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怎样做好“幼小衔接”的心理准备
幼儿园:如何做好幼小衔接的心理准备
幼儿园:如何做好幼小衔接的心理准备如何做好幼小衔接的心理准备?幼小衔接孩子从幼儿园生活向小学生活过渡之间的衔接,也就是孩子结束以游戏为主导活动的学龄前生活,走上以学习为主导活动的正规学习生活的过渡。
这一过渡跨度很大,若处理得不好,容易导致孩子对生活环境不适应、学习跟不上、无法融入班集体甚至厌学等不良后果,给他的心理带来很大的阴影,所以家长们对此务必引起高度的重视。
上小学之前,家长应当协助孩子搞好物质和心理两方面的准备工作。
本文主要来说说道心理准备,需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1、生活习惯的适应孩子在家庭或在幼儿园里,生活的时间性不弱,他的脑子里缺少时间概念;而步入小学后,首先必须适应环境打铃听课,听课必须趴在紧固的位子上,必须特别注意听课,不许随便骂人,上课时无法回去厕所等等。
上学前家长一定必须强化对孩子在这些方面的训练,有些孩子上过幼儿教育预备班,情况可能会不好点,但无论如何,家长都无法掉以轻心。
2、自理能力的提高家长必须有意识地锻炼身体孩子学会自己穿、脱衣服,系鞋带,刷牙和上时厕所等,培育他们自己管理自己的文具、书包以及如何采用这些文具的能力等。
3、学习动机的激发6~7岁的孩子,对为什么必须自学并不明晰,父母必须通过各种方法,唤起孩子的自学兴趣与积极性。
家长必须融合孩子的理想、心愿,给孩子讲学习的重要性,而不要空洞地只谈大道理。
例如可以先反问他:“你长大后必须搞什么呀?”请问:“我长大后必须当科学家。
”这时可以进一步给他谈科学家就是搞什么的,科学家必须必须读书、存有科学知识等道理。
使他晓得,必须想要同时实现自己的心愿和理想,就必须好好学习。
4、上学程序的训练在上学前,家长可以在家里对孩子展开“演示常规训练”:上学办妥自学用具,按时回校;听见铃声响来到教室,趴在自己的座位上,把书包放入课桌;老师走进教室时,鼓掌向老师道别;挤的姿势端正,听课认真听讲,讲话先起身等一整套的自学程序的训练。
家长当好老师,对孩子展开反反复复的训练而使其构成习惯。
幼小衔接注意事项 详细
幼小衔接注意事项详细
幼小衔接是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重要过渡阶段,需要家长和孩子都做好充分的准备。
以下是一些详细的注意事项:1. 心理准备:家长需要给孩子足够的心理暗示,让他们知道小学是一个全新的、有趣的学习阶段,而不是对幼儿园的替代。
同时,要让孩子知道小学有更多的规则,需要他们遵守。
2. 生活习惯:家长需要逐步调整孩子的作息时间,让他们适应小学的作息规律。
比如,规定每天早上起床的时间、晚上入睡的时间,以及午休的时间。
此外,还需要培养孩子独立的生活习惯,例如自己吃饭、穿衣、收拾书包等。
3. 学习习惯:家长需要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大胆发言等。
同时,还需要让孩子养成正确的坐姿和书写姿势,避免近视和驼背等问题。
4. 人际交往:在幼儿园中,孩子们之间的交往比较简单,但是到了小学,需要孩子有更多的社交技巧。
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多交朋友,学会分享和合作,同时还需要教育孩子尊重他人、关心集体。
5. 健康安全:孩子的身体健康和安全是非常重要的。
家长需要保证孩子有足够的营养和睡眠,同时还需要教育孩子一些基本的安全知识,比如过马路要小心、不能随便离开教室等。
6. 家庭教育:家长在家庭中也需要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鼓励孩子多读书、多思考。
同时,还需要与学校保持密切的联系,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和生活状况。
总之,幼小衔接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家长和孩子都做好充分的准备。
通过合理的安排和引导,相信孩子们一定能够顺利地度过这个阶段,迎接新的学习和生活。
迎接新生活幼小衔接的心态调整
迎接新生活幼小衔接的心态调整在一个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是一个重要的过渡期。
这个过程被称为“幼小衔接”,是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转变过程。
幼小衔接关系到孩子的成长和学习,特别是涉及到孩子的心态调整。
本文将讨论如何积极调整心态,迎接新的生活阶段。
首先,家长在幼小衔接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家长可以采取以下方法来帮助孩子调整心态。
首先,建立一个积极的态度。
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讨论即将到来的新生活,以正面的方式引导他们对新环境的期望和兴奋感。
其次,为孩子提供充足的准备。
家长可以通过与孩子一起阅读、游戏和参观学校等方式,让孩子对小学环境有所了解,并减少他们的不安感。
最后,家长要保持耐心和理解。
孩子在幼小衔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情绪变化,家长应该给予他们足够的安慰和支持,帮助他们调整心态。
其次,学校教育者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学校教育者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帮助新生适应新环境。
首先,建立友好的学习氛围。
学校应该营造一个亲切友好的环境,让新生们感到自己受到欢迎和接纳。
其次,提供有效的帮助和支持。
学校可以为新生提供适当的课程和指导,帮助他们适应新的学习方式和要求。
同时,学校教育者还可以通过组织交流活动和班级活动等方式,帮助新生们融入集体,并结交新朋友。
最后,学校教育者还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和课程,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和自信心,从而帮助他们顺利度过幼小衔接期。
除了家长和学校教育者的努力,孩子自己也需要进行心态调整。
孩子可以尝试以下方法来适应新生活。
首先,保持积极的心态。
不论遇到什么困难或挑战,孩子都应该保持乐观和自信,相信自己能够克服困难并适应新环境。
其次,主动参与课堂和社交活动。
孩子可以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与同学进行互动,主动加入各种社团和活动,从而融入新的学校生活。
同时,孩子还可以寻找一些适合自己的爱好和兴趣,通过参与这些活动来建立自信和自我认同感。
最后,孩子还可以寻求帮助和支持。
遇到困难时,孩子可以向老师、家长或同学寻求帮助和建议,共同解决问题,从而更好地适应新生活。
幼小衔接阶段的心理准备与能力培养
幼小衔接阶段的心理准备与能力培养一、幼小衔接阶段的背景幼小衔接阶段是指儿童从幼儿园向小学过渡的时期。
这一阶段对于儿童的心理和能力发展至关重要,良好的心理准备和能力培养不仅有助于他们成功适应小学生活,还为未来的学习和成长打下坚实基础。
二、心理准备的重要性在幼小衔接阶段,儿童通常会面临从家庭环境到学校环境的巨大转变,对于一些儿童来说,这可能是他们第一次离开父母,独立面对陌生的环境和人际关系。
因此,一个良好的心理准备是至关重要的。
心理准备包括自信心的培养、适应新环境的能力和情绪调节的技能等方面。
只有在心理准备充足的情况下,儿童才能更好地适应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三、能力培养的关键除了心理准备外,幼小衔接阶段还需要注重对儿童各方面能力的培养。
这包括但不限于学习能力、社交能力、情绪管理能力和自理能力等方面。
在幼小衔接阶段,儿童需要学会独立的学习、应对不同人际关系、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能够自理。
这些能力的培养将为儿童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幼小衔接阶段的具体实践为了帮助儿童进行心理准备和能力培养,教师和家长可以采取一些具体的实践措施。
例如,可以通过情景演练的方式帮助儿童适应新环境,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提升他们的社交能力,通过游戏的形式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等。
同时,家长和教师之间也需要密切合作,共同关注儿童的心理和能力发展,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帮助和指导。
五、结语在幼小衔接阶段,儿童的心理准备和能力培养是一个重要课题,对于他们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只有在心理准备充足、能力全面发展的情况下,儿童才能更好地适应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取得更好的成绩。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幼小衔接阶段的培养,为儿童的未来奠定良好的基础。
如何做好幼小衔接
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勉县幼儿园陈磊幼小衔接,是幼儿园教育的终结阶段,是小学教育的起始阶段,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为了让幼儿非常自然、顺利的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
采取相应的措施:一、做好幼儿心理上的准备:在幼儿园里以“游戏”为主,入小学后以“学习”为主,幼儿对由“动”到“静”的突然转变难以适应。
教师应该经常带领幼儿参观小学,让幼儿打心里向往小学生活;同时可适当减少幼儿游戏时间,多安排画画、折纸等活动,动静搭配,使孩子每天的生活富有节奏。
教会孩子一些入学必需的生活技能,如穿脱衣服,系鞋带,自理大小便,整理书包,遇到困难会寻求帮助。
在学校里,孩子要参加一定的劳动,平时可加强孩子这方面的训练,如扫地、提水、抹桌子、倒垃圾等等,有意识地引导、分配他们独立的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锻炼他们独立做事的能力。
二、提高幼儿各方面能力真正做到幼小衔接。
1.学习习惯和常规要求上互相衔接。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幼儿掌握正确的坐姿、写姿、握笔姿势。
坐姿、写姿、握笔姿式是我园多年来一直强调的事情,如果这些基本姿势不正确,在进入小学纠正往往收效甚微。
因此,在幼儿园这样的起始阶段建立起上述几个良好习惯尤为重要。
在学前班后期可以进行专门的训练和指导,学写一些简单的汉字,不要求快,只要求规范。
日常生活中,老师尽少使用物质奖励法,注重激励幼儿发自内心的对事物的专注和兴趣,培养幼儿内在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使他们顺利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
2、时间上的互相靠拢在幼儿园活动时间是三十分钟左右,而小学上课时间规定是四十分钟。
因此,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一下子要坐四十分钟,对很多一年级小学生来讲,无疑是一场严峻的考验。
为了缓解这种情况,学前班下学期活动时间安排三十分钟左右,让小朋友在心理上、时间概念上有好的准备。
3、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是为入小学打好基础的重要衔接工作,从小班开始,我就非常重视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特别是口语表达能力。
在各科教学活动中,我变过去教师讲、幼儿听的传统教学模式,常常先提问题,让幼儿带着寻求答案的心理,去开展活动,并鼓励幼儿大胆地对沿未理解的内容进行大胆想象。
幼小衔接的孩子如何没有畏难情绪
小学入学准备需要注意哪些细节?小学入学准备需要注意的细节小学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为了确保孩子能够顺利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家长在入学前需要做足准备。
以下是小学入学准备中需要注意的几个细节:1. 准备学习用品根据学校的要求,为孩子准备必要的学习用品,如书包、文具、作业本等。
学习用品的选择应考虑到孩子的年龄和喜好,以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
2. 调整作息时间家长需要提前了解小学的作息时间,并相应地调整孩子的作息,确保他们有足够的休息。
逐步减少孩子的午睡时间,以适应小学的学习节奏。
3. 了解课程设置在入学前,家长可以了解小学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大纲,以便更好地指导孩子的学习。
鼓励孩子对学校课程产生兴趣,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4. 培养学习习惯家长需要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定时复习、独立完成作业等。
培养孩子的时间管理意识,让他们学会合理安排学习和休息时间。
5. 增进社交能力鼓励孩子与同龄伙伴互动,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和合作精神。
家长可以组织一些亲子活动或让孩子参加夏令营等集体活动,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集体。
6. 进行健康检查在入学前,带孩子进行一次全面的健康检查,确保他们的身体状况良好。
根据医生的建议,为孩子进行必要的疫苗接种,以预防常见传染病。
7. 确保安全准备家长需要确保孩子的安全,为他们准备合适的服装和鞋子,以适应学校的活动需求。
教育孩子遵守交通规则,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
8. 心理准备与适应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帮助他们做好入学前的心理准备。
与孩子分享学校的有趣事情,让他们对学校生活充满期待。
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和困惑,及时给予关心和支持。
通过注意以上细节,家长可以为孩子的顺利入学提供有力保障。
希望每位家长都能够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支持,让他们在小学的新生活中茁壮成长。
教育论文-[幼教论文]浅谈幼小衔接的心理健康准备教育
[幼教论文]浅谈幼小衔接的心理健康准备教育幼儿升入大班后,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工作就自然成了老师与家长共同关注的焦点。
而幼小衔接工作又主要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社会性适应与学习适应教育,促进幼儿在入学前做好良好的心理准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掌握使用学习用具的能力。
使幼儿园与小学教育形成无间隙整体,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因次,对于升入大班的孩子进行入学前的心理准备教育很有必要。
下面我就如何对孩子进行入学前的心理准备教育谈点肤浅的认识。
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幼儿园与学校是两类不同的教育机构,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睡眠时间及师生关系等方面存在着很大差异。
家长必须与幼儿园紧密配合,才能逐渐减轻、消除孩子的不适,才能使孩子升入小学后很快适应小学教育,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在学习习惯的培养上,首先我们鼓励幼儿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帮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鼓励幼儿独立思考,动手又动脚,使幼儿的创造性得到更好的发展。
要求家长为幼儿创造良好的精神环境,与幼儿有关的事,让幼儿参与协商;幼儿能处理的事尽量让幼儿自己处理,教幼儿学会遇到困难时如何寻求帮助。
再培养幼儿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习惯,让幼儿独立完成学习任务是培养幼儿独立能力的好形式。
今年五月,我们幼儿园老师组织大班孩子们参观了县实验小学一年级学生上课的情况和师生们的升旗仪式,孩子们个个羡慕不已。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让孩子们模拟小学生学习,整理书包、文具盒等活动,引导孩子养成认真、细致的学习习惯。
同时教幼儿不懂的地方,学会独立思考,克服困难或与同伴互相讨论得出结论。
让幼儿学会自己支配时间,做到在一定时间内完成某项作业或事情时,不边做边玩。
二、培养独立与自理的能力由于幼儿在家里个个都是“小皇帝”、“小公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其独立性与生活自理能力很差。
为此,我们通过家园配合,加强对幼儿独立性的培养,凡是幼儿能做好的事情,尽量让他们自己做。
如:让幼儿管理自己的物品,自己收拾玩具、学习用品,自已挑选游戏材料,选择游戏内容,自己穿脱衣服、整理床铺、刷牙洗脸,自己洗小手绢、小袜子,帮家长收拾碗筷、扫地、擦桌子等,即使幼儿做得差一些,也尽量不去指责、批评,而是教给他们正确的方法,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幼小衔接 心理准备
幼小衔接心理准备随着新学期的到来,幼儿园的孩子们即将迈入小学的大门。
对于这些小学“新生”,他们可能会面临着身心上的一些挑战。
这就需要家长和老师们共同为他们做好幼小衔接的心理准备。
首先,幼儿园的孩子们需要适应新的环境。
大多数小学都会比幼儿园更加正式和繁忙。
孩子们需要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中适应一段时间,可能会感到害怕或紧张。
因此,家长和老师们需要为孩子提供支持和鼓励,尤其是在学校门口的时候,可以给孩子们一个拥抱或温暖的话语,让他们感受到家庭的安全和温馨。
其次,幼儿园的孩子们需要开始进行更高难度的学习任务。
在过去的学习中,他们可能已经掌握了一些基础的知识和技能,但是现在他们需要更深入的学习和更大的挑战。
因此,家长和老师们需要帮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告诉他们学习的重要性及其积极意义,并且鼓励他们在学习中保持专注和付出努力。
此外,幼儿园的孩子们可能会面临着社交方面的挑战。
在小学里,他们会遇到新的同学和老师。
对于那些羞涩或内向的孩子这可能会是一项挑战。
家长和老师们需要帮助孩子们建立自信心,鼓励他们主动与其他人交流和合作,并在面对冲突时候进行良性处理。
最后,幼儿园的孩子们可能会感受到一种压力,因为小学的学习和考试要更为严格。
这时,家长和老师可以告诉孩子们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困难,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技巧,提高他们的“自我效能感”。
在孩子们面临挑战或失败的时候,家长和老师们也要给予支持和安慰,并帮助他们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总之,幼小衔接是一个对孩子们而言非常重要的过程,它为孩子们未来的学习和成长奠定了基础。
因此,家长和老师们需要共同协作,为孩子们提供关注和指导,帮助他们进行心理、社交和学习层面上的顺利过渡,以确保他们可以在小学里获得一个好的开端。
如何做好幼小衔接教育
1.提前准备:
- 在幼儿园阶段,教师可以提前向家长介绍小学生活的一些基本情况,如课程设置、学校规章制度等,帮助家长和孩子做好心理准备。
- 幼儿园可以组织一些模拟小学生活的活动,如上小学课堂、穿着校服等,让孩子提前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2.连续性和逐步过渡:
- 幼儿园和小学教师可以密切合作,确保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连续性,帮助孩子顺利过渡到小学生活。
- 逐步增加孩子在小学的学习时间,开始从短暂的参观逐渐延长到半天或一整天,让孩子逐步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生活节奏。
3.个性化支持:
- 教师应该了解每个孩子的个性和需求,根据他们的情况提供个性化的支持和帮助。
- 对于那些对过渡更为焦虑或困难的孩子,可以提供额外的关注和支持,包括情感上的安抚和心理上的指导。
4.家长参与和支持:
- 家长是孩子过渡的重要支持者,应该积极参与幼小衔接教育过程。
- 学校可以组织家长会议或家长培训班,向家长介绍小学的教育理念、学校文化等,帮助家长更好地理解和支持孩子的学习。
5.建立信任和合作关系:
- 幼儿园和小学教师之间应该建立信任和合作关系,共同关注孩子的过渡情况,及时交流和解决问题。
- 学校可以安排一些跨学段的活动,如教师交流会、联合教研等,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6.持续跟踪和评估:
- 学校可以建立学生过渡情况的跟踪和评估机制,定期了解孩子的适应情况,并根据需要进行及时调整和支持。
通过以上详细的措施,可以更加有效地进行幼小衔接教育,确保孩子顺利过渡到小学生活,并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幼儿园幼小衔接之身心准备工作计划
幼儿园幼小衔接之身心准备工作计划全文共3篇示例,供读者参考幼儿园幼小衔接之身心准备工作计划1一、幼儿入学的心理准备首先,注意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氛围,融洽的师生关系,宽松,愉快的学习气氛,让幼儿感到在一个文明,安全,和谐,愉快充满爱与尊重的良好精神环境中生活,这对幼儿的发展将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其次,注意改变活动室的布局,在实验的后期将集中围坐式的环境改变为分隔式区域型环境,根据教学活动的需要,有时又按小学班级式环境体量,这不仅扩展了幼儿的活动空间,又让幼儿在幼儿园里感受到小学班级式教学环境的体验,促进幼儿身心的发展。
组织衔接实验班幼儿到小学去参观小学生升旗仪式,早操活动、课间活动,而且还把他们带进小学生的课堂,参观小学生的学习,课间活动等,从而激发他们上学的欲望。
回园后我们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指导,引导幼儿自己主动参与环境的创设。
在美劳区,让他们自己动手、动脑,设计出一组生动形象的,有趣的小学生生活场景图,其中有小学生上学、升旗、上课、锻炼、课间活动等情景,增强了当一名合格新生的.自信心和紧迫感。
再次,进入小学后,儿童的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将发生新的变化。
幼儿由事事依赖父母逐渐过渡到事事独立完成,幼儿所适应的以游戏为主要形式的活动改变为以学习为主要形式的活动。
课后还要预习、复习功课或做作业,另外,学习以口头语言为主改为学习以文字或符号写成的教科书。
最后,加强纪律教育。
幼儿入学前应具备的心理准备方面要有强烈的求知需要,能控制冲动,上课不做小动作,坚持完成规定的任务,应具有初步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和一定的想象力,初步具备热爱集体等道德品质。
二、幼儿入学准备的具体措施幼儿园、学校的教育没有家庭教育和社会的相互配合,教育就不成合力,教育就难以真正影响和实施。
因此,为增加“衔接”工作的实效性,做好家长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1、召开家长会,向家长宣传和教育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性,使家长们能够主动配合幼儿园,并能积极的参与到此项工作中来。
孩子幼小衔接的心理准备
孩子幼小衔接的心理准备当幼儿从幼儿园步入小学,他们面临的不仅仅是一个学习环境的变化,更是一个全新的生活阶段的开始。
为了确保孩子能够顺利过渡这一关键时期,家长和老师需要共同做好心理准备,帮助孩子更好地适应小学的生活和学习。
一、了解新环境特点小学与幼儿园有着明显的差异。
小学的学习环境更为严肃,课程更为系统,老师的教学方法也可能与幼儿园有所不同。
因此,家长需要提前告诉孩子这些差异,让孩子对小学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减少他们的焦虑和不安。
二、培养自信心自信是孩子顺利适应新环境的关键。
家长和老师应该多鼓励孩子,肯定他们的每一个进步,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能力。
同时,也要教会孩子正确面对失败和挫折,培养他们的抗挫能力。
三、增强适应能力适应能力是孩子能否快速融入新环境的关键。
家长可以通过与孩子一起参与一些模拟小学的活动,如制作课程表、模拟上课等,帮助孩子提前熟悉小学的生活节奏和学习方式。
四、建立社交技能小学是一个更为复杂的社交环境,孩子需要学会与同学、老师建立良好的关系。
家长可以教孩子一些基本的社交技巧,如主动与同学打招呼、分享玩具和食物、乐于助人等。
五、管理情绪与压力小学的学习和生活可能会给孩子带来一些压力,如考试、作业等。
家长需要教会孩子正确管理自己的情绪和压力,如通过运动、听音乐、与朋友交流等方式来缓解压力。
六、激发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家长应该鼓励孩子多尝试不同的学习内容和方式,发现他们的兴趣和特长,并给予积极的引导和支持。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还能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
七、培养时间观念小学的学习和生活节奏更为紧凑,孩子需要学会合理安排时间。
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制定时间表,教他们如何分配时间给不同的任务,培养他们的时间管理能力。
八、树立学习责任感进入小学后,孩子需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
家长需要引导孩子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并教会他们如何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如按时完成作业、主动复习等。
综上所述,幼小衔接的心理准备是一个多方面的过程,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共同努力。
幼小衔接如何做准备
幼升小如何做准备各位家长朋友大家好!今天和大家一起来探讨关于孩子幼升小这个阶段的几个问题,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和大家一起分享,探讨。
一、心理准备,尽快适应新角色。
1、增强对学校的好感。
介绍小学的学习生活是怎样的,与幼儿园相比有什么不同。
2、学习和游戏不同,让孩子明确学习是必须的,让孩子明确学习的目的(培养坚持性),让孩子自觉地努力学习。
当天作业当天完成,不拖延。
放学后,回家先写作业,后出去玩。
在动笔之前先复习,想一想老师今天讲了哪些新课,要求掌握哪些内容,然后开始写作业,独立完成,不马虎,作业写完后要养成自查自改的好习惯。
因为是在起步阶段,所以每晚作业都需要家长配合,严查签字,意在帮助孩子早日养成及时认真的好习惯。
二、用品准备,激发孩子的兴趣。
学习用品要用起来简单、方便,造型简洁。
①准备好书包、文具袋、铅笔、彩笔、橡皮、尺子和刨笔机。
具体的选择切忌花哨和追求时髦,以防分散注意力,影响学习。
(拉杆书包、多功能文具盒、自动铅笔、彩色橡皮、卷尺等等要避免)②学会用透明的书皮保护好自己的书本。
③准备一个作业袋。
用来装作业或学校发的重要资料,养成了好习惯就会减少孩子丢失作业的问题。
④一些适合孩子阅读的绘本故事。
三、行为习惯准备——培养孩子好习惯1 学会倾听。
能认真听别人说话,听完能复述、回答问题声音响亮,平时与孩子讲话就要有意识地训练,先听完再发言。
你自己听孩子讲话也是一样,孩子要给你说什么,你等他说完了你再说。
你对他的尊重、礼貌他会有感受,这样潜移默化,他就慢慢养成倾听的习惯了。
2 注意力的培养经常安排孩子做需要集中注意的事情,首当其冲的有意识就是要训练孩子能够静下心坐得住。
在此期间,孩子不能做其他任何事情。
如果要喝水、上厕所之类的,先解决,再开始计时。
时间从二十分钟逐渐延长。
这样渐渐与课堂的40分钟接轨。
3 良好的书写习惯写字姿势 执笔方法 汉字笔顺4课间活动有序。
指导孩子下课以后,赶快收拾好上一堂课的课本用具,准备好下一堂课的学习用品;然后有秩序地走出教室,不要大声喧哗,不要打打闹闹;需要上厕所的,抓紧时间先上厕所;还有时间,可以舒展舒展身听 我听了 听到了 听懂了 理解了 记住了 说出来体各部位,走一走,跳一跳,但不要剧烈运动,以免上课以后长时间不能静下心来。
如何做好幼小衔接
如何做好幼小衔接(一)让孩子做好上小学的心理准备在幼儿园里,教师时刻关心孩子在园的全天活动,对孩子的照顾比较周全,孩子对老师的依赖性比较大。
而在学校,老师主要精力放在教学上,对孩子的生活、活动的关心会相对较小。
因此,家长可以让孩子接触身边的小学生,了解小学生上课、作业、考试等情况,从而有足够的心理准备适应小学的学习与生活。
其次,家长要注任务意识的培养。
平时家长要经常给孩子布置一些他们力所能及的任务,并鼓励督促他们按时完成。
如:扫地、整理衣柜、收拾碗筷、购买简单的物品,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逐渐培养孩子的任务意识。
(二)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相对幼儿园的学习生活来讲,小学生的课间休息时间是充分自由的,要自己整理书包,自己喝水,自己上厕所,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遇到困难和问题要自己想办法解决。
(三)做好阅读准备阅读是小学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调查发现,孩子入学后发生适应性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是阅读跟不上。
所以入学前让孩子作好阅读准备也是相当重要的。
这里所说的阅读准备主要是指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兴趣。
训练时我们应从让孩子喜欢看书开始,然后会一页一页、一个内容一个内容地看书。
还可以让孩子接编故事,仿照讲述,看图讲述等。
这样对孩子理解能力、表达能力都是有利的促进。
这个阶段的幼儿对汉字也有了极大的兴趣,我们都要潜移默化的加以引导。
如:幼儿园公共图书区、班里区角、我讲新闻、主题活动《走进少儿图书馆》等。
(四)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孩子上学后每堂课有40分钟时间,需要孩子集中注意力听讲,现在需要家长多培养孩子安静专注的做某一件事情。
听的习惯与能力是衡量孩子学习能力的标准之一。
许多作文优异的小学生,他们从小就养成了良好的听的习惯,倾听是一促和很自然的接受方式。
孩子对听故事、听儿歌总有极大的兴趣。
(五)加强幼儿的社交能力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比如让孩子主动与不认识的小朋友打招呼,与别的孩子一起玩时能谦让,还可以教孩子一些解决纠纷的方法,如轮流、猜拳等,学会夸奖别人,会对人说“对不起”,与此同时要让孩子学会与家长沟通,会把自己的想法大胆地告诉家长,同时也愿意配合家长做事。
浅谈如何为幼儿做好幼小衔接的准备
浅谈如何为幼儿做好幼小衔接的准备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幼小衔接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阶段。
这个阶段不仅关系到孩子能否顺利适应小学生活,还可能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作为一名有多年幼儿工作经验的工作者,今天就来和大家聊聊如何为幼儿做好幼小衔接的准备。
2.自理能力:教孩子学会自己穿衣、吃饭、洗手、整理书包等,提高他们的自理能力,减轻家长和老师的负担。
3.学习习惯:培养孩子专注、细心的学习态度,让他们在课堂上能更好地听讲、思考。
二、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1.团队协作:通过参加各类集体活动,让孩子学会与他人合作、分享和互助。
三、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1.激发兴趣: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主动探索知识。
2.方法引导:教孩子学会学习的方法,如观察、思考、提问等,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3.鼓励创新:鼓励孩子勇于尝试新事物,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1.情绪管理:教孩子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遇到问题时能冷静应对。
2.抗挫折能力:培养孩子面对挫折的勇气和信心,让他们在困难面前不轻易放弃。
五、家长和老师的配合1.沟通交流:家长和老师要经常沟通交流,了解孩子在家和学校的表现,共同解决问题。
3.信任尊重:家长和老师要相互信任、尊重,共同为孩子的成长助力。
幼小衔接,这个话题对于我们这些常年和孩子们打交道的人来说,真是又爱又恨。
爱的是看到他们一步步成长的喜悦,恨的是这个过程里需要克服的种种挑战。
不过,挑战归挑战,方法总比问题多,我来和大家分享一些心得,希望能帮助家长们更好地为幼儿做好这个阶段的准备。
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其实是个润物细无声的过程。
记得有一次,一个小家伙在吃饭时总是掉饭粒,我告诉他:“你看,每一粒米饭都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我们要珍惜。
”孩子听了之后,慢慢开始注意自己的行为,这不仅是对食物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生活习惯的锻炼。
说到自理能力,这其实是对孩子自信心的一个很大提升。
父母对幼小衔接孩子的预热
父母对幼小衔接孩子的预热一、心理准备在孩子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的重要阶段,心理准备是至关重要的。
家长应首先调整自己的心态,避免过度焦虑或给孩子带来过大的压力。
同时,要向孩子传达小学是一个新奇、有趣的地方,帮助他们对小学生活产生期待和好奇。
二、习惯培养在小学阶段,孩子需要更加独立和自律。
因此,家长应提前培养孩子的时间管理、自我整理和独立学习的习惯。
例如,可以制定简单的日程表,让孩子学会如何合理安排时间;鼓励孩子自己整理书包、书桌等,培养他们的责任感。
三、社交能力小学是一个更加复杂的社交环境,孩子需要学会与不同性格的同学相处。
家长可以通过组织亲子活动、邀请同龄孩子来家玩耍等方式,帮助孩子提升社交能力,学会合作与分享。
四、知识储备虽然小学一年级的知识相对简单,但提前进行一些知识储备仍然是有益的。
家长可以通过亲子阅读、简单的数学游戏等方式,让孩子对拼音、数字、汉字等基本概念有所了解。
五、技能提升除了知识储备,一些基本的技能如写字、计算等也需要提前进行练习。
家长可以为孩子提供适当的练习材料,如描红本、简单的计算题等,帮助他们提升这些技能。
六、情绪管理孩子进入小学后,可能会遇到各种情绪问题,如对新环境的适应、与同学的矛盾等。
家长应教会孩子如何表达自己的情绪,以及如何合理调节情绪,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
七、家校沟通家长应定期与孩子的老师进行沟通,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和需求。
同时,也要鼓励孩子主动与老师、同学交流,建立良好的家校联系。
八、兴趣引导在小学阶段,孩子的兴趣可能会更加广泛和深入。
家长应关注孩子的兴趣点,鼓励他们探索和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
这不仅可以丰富孩子的课余生活,还有助于培养他们的专注力和创造力。
总结来说,幼小衔接阶段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转折点。
家长应通过心理准备、习惯培养、社交能力、知识储备、技能提升、情绪管理、家校沟通以及兴趣引导等方面的努力,为孩子顺利过渡到小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家长也要保持耐心和信心,给予孩子足够的支持和鼓励,让他们在新的环境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幼小衔接四大准备具体措施
幼小衔接四大准备的具体措施包括:
1. 身心准备:家长应正面引导孩子,与他们讨论和分享对小学的认识和期待,以减少他们对小学学习生活的压力和负面感受。
同时,家长应保持良好的情绪,为孩子树立榜样,避免因成人的不当做法给孩子带来负面情绪。
此外,家长还应提高孩子的运动与动作协调能力,鼓励他们坚持锻炼,不叫苦、不怕累。
2. 心理准备:家长应引导孩子认识到自己已经不再是随意哭闹的小宝宝,
强化他们的规则意识。
同时,要培养孩子的学习热情,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让他们明白学习的目的是什么,以及小学生活的目标是什么。
此外,家长还可以给孩子多描绘下小学生活,让他们能提前感悟下小学生活的多彩多姿,对小学生活充满期待。
3. 习惯准备:家长应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如定时作息、整理书包、整理书桌等。
同时,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让他们学会自己解决问题和应对挑战。
4. 知识准备:在孩子入学前,家长可以适当地教孩子一些基础知识,如拼音、认字、加减法等。
但要注意不要过度强调知识的学习,避免增加孩子的压力。
总之,幼小衔接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需要家长用心引导和准备。
通过做好身心准备、心理准备、习惯准备和知识准备,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如何正确做好幼小衔接
幼小衔接的四个准备1、生活准备生活准备是指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自理能力,参与劳动,增强安全防护能力等。
从孩子一入园开始,就已经开始了生活准备,蒙氏日常工作区是伴随孩子一生的教育。
孩子们现在在做的:照顾自己:从穿衣、洗漱、穿鞋、上厕所、洗手、这些基础的事情开始,孩子们就已经开始了为日后的学校生活做了基本的预备。
照顾环境:每个人的生活都离不开环境的支撑,我们不仅要关注自己,也要关注身边的环境,蒙氏环境里,孩子们可以自己给花浇水、打扫卫生、规整物品。
孩子们都乐于其中,在工作中找到了满足感。
优雅与礼仪:用餐的礼仪、接人待物的礼仪,这些都是在环境中不断地学习,教师以身作则的展示,孩子们从成人身上学习社交礼仪。
而且我们会发现,有礼貌的人会更受别人的欢迎。
孩子的秩序感:社会需要秩序,没有秩序我们的生活会一团乱麻,儿童早期就在不断的发展秩序。
有序的外在环境可以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内在秩序。
在这样的环境里,幼儿能安静而有秩序地生活,以不断地完善与发展自己的生理和心理。
家长需要知道的:要相信孩子的能力,在家庭中给孩子提供环境、放手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避免包办。
孩子想要帮忙做的家务也请给与孩子做的支持。
2、社会准备社会规则是指孩子在社交规则、社交技能、集体参与感方面做好准备。
孩子们现在在做的:在蒙氏教室中、有大量的分类、配对、排序的工作,这些工作的重复会锻炼孩子思维清晰。
规则意识:孩子在教室工作、在户外活动、甚至在上不同的课程时,都有在环境中的规则,这样会让孩子养成有规则的意识。
真实社交:蒙氏教室的完备环境,让孩子从自由中发展自律,混龄的环境中有了大量多样的真实社交,在真实的社交环境中增强了沟通能力,锻炼了社交能力,并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学会处理自己的情绪。
在交往的过程中被拒绝都是正常的,孩子也要学习思考如何解决这样的问题。
家长需要知道的:孩子在园具备的能力:1、自由中的自律、2、良好的沟通能力—社交的能力—情绪的处理3、好的心态——在交往中充满了挫折 4、自信5、与人合作的能力,表达情绪的能力。
幼小衔接的重要性及如何做好过渡准备
幼小衔接的重要性及如何做好过渡准备幼小衔接是指儿童从幼儿园阶段顺利过渡到小学阶段的过程。
这个阶段对孩子的发展非常关键,良好的过渡准备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新环境、建立自信、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本文将探讨幼小衔接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些方法和具体技巧来帮助家长和教育者做好这方面的准备。
一、幼小衔接的重要性1. 建立积极的学习态度:幼小衔接期是孩子形成学习态度的重要时期。
良好的衔接可以帮助孩子逐渐适应小学生活,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
2. 提高学习成就感:幼儿园和小学的学习内容存在差异,过渡准备的重点是让孩子感受到他们在新环境中的成就,并逐渐适应新的学习节奏。
3. 培养独立自信:过渡准备可以让孩子逐渐摆脱对家长和幼儿园老师的依赖,培养他们在小学中自主学习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增强自信心。
二、幼小衔接的过渡准备技巧1. 提前了解学校:在孩子即将升入小学之前,尽量提前了解目标小学的教学特点、师资力量以及校园环境等。
这样可以让孩子做好心理准备,并有助于家长与教育者共同合作,制定过渡计划。
2. 温和过渡:为了让孩子在过渡阶段感受到安全和支持,需要渐进过渡。
可以逐渐增加孩子在家庭生活中的责任感,培养其自理能力,并在学前班或幼儿园阶段引入一些小学化的学习活动。
3. 提前熟悉小学环境:在幼小衔接前,可以带孩子参观目标小学,熟悉校园环境和周边设施。
还可以与老师进行交流,让孩子逐渐熟悉小学教育的新方法和学习内容。
4. 培养自学能力:在幼儿园阶段,可以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
通过引导孩子进行自主选择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学习能力,为他们适应小学学习环境打下基础。
5. 提供情感支持:过渡期可能会给孩子带来一些情感上的压力和焦虑。
家长和教育者要积极倾听孩子的感受,给予他们情感上的支持和鼓励,让他们逐渐适应新的环境。
6. 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幼小衔接过程中,家长、幼儿园老师和小学老师之间的紧密合作尤为重要。
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及时分享孩子的学习和适应情况,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衔接过渡。
孩子幼小衔接如何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
孩子幼小衔接如何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孩子的成长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从幼儿园阶段到小学时期,孩子需要逐渐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生活方式。
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孩子积极乐观的心态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几种方法来帮助孩子幼小衔接时期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
一、建立稳定的日常生活环境孩子幼小衔接时期,从幼儿园到小学,孩子的学习和生活环境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为了帮助孩子平稳过渡,家长可以在孩子的生活中建立稳定的日常生活环境。
例如,确保孩子每天有规律的作息时间,合理安排饮食和休息时间。
这样的稳定性有助于孩子适应新的学校生活,并减少焦虑和紧张情绪。
二、积极参与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为了让孩子在幼小衔接时期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家长应积极参与孩子的学习和生活。
家长可以鼓励孩子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种活动,如课外班、运动队等。
参与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孩子结识新的朋友,提高自身能力,增强自信心。
此外,家长还可以利用家庭时间,与孩子一起制定学习计划,为孩子提供学习上的指导和支持,同时也要给予孩子足够的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时间。
三、倡导积极乐观的价值观家庭是孩子最主要的社交环境之一,家庭中的价值观也会对孩子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孩子幼小衔接时期,家长应该倡导积极乐观的价值观。
家长可以通过鼓励孩子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保持乐观,培养孩子坚韧的品质和积极面对问题的态度。
同时,家长也应该用积极乐观的心态来面对自身的问题和挑战,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榜样。
四、教育孩子应对困难的能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
在孩子幼小衔接时期,家长应该教育孩子应对困难的能力,帮助他们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
家长可以通过讲述故事、分享经验等方式,向孩子传递积极面对困难的态度。
同时,家长还可以引导孩子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给予他们足够的支持和鼓励。
五、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幼小衔接时期,孩子从幼儿园转到小学,将会遇到新的老师和同学。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孩子积极乐观心态的关键。
幼小衔接的心理准备
幼小衔接的心理准备孩子从幼儿园升入小学,是成长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在这个阶段,做好心理准备对于孩子顺利适应小学生活至关重要。
对于即将进入小学的孩子来说,他们面临着许多变化。
幼儿园的生活相对较为自由、轻松,以游戏和活动为主;而小学则有更严格的作息时间、更多的课业任务和更高的纪律要求。
这种环境的转变可能会让孩子感到不安和压力。
首先,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是幼小衔接心理准备的重要一环。
在幼儿园,老师会给予孩子较多的照顾和帮助,但在小学,孩子们需要更多地自己管理自己的物品、时间和任务。
家长可以逐渐让孩子自己整理书包、准备第二天要穿的衣服、按时起床等,通过这些小事培养他们的自主能力。
自信心的建立也不可或缺。
孩子进入小学后,会面临新的学习任务和挑战,如果他们对自己有信心,就更愿意积极去面对。
家长要多鼓励孩子,发现他们的优点和进步,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
比如,当孩子学会了一个新的汉字、算出了一道数学题,或者自己系好了鞋带,都要给予具体的赞美,让孩子知道自己是有能力做好事情的。
对小学的期待感也能帮助孩子做好心理准备。
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聊聊小学的生活,比如会有更多的新朋友、更丰富的课程、更大的操场等,让孩子对即将到来的小学生活充满向往。
也可以带孩子去参观附近的小学,让他们亲身感受小学的氛围。
同时,要让孩子明白学习的重要性,但不要给他们过多的压力。
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方式,如阅读故事书、玩数学游戏等,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告诉孩子在小学里可以学到很多有趣的知识和技能,这些将帮助他们更好地成长和探索世界。
另外,社交能力的培养也不容忽视。
在小学,孩子需要与更多的同学和老师相处。
家长可以多鼓励孩子与不同年龄的孩子一起玩耍,学会分享、合作和解决冲突。
教给孩子一些基本的社交礼仪,如打招呼、礼貌用语等,让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集体。
面对可能出现的挫折,家长要帮助孩子建立起应对的能力。
告诉孩子失败是成功之母,遇到困难不要害怕,只要坚持努力就能克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小衔接"指的是儿童从幼儿园生活向小学生活过渡之间的衔接,也就是儿童结束以游戏为主导活动的学龄前生活,走上以学习为主导活动的正规学习生活的过渡。
儿童从幼儿园到小学,从以游戏为主导活动到以学习为主导活动,这一跨度是很大的。
为使这一过渡顺利地衔接而不至于脱节。
笔者认为,儿童应做好以下心理准备:
一做好生活习惯改变的心理准备儿童在家庭或在幼儿园里,生活的时间性不强,儿童的脑子里缺乏时间概念;而进入小学,儿童首先要适应打铃上课,上课要坐在固定的座位上,要注意听讲,不许随便说话,上课时不能去厕所等等。
最好是在家庭中或在幼儿园对幼儿进行一段时间的训练,或者把学前的儿童送到小学的学前准备班,使之逐渐适应学校的生活习惯。
如果在入小学前缺乏这种训练,儿童就会表现出上课坐不住,没有放学肚子饿,课还没上完就要去上厕所等等,有的表现出严重的生活环境适应不良,导致儿童心理困扰而影响学习成绩,严重者发生心理障碍。
二做好独立自理生活的心理准备学龄前期儿童的父母、家长都要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的孩子学会自己穿、脱衣服、自己洗脸等独立自理能力,为他们进入小学做好准备。
接近入学年龄时,就要培养他们管理自己的文具、书包,以及怎样使用这些文具。
在小学生中老师常可见到,有的儿童不会管理自己的书包和文具,也不会穿鞋和系鞋带,声称:"这些事都是爸爸妈妈替我做。
"父母的这种"三包"和全包办代替的做法,都是"过度保护"的表现。
这实际上等于父母剥夺了儿童学习、锻炼的机会,对促进儿童的心理发展极为不利。
比如,有的儿童鞋带散开了需由同学帮助系上,书包、文具由同学帮助收好。
结果,遭到同学的耻笑而造成心理上的压力,以致不愿去上学,严重者发展为环境适应性不良或发生心理障碍。
三进行学习动机与学习态度的培养新入学的儿童年龄只有6~7岁,对为什么要学习并不明确,幼儿教师应通过各种方法,激发儿童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还要用生动的实例讲解读书、学习的重要性,讲时要结合儿童的理想、愿望,而不要空洞地只讲大道理。
如可先问他们:"你长大要做什么呀?"答:"我长大要当科学家"。
这时可进一步讲科学家是做什么的,科学家必须要读书,有知识等道理。
这样便可以把儿童的理想愿望与好好学习联系起来,从而启发和培养儿童明确学习的动机和具有积极学习的态度。
四做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与准备进行学习习惯的培养,可在入学前由家长或老师进行"模拟常规训练",包括上学前带齐学习用品,准时到校;听到铃声响走进课堂,坐在自己的位子上,把书包放进课桌里;老师来到教室时,起立向老师问好;坐的姿势要端正,上课注意听讲,发言先举手等一整套的学习程序的训练,反复训练而形成习惯。
以便使儿童入学后马上建立起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做好学习方法的训练家长和老师应教会儿童上课注意听讲及识字、阅读的方法,书写和做作业的技巧,培养儿童按时准备功课,完成作业,即使玩得最高兴时也要马上结束游戏转而做作业。
只有使儿童能自觉地尽快适应这种学习方法,儿童入学后才能顺利地开始正规的学习生活,并取得好成绩。
六进行角色的演练与转变儿童入学,是从"玩耍的孩子"转变为一名按时完成学习任务的小学生。
家长和老师要在儿童入学前进行这种角色转变的演练。
如对他们的称谓上,在家庭中称作"孩子",在幼儿园里叫"小朋友",而在小学中,老师和学生都要称呼"某某同学",在家庭中或幼儿园、学前班进行角色演练时,家长、老师都要称儿童为某某同学,这样来启发儿童入学后当学生的角色意识,并可常常对儿童讲:"上了学就是一名学生了,就要遵守学校纪律,和同学搞好团结,尊敬老师,爱惜公物等,这些都是学生要做到的"。
总之,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的衔接工作极为重要,内容也很多。
儿童入学前做好心理上和物质上的一切准备,才能顺利地迈过这一较大的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