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委党建坚定不移地实施“对接长珠闽,建设新赣州”发展战略
赣州市市委书记吴忠琼在市政协六届一次会议开幕大会上的讲话
赣州市市委书记吴忠琼在市政协六届一次会议开幕大会上的讲话20XX年10月18日各位委员,同志们:政协赣州市第六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今天隆重开幕了,这是全市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开好这次大会,对于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动员社会各界,加快建设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此,我代表中共赣州市委,向大会的胜利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全体政协委员和与会同志致以诚挚的问候!过去的五年,是赣州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极其不易的五年。
五年来,面对复杂形势和严峻挑战,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和省委部署要求,坚决打好攻坚战、同步奔小康,综合实力大幅提升,产业升级步伐加快,城乡面貌日新月异,改革开放成果丰硕,政治生态风清气正,赣南苏区振兴发展取得重大进展。
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的关心关怀,得益于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得益于全市人民的奋进拼搏,也凝聚着全市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的智慧和汗水。
五年来,市政协牢牢把握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充分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优势,认真履行职能,主动服务大局,为赣州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是政治建设坚定有力。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坚持党对政协工作的全面领导,认真落实政协党建责任,设立专委会功能型党支部,实现党的组织对党员委员、党的工作对政协委员“两个全覆盖”。
建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座谈会制度,创新形式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用党的创新理论团结教育引导各族各界代表人士。
二是助推发展奋发有为。
聚焦实施“三大战略”、打好六大攻坚战等,扎实开展议政性常委会专题协商和专题调研,形成了一批高质量的调研成果,很多意见建议都已经转化为推动赣州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政策举措。
积极争取全国政协领导22人次、全国政协委员460人次来赣州调研指导,促进赣南苏区振兴发展,提升了赣州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弦歌不断薪火相传(3)
薪火相传弦歌不停——xx 中学 70 年校庆县领致使辞敬爱的各位领导,各位贵宾,全县父同同乡,龙南中学历届校友,老师、同学们:大家好!金秋十月庆盛世,龙翔欢歌迎贵宾。
在举国上下满怀激情、喜迎国庆 60 周年之际,在万户千家共赏中秋月圆、享受融融亲情之时,我们满怀激动的心情又迎来了龙南中学建校 70 周年庆典,这是龙南中学发展的一件盛事,也是全县教育界、全县人民的一大好事。
在此,我谨代表中共龙南县委、县政府、县人大、县政协以及全县 31 万人民向龙南中学表示真挚的祝愿!向勤劳耕作、静静奉献的全体教师致以节日的问候和崇敬的敬意!向前来参加庆典的各位领导、各位贵宾、历届校友表示最热情的欢迎!向所相关怀、支持龙南中学建设和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最由衷的感谢!弦歌不停,薪火相传。
从建校之初仅一个班50 名学生,发展到今日有96 个教课班 4800 多名学生,从黄家祠堂到五里山麓,龙南中学走过了70 年的艰难历程。
70 年风雨沧桑, 70 年耕作不辍。
70 年来,学校一直秉着“流传文明,服务社会”的办学主旨,踊跃为国家、为家乡培养人材。
70 年春华秋实, 70 年励精图治。
70 年来,龙中学子同舟共济,联手共进,创下了很多骄人的业绩。
解放此后,特别是恢复高考此后,龙南中学曾一度成为赣南教育的一面红旗、一朵奇葩、一颗明珠。
时间如风,光阴无痕。
多年来,龙南中学坚持党的教育目标,建立先进的教育理念,实行科学的管理方法,形成了“崇德、敬业、博学、谨慎”的教风和“勤劳、文明、尊师、善学”的学风。
搬家新校区后,学校在新一届领导班子率领下,本着“办名校,有名师,育名人,创名牌”的主旨,优化办学理念,踊跃改良办学条件,美化校园环境,力抓三风建设;经过实行“青蓝工程”,打造“名师工程”,增强师资力量;重视学生素质教育,踊跃搭建展现平台,以活动促教学,使校园更具活力,使教课质量稳步提高。
2009 年龙南中学高考喜获丰产,一本、二本上线人数达 282 人,创下历史新高。
国家发展改革委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9432号建议的答复
国家发展改革委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9432号建议的答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21.08.16•【文号】•【施行日期】2021.08.16•【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区域经济开发正文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9432号建议的答复您提出的关于支持广西与东盟深化制造业合作构建大湾区—广西—东盟合作示范产业链、供应链的建议收悉。
经商工业和信息化部、自然资源部、商务部、交通运输部,现答复如下。
我国和东盟山水相连,友好关系源远流长。
近年来,双方经济融合持续加深,经贸合作日益加快,互联互通不断加速,人文交往更加密切。
我国与东盟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产能和投资合作、城镇化发展、改善民生和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方面合作潜力大。
进入新发展阶段,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稳中向好、长期向好,“一湾相挽十一国”、毗邻东盟的区位优势明显。
今年是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宜继续积极谋划推进我国特别是广西同东盟国家在经贸领域的务实合作,稳步推进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建设。
您提出的关于支持广西与东盟深化制造业合作构建大湾区—广西—东盟合作示范产业链、供应链的建议,体现了您对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进一步深化我国与东盟经贸务实合作,打造更加开放更加具有韧性的区域产业链、供应链等有关问题的持续关注和深入思考,对做好相关工作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我们将在工作中积极研究。
一、支持广西与东盟深化制造业合作相关工作进展近年来,有关部门围绕深化我国与东盟经贸务实合作,通过加强规划引导和政策指导、坚持扩大开放、推动务实合作等多方面措施,积极构建与东盟稳定的区域产业链、供应链,同时支持广西加强与东盟国家开展产能、投资、互联互通等合作,取得务实进展。
(一)加强规划引导和政策指导。
“十四五”规划《纲要》(简称《纲要》)明确提出,支持广西建设面向东盟的开放合作高地。
2020年5月,党中央、国务院公开发布《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提出支持广西加快构建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打造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加快珠江—西江经济带和北部湾经济区建设,鼓励广西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县经济形势分析及全年走势预测
我县1-9月经济形势分析及全年走势预测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对接长珠闽,建设新**”和“小县大作为”的发展战略,全县经济社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经济形势分析及特点1、三次产业全面增长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3.5亿元,同比增长16.9%,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3.6个百分点。
第一产业形势平稳。
1-9月,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78亿元,同比增长3.1%,实现农业总产值5.21亿元,增长14%。
种植业结构继续调整,早稻种植面积7.08万亩,比去年减少293亩;蔬菜面积5600亩,增长5%;完成脐橙开发面积2.5万亩。
畜牧水产稳定发展,实现肉类总产量2.43万吨,比去年同期增加1383.5吨,增长6%,水产品产量5820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1170吨,增长25%。
第二产业增速提高。
1-9月,工业实现增加值4.23亿元,增长43.9%;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3.73亿元,增长53.6%,完成年度计划的83.6%。
其中产值超千万元的有11户,产值超5千万元的7户,产值超亿元的4户,分别是南方稀土、赣州稀土**分公司、鑫盛钨业和大华新材料公司。
工业发展逐步向做强做优方向发展,重点行业支撑强劲,7户规模以上稀土、钨砂、电力工业实现产值9.88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86.2%。
第三产业活力增强。
伴随我县开放型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金融保险、物流仓储、批发零售贸易、旅游和住宿餐饮等第三产业活力不断增强。
据统计,1-9月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4.73亿元,增长8.8%,总量和速度均创近年来较高水平。
2、三驾马车同时发力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强劲。
1-9月,全县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63亿元,同比增长28.3%,完成年度计划的55.5%。
其中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2亿元,同比增长31.9%,完成年度计划的69.5%。
工业投资仍是主体,1-9月,完成工业投资1.62亿元,增长28.5%,其中制造业投资1.56亿元,增长66.7%。
江西“对接长珠闽,融入全球化”之思考
I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江西“ 对接 长珠 闽 , 融入 全球化 " 之思考
鄢 彬 华 陈 运 平
【 摘 要 】 经 济 全 球 化 背 景 下 , 江 三 角洲 、 江 三 角 洲 、 东 南 三 角 区 呈 现 出 区 域 经 济 一 体 化 、 与 国 际 分 工 合 在 长 珠 闽 参
作 、 快 产 业 结 构 调 整 和 升 级 的 发 展 态 势 。 对 经 济全 球 化 的进 程 , 西 必 需 以 更 开 阔 的 视 野 , 握 新 阶段 的发 展 良机 , 加 面 江 把 在 更 高 的层 面 上 、 广 阔 的 范 围 内 以 及 更 长 远 的 目标 下 . 快 与 “ 珠 闽 ” 济 圈 的 对 接 与 互 动 , 面 提 高 对 外 开 放 水 更 加 长 经 全 平 . 快 实 现 江 西 经 济 的 快 速 融 入 全 球 化 和 持 续发 展 。 尽
之 一 。
【 者 简介】 作 鄢彬 华 , 西 省 高招 办 副 教 授 , 要 研 究 方 向 为 教 育 管 理 ; 运 平 , 士 , 授 , 西 师 范 大 学 财 政 金 融 江 主 陈 博 教 江
学 院 院 长 , 士 生 导 师 , 要 研 究 方 向 为 区域 经 济 、 育 经 济 与 人 力 资 源( 西 南 昌 3 0 0 ) 硕 主 教 江 306
_
豳
I
然, 这三 低带 来 江西 的“ 高 ” 就是 投 资 回报率 高 。 一 , 正是 江 西优 越 的环境 资 源及 其低 成 本优 势 。 实现 为 江西“ 对接 长珠 闽 , 融入全球化 ” 提供 了坚实 的保 证 。
市 的共 同腹 地 。赣州 靠近 广东 , 上饶 、 德镇靠 近 长 景 三 角 , 潭 靠近 闽南 三 角 。这种 区位 条 件在 全 国是 鹰 独 一无 二 的 。江 西要 利 用好 这 个 区位 优 势 , 现 与 实 长三 角 、 珠三 角 、 闽三角 的联动 与对 接 。 3江西强 劲 的后 发 优势 为顺利 实现 对 接提 供 了 . 现实 的可能 当前 , 江西 经 济处 于一 个重 要 的发 展 阶段 。在 这 样 的时 刻 , 江西 经济 发展 战 略构 想 暨战 略 目标 的 选择 与定 位 , 成为极 为重要 的事 情 。为此 , 便 中共 江 西 省委 与 时俱 进 , 重 新 审 视省 情 、 出 传统 思 维 在 走 惯 性 、 结历 史 经 验 的基 础 上 . 出江 西 经 济发 展 总 提 的 战 略构 想 暨 战 略 目标 ,即 “ 西 在 中部 地 区崛 江 起 ” “ 持 以加快 工业 化 为核 心 ,以 大开 放 为 主战 ,坚 略, 以体制 创 新 和科 技 创 新 为 强 动 力 , 大力 推 进 农 业 产业 化 和农 村工 业化 , 快 推进 城 市化 和城 市 现 加 代工业化 , 不失 时 机地 推 进 信 息 化 , 面 提 升 综 合 全 竞争 力 , 现经 济和社 会可持 续发 展 ” 实 。正是有 了这 样 明确 的 目标 定 位 ,使 得江 西 的后 发优 势 明显 , 比 较优 势 可发挥 至 极处 。在工 业化 进 程 中 , 西 属 于 江 后 来 者 , 合 实 力 不 如 长珠 闽三 角 地 区雄 厚 , 中 综 与 部 各省相 比, 也存 在 一定 的差距 。然 而 , 长珠 闽 三角 地 区作 为我 国改革 开放 的先行 者 , 在取 得 巨 大成 就 的同 时 , 难免 出现一 些失 误 。无 论是 其成 功 的经 也 验 还是失 误 的教 训 ,对 江西来 说 都 是重 要 的财 富 . 成 功 的可 以学 习 , 误 的可 引 以为戒 , 免走 弯 路 。 失 避 与二 十多 年前 相 比 , 国经济 社会 发 展环 境 今非 昔 我 比 , 外开 放 格 局 发 生 了很 大 的变 化 , 对 江西 的综 合 实 力 也 已远 远 超过 昔 日的先行 者 , 全有 可 能跳 过 完 东 部 沿海地 区与 国际接 轨 的初 始 阶段 , 接进 人 多 直 样 化 、 层 次 和 高 紧密 度 的 接 轨 阶段 , 入 经 济 全 高 融 球化 的进 程 。江 西通 过 营造 良好 的软环 境 , 取经 汲 济发达 地 区的资本 、 技术 和人 才 , 经济加 速发展 。 使 4江 西 的环境 资源 优势 和成 本 比较 优 势为 实现 . 对 接提供 了坚 实的保 证 从 自然 禀 赋 来 看 , 西 生 态 环境 优越 , 江 自然 条 件 较好 , 区域 生态 水 平在 全 国居 第 6位 。江 西森 其 林覆 盖率 达 6 % , 全 国第 2位 。江西 境 内的鄱 阳 0 居 湖是 中国最 大 的淡水 湖 , 面积 相 当于 整个 上 海市 其 的面积 , 5 0 达 10平 方公里 , 而且 没有 污染 此外 , 江 西还 有 丰 富 的 以红 色 、 色 、 色 而 著 称 的 “ 色 ” 绿 古 三 旅 游资 源 。这 一切 为江西 充 当长珠 闽发达 地 区的后 花 园提供 了现实 的可能 性 。江西 的低成 本优 势可 以 概括 为 “ 三低 一 高 ” 。一是 基 础设 施 费用 低 : 西 土 江 地 、 电 的价 格 比其 他省 份 低 ; 水 二是 劳 动力成 本 低 ; 三是原 材 料成 本低 : 江西 建筑 材料 相 对东 部沿 海 地 区来说 , 黄沙 、 泥等 价格 较低 , 且矿产 资 源 比较 水 而 丰富 , 金属 矿产 人 均 占有量 在 全 国都名 列 前茅 。显
赣州简介
历史沿革赣南政区历史悠久,远在四五千年前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开化远于唐虞”。
春秋战国时,先后属楚、吴、越,后又属楚国。
秦并六国后,秦始皇帝二十六年(前221),分天下为36郡,赣南属九江郡。
三十三年(前214),秦发大军50万分五军战五岭,使尉屠睢将五军,其中一军守庾岭界,置南壄县,隶九江郡,为赣南建置政权之始。
汉高祖元年(前206),南壄属楚。
四年(前203),改九江郡为淮南国,南壄隶之。
五年(前202),汉灭楚,赣南始隶汉。
六年(前201),置豫章郡,治南昌,领18县,其中赣南3县隶之:南壄县(约辖今南康、大余、上犹、崇义、信丰、龙南、定南、全南等地)、赣县(约辖今章贡区、赣县、兴国等地)、于都县(约辖今于都、宁都、石城、瑞金、会昌、安远、寻乌等地)。
其中赣县、于都县为新增设县。
西汉末年(9~23),改豫章郡为九江郡,赣南3县隶之。
东汉建武元年(25),九江郡复名豫章郡,南壄改为南野,赣南3县仍隶之。
兴平元年(194),分豫章郡置庐陵郡,赣南3县隶庐陵郡。
三国·吴嘉禾五年(236),析庐陵郡置南部都尉,隶扬州,治于都。
领于都、赣县、平阳(由赣县分出,即今兴国)、阳都、揭阳(析于都白鹿营地置阳都;析阳都陂阳地置陂阳县,随后改为揭阳)、南安(由南野分出,约辖今南康、信丰、龙南、定南、全南等地)、南野(约辖今大余、上犹、崇义等地)7县,为赣南设立市一级行政机构之始。
晋太康元年(280),改南安为南康,改阳都为宁都,改平阳为平固。
三年(282),罢庐陵南部都尉,置南康郡,治于都,将南野并入南康领6县。
五年(284),改揭阳为陂阳。
十年(289),赣县移县治于葛姥城(今章贡区虎岗一带)。
元康元年(291),南康郡改属江州都督府。
永和五年(349),郡治从于都迁至赣县(章、贡两水间,今章贡区)。
南北朝梁·大宝元年(550),南康郡地大余改属广东东衡州始兴郡。
陈·太建十三年(581),大余改隶广东东衡州安远郡。
论苏区精神(z修改版)
浅析苏区精神及其时代意义中共宁都县委宣传部温东升钟庆卫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不断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自始至终着眼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形成了惊天动地、气贯长虹的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而苏区精神则是中国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优良传统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弘扬和发展苏区精神,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苏区精神是一种继承,也有着自身丰富的内涵苏区精神是井冈山精神的直接延续和发展,是井冈山精神的展开和放大,同时又是井冈山精神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从井冈山精神到苏区精神,它有一种内在的必然联系。
它们在基本内涵方面是完全一致的,都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人民群众,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一种先进的思想、优秀的品质和优良的作风。
但由于它们所处的时期不同,必然会具有不同的时代特征和内容,因而它们之间又有一定的区别。
苏区时期的斗争较之井冈山斗争具有更丰富、更全面的内容,苏区精神因而较之井冈山精神,在内涵上也有更丰富的发展和深化。
1、信仰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毛泽东针对当时部队存在的各种问题,在三湾进行了著名的“三湾改编”。
具体解决了三大问题:一是在部队中建立党的各级组织;二是对部队进行整编;三是进思想教育,指明革命方向,鼓励士气,坚定革命信念。
最重要的是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具体的来说就是创造了把“支部建在连上”和连以上仍采用党代表制度。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由小到大,红军由弱到强,靠的就是强有力的政治工作和始终不渝的坚信党的领导、坚信共产主义事业必胜的崇高信念。
到了中央苏区,党的建设有了很大的发展。
毛泽东为党在不可能做到大量增加工人成分的情况下,确立了一条加强思想教育,提高党员觉悟的建党新途径。
主要是抓了以下几项工作:一是积极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积极开展马克思理论主义论教育,是中央苏区从思想上建党的基础。
中央苏区初期,在革命处于低潮阶段这一严峻的形势下,毛泽东同志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正确地分析了中国革命的发展形势,写下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光辉论著。
坚定不移地实施“对接长珠闽,建设新赣州”发展战略
坚定不移地实施“对接长珠闽,建设新赣州”发展战略坚定不移地实施“对接长珠闽,建设新赣州”发展战略——始终坚持用科学的发展观来统领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发展战略思想和指导方针。
无论是消除当前经济运行中的不健康、不稳定因素,还是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都要求我们必须全面准确地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用科学发展观来统领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并贯穿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和各个层面中去。
——紧紧围绕实施“对接长珠闽,建设新赣州”发展战略来推进各项工作。
市第二次党代会确定的“对接长珠闽,建设新赣州”发展战略,是新一届市委、市政府顺应时代发展潮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作出的科学抉择,也是赣州今后乃至一个较长时期的发展方向。
发展需要恒心,思路最忌多变。
目标任务一经确定,就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抓好落实。
今后我们的各项工作,都必须紧紧围绕既定的“对接”战略,扎实稳步向前推进。
——始终依靠体制机制创新来增强发展动力。
制度始终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最根本、最持久、最有效的因素。
体制机制改革滞后是当前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诸多矛盾和问题的重要根源,也是实现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
新的一年,我们要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各项改革,加快建设“十大体系”,畅通与长珠闽对接互动的政策渠道,促进各种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和组合,加速形成经济自主增长的内生机制。
——始终坚持以人民群众幸福和谐的生活为标尺来检验工作成效。
人民群众既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践主体,同时也是社会发展的价值主体和评价发展的最高权威。
我们必须始终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不断发展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尊重和保障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利,创造人们平等发展、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发挥的社会环境,真正使赣南人民生活得更加富裕、更加安康、更加美好。
《推进赣南苏区全面振兴和跨越式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
各乡镇党委“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赣州市委“三送”办要求,现将《推进赣南苏区全面振兴和跨越式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宣讲参考提纲》转发给你们,请速发至各地“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驻村工作队。
中共瑞金市委“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2012年8月28日推进赣南苏区全面振兴和跨越式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宣讲参考提纲在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赣州加快发展、转型发展的重要时刻,在纪念建党91周年和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之际,国务院于2012年6月28日发布了《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
《若干意见》正式出台,是赣南苏区人民几代人、数十年孜孜以求的梦想,是918万赣南人民翘首以盼的大事、喜事。
《若干意见》得以顺利出台来之不易、弥足珍贵,是党中央、国务院亲切关怀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的结果,也是全市上下广大干部群众同心协力的结果。
特别是市委、市政府为了推动《若干意见》的出台,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其间浸透了市委主要领导文清书记的大量心血和汗水。
《若干意见》全文约1.2万字,除引言外,包括11章,45条。
《若干意见》绘制了赣州经济社会发展“路线图”,是赣州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也是赣州亘古未有的重大历史机遇,必将开启赣州未来发展的新纪元。
《若干意见》对赣州跨越发展、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具有决定性意义,是指导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实现赣州加快发展、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大家要深刻领会,深入学习,通过学习充分挖掘《若干意见》的政策内涵、扩展政策的容量、放大政策的效应。
一、《若干意见》出台的背景、过程和重大机遇(一)《若干意见》出台的主要背景赣南苏区在中国革命史上有着特殊地位,为中国革命作出了特殊贡献,目前还存在着特殊困难,需要特殊的政策支持,这“四个特殊”是《若干意见》出台的总体背景。
医院领导班子工作总结
医院领导班子工作总结医院领导班子工作总结过去一年,是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认真学习贯彻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解放思想、开拓进取的一年。
医院在坚强有力、团结务实的班子领导下,在全院职工的努力拼搏下,各项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展,获得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一、狠抓政治理论学习,进一步提高班子成员的政治思想水平。
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认真贯彻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坚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
进一步增强了班子成员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自觉性。
二、坚持民主集中制,正确处理重大问题。
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也是我院领导班子的工作原则。
首先是正确处理好正职与副职的关系。
正职领导能胸怀全局,作风民主,多谋善断,知人善任,做好团结协调工作,注意听取副职领导的意见,充分体现了“一把手”带好“一班人”的良好品质。
副职领导树立全局观念,不争权、不越权、不专权,摆正自己的位置,积极主动当好助手和参谋。
二是凡重大问题均由党政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决定。
我们坚持党政领导班子会议制度,明确必须由党政班子讨论、研究、决定的问题和内容,对重大工作任务、中层干部任免调动、晋升晋级、职工利益分配、大额资金的使用、设备购置、基建以及惩罚等重大问题的决策,均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由党政班子研究定论。
三是对集体研究形成的决议,坚决贯彻执行,使党政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得到加强。
四是倾听群众的呼声,关心群众的疾苦,了解群众的愿望和要求,解决群众关心的问题。
五是坚持从实际出发,把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同我院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坚持实事求是,不摆花架子,把时间和精力用在医院的建设和发展上。
三、团结协作,发挥领导班子的核心作用。
班子团结是搞好单位建设和发展的前提,我院领导班子十分注意抓好整个班子的团结,坚持集体领导,有分工有合作,有民主有集中,讲团结、讲风格、讲效率,讲奉献,使每个成员都积极主动,大胆抓好分管工作,形成了团结向上、奋发进取的领导核心。
龙南县情简介
龙南六个最龙南县地处江西省南部,东邻定南,南接广东和平、连平,西界全南,北毗信丰,是‚江西南大门‛。
自南唐保大十一年(公元953年)建县以来,已有千余年的历史。
县域总面积1641平方公里,辖17个乡(镇、场、管委会),全县总人口31万,其中城区人口12万。
近年来,龙南县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省委、省政府‚科学发展,和谐创业‛和市委、市政府‚对接长珠闽,建设新赣州‛发展战略,紧紧围绕建设赣州南部中心城市和核心经济区的目标,坚持以大开放为主战略,以招商引资为总抓手,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强动力,着力打造‚工业龙南、生态龙南、客家龙南、和谐龙南‛,全县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2007年,全县GDP达36.3亿元,财政总收入4.02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900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777元。
2003年以来分别获‚全省经济发展综合先进县‛、‚全省工业经济强县‛、‚全省开放型经济强县‛等荣誉称号。
1、龙南是江西距珠三角和港澳最近的县。
龙南距广州290公里,距深圳340公里,京九铁路、赣粤高速、105国道一级公路三条交通大动脉贯穿龙南县境,在县城附近交汇,即将开工建设的大庆至广州高速公路也将纵贯龙南,形成了快速便捷的陆路交通网络,造就了龙南作为江西南部重要的交通枢纽地位。
同时,由于龙南与广东山水相连、地缘相近、人文相亲,自古以来就是赣粤边境的商贸活跃、商贾云集之地,现在龙南与粤港澳对接更是时空短、信息灵,外商管理企业方便,运输等商务成本较低,是外商投资兴业、发财聚财的热土和沃土。
龙南正日益成为对接珠三角的‚洼地‛和辐射周边地区的‚高地‛。
2、龙南是中国客家围屋最多的县。
龙南文化底蕴厚重,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关西围、燕翼围等376座客家围屋,是闽、粤及海外客家人的原居地。
2007年10月,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授予龙南县为‚拥有客家围屋最多的县‛。
龙南县内方围厚重、民俗独特、民风淳朴,客家风情浓厚;客家人勤劳善良、聪慧能干、吃苦耐劳,客家精神特征明显。
史文清在全市县乡领导班子换届工作暨组织部长会议上强调
史文清在全市县乡领导班子换届工作暨组织部长会议上强调为开创赣州加快发展转型发展新局面提供坚强组织保证陈春明主持会议□记者陈济才1月13日,全市县、乡领导班子换届工作暨组织部长会议召开。
副省长、市委书记史文清出席会议。
史文清强调,要站在关系党的执政地位进一步巩固、关系我市“十二五”发展目标实现、关系建设一支坚强有力的干部队伍的高度,充分认识这次县乡领导班子换届的重大意义,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委和市委的决策部署上来,进一步增强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要切实推动组织工作提速、提质、提效,为全面实现我市“十二五”目标,开创赣州加快发展、转型发展新局面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市委副书记陈春明主持会议。
市委常委、瑞金市委书记陈晓春出席会议。
市委常委、市委组织部部长孙正森对县乡领导班子换届工作和2011年全市组织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
史文清指出,这次换届,是在全市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十二届十四次全会、市委三届九次全会精神,“十二五”开局起步,推动加快发展、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进行的。
要以对党和人民的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切实把换届这件大事抓实、抓细、抓好,圆满完成各项任务,让组织满意,让人民群众满意。
史文清强调,要围绕加快发展、转型发展来选干部、配班子。
一是要坚持讲党性。
讲党性,要顾大局、想全局。
要从有利于党的事业,从有利于我市加快发展、转型发展全局出发,自觉接受人民挑选。
岗位有限,但事业无限。
不应以岗位论得失,而应以群众满意论成败;人生的质量,不在于职务高低,而在于贡献多少。
不论是什么级别,无论在什么岗位,只要忠于职守、为民造福,就是真正有价值的人生。
讲党性,要正确对待进退留转。
用积极的态度、平和的心态对待个人的进退留转,是一个共产党员应有的政治品格和精神境界。
讲党性,既要讲原则,对党负责,对事业负责;又要讲友谊,对同志负责。
二是要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
要按照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标准,注重科学发展和重视基层的导向,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真正把那些群众公认、实绩突出,能够推动加快发展、转型发展的优秀干部选配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
关于发展赣州森林生态旅游业的思考
赣 州森 林生 态旅 游从 1 0年起 步 以来 .得 到迅 速发 展 .取 得 9 9 ( 开发 模式 定位 。赣 州森 林 生态旅 游开 发应 以赣 南优 良的生 3) 了一 些 成绩 。但 是 由于 起 步晚 .基 础 差 ,发 展 相对 缓 慢 .在 全 国 态环 境 和 丰 富的 森林 动 植 物 资源 为 依 托 .提 倡 绿 色 旅游 方式 .积 知 名度 不 高 。 还 存 在 不 少 问题 ,主 要 表 现 在 以下几 个 方 面 : 极开 展 参 与型 、保 健 型等 专 项特 色 山地 森林 生 态旅 游 以及综 合 型 是 有 的地方 对开 展 森林 生 态旅 游在 认识 上还 存 在一 定 差距 。 山地 森林 生态 旅 游 ,坚持 ” 区一 品 .区域 联 合 .有序 开发 .资 一
一
南 亚 游客 在 内的 比 较 稳 定 的客 源 市 场 .游 客 人 数快 速 增 长 。
二 .赣州森林生态旅游存在的主要问题
主 要 为赣 州及 周 边 城 市 居 民 , 粤 闽 发达 地 区和 港 澳 地 区旅 游 者 , 其 中 以青 少 年 和 青 年 学 生 、 有稳 定 收 入 的职 业 者 人数 最 多 。
识 不 足 .重 视 不 够 .开 发 建设 速 度 较 慢 。
二 是 资 金投 入 不 足 .旅 游 基 础 设施 建 设 严 重滞 后 。 由 于森 林 根 据森 林旅 游 资源 分 布情 况 和 以上 的生 态旅 游发 展定 位 分析 . 生态 旅 游前 期 的基 础 设 施 建设 投 资 大 .回报 周 期长 .缺 乏 吸 引外 赣 州 森 林 生 态 旅 游 建 设 的 战 略 布 局 可 以设 想 为 ” 区 三 线 六 重 四 资的 “ 、 平 、快 ”优势 ,建设 资金 筹 集 困难重 重 .景 区 、景点 点 。 短
增创体制机制新优势 促进经济社会既快又好发展——赣州市“十大体系”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
卜
容 t动 P , I
建 没 “l 人体 系”是 2 0 0 4年 1 月赣 州市委、市政府提出来的 , 内容包括建立和 完善政策 法规 、金融服务 、信息 网络、人力资源、 物流服务、贸 易服务、产权交易、L岸服 务、技术标准和社会保障 I
等 卜 个体 系, i j要是围绕战略机制、经营机制、激励机 制、市场机 制、优化 环境机制 和以人 为 本、保 护秸 众利益机制 等七个方而进 芋 行创新 没汁 , 涵 r经济礼会发展的方 方 而。 赣州 巾建设 “卜 人体 系” L , 要是 出于对接 “ 长珠 闽”加快发展
维普资讯
增创体 制机制靳 优势
赣州市 “ 十大体系”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我省 粤北山 近邻 的汀晒省赣州市 , 几年经济礼 会发展取 这
得 r长足进步 引起J 边地 f 盯的极 人 t- L半年 , . I : 。 我省梅州 、} H I 源、嬲 X 个 J l要领 导都率 闭剑赣州 学 考察 , 南省 也绊 织 - 的 湖 I 渊研组剑赣 州考察, 原网就是这 地方 已经注意 剖赣 州枉体 制机制
0◆ 0 。
一
l¨
。 u
《0 ∥
案例
促 进 济 盆既快又好 发展 经 被
■广 东省 人 民政府 发展 研 究 中心 卢杜 林 田 晓 霞
展 的平台。 他们坚信, 这种从根本意义 } : 的体制机制 苇构 , 必
二是开展了大规模、 强声势的学习培训。 促进了广大干 部群众的思想解放。去年 ( ( 实施意见 出台后, 赣州市专f J
安排 r2 月时 问 , 6 个 分 期对全市 l2 副县级以 上F部进 37 行轮 训 , 1 0 对 0 0多 名县 乡基层 T邮进 行巡 I矗 讲 , 1 口 l {
赣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扶持赣州航空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赣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扶持赣州航空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法规类别】机关工作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赣市府发[2009]39号
【发布部门】赣州市政府
【发布日期】2009.08.04
【实施日期】2009.08.04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赣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扶持赣州航空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赣市府发〔2009〕39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赣州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有关部门,市属、驻市有关单位:
为进一步推进我市中小城市航空通达性试点城市工作,加快赣州航空产业发展步伐,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发展赣州航空业的重要意义
航空是现代立体交通的重要内容。
发展赣州航空业是实施“对接长珠闽,建设新赣州”发展战略,进一步提升赣州区位优势,促进赣州经济快速发展,把赣州建成赣粤闽湘四省通衢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的迫切需求。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
下,我市航空业发展速度加快,软硬件设施大大改善,出行环境大大提高,进出港人数大幅增加,但是民航客座率不稳定、市场培育力度不足等问题依然存在,财政补贴压力较大。
各地、各有关单位要站在改善赣州发展环境,促进全市交通事业发展的高度,积极配合,全力支持,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加强政策引导,努力构建赣州航空业发展的长效机制,切实为广大民众出行营造方便快捷高效的良好环境,开创航空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赣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赣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规划目的1、进一步贯彻科学发展观,切实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2、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以适应赣州市扩大开放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3、进一步坚持保障发展和保护资源相统一,统筹生产、生活和生态用地,优化城乡用地结构和布局,协调区域土地利用关系,促进赣州市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二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3、《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5、《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法》;6、《基本农田保护条例》;7、《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8、《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9]51号);9、《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审查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令2009年第43号);10、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意见》的通知(赣府厅发[2007]51号);11、《关于下达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主要指标的补充通知增加补充通知》(赣国土资字[2009]12号);12、《江西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13、《赣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第三条规划期限与范围(一)规划期限规划基期年为2005年;规划近期年为2010年;规划目标年为2020年。
规划期为2006-2020年,其中:规划近期为2006-2010年,规划远期为2011-2020年。
(二)规划范围本次规划范围为赣州市行政辖区内的所有土地,总面积为39317.14平方公里。
第二章规划背景第四条规划区域概况赣州市位于赣江上游,江西南部,地理坐标为北纬24°29′~27°09′,东经113°54′~116°38′,东邻福建省三明市和龙岩市,南毗广东省梅州市、韶关市,西接湖南省郴州市,北连本省吉安市和抚州市,纵距295公里,横距219公里,总面积3931714.15公顷,占江西总面积的23.56%,是江西省最大的行政区。
发展应该是科学发展和什么的战略思想
发展应该是科学发展和什么的战略思想刚刚闭幕的市第三次党代会,科学描绘了今后五年的发展蓝图,提出了纵深推进“对接长珠闽,建设新赣州”发展战略,实现赣州经济社会科学和谐的追赶型、跨越式发展的奋斗目标。
当前,当务之急就是要迅速把全市党员和干部群众的思想行动统一到大会精神上来,贯彻落实好市第三次党代会精神。
贯彻落实好市第三次党代会精神,就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上来。
坚持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相统一,这既是二届市委工作的基本经验总结,也是市第三次党代会精神的集中体现,更是党中央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在赣州的创造性贯彻落实。
只有坚持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我们才能实现新一届市委提出的追赶与跨越的奋斗目标。
加快发展,这是我们凝聚人心,增强全社会创造活力的一个法宝。
赣州作为欠发达地区,保持必要的发展速度至关重要。
经过二届市委的努力,赣州经济社会逐步转入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形成了又快又好的发展势头,实践证明,推进开放与对接,实现追赶和跨越,这既是大势所趋,更是赣州从根本上改变落后面貌的必由之路。
加快发展,必须始终把解放思想置于万事之先,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推进各项事业。
没有思想解放和思路创新,我们就没有“对接长珠闽,建设新赣州”发展战略,就没有在江西率先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大胆实践,就没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先行一步和各项工作的新局面。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中,全市党员干部开拓创新、奋发有为,始终走在加快发展的前列,广大人民群众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艰苦创业,凝聚起加快发展的强大合力。
我们对这个局面要倍加珍惜,不断巩固发展。
科学发展,这是我们不断探索符合赣州实际发展路子应坚持的正确理念。
赣州要在全省率先崛起,逐步融入珠三角、融入长珠闽、融入全球化,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不断增强发展的科学性尤为迫切。
二届市委出台一系列打基础、管长远的举措,并落实到“一条主线,六个重点”这一操作层面上,靠的就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一切从赣州实际出发。
赣州市市情介绍
赣州市市情介绍赣州市市情介绍赣州位于江西省南部,又称赣南。
东、南、西分别与福建、广东、湖南三省接壤,北与本省吉安、抚州两市相连。
现辖18个县(市、区)和1个高新技术开发区,285个乡镇,5个街道办事处。
人口831万,面积3.94万平方公里,概称“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
人口和面积分别占全省的1/5和 1/4。
赣州历史悠久。
公元前214年始就有县郡建置。
唐代,随着梅关古驿道和赣江水路南北大通道的开通,赣南成为“五岭之要冲”、“粤闽之咽喉”;到宋代,赣州“商贾如云”,成为当时全国36大城市之一。
赣州文化底蕴丰厚。
五千年前就有先民生息繁衍。
自唐代至清末,赣南中进士和状元550名。
1955—1965年授衔的人民解放军将军,赣南籍的132名(上将3名、中将10名、少将119名)。
赣州是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发祥地和客家民系形成的摇篮,全市95%以上为客家人,与闽、粤、港、澳、台有独特的亲缘、人缘、地缘关系和长期稳定的交往。
目前赣州的海外侨胞及港、澳、台胞有近十万人,其中,在政治上有影响、经济上有实力、学术上有造诣的知名人士有九百余人。
赣州创造了优秀的客家文化和独特的民俗风情。
尤其是采茶戏、东河戏、山歌、于都唢呐等流芳古今、扬誉中外。
赣州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有共和国摇篮之称。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云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此创建了中央革命根据地。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瑞金成立。
1934年10月,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从赣南的瑞金、于都等地出发。
红军主力长征后,项英、陈毅等在赣粤边区开展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
赣南人民为中国革命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和巨大牺牲。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赣南参加红军的有33万人,参加赤卫队、担架队支前作战的有55万人。
中央主力红军长征出发时有8.7万人,其中赣南籍红军就有近六万人。
赣南为革命牺牲的有名有姓的烈士总数10.8万余人,占江西省烈士总数的43%,占全国烈士总数的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一文库()/党建教育/党委党建
坚定不移地实施“对接长珠闽,建设
新赣州”发展战略
坚定不移地实施“对接长珠闽,建设新赣州”发展战略
坚定不移地实施“对接长珠闽,建设新赣州”发展战略
——始终坚持用科学的发展观来统领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发展战略思想和指导方针。
无论是消除当前经济运行中的不健康、不稳定因素,还是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都要求我们必须全面准确地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用科学发展观来统领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并贯穿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和各个层面中去。
——紧紧围绕实施“对接长珠闽,建设新赣州”发展战略来推进各项工作。
市第二次党代会确定的“对接长珠闽,建设新赣州”发展战略,是新一届市委、市政府顺应时代发展潮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作出的科学抉择,也是赣州今后乃至一个较长时期的发
展方向。
发展需要恒心,思路最忌多变。
目标任务一经确定,就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抓好落实。
今后我们的各项工作,都必须紧紧围绕既定的“对接”战略,扎实稳步向前推进。
——始终依靠体制机制创新来增强发展动力。
制度始终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最根本、最持久、最有效的因素。
体制机制改革滞后是当前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诸多矛盾和问题的重要根源,也是实现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
新的一年,我们要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各项改革,加快建设“十大体系”,畅通与长珠闽对接互动的政策渠道,促进各种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和组合,加速形成经济自主增长的内生机制。
——始终坚持以人民群众幸福和谐的生活为标尺来检验工
作成效。
人民群众既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践主体,同时也是社会发展的价值主体和评价发展的最高权威。
我们必须始终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不断发展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尊重和保障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利,创造人们平等发展、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发挥的社会环境,真正使赣南人民生活得更加富裕、更加安康、更加美好。
着力推进“十大体系”建设
要在把握精髓方面进一步深化认识,夯实思想基础。
“十大体系”建设能否取得成功,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它的群众基础,取
决于广大干部群众对它的认知和认可。
要把“十大体系”建设的学习研讨列为各级党校培训干部的基本课程,把“十大体系”建设的宣传列为各种传媒的重点内容。
既要注意拓展覆盖面,提高普及率,又要注重实际效果,让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听得懂、学得进、会运用。
要探索科学的工作途径和模式,通过样板示范带动全盘。
各个体系、各个区域既要整体推进、配套联动,又要结合实际,有所侧重、以点带面。
要围绕“十大体系”建设,加紧实施各项配套改革,加快政府角色由经济建设主体向公共服务主体转变,尽快把体制机制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
此外,要积极推进支撑“十大体系”运转的一批基础设施建设。
同时要建立科学的工作机制,确保取得实际成效。
整体推进新农村建设
做好今年的“三农”工作,必须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稳定、完善和强化对农业的扶持政策,切实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从根本上建立起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工作机制,推动农村经济社会走上良性循环轨道。
新的一年,新农村建设要着重在整体推进、提升水平上下功夫。
首先,要真正发动群众、依靠群众。
第二,要分类抓点,梯度推进。
第三,要讲究实效,不能急于求成。
在实际工作中,做
到“五个坚持”,即坚持让群众受益,不借机向群众乱摊派、乱收费、乱罚款,不增加农民负担;坚持规划控制、拆旧建新,不占或少占耕地;坚持利益公平,不产生新的信访问题和不稳定因素;坚持量力而行,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不产生新的乡村债务;坚持改善生活条件与改善生产条件相结合,不主张农民过度负债或倾其所有建新房,不挤占农民的基本生产生活资金,确保新农村建设健康发展。
从根本上说,要实现农民的持续增收,必须从建立长效机制入手,把着力点放到提高农民的自主增收能力上。
一是要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二是要大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三是要大力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
坚持以统筹城乡发展为导向,建立和完善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的支持机制。
要努力消除妨碍城乡协调发展的体制性障碍,抓紧建立资源在城乡间合理配置的市场体系、城乡社会事业和基础设施共同发展的运行机制、城乡经济社会良性互动的有效体制。
要加大城市经济对农村经济的辐射,加大城市人才、智力资源对农村发展的支持,加大城市科技、教育、医疗等对农民群众的服务,逐步建立起和谐的工农关系和城乡关系。
突出抓好优势产业的培植扶持
赣州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大力培育产业集群,尤其要加快把钨、稀土、氟盐化工和脐橙培育壮大成为产值超百亿元的
支柱产业。
一是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速工业支柱产业成长步伐。
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扶持壮大有色冶金及新材料、食品、现代轻纺、机电制造、新型建材和制药业等六大工业支柱产业,加快发展氟、盐等重化工产业,增强工业特别是工业支柱产业对国民经济的支撑能力。
赣州工业经济的发展,要大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正确处理好工业化进程中的一些重大关系,不断优化产业结构。
一要处理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与发展传统产业的关系,注重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二要处理好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关系,着重发展技术与劳动双密集型产业,使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三要处理好速度与效益的关系,既要注重加快工业化进程,更要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培育自主品牌,注重工业化整体水平的提升,努力实现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后劲的统一。
四要处理好加快工业化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注重资源节约、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和工业产品科技含量,实现新型工业化与可持续发展的良性互动。
二是坚持以工业的理念抓农业,培育壮大农业主导产业。
要加快建立和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农业信息和农产品市场等农业服务体系,建立扶持培育主导产业的财政扶持机制、农业信用担保机制、投融资机制。
三是大力发展旅游、服务等第三产业,不断培育壮大新的产业。
要按照高起点高标准的要求,尽快完成全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并启动实施。
特
别是要抓住国家积极发展红色旅游和我市瑞金被列为全国12
个“重点红色旅游区”的机遇,加快红色旅游开发,真正打造出几个具有广泛市场吸引力的红色旅游品牌,以带动全市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
要抓紧制定出台第三产业发展纲要,着力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城市新兴产业的发展,提高城市就业承载能力;要在提升传统服务业水平的同时,大力发展现代物流、连锁经营、金融、保险、会计律师及各类中介等新兴服务业,强化三次产业联动效应,增强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繁荣城乡经济。
完善基础设施,优化城市环境
今年,我们要做好赣韶铁路前期工作,确保赣龙铁路全面完工并投入营运;做好赣州铁路东站国际集装箱货场项目的跟踪落实,争取尽早开工;积极筹建赣州火车站客技服务中心,尽可能增加列车始发车次。
抓好赣州新机场的开工建设,争取赣韶高速公路、昆厦高速公路赣州段年内动工;结合高速公路规划,做好市域公路与高速公路的有机衔接,加快推进市域交通建设,尽快形成市域公路网架,形成与广东、福建及周边地区交通对接的四通八达的综合交通网络;积极争取中央将赣州列入革命圣地农村公路建设重点扶持地区,加快乡村水泥(油)路建设。
加快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设和县城电网改造。
要牢牢把握城市规划这个重要环节,在规范中加快城市建设。
下一步,要抓紧编制《“十一五”赣州中心城区城市基础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