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
教育心理学复习大纲
教育心理学复习大纲1.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1.1. 发展概况1.1.1. 初创时期 1903年(20世纪20年代以前)美桑代克《教育心理学》西方第一本1.1.2. 发展 20世纪20年代以后弗洛伊德1.1.3. 成熟 20世纪60年代——70年代末布鲁纳1.1.4. 完善 20世纪80年代1.2. 我国第一部自编廖世承 1924 《教育心理学》1.3. 同步训练1.3.1. 教育心理学之父及创始人——桑代克1.3.2. 将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理论基础第一人——赫尔巴特1.3.3. 教与学5要素1.3.3.1. 学生1.3.3.1.1. 学习主体因素。
1.3.3.2. 教师1.3.3.2.1. 服务学生学,没有教师引导,学生就无法有效学。
关键作用1.3.3.3. 教学内容1.3.3.3.1. 传递的信息部分,表现为1.课程2.教学大纲3.教材1.3.3.4. 教学媒介1.3.3.4.1. 教学内容的载体、表现形式,师生传递信息的工具1.3.3.5. 教学环境1.3.3.5.1. 良好的教学环境是教学活动富有成效必不可少的条件1.3.4. 教与学过程1.3.4.1. 学习过程1.3.4.1.1.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教师、同学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1.3.4.2. 教学过程1.3.4.2.1.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的理解、思考、探索和发现过程,使其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1.3.4.3. 评价反思过程1.3.4.3.1. 教学结束后,教师特别注意评价学习的结果1.3.5. 教育心理学作用?1.3.5.1. 帮助教师准确的了解问题1.3.5.2. 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1.3.5.3. 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1.3.5.4. 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2.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2.1. 心理发展2.1.1. 含义2.1.1.1. 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是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一系列心理变化2.1.2. 基本特征2.1.2.1. 连续性与阶段性2.1.2.1.1. 做适应性教育2.1.2.2. 定向性与顺序性2.1.2.2.1. 做循序渐进教育2.1.2.3. 不平衡性2.1.2.3.1. 适时而教2.1.2.4. 差异性2.1.2.4.1. 因材施教2.1.3. 阶段特征2.1.3.1. 少年期(初中阶段)2.1.3.1.1. 半成熟、半幼稚,充满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的矛盾。
复习提纲---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客体永久性、最近发展区、学习、泛化、分化、消退、智慧技能的学习、观察学习、有意义学习、负强化、自我强化、替代强化、移除性惩罚、操作性行为、普雷马克原理、连续接近技术、认知示范、潜伏学习、学习共同体、认知结构、先行组织者、短时记忆、发现法教学模式、自我效能感、归因、正迁移、负迁移、上位学习、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教育心理学、外部动机、内部动机行动研究、描述研究和因果研究发展的特点;教育、学习和发展的关系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认知发展的阶段维果斯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概念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艾尔金德的青春期自我中心主义的特点玛西娅的自我同一性的四种状态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品德的心理结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桑代克的试误说和学习律强化程序班杜拉的三元交互作用、自我效能感及影响因素认知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托尔曼认为学习的结果是什么。
布鲁纳的认知结构、表征系统和知识获得的三个环节奥苏贝尔有关认知结构的特点对新知识学习的影响、有关学习的分类加涅有关学习的分类、信息加工模型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建构主义提出的教学设计模式奥苏贝尔提出的有意义学习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中涉及的有意义学习的不同动作技能形成的标志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为什么说教学是科学,又是艺术?教育心理学的主要内容,研究教育心理学对教师成长的意义。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的主要观点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有哪些,各自主要观点。
桑代克的学习律。
斯金纳提出的强化程序。
班杜拉的三元交互作用决定论。
认知心理学的学习理论有哪些,各自主要观点。
格式塔心理学的主要观点及顿悟的作用。
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加涅的信息加工模型包含哪些部分。
先行组织者和“引课”的区别与联系。
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及其探索发现学习。
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学习观和教学观。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观点。
动作技能的三个阶段。
影响学习迁移的主要因素。
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
复习提纲一、选择题(12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我就不写选项了,直接写答案。
可能选择题不全,你再看看你自己的。
1.根据心理学关于学习的定义,指出下列现象属于学习的是哪些,并陈述理由:B.每天浏览报纸C.幼儿初次上托儿所怕陌生人,时间长了就不怕了能力或行为倾向上变化2.属于加涅的符号学习的例子是: B.知道书又叫book3.加涅学习分类中的言语信息、智慧技能和认知策略是与我国教育方针中的智是对应的。
4.按加涅和奥苏泊尔学习分类,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区分“你”、“我”、“他”和“1、2、3、4、5……”,这里学习的本质是概念学习5.加涅学习结果分类中的符号学习等同于奥苏泊尔学习分类中的符号表征学6.动作技能不同于智慧技能的根本特征是含有肌肉协调成分。
7.营业员在进行心算时不能与顾客交谈,这种现象的心理学解释是短时记忆容易被新输入的信息代替而丧失。
8.根据奥苏泊尔的同化学习理论,“举一反三”最适当的解释是派生类属学习。
9.下列不属于动作技能的例子是:吞咽食物A.婴幼儿叫“ma ma”B.在教练的指导下缓慢地进行深呼吸运动C.走楼梯D.吞咽食物10.连续的动作技能的例子是:D.跑动运动11.开放的动作技能的例子是这道题没有了。
A.做广播体操B.排球中的扣球动作C.三大步上篮D.引体向上12.实心球的原地练习有四种方法:前抛练习,后抛练习,下抛练习,双脚夹抛练习。
在进行实心球的原地练习时,合适的练习形式是整体练习。
13.下面是反馈的例子,请指出增补的反馈a.小学生对老师说,他写字时手很酸痛b.教练对运动员说:“请你告诉我,你的防护帽是否太紧”c.妻子对丈夫说:“你拿刀的方式不对。
”d.老师告诉学生:“两手侧平举时你的手举得太低。
”14.判断某一动作技能是否适合采用整体练习法的主要依据是技能的组织性。
15.下面代表高成就需要者的描述是他总是要为他的行为承担责任。
16.下属轻轻中代表内部动机的情景是 A.课间休息时,小李回到教室看书;D.陈英每天独自看几小时电视。
《教育心理学》学习提纲
《教育心理学》学习提纲第一章绪论一、什么是心理学?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二、心理现象主要包括两方面(一)心理过程1、认识过程:指人以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形式反映客观事物的性质和联系的过程。
现代信息加工理论观点认为,认识过程是人脑接收、储存、加工个提却信息的过程。
2、情感过程: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某种态度体验。
这种体验具有主观性。
3、意志过程: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调节并支配行动,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4、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二)个性心理1、个性倾向性: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个体意识倾向。
个性倾向性是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内容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信念、价值观、世界观等。
2、个性心理特征:(1)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保证活动任务能否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
(2)气质——是先天的、表现在心理活动动力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
(3)性格——是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固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上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
性格是一个人基本精神面貌的具体体现、是个性的核心部分。
(三)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的关系三、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是一门既具有社会科学性质由具有自然科学性质的交叉科学四、现代心理学的创始人:19世纪70年代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办了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五、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实验法、观察法、问卷调查法第二章人的心理实质一、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1、大脑皮层的顶叶、额页、颞业、枕页。
2、反射:是有机体通过中枢神经系统对内外刺激所作的有规律的反映。
3、无条件反射:是不需要后天学习和训练的本能的反射。
条件反射:是在无条件反射基础上,经过后天训练和学习建立起来的反射。
条件反射的神经通路是建立暂时的联系(接通)。
4、两种信号系统:第一信号系统是由具体事物或事物的属性作为条件刺激物而建立起来的条件反射系统。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考试串讲资料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的性质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学教相互作用过程模式:P4)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
(1)五要素①学生——学习的主体因素(其群体差异、个体差异影响学与教过程)②教师——教学中起关键作用(教学过程的主导)③教学内容——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课程④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影响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容量;影响教学组织形式及学生的学习方法)⑤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及空间布置)社会环境(课堂纪律、同学关系、校风、社会文化)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认知发展过程,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组织(2)三过程①学习过程——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②教学过程——教师组织教学③评价/反思过程——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教学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教学后的检测、反思)4、学与教相互作用: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了三种过程,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
(P6)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作用: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P9-12(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代表人物:桑代克事件: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二)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尚未成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三)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四)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布鲁纳:认为教育心理学研究包括(4方面)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廖世承(1924年)第二章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第一节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一、心理发展1、定义: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
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1、教育心理学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能发挥什么作用?⑴科学理论上的指导作用.①为教育现象提供不同于传统常识的新观点.②为课堂教学提供理论性指导。
教育心理学为实际教学提供了一般性的原则或技术。
教师可结合自己的教学材料,将这些原则转变为一定的教学程序或活动。
③帮助教师分析、预测并干预学生的行为。
⑵研究方法上的指导作用。
①帮助教师应用研究的方法来了解问题。
②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创造性的、持续的研究。
教育心理学为教育提供的是一般性的理论指导,教师在应用一般的原理和方法的同时还需进行创造性的持续的研究,去验证这些原理并解决自己的特定问题.2、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1)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2)发展时期(20到50年代末)(3)成熟时期(60到70年代末) (4)完善时期(80年代以后).3、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呈现出什么新趋势?⑴新时代教育心理学所面临的挑战: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教育心理学为其提供新的学习和教学理论基础.为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教育心理学必须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为改革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②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传统的学教理论产生了巨大冲击。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学媒体系统正在发生变革,多媒体网络环境将成为21世纪学习的主要环境,这一新的教学传媒环境给学习和教学提供了许多传统媒体所不具有的潜在优越性和广阔的前景,使得传统学习和教学理论所隐含的某些假设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⑵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新趋势:①研究学习者的主体性②研究学习者的能动性③研究学习的内在过程和机制④研究社会性环境的影响⑤研究情景性环境的影响⑥研究文化背景的影响⑦研究学习环境设计和有效教学模式⑧研究信息技术的利用。
4、20世纪80年代以后,教育心理学研究成果集中体现在哪些方面? 布鲁纳:(1)主动性研究 (2) 反思性研究 (3) 合作性研究(4) 社会文化研究 (5)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研究。
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
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一、名词:有意义学习陈述性知识成就动机最近发展区学习风格强化物普雷马克原则程序性知识负迁移自我效能感概念同化策略性知识正迁移教育心理学内部动机上位学习学习迁移替代强化符号学习发现学习先行组织者智慧技能学习学习的顿悟说下位学习特殊学习迁移准备律认知地图相关研究二、简答1.简述斯金纳的强化理论。
2.简述班杜拉提出观察学习的过程。
3.简述加涅对学习结果的分类。
4.简述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的基本内容。
5.简述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内容。
6. 学生学习的特点有哪些?7. 简述班杜拉自我效能理论的基本内容。
8. 简述奥苏贝尔的认知-接受学习理论。
9. 简述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内容。
10.简述当代建构主义的知识观。
12.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13.简述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的不同表征方式。
14.简述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15.简述韦纳归因理论的基本观点。
16.教学过程中如何促进学习迁移?17.教育心理学有哪些研究内容。
18.简述学习迁移概括化理论的基本观点。
19.什么是学习迁移?学习迁移的类型有哪些?20. 动作技能形成有哪几个阶段?21.简述布鲁纳认知-发现学习理论的主要内容。
22.简述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学习理论的基本内容。
23.简述动作技能的主要分类。
24.简述品德心理结构的主要构成因素。
25.简述桑代克对于教育心理学发展的贡献。
三、论述1. 试析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
2. 举例说明学习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3. 试述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及其对于教育的意义。
4. 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有哪些?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促进学习迁移?5. 论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其对于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意义。
6. 试分析比较布鲁纳认知-发现学习理论与奥苏贝尔认知-接受学习理论的价值与局限。
7.试分析学习迁移的产生式理论的价值与局限。
8.试分析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对于教育教学的意义。
9.试分析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学习理论在学生行为塑造中的意义。
《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
《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第一章绪论一、什么是心理学(一)心理学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二)心理学是研究和运用行为规律的科学二、心理学的学科分支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一)什么是教育心理学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四、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从学科范畴看,教育心理学既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应用心理学的一种),又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从学科作用看,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应用性兼备的学科,并以应用为主。
(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内容,是围绕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这一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
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这一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一个系统的过程。
1、学习与教学的要素(1)学生(2)教师(3)教学内容(4)教学媒体(5)教学环境2、学习与教学的过程(1)学习过程(2)教学过程(3)评价----反思过程五、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一)西方教育心理学发展简况1、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桑代克1903年著《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被公认为是教育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桑代克也被认为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2、发展时期(20世纪20 年代到50年代末)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是广泛吸取心理学各分支学科与教育有关的内容,研究范围不断扩大。
如吸取了儿童心理学和心理测验等方面的成果,大大地扩充了自己的内容。
3、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60年代开始,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内容和体系出现了某些新的变化和趋势。
集中表现为:一是内容日趋集中,大都是围绕有效的教与学而组织的。
二是比较注重结合教育实际,注重为学校教育服务。
4、完善时期(20世纪80东代以后)(二)中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1、建国前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1908年,由房东岳译,日本小原又一著的《教育实用心理学》是我国出现的第一本有关教育心理学的著作。
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新
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一、名词解释1、行动研究:是应用型研究的一种方式,用来回答一些与学校或课堂有关的具体问题。
这种研究可以由教师、学校管理者或其他的教育专家来完成,研究方法包括描述法、相关研究法和实验法。
P192、相关研究:主要用于探讨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并根据这种关系对研究对象的特征和行为作出解释。
相关研究的基本程序是,在两个或多个变量上测量每个被试的数值然后以计算相关系数的方式来确定这些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
P173、实验研究:在教育心理研究中,用实验研究来探讨因果关系,研究者通过有计划地操纵一个或一些变量,然后观察和测量某一感兴趣的变量变化,揭示因变量的变化是否由自变量的变化所引起,从而确定二者之间是否为因果关系。
P184、图式:是指支配儿童行动的心理模式,儿童通过这种认知结构感性地适应并组织他们周围的环境。
P295、客体永久性:是指儿童脱离了对物体的感知而仍然相信该物体持续存在的意识(儿童大约9——12个月获得客体永久性)。
P326、最近发展区:儿童在指导下借助成人的帮助所能达到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在独立活动中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P447、替代强化: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受到的强化,在观察者身上间接引起的强化作用。
P1198、负强化:移除环境中的厌恶刺激,使得行为频率增加。
P1089、普雷马克原则:也叫祖母原则,指用高频活动作为低频活动的有效强化物。
每个人都有一个强化等级,在强化等级形成的心理中,处于较高一级的强化物比处于较低一级的强化物更容易引发操作行为,所以处于较高一级的活动可以强化处于较低一级的活动。
P10810、连续接近技术:将目标行为分解成一个个小步子,每完成一小步就给予强化,直到获得最终的目标行为。
(通过不断强化有机体的一系列逐渐接近最终行为的反应来使他逐步形成这种行为。
)P12211、自我效能感:班杜拉将期待分为结果期待和效能期待,其中效能期待就是个体对自己能否在一定水平上完成某种活动的推测和判断,这种推测和判断就是个体的自我效能感。
教育心理学培训复习提纲
教育心理学培训复习提纲(李辉)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一、填选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心理活动又称心理现象,简称心理。
2.个体心理是指个人具有的或在个人身上发生的心理现象。
可分为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四个方面。
心理动力系统包括动机、需要、兴趣和世界观等心理成分;心理过程:人的心理是一种动态的活动过程。
包括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心理状态:稳定而持续的状态;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3.意识指能为个体所清晰觉察的心理活动。
无意识指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
无意识具有作用。
4.群体心理与个体心理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5.西方心理学的理论流派:构造、机能、行为主义、格式塔心理学和精神分析学派。
6.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这为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7.构造主义学派的奠基人为冯特,著名的代表人物为铁欣纳。
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们的意识经验(意识构造)。
在研究方法上,强调内省的方法。
8.机能主义的创始人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士,代表还有杜威等。
主张研究意识(的功能和作用)。
9.行为主义学派创始人为1913年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其特点:否认意识、反对内省。
10.格式塔心理学的创始人是韦特海默、考夫卡和苛勒。
主张把心理作为一个整体组织来研究。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11.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弗洛伊德,重视异常心理和异常行为,强调研究无意识现象。
12.心理学的主要发展趋势:认知、人本主义心理学。
13.认知心理学为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奈塞尔发表,标志现代认知心理学的正式诞生。
14.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是马斯洛和罗2杰斯,强调以人为本。
15.一个完整的教学活动过程包括明确教学目标、任务分析、确定学生原有水平、设计教学课程、实施教学和教学评价六个方面。
16.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与教育相结合的产物。
教育心理学期末复习提纲果.docx
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第一章:1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与规律,包括受教育者的各种心理现彖及其变化和发展规律,以及教育者如何通过这些规律对受教育者进行有效的教冇。
这是一门介于教冇科学和心理科学之间的边缘学科。
2•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内容:包含学牛、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等五种要素,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这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
3.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冇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木以教冇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二.发展时期(20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三.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四.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的教育心理学最初是从西方引进的,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第二章:(1)心理发展的含义:所谓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牛、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研究表明,学生心理的发展有14个基本特征:1.连续性与阶段性:年龄特征2.定向性与顺序性:身体头尾律,动作:头尾律,近远律,大小律思维:感知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思维3.不平衡性:新牛儿期(岀牛笫一年)和青春期(13、14岁-15、16岁)是儿童身心发展的两个高速发展期4.差异性(2)认知发展阶段: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了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他认为儿童从出生到成人的认知发展不是一个数量不断增加的简单累积过程,而是伴随同化性的认知结构的不断再构,使认知发展形成儿个按不变顺序相继出现的时期或阶段。
经过一系列的研究和演变, 他将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四个阶段。
(一)感知运动阶段(0 2岁)-儿童思维的萌芽特1.感觉和动作分化2.循坏反应:扔东西、捉迷藏;3.后期思维开始萌芽;4.客体永久性:1岁半左右形成。
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
1.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及规律的科学,1879德国冯特将实验法引进心理学,并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心理学实验室,因为他被视为科学心理学创始人。
2.心理学主要研究人的心理现象也研究动物的心理现象,一般把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人格两大方面,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
情绪情感过程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
意志过程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去调节和支配自身的行动,去克服困难去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人格包括人格倾向性和人格心理特征,人格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自我意识等。
人格特征包括能力,气质,性格。
3.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多选)实验法-包括实验室实验法和自然实验法。
测验法:就是运用标准化的心理测试,对被试的某些心理品质进行测定,研究心理现象的方法。
调查法:是以收集被试各种材料,间接了解其心理现象的一种方法。
临床法:通过谈话,观查个人的心理现象或行为,系统的,综合性的描述心理现象的方法。
个案法:是对某个个人深入而详尽的观察与研究,以便发现影响他的某中心里想象和行为因素的方法。
4.心理学的研究原则:(多选/简答)客观性原则,就是根据心理现象的本来面貌研究其本质、规律和机制。
系统性原则,就是用系统论来考察心理现象,把人的心理作为一个整体的、动态的系统加以考察。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就是心理学的研究从选题到具体研究过程,都应该以心理学的理论为指导,并从实际的需要出发,最终解决实践中的问题。
5.心理学的研究任务(多选/填空)描述心理现象,解释心理活动机制,预测和控制心理行为。
6.如何预测和控制心理行为(论述)人们通过描述心理现象,揭示心理活动的内在机理,找到心理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明晰了心理活动的规律。
基于对心理现象的规律的认识,人们就可以预测心理活动的发生,展望心理发展的前景,从而设定预期目标,满足生活需求。
同时,人们还可以利用心理行为的规律,改变与人们期待目标不符的行为趋向,矫正已习惯化了的各种不良行为模式,塑造健康人格。
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整理版
10小教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第一章教师扮演的角色、良好教师应具备的心理特征、专家教师于新手教师在课前、课中、课后教学行为的主要差异1、教师扮演的角色:知识的传授者、团体领导者和纪律执行者、家长代理人、模范公民2、良好教师应具备的心理特征:特征归结起来,涉及到两方面:教师的认知特征和人格特征。
认知特征:研究表明可能包括以下因素:教师的:表达能力、组织能力、诊断学生学习困难的能力、及思维的条理性、系统性、合理性等。
人格特征:对教学效果有重大影响的人格特征是:①教师的热心和同情;②教师富于激励和想象的倾向性。
3、专家教师于新手教师在课前、课中、课后教学行为的主要差异:①课时计划的差异专家教师:注重课的主要步骤、教学内容简洁、灵活、以学生为中心有预见性新教师:注重细节②课堂过程的差异课堂规则的制定与执行专家教师:课堂规则明确、能坚持执行新教师:课堂规则较为含糊、不能坚持执行吸引学生注意力专家教师:有一套完善的吸引学生注意的方法。
新教师:相对缺乏教材呈现专家教师:注重知识的呈前启后,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
新教师:很难做到。
课堂学习专家教师:练习是检查学生学习的手段。
新教师:只是必须的过程家庭作业的检查新教师:还没有形成规范化的常规程序。
教学策略的运用专家教师:教学策略丰富、运用灵活。
新教师:教学策略缺乏、不能合理运用。
③课后评价的差异第二章加涅的学生素质分类及教育意义、最近发展区1、加涅的学生素质分类及教育意义加涅把学生的素质分成三类:先天的素质:信息输入阶段、内部加工阶段、信息提取阶段习得的素质:包括五类: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态度、动作技能。
习得的素质将直接参与学生新的学习,是新的学习的必要条件。
发展中形成的素质:能力、人格特质。
这两种素质不直接参与新的学习,但可以加快或减慢学习的速度,是新的学习的支持性条件。
加涅学生素质观的教育含义:①教学应避免超越人类潜能;②教育应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③素质教育是对学生习得的五类素质的教育。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发展历程(1)研究对象: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学校学与教情境中人的心理现象,而不是研究一切教育领域中的心理现象;在学校学与教情境中人(施教者和受教者)是活动的主体、行为的承担者,是教育心理学研究关注的焦点;要密切结合教育过程来探讨、揭示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2)发展历程: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及其基本作用(1)研究内容:A、学习与教学的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B、学习与教学的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2)基本作用:3、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模式在学与教过程模式中,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了三种过程,而且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以自身先前只适合学习发展水平为基础的,是在教学过程的背景下进行的,学习的进展因教学的质量而变化。
反过来,教学过程要以学习过程为基础而进行。
4、教育心理学的理论作用和实践作用(1)、理论作用(教育心理学从教育过程这一侧面对一些心理规律进行探讨、揭示的心理学规律不仅充实了普通心理学的一半理论,而且为整个心理学理论发展做出了贡献;教育心理学研究也对教育学(特别是教学论、课程论和德育论)的理论发展起重要作用;教育心理学对人类学习过程中的了解还将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有益的理论知道);(2)、实践作用(帮助教师准确的了解问题;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5、教育心理学诞生的年代、奠基人和标志性事件(1)诞生的年代:1903年著《教育心理学》(2)奠基人:桑代克(3)标志性事件:6、教育心理学以下四中研究方法:观察法、调查法、个案研究法、实验法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般有两种,一种是描述性研究,它描述实际生活中发生的特定情境中的事实和关系,主要包括观察法、调查法、个案研究法;一种是实验性研究,它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改变情境的某一方面而研究其效应的方法。
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详解
名词解释1.心理年龄特征:个体心理发展各年龄阶段所表现出来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是个体在一定年龄阶段心理发展水平的标尺,是从许多同龄人发展的事实中,通过概括并与不同年龄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比较而确认的。
2.图式:也称基模,皮亚杰用来表示一种认知结构或心理结构,指支配儿童行为的心理模式,儿童通过这种认知结构感性地适应并组织他们周围的环境。
3.同化:把新感知的材料或经验纳入已有图式以理解新事物的过程。
4.顺应:改变已有图式来理解新事物的过程。
5.客体永久性:感知运动阶段后期的婴儿会意识到即使物体从眼前消失,但他们任然存在,其发展为婴儿在大脑中能使用符号代替物体打下了基础。
6.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提出,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临近发展阶段的过渡状态。
教学应适应最近发展区,走在发展的前面。
7.自我同一性:个体面对新环境时将过去经验延续下来的感觉,是对自己目前的知觉与对未来期望的统整,同时接受自己和自己所在的群体。
换句话说,就是自我对“我是谁,我存在的意义是什么,我要完成什么样的使命的认定。
8.学习风格:学习者在完成学习任务时表现出来的一贯的、典型的、独具个人特色的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
9.认知风格:又称认知方式,指个体感知、记忆、思维、解决问题、决策以及信息加工的典型方式。
10.泛化:条件反射建立后,条件刺激和类似刺激都会引发条件反应,泛化反应的程度与两个刺激之间的相似程度有关。
是人类将学习成果应用到不同情境中的有效途径,包括积极条件反射的泛化和一些不良条件反射的泛化。
11.分化:条件反射建立后,为了避免有机体对所形成的条件反射发生泛化,需要通过辨别学习,使有机体对某些刺激做出反应,而对其他刺激不做反应。
分化过程中,分别向有机体呈现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似的无关刺激,对条件刺激给予刺强化,对无关刺激不予强化,从而使有机体能够分辨两种刺激。
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
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教师扮演的角色模范公民、家长代理人、知识的传授者、团体领导者和纪律执行者良好教师应具备的心理特征1)认知特征:教师的表达能力,组织能力,诊断学生学习困难的能力,及思维的条理性、系统性、合理性等。
2)人格特征:教师的热心、同情;教师富于激励和想象的倾向性。
◆日常经验:智力与教学效果成很大相关,智力越好教学效果也越好。
研究表明:两者之间无明显的相关。
◆日常经验:知识水平越高教学效果越好。
研究表明:两者之间无明显相关。
“学者未必是良师”。
◆个性(人格)决定了人能否成为好教师(教学效果)?研究表明:教师人格特性的多样性分布与总人口中分布一致;教学有效与否与人格无关。
◆师生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影响教学或教育的效果吗?会,源自于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对教师期望效应的研究。
自我实现的预言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教师的期望或明或暗的被传递给学生,学生会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来塑造自己的行为。
教师的预言似乎自动的应验了。
在现实教学当中,这种效应未必能实现。
专家教师与新手教师在课前、课中、课后教学行为的主要差异专家教师新手教师课时计划的差异注重课的主要步骤、教学内容简洁灵活、以学生为中心、有预见性注重细节课堂规则的制定与执行课堂规则明确、能坚持执行课堂规则较为含糊、不能坚持执行吸引学生注意力有一套完善的吸引学生注意的方法。
相对缺乏教材呈现注重知识呈前启后,选择适当教学方法。
很难做到课堂练习是检查学生学习的手段。
只是必须的过程。
家庭作业的检查有一套检查学生作业的规范化、自动化的常规程序。
还没形成规范化的常规程序。
教学策略的运用教学策略丰富、运用灵活。
教学策略缺乏、不能合理运用。
课后评价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情况、课堂中对学习有影响的活动。
关注课堂中发生细节,更关注自己在教学中的表现。
第二章加涅的学生素质三分类一、先天的素质:信息输入阶段;内部加工阶段;信息提取阶段二、习得的素质五类: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态度、动作技能(习得的素质将直接参与学生新的学习,是新的学习的必要条件)三、发展中形成的素质:能力、人格特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心理学复习要点说明:重点章节为第三、第四章。
重点问题,常考易考点用★标注。
每章节有配套练习题,内部资料,请勿外传!祝大家考出好成绩!近年主观题常考点(按真题出现次数排序):1 学习动机(近年来几乎每年必考,而且出主观题的可能性非常大。
包括学习动机的培养,概念,分类,成就动机,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学习动机的成分,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2 学习迁移。
(分类及其培养策略,影响学习迁移的知识结构变量,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
主观题可能性较大)3创造性思维。
(创造力的培养,创造力与智力的关系,创造性思维的特点主观题可能性较大)4 布鲁纳(布鲁纳的教学方法,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发现学习)5有意义学习概念及其条件6先行组织者7最近发展区8元认知9 技能的分类,原型启发智力技能10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11加里培林的多元智力理论12问题解决(问题解决的特点,影响因素,基本过程培养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13记忆的编码14如何改变学生的不良行为15群体极化16罗森塔尔效应17教师成熟的标志18微格教学19-群体发展得最高阶段20 新手教师与专家型教师的区别21高原现象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教育心理学概述1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学校教育、教学情境中人(主体)心理。
★3 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学习心理是教育心理学的核心。
★4 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1 瑞士的教育家裴斯泰洛奇第一次提出教育教学的心理学化思想。
2 德国赫尔巴特首次提出把教学理论的研究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这个科学基础就是心理学。
3 俄国乌申斯基出版了《人是教育的对象》被誉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奠基人”。
4俄国卡普捷列夫发表了《教育心理学》,这是最早正式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
5 桑代课的《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桑代克被誉为“教育心理学之父”。
★6 我国的廖世承编写了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7 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末,教育心理学内容日趋集中,教育心理学体系基本形成。
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与研究原则1 实验法是心理学研究中应用最广、成就最大的一种方法。
包括实验室试验和现场试验。
★2 观察法是教育心理学研究中采用的最基本、最普遍的方法。
科学研究前门。
3调查法有问卷法和访谈法。
4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客观、教育、发展、理论联系实际、系统性。
(客、教、发、理、系)第二章心理发展及个体差异第一节心理发展概述1 心理发展的概念及其阶段划分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乳婴童少青成老★2 个体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连续性和阶段性、定向性和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3 童年期是生长发育最旺盛、变化最快、可塑性最强、接受教育最佳时期。
四年级(10-11)儿童的思维开始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为主,但其抽象逻辑思维仍需以具体形象为支柱。
4 少年期被称为心理断乳期或者危险期。
抽象思维已占主导地位,并出现反省思维。
★5 影响个体心理发展的因素:遗传(在个体心理发展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它是个体心理发展的生物前提和物质基础,没有这一前提就谈不上心理学的发生和发展);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教育;主观能动性(个体心理发展的内在动力)。
6 学习准备学习者在从事新的学习时,其身心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合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7关键期劳伦兹提出,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影响能起最大作用的时期。
★8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1)感知运动阶段(0-2)感觉和动作的分化;客体永久性,问题解决能力开始得到发展,延迟模仿的产生。
(2)前运算阶段(2-7)早期的信号功能;自我中心性;不可逆运算;不能够推断事实;泛灵论;转换推理。
(3)具体运算阶段(7-11)去中心化,可逆袭守恒非本科序列化(4)形式运算阶段9 图式人在认识周围世界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独特的人认知结构。
同化有机体面对一个新的刺激情境时,把刺激整合到已有的图式或认知结构中。
顺应有机体不能利用原有图式接受和解释新刺激时,其认知结构发生改变来适应刺激的影响。
10 影响认知发展得因素:成熟,练习和经验,社会性经验,平衡(成,练,社,平)11维果斯基创立了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两种心理机能:低级和高级。
12低级向高级转变的四个表现:(1)随意技能不断发展,随意性越强,心理水平越高。
(2)抽象概括技能的提高。
(3)各种心理技能之间的关系不断变化、重组、形成间接的,以符号为中介的心理结构。
(4)心理活动的个性化。
13内化是维果斯基心理发展观的核心思想。
14最近发展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二是可能达到的水平。
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15教学应走在发展前面:教学在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教学创造着最近发展区。
16支架式教学学生试图解决超出当前知识水平的问题时给予支持和指导,帮助其顺利通过最近发展区,使之最终能够独立完成任务。
17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个阶段,顺序不变:★(注:每一阶段的任务就是培养前面的词语)(1)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2)自主感对羞耻感(2-3)(3)主动感对内疚感(4-5)(4)勤奋感对自卑感(6-11)(5)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教育的意义: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理论指出了人生每个阶段的发展任务及所需要的支持帮助,这有助于教育工作者了解中小学生在不同发展阶段所面临的各种冲突,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因势利导,对症下药。
第二节学生的个别差异1 学生的个别差异性包括认知差异与性格差异。
其中认知差异包括认知能力差异和认知方式差异。
2 智力类型差异是指构成智力的各种因素存在质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的类型和品质方面。
★3 智力发展水平呈常态分布。
人们又经常称之为钟形曲线。
4 学习风格是学习者在探究、解决其学习任务时所变现出来的典型的、一贯的、独具个人特色的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
具有持久性和稳定性。
5 场依存型:对客观事物的判断常以外部线索为依据,其态度和自我认知易受周围环境或背景的影响,往往不易独立的对事物作出判断,而是人云亦云,社会敏感度强,爱好社交活动。
★6 场独立型:对客观事物的判断常以自己的内部线索为依据,不易受到周围环境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倾向于对事物的独立判断。
★7 冲动和沉思的标准是反应时间和精确性。
★8 性格的特征差异:态度,理智,情绪,意志。
第三章:学习理论第一节学习概述1 学习的概念及内涵: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内涵:学习实质上是一种适应活动;是人和动物共有的普遍现象;反复经验引起的;有机体后天习得经验的过程;过程可以使有意的也可以是无意的;相对持久的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
★2 加涅关于学习结果的分类:智慧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前三项属于认知领域)动作技能(属于动作技能领域)态度(情感领域)。
★3奥苏贝尔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
4 我国一般把学习分为知识学习技能学习和行为规范学习。
5 学生学习的特点★(1)学习形式:接受学习是学习的主要形式。
(2)学习过程:主动构建过程,具有自主性、策略性和风格性,是师生互动的过程。
(3)学习内容:以系统学习人类的间接知识经验为主,具有间接性。
(4)学习目标:具有全面性。
(5)学生的学习具有一定程度的被动性。
第二节一般学习理论一行为主义1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指的是学习过程是有机体在一定条件下形成刺激与反应的联系从而获得新经验的过程。
刺激-反应2 经典性条件作用:作为中性刺激的铃声与由于与无条件刺激联结而形成了条件刺激,由此引起的唾液分泌就是条件反射。
3 泛化与分化机体对条件刺激相似的刺激做出条件反应。
如果只对条件刺激作出条件反应,而对其他相似刺激不作反应,则是分化。
4 华生是一个环境决定论者。
★5 桑代克的联结-试误学习理论。
(1)学习的实质S—R (2)学习的过程一种渐进的,盲目的,尝试错误的过程。
(3)学习的三条重要原则:准备率,练习律,效果律。
★6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把人的行为分为: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
7 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强化(采用适当的强化物而使有机体反应频率、强度和速度增加的过程),逃避条件作用,回避条件作用,消退,惩罚。
8 斯金纳的程序教学基本原理:程序教学是一种个别化的教学形式,斯金纳将要学习的大问题分解为一系列的小问题,并将其按一定的程序编排和呈现给学生,要求学生学习并回答问题,学生回答问题后及时得到反馈信息。
程序教学的基本原理是采用连续接近法。
9程序教学的原则:小步子;积极反应;自定步调;及时反馈;低错误率。
10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观察学习是人的学习最重要的形式。
11 观察学习的过程分为注意、保持、复现和动机。
★12 强化的分类:直接强化,替代强化。
自我强化。
★二认知派学习理论1格式塔学派的完形顿悟学习理论(1)学习的实质形成新的完形。
(2)学习的过程是顿悟的过程。
顿悟就是领会到自己的动作和情境、特别是和目的物之间的关系。
2 托尔曼的符号学习理论(1)学习的实质—期望的获得。
期望是托尔曼学习理论的核心概念。
(2)学习的过程—形成认知地图的过程。
3 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
★★(1)学习观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形成认知结构。
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
(2)教学观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
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
发现学习(发现是教育儿童的主要手段,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的最好方法是发现学习。
发现学习是指给学生提供有关的学习材料,让学生通过探索、操作和思考。
自行发现知识、理解概念和原理的教学方法。
)4 奥苏贝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
(1)有意义学习的本质是以符号为代表的新观念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的过程,是原有观念对新观念加以同化的过程。
(2)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客观条件,指受学习材料本身性质的影响。
★主观条件指受学习者自身因素的影响。
主要是学习者必须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
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
(3)先行组织者先于某个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引导性学习材料。
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与认知结构中的原有观念及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
5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1)加涅将学习过程看作是信息加工流程(2)九五矩阵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