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中地理大题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教学案例:分析城市内部的空间演变

高中地理教学案例:分析城市内部的空间演变

高中地理教学随着时代发展不断更新迭代,为了更好的教育效果,师生们都在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案例,以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其中,分析城市内部的空间演变是一个很好的示例,本文将从概念定义、案例分析、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概念定义城市内部的空间演变,指的是城市内部的各种地理现象,例如城市用地的改变、人口分布的变化、交通系统的升级、产业聚集区的形成等等,都是城市空间演变的表现。

它们是城市生态系统中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部分,反映着城市的发展和变革。

二、案例分析1. 北京CBD的演变北京CBD(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与朝阳区的中心地带,是北京最繁华、最集中的商务区之一。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北京CBD的发展经历了个阶段:起步发展期(1984-1994)、高速发展期(1995-2008)和成熟发展期(2009至今)。

在起步发展期,北京CBD主要是以国家部委为中心的政治文化机构、科研机构、传媒企业等为主,大型商业建筑较少,交通设施还未完善。

到了高速发展期,随着北京市的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北京CBD开始向周边地区扩散,商业地产建设大幅增长,都市雕塑“聚能100”、金融街、世贸天阶等高楼大厦逐渐崛起。

成熟发展期目前正在延续,北京CBD已成为国家的投资重点和政策支持重心,新的CBD城市规划正在出台,未来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2. 香港的土地利用问题香港位于中国的南部沿海,是一个城市化程度较高的城市。

在土地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香港政府在60年代时开始实施土地利用计划,将土地划分为不同的用途,其中住宅用地占据了大量的土地资源。

在城市化过程中,由于香港的工业化程度较高,很多工厂建在市区内,这导致了城市的环境污染和生活质量下降。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香港政府开始实施土地再开发计划,将固定设施转换为住宅区并配备公园绿地等休闲设施,使得香港的城市环境得以改善。

三、教学效果通过对城市内部空间演变的案例分析,可以让学生了解城市的历史演变、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等知识。

5.1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5.1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3.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指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和提高的建议。
(五)作业小结
1.教师布置与环境问题相关的作业,如撰写一篇关于环保的文章、设计一个可持续发展方案等,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践。
2.学生完成作业,通过实践活动提高自己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3.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和反馈,鼓励学生的创新和实践,引导学生不断进步。
3.教师应关注小组合作的过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促进学生的发展和进步。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思考自己在环保方面的行为和责任,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2.组织学生进行互评和小组评价,让学生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和观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评价能力。
3.教师应给予及时的评价和反馈,肯定学生的努力和进步,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引导学生持续改进和提高。
2.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教师应积极回应学生的问题,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知识,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思维方式。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让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思考,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设计小组合作任务,如案例分析、解决方案设计等,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1.环境问题的定义与分类:通过讲解,让学生理解环境问题的概念,并了解环境问题的种类和特点。
2.全球性环境问题:介绍全球气候变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等全球性环境问题,让学生认识到这些问题对人类和地球的影响。
3.我国环境问题的现状与特点:分析我国环境问题的现状,让学生了解我国在环境保护方面面临的挑战。

高中地理考试中的案例分析

高中地理考试中的案例分析

高中地理考试中的案例分析高中地理考试中的案例分析在高中地理课堂上,学生们经常面对各种形式的考试,从简答题到案例分析题,每一种题型都考察着他们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今天,我们将从一个案例的视角出发,探讨高中地理考试中的一些常见情况和解决方法。

假设我是一道案例分析题,出现在一份高中地理考卷上。

我的背景是这样的:我描述了一个城市发展规划的情景,要求学生根据提供的地理数据和城市规划图,分析该城市未来可能面临的环境挑战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

首先,考生需要仔细阅读我提供的信息:城市的地理位置、人口分布、自然资源、现有基础设施等等。

这些信息不仅仅是数据,它们是城市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影响着城市的发展方向和可持续性。

然后,考生需要分析这些数据,并结合地理理论知识进行思考。

例如,城市可能因为地理位置的原因,面临水资源短缺问题;或者由于人口增长,导致交通拥堵和空气污染加剧。

这些都是地理学家关心的实际问题,需要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答。

在案例分析题中,不仅要求学生展示地理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还要求他们具备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他们需要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比如建议城市改善公共交通系统以减少私家车使用,或者推动可再生能源项目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此外,案例分析题还考察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他们需要清晰地组织思路,用科学的语言描述问题和解决方案,并能够为自己的观点提供充分的论据和支持。

总之,高中地理考试中的案例分析题不仅仅是考察学生对地理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更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要方式。

通过深入的案例分析,学生不仅能够了解地理现象背后的复杂性,还能为未来的社会发展和可持续性做出贡献。

在这个案例分析题的视角下,我们可以看到地理学科的重要性和它对学生思维发展的深远影响。

希望学生们能够在这样的考题中,不仅仅是完成一道题目,更是增长见识,培养能力,为未来的挑战做好准备。

高中地理案例分析

高中地理案例分析

高中地理案例分析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自然与人文现象的学科,通过深入研究地理案例,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地球上的各种现象并探索其背后的原因。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个高中地理案例,展示地理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案例:城市化对环境影响的分析随着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城市化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然而,城市化也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

本案例将通过对中国某大城市的研究,分析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

一、背景介绍某大城市是中国的一个重要经济中心,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迅猛。

该城市的土地利用方式、交通状况、空气质量等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二、土地利用变化城市化导致土地利用方式发生显著变化。

越来越多的农田被用来建设住宅区、工业区等,这导致了农田减少和生态环境的破坏。

此外,城市扩张也对周边的自然环境造成了破坏,如湿地的消失和森林的减少。

三、交通状况城市化带来了交通负担的增加。

在某大城市,由于私家车数量快速增长,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重。

交通拥堵不仅影响了居民的出行效率,还加剧了空气污染问题。

四、空气质量城市化对空气质量造成了重大影响。

某大城市的空气质量指数一度处于超标状态,雾霾天气频繁发生,给居民的身体健康造成了威胁。

主要污染源包括工业排放、汽车尾气和生活垃圾焚烧等。

五、环境保护措施为了应对城市化带来的环境问题,某大城市采取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措施。

首先,加强土地利用规划,合理规划城市发展区域,保护农田和自然生态系统。

其次,推广公共交通工具,减少私家车使用,提高交通效率。

同时,加强工业排放的监管,鼓励企业实施清洁生产。

此外,大力推广可再生能源,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六、案例启示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和启示。

首先,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控和管理。

其次,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城市化进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需要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结合。

最后,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也是解决城市化环境问题的关键。

结论通过对某大城市城市化对环境影响的案例分析,我们了解到城市化不仅带来了经济发展机遇,也带来了环境问题。

2024年高考地球科学地理研究案例解析

2024年高考地球科学地理研究案例解析

2024年高考地球科学地理研究案例解析地球科学地理是高中阶段的必修科目之一,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地球的构造、地理环境以及地球上的自然现象和资源分布。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地球科学地理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和研究案例。

本文将通过对2024年高考地球科学地理研究案例的解析,探讨其中的地理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案例:地球上的水资源分布问题2024年高考中的地球科学地理研究案例之一是关于地球上的水资源分布问题。

这个案例要求学生对地球不同地区的水资源分布进行调查和研究,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1. 调查分析学生首先需要选择一定数量的调查地点,包括大陆、岛屿、沙漠和平原等不同地貌类型,对其水资源情况进行详细调查和分析。

1.1 大陆地区大陆地区通常拥有较为丰富的水资源,包括河流、湖泊、地下水等。

学生可以通过调查当地人民的用水情况、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以及水质情况等,分析该地区水资源的现状和问题所在。

1.2 岛屿地区岛屿地区的水资源主要受限于自身的地理条件。

学生可以通过调查岛屿的降水情况、植被分布、人口数量等来了解该地区的水资源供应情况,并分析可能存在的问题和隐患。

1.3 沙漠地区沙漠地区是全球水资源分布最为稀缺的地区之一,学生可以调查该地区的降水情况、沙漠化程度、地下水储量等来了解该地区的水资源条件,以及如何解决沙漠地区的水资源问题。

1.4 平原地区平原地区通常拥有丰富的水资源,但也面临着水资源污染和管理问题。

学生可以通过调查该地区的水质情况、水资源管理政策等,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来改善水资源的使用和管理。

2. 解决方案基于上述的调查分析,学生需要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来解决不同地区的水资源问题。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解决方案:2.1 大陆地区在大陆地区,学生可以提出加强水资源管理,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的措施,并提倡节水意识和环保理念。

此外,可以建设更多的水库和水利工程,以有效调节水资源的分配和利用。

2.2 岛屿地区岛屿地区的水资源有限,因此学生可以提出开发利用雨水、海水淡化等技术手段来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

2024年高考真题文综地理(全国甲卷)含解析

2024年高考真题文综地理(全国甲卷)含解析

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甲卷)文综地理(含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苏州工业园区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间的重要合作项目。

图1示意苏州工业园区中的中新合作区1994-2000年实施的功能区布局规划。

规划思路是通过基础设施建设,优先开发工业用地;当人口集聚到一定规模后,加大开发居住用地;当人口进一步集聚后,再重点开发商业用地。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中新合作区的工业区对商业区形成强力支撑的原因是工业区带动了()①人口集聚②服务业集聚③人才集聚④技术集聚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2. 将中新合作区住宅区规划在商业区和工业区之间,主要有利于()A. 节约土地资源B. 增加绿地面积C. 组织内外交通D. 完善市政设施3. 从苏州老城主干道向东延伸串联中新合作区各功能区,体现的布局思路是()①轴向发展②职住平衡③均衡发展④地租递减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①④【答案】1. A 2. C 3. A【解析】【1题详解】结合所学知识,阅读图文材料可知,中新合作区的工业区的建立,将吸引大量的人口集中到居住区,对商业区带来大量的人流量,①正确;同时工业区就业人数数量大,可以带动服务业的发展,促进服务业在商业区集中,②正确;人才的集聚和技术的集聚对商业区的影响起不到支撑作用,③和④错误。

答案选择A。

【2题详解】结合所学知识,阅读图文材料可知,住宅区规划在商业区和工业区之间,并不能节约土地资源,A错误;住宅区范围较大,位于两者之间,绿化带的范围大小主要看设计思想,于位置关系不大,B错误;图中显示城市主干道贯穿住宅区、商业区和工业区,而住宅区位于中间,主要是为了加强居民工作和休闲的交通,因此主要有利于组织内外交通,C正确;住宅区所处任何位置都可以完善市政设施,因此主要目的不是完善市政设施,D错误。

答案选择C。

高中地理试卷题目分析报告

高中地理试卷题目分析报告

高中地理试卷题目分析报告在这份地理试卷题目分析报告中,将对一份高中地理试卷的题目进行分析。

通过对试卷中不同题型和题目的解答方法进行讨论,以期帮助学生更好地备考和应对类似题目。

1. 大题型分析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试卷中的大题型分布情况。

本次试卷一共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和解答题。

其中,选择题在试卷中占据了较大比重,而解答题则占据了较小比重。

这种分布设计有助于全面考察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题目难度分析接下来,我们将对试卷中的不同题目难度进行分析。

通过对试卷中各道题的难易程度评估,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在地理知识掌握上的强弱项。

在选择题部分,试卷设置了一些基础知识的考查题,如地理名词解释和地图上的方位和比例尺等。

这些题目相对来说较为简单,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较好的学生来说应该没有太大难度。

而在选择题的后半部分,则出现了一些较为综合性的应用题,如地理现象解释和地质灾害的预防等。

这些题目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有一定的要求。

在填空题部分,试卷设置了一些概念性知识的考查题,如地貌类型的填空和植被类型的分类等。

这些题目相对来说较为简单,只要学生对于基本概念的掌握能力较好,应该可以得到不错的分数。

在判断题部分,试卷设置了一些对错判断的题目,如地球自转引起了昼夜的交替等。

这些题目对于学生的基本概念的理解和逻辑推理能力有一定的考查。

在解答题部分,试卷设置了两个较为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地理现象的发生原因和对策的设计。

这些题目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较高要求。

3. 解答方法分析针对试卷中的解答题,我们来分析一下解答方法。

不同的题目需要采取不同的解答思路和方法。

对于较为简单的解答题,学生可以采用定义、列举或解释等方法进行回答。

对于较为复杂的解答题,学生可以采用归纳总结、分析比较或提出解决方案等方法进行回答。

在回答问题时,要尽量明确、简洁地表达自己的思路和观点。

4. 提高策略为了更好地备考地理试卷,我们还可以提供一些提高策略。

高中地理教学案例分析(精选)

高中地理教学案例分析(精选)

高中地理教学案例分析(精选)概述本文档对一些优秀的高中地理教学案例进行分析,旨在为教师提供参考和借鉴。

案例一:城市化与环境问题案例简述该案例以中国某大城市为背景,结合城市化进程中的环境问题展开教学。

通过调查分析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城市化背景下的环境问题。

教学目标- 了解城市化与环境问题的关系- 掌握城市化对环境的具体影响- 提出解决城市化背景下环境问题的方案教学方法- 分组讨论:学生分小组讨论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并整理出结论。

- 实地调研: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调研,了解城市化背景下的环境问题,并记录数据。

- 小组展示:各小组就调研结果进行展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发现和建议。

- 教师点评:教师对学生的调研结果进行点评,指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评价方法- 问答评价:教师针对学生的提问进行评价,考察学生对案例内容的理解深度。

- 调研报告评价:教师评价学生的调研报告质量和数据分析的准确性。

- 小组展示评价:教师评价各小组展示的内容是否完整、条理清晰。

教学效果通过该案例教学,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城市化与环境问题的关系,培养环境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二: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案例简述该案例以某自然保护区为背景,引导学生探究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

通过实地考察和讨论,学生了解自然资源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不破坏环境的前提下进行合理利用。

教学目标- 了解自然资源的种类和分布情况- 掌握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方法- 培养环保意识和资源保护意识教学方法-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走进自然保护区,观察和记录各种自然资源的现状。

-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各种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方法,并总结出解决方案。

- 教师引导:教师引导学生反思自然资源的重要性,引发对资源保护的思考。

教学评价方法- 实地考察记录评价:评价学生对自然资源现状的观察和记录准确性。

- 讨论参与度评价: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和思维逻辑。

- 思考问题回答评价: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评价学生的思考深度和回答准确性。

(文末附答案)2022届高中地理环境与发展经典大题例题

(文末附答案)2022届高中地理环境与发展经典大题例题

(每日一练)(文末附答案)2022届高中地理环境与发展经典大题例题选择题1、“竜(或垄)林”是西双版纳地区傣族先民划定的不可动用的林区,大多位于小溪河流源流区,是村寨、田园与原始雨林之间的生态缓冲带,由于当地农田往往高出大江河几十米,因此竜林对当地水稻生产意义重大。

从50年代末开始,“竜林”逐渐被耕地和橡胶林取代。

表为景洪早稻生产农事安排表,如图为西双版纳州景洪市的气候资料图。

据此完成(1)~(3)题。

(1)农事育秧载移(插秧)田间管理收获从提供农业资源考虑,“竜林”在水稻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时间是()A.3月B.4月C.5﹣6月D.7月(2)“竜林”被取代后,水稻产区最可能出现的自然灾害是()A.土地荒漠化B.旱涝C.地震D.石漠化(3)50年代末开始的改变,违背了可持续发展()A.发展的观念和公平的观念B.公平的观念和权利的观念C.公平的观念和环境的观念D.权利的观念和环境的观念2、2018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主题为:“塑战速决”BeatPlasticPollution。

呼吁世界齐心协力对抗一次性塑料污染问题,塑料污染已无处不在,我们使用完的塑料包装,绝大多数会一直存在,并最终流入海洋。

“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是我国生态环境部发布的2018年环境日主题。

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有关一次性塑料污染的叙述,正确的是()①俗称白色污染②无法回收利用③大都难以降解④仅造成视觉污染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2)“光盘”行动是指就餐时倡导人们不浪费粮食,吃光盘子里的东西,吃不完的饭菜打包带走。

若我们每个人都响应号召,加入到“光盘”行动中,我们实际上是在践行可持续发展的哪个原则()A.公平性原则B.持续性原则C.共同性原则D.发展性原则3、2010年6月17日,第十六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我国提出了“加强防沙治沙,造福人民群众”的宣传主题,下列产业链是我国西北地区的一种模式。

读下图,完成下列小题。

2024年高二地理常见案例分析总结(2篇)

2024年高二地理常见案例分析总结(2篇)

2024年高二地理常见案例分析总结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地理问题也在不断涌现。

____年,高二地理课程中常见的案例分析主题包括环境问题、自然灾害、城市发展、资源利用等方面。

接下来,本文将以____字的篇幅,对这些案例进行分析和总结。

一、环境问题1.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一个重大环境问题。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不断加剧,各个国家不得不采取应对措施。

这一问题对地理学家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领域。

2.水资源短缺水资源短缺是全球范围内的一个严峻问题。

由于气候变化、人口增长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许多地区的水资源面临严重的压力。

这一问题在高二地理课程中常常被用作案例分析的主题。

3.土地退化土地退化是指土地质量的恶化,包括土壤侵蚀、盐碱化、草地退化等。

这一问题主要是由于人类的不合理利用和过度开发引起的。

案例分析可以从不同的地理背景和原因来研究土地退化问题。

二、自然灾害1.地震地震是地壳运动的一种形式,经常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地震案例分析可以通过研究地震的发生原因、震源特点以及震后救援等方面,加深学生对地震灾害的理解。

2.洪水洪水是由于降雨过多或河流水位过高而导致的水灾。

在某些地区,洪水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

通过分析洪水的成因、影响以及应对措施,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洪水灾害的特点和应对方法。

3.台风台风是一种破坏性极大的自然灾害,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通过分析台风的形成、演变以及对沿岸地区的影响,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台风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三、城市发展1.城市化问题城市化是指人口从农村地区迁移到城市地区的过程。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许多城市面临挑战和问题,如城市扩张、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

通过分析城市化的影响以及相关的政策和应对措施,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城市发展问题。

2.城市极化问题城市极化是指城市间和城市内部发展水平差距的加剧。

一些大城市在经济、人口、文化等方面较为繁荣,而其他一些城市则相对较弱。

高三地理案例

高三地理案例

高三地理案例在高三地理课程中,案例分析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方法,它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地理知识,并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以一个具体的地理案例为例,探讨案例分析在高三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案例名称:雅鲁藏布江大峡谷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位于中国西南地区,是世界上最深的峡谷之一。

它从西藏自治区流经云南省,全长约505公里,最深处达6000多米。

峡谷周边地貌复杂多样,生物资源丰富,是地理研究和旅游观光的热点。

一、地理位置与特征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东段,是由雅鲁藏布江的水流冲刷而成。

它被誉为“地壳的一道伤痕”,具有以下特征:1.地理位置广阔:峡谷横跨西藏自治区和云南省,东西长约505公里,南北宽度达30至70公里。

2.地貌地形复杂:由于地壳运动的影响,峡谷地形呈现出陡峭、起伏的地貌格局,形成了一系列的陡峭山峰、深谷和悬崖。

3.生态系统丰富: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包括大熊猫、金丝猴等多种珍稀濒危物种,是珍稀动植物研究和保护的重要基地。

二、地理背景和成因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形成与地球的演化历史和地壳运动密切相关。

地表的隆起和沉降、地壳的断裂和抬升等地质过程共同造就了这一壮丽景观。

1. 喜马拉雅山脉的隆升:地球构造运动导致了喜马拉雅山脉的隆起,进而引发了雅鲁藏布江的快速冲刷。

2. 雅鲁藏布江侵蚀作用:雅鲁藏布江的水流具有强大的冲刷能力,长期侵蚀作用导致大峡谷的形成。

3. 地震与地质断裂:地震是造成地壳断裂和地质变动的重要因素之一,而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正是由于地壳的断裂和抬升而形成的。

三、地理意义与环境保护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不仅是地理研究的重要对象,也是旅游观光的热点之一。

但同时,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该地也面临着严重的环境问题,因此环境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1. 科学研究: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作为全球最深的峡谷之一,吸引了众多地理学家和科学家的关注,对其地质构造和生态系统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揭示地球演化的奥秘。

新高中地理高考第4单元 第2讲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 课

新高中地理高考第4单元 第2讲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 课

以区域 案例的 形式考 查地理 环境整 体性的 表现、成 因,突出 因果逻 辑的推 理,多以 综合题 为主
考点二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
-3-
一、地理环境要素间的相互作用 1.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
2.整体性 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一个有机的 整体,并不断进行 物质运动 和 能量交换 ,推动地理环境的发展 变化。
考向一
考点二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
-20考向二 素养提升7
思路分析第(1)题,
第(2)题,
考向一
考点二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
-21考向二 素养提升7
第(3)题,
命题立意 本组题以黄河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整治效果为背景材料, 考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和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以及学生的区 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学科素养。
水循环
物 质 循 环 简 图
能 量
太阳能(蒸发、水汽 输送)、重力能(降 水、径流)
生物循环
太阳能 化学 能 热能
岩石圈物质循环
地球内部热能、太 阳能、重力能
考向一
考点二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
-16考向二 素养提升7
水循环
生物循环
岩石圈物质循环
①使水体不断更新, 维持全球水的动态 意 平衡;②缓解不同纬 度间热量收支不平 义 衡的矛盾;③海陆间 联系的主要纽带,不 断塑造地表形态
解析 答案
考点二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
-18-

高二地理常见案例分析总结

高二地理常见案例分析总结

高二地理常见案例分析总结地理是一门综合性科学,通过对地球表层的各种现象、过程和相互关系进行研究,揭示地球的运动规律和物质能量循环的规律,以及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和人地关系的演变。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常常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来深入了解和探讨地理知识。

下面将对高二地理常见案例进行分析和总结。

一、人口与城市发展人口与城市发展是地理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高二地理常见案例的研究对象之一。

在人口与城市发展方面,有以下几个常见案例:1.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城市人口不断增加。

通过对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案例分析,可以了解我国城市化的特点、影响因素以及带来的环境和社会问题等。

2. 印度孟买的城市化问题印度孟买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之一,面临着严重的城市化问题。

通过对孟买城市化问题的分析,可以了解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挑战和问题,以及在城市化过程中如何解决交通、环境、住房等方面的困难。

3. 东京都市圈的发展东京都市圈是世界上最大的都市圈之一,拥有庞大的人口和发达的经济。

通过对东京都市圈的发展历程进行案例分析,可以了解发达国家城市化的特点和模式,以及城市化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二、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是地理教学中另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也是高二地理常见案例的研究对象之一。

在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方面,有以下几个常见案例:1. 雾霾问题的成因与治理雾霾问题是当今社会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对人体健康和经济发展都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通过对雾霾问题的成因和治理措施进行案例分析,可以了解大气污染和能源结构调整等环境问题背后的原因和解决方案。

2. 巴西亚马逊雨林的保护与利用巴西亚马逊雨林是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之一,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和经济价值。

通过对亚马逊雨林的保护与利用进行案例分析,可以了解热带雨林保护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平衡保护与利用的关系。

3. 非洲草原的退化与恢复非洲草原是世界上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但由于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等原因,面临着严重的退化和破坏。

高考地理综合题例题分析之一

高考地理综合题例题分析之一
高考地理综合题例题分析之一
材料一:额尔古纳市(120.2°E,50.29°N)位于大兴安岭西北麓,是内蒙古纬度最高的城市,冬季常 有极寒天气,最低温度可达-40℃,供暖期持续9个月。
材料二:呼伦湖位于海拉尔盆地最低部位,是由地壳运动形成的构造湖,克鲁伦河和乌尔逊河是呼伦 湖的主要补给河流。湖泊西岸为山峦和悬崖陡壁,东岸和南岸地势平坦。受呼伦湖和海拉尔河水位年际变 化的制约,湖泊东北部的达兰鄂罗木河流向顺逆不定,是呼伦湖的吞吐河流。左图为呼伦湖及附近地区水 系分布图,右图为1961—2001年呼伦湖盐度和水位变化图。
(3)概括达兰鄂罗木河成为呼伦湖吞吐河流的原因。
达兰鄂罗木河河道浅平,地势落差小;呼伦湖和海拉尔河水位年际变化较大,降 水多的年份,湖泊水位高,河水北流;降水少的年份,湖泊水位低,河水南流。
(4)据右图指出呼伦湖水位与盐度之间的关系,并解释其原因。
(4)二者之间呈负相关;原因:当湖泊水位高的年份,湖水外流,排出盐分;湖水水 位低的年份,湖水无法流出,盐分累积。
材料二:秋冬季节出现在加州南部山谷中的季风“圣安娜风”,来自美国内陆荒漠地带,极度干燥,易于引发山 火,当地人称作“魔鬼之风”。
(1)简述“死亡谷”盐滩的地理形成过程形成内流湖泊;在流入峡谷过程中溶 入大量的土层中的盐分,峡谷炎热干燥,因蒸发旺盛,湖水逐渐减少形成盐湖,湖水被蒸发掉, 成为盐滩。 (2)根据材料推断“死亡谷”内石头会自己走动的原因。
(1)简析额尔古纳市冬季供暖时间长的原因
额尔古纳市纬度高,冬季太阳高度角小,白昼短,冬季漫长寒冷;离冬季风源地近, 受冷空气影响大,降温幅度大、气温低;位于冬季风迎风坡,冷空气在山前堆积滞 留时间长,低温时间长。
(2)比较呼伦湖东西两岸湖岸线位置的年变化幅度,并分析原因。

2024年高考地理科学案例解析

2024年高考地理科学案例解析

2024年高考地理科学案例解析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地理科学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作为高中学科之一,地理科学在考试中占据重要地位。

本文将对2024年高考地理科学中的案例进行解析,并探讨其中涉及的重点概念和理论。

案例一:气候变化与农业生产地理科学中的一个重要话题是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在本案例中,我们将探讨气候变化对特定地区农业的影响以及相关应对措施。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气候变化的定义和原因,以加深对案例的理解。

气候变化是指长期气候平均状态的改变,常常由人类活动引起。

其中,温室气体的排放是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进入案例分析,假设我们将目光聚焦在亚洲某个发展中国家的农业生产上。

这个地区过去主要依赖雨水灌溉,但由于气候变化导致降雨不稳定,农业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由于长期干旱和高温,农作物的生长受到严重威胁,导致农业收成不稳定。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政府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水资源管理:通过建设水库和灌溉系统,优化水资源分配,确保农田得到足够的水源。

此外,政府还可以鼓励农民使用节水灌溉技术,提高农田水利设施的效率。

2. 农业多样化:由于气候变化的不确定性,农民可以转向种植适应干旱和高温的农作物品种,提高农作物抗逆能力。

此外,农民还可以采取生态农业技术,如有机农业和水稻-鱼塘农业,以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产量。

3. 农业保险:政府可以建立农业保险机制,为农民提供农作物保险和收入保障,以减轻气候变化对其经济的冲击。

这可以鼓励农民在气候变化不确定的情况下继续投资农业生产。

通过以上措施,政府可以有效地应对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并提高该地区的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案例二: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保护城市化是当代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然而城市化进程往往伴随着生态环境破坏和资源消耗。

在本案例中,我们将讨论城市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探讨保护措施。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城市化的定义和原因。

城市化是指人口从农村地区向城市迁移的过程,通常伴随着城市基础设施和经济发展的快速增长。

高中地理案例分析练习题库及答案

高中地理案例分析练习题库及答案

高中地理案例分析练习题库及答案在高中地理学习中,经常需要通过案例分析来提升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并拓展思维,我特别准备了一套地理案例分析练习题库,并附上了详细的答案解析。

以下是题库中的一部分题目及其答案供参考。

题目一:城市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案例描述:某地区为了推动城市化进程,修建了一座新城,但在规划与建设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生态环境保护。

请分析城市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答案:城市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土地资源破坏:城市建设需要大量土地,如果没有科学合理的规划,可能会导致大面积的土地开垦和破坏,破坏了原有生态系统。

2. 水资源污染:城市人口密集,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排放难以有效处理,直接排入水体会导致水资源的污染和水生态系统的破坏。

3. 大气污染:城市中交通工具和工厂排放大量尾气和废气,空气质量下降,造成环境污染和人体健康问题。

解决方案:1. 加强规划:在城市化规划中,应充分考虑生态保护,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降低土地破坏程度,并保留生态脆弱区域。

2. 强化治水措施:加强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处理,建设污水处理厂,严禁直排,保护水资源和水生态系统。

3. 推广清洁能源:加大对清洁能源的发展和利用,减少尾气和废气的排放,改善空气质量,保护大气环境。

题目二:全球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案例描述:全球气候变化加剧了自然灾害频发,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请分析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农业适应措施。

答案: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干旱与洪涝:气候变暖导致干旱和洪涝现象加剧,破坏了农作物的生长环境,导致农业产量下降。

2. 病虫害增多:气候变化对病虫害传播起到促进作用,农作物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害,造成农业损失。

3. 植物适应困难:气候变化使得植物适应能力下降,难以适应极端温度和降水等条件,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

山东省2024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地理)附试卷分析

山东省2024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地理)附试卷分析

山东省2024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地理)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平贝(图1)是一种鳞茎入药的名贵中药材,生长周期长,种植投入大。

黑龙江省铁力市H村平贝种植历史悠久。

在起收平贝后,村民将大鳞茎出售、中小鳞茎作为种茎分级分区栽植,实现逐年轮流起收。

起收的鳞茎附着大量泥土,过去村民常在河中手工清洗鳞茎。

近年来H村新建了沉淀式自动清洗场,将清洗鳞茎后沉淀的泥土重新还田。

在H 村的带动下,铁力市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平贝栽培和集散基地。

据此完成1—3题。

图11.“逐年轮流起收”的主要目的是A.减少产品损耗B.应对市场风险C.保护种质资源D.降低劳动投入2.与传统清洗方式相比,采用沉淀式自动方式清洗鳞茎有利于A.提高清洗效果B.减少清洗工序C.保持土壤肥力D.提高产品品质3.为打造全国平贝产业高地,铁力市宜重点布局A.医疗器械企业B.医药制造企业C.食品加工企业D.农机装备企业莱茵河是欧洲的“黄金水道”,其上游的莱茵瀑布是欧洲流量最大的瀑布。

位于莱茵瀑布附近的商业小镇沙夫豪森于1045年建城。

瑞士制表业始于16世纪中叶,长期以手工作坊方式生产钟表。

1868年,一名美国制表师在沙夫豪森创办了瑞士最早期的机械制表工厂——W厂,产品主要销往美国。

如今W厂的钟表已成为知名产品。

据此完成4—5题。

4.商业小镇沙夫豪森的兴起最可能缘于A.行政管理需求B.金融服务需求C.观光旅游需求D.货物转运需求5.1868年,W厂选址在沙夫豪森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劳动力B.市场C.原材料D.交通小明暑假乘船到F岛旅游。

下船后,小明发现太阳当空,周围的人却“没有”影子,他记录了当时的时间为北京时间8月21日00:04。

当地时间下午,小明从F岛乘船去往某岛屿观光,途中发现游船甲板中心处旗杆的影子多数时间指向船行进的方向。

图2示意F岛及其周边区域。

据此完成6—7题。

图26.F岛的位置可能是A.12°N,61°WB.12°N,121°WC.20°N,61°WD.20°N,121°W7.当地时间下午,小明去往的岛屿最可能是A.甲岛B.乙岛C.丙岛D.丁岛海洋浮游植物密度的空间分布与海水性质、营养盐等环境因子密切相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题分角度,多写
eg. 回答特点时,不仅那三个写上去,区位优势也写
大题回答要完整
eg. 举两个方面说明科技对农业生产影响:1,杂交水稻+增大产量,2,塑料大棚改变种植季节写到影响时,二利一弊端
武汉钢铁厂
衰落原因:生产成本提升(eg.劳动力成本)
产品技术含量低(相对应,宝钢技术含量高)
钢铁产量过剩
环境污染
改造:调整产业结构
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产品技术含量
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
环渤海地区和长江三角洲承担高端制造原因
工业基础好,基础设施完善
人才聚集,技术水平高
经济发达,研发资金雄厚
(交通便利)(市场广阔)
(政策支持)
高铁——经济为首要要素
1,加强经济联系,
2,带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
3,将强文化交流
(若为少数民族自治州:加强民族团结)
(若在边疆:稳定国防安全)
(原有基础上新建一条,使交通布局更密:合理布局交通线)
(原有基础上旁边新建一条,与已有的平行:缓解原有铁路客运压力eg.京沪铁路)
中巴铁路(从霍尔木兹海峡旁瓜达尔港(深水港)直达新疆喀什)
(1) 沿中巴铁路模拟路线修输油管道有哪些不利条件?
(2) 分析瓜达尔港的优势条件。

(3) 列举中国公司接管瓜达尔港对中巴两国主要影响。

解析:1,地势起伏大,管道铺设难;气候条件恶劣,不利于施工;
多发地震,影响管道安全;国外施工后勤保障不足
2,(港口,从水域陆域两方面,可瞎BB)
水域深水港,利于大型船舶停靠
纬度低,终年不冻
靠近主要产油国,能源丰富
靠近运航道霍尔木兹海峡,来往船舶多
陆域附近机场,公路,利于物资补给
经济腹地广
3,石油运输路程缩短,节省运输成本
能源供应渠道多元化
加强中巴合作,促进经济、文化交流
南方商品粮地位下降:
1,工业化、城市化大量占用耕地
2,农业产业结构调整(eg.改种花,因为市场广阔)
南水北调
利:缓解水资源危机,缓解地面沉降,促进经济发展
弊:导致次生盐渍化(写到盐渍化原因,一定:干旱,蒸发量大)
西气东输,西电东送
对西部: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发展,促进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就业
对东部:缓解能源危机,优化能源结构,改善大气环境,促进经济发展
(从中亚,南亚运油、气:能源渠道多元化,加强合作,经济文化交流)
产业转移
转出区利-产业升级,环境保护,促进城市化
弊-失业率增加
转入区:利-产业升级;加快工业化、城市化;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就业;促进经济发展弊-环境污染(国际转移过来的一般都是市场导向型,劳动力导向型号,原料导向型)
(国内转移的一般是劳动力导向性,原料导向型)
流域综合治理(上游-发电、旅游,下游-航运、养殖、灌溉)
可进行梯级开发1,气候变湿,温差变小;2,提升上游航运能力
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退耕还湖
发展旅游业
国务院选择首先在上海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从经济因素和区位优势看主要原因,上海是经济中心,金融中心,也是综合性工业基地,而且长江航运和京沪铁路使得上海拥有宽广的经济腹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