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0 章末总结
第一章至第十章小结
《学习心理辅导》各章小结 1第一章学习心理辅导的原理小结1.终身教育的兴起,预示着学习化社会的到来。
在这个社会里,学习贯穿人的一生,它既是手段,又是目的。
不善于学习的人,就要落伍。
2.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是人生发展的四大支柱。
3.中小学生的许多心理问题来自学习活动,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4.学习是因经验而使行为或行为潜能产生持久变化的过程。
第一,学习的变化可以是外显的行为,也可以是内隐的心理过程;第二,学习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暂时的变化不能称之为学习;第三,学习产生于经验,而不是来自成熟。
5.学习辅导是指教师运用学习心理学及其相关理论,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提高其认知、动机、情绪与行为等方面的心理品质与技能;并对其各种学习困扰与障碍进行辅导。
6.有效的学习辅导需要三方面的知识素养:基本学习原理,学习心理的专题研究成果,与学习相关的前沿领域的进展。
第二章学习理论(上)小结1.对学习埋论最具影响的两种对立的哲学观点是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
2.经验主义认为经验是知识的唯一源泉。
它虽然不否认有些知识可以从各种经验之间关系的理性思考中推衍出来,但特别重视感觉经验,其代表人物有洛克、贝克菜等人。
3.理性主义认为理性是知识的源泉,知识、信仰和行动的唯一可靠基础,乃是理性资料而不是感觉资料、典籍;神灵的启示或直觉。
其代表人物有笛卡儿、康德等人。
4.行为主义学习论是以个体外显行为为研究对象,以客观、控制预测的方法,从动物研究所得到的结论,推论性地解释人的行为。
5.经典性条件学习和操作条件学习,都是将学习视为刺激一反应联结的历程。
但前者是解释刺激取代的联结学习,后者解释反应强化的联结学习。
6.强化是操作性条件学习的重要概念,有正强化与负强化之分,正强化是指呈现对个体有益的刺激,以增加合乎要求的反应过程;负强化是指消除伤害性和讨厌的刺激,以增加预期反应的过程。
7.负强化与惩罚不同,负强化是增强某个反应,而惩罚是对个体施加厌恶的刺激,以抑制或消除不良行为。
章末归纳总结1
cosx· tan180° -x = sin180° -x· tan90° -x cosx· -tanx sinx = sinx· cotx =-cosx=-tanx.
第一章 章末归纳总结
命题方向
三角函数式的求值 已知 log 3( 1-sinx+ 1+sinx)=1,求 sin(x
π ωπ 长度后,得函数 y=cosω(x-3)=cos(ωx- 3 )的图象. ωπ ∵所得图象与原图象重合,∴- 3 =2kπ,k∈Z. ∴ω=-6k. ∴ω>0,∴当 k=-1 时,ωmin=6.
[答案] C
第一章
章末归纳总结
命题方向
伸缩变换 把函数 y=sinx 的图象上所有点的横坐标都缩小
. .
a=-2 ,解得 b=1
π π ∴f(x)=4cos(2x+3)+3 或 f(x)=-4cos(2x+3)+1.
第一章Biblioteka 章末归纳总结命题方向
转化思想 设函数 f(x)是定义在 R 上的偶函数,且在[0,+
2π 5π 5π ∞)是增函数,若 a=f(sin 7 ),b=f(cos 7 ),c=f(tan 7 ),则 a、 b、c 的大小关系为( A.b<a<c C.b<c<a ) B.c<b<a D.a<b<c
第一章
章末归纳总结
[解析]
π 由一个周期内的图象上有一个最高点(12,3)和一
7π 1 1 1 个最低点(12,-5),得 A=2(ymax-ymin)=2×(3+8)=4,b=2 1 T 7π π π (ymax+ymin)=2×(3-5)=-1,2 =12-12=2,即 T=π. 2π 由 T= ω ,得 ω=2.∴y=4sin(2x+φ)-1. π π π 又∵2×12+φ=2,∴φ=3, π 故所求函数的解析式为 y=4sin(2x+3)-1.
中国科学院大学 段成华 VLSI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期末复习笔记(1到10章)
MOS 管 耗尽区电荷以及宽度
阈值电压的定义,饱和区线性区等阶段的电流
阈值电压:强反型发生时
饱和区: 与 Vgs-Vt 平方成正比
线性区:
ID
n
(VGS
VT
)VDS
VDS 2
2
Vds 较小时忽略平方项,就是线性关系
沟调效应
增加 Vds 会使漏结的耗尽区变大,缩小了有效沟道长度。 影响为:Vds 会增大 ID
Vdd Vdd 0 'Supply' VgspVdd gatep dc='Supply' Vgsngaten Gnd dc='Supply'
.dc Vgsp0 'Supply' 'Supply/20' .dc Vgsn0 'Supply' 'Supply/20'
.print dc I1(mp) .print dc I1(mn)
* Set TSMC 0.18um library
*.model pch PMOS level=49 version = 3.1 *.model nch NMOS level=49 version = 3.1
.options list node post measout * Option List: Prints a list of netlist elements, node connections, and values for components, voltage and current sources, parameters, and more. * Option Node: Prints a node cross-reference table. * Option Post: Saves simulation results for viewing by an interactive waveform viewer. * Option Measout: Outputs .MEASURE statement values and sweep parameters into an ASCII file.
章 末 总 结(第十章) (2)
,且 及 .
证明: .
专题三 三角函数式的化简
三角函数式的化简是三角变换中非常重要的一种题型,是高考命题的热点之一.它常与三角函数的性质和图象联系出题,题型灵活多变,因而三角函数的化简也是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下面将对这类问题的解法作深入的探讨,以加深和巩固这种题型解法技巧的掌握.
例1证明:
例2已知 成等差数列(公差不为零).求证: 也成等差数列.
第 页
☆ 蔡 老 师 高 考 与 中 考 数 学 研 究 中 心 (21216123)△
第 □ 讲
章 末 总 结
例3已知 ,求证: .
例4(2000年北京、安徽春季高考题)设 是一个钝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下列四个不等式中不正确的是 ( )
例1(1996年全国高考试题)已知 三个内角 满足
,求 .
例2判断满足下列条件的 的形状.
(1) ;
(2)
(3)
例3(2004年浙江高考试题)在 中,角
所对的边分别为 ,且 .
(1)求 的值;
(2)若 ,求 的最大值.
例4在锐角 中,求证: .
例5在直角 中, 为斜边, 是内切圆的半径,当 为定值时,求内切圆半径 的最大值.
例5(2000年全国高考题)已知函数
,
(1)当 取得最大值时,求自变量 取值的集合;
(2)该函数的图象可由 的图象经过怎样的平移变换和伸缩变换而得到?
第 页
☆蔡老 师 高 考 与 中 考 数 学 研 究 中 心 (21216123)△
第□讲
章 末 总 结
[知识网络]:
[典例精讲]:
专题一 三角函数式的求值
三角函数的求值,是三角变换的重要题型,也是高考命题的热点题型,下面将对此类问题的解法作进一步的探讨,加深对这种题型解法的掌握.
章末归纳总结1
已知方程 x2-(bcosA)x+acosB=0 的两根之积 等于两根之和,且 a、b 为△ABC 的两边,A、B 为两内角,试 判定这个三角形的形状.
[解析] 解法一:设方程的两根为 x1、x2,由韦达定理知 x1+x2=bcosA,x1x2=acosB,
[解析] ∵三角形为钝角三角形,最大边长为 a+2,则 a+a+1>a+2 -12≤a2+a2+a1a+2-1a+22<0 , 解得:32≤a<3,故选 B.
5.在四边形 ABCD 中,∠B=∠D=90°,∠A=60°,AB
=4,AD=5,则 AC 的长为( )
A. 61
B.2 7
C. 53
52 D. 2
3.
如图,在△ABC 中,D 是边 AC 上的点,且 AB=AD,2AB
= 3BD,BC=2BD,则 sinC 的值为( )
3 A. 3
3 B. 6
6 C. 3
6 D. 6
[答案] D
[解析]
如图,根据条件,不妨设 BD=2, 在△ABC 中,由正弦定理,得 sin3C=si4nA.
在△ABD 中,由余弦定理,得 cosA=2×3+33- ×4 3=13,
[答案]
π 3
[解析] 由正弦定理得:a:b:c=5:7:8, 设 a=5x,b=7x,c=8x, 则 cosB=25x2+8604xx22-49x2=12. ∵在△ABC 中,0<B<π,∴B=3π.
7.已知平面内四点 O、A、B、C 满足O→A+O→B+O→C=0,
O→A·O→B=O→B·O→C=O→C·O→A=-1,则△ABC 的面积为________.
章末小结
章末小结通过这两个星期的学习,我们已经将第一章的内容学习完毕。
在小学和初中,我们已经接触过一些集合,然而对其认识还不够完善。
通过第一节课的学习,我们通过了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间的“从属关系”。
本节课的热点在于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性的考察。
○1、元素的确定性:“集合”是一个整体,构成集合的对象必须是“确定”的。
“确定”是指具有明确的特征,而这个特征不可以是模棱两可的。
○2、元素的互异性:“互异”是指对于给予的任意两个元素都是不同的对象,不能重复出现。
然而,我们在解题过程中,常常会把元素的互异性给忽略了,从而导致了解题的失败。
○3、元素的无序性:“无序”是指在给予集合中元素之间无顺序关系,即集合中的元素互相交换次序所得的集合与原来的集合是同一个集合。
而○1、○2两点是判断一组对象是否构成集合的标准。
集合的表示方法有常见的列举法、描述法及Venn图法和区间法等。
使用列举法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用花括号“{}”括起来表示;○2、元素间要用括号隔开;○3、要注意到元素的三个特性;○4、对于集合中的元素如果有一定的规律,可以列出几个元素作为代表,其他的可用“……”来表示。
集合与集合间具有包含与不包含的关系。
任何的集合都有自己的子集和真子集(但是空集是例外,空集是一个特殊的集合,在题目中若未指明某一集合为非空集合时,需对该集合分为空集和非空集合两种情况来考虑),如果一个集合中有n个元素,则此集合中就有2n个子集,有2n-1个真子集。
然而在解题的过程中我们会忽略了空集,所以解题时要特别的留意。
另外,对于集合间的运算,我们要善于采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利用数轴、Venn图解题可更客观、更形象、简捷,能提高做题的速度和准确性,在此要注意的是得到的答案不可以违背了元素的三个特性。
第二节课,我们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体会函数是描述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
而这节中,函数的定义域是在解题中运用最广泛的内容。
章末知识点总结
章末知识点总结
在我们学习和探讨的这一章节中,我们涉及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和概念。
本文将对这些知
识点进行总结和概括,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消化这些内容。
1. 定义和概念
在这一章节中,我们学习了许多的定义和概念,比如基本概念、数学公式、物理定律等等。
我们学习了如何应用这些定义和概念来解决实际问题,并且深入地分析了它们的内涵和逻辑。
2. 数学方法
在这一章节中,我们学习了许多数学方法,比如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统计等等。
这些
数学方法对于解决具体的数学问题和实际的物理问题都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而且还可以应
用到其他学科领域。
3. 实际应用
在这一章节中,我们重点讨论了这些知识点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我们学习了如何应用这
些知识点来解决不同领域的问题,比如工程、经济、生物等等。
这些知识点在实际应用中
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为我们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有效的工具和方法。
4. 进一步研究
在这一章节中,我们讨论了这些知识点的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我们深入探讨了这些
知识点的研究现状,指出了它们在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潜在的问题。
这有助于我们对这些知
识点有一个全面的理解,并且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研究方向。
总之,这一章节中涉及了很多重要的知识点和概念,对于我们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有着
重要的意义。
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点,并且可以发
现更多的研究方向和应用领域。
希望读者可以认真学习和消化这些内容,以便更好地应用
这些知识点解决实际问题。
第三章章末小结
数学 (RA) –选修2-Fra bibliotek -GZ2.平行向量(共线向量) (1)平行向量(共线向量)的定义 如果表示空间向量的有向线段所在的直线互相平行或重合, 则这些向量叫作共线向量或平行向量.a 平行于 b 记作 a∥b. (2)共线向量定理 对空间任意两个向量 a(a≠0)、b,a∥b 的充要条件是存在实 数λ,使 b=λa.
数学 (RA) –选修2-1 -GZ
(3)共面向量定理 如果两个向量 a、b 不共线,则向量 p 与向量 a、b 共面的充 要条件是存在实数对 x、y,使 p=xa+yb. 空间一点 P 位于平面 MAB 内的充要条件是存在有序实数对 x、 y,使������������=x������������+y������������ ,或对空间任一定点 O,有������������=������������+x������������+y������������ .
数学 (RA) –选修2-1 -GZ
第三章章末小结
1.空间向量的线性运算 (1)几何表示:向量的加法满足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法则,向 量的减法满足三角形法则. (2)代数式表示:������������=������������+������������ ;������������=������������-������������;������������=λa(λ∈R). (3)运算律:a+b=b+a(交换律); (a+b)+c=a+(b+c)(结合律); λ(a+b)=λa+λb(分配律).
数学 (RA) –选修2-1 -GZ
(4)空间任意向量������������ 在平面法向量 n
《工程项目收尾管理办法》
工程项目收尾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1.1 为加强和规范公司工程项目的收尾管理(工程项目收尾管理包含收尾阶段、保修阶段和保修期结束后阶段的管理),维护公司信誉和整体利益,全面兑现工程承包合同,特制定本办法。
1.2 工程项目收尾阶段是指工程项目开通交付日至项目满足终结条件并经公司批准项目撤销的时段。
1.3 工程项目保修阶段是指工程项目按照合同和业主要求,进入保修之日起,至工程项目保修期满(且工程质量保证金全部返还)的过程。
第二章管理职责2.1 工程管理部负责根据工程项目进展及开通情况,及时收集项目开通、进入收尾阶段的项目名单。
2.2 项目进入收尾阶段,项目部应制定收尾工程责任分工,明确竣工资料、竣工结算、变更索赔、财务核算等工作的直接负责人,报公司各对口部门进行审核。
2.3 收尾阶段公司各部门负责对工程项目收尾阶段的工作进行对口指导和管理。
2.4 公司有关职能部门,要按工程项目承包合同和业主、接管使用单位的要求,督促项目部尽快满足终结条件。
2.5 公司各相关部门确认项目满足终结条件并填写《工程项目管理终结审核表》后,交公司工程管理部汇总,由公司工程管理部提请公司总经理办公会议确定:项目终结,项目部撤销。
工程项目由收尾阶段转入保修阶段。
进入保修阶段的项目,仍应明确保修阶段的项目主责人(原则上安排原项目经理或原项目主要负责人)。
2.6 工程管理部协助建立保修阶段工程项目保修台帐,制定回访计划。
工程项目保修阶段的保修、回访等工作由公司工程管理部负责组织,督促项目保修阶段的主责人组织完成。
第三章工程项目收尾阶段管理3.1 工程进入收尾阶段后,项目部的主要任务是:3.1.1组织对验收时业主提出的质量缺陷进行修复,完成剩余尾工。
3.1.2负责本项目竣工资料的编制、汇总和移交。
3.1.3组织本项目的复验,办理有关工程移交事宜。
3.1.4负责签订工程质量保修书。
3.1.5负责办理工程竣工结算。
3.1.6组织进行与业主的工程价款的结算与回收;清理与各分包商、供货商的价款并支付。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第一章章末总结.docx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唐玲收集整理章末总结第一部分题型探究静电力与平衡把质量m 的带负电小球A ,用绝缘细绳悬起,若将带电荷量为Q 的带正电球B 靠近A ,当两个带电小球在同一高度相距r 时,绳与竖直方向成α角.试求:(1)A 球受到的绳子拉力多大? (2)A 球带电荷量是多少?【思路点拨】(1)对小球A 受力分析,受重力、静电引力和绳子的拉力,根据三力平衡求出绳子拉力;(2)根据库仑定律求出小球A 的带电量.解析:(1)带负电的小球A 处于平衡状态,A 受到库仑力F ′、重力mg 以及绳子的拉力T 的作用,其合力为零.因此mg -Tcos α=0,F ′-Tsin α=0得T =mgcos α,F ′=mgtan α.(2)根据库仑定律F ′=k qQr 2,所以A 球带电荷量为q =mgr 2tan αkQ.答案:(1)A球受到的绳子拉力F′=mgtan α(2)A球带电荷量是q=mgr2tan αkQ小结:本题先根据平衡条件得到库仑力,再根据库仑定律求出B 球的带电量.►针对性训练1.用两根长度均为L的绝缘细线各系一个小球,并悬挂于同一点.已知两小球质量均为m,当它们带上等量同种电荷时,两细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均为θ,如图所示.若已知静电力常量为k,重力加速度为g.求:(1)小球所受拉力的大小;(2)小球所带的电荷量.解析:(1)对小球进行受力分析,如图所示.设绳子对小球的拉力为T ,则T =mgcos θ(2)设小球在水平方向受到库仑力的大小为F ,则F =mgtan θ,又因为:F =k Q 2r2,r =2Lsin θ所以Q =2Lsin mgtan θk. 答案:见解析 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一带电的粒子射入一固定的点电荷Q 形成的电场中,沿图中虚线由a 点运动到b 点,a 、b 两点到点电荷的距离分别是r a 、r b ,且r a >r b ,若粒子只受电场力,则在这一过程中( )A .粒子一定带正电荷B .电场力一定对粒子做负功C .粒子在b 点的电势一定高于a 点的电势D .粒子在b 点的加速度一定小于在a 点的加速度【思路点拨】由于粒子运动的轨迹是远离电荷Q的,所以可以判断它们应该是带同种电荷;再由电场力的方向和粒子运动的方向的关系,可以判断做功的情况;根据电场线的疏密可以判断出场强的大小,进而可以判断出电场力和加速度的大小.解析:A.由粒子的运动的轨迹可以判断出粒子和点电荷Q之间的作用力是互相排斥的,所以它们应该是带同种电荷,但不一定就是带正电荷,所以A错误.B.由于粒子和点电荷Q之间的作用力是互相排斥的,而粒子是向着电荷运动的,也就是库仑力的方向和粒子运动的方向是相反的,由功的公式可以判断电场力一定对粒子做负功,所以B正确.C.由A的分析可知,不能判断Q带的电荷的性质,所以不能判断ab点的电势的高低,所以C错误.D.由于r a>r b,根据E=k Qr2可以判断a点的场强要比b点小,所以粒子在b点时受的电场力比较大,加速度也就大,所以D错误.答案:B小结:本题是对电场性质的考查,根据粒子的运动的轨迹判断出粒子和电荷Q所带的电荷的性质,是解决本题的关键,当然还要理解电场线与场强的关系.►针对性训练2.(多选)一带电粒子在正电荷形成的电场中,运动轨迹如图所示的abcd曲线,下列判断正确的是(BC)A.粒子带负电B.粒子通过a点时的速度比通过b点时大C.粒子在a点受到的电场力比b点小D.粒子在a点时的电势能比b点大解析:A.轨迹弯曲的方向大致指向合力的方向,知电场力背离正电荷方向,所以该粒子带正电.故A错误.B.从a到b,电场力做负功,根据动能定理,动能减小,a点动能大于b点动能,则a点速度大于b点的速度.故B正确.C.b点的电场线比a点电场线密,所以b点的电场强度大于a 点的电场强度,所以粒子在a点的电场力比b点小.故C正确.D.从a到b,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加.所以a点的电势能小于b点的电势能.故D错误.功能关系在电场中的运用如图所示,在点电荷+Q的电场中有A、B两点,将质子和α粒子(带电荷量是质子的2倍,质量是质子的4倍)分别从A点由静止释放到达B点时,它们速度大小之比为多少?解析:质子和α粒子都是正离子,从A 点释放后将受电场力作用,加速运动到B 点,设AB 间的电势差为U ,根据动能定理得:对质子:q H U =12m H v 2H ①对α粒子:q αU =12m αv 2α ②由①②得v Hv α=q H m αq αm H =21答案:将质子和α粒子分别从A 点由静止释放到达B 点时,它们的速度大小之比是2∶1.►针对性训练3.如图所示,一电子(质量为m ,电量绝对值为e)处于电压为U 的水平加速电场的左极板A 内侧,在电场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然后穿过极板B 中间的小孔在距水平极板M 、N 等距处垂直进入板间的匀强偏转电场.若偏转电场的两极板间距为d ,板长为l ,求:(1)电子刚进入偏转电场时的速度v 0;(2)要使电子能从平行极板M 、N 间飞出,两个极板间所能加的最大偏转电压U max ′.解析:(1)在加速电场中,由动能定理有: eU =12mv 20-0①解①得:v 0=2eUm.② (2)电子在偏转电场中做类平抛运动,有: 平行极板方向:l =v 0t ③ 垂直极板方向:y =12eU ′dm t 2④要飞出极板区:y ≤d2 ⑤联解③④⑤式得:U ′≤2d 2l 2U ,即U ′max =2d 2l 2U.⑥答案:见解析 创新探究有这样一种观点:有质量的物体都会在其周围空间产生引力场,而一个有质量的物体在其他有质量的物体所产生的引力场中,都要受到该引力场的引力(即万有引力)作用,这种情况可以与电场类比,那么,在地球产生的引力场中重力加速度,可以与电场中下列哪个物理量相类比( )A .电势B .电势能C .电场强度D .电场力解析:本题的情境比较新,引力场与电场是两个不同性质的场,但有可比性.引力场的特点是对处于引力场的有质量的物体有力的作用即F =mg ,g 为重力加速度,这是引力场中力的性质.而电场的特点是对处于电场的电荷有力的作用即F =Eq ,E 为电场强度.两者都是从力的角度显示场的重要性质.答案:C第二部分 典型错误释疑典型错误之一 忽视对电性的讨论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相距10 cm ,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为9×10-4 N ,当它们合在一起时,成为一个带电量为3×10-8 C 的点电荷,问:原来两个电荷的带电量各为多少?【错解】根据电荷守恒定律:q 1+q 2=3×10-8 C =a ①根据库仑定律:q 1q 2=r 2k F =(10×10-2)29×109×9×10-4 C 2=1×10-15 C 2=b以q 2=bq 1代入①式得:q 21-aq 1+b =0解得q 1=12(a ±a 2-4b)=12(3×10-8±9×10-16-4×10-15)C.【分析纠错】学生的思维缺乏全面性,因两点电荷有可能同号,也有可能异号.题中仅给出相互作用力的大小,两点电荷可能异号,按电荷异号计算.由q 1-q 2=3×10-8 C =a. q 1q 2=1×10-15 C 2=b.得q 21-aq 1-b =0,由此解得:q 1=5×10-8 Cq 2=-2×10-8 C.典型错误之二 因错误理解直线运动的条件而出错如图所示,一粒子质量为m ,带电量为+q ,以初速度v 与水平方向成45°角射向空间匀强电场区域,粒子恰做直线运动.求这匀强电场最小场强的大小,并说明方向.【错解】因粒子恰做直线运动,所以电场力刚好等于mg ,即电场强度的最小值为:E min =mg q.【分析纠错】因粒子恰做直线运动,说明粒子所受的合外力与速度平行,但不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还可能做匀减速运动.受力图如图所示,显然最小的电场强度应是:E min =mgsin 45°q =2mg2q,方向垂直于v 斜向上方.典型错误之三 因错误判断带电体的运动情况而出错质量为m 的物块,带正电Q ,开始时让它静止在倾角α=60°的固定光滑绝缘斜面顶端,整个装置放在水平方向、大小为E =3mgQ 的匀强电场,如图所示,斜面高为H ,释放物体后,物块落地的速度大小为( )A.(2+3)gHB.52gH C .22gH D .223gH 【错解】不少同学在做这道题时,一看到“固定光滑绝缘斜面”就想物体沿光滑斜面下滑不受摩擦力作用,由动能定理得:mgH +QEH2=12mv 2,得v =(2+3)gH 而错选A. 【分析纠错】其实“固定光滑绝缘斜面”是干扰因素,只要分析物体的受力就不难发现,物体根本不会沿斜面下滑,而是沿着重力和电场力合力的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弄清了这一点,就很容易求得本题正确答案应是C.典型错误之四 因忽视偏转电场做功的变化而出错一个动能为E k 的带电粒子,垂直于电场线方向飞入平行板电容器,飞出电容器时动能为2E k ,如果使这个带电粒子的初速度变为原来的两倍,那么它飞出电容器时的动能变为( )A .8E kB .5E kC .4.25E kD .4E k【错解】当初动能为E k时,未动能为2E k,所以电场力做功为W =E k;当带电粒子的初速度变为原来的两倍时,初动能为4E k,电场力做功为W=E k;所以它飞出电容器时的动能变为5E k,即B选项正确.【分析纠错】因为偏转距离为y=qUL22mdv20,所以带电粒子的初速度变为原来的两倍时,偏转距离变为y4,所以电场力做功只有W=0.25E k,所以它飞出电容器时的动能变为4.25E k,即C选项正确.。
【成才之路】章末总结3
[ 例 5]
(2015· 四川模拟 ) 某班同学利用国庆节进行社会实
践,对 [25,55] 岁的人群随机抽取 n 人进行了一次生活习惯是否
符合低碳观念的调查,若生活习惯符合低碳观念的称为“低碳
族”,否则称为“非低碳族”,得到如下表和各年龄段人数的 频率分布直方图: 组数 第一组 分组 [25,30) 低碳族的人数 120 占本组的频率 0.6
⑫ 有限性 ⑯
⑮ 无限性
构成事件A的区域长度面积或体积 ⑰P(A)= 试验的全部结果所构成的区域长度面积或体积
第三章 章末总结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A版 ·数学 ·必修3
专题突破
第三章
章末总结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A版 ·数学 ·必修3
专题 1
频率与概率
章末总结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A版 ·数学 ·必修3
专题5 概率与统计的综合问题 概率与统计相结合,是新课标数学高考试题的一个亮点, 其中所涉及的统计知识是基础知识,所涉及的概率是古典概
型,虽然是综合题,但是难度不大,属于中档以下难度.
第三章
章末总结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A版 ·数学 ·必修3
型解题.
第三章
章末总结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A版 ·数学 ·必修3
当一随机试验的可能结果有无数个,并且每个结果的出现 都是等可能的,我们把这样的试验称为几何概型.由于试验的 结果不能一一列举出来,所以在计算概率时可利用试验的全部 结果构成的区域和所求事件的结果构成的区域的几何度量的比
455 0.91
(1)该射击运动员射击一次,击中靶心的概率大约是多少?
章末总结 (3)
物理·必修1(人教版)章末总结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和推导公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求解方法几个2.自由落体运动规律:(1)自由落体运动基本规律: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度直线运动.(2)自由落体运动速度公式:v t=gt.(3)自由落体运动位移公式:h=12gt2(4)自由落体运动速度—位移关系式:v2=2gh.3.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特点(设T为等分时间间隔).(1)1T末、2T末、3T末…瞬时速度的比为v1∶v2∶v3∶…∶v n=1∶2∶3∶…∶n;(2)1T内、2T内、3T内…位移之比为s1∶s2∶s3∶…∶s n=1∶22∶32∶…∶n2;(3)第1个T内、第2个T内、第3个T内…位移之比为:sⅠ∶sⅡ∶sⅢ∶…∶s N =1∶3∶5∶…∶(2N-1);(4)从静止开始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的时间之比为:t1∶t2∶t3∶…∶t N =1∶(2-1)∶(3-2)∶…∶(N-N-1).4.逆向思维方法:在处理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时,可以采用对称法,即逆向思维法,将该运动对称地看作加速度大小相等的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则相应的位移、速度公式以及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其他推论均可使用,此种方法可提升解题速度.一辆汽车以72 km/h的速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司机突然发现前方公路上有一只小鹿,于是立即刹车,汽车经过4 s停下来,使小鹿免受伤害.假设汽车在刹车过程中做匀减速运动,试求:(1)汽车刹车过程中加速度的大小;(2)汽车刹车过程中经过的距离.解析:(1)设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依题意可知:汽车初速度v0=72 km/h =20 m/s,末速度v t=0,刹车时间t=4 s根据加速度定义有a=vt-v0t=0-204m/s2=-5 m/s2所以刹车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为5 m/s2.(2)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s=v0t+12at2代入数据计算得:s=40 m所以刹车距离为40 m.答案:(1)5 m/s2;(2)40 m.名师点睛:对于汽车刹车问题,要注意是否有反应时间、反应距离的关系,刹车距离和停车距离等.还要注意刹车后末速度为零,速度不可能为负.在解题过程中要注意用运动规律中的时间、位移关系建立方程,这是处理运动学问题的基本方法.在解题过程中最好能画出物体运动的过程草图或图象,并找到各点及运动量之间的关系.纸带分析常用方法及规律对用打点计时器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是中学物理常用的方法,要探究物体运动规律,就要分析打出的纸带,纸带分析时要做的工作一般有:1.判定物体是否做匀变速运动.因打点计时器每隔相同时间T打一个点,设物体初速度为v0,则第一个T 内纸带位移x1=v0T+12aT2同理可得第二个T内纸带位移x2=(v0+aT)T+12aT2…第n个T内纸带位移x n =[v0+(n-1)aT]T+12aT2则相邻相等时间内物体位移差Δx=x2-x1=x3-x2=…=x n-x n-1=aT2如果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即a恒定,则Δx为一恒量.这一结论反过来也成立,即如果所打纸带在任意两个相邻相等时间内位移差相等,则说明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2.逐差法求加速度.虽然用a=ΔxT2可以从纸带上求得加速度,但利用一个Δx求得的加速度偶然误差太大,最好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有两个,一是求各段Δx的平均值,用Δx求加速度,二是对每一个位移差分别求出加速度,再求加速度的平均值,但这两种求平均的实质是相同的,都达不到减小偶然误差的目的.如a -=a1+a 2+…+a n +1n=Δx 1T 2+Δx 2T 2+…+Δx nT 2n=x 2-x 1+x 3-x 2+…+x n +1-x nnT 2=x n +1-x 1nT 2这样求平均的结果仍是由两段T 内的位移x n +1和x 1决定,偶然误差相同. 怎样就能把纸带上各段位移都利用起来呢?如果纸带上测得连续6个相同时间T 内的位移x 1、x 2、x 3、…、x 6,如下图所示.则x 4-x 1=(x 4-x 3)+(x 3-x 2)+(x 2-x 1)=3aT 2x 5-x 2=(x 5-x 4)+(x 4-x 3)+(x 3-x 2)=3aT 2 x 6-x 3=(x 6-x 5)+(x 5-x 4)+(x 4-x 3)=3aT 2 所以a =x 6-x 3+x 5-x 2+x 4-x 19T 2就把各段位移都利用上了,有效地减小了仅用两次位移测量带来的偶然误差.这种方法被称为逐差法.如右图所示是某同学测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时,从若干纸带中选中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他每隔4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图上注明了他对各个计数点间距离的测量结果.(单位:cm)(1)为了验证小车的运动是匀变速运动,请进行下列计算,填入表内.(单位:cm)x2-x1x3-x2x4-x3x5-x4x6-x5Δx各位移差与平均值最多相差________cm,即各位移差与平均值最多相差________%.由此可得出结论:小车在______________的位移之差在________范围内相等,所以小车的运动是______________.(2)根据a=xn-x n-33T2,可以求出:a1=x4-x13T2=__________m/s2,a2=x5-x23T2=__________m/s2,a3=x6-x33T2=__________m/s2,所以a=a1+a2+a33=________m/s2.解析:(1)x2-x1=1.60 cm;x3-x2=1.55 cm;x4-x3=1.62 cm;x5-x4=1.53 cm;x6-x5=1.61 cm;Δx=1.58 cm.各位移差与平均值最多相差0.05 cm,即各位移差与平均值最多相差3.3%.由此可得出结论:小车在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内的位移之差在误差允许范围内相等,所以小车的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2)采用逐差法,即a1=x4-x13T2=1.59 m/s2,a2=x5-x23T2=1.59 m/s2,a3=x6-x33T2=1.59 m/s2,a=a1+a2+a33=x4+x5+x6-x1+x2+x39T2=1.59 m/s2.答案:(1)1.60 1.55 1.62 1.53 1.61 1.58 0.05 3.3 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内误差允许匀加速直线运动(2)1.59 1.59 1.59 1.59►跟踪训练1.在“探究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记录纸带运动的时间,计时器所用的电源频率为50 Hz,右上图为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小车带动的纸带上记录的一些点,在每相邻两个点中间都有四个点未画出,按时间顺序取0、1、2、3、4、5六个点,后面五个点到0点的距离分别是(单位:cm)8.78、16.08、21.87、26.16、28.94.由此可得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m/s2,方向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答案:1.5 与规定的正方向(运动方向)相反2.某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测量重力加速度g,所用交流电频率为50 Hz.在所选纸带上取某点为0计数点,然后每隔3个点取一个计数点,所有测量数据及其标记符号如下图所示.该同学用两种方法处理数据(T为相邻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方法A:由g1=x2-x1T2,g2=x3-x2T2,…,g5=x6-x5T2,取平均值g=8.667 m/s2;方法B:由g1=x4-x13T2,g2=x5-x23T2,g3=x6-x33T2,取平均值g=8.673 m/s2.从数据处理方法看,在x1,x2,x3,x4,x5,x6中,对实验结果起作用的,方法A中有______________;方法B中有_______________.因此,选择方法__________(填“A”或填“B”)更合理,这样可以减少实验的______(填“系统”或“偶然”)误差.本实验误差的主要来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举出两条).答案:x1、x6或37.5、193.5 x1、x2、x3、x4、x5、x6或37.5、69.0、100.5、131.5、163.0、193.5 B 偶然阻力(空气阻力,振针的阻力,限位孔的阻力,复写纸的阻力等)、交流电频率波动、长度测量、数据处理方法等追及和相遇问题1.追及、相遇的特征.追及的主要条件是两个物体在追赶过程中处在同一位置,常见的情形有三种:(1)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的物体甲追赶同方向的匀速运动的物体乙,一定能追上,在追上之前两者有最大距离的条件是两物体的速度相等.(2)匀速运动的物体甲追赶同方向的匀加速运动的物体乙,此时存在一个恰好追上或恰好追不上的临界条件,即两物体速度相等,此临界条件给出一个此种追赶情形能否追上的方法:若两者速度相等时,甲、乙位移相等,则恰好追上;若两者速度相等时,甲的位移小于乙的位移,则甲永远追不上乙,此时两者间有最小距离;若两者速度相等时,甲的位移大于乙的位移.此时说明甲已超过了乙而在乙的前方,之后便成了乙追甲了,因乙是加速的,故定能追上甲,亦即在这种情况下,甲、乙能相遇两次,此种情况亦可通过比较甲、乙位移相等时速度大小的关系进行判定,请自行分析.(3)匀减速运动的物体追赶同方向的匀速运动的物体,情形跟第二种情形相类似,请自行分析.两物体恰能相遇的临界条件是两物体处于同一位置时速度相等,或两物体速度相等时恰处于同一位置.2.解追及、相遇问题的思路.(1)根据对两物体运动过程的分析,画出两物体运动的示意图.(2)根据两物体的运动性质,分别列出两个物体的位移方程,注意要将两物体运动时间的关系反映在方程中.(3)由运动示意图找出两物体位移间的关联方程,这是关键.(4)联立方程求解,并对结果进行简单分析.3.分析追及、相遇问题时的注意事项.(1)分析问题时,一定要注意抓住一个条件两个关系,一个条件是两物体速度相等时满足的临界条件,如两物体的距离是最大还是最小,是否恰好追上等.两个关系是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时间关系是指两物体运动时间是否相等,两物体是同时运动还是一先一后等;而位移关系是指两物体同地运动还是一前一后运动等,其中通过画运动示意图找到两物体间的位移关系是解题的突破口,因此在学习中一定要养成画草图分析问题的良好习惯,对帮助我们理解题意,启迪思维大有裨益.(2)若被追赶的物体做匀减速运动,一定要注意,追上前该物体是否停止运动.(3)仔细审题,注意抓住题目中的关键字眼,充分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如“刚好”、“恰巧”、“最多”、“至少”等,往往对应一个临界状态,满足相应的临界条件.4.解决追及相遇问题的方法.大致分为两种方法:一是物理分析法,即通过对物理情景和物理过程的分析,找到临界状态和临界条件,然后列出方程求解;二是数学方法,因为在匀变速运动的位移表达式中由时间的二次方我们可列出位移方程,利用二次函数求极值的方法求解,有时也可借助vt图象进行分析.汽车正以10 m/s的速度在平直的公路上前进,突然发现正前方有一辆自行车以4 m/s的速度做同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汽车立即关闭油门做加速度大小为6 m/s2的匀减速直线运动,汽车恰好不碰上自行车,求关闭油门时汽车离自行车多远?解析:汽车在关闭油门减速后的一段时间内,其速度大于自行车的速度,因此汽车和自行车之间的距离在不断减小,当这个距离缩小到零时,若汽车的速度减至与自行车相同,则能满足题设中汽车恰好不碰上自行车的条件,所以本题要求汽车关闭油门时离自行车的距离x应是汽车从关闭油门减速运动直到速度与自行车相等时发生的位移x汽与自行车在这段时间内发生的位移x自之差,如下图所示.解法一:汽车减速到4 m/s时发生的位移和运动的时间分别为:x汽=v2t-v202a=100-1612m=7 m,t=vt-v0a=10-46s=1 s,这段时间内自行车发生的位移:x自=v自t=4×1 m=4 m,汽车关闭油门时离自行车的距离:x=x汽-x自=7 m-4 m=3 m.解法二:利用vt图象进行求解.如右图所示,直线A、B分别表示汽车与自行车的vt图象,其中画斜线部分三角形的面积表示当两车速度相等时汽车比自行车多发生的位移,即为题中所求的汽车关闭油门时离自行车的距离x.由图可知x=12×(10-4)×1 m=3 m.答案:3 m►跟踪训练1.(双选)如图所示为三个运动物体的vt图象,其中A、B两物体从不同地点出发,A、C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出发,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A、C两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B.t=4 s时,A、B两物体相遇C.t=4 s时,A、C两物体相遇D.t=2 s时,A、B两物体相距最远答案:AC2.一辆摩托车行驶的最大速度为108 km/h.现让摩托车从静止出发,要求在4 min内追上前方相距为1 km、正以25 m/s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则该摩托车行驶时,至少应具有多大的加速度?答案:2.25 m/s2。
第10章 章末小结 —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课件
返回导航
第十章 静电场中的能量
物理(必修 · 第三册 RJ)
典题 1 (2020·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高二上学期期中)如图所示, a、b、c是一条电场线上的三点,电场线的方向由a到c,a、b间距离等于 b、c间距离,用φa、φb 、φc 表示a、b、c三点的电势,Epa、Epb、Epc 表 示正电荷在三点的电势能,可以判定B( )
(1)求粒子第一次穿过G时的动能,以及它从射入电 场至此时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移大小;
(2)若粒子恰好从G的下方距离G也为h的位置离开电 场,则金属板的长度最短应为多少?
返回导航
第十章 静电场中的能量
物理(必修 · 第三册 RJ)
思路引导:本题中,带电粒子在G板上方匀强电场中做类平抛运动;
在G板下方匀强电场中的运动可逆向等效为类平抛运动。处理时可将该复
返回导航
第十章 静电场中的能量
物理(必修 · 第三册 RJ)
(3)解法一:整个过程中产生的热量等于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即 Q= μmgsAB+μqEh 代入数据解得 Q≈7.67 J
解法二:整个过程中电势能的减少量转化为重力势能和内能,即 Q= qE(sAB+R)-mg(R+h)
代入数据解得 Q≈7.67 J。 答案:(1)10 m/s (2)C 点上方离 C 点的竖直距离为53 m 处 (3)7.67 J
A.φa<φb<φc C.φa-φb=φa-φc
B.Epa>Epb>Epc D.Epa=Epb=Epc
返回导航
第十章 静电场中的能量
物理(必修 · 第三册 RJ)
解析:沿电场线方向电势降低,可以比较电势高低,根据电场线方
向可知φa>φb>φc,故A错误;根据Ep=qφ知正电荷电势越高电势能越大 Epa>Epb>Epc,故B正确,D错误;由于电场线的疏密不清楚,无法判定 是否为匀强电场,所以φa-φb不一定等于φb-φc,故C错误。
第十章 章末总结
章末总结一、热力学第一定律的理解热力学第一定律提醒了内能的增量(ΔU )与外界对物体做功(W )和物体从外界吸收热量(Q )之间的关系,即ΔU =W +Q ,正确理解公式的意义及符号含义是解决本类问题的关键.(1)外界对物体做功,W >0;物体对外做功,W <0;(2)物体从外界吸热,Q >0;物体放出热量,Q <0;(3)ΔU >0,物体的内能增加;ΔU <0,物体的内能减少.分析题干,确定内能改变的方式(W 、Q )→判断W 、Q 的符号→代入公式ΔU =W +Q →得出结论⎩⎪⎨⎪⎧ΔU >0,那么内能增加ΔU ;ΔU <0,那么内能减少|ΔU |. 例1 气体膨胀对外做功100 J ,同时从外界吸收了120 J 的热量,它的内能的变化是( )A .减小20 JB .增大20 JC .减小220 JD .增大220 J答案 B解析 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得:ΔU =W +Q =-100 J +120 J =20 J ,那么气体内能增大了20 J ,应选B.二、热力学第一定律与气体实验定律的结合例2 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经历如图1所示A →B →C →D →A 循环过程,该过程每个状态视为平衡态.A 状态的温度为27 ℃.求:图1(1)气体处于B 状态时的温度;(2)一次循环过程气体与外界的热交换为多少?是吸热还是放热?答案 (1)127 ℃ (2)25 J 吸热解析 (1)由题图得V A =3 L T A =(27+273) K =300 K V B =4 LA 到B 等压变化,由盖-吕萨克定律得:V A T A =V B T B代入数据解得:T B =400 K即t =127 ℃(2)从A 状态又回到A 状态,温度不变,所以内能不变.A 到B 气体对外做功W 1=p A ΔV =100 JC 到D 外界对气体做功W 2=p C ΔV =75 J外界对气体做的总功W =W 2-W 1=-25 J由热力学第一定律ΔU =W +Q解得:Q =25 JQ 为正,表示吸热.针对训练 如图2所示,p -V 图中,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由状态A 经过程Ⅰ变至状态B 时,从外界吸收热量420 J ,同时膨胀对外做功300 J .当气体从状态B 经过程Ⅱ回到状态A 时,外界压缩气体做功200 J ,求此过程气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多少?图2答案 放出的热量是320 J解析 气体由状态A 经过程Ⅰ变至状态B 时,从外界吸收的热量Q 1大于气体膨胀对外做的功W 1,气体内能增加,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可知,气体内能的增加量为ΔU =Q 1-W 1=420 J -300 J =120 J气体由状态B 经过程Ⅱ回到状态A 时,气体内能将减少120 J ,而此过程中外界又压缩气体做了W 2=200 J 的功,因此气体必向外界放热,放出的热量为Q 2=W 2-ΔU ′=200 J -(-120 J)=320 J.例3 把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用活塞封闭在可导热的汽缸内,活塞相对于底部的高度为h ,可沿汽缸无摩擦地滑动,汽缸整体放在冰水混合物中.取一小盒沙子缓慢地倒在活塞的上外表上.沙子倒完时,活塞下降了h 4.再取一样质量的一小盒沙子缓慢地倒在活塞的上外表上.外界的压强和温度始终保持不变,求第二次沙子倒完时活塞距汽缸底部的高度.在第二次倒沙子的过程中外界对气体做功145 J ,那么此过程中封闭气体吸热还是放热,热量是多少? 答案 0.6h 放热 145 J解析 设大气和活塞对气体的总压强为p 0,加一小盒沙子对气体产生的压强为p ,由玻意耳定律得p 0h =(p 0+p )⎝⎛⎭⎫h -h 4① 由①式得p =13p 0② 再加一小盒沙子后,气体的压强变为p 0+2p .设第二次加沙子后,活塞距汽缸底部的高度为h ′,由玻意耳定律得p0h=(p0+2p)h′③联立②③式解得h′=0.6h气体等温压缩,内能不变,即ΔU=0,外界对气体做功,故气体一定放出热量;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ΔU=W+Q,得Q=-W=-145 J.1.(热力学第一定律的理解)(2021·江苏省级联考)如图3所示,理想气体做图示的循环,其中2→3过程是绝热过程,3→1过程是等温过程,那么2→3过程中气体内能(填“增加〞“减小〞或“不变〞),3→1过程中气体(填“吸热〞或“放热〞).图3答案减小放热解析2→3过程是绝热过程,体积增大,气体对外界做功,由热力学第一定律知内能减小;3→1过程是等温过程,内能不变,体积减小,外界对气体做功,由热力学第一定律知气体向外放热.2.(热力学第一定律的综合应用)在空气中,空气团竖直运动经过各气层的时间很短,因此,运动过程中空气团与周围空气热量交换极少,可看作绝热过程.潮湿空气团在山的迎风坡上升时,水汽凝结成云雨,到山顶后变得枯燥,然后沿着背风坡下降时升温,气象上称这股干热的气流为焚风.空气团在山的迎风坡上升时温度降低,原因是空气团(选填“对外放热〞或“对外做功〞);设空气团的内能U与温度T满足U=CT(C为一常数),空气团沿着背风坡下降过程中,外界对空气团做的功为W,那么此过程中空气团升高的温度ΔT=.答案对外做功W C解析空气团在山的迎风坡上升时温度降低,空气团内能减小,又绝热,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可知空气团对外做功;根据U=CT得:ΔU=CΔT①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得:ΔU=W+Q②Q=0③联立①②③解得ΔT=WC3.(热力学第一定律的综合应用)如图4所示,内壁光滑的导热汽缸程度放置,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被封闭在汽缸内,外界大气压强为p0、热力学温度为T0.现对汽缸缓慢加热,体积由V1增大为V2,此过程气体吸收热量Q1;然后固定活塞,停顿加热,封闭气体的温度逐渐降低至与外界大气温度一样.求:图4(1)刚停顿加热时封闭气体的热力学温度T ;(2)停顿加热后,封闭气体向外传递的热量Q 2.答案 见解析解析 (1)由盖—吕萨克定律有V 1T 0=V 2T解得T =V 2V 1T 0 (2)设加热过程封闭气体增加的内能为ΔU ,那么有ΔU =Q 1-p 0(V 2-V 1)ΔU =Q 2解得:Q 2=Q 1-p 0(V 2-V 1)4.(热力学第一定律的综合应用)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 变化到状态B 再变化到状态C ,其状态变化过程的p -V 图象如图5所示.该气体在状态A 时的温度为27 ℃,求:图5(1)该气体在状态B 、C 时的温度;(2)该气体从状态A 到状态C 的过程中与外界交换的热量.答案 (1)-173 ℃ 27 ℃ (2)200 J解析 (1)对于理想气体,A →B 是等容变化,由查理定律得p A T A =p B T B ,即T B =p B p AT A =100 K ,所以t B =T B -273 ℃=-173 ℃,B →C 是等压过程,由盖—吕萨克定律V B T B =V C T C 得T C =V C V BT B =300 K ,所以t C =27 ℃.(2)状态A 、C 温度相等,ΔU =0,A →C 的过程中,由热力学第一定律ΔU =Q +W 得Q =-W ,在整个过程中,气体在B 到C 过程对外做功,所以W =-p ΔV =-1×105×2×10-3 J =-200 J ,故Q =200 J ,即气体从外界吸热200 J.。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部分章末小结十
考源教学资源网
第5页
返回导航
选修3-2 第十章 章末小结
高考进行时 一轮总复习· 物理(新课标通用版)
【高考热点预测】 热点预测 (1)交变电流的产生及相关表征交流电物理量的计算. (2)交变电流与电磁感应的综合问题. (3)变压器问题:纵观高考命题,对于变压器问题,集中在 对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及I、U、P、n各量间基本关系的考查,即 动态问题分析上.由于变压器与电能的输送密切相关,贴近生 活实际,触及能源利用的社会热点,符合贴近现实、突出能力 的命题趋势,因此变压器问题仍是今后高考命题的重点.
高考进行时 一轮总复习· 物理(新课标通用版)
3.有一种测量体重的电子秤,其原理如图10-章-2所 示.它主要由三部分构成:踏板,压力传感器R(电阻值会随 所受压力大小发生变化的电阻),显示体重变化的仪表G(理 想电流表).设踏板的质量忽略不计,已知理想电流表的量 程为3 A,电源电动势为12 V,内电阻为2 Ω,电阻R随压力 变化的函数式R=30-0.02F(F和R的单位分别是N和Ω).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
答案:(1)0.05 Ω
考源教学资源网
第19页
(2)0.992 T
返回导航 选修3-2 第十章 章末小结
考源教学资源网
第18页
返回导航
选修3-2 第十章 章末小结
高考进行时 一轮总复习· 物理(新课标通用版)
2 (2)只有11盏灯时,干路中的电流为I′=11× =2 A 11 电源电动势的有效值 E′=[220+2×(0.05+0.05)] V=220.2 V 由最大值Emax= 2 E′=NB′S·2πf,得到电磁铁磁场 的磁感应强度: 2E′ 2×220.2 B′= = T NS·2πf 50×200×10- 4×2π×50 =0.992 T
第三章 章末优化总结
已知这 100 位顾客中一次购物量超过 8 件的顾客占 55%. (1)确定 x,y 的值,并估计顾客一次购物的结算时间的均值; (2)求一位顾客一次购物的结算时间不超过 2 分钟的概率.(将频率视为概率)
人教A版数学 ·必修3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解析] (1)由已知得 25+y+10=55,x+30=45,所以 x=15,y=20. 该超市所有顾客一次购物的结算时间组成一个总体,所收集的 100 位顾客一次购物的 结算时间可视为总体的一个容量为 100 的简单随机样本,顾客一次购物的结算时间的 平均值可用样本平均数估计,其估计值为 1×15+1.5×30+2×25+2.5×20+3×10 100 =1.9(分钟). (2)记 A 为事件“一位顾客一次购物的结算时间不超过 2 分钟”,A1,A2,A3 分别表示 事件“该顾客一次购物的结算时间为 1 分钟”“该顾客一次购物的结算时间为 1.5 分 钟”“该顾客一次购物的结算时间为 2 分钟”.将频率视为概率得
人教A版数学 ·必修3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3.对于几何概型的概率公式中的“测度”要有正确的认识,它只与大小有关,而 与形状和位置无关,在解题时.要掌握“测度”为长度、面积、体积、角度等常见 的几何概型的概率求解方法.两种类型:(1)线型几何概型:基本事件受一个连续的 变量控制;(2)面积几何概型:基本事件受两个连续的变量控制,一般是把两个变量 分别作为一个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这样基本事件就构成了平面上的一个区域,即 可借助平面区域解决.
人教A版数学 ·必修3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4.在区间[-3,3]上随机取一个数 x,使得|x+1|-|x-2|≥1 成立的概率为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静电场 章末总结 学案一、电场的几个物理量的求解思路1.确定电场强度的思路(1)定义式:E=F q. (2)库仑定律:E=kQ r 2(真空中点电荷). (3)电场强度的叠加原理,场强的矢量和.(4)电场强度与电势差的关系:E=U d(限于匀强电场). (5)导体静电平衡时,内部场强为零即感应电荷的场强与外电场的场强等大反向E 感=-E 外.(6)电场线(等势面)确定场强方向,定性确定场强.2.确定电势的思路(1)定义式:Φ=E p q. (2)电势与电势差的关系:U AB =ΦA -ΦB .(3)电势与场源电荷的关系:越靠近正电荷,电势越高;越靠近负电荷,电势越低.(4)电势与电场线的关系:沿电场线方向,电势逐渐降低.(5)导体静电平衡时,整个导体为等势体,导体表面为等势面.3.确定电势能的思路(1)与静电力做功关系:W AB=E p A-E p B,静电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小;静电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加.(2)与电势关系:E p=qΦp,正电荷在电势越高处电势能越大,负电荷在电势越低处电势能越大.(3)与动能关系:只有静电力做功时,电势能与动能之和为常数,动能越大,电势能越小.4.确定电场力的功的思路(1)根据电场力的功与电势能的关系:电场力做的功等于电势能的减少量,W AB=E p A-E p B.(2)应用公式W AB=qU AB计算:符号规定是:所移动的电荷若为正电荷,q取正值;若为负电荷,q取负值;若移动过程的始点电势ΦA高于终点电势ΦB,U AB取正值;若始点电势ΦA低于终点电势ΦB,U AB取负值.(3)应用功的定义式求解匀强电场中电场力做的功:W=qEl cosθ.注意:此法只适用于匀强电场中求电场力的功.(4)由动能定理求解电场力的功:W电+W其他=∆E k.即若已知动能的改变和其他力做功情况,就可由上述式子求出电场力做的功.【例1】电场中有a、b两点,已知Φa=-500 V,Φb=1 500 V,将带电荷量为q=-4⨯10-9C的点电荷从a 移到b时,电场力做了多少功?a、b间的电势差为多少?变式训练1 如图是一匀强电场,已知场强E=2⨯102N/C.现让一个电荷量q=-4⨯10-8C的电荷沿电场方向从M点移到N点,MN间的距离l=30 cm.试求:(1)电荷从M点移到N点电势能的变化;(2)M、N两点间的电势差.二、电场力做功与能量转化1.带电的物体在电场中具有电势能,同时还可能具有动能和重力势能等机械能,用能量观点处理问题是一种简捷的方法.2.处理这类问题,首先要进行受力分析及各力做功情况分析,再根据做功情况选择合适的规律列式求解.3.常见的几种功能关系(1)只要外力做功不为零,物体的动能就要改变(动能定理).(2)静电力只要做功,物体的电势能就要改变,且静电力做的功等于电势能的减少量,W电=E p1-E p2.如果只有静电力做功,物体的动能和电势能之间相互转化,总量不变(类似机械能守恒).(3)如果除了重力和静电力之外,无其他力做功,则物体的动能、重力势能和电势能三者之和不变.【例2】一个带负电的质点,带电荷量为2.0⨯10-9C,在电场中将它由a移到b,除电场力之外,其他力做功6.5⨯10-5J,质点的动能增加了8.5⨯10-5J,则a、b两点间的电势差Φa-Φb=____________.变式训练2 如图所示,边长为L的正方形区域abcd内存在着匀强电场.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带电粒子以速度v0从a点进入电场,恰好从c点离开电场,离开时速度为v,不计重力,求电场强度大小.三、处理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问题的两条主线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是一个综合电场力、电势能的力学问题,研究的方法与质点动力学相同,它同样遵循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力的独立作用原理、牛顿运动定律、动能定理、功能原理等力学规律,研究时,主要可以按以下两条线索展开.(1)力和运动的关系——牛顿第二定律做好受力分析,根据带电粒子受到的电场力,用牛顿第二定律找出加速度,结合运动学公式确定带电粒子的速度、位移等.这条线索通常适用于恒力作用下做匀变速运动的情况.(2)功和能的关系——动能定理做好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的分析,根据电场力对带电粒子所做的功,引起带电粒子的能量发生变化,利用动能定理或全过程中能量的转化,研究带电粒子的速度变化、经过的位移等,这条线索同样也适用于非匀强电场.【例3】如图甲所示,在平行金属板M、N间加有如图乙所示的电压.当t=0时,一个电子从靠近N 板处由静止开始运动,经1.0⨯10-3s到达两板正中间的P点,那么在3.0⨯10-3s这一时刻,电子所在的位置和速度大小为()A.到达M板,速度为零B.到达P点,速度为零C.到达N板,速度为零D.到达P点,速度不为零变式训练3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方分布着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一“L”形的绝缘硬质管竖直固定在匀强电场中.管的水平部分长为l1=0.2 m.离水平地面的距离为h=5.0 m.竖直部分长为l2=0.1 m.一带正电的小球从管的上端口A由静止释放,小球与管间摩擦不计且小球通过管的弯曲部分(长度极短可不计)时没有能量损失,小球在电场中受到电场力大小为重力的一半.求:(1)小球运动到管口B时的速度大小;(2)小球着地点与管的下端口B的水平距离.(g=10 m/s2)【即学即练】1.使质量相同的一价正离子和二价正离子分别从静止开始经相同电压U加速后,离子速度较大的是()A.一价正离子B.二价正离子C.两者速度相同D.无法判断2. A、B是一条电场线上的两个点,一带负电的微粒仅在电场力作用下以一定初速度从A点沿电场线运动到B点,其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这一电场可能是()3. 图中A、B都是装在绝缘柄上的导体,A带正电荷后靠近B发生静电感应,若取地球电势为零,B 和地接触后()A.导体B上任意一点电势都为零B.导体B上任意一点电势都为正C.导体B上任意一点电势都为负D .导体B 上右边电势为正,左边电势为负4. 空间存在竖直向上的匀强电场,质量为m 的带正电的微粒水平射入电场中,微粒的运动轨迹如图所示,在相等的时间间隔内( )A .重力做的功相等B .电场力做的功相等C .电场力做的功大于重力做的功D .电场力做的功小于重力做的功5. 已知四个点电荷q 、q 、-q 、q 分别分布于边长为a 的正方形的四个顶点A 、B 、C 、D 处,如图所示,则正方形中心处的场强大小为( )A .3kq 2a 2B .0C .4kq a 2D .5kq 2a26.在场强E=1.0⨯102 V /m 的匀强电场中,有相距d=2.0⨯10-2 m 的a 、b 两点,则a 、b 两点间的电势差可能为( )A .1.0 VB .2.0 VC .3.0 VD .4.0 V7.带电粒子以初速度v 0垂直电场方向进入平行金属板形成的匀强电场中,它离开时偏转距离为y ,位移偏角为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粒子在电场中做类平抛运动B .偏角Φ与粒子的电荷量和质量无关C .粒子飞过电场的时间,取决于极板长和粒子进入电场时的初速度D .粒子的偏移距离y ,可用加在两极板上的电压控制8. 如图所示,绝缘光滑半圆轨道放在竖直向下的匀强电场中,场强为E ,在与环心等高处放有一质量为m 、电荷量为+q 的小球,由静止开始沿轨道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小球在运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B .小球经过最低点时速度最大C .小球经过环的最低点时对轨道压力为3(mg+qE)D .小球经过环的最低点时对轨道压力为3(mg-qE)9. 如图所示,光滑绝缘细杆竖直放置,它与以正电荷Q 为圆心的某圆交于B 、C 两点,质量为m 、电荷量为-q 的有孔小球从杆上A 点无初速度下滑,已知q ≪Q ,AB=h ,小球滑到B 点时的速度大小为3gh.求:(1)小球由A 点到B 点的过程中电场力做的功;(2)A 、C 两点的电势差.参考答案知识体系建构答案 点电荷 k q 1q 2r 2 F q kQ r 2 正电荷 强弱 方向 E p q ΦA ΦB U d qU E p A E p B Q U解题方法探究【例1】答案 8⨯10-6 J -2 000 V解析 电场力做的功为:W ab =E p a -E p a =q Φa -q Φb =- 4⨯10-9C ⨯(-500-1 500)V =8⨯10-6 Ja 、b 间的电势差为:U ab =Φa -Φb =-500 V -1 500 V =-2 000 V .变式训练1 答案 (1)2.4⨯10-6J (2)60 V解析 (1)由电场力做的功等于电势能的变化量:∆E p =-W=-qE ⋅l=4⨯10-8⨯2⨯102⨯0.3 J =2.4⨯10-6J .(2)U MN =W MN q =-2.4⨯10-6-4⨯10-8V =+60 V .【例2】答案 -1.0⨯104 V解析 要求两点的电势差,需先求出在两点移动电荷时电场力做的功,而质点动能的变化对应合外力做的功.设电场力做的功为W ab ,由动能定理得:W ab +W=∆E kW ab =∆E k -W=2.0⨯10-5 J则Φa -Φb =W ab q=-1.0⨯104 V . 变式训练2 答案 m (v 2-v 20)2qL解析 从a 点到c 点电场力做的功W=qEL根据动能定理得W=12mv 2-12mv 20所以qEL=12mv 2-12mv 20场强大小E=m (v 2-v 20)2qL.【例3】答案 D解析 在1.0⨯10-3s 的时间里,电子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当t=1.0⨯10-3s 时电子达到P 点,之后板间电压反向,两极板间的电场强度大小不变,方向和原来相反,电子开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由于加速度的大小不变,当t=2.0⨯10-3s 时电子达到M 板处,且速度减为零.随后电子将反向做加速运动,当t=3.0⨯10-3s 时电子又回到P 点,且速度大小与第一次经过P 点时相等,而方向相反.故正确选项为D .变式训练3 答案 (1)2.0 m /s (2)4.5 m解析 (1)小球从A 运动到B 的过程中,对小球根据动能定理有:12mv 2B-0=mgl 2+F 电l 1 ① F 电=12G=12mg . ② 解得:v B =g (l 1+2l 2)代入数据可得:v B =2.0 m/s ③(2)小球离开B 点后,设水平方向的加速度为a ,在空中运动的时间为t.水平方向有:a=g 2④ x=v B t+12at 2 ⑤ 竖直方向有:h=12gt 2 ⑥由③~⑥式,并代入数据可得:x=4.5 m.【即学即练】1.答案 B解析 由qU=12mv 20可得选项B 正确. 2.答案 A解析 由v-t 图可知,微粒的速度减小,加速度增大,可知微粒所受电场力方向由B 指向A ,从A 到B 运动过程中电场力大小逐渐变大,结合粒子带负电,可以判断电场线方向由A 指向B ,且越来越密,A 对,B 、C 、D 错.3.答案 A解析 导体B 与大地相连,共同处于正电荷A 的电场中,B 与大地为等势体,由于取地球电势为零,故B 的任一点电势都为零,A 项正确.4.答案 C解析 由题意可知,微粒在竖直方向上做匀变速运动,在相等时间间隔内,位移不等, A 、B 错;由轨迹可知,微粒所受合外力向上,电场力大于重力.在同一时间间隔内电场力做的功大于重力做的功,C 对,D 错.5.答案 C解析 几个点电荷同时存在时,电场中任一点的场强等于这几个点电荷各自在该点产生的电场强度的矢量和,B 、D 各自在正方形中心产生的场强等大反向,合场强为零,A 、C 两点的电荷在正方形中心的场强均为E=kq (22a )2=2kq a 2,方向相同,合场强E 总=2E=4kq a 2,故C 对,A 、B 、D 错. 6.答案 AB解析 a 、b 两点所在的直线可能平行于电场线,也可能垂直于电场线,还可能与电场线成任一角度,故U ab 最大值为2.0 V ,最小值为0,0~2 V 之间任一值均正确.7.答案 ACD 解析 粒子受恒定电场力且与初速度垂直,做类平抛运动,A 对;由t=l v 0可知C 对;由y=12qUl 2mdv 20可知,可以通过改变U 的大小来改变y 的大小,D 对;tan Φ=qUl 2mdv 20,可知偏角Φ大小与q 及m 都有关,B 错.8.答案 BC解析 小球由静止释放运动到轨道最低点的过程中,重力和电场力对球做正功,机械能增加,A 错;由动能定理(mg+qE)R=12mv 2可知,小球过最低点时速度最大,B 正确;球在最低点由牛顿第二定律F N -(qE+mg)=m v 2R得F N =3(mg+qE).故球在最低点对轨道压力为3(mg+qE),C 正确,D 错误. 9.答案 (1)12mgh (2) - mgh 2q解析 因为Q 是点电荷,所以以Q 为圆心的圆面是一个等势面,这是一个重要的隐含条件.由A 到B 过程中电场力是变力,所以不能直接用W=Fl 来求解,只能考虑应用功能关系.(1)因为杆是光滑的,所以小球从A 到B 过程中只有两个力做功:电场力做的功W AB 和重力做的功mgh.由动能定理得W AB +mgh=12mv 2B ,代入已知条件v B =3gh 得电场力做功 W AB =12m ⋅3gh -mgh=12mgh. (2)因为B 、C 在同一个等势面上,所以ΦB =ΦC ,即U AB =U AC .由W AB =qU AB ,得U AB =U AC =W AB -q = - mgh 2q .故A 、C 两点电势差为-mgh 2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