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明出土官哥类型瓷器评述」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明出土官哥类型瓷器评述」

元明出土官哥类型瓷器评述上一节我们谈到官窑瓷器在元代的影响,并简单介绍了元代的文献记载中的“哥窑” 这节我就元明墓葬、窖藏出土的官哥类瓷器做一个资料性梳理,所用材料均取自历年出土发掘简报。1.上海青浦元代任氏墓出土青釉瓷器八件[ 1]1952 年原江苏省青浦县农民在田间劳动中偶然发现了元代任氏家族墓, 并见有文物出土。后经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及有关部门收集, 已将出土而流散的文物归藏博物馆,其中任明 (1286-1351 )墓出土青釉瓷器八件。

青釉胆瓶上海博物馆藏胆式瓶四件,两件目前在上海博物馆,另外两件调拨在国家博物馆。小口,细长颈,斜肩,鼓腹,圈足。通体有细纹开片,施淡灰青色釉,圈足露胎处显紫酱色胎骨。青釉贯耳瓶国家博物馆藏贯耳瓶两件,目前也在上博,一件调拨国博。直口,长颈两侧附贯耳,扁圆形腹,圈足。器身纵横细纹开片,施米黄色釉,器口、耳釉薄处略呈紫色,即所谓“紫口铁足” 。青釉双耳炉国家博物馆藏双耳炉两件,一只目前在上海博物馆,另一只调拨国博。一件为仿簋式,形制朴厚凝重,侈口,鼓腹,圈足,附兽形双耳。颈下凸起弦纹一周。胎色灰黑,釉色米黄,开本色纹片,圈足底露紫酱色胎骨,器心及底均有支钉痕。另一件为炉鬲式,口竖二螭耳,鼓腹,三足。任明字彦古,号云山,后过继于姑家改姓陈,生于前至正二十三年(1286 年),卒于至正十一年(1351 年),享年六十六。任明《元史》无载,倒是《重修上海县志》记载:“陈明,字彦古,夫勇湖广等处泉货少监,明仕至中议论大

夫同知、赣州路总管,致仕卒赠嘉兴路总管,赐爵颍川郡侯。” 两人同名同字,不为巧合当为一人。任氏家族墓早年被盗,仅任明墓中有出土多件珍贵文物,这八件青釉瓷器查阅当年的发掘简报及相关报道均描述为“南宋官窑” ,后有学者研究称是“元代哥窑”产品,近来考古报告及展示铭牌窑口又多标为“南宋郊坛下官窑” ,反应出不同时期的不同学者在认知官窑、哥窑问题上存在明显差异。

2. 安庆元代窖藏出土青釉瓷器五件[ 2]1977 年发现于安徽安庆市,窖藏内埋藏一陶罐中出土瓷器多件,其中青釉瓷器五件:青黄釉盘安徽省博物馆藏米黄釉盘一件。大口,圆腹,平底,矮圈足。通体施米黄色釉,不露胎,外底中部有六枚支钉痕。釉层厚,有开片纹。足和口沿处釉层薄,呈绛紫色。青釉葵口盏安徽省博物馆藏

青黄釉葵口盏安徽省博物馆藏葵花口盏一对。一件为敛口,鼓腹,矮圈足。内外施米黄色釉,釉层较厚,半透明,有开片纹。足底露胎,为铁黑色。口沿处釉薄,呈绛紫色。另一件为侈口,矮圈足。内外施淡青色釉,釉层厚,有开片纹。足底露胎,胎质坚细,铁黑色。口沿处釉薄,呈绛紫色。淡青釉盏一件。侈口,矮圈足。内外施淡青色釉,釉厚质坚,有开片纹。足底露胎,呈铁黑色。口沿处釉薄,呈绛紫色。青黄釉单柄杯安徽省博物馆藏米黄釉把杯一件。敞口,斜腹,略束腰,小圈足,环扣把。内外施米黄色釉,釉厚而较莹润,有开片纹。足底露胎,胎质坚细,铁黑色。口沿处釉薄,呈绛紫色。这五件器物当年研究人员推断为景德镇仿烧的南宋官窑产品,近年又有所修正,而坊间报道中则又描述为宋墓所出“南宋官窑”,匪夷所思。目前能见到的元代瓷器窖藏还有几

处,多是采取陶或瓷制大器皿,盛放几件精美小瓷器,埋藏于临时挖造的土穴地窖中。安庆窖藏发现于安庆市反修路89 号

旧宅的房基,此处在当地又称“卫山头” ,是明朝军事守卫机构的所在地,如果此机构在历史上存在沿用情况的话,那么此地的窖藏发现或与元末安庆地区频繁的战乱有关。

3. 甘肃漳县元代汪世显家族墓出土青釉长颈多棱瓶一对[ 3] 1972 年到1976 年,甘肃博物馆与漳县文化馆在漳县以南2.5 公里漳河南岸的徐家坪汪世显家族墓地共清理了27 座墓葬,

出土瓷器多件,其中就有一对粉青釉长颈多棱瓶对[4]。一件品相完好,存放在甘肃省博物馆,编号72.ZXM4-8-2 ,一件略有残损,存放于漳县博物馆,两件形制、大小基本相同。瓶高15.4 厘米,口径6.1 厘米,底径8.8 厘米,为葵花口,长颈,颈部与腹部有一圈葵花纹装饰突起,罐形腹,平底。从葵口处沿长颈起棱18 道,直通到腹下部。器身满施粉青釉,有冰裂纹,在起棱釉薄处,能隐约看见胎骨呈紫黑色,釉面光洁莹润,底部有五个等距芝麻粒大小支钉。1996 年9月,中国瓷器泰斗耿宝昌先生来甘肃省博物馆鉴定,据说当时进行一级品文物确认,耿老一手执此瓶,一手捏手巾蘸水细细擦拭,上下左右,反复观摹,爱不释手,口中不住啧啧称叹,定为南宋官窑产品[3]。青釉长颈多棱瓶甘肃省博物馆藏西北汪氏为金元明三代陇右之名姓大族,汪世显原为金代武将,以战功起家,官至镇远军节度使巩昌便宜总帅,后以所据秦巩二十馀州降蒙古,仍世官原地,地位日益高涨,终元一世,门阀隆

而不绝,直至有明一朝,也有荫袭。《元史》中有《汪世显传》,其子汪德臣、汪良臣,孙汪惟正的传附其后,《汪忠烈公(汪德臣)神道碑》载其“虎符赫赫,锦衣煌煌,荣宠斯绝” ,有元一代,“功臣之家以世业显荣者固多得统其军,世守其地者,为汪氏” 。像西北汪氏这样绵亘百年声名显赫的家族在历史上都极为罕见,不过汪氏家族的历史从属尚有争议,一直有“蒙元汪古旧族” 与“汉族”、“吐蕃”三种矛盾说法,许多学者也都曾进行过大量讨论,但就原始资料来说,《元史》前后矛盾,汪氏神道碑、墓志中也是“旺古族”、“汉族说”并存。综上,笔者认为,从历史文献对汪世显本人喜好儒术的描写,及其家族墓葬形制、出土文物分析来看,汪氏家族大概是已经汉化了的少数民族,其墓葬所出南宋官窑、北宋定窑刻“复古殿冬”款定窑白瓷洗大约是汪世显及其族人征战南方等地的战利品,抑或是元朝内廷的赏赐品。汪氏族人生前观赏把玩,死后还随葬墓中,足见他们对这两件瓷器的喜爱[4]。4. 江苏溧水永阳镇元代窖藏出土青釉瓷器四件[5]1975 年,江苏溧水县永阳镇中大街状元坊东距溧水县政府约200 米,西距大西门街入口约50 米,南距南门广场约300 米,北距北门桥约200 米处发现一处元代窖藏,出土瓷器多件,其中青釉瓷器四件:溧水窖藏出土瓷器溧水博物馆青釉细颈小瓶一对,其中一只口径3.8、底径4.3、腹径7、高11.8厘米。圆唇、敞口,细长颈,鼓腹,圈足。胎质粗松,施粉青色釉,釉层较厚,有多个缩釉小孔。釉面遍布冰裂纹,一种线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