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_优秀教案 2

合集下载

琵琶行语文备课教案优秀6篇

琵琶行语文备课教案优秀6篇

琵琶行语文备课教案优秀6篇琵琶行语文备课教案【篇1】【教学目标】1、了解诗人白居易的有关常识。

2、学习、欣赏作者以语言文字再现音乐形象的艺术手法。

3、体会作者对琵琶女身世的无限同情和共鸣。

教学重点:学习用文字表现音乐的艺术手法教学难点:感受“声中之情”【教学方法】诵读、研读、小组合作学习【课前预习】1、反复诵读诗歌,阅读《金版学案》第72走进作者探究背景,74页的审美鉴赏。

2、结合注释,疏理课文,初步感受诗意。

[教学过程和要点]第一课时一、导入二、背景和作者简介。

(结合初中学过的课文及《金榜学案》72页介绍)。

三、赏析课文1、听课文朗诵,引导学生疏理课文。

(依据《金榜学案》74页审美鉴赏)“闻琴声——品琴音——谈琴感”。

2、学生自学并串讲小序,了解小序的作用。

3、分析第一段“浔阳江边闻琴声”。

4、课堂小结。

四、【当堂检测】:试背第一段五、课后作业:1、完成《金榜学案》75页(二)的3、42、预习:疏通翻译第二至第五段第二课时【教学目标】:完成教学重难点一、检查学生的背诵情况二、合作探究1、要求学生齐读第二段,找出比喻音乐的句子,并指明形容了什么样的乐声。

(欣赏这千古绝唱的音乐描写及描写无形的音乐所运用的方法)2、朗读这些句子,师生小结运用比喻写音乐的艺术效果3、朗读第三段分析琵琶女4、朗读第四、五段分析白居易的命运5、比较分析琵琶女与白居易的共同命运。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6、课堂小结。

三、【当堂检测】:试背第二段四、课后作业:1、完成《金榜学案》78页,79页14——16题2、背诵《琵琶行》全诗。

琵琶行语文备课教案【篇2】【教学要点】1、有感情地诵读全文,并能背诵第二自然段。

2、鉴赏这首诗歌。

3、理清全文脉络(三次弹奏是贯穿全文的主线)。

4、品味诗歌意境,体会诗人感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大家是否喜欢中国的古音乐?音乐是中国的国粹,请同学们欣赏一段琵琶演奏曲《霓裳》。

我们从这优美的音乐声中感受到了中国古典的音乐美。

白居易《琵琶行》优秀教案

白居易《琵琶行》优秀教案

白居易《琵琶行》优秀教案《琵琶行》是唐朝诗人白居易的长篇乐府诗之一,《琵琶行》也是一篇优秀的古诗文,深受学生的喜欢。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白居易《琵琶行》的优秀教案设计,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琵琶行》优秀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琵琶女的的凉身世和诗人贬职失意的苦闷心情,琵琶女的飘零身世和诗人宦途潦倒,沟通了彼此的感情渠道,控诉了封建社会摧残人才的黑暗现实。

2、赏析这首诗的音乐美、意境美。

领会运用多种手法描绘音乐形象,运用环境描写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写作特点。

3、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和朗读背诵能力。

教学重点:1、掌握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声音的高超技法。

2、引导学生从对物身世命运的分析中解读作品思想感情,把握意境。

3、背诵全诗。

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写作背景白居易生活在由盛转衰的中唐时期。

当时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很尖锐,外族不断入侵,自安史之乱后,国内连年战乱,民不聊生。

朝廷宦官专权跋扈,藩镇割据作乱,统治阶级内部朋党之争日益加剧,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日渐衰微,人民生活困苦不堪。

白居易早年避乱江南,接近人民,对政治的混乱,人民的疾苦深有感受。

他为官有“兼济天下”之志。

元和三年(公元808年),白居易担任左拾遗(谏官),多次向唐宪宗上书,提出一系列改革时弊的措施,同时他又写了揭露黑暗政治,反映人民疾苦的《新乐府》、《秦中吟》等讽喻诗,结果触犯了掌握军政大权的豪门贵族,引起唐宪宗和一些权臣的恼恨。

元和九年被改任太子左赞善大夫这一闲职。

元和十年,平卢节度使李师道派人杀了宰相武元衡,向中央政权示威,白居易认为这是重大“国耻”。

激于义愤,他率先上疏“急请捕贼,以雪国耻”。

但都被权贵们加上“越职奏事”的罪名,又造谣诬蔑说,白居易的母亲因看花坠井而死,而白居易却作赏花诗,新井诗,“有伤明教”,于是贬为江州刺史,继而又贬为江州司马(九品小官)。

白居易获罪的真正原因主要是他写的针砭时弊的讽谕诗,正如他自己所说,“始得名于文章,终得罪于文章”。

《琵琶行》教案

《琵琶行》教案

《琵琶行》教案《琵琶行》的教学要使同学们欣赏诗中运用比喻,形象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了解运用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方法。

以下是店铺精心为大家整理的《琵琶行》教案,供参考学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琵琶行》教案篇1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进一步了解白居易及其作品。

了解歌行体的特点。

熟记名句,积累词语。

2、欣赏诗中运用比喻,形象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了解运用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方法。

二、能力目标.1、体会诗人感情,鉴赏诗歌意境,品味音乐描写艺术。

2、训练朗读能力、学会有感情地诵读诗歌。

3、培养学生学会运用比较法品味语言。

三、德育目标认识封建社会造成琵琶女悲凉身世和诗人失意谪居的黑暗现实。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引导学生体会描摹音乐的妙处,进而领会作者的感情。

理会“同是天涯沦落人”之“同”。

解决办法:1.反复诵读,增强感性认识。

2.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

过程和方法诵读、感悟、理解、鉴赏、比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美好音乐的向往与热爱,领会作者情感里的人性美。

学生活动学生重点阅读琵琶音乐声调由低到高再到低的抑扬疾徐变化的全过程,领略品评作者形象化的表现手法,体味蕴含其中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步骤一、预习要求学生在课前预习中认真阅读诗前小序,并与诗对照,把彼此对应的部分找出来,例如序文中第二句(“明年秋……铮铮然有京都声”)跟诗的第一段对应;第六句(“予出官二年……有迁谪意”)跟诗的第四段对应。

由此了解故事的梗概,这对整体感知这首诗是十分必要的,必须切实完成。

二、导入一位盲人将要离开人世时,对别人说:“我多想看看阳光及世间一切美好的东西啊!”人们请来莫扎特,莫扎特用小提琴拉了一首曲子,盲人流下了眼泪,说:“我看见了!我看见了!我看见了阳光、鲜花、小鸟、河流。

”盲人带着喜悦满足的神情离开了人世。

俄国大文豪托尔斯泰听了柴可夫斯基的《如歌的行板》后,老泪纵横,说自己“触摸到了俄罗斯民族的灵魂”。

《琵琶行》教案【精选5篇】

《琵琶行》教案【精选5篇】

《琵琶行》教案【精选5篇】琵琶行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欣赏并学习诗中运用形象比喻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了解运用环境描写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方法。

2、认识封建社会造成琵琶女悲凉身世和诗人失意谪居的黑暗现实。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第二诗段,以比较赏析为主。

2、难点:对诗人思想感情的认识。

教学时数:两课时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内容和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同学们知道,音乐与文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他们就象艺术孕育的联体婴儿,在《诗经》及以后的很长时期,诗歌既是文学(诗)又是音乐(歌)。

虽然在后来,音乐与文学逐渐分离,但二者仍然互相影响,比如大家熟悉的古典名曲《春江花月夜》就是根据唐人的诗歌创作的,而许文学大家在自己的诗文中也给我们描画出了经典的音乐场景。

我们知道的有《老残游记》中的句段。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另一篇写音乐的名篇。

二、作者简介及背景提示白居易,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生于河南省新郑,青年时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

二十九岁中进士,官至左拾遗(谏官)。

有兼济天下的理想,屡次上书针砭时弊。

写下了《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的讽喻诗,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

由于得罪了宪宗和官僚集团,被贬官。

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今存书近三千首。

在文学上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而别无寄托的作品,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

作品以通俗流丽著称。

《琵琶行》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长篇叙事诗,是白居易的代表作品之一。

初中学过他的作品《卖炭翁》。

三、本诗的相关文体常识。

1、关于歌、行、引:《琵琶行》原作《琵琶引》。

白居易还有《长恨歌》。

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三者的名称虽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

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

琵琶行教案(2)

琵琶行教案(2)

《琵琶行》教案【教学目标】1、读懂课文,理清文中所叙之事。

2、感悟诗歌对琵琶声音的描摹与传写并从中感受琵琶女坎坷人生经历。

3、理解诗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人生感受,走进诗歌的情感世界。

【教学重难点】理解“同是天涯沦落人”的人生感受,走进诗歌的情感世界【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设计】一、导入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欣赏一首曲子,大家一起来猜猜这首曲子的名称?明确:《高山流水》那么有哪个同学知道这首曲子的典故吗?明确: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个叫俞伯牙的人擅长弹琴、作曲,他在汉阳江口弹琴时碰到钟子期在岸边细细倾听,并赞叹不绝。

伯牙十分惊叹,这样一位樵夫打扮的人,怎么会欣赏我的琴声呢?他请子期上船,并问他:你喜欢听我弹琴,我现在弹一曲,请你说出曲子内容。

说罢,伯牙弹了起来。

子期听后说:妙极了!你弹出来的琴声像巍峨的高山一样,像流动的江水一样。

伯牙惊叹不已。

从此,他们成了知心朋友,后人因此用“高山流水”来称呼知音。

诗人白居易在浔阳江边也偶遇一位弹奏琵琶的女子,两人因琴声而共鸣。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著名诗歌《琵琶行》。

二、释题《琵琶行》原作《琵琶引》。

白居易还有《长恨歌》。

歌、行、引本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三者的名称虽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

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属于古体诗。

三、听录音,熟悉课文。

思考:1、这首诗歌中写到了哪几个主要人物?2、文中哪一句诗把这几个人物联系到了一起?四、讲解课文。

1、这首诗歌中写到了哪几个主要人物?明确:白居易和琵琶女2、文中哪一句把这几个人联系到了一起?明确:“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3、这句诗中哪个词最关键?明确:沦落4、何以见得诗人是沦落之人,琵琶女又是沦落之人呢?(请找出文中关键语句)明确:“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本是京城女,——梦啼妆泪红阑干。

”5、是什么使素不相识,萍水相逢的诗人和琵琶女联系在一起?明确:琵琶女弹奏的琵琶曲。

琵琶行教案2

琵琶行教案2

枣庄十九中集体备课教案(样案)年级九年级学科__语文__执教人______________上课时间_________________课题《琵琶行》课型新授课时第二课时模式导学练课标要求:1、诵读古诗词,在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的基础上理解其基本内容。

2、感悟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

教学目标:1、理解诗的基本内容。

2、引导学生欣赏诗人运用语言如何欣赏音乐的过程性。

3、探讨诗人是如何将音乐与感情相结合的。

教学重难点突破:如何引导学生欣赏诗人运用语言如何欣赏音乐的过程性教学思路:1、朗读背诵全诗,把诗中的感情读出来。

2、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全班交流研讨诗人是怎样运用多种手法描绘音乐的。

教具使用:多媒体教学流程学生活动设计设计意图教师活动设计二次备课一、复习巩固:学生背诵全诗二、交流研讨:学生默读全诗结合相关诗句思考回答下列问题,全班交流研讨(一)赏“声”1、诗的开头交代了哪些信息?渲染了一种什么氛围?表达(让学生齐读这部分体会乐曲旋律的变化)一、复习巩固:以小组竞赛的形式找学生背诵全诗,评选出获胜小组二、交流研讨:(一)赏“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2、诗人在听到琵琶声之后有哪些反映?他又是如何用文字来描述琵琶声的呢?(让学生齐读这部分体会乐曲旋律的变化) “浔阳江头夜送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枫叶荻花秋瑟瑟”渲染出一种悲凉的氛围。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诗人与朋友离别时的黯然神伤。

教师明确;“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写出诗人想听琵琶曲的急切心情反衬出琵琶声的优美动听。

教师明确:(1)比喻--好处:把抽象无形的音乐变成形象可感的实体。

教师小结:一连串精妙的(二)品“情”1、勾画出文中能体现“声中之情”的诗句比喻,写出音乐的变化,用这些具体的现实生活中听到过的声音和形象比拟描绘乐声,把抽象无形的音乐刻划成有形可感的实体。

白居易琵琶行优秀教案

白居易琵琶行优秀教案

白居易琵琶行优秀教案白居易琵琶行优秀教案「篇一」白居易的《琵琶行》作于他贬官到江州的第二年,作品借着叙述琵琶女的高超演技和她的凄凉身世,抒发了作者个人政治上受打击、遭贬斥的抑郁悲凄之情。

【教学目标】1、感受悲剧美,感受人物命运的悲剧情感。

2、鉴赏音乐美,领会运用多种手法描绘音乐形象的写作特点。

3、品味意境美,了解环境描写渲染气氛、传达情感的作用。

4、涵咏语言美,进一步提高诵读能力。

【重、难点】1、领会运用多种手法描绘音乐形象的写作特点。

2、理解作者如何将乐曲的情调和演奏者的感情融为一体。

【媒体平台】:CAI、多媒体。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

音乐是人类共同的语言,古今因为音乐编织出无数佳话。

两千多年前,伯牙操琴遇子期,高山流水韵依依。

一千多年前,乐天浔阳闻琵琶,相逢何必曾相识。

一曲《琵琶行》,让人永远记住了这个美丽而忧伤的故事。

有道是“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一曲《琵琶行》,司马青衫湿。

那弦音究竟触动怎样的情怀,而使有泪不轻弹的司马青衫湿呢?今天,我们解读这首千年乐音《琵琶行》。

(板书课题:《琵琶行》)二、初步感知。

1、听录音,思考:全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明确:惨。

(离别的愁惨奠定了全文的基调:离情遍芳草,无处不萋萋)2、通过刚才听录音,可知本诗是一首叙事诗,在这首叙事诗中刻画了哪两个主要人物?明确:一个沦落江边的歌女,一个被贬江州的官吏。

(板书:琵琶女、诗人。

)3、那么我的问题来了,是什么让这两位素不相识的联系到一起呢?明确:琵琶声。

4、遭贬的诗人在听到琵琶女的弹奏后,产生了心理共鸣,这共鸣化作了一句千古传唱的诗句,这句是?明确: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三、重点赏析。

(一)、同是天涯沦落人。

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哀叹?“同是”如何理解?请同学们联系课文三、四两段和屏幕上所提供的材料,想一想诗人与琵琶女身世有没有相同的地方呢?(结成小组讨论)投影:6岁学作诗。

精选《琵琶行》教案4篇

精选《琵琶行》教案4篇

精选《琵琶行》教案4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教学教案、阅读试题、诗歌鉴赏、教学随笔、日记散文、语录句子、报告总结、故事大全、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eaching lesson plans, reading questions, poetry appreciation, teaching essays, diary essays, quotations sentences, report summaries, stories, essays, other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精选《琵琶行》教案4篇精选《琵琶行》教案4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高一语文《琵琶行》优秀教案

高一语文《琵琶行》优秀教案

高一语文《琵琶行》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地朗读并背诵《琵琶行》。

1.2理解《琵琶行》的创作背景、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1.3分析并品味诗中的关键词句和修辞手法。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感受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3.2欣赏古典诗词之美,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诗歌的朗读与背诵。

1.2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1.3关键词句和修辞手法的分析。

2.教学难点2.1诗歌的情感内涵。

2.2诗歌的艺术手法。

三、教学过程1.导入1.1以问题导入:同学们,你们听说过白居易吗?他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的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代表作《琵琶行》。

2.自主学习2.1请同学们自主阅读《琵琶行》,注意把握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2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3.合作探究3.1分组讨论: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对诗歌的理解,讨论诗歌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和关键词句。

3.2各小组代表发言,分享本组的讨论成果。

4.课堂讲解4.1讲解诗歌的创作背景:介绍白居易的生平和《琵琶行》的创作背景。

4.2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从诗歌中提炼出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担忧,以及对底层百姓生活的关注。

4.3品味关键词句:如“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云游子意”等,分析其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

4.4讲解艺术特色:如诗歌的叙事性、抒情性、描写性等。

5.课堂练习5.1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复述《琵琶行》的故事情节。

5.2结合诗句,谈谈你对诗歌主题思想的理解。

6.课堂小结6.2鼓励同学们课后深入研究《琵琶行》,提高自己的诗歌鉴赏能力。

四、课后作业1.背诵《琵琶行》。

2.写一篇关于《琵琶行》的鉴赏文章,不少于500字。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堂讲解等方式,使同学们对《琵琶行》有了较为全面的理解。

《琵琶行》教案

《琵琶行》教案

《琵琶行》教案《琵琶行》教案7篇《琵琶行》教案篇1教学目的1.欣赏诗中运用比喻,形象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了解运用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方法。

2.认识封建社会造成琵琶女悲凉身世和诗人失意谪居的黑暗现实。

3、学会有感情地诵读诗歌。

课型:鉴赏课授课时间:一课时教学设想:《琵琶行》是一篇自读课文,且教学的重点在于整体领悟。

因此,教学中不必过份拘泥于字词教学,字词知识可布置学生在课前预习中掌握。

课堂教学应围绕下列三个环节进行:通过诵读教学感受诗人的情感,通过结构分析把握诗歌的整体美,通过语言品味领悟形象美。

最后设计一个课后练习,用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和丰富学生的想像力。

一.导语设计与数学一样,音乐是人类最富于灵性的创造,它通过七个音符对称与非对称的排列,奏出或悲愤激越或轻柔缠绵的乐曲,以表现丰富多彩的人生体验。

音乐与同为抒写人生体验的诗歌一并被称为艺术的最高境界。

中国自古就有诗乐结合的传统,如汉乐府、宋词等。

那么诗歌是怎样将无形的音乐化为可感的形象的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古代诗歌中描写音乐的杰作《琵琶行》。

【说明:科学精神中包括人文精神。

设计这一导语意在引起学生思考:科学、哲学、艺术中都包含有审美因素,富于想象的综合思维是提高科学素养与培养创造力必不可少的条件。

】二.教学过程设计(一)、鉴赏提示: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号香山居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琵琶行》选自《白氏长庆集》。

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宰相武元衡被刺杀,白居易上疏请求严惩凶手,陈词恳切,触怒当政者,遂遭限害,被贬为江州司马。

第二年秋天写下了长篇叙事诗《琵琶行》,通过描写一个沦落江湖的琵琶女的身世,抒发自己遭受打击后的苦闷心情。

(二)、诵读明意,把握结构1、诵读正音:请六个同学分别朗读包括“序”在内的六段文字。

请其它同学指出朗读中读错的字词,教师根据学生归纳适当板书。

2、明确内容:这是一首长篇叙事诗,在叙事中充满着丰富的感情(教师明确)。

《琵琶行》教案集合8篇

《琵琶行》教案集合8篇

《琵琶行》教案《琵琶行》教案集合8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琵琶行》教案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琵琶行》教案篇1教学重点:分析作者和琵琶女的身世,理解体会“同是天涯沦落人”。

一、导入:上节课讲到:琵琶女的不仅仅是单纯的应约表演,更是在借助音乐来诉说心事,那么这个举止不凡,技艺高超的琵琶女究竟有怎样的经历呢?请看第三段琵琶女的自叙身世。

二、阅读第三段,概括琵琶女身世。

1、学生分组讨论,统一认识,选派发言代表。

2、多媒体出示句子,有小组代表发言分析,然后多媒体出示明确结果。

(1)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家住京城(2)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年轻貌美技艺高超(3)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红极一时(4)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奢华欢乐光阴虚度(5)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亲人离散时过境迁嫁与商人(6)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独守空船凄凉孤独(7)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今昔对比感慨万千3、总结琵琶女经历:曾经色艺双全,红极一时如今年长色衰,漂流沦落。

4、学生再品第二段音乐描写,自由交流,阅读《名师一号》相关资料,最终让学生明白此段音乐描写既是在表现琵琶女技艺的高超,更是在通过音乐来书写琵琶女的情感。

为下文自叙身世做铺垫。

5、下面请同学们结合琵琶女经历再次欣赏一下其演奏的音乐,体会不同特点的音乐传达琵琶女什么样的情感。

总结:正是这样既旋律多变,又饱含情感的音乐引起了作者的共鸣。

在了解了琵琶女的身世后,不禁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

那么诗人与琵琶女究竟同在何处?三、阅读第四段,概括诗人现状。

琵琶行教案3篇

琵琶行教案3篇

琵琶行教案3篇琵琶行教案一【总体思路】本设计是问题式,由三个问题组成。

即:1、谁解琵琶声;2、谁解青衫泪;3、谁解风物意。

【实施步骤】1、谁解琵琶声:提问:读了本诗,我们恐怕更多的是对琵琶女的命运掬一把同情泪。

确实,琵琶女的命运令世人感叹。

但是,我们是否能够从琵琶曲调的起伏变化中,捕捉到琵琶女情感和生活变化的轨迹呢?明确:整个曲调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前奏曲”:“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浔阳江边,风寒月冷,琵琶女独守空船,孤单凄凉。

所以其出场弹奏时旋律低沉抑郁。

强烈的生活反差又自然勾起她对往昔生活的深情回忆,于是音乐进入第二部分“欢乐曲”:“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这时欢快明朗、清脆悦耳的琵琶声,忽高忽低,交织起起伏生动的乐章,唱出了琵琶女火红的青年时代。

青年时代的她,可谓色艺超群,名噪京华,“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成功的荣誉与醉酒欢歌构成她生活的全部。

这一切怎不令她留念,故而旋律一转为清脆圆润、轻快舒徐。

而“大珠小珠落玉盘”更如往日盈盈笑语,让人过耳不忘。

然而,好景不长,时光不再。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琵琶女“年长色衰”,生活变故,门庭冷落。

迫于生计,她“老大嫁作商人妇”。

回忆到这儿,琵琶女怎不肝肠寸断?所以旋律又进入第三部分“沉思曲”:“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生。

”旋律变得“冷涩”“凝绝”,音乐之声“暂歇”,命运的变化使此时的琵琶女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当中……最后一部分是“悲愤曲”:“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这段音乐情绪高涨起来,绝非柳暗花明,重见天日,而是以刚劲急促、震撼人心的节奏,表达琵琶女对命运的不平之感与愤懑之情。

琵琶女受伤的心灵本渴望爱情的抚慰,但薄情的丈夫“重利轻离别”,让她时常空船独守。

【精华】《琵琶行》教案四篇

【精华】《琵琶行》教案四篇

《琵琶行》教案【精华】《琵琶行》教案四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琵琶行》教案4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琵琶行》教案篇1教学目的:1、了解作家作品,归纳文言现象。

2、整体感知,透过形象把握诗歌情感,精析第二段,感受音乐意象所关联的感情。

3、提高文学趣味,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健康心理。

教学重点:音乐描写技巧教学难点:音乐艺术所表达的人物情感以及其塑造的人物形象。

教学课时: 4课时教学过程:第一、二课时教学要点:介绍作者、文体;分析小序及课文第一层;翻译第二层。

一、导入由“高山流水”的知音故事导入:传说先秦的琴师俞伯牙弹琴技艺非常高超,琴声优美动听。

但他却认为一直没有遇到真正能听懂他琴声的人。

有一次他在荒山野地弹琴,正当他完全沉醉其中时,猛然看到一个人在岸边一动不动地站着。

俞伯牙吃了一惊,手下用力,“啪”的一声,琴弦被拨断了一根。

定睛一年,听者竟是一个樵夫,俞伯牙心想:一个打柴的樵夫,怎么会听懂我的琴呢?没想到这个樵夫竟然能准确说出他弹的曲子,还能领会曲中描绘的“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

这个樵夫就是钟子期。

俞伯牙不禁惊喜万分,自己用琴声表达的心意,过去没人能听得懂,而眼前的这个樵夫,竟然听得明明白白。

没想到,在这野岭之下,竟遇到自己久久寻觅不到的知音,于是结拜为兄弟。

约定来年的中秋再到这里相会。

第二年中秋,俞伯牙如约来到了汉阳江口,可是他等啊等啊,怎么也不见钟子期来赴约,原来钟子期已不幸染病去世了,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身不操。

直至今天,人们还常用“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后人有诗赞美曰: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与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是的,古今中外,不少名人大师,都颇爱音乐艺术,并有很高的造诣和修养。

苏东坡曾在《前赤壁赋》中这样描绘过听音乐时的感受:“客有吹洞萧者,倚歌而和之。

《琵琶行(并序)》教案

《琵琶行(并序)》教案

《琵琶行(并序)》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琵琶行(并序)》的背景知识。

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培养审美情趣。

1.2 教学内容介绍《琵琶行(并序)》的作者白居易。

讲解诗歌的背景和历史情境。

1.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和资料。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

1.4 教学活动教师简要介绍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学生阅读《琵琶行(并序)》并理解诗歌内容。

学生分组讨论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

第二章:诗歌解析2.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琵琶行(并序)》的意义和主题。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2.2 教学内容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特点。

解读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采用案例分析和比较教学法。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思考。

2.4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

学生通过比较不同版本的《琵琶行》来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诗歌中意象和修辞手法的理解。

第三章:文化背景3.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琵琶行(并序)》所反映的唐代社会和文化背景。

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3.2 教学内容讲解唐代的社会背景和文化特点。

分析《琵琶行(并序)》中所描绘的人物和社会现象。

3.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教学法。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思考。

3.4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唐代社会和文化背景。

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来体验诗歌中所描绘的人物和场景。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诗歌中所反映的社会现象的理解。

第四章:创作与表达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诗歌创作来表达对生活的感悟和情感。

4.2 教学内容讲解诗歌创作的基本技巧和原则。

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实践。

4.3 教学方法采用创作指导和小组合作教学法。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思考。

4.4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诗歌创作的基本技巧和原则。

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实践,可以以小组形式进行。

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成果,并进行小组讨论和评价。

《琵琶行》教案设计2

《琵琶行》教案设计2

《琵琶行》教案设计精选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准确地背诵《琵琶行》全文。

(2)理解《琵琶行》的创作背景、作者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3)分析《琵琶行》的艺术特色,如韵律、意象、情感表达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琵琶行》的意境和情感。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琵琶女的同情和对人生沧桑的感慨。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1. 《琵琶行》的诗意和艺术特色。

2. 诗人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三、教学难点:1. 《琵琶行》中部分生僻词语的解释和理解。

2. 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的把握。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2)介绍《琵琶行》的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琵琶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情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琵琶行》的意象和意境。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品鉴:(1)欣赏《琵琶行》的优美诗句,体会诗人的情感。

(2)分析《琵琶行》的艺术特色,如韵律、意象、情感表达等。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琵琶行》中人物命运的同情和感慨。

(2)分享感受,进行情感交流。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琵琶行》的诗意和艺术特色。

五、课后作业:1. 背诵《琵琶行》。

2. 写一篇关于《琵琶行》的读后感,不少于300字。

3. 深入研究白居易的其他诗歌作品,选一首进行赏析,准备下一节课分享。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音乐、图像等多元方式,为学生营造一个富有情境的课堂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诗歌意境。

2.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合作精神。

3. 情感教学:注重引导学生体验诗人的情感,让学生感受古代文学的魅力。

《琵琶行》教案(精选13篇)

《琵琶行》教案(精选13篇)

《琵琶行》教案(精选13篇)《琵琶行》教案篇1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目标:了解作者、整体感知诗的寓意;2.思想教育目标:了解李白的放达;3.能力培养目标:结合诗歌内容讲解诵读要求。

教学重点:诵读。

教学难点:诵读要求。

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过程与步骤:一、导语设计:提起李白,我们最熟悉的莫过于“床前明月光”了,那里有真挚的感情,有清丽的词句,但我们也许只感到它的优美,并不觉得有什么出奇,因为同样意境的语句,在其他人的诗里同样可以读到。

再后来,读的诗越来越多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纶送我情”、“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体浓”… …也许从这里我们开始惊诧于他才思的绮丽,那些打破常规而有无比妥帖的形容譬喻,他是如何想出来的?他的字里行间,果然带有一股飘忽飞逸的神仙气息。

大家还记不记得高二时我们学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哪有通篇记述梦境的?人间哪有这般的山水?而李白所用的哪里是人间的言语!他的句子没有任何格律的束缚,有的是《诗经》似的端雅,有的是《山鬼》的激越。

他逸兴递飞,豪气纵横,像天上的云气;他神飞八极,自由驰骋,像原野的奔马。

在他的诗里,在他的梦里,李白抖去了一切凡世的尘土,完全恢复了他仙人的姿态:上穿碧落下黄泉,他的神思在世界的每一度时空毫无拘束地游行。

今天让我们再次追随诗仙,一起神游《蜀道难》。

二、解题1、简介文体知识:本诗是一首七言乐府诗。

乐府诗是汉武帝刘彻开始设立的掌管音乐的机关,任务是制定乐谱、采集歌词、训练乐工,以备朝廷举行祭祀,召开宴会或举行其他仪式时演奏。

另外,还有一项任务就是采集民歌,供统治阶级“观风俗”。

后来其含义有了变化,指一种合乐的诗歌,即“乐府诗”,简称“乐府”。

乐府诗有广狭两种意义:狭义的指汉以下入乐的诗,它包括文人创作的和采自民间的;广义的包括词曲和没有入乐而袭用乐府旧题,或摹仿乐府诗体裁的作品。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诗就属于后者。

2、作者及背景介绍: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

《琵琶行》教案二:传统文化的绝美之音

《琵琶行》教案二:传统文化的绝美之音

《琵琶行》教案二:传统文化的绝美之音。

一、历史渊源《琵琶行》又称《乐府琵琶行》,是根据唐代诗人白居易所写的《长恨歌》而作的。

据传说,唐朝女皇武则天在位期间,兴修大明宫,展开大规模的建设工程。

期间,有位漂亮的少女名叫杨玉环,被推荐给皇帝作为侍妾。

杨玉环的美貌、优雅和才华,深深地吸引了唐玄宗,并引起了后宫其他嫔妃的妒忌。

最终,杨玉环被陷害于宫廷斗争中,无奈之下只能投海自尽。

白居易在此背景下,创作了长达1200字的《长恨歌》。

《琵琶行》首先出现于唐代,当时由广陵琵琶派名家僧人铁凝创作了这首琵琶曲,讲述了杨玉环的悲惨命运和她不幸的爱情故事。

《琵琶行》曲调悲怆悠扬,引起了当时的极大反响,并在后来的历史长河中,广为流传。

二、音乐风格《琵琶行》的曲子以琵琶为主奏乐器,配以其他乐器合奏。

整首曲子由引子、三句、中时、尾声等结构组成。

同时,它还以十分特殊的方式,将古典诗歌的意境表现在了音乐中。

具体来讲,《琵琶行》在曲中穿插了各种表现杨玉环故事情节的乐器演奏,像是风声、波涛声、宫寺钟声等等。

整个曲子流畅优美,在短短的8分钟内,将悲情与忧伤渲染得淋漓尽致。

它既有着传统古典音乐的特点,同时又充满了相对新颖的元素,展现了中国古典音乐独有的魅力。

三、歌词内容《琵琶行》的歌词深刻而婉转,表现出杨玉环悲惨的命运和不幸的爱情经历。

其中,“银烛秋光冷画屏”、“珠帘暗卷不须眉”、“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等生动的描述,将幽静寂寞的宫廷氛围充分展现,给倾听的人无尽的想象空间,同时也为全曲营造了浓郁的悲伤氛围,让人心潮澎湃。

四、传统文化价值《琵琶行》不仅仅是一首曲子,更是一部代表着传统文化价值的经典之作。

它传达了中国古人对真、善、美的追求,表达了中国古代关于爱情、婚姻、道德、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

每一个“长恨歌”的故事,都带有着内在的情感价值,是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诗歌、文学、艺术等紧密相关的一部分。

它弘扬了悠久的中国传统文化,让后人能够在音乐创作和文化交流中,发现自己文化身份的独特之处。

《琵琶行》教案3篇

《琵琶行》教案3篇

《琵琶行》教案3篇【精选】《琵琶行》教案3篇《琵琶行》教案篇1 教学目的:体会诗人借琵琶女的遭遇寄托自己深沉的身世之感的用意教学安排:1课时教学辅助:幻灯片开课时间:20xx年3月开课班级:高三〔6〕班教学过程:1.导入唐宣宗李忱曾写诗赞扬白居易的诗,其中两句是:“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大家能说说这两句诗说的什么意思吗?〔注意抓住“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琵琶篇”理解〕从这两句诗中我们可以想象《琵琶行》的流传之广,也由此可见它的感染力之强。

那么,《琵琶行》为什么有那么强的感染力呢?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聆听琵琶篇,一起去感受那字里行间蕴涵的强大的情感力量。

2.齐读全诗,再次走进文本。

3.分析^p :中学语文在线① 老师提问:琵琶篇里说琵琶,全诗一共写了几次听曲?几支曲子各流露出琵琶女什么样的感情?三次:岸上闻曲船上听曲船上再听曲第一次:只写声从水上传来,且极富吸引力,并无特别的情绪流露第二次:“幽愁暗恨”第三次:“凄凄不似向前声”,凄凉② 为什么第二支曲子流露出“幽愁暗恨”的情绪?齐声读第三节,说说你找到的原因是什么。

年轻时色艺双全,受人追捧;年长色衰,门前冷落;委身贾人,独守空船。

老师注意:提醒学生注意琵琶女前后境遇的宏大反差。

③ 听了这支饱含着琵琶女身世之感的曲子,又听了琵琶女的身世倾诉,作者有什么反响?作者为什么要叹息?作者为什么会有“天涯沦落”之感?这种“天涯沦落”之感和琵琶女的境遇到底有什么相似点?〔四个问题分步提,学生答出第一个后再问第二个,依次类推〕齐读第四节,考虑问题。

“我闻此语重唧唧” 〔落实“唧唧”一词,“唧唧”即叹息〕。

“同是天涯沦落人”,琵琶女的身世引起作者情感上的共鸣。

白居易的身世经历:谪居卧病地僻心苦相似点:都从京城二来,都曾受尽恩宠如今备尝冷落,正所谓:“同是天涯沦落人”。

④ 第三次的演奏为什么“凄凄不似向前声”?齐读第五节,考虑问题。

“感我此言良久立”,作者的身世引起琵琶女情感上的共鸣,这次的弹奏包含两个人的身世感慨,情感内涵更深重。

琵琶行第二课时教案

琵琶行第二课时教案

琵琶行第二课时教案琵琶行第二课时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品味语言,体会诗中人物的感情学习重点:体味感情学习过程:一、导入:《琵琶行》这一首长诗的结构有些特殊,它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故事里还套着一个故事。

板书:哪位同学给大家概括一下全诗内容?明确:全诗讲了一个诗人夜遇琵琶女的故事,故事里的琵琶女对诗人讲了她身世漂零的故事。

下面我们就看一看诗人是怎样表达这两个故事的。

二、关于琵琶女(一)学生活动:速读小序,找出与琵琶女有关的文字。

在诗中找有关琵琶女身世的诗句。

将这两部分文字对照,让学生体会二者之不同。

明确:一略一详。

(二)重点研读第三段,请一位学生背:1、琵琶女的身世中,有一个很明显的前后对比,同学们说说是什么对比。

从前:“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少年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这些细节都出自实际生活的典型事件,表现的是琵琶女少年时的艺高、貌美、生活豪华,红极-时。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的细节描写,活生生地刻画出一个青年女乐伎在逢场作戏中得意一时的情状。

作为一个被污辱与被损害者,在她的灵魂还没有战栗和觉醒时,击碎银篦,酒泼罗裙的一系列任性戏谑,正如一出蕴含悲剧意味的闹剧,令人深思。

现在: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两相对比,世态炎凉,昔盛今衰。

琵琶女独守空船,夜深忽梦少年时欢乐事,于是起来弹琵琶,以解忧愁。

教师点拨:这真是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梦回过去,醒后倍觉伤心。

她多么想回到过去的锦绣时代呀,年少风流,狂歌醉舞,万人捧场,豪奢张扬。

然而,当真的有人被她的琵琶声吸引,郑重邀请的时候,她怎样表现呢?明确: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重点分析此处琵琶女的心理。

教师:除了这一处动作描写,诗中还有两处动作描写也非常符合琵琶女此时的年龄与心理。

请同学们找一找。

明确:“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琵琶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诵读诗歌并背诵诗歌第二段。

2.欣赏诗中运用描写音乐的语言。

3.品味诗歌意境,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赏析诗中的音乐描写。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抓住主旨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课时安排:2课时
四、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诵读诗歌并背诵诗歌第二段。

2.品味诗中描写音乐的语言。

(教学重难点)
教学过程:
1、音乐导入,激发兴趣:(课前播放一段古典音乐)
音乐是人类最富于灵性的创造,它通过七个音符对称与非对称的排列,奏出或悲愤激越或轻柔缠绵的乐曲,以表现丰富多彩的人生体验,抒发人们内心的情感,因此音乐与同为抒写人生体验的诗歌并被称为艺术的最高境界。

刚刚老师给大家听的这首曲子大家觉得怎么样?
那么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一下曲中的音乐技法或者自己的感受吗?可能这
对大家来说并非易事,因为音乐不像高耸入云的山峰,也不像奔腾不息的河流,苍翠蓊郁的森林那样形象可感,它有声无形,飘渺难以捕捉。

中国自古就有诗乐结合的传统,但是用诗歌来表现音乐的作品却是不多,堪称精品的更是少之又少,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可谓是描写音乐的极品,他究竟是怎样写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
一、导入新课。

播放琵琶曲《汉宫秋月》,要求学生用心倾听,感受曲中的感情。

然后,利用知音传说,引入新课——
两千多年前,一个文人雅士,一个山野樵夫,是音乐将他们联系了起来,于是世上便流传着知音的佳话;一千多年前,一个文人骚客,一个天涯歌女,又是音乐让他们共同演绎了一首千古不衰的知音绝唱。

在那个不朽的夜晚,浔阳江的悠悠江水,瑟瑟秋风,清冷的月光,飘飞的荻花,永远记住了这个美丽而忧伤的故事。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白居易遭贬谪之后,巧遇琵琶女,因同病相怜而信笔写来的经典乐府《琵琶行》。

2.猜读标题,明确重点:
学生通过标题来猜想本诗重点是写什么?表达什么?进而明确诗歌写了哪几
个方面。

3.自读课文,养成读书方法:
学生自读课文,强调圈点勾画批注的读书方法,梳理疑难字词,理解诗歌大意,最后交流重点字词。

3.听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听录音,思考两个问题:
(1)诗前小序有些什么内容?对全诗有何作用?
(2)概括每段内容,并且找出序文和全诗的对应部分。

4.抽读课文,赏析音乐描写:
(1)抽学生朗读第二段,插入朗读指导和评价(学生互评与师评相结合)。

(2)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描写音乐的句子进行赏析。

这一环节让学生畅所欲言的同时要注意及时引导学生探讨下面几个问题:
①琵琶女演奏之前,作者先描写她的调弦动作和神情,有什么作用?
明确:白居易是一位精通音乐的诗人,他非常熟悉真正的演奏家在即将演出时的心态,因而从写琵琶女的调弦入手,用“未成曲调先有情”以来可以说明琵琶女的技艺高超,二来来说明她此时已进入乐曲中的境界。

②理清琵琶女演奏乐曲的发展变化过程和高潮所在。

第一乐段兼用比喻(“如急雨”“如私语”)和摹声分写大弦和小弦,二者交错进行,而有“大珠小珠落玉盘”之声,表现了急切而愉悦的情调。

第二乐段以花底“莺语”的“间关”之声作比,再著一个“滑”字,使读者觉察到旋律变的轻快流畅;接着如同“冰泉冷涩弦凝绝”,乐曲逐渐缓慢下来,仿佛进入了半终止状态,这“无声”的音乐又使读者去寻味“幽愁暗恨”,并期待着变化的到来。

第三乐段一开始是“银瓶乍破水浆迸”,这是高潮到来的信号,它发展的很快,接着就出现了高潮时“铁骑突出刀枪鸣”的热烈而又紧张的场面;
第四乐段是乐曲的终止或尾声。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写出了琵琶声终止时的特点。

急速的收尾,让人一时还不能走出乐曲,仍然沉浸在乐曲的境界里。

③本段用“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作结有什么作用?
(3)归纳总结作者描写音乐的方法。

5.齐读第二段,力争背诵。

再次突出方法指导:大弦以下四句要快读,情调轻快;间关两句速度放慢,但要读得流畅;冰泉以下四句是为高潮蓄势,要稍微小声读;银瓶以下四句写乐曲高潮和终止,要读的紧张热烈,至“裂帛”戛然而止。

6.课后作业:
选择一首自己最喜欢的歌,从歌词、旋律等方面自选角度进行分析,写出你喜欢的原因。

字数不限。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分析琵琶女形象,体会作者情感。

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2.朗读全诗,入情入境:
抽六名同学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回顾诗歌内容,进入情境。

4.小组合作,问题研讨:
①用自己的话概括琵琶女这个艺术形象,思考琵琶女的遭遇反映了当时怎样
的社会现实?
明确:琵琶女是一个才貌双全,但在封建社会中被摧残、被侮辱的歌女形象。

琵琶女对自己的凄凉遭遇、对人情冷暖、世态炎凉,表示了积聚已久的愤懑之情,揭示了世人的重色轻才和丈夫的重利寡情并提出了强烈控诉。

②从全文看,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哪些句子能够反映?这种心情又是如何
引发的呢?
明确:作者的心情:孤寂伤感,凄凉落寞。

“枫叶荻花秋瑟瑟”“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等诗句可以看出。

这种心情表面上源自秋夜浔阳江头的萧瑟景象,饯别宴上的气氛,以及琵琶声的凄苦和琵琶女的遭遇,但实质上还是源自诗人自己因坎坷遭遇,宦海沉浮而带来的心灵触动。

③作者在这样的心境下最大的感慨是什么?
明确: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④诗人为什么说自己和琵琶女“同是天涯沦落人”?
明确:因为白居易和琵琶女有类似的遭遇,因此他才能从琵琶曲中听出琵
琶女的哀怨,以至泪湿青衫,发出感慨。

具体说来:
出自京都:自言本是京城女——我从去年辞帝京
才华出众:名满京都女艺人——才华横溢大诗人
落魄失意:年老色衰嫁商人——直言相谏贬江州
5.总结归纳,把握主题:
学生继续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老师总结归纳。

6.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