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艺考生)地理专题提升练习卷: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练习卷

合集下载

2018届高考地理-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专题练习(二)-答案

2018届高考地理-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专题练习(二)-答案
(3)湖水自净能力减弱,水质变坏;蒸发量减少,调节气候的能力下降;渔业资源减少,鸟类栖息环境恶
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湖底裸露面积不断增加,盐渍化和沙化加重,影响北疆地区的生态环境。
(4)调整农业结构,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发展循环经济,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丙、丁;但乙位于恒河中下游平原地区,该地区是印度经济发展程度最高的区域,故乙处土壤侵蚀危害最大。
第 8 题,甲地区土壤侵蚀强度大,为山地地形,降水量大,故可采取②③两项措施防治土壤侵蚀。
第 9 题,将各月份的月均温差值相加,所得结果为负值,这说明林地比裸地的年均气温低。
第 10 题,由于该片林地位于学校与高速公路之间,因而可起到减弱噪声和吸烟滞尘的作用。
2018 届高考地理专题练习(二)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答 案
一、选择题
1~5.CDDAA 6~10.CBBDC 11.B
一、选择题
第 1~2 题,从图上可以看出,树干高大,可达 50 米左右,树冠茂密,由地面向上分为几个层次,只有
热带雨林地区的植被才具备这样的特征,故该种植被为热带雨林;因分布在高温多雨的气候区,土壤淋溶作
第 3 题,过度的迁移农业是为了解决人口增长带来的粮食短缺问题,仅依靠迁移农业是无法脱贫的。
第 4 题,设立国际基金,既保护了森林资源,又使当地受益,解决了当地的贫困问题,较好地协调了环
境与发展的关系。
第 5 题,结合巴西轮廓图信息,巴西政府大力开发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是由于人地关系不协调,东
南部人口多,森林缺乏。雨林区人口少,森林资源丰富,A 对。雨林对生态环境有重要意义,内河航运便利、
二、综合题
12.(1)差异:降水量 M 地小于 N 地,M 地分干、湿两季(或降水季节分配不均),N 地降水年内分配、湿两季;N 地年降水量大于 2 000 毫米,降水年内分配均

2018届高考地理-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专题练习(一)

2018届高考地理-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专题练习(一)

2018届高考地理专题练习(一)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一、选择题1.下图为我国各种荒漠化类型比重图,我国荒漠化的类型及其对应地区正确的为()A.风蚀荒漠化——东北平原B.水蚀荒漠化——西北地区C.盐渍化——南方低山丘陵D.冻融荒漠化——青藏高原(2017·昆明模拟)读“我国西部各省区土地及草地退化状况比较图”,完成2~3题。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甘肃省沙漠化占土地总面积比例最大B.内蒙古水土流失的面积与宁夏一样多C.西北各省区沙漠化的自然原因主要是干旱D.云南、贵州两省水土流失严重的人为原因主要是过度放牧3.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可采取的措施有()①把生态建设放在首位②提高沿途城镇的天然气使用率,减少对林地的开发③生态重点地区实行严格的退耕还林还草政策④从根本上减少对自然资源的开发以保护生态环境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读“某区域地理要素变化统计图”,完成4~5题。

4.1937~2008年,该区域()A.荒漠化面积扩大到近5倍B.人均耕地面积增大C.载畜量和荒漠化面积增加幅度相当D.人口总量大致翻了一番5.导致该区域荒漠化形势的根本原因是()A.自然环境的变迁B.耕地面积的变化C.放牧强度的变化D.人口数量的变化地理兴趣小组对某小流域进行水土流失的调查。

据此回答6~7题。

6.在调查之前,该组同学需要优先收集调查区的地形图和()A.气温分布图B.降水量分布图C.工业分布图D.旅游景点分布图7.下图是几位同学根据调查结果绘制的坡度与单位面积产沙量关系曲线,其中符合水土流失一般规律的是()A.①B.②C.③D.④(2017·山西质检)土壤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四种物质组成,水分和空气两者的组成比例随外界气候条件及其他因素的变化而此消彼长。

读我国某地区不同演替阶段下的植物群落与特征变化图,完成8~9题。

注:牛肝地发育在以红层软岩为主的区域,是以密集侵蚀沟和风化壳裸露为标志的红层荒漠。

22018届高考地理提升训练27区域环境问题

22018届高考地理提升训练27区域环境问题

提升训练27 区域环境问题以下图是我国“十二五”计划中的生态功能区(以爱惜林草、湿地和生物多样性等为主的区域)散布图。

结合图文材料,完成第1~2题。

1.对以下各组生态功能区自然环境一起特点的描述,符合实际的是( )A.ab—草原广布、温差大B.bf—地表崎岖、降水少C.ce—光照充沛、风沙小D.dg—气候湿润、林地多2.以下生态功能区中,计划目的以爱惜湿地、修养水源为主的是( )A.cB.dC.eD.f以下材料是20世纪下半叶我国强沙尘暴发生频率与土地沙化速度统计表,据此完成第3~4题。

20世纪50年代20世纪60年代20世纪70年代20世纪80年代20世纪90年代强沙尘暴次数(次)5 8 13 14 23土地沙化速度(平方千米/年)1 5602 100 2 4603.表中显示我国的土地沙化速度在不断加速,其缘故最可能的是( )A.我国气候有变干的趋势B.南方北回归线周围显现沙化地域C.长江中上游地域毁林现象严峻A.开采地下水浇灌,变沙地为耕地和草地B.在干旱地域扩大牧场,进展畜牧业C.采取适当方法调整本地产业结构,以减轻生态环境的压力D.禁止干旱地域任何经济活动的开展,以爱惜本地脆弱的生态环境读长江荆江河段及荆江分洪工程示用意,完成第5~7题。

5.关于荆江河段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泥沙沉积形成了南五洲B.溯源侵蚀使得河道弯曲C.荆江分洪区汛期大量蓄水D.人民大垸不受洪水要挟6.“万里长江,险在荆江”的要紧缘故是( )A.湖泊的调剂功能较弱B.地下水水位太高,补给河流C.泥沙淤积使得河床增高D.流速过快,河岸侵蚀严峻7.关于分、蓄洪区土地利用的表达,最符合可持续进展的是( )A.为应付特大洪水而禁止开发B.进展湿地生态经济及旅行C.作为城市建设用地利用D.开挖成湖,增强调剂功能红碱淖属高原性淡水湖,是中国最大的沙漠淡水湖。

但最近几年来该地湖区萎缩、水质污染严峻,珍稀鸟类生存状况堪忧。

读图,完成第8~9题。

高三地理复习选择题训练:区域生态环境建设.docx

高三地理复习选择题训练:区域生态环境建设.docx

高三地理复习选择题训练: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一、选择题读我国某区域图,回1 — 2题。

1.图中A地区农业发展中存在较明显的土壤盐碱化问题,主要原因有()①纬度较高,冻土发育,含盐水分不易下渗②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③农业耕种过程中,长期采用大水漫灌的灌溉方式④地处河谷地区,水流平缓,对土壤侵蚀作用微弱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图中B处在古代是水草丰美的温带草原,而现在己变成一片沙漠,其人为原因是()A.气候由湿润向干旱转变B.植被类型由草原退化为荒漠C.农业由耕种业向畜牧业转变D.过度开垦和放牧破坏植被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积大、分布广、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在图中A、B、C地区都存在3.下列关于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荒漠化只发生在图中三个地区B.A地区的荒漠化是气候异常造成的C.荒漠化是土地退化的一种表现D.次生盐渍化不属于土地荒漠化4. A 地区的荒漠化主要类型属于()A.沙漠化 B.石漠化 C.盐渍化 D.三种类型都有5. 下列属于由于不合理灌溉而形成的环境问题的是()A. 荒漠化B.水土流失C.次生盐渍化D.石质荒漠化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荒漠化状况图。

读图回答6-7题。

6. 图示区域荒漠化加剧的主要原因是 ()①过度放牧 ②环境污染加剧 ③地处西北内陆,降水稀少 ④过度农垦A. 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7. 下列对图中荒漠化扩展及治理措施的叙述,正确的是()A. 华北大部分地区受到荒漠化的威胁B. 荒漠化正向东、向北推进C. 土地荒漠化的扩展与冬季风有关D. 在绿洲内部采取封沙育草等工程措施进行治理读“我国塔里木盆地荒漠化发展地区分布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荒漠化发展地区)”,完成8 一9题。

8. 近儿十年来,该地区荒漠化速度加快的主要原因是 ()A. 气候干旱,降水稀少B. 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速发展C. 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D. 大量开采铁矿和有色金属矿,破坏植被9. 针对该地荒漠化问题,下列治理措施中正确的有 ()①控制人口增加,少数地区可以进行生态移民 ②控制农业规模,合理用水 ③对已经严重 荒漠化的土地进行封沙禁牧④在荒漠化土地上,大量种植需水量大的树木,防风固沙⑤ 扩大水田面积,利用水田等人工湿地调节当地气候A.①②⑤B.①②③囹现有沙漠 宏荒漠化快的地区H 森林破坏严重地区 一荒漠化推进方向国界省界山脉河流理!唧!! iiiiiliiii沙漠C.②③④D.③④⑤对于人类来说,森林既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又是不可替代的环境资源。

2018高考地理二轮常考命题点专练10区域生态环境的建设含解析

2018高考地理二轮常考命题点专练10区域生态环境的建设含解析

常考命题点专练10区域生态环境的建设时间:45分钟,满分:9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017·河南天一大联考五)填洼是降雨或融水产生的充填、滞蓄于地面坑洼的现象,是径流形成过程中重要的损失项.充填坑洼的水量称填洼量,最终耗于下渗、蒸发和地下水的补给.下图为黄土高原某地不同耕作措施地表最大填洼量随坡度变化图。

据此完成1~2题.1.在同一坡度下,不同耕作措施地表填洼量最大的是()A.等高条播B.人工锄耕C.等高犁耕D.平整坡解析:读图可知,在同一坡度下,不同耕作措施地表填洼量从大到小的顺序是:等高条播、人工锄耕、等高犁耕、平整坡.答案:A2.在同一坡度下,造成该地地表填洼量变化的重要因素是( ) A.降水强度B.风速大小C.土壤结构D.地表糙度解析:图示同一坡度下,不同耕作措施的地表填洼量不同,则根源在于不同耕作措施带来的影响。

不同耕作措施下地表的平整程度有很大的差异,而降水强度、风速大小、土壤结构受耕作措施影响较小。

故地表糙度是造成地表填洼量变化的重要原因。

答案:D(2017·广东湛江一模)抱坡岭是三亚市一座山体裸露、地势起伏较大的废弃石灰岩矿山,自开展“城市修补、生态修复”以来,抱坡岭成为首批山体修复试点之一,相关部门采用了削坡退台、设置V型槽等综合治理办法恢复山体的生态环境.据此完成3~5题.3.抱坡岭需要人工修复最主要的原因是( )A.石灰岩易风化,造成危岩崩落,威胁居民生命财产安全B.处于台风多发区,易引发地质灾害C.山体坡度大,涵养水土的能力差,自我修复能力丧失D.美化环境,增加旅游景点解析:“山体裸露、地势起伏较大”,说明植被少、坡度大;而该地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的海南岛,降水多,则易造成水土流失;同时该山体为石灰岩矿山,易出现因水土流失导致的荒漠化,自我修复能力差,故要进行人工修复.答案:C4.每一级退台都设置为外缘高、内部低的主要目的是() A.降低爬山难度B.增加耕地面积C.便于汇集雨水D.提高地面美观度解析:注意修复的目的是使其恢复植被,减轻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植被修复离不开水,该山体坡度大而不利于地表水下渗,同时石灰岩地区地表水缺乏,故修建退台要考虑收集雨水,则C正确。

2018版高考地理总复习(人教版)课下限时集训:第十三章_区域生态环境建设_3-13-1_有答案

2018版高考地理总复习(人教版)课下限时集训:第十三章_区域生态环境建设_3-13-1_有答案

2-13-1(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读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

1.图示沙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我国的( )①华南②华东③华北④东北⑤西北⑥西南A.①②③B.④⑤⑥C.③④⑤ D.③⑤⑥2.我国新出现的沙漠化土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人类对土地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使植被受到破坏B.人类发展工农业生产C.降水减少,蒸发加剧D.气候干旱,沙丘不断向农牧业地区推进【解析】第1题,我国西北地区沙漠化成因主要表现为沙丘入侵农田、草场,东北地区主要表现为滥垦、滥伐森林,华北地区主要表现为水资源利用不当和工矿建设破坏林草。

第2题,我国新增加的沙漠化土地主要是由于不合理的生产活动造成的。

【答案】 1.C 2.A(2017·湖北联考)下图为我国现有主要盐碱地占耕地面积比例示意图。

读图完成3~4题。

3.A、B两地耕地中盐碱地所占的比重大,其共同原因主要是( )①灌溉措施不当,蒸发旺盛,盐分易在地表集聚②土壤贫瘠,化肥使用量大③降水量少,盐分随季节变化小④人口密度小,开发程度低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4.C地盐碱地占耕地面积比重较大,主要自然原因是( )A.人类不合理灌溉B.降水集中,盐分随季节变化小C.地势低平,沿海地区海水浸渍D.夏季风强劲【解析】第3题,图中A、B两地耕地中盐碱地所占的比重大,主要是因为灌溉措施不当,蒸发旺盛,盐分易在地表集聚;土壤贫瘠、使用化肥与盐碱地比重大关系不大;降水量少,淋盐作用弱,盐分随季节变化小;人口密度小,开发程度低与盐碱化无关。

第4题,C地盐碱地占耕地面积比重大,主要原因是地势低平,距海近,沿海地区海水浸渍;人类不合理灌溉是人为原因;降水集中,降水多,盐分随季节变化大;夏季风强劲,带来降水多,不是导致盐碱化的原因。

【答案】 3.B 4.C(2017·河南八市重点高中第二次质检)甘肃永昌县喇叭泉林场,位于石羊河一级支流西大河流域中段,是永昌县北部的主要生态防护屏障。

2018届高考地理-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专题练习(二)

2018届高考地理-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专题练习(二)
A.红壤——肥力高 பைடு நூலகம் B.灰钙土——肥力高
C.黄壤——肥力低 D.砖红壤——肥力低
亚马孙平原是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区,占地球上热带雨林总面积的 50%,达 650 万平方公里。自上世
8.为防治土壤侵蚀,甲地区可采取的措施是( )
①平整土地,大力发展种植业②将坡耕地改为水平梯田,减轻水土流失 ③造林种草等生物工程措施 ④
进行大规模生态移民
A.①② B.②③

9.探究结果表明( )
A.学校所在地位于南半球
B.林地的年均温差大,裸地的年均温差小
C.该地 7.8 月份的月均温较低
D.林地比裸地的年均气温低
10.该片林地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
①涵养水源②保持水土③减弱噪声④吸烟滞尘⑤防风固沙
①为了脱贫而实施过度的迁移农业
②为了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而开辟大型农牧场
③为了偿还债务而进行商业性伐木
④为了满足人口增长对土地的需求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下列保护雨林的措施中能够较好地协调环境与发展关系的是( )
A.①② B.②⑤
C.③④ D.③⑤
11.目前我国每年需要通过远洋货轮进口大量铁矿石。下图所示区域是我国重要的铁矿石进口地。图示区域
铁矿开采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是( )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月均
温差 0.13 0.10 0.18 0.16 0.13 0.25 0.43 0.40 0.20 0.10 0.11 0.22
1.该种植被的集中分布区是( )
A.寒带地区 B.欧洲
C.南美洲 D.东亚地区

2018版高考地理总复习课下限时集训:第十三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3-13-1含答案

2018版高考地理总复习课下限时集训:第十三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3-13-1含答案

2-13-1(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读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

1.图示沙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我国的()①华南②华东③华北④东北⑤西北⑥西南A.①②③B.④⑤⑥C.③④⑤D.③⑤⑥2.我国新出现的沙漠化土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人类对土地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使植被受到破坏B.人类发展工农业生产C.降水减少,蒸发加剧D.气候干旱,沙丘不断向农牧业地区推进【解析】第1题,我国西北地区沙漠化成因主要表现为沙丘入侵农田、草场,东北地区主要表现为滥垦、滥伐森林,华北地区主要表现为水资源利用不当和工矿建设破坏林草。

第2题,我国新增加的沙漠化土地主要是由于不合理的生产活动造成的。

【答案】 1.C 2.A(2017·湖北联考)下图为我国现有主要盐碱地占耕地面积比例示意图。

读图完成3~4题。

3.A、B两地耕地中盐碱地所占的比重大,其共同原因主要是()①灌溉措施不当,蒸发旺盛,盐分易在地表集聚②土壤贫瘠,化肥使用量大③降水量少,盐分随季节变化小④人口密度小,开发程度低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4.C地盐碱地占耕地面积比重较大,主要自然原因是()A.人类不合理灌溉B.降水集中,盐分随季节变化小C.地势低平,沿海地区海水浸渍D.夏季风强劲【解析】第3题,图中A、B两地耕地中盐碱地所占的比重大,主要是因为灌溉措施不当,蒸发旺盛,盐分易在地表集聚;土壤贫瘠、使用化肥与盐碱地比重大关系不大;降水量少,淋盐作用弱,盐分随季节变化小;人口密度小,开发程度低与盐碱化无关。

第4题,C地盐碱地占耕地面积比重大,主要原因是地势低平,距海近,沿海地区海水浸渍;人类不合理灌溉是人为原因;降水集中,降水多,盐分随季节变化大;夏季风强劲,带来降水多,不是导致盐碱化的原因。

【答案】 3.B 4.C(2017·河南八市重点高中第二次质检)甘肃永昌县喇叭泉林场,位于石羊河一级支流西大河流域中段,是永昌县北部的主要生态防护屏障。

2018届人教版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单元测试Word版含答案

2018届人教版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单元测试Word版含答案

限时规范特训 32时间:45分钟满分:9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8·太原模拟)风经过森林后,速度会有所降低。

如图表示四类不同结构的森林对风速的影响。

完成1~2题。

1.距地面6米以内,防风效果最好的森林是( )A.① B.②C.③ D.④解析:观察四幅图中距地面6米高度以内风速的大小,最大风速依次约1.3千米/小时、3.2千米/小时、3千米/小时和6千米/小时,因此该范围内防风效果最好的是下层有灌木的针叶密林。

答案:A2.从地域分异规律的角度考虑,在华北平原营造农田防护林,宜选择( )A.① B.②C.③ D.④解析:华北地区位于中纬度的大陆东岸,为温带季风气候,该气候条件下,典型植被是温带落叶阔叶林;根据地域分异规律可知,针叶林主要分布在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区。

答案:B(2018·南昌模拟)哈尼族主要聚居在红河、澜沧江沿岸和无量山、哀牢山地带。

他们勤劳勇敢,善于开垦梯田。

下图为哈尼族梯田生态系统示意图。

这一生态系统被文化生态学家盛赞为江河—森林—村寨—梯田四度同构的“人与自然高度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

据此完成3~4题。

3.该生态系统中,森林的功能是 ( )①涵养水源、保持水土②净化地表径流③防风固沙、保护农田④净化空气、美化环境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在该生态系统中,森林位于山地的上部,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地表径流等功能;从图中来看,森林没有分布在农田周围,不是护田林,③错。

净化空气、美化环境是分布在城区森林的功能。

答案:A4.该生态系统中村寨都建在半山腰的梯田上方,这是因为( )A.可以减轻劳动强度B.可以避免洪涝灾害C.可以获得清洁的水源D.可以观赏梯田美景解析:在该生态系统中村寨建在半山腰的梯田上方和森林的下方,可以获得经森林净化后的清洁水源。

2018年高考模拟文综地理专项选编区域生态环境的建设-解析版-文档资料

2018年高考模拟文综地理专项选编区域生态环境的建设-解析版-文档资料

2019年高考模拟地理精选区域生态环境的建设一、选择题,每题4分(22)图甲和图乙是我国某地区近二十年的土地资源利用情况。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图甲图乙1.该地可能位于我国的()A. 东北地区B. 华北地区C. 南方地区D. 西北地区2.从图1可知,该地早期土地利用导致的生态问题是()A. 土地沙漠化B. 水土流失C. 土地次生盐碱化D. 湿地锐减3.该地目前农业可持续发展需要解决的土地利用方面的问题是()A. 湿地的保护B. 红壤的改良C. 盐碱地的治理D. 风沙的治理【小题1】C【小题2】B【小题3】B本题考查我国区域地理特征和土地利用情况以及读图分析能力。

据图可知,该地区治理前后草灌木丛比例,常绿植被比例增加,说明该地为亚热带地区,C正确;东北地区、华北地区和西北地区均为温带地区,ABD均错误。

故选C。

本题考查我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以及读图分析能力。

据图1并结合上题分析可知,该地区位于我国南方地区,降水多,且种植业土地利用比例较大,山区土地利用比例较高,林业比例较小,植被保持水土功能较弱,所以易发生水土流失,B正确,ACD均错误。

故选B。

本题考查我国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以及读图分析能力。

据上题结论可知,该地区位于我国南方地区,且据图1可知,该地区山区种植业土地利用比例较大,可判断应为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广布低产酸性红壤,因此该地目前农业可持续发展需要解决的土地利用方面的问题是红壤的改良,B正确;ACD均错误。

故选B。

下图是一组世界区域地图,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小题。

4.图中甲、乙两地发展种植业的主要制约因素分别是A. 土壤、水源B. 地形、河流C. 风向、地势D. 光热、降水5.乙地由于不合理灌溉而引发的主要环境问题是A. 水土流失B. 土地盐碱化C. 沙尘暴D. 洪涝灾害【小题1】D【小题2】B本题考查影响农业发展的区位因素。

根据图示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轮廓判断,甲地区位于欧洲西部,受温带海洋性气候影响,终年温和多雨,光热不足是限制农业生产最大的限制性条件;乙地区位于中亚地区,地处内陆,气候干旱,故水资源不足是限制农业生产最大的限制性条件。

2018年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创新 专题达标检测:(十一)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含答案

2018年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创新 专题达标检测:(十一)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含答案

专题达标检测(十一)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一、选择题(2017·淮北模拟)作为我国主要的生态脆弱地区之一,甘肃省的土地利用变化对全国的土地利用有重要参考意义。

下表示意甘肃县域土地利用结构比重变化,其中未利用土地包括撂荒闲置农用地。

读表,完成1~2题。

①经济发展是引起土地利用变化的根本动力②气候及生态环境变化在土地利用结构变化中起主导作用③人口增长对土地利用变化是一把双刃剑④多数县域实施了生态退耕政策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 D.①③④2.甘肃省对撂荒闲置农用地合理的管理措施有( )①搞好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撂荒闲置农用地②加强被征用土地的管理,防止由于土地征用而导致的耕地撂荒现象③对确实无法耕种的贫瘠土地,应将其转化为城镇建设用地或交通用地④加大小型农用机械的使用,解决农村劳动力不足而出现的撂荒闲置农用地问题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解析:1.D 2.B 第1题,气候及生态环境变化的确会引起土地利用的变化,但与人为因素相比,气候、生态环境等自然要素的变化更稳定一些,对土地利用的变化影响较小;经济发展水平影响着土地利用的可行性、土地利用方向及效益,是引起土地利用变化的根本动力;人们对土地资源的改造和治理,可提高土地生产潜力,但也会给土地带来巨大的压力;根据图中耕地和林地的变化可以判断出甘肃省退耕还林工作效果显著。

第2题,甘肃省水分条件较差,应通过水利设施建设来实现撂荒地的充分利用;对征用的土地应督促征用单位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城镇建设用地或交通用地的扩大应考虑地块的实际区位,对区位条件不满足实际需求的无法耕种的贫瘠土地,应实施有补贴的生态退耕;甘肃省由于农村外出打工人员较多,出现了撂荒闲置农用地问题,可通过小型农用机械的使用缓解劳动力资源不足的状况。

(2018届高三·豫北联考)我国南方某低山丘陵区近几年来多地出现短期大面积的严重水土流失现象,这引起当地相关部门的重视,并组织专家进行调查。

高考地理专题提升练: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高考地理专题提升练: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专题(2)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读下图“世界某区域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与图中沙漠形成主导缘由相同的地区是( )①阿拉伯半岛的沙漠②安第斯山南段东侧的沙漠③澳大利亚中西部的沙漠④塔里木盆地沙漠A.①③B.①②C.②④D.③④2.图示季节,沿河流各段及周边区域地理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①③②②河段正值丰水期A.①→①③②③河段水量削减B.②→①③②④河段沿岸草木枯黄C.③→①③②⑤河段森林茂密D.④→答案:1.A; 2.C解析:1.读图,依据经纬度可以推断,图示区是尼日利亚,沙漠位于北部,是常年受副热带高压的限制形成的。

阿拉伯半岛的沙漠,澳大利亚中西部的沙漠,都是受副热带高压带限制形成,①、③对。

安第斯山南段东侧的沙漠,是因位于山地背风坡,降水少,形成的,②错。

塔里木盆地沙漠是因深居内陆,海洋水汽难以到达形成的,④错。

A对。

B、C、D错。

2.依据图中的风向分析,此时北半球应是夏季,气压带、风带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形成的图示的西南风。

风来自海洋 ,携带水汽多,给沿岸地区带来较多降水。

①→②河段正值丰水期,A正确。

②→③河段流经沙漠区,蒸发、下渗水量多,又缺少水源补给,所以水量削减,B正确。

③→④河段此时是雨季,沿岸草木茂密,C不正确。

④→⑤河段是热带雨林气候,森林茂密,D正确。

所以选C。

土壤在水和风力等外力作用下被破坏、剥蚀、搬运的过程,称作土壤侵蚀。

读印度土壤侵蚀强度空间分布图,完成3-5题。

3.甲、丁两地土壤侵蚀强度差异较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有( )A.海拔、降水量B.土质、地形C.降水量、地形D.风力、海拔4.甲、乙、丙、丁四地中,土壤侵蚀危害最大的是( )A.甲B.乙C.丙D.丁5.为防治土壤侵蚀,甲地区可实行的措施是( )①平整土地,大力发展种植业②将坡耕地改为水平梯田,减轻水土流失③造林种草等生物工程措施④进行大规模生态移民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3.C; 4.B; 5.B解析:3.图中甲处土壤侵蚀强度明显大于丁处,结合丁位于德干高原,地势平坦,降水较少,以及甲位于山地迎风坡而降水量大等学问,可推断答案。

2018届高考地理二轮系列之三道题经典专练10: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教师版含解析

2018届高考地理二轮系列之三道题经典专练10: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教师版含解析

经典专练十地区生态环境建设一、安徽省安庆一中等五省六校(K12结盟)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文综地理试题阅读图文资料,联合所学的地理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黄土高原位于中国中部偏北,北纬34°~40°,东经103°~114°。

黄土高原海拔在1000~2000米,面积64万平方千米。

黄土厚度一般超出100米,最厚处可达150米,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聚积区。

据历史资料考据,黄土高原曾是塬面广阔,沟壑稀罕,植被丰茂的地域。

跟着人口的增添,人类活动的加剧,环境逐渐恶化,如植被减少,天气变干,土壤受到侵害。

但是,要把环境恢复到本来状态,在现有的经济、技术条件下很难做到。

1)简析黄土高原成为世界最大黄土聚积区的原由。

2)简述黄土高原古代发展农业耕种的有益自然条件。

3)黄土高原生态系统十分柔弱,试剖析黄土高原抵抗自然灾祸能力较低的原由。

4)请为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可连续发展提出合理建议。

【答案】(1)①紧邻冬天风的源地,冬春天节多狂风(西寒风);②黄土高原西北部有广袤的荒漠;③荒漠的外缘,风力减弱,颗粒较小的黄土堆积;④秦岭、太行山等山脉对冬天风的阻拦,风力进一步减弱,黄土大批堆积。

(2)有充分的黄河水源为黄土高原古代农业耕种供给浇灌水源。

古代的黄土高原天气暖和润湿,地表植被茂盛。

黄河及其支流流经的河谷平原,地形广阔平展,耕地成片,土壤肥饶。

黄土高原的地理地点比较特别,拥有显然的过渡性。

即处于从平原向山地高原过渡、从沿海向内地过渡、从润湿向干旱过渡、从丛林向草原过渡、从农业向牧业过渡的地域,各样自然因素互相交织,自然环境条件不够稳固,表现为地震灾祸、水旱灾祸随和象灾祸,以及水土流失、土壤侵害等自然灾祸比较屡次和严重。

而人类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如滥垦、滥牧、过樵、过牧,都会惹起自然环境的激烈反响,使得自然灾祸发生的频度增大。

(4)①增强计划生育力度,严格控制人口增添,提升人口素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练习卷
下图示意某国家土地利用类型分布,该国西部及西南部为温带荒漠。

据此完成1—2题。

1.该国西部及西南部形成土地沙化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A.距海洋较远,受海洋影响小B.地处背风坡,焚风效应显著
C.常年受副高控制,蒸发旺盛D.太阳辐射强,地表土质疏松
2.近年来,该国甲地区草地退化、沙化日趋严重,针对这一问题应采取的措施主要是
①建设人工草场②控制载畜量③实施退耕还草④发展草原旅游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答案】1.B 2.A
土壤盐渍化指土壤底层或地下水的盐分通过毛细水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盐分积累在地表土壤的过程。

下表为受土壤盐渍化危害较严重的亚非国家相关数据统计。

读表完成3—5题。

3.土壤盐渍化主要发生在
A.高寒地区B.温带海洋性气候地区
C.耕地分布区D.干旱、半干旱、半湿润地区
4.地中海沿岸与中国华北平原土壤盐渍化最严重的时间分别是
A.夏季、春季B.冬季、夏季
C.秋季、夏季D.冬季、秋季
5.印度土壤盐渍化危害程度较土库曼斯坦轻,其主要原因是印度
A.气温高B.降水丰富
C.地下水贫乏D.植被茂盛
【答案】3.D 4.A 5.B
内蒙古鄂尔多斯东胜矿区,水土流失严重,被国内外专家公认为“世界水土流失之最”。

读图,回答8—9题。

6.东胜矿区水土流失类型内部分化显著,其成因分异主要表现为
A.泊尔江海子镇以水力侵蚀为主
B.哈巴格希大部兼具水力、风力侵蚀双重特征
C.铜川镇以风力侵蚀为主
D.东胜城区以水力侵蚀为主
7.下列措施有利于治理东胜矿区水土流失的是
A.在铜川镇沟道两侧缓坡修筑水平沟、鱼鳞坑等防护工程
B.在哈巴格希东部沟道两侧陡坡种植油松、沙棘、拧条为主的混交林
C.在泊尔江海子镇荒漠化地区发展灌溉农业增加植被覆盖率
D.严格控制小煤窑开采,采矿固体废弃物堆弃沟道以降低地表崎岖度
【答案】6.B 7.B
甘肃永昌县喇叭泉林场,位于石羊河一级支流西大河流域中段,是永昌县北部的主要生态防护屏障。

但20世纪90年代开始,树木随着地下水位持续下降而大量死亡。

2003年起,林场在规划改造区域实施外围乔木、灌木和内部枸杞、沙棘(白榆)配置(如图)的林带建设。

据此完成8—10题。

8.喇叭泉林场树木大量死亡的主要原因是
A.生活能源短缺,过度砍伐B.全球变暖,蒸发量增加
C.西大河上游人口、经济规模扩大D.植被新陈代谢,群落自然更替
9.喇叭泉林场树木大量死亡的明显影响是
A.可开垦耕地面积增加B.荒漠化范围缩小
C.区域土壤肥力增加D.固定的沙丘再度被激发或活化
10.2003年起喇叭泉林场林带建设,使林场
①防风效能明显,风速明显降低
②虽没经济效益,但生态效益突出
③农田蒸发量增加,空气湿度增加
④土壤熟化速度加快,提高林业经济效益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答案】8.C 9.D 10.D
下表为地球上主要生态系统的总面积及净初级生产力。

读下表回答11—12题。

注:单位时间和单位面积上,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全部有机物同化量,即光合总量,叫总初级生产力(GPP);净初级生产力(NPP)=总初级生产力—自养呼吸消耗
11.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NPP平均值比温带森林高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森林面积更广B.光合作用更强
C.年平均气温更高D.温室气体更少
12.造成森林、河湖、海洋三系统NPP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气温日较差不同B.年降水量不同
C.日照时间长短不同D.绿色植物总量
【答案】11.B 12.D
地处干旱区的宁夏银川市,其周边地区曾广布湖泊,明清时有“七十二连湖”的说法。

20世纪80年代银川周边湖泊所剩无几。

1999年开始,银川实施恢复湿地的计划。

下图示意银川周围目前的湖泊分布。

据此完成13—14题。

13.20世纪80年代银川周边湖泊所剩无几的主要原因是
A.泥沙淤积B.气候变暖C.排水造田D.黄河来水量
减少
14.疏浚、恢复湖泊湿地,对银川环境的直接影响是
①增强城市排污能力②增加城市空气湿度③美化城市环境④增大城市气温年较差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答案】13.C 14.B
15.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所示区域海拔在4500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风(大于等于8级)日数157天,且多集中在10月至次年4月,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20—30厘米高度范围内。

(1)分析错那湖东北部沿岸地区冬春季风沙活动的沙源。

(2)说明上述沙源冬春季起沙的原因。

(3)简述风沙对该路段铁路及运行列车的危害。

(4)针对该路段的风沙灾害,请提出防止措施。

15.【答案】(1)多条河流在此注入错那湖,泥沙沉积,河口三角洲面积较大;冬春季河流水位低,河滩泥沙裸露;错那湖水位低,(因河口处湖区水深较浅)出露的湖滩泥沙面积较大。

(2)冬春季气候干燥(降水少),地表缺乏植被(草)的保护;大风多,湖面较宽阔,西风经湖面无阻挡,沙源东部为河谷,风力强劲。

(3)(铁路路基较高)风沙堆积,填埋路基和轨道;侵蚀路基(和路肩);损害机车车辆和通信、信号设备等,加大钢轨、车轮等设备的磨损;影响运行列车安全。

(4)(阻沙措施)在铁路两侧设立阻沙堆(高立式沙障)。

(固沙措施)在沙地上用碎石等覆盖沙面。

设置石(草)方格沙障。

(若所提措施不符合当地实际,如植树造林,不得分。


16.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上图为巴音布鲁克地区示意图。

巴音布鲁克湿地发育于天山山脉中部大、小尤尔都斯盆地中。

盆地内河流蜿蜒,流向区外。

冬季严寒,年平均气温-4.7℃。

巴音布鲁克湿地内有国家级天鹅自然保护区,栖息着大量的野生天鹅。

湿地周围草场广阔,是传统的畜牧业区。

20世纪中后期,出现过牧现象。

同时,每年都有大量的畜群进入自然保护区,严重干扰了天鹅的生存与繁殖。

(1)描述图示区域河流干流流向。

(2)简析巴音布鲁克湿地的形成条件。

(3)请你对巴音布鲁克天鹅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提出建议。

16.【答案】(1)(自源头)由东向西流经小尤尔都斯盆地,至巴音布鲁克附近向南流入大尤尔都斯盆地,然后再向东南流出本区。

(2)该地区有较多的冰雪融水、大气降水和地下水补给,河流众多;盆地内地势平坦,排水不畅;气温低,蒸发弱;地下冻土发育,阻滞水分下渗。

(3)合理放牧,防止草场退化,恢复天然植被,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加强对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保护湿地,严禁人类活动对天鹅栖息地的干扰和破坏;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