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产后腹直肌分离应用效果研究
电刺激治疗产后腹直肌分离疗效的Meta分析
电刺激治疗产后腹直肌分离疗效的Meta分析摘要:目的系统评价电刺激治疗产后腹直肌分离的临床疗效。
方法检索外文数据库(包括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和中文数据库(包括维普(VIP)、知网(CNKI)和万方(WanFang Data)),搜集关于产后腹直肌分离电刺激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数据库的检索时间都是从建立之日起到2021年12月31日止。
选择了两位研究员,分别独立筛选、数据提取和偏倚风险评估纳入的文献,然后使用 revman 5.3软件对最终纳入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
结果最终纳入19个随机对照试验文献,总共有1701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电刺激治疗组治疗产后腹直肌分离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OR=5.01,95%CI(3.64,6.89),p﹤0.00001];电刺激治疗后缩短产后腹直肌分离距离优于对照组[MD=1.92,95%CI(1.36,2.48),p﹤0.00001]。
结论电刺激治疗产后腹直肌分离明显有效,并且可以缩短产后腹直肌分离的距离。
关键词:电刺激;产后腹直肌分离;Meta分析;随机对照试验腹直肌分离是指腹中线两侧的腹直肌分别向左右两边分开,两侧腹直肌间的距离增大,一般超过2.0cm即可诊断。
腹直肌分离不仅影响美观,还可以造成腹壁疝、腰背痛等症状。
目前有相关研究显示随着妊娠分娩次数增加,腹直肌分离的发病率明显升高[1]。
腹直肌分离的非手术治疗方法包括自主功能锻炼、推拿按摩等,这些方法治疗周期长、起效缓慢,使得在临床使用受到限制。
电刺激是采用低频电流刺激支配骨骼肌的α运动神经元,来迫使更多的肌纤维参与到肌肉收缩活动中,从而恢复腹直肌的功能[2]。
但是电刺激治疗腹直肌分离是否有效仍然存在争议。
本研究针对国内外近年来电刺激治疗腹直肌分离的效果进行系统评价分析,为产后腹直肌分离的临床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1.1文献的纳入与排除标准1.1.1研究设计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
电刺激配合康复按摩促进产后腹直肌分离临床疗效
电刺激配合康复按摩促进产后腹直肌分离临床疗效发布时间:2021-04-13T07:42:17.999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21年第2期作者:潘莉许前珍(通讯作者)孙艳[导读] 我院针对此类患者,制定了电刺激联合按摩护理方案,现将干预效果报道如下。
南京市妇幼保健院(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 210000【摘要】目的:探讨产后腹直肌分离患者应用电刺激+康复按摩护理的效果。
方法:抽取我院2019年2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产后腹直肌分离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49例行电刺激护理者作为对照组,49例行电刺激+按摩护理者作为实验组,评估两组疗效。
结果:实验组干预后腹直肌分离距离、脐上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
结论:针对产后腹直肌分离患者,在电刺激护理基础上,予以按摩护理,可促进分离腹直肌愈合,缩小腹围,值得推广。
【关键词】腹直肌分离;电刺激;康复按摩腹直肌分离为产后常见并发症,据流行病学统计,超过30%孕妇产后会发生腹直肌分离,其不仅会引起腰背疼痛、体态臃肿,而且腹直肌分离严重会导致内部脏器下移[1]。
因此,做好产后修复是非常有必要的。
我院针对此类患者,制定了电刺激联合按摩护理方案,现将干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1.11 纳入标准:①触诊腹直肌肉间隙>2cm;②足月分娩;③产后42d恶露完全干净;④盆底肌肌力≥Ⅲ级;⑤知情同意。
1.12 排除标准:①妊娠期存在严重合并症如妊高症、妊娠心脏病等;②产后出现大出血、感染等并发症;③合并四肢功能障碍;④合并皮肤性疾病;⑤产后严重抑郁,或存在精神障碍,难以配合医护人员。
1.2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收治的98例产后腹直肌分离患者为研究对象,以产后所用不同康复护理方案分组:对照组中,自然分娩者37例,剖宫产者12例,年龄24-37岁,平均(30.3±5.2)岁;实验组中,自然分娩者36例,剖宫产者13例,年龄24-38岁,平均(30.9±5.7)岁。
表面肌电生物反馈训练治疗产后腹直肌分离的临床疗效研究
表面肌电生物反馈训练治疗产后腹直肌分离的临床疗效研究∗李江英ꎬ陈㊀亚ꎬ黄月甜ꎬ张金陶ꎬ黎慧超ꎬ许擎宇∗∗(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妇幼保健院(胡忠医院)保健部ꎬ广东㊀广州㊀510800)㊀摘要㊀目的:观察运用表面肌电生物反馈训练治疗产后腹直肌分离的临床疗效ꎮ方法:于2018年5月~2019年9月在我院产后康复门诊复查或盆底康复治疗的产妇中筛选研究对象25例ꎬ采用表面肌电生物反馈训练ꎬ每次训练15min~30minꎬ1d1次ꎬ连续训练10次ꎬ每次治疗后记录腹直肌分离距离和肌电位值ꎬ评价其治疗效果ꎮ结果:25例患者治疗后腹直肌分离距离随着治疗次数不断缩小ꎬ治疗10次后ꎬ腹直肌分离距离ɤ2cmꎬ而肌电位值随着治疗次数增加不断变大ꎮ表面肌电生物反馈训练治疗有效率92.00%ꎬ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ꎮ结论:表面肌电生物反馈训练可有效改善腹直肌分离ꎬ且依从性高ꎬ临床治疗有效率高ꎮ㊀㊀㊀㊀关键词:表面肌电生物反馈训练ꎻ产后腹直肌分离ꎻ肌电位值㊀㊀㊀㊀中图分类号:R714.69㊀文章标识码:D㊀文章编号:1006-978X(2020)04-0010-02㊀㊀随着二胎政策的全面放开ꎬ产后腹直肌分离的发病率越来越高ꎮ有研究对84例健康初产妇产后6个月腹直肌分离距离进行测量ꎬ发现其腹直肌分离发生率为39.3%[1]ꎮ目前治疗腹直肌分离的方法主要有手术㊁被动和主动肌肉锻炼[2]ꎮ手术治疗腹直肌分离虽然疗效明显ꎬ但存在手术并发症ꎻ被动锻炼方法起效缓慢ꎬ疗程长ꎬ效果不确切ꎻ主动肌肉锻炼训练方式不正确ꎬ依从性和积极性较差ꎬ训练强度不够而无法使腹部肌群得到充分全面的锻炼[2]ꎮ表面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是将表面肌电信号引入生物反馈系统ꎬ将表面肌电信号转换后并放大ꎬ以视㊁听觉方式反馈给受试者ꎬ促使受试者自主训练ꎬ从而使目标肌肉放松或增强的反馈方式[4]ꎮ本研究选取2018年5月~2019年9月在我院产后康复门诊复查或盆底康复治疗的出现产后腹直肌分离的产妇25例ꎬ探讨表面肌电生物反馈训练对产妇恢复的效果ꎬ现报道如下ꎮ1㊀临床资料1.1㊀一般资料本研究以2018年5月~2019年9月在我院出现产后腹直肌分离的产妇25例作为研究组ꎬ年龄22岁~38岁ꎬ平均(28.4ʃ5.8)岁ꎻ顺产10例ꎬ剖宫产15例ꎮ并回顾性分析同期采取自主训练的患者25例作为对照组ꎮ两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ꎬ具有可比性ꎮ1.2㊀纳入标准腹直肌分离距离大于2.0cmꎻ伴有不同程度腰部㊁背部疼痛ꎻ经盆底检测盆底肌Ⅰ类及Ⅱ类肌力达3级及以上ꎻ于本院治疗前未接受其他治疗方案的产后妇女ꎮ1.3㊀排除标准认知障碍㊁精神疾病㊁高血压㊁心脏病㊁先天性腹壁发育不良者㊁经积极沟通仍不愿接受治疗的患者ꎮ∗基金项目:广州市花都区医疗卫生一般科研专项项目(编号:18-HD-WS-074)ꎮ∗∗通讯作者ꎮ2㊀治疗方法2.1㊀研究组采用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中的生物反馈进行治疗ꎮ治疗前治疗师向患者解释其治疗原理和注意事项ꎬ根据腹直肌分离部位和程度让患者摆好特定的治疗体位ꎻ治疗时将电极片贴于分离的腹直肌肌腹上ꎬ患者在治疗师的指导和鼓励下跟着计算机屏幕上的肌电图形进行正确有效的肌肉自主收缩训练ꎬ每次训练15min~30minꎬ1d1次ꎬ连续训练10次(周日休息)ꎮ2.2㊀对照组采用自主训练治疗ꎬ同样每次训练15min~30minꎬ1d1次ꎬ连续训练10次(周日休息)ꎮ3㊀疗效分析3.1㊀观察指标每次治疗后记录腹直肌分离距离和肌电位值ꎬ并记录患者训练次数和训练时间ꎬ评估患者依从性和积极性ꎮ3.2㊀疗效标准对治疗10次后测量值与初次评估时测量值进行比较ꎬ评价其治疗效果ꎮ有效:治疗后腹直肌分离距离ɤ2cmꎻ无效:治疗后腹直肌分离距离仍>2cmꎮ3.3㊀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ꎬ计量资料采用LSD-t检验进行分析ꎬ以xʃs表示ꎬ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ꎬ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ꎮ3.4㊀治疗结果3.4.1㊀研究组患者表面肌电生物反馈训练对患者腹直肌分离距离和肌电位值的影响研究组25例患者治疗后腹直肌分离距离随着治疗次数增加而不断缩小ꎬ治疗8次后ꎬ距离ɤ2cmꎬ而肌电位值随着治疗次数增加不断变大ꎮ见表1ꎮ3.4.2㊀两组患者训练治疗依从性比较研究组患者表面肌电生物反馈训练全部连续完成10次ꎬ且平均训练时间高于对照组(P<0.01)ꎮ见表2ꎮ01 JournalofExternalTherapyofTCMAug2020ꎬ29(4)表1㊀研究组患者治疗后腹直肌分离距离和肌电位值变化(xʃs)指标治疗前治疗后1次2次3次4次5次6次7次8次9次10次腹直肌分离距离(cm)5.8ʃ1.65.4ʃ1.55.0ʃ1.54.8ʃ1.44.2ʃ1.34.0ʃ1.33.3ʃ1.13.2ʃ1.02.0ʃ0.61.5ʃ0.31.0ʃ0.2肌电位值(uV)16.4ʃ2.218.3ʃ3.319.4ʃ3.220.1ʃ3.321.4ʃ3.523.1ʃ3.124.5ʃ1.225.8ʃ1.326.3ʃ1.426.9ʃ1.027.5ʃ1.3表2㊀两组患者训练治疗依从性比较(xʃs)组别n是否连续完成10次训练是否平均训练时间对照组2520520.5ʃ4.7研究组2525027.3ʃ2.6χ2/t3.5566.330P0.0593<0.00013.4.3㊀两组患者训练临床疗效比较研究组患者经10次训练后ꎬ表面肌电生物反馈训练治疗有效率为92.00%ꎬ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ꎮ见表3ꎮ表3㊀两组患者训练临床疗效比较例(%)组别n有效无效对照组2515(60.00)10(40.00)研究组2523(92.00)1)2(8.00)注:1)两组比较ꎬχ2=5.373ꎬP=0.0205ꎮ4㊀讨㊀论腹直肌分离是因孕期腹部不断增大ꎬ腹部肌肉拉伸变薄ꎬ出现腹直肌从腹白线分开的现象ꎮ基于此因ꎬ功能锻炼为临床治疗腹直肌分离的主要方法ꎮBenjamin等[5]提出产前或产后进行腹部核心肌群锻炼ꎬ可降低腹直肌分离发生率ꎮ探索出一种操作方便㊁疗程短㊁效果确切㊁患者易于接受㊁能调动产妇主动性并积极参与治疗的方法ꎬ是治疗产后腹直肌分离的主要方向ꎮ肌电生物反馈技术从20世纪60年代应用于临床ꎬ它采用传感器将人们正常意识不到的肌肉电信号经放大滤波处理后转变为可以感知的视听信号ꎬ并反馈给患者ꎬ患者根据这些信号进行有意识的自身调控ꎬ从而掌握调节控制自身的技术和能力[6]ꎮ本研究选择我院产后出现腹直肌分离的产妇25例观察表面肌电生物反馈训练的治疗效果ꎮ研究结果表明ꎬ治疗后腹直肌分离距离不断缩小ꎬ治疗8次后ꎬ距离ɤ2cmꎬ而肌电位值随着治疗次数增加不断变大ꎮ接受表面肌电生物反馈训练患者中途未出现训练中断ꎬ且平均训练时间高于规定时间ꎬ治疗有效率也显著高于主动锻炼ꎮ该方法能使患者主动参与引发的肌电信号ꎬ经反馈对大脑皮层形成一种条件性重复刺激ꎬ经长期反复训练能形成相应的条件反射ꎬ利于患者治疗结束后自主训练ꎮ国内临床以往腹直肌分离的治疗主要以自主康复训练为主ꎬ付丽侠等[7]研究表明ꎬ患者接受仿生物电刺激治疗和自主训练后ꎬ腹直肌分离恢复情况优于自主训练患者ꎬ可促进产后尽早康复ꎮ主要原因是自主康复训练因部分患者锻炼方式不正确或未按时按量完成训练ꎬ导致难以取得满意疗效ꎮ本研究发现ꎬ表面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可通过视㊁听觉反馈机制促使受试者自主训练ꎬ从而使目标肌肉放松或增强ꎬ25例患者均按时高质量完成训练ꎮ此外ꎬ表面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技术已被国内外康复治疗证实安全有效ꎮ近年来ꎬ已被广泛运用于康复治疗中ꎬ如脑卒中㊁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等[8~10]ꎮ李淑学[11]探讨功能锻炼结合肌电刺激对产后盆底肌的恢复效果ꎬ结果表明产后盆底肌功能得到明显改善ꎮ马磊[12]还将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应用于髌股关节疼痛综合征治疗中ꎬ该方法可提高股内侧斜肌肌力训练针对性ꎬ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ꎮ由此可见ꎬ表面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在多个领域得到应用ꎬ不仅疗效显著ꎬ而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及可操作性ꎮ参考文献:[1]㊀王㊀影ꎬ张㊀洁ꎬ冯艳霞ꎬ等.电刺激治疗产后腹直肌分离的效果观察[J].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ꎬ2017ꎬ13(2):218-221.[2]㊀Espinosa-De-Los-MonterosAꎬArista-DeLTLꎬVergara-FernandezOꎬetal.ContralateralComponentSeparationTech ̄niqueforAbdominalWallClosureinPatientsUndergoingVerticalRectusAbdominisMyocutaneousFlapTransposition ̄forPelvicExenterationReconstruction[J].AnnalsofPlasticSurgeryꎬ2016ꎬ77(1):90-92.[3]㊀杨柳枝ꎬ熊锦梅ꎬ林善群.腹部仿生物理疗法在产后腹直肌分离中的效果观察[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ꎬ2017ꎬ17(12):32-33.[4]㊀ZiqiZꎬBizhenLꎬMinghuiLꎬetal.ClinicalValueofPelvicFloorSurfaceElectromyographyBiofeedbackTherapyintheTreatmentofFemaleSexualDysfunction:AMeta-analysis[J].NursingJournalofChinesePeoplesLiberationArmyꎬ2016.[5]㊀BenjaminDRꎬvandeWaterATꎬPeirisCL.Effectsofex ̄erciseondiastasisoftherectusabdominismuscleintheante ̄natalandpostnatalperiods:asystematicreview[J].Physio ̄therapyꎬ2014ꎬ100(1):1-8.[6]㊀KimJH.TheeffectsoftrainingusingEMGbiofeedbackonstrokepatientsupperextremityfunctions[J].JournalofPhys ̄icalTherapyScienceꎬ2017ꎬ29(6):1085-1088. [7]㊀付丽侠ꎬ王华蓉ꎬ郭㊀玲ꎬ等.仿生物电刺激对产后腹直肌分离的疗效研究[J].中国医师杂志ꎬ2019ꎬ21(3):444-445.[8]㊀单晶丽ꎬ李红颖ꎬ隋㊀丹ꎬ等.表面肌电生物反馈对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J].双足与保健ꎬ2017ꎬ26(20):110-112. [9]㊀李㊀雪.肌电生物反馈结合运动疗法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方面的疗效[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ꎬ2018ꎬ2(4):239-241.[10]㊀YongKPꎬKimJH.EffectsofkineticchainexerciseusingEMG-biofeedbackonbalanceandlowerextremitymuscleac ̄tivationinstrokepatients[J].JournalofPhysicalTherapyScienceꎬ2017ꎬ29(8):1390-1393.[11]㊀李淑学.功能锻炼结合肌电刺激对产后盆底肌恢复的效果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ꎬ2018.[12]㊀马㊀磊.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对髌股关节疼痛综合征患者临床疗效的研究[D].石家庄:河北医科大学ꎬ2015.作者简介:李江英(1982-)ꎬ女ꎬ2003年毕业于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康复医学系ꎬ大专学历ꎬ康复主管治疗师ꎮ现在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妇幼保健院保健部工作ꎮ研究方向:康复评估与治疗ꎮ收稿日期:2019-11-08修稿日期:2020-02-10本文编辑:朱庆文11中医外治杂志㊀2020年8月第29卷第4期。
肌电生物反馈和电刺激在产后康复治疗中的疗效评估
肌电生物反馈和电刺激在产后康复治疗中的疗效评估摘要目的:评估肌电生物反馈和电刺激在产后康复治疗中的疗效,分析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
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分娩的产妇100例,年龄在23到45岁之间,分娩次数1到3次。
所有患者均经诊断存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表现,且均在产后42天到6个月间进行产后盆底康复治疗。
分析治疗前后产妇临床症状、盆底肌力变化及盆底康复效果。
结果:治疗后,产妇的症状均有改善,盆底肌张力较治疗前明显提高。
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妊娠次数越少、阴道分娩越少、新生儿体重越小,治疗效果越好。
结论:肌电生物反馈和电刺激在产后康复治疗中的作用明显,能有效缓解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症状,减少尿失禁,改善疼痛,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盆底功能障碍;肌电生物反馈;产后康复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表现为盆腔器官脱垂、阴道壁膨出、压力性尿失禁、盆腔疼痛和盆底功能障碍型便秘等一系列盆底损伤与缺陷。
PFD病因很多,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妊娠和分娩是PFD的独立危险因素。
妊娠期随着子宫增大,重力作用对盆底的慢性牵拉造成不同程度的软组织损伤;妊娠期激素水平变化改变了盆底结缔组织的胶原代谢,导致盆底支持结构减弱,增加了PFD的发生风险。
分娩时盆底受胎头挤压,盆底拉伸延长,肌肉高度扩张,使盆底发生去神经改变, 结缔组织间连接发生分离等变化。
难产、器械助产等易引起盆底及尿道周围组织的损伤、膀胱颈位置及活动度改变、尿道闭合压下降,导致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
妊娠及分娩过程中肛提肌及阴部神经机械性损伤,在PFD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因此,在产后早期进行盆底康复具有重要的预防意义。
本研究选取在我院进行产后康复治疗的100例患者进行随访评估,分析肌电生物反馈和电刺激在产后康复治疗中的意义。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分娩的产妇100例,年龄在23到45岁之间,分娩次数1到3次。
生物反馈治疗在产后腹直肌分离中的疗效观察探讨
生物反馈治疗在产后腹直肌分离中的疗效观察探讨摘要:目的:探讨生物反馈治疗在产后腹直肌分离中的疗效。
方法:选择77例产后腹直肌分离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38例),观察组给予生物反馈治疗,对照组采用产后收腹带治疗。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腹直肌分离距离≤2cm的比例为94.87%、对照组为7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腹围、腹直肌分离距离均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产后腹直肌分离产妇行生物反馈治疗可促进腹直肌恢复。
关键词:生物反馈;腹直肌分离;电刺激腹直肌分离是指腹直肌间距增宽,其弹性纤维断裂,导致腹直肌分离距离超过2cm并伴有腹白线的扩张,腹壁的隆起,腹直肌分离多在妊娠中晚期及产后的妇女中的发生率高达53%,腹直肌作为腹部重要的核心肌群,对维持腹内压、协助排便和呼吸等具有重要作用。
如若不及时采取干预措施,产后42天-56天,30%的腹直肌分离不能复原,不仅会导致身体变形,严重者会发生腹壁疝。
自主训练是目前采用的常规康复训练方法,需要患者的高度配合,但部分患者依从性差,无法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甚至会延误病情。
电刺激疗法作为新兴的治疗技术,因其便捷,高效等优势被患者所接受。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从2018年7月~2019年9月收治的77例产后腹直肌分离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38例)。
观察组39例中,年龄23~39岁,平均(28.38±3.47)岁,顺产28例,剖宫产11例,单胎36例,双胎3例;对照组38例中,年龄23~38岁,平均(27.96±3.44)岁,顺产27例,剖宫产11例,单胎37例,双胎2例。
两组产妇年龄、生产方式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均排除局部皮肤破损、恶露未干净者。
1.2方法治疗方法:观察组给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仪(MLDB4)行生物反馈治疗,产妇取仰卧位,将12片电极置于对应的腹外斜肌、腹直肌、腹横肌,分4阶段分别设置电刺激频率及脉宽参数,进行仿生物兴奋性电刺激,电流大小以产妇腹部肌肉有跳动感但无疼痛为宜。
电刺激治疗产后腹直肌分离的效果观察
Curative effects on electrical stim ulation treatment for postpartum diastasis recti abdom inis W nng
Ying , ang Jie ,Feng Yanxia ,Ma Le . Department of Gynecology,Maternity& Child Care Center of Qinhuangdao, Qinhuangdao 066000, Hebei Province, China; Department of Andrology, Belling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H ospital, Capital M edical University, Belling
100006,China C0 r】 Ps户0 d g author:Feng Yanxia,Email:704462959@ qq.coin
[Abstract] 0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effect of electrical stimulation treatment of
Chin J Obstet Gyneco|Pediatr(Electron Ed),April 2017,Vo1.13,No.2
· 论 著 · 果 观 察
王 影 张 洁 冯 艳 霞 马 乐
【摘 要】 目的 探 讨 电刺 激 治疗 产 后 腹 直 肌 分 离 的临 床 效 果 。方 法 选 择 2013年 1月 至 2015 年 1月 ,于 秦 皇 岛 市 妇 幼 保 健 院 产 后 门诊 复 查 的 23例 腹 直 肌 分 离距 离 大 于 2.0 em 的产 后 42 d妇 女 为 研 究 对 象 。 采 用 PHENIX USB 8 神 经 肌 肉 电 刺 激 治 疗 仪 对 23 例 患 者 进 行 电 刺 激 治 疗 , 2O r ain/次 ,2次 /周 ,共 计 治 疗 6次 。采 用 腹 部 触 诊 法 ,检 查 患 者 治 疗 前 、后 腹 直 肌 分 离 距 离 ,并 进 行 统 计 学分 析 。结 果 ① 本 研 究 23例 患 者 经 电 刺 激 治 疗 后 ,腰 部 、背 部 疼 痛 症 状 均 得 到 缓 解 。 电 刺 激 治 疗 过 程 中及 治 疗 后 ,患 者 均 无 不 适 ,均 未 发 生 相 应 并 发 症 。② 本 研 究 23例 患 者 经 电刺 激 治 疗 后 , 22例 患 者 腹 直 肌 分 离 距 离 < 2.0 cm,1例 腹 直 肌 分 离 距 离 为 3.0 cm,但 该 患 者 治 疗 后 腹 直 肌 分 离 距 离 较 治疗 前 缩 小 2.5 cm。这 23例 患 者 治 疗 后 腹 直 肌 分 离 距 离 为 (1.6± 0.5)cm ,较 治 疗 前 的 (3.9± 0.7)cm 显 著缩 小 ,二 者 比较 ,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一 12.8O,P< O.001)。 结论 电 刺 激 治 疗 产 后 腹 直 肌 分 离 效 果 良好 、安 全 ,无 不 良反 应 。
电刺激对产后腹直肌分离的治疗效果分析
电刺激对产后腹直肌分离的治疗效果分析摘要】目的:探讨电刺激治疗产后腹直肌分离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本院产后康复门诊诊断为腹直肌分离的患者113例,采用普林格尔进行电刺激治疗,30min/次,隔日一次,共计15次。
均采用腹部触诊法,检查患者治疗前、后腹直肌分离距离,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113例患者经电刺激治疗后,腹直肌分离距离均<2cm,治疗前为(3.26±1.57)cm,治疗后为(1.46±0.18)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4,P<0.001)。
结论:电刺激治疗产后腹直肌分离效果好、安全,无不良反应。
【关键词】仿生物电刺激;产后康复;腹直肌分离;临床疗效【中图分类号】R45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31-0021-02Clinical analysis of electrical stimulation in postpartum rectus abdominis separationQiu ChengLi,Fan XueMei,Li Yushu,Jin YuanDepartment of Gynecology, Neijiang City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Hospital,Neijiang, Sichuna 641000,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electrical stimulationin the treatment of postpartum rectus abdominis.From January 2018 to December 2018,113 patients with posterior rectus abdominis were diagnosed in the postpartum rehabilitation clinic of our hospital.Electrical stimulation treatment,30 min / time,once every other day,a total of 15 times.Abdominal palpation was used to examine the separation distance of the rectus abdomini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and statistical analysis was performed.Results After 113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electrical stimulation,the separation distance of rectus abdominis was <2cm,(3.26±1.57)cm before treatment,(1.46±0.18)cm after treatment,t=5.24, P<0.001.Learning meaning.Conclusion Electrical stimula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postpartum rectus abdominis is effective and safe,with no adverse reactions.【Key words】Bioelectrical stimulation;Postpartum rehabilitation;Rectus abdominis separation;Clinical efficacy腹直肌分离是指腹直肌向两侧分离距离超过2cm,同时伴有腹白线的扩张和腹壁的隆起[1]。
产后腹直肌分离应用仿生电刺激疗法的护理体会
产后腹直肌分离应用仿生电刺激疗法的护理体会产后腹直肌分离是一种常见的产后问题,特别是在剖宫产后更为常见。
腹直肌分离是指腹直肌两侧之间的连接组织发生撕裂,导致腹壁松弛和腹部突出。
产后腹直肌分离不仅影响了外观美观,也可能导致腰背疼痛、腹部功能障碍等许多不适,对产妇的心理和生活质量都有很大的影响。
对于产后腹直肌分离患者,我们首先要进行全面的评估。
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经历了巨大的身体变化,腹直肌的分离可能会伴随着其他问题,比如盆底肌肉松弛、会阴裂伤等,这些问题都需要在治疗过程中得以充分考虑。
在进行仿生电刺激疗法前,我们需要对患者的腹部肌肉情况、腹直肌分离的程度以及身体的肌肤情况等进行全面评估,确定患者是否适合进行电刺激疗法。
产后腹直肌分离患者在接受仿生电刺激疗法时,我们需要进行全程指导和护理。
仿生电刺激疗法需要专业的护理人员进行操作,患者在接受治疗时需要配合护理人员进行适当的放松和紧张,以协助电刺激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在治疗过程中,我们需要对患者的腹部肌肤进行观察,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进行处理,避免出现过敏或其他不良反应。
产后腹直肌分离患者在接受仿生电刺激疗法治疗期间,我们还需要给予患者心理护理。
产后腹直肌分离对患者的外形和生活都会带来一定的困扰,特别是对于年轻的产妇来说,外形的变化会对她们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
在治疗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与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治疗信心,增强康复的信心,从而更好地配合治疗,达到更好的疗效。
产后腹直肌分离患者在接受仿生电刺激疗法治疗时,需要进行全面的评估,进行全程的指导和护理,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进行处理,进行专业的康复护理,并给予患者心理护理。
只有全面的护理才能帮助患者更好地进行康复,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希望今后能有更多的产后腹直肌分离患者能够得到更好的康复护理,重拾自信,重返美丽。
仿生物电刺激治疗在产后腹直肌分离中的疗效观察
仿生物电刺激治疗在产后腹直肌分离中的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仿生物电刺激治疗在产后腹直肌分离中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收治的116例产妇,通过电脑随机抽取的方式进行分组,作为对照组和实验组研究对象,每组各58例。
对照组产妇仅采用自主训练治疗,实验组产妇采用仿生物电刺激治疗。
观察两组产妇治疗10d后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产妇的临床总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6.55%和84.48%,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统计学意义显示P<0.05。
结论:采用仿生物电刺激进行产后腹直肌分离的治疗,能够明显缩小产妇的腹直肌分离距离,促使产妇尽快恢复健康,该治疗方法具有积极应用与推广的价值。
【关键词】仿生物电刺激;产后腹直肌分离;临床疗效产后腹直肌分离通常因妊娠后期、多产、腹壁扩张延伸等各种情况造成,产妇会出现腹壁松弛膨隆,且腹直肌一般在产后半年仍旧不能够回到原先位置[1]。
发生产后腹直肌分离的产妇不仅腹直肌松垮,腹直肌间距亦会逐渐增大,导致腹直肌的严重分离,若不能够得到及时且有效的治疗,产妇机构可能出现腹壁疝[2]。
当前比较常见的产后腹直肌分离康复治疗方法为自主训练治疗方法,虽然能够起到一定治疗作用,但是仍旧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本次研究主要观察并分析仿生物电刺激治疗在产后腹直肌分离中的临床疗效,具体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选取了本院2018年收治的116例产妇,通过电脑随机抽取的方式进行分组,作为对照组和实验组研究对象,每组各58例。
所有产妇均通过触诊确定了两侧复制及内侧缘与脐水平连线的交点,且采用软尺对两点之间的距离进行了准确的测量,每名产妇两点之间的距离均在2cm以上,为腹直肌分离症状。
对照组产妇年龄在21岁~42岁,平均年龄(29.25±2.84)岁,顺产41例,剖宫产17例,单胎妊娠52例,双胎妊娠6例。
观察组产妇年龄在20-40岁,平均年龄(29.04±2.16)岁,顺产42例,剖宫产16例,单胎妊娠54例,双胎妊娠4例。
产后腹直肌分离应用仿生电刺激疗法的护理体会
产后腹直肌分离应用仿生电刺激疗法的护理体会产后腹直肌分离是指妇女在生育过程中,由于腹肌受到拉力过大或缺乏锻炼,导致腹直肌发生分离,形成一定的间隙。
在临床护理中,常常采用仿生电刺激疗法来帮助妇女恢复腹直肌的力量和紧密度。
以下是我在护理中的一些体会。
对于仿生电刺激疗法,了解其原理和操作步骤是很重要的。
以前,我对这个疗法并不是很熟悉,但在实践中,我逐渐了解到,仿生电刺激疗法通过电流的刺激,促使肌肉收缩,从而增加腹直肌的力量。
在操作上,我需要将电极贴在特定位置,并根据患者的情况调整电流的强弱和刺激频率。
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学习,我逐渐熟悉了这个疗法的操作技巧。
对于患者来说,在进行仿生电刺激疗法之前,进行必要的评估是非常关键的。
我需要了解患者的病史、分娩方式、症状以及腹直肌分离的程度等,以便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
在评估中,我通常会观察患者的腹部肌肉张力和紧密度,并测量腹直肌的间隙大小。
这些评估数据可以帮助我判断仿生电刺激疗法的治疗效果,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在进行仿生电刺激疗法时,保持患者的舒适和安全是我始终坚持的原则。
我通常会告诉患者在实施疗法之前尽量放松身体,以便电流的传导更加顺畅。
在实施过程中,我会不断询问患者的感受,及时调整电流的强度和刺激频率,避免给患者带来不适或疼痛。
我还会提醒患者在疗法期间保持正常呼吸,确保肌肉收缩和松弛的协调性。
与患者的沟通和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我会向患者详细解释仿生电刺激疗法的原理和作用机制,告诉她们疗程的预期效果以及可能出现的不适感。
我会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告诉她们平时如何进行腹直肌的锻炼和保护,以加速康复过程。
我还会向患者提供一些注意事项,如避免剧烈运动、避免过度用力等,以避免腹直肌再次分离。
通过仿生电刺激疗法对产后腹直肌分离的护理实践,我深切感受到了护理的重要性和效果。
通过专业的评估和操作,我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腹直肌的功能和紧密度,减轻她们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但我也明白,护理并不仅仅只是实施治疗,更是要与患者建立起良好的信任和沟通,了解她们的需求和情绪变化,给予关怀和支持。
产后腹直肌分离应用仿生电刺激疗法的护理效果
91现代养生 2021年7月第21卷第14期临床护理产后腹直肌分离应用仿生电刺激疗法的护理效果王秀【摘要】 目的 探究产后腹直肌分离应用仿生电刺激疗法的护理效果。
方法 以2020年1—12月产后腹直肌分离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其均接受仿生电刺激疗法干预,按照组间年龄、孕周、分娩方式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观察组(n =50)和对照组(n =50)。
对照组治疗中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治疗中采用整体护理,比较两组产后42d、结束治疗时、产后6个月时腰痛情况及干预前后腹围、腹直肌分离距离。
结果 观察组产后产后42d、结束治疗时、产后6个月腰痛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 <0.05);干预后,两组患者腹围、腹直肌分离距离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产后腹直肌分离中应用仿生电刺激疗法治疗中,配合整体护理干预,可更好控制患者腰痛发生率,降低其腹围以及腹直肌分离程度。
【关键词】 产后腹直肌分离;仿生电刺激疗法;护理中图分类号 R473.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223(2021)14-091-03作者单位:734000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妇幼保健院腹直肌分离是患者左右两侧腹直肌处于分开的状态,常规情况下1年内可恢复,但是若恢复不当,则会加重腹直肌分离的程度,降低腹部肌肉的力量,难以承托腰背部,影响产妇的哺乳以及正常休息,且会对产妇的产后恢复造成影响,甚至可导致内脏下移,引发消化道相关不良反应的情况[1-2],因此,加强患者的有效治疗和护理干预十分必要。
以往临床主要是采用盆底康复治疗的方式来改善患者的病情,但是其效果并不理想,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仿生电刺激在腹直肌分离治疗中应用,可获得较好的效果,在患者治疗的过程中同时配合有效护理干预,则可促进效果的提高[3-4]。
本研究主要观察产后腹直肌分离应用仿生电刺激疗法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报告如下。
者的心理疏通。
产后腹直肌分离应用仿生电刺激疗法的护理体会
产后腹直肌分离应用仿生电刺激疗法的护理体会产后腹直肌分离是指孕期腹直肌的纤维性连接发生断裂,导致腹直肌两侧间距增大。
产后腹直肌分离给产妇带来不适和困扰,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为了改善产后腹直肌分离,我在护理中应用了仿生电刺激疗法,下面是我的护理体会。
在应用仿生电刺激疗法前,我对产妇进行了详细的评估,包括产后腹直肌分离的程度和伤口愈合情况等。
了解了产妇的具体情况后,我根据医生的建议和产妇的意愿,制定了个性化的康复计划。
在应用仿生电刺激疗法时,我首先向产妇解释了整个治疗过程,告诉她们会感到一些刺痛和酸痛的感觉,但是这是正常的反应。
我还提醒产妇要配合治疗,保持放松状态,并告诉她们如果感到不适或疼痛加重时要及时告诉我。
在实施仿生电刺激疗法时,我首先为产妇清洁皮肤,并涂抹适量的导电凝胶,确保电流能够畅通无阻。
然后,我根据医嘱将电极贴在产妇腹部两侧,根据她们的病情调节电流和频率。
在治疗过程中,我时刻观察产妇的反应,并根据她们的感受调整治疗强度。
有些产妇会感到有力度的肌肉收缩,而有些产妇则只是有轻微的刺痛感。
在治疗结束后,我会给产妇进行肌肉放松和拉伸,以促进良好的治疗效果。
并向产妇介绍了一些自我保健的方法,如正确的体位、腹肌锻炼和饮食调理等。
并鼓励产妇坚持进行康复训练,不断加深对自己身体的了解,提高对疾病的认知,增强对疾病的抵抗力。
通过疗养的过程,我发现产妇对仿生电刺激疗法的反应是好的。
仿生电刺激疗法可以有效地刺激腹直肌肌肉的收缩,加强腹肌的力量,缩小腹直肌分离的间距。
产妇在治疗后能够感觉到腹部肌肉的变化和力量的增加,减轻了腹部的不适感。
应用仿生电刺激疗法对产后腹直肌分离的康复起到了积极的效果。
但是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产妇的反应和感受,以及合理调整治疗强度和频率。
在治疗结束后,产妇需要继续进行康复锻炼,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调理,以达到更好的康复效果。
盆底康复训练配合生物电刺激对产后腹直肌分离的护理干预效果
盆底康复训练配合生物电刺激对产后腹直肌分离的护理干预效果【摘要】目的探讨盆底康复训练配合生物电刺激对产后腹直肌分离的护理干预效果。
方法研究对象60例为产后腹直肌分离病人,以电脑随机法分为A (n=30,予盆底康复训练)、B(n=30,予盆底康复训练+生物电刺激)两组,并进行护理效果对比,研究起止2022年1月-2022年7月。
结果 B组较A组脐围、脐上围、脐下围均减少,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产后腹直肌分离病人展开盆底康复训练配合生物电刺激干预可促使腹围恢复,并提升盆底肌肌力水平,值得被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盆底康复训练;生物电刺激;产后腹直肌分离;护理干预胎儿在子宫内的生长发育会使孕妇腹腔内的多个器官产生移位,因此腹壁也会出现变形,腹部白线随着压迫的增加而薄弱。
在孕晚期,由于腹直肌变得松弛致使其间隔距离增加,由此形成了腹直肌分离[1]。
腹直肌分离会导致小腹松垮,影响身体美观。
同时也可影响其他器官的正常复位,从而引起了产妇盆底肌力减弱、腰酸背痛、胃下垂等病症,使生活质量严重降低。
而此次重点探讨了盆底康复训练与生物电刺激技术对产后腹直肌分离的干预效果,以期改善疾病预后,并促进病人预后水平的提升。
现做如下报告:1 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60例为产后腹直肌分离病人,以电脑随机法分为A(n=30)、B(n=30)两组,研究起止2022年1月-2022年7月。
其中A组年龄23-39岁,均值(30.44±5.02)岁;体重59-93kg,均值(70.58±8.96)kg;孕周38-41周,均值(40.02±0.61)周;7例(23.33%)经产妇,23例(76.67%)初产妇。
B组年龄22-40岁,均值(30.49±5.07)岁;体重57-90kg,均值(70.45±8.88)kg;孕周37-42周,均值(40.09±0.67)周;8例(26.67%)经产妇,22例(73.33%)初产妇。
产后身体恢复的生物反馈疗法
产后身体恢复的生物反馈疗法生完宝宝后,新妈妈们的身体会经历一系列的变化,产后身体恢复成为了至关重要的事情。
在众多的恢复方法中,生物反馈疗法逐渐受到关注。
那么,什么是产后身体恢复的生物反馈疗法呢?它又是如何帮助新妈妈们重获健康与活力的呢?生物反馈疗法是一种通过仪器设备,将人体内部不易被察觉的生理活动信息转化为可被感知的视觉或听觉信号,让患者根据这些信号来调整自身生理活动的治疗方法。
在产后身体恢复中,它主要针对盆底肌功能、腹直肌分离、产后疼痛等问题发挥作用。
产后盆底肌功能障碍是较为常见的问题之一。
怀孕和分娩过程会对盆底肌肉、筋膜和神经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导致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等症状。
生物反馈疗法可以帮助新妈妈们准确感知盆底肌的收缩和放松状态。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会在仪器的引导下进行盆底肌的训练,仪器会实时反馈肌肉收缩的强度、持续时间等信息。
通过反复练习,新妈妈们能够学会有效地控制盆底肌,增强其力量和耐力,从而改善盆底肌功能障碍带来的各种不适。
腹直肌分离也是产后常见的困扰之一。
随着孕期子宫的增大,腹部肌肉会被逐渐拉伸,部分新妈妈会出现腹直肌分离的情况。
生物反馈疗法能够监测腹直肌的分离程度和肌肉收缩情况。
在治疗时,新妈妈们可以根据反馈信号,有针对性地进行腹直肌的训练,促进肌肉的恢复和闭合,帮助重塑腹部形态。
除了盆底肌和腹直肌的问题,产后疼痛也是新妈妈们需要面对的挑战。
例如,产后的腰骶部疼痛、耻骨联合疼痛等。
生物反馈疗法可以通过放松训练,帮助新妈妈们缓解肌肉紧张,减轻疼痛。
仪器会显示肌肉的紧张度,让患者直观地了解自己身体的状态,并通过调整呼吸、放松肌肉等方式来降低紧张度,从而缓解疼痛。
在进行产后身体恢复的生物反馈疗法时,通常需要新妈妈们先进行全面的身体评估。
医生会了解产后的时间、分娩方式、身体症状等情况,并通过专业的检查手段,如盆底肌评估、超声检查腹直肌分离程度等,来确定是否适合进行生物反馈疗法以及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产后身体恢复的生物反馈疗法进阶
产后身体恢复的生物反馈疗法进阶产后身体的恢复对于每一位新妈妈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经历了怀孕和分娩的过程,女性的身体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如盆底肌肉松弛、腹直肌分离、体态改变等。
生物反馈疗法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的治疗手段,在产后身体恢复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接下来,让我们深入了解一下产后身体恢复的生物反馈疗法进阶。
一、生物反馈疗法的基本原理生物反馈疗法是一种通过仪器设备,将人体内部不易被察觉的生理活动转化为直观的信号,如声音、图像等,让患者能够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并通过训练学会自主调节这些生理活动的治疗方法。
在产后身体恢复中,常用的生物反馈疗法主要包括盆底肌肉生物反馈和腹直肌生物反馈。
盆底肌肉生物反馈通过放置在阴道或肛门内的传感器,监测盆底肌肉的收缩和放松情况,并将这些信息反馈给患者,帮助她们掌握正确的盆底肌肉收缩技巧,增强盆底肌肉的力量和耐力。
腹直肌生物反馈则是通过腹部表面的电极,检测腹直肌的分离程度和肌肉活动情况,指导患者进行针对性的训练,促进腹直肌的恢复。
二、产后常见的身体问题及生物反馈疗法的应用1、盆底功能障碍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是较为常见的问题,如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等。
生物反馈疗法可以帮助新妈妈们准确地感知盆底肌肉的收缩和放松,提高盆底肌肉的协调性和收缩力。
通过反复的训练,增强盆底支持结构的功能,有效改善尿失禁和盆腔器官脱垂的症状。
2、腹直肌分离许多新妈妈在产后会出现腹直肌分离的情况,影响腹部的外观和核心稳定性。
生物反馈疗法能够清晰地显示腹直肌的分离程度和肌肉收缩情况,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训练方案。
通过针对性的训练,使腹直肌逐渐恢复到正常的位置和状态,增强腹部的力量。
3、体态改变怀孕和分娩可能导致新妈妈的体态发生变化,如骨盆前倾、脊柱侧弯等。
生物反馈疗法结合姿势评估和训练,可以帮助患者调整肌肉的张力和平衡,改善不良体态,减轻腰部和背部的疼痛。
三、生物反馈疗法的进阶技术和方法1、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在单纯的生物反馈疗法基础上,结合电刺激可以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
电刺激配合康复手法按摩促进产后腹直肌分离临床疗效
电刺激配合康复手法按摩促进产后腹直肌分离临床疗效摘要:目的:探讨产后腹直肌分离联合应用电刺激、康复按摩治疗对促进恢复的作用。
方法:抽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产后腹直肌分离患者105例为研究对象,50例行常规康复治疗者作为对照组,55例行电刺激+康复按摩治疗者作为实验组,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
结果:①实验组治疗后腹围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②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对产后腹直肌分离患者实施电刺激、康复按摩治疗,可促进腹围恢复,提高康复效果,值得推广。
关键词:产后腹直肌分离;电刺激;康复按摩本次抽取105例产后腹直肌分离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旨在分析电刺激、康复按摩联合治疗的效果,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收治的105例产后腹直肌分离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所用康复治疗方法分组:对照组(n=50例)中,患者年龄22-38岁,平均(30.4±5.3)岁,腹直肌脐下分离距离2.1-8.9cm,平均(5.3±1.7)cm;实验组(n=55例)中,患者年龄21-37岁,平均(29.3±4.8)岁,腹直肌脐下分离距离2.2-9.1cm,平均(5.5±1.9)cm。
两组基线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
纳入标准:①临床症状符合《妇产科疾病诊断标准》[1]中腹直肌分离诊断标准;②经腹部触诊、超声诊断确诊;③产后就诊时间超过42d,且恶露完全干净;④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①合并先天性腹壁发育障碍或腹部皮肤破溃;②合并严重骨外伤疾病;③体内放置有金属支架;④合并精神性疾病;⑤存在电刺激或按摩禁忌证。
1.2 方法对照组:行常规康复治疗,即指导患者进行核心运动训练,主要内容如下:第一,指导患者取仰卧位,腰腹部全面贴合地面,一腿屈曲,另一腿向上抬起,收紧腹部,保持0.5-1.0min,两侧重复训练,每侧5组;第二,两腿屈曲着地,抬起臀部,收紧腹部、臀部,20次/组,重复3组。
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联合盆底肌锻炼用于产后盆底肌力康复的价值分析
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联合盆底肌锻炼用于产后盆底肌力康复的价值分析一、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的原理和优势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是一种通过生物反馈技术和电刺激技术结合的治疗方法。
其原理是通过电刺激作用于盆底肌,然后通过生物反馈技术观察和记录盆底肌的收缩情况,帮助患者更好地掌握盆底肌的收缩和松弛情况,进而提高盆底肌康复效果。
相比传统的盆底肌锻炼,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具有以下优势:1.精准性:生物反馈技术能够准确记录盆底肌的收缩情况,帮助患者更好地掌握肌肉收缩的力度和时机,从而提高锻炼效果。
2.个性化: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能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制定,满足不同患者的康复需求。
3.激励性:患者通过生物反馈技术可以及时了解自己的肌肉收缩情况,增强信心,提高治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盆底肌锻炼在产后盆底肌力康复中的作用产后盆底肌受到了较大程度的损伤,盆底功能异常现象较为普遍,如尿失禁、性功能障碍等。
盆底肌锻炼是产后康复的重要手段,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促进肌肉康复:通过盆底肌锻炼可以增强盆底肌的收缩力度和持久力,促进肌肉康复,减少尿失禁和其他盆底功能异常的发生。
2.预防并发症:适当的盆底肌锻炼可以有效预防盆底脏器脱垂、阴道松弛等并发症。
3.提高生活质量:盆底肌功能的康复可以提高女性的性生活质量,增强性功能,增加生活乐趣。
2.加快康复速度: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能够精准地作用于盆底肌,促进盆底肌的快速康复,缩短康复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能够激励患者,增强信心,提高治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3.促进康复技术的发展: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联合盆底肌锻炼为盆底肌力康复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思路和方法,促进了康复技术的发展。
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联合盆底肌锻炼在产后盆底肌力康复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加快康复速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希望未来能够有更多的临床研究验证其临床价值,为产后盆底肌力康复提供更科学的理论和技术支持。
产后腹直肌分离应用仿生电刺激疗法的护理体会
产后腹直肌分离应用仿生电刺激疗法的护理体会产后腹直肌分离是指女性在孕期腹肌的撑大和拉伸的情况下,导致腹直肌中间的连接组织发生分离。
这种情况会导致腹部松弛、腹壁薄弱,影响腹肌收缩和稳定腹腔腔内压力的能力。
为了改善产后腹直肌分离,我进行了仿生电刺激疗法,并在护理过程中总结了一些经验和体会。
在进行仿生电刺激疗法之前,我对产妇进行了详细的评估,了解她的具体情况和症状,包括腹部软组织的状态、分离程度和腹肌力量。
通过对产妇进行问诊和体格检查,我能够判断出她是否适合进行仿生电刺激疗法,并制定了个性化的护理计划。
在进行仿生电刺激疗法时,我需要在产妇的腹部肌肉上粘贴电极贴片,并设置适当的电刺激参数。
在贴电极贴片时,我需要注意选择适当的位置和数量,以确保电刺激能够覆盖到腹直肌的分离区域。
我还需要教导产妇正确的呼吸和运动方式,以帮助她主动参与到治疗过程中。
在进行仿生电刺激疗法时,我还需要对产妇进行监护和观察。
我会定期检查产妇的腹肌收缩情况,记录其症状的改善程度和腹肌力量的增加情况。
我还需要观察产妇是否出现不适或不良反应,如电刺激过敏、皮肤损伤等,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在仿生电刺激疗法结束后,我会对产妇进行康复指导和教育。
我会教导她正确的腹肌收缩和做腹肌锻炼的方法,并告诉她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哪些动作和姿势,以避免对腹直肌的过度拉伸和损伤。
我还会提醒产妇定期复查和随访,以确保她的康复效果和腹肌分离的情况能够得到有效的改善。
通过对产后腹直肌分离应用仿生电刺激疗法的护理体会,我深刻认识到护士在产后护理中的重要性。
护士需要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能够准确评估产妇的症状和分离程度,并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
护士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教育能力,能够与产妇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并为她提供全面的康复指导和教育。
通过护士的努力和专业的护理,产妇的康复效果会得到有效的改善,为其重返健康、快乐的生活提供有力的支持。
声触诊弹性成像评估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初产妇腹直肌分离效果
声触诊弹性成像评估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初产妇腹直肌分离效果方文静;马桂凤;朱雯;王欣;徐灵菲;齐永涛;林秀梅【期刊名称】《中国医学影像技术》【年(卷),期】2024(40)4【摘要】目的观察声触诊弹性成像(STE)评估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初产妇腹直肌分离(DRA)效果的价值。
方法前瞻性纳入98例DRA初产妇,根据是否接受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将其分为治疗组(n=48)及未治疗组(n=50);以50名健康未孕育龄期女性为对照组。
比较治疗组与未治疗组产后42天与产后10周(即治疗1个疗程后)腹直肌间距离(IRD_(1)/IRD_(2))、6个位点杨氏模量(E_(1)/E_(2))及其均值(E_(mean-1)/E_(mean-2));以Pearson相关分析评估治疗组E_(mean-3)(E_(mean-2)与E_(mean-1)差值)与IRD_(3)(IRD_(2)与IRD_(1)差值)的相关性。
结果治疗组IRD_(2)显著低于IRD_(1)(P<0.01);未治疗组IRD_(2)与IRD_(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组IRD_(3)、E_(mean-2)、E_(mean-3)及6个位点E_(2)均高于未治疗组(P均<0.05);治疗组与未治疗组6个位点E_(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
治疗组E_(mean-3)与IRD_(3)呈高度正相关(r=0.823,P<0.01)。
结论 STE可有效评估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早期初产妇DRA效果。
【总页数】5页(P570-574)【作者】方文静;马桂凤;朱雯;王欣;徐灵菲;齐永涛;林秀梅【作者单位】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超声科;山东第二医科大学医学影像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14.7;R445.1【相关文献】1.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产后腹直肌分离应用效果研究2.电刺激治疗配合运动治疗用于产后腹直肌分离的治疗效果分析3.脉管平滑肌刺激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腹直肌分离的效果探讨4.高频超声在产后腹直肌分离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效果评估中的应用价值5.腹直肌生物电刺激联合盆底康复治疗产后腹直肌分离患者的临床效果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电刺激对产后腹直肌分离的治疗观察
电刺激对产后腹直肌分离的治疗观察摘要:目的:分析产后腹直肌分离运用电刺激治疗的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腹直肌分离患者170例进行研究,对照组给予健康教育,并接受腹部肌群的自主训练,持续两周,每日一次。
观察组基于此接受电刺激治疗,持续两周,每日一次。
结果:治疗前,两组腹直肌分离,脐上围、脐围和脐下围不存在显著差异。
治疗后,上述指标明显小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总体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结论:通过电刺激来治疗腹直肌分离,可显著减少分离距离,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腹直肌;分离;疗效腹直肌分离是产后常见的并发症,表现为腹肌松弛、腰痛等。
根据相关报道,大约有60%的顺产产妇会发生腹直肌分离。
本研究中选择我院收治的170例腹直肌分离患者进行研究,分析治疗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20年1月至12月收治的腹直肌分离患者170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各85例。
对照组:最小年龄22岁,最大年龄38岁,平均年龄27.64±1.02岁;单胎和多胎分别为58例和17例;出生婴儿的平均体质量为3104.25±201.3g;对照组:最小年龄23岁,最大年龄39岁,平均年龄28.16±1.31岁;单胎和多胎分别为61例和14例;出生婴儿的平均体质量为3201.3±254.6g;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本研究已通过伦理委员会批准。
1.2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标准:双侧腹直肌白线距离超过2.0cm且产后发生;年龄在18-40岁之间;自愿参加本次调查,并与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既往腹部手术史;不能耐受本研究的治疗方案;精神疾病;病情严重,需手术治疗。
1.3治疗方法1.3.1对照组进行健康教育,包括控制体重、改善饮食等;对于腹肌群进行训练,可以以站姿收腹、跪姿收腹、跪姿伸腿、仰卧抬腿、仰卧蹬腿、平板支撑为顺序来进行,严禁仰卧起坐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产后腹直肌分离应用效果研究
冯 莹,孙 珂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广东广州 510630)
【摘要】目的 通过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产后42天妇女腹直肌分离的效果研究。
方法 选择2018年1月~9月腹直肌分离距离大于2.0 cm且盆底肌力≥Ⅲ级的产后42天妇女160例为研究对象,选择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与只接受自主训练的产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结果 两组产妇的腹直肌分离治疗前情况:实验组为3.91±1.89 cm,对照组为3.87±1.96 cm,两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两组产妇的腹直肌分离愈合情况:实验组为1.73±0.86 cm,对照组为3.53±1.61 cm,两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对产后腹直肌分离,促进产妇腹直肌分离尽快康复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产妇;腹直肌分离;生物反馈治疗
【中图分类号】R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803.2019.19.69.02
腹直肌分离发生孕晚期和分娩后,产妇腹直肌分离发生率达30%~70%。
若不采取干预措施产后6~8周,仍有30%女性腹直肌不能修复[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9月腹直肌分离距离大于2.0 cm且盆底肌力≥Ⅲ级妇女160例为研究对象,选择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与只接受自主训练的产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80例年龄在22~42岁;对照组80例年龄23~40岁;两组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腹直肌分离测量
患者仰卧位,双腿弯曲,两手交叉抱肩,头和肩抬离床面,医生手指放置患者腹白线的位置往下压,若能放下超过两指,则为腹直肌分离。
1.3 方法
1.3.1 对照组:采取自主训练产妇坚持收腹站姿、跪姿、伸腿、仰卧抬腿、蹬腿、平板支撑等康复动作,连续10次为1组,每天完成3~4组,训练10天为一疗程。
1.3.2 实验组:采用法国PHENIX USB 4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仪对产妇进行治疗,腹部放置电极片位于两侧腹直肌、腹横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连接电极线A1、A2、B1、B2,然后接通PHENIXUSB 4治疗仪,按照程序腹直肌分离方案,频率、脉宽参数分别为30 Hz/200 S、75 Hz/400 S、4 Hz/300 S、3 Hz/150 S,治疗时间分别为8、7、1l、5 S。
电刺激每次20分钟,每周2次,10次为一疗程。
1.4 评定标准
通过治疗一个疗程后腹直肌分离<2 cm为有效;腹直肌分离>2 cm无效。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9.0软件对产妇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腹直肌分离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两组数据采用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腹直肌分离愈合情况比较:治疗前两组腹直肌分离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产妇腹直肌愈合情况高于对照组产妇腹直肌愈合(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腹直肌分离愈合情况比较(x±s)组别n治疗前治疗后
研究组80 3.95±1.89 1.73±0.86
对照组80 3.87±1.96 3.53±1.61 t0.531 6.94
P0.613<0.05
3 讨 论
腹直肌分离的病因主要有几个方面:(1)由于体内孕激素作用。
(2)诱发因素:如巨大儿、高龄产妇、双胎妊娠、羊水过多等。
(3)孕期体重增加过多。
腹直肌分离越严重,患者腹部肌肉越弱,对腰背部承托力越小,出现腰背酸痛现象,更严重直接影响起床[2]。
如不给予及时治疗,脊柱稳定性容易降低,腰背部出现疼痛,腹部出现膨隆,影响体型的美观。
腹直肌分离已经得到医务人员以及产妇的重视。
腹腔镜手术治疗腹直肌分离,获得较高满意度,手术操作对机体存在创伤性。
神经肌肉电刺激是通过低频脉冲电流原理,使得a运动神经元轴突电位迅速到达阈值,骨骼肌纤维实现肌肉收缩,增强肌肉收缩及其运动能力[3]。
盆底肌肉Ⅰ、Ⅱ类肌力低于3级,建议治疗盆底肌肌力要求最少达到3级,才能进行腹直肌分离治疗,原因盆底、腹肌是一个整体,盆底肌起到支撑作用,如果其力量强大,对腹直肌分离愈合发挥显著的疗效[4]。
腹直肌群经常进行强化训练,可以起到唤醒已受损肌肉的本体感受器,让腹直肌分离的肌群功能逐渐回复正常。
综上所述,生物反馈电刺激可有效改善产后腹直肌分离,无创性治疗深受患者接受,是否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需要我们做更多临床实践来验证。
参考文献
[1] Kimmich N,Haslinger c,Kreft M,et a1.Diastasis recti
abdominis and Pregnancy[J].
(下转75页)
参考文献
[1] 李小娟,贾黎英.综合营养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孕
产妇糖脂代谢与母婴结局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8,33(24):5769-5772.
[2] 张宇.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实施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对
其血糖控制、妊娠结局的影响探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31):270-271.
[3] 李红.综合护理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
控制及妊娠不良结局的影响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8,22(27):3813-3814.
本文编辑:董 京
Praxis,2015,104(15):803-806.
[2] 王影,张洁,冯艳霞,等.电刺激治疗产后腹直肌
分离的效果观察[J].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2017,13(2):218-221.
[3] 兰红霞,成玲芳,邓燕妮,等.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及盆
底肌锻炼对产妇盆底康复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
究,2017,14(22):74-75.
[4] 孙智晶,朱兰,郎景和,等.产后盆底康复锻炼对女性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预防作用[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5,50(6):420-427.
本文编辑:董 京
(上接69页)
(P<0.05)。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此种治疗方式能够有效地帮助老年性阴道炎的治疗。
参考文献
[1] 冷晶晶.甲硝唑联合乳酸杆菌及雌三醇在老年性阴道炎
治疗中的疗效观察及对患者PISQ-12评分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2018.
[2] 李雅丹.探究甲硝唑联合乳酸杆菌及雌三醇治疗老年性
阴道炎的疗效及安全性[J].北方药学,2017(03):85.
本文编辑:董 京
(上接72页)
者月经取消的数量为1例,月经取消率为6.6%。
综上所述,达英-35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后促排卵效果相对单独使用达英-35的临床效果良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能够降低FSH、LH、T的含量,增加排卵率,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宇称,彭琦琳,彭惠文.达英-35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多
囊卵巢综合征后促排卵效果分析[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6,29(11):1669-1670.
[2] 高敏.达英-35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后促
排卵效果分析[J].饮食保健,2016,3(2):75-76.[3] 叶中慧,赵文举,张丹妮.达英-35联合二甲双胍治
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后促排卵效果分析[J].现代养生,2016,3(8):62-62.
[4] 吴后明.达英-35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
后促排卵效果观察[J].医学信息,2015,(47):100.1006-1959.2015.47.130.
[5] 刘伟,李圣贤.代谢紊乱与多囊卵巢综合征:挑战与机
遇[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7,(12):1007-1011.1000-6699.2017.12.001.
[6] 薛春芬,陈莲萍.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药物治疗进展[J].医学
综述,2018,(1):144-149 1006-2084.2018.01.028.
本文编辑:董 京
(上接7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