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制史答案
中国法制史测试题及答案

中国法制史测试题答案先秦时期一、单选题1.西周时期的法制思想为(C)A.德主刑辅B.法家思想C.以德配天、明德慎罚D.儒家思想【解析】为了修补神权政治学说中的缺漏,并确定周王朝新的统治策略,进一步提出了“以德配天,明德慎罚”的政治法律主张,代表了西周初期统治者的基本政治观和基本的治国方针2.“五过”为西周有关法官责任的法律规定,下列内容不属于的是(D)A.惟官B.惟反C.惟内D.惟私【解析】“五过”为西周有关法官责任的法律规定,具体内容为,惟官,畏权势而枉法;惟反,报私怨而枉法;惟内,为亲属裙带而徇私;惟货,贪赃受贿而枉法;惟来,受私人请托而枉法。
3.下列不属于西周婚姻缔结的原则的是(D) A.一夫一妻制B.同姓不婚C.母之命,媒妁之言D.一夫一妻多妾制【解析】西周婚姻缔结的原则包括:一夫一妻制,同姓不婚,“男女同姓,其生不藩”影响民族发展,另外“附远厚别”为了加强与异姓贵族的联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4.西周时期,“礼”为重要的法律形式。
“礼”通常有“五礼”、“六礼”之说等,其中“五礼”不包括:(D)A.吉礼B.嘉礼C.宾礼D.丧礼【解析】“五礼”包括吉、嘉、宾、军、凶等五个方面的内容,其中丧葬之礼的表述是凶礼,而非丧礼。
5.“五礼”包括吉、嘉、宾、军、凶等五个方面的礼仪。
其中“吉礼”是指(C)A.冠婚之礼B.迎宾之礼C.祭祀之礼D.行军作战之礼【解析】“五礼”包括吉、嘉、宾、军、凶等五个方面的礼仪。
其中“吉礼”是指祭祀之礼,“嘉礼”是指冠婚之礼,“宾礼”是指迎宾之礼,“军礼”是指行军作战之礼,“凶礼”是指丧葬之礼。
6.周代就已经开始区分刑事案件和民事案件。
刑事案件被称为(A):A.狱 B.讼 C.刑 D.诉【解析】周代就已经开始区分刑事案件和民事案件。
刑事案件被称为狱,民事案件被称为讼,审理刑事案件被称为断狱,审理民事案件被成为听讼。
7.西周时期“婚姻六礼”中男家送财礼至女家,正式缔结婚姻称为(B)A.纳吉B.纳征C.纳贝D.纳采【解析】“婚姻六礼”具体包括:(1)纳采,即男方请媒氏携礼物到女方家提亲;(2)问名,即在女方家长答应议婚后,男家请媒氏问明女子的生辰、身份,并卜于祖庙以问吉凶;(3)纳吉,在卜得吉兆以后,男家携礼物至女家确定缔结婚姻;(4)纳征,也称纳币,男家送财礼至女家,正式缔结婚姻;(5)请期,即男家携礼物至女家,确定婚期;(6)亲迎,即在确定之日,新郎至女家迎娶,至此婚礼始告完成,婚姻也最终成立。
《中国法制史》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

《中国法制史》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第一章夏商西周的法律制度一、关键词解释以德厚德:周族废黜商王朝定都镐京后明确提出的政治思想。
简言之,即为指出“天”不是一个部族的专有祖先,所谓“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哪个部族有“德”,哪个部族就能获得“天”的佑护,强调不能仅仅对“天”负责,更要关注人世民心,这一政治思想鲜明的体现了西周时期由“重神”到“重人”的转变历程。
明德慎罚:“明德慎罚”就是“以德厚德”政治思想的自然延展,“以德厚德”主张“民之所欲,天必从之”,也就是说“民心”即“天意”。
“明德”就是提倡“德治”,注重教化的作用;“慎罚”就是指立法、司法、刑罚处罚要宽缓、慎重。
此思想奠定了中国古代法律思想中的“重德”、“仁政”传统。
出礼禁上:礼与刑就是夏商西周三代法律体系的两个基本方面,其本质就是相同的,所谓“礼之所去,刑之所取”。
“出礼入刑”正指出了“礼”、“刑”评价标准相同这一特点,对于人们的行为,凡是“礼”所允许的,“刑”也不加以禁止,而凡是“刑”所禁止的,那么“礼”肯定也对此予以否定。
五刑:指夏商西周时期常用的刑法体系,即为三代的主要刑罚。
包含“墨、劓、膑、宫、大辟”五种刑罚。
“墨”又称为“黥”,是指在脸上刺字;“劓”指割去鼻子;“膑”又称“刖”,指砍脚、砍腿或剜去膝盖;“宫”指破坏罪犯的生殖器官,男子去势,女子闭幽;“大辟”指死刑,执行方式有斩、杀、焚、磬、埋、弃市等。
傅别:指西周时期民事法律制度中的借贷契约。
具体来讲即将债黄饰两半,合怀莆“傅”,分怀莆“别”,债权人执右唬债务人执左弧质剂:指西周时期民事法律制度中的交易契约。
具体来讲即将交易贸易分成大小两类,大型买卖例如奴隶、牛羊等用长,即“质”;小型买卖如兵器、珍奇用短唬即“剂”。
六礼:指西周时期婚姻签定程序。
西周时期婚姻关系的合法设立除了遵从婚姻签定的各种条件外,还必须以一定程序形式完成,这一程序即简称“六礼”。
包括“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个步骤:“纳彩”即男方托媒人向女方提亲;“问名”即男方请媒人问女方的生辰、姓名、生父母的姓氏;“纳吉”即男方占卜得吉兆后将结果告知女方,决定结婚;“纳征”又称“纳币”,即由媒人代男方向女方缴纳聘金,此后婚约成立;“亲迎”即男方新郎亲自到女方家迎娶新娘。
中国法制史形考册答案(一至六章)

中国法制史小抄第一章(一)填空题1.原始社会经历了原始群和氏族公社两个阶段。
2.原始社会部落首领通过“禅让制”产生。
3.夏朝的第一个帝王是启。
4.《左传•襄公四年》记载:“芒芒禹迹,画为九州,经启知道。
”5.法的起源经历了从习惯到习惯法、再到成文法的演变与发展过程。
6.《左传•昭公六年》:“夏有乱政,而作禹刑。
”7.《说文解字》:“灋,刑也,平之如水,从水,豸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
”8.《正韵》:“律吕万法之所出,故法令谓之律。
”9.《夏书》曰:“昏、墨、贼,杀。
”10.在“刑侯与雍子争田案”中,雍子犯了“昏”罪,即“己恶而掠美”。
(二)单项选择题1.将“法”改为“律”,是在()。
CA夏朝B西周C战国时期的秦D汉2.夏朝有五种刑罚,共()条。
DA五百B一千C二千D三千3.“威侮五刑,怠弃三正”是夏启讨伐有扈式时发布的(B)。
A习惯B战争动员令C祭祀D礼仪4.“昏、墨、贼,杀”中的刑名是()。
DA昏B墨C贼D杀5.夏朝有“昏、墨、贼,杀”的制度。
据叔向解释:“杀人不忌为( )”。
CA昏B墨C贼D杀6.在我国,首次制定赎刑是在()。
AA夏朝B商朝C西周D秦朝7.《竹书纪年》记载:“夏后芬三十六年作( D )”。
A囹圄B夏台C均台D圜土8.夏朝有“昏、墨、贼,杀”的制度。
据叔向解释:“己恶而掠美为( )”。
A A昏B墨C贼D杀9.夏朝有“昏、墨、贼,杀”的制度。
据叔向解释:“贪以败官为( )”。
B A昏B墨C贼D杀10.相传夏桀时,曾把商汤“囚之()”。
AA夏台B均台C囹圄D圜土11.夏朝出现了一种制度,可以用财物折抵刑罚,这种制度叫做()。
CA禹刑B甘誓C赎刑D圜土12.夏启在准备讨伐有扈氏时,发布的战争动员令叫做(),它也是夏朝的法律。
B A禹刑B甘誓C赎刑D圜土13.我国奴隶制国家的第一个国王是()。
DA舜B禹C有扈氏D启14.原始社会部落首领的继承实行()。
AA禅让制B世袭制C占卜制D天命制15.夏、商、周三代的法律用来命名的是()。
2023年司法考试《中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

2023年司法考试《中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名词解释1. 宗法制2. 编敕3. 朝贡贸易4. 地丁合一5. 三三制参考答案:1.宗法制是以宗族血缘关系为纽带,与国家制度相结合,维护贵族世袭统治的制度。
周初系统地确立了宗法制。
西周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周天子是天下的大宗,而受封的诸侯对天子是为小宗,但在本诸侯国则为大宗,以下的卿大夫同理。
对于异姓贵族,通过联姻也纳入宗法关系。
全国上下以周天子为核心,由血缘亲疏不同形成了竞相拱卫的等级体制。
2.编敕是宋代编纂历年所颁敕文的立法活动,由此所产生的敕文集也称编敕。
编敕属于一般法,具有普遍适用的效力。
3.朝贡贸易是明朝官方允许的一种对外贸易,是受到严格限制的政治性贸易。
通商国家要受明朝的册封.经明廷发给朝贡“勘合”方可来华朝贡,同时允许附带与中国商人贸易,这一阻碍海外贸易的落后制度始终被明坚持。
4.地丁合一是雍正年间,在全国推行“摊丁入地”的赋役改革,即以省为单位,将已固定的丁银数额平摊至田赋银之上,使丁银成为田赋银的附加税。
丁银的征收与田赋银的征收完全合一。
总称“地丁银”,也被称作为“地丁合一”。
地丁合一制完成了唐两税法以来赋役合并的演化,是中国赋役制度的重大进展,对社会经济的进展有肯定意义。
5.三三制是为团结各阶层人民参与抗战,抗日依据地的施政纲领规定,在政权建立中贯彻“三三制”的原则,即在抗日政权中,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代表无产阶级和贫农;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代表农夫和小资产阶级;中间分子占三分之一,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
简答题1.“准五服以制罪”的原则是什么?2.简述清末修律的指导思想。
3.简述《中国土地法大纲》的主要内容。
4.简述战国时期的法制指导思想。
5.简述《大元通制》。
6.简述南京国民政府的特种刑事法庭。
参考答案:1.《晋律》第一次将之列入律典,作为定罪量刑的原则。
封建礼制以丧服为标志表示亲属间的远近关系,共有五等,即“五服”制。
中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

中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第一节:古代中国法制的起源与发展一、古代中国法制的起源1.请简述古代中国法制的起源是如何发展的?古代中国法制的起源可追溯至远古时期的部落社会。
在部落社会中,人们通过习俗和规则来维持社会秩序。
随着社会的演进,人们逐渐根据实际需要和经验总结出了一系列的法律制度,形成了初步的法制体系。
随着王国的兴起,各国在法律制度上逐渐加强了中央集权的管理,并建立了相对完善的法规体系。
二、封建社会时期的法律制度1.在封建社会时期,哪些法律制度得到了发展和完善?在封建社会时期,以下法律制度得到了发展和完善:•家族法:以家族和亲属关系为基础的法律规范。
•家法:以家族为单位,通过家族族长或族规来管理家庭内事务。
•刑法:对于犯罪行为和刑罚进行规范和制度化。
•土地法:对土地的使用、转让和继承等进行规定。
•官僚制度:规定了官员的任免、权力范围和责任等方面。
三、近代中国法制的变革与创新1.近代中国法制的变革与创新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近代中国法制的变革与创新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户口制度的建立:明确每个人的身份和居住地,为国家管理和社会治理提供便利。
•宪法的出现:确立国家权力机构的组织方式和职权范围,保障公民的权利和自由。
•新刑法的制定: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为目标,对犯罪行为和刑罚进行规定。
•民法典的编纂:对个人、家庭和财产等方面的权益进行规范和保护。
•法院系统的建立:确保司法独立,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第二节:中国法制史上的重要事件与人物一、重要事件1.辛亥革命对中国法制史的影响是什么?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对中国法制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实现了中国的政治变革。
辛亥革命后,中国建立了民主共和国制度,实行了宪政、议会制度和法律制度的改革,为现代法制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重要人物1.请列举三位对中国法制史有着重要影响的人物,并简要描述其贡献。
•汉高祖刘邦:统一中国后建立了汉朝,制定了一系列法律规定,促进了封建法律制度的发展和完善。
中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供参考)

一、单顷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夏代奴隶制国家的第一个国王是( C ). A. 尧B.禹 C. 启D. 周公2.我国古代赎刑最先出此刻( A )。
A. 夏代 B.商朝 C. 西周 D.举朝3. 春秋时期在晋国铸刑鼎的是( A ). A. 赵鞅B.叔向 C. 郑驷颛 D. 子产4.战国初期魏国的李悝制定的一部封建法典,叫做( B )。
A.仆区法 B. 法经 C. 秦律 D. 盗法5.菜朝一种以极竭残忍的死刑与肉刑井用的刑罚是( D ). A. 定永 B. 醢 C. 皋酋 D. 具五刑6.在《法经》的基础上增加了户律.厩律、兴律三篇的是( C )。
A.《九章律》B.魏律 C. 察律D.唐律7.清朝每一年复审各省死刑案件的司法制度叫做( A ).A.秋申 B. 大审 C. 热审D.朝审8.《钦定宪法大纲》的附录是( D ). A. 君上大权 B.国会 C. 总理D.臣民权利义务9.担任《大清民律草案》的总那么、债权和物权三篇起草的外国法学家是( D ). A 德国人B. 俄罗斯人C. 英国人D.日本人10.鸦片战争后清朝的专门负责司法行政的机关是( C ).A.刑部 B. 大理寺 C. 法部D.大理院1.“昏、贼、贼,杀”是夏代法律内容,其中“杀人不忌为( D )”。
A.昏B、杀C.墨D.贼2.西周时吕刑制定了赎刑和有关刑法原那么的内容.吕刑的作者是( B )。
A、周公B、吕侯C.李悝D.邓析3.我国古代第一次发布的成文法是在( B )。
A、竹简上B、鼎上C、纸上D.帛上4.汉代对利率曾有明确规定,超过法定利率这叫做( A )。
A、取息过率B、券书C、文券D.散估5、明律规定,关于执行监察职务的所谓“风宪官”的御史,假设犯贪污罪比其他官吏处刑要加重( B )。
A、一等B、二等C.三等D,四等6.在中国法制史上,“八议”最先规定在( A )。
A、魏律B.晋律C、北齐律D.北魏律7.《唐律疏议》第二篇的篇名是( B )。
中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1]
![中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1]](https://img.taocdn.com/s3/m/445e8b0c6c85ec3a87c2c575.png)
中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一)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中国法最早的一个主要形式是战争中的______________。
2、西周中期,穆王命吕侯制作了《______________》。
3、春秋时期,楚国的最高司法官称为______________。
4、战国时期,______________“改法为律”。
5、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中大量的记载秦法律令的竹简是在__________年发现的。
6、汉代规定:“天子诏所增损,不在律上者为______________”。
7、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逐渐形成了____________省制,作为中央中枢机构。
8、唐朝给授农民土地的法律称为______________。
9、金太祖建国之初,在法制上主要采用女真_____________法,而无成文法。
10、元朝设置______________,作为地方最高行政机构。
11、明朝简化税制“____________法”是中国赋役制度史上的重大变革。
12、清朝将“六科”并入都察院,合称“__________”,使监察机构一体化。
13、《资政新篇》是______提出的带有一定资本主义色彩的太平天国后期纲领性文件。
14、1906年,清政府制度了《__________》,就大理院和京师审判组织加以规定。
15、《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改《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的总统制为______________制。
16、北洋政府奉行______________应先于普通法原则。
17、南京国民政府立法在形式上实行______________级立法体制。
18、1934年1月对《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进行了必要的修改,最主要的是增加了“同______________巩固地联合”的内容。
19、抗日民主政权保障人权条例规定,除______________以外,任何机关团体不得进行逮捕、审问、死刑。
20、解放战争后期,人民审判机构的体制不断完善,审判机构一律改称______________。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法制史答案

中国法制史答案一、名词解释1.墨刑是在罪人面部或额头刺字,并染上墨,作为受刑人的标志。
(黥qíng刑)2.刖刑yue是砍去罪人足的重刑(剕刑)3.圜土古代正式监狱的名称。
传说因狱墙、狱窗皆为圆形而得名4.吕刑西周时吕侯受周穆王之命而作的有关赎刑的刑书5.非眚shěng即是故意,是西周定罪量刑的原则之一。
6.惟终是指惯犯,是西周定罪量刑的原则之一。
7.质剂西周时使用于买卖关系中的契约关系,据史料注释,把两份买卖的春秋时期晋国赵鞅把范宣子所著刑书刻在鼎上,公布了晋国的成文法律。
这是中国历史上又一次正式公布成文法的活动,史称“铸刑鼎”。
铸刑书,春秋时期郑国的子产,鉴于当时社会关系的变化和旧礼制的破坏,将郑国的法律条文铸在鼎上,向全社会公布。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系统公布成文法典。
12.竹刑春秋时期郑国的邓析在综合国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完整、系统的封建成文法典。
由战国初期魏国的李俚总结各诸侯国的法律而编著。
共有六篇,即《盗》、《贼》、《囚》、《捕》、《杂》、《具》。
《法经》在中国传统立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14.云梦秦简1975年12月在湖北云梦县睡虎地出土的一批秦代竹简。
其1975年12月,在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出土的秦墓竹简之一,此简共有51支,是一篇私人杂记。
16.髡刑kūn是剃去罪人头发鬓毛的刑罚,是一种耻辱刑。
17.九章律汉朝建立之后,汉高祖命丞相萧何参照秦律,“取其宜于时者,作律九章”。
《九章律》是在原秦律六篇《盗律》、《贼律》、《网律》、《捕律》、《杂律》、《具律》的基础上,增加了《户律》(主要规定户籍、赋税和婚姻之事)、《兴律》(主要规定征发徭役、城防守备之事)、《厩律》(主要规定牛马畜牧和驿传之事)三章,合为九章,称之为《九章律》。
通常所说的汉律,即指《九章律》。
18.左官律汉代专门法律。
汉武帝规定在诸侯国任职为左官,地位低于中央任命的官吏,且不得进入中央任职,以此限制诸侯王网罗人才。
中国法制史习题集及参考答案

中国法制史习题集及参考答案第一章中国奴隶制法概述一、填空题1、我国奴隶社会法律规范的两种基本形式是()和()。
2、宗法制度是在原始社会后期的父权家长制基础上演变而来的一种以()为纽带、以()统治为核心的综合性的社会制度。
3、据商代资料,商代中期以后,主要是实行兄终弟及或父死子继,并出现了()继承制。
二、判断题1、夏礼和殷礼无论在内容和形式上都以神为核心。
()2、中国法起源于贵族与平民的斗争与妥协。
()3、中国奴隶制时代的礼起源于原始氏族的祭祀活动。
()三、简答题:1、试述西周的宗法制度。
2、简述西周的继承制度。
第二章中国奴隶社会的立法一、填空题1、春秋时期正式公布的成文法有郑国()、晋国()和邓析的竹刑。
2、中国法制史上第一部正式公布的成文法典,是郑子产所铸的()。
3、第一次礼法之争的焦点是为国以礼还是()的问题。
二、名词解释1、铸刑书2、铸刑鼎3、竹刑三、简答题试述春秋时期成文法的公布及意义。
第三章中国奴隶制时代的法律制度分论一、判断1、所谓“三不去”包括有所取无所归不去、前贫贱后富贵不去、与更三年丧不去。
()2、三不去制度的立法精神,是为了保护妇女的权益。
()3、奴隶制五刑包括自由刑。
()4、西周的民本思想是以人为本。
()二、名词解释1、以德配天2、明德慎罚3、出礼入刑4、五刑5、六礼6、同姓不婚7、五过之疵8、五声听狱讼三、简答题1、简述西周礼与刑的关系。
2、怎样理解“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3、简述西周的婚姻制度。
4、简述西周诉讼审判制度的主要内容。
第四章中国奴隶制时代重要法制人物点评简答题1、简述周公在中国法制史上的地位。
2、论孔子的法律思想在中国法制史上的地位。
第五章中国封建制法概述一、填空题1、礼与法的关系问题的实质,是儒家所提倡的()法律规范与法家所倡导的()法律规范的矛盾与协调问题。
2、西汉时代的“引经决狱”打开了法律儒家化的开端,东汉时代的以经注律开辟了法律儒家化的新途径,魏晋时代的()完成了法律儒家化的过程。
智慧树知 到《中国法制史》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中国法制史》章节测试答案绪论1、传统法律文化的特征的特征是:刑罚主义、礼教主义、权力主义、与宗教相分离。
A:对B:错答案: 对2、中国古代社会当中民事和刑事是分开的。
A:对B:错答案: 错第一章1、夏有乱政,而作A:汤刑B:禹刑C:吕刑D:竹刑答案: 禹刑2、夏朝主掌审判的官吏称A:刑部尚书B:大理C:大理寺卿D:司寇3、商有乱政,而作A:汤刑B:禹刑C:吕刑D:竹刑答案: 汤刑4、夏商两朝司法中特别突出的一个特点是A:神判天罚制度B:秋冬行刑制度C:慎刑原则D:刑讯制度答案: 神判天罚制度5、商朝监狱的名称是A:圜土B:牢C:狱D:夏台答案: 圜土6、司法制度的内容逐渐丰富起来是商朝法律相比夏朝法律而言的主要特点之一A:对B:错7、夏朝的主要罪名有A:强盗罪B:贪污罪C:杀人罪D:不孝罪答案: 强盗罪,贪污罪,杀人罪,不孝罪8、商朝的主要罪名包括有A:矫诬天命罪B:颠越不恭罪C:弃灰于公道罪D:不孝罪答案: 矫诬天命罪,颠越不恭罪,弃灰于公道罪,不孝罪9、夏朝的部门法有A:环保法B:刑法C:行政诉讼法D:军事法答案: 刑法,军事法10、商朝规定的“五刑”中包括有A:墨刑B:劓刑D:宫刑答案: 墨刑,劓刑,刖刑,宫刑第二章1、西周的财产继承采用A:长子继承制B:诸子均分制C:子女平分制D:嫡长继承制答案: 嫡长继承制2、西周以来规定妻子即使犯有“七出”,丈夫也不能休妻的情况有A:前贫贱后富贵B:恶疾未愈C:有所取无所归D:与更三年丧答案: 前贫贱后富贵,有所取无所归,与更三年丧3、下列情况中属于西周以来丈夫可以单方面休弃妻子的理由有A:不事舅姑B:口舌C:妒忌D:窃盗答案: 不事舅姑,口舌,妒忌,窃盗4、下列属于西周破坏家庭伦理犯罪的罪名有A:疑众罪B:不孝罪C:内乱罪D:群饮罪答案: 不孝罪,内乱罪5、西周婚姻的原则相对夏、商最大的变化之一是确立了一夫一妻制,以下对西周“一夫一妻”制表述正确的有A:法律限定名义上的正妻只能有一人B:法律限定一个男子只能有一个配偶C:实际的配偶数量并不加以限制D:实际上是一夫一妻多妾制答案: 法律限定名义上的正妻只能有一人,实际的配偶数量并不加以限制,实际上是一夫一妻多妾制6、以下属于西周继承制度标的(实质)的有A:爵封继承B:财产继承C:嫡长继承D:宗祧继承答案: 爵封继承,财产继承,宗祧继承7、下列法律属于西周时期制定的是A:禹刑B:吕刑C:九刑D:汤刑答案: 吕刑,汤刑8、西周时期凡买卖奴隶、牛马等贵重的活物所使用的契约称为A:质剂B:傅别C:质D:剂答案: 质9、西周“五礼”中的“吉礼”是指A:祭祀之礼B:喜庆之礼C:吉祥之礼D:冠婚之礼答案: 祭祀之礼10、西周法律中的“非眚”是指A:惯犯B:故意犯罪C:偶犯D:过失犯罪答案: 故意犯罪第三章1、公元前536年,率先以“刑鼎”形式公布成文法的是A:秦国B:郑国C:楚国D:赵国答案:B2、晋国以刑鼎形式公布成文法的时间是A:公元前513B:公元前514C:公元前515D:公元前516答案:A3、公元前501年,自己制作了一部“竹刑”的郑国大夫是A:子产B:赵鞅C:邓析D:荀寅答案:C4、我国第一部内容比较系统、完整的封建法典的是A:吕刑B:秦律C:汉律D:法经答案:D5、“改法为律”,制定了秦律的是A:商鞅B:李悝C:吕侯D:萧何答案:A6、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主要部门法是A:行政法B:社会法C:经济法D:军事法答案:ACD7、在春秋时期曾拥有司法权的官吏是A:司寇B:司败C:县公D:郡守答案:ABCD8、《法经》的篇目中包括A:《盗法》B:《贼法》C:《囚法》D:《捕法》答案:ABCD9、商鞅变法时,把连坐分为A:家庭连坐B:邻里连坐C:职务连坐D:军队连坐答案:ABCD10、商鞅变法中,颁行过的法令有A:《公式令》B:《分户令》C:《军爵令》D:《营缮令》答案:BC第四章1、秦律规定:“盗封啬夫可(何)论?廷行事以伪写印。
中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

中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中国古代最早的成文法典是:A. 汉谟拉比法典B. 秦律C. 周礼D. 唐律疏议2. 以下哪部法律是中国古代法律体系中最早的刑法典?A. 汉律B. 唐律疏议C. 宋刑统D. 明律3. “五刑”在中国古代法律体系中指的是:A. 笞、杖、徒、流、死B. 笞、杖、徒、死、罚金C. 笞、杖、徒、流、罚金D. 笞、杖、徒、流、迁徙4. 清朝末年,中国法制开始现代化改革的标志性事件是:A. 康熙字典的编纂B. 光绪皇帝颁布《新刑律》C. 慈禧太后颁布《大清律例》D. 光绪皇帝颁布《大清会典》5. 以下哪个不是中国古代的法律思想流派?A. 儒家C. 道家D. 墨家6. 秦朝的法律体系中,哪一项是其特有的刑罚制度?A. 宫刑B. 劓刑C. 车裂D. 凌迟7. 明朝时期,哪一部法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以“律”命名的法律?A. 大明律B. 明律C. 明会典D. 大明会典8. “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这一原则在哪个朝代得到体现?A. 商朝B. 周朝C. 秦朝D. 汉朝9. 以下哪个不是中国古代的司法机构?A. 御史台B. 刑部C. 都察院D. 礼部10. “以德治国”是哪个朝代的治国理念?A. 秦朝B. 汉朝D. 宋朝答案:1. D2. A3. A4. B5. D6. C7. A8. B9. D10. B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中国古代法律的特点。
2. 阐述明清两代法律制度的异同。
3. 描述中国古代法律思想的演变过程。
4. 简述中国古代司法审判的程序。
三、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 论述中国古代法律与儒家思想的关系。
2. 分析中国古代法律制度对现代法制建设的影响。
四、案例分析题(每题20分,共20分)某朝代,一官员因贪污受贿被查,根据当时的法律,他将面临哪些可能的刑罚?请结合当时的法律背景进行分析。
五、论文题(20分)请以“中国古代法律与现代社会的联系”为题,撰写一篇不少于1500字的论文。
中国法制史(西北政法大学)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

中国法制史(西北政法大学)知到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2023年最新第一章测试1.夏朝解释罪与刑的基本依据是参考答案:奉“天”罚罪的法制观2.商朝法制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特点是参考答案:“听命于神”3.西周时,定罪量刑要考虑犯罪的主观要件,将偶犯称为参考答案:非终4.春秋末期,郑国公布成文法,这是中国历史上参考答案:第一次公布成文法5.史书上说夏朝已经有了五种刑罚,共()条。
参考答案:三千条第二章测试1.1、睡虎地云梦秦简包括()等部分。
参考答案:秦律十八种;法律答问;为吏之道;秦律杂抄;封诊式2.2、秦朝确定刑事责任年龄的标准是参考答案:身高3.3、汉中期为削弱诸侯王的势力而制定参考答案:“左官之律”4.4、中国古代的录囚制度始于参考答案:西汉5.5、下列选项中对于南北朝时期律学发展的状况的表述正确的是:参考答案:“中原律学,衰于南而盛于北”第三章测试1.格是对皇帝临时发布、命令性质的制敕加以编录整理后形成的“永为法则”法律形式。
参考答案:对2.唐代台院侍御史主要职责是监察地方官吏。
参考答案:错3.《开皇律》篇章结构为20章,500条。
参考答案:错4.贞观年间确立了死刑京师五覆奏,诸州三覆奏制度。
参考答案:对5.宋神宗时明文宣布“律不足以周事情,凡律所不载者,一断于敕。
”形成“以敕代律”传统。
参考答案:对6.宋代司法审判改换法官审理称之为“别移”制度。
参考答案:错7.南宋“以敕代律”进一步发展,遂将“条法事类”更名为“编敕”。
参考答案:错8.鞫谳分司强调鞫、谳两司独立行使职权,有利于互相制约,防止舞弊行为。
参考答案:对9.唐代有日本人甲与高丽人乙在洛阳发生斗殴,依据“化外人有犯”原则,应适用哪国法律参考答案:唐律10.以下不属于宋代适用的刑罚制度包括?参考答案:宫刑;发遣;充军第四章测试1.单项选择题:元朝把境内居民分为四个等级,地位最低的是参考答案:南人2.元朝中央审判机关包括参考答案:宣政院;刑部;大宗正府3.《大扎撒》是元朝建立以后的立法。
中国法制史习题大全及答案

中国法制史习题及答案一、单选题库1、赎刑首次出现在哪个朝代()A夏B 商C 西周D东周2、魏文王曾命()进行变法改革。
A商鞅B 子产C 李悝D邓析3、西周民事案件的诉讼费用是()A束矢B 钧金C傅别D质剂4、西周中央最高司法官名为()A大理B 士C 蒙士D 大司寇5、商代惩治官吏犯罪的专门法律是()A官刑B 汤刑C九刑D茆门法6、春秋时期“竹刑”的作者是()A 子产B 邓析C 叔向D荀寅7、《法经》中相当于现代刑法“总则”的部分是()A 具法B 盗法C 贼法D杂法8《左传·昭公六年》记载“夏有乱政,而作”( )A. 《汤刑》B. 《九刑》C.《吕刑》D.《禹刑》9 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商有乱政,而作()A九刑B 官刑C 汤刑D吕刑10、春秋时郑国“铸刑书”遭到()的反对。
A孔子B叔向C 子产D 赵鞅11、西周刑罚的主体是()A 嘉石之制B 圜土之制C 五刑D 赎、流刑12、西周时期,实行()的婚姻制度。
A 一夫多妻制B 一夫多妾制C 一夫一妻制D 嫡长子继承制13、下列哪一选项不属于我国西周婚姻制度中婚姻缔结的原则?()A. 一夫一妻制B. 同姓不婚C.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D.“七出”、“三不去”14、西周时,格伯以良马四匹折价,购买倗生三十田。
双方签订买卖契约,刻写竹简之上,中破为两半,双方各执一半。
依西周礼法,该契约的称谓是下列哪一种?()A. 傅别B. 质剂C. 券书D.书券15、西周时期用来买卖牛、马、奴隶等有生命物品的契约称为( )A. 质B.剂C.合同D.傅别16、春秋时,反对晋国将法典铸在鼎上公布的人是( )A. 李悝B. 孔子C. 赵鞅D.荀寅17、下列属于西周司法官员法律责任制是(A 官刑B 五过之疵C 茆门之法)D 五听18、春秋后期,率先“铸刑书于鼎,以为国之常法”的是()A 晋国B.郑国C .楚国D.宋国19、郑国执政子产于公元前536 年“铸刑书”,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公布成文法的活动。
电大中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

电大中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中国古代最早的成文法典是:A. 周礼B. 法经C. 秦律D. 唐律疏议答案:B2. 下列哪部法律文献标志着中国封建法律的成熟?A. 汉律B. 唐律疏议C. 宋刑统D. 明律答案:B3.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封建成文法典是:A. 九章律B. 秦律C. 汉律D. 唐律答案:C4. “法不阿贵,绳不挠曲”体现了以下哪种法律原则?A.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 重刑主义C. 德主刑辅D. 法家思想答案:A5. 中国古代“五刑”中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笞B. 杖C. 徒D. 流答案:B6. “刑不上大夫”体现了古代中国法律的哪一项特点?A. 等级性B. 平等性C. 普遍性D. 随意性答案:A7. 下列哪一项不是中国古代法律的特点?A. 礼法结合B. 重刑轻民C. 法自君出D. 法律至上答案:D8. “约法三章”出自哪一位历史人物?A. 秦始皇B. 刘邦C. 汉武帝D. 唐太宗答案:B9. 中国古代法律中,对于盗窃罪的处罚通常比现代更为严厉,这主要反映了古代法律的哪一特点?A. 重刑主义B. 保护私有财产C. 维护社会秩序D. 强调道德教化答案:A10. 下列哪一项不是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内容?A. 八议B. 官当C. 科举D. 律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1. 下列哪些属于中国古代法律的主要来源?A. 律B. 令C. 礼D. 习惯法答案:A, B, C, D12. 在中国古代,以下哪些因素可能影响法律的适用?A. 社会地位B. 财富C. 家族背景D. 法律知识答案:A, B, C13. 下列哪些属于中国古代法律制度中的特殊制度?A. 世袭制B. 官当C. 科举制D. 八议答案:B, D14. 在中国古代,以下哪些行为可能被视为犯罪?A. 盗窃B. 通奸C. 不孝D. 逃税答案:A, B, C, D15. 下列哪些是中国古代法律的特点?A. 礼法结合B. 法自君出C.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D. 重刑轻民答案:A, B, D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6. 中国古代的法律体系完全以刑法为主。
大学《中国法制史》试题库及答案

唐朝法定的徒刑分为()。
收藏A.六等B.五等C.四等D.三等回答错误!正确答案:B夏朝出现了一种制度,可以用财物折抵刑罚,这种制度叫做()。
收藏A.圜土B.赎刑C.禹刑D.甘誓回答错误!正确答案:B马锡五式审判发生于收藏A.解放战争时期B.井冈山时期C.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D.延安时期回答错误!正确答案:D与共产党人的婚姻法主张不一致的是收藏A.男女平等B.保护婚约C.一夫一妻D.婚姻自由回答错误!正确答案:B清朝第一部颁行全国的法典是收藏A.大清律集解附例B.大清律集解C.刑部则例D.大清律例回答错误!正确答案:A关于宋代法律和法制,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收藏A.宋仁宗朝敕、例地位提高,“凡律所不载者,一断于敕、例”B.《宋刑统》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刊印颁行的法典C.宋建隆四年颁行“折杖法”D.宋代法律因袭唐制,对借与贷作了区分回答错误!正确答案:A编敕作为一种重要的法律形式形成于?收藏A.宋代B.明代C.唐代D.隋代回答错误!正确答案:A下列不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法律内容的主要发展表现的是收藏A.一夫一妻B.官当人律C.官当人律D.八议人律回答错误!正确答案:A被称为“司法独立”第一案的是收藏A.姚荣泽案B.苏报案C.宋教仁案D.秋瑾案回答错误!正确答案:A元代笞、杖刑的尾数为( )收藏A.5B.7C.8D.6回答错误!正确答案:B《宋刑统》是按照()模式编纂而成的一部封建法典?收藏A.律B.律例合编C.律疏D.刑律统类回答错误!正确答案:D我国古代第一部正式公布的成文法典是()收藏A.法经B.铸刑鼎C.秦律D.汤刑回答错误!正确答案:B清末变法修律过程中制定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独立的刑事诉讼法典草案是()?收藏A.《暂行诉讼律》B.《刑事、民事诉讼法草案》C.《刑事诉讼律草案》D.《民事诉讼律草案》回答错误!正确答案:C列哪一个法律文件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第一部宪法性文件?收藏A.《重大信条十九条》B.《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C.《中华民国约法》D.《钦定宪法大纲》回答错误!正确答案:D共产党人第一部宪法性文件是收藏A.五四宣言B.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C.解放区大纲D.陕甘宁宪纲回答错误!正确答案:B宋朝基本法典是()收藏A.宋律B.武德律C.元典章D.宋刑统回答错误!正确答案:B在清末法制变革中起到重要作用的法学家是:收藏A.张之洞B.杨鸿烈C.张嘉风D.沈家本回答错误!正确答案:D夏朝有“昏、墨、贼,杀”的制度。
奥鹏西安交通大学课程考试《中国法制史》参考资料答案.doc

西安交通大学课程考试复习资料单选题1.隋朝《开皇律》的篇章结构体例主要渊源于( )A.北魏律B.新律C.北齐律D.晋律答案: C2.唐代由官府判决解除婚姻的离婚方式叫( )A.和离B.断离C.义绝D.休弃答案: B3.封建五刑确立于( )A.南北朝B.汉朝C.唐朝D.隋朝答案: C4.汉代多次减轻天赋,文帝时候天赋实行( )A.十税一B.二十税一C.十五税一D.三十税一答案: D5.汉代官吏致仕的年龄是( )B.50岁C.55岁D.70岁答案: D6.汉代向未成年人征收的人头税称作( )A.算赋B.口赋C.丁银D.天赋答案: B7.汉代的起诉叫( )A.乞鞫B.告劾C.传复D.有故乞鞫答案: B8.首先将流刑分为五等的是( )A.北齐律B.开皇律C.大律D.北魏律答案: C9.南北朝时期,改“廷尉”为“大理寺”的是( )A.北周B.北魏C.北齐D.南梁答案: C10.凌迟刑始见于( )B.北宋C.唐末D.南宋答案: A11.《晋律》共分为( )A.十八篇B.二十篇C.十二篇D.六十篇答案: B12.我国最早创设“十恶”的法典是( )A.北齐律B.大业律C.唐律D.开皇律答案: A13.峁门之法产生于春秋时期的( )A.楚国B.晋国C.魏国D.秦国答案: A14.春秋时期,邓析私造的刑书称作( )A.刑书B.竹刑C.吕刑D.汤刑答案: B15.春秋时期,晋文公曾作( )B.峁门法C.被庐法D.刑书答案: C16.战国时期,实行“尽地力之教”的是( )A.李悝B.商鞅C.吴起D.韩非答案: A17.战国时期,改法为律的是( )A.李悝B.商鞅C.吴起D.韩非答案: B18.赎刑作为一种制度,最迟定型的朝代是( )A.夏B.商C.西周D.秦答案: C19.根据《吕刑》记载,肉刑源于( )A.战争B.苗民C.原是习惯D.礼仪答案: B20.《中华民国宪法》(即“贿选宪法”)公布的时间是()B.1916年C.1920年D.1923年答案: D21.隋代的《开皇律》首次确立了以下哪些制度 ______ 。
中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

中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国最早的成文法典是什么?A. 汉谟拉比法典B. 法经C. 唐律疏议D. 明律答案:B2. “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谁?A. 孔子B. 老子C. 韩非子D. 墨子答案:C3. 秦朝统一六国后,采取的法律制度主要是以哪一部法典为基础?A. 汉律B. 秦律C. 魏律D. 隋律答案:B4. 唐朝时期,法律制度达到了相对完善的阶段,其中最著名的法典是什么?A. 唐律疏议B. 大明律C. 大清律例D. 宋刑统答案:A5. 宋朝时期,对法律制度进行了大量的修订和补充,其中最著名的法典是什么?A. 宋刑统B. 大明律C. 大清律例D. 唐律疏议答案:A6. 明朝时期,法律制度进一步发展,其中最为人所熟知的法典是哪一部?A. 大明律B. 大清律例C. 唐律疏议D. 宋刑统答案:A7. 清朝的法律制度中,最具代表性的法典是哪一部?A. 大清律例B. 唐律疏议C. 大明律D. 宋刑统答案:A8. 中国古代的“五刑”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笞刑B. 杖刑C. 徒刑D. 死刑答案:D9. 在中国古代法律中,关于土地所有权的法律规定主要体现在哪个朝代?A. 秦朝B. 汉朝C. 唐朝D. 明朝答案:C10. 中国近代第一部具有宪法性质的法律文件是什么?A. 临时约法B. 钦定宪法大纲C.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D. 中华民国宪法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封建法典是________,它标志着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初步形成。
答案:汉律2. 中国古代法律中,对于官员的监督和考核制度被称为________。
答案:御史监察制度3. 在唐朝,由宰相主持修订的法典是________,它对后世的法律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答案:唐律疏议4. 明朝时期,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设置了________,作为中央政府的派出机构。
答案:布政司5. 清朝末年,为了适应社会变革的需要,进行了一系列法律改革,其中最著名的法典是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质剂:买卖双方各执一半。
这种竹简分为长短两种,2、六礼:西周结婚的程序;包括纳采,问名,纳吉,纳币,长(券)叫质,用来买卖奴隶或牛马等;短(券)叫剂请期,亲迎,后来封建社会基本上沿用西周的六礼制度。
,用来买卖兵器或珍异物品。
3.五听:审判官在审判活动中观察当事人心理活动的五4.《法经》: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完整、系统的封建法律。
种方法,一曰辞听;二曰色听;三曰气听;四曰耳听;由战国时期魏国李悝制定了《法经》。
《法经》六篇,分别是盗、贼、五曰目听。
”囚、捕、杂、具。
从《法经》的内”容,总之,《法经》是新兴地主5.以古非今罪:秦朝设立的罪名,就是以过去的事例指阶级意志和利益的集中体现,是封建地主阶级镇压农民反抗的暴力责现实的各项政策和制度工具五、案例分析1.商纣争太子案(1)在商代妻和妾区别是什么?(2)嫡长子继承制的含义及意义。
答:妻妾的地位截然不同,二者处于极不平等的地位。
答:嫡长子继承制就是王位和爵位由正妻所生的长子继承的制度。
大多数妾是奴隶主贵族从女奴中强娶来的,还有的是此制度始于商朝末期至西周初期正确立。
嫡长子继承制决定了通过“嫔嫁”来的,即奴隶主贵族娶妻,往往同妻的隋嫁奴隶社会私有制下的一妻多妾制,如果在多妻的情况下,就会因争夺财女一同收为妾。
一妻多妾制是由于奴隶社会私有制决定产和王位产生混乱,乃至战乱。
所以妻妾之分也就有了嫡子和庶子之分,嫡长子继承制,如果多妻就会造成王位混乱和争斗财产,就以避免在继承问题上发生争执,进而影响奴隶阶级专政的统治秩序影响奴隶阶级专政的统治秩序嫡长子继承制有利于奴隶主阶级统治秩序。
2.车裂商秧案(1)结合教材,简述商秧改革的主要内容(2)请叙述刑、法、律的概念答:商鞅在秦国进行两次变法第一次变法(公元前359)。
答:从词源看,汉字“法”确有“平”、“正”、“直”和“公正裁判”的含义。
重点是打击奴隶主贵族的政治势力。
具体内容是:一是整顿户籍,与“法”字有密切联系的另一个字是“律”。
据(说文解字)的解释,设立连坐法,防止隐匿坏人;二是奖励告奸;三是.奖励农业生产;“律,均布也”。
可见,“法”总是指一种判断平、正、直的标准四是.奖励军功。
第二次变法(公元前350)。
重点是废除奴隶制而“律”则主要强调的是人人必须遵守的东西。
把“法”与“律”连用,的土地制度。
具体内容是:一是.进一步强调分户居住;二是.取消就是说“律”是一种包含有国家确认的判断公、正、直的标准的“律”。
分封制,普遍建立郡县制;三是.废除井田制,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法律”一词在清末民初才被广泛使用,据说是受日本的影响。
四是.统一度量衡制度。
商鞅变法意义,在于通过变法改革,促进了封建生产关系的发展,使得秦国国势日强,在战国“七雄”中跃居六国之首,为后来秦始皇统一大业奠定了基础。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亲亲得相首匿:允许一定范围的亲属之间对于一定的犯2.官当:中国封建社会指官员犯罪可用官品或爵位折抵徒刑和流罪可以首谋隐匿刑的刑罚。
2.官当:中国封建社会指官员犯罪可用官品或爵位折抵徒刑和流刑的刑罚。
3.唐律疏议:《唐律疏义》就是《永徽律疏》,它是我们研4.宋刑统: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刊版印行的封建法典。
究唐律的范本,而且是我国封建法典的典范,成为中华法系的其条文只是《唐律疏议》的翻版,变化之处在于:增加“折杖法”;代表。
《永徽律》以保护封建土地所有制,维护封建宗法制度,收集自唐末至宋初150年间的敕、令、格、式中的刑事规规范加强皇帝的权力,统治和镇压农民为主要内容,是中国现存最209条附于律文之后;篇目仍是12篇、502条但在每篇下设有门,完备的一部封建法典,全文保存在《唐律疏议》中。
合计213门5.秋审:秋审是清朝的一种审判制度,从明朝发展而来。
秋审的对象是复审各省上报的被处以死刑的囚犯。
11.缇萦上书救父。
(2)分析汉文帝废除肉刑的原因。
(1)奴隶制五刑答:奴隶制五刑:即黥(墨)、劓、刖、宫、大辟。
墨刑答:体现文帝德政,但本质在于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统治者既要惩罚犯罪是在罪犯面部或额上刻辞后涂以墨;劓刑是割鼻;刖刑即者,又能使其保存劳动能力,以利于其统治。
但是,在中国法制史上意义断足;宫刑即男子割去生殖器,女子幽闭的刑罚;大辟即重大。
它是中国古代刑制由野蛮阶段进入较为文明阶段的标志和转折点。
死刑。
为封建制五刑的建立奠定了基础,而且也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
(3)汉初的立法指导思想。
答:汉初至文景时期以黄老思想为主,并辅以法家思想为法治的指导思想。
汉初,由于秦朝的苛政和连年战争,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统治者需要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局面,使人民得以休息生养,恢复和发展生产,以巩固刚刚建立的封建政权。
(4)秦汉的徒刑种类。
汉朝的徒刑基本是沿用秦朝:答:秦朝的徒刑:A .城旦、舂。
城旦,适用于男犯 A .髡钳城旦舂(5岁刑)。
B. 完为城旦舂(4岁刑)。
C. 鬼薪白,即强制男犯白天修筑长城的一种徒刑。
舂,适用于女犯。
粲(3岁刑)。
D. 司寇和作如司寇(2岁刑)。
E.男罚作秦朝根据生理条件,对罪应城旦的女犯施以舂米以供刑徒妇女复作(1岁刑-3个月)。
F.“女徒顾山”。
(指是妇女犯罪判处鬼口粮的劳役。
舂的刑期与城旦一样。
B.鬼薪、白粲。
鬼薪上山砍柴徒刑的,可以不亲自服役,每月花三百钱雇人代替。
),适用于男犯;白粲,适用于女犯。
鬼薪是指强制男犯去山2.长孙无忌带刀入宫案林砍柴以供宗庙祭祀之用。
白粲指强制女犯择米使正白,(1)“八议”的内容以供宗庙祭祀之用。
二者刑期皆为三年。
C.司寇、作如司答:中国封建王朝规定的对八种人犯罪要上奏皇帝进行特别审议,寇。
司寇,就是强制男犯到边远地区服劳役,主要从事防以便对其减刑或免刑的一种制度。
所谓“八议”,即有议亲(皇亲国戚)御外寇入侵,刑期为二年。
作如司寇,适用于女犯,相当于、议故(皇帝故旧)、议贤(有封建德行的所谓贤臣)议能(所谓大司寇,是指强制女犯服相当于防御外寇入侵的刑罚,刑期也大臣)、议功(对封建王朝有大功勋者)、议贵(高官显爵)为二年。
D.罚作、复作。
“罚作,适用于男犯,指强制男犯到议勤(对封建统治有特殊勤劳者)、议宾(先朝君主的后代)。
边远地区戍守,刑期为三个月到一年。
复作,适用于女犯。
就是强制女犯到官府服劳役。
罚作和复作是徒刑中最轻的,刑期为三个月到一年。
(2)“十恶”的内容答:加强对危害封建统治秩序行为的镇压;所谓“十恶”指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
(3)“八议” 与“十恶”的关系。
答:“八议”是指八类人犯罪,依法享有免刑或减刑的特权,封建贵族的特权,这是封建等级制在法律上的表现,并使之法典化。
在名例律中立下“十恶”专条,强调这些罪行的严重性质。
②犯“十恶”罪的人即使属于八议的范围,也不得享受议、请、减的照顾。
)“八议” 与“十恶”相辅相成,共同为封建统治服务的。
23.胡蓝之狱(1)明初时如何加强中央集权的(2)明初朱元璋的立法指导思想答:一是确立重典治乱世的立法指导思想。
答:明朝处于我国封建社会的后期,为了维持政治、经济不遭首先,重典治乱世。
具体体现在重典治吏受严重的破坏,君主专制统治更加强化,并发展到极端化的程序和重典治民两方面。
其次,礼刑并用。
既这一时期的立法指导思想是开国皇帝朱元璋确立的,对整个明朝的坚持严刑酷法,又强调德礼教化,儒法结立法活动都有深刻的影响一是重典治乱世。
二是礼刑并用。
三是加合,礼刑并用。
再次,加强法制宣传。
强法制宣二是严禁臣下结党和内外官交结。
三是严酷镇压危害君主专制统治的反抗行为。
四是严厉惩治贪官污吏。
(3)朱元璋重典治吏的措施(4)《大明律》严禁臣下结党的法律规定。
答:明朝从维护封建国家的根本利益出发,答:明朝统治者鉴于唐、宋两朝臣下结党、削弱皇权、分散统治力量的教训,在严惩贪官污吏。
一是制定明《大诰》。
二是取废除丞相制度,不准后宫与宦官干预朝政等一系列措施以外,《大明律》采取严厉措施严惩贪官污吏。
明《大诰》也中还专设“奸党”条,规定:“若在朝官员,交结朋党,紊乱朝政者,皆斩妻子为奴,侧重打击贪官污吏,且刑罚残酷,如有“剥皮财产入官”。
“若犯罪,律该处死,其大臣小官巧言谏免,暗邀人心者,”;“若刑实草”等。
部及大小各衙门官吏不执行法律,听从上司主使,出入人罪者”等都构成奸党罪要1 受到严厉惩治:本人处死,妻子为奴,财产入官。
1.清政府立宪举措及对中国法律近代化的意义(20分)答:清政府立宪举措:自1840年鸦片战争至1901年。
清政府面临列强蚕食中国的局面,于1905年清廷派大臣考察列国宪政,以期仿效谋国家富强,其目的有三:一是皇位永固;二是抵御外侮;三是兼有削藩统权。
实施预备立宪是清廷不得巳而为之的结果。
一是设立咨议局和筹建资政院。
二是制定颁布《钦定宪法大纲》三是《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则是在武昌起义的沉重打击下,清政府为了渡过危机而临时炮制的"宪法”。
意义:认识晚清预备立宪的保守性和欺骗性的同时,我们也要正确看待它的积极意义:一是加速了清朝的灭亡。
预备立宪的措施加剧了中央与地方、满汉之间、阶级之间的矛盾,引起了社会的极大混乱,加速了它的覆灭。
二是清政府在实行"预备立宪”过程中,相应地对旧有政治体制进行改革,它缩小了皇帝与国会之间的权力比例,调整和改造了君主专制制度,直接冲击了二千多年的专制政体,拉开了封建中国政治近代化进程的序幕。
三是预备立宪传播了宪政知识,进行了民主政治思想的启蒙,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初步民主自治能力的知识分子,为我国近代宪政运动的发展奠定了群众基础。
四是《钦定宪法大纲》所确立的君主立宪宪政制度在当时历史条件下,不失民主政治的成分,客观上对当时人们思想起到了不小的冲击作用。
五是《钦定宪法大纲》它虽然带有浓厚的封建性,但毕竟同旧有的传统封建法典不同,它打破了传统中华法系的传统结构,使宪法作为根本大法独立于刑法、民法等普通法之外,全面、集中地规定了国家与社会制度的基本原则。
六是《钦定宪法大纲》的结构比较完整。
具备了名称、正文、附录、实施日期。
2.中华法系“诸法合体”是如何走向“诸法分立”的?(20分)答:中国的法制历史源远流长,从我国封建社会最早的一部粗具体系的封建法典《法经》,到秦朝在《法经》的基础上制定《秦律》、汉朝《九章律》,隋朝《开皇律》、《大业律》,唐朝《永徽律疏》,宋朝《宋刑统》,明朝《大明律》,直到清朝《大清律例》,一脉相承,形成以中华法系,中华法系在结构上的一个基本特点,就是“诸法合体、民刑不分”;集刑事、民事、行政、诉讼等内容于一体,用刑罚方法调整各种社会关系。
在这样的法律架构中,实体法和程序法完全融合,刑事法律规范异常发达,民事法律规范则处于从属地位,形成了“重刑轻民”的规范格局。
新中国的法律体系有两大源头:一是革命根据地法,二是苏联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