作过程,掌握酸奶的制作方法,能够独立完成酸奶的制作实验。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总结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培养健康饮食的好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酸奶的制作过程和制作方法。
2.教学难点:酸奶的制作原理和食品安全知识。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酸奶,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2.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总结,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3.讨论法:分组讨论酸奶的制作过程,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做酸奶》课文。
2.实验材料:牛奶、酸奶菌、温度计、发酵箱等。
3.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酸奶的营养价值和制作过程,引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5分钟)学生分组阅读课文《做酸奶》,了解酸奶的制作方法。
3.操练(15分钟)教师讲解酸奶的制作步骤,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制作酸奶。
–确保实验材料干净卫生。
–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实验仪器。
–提醒学生注意实验安全。
4.巩固(10分钟)学生观察制作好的酸奶,讨论酸奶的制作过程,总结制作方法。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酸奶的制作原理,探讨食品安全和健康饮食的相关知识。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做酸奶
►走进颐和园,眼前是繁华的苏州街,现在依稀可以想象到当年的热闹场 面,苏州街围着一片湖,沿着河岸有许多小绿盘子里装着美丽的荷花。这 里是仿照江南水乡--苏州而建的买卖街。当年有古玩店、绸缎店、点心铺 等,店铺中的店员都是太监、宫女妆扮的,皇帝游览的时候才营业。我正 享受着皇帝的待遇,店里的小贩都在卖力的吆喝着。 ►走近一看,我立刻被这美丽的荷花吸引住了,一片片绿油油的荷叶层层 叠叠地挤在水面上,是我不由得想起杨万里接天莲叶无穷碧这一句诗。荷 叶上滚动着几颗水珠,真像一粒粒珍珠,亮晶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 晶的。 它们有时聚成一颗大水珠,骨碌一下滑进水里,真像一个顽皮的孩子!
细菌的过:有的细菌会致病。
你做对了吗?
►在有欢声笑语的校园里,满地都是雪,像一块大地毯。房檐上挂满了冰 凌,一根儿一根儿像水晶一样,真美啊!我们一个一个小脚印踩在大地毯 上,像画上了美丽的图画,踩一步,吱吱声就出来了,原来是雪在告我们 :和你们一起玩儿我感到真开心,是你们把我们这一片寂静变得热闹起来 。对了,还有树。树上挂满了树挂,有的树枝被压弯了腰,真是忽如一夜 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真好看呀! ►冬天,一层薄薄的白雪,像巨大的轻软的羊毛毯子,覆盖摘在这广漠的 荒原上,闪着寒冷的银光。
►在有欢声笑语的校园里,满地都是雪,像一块大地毯。房檐上挂满了冰 凌,一根儿一根儿像水晶一样,真美啊!我们一个一个小脚印踩在大地毯 上,像画上了美丽的图画,踩一步,吱吱声就出来了,原来是雪在告我们 :和你们一起玩儿我感到真开心,是你们把我们这一片寂静变得热闹起来 。对了,还有树。树上挂满了树挂,有的树枝被压弯了腰,真是忽如一夜 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真好看呀! ►冬天,一层薄薄的白雪,像巨大的轻软的羊毛毯子,覆盖摘在这广漠的 荒原上,闪着寒冷的银光。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做酸奶》习题——第2课时
《做酸奶》第2课时习题
一、基础题
1.填空题
(1)牛奶变酸奶是因为酸奶中有一种叫的细菌,在适宜的温度下,是牛奶发酵成酸奶。
(2)细菌的三种基本形态是、、。
(3)细菌繁殖很快,一个细菌可以在数小时内繁殖出甚至个后代。
(4)细菌对人类带来的好处有、、等,但也存在不利之处,不利之处有等。
(5)细菌的繁殖方式是____________。
2.判断题
(1)捂住鼻子打喷嚏可以减少病毒和致病细菌的传播。
()(2)细菌不会制造食物,也不需要“吃”食物。
()(3)自制的酸奶放入冰箱冷藏,可以放很长时间。
()(4)我们人类的嘴巴很干净,没有任何细菌。
()(5)大多数细菌对人类有害。
()二、问答题
1.用哪些方法可以减少致病细菌的传播?
2.制作酸奶的原理是什么?
三、提高题
自己动手做酸奶的步骤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基础题
1.填空题(1)乳酸菌(2)杆菌,球菌,螺旋菌(3)几百万,上亿(4)生产腐殖质,分解垃圾,生产新物质,致病(5)二分裂法
2.判断√××××
二、问答题
1.(1)捂住鼻子打喷嚏;
(2)用热水冲洗筷子;
(3)勤用肥皂洗手;
(4)扫地前洒水。
2.酸奶中的乳酸菌在起作用,使牛奶发酵变成酸奶。
三、提高题
1、在鲜牛奶里加入1~2勺白糖,煮开几分钟。
2、待牛奶冷却到35℃~40℃时,加入两勺酸奶,仔细搅匀。
3、再倒进消毒过的保温容器里,盖上盖子。
4、保温5~6小时后,牛奶变得稠稠的,酸奶就做成了。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2 做酸奶共27页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2 做酸奶
•
6、黄金时代是在我们的前面,而不在 我们的 后面。
•
7、心急吃不了热汤圆。
•
8、你可以很有个性,但某些时候请收 敛。
Hale Waihona Puke •9、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蹩脚 的工人 总是说 工具不 好)。
•
10、只要下定决心克服恐惧,便几乎 能克服 任何恐 惧。因 为,请 记住, 除了在 脑海中 ,恐惧 无处藏 身。-- 戴尔. 卡耐基 。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做酸奶教案及教学反思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做酸奶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案设计1. 教学目标本次科学课的教学目标:1.了解酸奶的制作原理;2.掌握酸奶的制作方法;3.发现酸奶对人体的好处。
2.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为掌握酸奶制作的方法和原理,教学难点为科学原理的深入理解和跟踪调控制作过程。
3.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包括:1.确定实验工具和材料,如牛奶、酸奶菌、温度计、塑料杯等;2.准备相应的教学资料,如酸奶制作的步骤图。
4.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酸奶的简介及酸奶的制备原理;2.酸奶的制作方法;3.酸奶的调制及营养价值。
5. 教学过程1.开场语教师简单介绍酸奶及酸奶的营养价值。
2.导入教师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通过发言探讨酸奶与牛奶的区别,诱导学生思考,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3.介绍酸奶制作原理通过PPT或者实物展示,教师详细讲解酸奶原理,让学生了解酸奶的发酵过程。
4.展示制作过程教师进行现场制作酸奶演示,引导学生观看整个制作过程。
5.实践操作学生进行酸奶制作操作,教师引导学生操作过程,确保操作规范。
6.探究酸奶的营养价值教师帮助学生根据制作的酸奶产品探究酸奶营养成分,并引导学生发现酸奶对身体的好处。
7.小结教师进行总结,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6. 教学评价本节科学课教学评价主要包括:1.学生制作的酸奶质量;2.学生是否能够掌握酸奶制作的方法与原理;3.学生是否能够发现酸奶对身体的价值。
二、教学反思优点1.教师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直观了解酸奶的原理与制作过程,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与学习热情。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做到了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发现问题,并且通过实践操作的方式,让学生掌握酸奶的制作方法与原理。
3.教师让学生通过探究酸奶的营养成分及价值,让学生了解到酸奶的多种营养成分,并且加深了学生对酸奶的认识。
不足1.酸奶制作过程的时间比较长,容易让学生产生无聊和疲惫。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反应问题不够耐心,对学生的问题没有耐心回答。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实验题整理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实验题整理1、设计馒头发霉的实验材料:湿馒头、干馒头、塑料袋步骤:将湿馒头和干馒头分别放在塑料袋中,放在暖气片上,观察5天后的变化。
结果:湿馒头发霉,干馒头没有发霉。
结论:潮湿和温暖的环境易导致食物发霉。
2、自制酸奶的实验材料:牛奶、玻璃瓶、酸奶、小勺、杯子、温度计、锅、高压锅步骤:在牛奶中加入白糖,煮开后冷却至35-40℃,加入酸奶,搅拌均匀,倒入保温中,保温5-6小时。
结果:牛奶变成了酸奶。
结论:牛奶中的乳酸菌会发酵成酸奶。
3、探究地球的形状模拟实验材料:地球仪、纸做的小船、火柴梗步骤:将纸做的小船放在地球仪上模拟航行,观察船只进港和出港时的现象。
结果:进港的船只先看见桅杆,再看见船身;出港的船只则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
结论:地球是球形的。
4、模拟地震的实验实验一:将毛巾叠起来放在桌面上,用手向中间挤压;实验二:用小木棒弯曲直至断开。
结果:毛巾出现褶皱,木棒断开时有响声和震动感。
结论:地壳岩层相互挤压时会发生褶皱,褶皱突然断裂时会造成地震。
5、火山喷发的模拟实验材料:铁盒、土豆泥、番茄酱、铁架台、酒精灯步骤:在铁盒子中放置土豆泥,做成山的形状,往洞中倒入番茄酱,用土豆泥封住洞口,加热后观察番茄酱的外溢现象。
结果:番茄酱向外溢出。
结论:火山是由于地下熔融的岩浆沿着地壳的薄弱地带喷发而形成的。
6、蜡烛变化的实验材料:蜡烛、烧杯、澄清的石灰水、三脚架、酒精灯、白瓷碗、石棉网步骤:将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再将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上方,将白瓷碗盖在蜡烛火焰上方,观察其底部。
结果:石灰水变浑浊,白瓷碗底部有黑色沉淀。
结论:蜡烛燃烧时会产生黑色烟雾和二氧化碳,石灰水可以吸收二氧化碳,黑色沉淀是烟雾产生的结果。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1.2《做酸奶》教学设计2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1.2《做酸奶》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做酸奶》是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的内容。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制作酸奶,让学生了解酸奶的制作过程以及酸奶的原理。
教材中提供了详细的制作步骤和实验材料,同时也引导学生思考酸奶的原理和应用。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实验基础,对于观察和操作实验有一定的经验。
同时,他们对于食物的制作和原理也有一定的兴趣。
但是,对于酸奶的制作原理和细菌的生长条件可能还不够了解。
三. 教学目标1.了解酸奶的制作过程和原理。
2.能够独立完成酸奶的制作实验。
3.理解酸奶的制作与细菌的生长条件之间的关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酸奶的制作原理。
2.细菌的生长条件。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验法和小组合作法进行教学。
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酸奶的制作原理;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酸奶的制作过程;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牛奶、酸奶菌、温度计、发酵罐等。
2.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同时引出本课的主题——做酸奶。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酸奶的制作过程和原理,同时讲解细菌的生长条件。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酸奶的制作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4.巩固(5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酸奶的制作原理。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酸奶的制作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制作泡菜、发酵面包等。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酸奶的制作原理和细菌的生长条件。
7.家庭作业(5分钟)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酸奶的制作原理在家庭生活中的应用,下节课分享。
8.板书(5分钟)教师根据讲解内容,板书酸奶的制作过程、原理以及细菌的生长条件。
教学过程每个环节所用时间:导入5分钟,呈现10分钟,操练15分钟,巩固5分钟,拓展5分钟,小结5分钟,家庭作业5分钟,板书5分钟。
小学科学_小学科学六年级《做酸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做酸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尝试自己动手制作酸奶,知道酸奶是乳酸菌使牛奶发酵变成的。
2.知道细菌是一类分布极广的微生物,以及它们对人类有正反两方便的作用。
3.知道减少致病细菌传播的方法。
4. 关心科学和人类相关的社会问题。
体验科学技术进步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好处。
【教学重点】自己动手做酸奶的活动。
【教学难点】在细菌繁殖的实验中计算细菌繁殖的个数。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1、鲜牛奶、白糖、酸奶、勺子、保温杯、黄豆、纸杯、导学案等。
2.学生准备:做好的酸奶、课前搜集的细菌和酸奶的各种资料。
附:板书设计做酸奶细菌乳酸菌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做酸奶》学情分析《做酸奶》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显微镜下的世界”第二课。
做酸奶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活动。
科学课的教学理念之一就是要面向每一个学生。
教师要创造条件,尽量满足每一个学生的愿望,让他们每个人都来做一做。
起初,打算带着学生在班级一起制作酸奶,但到班级一问,很多孩子家里都有自制酸奶的仪器(酸奶机),我想:与其在教室和孩子一起做,不如让孩子回家和家长一起做这个实验,既然购买了仪器,肯定是想尝试做酸奶,或者已经制作过酸奶,家长也有一定的经验,于是,我让家长和孩子一起“认认真真”的在尝试做一次酸奶,让孩子从实验的准备开始到最后酸奶的形成,都要详细的了解,并及时的记录相关内容,拍下照片尤其是视频作为资料留存。
学生代表通过课件向全班汇报制作酸奶过程。
通过学生代表向全班汇报,可以帮助整个班级的成员回顾做酸奶的过程,另外听取别人的汇报可以清楚的比较出自己与别人的区别,从而找出操作步骤以及其他方面的不同与相同之处,加深了对酸奶制作的过程。
通过阐述制作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激发小组和其他同学的思考,通过自我解决问题来提升对试验中所遇问题的思悟能力。
以学生为主体自学式合作形式,通过教师的总结,对学生的表述进行梳理。
六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主阅读能力,在自主阅读的情况下,进行小组合作开展讨论,然后发表意见,这是一种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自学式合作形式,通过教师的总结,对学生的表述进行梳理,让学生认识细菌的基本形态、特点及分布,了解细菌的繁殖速度很快,认识乳酸菌以及细菌与人类的关系,讨论鲜奶为什么会变成酸奶以及细菌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2.做酸奶苏教版课后辅导练习七
第1题【单选题】
下面的细菌对人类有益的是( )。
A、乳酸细菌
B、结核杆菌
C、双球菌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细菌对人类( )。
A、有益
B、有害
C、有益和有害
【答案】:
【解析】:
第3题【判断题】
危害人类健康的病毒和细菌叫做病菌。
(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4题【判断题】
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方法有:保证食物新鲜、及时加工食品等。
(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5题【判断题】
细菌和病毒一样,会引发和传播疾病。
(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6题【判断题】
捂住鼻子打喷嚏可以减少病毒和致病细菌的传播。
(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7题【判断题】
自制的酸奶放入冰箱冷藏,可以存放很长时间。
(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8题【判断题】
许多传染病是由病菌引起的。
(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9题【填空题】
在适宜的温度(35℃~40℃)下,______会使牛奶发酵变成酸奶。
【答案】:
【解析】:
第10题【填空题】
细菌繁殖很______,一个细菌可以在数小时内繁殖出几百万甚至上亿个后代。
【答案】:
【解析】:
第11题【填空题】
通过利用细菌可以生产______,利用细菌生产______。
【答案】:
【解析】:
第12题【填空题】
自制的酸奶要放入冰箱冷藏,但不能存放太久。
不要吃变质的酸奶,否则会引起______、______、甚至______!
【答案】:
【解析】:
第13题【填空题】
细菌通过利用______自己制造食物、有的细菌从动植物身上吸收______。
【答案】:
【解析】:
第14题【填空题】
细菌体积______,几万个细菌合在一起才有头发那么粗,它们有三种形态: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解析】:
第15题【解答题】
用哪些方法可以减少致病细菌的传播?
A(1)捂住鼻子打喷嚏。
(2)用热水冲洗筷子。
(3)勤用肥皂洗手
【答案】: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