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少版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合集下载

苏少版音乐三上第五单元游子吟-教案

苏少版音乐三上第五单元游子吟-教案

苏少版音乐三上第五单元游子吟-教案一. 教材分析《游子吟》是苏少版音乐三上第五单元的一首歌曲,歌曲以游子离家漂泊为主题,表达了游子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歌曲的旋律优美,歌词感人,富有诗意。

通过学唱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培养对家乡和亲人的热爱之情。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首歌曲之前,已经掌握了基本的乐理知识和唱歌技巧。

他们对家乡和亲人的感情有一定的了解,能够理解和体会歌曲中的情感。

然而,部分学生可能对游子的离乡背井和漂泊生涯缺乏直观的感受,需要通过歌曲的学习来培养共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演唱《游子吟》,并理解歌曲的主题和情感。

2.通过歌曲学习,培养学生对家乡和亲人的热爱之情。

3.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提高音乐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的高音部分和节奏难点。

2.学生对游子离乡背井情感的理解和体会。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先进行歌曲的演唱示范,让学生跟随学习。

2.讨论法:分组让学生讨论歌曲的主题和情感,促进彼此的交流。

3.体验法:通过故事讲解和情景模拟,让学生感受游子的离乡背井情感。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包括歌曲的歌词、图片、音乐等。

2.教学录音机:用于播放歌曲和录音。

3.教学黑板:用于板书和展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游子离乡背井的故事,引起学生对游子情感的共鸣。

2.呈现(5分钟)教师播放歌曲《游子吟》,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跟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掌握高音部分和节奏难点。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歌曲演唱,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发音和姿势不正确的地方。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歌曲的主题和情感,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的主题和情感。

7.家庭作业(5分钟)学生回家后,练习演唱歌曲,并和家长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8.板书(5分钟)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歌曲的歌词,方便学生学习和复习。

苏少版音乐三年级上册《听:映山红司马光砸缸》教学设计

苏少版音乐三年级上册《听:映山红司马光砸缸》教学设计

苏少版音乐三年级上册《听:映山红司马光砸缸》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听:映山红司马光砸缸》选自苏少版音乐三年级上册。

本节课教材包含了一首经典的红歌《映山红》和一首古文故事《司马光砸缸》。

《映山红》是一首富有感染力的歌曲,旋律优美,歌词深情,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而《司马光砸缸》是一首古文故事,通过讲述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培养了学生的勇敢和智慧品质。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能够理解和欣赏简单的歌曲。

但学生在音乐欣赏和古文理解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引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教材内容。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演唱《映山红》,并能够理解和感受歌曲的情感。

2.让学生通过学习《司马光砸缸》,了解故事内容,培养勇敢和智慧品质。

3.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提高音乐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映山红》的旋律演唱和情感理解。

2.古文故事《司马光砸缸》的理解和欣赏。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教材内容。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欣赏教学法:让学生在欣赏中学习,提高音乐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电脑、投影仪等。

2.准备教材和歌谱。

3.准备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播放《映山红》的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妙。

然后引导学生谈论对歌曲的初步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歌曲《映山红》,教唱旋律,解释歌词含义。

让学生在学唱过程中感受歌曲的情感,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歌曲演唱练习。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演唱错误。

通过反复练习,使学生能够熟练地演唱歌曲。

4.巩固(5分钟)利用多媒体播放《映山红》的歌曲,让学生跟唱。

教师观察学生的演唱情况,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苏少版音乐三年级上册《听:映山红 司马光砸缸》教案

苏少版音乐三年级上册《听:映山红 司马光砸缸》教案

苏少版音乐三年级上册《听:映山红司马光砸缸》教案一. 教材分析《听:映山红司马光砸缸》选自苏少版音乐三年级上册。

本节课是一首富有地方特色的儿童歌曲,旋律优美、歌词朗朗上口。

歌曲以脍炙人口的映山红为背景,讲述了司马光小时候砸缸救人的故事,体现了勇敢、智慧、助人为乐的品质。

歌曲难度适中,节奏明快,适合三年级学生学习。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具有较好的音乐基础,能够熟练地识谱、唱谱。

他们对富有地方特色的音乐感兴趣,愿意学习新的歌曲。

然而,部分学生在唱歌时对音准、节奏把握还不够准确,需要在教学中加以指导。

此外,学生对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较为陌生,需要在教学中进行补充讲解。

三. 教学目标1.能够用优美、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听:映山红司马光砸缸》。

2.了解歌曲的背景故事,体会勇敢、智慧、助人为乐的品质。

3.掌握歌曲的节奏、音准,提高音乐素养。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增强集体荣誉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歌曲《听:映山红司马光砸缸》的演唱,歌曲背景故事的了解。

2.教学难点:歌曲中的节奏变化,音准的把握。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讲解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让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习兴趣。

2.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3.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演唱、讨论,提高合作意识。

4.视听结合法:观看相关视频,加深对歌曲背景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故事、图片等素材。

2.音响设备:播放歌曲、视频。

3.乐谱:分发给每个学生。

4.教学道具:缸、红花朵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歌曲《听:映山红司马光砸缸》,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随后,讲述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乐谱,让学生观察歌曲的节奏、音高。

同时,讲解歌曲中的重点难点,如节奏变化、音准把握等。

3.操练(10分钟)教师示范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针对歌曲中的难点,进行分组练习,互相纠正、指导。

苏少版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苏少版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苏少版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教案标题:苏少版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音乐的基本概念,如音高、音长、节拍等。

2. 能够正确演唱苏少版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材中的歌曲。

3. 能够运用简单的乐器伴奏歌曲。

4.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教学准备:1. 苏少版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材2. 音乐乐器,如手鼓、木琴等3. 录音机或电脑播放器4. 课件或黑板、粉笔教学步骤:第一课:音乐的基本概念1. 利用课件或黑板,介绍音乐的基本概念,如音高、音长、节拍等。

通过图示或示范,让学生初步了解这些概念。

2. 播放一段简单的音乐,让学生尝试辨别音高、音长和节拍。

第二课:歌曲学唱1. 选择苏少版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材中的一首适合三年级学生的歌曲,如《小兔子乖乖》。

2. 先带领学生跟着录音或老师的示范,整体学唱歌曲。

3. 逐句教唱,利用卡片或课件展示歌词,帮助学生记住歌曲的内容。

4. 分组练习,让学生自行组织小组,互相合作,练习歌曲的演唱。

第三课:乐器伴奏1. 介绍几种简单的乐器,如手鼓、木琴等,并演示如何使用这些乐器伴奏歌曲。

2. 让学生自由选择一种乐器,或分组使用不同的乐器,练习伴奏歌曲。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表演,展示他们的乐器伴奏技巧。

第四课:音乐欣赏1. 选择一段适合三年级学生的经典音乐,如贝多芬的《欢乐颂》。

2. 播放这段音乐,让学生静静地欣赏,并观察他们的反应。

3.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和想法,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尝试创作自己的简单歌曲,可以根据已学的音乐概念进行编曲。

2. 组织音乐会,让学生展示他们的歌唱和乐器演奏技巧。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学唱歌曲时的参与程度和准确度。

2. 评估学生在乐器伴奏中的技巧和合作能力。

3. 收集学生对音乐欣赏的反馈和表达。

通过以上教学步骤和评估方式,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习苏少版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材,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和拓展教学内容,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苏少版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含教学计划)

苏少版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含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音乐课教学计划全册教学目标要求:(一)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通过歌曲的学唱和开展各种音乐活动,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乐观的态度。

2、借助音乐欣赏和唱歌教学教育学生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并培养他们勇于实践的能力,培养音乐兴趣,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提高音乐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

并在欢快的歌声中进行音乐创编活动。

3、通过欣赏各种乐器演奏曲,让学生认识不同乐器,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的民歌和民乐培养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尊重艺术,理解多元化,使在音乐学习兴趣、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

(二)知识技能目标:1、认识do、re、mi、sol、la。

结合课本歌曲和听辩单音。

准确把握4/4、3/4两种不同的拍号,唱准节奏时值。

有效地促进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2、能用正确的呼吸和清晰的咬字、吐字、的歌曲技能来表现演唱歌曲。

培养学生自信、自然、有表情地歌唱;以自由、即兴的创作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学习浅显的音乐创作常识和技能。

正确的运用轮唱的方式有感情的完整表现歌曲。

3、通过欣赏,了解旋律进行的方式在表现音乐的情感和形象上所起的作用,感受音乐打给人们不同的情绪,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结合《中国娃娃》、《最美丽》的欣赏,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增强民族自豪感。

通过认知作曲家生平及作品的题材、体裁、风格等,加深对音乐的认识和理解。

4、学习演奏的初步技能;在音乐听觉感知基础上识读音乐,在音乐表现活动中运用乐谱,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水平。

认识音乐与姊妹艺术的联系,感知不同艺术门类的主要表现手段和艺术形式特征,了解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联系。

教材体系、教学内容分析本册教材共八个单元,教材对每一课,每一单元都尽可能地设置有意味的情境,这些内容都是有组织的联系在一起的,每个单元的内容由感受与鉴赏、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这几部分组成的。

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风格各异,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苏少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苏少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板书设计: 教后感:1、教学目标:通过对《G 大调小步圆舞曲》的欣赏,感受及体验,学生能掌握“小步圆 舞曲”的一般特点,感受乐曲委婉如歌和活泼跳跃两个不同段落主题情绪。

能乐于参与欣赏、演唱、演奏、律动等活动,并且与同伴交流实践后的2、《阿西里西》课时1课型歌曲授课时间教学目标:1、欣赏歌曲《我的家乡日喀则》,感受音乐的欢快情绪,学唱歌曲。

2、学唱“阿西里西”歌曲,了解彝族儿童的生活习俗及快乐心情。

3、学跳集体舞,重在参与。

教学重点: 感受彝族儿童无忧无虑的欢快心情。

教学难点: 学完歌后,设计一些综合音乐活动。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感受《我的家乡日喀则》1.谈话。

2. 第一遍听赏。

3. 第二遍边听、边用身体动作表现歌曲的速度、力度。

4、我们来熟悉一F歌词内容5、跟录音学唱歌曲。

二学跳集体舞1、基本动作五个2、学跳《我的家乡日喀则》集体舞三学唱歌曲《阿西里西》1、教师有感情地范唱2、教师第二次范唱3、听录音拍节奏哼唱4、按音乐节奏朗读歌词5、初步学唱歌词四、音乐活动1、请学生根据民族的特点自由设计音乐活动。

2、教师简介彝族小朋友游戏的心情。

板书设计教后感:板书设计:教后感:1、师:这首乐曲描绘的是什么季节?你们眼里的秋天是什么样的?2、(出示画面,树叶飘动的情景)师:树叶儿飘呀飘,荡到了天空。

你们猜猜,谁会看它?3、聆听鸟儿飞翔的音乐。

4、(请一位同学上台模仿燕子飞舞的动作,教师弹奏,学生活动,教师朗读歌词)同学们,你们模仿蚂蚁和小鱼的动作。

你们能不能设想一下,它们看见飘落的树叶后会做些什么?6教师范唱三、参与学习寓教于乐1、(出示歌词)教师再次范唱2、练习重、难点:切分音“ 5 3 •”“ 3 2 •”跳进“ 3- 5”“1-5 ”及结合歌曲结束部分,认识全音符。

3、跟琴轻声模唱,音要唱准。

4、分角色进行配乐朗颂歌词5、学唱歌曲。

四、情感表达体验乐趣1、教师准备树叶道具,供学生使用,分组按角色进行情景表演。

苏少版三上音乐教案

苏少版三上音乐教案

苏少版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第一单元我的朋友单元总目标:1、在“听、唱、动、奏、”活动中体验以音乐学习为内容的音乐作品带来的乐趣,学生积极尝试和探索音乐奥秘的愿望。

2、在音乐活动中理解简谱“1 2 3”及相对应的柯尔文手势和长民唱名;在音乐游戏中,能听辨“do mi sol”的相对音高。

理解四分音符节奏x 及八分音符节奏x ,知道其名称,掌握其时值,并能迁移到实践情景中。

单元教学重难点:本单元让学生以感受音乐、体验快乐为切入点,通过演唱及欣赏等多种音乐活动展开,让学生在听一听、议一议、唱一唱、动一动中体验“可爱的音乐朋友”给童年带来的快乐。

单元教具准备:钢琴、多媒体、音像资料、打击乐等等。

课时安排:五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唱、表演《七个小兄弟》。

教学目标:1、让学生感受体验、自主学习的方式,学会唱歌曲“七个小兄弟”2、教师鼓励学生的主动参与小组创编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拉近与音乐的距离,感受学习的快乐和合作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用不同的方式感受歌曲的情感。

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音响资料等。

教学过程:一、感受探索自主学习1、小音符的本领:这七个音符就像是童话世界里七个神秘的小矮人,它们的本领可大了,能变化出成千上万种不同的曲调。

现在请你们跟着琴哼哼、唱唱,请你们谈谈小音符为什么能变化出这么多曲调?(小音符有高有低、有长有短、能够组合)2、引入歌曲《七个小兄弟》的学习1)播放歌曲《七个小兄弟》的录音,请同学们听辨歌曲旋律在节奏变化后所产生的不同情绪,感悟音的高低、长短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让学生反复听赏、感受、体验中,通过自主学习,学会此歌)2)听别歌曲中(1—4小节)与(21---24小节)实行对比,找出它们的相同与不同。

3)分男生、女生实行演唱3、表演与创作:请七位高矮不同的学生扮演〈七个小兄弟〉角色来实行表演(举例)感受歌曲中时值的长短及音的高低,使学生得到感性理解,由声音感知到动作感知的过渡,最后让学生做一个创编旋律游戏(把学过节奏,用五个小兄弟来代替,把4、7小兄弟去掉。

三年级上册音乐全册教案(苏少版)

三年级上册音乐全册教案(苏少版)

三年级上册音乐全册教案(苏少版)第一单元我的朋友drei第一时《七个小兄弟》教学目标:演唱歌曲《快乐的drei》,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认识和演唱音符drei。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快乐的drei》,识记drei三个音。

探究过程:一、听唱歌曲《快乐的drei》1、听赏歌曲(1)、听录音范唱《快乐的drei》师:请?它出现了几次?(2)请你跟唱一唱这三个音。

(3)教师演唱《快乐的drei》,学生接唱歌曲中的drei。

2、听唱法演唱歌曲(1)轻声读歌词第一段(2)听教师慢速范唱第一段歌词,。

师:唱到那一句时你觉得困难?那位同学来帮帮他?引导学生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多数学生唱不准的地方由教师来教。

(3)引导学生演唱歌曲第一段,教师仔细听学生演唱,加以指导。

“演唱”四分休止符时,可用手势动作代替(4)学习演唱二、三段歌词。

(5)全体演唱全曲二至三遍二、音乐游戏1、认识五线谱上的drei的唱名位置。

2、跳房子游戏drei分别在三座小房子里,部分同学分别戴上drei三个音的头饰,当听到教师弹奏自己所带音符时,唱出唱名并跳到与自己头饰相符的小房子里,谈下一个音跳出房子。

教师开始弹奏的速度要慢,逐渐加快速度。

三、演唱歌曲1、再演唱过程中可不断变换演唱形式:以小组为单位或领唱与齐唱,小组派出代表演唱等形式。

2、表演唱或小组表演唱、个人表演唱3、进行歌词创编四、自我评价同学们这节有什么收获?第二时《乃哟乃》一、教学目标:1、学唱歌曲《我是小小音乐家》,感受乐曲热烈欢快的气氛。

2、引导学生用drei三个音进行音乐创编活动。

教学内容:学习歌曲《我是小小音乐家》探究过程一、我是小小主持人学生介绍自己喜欢的音乐作品,并和大家一起欣赏。

二、我是小小音乐家1、初听歌曲你听了这首歌曲有什么感受?是几拍子的?2、听歌曲学生可以跟着小声唱一唱、动一动。

3、教师分句教唱歌曲。

要特别注意歌曲的弱起小节和后十六分音符的节奏4、在涂颜色处拍手或用打击乐(铃鼓)伴奏并演唱。

听:八月桂花遍地开 打枣-苏少版三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听:八月桂花遍地开 打枣-苏少版三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听:八月桂花遍地开打枣-苏少版三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歌曲《打枣》的情感表达。

2.熟悉歌曲《打枣》的旋律和歌词。

3.练习歌曲《打枣》的唱法和节奏。

二、教学内容
1.让学生听一遍歌曲《打枣》,感受歌曲中的情感表达。

2.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3.教授《打枣》的唱法和节奏。

4.让学生经常练习歌曲,并演唱给同学听。

三、教学过程
1. 感知歌曲
教师播放《打枣》歌曲,让学生闭目静听,并感受歌曲中的情感表达,例如“八月桂花遍地开,满树枣花香喷鼻”。

2. 分析歌曲
教师分析歌曲的旋律和歌词,引导学生多听几遍歌曲,并模仿歌曲的节奏和唱法。

3. 唱法和节奏
教师通过示范和练习,教授歌曲的唱法和节奏,例如“打枣,打枣,敲鼓打两下,一二三,一二三,瞪眼耸肩抬起头”。

4. 练习和演唱
教师让学生经常练习歌曲,并演唱给同学听,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歌曲的节奏和唱法。

四、课堂检测
教师可以进行课堂检测,例如分组比赛,让学生跟唱歌曲《打枣》,评选最佳演唱小组和最佳演唱者等。

五、课后作业
1.学生练习歌曲《打枣》。

2.学生可以尝试编曲、创作歌曲,并演唱给同学听。

六、教学反思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比如,对于唱歌比较自卑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定向辅导和提高表演机会等方法,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歌曲的节奏和唱法。

苏少详解: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全册反思

苏少详解: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全册反思

苏少详解: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全册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能够理解并运用简单的音乐理论知识,如节奏、旋律等。

- 学会并能够演唱本册歌曲。

- 了解并认识各种乐器的特点及演奏方法。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听力训练,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 利用音乐游戏,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协作能力。

- 采用分组教学,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研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提高音乐素养。

-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团结协作的良好品质。

- 引导学生理解音乐作品的背景和文化内涵,提高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歌曲研究- 学会本册书中指定的歌曲,掌握歌曲的节奏、旋律。

- 分析歌曲的特点,了解歌曲的背景和文化内涵。

2. 乐理知识- 研究简单的音乐理论知识,如音高、节奏、音符等。

- 了解各种音符的时值,能够正确识谱。

3. 乐器研究- 认识各种乐器,了解乐器的特点及演奏方法。

- 研究简单的乐器演奏技巧,提高学生的演奏能力。

三、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 通过音乐欣赏,引起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为新课的研究做好铺垫。

2. 歌曲研究- 教授新歌,引导学生跟唱。

- 分组练,提高学生的合唱能力。

3. 乐理知识- 讲解乐理知识,结合实际例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 进行乐理练,巩固所学知识。

4. 乐器研究- 讲解乐器的基本知识和演奏方法。

- 让学生亲自动手尝试演奏,提高演奏能力。

5. 课堂小结- 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加深学生的记忆。

-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反思1. 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 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音乐研究中得到提高。

2. 教学内容- 合理分配教学内容,注重歌曲、乐理知识和乐器研究的平衡。

- 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富有生活气息的音乐作品,提高学生的共鸣。

3. 教学评价- 注重过程评价,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的错误。

三年级上册音乐全册上课学习教案(苏少版)

三年级上册音乐全册上课学习教案(苏少版)

三年级上册音乐全册教案(苏少版)第一单元我的朋友doremi第一课时《七个小兄弟》教学目标:演唱歌曲《快乐的doremi》,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认识和演唱音符doremi。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快乐的doremi》,识记doremi三个音。

探究过程:一、听唱歌曲《快乐的doremi》1、听赏歌曲(1)、听录音范唱《快乐的doremi》师:请?它出现了几次?(2)请你跟唱一唱这三个音。

(3)教师演唱《快乐的doremi》,学生接唱歌曲中的doremi。

2、听唱法演唱歌曲(1)轻声读歌词第一段(2)听教师慢速范唱第一段歌词,。

师:唱到那一句时你觉得困难?那位同学来帮帮他?引导学生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多数学生唱不准的地方由教师来教。

(3)引导学生演唱歌曲第一段,教师仔细听学生演唱,加以指导。

“演唱”四分休止符时,可用手势动作代替(4)学习演唱二、三段歌词。

(5)全体演唱全曲二至三遍二、音乐游戏1、认识五线谱上的doremi的唱名位置。

2、跳房子游戏doremi分别在三座小房子里,部分同学分别戴上doremi 三个音的头饰,当听到教师弹奏自己所带音符时,唱出唱名并跳到与自己头饰相符的小房子里,谈下一个音跳出房子。

教师开始弹奏的速度要慢,逐渐加快速度。

三、演唱歌曲1、再演唱过程中可不断变换演唱形式:以小组为单位或领唱与齐唱,小组派出代表演唱等形式。

2、表演唱或小组表演唱、个人表演唱3、进行歌词创编四、自我评价同学们这节课有什么收获?第二课时《乃哟乃》一、教学目标:1、学唱歌曲《我是小小音乐家》,感受乐曲热烈欢快的气氛。

2、引导学生用doremi三个音进行音乐创编活动。

教学内容:学习歌曲《我是小小音乐家》探究过程一、我是小小主持人学生介绍自己喜欢的音乐作品,并和大家一起欣赏。

二、我是小小音乐家1、初听歌曲你听了这首歌曲有什么感受?是几拍子的?2、听歌曲学生可以跟着小声唱一唱、动一动。

3、教师分句教唱歌曲。

要特别注意歌曲的弱起小节和后十六分音符的节奏4、在涂颜色处拍手或用打击乐(铃鼓)伴奏并演唱。

苏少版音乐三年级上册《唱:牧童之歌 牧羊女》教案

苏少版音乐三年级上册《唱:牧童之歌 牧羊女》教案

苏少版音乐三年级上册《唱:牧童之歌牧羊女》教案一. 教材分析《唱:牧童之歌牧羊女》是一首富有田园风格的歌曲,选自苏少版音乐三年级上册。

歌曲以生动的形象描绘了牧童和牧羊女在田野间的快乐生活,歌词简单易懂,旋律优美动听。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感受田园风光的美妙,体会歌曲所表达的快乐情绪,同时培养对音乐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能够熟练地识谱、唱歌。

但部分学生在歌唱时对音准、节奏的控制还不够准确,需要老师在教学中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此外,学生对音乐的情感表达和合作表演能力还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能够熟练地唱出歌曲《唱:牧童之歌牧羊女》。

2.理解歌曲的主题和情感,体会田园风光的美妙。

3.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合作表演能力。

4.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情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音准:歌曲中有些音高较高,学生需要掌握正确的音准。

2.节奏:歌曲中有一些复杂的节奏,学生需要熟练掌握。

3.情感表达:学生需要学会如何通过歌声表达歌曲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老师为学生示范演唱,让学生跟随模仿。

2.互动法:老师引导学生参与歌唱、节奏模仿等互动活动。

3.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营造田园风光的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

4.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进行合唱、节奏游戏等合作活动,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音频、图片、视频等。

2.乐器:钢琴、吉他等。

3.教学道具:牧童、牧羊女等角色服装。

4.练习册:供学生课后巩固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田园风光的图片,让学生感受美好的大自然。

同时,播放歌曲《唱:牧童之歌牧羊女》的音频,引导学生初步欣赏歌曲。

2.呈现(5分钟)老师简要介绍歌曲的背景、主题和情感,让学生对歌曲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然后,再次播放歌曲,让学生仔细聆听,感受歌曲的美妙。

3.操练(10分钟)老师引导学生跟唱歌曲,注意纠正学生的音准和节奏问题。

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第四单元 树叶儿飘飘|苏少版

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第四单元  树叶儿飘飘|苏少版

苏少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上第四单元《树叶儿飘飘》教学内容:学唱歌曲《树叶儿飘飘》教材分析:歌曲曲调优美,具有描绘性,拟人化的歌词充满童趣。

前四节写景,描述树叶飘飘的情景。

歌词采用拟人化手法寄情于燕子、蚂蚁和小鱼。

曲调以有规律的变化,描绘树叶“飘飘”,以先荡高后飘落的动态,然后均匀地盘旋,下句与全曲的结束音都稳定的落于主音do上。

插入的“噢!噢”是孩子聪明的领悟,引出因好奇产生的潜在疑问的回答。

后五小节用巧妙的比喻赞美树叶有情,旋律是从前面四小节变化出来的,全曲洋溢着人与自然的友情与关怀,感人至深。

教学目标:情感目标:让学生参与多种音乐活动并展开想象,感受到秋天的美丽。

技能目标:引导学生用优美、抒情的歌声表达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知识目标:认识全音符,并正确演唱。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用连贯抒情的声音表现喜爱秋天的心情。

教学难点:切分节奏、全音符以及一字多音的认识和正确演唱。

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观看课件画面观察树叶落下,感受秋意。

设问:什么季节,树叶儿开始飘落下来?用手模仿小树叶落下。

二、走近歌曲:模仿:用动作和声音模仿一下小树叶儿从树上飘落下来。

随着《树叶儿飘飘》音乐,学生律动。

感受歌曲的韵律,感受秋天落叶之美,初步感受歌曲的情感。

三、学唱歌曲:1、创设童话引入歌词:过渡语:小树叶随着我们的音乐到处飘荡。

会发生了怎样的故事?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

设问:荡到天空的小树叶会和天空中什么小动物相遇?树爷爷给它传递怎样的信息?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分段出示歌词。

配乐朗诵歌词:让学生随着歌曲的伴奏音乐有感情朗读歌词。

为加强歌词的记忆,可以请学生根据歌词设计简单的动作。

2、理解歌词感受情感:(1)、确定歌曲的情绪:作者用飘、荡、落。

词语把小树叶写得象一个顽皮的孩子,在天空中随着秋风自由飞翔。

让学生自由想象并讨论。

目的是让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感悟歌词情感,感受大自然中的和谐与温情。

学生讨论:你觉得小树叶离开了树爷爷它悲伤吗?(2)、确定歌曲的性质:根据老师得提问让学生展开讨论,根据歌词的含义帮助学生掌握歌曲情感与速度,使学生能在短时间内掌握歌曲的演唱。

苏少版(五线谱)音乐三上《唱:爷爷为我打月饼 儿童团放哨歌》教案

苏少版(五线谱)音乐三上《唱:爷爷为我打月饼 儿童团放哨歌》教案

苏少版(五线谱)音乐三上《唱:爷爷为我打月饼儿童团放哨歌》教案一. 教材分析《唱:爷爷为我打月饼儿童团放哨歌》是苏少版音乐三上的一首歌曲。

歌曲内容富有童趣,旋律简单优美,易于学生掌握。

歌曲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描述了爷爷为孙子打月饼的情景,第二部分描述了儿童团放哨的情景。

歌曲以五线谱的形式呈现,有利于学生学习五线谱的识谱和唱谱技巧。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首歌之前,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音乐知识和五线谱的识谱技巧。

他们对于歌曲的理解和表现有一定的基础,但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提高。

学生对于童趣的歌曲较为喜欢,学习积极性较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用正确的音准、节奏和感情演唱《唱:爷爷为我打月饼儿童团放哨歌》。

2.培养学生对五线谱的识谱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3.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内涵,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熟练地用正确的音准、节奏和感情演唱《唱:爷爷为我打月饼儿童团放哨歌》。

2.教学难点:五线谱的识谱能力和歌曲的表现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示范法、引导法、实践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

通过教师的示范和引导,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歌曲,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歌曲的乐谱和教学PPT。

2.学生准备音乐课本和学习用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引导学生回顾五线谱的基本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展示《唱:爷爷为我打月饼儿童团放哨歌》的乐谱,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3.操练(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按照乐谱的要求,分组练习歌曲。

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教师及时进行指导和纠正。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歌曲表演,巩固所学内容。

学生可以通过分组演唱、合唱等形式,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对歌曲进行深入分析,探讨歌曲的内涵和表现手法。

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歌曲的理解。

苏少版音乐三年级上册《听:微笑波尔卡 希腊舞曲》教案

苏少版音乐三年级上册《听:微笑波尔卡 希腊舞曲》教案

苏少版音乐三年级上册《听:微笑波尔卡希腊舞曲》教案一. 教材分析《听:微笑波尔卡希腊舞曲》选自苏少版音乐三年级上册。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一首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舞曲,通过学习这首舞曲,让学生感受不同民族音乐的风格特点,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教材以富有感染力的音乐作品,让学生在感受音乐之美的同时,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课堂充满了兴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民族音乐的特点还不够了解,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听、唱、动、玩等多种方式,感受音乐的魅力,提高音乐素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感受波尔卡舞曲和希腊舞曲的风格特点,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欣赏能力。

2.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简单的舞曲节奏,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波尔卡舞曲和希腊舞曲的风格特点。

2.舞曲节奏的掌握。

五. 教学方法1.欣赏法:让学生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感受舞曲的风格特点。

2.示范法:教师通过示范,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舞曲的节奏。

3.练习法:让学生通过反复练习,掌握舞曲节奏。

4.合作法:分组进行练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舞曲图片、音乐片段等。

2.教学乐器:钢琴、打击乐器等。

3.分组标识:便于分组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波尔卡舞曲和希腊舞曲的图片,让学生初步了解两种舞曲的风格特点。

教师简要介绍波尔卡舞曲和希腊舞曲的背景,引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播放《微笑波尔卡》和《希腊舞曲》的音乐片段,让学生聆听并感受两首舞曲的风格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舞曲的感悟,为学生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3.操练(10分钟)教师示范舞曲节奏,让学生跟随节奏进行模仿。

首先从简单节奏开始,逐步增加难度。

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发音不准确的地方。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舞曲表演,要求每组都能完整地呈现舞曲。

苏少版(五线谱)音乐三上《听:对鸟 大鸟笼》教案

苏少版(五线谱)音乐三上《听:对鸟 大鸟笼》教案

苏少版(五线谱)音乐三上《听:对鸟大鸟笼》教案一. 教材分析《听:对鸟大鸟笼》是一首选自苏少版音乐教材三年级上册的曲目。

这首曲目以生动的形象和丰富的想象力,描述了一只小鸟被关在大鸟笼里的情景,唱出了小鸟对自由的向往和对笼子的不满。

歌曲节奏欢快,旋律优美,富有童趣,易于学生接受和喜爱。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感受音乐的美妙,培养对音乐的热爱,同时也能提高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音乐基础,掌握了简单的乐理知识和基本的唱歌技巧。

他们在音乐课堂上充满好奇心和热情,喜欢通过唱歌、跳舞等方式表达自己对音乐的喜爱。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五线谱的识别和阅读还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这一情况加以指导和训练。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演唱《听:对鸟大鸟笼》,并能够用正确的音准、节奏和感情演唱。

2.培养学生对五线谱的识别和阅读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3.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引导学生体会音乐中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4.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五线谱的识别和阅读2.歌曲中的一些特殊音准和节奏的把握3.歌曲情感的把握和表达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用钢琴伴奏,为学生示范演唱,让学生跟随演唱。

2.互动法:教师引导学生互相交流学习心得,共同解决问题。

3.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4.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演唱,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音频、五线谱、图片等。

2.钢琴:用于伴奏和示范演唱。

3.音响设备:用于播放歌曲。

4.乐谱:每人一份《听:对鸟大鸟笼》的乐谱。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听:对鸟大鸟笼》的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美妙。

然后向学生介绍这首歌曲的背景和作者,引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五线谱,让学生初步认识五线谱,并引导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朗读五线谱上的音名。

口琴-苏少版三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口琴-苏少版三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口琴-苏少版三年级音乐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口琴的基本知识和演奏技巧;2.学习苏少版三年级音乐上册中与口琴有关的乐曲;3.锻炼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口琴演奏技能。

二、教学内容1. 口琴基础知识1.1 口琴的起源和种类;1.2 口琴的结构和原理;1.3 口琴的演奏技巧和表现手法。

2. 苏少版三年级音乐上册乐曲2.1 演奏口琴伴奏和合唱乐曲《童年的回忆》;2.2 学习口琴独奏曲《小星星变奏曲》并演奏。

3. 口琴演奏技巧训练3.1 琴调律动练习;3.2 双唇振动练习;3.3 发声演奏练习;3.4 气息控制练习。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1 学习口琴演奏技巧和表现手法;1.2 演奏《童年的回忆》赏析;1.3 掌握口琴演奏的基本技能。

2. 教学难点2.1 学习口琴独奏曲《小星星变奏曲》并演奏;2.2 两首乐曲的合理演绎。

四、教学过程1. 口琴基础知识教学1.1 口琴的起源和种类口琴的历史和种类的简略介绍,安排学生观看相关视频、听音频,进行讲解。

可分组讨论,介绍不同的口琴种类,了解各种口琴的特点与用途。

1.2 口琴的结构和原理详细讲解口琴的结构和原理,通过投影仪、电脑等现代教学手段,让学生直观了解口琴的结构和细微变化的作用。

1.3 口琴的演奏技巧和表现手法介绍口琴的演奏技巧和表现手法,包括吐音、吸音、滑音、颤音等技巧和通过改变发声、音量和节奏等来表现情感。

2. 苏少版三年级音乐上册乐曲教学2.1 演奏口琴伴奏和合唱乐曲《童年的回忆》首先放给学生听课本《童年的回忆》的音频,并分析乐曲所表现的情感和主题。

接着,教授学生如何在口中演奏口琴伴奏,在班级中进行小组合唱练习。

练习过程中,需要学生掌握整体和个人的分工要求,使学生更快地掌握口琴演奏的技巧,达到协同的效果。

2.2 学习口琴独奏曲《小星星变奏曲》并演奏放给学生口琴独奏曲《小星星变奏曲》的音频,并分析曲子的结构和表现意义。

教授口琴演奏技巧和练习方法,而后讲解曲子所用技巧,分组练习,并指导学生如何进行练习。

【精美版】苏少版三年级上册音乐全册教案

【精美版】苏少版三年级上册音乐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春天的歌一、单元目标1、能够从“春天”的音乐主题中感受到春天之美,体验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快乐,乐于参与表现“春”的音乐活动。

2、通过读童谣、听歌曲、走出课堂欣赏大自然的美丽等活动,感受自然界的变化,使学生尽情感受春天带来的喜悦。

3、通过让学生创编旋律,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能用流畅而富有弹性的声音准确演唱歌曲《春天的小河》、《小春笋》、《春天来了》。

四、教学难点体验歌曲的内涵,感悟春天的美好和短暂。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欣赏:《春天在哪里》;2.唱歌:《春天的小河》。

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春天在哪里》使学生初步感受春天。

(2)用渐强、渐弱的声音演唱歌曲《春天的小河》,流畅地表达歌曲的情绪。

教学理念:课上提出“春天在哪里?”的疑问,直接导入新课,启发学生寻找春天,感受春的存在。

然后以“寻找春天——体验春天——表现春天——感悟春天”为主线展开教学,从而激发学生学唱歌曲《春天的小河》的兴趣,同时引导学生从整体感受、体验音乐的优美、流畅的特点,体验并将自己融入春天的怀抱中。

教学重点体验歌曲内容、启发创作情感。

教学准备钢琴、大歌谱。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寻找春天1、提问导入:同学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找找看,在上学的小路上,美丽的校园里,还有哪些春天的景象?春天的脚步离我们近了,让我们来听一听歌曲《春天在哪里》。

2.放录音《春天在哪里》。

3、提问:同学们,这首歌听过吗?会唱吗?4、学生随录音演唱全曲。

设计意图:通过聆听《春天在哪里》引导学生,体验歌曲内涵,去寻找春天。

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创设良好的音乐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进一步理解歌曲内涵。

三、体验春天1、师导入:春天到了,万物复苏,到处都充满了生命的气息。

新翻泥土的味儿扑鼻而来,鲜花掌开了那娇艳的脸荚映照着大地格外耀眼,听那小河水,涨高了,哗哗地流淌着。

2、录音《春天的小河》。

全新苏少版小学音乐教案(精选5篇)

全新苏少版小学音乐教案(精选5篇)

全新苏少版小学音乐教案(精选5篇)全新苏少版小学音乐教案精选篇1教学内容:演唱歌曲《木偶兵进行曲》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复习旧歌,口说提示课题。

二、新课教学。

1.初听歌曲,感受歌曲的进行曲风格。

聆听前设问:这首歌曲你是否似曾相识?与你听过的哪首乐曲的旋律相同?(管弦乐《玩具兵进行曲》)请学生边听边用手上的笔,随着音乐的节奏轻轻敲击。

2.复听乐曲,比较两首进行曲的异同。

教师可从它的表现形式、旋律、情绪、风格等音乐要素上引导学生,可请学生边听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也可分小组、分任务一起合作完成,使聆听活动既节省时间又有针对性。

听后,大家交流、总结。

3.再听歌曲,找出歌曲中相同的乐句,分析歌曲的结构。

可请学生边昕边把相同的乐句用相同的线条、图形或颜色标出来。

4.学唱歌曲,进一步感受歌曲的情绪和风格。

歌曲的旋律深受学生的喜欢,但填上歌词后作为歌曲来演唱,要解决以下几个难点:(1)、第一乐段是弱起小节,两小节换气速度较快,加上歌词稍微有点绕口,因此在学唱时,宜先放慢速度学唱,待咬字清楚了再加快速度到原速。

(2)、一小节里连续三个小二度,这一小节要多用琴声带唱。

同一时,要区别。

两处歌词在节奏上的不同,及时纠正学生易唱错的词。

(3)、第二乐段中要注意音程间关系,还有?向前进?处的八度大跳,都要作出提示,注意唱准。

三、全课总结。

谈谈这节课的收获?全新苏少版小学音乐教案精选篇2教学内容:聆听《小河淌水》,学唱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

教学目标:1、聆听三个《小河淌水》的不同版本片段,对比它们的异同点。

2、学会演唱《赶圩归来啊哩哩》。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全班齐唱《妈妈格桑拉》。

二、新课教学;1、聆听三个《小河淌水》的不同版本片段,对比它们;2、简介云南民歌《小河淌水》,感受歌曲所表现的意;(1)教师简单介绍歌曲;(2)学生跟着音乐哼唱歌曲的第一乐句;3、完整聆听乐曲,引导学生从音色与器乐的表现形式;(1)你听到乐曲有哪些乐器演奏?;(2)管弦乐队与钢琴演奏、人声演唱相比,你认为哪;4、教师简单介绍管弦乐及作者;5、再次完整聆听乐曲二、新课教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春天的歌华士实验学校国际部一、单元目标1、能够从“春天”的音乐主题中感受到春天之美,体验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快乐,乐于参与表现“春”的音乐活动。

2、通过读童谣、听歌曲、走出课堂欣赏大自然的美丽等活动,感受自然界的变化,使学生尽情感受春天带来的喜悦。

3、通过让学生创编旋律,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能用流畅而富有弹性的声音准确演唱歌曲《春天的小河》、《小春笋》、《春天来了》。

四、教学难点体验歌曲的内涵,感悟春天的美好和短暂。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欣赏:《春天在哪里》;2.唱歌:《春天的小河》。

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春天在哪里》使学生初步感受春天。

(2)用渐强、渐弱的声音演唱歌曲《春天的小河》,流畅地表达歌曲的情绪。

教学理念:课上提出“春天在哪里?”的疑问,直接导入新课,启发学生寻找春天,感受春的存在。

然后以“寻找春天——体验春天——表现春天——感悟春天”为主线展开教学,从而激发学生学唱歌曲《春天的小河》的兴趣,同时引导学生从整体感受、体验音乐的优美、流畅的特点,体验并将自己融入春天的怀抱中。

教学重点体验歌曲内容、启发创作情感。

教学准备钢琴、大歌谱。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寻找春天1、提问导入:同学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找找看,在上学的小路上,美丽的校园里,还有哪些春天的景象?春天的脚步离我们近了,让我们来听一听歌曲《春天在哪里》。

2.放录音《春天在哪里》。

3、提问:同学们,这首歌听过吗?会唱吗?4、学生随录音演唱全曲。

设计意图:通过聆听《春天在哪里》引导学生,体验歌曲内涵,去寻找春天。

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创设良好的音乐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进一步理解歌曲内涵。

三、体验春天1、师导入:春天到了,万物复苏,到处都充满了生命的气息。

新翻泥土的味儿扑鼻而来,鲜花掌开了那娇艳的脸荚映照着大地格外耀眼,听那小河水,涨高了,哗哗地流淌着。

2、录音《春天的小河》。

初步感受歌曲的情绪。

3、听全曲,进一部感受歌曲的风格、速度等。

4、生随录音模唱全曲。

5、师有感情地范唱。

6、学生巩固练习演唱全曲。

要求:情绪与声音要统一。

7、歌曲处理:《春天的小河》共有四个乐句,在学生学会演唱的基础上,在每个乐句上加渐强和渐弱记号。

要求学生用和谐、统一的声音唱出乐句的流畅感。

四、表现春天1、师导入:春天负载着希望,有着生命的律动,自古以来,它成为许多文人画士的表现对象。

诗人用简短的诗句来勾勒春天、文学家用流畅的语言描绘春天、画家用五彩的笔留下春天的足迹、音乐家用斑斓的旋律诉说着春天的话语……同学们,你们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向大家展示一幅你认为最美的春天。

2、学生习作。

分组进行学生或画、或写、或改编歌词……进行创作。

3、展示,并且集体进行评价。

设计意图:促使学生能融入到自己创设的音乐氛围中。

学会正确的评价自己和他人。

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及对祖国、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之情。

师生共同演绎烘托课堂气氛。

五、感悟春天1.师:请你说一、二句赞美春天的话。

2.师小结:春天是恬静的、活泼的、绚丽的。

它属于我们大家。

今天,春来了,来年,春天还会和我们相见,但是,人的春天却只有一季,希望同学们能珍惜美好春光,愉快学习、健康成长。

请同学们在课后邀上自己的朋友一起去踏青。

并且收集有关春的艺术作品,包括文学、美术、音乐、摄影、雕塑等,举行一个交流会。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1、听、唱:《嘀哩嘀哩》(童声齐唱)2、听:《渴望春天》(管弦乐)教学目标:1、通过读童谣、听歌曲、走出课堂欣赏大自然的美丽等活动,感受自然界的变化,使学生尽情感受春天带来的喜悦。

2、通过“为春姑娘送礼物”这一游戏,让孩子们用自己的双手来表达对春天的感情,这样能增强孩子们的创新意识,培养其创造力,让他们深刻的了解大自然的春天,并能培养孩子们的合作精神。

教学准备:歌曲《滴哩,滴哩》录音带管弦乐曲《渴望春天》的录音带有关春天的教学情景图片教学过程:一、找春天。

3、导入:给学生播放管弦乐《渴望春天》,让学生感受音乐的气氛,从而引出主题——春天。

通过欣赏教材中的“迎春花开”、“冰雪初融”、“南国春天”等摄影作品。

4、再次播放歌曲《渴望春天》,引导学生寻找春天的足迹,描述一下歌曲中的春天。

并且描述一下自己家乡春天的景象,使学生有身边的事物联想到大自然季节的微妙变化,激发学生的艺术探究兴趣和表达能力。

5、安排布谷鸟的叫声引入新课。

提问:你知道这是谁的叫声吗?6、通过聆听布谷鸟的鸣叫声,让学生了解布谷鸟是春天的使者,所以它有叫报喜鸟。

在布谷鸟的歌唱声中,为学生营造春天的优美意境。

出示:(书本“滴哩,滴哩”图片)7、除了布谷鸟,你还知道哪些小动物也是春天的使者?”通过交流,知道燕子、青蛙等许多小动物也是春天的使者,教育学生要懂得保护我们的动物朋友。

(在以上图片上出示一些小动物)8、赏歌曲《滴哩,滴哩》a)播放歌曲,引导学生专心听一遍《滴哩滴哩》歌曲。

提问:歌曲有两个乐段,你能分辨这两个乐段吗?b)再听歌曲,要求同学们在第一乐段时,在位置上边唱歌边根据歌词内容即兴加些表演动作,并在第一乐段结束时(16),重重地拍一下手,表示第一乐段结束。

第二乐段开始,要求每个同学用老师提供的舞步,根据自己离开位置的远近,朝自己的座位走去,并在第二乐段结束时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c)提问:同学们,你们找到春天了吗?春天在哪里?(出示歌词,有感情的朗诵歌词。

)d)跟着录音轻声地哼唱歌曲。

第二乐段时,教师要提示在演唱“嘀哩哩嘀哩……”时,要唱清楚,有跳跃的感觉。

(像小鹿跳一样。

)e)播放歌曲伴奏,学生演唱。

f)用即兴创作的方式进行问答。

老师唱:“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生答:“春天在那小青蛙的叫声里、春天在那沙沙的小雨里……”等。

二、感受春天。

9、同学们,你们刚才都在不同的地方找到了春天,你们唱的春天可真美!真希望春天马上就来到身边!10、播放歌曲《渴望春天》。

(童声齐唱)(出示歌词)要求:看着歌词,跟着音乐轻轻地晃动身体。

11、你听过这首歌吗?播放管弦乐《渴望春天》。

比较和歌曲有什么不一样?12、明确管弦乐和歌曲不一样,一个是以乐器合奏为主,一个是以唱为主;两者的主旋律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

13、复听歌曲,学生轻轻地跟着哼唱。

14、出示一首赞美春天的儿歌:春天姑娘春天是个小姑娘,穿着满身绿衣裳,绿山绿水是花裙,桃花为她画粉妆。

又听姑娘咯咯笑,小溪流水哗哗淌。

15、请同学读一读儿歌。

16、复听管弦乐《渴望春天》,在乐曲的伴奏下,朗诵儿歌。

17、以诗引发学生对春天的联想。

a)聆听有关春天的诗歌、散文等。

《春晓》《小豆芽芽》等。

b)观赏有关春天的光盘。

如舞蹈《春娃》等。

四、艺术创作:1、现在春姑娘马上就要到了,同学们,我们为春姑娘送上一件小礼物,怎么样?那,送什么好呢?对了,我们来给春姑娘设计一件漂亮的新衣服吧!教师提示:小朋友们可以用合适的色彩以及各种材料,为春姑娘设计一件衣裳。

(将小朋友分成四组,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可运用撕、添、勾、画等多种方法,给春姑娘进行时装设计。

师放音乐《渴望春天》,小朋友"做"礼物。

)2、分组展示交流礼物,师做出评价。

(在黑板上开辟一个“‘春之裳’时装设计博览窗”,对学生作品进行展览、点评。

根据孩子设计出的颜色、图案、款式、风格特点评出“时尚春姑娘”、“漂亮春姑娘”、“奇特春姑娘”和“可爱春姑娘”等。

)五、课后延伸运用“我为春天照相”、“我为春天录音”等形式,给学生留影。

用色彩、线条等创造性地“为春天作画”,在相互交流中,学会欣赏与评价。

第三课时教学内容:1.音程练习2.唱小春笋3.创编旋律教学目标:1.运用连音和非连音的唱法,来歌唱《小春笋》,从而表达孩子们对春天的热爱和在祖国母亲哺育下茁壮成长的真挚情感。

2.通过让学生创编旋律,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运用连音和非连音歌唱《小春笋》。

2、难点:唱准四、五度音程。

教学过程:18、设情景,激趣导入师:小朋友们,仔细听, [播放:雷声] 这是什么声音?春天的第一记雷声能够唤醒整个大地,小草儿挺出了地面,花儿使劲地绽放,还有,你瞧,谁也探出了小脑袋呀?[出示实物春笋]对,春天长出来的笋就叫做春笋。

它味道鲜美,长大后成为竹子还能派好多用场。

今天,我们就来和这可爱的小春笋交朋友,好吗?二.音程练习〈设计意图:为了解决本课中识谱的难点。

为了唱准四、五度音程,采用游戏的方法,让学生在游戏中反复练、反复唱,在愉快的活动中唱准四、五度音程,为识谱扫除障碍。

〉(出示课件1:在春天姐姐的怀抱里,小春笋慢慢地长成一棵棵竹子。

屏幕下方注明音高随之有所变化)师:同学们,小春笋和你们一样,在春天姐姐的怀抱里一天天的长大,你们看(带领生看一看,唱一唱,练一练)三.学唱歌曲《小春笋》1.(出示课件2:大屏幕随着《小春笋》的音乐放映自定义动画并显示歌曲词谱)2.师有感情地范唱歌曲,生合着拍子轻声跟唱。

3..朗读歌词,要求咬字清晰,声音连贯4..师带领学生用较慢速度视唱歌谱,这时师应特别注意学生的音准问题,随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A谈话,鼓励学生当一名小老师,教大家学习歌谱。

B.跟琴默唱旋律。

C.指导学生击拍正确视唱歌谱。

D.跟琴正确的填唱歌词。

5.歌曲第九小节至第十二小节的衬词用连音和非连音的唱法进行训练〈设计意图:就像唱“好听好唱的发声练习”。

〉四.歌表演师拿出自制的小春笋,竹子,小伙伴的头饰若干个,鼓励学生上台表演并有感情的演唱。

即兴表演,其他学生伴唱、伴奏。

〈设计意图:在歌曲表演中,学生从老师的启发中联想到各种情景氛围的情感,体验,感知,通过自己的创作表演,使认知情感再次得到升华。

〉五.创编旋律师:《小春笋》这首歌同学们唱得的真不错,春天姐姐非常高兴(多媒体出现春天姐姐微笑,舞蹈的样子)她还想考考聪明的小朋友(出示:你能用花瓣里的音符和节奏编支春天的歌,唱给同学们听一听吗?),就从“春天吹,鸟儿唱”开始编吧!.让我们先看看花瓣里的音符和节奏你会读吗?1.(出示课件3:花瓣里的节奏)带领生读节奏。

2.你还能用其它不同方式来表现这条节奏,比如拍肩、跺脚。

〈设计意图:充分体现学生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发散性思维。

〉同学们的节奏编得真棒,如果再加上音符,变成好听的旋律,春天姐姐听了肯定会很高兴,你能把这些音符填写到我们组合好的节奏中去吗?3.(出示课件4:花瓣里的音符)师范唱几句编好的旋律4.分小组交流,讨论,编完后,一起唱一唱小组讨论设计意图: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学生们能拓宽思路,深化认识;提高语言的理解与表达能力,更新思维方式,还能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

] 、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两小组的作品,师弹一遍,生视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