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
教基〔2004〕5号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的通知
信息名称: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的通知
信息索引:360A06-05-2004-0147-1 生成日期:2004-03-02 发文机构:教育部发文字号:教基〔2004〕5号信息类别:基础教育
内容概述:普通高中课程、方案、标准
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的通知
教基〔2004〕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的精神,大力推进教育创新,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现将《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印发给你们,请认真学习研究。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将与高中其它学科一道,于2004年秋季在部分省市进行实验,参加课程实验的地区要根据本地实际制订课程实验工作方案,组织好课程标准的学习和培训工作,确保实验工作顺利进行。
二OO四年三月二日附件: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解读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解读课程标准,是编写教材、进行教学和评价的基本依据。
准确、全面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是顺利推进课程改革的前提和基础。
首先读两个两个故事与大家共勉:<故事一>有一位秀才在进京赶考的路上,做了三个梦:①高墙上种白菜②头戴斗笠手打伞③与女人背靠背睡觉。
第二天,他找到一位算卦先生为他解梦,先生说你做的这三个梦不好啊!(①白搭②凉快③啥也没得到)。
秀才很沮丧,不想在去赶考了,于是打包准备回返,却遇到一位老者,老者得知情况为他解梦,说这三个梦好啊!(①高中②双保险③翻身就是),于是秀才信心倍增,几天后果真高中。
故事说明一个道理:{心态决定一切:心态决定状态,状态决定行动,行动决定结果。
}<故事二>饥荒年代,一只小老鼠在拼命奔波觅食中,不小心掉入米缸。
它高兴极了,于是整天在米缸里,吃饱了睡,睡醒了吃,终于有一天,米缸没了米,小老鼠还在等待天下会掉下来馅饼,最后的结局:小老鼠饿死在米缸里。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安于现状是最可怕。
满足于现状就没有未来。
两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面对新课程改革教师应以良好的心态,饱满的精神状态,勇敢参与改革实践,否则将跟不上时代节奏。
但是,对新理念、新课程、新教材的接受不是一个容易的过程,尤其是对一些中年教师来说,传统理念、传统教材、传统教学方式已逐渐变成了一种习惯。
改变习惯,驶入一个全新的轨道,需要我们做出更大的努力,需要反思、需要学习、需要在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和提高,所以,谈一下课程改革、教材改革的时代背景。
一、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为什么要改革,课程要改、教材要改、授课方式要改┉给大家介绍这样一个事例:1979年6月,中国曾派一个访问团,去美国考察初级教育。
回国后,写了一份三万字的报告。
在见闻录部分,有四段文字:<一段>学生无论品德优劣、能力高低,无不趾高气扬、踌躇满志,大有“我因我之为我而不同凡响”的意味。
<二段>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大字不识一斗,加减乘除还在掰手指头,就整天奢谈发明创造,好象都易如反掌似的。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思想政治4(必修)生活与哲学课程标准》解读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思想政治4(必修)生活与哲学课程标准》解读课程教材研究所思想政治课程教材研发中心扈文华一、学习本课程的意义“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是课程总体目标的要求。
“了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这是课程知识目标的要求。
“提高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面对实际问题,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的能力”,这是课程能力目标的要求。
“热爱集体,奉献社会”,“尊重科学,追求真理,具有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这是课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要求。
达成这些目标,是学习本课程的基本意义。
本课程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这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为统领,以学生当前的生活为基础,在凸显实践线索的架构中,讲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
这对于引领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特别是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坚持“求真务实”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精神,正确对待社会价值观呈多样化发展的趋势,更具有特殊重要的时代意义。
二、本课程的内容结构将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融入本课程设置的四个主题中讲述,一以贯之,这是本课程结构设计的主要特点。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从学生身边的哲学入手,引导学生了解哲学的一般知识,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主要从主客体关系入手,引领学生认识客观世界,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正确处理主观与客观、认识与实践的关系,在实践中探索和发展真理。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主要从分析矛盾入手帮助学生掌握观察事物、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提高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价值判断与行为选择”,主要从价值、价值观、价值判断入手帮助学生在社会生活中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实现人生价值,为社会做出贡献。
三、本课程的内容要点(一)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1.1思考日常生活富有哲理的事例,感悟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能够开启人的智慧。
普通高中政治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政治课程标准(实验)
必修课程
思想政治1(经济生活)
思想政治2(政治生活)
思想政治3(文化生活)
思想政治4(生活与哲学)
思想政治2(政治生活)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帮助学生认识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懂得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是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了解公民在政治生活中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意义、途径和方式;理解国际竞争与合作对于我国发展的影响,进一步增强公民意识和国家观念,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实验)”的分析、实践与反思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实验)”的分析、实践与反思摘要:高中思想政治是一门时效性、实践性、思想性很强的学科。
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推进素质教育,增强高中阶段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我国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制定并颁布了《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成为了指导新课程改革的纲领性文件,相比较而言,它与我国1996年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在课程理念及课程实施等许多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变化。
基于此,作为一名高中政治教师,我对《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作以分析,在实践中反思,希望以此来促进自身业务素质的发展与提高。
关键词:高中政治分析实践与反思一、高中思想政治改革的课程背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进一步明确了新时期我国的教育方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真正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坚持素质教育的方针,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
新时期对人才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求我国的各个层次的教育必须适应这种新的变化和形势。
而我国教育的发展长期落后于社会的变化和新形势的要求,因此,教育改革尤其是基础教育阶段的改革势在必行。
高中阶段的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也必须顺应改革的潮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
我区是全国新一轮的高中课程改革先行改革试点省区之一,《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也在高中政治课程改革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实施、贯彻和体现,新课程理念正在指导着教育教学实践,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也在积极地探索着从“教教材”向“用教材”转变的路径。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分析1.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性质高中思想政治课就课程的核心价值来说,它是一门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常识为基本内容,对高中学生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的基本观点教育的课程;就课程的能力目标来说,它是一门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经历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切实提高学生认识、参与现代社会生活能力的课程;就课程的培养目标来说,它是一门帮助学生逐步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的课程。
高中政治课标解读整理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解读课程标准,是编写教材、进行教学和评价的基本依据。
准确、全面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是顺利推进课程改革的前提和基础。
一、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因此,课程设置、课程标准、教材的改革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进行的。
(一)客观形势的变化发展来看正如课程标准的前言所说:" 我国已进入全国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给人们是思想观念带来深刻影响;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使我国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
(二)从课程自身存在的问题来看面对时代的发展、学生的变化、党和国家对思想政治课提出要求,思想政治课课程(包括教材、教学方式)还存在着自身问题。
(三)从中央当前对课堂改革的指导和推动来看二、确立课程理念的依据和要求(三个层面)(一)以中共中央国务院有关学校德育工作的一系列文件为依据,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二)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依据,突出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点。
(三)以《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为依据,体现本课程的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
总之,体现德育课程的性质要求,表达课程改革的基本追求,反映高中阶段的教学特点,是整个研制过程中始终关注的因素,也是我们把握课程理念的主要视角。
三、把握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性质(一)从核心价值来看,这是一门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的课程;(二)从基本内容来看,这是一门提高认识、参与当代社会生活能力的课程;(三)从培养目标来看,这是一门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课程。
因此,对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课程定位,既需要在学科系统中把握,又需要在德育系统中把握。
作为学科课程,思想政治课是集理论教育、社会认识和公民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课程,相对于一般学科课程,既具有更为宽泛的学科背景;又具有更为重要的德育功能。
普通高中政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2023年修订)
普通高中政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2023年修订)本文档为普通高中政治课程标准的2022年版2023年修订版本。
以下是该标准的主要内容:一、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的国家观念和法治意识,提高他们的政治素养。
2. 增强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政治体制的理解和认同。
3.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二、课程内容1. 政治理论- 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点和基本理论。
- 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理论。
- 掌握和运用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
- 了解和分析国际政治形势和重大政治事件。
2. 国家制度和政治体制- 了解中国国家制度和政治体制的基本框架和运行机制。
- 探究中国的领导地位和作用。
- 研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多党合作制度。
- 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 政治经济学- 了解和掌握基本的政治经济学理论。
- 研究现代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
- 分析全球化对政治经济的影响。
4. 政治教育与思想道德修养- 掌握中国的思想教育和纪律要求。
- 加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 培养学生的公民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三、课程要求和评价标准1. 课程要求- 学生应按时参加政治课程的研究和活动。
- 学生应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
- 学生应完成政治研究的相关作业和项目。
2. 评价标准- 定期进行政治知识测验和考试。
- 对学生的参与度、表现和作业进行评价。
- 综合考虑学生的研究成绩和政治素养。
以上就是普通高中政治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
本标准旨在通过该课程培养学生的国家观念和法治意识,提高他们的政治素养,并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政治体制的理解和认同。
通过政治教育和思想道德修养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高中新课标解读
(B)部分引申义 a. 规矩,法式:~式。~序。章~。规~。 b. 进展,限度:~度。进~。日~。过~。 c. 道路的段落:路~。行~。里~。启~。前~。 d. 衡量,考核,品评 :计日~功。 ~才 。 ~量 E. 步骤,过程:流程。 疗程。历程 F. 限度,期限,定额 :如“明宵有程”——《魏都 赋》。又如:程额(定额;定限);程期(期限)。程限(达到 的期限)
③ 谌业锋(凉山教科所):课程标准是 国家对学生接受一定教育阶段之后的结果所 做的具体描述,是国家教育质量在特定教育 阶段应达到的具体指标,它具有法定的性质。 因此,它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是 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为此,课程标准的研制,是基础教育课程改 革的核心环节。
④ 1992年,亚太经合组织成员国(地 区)教育部长会议指出:课程标准是对我们 希望学生在校期间应掌握的特定的知识、技 能和态度的非常清晰明确的阐述。课程标准 描述了一个社会或一种教育体系规定学生在 不同年级、不同学科领域应该获得的成绩、 行为以及个人发展,以使学生为丰富完满的 生活做好准备。
3,1986年3月国家教委印发了《中学思想政 治课改革试验教学大纲》(初稿)
4,1992年3月国家教委印发了《全日制中学 思想政治课教学大纲》 (试用稿)
5,1996年6月,国家教委印发了《全日制普通 高级中学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试行)》
6, 1997年4月,国家教委印发了《九年义务教 育小学思想品德课和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试 行)》
(2)课程标准的定义
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课程 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 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它体现国家对不同阶 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 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完整版)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完整版)第一部分前言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给人们的思想观念带来深刻影响;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使我国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这对高中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为此,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着眼于当代社会发展和高中学生成长的需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
依据中央关于学校德育工作的有关文件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及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制订本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高中思想政治课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观点教育,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常识为基本内容,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经历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逐步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
高中思想政治课与初中思想品德课和高校政治理论课相互衔接,与时事政策教育相互补充,与高中相关科目的教学和其他德育工作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本课程要讲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特别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密联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与时俱进地充实和调整教学内容,体现当今世界和我国发展的时代特征,显示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强大力量。
(二)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本课程要重视高中学生在心理、智力、体能等方面的发展潜力,针对其思想活动的多变性、可塑性等特点,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和各种生活关切的同时,恰当地采取释疑解惑、循循善诱的方式,帮助他们认同正确的价值标准、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政治素养、发展创新精神的重要课程之一。
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是指对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总体要求和具体要求的规范性文件,是指导和保障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实施的依据。
下面,我们将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要求等方面对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和思想品德,形成健全的人格。
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思想政治基础。
其次,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课程内容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国情教育、法治教育、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将全面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深入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增强国家意识和法治意识,培养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形成良好的公民道德和伦理素养。
再次,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对教学要求的提出,要求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教育,注重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培养,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
同时,还要求学校要提供良好的教育教学条件,保障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质量,营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是对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总体要求和具体要求的规范性文件,对教师和学生的教学活动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只有充分理解和贯彻落实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才能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希望全体教师和学生都能认真学习和遵守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共同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高中政治新课程标准
全日制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中国已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
经济成分、利益主体、社会组织和社会生活方式的多样化,给人们的思想观念带来深刻影响;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使中国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这对中国公民的思想政治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为适应当代社会发展和高中学生成长的需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依据中央关于学校德育工作的有关文件,依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的决定》,落实《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制定本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思想政治课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常识为基本内容: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经历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悟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弘扬民族精神,扩展国际视野,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的基础。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与初中思想品德课相互衔接,与时事政策教育相互补充,与人文、社会学习领域其他科目的教学相互支撑,与学校其他各项德育工作相互配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常识教育与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相统一本课程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的教育,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密联系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与时俱进地充实和调整教学内容,采用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体现当今世界和中国发展的时代特征,显示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强大力量。
(二)注重尽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学生成长阶段的特点相结合本课程要重视高中学生在心理、智力、体能等方面的发展潜力,针对其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可塑性等特点,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和各种生活关切的同时,力求采取释疑解惑、循循善诱的方式,帮助他们认同正确的价值标准,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
目录第一部分前言 (1)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4)第三部分内容标准 (7)一、必修课程 (7)思想政治1(经济生活) (7)思想政治2(政治生活) (10)思想政治3(文化生活) (13)思想政治4(生活与哲学) (16)二、选修课程(略) (19)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20)一、教学建议 (20)二、评价建议 (21)三、教科书编写建议 (22)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议 (23)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的通知教基〔2004〕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的精神,大力推进教育创新,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现将《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印发给你们,请认真学习研究。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将与高中其他学科一道,于2004年秋季在部分省市进行实验。
参加课程实验的地区要根据本地实际制订课程标准工作方案,组织好课程标准的学习和培训工作,精心组织,确保实验工作顺利进行。
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性质高中思想政治课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观点教育,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常识为基本内容,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经历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逐步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
高中思想政治课与初中思想品德课和高校政治理论课相互衔接,与时事政策教育相互补充,与高中相关科目的教学和其他德育工作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综合素质的重要课程。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新时代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更好地适应当代高中生的成长需求,制定并实施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具有重要意义。
一、课程目标。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社会责任感和文化自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和世界观,提高学生的政治参与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课程内容。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等内容。
要求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感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三、教学方法。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方法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启发式教学,注重学生参与,注重教学手段多样化。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增强政治参与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国家政策,引导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增强社会责任感。
四、评价方式。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评价方式要注重全面评价,注重素质教育评价,注重多元化评价。
学校可以采用考试成绩评价、课堂表现评价、社会实践评价等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不仅要看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更要看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综合素质。
五、师资队伍建设。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师资队伍建设要注重专业化、多样化、国际化。
学校要加强对思想政治课程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引进国际化的教学资源,提升教师的国际视野和国际交流能力。
六、课程资源建设。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资源建设要注重多样化、共享化、开放化。
学校要建设多种形式的思想政治课程资源,包括数字化资源、实物资源、实践资源等,并且要实现资源的共享和开放,让更多的学生受益于优质的思想政治课程资源。
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的通知
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公布日期】2004.03.02•【文号】教基[2004]5号•【施行日期】2004.03.02•【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中等教育正文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的通知(教基[2004]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的精神,大力推进教育创新,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现将《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印发给你们,请认真学习研究。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将与高中其它学科一道,于2004年秋季在部分省市进行实验,参加课程实验的地区要根据本地实际制订课程实验工作方案,组织好课程标准的学习和培训工作,确保实验工作顺利进行。
附件: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教育部二OO四年三月二日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第一部分前言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给人们的思想观念带来深刻影响;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使我国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这对高中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为此,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着眼于当代社会发展和高中学生成长的需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
依据中央关于学校德育工作的有关文件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及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制定本课程标准。
《全日制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
《全日制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中国已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
经济成分、利益主体、社会组织和社会生活方式的多样化,给人们的思想观念带来深刻影响;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使中国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这对中国公民的思想政治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为适应当代社会发展和高中学生成长的需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依据中央关于学校德育工作的有关文件,依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的决定》,落实《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制定本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思想政治课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常识为基本内容: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经历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悟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弘扬民族精神,扩展国际视野,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的基础。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与初中思想品德课相互衔接,与时事政策教育相互补充,与人文、社会学习领域其他科目的教学相互支撑,与学校其他各项德育工作相互配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常识教育与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相统一本课程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的教育,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密联系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与时俱进地充实和调整教学内容,采用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体现当今世界和中国发展的时代特征,显示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强大力量。
(二)注重尽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学生成长阶段的特点相结合本课程要重视高中学生在心理、智力、体能等方面的发展潜力,针对其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可塑性等特点,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和各种生活关切的同时,力求采取释疑解惑、循循善诱的方式,帮助他们认同正确的价值标准,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第一部分前言 (1)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4)第三部分内容标准 (7)一、必修课程 (7)思想政治1(经济生活) (7)思想政治2(政治生活) (10)思想政治3(文化生活) (13)思想政治4(生活与哲学) (16)二、选修课程(略) (19)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19)一、教学建议 (19)二、评价建议 (20)三、教科书编写建议 (22)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议 (23)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的通知教基…2004‟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的精神,大力推进教育创新,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现将《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印发给你们,请认真学习研究。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将与高中其他学科一道,于2004年秋季在部分省市进行实验。
参加课程实验的地区要根据本地实际制订课程标准工作方案,组织好课程标准的学习和培训工作,精心组织,确保实验工作顺利进行。
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性质高中思想政治课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观点教育,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常识为基本内容,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经历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逐步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
高中思想政治课与初中思想品德课和高校政治理论课相互衔接,与时事政策教育相互补充,与高中相关科目的教学和其他德育工作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本课程要讲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特别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密联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与时俱进地充实和调整教学内容,体现当今世界和我国发展的时代特征,显示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强大力量。
(二)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本课程要重视高中学生在心理、智力、体能等方面的发展潜力,针对其思想活动的多变性、可塑性等特点,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和各种生活关切的同时,恰当地采取释疑解惑、循循善诱的方式,帮助他们认同正确的价值标准、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
(三)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本课程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在开设必修课程的同时,提供具有拓展性和应用性的选修课程,以满足学生发展的不同需要。
(四)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本课程要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充满教学民主的过程中,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
(五)建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机制本课程要改变过分注重知识性和单一的纸笔测验的评价方式,立足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建立能够激励学生不断进步的评价机制。
既要考评学生掌握和运用相关知识的水平和能力,更要考查他们的思想发生积极变化的过程,采用多种方式,全面反映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发展状况。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采取模块式的组织形态,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
各课程模块的内容相对独立,实行学分管理。
●必修部分是所有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共8个学分,设4个课程模块。
●选修部分是学生自主选择的课程,共12个学分,设6个课程模块。
●各课程模块均为36学时,经考核合格,可获2个学分。
●课程模块的开设顺序应根据学生的选择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确定,必修模块的学习主要在高中一二年级完成。
●本课程必修部分每周2学时,各课程模块的教学以一学期为单位。
必修课程必修课程围绕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的主题设置三个模块,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常识为主要内容,设置生活与哲学模块。
这四个课程模块的建构,贯彻了整体规划小学、初中、高中阶段德育课程体系的思路,既保持以生活主题为基础的系统联系,又体现内容目标的递进层次。
对应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常识,将成为本课程的重要内容。
选修课程选修课程是基于必修课程教学的延伸和扩展,是体现课程选择性的主要环节。
课程模块的设置,把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既着眼于学生升学的需要,又考虑到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需求;既体现本课程作为德育课程的特有性质,又反映本课程在人文与社会学习领域中的特有价值。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总目标知道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常识;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具备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应有的自主、自立、自强的能力和态度;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情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分类目标○知道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理解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意义。
○了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理解当代中国的公民道德建设和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
○获得正确选择人生发展道路的相关知识。
能力○提高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面对实际问题,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的能力。
○提高主动参与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能力。
○提高在社会生活中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关系的能力。
○培养为未来生活而自主学习、选择、探索的能力。
○增强依法办事、依法律己和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
○发展采用多种方法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收集、筛选社会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热爱中国共产党,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关心祖国命运,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志向。
○关注社会发展,积极参加社会实践,诚实守信,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民主法制观念,培养公民意识。
○热爱集体,奉献社会,关心他人,乐于助人,倡导团结友善的精神。
○乐于学习,尊重科学,追求真理,具有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
○热爱生活,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热爱和平,尊重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关注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培养世界眼光。
第三部分内容标准一、必修课程思想政治1(经济生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帮助学生认识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知道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各项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知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认识现实生活中常见的经济现象,获得参与现代经济生活的必要知识和技能,理解公平与效率的关系,珍惜诚信的价值,增强法律意识,培养进取精神,树立科学发展观。
思想政治2(政治生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帮助学生认识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懂得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是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了解公民在政治生活中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意义、途径和方式;理解国际竞争与合作对于我国发展的影响,进一步增强公民意识和国家观念,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思想政治3(文化生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帮助学生认识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认同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懂得文化传承、文化交融和文化创新的意义,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正确对待各种文化现象,辨识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投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思想政治4(生活与哲学)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帮助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学习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正确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发展,知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能够在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行为选择,树立和追求崇高的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注:内容目标:采用不同的行为动词规范学习行为和表现,表达内容标准的过程性和结果性两种要求。
行为主体是学生。
提示与建议:针对“内容目标”的实施,提供相应的内容和路径,是可选择、供参照的建议。
运用主体是教师。
二、选修课程(略)(一)科学社会主义常识(二)经济学常识(三)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四)科学思维常识(五)生活中的法律常识(六)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一)注意学科知识与生活主题相结合要恰当运用哲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等学科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努力把基本观点、原理融入生活题材之中;结合应用性常识,围绕学生关注的社会生活问题组织教学,全面落实课程目标。
同时还要注意内容目标中有关过程性目标与结果性目标的陈述,在教学中准确把握内容标准的要求。
(二)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采用灵活的教学策略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必须重视在教学活动中灵活运用教学策略;把教师主导的“目标—策略—评价”的过程与学生经历的“活动—体验—表现”的过程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范例分析中展示观点,在价值冲突中识别观点,在比较鉴别中确认观点,在探究活动中提炼观点;进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认同、确信正确价值标准的能力。
(三)强化实践环节,丰富教学内容要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社区服务、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教学内容可从教科书扩展到所有学生关注的、有意义的题材;时事政策教育、党团活动、班级活动等也要与课堂教学建立互补关系;从而使课程的实施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形成网络式的教学系统,以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社会参与的能力。
(四)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在明确基本标准的前提下,要结合相关内容,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为学生提供足够的选择空间和交流机会,能够从各自的特长和关切出发,主动经历观察、操作、讨论、质疑、探究的过程,富有个性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以利于培养求真务实的态度和创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