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语文上教案(人教新课标)第六单元:29.《湖心亭看雪》
八年级上册六单元第29课《湖心亭看雪》教案(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八年级上册六单元第29课《湖心亭看雪》教案(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八年级上册六单元第29课《湖心亭看雪》教案(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八年级上册六单元第29课《湖心亭看雪》教案(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英语》(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二十九课,主要内容围绕湖心亭观雪景展开,让学生了解并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美好景观,同时学习到“词语辨析”的知识点。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现在进行时态的构成与用法;(2)理解并掌握描述景物的常用形容词;(3)能运用“词语辨析”筛选出最合适的形容词来描述景物。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其具有发现和欣赏美的眼力;(2)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使其能够准确地描述所看到的景物。
3.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2)让学生了解自然之美,提高他们的素质和修养。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设计Step 1: Warming-up1. T: Look at the pictures on the screen. What do you see in the pictures? Do you like them?2. Ss: ...T: OK, let's learn something about them. They are all beautiful scenery in China. China is a country with a long history, and there are many wonderful things to appreciate.Step 2: Pre-reading1. T: In this unit, we'll learn something about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Today, we'll learn something about the snow in China. Before reading the text, let's learn some new words first. (The teacher will show some pictures, and teach the new words.)2. T: OK, now let's read the text, and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What did the author do on that day?Did he have a good time?Why did he feel the snow was beautiful?Step 3: Reading1. Ask the students to read the text silently for 5 minutes.2. Ask the students to read the text again, and then retell the text in their own words.Step 4: Language points1. T: Do you know what "现在进行时" is? (The teacher will give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present continuous tense.)2. T: Let's do an exercise. (The teacher will show some pictures, and ask the students to describe what they are doing using the present continuous tense.)Step 5: Vocabulary1. T: Look at the following words. Can you use them to describe the snow scenery?(The teacher will show some pictures of snow scenery, and ask the students to express their feelings about them using the words.)2. T: Now, let's do an exercise about "词语辨析". (The teacher will give some exercises about choosing the suitable word to express the author's feeling.)Step 6: Post-reading1. T: We have learned something about the snow in China.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snow scenery in China?2. Ss: ...T: Yes, one of the most famous places to watch the snow is the Huxin Pavilion in West Lake, Hangzhou. Do you want to visit there one day?Step 7: Homework1. T: Write a composition about the scenery you like best.2. T: Review the present continuous tense.四、教学评估1.通过观察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判断教学效果。
八年级语文上册《湖心亭看雪》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湖心亭看雪》教案人教新课标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湖心亭看雪》全文。
能够分析并欣赏作者张岱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技巧。
能够解释并运用文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式。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和写作,提高学生对古文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观察和描绘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熟读并理解《湖心亭看雪》的内容和主题。
分析和欣赏作者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2.2 教学难点解释和运用文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式。
理解并描绘文中描绘的雪景和湖心亭的景象。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展示湖心亭的图片,引起学生对《湖心亭看雪》的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和分享他们对雪景和湖心亭的印象和感受。
3.2 朗读与理解学生分角色朗读《湖心亭看雪》。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和解释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3.3 分析与欣赏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和欣赏作者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技巧。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文中描绘的景象的理解和想象。
第四章:课堂练习与拓展4.1 课堂练习教师设计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湖心亭看雪》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学生完成练习题,教师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4.2 拓展活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创作一幅描绘湖心亭雪景的画。
学生展示并分享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和交流。
第五章:课后作业与评价5.1 课后作业学生回家后,进行朗读和背诵《湖心亭看雪》。
学生写一篇关于《湖心亭看雪》的读后感,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5.2 评价方式教师通过课堂表现、练习题和课后作业的综合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步。
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展示,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
第六章:教学策略与方法6.1 教学策略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湖心亭看雪》的主题和意义。
运用情景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和想象,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雪景和湖心亭的美丽。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9课《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29 湖心亭看雪教学目标1.理解白描手法及融情于景于事的写作特色,并说出其作用。
(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2.感悟作者雅趣和孤高自赏情怀。
(情感目标)3.用普通话准确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技能性、积累性目标)教学重难点1.了解作者的有关情况,积累文言词汇,品味文章形象、生动、优美的语言。
2.理解白描手法及融情于景于事的写作特色,并说出其作用。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有一定思辨能力与分析能力。
《湖心亭看雪》这样一篇写景优美、情感蕴藏得极深的小品文,对于当代学生而言,文中的美景可以较容易欣赏到,而文中深藏的“文人故国之思”是极难理解的。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设计(设计者:)教学过程设计一、新课导入“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前几天我们欣赏了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三峡美景;品味了清澄明澈、静谧美好的承天寺月色;还观看了气势磅礴、雄伟壮观的钱江大潮,山水之旅让我们受益匪浅。
现在继续我们的快乐之旅,我们到杭州西湖,随张岱去《湖心亭看雪》,看看今天又将有怎样的收获。
二、译读1.教师伴竹笛曲《别样的乡愁》范读,学生听读,尽可能随着行踪的变化、景物的呈现,想象并进入所营造的情境之中。
2.指导学生自读。
第一遍:重在整体感知,注意语音(正确、流畅);第二遍:重在体味情感,注意语流(节奏、停顿、快慢);第三遍:重在进入情境,注意语气(轻重、抑扬、抒情性)。
3.疏通文意。
①自读:参照脚注、利用工具书、回顾旧知、结合语境、自我揣摩。
②同桌间讨论交流,质疑解难,教师巡视指导。
③提示以下词语,帮助学生积累文言知识:余拏一.小舟(数词“一”)上下一.白(副词,全) 客.此(动词,客居) 鸟声俱绝.(动词,消失) 强.饮三大白(痛快)④学生齐读课文。
三、疑读学生默读课文,标出有疑问的地方,小组长归类后把问题写在纸条上交给教师。
综合各组的问题,教师选出如下有代表性问题:①为什么作者在初更时分驾舟游西湖?②湖上长堤、湖心亭、小舟,在作者笔下为何是“一痕”“一点”又“一芥”?③开头说“独往湖心亭”,后来又写道“舟中人两三粒”,是不是矛盾?④本文题目为《湖心亭看雪》,为何第2段却详写湖心亭的奇遇?⑤“问其姓氏”,“客”却未答姓氏,仅写其籍贯及来由,这是为什么?⑥舟子用“痴”字来形容作者,这个“痴”字有什么含义?四、研读1.因为部分问题在理解上有些难度,这时采用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解决疑难。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9课《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积累一些文言实词、虚词。
2、揣摩文中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把握文章运用的白描手法。
把握作者的语言风格。
3、赏析课文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的写作特色。
4、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和消极避世的情绪。
5、通过读懂文字,读懂一个人。
【教学重点】1、深入理解本文的写景特点。
2、熟读背诵课文。
3、读懂张岱。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
【教学方法】1、诵读法。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本文文字较浅显,注释较详细,学生自读课文,把握文意不成问题。
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写作特色和语言风格。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上周济南的上空飘起了漫天飞雪,看到同学们欢呼雀跃的样子,真的很开心。
雪作为冬天独有的精灵,会不自觉的带着我们的心翩翩起舞,舞在我们的眼前也舞到了我们的心里,相信你的心中也一定有那么一幅雪景让你如痴如醉,此刻让我们一起聆听,一起分享一下。
生谈洒落的雪花,变为了我们永恒的回忆,在心中让我们为之着迷、心动,有一个人还专门为此写了一篇文章《湖心亭看雪》,(板书)这个人就是张岱。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他的文字,走进他的“雪”。
二、教学过程1、教师:美文共享,下面同学们放声朗读文章,注意字音一定要把握好,稍后咱找一位同学来读一下。
一生读教师:他的读音有问题吗?我们来听听其它同学的意见。
Ppt尤其是这几个字的读音,一定要注意,请同学们标注在课本上,我们一起来读一下文章,挺直你的脊梁,端起课本,生齐读。
2、教师:大家发现了吗?这篇文章一共短短159个字,老师把文章的段落稍作了一下改动,找同学翻译一下。
其余同学在听的过程中,作好记录,如果有异议,稍后可以提出来。
生翻译生提问生纠正教师引导教师:我们在学习文言文的时候,一定要重视字字落实,以及文言现象,可以通过课下,古代汉语词典及学过的经验来解决疑难,最重要的还是要及时总结,考考你:ppt3、教师:带着对这篇文章的理解,我们再来读一下,文章第一段女生读,第二段男生读,要尝试读出你的情感。
第29课《湖心亭看雪》教案(人教新课标初二上)6
第29课《湖心亭看雪》教案(人教新课标初二上)6第29课、湖心亭看雪●学习目的:1、诵读积存,明白得课文大意,提高学生古文的阅读明白得能力。
2、品读赏析,体会白描手法、人物语言的妙处,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3、明白得提升,品味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游湖的雅趣,●学习难重点:在深入明白得写景特点的基础上熟读背诵。
明白得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
●课前预备1、借助注释、工具书,对作者、课文有大致的了解。
2、预习课文,疏通文义,发觉并提出咨询题。
●学习时刻:二课时●教学设计:一、同学讲雪,激趣引读。
上学期我们学过一篇课文«咏雪»,谢道韫一句〝未假设柳絮因风起〞成为咏雪的佳句,谢道韫因此被誉为〝咏絮之才〞。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明末张岱的小品文«湖心亭看雪»,看看他又是如何抓住〝看〞字写雪的。
简介作者: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明末清初闻名文学家。
喜游山玩水,在文学、戏剧、音乐方面有专门深的修养,明亡后隐居山中著书,有«陶庵梦忆»、«西湖寻梦»等。
其小品文多回忆个人经历的生活琐事,同时也是对晚明社会文化风俗的杰出平述,其中表现出对乡土和故园的怀念,也显露出许多伤感情绪。
描写细腻生动,风格流丽清新,极富诗情画意,在晚明小品中独树一帜。
二、诵读积存,整体感知。
1、读一读:①教师范读小品文,学生按要求在书中画出难读的字词来。
教师指导:第一要读得清晰,一要句读分明,二是节奏合理;其次要读得流畅,一是语句要流利,二是音韵铿锵;第三要在疏通文意和熟读的基础上自然成诵,切忌〝硬背〞。
②学生多种形式朗读,体会文章淳朴的语言。
③学生依照自己情形即时背诵。
2、译一译:学生圈点勾画,疏通文意,试译小品文。
拥毳衣:拥,围裹。
毳衣,细毛皮衣。
一白:一,全。
一芥〔jiè〕:一棵小草。
八年级上册六单元第29课《湖心亭看雪》教案(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上册六单元第29课《湖心亭看雪》教案(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八年级上册六单元第29课《湖心亭看雪》教案(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课目湖心亭看雪张岱课型单一型:新授课课时 2课时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2、品味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流露出的情感;3、初步了解白描的写作手法;4、阅读课文,反复诵读,培养诵读能力。
重难点重点:雪后奇景的赏析;描写手法--白描。
难点: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教学设想先解题;再整体感知课文,熟悉内容,抓住重点理解;最后拓展阅读,深化理解教学过程(内容、步骤、方法、学生活动和板书)一、导入及作者简介:1、同学们,学语文有一个好处,足不出户,却能坐观天下景。
前一段时间我们赏过了陶弘景笔下的人间天堂,又赏过了苏东坡笔下的月夜小景;赏过了三峡的水,又赏过了钱塘江的潮。
今天我们就跟着明末清初的作家张岱一起去赏赏湖心亭的雪。
(板书:《湖心亭看雪》)2、作者简介:学生齐读注释①,提示要注意的三个地方:①.课文选自《陶庵梦忆》,忆--这是一部回忆录。
写于明王朝灭亡之后,表现了对故国往事的思念。
②作者的家乡是哪里?--山阴(即今天的浙江绍兴)。
而他寓居的地方是?--杭州。
这说明作者身在他乡,客居异地。
③“明亡后不仕”,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仕”?--不想给清廷做事。
这说明他有深深的故国之思。
二、整体感知:1、范读课文,自由读,初步感知课文;检测预习:注音:2、疏通文意:释义:①是(这)日更定(大约是凌晨六点的时候)。
更,古代夜间计时的单位,一夜分五更,每更约两小时。
从晚上八点算起。
定,完了,完毕。
②余拿(撑,划)一小舟。
③拥毳衣炉火:毳,鸟兽的细毛。
毳衣,毛皮衣。
④焉得(哪能)更(还)有此人。
⑤上下一白(全白)。
(和“湖心亭一点”比较)⑥雾凇(水气凝成的冰花)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
冰花一片弥漫。
⑦强饮(痛饮)三大白(酒杯)。
?为何“强饮”?--“酒逢知己千杯少”。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9课《湖心亭看雪》精品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9课《湖心亭看雪》精品教案【教学目标】1.自读课文,疏通文句。
2、品味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流露出的情感3、初步了解白描的写作手法教学重点1、雪后奇景的赏析2、描写手法——白描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课堂导入】大家能想起来多少关于西湖的诗词?请大家背出来。
同学们背的都是描写西湖的春天和夏天的诗歌,确实,西湖的春和夏很美,游人如织,可是有人想到在冬天到西湖一游吗?在冰雪覆盖一片茫然的隆冬?可能有人说不可思议。
可是就有一个这样的人。
他就是明末清初的张岱。
让我们来学习这篇散文领略冬天西湖的美,走进张岱的内心世界。
【教学过程】一、介绍湖心亭与作者1、湖心亭:位于西湖中,据说宋代整修西湖时,以湖泥堆成小岛,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在山上建成亭阁,取名“湖心亭”。
湖心亭四面环水,花柳相映,绿水盈盈环抱,青山苍苍遥峙,水色山光一片,这是观赏西湖风景的好地方,因常有文人墨客到此赏景。
2、张岱:学生齐读注释①,提示要注意的三个地方:(1).课文选自《陶庵梦忆》,忆——这是一部回忆录。
写于明王朝灭亡之后,表现了对故国往事的怀念。
(2).作者的家乡是哪里?——山阴(即今天的浙江绍兴)。
而他寓居的地方是?——杭州。
这说明作者身在他乡,客居异地。
(3).“明亡后不仕”,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仕”?——不想给清廷做事。
这说明他有深深的故国之思。
教师补充:明亡后,张岱曾参加过抗清斗争,后来消极避居在浙江剡溪山中,专心从事著述。
他的文章缅怀往昔风月繁华,追忆前尘影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总带有淡淡的哀愁。
二、整体把握课文1、听课文录音,注意生字与多音字的朗读崇祯(chóng zhēn) 毳(cuì)衣雾凇(sōng)沆(hàng)砀(dàng)铺毡(zhān) 喃喃(nán)更(gēng)定更(gèng)有此人强(qi ǎng)饮2、自读课文质疑问难。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9课《湖心亭看雪》教案 新人教版
29. 湖心亭看雪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以及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了解白描的手法。
能力目标学习作者写景和叙事的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评价作者的性情,寻求人生的启示。
教学重难点重点在深入理解写景特点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难点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
突破方法:补充介绍时代背景、作者生平,体会作者对故国往事的怀恋。
补充介绍中国古典诗画写意的特点及白描手法,感知文章的写景特色。
教学方法1.诵读法。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本文文字较浅显,注释较详细,学生自读课文,把握文意不成问题。
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写作特色和语言风格。
教学过程一、联系旧知,导入新课设计(一)我们刚刚领略了钱塘潮的雄奇壮丽,今天,让我们再到杭州,去领略西湖的秀丽风光。
自古西湖就让许许多多文人墨客梦萦魂牵,在西湖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
如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早春、雨后、盛夏的西湖已尽收眼底,今天让我们再随着明末散文家张岱去欣赏雪中的西湖美景。
设计(二)上学期我们学过一篇课文《咏雪》,谢道韫一句“未若柳絮因风起”,成为咏雪的佳句,谢道韫因此被誉为“咏絮之才”。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明末张岱的小品《湖心亭看雪》。
阅读课文,动脑思考,看看张岱是如何抓住“看”字写雪的。
设计(三J关于西湖的诗句,同学们能背诵多少?学生吟诵:“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是啊,同学们,诗人心中有一个春天,他笔下的西湖就春意盎然;诗人的心中有一份柔情,他笔下的西湖就温柔缠绵。
可是,如果诗人的心中寒冰一片,他笔下的西湖又会是什么样子呢?让我们步入张岱的世界,一起去《湖心亭看雪》。
二、走近作者张岱:学生齐读注释①,提示要注意的三个地方:(1)课文选自《陶庵梦忆》,忆——这是一部回忆录。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6单元 第29课《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D.指名翻译
F.(幻灯出示)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E.指名翻译句子。解释“痴”字。“痴”:病字框,意为不聪慧。用通俗的话讲什么意思?(傻、笨、呆)在舟子眼中相公的行为的确是与众不同,有点傻,有点呆。
(1)“痴似”:像……一样痴。舟子所说的和相公一样痴的人是谁?金陵人,(来自金陵的两个人)在舟子眼中金陵人哪些行为是痴似相公的?(生讲)
(二)张岱看雪。
1、晚年张岱笔下的西湖雪景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同学们从文中找到了吗?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译文打出来)
齐读一遍
结合注释来翻译这两句话。
指名翻译第一句,(刚才这位同学翻译的非常准确完整,这里“一”是“全”的意思,“一”是“全”的意思我们学过的句子有?《伤仲永》传一乡秀才观之。学习文言文要不断的去积累、去比较,学会迁移)
置身于这样白茫茫的雪景之中你会有怎样一种感觉(备用,若学生没有讲到第二句)
渺小,哪个词让你感受到渺小。(学生说量词)
上下一白,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宛如中国画中的写意山水,寥寥几笔,传达出景物的形与神,意味无穷!这种不加渲染,简笔勾画的写作手法称之为“白描”。
过渡:那么我也成了西湖的一景,哪个词体现出来?
是的,舟子和那些凡夫俗子又岂能理解张岱的行为呢?又岂能明白张岱呢?
出示:
“陶庵国破家亡,无所归止,披发入山……因想余生平,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偶拈一则,如游旧径,如见故人,城郭人民,翻用自喜,真所谓痴人前不得说梦矣。”——《陶庵梦忆·序》
师讲解:张岱出生官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明朝灭亡以后,他是国破家亡,于是入山著书,回忆往事,曾经的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他的心亦如这雪后的西湖一样凄清、孤寂。他痴情于这样的西湖,又何尝不是对自己心灵的探索和追寻呢?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6单元第29课湖心亭看雪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湖心亭看雪》教案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术把握文章大体内容,熟读课文。
初步了解白描的写作手法二、进程与方式扫除语言障碍,积存文言实词和虚词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想象,体味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流露出的情感教学重点:一、雪后奇景的赏析二、描述手法——白描教学难点:明白得作者的精神世界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进程:一、导入杭州西湖自古以来以美景而名扬天下,文人墨客慕名而来,纷纷留下颂扬的诗文。
同窗们能不能找出几句描述西湖的诗句呢?(如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装浓抹总相宜。
”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中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但是咱们发觉诗文多描述西湖春的娇,夏的艳,对秋冬的萧瑟与凄清很少提及。
明末清初的文学家张岱却不同凡响,描述了西湖漂亮的雪景。
今天就随着张岱去《湖心亭看雪》吧。
二、张岱及其书张岱,明末清初文学家。
字宗子,号陶庵,浙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他身世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明末以前不曾出仕,一直过着平民优游的生活。
明亡以后,消极避居山中,专心从事著述,穷困以终。
《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即写于他明亡入山以后,书中缅怀往昔风月繁华,追思前尘影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
他文学创作以小品文见长。
文笔清新生动,饶有乐趣,风格独特。
三、解题湖心亭:位于杭州西湖当中,听说是宋朝整修西湖时,以湖泥堆成小山,成为一岛,是西湖三岛之一,后于山上建成亭阁,叫湖心亭。
这是观赏西湖风光的好地址,因此常有文人墨客到此赏景。
四、听课文录音,正音正字,明确朗诵节拍更.定 gēng 拏. ná毳.衣 cuì雾凇沆砀.. hàngdàng 一芥. jiè铺毡. zhān 更.有这人 gèng 喃.喃 nán五、整体把握课文一、重点字词释义:人鸟声俱绝.:消失是.日:是,这。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9课湖心亭看雪教案新人教版
第29课《湖心亭看雪》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欣赏西湖雪后美景并理解作者超凡脱俗的文人雅趣。
2.知识和技能:了解作者有关情况,积累文言词语,培养阅读能力;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感情,学习白描手法,理解课文叙事、写景、抒情融于一体的写作特点。
3.过程和方法:反复朗读以至成诵,整体感知课文,理解形象、生动、精美的语言特点,感受诗情画意,学习白描手法。
教与学重点:朗读背诵,积累文言词语,学习白描的手法。
难点: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
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预习:1.搜集学过的或自己知道的关于描写雪景的诗文句子。
2.对照注释并查阅工具书,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3.回顾小学已学的柳宗元《江雪》内容和含义。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1.指名学生谈自己积累的描写雪景的诗文名句。
教师准备:如毛泽东《沁园春•雪》的上片“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另如: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卢梅坡)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艳。
(吕本中)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岑参)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韩愈)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
(李白)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2.简介作者张岱,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明末清初山阴人。
寓居杭州。
出身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
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教师补充】明亡后,张岱曾参加过抗清斗争,后来消极避居在浙江剡溪山中,专心从事著述。
他的文章缅怀往昔风月繁华,追忆前尘影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总带有淡淡的哀愁。
二、整体感知,学习新课(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齐读文章。
注意读准字音和停顿。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9课《湖心亭看雪》公开课教案新人教版 (1)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生平背景,诵读理解全文。
2.欣赏文章写景艺术,品味白描手法、数词运用的精妙。
3.感悟作者的故国之思和文人雅趣。
重点:品味文章写景的精妙。
难点:了解张岱的精神世界。
教学方法:诵读法、关键字提炼法、合作探究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诗词美景,激趣引入同学们,在你们的印象里西湖是怎样的?或许是接天莲叶无穷碧的夏荷;亦是绿杨阴里的白沙堤;还是欲把西湖比西子,空濛的雨后西湖。
(欣赏PPT西湖图片,齐诵相关诗词)这就是文人墨客眼中美丽的西湖。
那你们知道冬天雪后的西湖是怎样的吗?今天我们随张岱走进西湖,走进湖心亭,欣赏西湖冬日雪景。
二、整体感知,诵读理解1.请同学们结合课下注释理解全文,不懂的地方做好批注,与同桌同学讨论或全班共同解答。
(PPT出示重点字词解释)2.放声朗读,注意把握停顿、节奏。
说说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提示: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三、以人为线,品味意境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用文章的词句回答。
(“痴”人,舟子喃喃曰......,诵读)那么,“痴人”的“痴”具体表现在哪几个方面?1.赏“痴景”(1)请从文中找出描写景色的句子。
①大雪三日,人鸟声俱绝。
(联想: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②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朗读对比:湖上影子,惟长堤一条,湖心亭一座,余舟一艘,惟舟中人两三个”(用几个词语形容作者笔下的雪景,抓住“绝、一”字,揣摩白描、数词的精妙。
)(2)熟读成诵,体会写景的佳句。
2.论“痴行”(1)找出文中交代作者游踪的语句。
(2)假若当时你也在西湖,大雪三日,人鸟声俱绝,你会做些什么?(3)诵读作者出行巧遇的经过,品味作者此时心情。
以这样的句式说“湖中居然有此人”?生1:湖中居然有此雅兴之人!;生2:湖中居然有如此高雅情趣的人!生3:湖中居然有此豪情之人!;生4:湖中居然有此志同道合之人!生5:湖中居然有此超凡脱俗之人!(惊喜——愉悦——淡愁——释怀)3.读“痴心”背景材料补充: 张岱,明末清初文学家。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6单元29《湖心亭看雪》教案
29《湖心亭看雪》【教学目标】1. 熟读课文,掌握本课中出现的文言实词虚词。
2. 欣赏雪后西湖的奇景,理解作者游湖的雅趣。
3. 体会文中融叙事、写景、抒情为一体的写作特色。
4. 理解本文所展示的作者的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深入理解本文的写景特点。
难点: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我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教学过程】一、导语说到西湖,大家一定会信手拈来很多诗文,今天我要考考大家(抢答):春天的西湖?夏天的?晴天雨天的?(分别为《钱塘湖春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饮湖上初晴后雨》)今天,我们再欣赏冬天的西湖。
二、预习查评1. 你能读准么?崇祯(chóngzhēn)毳(cuì)衣雾凇(sōng)沆(hàng)砀(dàng)铺毡(zhān)喃喃(nán)更(gēng)定更(gèng)有此人强(qiǎng)饮2. 作者简介。
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别号蝶庵居士,明末山阴人。
明亡后隐居。
代表作:《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即写于明亡以后,书中缅怀往昔风月繁华,追忆前尘往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
总带有淡淡的哀愁。
文学创作以小品文见长。
三、读课文,疏通文字,掌握字词1. 听读课文。
2. 自读课文,掌握字词。
疏通文句(可同桌间讨论交流)圈画出还不解的字、词、句。
3. 一词多义。
四、品读课文,整体感知走进文本,思考下列问题:1. “看雪”的时间是:地点是:写雪大的句子是:写冬雪寒冷威严的句子是:2. 写“余”去看雪,什么时间去的? 湖心夜景其总的印象是什么?特写景物是什么?3. 来到亭上,看到了什么?那人对我的态度是怎样?我的态度呢?4. 舟子对作者的评价是哪个字?痴迷在哪里?五、研读课文,合作探究1. 找出描写雪景的句子,说说本文描写西湖雪景的句子有什么特色?2. 湖心亭奇遇,虽是叙事,但重在抒情,它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六、写作特点文字简练单纯,不加渲染烘托,这种写作手法就是白描,体会本文所用的白描手法。
八年级语文上册《湖心亭看雪》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湖心亭看雪》。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成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作者张岱及其作品《陶庵梦忆》的相关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的主题和写作手法。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湖心亭看雪》。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成语。
(3)分析课文的主题和写作手法。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古代文化常识。
(2)作者情感的表达和体会。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张岱及其作品《陶庵梦忆》。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湖心亭看雪》,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字音和节奏。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生词和成语,共同解决问题。
(2)分析课文的主题和写作手法,分享学习心得。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生词和成语,巩固知识点。
(2)讲解作者张岱及其作品《陶庵梦忆》的相关背景。
(3)解析课文主题和写作手法,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情感。
5. 练习与拓展:(1)让学生进行朗读和背诵练习,提高表达能力。
(2)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朗读与背诵:评估学生在朗读和背诵方面的表现,检验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能力。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要加强指导和练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第6单元第29课湖心亭看雪》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第6单元第29课湖心亭看雪》教案目的要求:1.掌握文章基本内容,熟读课文。
初步了解白描的写作手法。
2.扫除语言障碍,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
3.通过想象,品味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流露出的情感。
教学重点:1.雪后奇景的赏析。
2.描写手法——白描。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
教材分析:本文是张岱小品的传世之作。
作者通过追忆在西湖乘舟看雪的一次经历,表现了深挚的隐逸之思,寄寓了幽深的眷恋和感伤的情怀。
作者在大雪三日、夜深人静之后,小舟独往。
不期亭中遇客,三人对酌,临别才互道名姓。
舟子喃喃,以三人为痴,殊不知这三人正是性情中人。
本文最大的特点是文笔简练,全文不足二百字,却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尤其令人惊叹的是作者对数量词的锤炼功夫,“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一组合,竟将天长水远的阔大境界,甚至万籁无声的寂静气氛,全都传达出来,令人拍案叫绝。
作者善用对比手法,大与小、冷与热、孤独与知己,对比鲜明,有力地抒发了人生渺茫的深沉感慨和挥之不去的故国之思。
《湖心亭看雪》是张岱的代表作,出自回忆录《陶庵梦忆》,写于明王朝灭亡以后。
对故国往事的怀恋都以浅淡的笔触融入了山水小品,看似不着痕迹,但作者的心态可从中窥知一二。
文章首先交代看雪的时间、目的地、天气状况。
时间是“崇祯五年十二月”,作者仍旧使用明代的纪年,说明在他心目中明代始终是没有灭亡的。
西湖经历三天大雪后,人声鸟声俱绝,空阔的雪景使天地间呈现出一股肃杀的冷寂来。
而作者偏偏选择此时去赏雪,可见他此时的心态及与众不同的情趣。
接着就记述了这次赏雪的具体经过。
这天凌晨,作者划一叶小舟,独自前往湖心亭。
一个“独”字,充分展示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而一人独行于茫茫的雪夜,顿生“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苏轼《赤壁赋》)的人生彻悟之感。
此时湖上冰花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一片混沌。
惟有雪光能带来亮色,映入作者眼帘的“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9课《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湖心亭看雪》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积累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
②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③了解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游湖的雅趣。
2.能力目标①独立翻译课文,逐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②揣摩文中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把握作者的语言风格。
③把握文章运用的白描手法。
3.情感目标本文展示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但又流露出消极避世的意绪,应批判地对待,历史地分析。
二、重点难点:①深入理解本文的写景特点。
②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
三、教学时数:二课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冬季中最温暖的日子无疑是下雪的日子,那飘扬的雪花,凝聚了春雾夏雨秋露的情绪,播撒而来,从每一个点上摩挲着我们,感化着我们,让我们享受热烈、静穆、自由。
啊,下雪,真好!让我们步入张岱的世界,去品品《湖心亭看雪》。
二、作者及写作背景:1.作者:张岱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蝶庵、天孙,明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明末以前未曾出仕,一直过着布衣优游的生活。
明亡以后,消极避居浙江剡溪山中,专心从事著述,穷困以终。
《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即写于他明亡入山以后,书中缅怀往昔风月繁华,追忆前尘影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
2.写作背景:本文写于明王朝灭亡以后。
作者对故国往事的怀恋都以浅淡的笔触融入了山水小品,看似不着痕迹,但作者的心态可从中窥知一二。
文章首先交代看雪的时间是“崇祯五年十二月”,作者仍旧使用明代的纪年,说明在他心目中明代始终是没有灭亡的。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录音,注意字音及断句①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更(ɡēnɡ)定毳(cuì)衣雾凇(sōnɡ)沆砀(hànɡdànɡ)一芥(jiè)②划分节奏。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拿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词多义:
更:是日更定: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五更,每更约2小时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副词,还
是:是日更定:代词,这
是金陵人:动词,表判断
一:上下一白:副词,全
湖心亭一点:数词,表数目一
白:上下一白:形容词,白色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名词,酒杯
词类活用:
客此——名词用如动词,客居
其它重点词语:
湖中人鸟声俱绝:俱,全、都;绝,消失
茶事、茶理、茶人,在张岱的文集中记述甚多。张岱以茶公友,其茶友中有“非大风雨,非至不得已事,必日至其家,啜茗焚香,剧谈谑笑,十三年于此“的会稽鲁云谷;有每与他嗓茶“辄道白门闵汶水”的周又新。他那嗜好“米颠石,子奠竹,桑茶,东坡肉”的季弟山民和与他茗战“并驱中原,未知鹿死谁手”的胞兄,也都是“茶痴”。
找
读
思考,回答。
合作探究。
对文章内容有整体的感知。
熟悉课文,便于背诵,为体会白描手法作铺垫。
体会白描手法。
体会作者情感,把握主旨。
作业设计
1、体会柳宗元的《江雪》和本文在描写手法和表达感情上的异同。
2、课外搜集描写西湖的诗文。
板书设计
白描——文字简练朴素,不加渲染
湖
心
亭超凡脱俗清高孤傲
看张
雪岱情感——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有人说西湖观景,晴景不如雨景,雨景不如雾景,雾景不如月景,月景不如雪景。在前人的笔下,西湖的阴晴风雨已经被描绘得变幻多端,摇曳生姿了。西湖的雪景又将有怎样一番动人的意韵呢?今天我们跟随张岱去湖心亭看雪,去领略西湖的优美雪景。
二、作者及背景简介(多媒体展示)
张岱:明末清初散文家,他是仕宦世家子弟,前半生过着封建大夫的风流浪漫生活,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通戏曲,明之后不为朝廷效力,避居山中,著书以终。他生于读书礼仪之家,思想却自由散漫、淡泊功名。但他有着强烈的民族意识,清兵南下后,他深感国破家亡的沉痛和悲愤,“披发入山”表示对清统治者的不满与抗议。抚今追昔,颇有“五十年来,总成一梦”之感,于是他以追忆的方式记叙早年的见闻,写成《陶庵梦忆》、《西湖梦寻》以及记录明代史事的《石匮书》,以寄故国之思。
淡淡愁绪思恋故国
相
关
链
接
关
链
接
作者简介:
张岱不仅是明末清初的一位散文家、史学家,还是一位精于茶艺鉴赏的行家。
张岱出身于累代仁宦之家,早年曾漫游苏、浙、鲁、皖等省,阅历广泛。他家经三代积累,聚集有大量明朝史料,读书颇丰,他32岁那年起就得用家藏资料编写记传体的明史。明亡后披发入山,安贫著书。
张岱的兴趣广泛,平时非常注意社会上的各种人物、动态、人民生活、风俗习惯,以至饮食、蔬果等许多方面。这些往往为旧时代正宗文人所不屑,而他却偏有欣赏、记录的兴趣与勇气。他写过一篇《自为墓志铭》,非常坦率的承认自己少为“纫子弟,极爱繁华”,称自己为“茶淫桔虐”。
追问:可明明有舟子,作者为什么说是独往呢?
——他认为舟子不是知音,不懂他的心情,反映他文人雅士般的清高孤傲。
舟子不懂他,那么有人懂他吗?
——有,作者是怎么介绍这两个人的?找出相关的语句说一说。
其中有一句“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这句话答非所问,是不是作者太不高明?
——作者有意这样写为了强调二位是金陵人,在此客居,有一种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之感。金陵是明朝旧都,此时作者有了深深的故国之恋。
张岱品茶鉴水之精到,《陶庵梦忆》中“闵老子茶”一节赢余得极为生动:余曰:“香朴烈,味甚浑厚,此春茶耶!向瀹者的是秋采。”汶水大笑曰:“予年七十,精赏鉴者无客比。”遂定交。张岱不愧为辨茶识水的行家。
张岱精于品茶,还悉心改制家乡的日铸茶,创制出一种“兰雪茶”。“日铸雪芽”在宋朝已列为贡品,有“越州日铸茶,为江南第一”之誉。然而到了明代,由于安徽休宁松萝茶,制法精妙,名噪一时,盖过一时,美国过日铸。张岱“遂募歙人入日铸”,一如松萝制法,采用法、掏法、挪法、撒法、扇法、炒法、焙法、藏法。进而他又探究泉水,发现“他泉瀹之,香气不出,煮禊泉,投以小罐,则香太浓服,杂入茉莉,再三较量,用敞口瓷瓯淡放之,候其冷,以旋滚汤冲泻之,色如竹箨方解,绿粉初匀,又如山窗初曙,透纸黎光。取清妃白,倾向素瓷,真如百茎素兰同雪涛并泻也。雪芽得其矣,未得其气。余戏呼之兰雪。”(《陶庵梦忆·兰雪茶》)如此四五年后,兰雪茶风磨茶市,绍兴之饮茶者一改往日饮松萝的习惯,反倒非兰雪不饮。后来,连松萝茶亦改名“兰雪”了。兰雪茶有此名声,功归张岱。
明确:1、是日更定——时间早;2、“十二月”“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说明这是冬季最冷的时候,而且大雪连下三日,天就更冷了,西湖上什么声音都消失了,一片寂静,也没什么好看的,按理说就躲在家里围着火炉取暖,他偏去赏雪,可见“痴”。3、独往湖心亭看雪——独自一人挑这么冷的天去赏雪,表现他不畏严寒的雅兴的超凡脱俗的情趣。
岱还好玩赏茶具。他弟弟山民获得一瓷壶,款式高古,他把玩一年,很一壶铭:“沐日浴月也其色泽,哥窑汉玉也其呼吸,青山白去也其饮食。”还有一只宣窑茶碗,张岱有铭曰:“秋月初,翠梧下。出素瓷,传静夜。”另有一把紫砂壶,未镌制作者印,张岱确认出于龚春之手,特作壶铭:“古来名画,多不落款。此壶望而各为龚春也,使大彬骨认,敢也不敢?”
然此时作者还有一种天涯遇知音的惊喜愉悦之感,但是短暂的愉悦之后将是分别和难有的后会之期,不免又生哀伤,惆怅之间,总之那对故国的思恋和沧桑之感总是萦绕在他的心间。
课堂小结:总之本文通过对西湖雪景的描写,以及湖心亭奇遇的记叙,表达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淡淡的哀愁,同时含蓄表达了对故国的思念之情。
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内容。
.年级
八年级
课题
《湖心亭看雪》张岱
课型
新授
教
学
目
标
知识
能力
熟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过程
方法
赏析雪后奇景,体味白描手法,探究作者精神世界。
情感
态度
体会作者对故国往事的怀恋之情,培养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
体味白描手法,解读作者的精神世界。
教学难点
解读作者的精神世界。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
曾声名远播,一时名重虎跑、惠泉的绍兴名泉枣禊泉,一度掩没,已不为人知了,是张岱重又发现的。他在《禊泉》一文中记述其经过:
甲寅夏,过斑竹阉,取水啜之,磷磷有圭角。异之。走看其色,如秋月霜空,天为白,又如轻岚出岫,缭松迷石,淡淡欲散。余仓卒见井口有字画,用帚刷之,禊泉字出,书法大似右军。益异之。试茶,茶香发。新汲少有石腥,宿三日,气方尽。辨禊泉者无他法,取水入口,第挢舌舐腭,过颊即空,若无水可咽者,是为禊泉。好事者信之,汲日至,或取以酿酒,或开禊泉茶馆,或瓮而卖,及馈送有司。董方伯守越,饮其水,甘之,恐不给,封锁禊泉,禊泉名日益重。
三、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1、听读。
老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听清字音及节奏。
2、指名读,强调下列字音。
毳(cuì)雾凇(sōng)沆(hàng)砀(dàng)
毡(zhān)强(qiǎng)喃(nán)喃
3、齐读课文。
四、再读课文,理解文意(读懂)。
1、学生结合课下注释,翻译课文。
2、指名生讲解并积累下列文言词语。(多媒体展示)
《湖心亭看雪》是张岱的代表作。出自回忆录《陶庵梦
听
感受西湖那“淡妆浓抹总相宜”的风姿。
学生自由朗读多媒体展示的相关内容。
教师作适当解说。
用精美的语言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氛围,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
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为解读作者精神意图
忆》,写于明朝灭亡之后。对故国往事的怀恋都以浅淡的笔触融入了山水小品,看似不着痕迹,但作者心态可从中窥知一二。
雾凇:水气凝成的冰花。
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
焉得更有此人:哪能
听读课文,注意听清字音和节奏。
学生读课文,师生点评。
结合课下注释翻译课文。
大声朗读词语意思。
默记三分钟。
同桌间相互检测记忆情况。
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读习惯。
熟悉课文内容,培养语感。
再次熟悉课文内容,疏通文意。
积累文言词语,完成教学目标1。
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
2、写雪景的句子有什么特点?
——不渲染不雕饰,简结朴素,自然,这就是白描手法。
、作者写雪景不渲染不雕饰朴素自然,我们从这机关报雪景中隐隐约约能感受到他怎样的内心世界?
——漂泊无依,无奈孤独寂寞、淡淡的哀愁
4、文中的舟子是如何评价作者的?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一个字概括“痴”。
5、默读课文,找一找文中哪些地方让你看出相公“痴”?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3、概括本文内容。
本文写作者在大雪下了三天后独往湖心亭年雪,在亭上遇到同样赏雪的两人。
五、赏雪景,品人情。
1、题目为《湖心亭看雪》,作者看到了怎样的雪景?找出文中描写雪景的句子,读一读。
明确:本文写景有两句,先从大处落笔,“雾凇……上下一白”,描写雪后西湖全景;接着,作者落笔眼前,写西湖近景:“湖上影子……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