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漳州五中2016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doc
福建省漳州五中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 新人教版
漳州五中2015~2016学年上学期期中九年级化学试卷(考试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题 号 一 二 三 四 总 分得 分一、选择题(本题30分)请将答案填入第3页表格中对应的空格 1.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是A.氧气B.稀有气体C.氮气D.二氧化碳 2.下列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切水果B.铁生锈C.冰融化D.磨豆浆 3.实验室用于量取一定体积液体的仪器是4. “”示意图可表示的分子是A.HeB.Cl 2C.COD.CH 4 5.下列实验仪器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的是 A.试管 B.烧杯 C.集气瓶 D.量筒6.2015年6月5日是第44个“世界环境日”,我国提出的主题是“践行绿色生活”。
以下做法不符合该主题的是A.电视机长时间待机B.使用太阳能路灯照明C.绿化先行,富美漳州D.拆除九龙江两岸养殖场 7.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海水B.加碘食盐C.五氧化二磷D.酱油 8.利用水电解器电解水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现象不合理...的是 A.阳极玻璃管内产生的气体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B.阳极玻璃管与阴极玻璃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2:lC.阴极玻璃管内产生的气体被点燃时发出轻微的爆鸣声班级 姓名 座号……………………………………装……………………………………订……………………………………线……………………………………D.通电时两极均有气泡产生 9.下图所示实验操作错误..的是A B C D 10.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B.铁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浓厚的白烟。
D.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不能再分,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B.相对原子质量就是原子的实际质量 C.分子比原子大D.原子可以构成分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12.右图表示封闭在某容器中的少量液态水的微观示意图 (该容器的活塞可以左右移动)。
福建省漳州市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福建省漳州市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19题;共38分)1. (2分)下列过程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A . 酒精挥发B . 蜡烛燃烧C . 食物腐败D . 铁丝生锈2. (2分) (2019九上·濉溪期中) 央视3.15晚会曝光,少数不法厂家向液化石油气中掺入了二甲醚(C2H6O),二甲醚会对液化气罐的配件造成腐蚀,存在安全隐患。
下列关于二甲醚的说法正确的是()A . 属于氧化物B . 相对分子质量为46gC . 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12︰3︰8D . 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52.2%3. (2分)世博会期间对大量盆栽鲜花使用了S-诱抗素制剂,以保持鲜花的盛开。
S-诱抗素的化学式为C15H20O4 ,下列关于S-诱抗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 S-诱抗素由三种元素组成B . S-诱抗素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C . S-诱抗素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45:5:16D . S-诱抗素一个分子中碳、氢、氧三种原子的个数比为15:20:44. (2分)(2019·宁江模拟) 我们知道食物较长时间露置在空气中就会变质,这主要是由于空气中含有()A . 氧气B . 氮气C . 二氧化碳D . 稀有气体5. (2分)(2012·茂名) 下列化学符号中的数字“2”表示的意义,正确的是()A . :氧化钙中钙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B . 2O:2个氧元素C . :一个碳酸根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D . N2:2个氮分子6. (2分) (2018九上·仙游月考) 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是纯净物,后者是混合物的是()A . 白糖水、啤酒B . 澄清石灰水、氧气C . 冰水混合物、洁净的空气D . 氮气、氧气7. (2分) (2017九上·商水期中) 水是生产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
2016年福建省漳州市中考真题化学试题(解析版)
2016年福建省漳州市中考真题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0分)1.表示“两个氮原子”的符号是()A.2N B.N2C.2N2D.N+2〖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分析〗根据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进行解答.〖解答〗解: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2个氮原子,就可表示为:2N;故选A2.下列物质加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A.泥土B.植物油C.牛奶D.食盐〖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分析〗本题考查溶液的概念,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解答〗解:A、泥土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的是悬浊液,不均一、不稳定,故A错;B、植物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的是乳浊液,不均一、不稳定,故B错;C、牛奶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的是乳浊液,不均一、不稳定,故C错;D、食盐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D正确.故选D.3.“促进可持续的生活方式”,“践行绿色生活”.下列措施不符合建设“生态漳州”的是()A.不向水中丢垃圾B.生活污水任意排放C.合理使用农药化肥D.严查工厂排放的水是否达标〖考点〗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分析〗根据水的污染源和防止水的污染的措施分析判断.〖解答〗解:A、不向水中丢垃圾,能防止水体的污染,故A正确;B、生活污水任意排放,会造成水体的污染,故B错误;C、合理使用农药化肥,能减少水体的污染.故C正确;D、严查工厂排放的水是否达标,能防止水体的污染,故D正确.故选B.4.如图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检查气密性B.点燃酒精灯C.滴加液体D.测定溶液的pH〖考点〗溶液的酸碱度测定;加热器皿-酒精灯;液体药品的取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分析〗A、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B、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C、根据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B、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C、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D、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选:A.5.祖国文化灿烂辉煌.有关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理解错误的是()A.蚕“丝”是天然纤维B.“蜡炬成灰”只发生化学变化C.“泪”指液态蜡D.“灰”是指蜡燃烧产生的CO2等物质〖考点〗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及鉴别;蜡烛燃烧实验;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分析〗根据物质的类别、变化的特点以及物质的状态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A、蚕“丝”是天然纤维,正确;B、“蜡炬成灰”既发生化学变化也发生物理变化,错误;C、“泪”指液态蜡,正确;D、“灰”是指蜡燃烧产生的CO2等物质,正确;故选B.6.下列物质所对应的俗名,错误的是()A.NaOH烧碱B.Na2CO3纯碱C.CaO生石灰D.NaHCO3火碱〖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分析〗根据已有的物质的俗称和名称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A.氢氧化钠俗称烧碱,化学式为NaOH,故正确;B.碳酸钠俗称纯碱,化学式为Na2CO3,故正确;C.氧化钙俗称生石灰,化学式为CaO,故正确;D.NaHCO3是碳酸氢钠的化学式,俗称小苏打,火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故错误.故选D.7.漳州市诏安县红星乡是“长寿之乡”,与当地富硒有关.如图是硒(Se)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描述错误的是()A.是相对稳定结构B.核电荷数为34C.共有4个电子层D.第二层上有8个电子〖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分析〗根据图中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离圆圈最远的弧线表示最外层.若原子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解答〗解:A、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最外层电子数是6,不是相对稳定结构,故选项说法不正确.B、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34,故选项说法正确.C、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共有4个电子层,故选项说法正确.D、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第二层上有8个电子,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A.8.下列情况中,铁钉容易生锈的是()A.在干燥的空气中B.浸没在蒸馏水中C.部分浸入食盐水中D.浸没在植物油中〖考点〗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分析〗铁在空气中锈蚀,实际上是铁跟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据此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在干燥的空气中,铁不与水接触,不易生锈;B.浸没在蒸馏水中,铁不与氧气接触,不易生锈;C.铁钉浸泡在食盐水中,铁与水和氧气充分接触,容易生锈;且食盐水能促进铁生锈的速率,最易生锈;D.铁钉浸泡在植物油中,铁钉与氧气和水隔绝,不容易生锈.故选C.9.运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①②现象对比,说明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燃烧条件之一B.①③现象对比,说明有氧气参与是燃烧条件之一C.白磷的着火点低于80℃D.热水只起到加热作用〖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分析〗A、现象①②不同是因为红磷和白磷的着火点不同;B、根据①③的差异解答;C、现象①说明白磷燃烧所需温度不高于80℃;D、根据热水的作用解答.〖解答〗解:A、现象①②不同是因为到达白磷的着火点,红磷不不燃烧是因为没有达到着火点,故A正确;B、①中的白磷与氧气接触,③中的白磷与氧气不接触,通过现象对比,说明有氧气参与是燃烧条件之一,故B正确;C、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说明它的燃烧所需温度不高于80℃,故C正确;D、热水除了提供热量,还能使水中的白磷与氧气隔绝,故D错误.故选D.1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点燃H2前,要先检验其纯度B.堆放易燃易爆物,不要堆得过密C.金刚石、石墨和C60的化学性质相同D.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沿器壁缓慢注入水里,并不断搅拌〖考点〗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等可燃气体的验纯;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碳的化学性质;易燃物和易爆物安全知识.〖分析〗A、根据可燃性气体的使用注意事项解答;B、根据燃烧的条件解答;C、根据物质的性质解答;D、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解答.〖解答〗解:A、氢气具有可燃性,不纯时点燃或加热会产生爆炸,故点燃H2前,要先检验其纯度,正确;B、堆放易燃易爆物,不要堆得过密,以便使缓慢氧化产生的热量扩散,正确;C、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组成元素相同,因此化学性质相似,不是相同,错误;D、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沿器壁缓慢注入水里,并不断搅拌,正确;故选C.11.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实验目的实验方案A.除去硫酸锌溶液中混有的少量硫酸铜往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锌粉,过滤B.检验氧气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看是否复燃C.鉴别氢气和氮气闻气体气味,根据气体气味判断D.鉴别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点燃,看是否能燃烧〖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氧气的检验和验满;盐的化学性质.〖分析〗A、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B、根据氧气的检验方法,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氢气和氮气均为无色、无味的气体,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一氧化碳检验可燃性,二氧化碳不能燃烧,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足量的锌粉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锌溶液和铜,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B、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看是否复燃,能检验是否是氧气,故选项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C、氢气和氮气均为无色、无味的气体,用闻气体气味的方法不能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D、一氧化碳检验可燃性,二氧化碳不能燃烧,用点燃看是否能燃烧的方法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故选:C.12.下列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碳和氧化铜反应后,黑色的氧化铜变成灰色B.往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C.往5%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有大量氧气生成D.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考点〗碱的化学性质;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碳的化学性质.〖分析〗A、根据碳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碱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的分解反应中作催化剂,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碳和氧化铜反应后,生成铜和二氧化碳,黑色的氧化铜变成红色,故选项说法错误.B、往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故选项说法错误.C、往5%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二氧化锰作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有大量气泡生成;有大量氧气生成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13.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C.t1℃时,60g甲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160g溶液D.甲、乙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析出晶体的质量:甲一定小于乙〖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解答〗解:A、在比较物质的溶解度时,需要指明温度,故A错误;B、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B正确;C、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30g,60g甲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130g溶液,故C错误;D、甲、乙的饱和溶液的质量不能确定,所以从t2℃降温到t1℃,析出晶体的质量不确定,故D错误.故选:B.14.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酸雨是pH<7的降雨B.白色污染是废弃塑料造成的污染C.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新型燃料,有利于减缓温室效应D.运用CNG(压缩天然气)作为汽车燃料,可以减少汽车尾气对空气的污染〖考点〗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白色污染与防治.〖分析〗A、根据酸雨是pH<5.6的降雨解答;B、根据造成白色污染的原因解答;C、根据二氧化碳排放过多会造成温室效应,结合防治措施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天然气燃烧的产物分析解答.〖解答〗解:A、酸雨是pH<5.6的降雨,故错误;B、白色污染是废弃塑料造成的污染,故正确;C、二氧化碳排放过多会造成温室效应,CO2和水等合成新型燃油,能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有利于减缓温室效应,故正确;D、天然气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使用压缩天然气燃料的汽车,和使用汽油相比可以减少汽车尾气对空气的污染.故正确.『答案』A15.如图表示四种物质的密闭容器中反应一段时间后质量的变化,则其化学反应表达式是()A.a+b→c+d B.c→a+b C.a+b c D.c a+b〖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分析〗我们知道在化学反应进行的过程中,反应物的质量将不断减少,而生成物则不断增多,因此如果我们发现一种物质的质量随着反应的进行在不断增加,我们就可以判断该物质是此反应的生成物,若某物质随反应的进行在不断减少,则该物质是此反应的反应物,若某物质随反应的进行而质量不变的,则该物质可能是此反应的催化剂或者与该反应无关.〖解答〗解:由图可知,a、b反应后减少,故为反应物,c反应后增加,故为生成物,d反应前后不变故可能为催化剂,综合四个选项可知C正确.故选C二、解答题(共9小题,满分70分)16.(1)喝口水缓解考试压力,我带的开水是混合物(填“纯净物”或“混合物”),它已经通过加热煮沸降低了水的硬度.(2)化学考试结束回到家,啊,餐厅里飘来了饭的香味,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从微观角度解释)…先吃一碗带汤排骨,再吃碗干饭拌青菜.这些食物中除了水、无机盐和油脂外,主要含有的营养素是蛋白质、糖类、维生素.(3)家里煮菜用液化石油气,除了石油外,化石燃料还有煤、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C4H8完全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则其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C4H8+6O24CO2+4H2O.〖考点〗硬水与软水;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分析〗(1)根据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别;硬水软化的方法考虑;(2)根据分子的特点和主要营养素考虑;(3)根据三大化石燃料和方程式的写法考虑.〖解答〗解:(1)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别:是否由一种物质组成,开水中含有水和消毒剂等杂质,属于混合物;生活中常用的硬水软化的方法加热煮沸;(2)餐厅里飘来了饭的香味,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的结果;带汤排骨,再吃碗干饭拌青菜.这些食物中除了水、无机盐和油脂外,还含有蛋白质、糖类、维生素;(3)三大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反应物是C4H8和氧气,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用观察法配平,所以方程式是:C4H8+6O24CO2+4H2O.故答案为:(1)混合物;加热煮沸;(2)分子在不断运动;蛋白质;糖类;维生素;(3)煤;天然气;C4H8+6O24CO2+4H2O.17.充有的蒸汽的高压钠灯发出的黄光射程远,透雾能力强,常用于道路和广场的照明.钠的化学性质活泼,常温下可以与氧气、水反应,在实验室里,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用镊子从煤油中取出金属钠,放在滤纸上,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投入盛有水(滴有酚酞溶液)的烧杯中,发现钠块浮在水面上,很快熔化成银白色小球,四处游动,发出嘶嘶的响声,偶有火星出现,溶液变成红色.依据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钠保存在煤油中”说明钠具有的化学性质是常温下可以与氧气、水反应.(2)“钠块浮在水面上”说明钠具有的物理性质是钠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3)“溶液变成红色”说明钠与水反应的生成物中含有碱性的物质.(4)根据所学知识解释钠“熔化成银白色小球”的原因是钠的熔点低.〖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分析〗(1)常温下可以与氧气、水反应,所以“钠保存在煤油中”;(2)“钠块浮在水面上”说明钠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3)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是碱性溶液;(4)熔化成银白色小球说明钠的熔点低.〖解答〗解:(1)常温下可以与氧气、水反应,所以“钠保存在煤油中”;(2)“钠块浮在水面上”说明钠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3)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是碱性溶液,所以“溶液变成红色”说明钠与水反应的生成物中含有碱性的物质;(4)熔化成银白色小球说明钠的熔点低.故答案为:(1)常温下可以与氧气、水反应;(2)钠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3)碱;(4)钠的熔点低.18.回收利用是保护金属资源的一条有效途径,某工业废料含氧化铜和氧化铁,经过处理后可得到铜和硫酸亚铁溶液.主要流程如图:已知:CuO+H2SO4═CuSO4+H20 Fe+Fe2(SO4)3═3FeSO4(1)流程Ⅰ中氧化铁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Fe2O3+3H2SO4═Fe2(SO4)3+3H2O.(2)流程Ⅲ充分反应后,还应有的实验操作是过滤.(3)A﹣E中,含有铁、铜两种元素的是AC(填字母)〖考点〗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金属的化学性质;酸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分析〗(1)流程Ⅰ中氧化铁与过量的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即可.(2)流程Ⅲ充分反应后,应将固体与液体分离,进行分析解答.(3)根据A﹣E中的元素组成,判断是否含有铁、铜两种元素即可.〖解答〗解:(1)流程Ⅰ中氧化铁与过量的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Fe2O3+3H2SO4═Fe2(SO4)3+3H2O.(2)流程Ⅲ充分反应后,应将固体与液体分离,还应有的实验操作是过滤.(3)某工业废料含氧化铜和氧化铁,A是与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铜和硫酸铁的混合物,B 是铁,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Fe+Fe2(SO4)3═3FeSO4,则固体C为铜和过量的铁的混合物;加入适量的稀硫酸,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D为铜,E为硫酸亚铁溶液;则A﹣E中,含有铁、铜两种元素的是A.故答案为:(1)Fe2O3+3H2SO4═Fe2(SO4)3+3H2O;(2)过滤;(3)AC.19.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从H、C、N、O、Ca中选择适当的元素组成物质填空.(1)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是CH4;(2)具有可燃性的气体单质是H2;(3)可用于人工降雨的物质是CO2;(4)有毒且能作为气体燃料的氧化物是CO,它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2CO+O22CO2;(5)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的碱是Ca(OH)2,它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OH)2+2HCl=CaCl2+2H2O.〖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分析〗首先根据题意确定物质的化学名称,然后根据题目所提供的元素、书写化学式的方法和步骤写出物质的化学式即可.〖解答〗解:(1)甲烷是结构最简单的有机物,故填:CH4;(2)氢气是具有可燃性的气体单质,故填:H2;(3)干冰(固体的二氧化碳)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可用于人工降雨,其化学式为:CO2.故填:CO2;(4)一氧化碳是一种有毒的可燃性气体,属于氧化物,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故填:CO;2CO+O22CO2;(5)氢氧化钙是一种碱,能用来改良酸性土壤,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故填:Ca(OH)2;Ca(OH)2+2HCl=CaCl2+2H2O.20.对物质进行归纳、分类,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1)如图是一位同学整理的有关CO2的知识网络图.物质①的化学式是C2H5OH;物质②的组成元素有三种;物质③中的阳离子符号是Na+;写出CO2转化为物质④的化学方程式CO2+H2O═H2CO3;物质⑤中碳元素的化合价是+4价.(2)根据下列信息回答问题.①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做酸性氧化物.②SO2+2NaOH═Na2SO3+H2O以上物质中属于酸性氧化物的是SO2,初中学过的CO2也是酸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一般是非金属氧化物(填“金属”或“非金属”)〖考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分析〗(1)酒精是乙醇的俗名;根据物质②的化学式判断组成;碳酸钠中的阳离子是钠离子;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在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2)根据酸性氧化物的定义: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做酸性氧化物考虑.〖解答〗解:(1)酒精的化学式为C2H5OH;根据物质②的化学式为C6H12O6可知其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碳酸钠中的阳离子是钠离子,离子符号是Na+;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化学方程式为:CO2+H2O═H2CO3;在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钙元素显+2价,氧元素显﹣2价,设碳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2)+x+(﹣2)×3=0,则x=+4价;故答案为:C2H5OH;三;Na+;CO2+H2O═H2CO3;+4;(2)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做酸性氧化物,反应中属于酸性氧化物的是SO2;酸性氧化物一般是非金属氧化物,CO2等也是酸性氧化物;故答案为:SO2;CO2;非金属.21.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粒子示意图.(1)根据化学反应的本质,反应物的方框内还应补充的粒子及数目是C.A.一个B.两个C.一个D.两个(2)两种生成物分子的共同之处是含有两个相同的原子,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分解反应.〖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反应类型的判定.〖分析〗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个数不变,据此分析解答反应物的方框内还应补充的粒子及数目;根据微观模拟图,可以看出分子的构成,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种类,从而判断反应类型等〖解答〗解:(1)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生成物共有两种原子共6个,对比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可知还应补充的粒子为C;(2)由微观结构图可以看出两种生成物的共同之处是:每个分子都含有两个相同的原子;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一种,生成物是两种,属于分解反应.故答为:(1)C;(3)含有两个相同的原子;分解.22.(1)写出图1A中一种玻璃仪器的名称试管(或酒精灯).(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选用的发生装置是A(填序号,下同),收集装置是C;装药品时还需要的实验用品是药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KMnO4K2MnO4+MnO2+O2↑.(3)如图2是a、b、c三部分组成的实验装置图.a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CO2↑+H2O;b处的现象是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一段时间后,c处0以上的棉花团比0以下的棉花团变红色的个数少(填“多”或“少”),原因是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考点〗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氧气的制取装置;氧气的收集方法;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分析〗(1)熟记仪器的名称;(2)根据反应物、反应条件、生成物写出方程式;根据氧气的密度选择收集装置;并据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解答;(3)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以及二氧化碳的性质来分析.〖解答〗解:(1)图1A中的玻璃仪器有试管和酒精灯;故填:试管(或酒精灯);(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方程式是:2KMnO4K2MnO4+MnO2+O2↑;属于固体加热制取气体,故选择装置A来制取;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还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添加粉末状药品需要用药匙;故填:A;C;药匙;2KMnO4K2MnO4+MnO2+O2↑;(3)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所以b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0以下变红色的个数多;故填:CaCO3+2HCl=CaCl2+CO2↑+H2O;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少;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23.漳州小吃手抓面,制作时要用发到大树碱,大树碱的主要成分是K2CO3.为了测定大树碱中K2CO3的质量分数,小文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1)用托盘天平称取10g大树碱样品,在称量过程中发现天平指针如图所示,则此时应进行的操作是往左盘加树碱至天平平衡.(2)用量筒量取一定量的水,为了准确量取水的体积,还需要使用的仪器是胶头滴管.(3)把大树碱样品和水加入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使大树碱完全溶解,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速溶解.(4)向配好的溶液中逐渐加入CaCl2溶液,生成1g沉淀(假设大树碱中其它成分不参与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l2+K2CO3═CaCO3↓+2KCl).计算大树碱中K2CO3的质量分数.(5)小文同学在配制好溶液后,发现纸片上还有残留固体,则计算出的大树碱K2CO3的质量分数偏小(填“偏大”或“偏小”)〖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测量容器-量筒;称量器-托盘天平.〖分析〗(1)指针偏右,说明左盘树碱样品小于10g;(2)用量筒量取一定量的水,为了准确量取水的体积,还需要使用的仪器是胶头滴管;(3)溶解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速溶解;(4)根据碳酸钙的质量计算碳酸钾的质量,进而求质量分数;。
漳州市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
漳州市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25题;共50分)1. (2分) (2016九上·巫溪月考) 下列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 . 篝火燃烧B . 活性炭吸附毒气C . 铁钉生锈D . 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2. (2分)空气中含量较多,可用作焊接金属保护气的是()A . 氮气B . 氧气C . 二氧化碳D . 稀有气体3. (2分)下列选项中物质的名称、俗名、化学式一致的是A . 二氧化碳、冰、 CO2B . 氢氧化钙、熟石灰、Ca(OH)2C . 氧化钙、消石灰、 CaOD . 氧气、臭氧、 O34. (2分) (2017九上·渭滨期末) 下例说法中,符合科学道理的是()A . 肥皂水可以降低水的硬度B . 煤气中毒引起的不良反应可通过吸氧得到缓解C . 吸带过滤嘴的香烟对人体无害D . 长期饮用纯水有益身体健康5. (2分)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A . 蒸发结晶B . 检查气密性C . 滴管用后不洗涤直接放回D . 塞紧橡皮塞6. (2分)青少年一定不要吸烟,香烟的烟气中危害最大的物质是尼古丁(化学式为:C10H14N2),下列关于尼古丁的说法错误的是()A . 尼古丁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62B . 尼古丁由C、H、N三种元素组成C . 尼古丁由10个碳原子、14个氢原子和1个氮分子构成D . 尼古丁中碳、氢、氮元素质量之比为60:7:147. (2分) (2018九上·金堂期末) 在四川汶川大地震中,很多同胞失去了宝贵的生命。
在这些遇难同胞中,有很多人不是被石块压死,而是在废墟里漫长的等待中严重脱水而死,说明了水对于我们生命的延续是如此的重要,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 水是氧化物B . 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C . 水由水分子构成D . 水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8. (2分) (2019九上·永川期末) 烧烤食物中高活性致癌物苯并芘(C20H12)的含量比普通食物中高出约10~20倍。
福建省漳州五中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新
2015-2016学年福建省漳州五中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本题30分)请将答案填入第3页表格中对应的空格1.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是( )A.氧气 B.稀有气体 C.氮气 D.二氧化碳2.下列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切水果B.铁生锈C.冰融化D.磨豆浆3.实验室用于量取液体体积的仪器是( )A.B.C.D.4.“”示意图可表示的分子是( )A.He B.Cl2C.CO D.CH45.下列有关仪器不能用作反应容器的是( )A.试管 B.烧杯 C.集气瓶D.量筒6.2015年6月5日是第44个“世界环境日”,我国提出的主题是“践行绿色生活”.以下做法不符合该主题的是( )A.电视机长时间待机 B.使用太阳能路灯照明C.绿化先行,富美漳州D.拆除九龙江两岸养殖场7.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海水 B.加碘食盐 C.五氧化二磷D.酱油8.利用水电解器电解水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现象不合理的是( )A.正极玻璃管内产生的气体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B.正极玻璃管与负极玻璃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2;1C.负极玻璃管内产生的气体被点燃时发出轻微的爆鸣声D.通电时两极均有气泡产生9.下图所示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B.C.D.10.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B.铁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浓厚的白烟D.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微弱的淡蓝色火焰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不能再分,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B.相对原子质量就是原子的实际质量C.分子比原子大D.原子可以构成分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12.如图表示封闭在某容器中的少量液态水的微观示意图(该容器的活塞可以左右移动).煮沸后,液态水变成水蒸气.在这一过程中,发生的变化是( )A.水分子本身变大B.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C.水分子的数目增多D.水分子受热都跑到容器的一端13.如图为氧化汞受热分解时的微观过程示意图,由此得出的下列信息不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变B.该反应过程中,原子发生了重新组合C.反应过程中,原子是最小的粒子D.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不变14.科学家用来测定年代的碳﹣14原子的核电荷数为6,相对原子质量为14,下列关于碳﹣14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中子数为6 B.电子数为6 C.质子数为6 D.原子序数为615.空气是一种宝贵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是氧元素B.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的质量约占空气质量的C.从空气中分离出的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作食品保鲜的保护气D.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是化学变化二、非选择题(本题共70分)16.划线连接下列符号中数字“2”的意义:17.用化学符号填写下列空白:(1)2个氮原子__________;(2)3个二氧化碳分子__________;(3)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__________;(4)氦气__________.18.下列物质①二氧化碳②食盐水③氯酸钾④氧气⑤蒸馏水⑥空气⑦铁粉,请在以下空格中填写有关物质的序号:(1)含有氧分子的是__________;(2)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__;(3)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__;(4)属于单质的是__________.19.锶元素的粒子结构示意图和在元素周期表中显示的信息如图所示:(1)锶属于_____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2)锶原子的核电荷数为__________,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__.(3)图2所表示的粒子的化学符号是__________.(4)图1和图2所表示的粒子是否属于同一种元素?__________(填“是”或“否”)为什么?__________.20.写出下列反应原理的文字表达式,并注明其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1)为了延长白炽灯的使用寿命,灯泡中放有少量的红磷做脱氧剂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2)通电分解水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21.如图是甲烷燃烧的微观模拟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点燃的条件下,A→B的过程表示的是甲烷(CH4)分子分解成__________和__________,氧分子分解成氧原子;B→C的过程表示每两个__________ 和一个__________构成一个水分子,每两个氧原子和一个碳原子构成一个__________.(2)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22.2010年我国纪念“世界水日”和开展“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为“严格水资源管理,保障可持续发展”.为了探究“水的净化”过程,某实验小组从九龙江中取了水样,观察到:水样呈黄色浑浊,有异味,有固体小颗粒.现对水样进行如下处理:(1)向水样中加入明矾搅拌溶解,静置一段时间后,进行__________(填操作名称),除去固体小颗粒.甲同学经过该操作处理后,水样仍浑浊,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改进操作后,滤液澄清了,再向滤液中加入活性炭,利用其__________性除去水样中的颜色和异味,该过程属于__________变化(填“物理”或“化学”).(2)为了判断得到的自来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加入__________进行检验.(3)保护水环境、珍爱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下列做法有利于保护水资源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A.合理使用化肥农药 B.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C.使用含磷洗衣粉 D.生活污水直接排放(4)温泉水富含钾、钙、镁、氟、硅等,这里的“钾、钙、镁、氟、硅”指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A.分子 B.原子 C.元素.23.在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了探究以后,请你填写下列空格:(1)取一枝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放入水中,蜡烛会__________.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小.(2)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火焰分为三层,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上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__________处(填字母)的火柴梗最先碳化.结论:蜡烛火焰的__________温度最高.[发现问题]燃着的蜡烛在刚熄灭时,总会有一缕白烟冒出,白烟的成分是什么呢?李明同学对此很感兴趣,提出了如下猜想,并设计实验进行探究[猜想与假设]①白烟是蜡烛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②白烟是蜡烛燃烧时生成的水蒸气;③白烟是石蜡蒸气凝结成的石蜡固体小颗粒;[实验验证](1)熄灭蜡烛,并立即用一个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其目的是为了验证假设__________(填序号).(2)熄灭蜡烛,并立即用一块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发现玻璃片上没有出现水雾,说明白烟不是__________.(3)熄灭蜡烛,并立即用燃着的木条伸到白烟处(不接触烛芯),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这说明白烟具有__________性,为假设__________提供了证据.同时可排除假设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24.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氧气时经常用到的仪器,请回答有关问题.(1)写出编号仪器名称:①__________;④__________.(2)当分解高锰酸钾制氧气时,制取装置的仪器组合是__________(选填序号),还缺少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___,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_____.(3)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氧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Ⅰ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与实验室用__________(选填“高锰酸钾”或“双氧水”)制氧气的装置相同.Ⅱ用__________方法收集二氧化碳,检验二氧化碳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2015-2016学年福建省漳州五中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本题30分)请将答案填入第3页表格中对应的空格1.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是( )A.氧气 B.稀有气体 C.氮气 D.二氧化碳【考点】氧气的化学性质.【专题】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分析】根据氧气能够支持燃烧、供给呼吸解答.【解答】解:氧气能够支持燃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答案: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物质具有多种性质,解答时应该理解物质的用途是由物质的哪种性质决定的.2.下列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切水果B.铁生锈C.冰融化D.磨豆浆【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解答】解:A、切水果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B、铁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C、冰融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D、磨豆浆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3.实验室用于量取液体体积的仪器是( )A.B.C.D.【考点】测量容器-量筒.【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实验室里能准确量取液体体积的仪器必须标有刻度线及具体的小刻度,常见的能够量取液体体积的仪器有:量筒、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等,而集气瓶、试管上没有刻度,无法准确量取液体体积,烧杯有刻度,但是没有具体的小刻度线,不如量筒准确.【解答】解:A.试管常用做:①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②也可用做收集少量气体的容器③或用于装置成小型气体的发生器,故A错误;B.锥形瓶在制取气体的简易装置中经常作反应容器,无法量取液体的体积,故B错误;C.集气瓶上没有刻度,无法量取液体的体积,故C错误;D.量筒上标有刻度,一般用于量取一定量体积液体的仪器,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实验室中常见仪器的构造及使用方法,试题侧重了基础知识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掌握常见仪器的干燥及正确的使用方法.4.“”示意图可表示的分子是( )A.He B.Cl2C.CO D.CH4【考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由微观粒子示意图来分析,该物质的一个分子是由两个不同的原子构成的.【解答】解:A.氦气是由氦原子构成的,不是由分子构成的,故错误;B.一个氯气分子是由两个相同的氯原子构成的,故错误;C.一个一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故正确;D.一个甲烷分子是由1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构成的,故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微观模拟图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图示进行.能根据提供的图形信息作出准确的判断,能分清分子的原子构成,是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5.下列有关仪器不能用作反应容器的是( )A.试管 B.烧杯 C.集气瓶D.量筒【考点】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选用;测量容器-量筒.【分析】A、试管可以作为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B、烧杯可用于溶解固体物质、配制溶液等使用,可用作较大量试剂的反应容器;C、集气瓶可用于收集和储少量气体,也可进行燃烧实验或用作除杂装置;D、为保证量取结果的正确性,量筒不可作为反应容器使用,只能用来量度液体的体积.【解答】A、试管常用做①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②也可用做收集少量气体的容器③或用于装置成小型气体的发生器.故A选项不可选;B、烧杯主要用于①溶解固体物质、配制溶液,以及溶液的稀释、浓缩②也可用做较大量的物质间的反应.故B选项不可选;C、集气瓶①用于收集或贮存少量的气体②也可用于进行某些物质和气体的反应.故C选项不可选;D、量筒常用于一定液体的量取,为保持量取的准确性,不可做反应容器.故D选项可选.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常用仪器的作用,属于试验基本操作的问题.只要同学们能在平时认真学习,此题很容易.6.2015年6月5日是第44个“世界环境日”,我国提出的主题是“践行绿色生活”.以下做法不符合该主题的是( )A.电视机长时间待机 B.使用太阳能路灯照明C.绿化先行,富美漳州D.拆除九龙江两岸养殖场【考点】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专题】化学与环境保护.【分析】解答此题可从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等方面分析,凡是节能减排的措施都是正确的.【解答】解:A、电视机长时间待机,属于浪费资源,故不符合主题;B、使用太阳能路灯照明,可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符合主题;C、绿化先行,富美漳州,可以保护环境,符合主题;D、除九龙江两岸养殖场,可以保护环境,符合主题;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绿色化学的理念.提倡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符合绿色未来的理念.7.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海水 B.加碘食盐 C.五氧化二磷D.酱油【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专题】化学物质的分类思想;物质的分类.【分析】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解答】解:A、海水中含有水、氯化钠等物质,属于混合物;B、加碘食盐中含有氯化钠和碘酸钾等物质,属于混合物;C、五氧化二磷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D、酱油中含有水、蛋白质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C.【点评】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属于纯净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物质,属于混合物,这是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基础.8.利用水电解器电解水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现象不合理的是( )A.正极玻璃管内产生的气体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B.正极玻璃管与负极玻璃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2;1C.负极玻璃管内产生的气体被点燃时发出轻微的爆鸣声D.通电时两极均有气泡产生【考点】电解水实验.【专题】空气与水.【分析】根据电解水实验正极(阳极)和负极(阴极)所产生的气体特点,和电解水得到的氧气和氢气的特性回答本题.【解答】解:A、正极玻璃管内产生的气体是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A正确;B、根据“正氧负氢,氢二氧一”,则正极玻璃管与负极玻璃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比即所得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应为1:2,故B错误;C、负极玻璃管内产生的气体是氢气,具有可燃性,纯净的氢气能被点燃并发出“噗”声,故C正确;D、电解水时两极均有气泡产生,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故D正确.故选B.【点评】要熟记电解水实验时:正氧负氢,氢二氧一,即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1,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即水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1:8,氧气具有助燃性,氢气具有可燃性.9.下图所示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B.C.D.【考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测量容器-量筒;固体药品的取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专题】实验操作型;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B、根据量取液体体积的正确方法进行判断.C、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固体药品的取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漏斗下尖端没有紧靠在烧杯内壁上,图中所示操作错误.B、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平行,图中所示操作正确.C、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D、向试管中加入固体和液体药品时,先将试管横放,用药匙把药品送入试管底部,再慢慢将试管竖立起来,图中所示操作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10.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B.铁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浓厚的白烟D.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微弱的淡蓝色火焰【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专题】元素与化合物;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分析】A、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铁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硫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B、铁丝在空气中只能烧至发红,不会产生火星,故选项说法错误.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故选项说法正确.D、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不能再分,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B.相对原子质量就是原子的实际质量C.分子比原子大D.原子可以构成分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带正电荷,核外电子带负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数相等,因此整个原子不显电性.【解答】解:A、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氢原子的原子核中不含有中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相对原子质量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是根据一定的计算方法计算出来的,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如果不知道那种分子和原子,则无法比较大小,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原子可以构成分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该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点评】分子、原子和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正是分子、原子和离子,构成了自然界形形色色的物质.12.如图表示封闭在某容器中的少量液态水的微观示意图(该容器的活塞可以左右移动).煮沸后,液态水变成水蒸气.在这一过程中,发生的变化是( )A.水分子本身变大B.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C.水分子的数目增多D.水分子受热都跑到容器的一端【考点】物质的三态及其转化;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专题】阅读理解类简答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水由液态煮沸后变成气态,水分子没变只是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了.【解答】解:水是由液态煮沸后变成气体,水分子本身数量没有变,变化的实质是分子间隔由小变大,然后充满整个容器.故选B【点评】此题需要学生两方面的能力,一是了解液态与气体的实质,二是能读懂各选项的图示内涵,属基础知识考查题.13.如图为氧化汞受热分解时的微观过程示意图,由此得出的下列信息不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变B.该反应过程中,原子发生了重新组合C.反应过程中,原子是最小的粒子D.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不变【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化学反应的实质.【专题】化学反应模拟图型.【分析】根据氧化汞受热分解时的微观过程示意图,对比反应前后威力的变化,分析分子、原子的种类、数目的变化及化学反应的实质.【解答】解:A、对比反应前后原子的变化,原子的数目不变.故A正确;B、有反应前后微粒的变化可知,该反应过程中,原子发生了重新组合.故B正确;C、对比反应前后微粒的变化,反应过程中,原子是最小的粒子.故C正确;D、对比反应前后分子的变化,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不同,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故D 不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通过用微观粒子来表示化学变化的实质,从中可看出物质的构成和变化情况,直观的显示了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的规律.14.科学家用来测定年代的碳﹣14原子的核电荷数为6,相对原子质量为14,下列关于碳﹣14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中子数为6 B.电子数为6 C.质子数为6 D.原子序数为6【考点】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在原子中,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利用碳﹣14原子的核电荷数为6,相对原子质量为14来解答.【解答】解:A、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电荷数,碳﹣14原子的核电荷数为6,因此核内质子数是6;根据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碳﹣14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4,因此中子数=14﹣6=8,说法错误.B、因质子数等于电子数,质子数为6,则电子数为6,说法正确.C、由A分析可知质子数为6,说法正确.D、在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碳﹣14原子的核电荷数为6,因此原子序数也是6,说法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以新信息为载体来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掌握,学生应学会对新信息的选择使用;同时应熟记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15.空气是一种宝贵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是氧元素B.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的质量约占空气质量的C.从空气中分离出的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作食品保鲜的保护气D.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是化学变化【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氧气的工业制法.【专题】空气与水.【分析】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大约占78%、氧气大约占21%、稀有气体大约占0.94%、二氧化碳大约占0.03%、水蒸气和其它气体和杂质大约占0.03%;空气的成分主要以氮气和氧气为主,氧气约占五分之一,氮气约占五分之四.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是氧元素错误,应该是氮元素;氮气的用途是:制造氮肥、氮气充入食品包装袋内可以防腐、液态氮可以做制冷剂.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是化学变化错误,是物理变化,因为没有新物质生成.【解答】解:A、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大约占78%、氧气大约占21%等,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是氧元素错误,应该是氮元素,故选项错误;B、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的质量约占空气质量的错误,应该是体积分数,故选项错误;C、氮气的用途是:制造氮肥、氮气充入食品包装袋内可以防腐、液态氮可以做制冷剂;因此从空气中分离出的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作食品保鲜的保护气正确,故选项正确;D、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是化学变化错误,是物理变化,因为没有新物质生成,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空气中各种气体的含量和气体的用途等,同学们要加强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应用,本考点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二、非选择题(本题共70分)16.划线连接下列符号中数字“2”的意义:【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标在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标在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个数;标在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进行解答。
漳州市初三化学上册期中化学试卷(word解析版)
漳州市上册期中化学试卷(word解析版)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1.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蒋争凡教授研究组发现,锰离子是细胞内天然免疫激活剂和警报素。
在元素周期表中锰元素的某些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锰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原子序数为25B.属于金属元素C.原子核内质子数为25D.相对原子质量为54.94g2.碳12是指含6个中子的碳原子。
下列对氧16和氧18两种氧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质子数相同B.质量相同C.电子数不相同D.16和18表示原子个数3.下列是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有关它们的叙述,你认为正确的是A.②表示的是阴离子B.①②③④表示的是四种不同元素C.③属于金属元素D.①③所表示的粒子化学性质相似4.碳酸乙烯酯(C3H4O3)可用作锂电池电解液,下列有关碳酸乙烯酯的说法正确的是A.碳酸乙烯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3+1×4+16×3)gB.碳酸乙烯酯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16C.碳酸乙烯酯中C、H、O三种原子的个数比为3:4:3D.碳酸乙烯酯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100%5.下列物质含有氢分子的是()A.H2B.H2O2C.H2CO3D.H2O6.用如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点燃白磷后缓慢将燃烧匙插入瓶中,塞紧瓶塞B.用细铁丝代替白磷进行实验,不会影响实验结果C.不打开瓶塞,聚焦太阳光引燃足量白磷,实验效果更好D.若实验过程中,没有将弹簧夹夹紧,不会影响实验结果7.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
下列现象能证明空气中O2的含量的是()A.红磷燃烧,产生白烟B.瓶中液面先下降,后上升C.瓶中液面最终上升至1处D.水槽中液面下降8.在下列四种含有氯元素的物质中,氯元素化合价最低的是()A.Cl2 B.NaCl C.HClO D.KClO39.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其中X、Y、Z 代表三种不同的元素。
漳州市上册期中初三化学试题(word版,含解析)
漳州市上册期中化学试题(word版,含解析)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1.科学家研制出一种新型催化剂,可用于去除装修残留的甲醛(化学式为 CH2O),该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质甲为甲醛,其分子由碳原子和水分子构成B.物质乙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 价C.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均发生改变D.该反应消耗物质甲和生成物质丁的质量比为 5﹕3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塞紧橡皮塞B.加热液体C.取用液体D.读出液体的体积3.2017年10月27日央视财经报道:王者归“铼”,中国发现超级金属铼,制造出航空发动机核心部件。
如图是铼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铼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75 B.铼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86.2gC.铼的元素符号是Re D.铼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754.丙烷(C3H8)是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之一,燃烧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3:8 B.乙和丙的元素组成相同C.44g甲完全燃烧至少需160g乙D.生成的丙与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15.下列关于四种粒子结构示意图的说法正确的是A.①③属于不同种元素B.④属于离子,离子符号为Mg2-C.②③的化学性质相似D.①④均达到相对稳定的结构6.下列滴管使用图示正确的是()A.取液时挤入空气B.代替玻璃棒进行搅拌C.向试管中滴加液体D.将残留溶液的滴管倒持7.质量相等的两份氯酸钾,只向其中一份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同时放在两只试管内加热。
下列有关放出氧气质量(g)与反应时间(t)关系图象(图中是a纯氯酸钾曲线,b是混有二氧化锰的曲线)其中正确是A.A B.B C.C D.D8.正确记录实验数据是一项实验基本技能,某同学记录的实验数据错误的是A.用托盘天平称取2.9gNaCl固体B.用10mL量筒量取8.3mL蒸馏水C.在10mL试管中倒入约3mL蒸馏水进行加热D.用温度计测得水温为25.15C9.下列古代文明或工艺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A.在甲骨上刻文字B.指南针指引航海C.用泥土烧制陶瓷D.用石块修筑长城10.1869年门捷列夫编制了元素周期表。
漳州市上册期中初三化学试卷(word解析版)
漳州市上册期中化学试卷(word解析版)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1.在密闭容器内,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B.生成的甲,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8:1C.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D.参加反应的丁的质量等于生成的甲和丙的质量之和2.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A.只能加快反应速率B.二氧化锰在任何化学反应中都是催化剂C.能增加生成物的质量D.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3.实验室测定蜡烛在盛有一定体积空气的密闭容器内燃烧至熄灭过程中,O2和CO含量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通过分析该图可推理出的结论是A.曲线①表示CO含量的变化B.蜡烛发生了不完全燃烧C.蜡烛由碳、氢元素组成D.蜡烛熄灭时,容器内氧气耗尽4.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先”与“后”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制取气体时,先装药品,后检查装置的气密性B.用托盘天平称量10g固体药品时,先放砝码,后放药品C.用滴管取细口瓶内的液体时,先将其伸入液体内,后挤压取液D.加热KMnO4并用排水法收集O2的实验结束时,先熄灭酒精灯,后移出导管5.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则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A.B.C.D.6.“天宫二号”太空舱利用NiFe2O4作催化剂将航天员呼出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
已知Fe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则Ni元素的化合价为()A.+1 B.+2 C.+3 D.+47.下列滴管使用图示正确的是()A.取液时挤入空气B.代替玻璃棒进行搅拌C.向试管中滴加液体D.将残留溶液的滴管倒持8.对于下列几种化学符号,有关说法正确的是①H ②Fe2+③Cu ④P2O5⑤Fe3+⑥NaClA.能表示一个分子的是①④⑥B.表示物质组成的化学式是③④⑥C.②⑤的质子数相同,化学性质也相同D.④中的数字“5”表示五氧化二磷中有5个氧原子9.下列古代文明或工艺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A.在甲骨上刻文字B.指南针指引航海C.用泥土烧制陶瓷D.用石块修筑长城10.已知A+3B=2C+3D中,已知2.3gA跟4.8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4gC。
福建省漳州市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福建省漳州市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9题;共18分)1. (2分) (2017九上·密云期末)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 冰雪消融B . 天然气燃烧C . 橙子榨汁D . 海水晒盐2. (2分)(2013·抚顺) 下列关于物质的组成与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A . 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B . 汞是由汞分子构成的C . 稀盐酸中只含有氢元素和氯元素D . 二氧化碳是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3. (2分)(2017·河东模拟) 下列各项实验中,所用试剂及实验操作均正确的是()A .B .C .D .4. (2分)(2018·海珠模拟) 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 . 把少量花生油加入足量水中,充分搅拌后,即可形成溶液B . 可用水鉴别硝酸铵、氢氧化钠两种固体C . 洗涤剂去油污的原理是洗涤剂溶解了油污D . 溶液中的溶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均匀分散在溶剂中,并保持静止不动,因此,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5. (2分)(2016·梧州) 下列各图中的、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能表示单质的框图是()A .B .C .D .6. (2分)将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A . 大米B . 面粉C . 蔗糖D . 胡椒粉7. (2分) (2018九上·长春期末) 用分子的观点对下列现象的解释,其中错误的是()A . 湿衣服晾干——分子在不断运动B . 水受热变成水蒸气——分子间有间隙C . 食物腐败——分子本身发生变化D . 热胀冷缩——分子大小随温度改变而改变8. (2分)向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7%的硝酸银溶液中逐滴滴入稀盐酸,测得滴入盐酸的质量与生成沉淀的质量有如图所示关系,则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 . 6.3%B . 7.3%C . 10%D . 17%9. (2分)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 矿石粉碎B . 湿衣服晾干C . 石蜡熔化D . 火药爆炸二、填空题 (共6题;共18分)10. (4分) (2018九上·槐荫期中) 宏观物质都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请用数字和化学符号按要求填空:(1)碳元素________;(2) 1个氢原子________;(3) 2个氧分子________;(4) 3个镁离子________;(5)氧化铝中铝元素显+3价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2016学年福建省漳州五中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本题30分)请将答案填入第3页表格中对应的空格1.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是( )A.氧气B.稀有气体C.氮气D.二氧化碳【考点】氧气的化学性质.【专题】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分析】根据氧气能够支持燃烧、供给呼吸解答.【解答】解:氧气能够支持燃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答案: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物质具有多种性质,解答时应该理解物质的用途是由物质的哪种性质决定的.2.下列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切水果B.铁生锈C.冰融化D.磨豆浆【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解答】解:A、切水果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B、铁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C、冰融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D、磨豆浆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3.实验室用于量取液体体积的仪器是( )A.B.C.D.【考点】测量容器-量筒.【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实验室里能准确量取液体体积的仪器必须标有刻度线及具体的小刻度,常见的能够量取液体体积的仪器有:量筒、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等,而集气瓶、试管上没有刻度,无法准确量取液体体积,烧杯有刻度,但是没有具体的小刻度线,不如量筒准确.【解答】解:A.试管常用做:①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②也可用做收集少量气体的容器③或用于装置成小型气体的发生器,故A错误;B.锥形瓶在制取气体的简易装置中经常作反应容器,无法量取液体的体积,故B错误;C.集气瓶上没有刻度,无法量取液体的体积,故C错误;D.量筒上标有刻度,一般用于量取一定量体积液体的仪器,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实验室中常见仪器的构造及使用方法,试题侧重了基础知识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掌握常见仪器的干燥及正确的使用方法.4.“”示意图可表示的分子是( )A.He B.Cl2C.CO D.CH4【考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由微观粒子示意图来分析,该物质的一个分子是由两个不同的原子构成的.【解答】解:A.氦气是由氦原子构成的,不是由分子构成的,故错误;B.一个氯气分子是由两个相同的氯原子构成的,故错误;C.一个一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故正确;D.一个甲烷分子是由1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构成的,故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微观模拟图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图示进行.能根据提供的图形信息作出准确的判断,能分清分子的原子构成,是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5.下列有关仪器不能用作反应容器的是( )A.试管B.烧杯C.集气瓶D.量筒【考点】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选用;测量容器-量筒.【分析】A、试管可以作为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B、烧杯可用于溶解固体物质、配制溶液等使用,可用作较大量试剂的反应容器;C、集气瓶可用于收集和储少量气体,也可进行燃烧实验或用作除杂装置;D、为保证量取结果的正确性,量筒不可作为反应容器使用,只能用来量度液体的体积.【解答】A、试管常用做①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②也可用做收集少量气体的容器③或用于装置成小型气体的发生器.故A选项不可选;B、烧杯主要用于①溶解固体物质、配制溶液,以及溶液的稀释、浓缩②也可用做较大量的物质间的反应.故B选项不可选;C、集气瓶①用于收集或贮存少量的气体②也可用于进行某些物质和气体的反应.故C选项不可选;D、量筒常用于一定液体的量取,为保持量取的准确性,不可做反应容器.故D选项可选.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常用仪器的作用,属于试验基本操作的问题.只要同学们能在平时认真学习,此题很容易.6.2015年6月5日是第44个“世界环境日”,我国提出的主题是“践行绿色生活”.以下做法不符合该主题的是( )A.电视机长时间待机B.使用太阳能路灯照明C.绿化先行,富美漳州D.拆除九龙江两岸养殖场【考点】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专题】化学与环境保护.【分析】解答此题可从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等方面分析,凡是节能减排的措施都是正确的.【解答】解:A、电视机长时间待机,属于浪费资源,故不符合主题;B、使用太阳能路灯照明,可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符合主题;C、绿化先行,富美漳州,可以保护环境,符合主题;D、除九龙江两岸养殖场,可以保护环境,符合主题;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绿色化学的理念.提倡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符合绿色未来的理念.7.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海水B.加碘食盐C.五氧化二磷D.酱油【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专题】化学物质的分类思想;物质的分类.【分析】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解答】解:A、海水中含有水、氯化钠等物质,属于混合物;B、加碘食盐中含有氯化钠和碘酸钾等物质,属于混合物;C、五氧化二磷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D、酱油中含有水、蛋白质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C.【点评】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属于纯净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物质,属于混合物,这是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基础.8.利用水电解器电解水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现象不合理的是( )A.正极玻璃管内产生的气体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B.正极玻璃管与负极玻璃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2;1C.负极玻璃管内产生的气体被点燃时发出轻微的爆鸣声D.通电时两极均有气泡产生【考点】电解水实验.【专题】空气与水.【分析】根据电解水实验正极(阳极)和负极(阴极)所产生的气体特点,和电解水得到的氧气和氢气的特性回答本题.【解答】解:A、正极玻璃管内产生的气体是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A正确;B、根据“正氧负氢,氢二氧一”,则正极玻璃管与负极玻璃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比即所得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应为1:2,故B错误;C、负极玻璃管内产生的气体是氢气,具有可燃性,纯净的氢气能被点燃并发出“噗”声,故C正确;D、电解水时两极均有气泡产生,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故D正确.故选B.【点评】要熟记电解水实验时:正氧负氢,氢二氧一,即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1,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即水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1:8,氧气具有助燃性,氢气具有可燃性.9.下图所示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B.C.D.【考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测量容器-量筒;固体药品的取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专题】实验操作型;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B、根据量取液体体积的正确方法进行判断.C、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固体药品的取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漏斗下尖端没有紧靠在烧杯内壁上,图中所示操作错误.B、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平行,图中所示操作正确.C、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D、向试管中加入固体和液体药品时,先将试管横放,用药匙把药品送入试管底部,再慢慢将试管竖立起来,图中所示操作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10.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B.铁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浓厚的白烟D.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微弱的淡蓝色火焰【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专题】元素与化合物;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分析】A、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铁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硫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B、铁丝在空气中只能烧至发红,不会产生火星,故选项说法错误.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故选项说法正确.D、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不能再分,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B.相对原子质量就是原子的实际质量C.分子比原子大D.原子可以构成分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带正电荷,核外电子带负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数相等,因此整个原子不显电性.【解答】解:A、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氢原子的原子核中不含有中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相对原子质量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是根据一定的计算方法计算出来的,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如果不知道那种分子和原子,则无法比较大小,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原子可以构成分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该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点评】分子、原子和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正是分子、原子和离子,构成了自然界形形色色的物质.12.如图表示封闭在某容器中的少量液态水的微观示意图(该容器的活塞可以左右移动).煮沸后,液态水变成水蒸气.在这一过程中,发生的变化是( )A.B.水分子本身变大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C.D.水分子的数目增多水分子受热都跑到容器的一端【考点】物质的三态及其转化;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专题】阅读理解类简答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水由液态煮沸后变成气态,水分子没变只是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了.【解答】解:水是由液态煮沸后变成气体,水分子本身数量没有变,变化的实质是分子间隔由小变大,然后充满整个容器.故选B【点评】此题需要学生两方面的能力,一是了解液态与气体的实质,二是能读懂各选项的图示内涵,属基础知识考查题.13.如图为氧化汞受热分解时的微观过程示意图,由此得出的下列信息不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变B.该反应过程中,原子发生了重新组合C.反应过程中,原子是最小的粒子D.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不变【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化学反应的实质.【专题】化学反应模拟图型.【分析】根据氧化汞受热分解时的微观过程示意图,对比反应前后威力的变化,分析分子、原子的种类、数目的变化及化学反应的实质.【解答】解:A、对比反应前后原子的变化,原子的数目不变.故A正确;B、有反应前后微粒的变化可知,该反应过程中,原子发生了重新组合.故B正确;C、对比反应前后微粒的变化,反应过程中,原子是最小的粒子.故C正确;D、对比反应前后分子的变化,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不同,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故D 不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通过用微观粒子来表示化学变化的实质,从中可看出物质的构成和变化情况,直观的显示了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的规律.14.科学家用来测定年代的碳﹣14原子的核电荷数为6,相对原子质量为14,下列关于碳﹣14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中子数为6 B.电子数为6 C.质子数为6 D.原子序数为6【考点】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在原子中,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利用碳﹣14原子的核电荷数为6,相对原子质量为14来解答.【解答】解:A、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电荷数,碳﹣14原子的核电荷数为6,因此核内质子数是6;根据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碳﹣14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4,因此中子数=14﹣6=8,说法错误.B、因质子数等于电子数,质子数为6,则电子数为6,说法正确.C、由A分析可知质子数为6,说法正确.D、在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碳﹣14原子的核电荷数为6,因此原子序数也是6,说法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以新信息为载体来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掌握,学生应学会对新信息的选择使用;同时应熟记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15.空气是一种宝贵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是氧元素B.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的质量约占空气质量的C.从空气中分离出的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作食品保鲜的保护气D.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是化学变化【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氧气的工业制法.【专题】空气与水.【分析】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大约占78%、氧气大约占21%、稀有气体大约占0.94%、二氧化碳大约占0.03%、水蒸气和其它气体和杂质大约占0.03%;空气的成分主要以氮气和氧气为主,氧气约占五分之一,氮气约占五分之四.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是氧元素错误,应该是氮元素;氮气的用途是:制造氮肥、氮气充入食品包装袋内可以防腐、液态氮可以做制冷剂.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是化学变化错误,是物理变化,因为没有新物质生成.【解答】解:A、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大约占78%、氧气大约占21%等,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是氧元素错误,应该是氮元素,故选项错误;B、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的质量约占空气质量的错误,应该是体积分数,故选项错误;C、氮气的用途是:制造氮肥、氮气充入食品包装袋内可以防腐、液态氮可以做制冷剂;因此从空气中分离出的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作食品保鲜的保护气正确,故选项正确;D、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是化学变化错误,是物理变化,因为没有新物质生成,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空气中各种气体的含量和气体的用途等,同学们要加强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应用,本考点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二、非选择题(本题共70分)16.划线连接下列符号中数字“2”的意义:【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标在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标在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个数;标在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进行解答【解答】解:(1)标在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故2H中的2表示氢原子的个数为2;(2)标在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故2CO中的2表示一氧化碳的个数为2;(3)标在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个数,故SO2中的2表示一个二氧化硫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4)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故O2﹣中的2表示一个氧离子带2个单位的负电荷;故答案为:【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根据标在元素符号不同位置的数字所表示的意义,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就要理解和熟记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17.用化学符号填写下列空白:(1)2个氮原子2N;(2)3个二氧化碳分子3CO2;(3)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H2O;(4)氦气He.【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解答】解:(1)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2个氮原子,就可表示为:2N;(2)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三个二氧化碳分子可表示为:3CO2;(3)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是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水分子表示为:H2O;(4)氦气属于稀有气体单质,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其化学式,其化学式为He;故答案为:(1)2N (2)3CO2(3)H2O (4)He【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18.下列物质①二氧化碳②食盐水③氯酸钾④氧气⑤蒸馏水⑥空气⑦铁粉,请在以下空格中填写有关物质的序号:(1)含有氧分子的是④、⑥;(2)属于混合物的是②、⑥;(3)属于氧化物的是①、⑤;(4)属于单质的是④、⑦.【考点】物质的简单分类.【专题】物质的分类.【分析】(1)含有氧分子的物质主要有氧气和空气;(2)根据混合物的概念分析给出的物质;(3)根据氧化物的概念分析给出的物质;(¥)根据单质的概念分析给出的物质.【解答】解:(1)含有氧分子的是④和⑥;(2)混合物是由不同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的是②、⑥;(3)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的是①、⑤;(4)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的是④、⑦.故答为:(1)④、⑥;(2)②、⑥;(3)①、⑤;(4)④、⑦.【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分类的概念,解答时要分析物质的元素组成和物质组成,然后再根据各类物质的概念进行分析、判断.19.锶元素的粒子结构示意图和在元素周期表中显示的信息如图所示:(1)锶属于金属(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2)锶原子的核电荷数为38,相对原子质量为87.62.(3)图2所表示的粒子的化学符号是Sr2+.(4)图1和图2所表示的粒子是否属于同一种元素?是(填“是”或“否”)为什么?质子数相同.【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专题】元素位置、结构与性质;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1)由锶元素的粒子结构示意图,可知其最外层电子数,可推测元素种类;也可根据汉语名称,推测元素种类;(2)由锶元素的粒子结构示意图和“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可知,锶元素的原子序数;根据在元素周期表中显示的信息,可知相对原子质量;(3)图2所表示的粒子为锶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所得的结构,根据失去的电子数,可知带电荷数;根据在元素周期表中显示的信息,可知其元素符号,故可书写粒子符号.(4)根据元素的定义分析判断回答.【解答】解:(1)由锶元素的粒子结构示意图,可知其最外层电子数为2,符合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小于4的特点,可推测元素种类为金属元素;也可根据汉语名称“锶”,带“钅”,故推测元素种类为金属元素;(2)由锶元素的粒子结构示意图和规律“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可知,则锶元素的原子序数为38;根据在元素周期表中显示的信息,可知相对原子质量87.62;(3)图2所表示的粒子为锶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所得的结构,根据失去的电子数为2,可知带2个正电荷;根据在元素周期表中显示的信息,可知其元素符号为Sr,故可书写粒子符号为Sr2+;(4)图1和图2所表示的粒子是属于同一种元素原因是:质子数相同.故答为:(1)金属;(2)38;87.62;(3)Sr2+故答为:(1)金属;(2)38,87.62;(3)Sr2+;(4)是,质子数相同.【点评】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的特点.20.写出下列反应原理的文字表达式,并注明其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1)为了延长白炽灯的使用寿命,灯泡中放有少量的红磷做脱氧剂文字表达式为磷+氧气五氧化二磷,化合反应(2)通电分解水文字表达式为水氢气+氧气,分解反应.【考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反应类型的判定.【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分析】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可以书写反应的文字表达式.【解答】解:(1)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磷+氧气五氧化二磷,属于化合反应;(2)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水氢气+氧气,属于分解反应.故填:磷+氧气五氧化二磷,化合;水氢气+氧气,分解.【点评】书写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时,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要正确,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21.如图是甲烷燃烧的微观模拟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点燃的条件下,A→B的过程表示的是甲烷(CH4)分子分解成碳原子和氢原子,氧分子分解成氧原子;B→C的过程表示每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一个水分子,每两个氧原子和一个碳原子构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2)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甲烷+氧气水+二氧化碳.【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化学反应模拟图型.【分析】(1)由微观模拟图可知,图B中的碳、氢、氧原子重新结合成图C中的二氧化碳分子和水分子;(2)由微观模拟图A、C可得知,每个甲烷分子与两个氧分子反应,生成两个水分子和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据此可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解答】解:(1)在点燃的条件下,A→B的过程表示的是甲烷(CH4)分子分解成碳原子和氢原子,氧分子分解成氧原子;B→C的过程表示每两个每2个H原子与1个O原子结合成水分子,每个C原子与2个O原子结合成二氧化碳分子;(2)该反应为每个甲烷分子与两个氧分子反应,生成两个水分子和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故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甲烷+氧气水+二氧化碳;答案:(1)碳原子;氢原子;氢原子;氧原子;二氧化碳分子;(2)甲烷+氧气水+二氧化碳;【点评】化学变化的实质为分子原子分子,变化过程中原子不变,只是原子重新结合成新的分子的过程.22.2010年我国纪念“世界水日”和开展“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为“严格水资源管理,保障可持续发展”.为了探究“水的净化”过程,某实验小组从九龙江中取了水样,观察到:水样呈黄色浑浊,有异味,有固体小颗粒.现对水样进行如下处理:(1)向水样中加入明矾搅拌溶解,静置一段时间后,进行过滤(填操作名称),除去固体小颗粒.甲同学经过该操作处理后,水样仍浑浊,其原因可能是滤纸破损.改进操作后,滤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