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于永正名师团队课堂教学艺术观摩研讨活动的心得体会

合集下载

听于永正老师评课有感

听于永正老师评课有感

听于永正老师评课有感于老师的教学思想主要体现在:重情感,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习惯,简称“五重教学”。

重情感就是对学生有情,对语文教学有情,对上课有情,要有情有义。

课上得有趣味,是由老师的综合素质决定的。

少些理性多一些情趣,是于永正教育的座右铭之一。

重感悟就是把学习权利交给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自己读书,自己去领会。

重点以读促悟,讲究让学生自得,讲究润物细无声。

重积累要从学习语文的目的读起,于永正老师总结得更为精辟,积累,不仅是语言的积累,还有生活的积累和感受的积累。

这三者缺少了任何一点,都学不好语文。

重迁移,即重视举一反三实际运用,于永正老师的做法主要是读写的迁移。

具体说对学生号召,示范,检查鼓励,对家长主要动员他们为孩子做(或买)书柜,刻藏书印章,买课外书,订报刊。

让孩子少做题,多读书,要让孩子读出个性来,读出悟性来,写出童真来。

重习惯,于老师认为:激发起学生兴趣,养成良好习惯,让学生在“学而时习之”中养成习惯,主要是严格要求和以身示范。

研读名师于永正成长历程和个性教学思想给我的深深思考,感触良深的是向他学习,脚踏实地搞好教研,咬定青山不放松,才是我们青年老师的光明坦途。

给我的启示主要有三点:1、课堂要充满情趣。

情趣是学习的前提。

无情无趣,情趣不够的课堂,即使技术运用得再高,都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

只能是失败的课堂。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竭力防止的最大恶习:冷漠、缺乏感情。

所以课堂充满情趣,无形中就能培养学生的情趣,而情感对于一个人来说又是相当重要的。

因为一个没有很好情感的孩子。

将来只能是一个凡夫俗子。

于老师说他一走进课堂就是一股春天的暖风,一股清新的空气。

教师要精神饱满,从而带动学生。

于老师的课堂无疑是趣味性浓厚的课堂。

他老人家幽默开朗的性格,生动形象的语言,无不在课堂上得到充分呈现。

2、让自己投入角色。

教师应是一个演员,一个好的演员。

演什么你就是什么。

当你站在讲台上,你就是课,课就是你。

听于永正老师的讲座和授课心得总结

听于永正老师的讲座和授课心得总结

听于永正老师的讲座和授课心得总结听于永正老师的讲座和授课心得总结在网上看了国家的语文教学名家于永正老师的讲座和授课。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特别是关于低年级语文的教学使我受益匪浅。

于老师把语文教学该如何去教、怎么教心里非常非常的明确。

教学应以本为本,不要偷工减料,不要违背规律。

低年级要把重点放在识字、写字、朗读、背诵上。

识字一定要把握好让孩子们充分的通过象形字、形声字等特点学习认识汉字,一定要确保孩子们认识汉字上的达标;写字根据书法学习的规律:读贴、描红、仿影、临帖。

交给孩子观察字的结构,一个一个进行认真的指导。

第一天学习每个字写三遍,第二天写两遍,第三天写一遍,一星期后写一遍,再停一星期后写一遍。

按照遗忘的规律,给孩子们留相应量的作业,讲究科学。

朗读指导的策略“跟我读”,教师一定要示范朗读,通过表情、语气动作的展示来朗读,对孩子进行适当的指导,不用或者尽可能少的对课文进行分析和解释。

背诵一定要人人过关。

谈到对低年级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于老师告诉我们要相信低年级孩子也已经可以自学了,可以通过先学后教的方法进行有的放矢的教学。

如果想提高孩子学语文课的兴趣,首先要孩子喜欢你。

课堂上少问、少讲,多示范;最大限度的让学生参与;果断处理课堂上的偶发事件;惜时如金;要有自己的绝招。

每节课后要冷静的反思,听课、上课、评课一定注重每一个细节的处理,牢记让孩子们有最大的收获。

首先打造高校课堂,后转向深刻、独到、广博的优质课堂。

于老师如今已白发苍苍,年近七旬,教学艺术高超,但于老师仍然谦虚的.跟大家鞠躬行礼,在孩子们面前连声不敢称自己有学问。

非常的尊重和不断的发现寻找孩子们的闪光点,询问孩子的尊姓大名,夸奖孩子们的可爱和勇敢,与孩子们的交流不是和蔼,而是非常非常的和蔼、特别特别强的亲和力。

于老师的严谨治学,备课的充分,每个字和词语亲自的查找资料然后给孩子们示范,充分的体现和履行着“身教重于言教”的真理!学习于老师!向于老致敬!。

读于永正老师心得体会600字左右

读于永正老师心得体会600字左右

读于永正老师心得体会600字左右于永正老师在1999年12月14日教育部举办的“于永正教学方法研讨会”上的发言中提出了“重情趣、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习惯”的“五重教学法”。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读于永正老师心得体会,方便大家学习,快来看看吧!读于永正老师心得体会600字1最近,我读了一本书于永正老师的《做学生喜欢的老师》,开卷有益,打开书时,就被吸引了,我边读边思考自己的教学,读到感动之处就写下读书心得。

当我读完时,真是收获颇多。

本书记录了于永正老师自己实实在在的教育经验,为我们这些年轻的老师指明了教育方向,传授了实践方法。

我总结了几点:一、一生做好一件事。

做一件事不难,难就难在一辈子就做一件事。

于永正老师这样说:“我的一生,正在不断努力地完成一个个‘小目标’,尔后完成了我的‘大目标’——成为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

”“上好课,把课上的有意思。

是我毕生的追求。

”一生追求一个目标,做好一件事,能坚持一辈子,真是了不起。

想想自己能否一生就做好这一件事?认认真真、踏踏实实的教书,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想我今后要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在课堂中,我要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认识到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有不同的需要,根据学生的差异采取适当的教学,促进学生的发展,今后要更多的关爱、关注学生。

让学生对这门课程对这个老师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亲其师信其道,相信在长久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们一定有所发展。

二、课堂需要智慧。

“真的不要太像老师,不要太像上课。

太像那么回事,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看似“随心所欲”,其实“不逾矩”。

这样的课堂教学,学生们学的开心,老师教的也轻松,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会快乐的成长并有所收获。

所谓简简单单教语文大概就是如此吧。

我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会更加注重学生的感受,让学生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快乐。

三、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

在我很小的时候祖父就告诉我:“娃娃,做人一定要善良”,当老师之后我觉得做老师更要善良,自己快乐也要让孩子快乐。

品读名师课堂,做学习型教师——读于永正课堂教学实录有感

品读名师课堂,做学习型教师——读于永正课堂教学实录有感

品读名师课堂,做学习型教师——读《于永正课堂教学实录》有感有幸得教研员赵老师指点走向了一条前进的道路——品读名师,超越自我。

于是在网上买了这本《于永正课堂教学实录》进行品读研究。

这本书囊括了28篇精彩课堂实录,可谓篇篇经典,课后又附加名师的精彩点评,这样的课堂令我惊异名师的教学艺术,让我不觉陶醉其中。

一篇篇精彩的课堂实录,一个个衔接自然的环节,一句句有启发引导的话语,一遍又一遍精彩的朗读,一个个有章有法的汉字书写指导,甚至一个简单的习作练习,所有这样的一切,真正诠释了语文教学的真谛。

看似一个个简单的教学流程,但我们却模仿不得,也远远达不到于永正老师的教学效果。

和于老师相比,我们的课堂一直有太多束缚,还未能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总怕学生跳出自己的预设,因此往往多加干涉,可也难有多么新奇的教学效果。

为了更好地阅读这本书,我给自己设立一个阅读计划:不求过多地看,不求看了多少遍,只求每天认真细读一篇教学实录,仅此而已。

下面将谈谈自己的阅读体会:一、初识于永正老师向名师学习,还是先了解这个人。

第一次真正深入了解于老师,我想还是因为教研员赵老师推荐看于老师著作开始的。

看了这本书前言“人生留痕”,从他的经历中,我觉得他是这样的人:1.一个狂热追逐梦想的人喜欢画画,他就天昏地暗、废寝忘食地画,总是期待着当画家。

后来在恩师李晓旭老师的激励下就想当作家,就孜孜不倦地读书,苦思冥想地写作。

喜欢唱戏拉琴,即使去京剧团应试没考上,却依旧坚持唱戏拉琴。

于老师,就是这样一个狂热追逐梦想的人,对于喜欢的从来都没有放弃。

可是,身在一线的我们,又有多少人拥有这样的狂热与执着?我们需要反思,需要改进。

2.一个具备良好习惯的人。

说于老师有几大好习惯:读得习惯,看和听习惯,观察思考的习惯,操笔为文的习惯。

其实,最让我佩服的是他对读与写的坚持。

他说道:“读与写是我教育、教学不断进步的双翼,是不断肯定自己、激励自己的过程,同时也是不断反省自己、否定自己的过程。

-于永正课堂教学实录-读后感

-于永正课堂教学实录-读后感

读后感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读完这本阅读教学实录,我感触很深,于永正老师在课堂上的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的工匠精神深深感染了我。

同时也对照了自己平时的教学产生了深刻的反思。

下面,我就结合这本书带给我的感触来谈谈我的收获与反思。

一、欢笑,在课堂中荡漾于老师的课堂总是给人一种轻松、惬意之感,你会在不经意间走进学习语文的教学情境之中。

为了让孩子们学得有兴趣,于老师可真是使用了十八般武艺--为了让孩子们明白一个词语的意思,于老师只需寥寥数笔孩子们就能从形象的画面中找到答案;为了让孩子们体会文本更深刻,于老师可以一人出演多角,可以是“耳背”的老奶奶,也可以是狡猾骗肉的“狐狸”;为了让孩子们学习兴趣更加浓烈,于老师可以用他那独有的嗓音唱上一小段京剧……真所谓于老师的教学风格是“唱、念、做、打”自成一体。

于老师的课堂总是充满欢声笑语,但却没有丝毫的花拳绣腿。

他的阅读课就是要学生读,并且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自读自悟。

我们评价一堂课,往往是看教师对教材挖的够不够深,却忽略了作为课堂主体的学生的表现。

很多的公开课上,老师在学生不能准确回答问题时,我们常常以步步引导甚至换人回答的方式使得自己的教学流程得以顺畅地发展。

于老师的做法不同,每到这时,他总是鼓励学生再读读那一自然段,完善自己的答案或者通过引导,让学生再读、反复读、有感情的读,从而让学生的思考更深入一些。

他不会轻易地让别的同学去帮忙,更不会由老师来说出答案,这是对学生的尊重,对学生个人阅读体验的尊重。

二、激励,在航程中扬帆于老师说:“如果说教育的第一个名字叫‘影响’,那么它的第二个名字便叫‘激励’。

”在课堂上他对孩子们激励性的评价,一节课中很难得有重复的,他不是简简单单的一句“好!”“棒!”正如于老师自己所言,激励有五大原则:针对性原则、引领性原则、实指性原则、鼓动性原则、及时与重复性原则。

周弘先生说:“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

”所谓“针对性原则”,就是说激励要有的放矢。

于永正老师教学心得范文

于永正老师教学心得范文

于永正老师教学心得范文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是教育部“跨世纪名师工程”向全国推出的首位名师,他丰富的教学经验、高超的教学艺术让人望其项背、赞叹不已。

下面就是带来的于永正老师教学心得,希望大家喜欢。

于永正老师教学心得1近日读他的著作《于永正课堂教学实录》中的《口语交际与习作教学卷》,其中收录了11篇口语交际课堂实录。

一篇篇读来,我的眼前仿佛看到一位头发花白的长者在笑眯眯地望着面前的小朋友,我的耳边似乎能聆听到孩子们爽朗欢快的笑声。

一节节口语交际课不仅妙趣横生,让人感觉好玩开心,而且还能启发思维,培养学生言语表达的能力。

平时在课堂上,对于语文课本中出现的口语交际,我也能够认真地带领学生去完成,我比较注重课堂交际环境的轻松及交际双方的互动,还曾经被王庆华老师亲点参加课堂展示活动,但是对于交际环节的设计与交际情境的创设,则过于简单了,所以,在口语交际课上,时常会有现场失控、学生表达不够满意的感觉。

在阅读了于永正老师的一节节精彩的课例后,使我对口语交际课有了更深的认识。

一、教师要精心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交际情境。

口语交际课,怎样让学生愿意说?于老师善于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选择交际的材料,这些材料是学生熟悉的、了解的、喜闻乐见的,因此,不仅极易引发学生的兴趣,而且学生也有话说,所以,交际课堂上学生愿意说、积极地表达、主动地参与。

例如《说说,画画,写写》一课,学生说的是自己同班熟悉的同学,画的是自己想画的人物,自然课堂就充满了灵动。

《听广播,打电话,写紧急通知》一课,教师就从学生明天要举行的爬山比赛引入,自然就引起学生的关注,激发了学生表达的欲望。

二、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有为而作。

很多老师把口语交际做为可有可无的内容,而对于作文指导又一筹莫展,只好拼命让学生背范文,以求在考试中取得高分。

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眼中关注的都仅仅是分数而已,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

没有具备语言表达的能力,仅靠背几篇范文侥幸取胜的学生不是真正的高素质学生。

于永正老师听课心得

于永正老师听课心得

听一节好课的感觉“爽”为期半天的潍坊学习使我感受颇多,真正领悟到了好课的标准: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不累,则就不失为一节好课。

若是一节课下来,老师艰涩,学生感觉乏味,,则无疑是一节失败的课。

本次学习再次近距离地聆听了于永正大师的公开课,我被他身上那种伟大的人格魅力所折服。

他严谨的治学态度,与孩子们平等的对话交流,对教材的烂熟于心,在我的心中烙印很深。

下面我重点向大家介绍于老教学的《秋季的雨》一、没有繁杂的开场白“爽”一上课就板书课题,一边写,一边让学生观察,写完课题后让学生读课题,随后出示了词语:钥匙、凉爽、喇叭、衣裳、五彩缤纷、几次颔首,让学生读正确、读流畅。

然后指导学生书写,观察“爽”怎么写,从结构到笔顺,让学生书空,引导怎么写规范,怎么写好看,学生上黑板写,其他学生在本上写,老师示范写“爽”,并指导捺的写法,相当于人的走,边做抬腿的动作,告知学生“捺”必然要写得有力。

再练两遍,最后用爽组词。

让咱们真正感受到了学生学习的进程,充分表现了老师导的作用。

这样做确实是一节语文课,是一节实实在在的语文课,学生不仅熟悉到了中国汉字的漂亮,还从老师身上学到了那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学生能有这样的老师教授知识,是幸福的,是“爽”的,咱们亲耳聆听,亲眼目击也是“爽”的。

二、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发展“爽”检查指导完字词后,检查学生读课文情况,指名读,每人读一段,老师范读,一边读一边还不忘调动孩子们的踊跃性。

他是这样说的:“听了老师的朗诵,喜欢不喜欢这篇课文?”学生回答说:“喜欢”。

老师紧接着说“喜欢,就抓紧时间朗读吧,各自练各自的,超过老师。

”这一说没关系,孩子们的热情可高了,他们都想超过老师。

可是毕竟是公开课,孩子们的紧张心里是不免的。

当于老说:谁敢和老师挑战时,没有人啃气,也没有人举手。

这时老师马上改变话题说:谁敢和老师比赛?孩子们还是没有反映。

这时老师又说:谁愿意学一学老师读,这时孩子们开始举手了,有愿意跟老师学的了。

于永正讲座心得体会

于永正讲座心得体会

于永正讲座心得体会6月18日,全国著名的特级语文教师于永正应邀来青州旗城学校,为我们全市的小学语文教师上了一堂精彩的语文课。

给我们在场的教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最深的是于老师讲课求真、务实,不用课件,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朴实无华,授课生动有趣。

他70多岁还依然幽默风趣,课堂气氛也在他的带动下越来越活跃。

当于老师讲到“蔓”时,纠正了读音,讲解了字义。

他亲切地询问学生们知道什么是植物的“蔓”吗?同学们也大胆回答,这是让我值得学习的,在我的课堂上就缺乏这种气氛。

于老师教学注重朗读教学,范读领读,指名读,对学生表扬鼓励。

指导学生默读理解句子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情感······课后于老师给我们做了报告。

他一再强调,学语文要让学生“读好书,写好字,作好文。

”讲他的两节课中,这几个字都体现出来。

尤其是强调读好书,记住并应用。

听了于老师的范读课文,真正感受到冯骥才先生爱鸟之情,听课学生老师都对文章的情感不觉油然而生。

再反思我们的读,和于老师比起来,只能算是把课文读通顺了。

还有就是我们的学生根本就不会读课文,没有感情,看来今后在课堂上要重点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优美的句段,提高学生理解写作能力。

还有他的多才多艺让我钦佩,于先生的京剧唱的是一流,让在场的老师听得如痴如醉,他的精神不仅让我感动,并且让我明白了人生要活的有意义还要有精彩。

要想学好语文,教好语文,不是一朝一夕,而是一点一滴的积累,扎扎实实的做好基础。

返璞归真的课堂教学,才能让我们教好语文,学生学好语文,用好语文。

【扩展阅读篇】主持词由主持人于节目进行过程中串联节目的串联词。

如今的各种演出活动和集会中,主持人往往成了主角,而主持人在台上所表演的主持词,则是集会的灵魂之所在。

因此,主持词写作的成功与否,已经成为集会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所以,每当举办演出活动或者集会时,主办者总是请人为演出或集会撰写主持词,由此可见主持词写作的重要性。

于永正课堂教学实录读后感

于永正课堂教学实录读后感

于永正课堂教学实录读后感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

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于永正课堂教学实录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于永正课堂教学实录读后感1近期读了于永正老师的阅读教学实录,感动不已,我才深深的体会到原来语文课可以如此生趣活泼,原来语文课还可以这样上。

在于老师的课堂中看似普通自然又有趣的活动,实则暗藏玄机,让人不由生叹。

一、儿童立场于是我开始反思我们当下的语文教学,似乎花了很大力气去解读文本,我们总祈求把文本解读得巧妙生姿,但往往忽略了孩子真正的难点是什么,在起点与终点之间我们应该为他们搭建一个怎样的桥梁,让他们愿意学、轻松学,而不是带着负担去学。

就此于老师是完完全全站在学生的立场,充分了解学生学习的重难点,深入浅出的引导学生理解文本。

例如在执教《草》时,于老师知道学生对“一岁一枯荣”的理解存在难点,便巧妙地通过简笔画把草木的四季变化形象的展示出来,让学生代入情境理解“岁”的含义,从“岁”到时间、到自然万物的变化,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的结合,学生理解此诗层层深入。

这节课之所以令人拍案叫绝就是因为于老师站在儿童立场去雕琢文本,组织活动,因此整堂课好玩有趣又回味无穷。

二、情境教学总的来说,于老师的教学立足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而是通过日常生活或学生已有的知识为基础慢慢的一步一步的引入新知。

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是语文教学艺术的一个特点,于老师善于启发学生展开想象,进入作者描述的情境之中,还原意境,理解文本所传递的思想。

笔者深受于老师启发,在执教《一直窝囊的大老虎》一课时,学生始终无法深层次的理解文末“我”的疑惑,对于文中“老师”的理解,学生往往习惯性用“鼓励、通情达理”等词,笔者采用“读演结合”的方式代入情境,一位同学扮演文中的“我”,两位同学扮演“哥哥和妹妹”,其余同学扮演老师,表演结束后采访“我”的感受,学生能说出“委屈、窘迫、紧张”等词,最后再结合文中“老师”和“扮演哥哥的小朋友”的言行去感悟,学生居然能说出:“老师的冷漠”“老师没有教我豁虎跳,也没有鼓励我,更没有引导其他同学换位思考,而是任由他们嘲笑我”。

参加于永正名师团队课堂教学艺术观摩研讨活动的心得体会

参加于永正名师团队课堂教学艺术观摩研讨活动的心得体会

参加“于永正名师团队课堂教学艺术观摩研讨活动”的心得体会安定区东古学校张官龙二〇一二年十月八日参加“于永正名师团队课堂教学艺术观摩研讨活动”的心得体会我于2012年9月28日和29日有幸参加了“于永正名师团队课堂教学艺术观摩研讨活动”,这次活动由于老师和他的两名弟子(潍坊市北海双语学校的李虹霞老师和兰州市实验小学的张艳平老师)给我们带来了精彩的示范课和讲座,通过观摩学习,让我收获颇丰。

于老师将语文教学的根本总结为:写好字、读好书、写好文。

一、写好字。

字是学生学习语文的根本,是人的第二张脸。

写字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耐心细致的能力。

于老师在这次活动中上了一节《祖父的园子》,课堂的第一项内容便是检查学生对字词的掌握,于老师尤其重视字的书写。

在接下来的研讨活动中于老师进一步说了写字的重要性。

二、读好书。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尤为重要,正如于老师所说,书的味道是读出来的,在读中理解,在读中品味,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升华。

通过听三位老师的示范课和讲座,我发现三位老师对朗读教学非常重视,张艳平老师在讲授作文课时,主要以学生的读为主,通过小作者的读让学生体会作文表达的情感。

于老师和李老师在讲授《朗读和朗读教学》时,重点讲了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意义和朗读的方法。

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意义主要有以下六点:1、朗读有利于理解课文;2、朗读具有强烈的感染力;3、朗读融“内心”与“表达”于一体;4、朗读有助于记忆;5、朗读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语感;6、朗读可以发挥想象力。

所以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重点备朗读。

三、写好文。

一个好的语文教师,不是看他发表了几篇文章,而是看他的课堂教学怎么样,先说再写,写成了再说,读写结合,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这次活动中张艳平老师给我们上了一节非常精彩的作文课《第56期作文周报评讲》,这节课是基于张艳平老师所带的班每周都要办一期作文周报,首先老师展示了小作者的合影和班级评选的前五名作文题目,接着第一名的同学深情的朗读了他的作文《菊花开了,我长大了》,接着其他同学提问题,谈收获,接下来学生举手说自己喜欢的作文及原因,并向作者提问题,谈收获。

学习于永正心得体会

学习于永正心得体会

于永正,语文教学艺术的大师——《于永正教育教学思想研讨会》小记第一天感受大师从火车启动的那一刻,我才真切感受到徐州之行的开始,看着身边的专家周爱明老师,青年骨干张玉老师、王永平老师。

想着即将见到的大师于永正老师,内心一种羡慕,激动、震撼感油然而生。

经历了5个小时的旅程,终于来到了目的地——厚重、大气的徐州城。

顾不得疲劳,匆匆赶到中山饭店办理手续,领取材料。

回到房间,稍作休息,大家便在周爱明老师带领下认真学习会议的安排材料,虚心拜读于永正老师的著作。

第二天与大师面对面8:30会议正式开始。

主席台上就座的专家有于永正、朱家珑、张庆等,放眼台下,坐满了来自省内外的于老师的“粉丝”。

“于老师来了,大师来了”,全场掌声雷动。

头发花白的于老师迈着矫健的步伐走向主席台。

看着于老师,我的脑海中突然浮现出一个想法:于老师就是小学语文的符号。

开幕式简短而精致,几位领导高度概括了于老师的教学生涯。

尤其是江苏省教科院的杨九俊院长就于老师的教学风格、五重教学法的教育教学思想作了精彩的点评,并给予了高度的赞誉。

接下来的环节是观看专题片《教育行者——于永正》专题片从教海探航,声明鹊起、五重教学、以艺化人、桃李天下五个方面对于老师五十年从教生涯作了介绍。

于老师第二次登台,与主持人的对话幽默、风趣,不愧为语文艺术的大师。

第四个环节是专家论坛。

参与专家就“普通教师如何学习于永正”,“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学习于老师”等问题展开讨论。

俗语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我真是受益匪浅啊!下午于老师正式开课,长达100分钟的课堂教学中,于老师围绕“读读写写,写写读读”,这一主题展开教学。

在这节课上,我学到了许多东西。

首先是于老师的精神,72岁高龄仍然和学生、课堂、语文在一起。

其次是语文课就应该学语言、用语言,通过识字、写字、读书等方式体现。

同时语文课堂要创设一种和谐的气氛。

在对话中体现教师的首席作用。

第三天放大的大师效应第三天的日程安排很紧很实在。

于永正教学心得

于永正教学心得

心得体会仔细算来,自从成为一名教师以来,我这还是第一次亲身走进名师课堂。

我感到很高兴也很荣幸,我了解到于老师是国家特级教师,一直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现在是一名教育家,被全国各地邀请讲课。

一、抓细节,重视写字教学。

有一个细节,也让我感触很深,凡是写在黑板上让学生看的,于老师一定保证让学生看到,不让自己挡住学生的视线,宁愿自己蹲下自己的身体,这种对学生的尊重及平等对待,真的让人敬佩。

细细思想,这些细节不正是于老师对于语文教学的满腔赤诚吗?不正是于老师求真求细的风格体现吗?一位全国知名度如此之高的语文专家,都这样严格地要求自己,我们难道不为之所动吗?古人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要想教好语文,做一名合格的语文老师我该努力的地方还很多。

首先要让自己的生活充满爱,多姿多彩。

于老师给我的感觉是很快乐,他的快乐也感染着听课的学生和老师。

我了解到,于老师不仅事业有成,而且爱好广泛,平时喜欢画画、写字、等等。

这是一位多么懂得生活情趣的长者。

我们呢?每天抱怨学生笨,领导严,工资低,待遇差,让不快充满了自己的大脑,哪里还容得下快乐,又怎能快乐地工作和生活,怎能把快乐传递给学生?也许我们应该像于老师一样,微笑面对不能改变的外在条件,或许我们也会有意外的收获。

听于老师的课,解读于老师的理念,让我受益匪浅。

大师就是大师,他的光环为我这位语文教改之路的摸索者指明了方向。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二、教给学生方法听于永正老师的课,总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其中有一点,就是他那一手规范、漂亮的粉笔字。

于老师说:“提笔就是练字时。

”“学写字就是学做人。

”至今让我记忆尤新。

一个生字,首先描一遍,再仿影几遍,又临摹数遍,只要不是大脑有问题,记住它的字形是不成问题的。

我作为一个教师,更应该学习于永正老师的敬业精神。

有人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我要说“不想当教育家的老师不是好老师”。

于永正老师是我现在的偶像,将来也会是。

于永正课堂观后感

于永正课堂观后感

手把手地教,实打实地教,为学生发展夯实基础————观《中国名师语文课堂实录》有感官厅中心校刘芳非常感谢程主任又一次让我们与中国名师近距离接触,不仅领略了老师们的教学方法,而且深深地感受到老师们的人格魅力。

“手把手地教,实打实地教,为学生发展夯实基础”这句话是我听完课后想到的。

课堂中,他们注重学法的引导,处处关注学生,能够以学生的原有基础为出发点开展学习,于是有了让学生的笔在本子上跑个不停的经典。

课堂上,于老师或注目、或颔首、或微笑,或抚摩学生的头,或给学生讲悄悄话,或与同学一起表演……总之,言语的、非言语的,名示的,暗示的,都在幽默、轻松氛围中准确地传达某种信息,给学生注入“兴奋剂”。

听了老师们的这几节课,收获挺多!他们的课,让学生的个性之光在对话和写作中闪烁。

他的课不仅语言、动作有趣,而且流畅自然,妙趣横生,师生关系融洽亲切,感觉听他的课一点也不拘谨。

大师们的风采让我深入领会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

老师们的这堂课有以下几个特点值得我们学习:1.关爱学生,注意方式。

课堂上老师和一个小女孩一起交流完作文后,俯在她耳边轻轻地说了一句话。

随后,便有一个小男孩拿着修改后的草稿跑到前面。

于老师摸着他的头鼓励他读一读自己的作文,然后举着他的修改稿,肯定他的修改成果。

看得出男孩很高兴。

课后,我问于老师当时耳语的内容,他说:“找一个不喜欢写作文的同学上来交流。

”于老师的这番话令我非常感动,他没有说“找一个作文写得差的同学”,充分照顾到了孩子的自尊,相信他鼓励的话语也会成为男孩学习的动力。

2.关注学生的作文的修改。

从老师的课堂中我们可以看出,老师特别注意学生自己对作文的修改。

他和孩子一起分享陶行知先生的名言“再读,再读,再读。

”他让孩子们写完作文之后要把自己的作文读三遍,边读边改,在读中感悟。

我想这应该就是“实打实地教”。

3.评价方式采用高分值。

老师在给学生作文打分时是给100分,150分,120分不等,他从来不吝啬手中的笔,是采用高分值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作文的积极性,让学生的个性之光在对话和写作中闪烁。

小学语文老师参加-“于永正教学思想研讨会”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老师参加-“于永正教学思想研讨会”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老师参加-“于永正教学思想研讨会”心得体会;今年秋天,我有幸来到了古城徐州,参加为期两天的“于永正教学思想研讨会”。

两天的时间虽然不长,我却受益良多。

;于永正是我非常敬仰的一位教师。

他幽默而又严谨,令人景仰却容易接近。

在我看来,他是一个在教坛上勤恳耕耘了几十年的老教师,更是一个温文尔雅的治学君子。

毕业十三年来,我一共现场听了于老师三次课。

第一次,记不清具体的年月了,在灌南,于老师上的是《小稻秧脱险记》。

当时的我是一名新教师,是个彻底的“门外汉”(虽然现在我依然是“门外汉”),根本不知道如何上课,正为如何上语文课发愁呢,加上我实习阶段从未接触过语文课,所以更觉得无从下手,不知这简单的文章还能教给孩子什么。

可是当我听了于老师给孩子们上的课时,我被深深地震撼了原来语文课可以上的这么朴实自然、充满情趣!当他的学生一定很幸福吧!我也要当他这样的老师!让孩子爱上语文,幸福快乐的上语文课!课后,我激动地跑到台上,拿着他的一本书请他给我签名,捧着这本心爱的书,我激动了好长一段时间。

我更是把从于老师课堂上学来的招式“如法炮制”,用在我的课堂上,可是奇怪的是,效果却远远没有我想象中的好,孩子们有些不知所措,不能进入情境。

我反思,一定是什么地方出了问题。

现在想想,当时的自己只是看到了“形”,没有真正领会于永正老师的设计意图,所以只能“东施效颦”,“难看”是必然的。

不管怎么说,这次的听课点燃了我对语文的激情。

我期待着能再一次听到于永正老师的课。

几年后的海头小学,我再次有幸听到了于永正老师的课。

那次他上的是《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相比第一次,经历了十年的教学实践,我已少了最初的浮躁和狂热,多了几分沉静与思考。

我不再着急记录他的一言一行,一招一式,而是思考于永正老师的教学意图,并与自己平时的教学作对比,努力发现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这样一比,真的比出了不少问题学生的读写指导不够扎实,课堂上形式主义的东西太多,对待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没有深入钻研,不能敏锐地捕捉并机智地解决课堂上的生成等等。

听于永正老师讲课心得体会1

听于永正老师讲课心得体会1

听于永正老师讲课心得体会
民族小学蔡瑞华
12月20日,全国著名的特级教师于永正应邀来莘县实验小学,为我们全县的小学语文教师上了一堂精彩的语文课。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于老师的课求真、务实,不用任何课件,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朴实无华,生动有趣。

当于老师讲到“嗔怪”时,他亲切地询问学生们课前查字典了吗?全班同学无人回应。

这不禁也让我想到我自己,想到了我的学生们。

我平时要求同学们有查字典的习惯吗?现在同学们的课桌上有字典吗?曾记得有一次上课时,我让同学查一个字的读音,全班同学竟然没有一个带字典的。

虽然我有时也强调,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要多查字典,但没落实到行动,这一点我要学习于老师严谨认真地教学态度。

接着于老师给我们做了报告。

他一再强调,学语文要让学生“读好书,写好字,作好文。

"在他的两节课中,这几个字都体现出来。

尤其是读好书。

听了于老师的范读课文,听完感觉余音袅袅,对文章的情感不觉油然而生。

再反思我们的读,和于老师比起来,只能算是把课文读通顺了。

看来今后在课堂上要舍得花时间用在朗读课文上,对自己和学生都提高要求,真正的做到能读出文章的思想感情。

要想学好语文,教好语文,不是一朝一夕,而是一点一滴的积累,扎扎实实的做好基础。

返璞归真的课堂教学,才能让我们教好语文,学生学好语文,用好语文。

于永正名师团队课堂教学艺术培训总结

于永正名师团队课堂教学艺术培训总结

“于永正名师团队”课堂教学艺术
观摩研讨活动培训总结
袁晓花于2012年9月28日在兰州市实验小学参加了“于永正名师团队”课堂教学艺术观摩研讨活动。

这次培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专家的讲座,有骨干教师的示范课,有学员围绕专题进行的互动讨论,更有专家的指导、引领。

通过培训对我既有观念上的洗礼,也有理论上的提高,既有知识上的积淀,也有教学技艺的增长,让我意识到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应是永不枯竭的河海,应有广阔的知识,饱满的激情,横溢的才华。

在此次培训的过程中,明显觉得自己欠缺的知识很多,例如:交往能力欠缺,缺乏自信,学术论述能力、口语表达能力有待进一步锻炼。

为了明确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我给自己拟定了发展计划,立足现在,展望未来,不断学习,不断充实,不断创新。

看于永正老师教学有感

看于永正老师教学有感

看于永正老师教学有感1师生相互尊重中的“双赢”作为全国闻名的老师,于老师始终将学生摆在课堂的主体位置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对学生的答案,总能找到其中的闪光点,有误的也不是全盘否定,而是用他特有的“于式引导法”进行恰当引导,将学生的思维一步步导向正确的一面。

教师在尊重学生的同时,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再思考能力,而且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

任何事情都是相互的,尊重学生的教师同时也会赢得学生的尊重,所以学生们都打心里喜欢于老师,喜欢他的课,喜欢他独特的教学方式。

这种“尊重”也使得于永正老师成了广大教育工作者“尊重”的长者。

2幽默的语言我们不妨从一个课堂片段中来领略于老师作为“幽默语言大师”的魅力。

《狐假虎威》片断:师:是的。

“扯着嗓子说”的“扯”懂吗?(老师边说,边用双手做了个“拉”的动作。

)生:是拉的意思。

师:不错,“扯着嗓子”中的“扯”是拉什么呢?生:拉嗓子。

(笑声)师:把嗓子拉长?(说着,双手做了个拉喉咙的动作。

)这能受得了吗?(众笑)想一想,是把什么拉长?读一读就知道了。

(学生朗读第二节)于老师的“课堂幽默”不仅让学生轻松掌握了知识,而且还一点点地形成了一种内在的东西--一种从于老师身上感染到的幽默气质。

3讲台一一另一种“舞台”《草》是白居易的名作之一,赞美了草的顽强的生命力。

学过课文之后,为了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于老师又设计了一个经典的检查环节。

用戏剧语言形容的话,即第一幕“于老师扮演某学生的妈妈” ,主要检查学生的背诵情况;第二幕“于老师扮演某学生的哥哥” ,以“哥哥”记错作者为“李白”,来检查学生对作者的了解;第三幕最有趣,“于老师扮演某学生的奶奶” ,并事先提醒学生“奶奶没文化,耳朵有点聋”,由这样的奶奶提出“那么多的花儿不写,干嘛写草呢?”和“一岁一窟窿”的误解,从而检查学生对诗歌诗句和主题的理解。

并在最后以“奶奶像你这么大时候,哪有钱上学呀”的感慨形成今昔对比。

4粉笔一一描绘五彩课堂有人说,语文教师不是演员,但应该有演员的素养;语文教师不是诗人,但应该有诗人的气质。

听于永正老师的课堂有感

听于永正老师的课堂有感

听于永正老师的课有感张晓蕾他就像一位慈祥的爷爷,70多岁的高龄,却仍站在三尺讲台上,甚至一站就是90分钟,看不出年迈,而是那么年轻。

这就是于永正老师。

他的课堂不仅是上给孩子们听的,也是上给听课老师听的,因为从他的课堂上,我学会了如何教孩子们学会读书方法。

于老师的两节课上,强调又强调的是三句话:1、要有探究的精神;2、好好读书,用心读;3、写好字、读好书、作好文。

而这三句话,恰好用在了整堂课的三个流程中:1、检查预习;2、指导朗读;3、指导书写。

一、检查预习。

“要有探究的精神”这句话,于老师讲了不下于十次,他一再强调,学习时,要思考。

在检查三个词语时(嗔怪、眸子、袅袅),于老师无时不刻地在强调要有探究的精神。

一个词语,要思考到它的词义、字义、字的本意。

当然,得养成预习的习惯,预习的时候,就应该细致到这些层面上。

对于预习得好的同学也毫不吝啬得给予高度的评价,这就给了他们信心,也给同学们树立了榜样。

整堂课,虽然于老师只抓了三个词语,但通过这三个词语,学生们应该就学会了如何才是真正的预习。

二、指导朗读。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于老师的课堂很好地体现了这句话。

不用说太多,读吧!读着读着,自然就体会到文中所含的感情了。

整堂课上,于老师共安排了五次读全文的机会,其中老师范读一次,自由读一次,分段读一次,默读两次。

为什么于老师可以安排出这么多的时间读“全文”呢?平时我们在课堂设计的时候,总舍不得将时间“花费”在范读上,总觉得太费时了!但从学生们的一次次朗读上,大家都应该感受到了“范读”带来的作用!指导朗读的目的是什么?我们的课堂,往往是为了读而读,为了完成我们的教学设计而读。

而在于老师的课堂上,我们感受到了,指导朗读,是应该让孩子们在朗读上真正有所提高,通过指导,可以读出课文所蕴含的情感,与之前的朗读相比有了明显的进步,这才是指导朗读的目的。

而于老师是怎么指导的呢?不是对课文进行各种深度的分析再引出句或段进行朗读,也不用找出重点词,指导哪里哪里应该加着重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加“于永正名师团队课堂教学艺术观摩研
讨活动”的心得体会
安定区东古学校
张官龙
二〇一二年十月八日
参加“于永正名师团队课堂教学艺术观摩研讨活动”
的心得体会
我于2012年9月28日和29日有幸参加了“于永正名师团队课堂教学艺术观摩研讨活动”,这次活动由于老师和他的两名弟子(潍坊市北海双语学校的李虹霞老师和兰州市实验小学的张艳平老师)给我们带来了精彩的示范课和讲座,通过观摩学习,让我收获颇丰。

于老师将语文教学的根本总结为:写好字、读好书、写好文。

一、写好字。

字是学生学习语文的根本,是人的第二张脸。

写字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耐心细致的能力。

于老师在这次活动中上了一节《祖父的园子》,课堂的第一项内容便是检查学生对字词的掌握,于老师尤其重视字的书写。

在接下来的研讨活动中于老师进一步说了写字的重要性。

二、读好书。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尤为重要,正如于老师所说,书的味道是读出来的,在读中理解,在读中品味,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升华。

通过听三位老师的示范课和讲座,我发现三位老师对朗读教学非常重视,张艳平老师在讲授作文课时,主要以学生的读为主,通过小作者的读让学生体会作文表达的情感。

于老师和李老师在讲授《朗读和朗读教学》时,重点讲了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意义和朗读的方法。

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意义主要有以下六点:1、朗读有利于理解课文;2、朗读具有强烈的感染力;3、朗读融“内心”与“表达”于一体;4、朗读有助于记忆;5、朗读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语感;6、朗读可以发挥想象力。

所以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重点备朗读。

三、写好文。

一个好的语文教师,不是看他发表了几篇文章,而是看他的课堂教学怎么样,先说再写,写成了再说,读写结合,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这次活动中张艳平老师给我们上了一节非常精彩的作文课《第56期作文周报评讲》,这节课是基于张艳平老师所带的班每周都要办一期作文周报,首先老师展示了小作者的合影和班级评选的前五名作文题目,接着第一名的同学深情的朗读了他的作文《菊花开了,我长大了》,接着其他同学提问题,谈收获,接下来学生举手说自己喜欢的作文及原因,并向作者提问题,谈收获。

整节课气氛活跃。

在后面的讲座中,张老师重点讲了作文,在这节让我体会最深的是要想写
好作文,必须要有大量的阅读做基础,没有阅读,就作不好文。

最后用于老师的一句话来结束吧:语文的魄力在于朗读、在于品味、在于书写、在于写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