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生育低生育率 注定让中国无缘赶超美国

合集下载

计划生育政策对老龄化社会的影响

计划生育政策对老龄化社会的影响

计划生育政策对老龄化社会的影响近几十年来,计划生育政策一直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变迁,这一政策对老龄化社会的影响也变得愈发凸显。

首先,计划生育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生育率下降,从而加剧了老龄化现象。

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使得夫妻只能生育一个或有限数量的子女。

这一政策在遏制人口增长的同时,也减少了年轻人的生育意愿,导致了生育率的下降。

随着时间的推移,生育率持续下降,使得劳动力供给减少,老年人口占比增加,从而加剧了老龄化社会的问题。

其次,计划生育政策对家庭结构和传统价值观的影响也对老龄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很多家庭只有一个孩子,这导致了核心家庭的普遍出现。

相比于传统的多代同堂家庭,核心家庭往往无法提供足够的照顾和关怀,使得老年人面临着孤独和照顾不足的问题。

此外,计划生育政策也对家庭的传统观念产生了冲击。

以前,养儿防老是中国传统家庭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使得这种观念逐渐淡化,导致被独生子女养老成为一种社会现象。

这对老年人的照顾和养老安排带来了新的挑战。

另一方面,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也带来了老年人和社会福利制度的压力。

随着老年人口占比的逐渐增加,养老保险、医疗保障、养老院等社会福利资源的需求也逐渐增大,而这些资源的供给却相对有限。

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之前的劳动力供给减少,逐渐增大的老年人口却需要更多的社会福利支持,这对社会福利制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此外,老年人口增加也加大了社会养老负担,使得社会对老年人的照顾和福利保障面临新的挑战。

然而,计划生育政策也不可否认地为社会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好处。

通过遏制人口增长,计划生育政策在当时有效地减轻了资源压力,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好的空间。

这为国家的工业化进程和经济腾飞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为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在当前老龄化严重的背景下,我们必须认识到计划生育政策对老龄化社会的影响。

“耕战”的前世今生

“耕战”的前世今生

“耕战”的前世今生商鞅变法是中国封建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彻底的变法,其为秦统一六国打下坚实的基础。

商鞅变法的中心思想为耕战,耕战千年以来一直是法家思想的精髓。

世人以为自己对于2000多年前的商鞅变法理解足够透彻,自以为对法家耕战了如指掌,认为耕战已经是历史的烟云,随风飘散了。

其实不然,“耕战”从未在世间消失过,你时刻在遭受它的影响。

“ 耕战”千年以来一直是法家不传之秘。

法家“耕战”,总共有四大原则:1.鼓励生育人口。

人口是一个国家最重要最宝贵的资源,一个国家的兴衰其实从它的人口结构中便可以推测出来。

以俄罗斯为例,前苏联由5000万人在短时间内快速增长到2亿多人,并在二战中反败为胜击败德国,终成为能与美国相抗衡的全球性大国。

从沙皇俄国的崛起,到前苏联的鼎盛,人口一直是其强盛最重要的原因。

俄罗斯因人口快速增多而强盛,也势必会因为人口迅速萎缩而衰落。

在未来的几十年中,俄罗斯人口将会迅速减少,快速减少到5000万人,并将持续减少。

俄罗斯的衰退已经无法避免,你想象一下,一个5000万人口的民族,守着1700万平方公里资源丰富的土地,那会是怎样悲惨的结局?想都不敢想!今天的俄罗斯已经彻底沦为了一个二流国家,北极熊的血几乎快流干了,未来俄罗斯会在几十年中快速地沦为一个三流的国家。

对于中国而言,俄罗斯和日本都不是我们未来的威胁,因为他们的国力将随着人口的减少逐渐衰退,俄罗斯,日本,韩国,台湾,东南亚各国,他们不可调控的的低生育率注定其人口会在未来逐渐降低。

百年之内,能威胁中国的,只有美国与印度。

在亚洲儒家文化圈内和前社会主义国家范围内,其国家生育率都基极低,几乎都在1.4以下,可美国,其生育率始终勉强维持在2.0以上,但由于其每年移民人口众多,故此国家总人口一直在稳步增长,并且由于去美国的移民很多都是知识技术人员,再加上美国教育模式的成功,所以,其本国国民总体素质也维持在一个很高的水平。

而印度更不用说,其人口会在几年内超越中国,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中美生育差异分析报告

中美生育差异分析报告

中美生育差异分析报告近年来,随着中国与美国之间的人文交流加深,人们对两国生育差异的关注也越来越多。

本报告旨在分析中美生育差异,并对其原因进行解析。

首先,从生育率来看,中国的生育率相对较低,而美国的生育率较高。

根据中国统计局的数据,中国的总和生育率为1.7,而美国的总和生育率为1.8。

这一差异主要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

首先,社会结构的差异是造成中美生育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国拥有庞大的人口规模,而美国的人口相对较少。

在中国,由于人口较多,人们普遍认为生育一个或多个子女是对家庭血脉的延续和对养老的保障;而在美国,由于人口相对较少,人们更注重自我发展和个人享受,对生育的意愿相对较低。

其次,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也是中美生育率差异的原因之一。

中国的经济发展相对较快,人们在追求经济利益方面更为积极,很多夫妇把生育推迟或放弃,以追求更多的个人发展机会。

而美国的经济发展相对较稳定,人们更注重家庭和个人幸福感,因此生育率较高。

再次,政策的差异也对中美生育差异产生了影响。

中国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数十年,限制了每对夫妇的生育权利。

尽管最近放宽了生育政策,但长期的计划生育政策已经深深影响了人们的生育意愿。

而在美国,政府没有强制性的生育政策限制,人们有更多的自由和选择,因此生育率相对较高。

最后,文化观念的差异也是中美生育差异的重要因素。

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家族观念和亲情,尤其强调儿孙满堂的幸福感。

而美国强调个体的自由和独立,婚姻和生育都是个体自主选择的事情。

因此,在文化观念的影响下,中美生育差异也逐渐形成。

总的来说,中美生育差异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社会结构、经济发展、政策差异和文化观念都对中美的生育率产生了影响。

随着时代的变迁,中美的生育差异可能会进一步缩小,但要实现真正的生育率提升,还需要在政策、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革。

以上是对中美生育差异的分析报告,希望可以对读者对此了解有所帮助。

中国面临十大“人口问题”

中国面临十大“人口问题”

中国面临十大“人口问题”一,中国陷入“超低生育率”陷阱“0—14岁人口 2。

22亿,占16。

60%”,第六次人口普查公布的这个数据,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较,下降了6.3%。

“少子化程度超过老龄化”北大人口所教授穆光宗说:“中国已经不可救药地掉进了‘少子老龄化陷阱’或者说‘超低生育率陷阱’。

”“六普”数据彻底颠覆了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总和生育率为1。

8的说法。

“现在从公布的数据看,我国的总和生育率1。

4—1。

5之间。

”北大社会学系教授李建新说,我国长期处于超低生育率的状况下,而且是发展中国家中最低的..生育率下降,计划生育等政策应该是主导原因,但是美国经济研究局2011年10月的一份新研究:高房价导致低生育率,放在中国,也有几分道理。

该研究发现,1995-2007年间,房价上升导致已经购房者的生育率上升,尚未购房者的生育率下降,原因在于尚未购房者的财富需要在买房子和生孩子之间分配,而已经购房者的房产增值可以帮助生孩子。

二,“空巢”现象冲击传统家庭模式由于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发生在实行计划生育、独生子女等背景下,因此又具有特殊的复杂性.穆光宗说,中国的老龄化伴随着独子高龄化、高龄病残化、老年空巢化、空巢孤独化的特点。

来自民政部的数据则显示,目前中国城乡空巢家庭超过50%,部分大中城市达到70%。

农村留守老人约4000万,占农村老年人口的37%。

从空巢老人引发的社会问题来看,与“常回家看看"等留守老人的情感奢望并存,许多年青一代对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却日渐削弱淡化,致使家庭亲情出现隔阂甚至矛盾冲突,传统伦理亲情观念受到冲击和挑战。

传统的“养儿防老”观念和家庭养老模式都受到巨大冲击.同时,社会养老机制的不健全,也为“空巢"家庭再添一根致命稻草。

三,中国社会老化的包袱越来越沉重随着“人口红利即将消失”、“未富先老”等人口结构问题的涌现,中国社会老化的包袱也越来越沉重。

8月26日,一家英国媒体撰文呼吁中国全面放宽计划生育政策以应对中国“多老"、“少子”的现状,认为“单独二胎"等微调政策不足以扭转人口结构严重老龄化趋势。

中国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中的困境及应对措施

中国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中的困境及应对措施

中国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中的困境及应对措施2023年,中国已经实施了近50年的计划生育政策。

这个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中国人口的增长,但也带来了一系列的困境。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国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中的困境,以及应对措施。

一、计划生育政策实施的困境1. 人口老龄化问题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中国的生育率不断下降,导致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

据统计,到2023年,中国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将达3.8亿,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超过27%。

这样高的老龄化率将严重影响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2. 明显的男女性别失衡计划生育政策中限制生育次数和男女比例是非常严格的,导致出现明显的男女性别失衡问题。

尤其是在农村地区,这种情况更加突出。

同时,这种不同性别比例的差异还可能会导致一系列社会问题的出现。

3. 人口聚集问题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给年轻人的选择带来了一定的限制,他们不得不在有限的资源和环境下生存和发展。

这就导致了大量的人口聚集在城市或者沿海地区,这种情况还可能会导致就业压力和社会安全问题的出现。

二、应对措施1. 调整计划生育政策针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和男女性别失衡问题,可以考虑适当放宽计划生育政策。

这一政策调整应该结合实际情况,不同地区的政策要适当区分,实现灵活的层级管理。

2. 推广晚婚晚育针对人口聚集问题和生育率下降的问题,可以适当推广晚婚晚育的理念。

这一方面可以提高人口的素质,提高就业率和人均收入,另一方面也可以缓解城市化带来的压力。

3. 鼓励多元化生育在政策调整的基础上,可以适当鼓励多元化生育,包括家庭的或者个人的子女数目。

这样可以更加灵活地适应社会和个人的需求。

4. 加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针对社会老年化问题,需要加强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

包括保险、养老金、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等方面。

这些制度可以切实保障老年人的生活,从而平衡社会的结构。

中国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中确实存在一系列的困境。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需要完全放弃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

低生育率对中国意味着什么

低生育率对中国意味着什么

低生育率对中国意味着什么?亚洲人口下降及老龄化据权威专家观察,中国目前是全球低生育率国家俱乐部中的一员,平均每名妇女生育的子女总数少于1.5个。

如此低的生育水平与其过去的情况截然不同,将给本国及东亚地区带来持久的重大影响。

低生育率导致人口下降。

这种情况已在日本出现,在其他东亚低生育率国家中也已初现端倪。

东亚总体人口增长已陷入停滞,预计年至2035年,总人口将增加不到2%,而到2035年后,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地区人口将普遍下降。

下降速度尚不确定,这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未来的生育率,但毫无疑问东亚将迎来人口下滑。

人口学家确信,人口下降可局部归因于儿童及壮年人口的数量已在迅速减少。

联合国预测,从现在到2035年,儿童数量将减少8000万,大约是现在儿童人口的17%。

而25至59岁壮年人口的数量预计将减少逾1.2亿,约为当前壮年人口的14%。

这将对经济生产和效劳及人口繁衍产生深刻影响。

低生育率对人口老龄化的程度有根本性影响。

年至2030年,亚洲低生育率国家60岁及以上人口的总数预计将增加2.3亿,即老年人口将增加逾80%。

这一定程度上是由于过去出生的大量人口正在变老。

上世纪60和70年代出生的大量人口将从年开场到达60岁。

由于人口平均寿命延长了,60岁以上人口将继续增加。

可以这样考虑这个问题:即中国广为讨论的421问题。

如果中国家庭都只有一个子女,那么中国家庭的构成会是1个孩子,2个父母,4个祖父母,有可能还有8个曾祖父母。

中国的家庭会非常老化,多数人口为祖父母和曾祖父母。

如果妇女生育率为1,那么中国人口会以祖父母和曾祖父母为主导。

人们常常认为移民能够局部缓解老龄化问题。

事实上,新加坡的快速开展得益于其开放的移民政策,人口年龄构造也更加年轻化。

然而,像中国这样的人口体量,不可能通过鼓励移民对人口年龄构造产生很大影响。

简言之,亚洲低生育率国家的人口老龄化即将降临,甚至可能比世界其他地区更为剧烈。

人口老龄化亦可带来第二次人口红利人口老龄化对经济最直接、最迅速的影响可通过经济生命周期来考察。

中国人口生育率下降趋势

中国人口生育率下降趋势

中国人口生育率下降趋势近年来,中国人口生育率呈现下降趋势,这一现象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本文将分析造成中国人口生育率下降的原因,并探讨对策以应对这一问题。

一、经济发展导致人口生育率下降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教育水平都有了显著提高。

然而,随之而来的是生活成本的上升以及夫妻双方职业发展和事业规划的压力增加,这使得许多夫妻决定推迟生育或者放弃生育的意愿。

二、女性地位提升引发人口生育率下降随着女性地位的提升,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不再局限于婚姻和生育。

她们更加注重自己的职业生涯和个人追求,有更多的选择权和自主权,这使得很多女性选择晚婚晚育或者选择不生育。

三、计划生育政策影响人口生育率下降中国自1979年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以来,遏制了人口爆炸式增长,但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计划生育政策限制了每对夫妇的生育权利,有些夫妇由于各种原因无法得到生育许可证,导致他们最终放弃生育。

四、老龄化加剧人口生育率下降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严峻,养老压力和医疗费用不断增加,许多家庭对于生育孩子的实际负担越来越重。

有些夫妇考虑到对子女未来的教育和就业问题,因此选择不生育或者只生育一个子女。

五、加强相关政策以促进人口生育率提升针对中国人口生育率下降的问题,政府应采取有效措施以提高人口生育率。

1. 改革计划生育政策。

政府可以逐步放宽计划生育政策,鼓励更多夫妻生育二孩,并更加注重弱势家庭的生育权益。

2. 提供全面的育儿福利支持。

政府应加大对育龄妇女和有孩子的家庭的支持力度,提供全面的育儿津贴、托幼服务等,以减轻家庭生育和抚养的负担。

3. 改善儿童教育和医疗条件。

加大对儿童教育和医疗资源的投入,提高教育和医疗水平,为家庭提供更好的教育和医疗环境,增加生育的吸引力。

4. 宣传倡导生育观念的转变。

通过各种途径,如媒体宣传、教育课程等,推动社会对生育观念的转变,提倡适度生育,鼓励更多夫妻有担当地生育子女。

综上所述,中国人口生育率下降是多种因素的综合结果。

中国低生育率困局成因探析

中国低生育率困局成因探析

中国低生育率困局成因探析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结构的变化,中国的人口问题也愈发突出。

尤其是近年来,中国的低生育率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中国的低生育率不仅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产生了影响,还可能导致人口老龄化加剧,给社会带来巨大的挑战。

探析中国低生育率的成因,对于解决中国人口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经济因素、社会因素、政策因素等多个角度来对中国低生育率的困局进行探析。

一、经济因素中国的经济发展对生育率有着重要的影响。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家庭收入也在稳步增加。

而高经济收入使得人们更有能力给孩子提供更好的物质条件和教育资源,这导致了许多家庭更倾向于择时生育,或者干脆不再生育。

特别是在大城市,房价高昂、教育成本大幅度增加等问题,更是让年轻夫妇望子成龙的愿望受到了限制。

女性的就业机会也增加,她们更追求事业发展,这也导致了许多女性推迟生育的现象。

从经济角度分析,中国的低生育率问题的确与经济发展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社会因素社会因素是导致中国低生育率问题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随着社会风气的变化,传统的“多子多福”观念已经逐渐淡化,取而代之的是现代人们更注重个人发展和幸福感。

在传统观念下,孩子是家庭的担保和资产。

但是在现代社会,许多家庭更加注重质量而不是数量,他们更希望亲情更深厚一些,拥有更高的生活品质。

社会的发展也使得家庭功能被社会功能所替代,孩子不再是唯一的老年养老保障;社会的发展也使得家庭功能被社会功能所替代,孩子是庞大社会“养老”的一部分。

现在很多家庭更愿意把精力和关注放在孩子一个人的教育上,而不是分散精力。

三、政策因素政策因素也是导致中国低生育率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

近年来,中国政府一直在实施计划生育政策,这也直接影响了全国生育率的下降。

计划生育政策的出台曾经对中国实现了人口数量控制的目的,但是在现代社会,这种政策限制了人们的生育意愿。

特别是在城市,生育压力和成本高昂,这使得许多夫妇不愿意生育二孩。

对中国人口问题两千字的感想

对中国人口问题两千字的感想

对中国人口问题两千字的感想篇一:人口问题感想世界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普遍,许多国家都在探讨其解决途径。

而中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有其自身的历史和制度根源。

“13亿”这一标志却意味着我国的人口总数已经达到一个新的历史性高度,同时,它也意味着中国的人口发展将面临更加艰巨、更加复杂的问题。

人口问题是当今世界人们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

人口的发展受社会、政治、经济的制约,同时它对社会的发展也起着促进或延缓的作用。

经过30年的努力,我国在人口控制的问题上取得了卓效可喜的成绩。

这个13亿人口大国的养老问题该如何应对?但是当前,我国的社会养老保障体制却面临着资金严重短缺、体制不健全等问题。

根据西方人口学理论,只有生育率和死亡率的变化才会影响人口结构的变化,人口老龄化的现象也取决于上述两种因素。

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的出现,同样也是受生育率和死亡率变动的影响。

其中生育率的下降则是我国人口老化的根本原因。

而这种生育率的下降正是计划生育政策导致的,自从20世纪70年代计划生育政策推行以来,我国人口生育率便大幅下降。

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的人口总和以及生育率都被控制到了更替水平以下。

然而,就在我们进入低生育水平的同时,我们也步入了人口老龄化时代。

因此,我们在积极建立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以外,还应该重新审视只注重控制人口数量计划生育政策,必须对计划生育政策做出调整,为其注入新的内容,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经过30多年的人口控制工作,我国人口的总和生育率已降低到了1.8,显著低于人口更替水平,这宣告我国人口的成功转型。

尽管由于人口年龄结构和人口惯性等因素作用,人口总数还将继续增长一段时间,但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预示着人口增长速度将继续放缓。

因此,在控制人口数量的前提下,我国人口政策应该逐步重视“优化人口年龄结构”。

为了缓解未来劳动年龄人口短缺的形势,国家的人口政策重心应逐步转向以提高人口素质为主,必须继续加大教育投入,增加国家财政对教育的支出,鼓励全社会各种力量投资办学,并从政策上予以倾斜。

中国低生育率困局成因探析

中国低生育率困局成因探析

中国低生育率困局成因探析中国自1979年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以来,已经实施了近40年的独生子女政策。

在这个政策的影响下,中国的生育率持续下降,人口结构逐渐老龄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正渐渐走向低生育率困局。

中国低生育率的形成和发展,不仅与政策有关,也与社会经济、文化习俗以及家庭观念等多种因素有关。

本文将从政策、社会经济、文化和家庭等方面,探析中国低生育率的成因,并从中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政策因素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是中国低生育率的重要原因之一。

独生子女政策实施后,通过对生育行为实施限制和激励政策,严格控制了生育率。

一方面,政府通过强制措施对超生行为进行处罚,使人们对生育更加谨慎;政府对独生子女家庭给予一定的奖励,刺激了独生子女家庭的生育观念。

这种政策导致了人口的迅速下降,进而导致了现在中国低生育率的困局。

二、经济社会因素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也是中国低生育率的重要原因。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养老、医疗、教育等社会保障制度逐渐完备,使人们不再过度依赖子女。

现代都市人生活的快节奏和工作的压力也促使人们选择较少的生育。

对此,政府应该完善相关政策和制度,为群众提供更好的生活支持,促进生育率的回升。

三、文化习俗因素中国传统的子女观念、家庭观念、男女平等观念等也对中国低生育率有一定的影响。

长期以来,中国传统的子女观念认为子女是延续家族的根本,是养老的依靠。

而在现代社会,人们对传统观念渐渐放弃,随着女性地位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女性选择事业和个人发展,而非生育。

在部分地区,孩子的教育成本也是影响生育率的原因之一,不少家庭因为家庭经济原因而选择少生或者不生孩子。

四、家庭因素中国的低生育率困局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政策、社会经济、文化和家庭等方面都影响了中国的生育产生。

要解决低生育率困局,首先要从政策层面切实完善政策,鼓励生育。

热点01 中国人口转变的趋势和问题-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热点专题解读与训练

热点01 中国人口转变的趋势和问题-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热点专题解读与训练

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热点专题解读与训练热点01 中国人口转变的趋势和问题热点指引热点概述——中国人口现状——中国人口转变的趋势——中国人口转变的问题名师解读热点集训(40分钟)【中国人口现状】中国已经进入后人口转变时期,新常态背景下人口呈现出老龄化、少子化等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

我国十四亿多人口整体迈进现代化社会,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人口的总和,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发展途径和推进方式也必然具有自己的特点。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最新发布的《中国发展报告2023》提出,近12年来,中国先后出现了劳动年龄人口达峰和人口总量达峰两个重大转折点,当前我国的人口总量已处于峰值期,未来较长时间内将保持下降趋势。

而在人口总量仍然较大的背景之下,人口发展新形势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有正面影响,但也可能造成负面影响,同时还存在不确定的影响,在变局中孕育着机遇。

人口情况始终是我国最重要的国情之一,中央已经明确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

我国正在陆续出台包括生育支持、人力资本提升以及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等在内的实现人口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

【中国人口转变的趋势】人口自然增长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

近年来,我国人口出生率呈现波动下降的趋势。

人口出生率的变化受到育龄妇女人数、生育意愿、生育政策、初婚初育年龄等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

当前,我国处在“生育政策转制、生育观念转型、生育率发生结构性与交错性变化”的时期,因婚育年龄的大幅推迟,育龄妇女的生育模式正由“窄峰型”向“宽峰型”转变,加之育龄妇女人口规模下降,我国人口出生率在近一段时期内保持着较低水平。

同时,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死亡率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将保持稳定上升趋势(如图1所示)。

较低水平的生育率和平稳上升的死亡率叠加影响,导致未来我国人口规模将呈现持续萎缩态势。

预测结果如图2所示:在中方案下,即使总和生育率到2050年提升至更替水平,2023-2050年我国人口总量仍将呈现缓慢下降趋势,人口增长率保持“零”以下先升高后下降趋势。

别让“计划生育挨错板子

别让“计划生育挨错板子

别让“计划生育挨错板子在世界第一人口大国,要扩大“生二胎”的范围,需要足够充分的理由。

一个城市当然可以依据自己的人口结构,对特殊结构的家庭采取一些调节政策、给予照顾。

但对它所带来的示范效应,仍需慎之又慎。

继“双独二胎”之后,广东近日传出了一个消息:已向国家申请“单独二胎”的试点。

如果申请获批,这意味着,一对夫妻中只要有一方是独生子女,就可以生育第二个孩子。

这也是对“计划生育”采取调节措施的又一尝试。

由于中国已然陷入了“超低生育率”;所以,广东此举被爆出之后,在公众中、一些人口学者间,有关“全面放开二胎”、甚至取消“计划生育”的呼声也在渐涨。

生育率是妇女在一生中平均生育孩子的数量。

人口学上,一个社会正常的生育率应维持在2.1,这被称作“替代水平”。

如果低于2.1,也就是每一对夫妇生育的孩子少于两个,人口的自然替代就会出现问题。

若是低于1.5,就属于“超低生育率”。

那么,处于劳动年龄的人口会持续、快速地减少,抚养老年人的负担会加重、独居老人的比例会成倍增加……社会也将陷入发展的瓶颈。

中国的“超低生育率”早已引起了一些人口学者的担忧。

可问题是:在“二胎”政策上为独生子女放行,就可以改变超低生育率的现状吗?近年来,中国在一些地区推行“双独二胎”;如果夫妻二人都是独生子女,就可以生育第二个孩子。

但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这一政策显然遭到了“冷遇”。

一些社会学家调研发现,只有30%左右的“双独”愿意生二胎,有的“双独”甚至一个孩子也不想要。

有人把原因归为“育儿压力大”。

可在全球,数十个国家也都在经受“低生育率”的困扰。

在经济发达的日本、意大利、俄罗斯、韩国……政府不得不绞尽脑汁,刺激国民生孩子。

迄今,却还没有一个国家成功地把“低生育率”恢复到“高生育率”。

导致“低生育率”的根源,并非生育的政策、育儿的压力;别让“计划生育”挨错了板子。

社会学家告诉我们,生育率的降低是一个社会现代化的必然结果。

随着社会的发达,人们的结婚年龄、生育周期、城市生活的成本、生活方式都在发生着变化,进而影响到生育;人们对生育的意愿就会变得更低。

在生育率和人口规模方面,中国与其他国家相比如何?

在生育率和人口规模方面,中国与其他国家相比如何?

在生育率和人口规模方面,中国与其他国家相比如何?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问题已成为全球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之一。

人口数量、分布、质量等方面的差异在不同国家间对社会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本文将以中国的角度探讨在生育率和人口规模方面,与其他国家相比的情况。

一、生育率方面生育率是指一定人群中妇女生育子女的平均数。

通常,生育率超过2.1就能保持人口数量的恒定,而低于2.1则会导致人口数量减少。

中国生育率持续下降,并已低于2.1。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9年中国的生育率为 1.69,已经连续多年处于低谷。

与此相比,在其他国家中,有的国家的生育率持续下降,有的国家则相对较高。

其中,非洲国家的生育率普遍较高,尤其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生育率高达4-6,而欧洲、美洲等国家的生育率则低于2.1。

对于中国来说,生育率低下主要是因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问题。

经济条件的改善、科技水平的提高、卫生保健条件的改善等都导致了生育率的下降。

此外,长期以来,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也是导致中国生育率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人口规模方面除了生育率,人口规模也是一个重要的指标。

人口规模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总人口数量。

与生育率类似,不同国家的人口规模也差异很大。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规模已经超过了14亿人。

不过,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这种人口规模优势也带来了一定的问题。

相对于其他国家来说,中国的人口规模是远远超过的。

以美国为例,2019年美国人口数量为3.27亿,相对于中国来说,人口数量差距很大。

目前,中国在应对人口问题方面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比如逐步调整和完善生育政策、加大老年人护理设施的建设等。

尽管如此,人口问题在中国仍然是一个持续存在的挑战。

三、结论总的来说,中国在生育率和人口规模方面与其他国家相比,存在较大的差异。

生育率低下和人口老龄化等问题是中国当前面临的挑战。

应对这些问题需要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妇女就业和社会经济发展、加强老年关怀、提高生育政策的灵活性等都是可能的可行的途径。

2024年新时期计划生育工作形势与任务

2024年新时期计划生育工作形势与任务

2024年新时期计划生育工作形势与任务2024年是中国计划生育工作进入新时期的一年。

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中,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使中国的人口增长得到了有效控制,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变革和人口结构的变化,中国计划生育工作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

一、形势分析1.人口老龄化加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我国老年人口比例不断上升,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

这给社会养老和医疗保障带来了压力,也对计划生育政策提出了新的要求。

2.低生育率持续下降:近年来,我国生育率持续下降,特别是城市地区的生育率更低。

这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教育水平的提高以及个人发展意愿的改变等因素有关。

低生育率对于经济社会发展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3.人口性别比例失衡:长期以来,我国存在较为严重的男女性别比例失衡问题,尤其是部分农村地区。

这不仅给社会稳定带来威胁,也对未来的人口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4.人口流动与城镇化:随着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人口流动性增强。

这不仅给计划生育管理带来了困难,也对儿童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提出了新的需求。

二、任务分析1.调整和优化计划生育政策:针对新的形势和任务,需要对计划生育政策进行调整和优化。

可以适当放宽生育政策,在一定条件下允许夫妻决定再生育一个孩子,以促进生育率的提高。

同时,加强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研究,推动社会养老和医疗保障体系的健全。

2.加强性别平等教育:通过加强性别平等教育,培养男女平等意识,促进社会文化观念的转变,减少性别歧视,缓解男女性别比例失衡问题。

3.加大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力度:面对人口流动性增强的挑战,需要加强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

建立健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档案,加强对流动人口的宣传教育和咨询服务,提供便利的计划生育服务。

4.推动城镇化与计划生育的协调发展:在城镇化进程中,必须将计划生育工作纳入城市发展规划中,合理安排儿童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满足人口流动和城镇化进程中的计划生育需求。

中国和哪些国家在人口政策和计划生育方面有不同的做法?

中国和哪些国家在人口政策和计划生育方面有不同的做法?

中国和哪些国家在人口政策和计划生育方面有不同的做法?人口是每个国家都需要关注和管理的重要问题,尤其是在一个高速发展的世界中,一个国家的人口状况将直接影响它们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不同国家的政府对待人口问题的态度和做法也不同。

在这方面,中国与很多国家有所不同。

以下是中国和其他国家在人口政策和计划生育方面的不同做法:1.中国和印度中国和印度都是全球最大的人口大国。

中国的一个孩子政策,强制限制每个家庭只能生育一个孩子,使其成为全球有名的计划生育计划。

印度政府则没有类似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

尽管印度在1961年就开始了人口普查,但印度政府一直认为人口不足是该国发展的最大问题。

因此,印度采取了一些提高生育率的措施,如为生育3个或更多孩子的家庭提供更优惠的福利待遇。

在生育率问题上,中国和印度存在重要的不同。

2.中国和美国在计划生育问题上,中国与美国的立场也存在不同。

由于生育率过低,中国政府从2015年1月起放松了计划生育政策,允许有两个孩子的夫妻生育。

而美国政府则未曾实施过任何类似于计划生育政策的措施。

相反,美国政府关注的是堕胎和生育自由的问题。

美国的司法部门认为,堕胎是个人权利的一部分。

在这方面,中国和美国的政策观点存在分歧。

3.中国和日本中国和日本是全球人口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由于少子化的原因,中国政府放松了计划生育政策,以增加生育率。

然而,与此相反,日本则提倡少子化政策。

日本政府通过提供更优惠的福利待遇和职业培训等措施,鼓励年轻人推迟婚姻生育。

在解决人口老龄化的问题上,中国和日本存在不同的思路。

4.中国和韩国中国和韩国都是东亚地区的国家,两个国家在计划生育方面的政策也存在巨大的差异。

中国实行的是一个孩子政策,计划生育系统也十分严格。

相反,韩国政府鼓励年轻人生育,提供更多的福利政策和服务,尤其是在教育和照顾孩子方面。

此外,韩国政府也已经获得国际认可,将计划生育政策转向男性结扎和避孕措施。

在这方面,中国和韩国在目标和方法上都非常不同。

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语文(一)

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语文(一)

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模拟试题本试卷共10页,23小题,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从历史来看,人口是一个缓慢变量。

不过,对于东亚国家,特别是日本、韩国和中国来说,人口从增长过快到下降过快的转变过于迅猛。

中国在计划经济时期一度专注于人口扩张。

直至1957年,经济学家马寅初发表了《新人口论》,警告人口的过快增长会破坏经济发展。

虽然他因此而受到不公正的批判,但马寅初的意见还是在1973年被采纳——政府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控制人口过快增长。

1982年,计划生育还被确定为基本国策并写入宪法。

自那以后的30年,中国的出生率滑向低谷,从上世纪60-70年代的最高值——总生育率接近6——快速回落。

到80年代中已接近生育率2.1的所谓更替水平。

从90年代开始,出生率持续低于更替水平,并进一步下降至1.2-1.3直至2016年前,政府并未改变对大国人口过多的压力的看法,仍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

在认识到人口快速下降的长期后果之后,2016年中国终止了一胎政策,改由“二孩”政策替代。

国家统计局报告的数据显示,2017年至2019年,中国的生育率分别是1.58、1.495和1.47,虽较之前略有回升,但下降趋势并未得到逆转。

中国和其他国家在人口政策和计划生育方面有哪些差距?

中国和其他国家在人口政策和计划生育方面有哪些差距?

中国和其他国家在人口政策和计划生育方面有哪些差距?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各国政策的不断调整,人口政策和计划生育已成为全球普遍关注的话题。

作为人口大国的中国,在这一方面自然也备受关注。

但是,中国和其他国家之间在人口政策和计划生育方面也存在一些差距。

本文将探讨中外差异并分析其具体原因。

一、计划生育实行程度中国与其他国家相比,曾在较长时间内较为严格地实行计划生育政策。

1979年中国开始出台计划生育政策,旨在控制人口数量增长。

1980年之后,政策更加严格,居民生育数量和孩子的性别都有严格的限制。

而在其他一些国家,政府并未采取类似的严厉控制措施,例如印度、美国等。

这些国家并没有强制规定每个家庭只能有一个孩子或限制生育频率和孩子的性别。

二、计划生育政策宣传在中国,计划生育政策非常重要,是政府和媒体长期宣传的主题。

中国政府投入大量资源宣传计划生育政策,推广节育和避孕措施,并设置了一些奖励和处罚措施来鼓励居民控制生育。

然而,在其他国家,政府并没有像中国那样投入大量资源宣传计划生育政策。

对于这些国家来说,计划生育只是一个可以自由选择的选择项,这使得许多居民对计划生育缺乏足够的认识和了解。

三、人口政策调整速度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形势的变化,各国对于人口政策是否进行调整都存在差异。

与中国的一些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些西方国家在过去几十年中也经历了不同程度上的人口政策调整。

例如,在日本,政府正在采取新的政策来鼓励年轻夫妇养育更多孩子,以缓解日益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

而在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政府则通过移民政策来缓解人口老龄化和人口结构恶化问题。

四、计划生育政策合法性在一些西方国家,计划生育并不是强制执行的政策。

尤其是一些宗教国家,如美国,往往会抵制强制执行计划生育政策,甚至限制女性的选择权。

相比之下,在中国,政府长期将计划生育政策作为法律和纪律问题加以推行,居民必须遵守政策的规定,否则将面临罚款、工作压力甚至更为严重的惩罚。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科斯:对中国的十大忠告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科斯:对中国的十大忠告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科斯:对中国的十大忠告美国芝加哥大学法律学院官方网站今晨发布消息称,199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纳德·科斯去世,享年102岁。

科斯教授是新制度经济学的鼻祖,产权理论的奠基人,其理论对中国的经济改革影响深远,科斯生前曾对中国发出十大忠告:一、必须去除所有加诸国企的特权,让私企得以自由竞争只要有自由竞争的环境,私企是非常懂得如何应对这些交易费用的。

如今,私企最大的挑战是,他们仍然遭受着种类繁多的政策和政治歧视。

他们很难进入资本市场,因为资本市场主要是由国有银行所控制。

要抛开为私企设置的种种限制。

只要私企(或任何企业)是依法运营,就该享有自由。

如果一些经济行为体不遵守市场原则,市场经济就不会成功。

必须去除所有加诸国企的特权,让私企得以自由竞争。

二、政府参与土地交易导致腐败猖獗,必须将其自身排除在市场之外科斯:只要交易双方可以自由讨价还价并达成交易,那么市场行为就可以发生。

中国的情况是,政府宣称了对土地的拥有权。

国家必须允许土地的事实所有者——多数情况都是农民——进入市场。

这样,国家可以通过收税在土地交易中获得很大利益;同时,为了自身利益,就必须将其自身排除在市场之外。

中国在土地交易方面的所作所为,应该叫做单方面获取。

这显然并不是市场行为。

政府参与土地交易导致腐败猖獗,带来大量失去土地者的抵抗,这在中国已经被广泛报道。

三、中国应打造一个自由的土地市场问:深圳发布了一个土地双轨制文件,允许深圳农村变卖集体所有的工业用地。

你认为,这是否为中国土地政策提供了一个改革的方向?科斯:深圳的政策显然是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中国是一个辽阔而多元化的国家。

一种方法或许在一个地方能取得成功,但在其他地方可能就行不通。

中央政府应该鼓励地方政府大胆尝试不同方法,打造一个自由的土地市场。

四、在中国,教育和税收两项制度都加重了不平等科斯:不平等在任何自由市场经济中都不可避免。

考虑到中国的庞大以及地区多样性,基尼系数高也在预料之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所谓发达国家,是社会经济法律制度先进。这个先进的程度,取决于国家的制度、发展道路、发展时间、发展速度和由教育文化社会等所培养出的国民素质。美国人口是加拿大的十倍,加拿大人均资源约是美国的十倍,人口多并没有制约美国发达,反而美国比加拿大还富裕一些。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达的程度,与资源的多少无关。日本绝大多数资源依赖进口,这并没有阻碍日本成为发达国家。所谓经济发达,也就是生产力水平高。生产力的提高,其根本是科学技术的发展。科技是人研发的,而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人口多自然有利于科技的发展。一方面,人口多,科研人员多,知识技术创造的天才也多,有力促进了科研的进行;另一方面,人口多,市场大,知识技术创新的利润大,市场推动力强;再一方面,人口多,支撑科研的财力就更雄厚,工业生产体系更庞大,可以提供更强大的物力财力支持。因而人口多实际上是非常有利于走向发达国家的,这就是为什么发达国家中的人口第一大国——美国一直是发达国家发展和世界发展强劲推动力的根本原因。如果美国只有卢森堡那么多人口,能有力的带动发达国家和全世界发展吗?如果全世界发达国家人口只有100万,我可以确定无疑的告诉国人,他们今天的发达就根本不存在,因为没有那么多人口所创新的新科技,他们今天的发达是不可能的。而中国,人口多的优势由于缺乏社会经济条件和国家教育投入低等因素还不能立即、全部的转化为人力资本优势,但这可以通过一步一步的发展转化出来。美国在二百年前的时候,日本在一百年前的时候,人均科研工作者比例有现在的中国高吗?显然没有。发展是一步一步的,人口优势迟早会随着发展而转化为人力资本优势,进而人口多最终会强劲的推动中国的发展,可惜多数国人竟然不懂得这个简单的历史发展道理。
计划生育/低生育率 注定让中国无缘赶超美国
刘忠良
有人问我,“中国什么时候可以赶超美国?”我说:“GDP总量可能一时赶超美国,但最后会被美国反超,而人均GDP永远也赶不上美国。”他疑惑为什么结果是这样,我说,是计划生育,是中国持续的超低生育率。
现在中国老龄化在快速发展,很快就会变成一个重老龄化国家,发展能力将急剧下滑而负担急剧增加,发展成本也因人口老化而提高。试想想,一个老龄化严重的发展中国家,怎么赶超一个比自己年轻的发达国家?由于计划生育造成的未富先老,中国至多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还是比较乐观的看法。如果说的坏一点,那就是又老又穷了,至少相对于发达国家如此。
纵览全世界,中华民族的生育文化是最不耐现在社会经济规律冲击的民族,生育率很容易降低到危险的水平——港澳台生育率全球倒数前三位,华人在每一个地方都是生育率最低的群体,在同等经济水平下中国生育率最低。世界各地华人的生育表现证明,中国根本不需要计划生育来防止根本不存在的“人口爆炸”。计生委宣称自1980年以来计划生育政策使中国少生4亿多人,只不过是为了引起国民对生育的恐惧,从而为自己的存在和价值作虚假的证明。据相关专家计算,即使自1979年中国的生育率不会随社会经济发展而降低(也即认为人类人口规律不适合中国,中国生育率30年一直不变,但这可能吗?),中国也仅仅少生了2亿多人。实际上,在此时期世界上不少国家生育率下降比中国还快。如果把这30年减少出生数的一半归因于独生子女政策(实际上社会经济发展占绝对主导原因),少生的人也只是1亿左右,也与“30年少生4亿人”相差极远!(王丰 蔡泳《专家称计划生育使中国30年少生4亿人非事实》)
至于GDP总量,我认为或者是没有机会超过美国,或者是超过美国后又被美国反超,就像现在中国GDP反超日本一样。据最新人口普查数据估计,中国近15年来平均为1.35个左右(易富贤估计),而美国维持在2.1。按照1.35的生育率水平,人口每过一代(大约30年)减少37.5%。美国的生育率可以维持人口不减少,更重要的是,移民持续加入美国。据预计,2100年之前美国人口就会超过中国。在美国人口超中国之前,工作人口尤其是年轻有活力的工作人口早已经超过重老龄化的中国。可以肯定,即便是中国GDP一时超过美国,但最终还会被美国反超。
2、中国穷是因为人口多吗?
中国人怪中国人口多,并把他当作中国贫困的根源,当作发展的负担,难道人口少了就更富裕了,人口少了就发展更快了?如果说人口多,中国人口密度世界排名第72位,排在中国前面的既有日本、新加坡、英国、德国、瑞士、荷兰、比利时等富国,也有印度、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孟加拉国等穷国,没有证据可以证明人口多就穷。在人口密度小的国家中,即有加拿大、澳大利亚这样的富国,也有蒙古、玻利维亚、巴布新几内亚、马达加斯加、博茨瓦纳、刚果等人口稀少自然资源丰富的穷国,没有证据证明人口少就富。过去我们看到东亚四小龙发展快,我们就以为人口少就容易发展、人口绝对数量大就不利于发展。但现在人口最多的中国和印度发展最快,我们还能坚持认为人口少更容易发展吗?说人口少容易发展岂不等于说中国34省分34国发展更快?显然不是,而是统一人口多发展更快,这也是欧盟一体化和世界其他地区一体化发展的原因。即便是东亚四小龙发展快的时候,世界其他小国还有几个发展快的?没有充分的理由证明人口少发展快,倒是人口多了市场大有利于经济发展。中国穷并不是因为人口的多或少,而是中国和平稳定的进入现代发展的时间太短了,尽管现在很快,但历史留下的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太长了。日本在明治维新前和我们基本一样,但国家制度改变后就迅速富强起来。欧美比我们富,是因为他们现在经济发展的时间远远比我们长。东亚四小龙比我们富,是因为他们在我们改革开放前远远比我们发展的快。改革开放后,我们人口更多了,但发展是更快了。印度在1991年也学中国迈向市场经济体制,虽然也人口更多了,但发展也更快了。所以中国穷不能说是因为中国人口多。
如《中华民族五千年未有之困局》,带你认识中华民族面临的千年危机:/blog/static/117370741201141645617199/
如《横扫人口思想谬误,拯救中华千年危机》,介绍中国人对人口问题的大误解:/blog/static/11737074120114223846915/
现在少生孩子貌似有利于人均教育费用增加(正好政府不必对教育投入那么多了),那未来重老龄化一定会严重挤压教育等人力资源开发的投资。最终结果是,少生孩子不能提高人口质量,反而因人口老化降低人口质量,让中国根本没有机会赶超美国。
人均GDP,还受人口结构的制约。如果老龄化严重,那必然是不工作的老年人口比重过大,稀释人均GDP。同时,由于人口老化,工作人口的创新能力和工作活力下滑,亦不利于人均GDP的提高。这就是近20年来日本人均GDP越来越落后与美国的原因。尽管日本现在人均GDP与美国相比越来越低,但毕竟日本还曾经短时间内在人均GDP上赶超过美国,而中国,由于计划生育,永远没有这个机会。
还有人毛泽东鼓励生育使新中国“人口爆炸”。在二战后,全世界都经历了一次婴儿潮,难道是毛主席在全世界鼓励生育的结果吗?在缺乏避孕条件下,鼓励生育与不鼓励生育是一样的,因而这时母亲已经自然发挥了最大生育能力。中国在1953年就开始了计划生育试点,在1971年全国城乡计划生育工作就已经全面开始,说中国在1980年才实施计划生育并把人口多当成许多问题的根源而归罪于毛泽东其实就是想利用“文革”等错误来混淆视听、误导国人。
更多真知灼见,请直接点击下面推荐的文章,不要错过了开启头脑风暴的机会。
如《继续限制生育或导致中国崩溃》,带你认识中国未来面临的大危机:/blog/static/11737074120114257312726/
那先说人均GDP吧。许多国人认为,如果中国人口少,那人均GDP一定要比现在高许多。我要反问一下,GDP是从哪里来的?从生产的角度看,GDP是所有劳动者创造价值的总量,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怎么可能因人口少就人均GDP高了呢?就像10亩田产1万斤粮食,是不是减少9亩后就可以亩产1万斤了呢?如果说人口少人均GDP就高,那只有200多万人口的蒙古国是不是人均GDP很高呢?美国人口增长远快于日本,是不是现在日本人均GDP增长速度应该比美国快呢?答案都是否定的。
如《解密中国房价真相及其未来》,带您认识中国高房价的真相和房地产未来大命运:/blog/static/11737074120116303756693/
附:《中国人对人口问题的20个大误解》:如果你准备反驳我的观点,敬请先阅读完毕以下文章;如果你准备掀起自己人口思想的真理风暴,也敬请仔细阅读下文。
从需求角度上讲,GDP分解为消费、投资与净出口。不考虑拿真东西换“花纸”净出口,那决定GDP总量的就是国内消费与投资需求。而投资需求,又是消费需求的引申需求。因而,消费需求最终决定GDP总量。没有那么多人口,哪有那么多消费?没有那么多消费,哪有庞大的GDP?生产就是为了消费,GDP就是消费带来的一个经济数据。随着人均GDP趋同化规律(不考虑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差别),消费水平也趋同化,未来经济大国必须是人口大国。美国人口在发达国家中最多,消费最多,那为世界创造的GDP也最多。而中国,庞大的人口,原本可以为世界贡献更多GDP和更强的经济实力。可惜,由于计划生育,由于低生育率,这份贡献就缩水了。
有人说,少生孩子有利于提高人口素质,因而更有利于人均GDP的提高。实际上,恰相反,少生孩子反而不利于提高人口素质,尤其是在人均受教育年限代际差别很大的中国。生育,是人口的更新,就像一个人的细胞更新一样,怎么可能因为新生细胞少人的体质就更强了呢?比如说一个421家庭和一个222家庭,如果爷爷辈、父母辈和孙子辈分别是小学、初中和大学毕业,那421家庭的人均受教育年限是8.3年,222家庭结构的受教育年限是10.3年,前者是发展中国家水平,后者是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而且,低生育率必然导致人口严重老化,人口老化本身就是人口质量的下滑。这就意味着,无论中国教育怎么努力,中国人口质量将永远也赶不上美国,这样人均GDP怎么有可能赶超美国?
有人说,未来机械化了,GDP多还需要人口多吗?问这样问题的人对经济很无知。照此说来,日本机器人水平最先进,自动化无人化技术水平很高,是不是日本GDP可以超越美国了?从增值的角度讲,GDP是价值增值的总和,不是生产效率,是价值创造。一个监控自动化设备的工人,与一个用大脑创新的人,哪一个创造的价值高?哪一个带来的GDP多?未来发展的趋势,是机器沦为创新的附庸,人才是价值或GDP的创造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