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迁移的特点:
城市人口迁移的特点与机制
城市人口迁移的特点与机制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人口迁移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普遍存在的现象。
城市作为人口、经济、文化等方面发展最为集中的地区,吸引了大量人口的迁徙。
本文将分析城市人口迁移的特点与机制。
一、城市人口迁移的特点1. 集聚趋势明显城市作为人口、财富、知识等要素的集聚中心,其吸引力是不可替代的。
不管是农民工还是高科技人才,都希望能够到城市中寻找更多的机会和更好的生活。
2. 正向人口流动占主导通常情况下,城市的正向人口流动是占据主导的,即城市吸纳了更多的人口。
同时,城市也会主动地吸纳具有较高技能和知识水平的人才,以提升城市整体的发展。
3. 人口属性多样化城市人口迁移的特点是多样化的,既包括贫困人口和农民工,也包括高素质的人才和富有的投资者。
4. 城市人口失衡城市作为人口集聚的核心区域,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不断壮大,也会造成城市人口失衡的现象,如城市贫困人口、社会流浪人口、外来务工人员等等。
二、城市人口迁移的机制1. 经济机制城市经济发展是吸引人口流动的重要机制之一。
城市经济的增长往往意味着更多的就业机会、更高的工资水平、更好的福利和更多的发展机会,这些都是推动人口大规模流入城市的重要原因。
2. 教育机制教育是促进城市人口迁移的另一重要机制。
城市往往拥有更好的教育资源,如优质高等教育、富有竞争力的职业教育等,这些教育机构往往可以为人才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深层次的专业培训。
3. 文化机制文化是推动城市人口迁移的重要机制之一。
城市人口的集聚,不仅仅是因为经济的发展,还有很多是因为城市的文化魅力。
很多人选择移居城市是因为这里有更多的文化资源、艺术展览、音乐文化活动以及其他各种文化体验。
4. 政策机制政策机制对城市人口迁移也有一定的影响。
政府往往通过推行优惠政策、税收优惠、住房补贴等各种手段来吸引人口流动。
比如,政府会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初创企业和高科技企业入驻,这会造成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增长,进而吸引更多的人口流动。
高中地理高考一轮复习-第6章 第2讲 人口迁移
返回导航
(2)人口迁移对城市化的影响 大量农村人口迁入城市,为城市注入了活力,促进了城市经济发 展。随着人口规模的扩大,城市的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功能区也随 之发生布局调整,郊区不断出现住宅小区,促进了郊区城市化的发展。 (3)人口迁移对年龄结构的影响 对迁出地来说,大量青壮年劳动力的迁出,会使其青壮年比重下 降,人口老龄化加重;对迁入地来说,大量青壮年劳动力的迁入,会使 其青壮年比重上升,人口老龄化减轻。
返回导航
考点一 人口的迁移特点 突难点
1.现代国际人口迁移的形式 在目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国际人口迁移表现出了新的特点,其中 科技移民、劳务输出和国际难民迁移是三种常见形式。如下表所示:
第六章 人口的变化
高考一轮总复习 • 地理 • 人教版
返回导航
形式
科技移民
劳务输出
国际难民迁移
迁移人口类型 高素质人才
D.行政区划变动
(2)2010年后,该市常住人口变化缓慢,主要是由于当地
A.人口老龄化加剧
B.GDP增长缓慢
C.环境承载力下降
D.产业结构优化
(3)该市的支柱产业是
A.采矿业
B.旅游业
C.制造业
D.物流业
(B ) (D) (C)
第六章 人口的变化
高考一轮总复习 • 地理 • 人教版
返回导航
[解析] 第(1)题,由图示信息,2016~2019年户籍人口增长比常住 人口快,如果是生育政策改变,常住人口基数大,增长应比户籍人口 快,故2016~2019年户籍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应是当地落户政策放宽, 使得户籍人口增长速度高于常住人口;医疗条件的改善和行政区划的变 动对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都有影响,两者人口增长的速度不会有较大的 差异。
人口的迁移特点和概念
人口的迁移特点和概念人口迁移是指人口从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移居到另一个地区或国家的现象。
人口迁移是人口流动的一种表现形式,其特点和概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人口迁移具有普遍性。
人口迁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现象。
不同社会不同历史时期的人口迁移可以是远距离的,也可以是短距离的,可以是城市到农村的,也可以是农村到城市的。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口迁移特点可能有所差异,但无论如何,人口迁移在全球范围内都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
其次,人口迁移具有多样性。
人口迁移的方式和原因多种多样。
包括自愿迁移和强制迁移两种情况。
自愿迁移是指个体主动迁移,如为了谋求更好的经济机会而选择迁往他处。
而强制迁移则是指被迫离开原居地,如因战争、自然灾害等原因而被迫迁徙。
此外,人口迁移的原因也包括职业迁移、家庭迁移、教育迁移等。
不同的迁移原因也会导致人口迁移方式的不同。
再次,人口迁移具有巨大的影响。
人口迁移对迁移地和原居地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对迁移地而言,人口迁移可以带来劳动力、技术、文化等资源的流入,从而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
但同时也会面临资源供需不平衡、社会秩序紊乱、生态环境恶化等挑战。
对原居地而言,人口迁移则可能导致人口减少,劳动力和人才流失,甚至由此引发社会经济问题。
因此,合理引导和管理人口迁移对于迁移地和原居地的发展都至关重要。
最后,人口迁移有着长期性和持续性。
人口迁移不是一时的、一次性的现象,而是一个长期和持续的过程。
人口迁移的原因可能是一时的,如自然灾害导致的临时迁徙;也可能是长期的,如由于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的长期迁徙。
而人口迁移的影响也是长期的,不仅影响当下,还会对未来产生深远的影响。
综上所述,人口迁移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具有多样性、巨大的影响,并且具有长期性和持续性。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人口迁移将继续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现象和研究领域。
因此,应该关注人口迁移的潜在问题,合理引导和管理人口迁移,促进人口迁移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并减少人口迁移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人口迁移有什么特点?
人口迁移有什么特点?人口迁移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1.多样性:人口迁移的方式和动机非常多样。
迁移可以是长期的、永久的,也可以是短期的、临时的。
人口迁移可能是个体主动选择的,也可能是被迫的。
迁移的原因也涵盖就业、教育、家庭团聚、环境等多个方面。
2.时空差异:人口迁移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上表现出差异。
迁移的规模和趋势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地理区域的变化而变化。
例如,经济繁荣地区可能会吸引更多的人口迁入,而经济衰退地区则可能面临人口流失。
3.内外迁移:人口迁移可以是国内的,即在国家内部进行的迁移;也可以是国际的,即跨越国家边界的迁移。
国内迁移通常较为常见,涉及城市和农村之间的迁移,而国际迁移往往涉及不同国家之间的迁移。
4.影响社会和经济:人口迁移对社会和经济产生重要影响。
迁入地区可能受到人口增加而面临社会和经济压力,如住房需求、就业、教育和社会服务。
迁出地区可能面临人口流失和劳动力减少的问题。
5.网络效应:人口迁移常常具有网络效应。
人们倾向于迁移到与自己有关联的地区,如与亲友有联系的地方或具有相同文化背景的地方。
这种迁移的网络效应可能导致人们形成聚集,建立血缘、地区和文化联系等。
6.双向和循环迁移:人口迁移不一定是单向的,也存在双向和循环迁移的现象。
某些人可能会在不同地区之间进行频繁的往返迁移,如季节性劳动力、学生、跨国工作者等。
需要注意的是,人口迁移是一个复杂而多样的过程,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和个人动机等。
因此,人口迁移的特点在不同的地区和个体之间可能存在差异。
中国的人口分布和人口迁移有哪些基本特点
中国的人口分布和人口迁移有哪些基本特点中国的人口分布和人口迁移是中国人口问题中的重要内容,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
一、人口分布的不平衡性中国的人口分布不均衡,呈现出明显的东部沿海人口密集、西部人口稀少的特点。
东部沿海地区地处沿海,交通便利,资源丰富,经济发达,吸引了大量人口流入。
而西部地区地势复杂,交通不便,自然条件较为恶劣,人口分布相对较少。
此外,城乡差异也是影响人口分布的重要因素,大多数人口集中在城市,农村地区人口相对较少。
二、人口向城市的集中迁移由于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向城市的集中迁移成为一个明显的趋势。
城市的经济机会、教育医疗资源、生活水平等方面相对优越,吸引了大量农民工等人口进入城市。
这种人口迁移造成了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同时也给城市带来了许多问题,如城市拥堵、环境污染、社会矛盾等。
三、人口老龄化和少子化趋势明显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医疗条件的改善,中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
人口老龄化主要表现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比例增加,而15岁以下的少年人口比例相对减少。
这种老龄化和少子化的趋势对社会经济发展、社会保障等方面都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四、人口迁移对环境和资源的影响人口迁移带来了环境和资源利用的压力。
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加剧了城市用地紧张、水资源紧缺等问题,同时也增加了城市环境污染的风险。
在西部农村地区,大量的人口外出打工导致了农田撂荒、生态环境退化等问题。
因此,合理规划和管理人口迁移,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环境变得尤为重要。
五、政府的人口政策调控中国政府采取一系列的人口政策来调控人口分布和人口迁移。
例如,实行的独生子女政策,旨在控制人口数量,减缓人口老龄化进程。
此外,政府还通过推动西部大开发、城市化进程等措施,试图改变东西部人口分布不均衡的问题。
综上所述,中国的人口分布和人口迁移呈现出不平衡性、向城市集中、老龄化和少子化、对环境和资源的影响等基本特点。
政府在调控人口分布和人口迁移方面的政策和措施对于实现人口结构的优化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21 第1章 第2节 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第二节 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课程标准 核心素养目标描述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1.结合图文材料,分析世界和我国人口迁移状况及时空特点。
(区域认知)2.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结合资料,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综合思维)3.调查学校所在地人口迁移的现状,并分析原因。
(地理实践力)一、国际人口迁移及其特点 1.人口迁移的概念及类型(1)概念:人们出于某种目的,移动到其他地区,永久性或长期性地改变其定居地的行为,被称为人口迁移。
(2)类型:按照人口迁移的范围是否跨越国界,还可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
[方法技巧] 人口迁移的判断方法一是必须改变居住地;二是改变居住地需持续一段时间;三是必须跨越一定的行政界线。
(1)特点:出现了大规模的人口跨洲迁移活动。
(2)方向⎩⎨⎧欧洲人向美洲移民非洲黑人被贩运到美洲亚洲的中国、印度和日本等国居民向国外迁移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人口迁移 (1)迁移方向的变化①欧洲由人口净迁出区变为净迁入区。
②拉丁美洲由人口净迁入区变为净迁出区。
③北美洲和大洋洲是最大的移民迁入地区。
(2)特点①劳务输出逐渐成为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
②国际难民数量增加,持续时间长。
③发展中国家专业人才移民。
二、国内人口迁移及其特点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的国内人口迁移(1)人口迁移目的:开发内地和边疆。
(2)主要人群:技术人员、退伍军人、干部和知识青年等。
(3)迁移目的地:东北三省、内蒙古、新疆、青海和西藏等地。
2.改革开放后的国内人口迁移特点(1)人口流动频繁,迁移规模加大。
(2)人口向城镇迁移。
大量人口从农村进入城镇。
(3)人口向东部迁移。
中国人口迁移的主要趋势,是从中西部向东部和东南沿海一带移动。
1.经济因素:是主要因素,就业机会较多、经济收入较高的地方往往就成为人口迁入区。
2.政治因素:表现为驱逐出境、战争和移民戍边等。
3.社会文化因素:主要包括宗教、种族因素。
4.生态环境因素:一方面,生态环境的变化,尤其是灾难性的变化常会引起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另一方面,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的人口也会向生态环境较好的地区迁移。
世界的人口分布和人口迁移有哪些基本特点
世界的人口分布和人口迁移有哪些基本特点世界的人口分布和人口迁移是地理学和人口学领域中的重要研究课题。
人口分布指的是人类在地球上的空间分布情况,而人口迁移则是指人口从一个地区或国家转移到另一个地区或国家的现象。
在研究世界的人口分布和人口迁移时,我们可以观察到以下几个基本特点:一、人口分布的不均衡性世界的人口分布非常不均衡,不同地区的人口密度差异巨大。
一般来说,人口分布密集的地区多集中在低纬度地区,如亚洲的东南沿海地带、南亚和东南亚地区,以及非洲的撒哈拉以南地区等。
而高纬度地区以及一些地理条件相对较差的地区,如北非、西亚的沙漠、高山地区等,则人口分布相对较少。
二、人口迁移的城市化趋势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口迁移呈现出明显的城市化趋势。
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大城市,吸引了大量农村人口流入。
这是由于城市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好的生活条件,吸引了人们前往寻求更好的发展机会。
与此同时,一些农村地区的人口大量外流,导致农村人口减少,城市人口增长迅速。
三、人口迁移的国际性和跨区域性人口迁移不仅发生在国内,也存在国际性和跨区域性的迁移。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世界各地的人口流动更加频繁。
一方面,一些发达国家吸引了大量的移民,这些移民为了寻求更好的生活条件和经济机会而选择移居其他国家。
另一方面,一些不发达国家的人口也会选择到发达国家寻求更好的生活条件,这种现象被称为南北方向的人口迁移。
四、人口迁移的原因多样化人口迁移的原因非常多样化,在不同的地区和国家有着不同的特点。
其中一些主要的原因包括经济因素、社会因素、政治因素和自然因素等。
例如,一些国家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人口往往会从经济相对不发达的农村地区迁移到经济相对发达的城市地区。
而有些人口迁移则是由于战争、政治动荡或自然灾害等因素导致的。
总之,世界的人口分布和人口迁移具有明显的特点,包括人口分布的不均衡性、人口迁移的城市化趋势、人口迁移的国际性和跨区域性以及人口迁移的多样化原因等。
国际人口迁移的特点
国际人口迁移的特点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劳动移民增多,劳务输出成为主流;人口迁移多元化;女性移民人口增多;难民和非法移民人口增加;国际优秀人才移民日益增多;人口的三大构成,基本结构人口结构,又称人口构成,是指将人口以不同的标准划分而得到的一种结果。
其反映一定地区、一定时点人口总体内部各种不同质的规定性的数量比例关系,主要有性别结构和年龄结构。
构成这些标准的因素主要包括年龄、性别、人种、民族、宗教、教育程度、职业、收入、家庭人数等。
自然结构依据人口的生物学特征划分,主要有性别结构和年龄结构。
人口的自然结构既是人口再生产的必然结果,又是人口再生产的基础和起点,对人口发展规模和速度有重要的制约作用,从而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发生重要的影响。
同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也通过一系列中间环节对人口自然结构起制约作用。
社会结构依据人口的社会特征划分,主要包括阶级结构、民族结构、文化结构、语言结构、宗教结构、婚姻结构、家庭结构、职业结构、部门结构等。
社会经济发展以及社会生产方式决定人口社会结构及其变动;人口社会结构反作用于社会经济发展。
人口的社会结构对人口再生产有重大的影响,不同的阶级、民族、文化、宗教、婚姻、家庭、职业和部门,其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不同,平均寿命也有相应的差异。
地域结构依据人口的居住地区划分,主要有自然地理结构和行政区域结构。
人口的地域结构状况与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经济发展有关,合理的人口地域结构有利于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促进城乡经济的发展。
人口地域结构也是形成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平均寿命地区差异的重要原因。
单亲家庭存在的问题一、单亲家庭所面临的生活困难.第一,经济困难,收入来源没有保障,特别是单亲母亲家庭经济状况令人担忧第二,家务繁重,没有安全感。
第三,抚养费难以兑现。
尽管法律上对抚养费有明确规定,但实际情况并不乐观。
在离异或非婚生育的家庭中,每月能真正拿到抚养费的只是少数,而且离异前夫妻双方存在怨恨,导致离异后双方来往很少,孩子的抚养和教育义务都是由单亲家长一人承担,经济压力相当大。
《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知识清单
第一章人口分布、迁移与合理容量第二节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学习指南】1.人口迁移的特点是什么?2.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哪些?知识点1:人口数量的变化1.区域人口数量的变化=人口机械变化+人口自然变化。
2.人口自然增长(1)人口自然增长数=人口基数×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2)自然增长率表示人口增长的快慢。
只考虑自然增长的情况,当自然增长率由正转为0的时候人口最多。
(3)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因素:①根本因素:生产力发展水平。
②其他因素:经济发达程度、医疗卫生条件、婚姻生育观、文化教育水平、妇女就业状况、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战争、自然灾害、人口政策等。
3.人口机械增长(人口迁移)(1)人口迁移使得某一区域的人口数量发生变化,这种人口数量的变化称为人口机械增长。
①区域人口机械增长率为正时,该区域为人口净迁入区。
②区域人口机械增长率为负时,该区域为人口净迁出区。
(2)人口机械增长数=人口基数×机械增长率(迁入率—迁出率)。
(3)考察的地域范围越大,人口迁移对人口变动的影响就越小。
知识点2:人口迁移1.概念:人们出于某种目的,移动到其他地区,永久性或长期性地改变其定居地的行为。
2.类型:按照迁移的范围是否跨越国界,可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
3.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的区别人口迁移人口流动时间尺度永久性或长期性临时或短期空间距离一定距离无限制居住地变更,跨越一定的行政区界线不变更,不改变户籍主要原因灾荒、战乱、宗教文化差异、政策、经济差别等工作、学习、旅游、探亲等原因暂时离开原居住地,人口流动的强度主要取决于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举例“闯关东”“下南洋”、定居海外获取“绿卡”外出探亲、出国考察、外出打工意义人口迁移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和交融,促进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形成,有利于国内各族人民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①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对促进经济发展、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等都有积极作用。
人口迁移的特点(课时1)高一地理探究课件(中图版2019必修第二册)
1.不同乡村地区出现两类人口迁移导致的老龄化,主要取决于不同乡村
①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②生态环境差异 ③人口年龄结构不同 ④人口密度因素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外来老年人口迁入对G村发展的积极影响是( )
①促进乡村文化繁荣②优化当地人口结构
③解决都市养老难题④促进房地产、旅游等产业发展
A.①②
TANJIUQINGJING
往年不同,“节后用工全面告急”。广州、深圳等地出现了“民工荒”。 材料二:据中国经济网报道,薪资过低以及供需渠道不畅是造成“民工荒”这一现象的 重要原因。中国近年来加强扶持农业,以及长三角的 崛起,西部大开发的启动,也造成了民工的分流。 材料三:我国民工外流示意图。
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
HEZUOTANJIU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民工潮”的主要原因是?
农村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城乡和地区之间巨大的收入差距(城市和沿海地区经济快速 发展,就业机会多,经济收入高,生活环境较优越等);八十年代中期户籍制度放宽。
情境探究 材料一:中国网:如今春节已经过去,节后用工招聘开始,但今年情况与
①自然资源丰富②工资水平高③气候环境优良④就业机会多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江西省因最“拼”而带来的影响,最有可能是( )
A.人地矛盾加剧
B.人口老龄化加剧
C.就业压力加重
D.城市人生活方式型移民”是指为获得一种更好、
更满意的生活方式而形成的人口移动形式,其迁入地或具有温和气候、充足阳
合作探究
HEZUOTANJIU
(3)近几年来,又出现“民工荒”,其主要原因有哪些 ?
国家惠民政策和农产品价格上涨,刺激了农民种田的积极性;近年来经济发展出现热潮,推动 劳动力需求的增加,造成劳动力市场短期供需失衡;薪资过低及供需渠道不畅;技术发展对劳 动者素质要求提高等。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二节《人口迁移》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二节《人口迁移》知识点总结思路分析:知识点总结:一、人口迁移1.概念:人口居住地发生长期或永久改变的人口移动,称为人口迁移。
2.条件(与人口移动的区别)(1)改变居住地。
(2)改变居住地需持续一段时间(通常为一年)。
(3)跨越一定的行政界线。
3.人口机械增长(1)含义:人口迁移引起的区域人口数量变化。
(2)影响:区域人口机械增长率为正时,该区域为人口净迁入区;区域人口机械增长率为负时,该区域为人口净迁出区。
(3)人口机械增长率:在一定区域、一定时间内(通常为1年)净迁入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又称人口净迁移率。
计算公式:人口机械增长率=年内迁入人口数−年内迁出人口数×100%年平均人口数4.人口自然增长:指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年)人口的自然增长数,即一定时期内的人口出生数减去人口死亡数。
人口自然增长率=年内出生人口数−年内死亡人口数×100%年平均人口数一个地区或国家的人口数量变化是由人口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共同决定的。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推拉理论该理论认为,人口迁移的动力是由迁出地的推力(排斥力)与迁入地的拉力(吸引力)共同构成。
(1)推力因素:战争、自然灾害、环境污染、贫困等。
(2)拉力因素:收入、教育、工作、食物、城市生活、和平、医疗。
值得注意的是人口迁移往往不是由单一因素引起的,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一种有意识的主观行为。
可分为自然因素、经济因素和政治因素等。
①自然因素气候、水资源、土壤和矿产资源等都会影响人口迁移。
②经济因素区域间经济差异越大,越能影响人们迁移。
如人们从发展中国家迁移到发达国家。
③政治因素国家的政策法规、军事也能影响人口迁移。
如巴西将首都迁至内陆的巴西利亚导致的人口集聚。
④社会文化因素婚姻、文化差异、宗教信仰在一定程度能影响人口迁移。
如唐人街、印巴分治导致的穆斯林和印度教徒的迁移。
三、人口迁移的时空特点1.国际人口迁移的时空特点(1)19世纪以前特点:以集团性、大规模移民为主。
浅论中国人口迁移的特点和原因
浅论中国人口迁移的特点和原因城乡迁移----------浅论中国人口迁移的特点和原因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城市化水平的迅速提高,城乡人口迁移问题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城镇就业岗位的增加,农村机械化水平的提高,以及乡镇企业就业岗位的相对减少都明显促进了城乡人口的迁移,而实际迁移距离和"无形"迁移距离制约着城乡人口的迁移。
关键词:人口城乡迁移;影响因素;形成特点;人口迁移;迁移原因;迁移选择;迁移方式目录一、摘要——————————————二、关键词——————————————三、前言——————————————四、探讨人口迁移问题1、城乡人口迁移数据的概况——————————————2、城乡人口迁移的形成原因———————————————3、城乡人口迁移的阶段变化———————————————4、城乡人口迁移的形成特点————————————————5、当今社会中国面对城乡人口迁移所采取的的措施——————6、参考文献——————————————————————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人口城乡迁移规模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到以下结论:第一,中国城乡实际收入差距扩大已显著地阻碍了农村人口向城镇的长期迁移。
第二,城乡人口迁移规模的扩大并不是导致城镇失业增加的原因,而城镇失业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人口的城乡迁移。
第三,制度因素对农村人口城乡迁移规模的影响是复杂的,城乡人口迁移规模随着制度约束的减弱而逐年增加。
、2、人口迁移大致可分为以下六种类型a.工作学习型;b.参军复员型c.亲属随迁型。
d.政策影响型e.人才流动型f.库区移民型3、城乡人口迁移的阶段变化第一个阶段是1954~1962年。
期内各年人口迁移率均在30‰以上,1960年还创下了年迁移3300万人,迁移率达50‰的最高记录。
虽然这些数据与以后各年份是否完全可比尚有疑问,但期内人口迁移比较活跃确是不争之事实。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2册 第一章 第二节 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探究二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哪些?
问题探究
材料一 湖北省位于长江中游,气候温暖湿润,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土地资 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和能源资源都在我国占有比较优越的 地位。湖北省是我国人口迁移较为活跃的地区之一,也是人口迁移的一个 重要迁入地。 材料二 20世纪30年代,一场大旱使美国俄克拉何马州及其附近地区赤地 千里,许多农民举家逃离这片受灾的土地。有些人选择迁居东部,但大多数 人则向西迁往加利福尼亚州。 材料三 1992—1995年战争期间,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死亡人口超过10 万,为躲避战乱,从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逃离的居民达200万。尽管战后 多数人重返家园,但仍有几十万人侨居国外。
指点迷津
1.国际人口迁移及其特点
时期 新大陆被发现后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特点
出现了大规模的人口跨 洲迁移活动
劳务输出逐渐成为国际人口迁移的 主要形式;国际难民数量增加,持续 时间长;发展中国家专业人才移民
人口 欧洲,非洲,亚洲的中国、 拉丁美洲、亚洲、非洲等 迁出区 印度和日本等国
人口 美洲、大洋洲等新大陆 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
人种的空间分布
口压力,但也造成迁出国的人才流失
方法技巧人口迁移的判断方法 判断人口迁移的三个条件,即空间位移、居住地变更(跨越行政区域界线) 和时间尺度,只有同时满足这三个条件的人口移动才能称为人口迁移。
2.国内人口迁移及其特点
阶段
迁移方向
原因
特点
深受统治者及其行政力
历史上 迁往社会环境及自然条 量的束缚;自给自足的农 大规模
知识体系
课前篇 自主预习
一、人口迁移 1.概念:人们出于某种目的,移动到其他地区,永久性或长期性地改变其 定居地的行为。 要点笔记我国人口普查时,将离开户籍地半年以上的人口称为流动人口。 2.分类:按照人口迁移的范围是否跨越国界,还可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 人口迁移。
1.2 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高一地理(新教材中图版必修第二册)
必修2 第一章人口分布、迁移与合理容量第二节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一、国际人口迁移及其特点1.人口迁移的含义:人们出于某种目的,移动到其他地区,永久性或长期性地改变其①的行为,被称为人口迁移。
按是否跨越国界,可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
2.国际人口迁移及其特点:(1)新大陆被发现后方向:从旧大陆(欧洲、非洲)向②(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迁移。
原因:1.新航线开辟和地理大发现的影响。
2.资本主义发展和殖民主义扩张。
(2)二战后方向:由③(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向发达国家(欧洲、北美)迁移特点:①劳务输出逐渐成为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
接受劳务输出的国家主要集中在西欧、北美和中东地区。
②国际④增加,持续时间长。
⑤专业人才移民。
原因:1.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2.劳动力供求关系的地区差异二、国内人口迁移及其特点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前(1)原因:为了开发⑥。
(2)方向:大批技术人员、退伍军人、干部和知识青年等被有组织地移民到东北三省、内蒙古、新疆、青海和西藏等地,支援那里的工农业建设。
2.改革开放后的国内人口迁移(1)特点:人口流动频繁,迁移规模加大;人口向⑦迁移,人口向东部迁移(2)原因:改革开放、农村剩余劳动力多、城乡差距大三、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经济因素就业机会较多、⑧的地方往往成为人口迁入区。
2.政治因素政治因素能引起大规模的人口迁移。
⑨也会引起人口迁移。
我国历史上曾采取过移民戍边措施,将内地的人口迁移至边境地区。
3.社会文化因素宗教、种族等社会文化因素会造成人口迁移。
外出求学对人口迁移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4.生态环境因素(1)生态环境的变化,尤其是灾难性的变化常会引起大规模的人口迁移。
(2)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的人口也会向⑩的地区迁移。
参考答案:①定居地②新大陆③发展中国家④难民数量⑤发展中国家⑥内地和边疆⑦城镇⑧经济收入较高⑨战争⑩生态环境较好重点一世界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原因1.人口迁移(1)判断人口迁移的依据①空间位移:迁出地到迁入地②时间限度:较长,通常一年以上③居住地变更:必须跨越行政区界线(2)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2)不同时期的国际人口迁移(3)不同时期的国际人口迁移现代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在目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国际人口迁移表现出了新的特点,科技移民、劳务输出和国际难民迁移是三种常见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