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语文上教案(人教新课标)第六单元:29.《湖心亭看雪》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第六单元29课《湖心亭看雪》说课课件共31张PPT(共31张PPT)
1、知识目标:能掌握相关的文言 实词,翻译并背诵全文。
2、能力目标:品味雪后西湖奇景, 了解本文白描的写作手法。
3、情感目标:理解作者孤高自赏 的情怀。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品析奇景,感悟情思。
教学难点: 借助学习白描写景的手法,进而感悟 作者的精神世界。
教法: 诵读法、点拨法、赏析法、多媒体 辅助法 学法: 自学法、合作探究法、品读法
本篇课文全文一百五十余字,作者张岱却以清
闲淡雅的笔墨,把湖心亭的夜间雪景写得气象雄浑, 恍惚迷离,强烈地抒发了冰雪独抱的操守和孤高自 赏的情怀。文章有益于学生积累语言材料,培养文 言语感,学习表达技巧。
八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对于文
言文的阅读与学习已具备一定的学习方法பைடு நூலகம் 但对文言文阅读分析还不够到位,特别是情 景交融、借景抒怀的文言文,在学法上还要 加强指导。
度,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
能力,激发学生充分表达自
己的阅读个性。)
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你,如何 看待张岱的雅趣?
依据:《新课标》对教师角色的定位是由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灵魂的导游 者。真正的教育应该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 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意图:让学生用发展的辩证的眼光看待作者的情绪,让学生认识到融入社 会,与时俱进,才是积极的人生态度。
1、本文赏雪之余传达出
作者怎样的情怀?
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29 湖心亭看雪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
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29 湖心亭看雪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揣摩文中描写西湖雪景的
,在课文学习中理解白描手法并懂得怎么样运用白描手法。,初步学习赏析课文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的写作特色。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预习指导(回忆学过的有关描写方法,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并划出来;
明确:作者引用舟子的话包含了对“痴”字的赞赏,作者的确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路无行人,天无飞鸟,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
归纳文言现象(学生
(二)再读课文,参照注释,借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粗知文意。
预习指导(步骤:作者对什么“痴”
揣摩文中描写西湖雪景的
正确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柳宗元的《江雪》描写的也是雪景,也写到人的活动,体会它和本文在描写手法和表
重、难点:
达感情上的不同之作者在写景和叙事的时候融入了怎样的
.作者在描写雪景的时候,具有怎么样的特点呢?
在学生思考、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9课《湖心亭看雪》课文教学研讨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9课《湖心亭看雪》课文教学研讨《湖心亭看雪》是张岱的代表作,出自回忆录《陶庵梦忆》,写于明王朝灭亡以后。对故国往事的怀恋都以浅淡的笔触融入了山水小品,看似不着痕迹,但作者的心态可从中窥知一二。
文章首先交代看雪的时间、目的地、天气状况。时间是崇祯五年十二月,作者仍旧使用明代的纪年,说明在他心目中明代始终是没有灭亡的。西湖经历三天大雪后,人声鸟声俱绝,空阔的雪景使天地间呈现出一股肃杀的冷寂来。而作者偏偏选择此时去赏雪,可见他此时的心态及与众不同的情趣。
接着就记述了这次赏雪的具体经过。这天凌晨,作者划一叶小舟,独自前往湖心亭。一个独字,充分展示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而一人独行于茫茫的雪夜,顿生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苏轼《赤壁赋》)的人生彻悟之感。此时湖上冰花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一片混沌。惟有雪光能带来亮色,映入作者眼帘的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使用白描手法,宛如中国画中的写意山水,寥寥几笔,就包含了诸多变化,长与短,点与线,方与圆,多与少,大与小,动与静,简洁概括,人与自然共同构成富有意境的艺术画面,悠远脱俗是这幅画的精神,也是作者所推崇的人格品质,这就是人与自然在精神上的统一与和谐。
然后,作者笔锋一转,叙及在湖心亭的奇遇。此时此地此景,能够遇见游人,不能不说是奇迹,那两人也都大喜,感叹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酒逢知己千杯少,几人痛饮而别,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作者写两人大喜,即写自己大喜,写余强饮三大白,即写两人畅饮,此处使用互文手法,使行文有变化。及写到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才匆匆交代了友人的情况,这样写一方面是由于张岱是性情中人,最关注的是朋友之间在情致心灵方面的沟通,至于朋友的身份地位、官职爵里等世俗的问题并不在意;另一方面能够真实地体现作者喜极而悲的情绪变化,询问对方身份之时,也是彼此分别之时,有缘相聚实非易事,此刻一别也许就难以再见,这怎么能不叫人遗憾!最后,作者以舟子的话收束全文: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舟子说作者痴,体现了俗人之见,但痴字又何尝不是对张岱最确切的评价呢?他痴迷于天人合一
八年级语文上册《湖心亭看雪》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湖心亭看雪》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第一章:教学目标
1.1 知识与技能
理解并掌握课文《湖心亭看雪》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分析并欣赏作者运用修辞手法描绘景色的技巧。
1.2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提高学生对古文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学会通过描绘细节来展现景色的美。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色的欣赏能力,增强对环境保护的意识。理解作者通过描绘景色表达的思想感情。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
2.1 教学重点
课文《湖心亭看雪》的理解与分析。
学生能够运用描绘手法展现景色。
2.2 教学难点
理解并运用古文中的一些特殊词语和句式。
分析作者通过描绘景色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第三章:教学过程
3.1 导入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雪景,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3.2 课文阅读与理解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3 分析与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描绘手法。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3.4 写作练习
学生根据课文中的描绘手法,写一段自己观察到的景色。
第四章:教学评价
4.1 课堂参与度
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写作活动中的积极参与程度。
4.2 理解与表达
评估学生在写作练习中对描绘手法的运用和表达效果。
4.3 课文理解
通过课后作业或小测验,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第五章:课后作业
学生回家后,阅读其他描写雪景的文章,比较和欣赏不同的描绘手法。
第六章:教学拓展
6.1 相关文学作品欣赏
教师推荐与《湖心亭看雪》相关的其他文学作品,如张岱的其他山水小品文。学生自主阅读,理解作品内容,分析其描绘手法和表达情感的方式。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及反思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及反思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及反思
《湖心亭看雪》是张岱收录在回忆录《陶庵梦忆》中的一篇叙事小品,写于明王朝灭亡以后,是作者把自己对故国往事的怀念都以浅淡的笔触融入山水之中而创作的小品文。下面是关于《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及反思的内容,欢迎阅读!
一、教材分析
这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的一篇文言文,是明末张岱小品的传世之作。文章篇幅短小,全篇不足二百字。作者通过追忆在西湖乘舟看雪的一次经历,表现了深挚的隐逸之思,寄寓了幽深的眷恋和感伤的情怀。本文最大的特点是简练,作者运用白描的手法,描写了西湖的雪后奇景,将叙事、写景、抒情融为一体;运用对比手法,在文中通过大与小、冷与热、孤独与知己,对比鲜明地抒发了人生渺茫的深沉感慨。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的文言文学习,积累了一些文言词汇,也学习了一些文言文的阅读方法。所以,对文中描写的雪后奇景的赏析和了解白描、对比的写作手法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体会作者在文中抒发的感情,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是本文的教学难点。
三、教学时间:
一课时
四、教学目标
①读懂课文,疏通文句。
②品味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流露出的情感。
③初步了解白描的写作手法、对比手法的运用。
五、教学重点
①雪后奇景的赏析
②描写手法──白描、对比
六、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在文中抒发的情感以及作者的精神世界。
七、教学过程
(一)第一个教学板块:读准课文。通过朗读课文,解决正音、停顿、语调等,初步感知课文。
1、导入语:
以前,我们读过柳宗元描写江雪茫茫雪景的《江雪》,请同学们背一背。这首诗从视觉着眼,江天茫茫,“人鸟无踪”,独有一个“钓雪”的渔翁。而今天我们将要学习明末张岱的短文,却是从人的听觉感受来写出“人鸟无声”的一篇雪景散文。
《湖心亭看雪》说课稿
《湖心亭看雪》说课稿
我们组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的文言文一一《湖心亭看雪》。下面,我从教材分
析、目标分析、教学重难点、教师教法、学生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几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湖心亭看雪》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学内容之一,本单元都是描绘自然山水的优秀诗文。阅读这类诗文,可以激发灵性、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知识积累。单元教学要求在反复诵读中,进入情景交融的境界,并对作品的语言特色有所体会。
《湖心亭看雪》是一篇描写雪景的小品文,出自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之手。文中用白描手法寥寥几笔勾勒了一个亦真亦幻、凄清淡雅的雪世界。文章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复杂而微妙的情感:既有独自赏雪的孤寂,又有偶遇知音的欣喜,还夹杂着作为亡国遗民的痛心与无奈,更让读者感受到作者的那份“痴情”、“痴性”,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趣。作为本单元最后一篇文言文,本文在前几篇文章的基础上起着深化勾连的作用。
二、说学情。
心理层面:由于本次活动用的是陌生的学生,师生之间有着一定的距离感,学生在心里会有一点好奇,又有想在老师面前表现自己的欲望。所以在教学设计时教师引入要充满激情,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能动性。在课堂上教师还要用鼓励的眼神、激励的评价语精心营造学习文言文的良好氛围,恰当运用多媒体技术,引导学生放声读,大胆说,积极想,让个性张扬,使智慧绽放。
知识层面:《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我们八年级学生经过两年的学习,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文言知识,对于文言文的阅读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但对文言文阅读的深层分析还不够到位,特别是情景交融、借景抒怀的文言文,在学法上还要加强指导。
《湖心亭看雪》说课稿
《湖心亭看雪》说课稿
教学目标:
《湖心亭看雪》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课文,本课是自读课文。所以整个教学过程以自读为主,学生合作探究,教师点拨。
《新课程标准》对中学阶段提出了要求:“通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特点,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1、知识目标:翻译全文并背诵,能掌握相关的文言实词。
2、能力目标:品味雪后西湖奇景,了解本文白描的写作手法。
3、情感目标:理解作者孤高自赏的情怀。
教学重点、难点:
课文篇幅短小,虽寥寥几笔,意却在言外,有一唱三叹之致。学生在多次诵读的之后,能了解本文大意,因此我把诵读背诵,积累重点字词作为本课的重点。把理解作者孤高自赏的情怀作为本文难点。
教学方法:
本课主要采用诵读法,考练法、提问法等教学方法,此外还利用多媒体展示辅助教学,合作探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千法,朗读为本。叶圣陶老先生根据文言文学习的特殊性,曾经说过:“学习文言,必须熟读若干遍,勉强记住不算熟。要能自然成诵才行。”也就是说,学生对课文的感知是通过读来完成的。尤其是文言文的教学,诵读尤为重要。
对字词的疏通,让学生利用注释,借助工具书。自主学习,将自学中遇到的难词、难句摘下来质疑问难,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加以解决。
学法的点拨与指导: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从两方面点拨和指导。
第一方面,在诵读基础上,让学生提出词法方面的难词难句、重要字词,并由学生互相解答。第二方面,让学生提出对课文思想内容理解方面的疑难问题,教师组织课堂讨论,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湖心亭看雪》说课稿
《湖心亭看雪》说课稿
《湖心亭看雪》说课稿1
近日,我校举行了“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我们语文组全员参与了八年级上册文言文《湖心亭看雪》的“同课异构”教学及教学研讨活动。经本组成员共同探讨评议后,就王苗老师《湖心亭看雪》这节课我们的看法大体如下:
一、值得肯定的地方:
1、教学基本功扎实:
普通话流利,简洁通俗;教态自然大方;课件设计精美有效,层次清楚,围绕“痴”字来设计:痴行、痴景、痴情;多媒体运用比较熟练。
2、教学思路清晰、层次分明、环环相扣、系统有序。
3、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大部分学生,给学生机会,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如字、词、句教学环节,由学生通过互帮互助的形式自己来解决,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不理解的教师适当点拨启发,让学生感受到领悟的快乐;另外,能体现知识形成过程、结论由学生自悟与总结。这些能够体现出“学生主体”的教学意识。
4、作为文言文教学,能让学生在读中去感悟、理解,对重点词句的分析到位,如“独”、“强饮”、“痴”等词与“问其姓氏,是金陵人”、“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等句,很好的引导学生领悟了词句的表意及蕴含的思想感情。
5、教学不局限于文本,能够引导学生结合文章内容进行拓展,如对“更定”的理解,介绍了古代一些计时方法,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二、有待改进的地方:
1、从教学目的的落实方面来看,其中一点就是“熟读成诵,积累一些文言实词、虚词”,但王老师在教学中未能体现出文言文的教学重点,对字词落实欠火候,对学生的掌握情况了解不够深入;其次,作为一篇富有诗意的小品文,我们应该引导学生用更多的时间去读,让课堂时时响起朗朗的读书声,尽量做到课内“熟读成诵”,但王老师只让学生匆匆读了两三次,这样做的结果就是使语文特别是文言文教学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脱离开散文文质兼美的语言环境,使学生没有机会去感知课文语言,从而导致教学效率较低。
《湖心亭看雪》说课稿(精选汇编)
《湖心亭看雪》说课稿
《湖心亭看雪》说课稿1
[创意说明]
《新课程标准》对初中阶段的文言文学习提出了要求:“阅读浅显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手法,能粗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雅情操与趣味的熏陶。”结合《湖心亭看雪》这篇课文的特点,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有一点畅想,有一点创造,我设计了这堂“活动板块型”课式,意在用多样式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活动中交流、在活动中探究、在活动中对话、在活动中体验,让学生真正做课堂的主人。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汇,培养古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2、了解雪后西湖的美景,感受作品所描写的景物和画面。
3、领悟作者的志趣,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
[教学重难点]
俄罗斯作家契诃夫在谈创作体会时说过这样一句话:“简洁是力才的姊妹,写得有才华就是写得短。”这篇《湖心亭看雪》就是的证明。全文不过一百六十个字,却把湖心亭的夜间雪景写得气象混茫、
恍惚迷离,把作者拥毳围炉、深夜观雪的孤高性格和落寞孤寂的情怀展现得栩栩如生。所以我把品味__的语言美及理解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定为这篇__的重难点。
[教学方法]
1、自学法。学生借助课文注释及工具书,疏通文意,了解__大意。
2、讨论分析法。通过提问、课堂讨论,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
3、品读法,感受__的美点
[教学手段]
使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使课堂讲解显得思路清晰、提示到位,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先检查学生课前搜集到的有关描写西湖的诗词,然后进入“西湖名诗大拼盘”,大家共同欣赏西湖名诗句并谈谈阅读后的感受。
八年级语文上册 《湖心亭看雪》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湖心亭看雪》教案
洪塘中学郑静素
一、教学目标:
1、熟读美读课文,理解“绝、拿、强、更、痴”等字。
2、赏析雪后奇景,体味白描手法。
3、解读张岱的精神世界。
二、教学重点:
赏析雪后奇景,体味白描手法。
三、教学重难点:
解读张岱的精神世界。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四幅西湖风光图片)你知道这些图片展示的是什么地方的风光吗?
是西湖。
回忆一下我们曾学过哪些有关西湖景色的诗词。
(很好,看来大家积累了不少古诗文,善于积累是学好语文的一大法宝呢)
有人说,西湖观景,晴景不如雨景,雨景不如雾景,雾景不如月景,月景不如雪景。在前人的笔下西湖的阴晴风雨已经被描绘得变幻多端,摇曳生姿了。西湖的雪景又将有怎样一番动人的意韵呢?今天,我们就跟随着张岱去湖心亭看雪,去领略西湖的雪景。
(二)了解作者
谁告诉我张岱是谁?你是通过什么了解到张岱的?(你表现很棒,因为你懂得借助工具书、注解来预习课文)
“明亡后不仕”,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仕”?——不想给清廷做事。这说明他有深深的故国之思。
《湖心亭看雪》是他的代表作。这节课我们就赏读《湖心亭看雪》。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顺,读通
下面先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老师来考考大家,这些字音你都读准了吗?
桡毳衣雾凇沆砀一芥铺毡强饮(幻灯)
下面老师请一个学生读课文,这次要求更高一点,不仅要读准字音还要注意节奏。好,你不仅读得字正腔圆,而且读得有板有眼。
2、读懂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现在我们来齐读一遍,读的过程中去发现一个字,一个评价张岱的字。
“痴”
“痴”说通俗点就是什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9课《湖心亭看雪》学案(含答案)
第六单元◇29湖心亭看雪游记张岱教、学案教学时间:三课时总课时()
1、熟读美读课文,理解“绝、拿、强、更、痴”等字。
2、赏析雪后奇景,体味白描手法。
3、解读张岱的精神世界。
重点与难点:
【重点1、朗朗背诵,积累文言词语。整体把握文意,理清文章思路。
2、赏析雪后奇景,体味白描手法。
【难点】1、把握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
2、解读张岱的精神世界。
教与学方法诵读教学法;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练习法。
第一课时
教与学要点:1、读懂课文,初步理解文意。
2、理解文中常考字词。
教与学过程:
一、作者、作品背景:
二、检查预习
1、读准下列字音
崇祯(chóng zhēn) 毳(cuì)衣雾凇(sōng)沆(hàng)砀(dàng)铺毡(zhān) 喃喃(nán)更(gēng)定更(gâng)有此人强(qiǎng)饮2、读注释①,提示要注意的三个地方:
(1)课文选自《陶庵梦忆》,忆——这是一部回忆录。写于明王朝灭亡之后,表现了对故国往事的怀念。
(2)作者的家乡是哪里?——山阴(即今天的浙江绍兴)。而他寓居的地方是?——杭州。这说明作者身在他乡,客居异地。
(3)明亡后不仕”,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仕”?——不想给清廷做事。这说明他有深深的故国之思。
明亡后,张岱曾参加过抗清斗争,后来消极避居在浙江剡溪山中,专心从事著述。他的文章缅怀往昔风月繁华,追忆前尘影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总带有淡淡的哀愁。
三、入课学习结合常考字词注释表,从课文中找出例句并译成现代汉语。
四、展示、评议
五、课后作业
第二课时
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第六单元29湖心亭看雪(张岱) 名师获奖
宝坻区中学课堂教学教案
师生共同品读文中描写雪景的文字,学习白描手法,体味作者的语言风格
学生齐读课文
三遍,试背课
文。
师生共同品读
文中描写雪景
的文字,学习白
描手法,体味作
者的语言风格
(3)教师提示以下词语,帮
助学生积累文言知识。
1.多媒体显示文中描写雪景
的文字:
2.学生齐读该段文字,想像
画面。教师可显示课本中的配
套插图,帮助学生再现形象。
3.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想
像中的西湖雪景,体味白描手
法的运用。
教师提示:这段写景文字运用
了白描手法。什么是白描呢?
4.师生共同回顾本单元的写
景段落,找出使用白描技法的
文句。
5.多媒体显示白描手法用于
写人的范例,要求学生学习运
用这种方法。
6.学生背诵西湖雪景的文字,
总结作者的语言特色。
学生齐读该段文字,想像画
面。
《三峡》中“自三峡七百里
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直写山“连”;“夏水襄陵,
沿溯阻绝”直写大水猛涨,
江水汪洋。而其他大部分的
文字,如《三峡》中三峡春
冬秋景的描绘、《答谢中书
书》对四季常景和一日变景
的描绘、《记承天寺夜游》中
对庭院月夜小景的描写、《观
潮》中四幅画面的描写等都
用的是渲染烘托的手法。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八年级语文诗两首教案1新课标 人教版 教案
湖心亭看雪
教学目标
阅读课文,反复诵读,培养诵读能力。积累文言词汇,培养古文的阅读理解能力。体味文章写作手法及语言风格,体味、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本文写景的白描手法;写景、抒情、写人、叙事的关系;教学内容解题。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思想感情、掌握文章表达手法打好基础。整体感知课文,熟悉内容,抓住重点
词句进行品味,弄清写景、抒情、叙事、写人之间的关系。体会白描手法、人物语言的妙处,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拓展阅读,深化理解。课前准备
上网或到图书馆查阅作者及其作品,对作者、课文有大概的了解。可查阅图书有《晚明二十家小品》《明人小品集》《晚明小品文库》《明小品三百篇》《历代小品文精华鉴赏》《明清性灵,J、品》等。预习课文,疏通文义,了解课文内容,发现并提出问题。
教学没计导入新课
上学期我们学过一篇课文《咏雪》,谢道韫一句“未若柳絮因风起”,成为咏雪的佳句,谢道韫因此被誉为“咏絮之才”。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明末张岱的小品《湖心亭看雪》。阅读课文,动脑思考,看看张岱是如何抓住“看”字写雪的。检查预习
同学交流资料,汇集所提问题。弄清作者、作品及本文。介绍作者,了解作者。
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侨寓杭州。其家自曾祖以来,均为显宦。他早年过着精舍骏马,鲜衣美食,斗鸡放鹰,弹琴吟诗的贵公子生活。喜游山水,通晓音乐戏剧,一生未曾仕宦。明亡后,避居浙江剡溪山中,从事著述。著有《石匮书》《史阙》《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琅yuan集》《快园道古》《夜航船》等。其小品文多回忆个人经历的生活琐事。同时也是对晚明社会文化风俗的出色平述。其中表现出对乡土和故园的怀念,也流露出不少伤感情绪。描写细腻生动,风格流丽清新,极富诗情画意。在晚明小品中独树一帜(《明清名家小品精华》第583页)。文体:《湖心亭看雪》是一篇小品文。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9课《湖心亭看雪》主题探究设计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教
——《湖心亭看雪》
文本分析:
视角最重要——
情思涌动的写作状态,就是一个人很自我的状态。最是特别。
我们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才能发现别人眼里不能发现的东西。
这才会冲动,才能创作,才有创造。
很多时候,我们要让灵魂复位,要让自我从现实中游离。
而能保持这种状态,随时记录,就地思考,绝对是件了不起的事。
可以这样说,记录承天寺夜游的苏轼,几乎就是夜游现场的苏轼。
但不可否认的是,自我世界是个动态的概念。
此时之我,常非彼时之我。当下之我,常非当时之我。
很多时候,回到事件最初发生的情境中去,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心,要跟着各种感官的记忆慢慢沉淀,慢慢识别。不断重历重温。
就这样,我们的心神常穿游于自我和现实之间、当下和当时之间。
当下和当时的差异,就是新我旧我的差异。差异引发能量的流转。
就这样,故事成了与自我对话的载体,写作成了生命成长的平台。
任何作品,多多少少,都着染了当下之我的主观印迹、主体色彩。
一般来说,越陈久的往事,新我旧我的体验就越不相同,情感能量的释放就越是强烈(比如“怅惘”、“遗憾”),对话就越是激烈。而当下之我的强势介入,又往往造成作品的双重视角。《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鲁迅散文,便是如此。“入境”的同时,不断“出境”。潜意识里,不断用今天的眼光,关怀旧事,关照曾经的自我世界。也正因如此,《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的并不是我的童年,而是童年的我,童年的我的世界;离开了“我”,所有的往事与故人,都变得毫无意义。
《湖心亭看雪》的道理相同。
然而,它却走到了一个极致!
作者完全是在用现在的魂魄,去游历西湖,去走昨日走过的路。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二十九课《湖心亭看雪》说课课件
环节(五)拓展延伸
教学 程序
试以“白鹭洲公园一瞥”为题运用白描手法来 勾勒雪后井冈山独特的景致,五十字左右。
环节(六)课文小结
教学 程序
这篇小品文,为我们描绘了梦境般的冰雪世界。 在这里有神奇的景、有高雅的情,记叙、写景和抒 情水乳交融,体现了作者高超的写作艺术。大家也 许觉得张岱很神秘,其实不然,想想自己,也许就 曾在如泼的大雨中漫步,任雨水把自己浇个透湿也 不在乎;也许就曾长久地抬头仰望星空,只为感受 那份寂静。在那一刻,你想让所有的烦恼都随风飘 散;在那一刻,你也许想到了“世人皆醉我独醒, 世人皆浊我独清”。所以,当我们品读张岱的《湖 心亭看雪》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张岱离我们并不 远,他在穿越时空的隧道,和我们的心灵进行对话, 一同去感受那份静谧,一同去感受那份孤独。
这里的教学目标1、2为教学重点,教学目标3既是 重点又是难点。
1、朗读法 ——激发感情,深化理解。 2、赏析法 ——逐步引导,层层深入。
教法 学法
3、情景法 ——展开联想,拓展思路。
环节(一)检查预习 环节(二)联想导入 环节(三)译读课文
教学 程序
环节(四)研读赏析
环节(五)拓展延伸 环节(六)课文小结
环节(二)联想导入
教学 程序
环节(三)译读课文
教学 程序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请同学们结合课下注释和 手头的学习资料译读课文,把 握文意。遇到不懂的地方用笔 圈画住,可以随时和同桌商量 商量,或问一问老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更:是日更定: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五更,每更约2小时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副词,还
是:是日更定:代词,这
是金陵人:动词,表判断
一:上下一白:副词,全
湖心亭一点:数词,表数目一
白:上下一白:形容词,白色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名词,酒杯
词类活用:
客此——名词用如动词,客居
其它重点词语:
湖中人鸟声俱绝:俱,全、都;绝,消失
然此时作者还有一种天涯遇知音的惊喜愉悦之感,但是短暂的愉悦之后将是分别和难有的后会之期,不免又生哀伤,惆怅之间,总之那对故国的思恋和沧桑之感总是萦绕在他的心间。
课堂小结:总之本文通过对西湖雪景的描写,以及湖心亭奇遇的记叙,表达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淡淡的哀愁,同时含蓄表达了对故国的思念之情。
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内容。
曾声名远播,一时名重虎跑、惠泉的绍兴名泉枣禊泉,一度掩没,已不为人知了,是张岱重又发现的。他在《禊泉》一文中记述其经过:
甲寅夏,过斑竹阉,取水啜之,磷磷有圭角。异之。走看其色,如秋月霜空,天为白,又如轻岚出岫,缭松迷石,淡淡欲散。余仓卒见井口有字画,用帚刷之,禊泉字出,书法大似右军。益异之。试茶,茶香发。新汲少有石腥,宿三日,气方尽。辨禊泉者无他法,取水入口,第挢舌舐腭,过颊即空,若无水可咽者,是为禊泉。好事者信之,汲日至,或取以酿酒,或开禊泉茶馆,或瓮而卖,及馈送有司。董方伯守越,饮其水,甘之,恐不给,封锁禊泉,禊泉名日益重。
雾凇:水气凝成的冰花。
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
焉得更有此人:哪能
听读课文,注意听清字音和节奏。
学生读课文,师生点评。
结合课下注释翻译课文。
大声朗读词语意思。
默记三分钟。
同桌间相互检测记忆情况。
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读习惯。
熟悉课文内容,培养语感。
再次熟悉课文内容,疏通文意。
积累文言词语,完成教学目标1。
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
追问:可明明有舟子,作者为什么说是独往呢?
——他认为舟子不是知音,不懂他的心情,反映他文人雅士般的清高孤傲。
舟子不懂他,那么有人懂他吗?
——有,作者是怎么介绍这两个人的?找出相关的语句说一说。
其中有一句“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这句话答非所问,是不是作者太不高明?
——作者有意这样写为了强调二位是金陵人,在此客居,有一种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之感。金陵是明朝旧都,此时作者有了深深的故国之恋。
淡淡愁绪思恋故国
相
关
链
接
关
链
接
作者简介:
张岱不仅是明末清初的一位散文家、史学家,还是一位精于茶艺鉴赏的行家。
张岱出身于累代仁宦之家,早年曾漫游苏、浙、鲁、皖等省,阅历广泛。他家经三代积累,聚集有大量明朝史料,读书颇丰,他32岁那年起就得用家藏资料编写记传体的明史。明亡后披发入山,安贫著书。
张岱的兴趣广泛,平时非常注意社会上的各种人物、动态、人民生活、风俗习惯,以至饮食、蔬果等许多方面。这些往往为旧时代正宗文人所不屑,而他却偏有欣赏、记录的兴趣与勇气。他写过一篇《自为墓志铭》,非常坦率的承认自己少为“纫子弟,极爱繁华”,称自己为“茶淫桔虐”。
张岱品茶鉴水之精到,《陶庵梦忆》中“闵老子茶”一节赢余得极为生动:余曰:“香朴烈,味甚浑厚,此春茶耶!向瀹者的是秋采。”汶水大笑曰:“予年七十,精赏鉴者无客比。”遂定交。张岱不愧为辨茶识水的行家。
张岱精于品茶,还悉心改制家乡的日铸茶,创制出一种“兰雪茶”。“日铸雪芽”在宋朝已列为贡品,有“越州日铸茶,为江南第一”之誉。然而到了明代,由于安徽休宁松萝茶,制法精妙,名噪一时,盖过一时,美国过日铸。张岱“遂募歙人入日铸”,一如松萝制法,采用法、掏法、挪法、撒法、扇法、炒法、焙法、藏法。进而他又探究泉水,发现“他泉瀹之,香气不出,煮禊泉,投以小罐,则香太浓服,杂入茉莉,再三较量,用敞口瓷瓯淡放之,候其冷,以旋滚汤冲泻之,色如竹箨方解,绿粉初匀,又如山窗初曙,透纸黎光。取清妃白,倾向素瓷,真如百茎素兰同雪涛并泻也。雪芽得其矣,未得其气。余戏呼之兰雪。”(《陶庵梦忆·兰雪茶》)如此四五年后,兰雪茶风磨茶市,绍兴之饮茶者一改往日饮松萝的习惯,反倒非兰雪不饮。后来,连松萝茶亦改名“兰雪”了。兰雪茶有此名声,功归张岱。
三、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1、听读。
老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听清字音及节奏。
2、指名读,强调下列字音。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毳(cuì)雾凇(sōng)沆(hàng)砀(dàng)
毡(zhān)强(qiǎng)喃(nán)喃
3、齐读课文。
四、再读课文,理解文意(读懂)。
1、学生结合课下注释,翻译课文。
2、指名生讲解并积累下列文言词语。(多媒体展示)
《湖心亭看雪》是张岱的代表作。出自回忆录《陶庵梦
听
感受西湖那“淡妆浓抹总相宜”的风姿。
学生自由朗读多媒体展示的相关内容。
教师作适当解说。
用精美的语言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氛围,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
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为解读作者精神世界作铺垫。
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忆》,写于明朝灭亡之后。对故国往事的怀恋都以浅淡的笔触融入了山水小品,看似不着痕迹,但作者心态可从中窥知一二。
找
读
思考,回答。
合作探究。
对文章内容有整体的感知。
熟悉课文,便于背诵,为体会白描手法作铺垫。
体会白描手法。
体会作者情感,把握主旨。
作业设计
1、体会柳宗元的《江雪》和本文在描写手法和表达感情上的异同。
2、课外搜集描写西湖的诗文。
板书设计
白描——文字简练朴素,不加渲染
湖
心
亭超凡脱俗清高孤傲
看张
雪岱情感——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3、概括本文内容。
本文写作者在大雪下了三天后独往湖心亭年雪,在亭上遇到同样赏雪的两人。
五、赏雪景,品人情。
1、题目为《湖心亭看雪》,作者看到了怎样的雪景?找出文中描写雪景的句子,读一读。
明确:本文写景有两句,先从大处落笔,“雾凇……上下一白”,描写雪后西湖全景;接着,作者落笔眼前,写西湖近景:“湖上影子……而已”。
2、写雪景的句子有什么特点?
——不渲染不雕饰,简结朴素,自然,这就是白描手法。
、作者写雪景不渲染不雕饰朴素自然,我们从这机关报雪景中隐隐约约能感受到他怎样的内心世界?
——漂泊无依,无奈孤独寂寞、淡淡的哀愁
4、文中的舟子是如何评价作者的?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一个字概括“痴”。
5、默读课文,找一找文中哪些地方让你看出相公“痴”?
茶事、茶理、茶人,在张岱的文集中记述甚多。张岱以茶公友,其茶友中有“非大风雨,非至不得已事,必日至其家,啜茗焚香,剧谈谑笑,十三年于此“的会稽鲁云谷;有每与他嗓茶“辄道白门闵汶水”的周又新。他那嗜好“米颠石,子奠竹,桑茶,东坡肉”的季弟山民和与他茗战“并驱中原,未知鹿死谁手”的胞兄,也都是“茶痴”。
.年级
八年级
课题
《湖心亭看雪》张岱
课型
新授
教
学
目
标
知识
能力
熟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过程
方法
赏析雪后奇景,体味白描手法,探究作者精神世界。
情感
态度
体会作者对故国往事的怀恋之情,培养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
体味白描手法,解读作者的精神世界。
教学难点
解读作者的精神世界。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
明确:1、是日更定——时间早;2、“十二月”“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说明这是冬季最冷的时候,而且大雪连下三日,天就更冷了,西湖上什么声音都消失了,一片寂静,也没什么好看的,按理说就躲在家里围着火炉取暖,他偏去赏雪,可见“痴”。3、独往湖心亭看雪——独自一人挑这么冷的天去赏雪,表现他不畏严寒的雅兴的超凡脱俗的情趣。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有人说西湖观景,晴景不如雨景,雨景不如雾景,雾景不如月景,月景不如雪景。在前人的笔下,西湖的阴晴风雨已经被描绘得变幻多端,摇曳生姿了。西湖的雪景又将有怎样一番动人的意韵呢?今天我们跟随张岱去湖心亭看雪,去领略西湖的优美雪景。
二、作者及背景简介(多媒体展示)
张岱:明末清初散文家,他是仕宦世家子弟,前半生过着封建大夫的风流浪漫生活,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通戏曲,明之后不为朝廷效力,避居山中,著书以终。他生于读书礼仪之家,思想却自由散漫、淡泊功名。但他有着强烈的民族意识,清兵南下后,他深感国破家亡的沉痛和悲愤,“披发入山”表示对清统治者的不满与抗议。抚今追昔,颇有“五十年来,总成一梦”之感,于是他以追忆的方式记叙早年的见闻,写成《陶庵梦忆》、《西湖梦寻》以及记录明代史事的《石匮书》,以寄故国之思。
岱还好玩赏茶具。他弟弟山民获得一瓷壶,款式高古,他把玩一年,很一壶铭:“沐日浴月也其色泽,哥窑汉玉也其呼吸,青山白去也其饮食。”还有一只宣窑茶碗,张岱有铭曰:“秋月初,翠梧下。出素瓷,传静夜。”另有一把紫砂壶,未镌制作者印,张岱确认出于龚春之手,特作壶铭:“古来名画,多不落款。此壶望而各为龚春也,使大彬骨认,敢也不敢?”
明时,绍兴已开出游少茶馆,其中有一家煮水烹茶尤其考究:“泉实玉带,茶实兰雪,汤以旋煮,无老汤,器以时涤,无秽器,其火候汤候,亦时有天合之者。”张岱对这家茶馆特别喜爱,并亲为其取馆名“露兄”,是承米芾“茶甘露有兄”之意。还为其作《斗茶檄》:“水淫茶癖,爰有古风,瑞草雪芽,素称越绝,特以烹煮非法,向来葛灶生尘,更兼赏鉴无人,致使羽经积蠹。迩者择有胜地,复举汤盟,水符递自玉泉,茗战争来兰雪,瓜子炒豆,何须瑞草桥边,桔柚查梨,出自促山圃内,八功德水,无过甘滑香洁清凉。七家常事,不管柴米油盐酱醋,一日何可少此,子猷竹庶可齐名。七碗吃不得了,庐仝茶不算知味,一壶挥尘,用畅清谈,凌晨榻焚香,共期白醉。”