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思政课专题化教学模式探索
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探析——以内江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内 江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 报 NEJANGZ Y J S II HI E IHUXUE YUANXUE A0 B
・ 41 ・
高职 院校 思 政 课 实践教 学模 式探 析
以 内江职 业技 术 学院 为例
蒲 松
林
( 内江 职 业 技 术 学院 , 四 川 内江 6 1 O ) 4 lO
目 , 学 生 利 用 课 后 时 间 学 习 , 习 之 后 撰 写 心 得 体 供 学
容、 指导教 师 和 专项 经 费。建 立 相 对 稳 定 的 校外 实践
针对 现 在 很 多 高 校 学 生 宿 舍 内都 安 装 了网 络 接
口 、 生 宿 舍 有 电 脑 可 以 上 网 这 一 特 点 , 院 思 政 部 提 学 我
践教 学模式 。 二、 高职 院校思政 课实 践教 学模式 现状 按照 O 5方 案 , 内 各 高 职 院校 现 开设 了《 想 道 眢 思 德修 养与法 律基础 》 《 泽 东 思 想 和 中 国 特 色社 会 主 、毛 义理论体 系概 论 》 《 势 与 政 策 》 《 学 生 心理 健 康 、形 和 大 教育 》 门主 要 的 思政 教 育 课 程 。这 些课 程 都 有 其 共 四 同特点 , 都要理 论教 学结 合 实践 教学 , 践教 学 成 了思 实 政 教育 的亮点 。根据 2 1 教 育部 《 等学 校 思想 政 0 1年 高 治理 论课建设 标 准 》 暂 行 ) 关 规定 , 实 践 教 学 纳 入 ( 相 “ 教学 计划 , 落实 学分 ( 本科 2学分 , 科 1学分 ) 教学 内 专 、
摘
要 :当 前 各 高 校 的 思政 课 实 践 教 学形 式 多 样 , 国家 教 育 部 、 教 育 厅 十 分 重 视各 高 校 思政 课 实 践 教 学 。但 省
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策略
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策略高职院校思政课(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政治素养和法律素养的重要课程,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保证。
传统的思政课教学模式由于缺乏足够的创新,难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思想需求,使得思政课教学的效果受到了一定的局限。
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策略成为了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创新思政课教学内容传统的思政课教学内容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和政策法规的宣传,缺乏对于学生实际思想需求的关注,容易导致学生对思政课的排斥和厌恶。
在教学内容方面,需要将思政课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增加实用性和趣味性。
可以通过设置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思考实际问题,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
二、创新思政课教学方法传统的思政课教学方法多以讲述和传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
需要创新思政课的教学方法,采用互动式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开展问题导向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可以采用任务驱动、小组合作、项目实践等形式,提高教学的灵活性和趣味性。
三、创新思政课教学手段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思政课教学手段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
需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增加思政课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在线教学、设计思政课手机应用程序、制作思政课微课程等手段,拓宽思政课教学的渠道和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四、创新思政课评价机制传统的思政课评价机制多以考试成绩为主,容易造成教师教学内容和学生需求的脱节。
需要创新思政课的评价机制,注重全面评价学生的思想品德和政治素养。
可以采用综合评价、学科评价、个性评价等多元化评价方式,充分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学生提供更为全面的成长空间和发展机会。
五、建立思政课教师团队思政课教师是思政课教学的核心力量,教师团队的建设是思政课教学创新的重要保障。
高职院校思政理论课教学模式改革探讨
韩 路 : 高职 院校 思 政 理 论课 教 学 模 式 改 革探 讨
应 该 转 变一 下 思路 来进 行 教 育 。学 生 方 面认 为 上 课 培养 学生思 考为什 么的 问题 。也 就是重视 学生 的共 性 其实 应重 视学 生个 性 的发展 。哈 就 是 在 浪 费他 们 宝贵 的时 间 ,还 不 如 趁 早 去做 自己 的发 展而 忽视 个性 , 佛 的校 长说 ,哈佛 做值 得骄傲 的不 是培 养 了 3 诺 6位 喜 欢 的 事情 ,结果 就 体现 在 有 的在 宿 舍 睡 大觉 不 去
2 1年 1 第 1 01 2月 4卷 ・ 6期 第
宿 州教 育 学 院 学报
高职院校思政理论课教学模式改革探讨
韩 路
( 北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安徽 ・ 北 淮 淮 2 50 ) 3 0 0
【 摘
要】 目前在 高职 院校 当 中思 想政 治 理 论课 对 大 学 生进行 思 想政 治教 育起 着主 渠道 和 主 环 节 的
效性。
【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 学 困境 对策 【 中图分类号] 7 1 【 G 1 文献标识码 】 【 A 文章编号】09 83 (0 10 - 02 0 10- 54 21 )6 07- 3
思 勇 喜欢 接 受新 生 事 目前 ,在 我 国高 等 教 育体 系 中高 职 高 专教 育 已 思维 活跃 , 想敏 锐 , 于 自立 自强 , 经 占有 相 当 大 的 比重 。高 职 院校 一 般 的 培养 目标 是 物 . 在 不 同程 度 地 存 在价 值 取 向偏 差 , 乏 社 会 责 但 缺 复合 型 人才 ,而 思想 政 治 理论 课 教 学是 高 职 院校 应 任感 ; 有强 烈 的上 进心 , 遇 到困难 容易 放弃 ; 大 多 但 绝 用 型技 能 人 才培 养 质量 的重 要保 障 。因 而要 不 断推 数学 生 思想健 康 。 也有 部分 学生 缺乏 诚信 。他们 除 但 进 高 职 院校 思 想 政 治 理 论课 的 教 学 模 式 的改 革 , 一 了具 有普 通 大学 生 的共 性外 ,也 有一些 自已 的特 点 : 直是 思 想 政 治教 育 工作 者 所关 注 的焦 点 .也是 高职 比如 说部 分 学 生 自我要 求 不严 、 有不 良习气 、 乏 责 缺 院校 思政 教 育工作 者应 确 立 的职业 追求 。 任感 , 少艰 苦创 业 的精 神 ; 愿 意刻苦 学 习 , 习时 缺 不 学
思政课专题教学模式
思政课专题教学模式
思政课是大学教育中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教师需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模式。
一种有效的思政课专题教学模式是“主题式探究”。
在这种模式下,教师将一个具体的主题作为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探究和思考。
例如,教师可以选取“人生价值”作为主题,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探讨这个话题。
通过讨论和互动,学生可以逐渐明确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目标,同时也可以增强对社会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另一种思政课专题教学模式是“案例分析式教学”。
在这种模式下,教师会选择一些真实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其中的道德、法律、文化等方面的问题。
例如,教师可以选取一些涉及道德伦理的新闻事件或法律案例,通过讨论和分析,引导学生思考社会问题的本质和解决途径。
无论采用哪种思政课专题教学模式,教师都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教学内容应当具有针对性和实践性,能够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际。
其次,教学方法应当多样化和灵活,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爱好。
最后,教师应当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反思,让他们在思考和探究中不断成长和发展。
- 1 -。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位 交 换 意见 的参 考者 , 一 位 帮助 发 现矛 盾 论 点 而不 是拿
出 现 成 真理 的人 。他 必 须 集 中更 多 的 时 间 和 精 力 去从 事 那些有效果 、 有 创 造 性 的活 动 , 通过互相影响、 互 相讨 论 、 不断 激 励 去 了解 、 鼓舞 教 育 的对 象 。 ” 这段 论 述 明确 地 指 出 了在 未来 教 育教 学 中教 师 职 责 需 要 发 生 的转 变 , 即, 教 师
堂塑 堡皇昼塑墼!
总第4 4 9期
高 职 院 校 思 想 政 治 理 论 课 体 验 式 教 学 模 式 的探 索 与实 践
口 李 玉 香
摘 要 : 要把 高校 思 想政 治 理论 课 建 设成 为大 学 生“ 真 心喜 爱 、 终 身 受益 、 毕 生难 忘” 的 优 秀课 程 , 选 准适合 高职 学生特 点 的 实践 教 学模 式显 得 尤其 重要 。本 文 认 为体 验 式教 学模 式是 搞 好 高职 思政 课 实践 教 学 改革 的 较好 选 择 。笔 者 结合 多年 的教 学工作 实践 , 从 设 定情 景“ 亲临” 体 验到 开展 主 题 活动 引导 体验 、 模拟 角 色扮 演深 入体 验 、 深入 实际进 行社 会调 查升 华体 验 等几 个环 节 , 不 断丰 富和 完善 体验 式教 学模 式 , 提 高教 学 的 实效 性 。 关键 词 : 高职 ; 思政课 ; 体验 式教 学 ; 实践教 学 作 者 简介 : 李 玉香 , 渤 海 船舶 职 业 学 院副教 授 , 东北 大 学硕 士研 究生 , 研 究方 向为 马 克 思主 义理 论 与 思想 政 治教 育。 ( 辽 宁 葫芦 岛 1 2 5 0 0 0 )
2 .体 验 式 教 学 能 较 好 地 实 现 思 政 课 实 践 教 学 的 要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探究
实践教学是 “5 案” 程体 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 0方 课
为 了贯 彻 落实 上述 文 件 精神 , 据 “5 根 0 方案 ” 和高 职 院 校 的 实 际 , 高 职 院校 大 体 形 成 了“ + ” 一 新 的思 各 2 l这 政课 课 程体 系 , 2 即 门思 想政 治 理论 教育 课 程 : 想道 思
所谓 思想 政 治理论 课 ( 以下简称 “ 政课 ” 实践教 思 )
学模 式 , 即在 思政 课教 师 的组 织下 , 了实 现思 政课 的 为
教 育教 学 目标 , 据 既定 的教 学计 划 , 过 生动 活泼 的 根 通
活动, 调动学生学 习思政课 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 使学生
通 过调 研 、 讨 和亲 自体 验 等多种 方式 参 与教 学活 动 , 研 感知理论 、 知社会 , 现“ 化” “ 认 实 外 和 内化 ” “ ” 、知 和 “ ” 统一 的一 种 教学模 式 。高 职教 育 已成 为我 国高 行 相 等 教育 的 “ 半壁 江 山” “ 。高职 教育 具有 高等 教育 和 职业 教 育双 重 属性 , 以培 养生 产 、 建设 、 务 、 理第 一 线 的 服 管 高 端 技 能 型专 门人才 为主 要任 务 。① ” 这就 表 明 高 职教
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的意见》 中发(04 1 ( 2 0 ]6
号 ) “ 持 政 治理 论 教 育 与社 会 实 践相 结 合 ” 定 为 将 坚 确 加强 和改 进 大学 生思 想政 治教 育 的一 项基 本原 则 。为 了贯 彻 落 实 中央 文 件 精 神 , 中宣 部 、 育 部 随 后 出 台 教
高职 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探究半
口 周 润
高职院校“思政课”专题式教学改革研究
3 . 教学方法落后。 与参观考察形式上, 并未将现阶段我 国高职院校教育改革
1 . 专题式教学是使思政课针对性和实效性得以提高的
很多高职院校思政实践教学依旧处于传统的社会调查 需要。
现阶 段, 高职院校思政课程内容通常都具有非常强的 特色与实际体现出来。高职院校教育改革模式主要是工学 严肃性、 权威性 、 针对性以及科学性 , 而且是研究马列主义 结合, 校企合作。而思政实践教育如何实现有效结合, 一方 的标志性成果。但是 , 高职院校思政教材和中学思政教材
3 . 营造教学情境法。 高职院校思政课专题式教学的基本要求是以情感人。
出来, 那么高校思政教育就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 所以,
一
定要避免高职院校思政课程和学生已知内容相重复, 教 思政教师必须善于为学生创造和谐的思政课教学情境, 以
作者简介 : 曹丽萍 , 讲师 , 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 : 马列理论 和学 生思想政治教 育。
・
3 6.
第 2期
高职院校“ 思政课 ” 专题 式教学改革研究
2 0 1 4. 晕
存在重复现象, 若高职院校思政教师不能有效处理两者 的 头脑、 开阔学生眼界。此外, 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精髓 衔接关系, 仅仅是对高中经济及政治理论进行机械地重复,
中图分类号 : G 7 l 1 文献标识码 : A
思政课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存在满堂灌现象, 导致学生
面关系到创新思政教学方法, 另一方面也会对人才质量的
对思政课产生厌烦情绪。怎样使思政教育走出满堂灌 的尴 培养有所影响。 _ 2 而且很多教师不重视思政实践教学, 也 尬境地, 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深化思政教育改革的基本要 不对学生进行相关的思政培训指导, 造成不理想的思政课 求, 同时这也是对我国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进行改革的关 教育教学效果。
高职院校思政课专题化教学模式探索
一
治理 论课 的意 见》 强 调 : “ 要精 心设 计 和 组织 教 学 活 动 ,认 真探 索 专题 讲 授 、
案例教 学等 多种教 学方 法 。 ”笔者认 为 , 专题 化教学 模式树 立 了思政 课教学 的新
理 念 , 化了思政课教学 的针对性和实效 强
离职 院校 恩政谋专题化教 学模式探索
口广西工商职业技 术 学院 刘万英
【 摘
要】 专题 化教 学模式 强调 关 注
知 ,患不 知人也 。 ”他认识到 “ 知人 ”的 重要 ,因此他 十分重 视 “ 知”学 生 ,认 真分析学生 的个性 。 《 沦语》 中孔子所采用 的多种方法 , 可 以作 为他 山之 石 。其 一 ,对不 同智力
对 不 同智 力 水 平 的 学 生 应 该 采 用 不 同 的
教 育方法 ,因人而施 教 ,教给他 们 与智 力水平相 符的知识 ,否则 ,欲速则不达 。 其 二 ,针 对 学 生 的个 性特 点 进行 教 育 。 孔 子认 为 ,学 生 的个性 特 点 千差 万 别 ,
因 此 教 学 的 方 法 应 有 所 不 同 ,教 学 的 内
中国的国情 制定 的重大 战略 ,它指 引着 中国革命最终走向胜利。 用 毛泽东 的分析 方法来 分 析高 职学
师 自己的观点 和看法 ,使 之在专 题这 一
系 统 内重 新 系 统 化 。 中 宣 部 、教 育 部 《 关于进一步加强 和改 进高等学校思 想政
生 的情 况 ,我们发 现 ,高 职学 生这 个群
人 ” “ 愚”三类 。而在 《 、 下 论语 ・ t》 雍 包
中 ,孔 子 提 出 ,中 人 以上 ,可 以语 上 也 ; “ 中 人 以 下 ,不 可 以语 上 也 ” 即 在无产 阶级 和
新时代高职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创新研究
新时代高职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创新研究知行合一,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追求的终极目标。
探究“知行合一”在高职思政课教改中具体应用,旨在进一步改变改革创新,挖掘思政理论精髓,拓展思政课堂视野,培养大学生对思政理论认同,以理论知识引导大学生行为实践,以科学引导方式来培养大学生理性认知。
一、课题研究的提出和意义2016年12月7日至8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
他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
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堂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主渠道。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等系列重要论述,为确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大业后继有人,要求思政课培根固本、铸魂育人提质增效、引领方向,把思政课建设的认识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学院党委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立足于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的课堂教学方法不多、教学针对性不强、学生参与度不高、学生获得感不足等问题。
为了实现思政课大提升、大格局,使思政课教学方法更加注重灵话机动求实效、育人空间更加倡导从教室走向社会生活、课堂教学更加充分借助即时便捷的网络特色平台资源、育人力量更加注重教学资源整合贯通上下功夫,进一步开拓思政课教学视野、创新课堂形式,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帮助学生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
学院自2019年4月起,从大处着眼,小处落脚,遵循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进行思政课教学改革。
结合现代林业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打造思政“金课”,持续推动思政课创新创优,决定开展思政课“四堂四创”教学改革课题立项研究,为期一年。
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
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改革的不断推进,素质化教育已经成为当前我国教育事业改革的核心导向,高职院校作为我国培养专业性素质化人才的主要途径,其教学理念与思维模式亦在不断地革新与转变,从传统的侧重于理论知识教学逐渐转变成对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
高中院校的思政课程作为培养大学生思想意识,帮助其形成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观念的重要课程,其教学质效不仅关乎学生的思想行为意识,同时更是学生未来良性发展的重要基石。
基于此,文章详细分析了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路径,以期为同行业者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改革路径前言:学生思政课程要实现改革创新和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就必须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价值性和知识性、建设性和批判性、理论性和实践性、统一性和多样性、主导性和主体性、灌输性和启发性、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八个方面相统一,这是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政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必备的理论品格和新的教学模式改革的实践要求,也是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政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指南针。
1国内外研究综述1.1国内研究1.1.1教学形式国内学者基于一些思政课教学的实际经验,从不同视角对教学形式进行了界定和阐释,总结来说,国内教学形式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李松林等学者从课堂教学和校园实践两个方面阐释了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形式。
课上课下的、学期中和假期中的实践教学;显性地和隐性的实践教学。
上文中汤丽谨对思政课教学内容的阐述,也是大多数高校所采取的实践教学形式分类。
阎占定将思政课实践教学分为四大类,即语言表达、音像图书、社会实践、第二课堂,并对每一种分类展开了详实具体的探讨。
柳礼泉从六个角度系统阐述了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方式,即在思政课实践教学环节融入相关案例、校园特色文化,依托社会实践和基地教育开展研究性实践教学活动。
1.1.2教学功能上文阐述了部分学者关于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形式的观点,其研究的切入角度各不相同,因此也使得不同形式的教学形式发挥出了不同的教学功能。
“专题式教学”——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新模式
我院的思政课教 师, 经过近几年的教学改革探 索 , 逐步形成 了“ 专题 式 生 了 浓 厚 的兴 趣 。 教学” 改革的新 模式 , 较好地 发挥了思 想政治理论课 在大学 生思想政 治教 三 、 题式 教 学方 法 和 手段 的改 革 专
育 中 的主 渠 道 和 主 阵 地 的作 用 。
2 专题 式 教学 的特 点
2 师 生 角 色互 换 法 .
教师要根据教学 内容 的难 易度 , 针对学 生的实 际和社会 现实 , 学生 把
第 一 , 式 教 学 在 教 学 内 容 上 主 题 鲜 明 、 点 突 出 。 专 题 式 教 学 的 划分 为若干学习小组 , 专题 重 课前布 置学 习讨 论或搜 集资料 等任务 , 上安排 学 课
题 5 理论 旗 帜 ( ) — 科 学 发 展 观 ; 题 6: 事 求 是 —— 马 克 思 主 义 中 学 生思 维 的火 花 , 养 学 生 独 立 思 维 能 力 。 : 四 — 专 实 培
综 上所述 , 专题式教学 ” “ 改革 模式是 为了强化思政 课的教育功 能, 秉 以学生 为本” 的教学理念 , 贯彻 贴近实 际、 贴近生 活、 贴近学生 的原则, 论的概括与总结 ; 专题 8: 不是终点——社会 主义改造 ; 专题 9 什 么是社会 承 “ : 解决学 生关注 的理论和现 实 问题 , 使学 生在充满 人 主义——社会主义本质的思索 ; 专题 1 : 0 中国的历史 定位——社会 主义初 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 ,
一
1 教 学 空 间 配 置 法 .
、
专 题 式 教 学 的含 义及 特 点
教师要在专题 所设定 的教学 内容下 , 深入 熟悉教材 , 广泛 收集资料 , 善
1 专 题 式 教学 的含 义 .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探索与思考◆陈伟平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
重视教学的实践性,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和实践能力,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该遵循的一个重要的教学原则。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手段主要有两种形式:课堂理论性灌输和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中特别强调:“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
要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
围绕教学目标,制定大纲,规定学时,提供必要经费。
加强组织和管理,把实践教学与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专业课实习等结合起来,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到基层去,到工农群众中去。
要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深化教育教学的效果。
”重视教学的实践性,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和实践能力,是高职专业课教学“一线化”的一个显著特征,也是我们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该遵循的一个重要教学原则。
根据这一原则,我们学院在近两年不断强化实践教学,把“突出思想性与专业性的统一,构建全方位实践育人机制”作为我们新课程方案下教学改革中的一项重要课题,积极探索与高职人才培养特点相适应的实践教学模式,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已逐渐形成一个比较适合自身实际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体系。
一、建立和健全组织领导及保障体系实践教学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的有机载体和教学内容的有效延伸。
我们学院的党政领导高度重视从教学管理制度上保障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成立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领导机构,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入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
在我院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组织领导架构中,教务处是组织计划部门,根据学院人才培养方案和目标,将实践教学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计划之中,规定学时和学分;思政部是执行实施部门,具体确定实践教学活动的相关主题内容和形式;学工处和团委是协助部门,共同负责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具体安排和落实,形成了各部门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态势,这就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对高职院校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的研究
革 研 究 的 主 要 课题 。 据 2 0 年2 中共 中 根 05 月 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 , 为使 他们 成 为 “ 的 变 化 。 少 年 学 生 的 世 界 观 、 生 观 、 四 青 人 价 央 宣 传 部 和 教 育 部 联 合 发 布 了 【 社 政 有 ” 好 公 民 , 着 重 要 的 作 用 。 类 课 程 值 观 也 正 在 接 收 新 的 冲 击 。 教 的 起 这 【0 5 5 】 件 — 关 于 进 一 步加 强 和 改 是 理 论 性 、 对 性 和 实践 性 都 很 强 的课 程 。 2 0 ]号 文 针 首 先 , 息 网 络 化 作 为 一 把 双 刃 剑 已 信
教 育 的 特 点 , 建 和 完 善 具 有 鲜 明特 色 的 必 修 课 程 。 对 帮 助 学 生 形 成 健 康 的 心 理 化 、 息 网络 化 时 代 的 到 来 , 人 类 的生 产 构 它 信 全
教 改 品 质 , 高 道 德 素 质 、 律 意 识 , 强 社 会 方 式 、 会 意 识 和 E常 生 活 都 发 生 了 深 刻 提 法 增 社 l
思想 政治 教 育模式是 对各 种 内容 、 各 树 立 正 确 的 世界 观 、 生 观 、 德 观 和 法 制 人 道
同于 普 通 高 等 教 育 的 特殊 性 。 因此 , 职 高 高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专题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3 .情 景 教 学 与案 例 教 学 。思 想 政 治 理 论 教 育不 在 于死 记硬 背 书本 上 的理 论 知识 点 , 而 在 于学 生 养成 日常学 习 生活 的 良好 习惯 , 终 最
形成 一种行 为规 范 。无 论是思 想道德 与法 律知
导” 的教 学理念 , 持 “ ” “ ” 育 的 统一 坚 言 与 行 教 与结 合 , 根据 学生 的思 想状 态 , 围绕社 会 现 实 , 使 学生 在 轻 松 、 快 的 教学 氛 围 中 自觉 接 受思 愉
、
思想 政治 理论课 专题 实践 教学模 式
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实践教学模式是通过
一
心设计教学方案 , 充分准备教学内容 , 恰当选择 教 学地点 , 以活 动的形式 引入教 学 。例 如 : 知识
竞赛、 演讲 比赛 、 书画大赛 、 文 比赛 、 团风 征 社
9 一 6
采 、 园文化 艺 术 节 等 。思 想政 治理 论 课 校 园 校 实践 教 学 , 思 想政 治 理论 教 育 培 养全 面 发 展 是
第 1 1月 期 2卷第 1 21 0 2年
JU N L F U A AS E I O A O A C NC L OLG O R A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 院学报 A LE E O H NNM S M DAV C  ̄ N L E H I C T
VI2 o1 01 2 3 01 I — 1 [ 作者简介] 刘爱国(99 )男 , 17 一 , 湖南邵阳人,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课教学部讲师。研究方
向: 思想政治 教育。
[ 基金项 目] 本文 是 2 1 年湖南 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 “ 01 思政课专 题教学针对性及有效性 研究” 编 ( 号 1 C 2 研究成果之一 。 1A )
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创新与探索
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创新与探索高职院校思政课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文化素养的关键课程之一。
近年来,随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创新和调整,思政课教学模式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需要不断探索创新才能更好地发挥其教育培养作用。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探讨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探索。
一、突出实践教学与案例教学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的一大特色,也是思政课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需要紧密结合实践,让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实验演示、观察研究等方式,感受社会现实和人文情感,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强学生服务于社会的意识和能力。
比如,针对近年来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变化,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调研和访谈,了解当地百姓的实际需求和痛点,引导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落实到实践中,提升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案例教学也是高职思政课教学的重要形式之一。
在课堂上引入具体的案例,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深入理解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伦理和人文问题,学习和掌握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此外,通过讲述成功的案例和失败的案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理性看问题,推动自我的发展。
二、注重网络教学和互动教学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教学也成为高职思政课教学的重要形式之一。
利用多种信息技术手段,通过网络平台开展在线教学、网络课件、虚拟教学等教学活动,让学生随时随地得到学习资源和课堂帮助,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
尤其是在疫情期间,网络教学在高职思政课教学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互动教学也是高职思政课教学的重要形式之一。
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互动,学生之间的沟通协作,都是互动教学的重要内容。
教师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包括问答、讨论、小组活动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提高交流和表达能力。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注重互动式评价,通过自评、互评、真实场景等方式,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自己的成长和进步。
高职院校思政课程“四位四维四结合”教学模式实践策略研究
高职院校思政课程“四位四维四结合”教学模式实践策略研究①慕祎(榆林职业技术学院,陕西榆林719000)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在培养技能型人才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而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地位与作用不容忽视。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代大学生的需求,教育者需要寻求新的教学模式以提高教育质量。
本文旨在通过“四位四维四结合”的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持。
全文围绕“四位四维四结合”的教学模式展开讨论,分析其实施过程及成果,并针对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挑战提出解决对策。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职院校的重要性(一)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职院校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手段。
通过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国家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社会制度等,从而增强自己的政治意识和思想觉悟。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讲解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基本理论,使学生掌握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理论素养。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对时事政治的解读,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大事,关心国家发展,提高学生的政治敏锐性[1]。
通过这些方法,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基础。
(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成长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关注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还致力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成长。
首先,课程内容涵盖道德、法律、哲学等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学生全面了解社会现象,建立全面的知识体系。
其次,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会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认识,明确人生目标和价值追求,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价值观[2]。
最后,教师还会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等,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和人生发展提供支持。
因此,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成长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高职思政课“虚实融合、理实一体”体验式教学模式探析
高职思政课“虚实融合、理实一体”体验式教学模式探析摘要:高职思政课在理念内容、方法手段、途径等上都有了很大的革新和改变,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仍有一些难点、堵点和死角。
因此,必须在实践教学中以实践教学为依托,在实践教学的视野下,高职要努力研究“虚实融合、理实一体”的实际教学方法,包括建立一个虚拟仿真、实际操作、第二课堂以及专业的社会实践平台,以此来解决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的难题,并增强其理论性、实效性。
关键词:高职思政;体验式教学;互联网技术前言:近几年,许多高等职业学校的思政课程教学改革和创新工作成效明显,并得到了良好的发展。
但从整体上讲,目前仍有一些问题,即理论教育相对比较完善,而实践教育的观念和方式改革则比较落后。
高等职业学校思政课实践是为了培养学生对自己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理论和方法进行分析和处理的能力。
在新的网络和新媒体大环境下,如何在新时代下,有效地开展高职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是新时期高等职业学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必须要面临和解决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困难与问题(一)新时期的高等职业教育教学难点在于实施实效性差经过一段时期的发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高职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实践教育的结合,但是“两张皮”的问题却没有从根源上解决,实施起来很困难,而且经常强调程序,缺乏实效,这就成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难点。
具体体现为:一是目前一些高等职业学校的思政课程实施方案缺乏总体的策划与顶层计划,缺乏独立完整、具体、规范、可操作的课程。
二是高等职业学校的思政课实训教学模式比较单调,多为小组讨论、辩论、合作课堂展示或观看录像等,学生不能脱离课堂,不能参加个性化活动,不能充分体会到实施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意义所在。
三是缺少校内的实训基地,而校外实习基地往往距离校舍比较偏远,组织不方便,对其实施有很大的制约。
四是一些职业学校实施“实训”期间、学时学分未落实,“实习”评价体系还不健全,这就造成了学生参加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不够。
议题式教学法应用于新时代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探究
议题式教学法是伴随《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中职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20年版)》落地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旨在通过“议中学”“议中做”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
在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教学中使用议题式教学法,既是在教学方法上实现从高中(中职)到大学的有效衔接,更是在教学目标上实现从培养政治认同到培养责任担当的进阶。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2021本)》指出,高校思政课要坚持“八个相统一”,积极探索教学方法改革、优化教学手段,不断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
议题式教学法通常是按照“教学议题的经验化导入—必备知识的情境化理解—重点知识的情境化应用—学科知识的素养化迁移”[1]的建构逻辑展开教学,遵循了“循序渐进”和“知行统一”两大学习规律。
在高职思政课中运用议题式教学法,可以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引导学生不断提升思想觉悟、道德水平,成长为新时代“德技兼修”的人才。
一、研究缘由(一)当前高职院校思政课中师生的“教”与“学”现状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新的历史方位。
这一重大政治论断,赋予了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新的时代内涵——要在思政课教学中引导学生从新的历史方位、新的时代坐标、新的历史使命中科学认识和全面把握国家的新变化。
同时,随着新时代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急剧上升,这就对高职院校在培养“专精特新”“德技兼修”的技能型人才上提出了新的诉求。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在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的过程中承担着“立德”的重大使命。
在思政课教学中既要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又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师生在课堂中都有获得感。
但是,在当前的高职思政课教学中,无论是学生的“学”或是教师的“教”,都未能完全做到这点。
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思政”路径探索——以“通用管理技能开发”课程为例
专业建设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思政”路径探索——以“通用管理技能开发”课程为例文/常 晨 胡叶茂摘 要:课程思政是德育的重要环节。
它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方法论。
高职院校在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时既要树立课程思政的理念,又要将这一理念贯彻到教学体系中。
本文以高职专业课程通用管理技能开发为例,从加强教学体系顶层设计、贯彻课程思政理念、注重教师素质培训、提升专业教师课程思政能力以及深挖教学内容等方面寻找思政元素在专业课程中的融入点,从而提高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职院校 专业课程 课程思政 教育理念 路径课 题:本文系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2018年党建与思想教育研究会一般课题: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思政”路径探索——以“通用管理技能开发”课程为例(SZY_SZ201816)的研究成果。
自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以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构建高校思政课与其他课程协同育人的大思政格局,已然成为高校思政教育的发展趋势。
专业课程作为“三位一体”高校思政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思政育人作用的发挥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因此要充分开发专业课的育人潜力,融入思政理念,挖掘思政元素,润物无声地传递给学生正确的价值追求和理想信念。
一、课程思政的内涵与意义课程思政实质是一种课程观。
它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的每个环节,将教书育人的内涵落实到课堂教学主渠道中,每门课程的知识体系旨在体现德育元素,每门课都力图上出“思政味道”,每一位任课教师都要扛起“育人担”,形成一个全员、全课程共同构建的“大思政”教育体系,让立德树人润物无声、同频共振。
专业课程思政的价值主要体现在课程理念、课程体系、专业教师发展、学生培养等方面:一是更新课程理念,课程思政建设关键在于改变高校的过去专业课教书和育人两层皮的观念,树立专业课既要传授知识也要价值引领的新课程观;二是完善课程体系,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往往是围绕着专业核心知识和能力,很少考虑德育的内容,而德育缺失是不可能培养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能够弥补专业课程体系的缺陷;三是提升教师素质,专业教师不仅要授业解惑还要牢记传道的责任,做到经师和人师的统一;四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大学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必须要加以正确的引导,专业课程思政的建设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三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职院校思政课专题化教学模式探索
【摘要】专题化教学模式强调关注差别,实现异步教学;挖掘深度,拓宽广度;贴近现实,启发思考。
由此树立高职思政课教学的新理念。
强化高职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专题化教学高职思政课探索
所谓专题化教学模式,就是针对社会现实和学生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打破原有教材的章节体系,对教材内容重新进行整合,从中选取若干问题形成专题进行深入分析讲授的教学方法。
它并不是脱离教材另搞一套,而是以教材的知识体系为基础,根据教材的内容重新组织、编排、提炼相关知识,并形成教师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使之在专题这一系统内重新系统化。
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强调:“要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认真探索专题讲授、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
”笔者认为,专题化教学模式树立了思政课教学的新理念,强化了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是提高高职思政课吸引力和感染力、实现高职思政课教学目标的有效模式。
一、因材施教:专题化教学模式关注差别、异步教学
“因材施教”作为一种教育思想,注重在人的差异基础上通过不同的教育方法,促进每个人的发展,是科学求实的。
完美地实行“因材施教”的是孔子,其基础就是对学生的充分了解。
据《论语·学而》,孔子指出:“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他认识到“知
人”的重要,因此他十分重视“知”学生,认真分析学生的个性。
《论语》中孔子所采用的多种方法,可以作为他山之石。
其一,对不同智力水平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
据《论语·阳货》,孔子认为,学生的智力水平是不一样的,大致分为“上智”、“中人”、“下愚”三类。
而在《论语·雍也》中,孔子提出,“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即在教学中对不同智力水平的学生应该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因人而施教,教给他们与智力水平相符的知识,否则,欲速则不达。
其二,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教育。
孔子认为,学生的个性特点千差万别,因此教学的方法应有所不同,教学的内容应各有侧重,不能千篇一律。
其三,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进行教育。
不同年龄的学生有不同的需要,应区别对待。
孔子的观点有其历史的局限性,但其“因材施教”的合理内涵为现代教育理论所借鉴。
把孔子的教育对象分类法用于现代高等教育,我们可以把研究生、本科生、高职生分别对应为“上智”、“中人”、“下愚”。
从整个高等教育体系来看,本科生处在中间阶层(“中人”),所以本科教育的理念是强调学术性教育、专业性教育和基础性教育,为学生进入研究生层次(“上智”)的学习打基础,培养的人才要知识面广,基础扎实,能力强,素质高。
基本要求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所以本科生很注重基础理论的研究和探索,他们对基础理论知识兴趣盎然,深入探究,乐
此不疲。
而高职生处在高等教育体系的底层(“下愚”),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强调能力教育,即“突出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基础理论的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
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在分析中国社会各阶级状况时指出:“中国社会是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社会,无产阶级和地主大资产阶级都只占少数,最广大的人民是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的中间阶级。
”所以,中国共产党要战胜作为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集中代表的国民党所领导的强大的反革命力量,就必须把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的中间阶级都团结在自己的周围,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
这是毛泽东根据中国的国情制定的重大战略,它指引着中国革命最终走向胜利。
用毛泽东的分析方法来分析高职学生的情况,我们发现,高职学生这个群体也呈现出“两头小、中间大”的趋势。
一般来说,高职学生的高考得分率一般在30%~60%之间,若高考满分为750,则高职新生高考得分大体在225~450分的范围内。
高考得分率在35%以下(高考分在260分以下)和45%以上(高考分在340分以上)的学生只占少数。
多数高职新生高考得分率在35%~45%之间(高考分约260~340分),这部分学生可以看做“下愚”里的“中人”。
这部分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兴趣不大,也缺乏探究的能力,他们更关注与个人职业发展有直接联系的问题,更关注具有实用性的问题,
比如,怎样提高个人素质,国家在某个领域里存在的问题和采取的政策,等等。
因而在全国高等学校思政课都统一使用同一本教材的情况下,高职思政课应该实行异步教学,这是一种以承认差别存在、允许差别存在为前提的教学方法,也就是说,高职思政课与本科思政课在教学内容的取舍上应该有所区别,各有侧重,各有特点。
而这个任务在专题化教学模式下可以较好地完成。
二、取舍整合:专题化教学模式挖掘深度、拓宽广度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强调:“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大纲和教材编写纳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中宣部、教育部负责教学大纲和教材编写工作。
”
从2005年起,思政课的教材每年都在修订,但教学大纲却一直没有出台,这是否意味着管理层的导向:思政课的教材与教学大纲同为一体。
翻开思政课教材,我们确实不难看到教学大纲式的写法痕迹:简约、规范,但缺乏可读性。
如果教师机械地以现有教材的体例来设计教学内容,势必会使学生对理论的认识肤浅地停留在理论的点和面上,无法获得对理论真正的理解和认知,也就无法获得学生的认同和呼应。
实施专题化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在放弃传统时序性和整体性观念的基础上,塑造更高层次的时序性和更深刻的整体性的新观念,使之成为教与学的新纽带;可以避免传统知识性教学单纯传授理论、
空洞讲解理论的说教做法;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组织更多的素材,引发学生对现实问题的思考,帮助学生深刻地理解理论的内涵,拓宽思政课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唤起学生探知的欲望:可以解决“老师是新的,理论是旧的”这种新人炒旧饭的痼疾,真正发挥思政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学生对思政课的认同感和兴趣。
2008年汶川大地震,许多媒体在报道受灾严重的北川中学时,重点强调了死伤学生的人数,却没有更进一步深度挖掘,使观众的意识只停留在死伤学生整体的人数上,这只是一种对地震灾害点和面上的认识,而没有能够使观众意识到每一个伤亡学生的背后都代表了一条鲜活的生命,都是一个幸福家庭永远无法抹去的伤痛,从而也无法在观众内
心产生强烈的震撼。
凤凰卫视《冷暖人生》节目主持人陈晓楠对北川中学的师生作了一次深度访谈,并制作了专题片《黑暗中的光芒》。
在片中,我们看到了一位位教师在地震中的心路历程,了解了地震给北川中学的师生们带来的巨大伤痛。
这部专题片在观众内心真正唤起了与灾区同胞感同身受的强烈情感。
这就是专题制作的魅力。
传统的章节式教学模式由于要顾及多个知识点的讲授,在同样有限的时间里,是无法实现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的拓展的。
只有专题化教学模式能够带给学生更广更宽的知识面,能够引导学生在广泛掌握资料的基础上正确地思考现实问题,深刻地认识理论的内涵,实
现思政课教学由吸引力向感染力的转变。
三、直面热点:专题化教学模式贴近现实、启发思考
对高职学生来说,专业课是他们未来进入社会的安身立命之本,专业课的内容也是他们原本并不熟悉的,所以学习的动力和兴趣比较大。
而思政课的内容与中学历史课、政治课的内容存在大量的重复情况。
如果教师继续采用教材面面俱到的章节体系,以平铺直叙的传统教法,学生的学习兴趣必然不高,必然会影响思政课的教学效果。
思政课对学生不具有吸引力,它的感染力就无法实现,思政课的教学目标就永远无法达成。
专题化教学模式与章节式教学模式的主要区别在于:章节式教学模式重在单个知识点的传授,授课时因为要关照每个知识点,所以需要按照教材的体例和结构顺序讲授每一章节的内容。
而专题化教学模式则是在对教材内容全面系统把握的基础上,结合现实社会和学生实际需要选择若干问题进行专题讲授,将教材中的知识点用专题贯穿起来,重在每个专题内知识结构的系统性和严谨性。
实施专题化教学模式,每个专题的设置都能够与社会现实、学生生活。
尤其是与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紧密相连,可增强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既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也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在设置专题时找出每个专题的理论重点和闪光点。
围绕着理论重点和闪光点,大量收集相关信息,掌握多方面的材料,使专题的内涵更丰富,以利于学生运用辩证思维理解现实问题,借
助现实问题来思考理论问题。
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专题讨论或辩论,以锻炼学生的资料收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心理素质,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在专题化教学模式的引导和启发下,学生学有所思,思有所感,感有所悟,悟有所发,从而大大激发学生对思政课的学习兴趣,使其入耳、人脑、人心,完成思政课由吸引力向感染力的转变,较好地实现思政课的教学目标,思政课也才能润德端行,引导学生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
(责编何田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