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化学B》PPT课件

合集下载

生物化学 第三章 酶(共65张PPT)

生物化学  第三章 酶(共65张PPT)
概念: 抑制剂和底物的结构相似,能与底物竞争酶的活性中心,从而阻碍酶底物复合物的形成,使酶的活性降低。
含多条肽链则为寡聚酶,如RNA聚合酶,由4种亚基构成五聚体。
(cofactor)
别构酶(allosteric enzyme):能发生别构效应的酶
9 D-葡萄糖6-磷酸酮醇异构酶 磷酸葡萄糖异构酶
esterase)活性中心丝氨酸残基上的羟基结合,使酶失活。
酶蛋白
酶的磷酸化与脱磷酸化
五、酶原激活
概念
酶原(zymogen):细胞合成酶蛋白时或者初分 泌时,不具有酶活性的形式
酶原 切除片段 酶
(–)
(+)
酶原激活
本质:一级结构的改变导致构象改变,激活。
胰蛋白酶原的激活过程
六、同工酶
同工酶(isoenzyme)是指催化相同的化学反应, 而酶蛋白的分子结构、理化性质乃至免疫学性质 不同的一组酶。
正协同效应(positive cooperativity) 后续亚基的构象改变增加其对别构效应剂
的亲和力,使效应剂与酶的结合越来越容易。
负协同效应(negative cooperativity) 后续亚基的构象改变降低酶对别构效应剂
的亲和力,使效应剂与酶的结合越来越难。
协同效应
正协同效应的底物浓度-反应速率曲线为S形曲线
/ 即: Vmax = k3 [Et]
Km 和 Vmax 的测定
双倒数作图法 Lineweaver-Burk作图
将米氏方程式两侧取倒数
1/v = Km/Vmax[S] + 1/Vmax = Km/Vmax •1/ [S] + 1/Vmax 以 1/v 对 1/[S] 作图, 得直线图
斜率为 Km/Vmax

生物化学课件第六章 酶(化学)

生物化学课件第六章  酶(化学)

相对专一性
酶的专一性
结构专一性
(表6-3)
绝对专一性
立体异构专一性
7
相对专一性(relative specificity)
①族专一性(基团专一性) A — B 作用于一类或一些结构很相似的底物。
②键专一性 CAH2—OHB
α-葡萄糖
5
OH
苷酶
OHO
O
1
O
R
+H2O
OH
酯酶:R—C—O—R′ + H2O
脂肪(:水)水解酶
16
(二)酶的命名
2、惯用名: 通常只取一个较重要的底物名称和作用方式。
乳酸:NAD+氧化还原酶
乳酸脱氢酶
对于催化水解反应的酶一般在酶的名称上省去反应类 型。如水解蛋白的酶称蛋白酶,水解淀粉的酶叫??
有时为了区分同一类酶还在前面加上来源。 如胃 蛋白酶、胰蛋白酶、木瓜蛋白酶等
17
氧转水 裂异合
12
(一)酶的分类:
1. 氧化还原酶:催化氧化还原反应的酶。
AH2 + B
A + BH2
(1)脱氢酶类:催化直接从底物上脱氢的反应。
(2)氧化酶类 ①催化底物脱氢,氧化生成H2O2: ②催化底物脱氢,氧化生成H2O:
(3)过氧化物酶
(4)加氧酶(双加氧酶和单加氧酶)
13
(一)酶的分类
1个 Fe3+ 每秒能催化6×10-4个 H2O2的分解
同一反应,酶催化反应的速度比一般催化剂的反应
速度要大106~1013倍(表6-1)。
6
2.酶的特性:——生物催化剂
(1)催化效率极高
(2)高度的专一性:
酶对底物具有严格的选择性称为酶的专一(特异)性。 如:蛋白酶只能催化蛋白质的水解,酯酶?? 淀粉酶??

酶ppt课件-ppt课件

酶ppt课件-ppt课件

2.酶催化作用的机理: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2.酶的催化机理
酶促反应:受酶催化的化学反应。 底 物: 受酶催化而发生化学反应的分子。
1948年,德国有机化学家Fisher提出锁钥学说
下图是人体内某个化学反应的示意图。
图中的哪个英文字母代表酶? A
酶——生物催化剂
酶有什么独特的特点呢? 酶的专一性

与体外的燃烧相比,想一想在常温、 常压下,体内的燃烧为什么能够顺利 而快速地进行呢?

一、酶的发现
18世纪之前,人们一直认为鸟类的胃只能磨碎 食物,不能分解食物中的有机物。
1773年,意大利科学家斯帕兰札尼做了一个巧妙 的实验:将肉块放入金属笼内,然后让鹰把小笼子吞 下去.过一段时间后,他把小笼子取出来,发现笼内的 肉块消失了。
从这个实验中能得出什么结论?
胃具有化学性消化的作用
一、酶的发现
1. 1773年意大利斯帕兰札尼实验,其巧妙之处在哪里?这个实 验说明了什么? 巧妙之处:把肉放在小笼内,避免发生物理
消化;本实验说明胃中发生化学性消化。
2、1857年,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通过显微镜观察,提 出酿酒中的发酵是由于酵母细胞的存在,没有活细胞的参 与,糖类是不可能变成酒精的。德国化学家李比希却坚持 认为引起发酵的是酵母细胞中的某些物质,与酵母菌的活 动无关。两种观点争论不下。
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4、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科学家切赫和奥特曼发现 少数RNA也具有催化作用.
极少数酶的化的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
的有机物。
产生及作用部位: 活细胞产生
作用于细胞内,细胞外,或者体外
生理作用: 生物催化作用 化学本质: 有机物 大部分酶是蛋白质,也有少数是RNA。

---酶----生物化学ppt课件

---酶----生物化学ppt课件
四氢叶酸。
H
N NH
H2N
H
N
N
CH2 NH H
OH H
COOH
CH2
O
CH2
C NH CH COOH
四氢叶酸的主要作用是作为一碳基团,如-CH3, -CH2-, -CHO 等的载体,参与多种生物合成过程。
维生素B12和B12辅酶 维生素B12又称为钴胺素。维生素B12分子中与
Co+相连的CN基被5’-脱氧腺苷所取代,形成 维生素B12辅酶。 维生素B12辅酶的主要功能是作为变位酶的辅酶, 催化底物分子内基团(主要为甲基)的变位反应。
立体异构专一性:这类酶不能辨别底物不同的立体异构体,只对其中的某一种 构型起作用,而不催化其他异构体。包括旋光异构专一性和几何异构专一性。
易变敏感性:易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在活细胞内受到精密严格的调节控制。
二、酶的化学本质及结构功能特点
1.发展史
(1)酶是蛋白质: 1926年,James Summer由刀豆制出脲酶结晶确立酶是蛋白质的观
(2) 转移酶 Transferase
转移酶催化基团转移反应,即将一个底物分子的 基团或原子转移到另一个底物的分子上。 例如, 谷丙转氨酶催化的氨基转移反应。
CH3CHCOOH HOOCCH2CH2CCOOH
NH2
O
CH3CCOOH HOOCCH2CH2CHCOOH
O
NH2
3) 水解酶 Hydrolase
2.酶的组成
单成份酶:脲酶、蛋白酶、淀粉酶、核糖核酸
(简单蛋白质)
酶等。

酶蛋白
(apoenzyme)
双成份酶
辅酶
(结合蛋白质) 辅因子 (coenzyme)

《生物化学》-第五章 酶化学

《生物化学》-第五章  酶化学
亲核基团
—CH2—·O·:
H
底物中典 型的亲电 中心包括:
磷酰基
Cys-SH
—CH2—·S·:
H
脂酰基 糖基
His-咪唑基
—CH2—C=CH
HN N:
CH
(五)金属离子催化
金属离子作为酶的辅助因子起作用的方式:
1.与酶蛋白紧密结合稳定酶的天然构象,亲电催化 2.与酶结合较弱,作为激活剂存在。 3.通过价态的可逆变化,参与氧化还原反应。
其他成分的酶:
核酶(ribozyme) :具有催化活性的天然RNA。 近年还有DNA分子具有催化活性报道。
酶的概念: 酶是生物催化剂。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高效催化能力 和催化专一性的蛋白质、核酸或其复合体。
脲酶:专一性水解尿素。
第一个被分离提取的酶,并证明其化学本质为蛋白质。 抗体酶:是用化学反应的过渡态类似物作免疫原产生 的催化性抗体,是一种具有催化能力的蛋白质,其本 质上是免疫球蛋白。
(6)对于结合酶,辅酶、辅基往往参与酶活中心的 组成。
第二节 酶催化作用的机制
一、酶与底物的结合——中间复合物学说
该学说认为,在酶促反应中,酶(E)总是先和底 物(S)结合生成不稳定的中间复合物(ES),再 分解成产物(P),并释放出酶(E)。 ——中间复合物学说能较好的解释酶为什么能降 低反应的活化能。
实际上,底物与酶结合是一种相互作用的过程, 底物可诱导蛋白质构象改变,蛋白质必需基团也可使 底物敏感键发生变化,更好“契合” 。 3.“三点附着”模型:该模型认为底物与酶活中心的 结合有三个结合位点,只有当这三个位点都匹配的时 候,酶才会催化相应的反应。
二、酶作用高效率机制
(一)底物与酶的邻近、定向效应
1)绝对专一性

生物化学第三章酶化学

生物化学第三章酶化学

通式:AH2+B→BH2+A
系统命名可分为19亚类,习惯上可分为4个亚类: (1)脱氢酶:受体为NAD或NADP,不需氧。
(2)氧化酶:以分子氧为受体,产物可为水或H2O2,常需黄素辅基。
(3)过氧化物酶:以H2O2为受体,常以黄素、血红素为辅基。 (4)氧合酶(加氧酶):催化氧原子掺入有机分子,又称羟化酶。按
His 活性中心重要基团: His57 , Asp102 , Ser195
Asp
3 活性中心的研究方法 1.酶分子侧链基团修饰法 (1)非共价特异修饰法: (2)特异性共价修饰法 (3)亲和标记法
2.动力学参数测定方法 3.X-射线晶体结构分析法 4.定点诱变法
二 酶原及酶原的激活 没有催化活性的酶的前体称为酶原(zymogen)。
V max 初 速 度 v c b 1/2 V max
a
0
Km
[S]
图5-14 底物 浓度对 酶促反 应速度 的影响
酶促反应速度V与底物浓度[S]的关系
(二)Michaelis-Menten方程和米氏常数
米氏方程式推导来源于中间产物学说 解释酶促反应中底物浓度和反应速率关系的最合理的
学说是中间产物学说。该学说认为酶促反应形成酶-

通式: AB→A+B

包括醛缩酶、水化酶、脱羧酶等。共7个亚 类。
5、异构酶类 催化同分异构体之间的相互转化。

通式:A→B
其中:A、B为同分异构

包括消旋酶、异构酶、变位酶等。共6个亚 类。
6、合成酶类 催化由两种物质合成一种物质,必须与ATP 分解相偶联。也叫连接酶,如DNA连接酶。
通式:A+B+ATP→AB+ADP+Pi 或 A+B→AB+AMP+PPi

3第三章酶化学137030032

3第三章酶化学137030032

二、中间产物学说:在此基础上又提出过渡态学说
E + S ES ES* EP P + E
(酶 ) ( 底物) (酶-底物中间物)(过渡态 ) (酶-产物中间物) (产物 )
三、影响酶催化效率因素


1、邻近与定向效应: 酶促反应中,底物结合到活性中心,有效浓度大大增 加,利于提高反应速度 由于活性中心立体结构和相关基团的诱导和定向作用, 使底物分子中参与反应的基团相互接近,并被严格定向 定位,使酶促反应具有高效率和专一性特点
6、金属离子催化 7、协同催化
小分子有机化合物(主要是B族维生素)(重要) 常见辅酶及与维生素关系 有机辅因子
NAD+ 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
作用
传递氢
维生素组分
烟酸 (VPP,VB5) 烟酸 (VPP,VB5)
需要该因子的酶 脱氢酶
作用基团 尼克酰胺
NADP+ 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 磷酸
传递氢
脱氢酶
(2)亲电催化:与亲核催化相反,酶分子中的亲电基 团(辅基中的Mg2+ 、 Mn2+ 、 Fe2+)对底物中的亲核 基团发生攻击通过形成共用电子对而形成共价中间物 5、微环境影响:活性中心穴内是相对疏水环境。酶的催 化基团被低介电环境所包围,因此,底物分子的敏感键和 酶的催化基团之间有很大的反应力。
总活力=700 U 总活力=650 U 每一步总活力 第一步总活力
比活力=0.4375 U/mg
比活力=1.3 U/mg
回收率=
×100%
=650/700×100%=92.86% 每一步比活力 纯化倍数= 第一步比活力 =1.3/0.4375×100%=2.97
一、底物浓度( [S] )对酶反应速度(V)的影 响: 1、 [S]与V的关系: 用[S]对V作图,得 到一矩形双曲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