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必修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整理

合集下载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复习课件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复习课件

• (达到顶点)
• (至,到)
22、使
• ⑴使六国各爱其人, 则足以拒秦。 • ⑵使负栋之柱,多于 南亩之农夫。 • (假使)
• (让)
23、固
• ⑴独夫之心,日益骄 固。 • ⑵至于颠覆,理固宜 然。 • (顽固)
• (本来)
24、事
• ⑴以地事秦。
• ⑵而从六国破亡之故 事。
• (侍奉)
• (事情)
• (介词,朝)
4、兵
• ⑴非兵不利。
• ⑵而秦兵又至矣。 • ⑶斯用兵之效也。
• 1、(兵器)
• 2、(军队) • 3、(战争)
5、犹
• ⑴以地事秦,犹抱薪 救火。 • ⑵良将犹在。 • (如同)
• (还)
6、或
• ⑴或曰:六国互丧, 率赂秦耶。 • ⑵当与秦相较,或未 易量。 • (有人)
25、亡
• ⑴诸侯之所亡与战败 而亡者。 • ⑵是故燕虽小国而后 亡。 • (丧失)
• (灭亡)
26、与
• ⑴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 • ⑵较秦之所得与战胜 而得者,其实百倍
• ⑶夫六国与秦皆诸侯 。
• (结交,亲附)
• (介词,跟,同,表 比较的对象) • (连词,和,同,表 并列)
六、文言句式
(四)、形容词做动词
• ⑴不能独完。
• ⑵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 ⑶始速祸焉。
• 1、形动(保全)
• 2、形动(坚持到底) • 3、形动 (招致)
(五)、使动、意动
• ⑴李牧连却之。
• ⑴后人哀之而不鉴 之。
• 1、使动(使……退却)
• 2、意动(以……为鉴)
三、古今异义
• ⑴ 其实百倍 。 • ⑵ 思厥先祖 父。 • ⑶ 犹有可以 不赂而胜之 之势。 • 古:它的实际情况。 • 今: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 (承上文,多表转折意,副 词) • 古:祖辈与父辈 。 • 今:父亲的父亲。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整理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整理

东台创新学校语文高考一轮复习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练习一、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暴秦之欲无厌。

2、当与秦相较。

二、指出下列句子中的词类活用,并解释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义不赂秦。

以地事秦。

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未云何龙?朝歌夜弦。

日割月削。

骊山北构而西折。

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朝歌夜弦。

不能独完。

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始速祸焉。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李牧连却之。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三、指出下列句子中的古今异义在句中的意思⑴其实百倍。

⑵思厥先祖父。

⑶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⑷可谓智力孤危。

⑸而从六国破灭之故事。

⑹至于颠覆。

⑺后秦击赵者再。

⑻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⑼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四、解释下列虚词在句子中的用法及意义1、焉⑴盘盘焉,囷囷焉。

⑵风雨兴焉。

⑶始速祸焉。

2、而⑴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

⑵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⑶二败而三胜。

⑷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⑸骊山北构而西折。

⑹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⑺谁得而族灭也?3、之⑴破灭之道也。

⑵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

⑶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

⑷子孙视之不甚惜。

⑸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

⑹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⑺此言得之。

⑻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⑼苟以天下之大。

⑽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4、以⑴不赂者以赂者丧。

⑵以有尺寸之地。

⑶举以予人。

⑷洎牧以谗诛。

⑸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⑹苟以天下之大。

5、于⑴其势弱于秦。

⑵以趋于亡。

⑶赵尝五战于秦。

⑷齐人勿附于秦。

⑸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⑹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6、为⑴以荆卿为计。

⑵邯郸为郡。

⑶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⑷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

五、解释下列词在句子中的意思1、兵⑴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⑵起诗四境,而秦兵又至矣。

⑶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⑷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

(孙子兵法·谋攻)2、一⑴六王毕,四海一。

⑵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总结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总结

《阿房宫赋》知识点整理一、[古今异义词]:1、隔离古义:遮断,遮蔽今义:不让聚在一起,避免接触3、钩心斗角各抱.地势,钩心斗角古:指宫室结构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今:比喻用尽心机,明争暗斗。

4、落矗不知乎几千万落古义:所、座;今义:下降、衰落。

5、气候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古义:文中是指情绪气氛之意今义:是指一个地区的气象概况6、明星明星荧荧,开妆镜也古:明亮的星光;今:指行业中做出成绩,出了名的人。

7、经营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古:指金玉珠宝等物;今:指筹划管理或组织(企业、活动)。

8、精英古:指金玉珠宝等物;今:指优秀人才。

9、可怜可怜焦土古:可惜;今:怜悯,同情。

二、[词类活用]:(一)名词用作状语1、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从骊山;向北,向西)2、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像绸带一样)3、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像蜂房,像水涡)4、辞楼下殿,辇.来于秦(乘辇车)5、朝.歌夜.弦(在早上,在晚上)(二)名词作动词1、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出现龙,出现虹)2、朝歌.夜弦.,为秦宫人(唱歌,弹琴)3、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化为焦土)4、鼎.铛玉.石,金.块珠.砾(把鼎当做,把玉当做,把金当做,把珠当做)5、族.秦者秦也 (灭族,杀死一族的人)(三)数词用作动词:六王毕,四海一.(统一)(四)动词作名词:燕赵之收藏..(指金玉珠宝之物)..,韩魏之经营(五)动词意动用法: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以……为鉴)三[特殊文言句式](一)判断句1、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2、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3、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

雷霆乍掠,宫车过也。

(五个判断句)(二)省略句1、五步(有)一楼,十步(有)一阁 (省谓语“有”)2、长桥卧(于)波,未云何龙 (省介词“于”)3、几世几年,摞掠(于)其人 (省介词“于”)4、谁得而族灭(秦国)也 (省宾语“秦国”)(三)倒装句1、(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文言基础知识整理.doc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文言基础知识整理.doc

而:1、 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2、 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3、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得:较秦之所得(得到,获(因果承接) (可是,表不转折)动2. 此言得之(对,说得对,动词)3. 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能,能够,动词) 与: 1.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交结,交好,动词) 2.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和,连词) 3. 与战胜而得者(跟,介词) 为:1. 以荆卿为计(作为,动词)2. 邯郸为郡(成为,动词)3.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为:治理,动词;为: 被。

介词) 始:1. 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起初,副词)2. 始速祸焉(才,副词) 向:1.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假使,如果,连词)2. 并力西向(对着,这里有“对付”的意思,动词) 然则:既然这样,那么。

然后:这样以后。

二、古今异义 苴实. 祖父:至于: 可以:故事:智力: 然后:、成语 1、 2, 3、 4、 5、 古义 古义 古义 古义它的实际数量今义:实际上 祖辈和父辈今义:父亲的父亲 以至于。

(直到……) 可以凭借今义:表不可能或能够(表不许可) 旧事,前例今义:文学体裁的一种 智谋与力量今义:指人类思考能力与认知水平 这样以后小草。

就像扔掉一根小草那样。

形容毫不在意。

柴草。

抱着柴草去救火。

比喻用错的方法去消除灾祸,结果使灾祸以: 1、秦以攻取之外(介词,在)2、 以有尺寸之地(连词,而)3、 举以予人(连词,来)4、 以地事秦(介词,用) 之:1、 较秦之所得(结构助词,取独)2、 秦之所大欲(结构助词,的)3、 以有尺寸之地(结构助词,的)4、 子孙视之不甚惜(代词,土地)5、 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的)6、奉之弥繁,侵之愈急(前一个“之”指奉秦之物,后一 个“之”指赂秦各国。

都是代词。

)7、 此言得之(代词,指代上面的道理)六国论文言基础知识整理一、一词多义 如弃草芥:芥, 抱薪救火:薪:四、 特殊句式(介后=状后) 赵尝五战于秦介后②洎牧以谗诛被动 ③齐人勿附于秦介后④斯用兵之效也判断 ⑤其势弱于秦介后⑥苟以天下之大定语后置⑦破灭之道也判断⑧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省略句 ⑨与嬴而不助五国也判断句 五、 词类活用义不赂秦,坚持正义。

[精品]苏教版必修二文言文知识整理.doc

[精品]苏教版必修二文言文知识整理.doc

一、一词多义非兵不利(兵器、武器,名词)兵②斯用兵之效也(战争,名词)③而秦兵又至矣(军队、名词)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10,形容词)故②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所以,因此,连词)①此言得之(适宜、得当,动词)得②诚不得已(能够,动词)③较秦之所得(得到、获得,动词)①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丧失、丢失,动词)亡②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灭亡,动词)①暴秦之欲无厌(凶暴的,凶恶残酷的,形容词)暴②暴霜露(暴露,动词,读暴ptl)①终继五国迁灭(终于,副词)终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用到底,坚持到底,动词)①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前“为”是“治理”,动词;后“为”是“被”,介词)为②至丹以荆卿为计(作为,动词)③邯郸为郡(成为,动词)①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起初,副词)始②始速祸焉(才,副词)①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假使,如果,连词)向②并力西向(对着,这里有“对付”的意思,动词)①六王毕,四海一(统一,动词)一②五步一楼,十步一阁(表示最小的整数,数词)一肌一容(所有的,全部、权,形容词)合从缔交,相与为一(一体)一日之内,一宫之间(的,结构助词)秦人视之(它,指代金玉珍宝)之③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他们,指代“秦人”)④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往,去,动词)①使负栋之柱(让,动词)使②使六国各爱其人(假使,连词)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爱,动词)爱②使秦复爱六国之人(爱护,动词)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吝惜)势①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优势)其势弱于秦(势力)二、实词直疋咸阳:趋向与赢而不助五国也:结交胜负之敎,存亡之理:命运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依附强弱胜负已别矣:决定始速祸焉:招致思豚先祖父:其斯用兵之致也:功效追牧以谗诛:等到回使三国各爱其地:先前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劭哉:胁迫三、虚词以不赂者以赂者丧因为秦以攻取之外凭借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才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来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用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用洎牧以谗诛因为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用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凭借焉①盘盘焉,囲圉焉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的样子。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复习课件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复习课件

四、虚词归纳
(一)、而
• ⑴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 • ⑵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二败而三胜。 ⑶二败而三胜。 • ⑷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骊山北构而西折。 ⑸骊山北构而西折。 • ⑹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谁得而族灭也? ⑺谁得而族灭也? • • • • • • • 1、(表修饰) 表修饰) 表转折) 2、(表转折) 表并列) 3、(表并列) 表承接) 4、(表承接) 表承接) 5、(表承接) 表转折) 6、(表转折) 表承接) 7 、 (表承接)
8、势
• ⑴有如此之势…… 有如此之势 • ⑵其势弱于秦。 弱于秦。 • (形势) 形势) • (势力) 势力)
9、始
• ⑴燕赵之君,始有远 燕赵之君, 略。 速祸焉。 • ⑵始速祸焉。 • ⑶而未始知西山之怪 而未始 特。 • ⑷游于是乎始。 游于是乎始 • (起初) 起初) • (才) • (曾经) 曾经) • (开始) 开始)
(三)、动词作名词
• ⑴燕、赵之收藏,韩 赵之收藏, 收藏 魏之经营 经营, 、魏之经营, • 动名(泛指金玉珍宝 动名( )
(四)、形容词做动词
• ⑴不能独完。 不能独完 • ⑵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惜其用武而不终 • ⑶始速祸焉。 祸焉。 • 1、形动(保全) 形动(保全) • 2、形动(坚持到底) 形动(坚持到底) • 3、形动 (招致) 招致)
两次。 • ⑺ 后秦击赵者再。 • 古:两次。 后秦击赵者再 • 今:表示又一次。 表示又一次。 指宫室结构参差错落, • ⑻各抱地势,钩心 • 古:指宫室结构参差错落, 各抱地势, 精巧工致。 精巧工致。 斗角。 斗角。 • 今:比喻各用心机,互相排 比喻各用心机, 挤。 可惜。 • ⑼楚人一炬,可怜 • 古:可惜。 楚人一炬, • 今:怜悯。 怜悯。 焦土。 焦土。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知识整理.doc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知识整理.doc

变幻莫测:变化难丁琢磨。

赏心悦R :因欣赏美好的情景而亘古不变:从古到今没熨帖:贴切,扶弱济困:扶持弱小的人,救济困苦的人。

一筹莫展:比喻束手无策。

幸灾乐祸:别人遭到灾祸时自己心里高兴。

突儿:高耸。

兀,高高地灾起。

搖曳:摇荡。

曳:拖,拉,牵引。

凛冽:刺骨的寒冷。

攫住:抓住。

昊人:广大无边的人。

蹑手蹑脚:形容行动小心轻捷。

疑神疑鬼:形容疑虑重重。

人寰:人间。

寰,广大的地域。

峥喋:高峻。

仓猝:匆忙。

猝,猝然。

创痛:因受创伤而感到的疼痛;痛苦。

仓U,创伤。

懊悔:做错了事或说错了话,心里自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知识整理第一专题知识整理一、字词。

1、读准下列加点的字。

轮W(kud)孩ffi(zhi)虜诚(qidn)跌S(dang)借静(tidn)禁ffil(gu)ffiW(chdng jing)绚(xuan)丽丰i^(rao)如醉如痢(chi)辱(wil佇>(pie) 一眼粗®(cao)®(hai)A ®(shu)7t厝(b&i)蕾W<(she chi)W#(ql dao)隐遁(dun)餐锵(k@ng qiang)H(gen)古不变坍土E(tdn pi)舉刃占(yti tie)矍(juQ)掙(1心着触须SR(jue)步ffl(lfl)W(juan)永时髦(mao)呢(ni)称人ft(hudn)突JC(wu)摇^(ye)昊天(hdo)仓猝(cti)一幢(zhudng)M^i|(lin lie)逐救(zheng)攀住(juO)创痛(chuang)田凫(fil)林鸟(lidng)潺S(chan)2、正确书写下列加点的字。

审静禁御纟目丽撰住瞥一眼坐落耳古不变舉贝•占埒着触须«步飓事永昵称人宴余暇攀够缘分帝蕾突兀摇曳仓猝凛冽拯救田凫掠鸟潺潺昊天奢侈祈祷曙光3、解释下列词语。

瞥:很快的看一下。

翌日:次日,第二天。

沧桑:比喻经历了许多世事变化。

禁锢:关押,监禁;束缚,强力限制。

苏教版必修二文言知识整理

苏教版必修二文言知识整理

必修二文言知识整理一、实词六国互.丧:彼此都。

率.赂秦耶:都。

思厥先祖父..:祖辈和父辈。

暴.霜露:暴露。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决定。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结交。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虽然。

始速.祸焉:招致。

赵尝.五战于秦:曾经。

诚.不得已:实在。

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命运。

或未易量.:判断。

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胁迫。

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旧事。

是.又在六国下矣:指示代词,这。

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起初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才非兵.不利:兵器而秦兵.又至矣:军队斯用兵.之效也:战争、战事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为……所表被动为.国者无使为秦人及威之所劫哉:治理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它实际上至于..颠覆,理固宜然:以至于可谓智力..孤危:智谋力量刺客不行..,良将犹在:不出行二、虚词赂秦而.力亏:表结果。

盖.失强援:因为。

思厥.先祖父:其,他们的。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表转折。

秦以.攻取之外:介词,凭借。

不赂者以.赂者丧:连词,因为。

洎.牧以.谗诛:等到。

连词,因为。

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介词,用。

以.趋于亡:连词,表结果。

以有尺寸之地:才苟.以.天下之大:如果。

介词,凭借。

而.秦兵又至矣:表示转折。

而为..秦人积威所劫:表示转折。

被。

奉之弥繁,侵之愈急:代词此言得之:代词,指上面说的道理三、通假字暴.霜露,斩荆棘:同“曝”,冒着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通“餍”,满足。

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通“倘”,如果。

四、词类活用义.不赂秦:名词作动词,坚持正义。

牧连却.之:使动,使退却。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名词作动词,侍奉。

名词作动词,礼待。

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名词作动词,吞下。

日.削月.割,以趋于亡:名词作状语,每天、每月。

惜其用武而不终.也:形容词作动词,坚持到底。

不能独完.:形容词作动词,完好保全。

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名词作动词,采取下策。

2014高考一轮复习苏教版必修二文言文基础知识整理

2014高考一轮复习苏教版必修二文言文基础知识整理

2014必修二文言文复习《六国论》苏洵一、重点词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攻破)(兵器)2、六国互丧,率.赂秦耶(都,皆)3、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既然这样,那么)4、此言得.之(适宜,得当)5、与.赢而不助五国也(结交,亲附)6、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起初)7、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才/招致)8、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命运)9、后秦赵者再.(两次)10、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礼遇)11、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依附)12、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假使二、古今异义1、思厥先祖父..古:祖辈父辈;今:父亲的父亲2、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以致,以至于;今:表另提一事的连词3、可谓智力..孤危古:智慧力量;今:智商4、后秦击赵者再.古:两次;今:又一次5、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古:旧事;今:一种文体6、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古:不去;今:能力差7、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古:咽下咽喉;今:吞咽8、其实..百倍古:其,代词,那;实,副词,实际,释为“那实际上”;今:现代汉语中表示承上文而含转折,表所论的是实际情况三、词类活用1、日.削月.割(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一月月地)2、小.则获邑,大.则得城(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3、义.不赂秦(名词用作动词,坚守大义)4、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名词用作动词,礼遇)5、不能独完.(形容词用作动词,保全)6、李牧连却.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退却;击退)四、一词多义非①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不是)②谪戌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不能)得①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获得)②此言得之(适宜)③诚不得已(能够)势①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情势)②其势弱于秦(势力)以①不赂者以赂者丧因为②秦以攻取之外凭借,用③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才④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来⑤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用⑥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用⑦洎牧以谗诛因为⑧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用⑨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凭借五、文言句式判断句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14高考一轮复习苏教版必修二文言文基础知识整理

14高考一轮复习苏教版必修二文言文基础知识整理

2014高考一轮复习苏教版必修二文言文基础知识整理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专题2014∕9∕11 2014必修二文言文复习《六国论》苏洵一、重点词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2、六国互丧,率赂秦耶.3、然则诸侯之地有限..4、此言得之.5、与赢而不助五国也.6、燕赵之君,始有远略.7、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8、胜负之数,存亡之理..9、后秦赵者再.10、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11、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12、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假使..二、古今异义1、思厥先祖父..古:祖辈父辈;今:父亲的父亲2、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以致,以至于;今:表另提一事的连词3、可谓智力孤危..古:智慧力量;今:智商4、后秦击赵者再.古:两次;今:又一次5、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古:旧事;今:一种文体..6、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古:不去;今:能力差.. 1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专题2014∕9∕11 7、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古:咽下咽喉;今:吞咽..8、其实百倍古:其,代词,那;实,副词,实际,释为“那实际上”;..今:现代汉语中表示承上文而含转折,表所论的是实际情况三、词类活用1、日削月割..2、小则获邑,大则得城..3、义不赂秦.4、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5、不能独完.6、李牧连却之.四、一词多义非①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不是) ②谪戌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不能) 得①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获得) ②此言得之③诚不得已势①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情势) ②其势弱于秦(势力) 以①不赂者以赂者丧因为②秦以攻取之外凭借,用③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才④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来⑤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用 2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专题2014∕9∕11 ⑥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用⑦洎牧以谗诛因为⑧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用⑨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凭借五、文言句式判断句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整理
一、通假字。

1、暴秦之欲无厌。

(同“餍”,满足)
2、当与秦相较。

(同“倘”,如果)
3、万几宸翰之宝。

(同“机”)
二、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⑴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礼遇)
⑵义不赂秦。

(坚持正义)
⑶以地事秦。

(侍奉)
⑷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焚烧/化成焦土)
⑸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自取下策)
⑹未云何龙?(出现云/出现龙)
⑺朝歌夜弦。

(唱歌/弹琴)
2、名词作状语。

⑴日割月削。

(一天天/一月月)
⑵骊山北构而西折。

(向北/向西)
⑶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乘辇车)
⑷朝歌夜弦。

(早晨/夜晚)
3、形容词做动词。

⑴不能独完。

(保全)
⑵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坚持到底)
⑶始速祸焉。

(招致)
4、动词做名词
⑴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收藏经营的金玉珍宝)
5、使动用法。

⑴李牧连却之。

(使……退却)
6、意动用法。

⑴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以……为鉴)
三、古今异义。

⑴其实百倍。

古:它的实际情况。

今: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承上文,多表转折意,副词)
⑵思厥先祖父。

古:祖辈与父辈。

今:父亲的父亲。

⑶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古:可以凭借。

今:表示可能或能够。

⑷可谓智力孤危。

古:智谋和力量。

今:理解事物、解决问题的能力。

⑸而从六国破灭之故事。

古:旧事,成例。

今:真实的或虚构的用作讲述对象的事情。

⑹至于颠覆。

古:表示由于上文所说的情况,引出下文的结果。

相当于“以致”、“以至于”。

今:①表示达到某种程度。

②表示令提一事。

⑺后秦击赵者再。

古:两次。

今:表示又一次。

⑻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古:指宫室结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

今:比喻各用心机,互相排挤。

⑼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古:可惜。

今:怜悯。

四、虚词归纳
1、焉
⑴盘盘焉,囷囷焉。

(相当于“然”)
⑵风雨兴焉。

(“于之”)
⑶始速祸焉。

(语气词)
2、而
⑴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

(表修饰)
⑵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表转折)
⑶二败而三胜。

(表并列)
⑷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表承接)
⑸骊山北构而西折。

(表承接)
⑹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表转折)
⑺谁得而族灭也?
3、之
⑴破灭之道也。

(的)
⑵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

(主谓之间)
⑶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

(主谓之间)
⑷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

(主谓之间)
⑸子孙视之不甚惜。

(代土地)
⑹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

(的)
⑺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代秦国/代贿赂的各国)
⑻此言得之。

(指上面所说的道理)
⑼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的)
⑽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代秦国/的)
⑾苟以天下之大。

(定语后置的标志)
⑿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往,去)
4、以
⑴不赂者以赂者丧。

(因为)
⑵秦以攻取之外。

(凭借)
⑶以有尺寸之地。

(连词)
⑷举以予人。

(把)
⑸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

(用)
⑹洎牧以谗诛。

(因为)
⑺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用)
⑻苟以天下之大。

(凭借)
5、于
⑴其势弱于秦。

(比)
⑵以趋于亡。

(向)
⑶赵尝五战于秦。

(跟)
⑷齐人勿附于秦。

⑸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到)
⑹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比)
五、一词多义
1、为
⑴以荆卿为计。

(作为)
⑵邯郸为郡。

(成为)
⑶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做)
⑷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

(治理/被)
2、灭
⑴六国破灭。

(灭亡)
⑵薪不尽,火不灭。

(熄灭)
3、向
⑴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以前)
⑵并力西向。

(介词,朝)
4、兵
⑴非兵不利。

(兵器)
⑵而秦兵又至矣。

(军队)
⑶斯用兵之效也。

(战争)
5、犹
⑴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

(如同)
⑵良将犹在。

(还)
6、或
⑴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有人)
⑵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或许)
7、得
⑴大则得城。

(得到)
⑵此言得之。

(适宜,得当)
⑶诚不得已。

(能够)
8、势
⑴有如此之势……(形势)
⑵其势弱于秦。

(势力)
9、始
⑴燕赵之君,始有远略。

(起初)
⑵始速祸焉。

(才)
⑶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曾经)
⑷游于是乎始。

(开始)
10、终
⑴终继五国迁灭。

(终于)
⑵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始终)
⑶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坚持到底)
11、故
⑴故曰:弊在赂秦也。

(所以)
⑵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旧)
12、胜
⑴强弱胜负已判矣。

(胜利)
⑵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战胜)
13、暴
⑴暴霜露。

(暴露)
⑵暴秦之欲无厌。

(凶暴)
⑶虽有槁暴。

(同“曝”,晒干)
14、欲
⑴则秦之所大欲。

(想要)
⑵暴秦之欲无厌。

(欲望)
15、一
⑴六王毕,四海一。

(统一)
⑵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专一)
16、爱
⑴秦爱纷奢,人亦爱其家。

(喜爱)
⑵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爱惜)
17、族
⑴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灭族)
⑵士大夫之族。

(类)
⑶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家族)
18、缦
⑴廊腰缦回。

(像缦一样)
⑵缦立远视。

(同“曼”,久)
19、举
⑴举以予人。

(拿)
⑵函谷举。

(拔,攻占)
20、下
⑴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自取下策)
⑵是又在六国下矣。

(与“上”相对)
⑶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向下)
⑷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攻下)
21、极
⑴尽态极妍。

(达到顶点)
⑵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至,到)
22、使
⑴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

(假使)
⑵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让)
23、固
⑴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顽固)
⑵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本来)
24、事
⑴以地事秦。

(侍奉)
⑵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事情)
25、亡
⑴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

(丧失)
⑵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灭亡)
26、与
⑴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结交,亲附)
⑵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介词,跟,同,表比较的对象)
⑶夫六国与秦皆诸侯。

(连词,和,同,表并列)
六、文言句式
1、判断句
⑴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

⑵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⑶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⑷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2、省略句
⑴举以予人。

⑵长桥(于)卧波,未云何龙?
3、状语后置
⑴赵尝五战于秦。

⑵其势弱于秦。

⑶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

4、定语后置
⑴苟以天下之大。

5、宾语前置
⑴并力西向。

⑵秦人不暇自哀。

6、被动句
⑴函谷举。

⑶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⑷洎牧以谗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