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 质量守恒定律

合集下载

质量守恒定律第2课时教案

质量守恒定律第2课时教案

质量守恒定律第2课时教案第2课时教案:质量守恒定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习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和原理,了解质量守恒定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实验设计能力;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教学重点】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和原理【教学难点】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教具准备】实验器材:天平、容器、水、砝码、纸张等;教学PPT【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引入问题:小明把一块蜡烛放在天平的左托盘上,并加上一块和蜡烛重量相等的铁块放在右托盘上,天平平衡。

小明点燃了蜡烛,问天平是否会失去平衡?为什么?2.引导学生讨论,得出结论:天平不会失去平衡。

原因是:燃烧蜡烛时,蜡烛物质发生变化,释放出的气体会与空气发生一系列物质变化,但整个物质系统的质量仍然保持不变。

二、知识讲解(20分钟)1.通过PPT展示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和原理,引导学生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意义。

2.通过实验展示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现象和实验操作,说明质量守恒定律在实验中的应用。

三、小组讨论(15分钟)1.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讨论一个质量守恒定律相关的实验问题。

2.要求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步骤和记录实验数据,然后进行小组展示和讨论。

四、实验操作(30分钟)1.学生按照分组的实验设计进行实验操作。

2.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

五、展示和分析(20分钟)1.学生展示实验结果并分析数据。

2.教师从理论角度指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

六、解答疑惑(15分钟)教师解答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解答相关问题。

【巩固拓展】1.原子核能反应是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际应用之一,请就此进行讲解。

2.让学生设计一个能应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实验。

【课堂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对质量守恒定律有了初步的认识,并通过实验加深了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质量守恒定律第二课时.pptx

质量守恒定律第二课时.pptx
第16页/共18页
Chemistry
朝阳市第二十五中学 魏魏
第17页/共18页
感谢您的观看!
第18页/共18页
题意解释
在化学反应中元素的种类不变。 运用化学知识
因此石灰石不可能变成黄金。 概括主题
第13页/共18页
例2、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原来镁条的质量大?
• 镁带在空气里燃烧,是镁带与氧气发生 了化学反应。
•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后生成物的质 量,一定等于参加反应的镁带和氧气的 质量总和。
D、充分加热a克的氯酸钾与b克的二氧化 气的质量没有 锰的混合物,生成氯化钾c克,则生成氧 称量到
气的质量为(a-c)克
总结: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应该在 密闭容器里进行反应。
第3页/共18页
1、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B ) ①分子种类 ②原子种类 ③分子数目 ④ 原子
数目 ⑤ 各物质的总质量
第6页/共18页
将A、B、C各10g的混合物加热后,A全部参加 反应,生成4gD,同时增加了8gC,则反应中A
与B的质量比是(D )
A.1:5 B.l:4 C.4:l D.5:l
第7页/共18页
例1 :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可简单表示为
水 + 二氧化碳
淀粉 + 氧气由此判断:
淀粉中一定含有 ___C___,H______元素,可能 含有 O 元素。
24.5 2
反应后质量/g 16.9
0
2
D 1 未知
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后D的质量为 10.6----g ; 催(化2)剂物”质C)。可能是--催化剂----(填“反应物”“生成物” 或“
(3)密闭容器中发生的化学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

5.1.2_质量守恒定律第二课时

5.1.2_质量守恒定律第二课时

点燃
2P2O5
生成
2013-3-8
反应物
生成物
点燃
4P+5O2
2P2O5
• 思考:化学方程式能够表现出哪些信息? • 物质(分子)的变化
2013-3-8
4P+5O2
反应条件 点燃
2P2O5
• 思考:化学方程式能够表现出哪些信息? • 物质(分子)的变化 • 反应的条件
2013-3-8
4P+5O2
碳和水,试推断蜡烛中一定含有 _____元素,可能含有___元素。 碳氢 氧
2013-3-8
联系生活
有人说他能点石(主要成分CaCO3)成金(Au), 他的说法是否有科学道理?
2013-3-8
成语“点石成金”,本意为古代术士的一种法术, 即能使石头变成黄金;现比喻能化腐朽为神奇。石 灰石(主要成分是CaCO3).
2013-3-8
(4×31):[5×(16×2)]:[2×(31×2+16×5)] 物质的质量比:
=31:40:71
4P+5O2
点燃
2P2O5
• 思考:化学方程式能够表现出哪些信息? • 物质(分子)的变化 • 反应的条件 • 元素(原子)的种类:化学变化前后不变 • 原子的个数:化学变化前后不变 • 同种元素的质量:化学变化前后不变 • 物质的总质量:化学变化前后不变 • 化学变化中各物质的质量比:固定 2013-3-8
• • • •
磷元素 点燃 氧元素
2P2O5
思考:化学方程式能够表现出哪些信息? 物质(分子)的变化 反应的条件 元素(原子)的种类:化学变化前后不变
2013-3-8
4P+5O2
• • • • •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设计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题名称:《质量守恒定律》2. 教学年级:八年级3. 学科领域:化学4. 课时安排:2课时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2)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3)能够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化学反应中的质量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2)运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探究精神;(3)培养学生关注生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及其应用。

2. 难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

四、教学方法1. 实验演示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2.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3. 讲授法:系统地讲解质量守恒定律的知识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化学实验,引导学生发现实验中的质量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内容和应用。

3. 课堂讲解:讲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微观解释和应用。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实验中的质量问题。

5. 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的一些质量问题,引导学生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

6.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8.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10.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练习成绩,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六、教学策略1. 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如实验、讨论、练习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2.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动画、视频等,形象地展示化学反应过程,帮助学生理解质量守恒定律;3. 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到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质量守恒定律》评课稿 质量守恒定律第二课时评课

《质量守恒定律》评课稿 质量守恒定律第二课时评课

《质量守恒定律》评课稿1. 引言本文是关于《质量守恒定律》第二课时的评课稿。

在这节课中,我们将进一步讨论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和应用,通过实例分析和实验验证来加深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掌握。

2. 课堂设计与实施在本节课中,教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讲解、示范、实验等,以帮助学生理解和学习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下面是课堂设计与实施的具体步骤:2.1 引入质量守恒定律教师通过例子和图片引入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让学生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基本原理和作用。

2.2 讲解质量守恒定律教师结合教材内容,讲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表达方式和相关公式。

在讲解过程中,教师注重解释质量守恒定律的物理意义和应用场景。

2.3 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教师设计了一系列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正确性。

实验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数据记录和分析,以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2.4 课堂讨论和总结在实验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实验结果和心得体会。

同时,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提醒学生继续加强巩固。

3. 教学效果评价根据本节课的实施情况和学生的反馈,可以得出以下教学效果评价:3.1 知识掌握情况经过本节课的学习和实验实践,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和应用有了较为深入的理解。

学生能够正确表达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和公式,且能够应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一些简单的物理问题。

3.2 实验操作能力本节课通过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记录能力。

学生在实验中能够独立操作实验仪器和记录实验数据,提高了实验技能和实践能力。

3.3 兴趣和参与度在课堂设计中,教师注重启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讨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较高的参与度,积极回答问题和分享自己的实验结果。

4. 进一步改进措施根据本节课的评价结果和学生的反馈,我们可以进一步改进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参与度。

质量守恒定律(第2课时)

质量守恒定律(第2课时)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 不变,只含有H、O元素的水不可能变成含 有C、H元素的汽油。
练习2答案 (1)C(2)B
【例题2】 (11南通)已知反应 X 3O2 点燃2CO2 2 H 2 O 则 A X的化学式为( ) A.C2H6 B.C2H4 C.C2H2 D.C2H60 推断的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 ___________。 种类和数目不变
◆探究实验四:看视频
镁燃烧前后质量测定 操作:1、将镁条和石棉网一起放在天平上, 调平衡天平。 2、取下石棉网,点燃镁条,待反应完全后, 继续将镁条燃烧后的产物和石棉网一起放在天 平上,观察天平是否平衡。
产生耀眼白光、放热、生成白色固体, 现象: 天平向左倾斜。 原因: 有氧气参加了反应,所以质量增加了 化学变化质量守恒 结论:
完成课堂练习3
(11宜昌市)实验室制取X的反应原理: MnO2+4HCl=MnCl2+X↑+2H2O,则X的化学式为 ( D ) A.O2 B.H2 C.ClO2 D.Cl2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至少知道?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
内容
质 量 守 恒 定 律
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 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原子种类没有改变
原因
原子数目没有增减 原子质量没有变化
应用
推测一些物质的组成或化学式 进行有关计算
完成课堂检测
• 1、C • 4、D • 7、C 2、A 5、A 3、A 6、B
总结:
凡是有气体参加或有气 体生成的化学反应,可以在 密闭容器中进行,防止反应 系统内物质与环境物质之间 的物质交换,否则反应后剩 余物质质量会增大或减小。 但这并不是违反质量 守恒定律,反而是体 现了质量守恒定律

九年级化学上册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及评课

九年级化学上册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及评课

九年级化学上册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主题:质量守恒定律课时:2课时(每课时45分钟)课程目标:1. 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和原理。

2. 学会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化学方程式的平衡计算。

3. 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科学推理能力。

教学内容和活动安排:第一课时1. 导入(5分钟)-引入话题,提问学生他们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认识。

2. 理论讲解(20分钟)-介绍质量守恒定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解释物质在化学反应中质量不变的原因。

-提供示意图、实例等辅助材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概念。

3. 计算练习(15分钟)-给出一些化学方程式,并要求学生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平衡计算。

-引导学生逐步分析和计算,解答问题,并进行相关讨论。

4. 实验演示(5分钟)-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演示,展示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际意义和应用范围。

第二课时1. 复习回顾(5分钟)-回顾上一课时所学内容,帮助学生温习质量守恒定律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实验探究(25分钟)-设计一个小组实验让学生亲自进行实践,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学生需要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得出结论。

3. 讨论分享(10分钟)-学生展示实验结果,并进行讨论和分享。

-引导学生思考质量守恒定律在实验中的应用和意义。

4. 总结与评价(5分钟)-对质量守恒定律进行总结,并与学生共同评价本节课教学效果。

评估方式:-课堂练习:观察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实验报告:对学生实验结果和结论的书面评估。

九年级化学上册质量守恒定律评课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在以下几个方面表现出较好的特点:1. 教学目标明确:通过理论讲解、计算练习和实验探究,能够帮助学生全面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和原理,并运用于化学方程式的平衡计算。

2. 多种教学手段结合:通过导入、理论讲解、计算练习、实验演示等多种教学手段,提供了丰富的学习体验,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质量守恒定律第二课时

质量守恒定律第二课时

数的乘积之比)
12 : 32 : 44
粒子个数比
C + O2点燃 CO2
1 :1 : 1
3、化学方程式的读法:
高温、高压
如 :3H2 + N2
催化剂
2×3 28
2NH3
17×2
(1)氢气和氮气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的作 用下反应生成氨气;
(2)每3个氢分子和1个氮分子反应生成2个氨分 子;
(3)每6份质量的氢气和28份质量的氮气反应 后可生成34份质量的氨气;
1、质量守恒定律: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
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 各物质质量总和。
2、化学反应前后总质量守恒的原因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 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 也没有改变。
宏观
微观
元素种类 不
元素质量
物质的总质量 变
原子种类 原子质量 原子数目
物质的种类 改变 分子的种类
元素的化合价
学式前的计量数的乘积之比);
点燃
2H2 + O2
2×2
32
2H2O
18×2
4 : 32 : 36
化学方程式
2、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


C + O2点燃 CO2
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及反 反应物:C、O2。生成
应条件
物:CO2。条件:点燃
质量比(即各物质的相对
C + O2点燃 CO2
分子质量与化学式前的计量 12 :16×2 :12+16×2
点燃
H2 + O2
H2O
否!
× 点燃
H2 + O2
H2O

反应前后氧原 子数目不等, 不符合质量守 衡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初三学生3、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理解质量守恒定律,通过对化学反应实质的分析,用分子、原子观点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

1、通过对化学反应实质的分析以及质量守恒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逻辑思维水平。

2、通过假设实验验证法的探究过程的学习体验,使学生初步理解科学研究、学习的一种方法,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能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观察水平及创造性思维水平。

3、引导学生经历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过程,初步培养学生定量研究问题的水平。

4、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在具体问题情景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让学生体会成功的乐趣,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教材分析】“质量守恒定律”作为初中化学课程的第一定律,是自然界客观存有的普遍规律,也是初中化学学习的核心知识和学习基石。

该定律的探究实验是中学化学学科的第一个定量分析的实验,它揭示了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

理解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用微粒的观点对质量守恒定律作出解释。

本节内容承前启后,开始了从生成何种物质向生成多少物质的过渡,教师的教学就是引导学生从量的方面去研究并得出化学反应的客观规律,为后面的化学方程式书写和计算作好理论准备。

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要求,如何将学生所学的化学知识从“定性分析”向“定量分析”转换呢?掌握定量实验分析法是关键,质量守恒定律也正是解决这个问题的理论基础。

以往有一些学生不能准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或实行相关计算,就是因为没有准确理解质量守恒定律,所以本节内容是学好本单元的基础,乃至对整个九年级化学的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教学重点】一、知识重点: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二、水平重点:对质量守恒定律的使用【教学难点】一、知识难点: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二、水平难点:对质量守恒定律的使用【教学方法】指导发现法—假设实验验证法教学模式【教学用品】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托盘天平、酒精灯、锥形瓶、小试管、小烧杯、镊子、滤纸、气球、单孔橡皮塞、铁架台、石棉网等、细沙;白磷、CuSO4溶液、稀盐酸、Na2CO3粉末、铁钉、镁带。

质量守恒定律第二课时(公开课)

质量守恒定律第二课时(公开课)

镁条燃烧后,质量会变化吗? 变大还是变小?
变少,因为白烟飘走了
MgO
如果在燃着的镁条上方罩上一个罩,使生 成物全部收集起来称量,质量会变小、变大还 是不变?为什么? 变多
Mg + O2 点 燃 MgO
任何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根据 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Mg和O2的质量 总和=生成的MgO的质量.增加的质量是参 与反应氧气的质量。
实验现象 反应前后质 量变化
质量变少
这跟质量守恒定律不是相互矛盾吗? NaHCO3 + HCl NaCl + H2O + CO2
解释
任何化学变化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碳酸 钠和盐酸的质量总和=生成的氯化钠、水 和二氧化碳的质量。减少的质量是二氧 化碳的质量。
实验5-2:镁条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第二课时
探究实验一
P + O2
白磷燃烧后质量的变化
点 燃 P2O5
探究实验一
CuSO4 + Fe
硫酸铜和铁丝反应前后质量变化
FeSO4 + Cu
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 和,这个规律就叫质量守恒守质量守恒定律。 你能帮他解释吗?
蜡烛燃烧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根据质量守恒 定律,参加反应的石蜡和氧气的质量等于生成二 氧化碳的质量。减少的质量是生成二氧化碳的质 量
16
16 12
C
12 16
C
16
在化学变化中, 原子的种类不变 原子的数目不变 原子的质量不变
“原子三不变”
盐酸和碳酸钠发生化学变化, 反应前后质量相等吗?遵守质量守 恒定律吗?

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设计五篇

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设计五篇

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设计五篇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识记:质量守恒定律。

2、理解:从微观角度认识质量守恒定律。

能力目标:1、锻炼动手能力、形成观察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了解研究化学问题的方法。

情感目标:1、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分组实验,认识到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方法猜想、分组实验探究、讨论、归纳。

教学辅助工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必备的仪器及药品。

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师:我们已经知道化学反应特征就是生成了其他物质,例如: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硫;那么生成的二氧化硫的质量与反应物硫和氧气的质量之和之间有无变化呢?二、猜想与假设生—生:分组交流,讨论。

若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有变化,则可能有以下三种情况:一组代表: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大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

二组代表: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

三组代表: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小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

师:从讨论的情况看,有三种不同的意见,那么哪一种正确呢?我们不妨用实验来验证。

三、假设的检验及推理1、制定计划。

师:把学生分成三组:一组:进行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二组:进行铁钉与CuSO4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三组:进行NaOH溶液与CuSO4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2、进行实验。

生一生:要求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自行设计简单的化学实验方案,并能积极分工、协作、共同顺利地完成实验。

3、收集证据。

生—生:根据现象进行讨论、归纳,然后请各小组组长代表本组对所做的实验做小结,自然地得出结论。

四、发现规律生:三个组的小结情况:一组:磷燃烧后有白色烟生成即生成了五氧化二磷,但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二组:铁在CuSO4溶液中反应,铁丝上附着红色的物质;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之和仍然不变。

三组:无色NaOH溶液与蓝色的CuSO4溶液反应,生成蓝色絮状沉淀,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之和还是不变。

《质量守恒定律》第2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

《质量守恒定律》第2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

质量守恒定律第2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和基本原理;2.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方法;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观察分析能力;4.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重点1.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和应用方法;2.通过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三、教学难点1.如何灵活应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案、实验器材、化学试剂;2.学生准备:教材、笔记本、实验记录本。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引入上节课所学的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和基本原理,复习学生的基础知识。

第二步:实验操作(20分钟)1.分组进行实验,每组3-4人;2.实验材料包括:锌粉、硫磺粉、天平、试管、点火器;3.操作步骤:–步骤一:将锌粉和硫磺粉分别称取一定质量放入两个试管中;–步骤二:用点火器分别将两个试管中的物质点燃;–步骤三:观察试管中物质的变化和质量的变化;–步骤四:记录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

第三步:实验讨论(15分钟)1.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讨论试管中物质的变化和质量的变化;2.引导学生思考质量守恒定律在实验中的应用;3.指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和结论,并与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对比。

第四步:知识讲解(15分钟)1.通过比较实验结果和结论,介绍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和基本原理;2.解释质量守恒定律在实验中的应用方法;3.引导学生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重要性和普遍性。

第五步:练习与巩固(15分钟)1.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答问题;2.指导学生互相交流、讨论答案;3.针对性地解答学生的疑惑和困惑。

第六步:作业布置(5分钟)留下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进一步思考质量守恒定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撰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小论文。

六、课堂总结本节课主要学习了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

通过实验操作、讨论和练习,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质量守恒定律第2课时教学设计

质量守恒定律第2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方程式的涵义。
2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对化学方程式的实质作出解释,培养学生分析及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讨论,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通过讨论,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对书本知识勇于质疑。
倾听、进一步理解
板书设计
化学方程式
1.定义
2.意义
(1)表示什么物质参加了反应,生成了什么物质,以及反应是在什么条件下进行的。
(2)表示了各反应物、生成物间的质量比。
(3)表示各反应物、生成物间的分子个数比。
3.读法
3、表示参加反应和生成的各粒子的相对数量。
理解、掌握
【强调】“+”、“=”的读法,与数学符号区别。
【讨论】P97讨论
【练习】对于4P + 5O2==== 2P2O5这个反应,反应物和生成物间的质量关系如何计算?
通过练习,加深理解
【小结】化学方程式与元素符号、化学式一样,是学习化学的一种工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倾听、了解
让学生知道化学方程式的特点:简单、便于书写,能清楚地表述反应,是国际化的语言
【指导学生阅读】化学方程式的有关知识
【讨论】模仿教材上碳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所代表的意义,分组讨论碳燃烧的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
【总结】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
1、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2、表示反应物、生成物间的质量比;
3、S + O2点燃SO2
引导学生找原因,让学生感受到在不给任何提示的情况下,用方式三表示,同样可以知道描述的是哪一个反应。为讲意义作铺垫
【比较】哪种表达方式最好?好在哪里?

第五单元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第2课时

第五单元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第2课时

学情 分析
在本课题之前,学生已经知道了物质经过化学反应可以生成新物质,但是并没有涉及反应物 与生成物质量之间的问题,因为知识相对来说比较抽象,学生学习起来会比较吃力。
教 学 目 标
知识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没有改变和增加,知道质量 守恒的本质原因。3.能应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相关问题。4.知道化学方程式的定义;5.通过具 体化学反应的分析,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过程方法 1.通过学生分组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及观察分析能力。 2.通过对化学反应实质的分析及质量守恒的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的研究问题能力和逻辑推 理能力。3.初步学会用化学方程式来表示所获得的信息,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情感态度 1.通过实验的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化学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的辨证唯物主义观 点。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3.通过比较体会化学方程式的优越性,感 受化学方程式的简约之美;


学 生 活 动
口答 口述知道的反应 一生:板演文字表 达式 另一生:拆开锦囊 将纸条上的内容抄 写在黑板上
◇资源准备 □评价○反思 △为下面的学习 做好知识准备
探究新知 20min
第 二 课 时
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是什么?为什么反 应前后质量守恒呢? 【提问】大家都知道哪些化学反应? 刚才我们用有声的语言表述了这些化学 反应, 那么如何用无声的语言及文字符号 把它们表述出来呢?请同学以碳与氧气 的反应为例,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与此同时,交给另一名同学一个锦囊, , 里面有一张纸条 (纸条上写有碳与氧气反 应的方程式) 一、化学方程式的定义 【提问】 黑板上的两种形式都能够表述碳 与氧气的反应, 如果不给你任何提示, 你 能通过观察得知它们描述的是哪一个反 应吗?它们给你提供了哪些信息? 【小结】 第二种形式也能同文字表达式一 样告诉我们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它最显著的特征是用化学式代替了物质 名称, 象这样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 式子就是我们今天要学得快捷方式 —— 化学方程式。 【提问】 若让你在文字表达式和化学方程 式中选择其一来表示一个化学反应, 你会 选择哪一种? 【追问】为什么?

质量守恒定律第2课时

质量守恒定律第2课时

第二课时:质量守恒定律的解释及应用[学生讨论]你能用微粒的观点对质量守恒定律作出解释吗?课堂练习题: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一、用微粒的观点解释质量守恒定律1、在化学变化前后,下列各项中肯定没有发生变化的是,肯定发生变化的是,可能发生变化的是。

①原子的数目②分子的数目③元素的种类④物质的总质量⑤物质种类⑥原子的种类⑦分子种类⑧原子的质量二、判断元素的存在2、2003年10月16日,“神舟五号”安全返航,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技术取得历史性突破。

火箭所用的燃料为偏二甲肼[(CH3)2N2H2],其主要反应为:(CH3)2N2H2+ N2O4→X+ CO2+ H2O,由此可知X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A、碳B、氢C、氧D、氮三、解释生活现象,揭示伪科学3、成语点石成金本意为古代方士的一种法术,即能使石头变成黄金;现比喻能化腐朽为神奇。

有人说他能把石灰石变成黄金,请你用化学知识说明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CaCO3)不能变成黄金(主要成分是金Au)的道理。

四、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计算4、1.6g甲烷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4.4g二氧化碳和3.6g水,则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为。

5、15.8g高锰酸钾加热后剩余物的质量为14.2g,则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五、判断化学式6、在X+2O2CO2+2H2O的反应中,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判断X的化学式为A.CH4B.C2H5OH C.C D.CO六、综合推理、判断反应类型7、在一密闭容器中有A、B、C、D四种物质,一定条件下使之反应,一段时间后,物质 A B C D反应前质量/g 90 10 8 2反应后质量/g 11 59.25 29.75 10则该密闭容器中发生的化学反应类型为反应(填“化合”或“分解”)。

[提高题]1、下列各项中,在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发生变化的是①分子的数目②元素的种类③原子的数目④原子的种类⑤物质的种类⑥物质的总质量A、①③④⑥B、①②③⑤C、②③④⑥D、②④⑤⑥2、把金属钠放入水中,钠的表面产生大量的气泡。

《质量守恒定律》第2课时(教学设计)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

《质量守恒定律》第2课时(教学设计)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一、教材分析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质量守恒定律,是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课题1的内容。

本节课包括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质重守恒的原因及其应用。

通过一系列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从量的方面去研究并得出化学反应的客观规律。

并从微观角度使学生充分理解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的原因。

因此,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的一个重要化学规律,是分析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的理论依据,是学生对化学反应的认识从“质”到“量”的过渡前提,也为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的教学做好理论准备,它的应用贯穿于整个中学化学。

所以本节内容在初中化学里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因此,本课内容不仅是本单元的一个重点,也是整个中学化学的教学重点之一。

二、学情分析初三刚开设化学课,学生情绪和心理都处于比较兴奋、好奇状态,学习化学的兴趣较高。

通过一阶段的学习,学生对分子和原子、元素、化学式,及对化学反应中物质发生了质的变化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并初步掌握了一些简单的化学反应和简单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而对化学反应的实质和化学探究学习的方法尚处于启蒙阶段。

针对这些情况,我采用小组实验探究的方法,鼓励学生动手、动脑,让每个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

因此,在实验中观察,在观察中讨论,在讨论中形成共识,不仅使学生学到新的化学知识,也可使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及化学反应的本质有更深的理解。

因为初中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弱,特别是从分子原子角度去解释质量变化的能力还很有限,因此从微观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并能初步运用质量守恒定律确定为教学难点。

三、课时安排本课程共分为两课时:课时1 质量守恒定律课时2 化学方程式课时2 化学方程式一、教学目标1.知道化学方程式的定义,了解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2.会从质、量、数等方面读化学方程式,并能利用化学方程式求出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比。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

教学难点: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

三、教学过程【提问】同学们还记得在化学反应中体现出来的“六不变、两改变、两可能变”吗?【展示】“六不变”指: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元素种类、元素总质量、原子种类、原子个数、原子质量一定不变;“两改变”指:反应前后物质种类、分子种类一定改变。

2013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2课时

2013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2课时

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和化学式表达式:
(1)碳在氧气中燃烧
碳 + 氧气
点燃 点燃
二氧化碳
C + O2 (2)磷在氧气中燃烧
磷 + 氧气
CO2
五氧化二磷
点燃
P + O2
点燃
P2O5
用文字表达式或者化学符号表达式来 表示物质的变化,能否体现出质量守恒? (既:原子个数没有发生变化的特点?)
文字表达式
“和” “反应条件”
(三)、化学方程式的读法
(以C + O2 ==== CO2为例)
点燃
(1)质: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 成二氧化碳;
(2)粒子:每1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分子反应, 生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
(3)量:每12份质量的碳和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 反应,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化学方程式
(一)化学方程式的定义:用化学式表示化学 反应的式子。 (二)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意义 读法)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内容
参加化学反应的 各物质质量总和 反应后生成的各 物质的质量总和 元素的种类不变 元素的质量不变
守恒 原因 应 用
原子种类不改变 原子数目不增减 原子质量不变化
解释现象 简单的计算 推测物质的组成
适用于一切化学变化
1、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原
练一练
4P + 5O2
微粒个数比:
点燃
2P2O5
5 ∶ 2 各物质质量比: 4×31 ∶ 5×32 ∶ 2×142 4

124

160

九年级化学学科第五单元质量守恒定律的教案

九年级化学学科第五单元质量守恒定律的教案
方案四:镁条燃烧实验。
实验现象: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
天平指针向左倾斜(变重)。
教师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天平为什么不平衡?
教师小结:
在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化学变化中,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候,必须在密闭容器中进行。
课堂小练习:
1、在化学反应A +B = C中,10克A物质恰好与8克B物质完全反应,则生成C物质的质量为()
C.2个氢分子和1个氧分子生成2个水分子
D.4份质量的氢气和32份质量的氧气生成36份质量水
1、在化学反应2X2 +3Y2 = 2R中,若用X、Y表示R的化学式,其中正确的是()
A、X3Y2 B、X2Y3 C、X3Y4 D、XY2
2、北京奥运会“祥云”火炬燃烧时主要反应为5O2 + X 3CO2 + 4H2O由此可知X的化学式为()
2.加强实验中的各个环节的教学,从而拓展学生的思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定量研究和分析推理的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化学反应的定量研究、推理,帮助学生认识永恒运动和变化着的物质,既不能凭空产生也不能凭空消失的道理,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和自然科学方法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1)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及应用;
C + O2=== CO2
讨论,通过方程式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①表示反应物、生成物
②表示反应条件
③表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应物和生成物间的质量比
④表示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各粒子个数比
化学方程式的读法:
(1)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宏观意义)
表示碳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2)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各物质的质量比(宏观意义)表示每12份质量的碳与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质量守恒定律第2课时教学设计

质量守恒定律第2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技能:了解什么是化学方程式,知道化学方程式所提供的信息过程与方法:运用模型模拟分子和原子,表示化学变化的微观过程,帮助学生从微观的模拟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化学方程式的学习,培养学生由具体---抽象----具体的思维方法,并初步形成定量思维。

奠定学生从微观到宏观过程理解化学方程式所蕴涵的含义。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化学方程式的涵义和读法,理解化学方程式的“质”的含义和“量”的含义。

教学难点:化学方程式的微观涵义的理解三、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复习提问1 化学式CO2中获得哪些信息2` 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及其微观解释【动画展示】木炭燃烧的微观过程教师小结:化学变化中的“变”与“不变”二`导入新课用文字表达式表示“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分析它的含义,引入化学方程式。

要求学生用分子和原子的符号表示以下的粒子,从而写出木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强调分子或原子都有质学生思考、讨论、交流观看动画并交流,各自动手书写木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并依据微观图解得出木炭燃烧时,每1个碳原子和1个氧分子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了1个二氧化碳分子。

动手写文字表达式等回忆为讲述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做准备。

通过具体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的书写引出化学方程式让学生通过微观的化学变化的图解理解化学变化的微观实量,用各自的相对质量表示。

三`新授知识出示“C+O2=点燃CO2”化学方程式提出问题:1`化学方程式表示的读法2`化学方程式表示的含义讨论它表示的含义带着问题自己学习p93-94有关化学方程式的内容。

质,更直观而且更具有说服力。

通过化学式及相对分子(或原子)质量等知识的复习导出化学方程式的意义,自己阅读并学习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师小结:化学方程式的读法及含义并板书反馈练习1:H2+Cl2===2HCl 反馈练习2:学生讨论左边的化学方程式表示的含义“质”的含义,“量”的含义“微观粒子”的含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时质量守恒定律
授课教师:孙健军授课时间:2010.11.9 授课班级:九(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2)化学方程式的读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懂得化学方程式的意义,懂得总结归纳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2)学会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2)教学难点
化学方程式书写的意义及其注意事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前面的学习中,用文字表达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物质,但这种表达方式比较麻烦,我们有没有在国际上通用的简捷的式子?有,在化学中用化学式来表达化学反应,这就是化学式。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化学方程式“反应条件”“生成”
“和”
点燃
碳+ 氧气(反应物)二氧化碳(生成物)
点燃
红磷+ 氧气五氧化二磷
用文字表示化学反应虽然比较直观地表示出了化学反应的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但书写起来麻烦,且不能表示出各物之间的量的关系。

(设问)有没有一种更简便的方法呢?
(一)概念: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和数值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

点燃
C + O2 == CO2
点燃
4P + 5 O2 == 2P2O5
(二)化学方程式与文字表达式相比的优点
1、书写简便、通用;
2、能反映出各物质间的量的关系。

(三)化学方程式表达出的意义(信息)
点燃
以2H2+O2==2H2O为例
1、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反应物、生成物。

(该反应的反应物为氢气和氧气,生成物为水。


2、表明了化学反应进行的反应条件。

(该反应进行的条件是点燃。


3、表明化学反应中各物质间量的关系。

(该反应中氢分子氧分子水分子的个数比是2:1:2。


注:如果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间粒子数为1时,数值1省略,且化学式前各化学系数为整数。

讲解:在化学方程式中,通过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还可以表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即各物质间的质量比。

点燃
2H2+O2==2H2O
2×2 :8×2 ×:18×2
4 : 32 :36
1 : 8 : 9
氢气、氧气和水的质量比是1:8:9
点燃
【讨论】如何读2H2+O2==2H2O?
(四)化学方程式的读法
1、读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如:氢气和氧气在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

2、读出各物质间粒子的个数比;
如:2个氢分子和1个氧分子反应生成2个水分子。

3、读出各物质间的质量比。

如:每4份质量的氢气和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了36份质量的水。

课堂练习
1、可以从下列化学方程式中得到哪些信息?
点燃
(1)S+O2==S O2
点燃
(2)C + O2 == CO2
2、读出下列方程式
(1)Fe+CuSO4== FeSO4+Cu
(2)CuO+H22O
【设问】我们现在学习了两种表达化学反应的方式,它们有什么异同点呢? (五)化学方程式与文字表达式的异同
1、相同:
(1)反应物生成物书写位置相同,反应物在前生成物在后。

(2)反应进行条件相同。

2、不同:
(1)书写方式不同,文字表达式用文字,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

(2)文字表达式中无数值,化学方程式一般有数值。

(数值为1省略且数值为整数)
(3)连接符号不同,文字表达式中用箭头符号连接,化学方程式用长等号连接。

(六)总结反思
化学方程式是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工具,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意义,是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七)作业1、4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质量守恒定律
1化学方程式的定义:
化学方程式2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3化学方程式的读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