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货币转化为资本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总公式的矛盾
主要内容:阐述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提出剩余价值由何产 生的问题。
第二节包括32段,主要说明了四个问题:
(一)作为资本的货币在流通形式上的矛盾(第1-2段);
(二)剩余价值不能从流通中产生(第3-28段);
(三)剩余价值又不能不从流通中产生(第29段);
( 四 ) 剩 余 价 值 既 在 流 通 中 又 不 在 流 通 中 产 生 ( 第 30-32 段)。
第二篇
货币转化为资本
第二篇的研究对象,是资本的发生条件和实质。这里是在 前一篇 分析商品转化为货币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货币转化 为资本的问题。但是,这个第二篇,还不是研究资本的生产 过程本身,而是分析资本和剩余价值产生的前提和基础。因 此,它是进入研究资本的生产过程的前奏,是由第一篇对简 单商品生产条件下的商品与货币的研究到第三篇开始对资本 的生产过程的研究的一个过渡。
麦克库洛赫(1789-1864):英国庸俗经济学家。他为了替资本主义辩 护,经常发表矛盾观点。例如:他在《政治经济学原理》第二章《财富 的生产》第三节中,认为资本主义生产目的是追逐利润;但在第四节中, 则为了否定资本主义制度下普遍生产过剩危机的可能性,又把资本主义 生产的目的说成是追求使用价值。这样他把资本主义生产和小商品生产 混为一谈。因此,马克思讽刺地说他“把资本家变成了善良的市民”。
孔狄亚克(1715—1780):法国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和哲学家。他在1776 年发表《商业和政府》一书中同重农学派勒特罗纳进行论战。勒特罗纳 认为:等价交换不可能成为财富的源泉。此观点正确。但孔狄亚克对勒 特罗纳进行了错误的指责,认为交换中“双方都能得益”。在他看来, 物品的价值就是“物和我们需要的关系”,即物品的价值是由物品的有 用性决定的。因此,当人们拿自己多余的物品去交换自己所需要的物品 时,物品的价值就增大了。
“洪水期前的形态”:洪水期是基督教圣经《创世纪》中的神话。据说亚当和夏 娃的后裔除诺亚外,在世上犯了许多罪恶。因此,上帝后悔造人,就降了40天大 雨,洪水泛滥,把世上万物都淹没了。只有诺亚及其一家和所带飞禽走兽,因事 先得到上帝的暗示,躲在一只方舟里,才避免了灭亡。
所谓洪水期前的资本形态,是资本主义以前社会中的商业资本和高利贷资本。 马克思在这里分析了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指出M不能靠贱买贵卖得到,因为一方 所得,就是另一方所失。但资本主义以前社会的商业资本的利润,确实由贱买贵 卖而来;至于高利贷资本所得利息,也与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借贷资本的利息不同。
安女王:英国18世纪初一个女王。法寻是当时英国的一种铜币。基尼是当时英国 的一种金币。1基尼相当于1008个法寻。
马克思在这里用此比喻,来说明靠欺骗不可能使整个社会财富增大。因为依 靠欺骗只能改变社会财富在各个个人之间的分配比例,而不能改变社会财富的总 量。这正像一个犹太人把值1个法寻的东西卖成1008个法寻(即1基尼),也不 能使本国的货币数量增加一样。
背景资料
安·詹诺韦西(1712-1769):意大利神学家、唯心主义哲学家,重商主 义者。他曾在欧洲第一个“工商学讲座”讲过学,并把讲学的内容写成 《商业定律,国内经济关键》一书,这是意大利第一部系统的经济学著 作。他还著有《市民经济学讲义》。马克思在此引用“虽然商人不轻视 已获得的利润,但他的目光总是盯着未来的利润”,来说明作为资本运 动有意识的承担者资本家贪得无厌的欲望;资本家把货币不断地投入流 通中,是为了谋求价值的无休止的增殖。
第二篇只有一章,即第四章。叙述的方法是,从形式到内 容,从现象到本质。首先,分析作为资本的货币的运动形式 与单纯的货币的运动形式的区别;接着,分析资本的运动形 式中所产生的矛盾;最后,分析这种矛盾如何得到解决。这 样,就为以下各篇分析资本的生产。
第四章
货币转化为资本
主要内容:是通过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分析,阐明资本的形 成条件和实质,揭示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对抗性的社会 关系。这里分析货币如何转化为资本,所阐明的由商品与货 币的对立,发展到作为资本的货币与劳动力这种特殊商品的 对立,从形式上看,只是由商品与货币的对立,变成由货币 与商品的对立。但是,这是一个飞跃,是一个质的变化。从 内容上看,商品与货币的对立是简单商品生产的经济关系的 产物,而作为资本的货币与由劳动力充当的商品的对立,则 是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经济关系的产物,是资本与雇佣劳动 的对立关系。
马克思在分析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时,得出这样结论:“资本不能从 流通中产生,又不能不从流通中产生”。关于这个结论,在劳动力成为 商品的资本主义现实场合下,犹如“这里是罗陀斯,就在这里跳吧”一 样,是很容易为事实所证明的。
边沁:英国资产阶级思想家,功利主义创始人。功利主义是一种唯心主 义的哲学和道德观念。个人利益是人类行为的基础。这里提边沁是指边 沁从他的功利主义出发所鼓吹的劳资双方互惠互利的观点。因此,其实 并不是大家追求个人利益构成机体利益,实际上是资本家侵吞了个人利 益。
“一旦生了儿子,并由于有了儿子而生了父亲”:这是马克思用来风趣地 比喻货币如何转化为资本的。货币之所以转化为货币,就是由于预付的 货币带来了剩余价值。只有当这个货币带来了剩余价值时,这个货币才 变成资本。这犹如一个人之所以成为父亲,就是由于他有了儿子。只有 当这个人有儿子时,他才成为父亲。就这个意思来说,“有了儿子而生 了父亲”。但是,预付的货币和它带来的剩余价值之间的区别,是一瞬 间的。因为资本家带来的剩余价值也要增值,所以当资本带来剩余价值 后,两者合为一体,又投入流通。
“这里是罗陀斯,就在这里跳吧”:出自《伊索寓言》。书中有一个人说 大话,他说他在别的城市多次参加竞赛。在罗陀斯岛跳得最远,没有一 个奥林匹克选手能赶上他;他还说,那里有人作证。当时有个朋友说: 假说是真的,无须作证。因为这里就是罗陀斯,你就在这里跳吧!这个 故事是说,用事实容易证明的事情,说话是多余的。
第四章包括三节。第一节通过资本总公式的分析,阐明资 本运动的目的是为了生产剩余价值;第二节通过总公式的矛 盾的分析,阐明剩余价值产生的途径;第三节通过劳动力买 卖的分析,阐明资本运动形式矛盾的解决和剩余价值生产的 前提条件。
第一节
资本的总公式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主要内容:从资本的流通形式分析资本的实质。
第一节包括25段,主要说明了三个问题: (一)货币是资本的最初表现形式(第1-3段); (二)作为货币的货币和作为资本的货币之间的区别(第423段); (三)G-W-G是资本的总公式(第24-25段)。
“例如,有人说:‘贸易使产品增添价值·····。”
纽曼(1797-1842),美国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家,他的主要经济著作 是1835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原理》,他特别注意贸易问题,并正确地 指出:贸易的作用就在于它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中介。但他错误地 认为贸易也会创造价值,而这种价值就是商业利润的来源。他说:“贸 易使产品增添价值,是因为同一产品在消费者手中比在生产者手中具有 更大的价值”。所以,他把贸易也看成是“一种生产活动”。实际上他 像孔狄亚克一样,也把使用价值和价值当作一回事。按照这种观点,势 必会得出这样的结论:人们在购买商品时须支付两次钱,一次是为了它 的使用价值,一次是为了它的价值。如果认为商品的价值就是商品的有 用性,那么货币对于买者事实上比对卖者更有用。显然,孔狄亚克、纽 曼之流的观点是很荒唐的。
“行过内部割礼的犹太人”:内部割礼即净身,是犹太人的习俗和教礼。 马克思用此来说明资本家心目中的商品。在资本总公式G——W——G’ 中,资本家用货币购买商品,不仅不会使货币减少,相反会得到更多货 币。在这里,商品成了资本家赚钱的手段。因此,在资本家看来,无论 商品多么难看,多么难闻,由于它是赚钱的手段,所以终究仍然像已经 净身的犹太人一样,是洁净无暇的。
“作为圣父同作为圣子的自身区别开来······”:基督教的教义有圣父、圣 子和圣灵“三位一体的神”这样一个教条,三者指的都是耶稣。对上帝 来说,耶稣是圣子,对教徒来说,耶稣是圣父,对教徒能得到启示和灵 感来说,耶稣是圣灵。马克思用“圣父与圣子区别开来”这句话来比喻 作为预付的原价值同作为M之间的自身区别。由于G——W——G’的起点 和终点都是货币,故从表面上看,作为预付的原价值G同包含M的G‘是 无法区别开来的。这就像作为圣父的耶稣同作为圣子的耶稣不能区分一 样。因为前者同样表现为货币,而后者同样表现为耶稣。
第三节
劳动力的买和卖
主要内容:阐明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关键或决定性条件: 劳 动力的买和卖,揭露资本的实质。
第三节包括23段,主要说明了四个问题: ( 一 ) 劳 动 力 的 买 和 卖 是 货 币 转 化 为 资 本 的 关 键 ( 第 1-2 段);
(二)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第3-9段); (三)劳动力价值的决定(第10-20段); (四)劳动力的使用和资本的实质(第21-23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